双联扶贫工作站工作职责

2024-09-26

双联扶贫工作站工作职责(精选7篇)

双联扶贫工作站工作职责 篇1

双联扶贫工作站工作职责

一是负责编制本村扶贫开发中长期规划、全面小康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

二是负责本村扶贫开发项目和双联帮扶项目的论证、评估、申报实施和组织管理工作。

三是负责协调落实“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

四是负责本村扶贫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承担贫困户建档立卡和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工作。

五是负责本村扶贫科技宣传、科技示范推广、培训及扶贫信息收集、报送工作。

六是负责本村扶贫贴息贷款扶持到户管理工作,指导参与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的运行和管理,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监督。

七是负责本村移民搬迁对象的调查摸底、审查、上报以及组织实施。

八是负责衔接和联络工作,协调解决双联单位干部工作开展中的实际困难。

九是负责本村双联行动和扶贫开发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十是负责协助做好对双联单位的考核评价工作。

双联扶贫工作站工作职责 篇2

和政县率先组建双联行动、扶贫攻坚、基层党建“三位一体”步走的帮扶工作队, 以实际行动落实省委和州委推进双联行动、扶贫攻坚、基层党建深度融合的新要求。

一是谋划部署早。和政县委县政府在深刻领会全省双联大会精神的基础上, 组织双联、扶贫等工作部门研究制定符合本县实际的工作方案, 经多次修改完善后, 印发联系和政县的省、州、县各双联单位和乡镇执行。相关双联单位和乡镇据此整合双联干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挂职村干部等帮扶力量, 率先在全县122个村组建成立了双联行动、扶贫攻坚和基层党建“三位一体”步走的帮扶工作队, 实现了联系村全覆盖。工作队队长由各联村单位科级以上领导担任, 并挂职村党支部副书记, 重点贫困村工作队帮扶队员4名, 非重点贫困村工作队帮扶队员3名。主要职责是长期驻村统筹开展双联行动、精准扶贫和基层党建工作, 帮助村上夯实党建基础, 理清发展思路, 培育富民产业, 帮助群众拓宽致富门路, 有效增加收入。

二是深度融合实。在基层党建工作中, 深入开展双联单位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继续帮助村级组织加强阵地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素质能力, 并对村级组织在执行党风廉政纪律方面进行监督。发现和培养优秀党员和新型农民, 督促基层组织高效服务群众、全面落实民生项目、公平公正执行惠民政策, 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积极培育村级党组织示范点, 逐年消除“空壳村”, 积极打造带动能力强、服务功能完善、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明星村”。在扶贫开发和双联行动中, 突出“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等工作, 进一步弥补全面小康短板。紧盯到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全力实施好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临夏州“4155”扶贫攻坚计划, 帮助指导联系村进一步修订完善“两规划一计划”, 实行发展计划到村制度, 帮助贫困户建档立卡, 根据实情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 切实提高双联工作和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实行精准扶贫。帮助联系村和联系户找准最合适宜、最好收益的富民产业, 使每一个贫困村有一个特色首位产业、每一户有一条致富门路;通过指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服务机制等措施, 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设施蔬菜、特色林果、育苗、中药材、劳务等特色优势产业, 使每一个支柱产业都有一个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型富民产业, 帮助发展仓储、电子商务等服务业, 形成千家万户创业、富民产业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

三是督促落实严。和政县把从严督查作为抓好落实的有效手段, 安排部署工作后不久, 由分管领导带领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委双联办、县扶贫办工作人员, 对全县各乡镇精准扶贫、扶贫重点村、双联行动扶贫攻坚基层党建“三位一体”工作队到位情况、双联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 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掌握各帮扶工作队工作进展情况。从督查情况来看, 目前各帮扶工作队已按照和政县要求全部到位, 正在扎实开展基础党建、入户调查、贫困户建档立卡、结对帮扶等工作。同时, 州、县决定, 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挂职期间, 原单位工作关系、工作岗位、工作待遇不变, 并按标准报销相关费用;挂职结束后, 由组织部门牵头双联办、扶贫办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归入个人档案。

甘谷县:制定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办法

甘谷县结合工作实际, 制定《甘谷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管理办法》, 为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是工作要求明确。工作队员从全县双联干部中抽调, 队长原则上由联村单位科级干部担任。工作队员到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 原则上一年一调整或一年一轮调, 工作队员岗位有调整时, 由原单位补续人员接替。明确要求, 帮扶的贫困村不脱贫, 工作队不撤离, 建立起“不走”的驻村帮扶工作队。

二是职责任务具体。办法明确规定工作队员的十项具体职责和任务。即: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帮助贫困村户健全卡册台账、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协助开展技能培训、指导培育富民产业、指导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指导惠农政策更好落实、指导帮助申请各类惠农贷款、协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三是帮扶纪律严明。工作队员每月驻村不少于10天, 派出单位不得安排其他工作。工作队长负责工作队员的日常管理, 队员每月向队长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 每半年撰写工作小结, 全年撰写工作总结。驻村期间, 严格执行“三个防止、八个不准”纪律的要求。工作队员到岗到位、驻村帮扶及工作情况, 采取包乡县级领导和县委双联办、县扶贫办随机督, 县委督查室定期不定期督, 所在乡镇经常督的方式保证工作队员坚持到位, 有效开展工作。

四是考核程序严格。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 对每项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 采取“查、看、听、评、核”的方法, 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抽查与督查结合, 对队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逐项打分评定, 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并形成年终鉴定, 考核结果向派出单位反馈, 作为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据此兑现奖惩。

甘肃:以双联行动深化精准扶贫 篇3

凝聚社会力量组建队伍

传统的扶贫,主体力量在经过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攻坚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式扶贫等阶段以后,未来扶贫的一个重要走向是市场式扶贫。市场扶贫的中坚队伍是社会力量,包括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创业者、人民团体、驻地军队武警、先富起来的农民,以及广大公众等力量。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切实强化社会合力”。

中共甘肃省委就深化“双联”行动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要把‘双联’对象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判断依据”。以笔者帮扶的“双联”对象为例,该家庭共有4口人,户主的两个儿子中,大儿子尹兆龙从高职院校毕业后,签约至宁波市一家外资企业工作,至今已有3年光景,收入超过宁波当地的平均水平。二儿子尹兆虎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后,签约至中国铁路第七局海外公司驻刚果项目部,时下刚满一年。2013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刚果共和国议会上强调了“两大历史机遇”,即“中国发展将给非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非洲发展也将为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铁路第七局海外公司和尹兆虎就是抓住“两大历史机遇”的典型企业和个人。尹兆龙和尹兆虎学成后的扶贫力量,来自于他们所在两家“走出去”的企业。

对于走不出去的贫困群众,如何稳定、长期地增加收入?这就更需要联系驻地企业,以光伏发电扶贫为例,金寨县贫困人口高达10万人,是一个被列入限制开发国家生态功能区的山区,他们发挥生态功能区位优势,建成占地3500亩地的信义光伏农业产业园,还利用金寨县输送电力到长三角地区的损耗少、成本低的区位优势,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扶贫”的组合拳式项目,县里与光伏企业、农户三方各出资三分之一,给全县贫困户安装了60千瓦、总造价约2.4万元的太阳能发电光板,可为每家每户增加收入3000多元/年。这就为驻地驻村的贫困群众提供了稳定、持续的收入,这种资产性收入机制的政策导向将会成为“十三五”时期的新常态。

另外,通过联系社会组织、创业者、人民团体、驻地军队武警、先富起来的农民以及广大公众等力量,构建社会扶贫动员大机制。甘肃省通过健全社会扶贫动员机制,搭建扶贫帮助平台,畅通扶贫渠道。鼓励政策除了褒奖措施以外,还比照企业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扶贫公益事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引导,探索和创新积分制返还、社区荣誉栏上墙、优先医疗服务等,最终完成了全社会力量参与的开放式扶贫体系。

联系新业态借力金融

甘肃省是内陆经济欠发达省份,全省的经济总量不大,财政能力十分有限。甘肃省扶贫办、省委农工办、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对全省扶贫任务较重的10个市州及58个特困片区县,247个贫困村为期10天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缺乏发展资金和融资贵在贫困群众反映出的问题中排位第一。甘肃省“1+17”方案将要实施总规模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在此基础上,建议还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充分运用现代金融创新产品和新业态,拓宽扶贫攻坚财源,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双联”+联系融资性担保公司。针对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建议甘肃借鉴安徽纳入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经验,参考安徽省构建银行、政府、担保公司三方按2:4:4的比例分担风险的融资模式。抢抓国家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并层层分散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的机遇,推动政府主导的省级再担保机构覆盖全省。落实对融资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和准备金税前扣除等政策,依法为其开展抵(质)押登记,提供债权保护和追偿协助等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减少或取消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盈利要求,适当提高扶贫企业和涉农担保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适当降低担保业务收费标准,更好地发挥出融资担保公司助力大扶贫的功能和作用。

“双联”+联系普惠金融。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在普惠金融上开展了有效探索与实践,他们甘愿做农户和中小微企业的高端“保姆”,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到农村金融领域。随着大数据功能和网络信息新技术的不断挖掘延伸和应用推广,普惠金融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乘法效应的双倍增效果,既助推了农户生产经营规模的倍增,也助推了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量的倍增。甘肃省借助于普惠金融之春风,满足发展实体经济和农民创业的信贷需求,践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服务承诺,可以让广大贫困人口得到成本更低、使用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双联”+联系绿色金融。发挥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与中国亿利公益基金会于2014年联合发起的“绿色丝绸之路伙伴计划”等绿色金融平台资源作用。该计划是要联合全球合作伙伴,运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开展绿色投资,发展绿色经济。2015年3月份已经启动了首期募资300亿元的“绿丝路基金”。甘肃省借力绿色金融,将在打好扶贫攻坚战和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融合发展中实现共赢。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开展教育

针对贫困者“等、靠、要”思想严重,扶不起的刘阿斗式人群现象较多的问题,亟需通过开展系统施策、精准施策的内容式扶贫攻坚教育,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新时期,教育扶贫的重点是在现代职业教育。贫困地区的政府要抢抓国家支持一批特色优势专业的机遇争先创办达到国家标准的职业学校,充分利用国家奖补政策和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大力度地支持和创造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到省内外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利用教育部直属的44所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高校开展联合施教、精准施策,产学研重点项目与扶贫项目对接起来,职业教育优势和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对接起来,在二者的对接中推进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市场扶贫的深度融合发展,从而有效提升贫困者的创业就业能力,达到当下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目的。

社会文化教育不能停留在兴建体育健身设施、图书馆、文化站等形式扶贫,文化扶贫的升级版要凸显文化的内容扶贫,因婚返贫就是典型的形式扶贫结果。而内容扶贫,不但不会出现因婚返贫,而且还可以创业致富。其奥妙就在于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文化”来提高贫困者的现代文化素质,即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互帮互助”、“用户参与”的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树立崇尚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开展各类媒体对贫困人员创业就业先进事迹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脱贫光荣”的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支持关注贫困者的创业氛围,起到激活脱贫意愿、增强脱贫信心、保护脱贫成果、激发创业活力的作用,扎实地巩固好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

高等教育要注重脱贫的智慧教育,把面向贫困地区实施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教育扶贫助学基金等教育扶贫政策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就业生态环境培育对接起来,起到激活脱贫意愿的作用。脱贫意愿的激活本质上就是要激发出贫困者的勇气和智慧,用创业就业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基础教育要注重“从娃娃抓起”的脱贫意识教育,从小就要种下脱贫扶志的意念和勇气,预防贫困的代际传递。

通过大教育的系统施策、精准施策,让每一个贫困者抢抓到国家赋予的“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创业机会,最终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让教育培训与创业就业衔接紧密,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继续教育服务贫困者就业创业能力,从而疏通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改变命运的扎实道路。(本文图片由李敏智提供)

双联扶贫工作站工作职责 篇4

——金昌市深入推进双联行动和扶贫开发综述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金昌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把实施精准帮扶作为体现双联行动成效的关键举措,聚焦目标同向发力,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凸显帮扶力量凝聚、群众持续增收、干部作风转变的多元综合效应,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00元,较上年增长11.7%,较2011年增长47.5%;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4470人,贫困发生率较2011年降低了8.3个百分点。

措施一:统筹联动,全面落实帮扶责任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金昌市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准确理解和把握精神实质,统筹部署双联行动,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

立足全市贫困人口呈“插花型”分布的特点,坚持三级联动、领导带头、全面覆盖、抓实见效,由全市在职副地级以上领导包抓联系12个乡镇,407个市、县、乡单位叠加联系138个行政村,8466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0107户困难农户,做到了所有联村单位、联户干部无遗漏,所有行政村、所有困难户全覆盖。针对全市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32个贫困村,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帮扶工作组,明确提出“不脱贫不脱钩”的职责要求,并在其中15个省上确定的重点贫困村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长期蹲点帮扶。

同时,创新丰富活动载体,认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双联”等活动,积极搭建帮联平台,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社团组织等社会各界,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物、人才技术支持等方式参与双联行动,引进北京弘顺等18家省外客商在贫困乡村投资兴建富民产业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双联行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

措施二:重点发力,有效破解瓶颈难题

金昌市坚持把夯实农村基础、破解发展瓶颈作为双联行动的重中之重,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双联专项资金,通过采取对产业发展实行贷款贴息,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联系村产业发展、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等。统筹安排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村庄环境改造整治项目资金、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资金、“菜篮子”工程专项资金、草食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等,向联系村、联系户倾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制定出台《关于在“双联”行动中加快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意见》,与建行甘肃省分行签订“深入开展双联活动,加快金昌新农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农耕文明”联村联户富民贷款,引导和支持其他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涉农贷款发放力度,探索创新融资担保机制,整合市级支农专项资金3600万元,支持永昌县成立了扶贫开发贷款担保公司,为3556户贫困户担保发放贷款1.91亿元。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93.16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加45.61亿元,长期困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融资瓶颈制约得到一定缓解。

措施三:多管齐下,着力培育富民产业

在双联行动中,金昌市紧扣为民富民主旨,突出资源禀赋特色,认真实施富民产业培育计划,大力发展多元富民产业,不断增强联系村、联系户的造血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

立足干旱缺水的实际,帮助联系村大力培育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制种玉米、优质饲草等特色优势产业和设施种植、设施养殖业。积极探索推广“3331”“以井定田”等土地生产经营模式,采取财政补贴、先建后补等措施,支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统筹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绿色农业培训工程”等培训资源,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使联系农户实现了在乡务农有产业、外出务工有技能、增收途径能长效。坚持就近就地输转,协调金川公司、八冶公司、金泥集团等驻地企业优先吸纳本地务工农民。编印发放《强农惠农政策选编》6万余册,督促联系乡镇、联系村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措施四:创新举措,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金昌市始终把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作为推进双联行动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的重要措施来抓,建立了牵头单位抓总协调、联村单位各负其责、乡镇党委上下衔接、村社农户具体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在乡(镇)、村分别设立了双联行动联合党组织,明确联合党组织职责、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统筹协调三级帮扶力量,加强对联系点的工作指导。

在乡(镇)、村分别建立了双联帮扶基金和救助基金,并制定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各联村单位帮扶资金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帮扶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3年来,共注入帮扶基金1194.36万元、救助基金577万元,利用双联帮扶基金实施双联强村富民项目52个,利用双联救助基金救助困难群众1062户次,发放救助资金161.18万元,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把联系对象分联系户、帮扶户、救助户进行分类帮扶,并对重度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做到了省上提出的“五到村”“六到户”“七到人”。同时,不断建立完善调研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采取定期督查、专项督查、行业督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推动双联和扶贫开发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每年按照省上的部署要求,认真开展半年督查和年终考核,将督查考核结果向全市通报,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措施五:强基固本,提升为民服务本领

金昌市立足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制定了《金昌市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健全完善了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充分调动村级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各级联村单位围绕解决好“有地方办事”的问题,帮助联系村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阵地不断巩固。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对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入党积极分子和挂职党员干部进行专门培训,认真开展联村单位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选派69名后备干部到贫困村驻村挂职锻炼,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和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帮助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推行“四议两公开”和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引导农民规范有序参与村内事务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严格落实联村干部轮流驻村制度和“逢提必下”制度,确保帮扶工作长流水、不断线。坚持把双联行动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责任、归口办理”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分期分批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化解矛盾纠纷,疏导群众情绪。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风尚。近3年来,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62场次,化解调处各种矛盾纠纷2900多起,有力地促进了邻里和睦、农村和谐。

措施六:宣传引导,推动双联行动向纵深发展

金昌市坚持把宣传引导与典型引领作为推动双联行动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主流媒体和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介,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对双联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了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

积极选树和推广典型,各级联村单位采取蹲点抓典型的方式,按照每个乡镇每年培育1个以上示范村,每个联村单位每年培育1户以上示范户的要求,积极培育示范村、示范户,深入挖掘和培育推广双联行动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行动开展以来,共培育双联行动示范村36个,双联示范户276户,双联干部典型35个,并有2名个人典型被省委、省政府表彰命名为全省双联行动标兵。实践证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抓手,顺应了形势发展要求,呼应了人民期待,得到了群众衷心拥护和社会广泛认同。

成效一: 农业农村发展条件显著改善

金昌市坚持把改善联系村发展条件作为双联行动的切入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基础先行战略,结合村情实际,大力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能源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等基础性、公共性、民生性项目建设。

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1.5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道路硬化、渠道建设、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公共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项目420多个,新建、维修渠道731.68公里,新建、改造通村道路398.12公里,改造危旧房7488套,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较2011年提高12个百分点;户户通电率达到100%,村道硬化率达到100%,较2011年提高15个百分点;砖混砖木结构住房覆盖率达到69.92%,较2011年提高9.72个百分点。

成效二: 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

金昌市紧紧围绕促农增收这一核心,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政府引导、科技驱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的方式,大力实施富民产业培育计划,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劳务技能培训,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逐步形成了农民增收多元支撑格局。3年来,全市日光温室、食用菌棚、塑料拱棚分别达到5648座、5596座、8936座,畜禽总饲养量达到240万头(只),优质肉羊饲养量达到135万只;申报认定和注册家庭农场达到188个,农民合作社达到707个,土地流转率达到49.56%;累计完成各类培训2.3万人次,输转劳动力17万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近21亿元。

成效三: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金昌市坚持把双联行动与统筹城乡发展紧密结合,以满足贫困农民基本需求为落脚点,全面落实省上提出的小额信贷业务、融资担保服务、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输转、公共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两委”办公场所、综合服务社等“八个全覆盖”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力争使特困户的危房全部得到改造、推进闲臵土地合理有偿流转、关心村内孤寡老人的生活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贫困村0-3岁的儿童捐赠营养包等“五件实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低保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城乡低保三年并轨计划,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

3年来,全市共建成乡镇高标准幼儿园10所,“五室”分设标准化村卫生室达到128所,改造提升村文化活动室49个,建成村民活动广场56个,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58个,除低保外的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并轨,城乡低保并轨乡镇达到9个。成效四: 干部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升

金昌市坚持把锤炼干部、转变作风贯穿于双联行动始终,以作风转变的成效推动双联行动重点任务的有效落实。市委双联办会同财政等部门编印了《强农惠农政策选编》,各联村单位强化党员干部怎样做群众工作、向群众讲什么、如何帮联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并严格落实驻村入户各项规定和纪律要求。各级联村单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结穷亲、交穷友,通过宣传政策、帮办实事、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了解村情民意,感知百姓冷暖。广大干部在联村联户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炼了意志,在为民富民中强化了宗旨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为民服务的能力。

双联工作汇报 篇5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2月29日,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会后,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2012年工作重点和发展计划。

二是加强沟通汇报。按照县上的安排,抓住市县领导来我镇对口帮扶的难得机遇,积极加强与帮扶我镇贫困村、贫困户的联系单位和领导的沟通,主动沟通汇报工作。在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的前提下,为进村入户干部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为搞好联村联户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双联行动工作汇报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们现在所到的是**乡**村。**村是**的“双联”行动联系点,研究院32名干部联系该村66户特困户。该村地处**、**、**三乡交界处,总土地面积22.3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437户、1916人,有党员48名,其中女党员7名。全村现有耕地7340亩,人均3.8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60亩。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黄豆、胡麻等农作物。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42元,是**县241个贫困村之一。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研究院32名干部分批轮流驻村开展调查摸底、入户对接、项目规划等帮联活动,为该村协调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个,其中列入2012年实施计划的项目9个,概算总投资672.02万元。目前,**村级活动场所改扩建工程、齐家台交通桥工程、2处提灌供水工程、7处提灌供水维修改造工程和**希望小学教学用房屋面维修工程全部5个项目已完成前期勘测、设计与预算工作,即将开工建设。4月中旬,研究院投资电脑5台、无线网卡5套、打印机1台,并出资开通互联网,在**村部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点;在**村举办了党员干部培训班,培训本村党员干部40多人,为村上发放《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读本40本;向该村甘水湾小学捐赠电脑10台,电脑桌椅10套、交换机1台和电脑安装用线,建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向该村**希望小学捐赠价值1.58万元体育用品一批。

双联扶贫工作站工作职责 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甘肃省委决定从2012年2月开始开展以省、市、县、乡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帮助特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 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开展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对于干部进一步了解省情农情,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形成全省上下凝心聚力促跨越的强大合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省委领导班子下定“全面小康绝不拖全国后腿”的坚定决心。双联行动开展3年来, 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已成为在社会上叫得响的群众工作品牌, 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其巨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已经和必将在转型升级、富民兴陇的伟大实践中持续显现。本期专题即带您回顾一下甘肃省的三年“双联”之路。

一、“双联”行动基本内容

㈠“双联”行动的基本原则

1.四级联动。省、市 (州) 、县 (市、区) 、乡 (镇) 四级都要广泛动员, 明确责任, 积极行动。

2.综合带动。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 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

3.全面覆盖。各级各单位、广大干部都要参与此项活动, 贫困县都要有省级领导联系, 贫困村都要有单位联系, 特困户都要有干部联系。

4.务求实效。因村因户制宜, 尽心尽力而为, 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5.长期坚持。立足“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㈡“双联”行动的主要任务

1.宣传政策。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指导、协调、督促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得到深入贯彻落实。

2.反映民意。认真听取群众意愿和诉求, 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建议。反映群众的各种呼声,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促进发展。指导、协调和督促各类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实施。因地制宜, 有针对性地为农村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息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服务, 提高增收致富能力。重点帮助贫困村和特困户分析贫困原因, 找准脱贫路子。

4.疏导情绪。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和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 协助当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探索畅通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5.强基固本。指导基层加强党建工作, 健全组织体系, 完善工作制度,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

6.推广典型。发现、总结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以多种方式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㈢“双联”行动三大工程

1.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通过这项行动的实施, 使机关跟基层联系更紧密, 为群众服务更直接, 为百姓办事更高效。

2.打造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通过干部下基层, 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 使广大干部知道民生疾苦、懂得爱岗敬业, 真正成为为民服务全心全意、推动发展尽心竭力、干事创业务实高效的好干部。

3.打造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通过这项工作, 千方百计让群众的脑筋活起来, 让富民的产业兴起来, 让百姓的钱包鼓起来, 让农村的面貌靓起来, 真正让群众感受到这项行动带来的好处、带来的实惠、带来的变化。

㈣参与范围

包括省、市 (州) 、县 (市、区) 、乡 (镇) 及所属各部门、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省军区、武警部队、中央在甘单位联系贫困村。上述单位中除教师、医务人员和企业职工之外的所有干部都参与联系特困户。其他经济和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参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在统一组织下进行。

㈤联系方法

1.省级领导联县联村联户。45名省级领导干部中有32位领导每人联系1个贫困县 (市、区) , 并在所联系县 (市、区) 中联系1个贫困村, 具体联系的特困家庭不少于5户;有13位领导每人联系2个贫困县 (市、区) , 并在每个联系县 (市、区) 中各联系1个贫困村, 具体联系的特困家庭总数不少于5户;确保58个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县 (市、区) 都有省级领导联系。

2.部门联村。纳入参与范围的单位, 根据各单位干部人数, 分别联系一定数量的贫困村。

3.干部联户。按照地厅级干部每人联系不少于3户、县处级每人联系不少于2户、其他干部每人联系不少于1户的标准, 在各自单位所负责联系贫困村中, 确定特困户作为干部的联系对象。

㈥联系对象

主要是以全省58个贫困县、全省8790个贫困村为重点, 总的概念是由40余万名干部联系40余万特困户。对于嘉峪关、金昌等扶贫任务较少的地区, 还有兰州市等相关帮扶单位, 干部数量较大、需要联系的贫困村数量较少的地区, 也要有针对性的把当地其他农村、农户纳入联系范围,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实现工作的全覆盖。

㈦双联行动中的三个防止和八个不准

1.三个防止。防止增加基层负担;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

2.八个不准。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钱物和土特产;不准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有违当地风俗习惯的事情;不准惊民扰民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准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送。

二、“双联”行动主要做法

㈠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保障“双联”行动

全省86个县市区的所有贫困村都有双联单位、“双联”干部直接联系, 实现了全覆盖, 省市县乡四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中央在甘单位积极参与, 已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动员力量之多实属罕见。

1.建立健全了四个层面的领导责任机制。 (1) 牵头领导职责。省上给75个贫困县每个县确定了一名省级领导, 负责协调各联系单位的工作, 协调落实双联行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 (2) 组长单位职责。省上给75个贫困县每个县确定了一个省级组长单位, 由协调能力较强的省直单位担任。 (3) 双联单位职责。一是各展所长、优势互补, 合力打造具有规模效益的专业乡、专业村, 联手解决架桥修路、通水通电的问题, 探索由点及面、整体推进的帮扶路子。二是配合组长单位, 落实牵头领导安排部署的工作, 承办有关任务。三是“双联”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带头进村入户, 打造示范点和样板工程, 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4) 双联干部职责。主要细化实化工作内容, 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步骤。落实年度脱贫措施。

2.建立了分工负责机制。主要有四个层次:省委双联领导小组、省委双联办、市县乡党委、市县党委双联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3.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以县域为板块, 建立健全省市县乡省级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注重帮扶工作“两规划一计划”与县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相衔接。建立健全了驻村蹲点制度。

4.建立了信息服务机制。建立了统计资料月报制度、各类报表和工作情况统计责任制, 坚持工作日志制度, 建立了双联行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双联行动联络员制度, 强化资料档案保管。

5.建立了舆论引导机制。坚持省委双联办与新闻媒体单位领导碰头会议、新闻编采人员联系会议、新闻线索通报、新闻单位联络员等行之有效的制度, 研究宣传方案, 及时宣传省委关于双联行动的阶段性部署要求和宣传省委领导小组的具体安排。对双联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典型及时发现、认真总结, 大力宣传推广, 为双联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6.建立了学习培训机制。坚持分级负责、分层培训。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干部专项培训或集中学习的时间, 每年不能少于6天。各级开展农民技术培训, 增强农村群众自主创业能力, 促进劳动力就业, 为农民群众编发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手册。

7.建立了调研督查机制。75个贫困县由省直组长单位和市州委、县市区委组成联合督查组, 每半年对各县市区的省、市、县、乡四级双联单位工作情况开展一次大督查。省委双联办不间断对省级领导、市州四大班子负责同志以及省直各部门、各单位、省属国有企业、中央在甘单位负责同志的联系点进行调研督查。按照“抓两头、促中间”要求, 加强双联工作的分类指导。

8.建立了纪律约束机制。所有联村干部吃住在村, 缴纳伙食费, 切身体会城乡发展差距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增进干群感情, 密切干群关系。

9.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考评内容主要围绕强化组织领导责任、统筹推进“六大任务”、更加突出扶贫攻坚、着力打造联心工程四个方面进行。

㈡围绕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 实化双联行动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和甘肃省扶贫开发的形势, 2013年9月, 甘肃省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 提出了以坚持持续增加收入1个核心, 做到不愁吃、不愁穿2个不愁, 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3个保障, 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个突破为主要内容的“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围绕着行动计划, 专门提出了“三个重中之重”, 即: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 以此推动全省上下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攻坚上, 要求各双联单位在双联工作中, 更加突出扶贫攻坚。

一是帮助指导联系村制订完善扶贫及相关规划。二是帮助联系村争取和实施好扶贫项目。要重视帮助落实好国开行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项目, 帮助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步伐。帮助联系村成立项目管护组织, 做好扶贫项目的后续管护工作。三是帮助拓宽增收门路。围绕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 不断拓展联系村产业规模, 增强联系户产业增收能力。

㈢围绕实现“八个全覆盖”、做好“五件实事”, 细化双联行动

为了进一步将双联行动推向纵深, 省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决定, 在全省逐步实现“八个全覆盖”、做好“五件实事”, 让广大贫困群众从双联工作中得到更多实惠。

“八个全覆盖”:一是实现小额信贷业务全覆盖。二是实现融资担保服务全覆盖。三是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 力争用两年时间使每一个有受训意愿的贫困户劳动者都能得到免费培训, 使受训的劳动者都能得到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学历证书, 使取得证书的每个劳动者都能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四是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输转全覆盖。使每个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能在外务工就业。五是实现乡村公路建设全覆盖。六是实现公共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全覆盖。七是实现“两委”办公服务场所全覆盖。八是实现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全覆盖。集中在贫困村实施“万村千乡”工程项目, 要逐步把村级农资产品、日用消费品销售, 以及电信、邮政、信息服务等纳入综合服务社, 使农民所需的服务都能够有效提供。

“五件实事”:第一件事, 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抓好村支部书记选配和农村党员发展、村“两委”作用有效发挥和建章立制等工作, 着力解决好农村“两委”软弱涣散问题。第二件事, 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第三件事, 推进闲置土地合理有偿流转, 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第四件事, 关心村内孤寡老人的生活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第五件事, 为贫困村0~3岁的儿童捐赠营养包。力争今年内就全面落实, 确保贫困户的儿童健康成长。

㈣围绕对外拓展引进社会力量帮扶, 深化双联行动

在扩大省内单位和干部双联行动成果的基础上, 甘肃省不断总结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扶的成功经验, 探索完善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动员和组织省内有帮扶意愿的企业、各行各业人士、各族群众支持参与双联行动。兰州军区机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积极主动参与双联行动。建立内引外联工作机制, 对内把由乡镇联系的613个贫困村调整为由省市两级有实力的单位联系, 强化帮扶贫困村的力量;对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模式, 引进发达地区企业和爱心人士开展帮扶, 先后有福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等省209家省外单位联系61个县的贫困村进行帮扶。

三、双联行动的工作成效

省委常委会坚持每年专题研究部署, 连续3年召开全省双联行动大会8次、协调推进会12次。探索建立牵头领导、组长单位、联席会议等12项工作制度, 确保双联工作扎实推进。省委常委和其他省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带头联系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贫困县, 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联系村户, 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共商全面小康大计。《全省双联行动2012—2014年度阶段性考核评估报告》显示, 截至目前, 全省共有省市县乡四级14427个单位联系15558个行政村、408454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670656个贫困户。随着双联行动的逐步深入, 联系范围由农村延伸到城镇和企业, 省市县共有429名领导干部联系949户企业, 18231名干部联系802个城镇社区, 17888名干部联系18223户城镇贫困户。实现了对贫困地区的三个“全覆盖” (即:省级领导联系贫困县全覆盖、干部联系特困户全覆盖、单位联系重点村全覆盖) , 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局面。三年来, 全省各级各方面联系的6220个贫困村, 广大干部共联系129万贫困户;农业增加值增幅年均达到5.5%, 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10个县区实现整体脱贫, 3874个行政村摘掉了贫困帽子, 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0万人, 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33.2%下降到19.8%。从2014年度考核结果看, 基层干部群众对双联单位满意度达到80%以上的占97%, 其中100%的占57%。

全省各级开展双联单位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 构建了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全省1.27万个双联单位党组织与1.26万个双联村党组织结对共建, 新建改建村两委办公场所7592个, 选派2234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 帮助调整充实联系村两委班子4374个, 新发展农村党员1.47万人,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45万人, 增强了农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全省双联干部认真落实轮流驻村工作制度, 深入基层一线、感知百姓冷暖、倾听民声民意、共谋致富良策, 三年来累计反映民意118万多条, 帮办实事67万多件, 解决群众急难问题44万件, 开展义诊144万人次。同样在这三年时间中, 甘肃省贫困地区村两委办公场所、村级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146个贫困村建成了美丽乡村, 2042个贫困村建成了整洁村;累计建成通村道路2万多公里, 村道硬化率达到54%, 解决了4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自来水入户率提高20.87%, 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由48%提高到80%, 解决农户通电9.47万户, 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62.36万户、易地扶贫搬迁6.1万户30.5万人, 为贫困村儿童捐赠营养包57.68万套。

3年来, 全省累计投入产业培育资金344亿元、农民技能培训资金10亿元,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递增15.3%、13.3%、12.3%, 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

实现了58个贫困县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全覆盖, 创新和实施了双联惠农贷款、农民资金互助社、农户小额信贷等一批金融服务新模式新产品, 去年底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4142亿元、增长24.3%, 其中“双联惠农贷款”152.9亿元, 受益人口达730多万人。

四、2015年目标:落实“六大任务”打造“三大工程”

上一篇: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下一篇:省委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