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春天

2024-11-30

吉利的春天(精选5篇)

吉利的春天 篇1

1月中旬, 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媒体相继对浙江吉利集团进行了“轰炸式”的集中报道:李书福的面孔连续两天出现在《新闻联播》上, 《人民日报》则连续两天在头版刊登吉利集团的深入调查。不同寻常的重视程度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纷纷将此理解为一条重要信号:业界传闻已久的“小排量春天”和“自主品牌春天”终于到来了。

由于两家媒体报道的都是吉利汽车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逆市上扬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报道时间又紧随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 加上坊间关于相关媒体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和中宣部领导意见的种种传闻, 似乎可以确定“春天”真的来了。

提前谋划转型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下, 汽车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而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吉利集团却实现逆市上扬, 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2008年实现整车销量22.18万辆, 出口增长79.8%, 全年纳税总额超过10亿元;今年1月份, 吉利集团实现终端销量28727辆, 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年开门红。在全球汽车市场仍处“寒冬”的情况下, 吉利集团何以迎来“暖春”?不仅由于产业振兴规划这场“及时雨”支持并鼓舞了自主品牌的发展, 同时也与企业负责人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是分不开的。

据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介绍, 2007年上半年, 伴随着资源类产品价格、企业物流成本大幅上涨, 全球经济一片繁荣, 国内汽车行业同样是红火一片。在他看来, 表面的繁荣背后, 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当时, 正是基于对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可能增大的判断, 以及对世界和中国汽车业发展规律的分析, 吉利集团结合自身发展中的一些制约因素, 开始提前做出战略转型的布局。

2007年5月, 吉利明确提出进行战略转型, 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型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 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 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为技术优势。而就在此时此刻, 一些汽车企业还在纷纷进行产能扩张和价格大战, 追逐销量排行。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同样出现了“大跃进”:合资合作、海外办厂、开拓国际市场之风盛行, 有些甚至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增长目标。

据李书福回忆, 战略转型一开始并不为人们所理解, 被认为完全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是“质量跃进”, 遭遇了来自企业内部、外部的巨大阻力。有的经销商认为吉利的生存靠的就是成本优势, 实施转型后就没有前途了, 于是选择了退出, 有的则暂停提车。与此同时, 零部件供应商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

尽管转型后的几个月内, 吉利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 但是转型带来产品影响力和用户满意度的提升逐渐在市场上显现了出来, 吉利的新车质量总体提升幅度更是把其它自主品牌抛在了身后。通过转型, 吉利全力推进质量改善活动, 通过引入质量网、零缺陷等先进质量理念和“3824法”、GES评价等创新管理办法, 迅速解决了原先的质量缺陷, 2008年千车故障率下降了50%;通过流程再造, 吉利的运行更加顺畅、高效;淘汰不合格的经销商、供应商, 让吉利的产业链更加健康。

去年年底, 吉利集团为了应对全球金融海啸对汽车业的影响, 进行了一次内部组织机构改革, 以便从运行机制和组织架构的角度, 对企业研发链、供应链和营销链等核心价值链进一步作出科学安排和合理改革。吉利集团的新闻发言人指出, 这次组织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精益组织, 优化流程, 管控清晰, 高效率和高效益;调整的原则是属地化管理、系统化管理、同类化管理、扁平化管理、产品线管理, 充分体现汽车行业管理特色, 同时也适应战略转型中的吉利汽车发展现状和特点。据介绍, 改革后, 吉利集团总部部门从22个减少到15个, 一级公司从25个减少到19个, 并撤消了原有5个二级公司建制。

供应链共赢

在“战略转型”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 吉利进一步加快了供应链的建设步伐。去年12月29日, 吉利集团2009年经营工作大会在杭州召开, 大会确定了2009年经营工作目标及思路。会上, 吉利集团总裁杨健作了题为《抓住机遇, 直面挑战, 坚定信心, 苦练内功, 将吉利的战略转型推向新阶段》的2009年经营工作报告, 对今年的经营工作思路做了调整, 其中提到要加快精益供应链的建设步伐。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可以说是荣辱与共。车市增长出现大幅下滑后, 受影响的不只是整车厂, 经销商、零部件和物流供应商遭受的压力更大。“面对疲软的车市, 吉利提出了‘二不’原则, 就是不打价格战, 不向合作伙伴转嫁危机。”杨健向媒体介绍说, 实施战略转型后, 吉利关注的不只是企业自身的发展, 而是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只有产业链的健康度提升了, 吉利的竞争力才能增强。”

2008年上半年, 吉利集团根据战略转型的需要, 大力增强上下游企业的转型能力, 逐步大幅减少经销商、供应商和自身的库存。不仅没像其他企业那样大量压库、将主机厂的问题转嫁给经销商, 反而让经销商把库存大量消化掉, 采取以销定产, 将考核批发量转为关注终端销售量, 合理地安排经销商、供应商和自身库存, 为经销商松绑减负。仅去年10月份就比9月份减少库存资金2亿元, 极大加强了经销商、供应商抵御风险的能力。

用信息化控制成本也是吉利集团安然过冬的资本。3年前, 吉利集团就启动了信息化建设, 让每个经销商与供货商都极大地受益。拿多少货、结算如何、质量怎样、如何索赔等, 都被纳入一个管理系统中, 这套系统让吉利的经销商、供应商成为整个行业中损失最少的企业之一。

与此同时, 原材料库存也大幅下降, 不断回笼现金让吉利集团底气更足, 从而能够灵活地制定采购计划。以钢材为例, 很多企业存储了原材料, 在价格下跌中亏损很大, 吉利却已轻装上阵。通过第三方物流和信息化手段, 有效地控制了供应商、主机厂、经销商的产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2008年3~9月间, 吉利集团共处理了上千吨的积压钢材, 减少了3000多吨钢板库存, 避免了原材料大幅降价带来的损失。

“零公里”难题

按照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从3月1日至12月31日, 国家安排50亿元, 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 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由于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还可以享受振兴规划提出的购置税优惠, 这意味着国家出台力度空前的财税政策鼓励“汽车下乡”。

围绕这项政策的出台, 一段时期以来, 各地汽车销售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一些汽车厂家的渠道触角进一步延升, 将汽车摆到了乡镇的集市上去进行展示、销售, 开始预热农村市场。不过农村市场分散, 购买能力相对较弱, 目前还无法提供“零公里”运输的物流方式。

吉利把2009年列为“渠道创新年”。在二、三线市场开拓方面, 吉利也走在了行业前列。5年前, 吉利汽车60%的销量来自中心城市, 40%的销量来自城市周边;2年前, 这一比例变为50%对50%;如今, 主流城市外的销量已占吉利总销量的60%左右。

目前, 吉利在全国有500多家营销网点, 这些网点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 而吉利目前的用户也不乏农村市场的消费者。为了让更多农村市场潜在的汽车消费者能早日也能更好地享受到汽车文明, 吉利今年要求一级经销商到地市、县、乡、镇建设销售网点, 同时吉利集团将出台相关的商务政策进行支持, 预计整个建设计划将在6月底完成。

吉利集团一位负责人透露, 公司为了保证二三线市场的售后服务, 还专门推出了“千县千店”服务项目,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负责人表示, 吉利的车型质量稳定, 价格相对同类产品又有一定优势, 如自由舰这款车型就是很合适的农村家庭用车, 但在实施过程中, 最大的问题在于是否能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

如今, 吉利集团已经正式启动了多品牌战略。按照吉利的规划, 实行多品牌化战略以后, 将从原来的以产品分网销售的方法, 转换到分品牌销售, 并将2~3年时间内上市的新车纳入不同的品牌渠道和销售网络。

“2009年, 吉利战略转型的目标不会变, 将做到集团员工总数不减少、产销目标不减少、重要项目不停止, 全年销量要逆势保持25%的增长。”李书福介绍说, 吉利已经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车市春天攒足了力量, 未来一定能够成为汽车界的黄金品牌。逆市崛起的吉利现象, 正在成为这个冬天人们面对经济危机时一个鼓舞人心的亮点。

汽车摆到了乡镇的集市上去进行展示、销售, 开始预热农村市场。不过农村市场分散, 购买能力相对较弱, 目前还无法提供“零公里”运输的物流方式。

吉利的春天 篇2

上联:祖国全民奔四化;

下联:春宵一刻值千金。

横批:日新月异

上联:早育人才成大器;

下联:狠抓经济奔小康。

横批:人财两旺

上联:有雅客来室生暖;

下联:得新人到心自舒。

横批:生机盎然

上联:吟风弄月真名士;

下联:鼓瑟吹笙是佳宾。

横批:不尽雅兴

上联:衣冠楚楚真潇洒;

下联:谈笑喧喧自风流。

横批:宅到高贤

上联:休说飧蔬无兼味;

下联:须知菽粟有真香。

横批:美味佳肴

上联:新政策改革开放;

下联:真人才脱俗出陈。

横批:人才辈出

上联:掀帘赏月心自畅;

下联:今友吟诗兴更豪。

横批:豪情满怀

上联:五律向鸣歌道喜;

下联:一堂大庆雁来朝

上联:梧桐枝上栖双凤;

下联:菡萏花间立并鸳。

横批:芝兰同茂

上联:提倡晚婚人心快;

下联:深化改革正道粉。

横批:政通人和

上联:赏目看花宜载酒;

下联:开怀畅言不须诗。

横批:美景良辰

上联:琴韵谱成同梦语;

下联:灯花笑对含羞人。

横批:喜结良缘

上联:气象更新高轩至;

下联:门庭添喜可人来。

横批:欢声满堂

上联:鹏程万里咱家儿郎成俊彦;

下联:花容飘香千村碧玉做娇娘。

横批:琴瑟百年

上联:马佩红缨客戾止;

下联:菊舒黄蕊妇来归。

横批:恭迎佳丽

上联:缕结同心日丽屏间孔雀;

下联:莲开并蒂影摇池上鸳鸯。

横批:花好月圆

上联:劳动节迎来劳动女;

下联:幸福天常光幸福家

上联:卷帘喜欢佳人到;

下联:设榻恭迎雅士来。

横批:群英会聚

上联:景丽三春天台桃熟;

下联:祥开百世金谷花娇。

横批:祥云绕屋

上联:今日新婚礼一杯香茶酬宾客;

下联:来年会佳宾两朵红花赞英雄。

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家无长物百样凑;

下联:室有高贤万事通。

横批:蓬筚生辉

上联:欢庆此日成佳偶;

下联:且喜今朝结良缘。

横批:春华秋实

上联: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下联:荷开并蒂五世呈祥。

横批:天作之合

上联: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

下联: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横批:喜事新办

上联:鸿雁穿云现吉日;

下联:金鸡昂首报良辰。

横批:天赐良期

上联: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

下联: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横批:天成美景

上联: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下联: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横批:儿成女就

上联:创业维艰崇节俭;

下联:守成不易戒奢华。

横批:新事简办

上联:碧岸雨收莺语暖;

下联:蓝田玉暖玉生香。

横批:笙箫凤凰

上联:琴韵谱成同梦语;

下联:墨香书作伴云飞。

上联:琴韵谱成同梦语;

下联:诗山书作伴愁眠。

上联:琴韵谱成同梦语;

下联:诗心书作伴云眠。

上联:琴韵谱成同梦语;

下联:酒香诗入对人言。

上联:琴韵谱成同梦语;

下联:书香心已共春声。

上联:琴韵谱成同梦语;

下联:笔花心已共秋香。

上联:琴韵谱成同梦语;

下联:笔花心已共秋声。

上联:荷开并蒂五世呈祥;

下联:云起相思千门纳福。

上联:荷开并蒂五世呈祥;

下联:月落相思三声报喜。

上联:荷开并蒂五世呈祥;

下联:花落相思一杯有余。

上联:荷开并蒂五世呈祥;

下联:云封连理千门纳福。

上联:荷开并蒂五世呈祥;

下联:叶落相思一杯起舞。

上联:荷开并蒂五世呈祥;

无辜的“不吉利数字” 篇3

近日,北京市质监局消息称,北京地方标准《门牌、楼牌设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近期正式实施。《规范》规定,门牌号根据阿拉伯数字的顺序依次编号。这意味着遇到4、13、14等“不吉利”数字也不得跳号。

心理解读:

从古到今,排斥“不吉利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广泛存在于不同种族、民族及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中。尽管人们讨厌的数字有所差异,但每一种文化中都有那么几个不受待见的可怜数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4”是如何悲剧的?

一直以来,数字“4”被认为很不吉利,因为名字不好而受人唾弃,而要理解4的命运就必须提到:语言对人类的控制力。

日常生活离不开对语言的运用。其实,语言不只用来表达思想,还控制着我们的思想。正因为语言对人类的控制力,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将“语言表征”和“事实真相”区分开。“4”和“死”谐音,只是语言现象而已,在形成之初只是随意、巧合确定的,然而对很多人而言,“4”的功能也跟“死”的功能等同了起来。于是,4就悲剧了。

僵化的“语言规则”甚至影响我们的行为、伤害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慢慢地,语言规则主宰了我们的心理模式,所以不管时空如何变迁,不管情境怎样变化,“4是不吉利的,要避开”就成了永远的行为规范。

4要改变只能改名字了。可改名字真有用?“曾用名等于死”仍然足够被人鄙夷了。

“13”怎么办?

看到4兄弟改个名字就可能转运,13同学着急了:我就算改得天花乱坠,也无法改变那人是“第十三门徒”的事实啊,这可怎么办?还真没办法,因为人类的语言还具有形成“概念”的功能,而这概念经过高度综合、抽象、总结之后,就会脱离具体情境而存在。这对于学习知识其实是有好处的,但在生活中却非常容易“过度概括化”,脱离时空条件而用之。

13的悲剧就在于此。经过人们的高度抽象概括,人们对于“13不吉利”的概念一旦形成,就没人再管当初那顿晚餐是何种情景了。13的“不吉利” 传播广泛,甚至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看来13兄只能认命了。

我们需要控制感

不吉利数字之所以不吉利,是因为跟一些不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理性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联系是不合逻辑的、是语言和现实的认知融合。但是,人从来都不是完全理性的动物,对未知灾难的恐惧也会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我们用尽一切办法想对未来多一些控制感。可惜,我们并没太多办法,于是乎,排斥可怜的不吉利数字,就是人们为数不多的获得控制感的手段之一:“不好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不知道,但是,别的做不了,选个吉利的数字至少是我能做到的。”

同样的道理,选带有4的门牌、车牌会倒霉吗?如果你相信自己会倒霉,那么这种“暗示效应”就将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与之相反的是“安慰剂效应”,医学中对某些病人来说仅仅暗示他正在接受某种治疗,就足以使他感觉病情好转了。

吉利的春节经典对联 篇4

2、喜谢玉兔留宝在 笑迎金龙常春来 横批:恭贺新禧

3、大地歌唤彩云满园春关不住横批:春色满园

4、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5、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6、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7、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8、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9、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10、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11、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12、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13、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14、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15、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16、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17、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18、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19、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20、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21、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22、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23、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24、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25、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26、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27、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28、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吉利汽车的全球并购 篇5

回顾历史,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汽车三巨头里面,通用面临破产,所幸得到美国政府伸出援手;克莱斯勒则被菲亚特收购了,福特也出现了巨额亏损,沃尔沃成为福特“弃车保帅”计划中的一部分。2010年,来自中国的黑马——吉利汽车集团以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上全资收购了沃尔沃,取得沃尔沃轿车全数股权与相关资产。华丽地上演了一场“平民迎娶公主”的好戏。

有人说,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方面是为了把它的核心技术拿过来用在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中;另一方面,吉利是想通过沃尔沃在全球市场豪华汽车品牌的地位,提升吉利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吉利在成功实现了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以及品牌形象上的升级之余,也帮助沃尔沃逐步实现全球复兴的计划,重新走上了豪华汽车品牌的发展正轨。

有了吉利作为其坚实后盾,沃尔沃的复兴之路走得有声有色。以现款旗舰SUV车型XC90为例,该车有将近10年没有换代的经历,期间推出的车型也只是小改款,当2015款新一代XC90推出后,人们惊呼,两代车的设计差距甚远,沃尔沃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吉利汽车的背景

吉利汽车控股集团(Geely Automobile Holding Group)是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的大型民营企业,由台州民营企业家李书福于1986年创办。自吉利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以低价、生产规模优势和不断的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连续八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

吉利的经营路线,是以“低价”式进军汽车市场。相对于国际先进的技术,中国的汽车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足以和国际高端车型媲美和抗衡。所以,吉利公司选择了“低端车型”作为市场经营的主力产品。然而,在中阶、高阶汽车的投入上也持续不断。

吉利于2007年起推动转型计划,将原本战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改成“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从技术上质量上和各种理念上进行整体改变。吉利的造车哲学在满足中国人拥有自主品牌汽车的需求下以规模生产优势达到用较低的价格去满足较大市场的消费需求,并对汽车消费的市场边界进行了重新界定,将原来被排除在外的普罗大众重新考虑进来,并承诺要为其提供高性价比的汽车。

2009年吉利汽车尝试多品牌战略,一口气推出“帝豪、全球鹰和英伦”三大品牌,期望于2015年实现150万辆的庞大梦想。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一旦产品的研发和投产不能赶上这个庞大的品牌导入计划,三个独立而且分散的管道就马上会面临缺少产品线的冲击。后来由于产品的匮乏,促使吉利回归一个吉利战略。

2012年,吉利控股集团以总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

吉利的发展战略是总体跟随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大趋势、局部超越(着重于人才跟创新)、重点突破(包括汽车安全技术、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核心零组件技术)、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成功进行战略转型,抛弃了低价战略,打技术战、质量战、品牌战、服务战、企业道德战,绝不打价格战。吉利汽车的产品每年整体的价格比上年度提升5000元人民币,主要来自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和创新技术应用。

吉利汽车的全球购并进程

为满足全球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吉利先后购入英国出租车公司锰铜超过50%的股份,收购澳大利亚知名汽车变速箱制造商DSI,并与美国江森自控和法国佛吉亚签订全球战略合作协议,让吉利汽车充满全球智慧。

入主英国锰铜公司

英国锰铜公司(Manganese Bronze Holdings PLC, MBH),这家拥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英国公司,前身为轮船螺旋桨推进器制造商,后来收购了英国黑色出租车的车身制造商Carbodies公司,成了英国经典出租车的继承者。锰铜的出租车业务虽然悠久,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于2005年,止住了长达四年的亏损,但利润与销量依旧没有起色。因此锰铜不得不另觅出路,与吉利的合作为必然之势。

2006年,吉利收购英国锰铜公司23%股权,成为大股东,开创中国汽车控股外国汽车产业先河。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代表吉利汽车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上海华普与英国锰铜签署合资生产英伦黑色出租车协议——TX4,并在上海建立合资企业——上海英伦帝华公司,同时向英国锰铜公司返销KD零件,在英国考文垂工厂进行组装,销往欧洲各国。

2013年吉利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完全收购英国锰铜控股旗下核心的伦敦出租车业务及资产,并将其更名为伦敦出租车有限公司。拥有了这家英国的百年汽车企业的核心资产和业务,全面恢复新品研发,为拓展欧洲市场奠定基础。收购完成后,吉利的重心是将锰铜控股(伦敦出租车有限公司)现有产品和新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恢复到托管之前的水平,这包括继续在锰铜控股考文垂工厂进行TX4车型的组装。吉利收购英国锰铜公司,造就双赢的局面。这一起收购为锰铜公司带来了快速的发展,获得了低成本的零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吉利则获得了锰铜的百年经验和优秀的品牌,在国际化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

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Drivetrain System International Holding Pty. Ltd.)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全球第二大变速箱公司: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自动变速器生产厂家,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与经验传承,是美国福特、韩国双龙、印度马新爵的供货商。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福特等公司市场大幅度萎缩,不向DSI下订单,致使其资金链断裂,破产。

nlc202309081425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和吉利高层得知DSI破产消息,觉得机不可失,进行DSI购并。吉利收购后改变了它的商业模式,DSI由一个独立变速箱公司变成吉利集团内部的自动变速器公司,订单得到保障。虽然吉利先前已经具备了轿车手动和自动变速器的开发技术,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收购DSI取得自动变速器的先进技术,对吉利整体技术水准的提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2009年完成购并之后,吉利很快派出15名工程师前往澳大利亚研发基地,并在国内安排了30人同步开发研究。吉利在保留澳大利亚DSI原有研发生产体系的基础上,还将DSI成熟的6速自动变速器技术引进国内生产。2011年,DSI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在湘潭基地建成投产,用与澳大利亚相同的技术和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现在吉利的各级别汽车搭载的都是DSI的6AT自动变速器。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外资、合资品牌在汽车核心零件中的垄断地位。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对于吉利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拓宽了吉利自动变速箱的产品线,改变了中国轿车行业自动变速器产业空白的局面,实现了本土化采购。

吉利希望DSI自动变速器不但装配吉利旗下整车,还要出售给国内其他汽车整车企业。但作为吉利竞争对手的其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采购DSI 产品时相对谨慎,致使DSI业务拓展上受到制约。吉利汽车在2014年底出售DSI公司61%的股份给独立汽车零配件制造商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金沙江创投境外公司收购29%的股份,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公司仅留有10%股权。让中国其他自主汽车能放心采购DSI的变速箱,并培育中国自动变速器产业链。

购并高端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

二十世纪末,沃尔沃靠着卓越的安全性和品牌知名度,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此时,福特看上了沃尔沃的品牌效益,并邀约收购。1999年,福特宣布以64.5亿美元收购这个瑞典国民品牌。但收购后的沃尔沃却迅速走向衰弱。由于2008的金融危机,福特战略转向,没有余力再照顾旗下诸多品牌,必须将资源完全挹注在福特品牌上。转向“一个福特(One Ford)”的战略,透过资源整合,对创新技术及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的效果,开发使用者真正需要的车型,并且利用零组件的模块化,提升规模经济效益。福特急于脱手旗下其他品牌,以减低亏损。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对沃尔沃品牌倾慕已久,同时拥有之前收购英国锰铜公司及澳洲DSI公司的成功经验,为了让吉利品牌跃上国际,收购沃尔沃取得关键技术,为吉利的必需进程。经过多轮谈判与价格协商,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全部的净资产,付出价格仅约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福特旗下之沃尔沃轿车,从福特获取包含沃尔沃轿车之100%股权、商标权、零组件、研发、关键技术、人才及相关的资产(知识产权)等。这一项重大的收购事件,是吉利汽车投入高阶汽车市场的重大突破。收购高端市场知名品牌沃尔沃轿车,不但让吉利在高端汽车开发技术上进一步升级,并且使吉利整体品牌能见度得到大幅提升。

吉利汽车购并沃尔沃轿车之战略分析

福特为何要卖掉沃尔沃轿车?

1915年至今,沃尔沃已是百年国际品牌,更是瑞典国宝,沃尔沃恪守以安全为品牌的核心价值,自从第一辆沃尔沃汽车下线,它就成为全球汽车安全技术的代言人。沃尔沃汽车一直引领着世界汽车安全的发展潮流。1999年为美国品牌福特并购。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车市萧条,又因为能源危机,油价暴涨,导致市场对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等高油耗的车型需求骤减。而皮卡和SUV曾是福特汽车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在经济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夹击下,福特汽车9月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了34%,远远超出了整个行业27%的跌幅。自2005年底以来,福特已经累计亏损了239亿美元。福特债台高筑,美国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将福特的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2009年是沃尔沃极其困难的一年,在其最大的销售市场美国,其销量跌至6.1435万辆。这与2003年13.9384万辆的业绩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沃尔沃在福特旗下众多汽车品牌中表现平平,很难脱颖而出,其销售业绩证明了这一点。福特花了64亿多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又投入数十亿美元维持营运,但沃尔沃并没有给福特公司带来相应的回报。这就成了福特出售沃尔沃的根本原因。

福特具有庞大的组织机构和众多的分公司,以及严格的等级制度,仅有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左右决策,普通员工难以参与。加上旗下品牌众多,各个分公司独立营运,缺乏通力合作。因此在新任总裁穆拉利接手福特后,福特推动“一个福特”全球化品牌统一战略,集中所有力量做好福特品牌。这是福特汽车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获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不会轻易改变。因此出售业绩不佳的沃尔沃轿车为必要战略方向。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的原因

吉利要全球化发展,必须拥有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吸收国外高端人才,发展核心技术,从而进军国际市场。吉利要发展高端整车业务,相比从零开始建立豪华汽车品牌,通过收购沃尔沃可以大大减少其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另外,要改变吉利的中国“草根”印象,沃尔沃的品牌知名度及核心技术能力能为吉利带来很大的帮助。收购轿车成为吉利汽车长远发展战略当中的重要一环。李书福认识到中国汽车技术、品牌与国外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一下子就能填补上的。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成为吉利汽车长远发展战略当中的重要一环。吉利购并沃尔沃,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并鼓励中国自主品牌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抓住机会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中国汽车在世界的知名度,改变中国汽车低质量低价格的国际形象。金融危机也为吉利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国际市场上资产价格大幅度降低,可以用较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因此,在2010年,经过多轮谈判,吉利成功入主了沃尔沃轿车。

nlc202309081425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的要素

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在瑞典歌德堡与福特汽车公司签署了正式收购沃尔沃轿车的协议,从而为这场历时一年多的购并马拉松画上了句号,同时18亿美元的收购价也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至今为止金额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2010年8月2日,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首席财务官路易斯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出席交割仪式。吉利公司当日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100%股权收购。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的要素如下。

全球汽车产业情势的改变

首先,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伴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亏损,成为福特汽车的巨大包袱。其次,沃尔沃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

吉利表现购并的极大诚意

当吉利决定收购沃尔沃这个国际知名品牌后,从2002年便开始了对沃尔沃长达八年的深入了解,表现出对收购极大的诚意。对于福特公司来说,吉利一直都被视为沃尔沃这个品牌的关键买主。

透过杠杆及融资收购

吉利透过设立并购基金及增发股票的方式获得足够的资金收购沃尔沃并保证后续的营运支持,这一系列动作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政府背景的资金也参与其中。吉利为并购沃尔沃专门成立了吉利万源国际投资公司,以其注册资金及两家中资国有银行的贷款作为收购资金,来自银行的贷款就超过了10亿美元。2011年9月底,吉利向高盛集团的一家联营公司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募得3.3亿美金。

专业购并团队的建立

吉利建立了非常强大的并购团队来完成这一项艰巨的任务。吉利寻求并得到了洛希尔集团(汽车产业界最具声望的一家投资银行)的帮助,聘请前沃尔沃总裁当顾问,引进外资资源和外部人才支持。

此外,吉利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善于学习的企业文化、英国锰铜及澳大利亚DSI海外收购的成功经验、为沃尔沃制定的强劲的发展规划,以及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的个人魅力,都成为沃尔沃选择吉利的重要原因。

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的效益

吉利作为沃尔沃轿车100%的股东,将拥有沃尔沃大量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包括“双零”计划,即所谓安全和环保技术的知识产权。同时,沃尔沃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为了保证其战略商业计划的可持续进行,将拥有所有与福特相关知识产权的使用权。

沃尔沃在技术上有很多值得吉利学习的地方,特别在安全、节能环保技术方面。相对地,吉利在低成本研发方面有着巨大优势,成本要比沃尔沃低很多。吉利在集成创新、局部超越、让全球汽车资源为吉利所用等方面,要比其他企业强很多。

沃尔沃拥有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400家经销商,其中90%的经销商都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这样完整的经销商网络不仅是沃尔沃的财富,也将可能有益于吉利汽车进军海外市场。

吉利这次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带来速度之时间效益,加以沃尔沃轿车的产品、市场、资产与能力之确定性高,为吉利带来高端市场延伸与高端产品延伸,这次收购案获得以下效益。

沃尔沃提升吉利品牌形象

沃尔沃被誉为最安全的汽车,以安全和环保享誉全球汽车产业。收购沃尔沃的主要原因是吉利认为中国的汽车技术、品牌、人才与国外存在巨大的差距。而这个差距不是一下子就能填补上的,更无法短时间内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收购沃尔沃不仅可以从中获取先进技术,也可以提升吉利自身的品牌形象,是一种比较经济快捷的方法。

吉利以低价汽车为主,小型汽车的年产量达40万辆,其中5%会出口到安全要求和排放标准不高的国家。沃尔沃作为国内自主品牌阵营中唯一的中高阶豪华轿车,将会在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沃尔沃更能帮助吉利扩大国际影响力,并赢得消费者对吉利汽车质量的信赖。更期许沃尔沃能与奥迪、宝马等厂商在竞争上有更大的力量。

得到沃尔沃轿车商标的全球所有权和使用权

吉利获得了包括轿车、SUV、MPV、十人座以下整平车、1.5吨以下轻型卡车和总量5.4吨以下的所有其他车辆(商务车和公交车除外)的沃尔沃商标。这当然是最重要的资产,也是这次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主要目的。沃尔沃独特而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优异的商业模式和营运方式,以及供货商和经销商网络,都是吉利所看重的。沃尔沃商标的全球所有权和使用权非常有利于弥补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品牌差距、提升研发能力、获得关键整车和关键零组件制造技术。

获取十个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吉利获得沃尔沃轿车的10个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全时四驱轿车及核心零组件技术、3个高效节能环保的产品平台及发展升级战略,大大提高吉利自身整车和关键零组件制造水平。此举有效提升吉利汽车在中国本土市场的竞争力,更能提升吉利汽车整车及零组件在欧美日市场的竞争力。

获取多个子公司

完成收购后,吉利获得在瑞典歌德堡和比利时根特等地的4家拥有56.8万辆产能的整车厂,1家发动机公司、3家汽车零组件公司、1家拥有40%股权的生产变速箱、悬架及底盘零件的公司、全球市场的仓储物流中心。

获取专业人才

获取沃尔沃拥有八十余年历史的数字化产品研发体系,以及整车与关键零组件研发经验和数据库,并获得3800名高质量研发人才。

获取多项核心专利与专有技术

吉利深知知识产权是企业赖以生存、持续发展的核心。由于沃尔沃多项专利牵涉到与福特相同之处,因此福特决定将智慧财产的部分做分割。属于沃尔沃轿车的部分,吉利通通能获取;属于福特与沃尔沃共有的,吉利拥有使用权。吉利由此获取超过一万项核心专利和专有技术使用权,无形资产大增。大大缩短自己的学习历程及增进研发上的效益,对吉利本身开发中高阶车型有实质上的帮助。

nlc202309081425

全球与中国市场的扩大

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汽车未来的销售主力地区。沃尔沃轿车三大顶级畅销车型XC60、V50、V70之前未引入中国市场,这些车型将大大增加沃尔沃轿车在中国的销量。此外,近年来中国的消费力量也逐年成长,对于汽车质量的要求也比以往提升,如安全性、汽车价值等。因此,收购沃尔沃轿车更能使原本只做低价车的吉利整体质量上升,以获取更高阶消费者的信任与选择。

整体来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获得的不仅仅是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和制造设施,还获得了沃尔沃轿车在全球的经销通路。该项海外购并案成功,为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提供原始技术并实现技术跨越,解决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并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提供现成的通道,迅速提升中国汽车及零组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吉利汽车成功购并沃尔沃轿车之挑战

收购沃尔沃对于吉利,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历史都具有关键的意义。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中国市场的强大,没有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没有李书福这样的民营企业家的执着和胆识,就绝对没有中国企业收购沃尔沃的事情发生。收购沃尔沃后,吉利坚持“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是大众品牌,沃尔沃是高阶品牌”。吉利和沃尔沃两个不同层级的汽车品牌携手,共同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收购后,沃尔沃轿车产销均旺。2011年实现产销44.8万辆,同时同期实现增长20%;更值得欣慰的是,沃尔沃最新全球员工满意度调查显示,沃尔沃全球员工满意度达到84%,充分表现了沃尔沃员工在转移所有权至吉利后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然而,吉利成功购并沃尔沃国际品牌后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需导入国际经营管理的思维

吉利汽车是一家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商,原始规模并不大,但沃尔沃是一家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吉利汽车从中国市场到全球市场的转变需要吉利的管理层具有国际化思维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这显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购并后沃尔沃总部仍在瑞典,研发团队、生产团队很多都在海外市场,这就需要吉利汽车的战略布局具有全球视野,同时更要考虑布局对吉利汽车原有品牌生产的促进作用。收购后如何保证沃尔沃汽车的品牌形象和质量稳定,并利用沃尔沃的技术管理提升吉利汽车制造的水平,达成相辅相成的目的,此为吉利需要考虑的重点。

品牌营销的整合

吉利之所以花费巨资收购年年亏损的沃尔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在福特执行“一个福特”的品牌战略下,进行出售的福特几大品牌中,沃尔沃比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捷豹(Jaguar)、路虎(Land Rover)更有价值。更关键的是,在中国,沃尔沃的知名度和好评度可比拟奔驰、宝马,被视为“最安全”的高级车,有相当的市场影响力。

吉利企望藉助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这就意味着吉利并非仅仅是经济型轿车,同时注重提升其品牌价值及安全价值。但是,成功收购世界知名品牌并不意味着可以成功驾驭这一品牌。未来吉利如何将两个级别不一样的品牌进行融合,如何利用吉利在中国的销售网络经营沃尔沃,如何藉助沃尔沃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进行海外扩张,将是决定这18亿美元花得值不值得的关键。

企业资源的整合

沃尔沃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在消费者眼中也是北欧豪华车翘楚,在百年历史中以安全和环保享誉全球汽车产业。吉利通过收购得到沃尔沃的相关技术,有望改变中国消费者对国产车“技术质量不高,不够安全”的印象,有助于提升吉利汽车的企业价值。

虽说相关合约包含了福特相关技术转让条款,但跨国购并中先进技术的转让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因为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出售国政府、被收购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可能针对技术转让、转移定价等设置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条款,并在日后的经营中严密监督。

本次收购对于吉利而言有利因素为吉利收购了100%沃尔沃股权,这对于吉利排除相关障碍会有所帮助,但困难无法低估。此外,吉利还应该重视对技术能力的消化吸收与增进,即使成功以合适代价获取技术转让,但也完全不能取代自主消化吸收和后续开发。

组织文化的整合

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工会组织是不可小看的力量,工会组织的支持与否对企业的经营有很大影响。沃尔沃总部所在的瑞典是高福利国家,吉利如何适应并理解沃尔沃的企业文化和社会福利制度,对于沃尔沃的经营管理有莫大影响,而这对于吉利汽车这个民营企业而言极具挑战。吉利汽车还应重视文化差异方面其他因素。中外企业购并首先要解决企业文化差距和相互认同的障碍,沃尔沃是瑞典品牌,而此前是福特汽车的子品牌,收购后将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品牌,消除其中的文化差异需要一个过程。

未来展望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后所获得的技术累积及品牌价值效益,对未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走入世界市场竖立起良好的典范。目前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对于走出中国市场,迈向全球竞争仍处于初始阶段。由于国际并购经验不够充足,在进行国际品牌收购时,因缺少对当地制度法规、经营体制、工会组织等的了解而遭遇重大挫折。因此,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后,建立宽容的企业文化,使吉利能够迅速灵活地融入沃尔沃的品牌价值与组织文化。吉利的成功并购使吉利拥有沃尔沃的品牌与资产价值,也使其自主创新的实力得到提升,扩大了全球的市场。成功的并购案创造了互补的共赢条件,提升吉利与沃尔沃两大品牌的整合价值。吉利汽车的未来展望,将以两大品牌携手,竞逐广大的全球市场与中国市场。

苏友珊:台湾师范大学科技与工程学院工业教育学系副教授

上一篇:问答式古诗下一篇:血浆肌钙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