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钨矿

2024-11-01

大黑山钨矿(共3篇)

大黑山钨矿 篇1

大黑山钨矿位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大通回族自治县以及海晏县三县管辖地区, 其地理坐标:东经101°02′15″;北纬37°24′30″。属祁连东段, 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 该矿于1998年进行重砂测量时首次发现, 近几年才开始进行勘查工作, 区内共圈定6条矿带, 其中Ⅱ矿带为区内主要矿带, 由13条矿体组成, 控制长度最大的矿体620m, 品位达0.96%, 说明其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1 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西域板块中祁连陆块, 隶属中祁连南尕日岛-花石峡加里东期钨、稀有 (钛、锑、金) 成矿亚带。区内出露的最老地层为古元古代托赖岩群。

1.1 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从下到上依次为古元古界托赖岩群 (Pt1T) 、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古元古界托赖岩群出露于大黑山-阳山铁迈一带呈北东-南西延伸, 按岩性分为两个岩组, 分别为大理岩组 (Pt1Tmb) 和片麻岩组 (Pt1Tgn) 。从古元古界托赖岩群的变质特征看, 其除经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外, 又承受了多次不同的变质作用, 致使其形成了不同的变质相。二叠系较为发育, 岩性主要为紫红、灰绿、灰色砂岩、粉砂岩。三叠系主要分布于大坂山以北, 宝库河中游一带, 其岩性主要为黄绿色砂、页岩夹砂岩。侏罗系主要分布于大通河中游南北两岸, 其岩性主要为灰色砂岩、页岩、泥岩夹煤层。第三系分布于大通河中游南北两岸, 其岩性主要为桔红色砂岩、砾岩夹泥岩。

1.2 构造

区域内构造与地质演化相一致, 具有明显的旋回性, 近北西西向断裂常见, 其次北北西向断裂也较发育, 该区地层产状与区域上不相一致, 主要呈南北走向, 倾向西, 但受岩浆活动影响, 局部发生改变。

1.3 岩浆活动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 规模较大, 岩性从超基性—酸性均有出露。侵入岩以酸性为主, 中性、基性、超基性岩次之。就产状而论, 以岩基式酸性花岗岩为主 (宝库河花岗岩体) , 岩株、岩脉式中、酸性闪长岩花岗岩次之;其侵入时代以加里东中期为主。

1.4 变质作用

该地区广泛发育的区域性变质岩系以吕梁期、区域动力热液变质作用形成的中压角闪岩相变质岩系为主, 具递增变质带和多相变质, 其次有加里东期下古生界变质岩系与印支期晚古生代—三叠系变质岩系, 局部热液变质与动力变质为辅, 变质岩出露范围较大, 以变质矿物来看, 原岩以区域性中-深变质作用为主, 在岩浆岩出露地段又以接触变质作用表现强烈。另外, 在岩浆岩体北部内、外接触蚀变带局部地段发现有碎裂岩、糜棱岩, 且多围绕花岗岩体周边部位产出, 说明动力变质作用亦同时存在。但是该变质作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较差。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地质相对简单, 主要为古元古界托赖岩群片麻岩岩组 (Pt1Tgn) 和第四系 (Q4f+gfl) 。古元古界托赖岩群片麻岩组 (Pt1Tgn) 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 所占面积较大, 亦是矿区主要地层, 呈带状、条带状北西-南东向展布。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黑云斜长石英片岩和灰-深灰色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地层因受后期岩浆岩作用的影响经多次改造, 其产状较为混乱, 大部分呈北北西、南北走向, 倾角28°~55°, 远离岩体产状呈东西或北西西走向, 总体还是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倾角32°~75°。

2.2 矿区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不甚发育, 一般活动时间晚于成矿期, 仅在大黑山南东侧发现两条基本平行排列的北东向 (性质不明) 小断裂, 在Ⅱ号与Ⅵ号矿体间发现一条东西向的小断层, 规模相对较小, 一般出露长300~500m不等, 宽5~20m, 以碎裂岩、断层泥出现, 对本区矿 (化) 体起破坏作用。另外在花岗岩分布区见有一些岩体内分布的性质不明的小断裂, 对成矿作用和矿体分布无直接关系。

2.3 矿区岩浆岩

受区域岩浆岩影响, 矿区内岩浆岩发育, 中酸性, 酸性岩浆岩发育完全, 形成了较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矿区内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加里东中期中酸-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岩体规模较大, 广泛分布于全区。岩性主要有二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 有少量的钾长花岗岩, 同时发育有少量的岩脉, 如图1所示。

1.第四系, 2.矽卡岩, 3.斜长石英片岩、角闪石英片麻岩, 4.斜长花岗岩, 5.二长花岗岩, 6.钾长花岗岩, 7.钨矿体, 8.破碎带, 9.断层.

3 矿体特征

3.1 矿体地质特征

矿化体及矿化地质体主要产于矽卡岩中, 萤石及二长花岗岩中有少量的分布。矽卡岩成岩后经后期多次含WO3热液充填交代成矿, 其矿体中各矿石均表现出颜色、矿物颗粒的不均匀分布。矿体态较多样, 呈似层状、囊状、分支脉状、具复合膨大的复杂透镜体状, 地表矿石岩性主要为浅灰绿色透辉石矽卡岩, 深部为橄榄石石榴石钾长石矽卡岩。矽卡岩呈脉状和透镜状产于岩体外接触带节理或裂隙构造内, 并受其控制。

3.2 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成分简单, 金属矿物主要有白钨矿、黄铁矿、褐铁矿,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绿帘石、萤石、透闪石、矽线石、硅灰石、石英、阳起石等。矿物结构均呈半自形、他形结构, 矿石结构除造岩矿物透辉石、绿帘石、透闪石等, 其他均以脉状矿物产出, 尤其萤石、斜长石、石英、方解石、白钨矿等矿物的量相对较无热液活动区增高许多。矿石类型以透辉石矽卡岩为主。

3.3 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蚀变较弱, 主要有硅化、矽卡岩化等, 后期后褐铁矿化。其中围岩性质及成分不同, 蚀变类型及成分组合也不同。主要围岩蚀变为矽卡岩化, 发育于矿床围岩的片麻岩和片岩内, 一般呈脉 (带) 状、似层状分布, 具有一定规模。主要位于酸性花岗岩和片岩 (片麻岩) 接触带的后者一侧, 其特征是片岩和片麻岩的片理 (片麻理) 不甚明显, 新生的矿物如透辉石、阳起石、绿帘石等矿物成分明显增加, 岩石呈灰绿色-暗绿色等。

4 找矿前景分析

4.1 矿床成因

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镜下鉴定研究表明:矽卡岩型白钨矿的形成, 具有明显的分期分阶段性。初步可以认为由以下4个矿化阶段组成:第1阶段为矽卡岩化阶段:一般无钨矿化生成, 形成独立的矽卡岩体, 一般认为此阶段的矽卡岩是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第2阶段为退化蚀变阶段:矽卡岩钨矿化阶段, 对早期矽卡岩叠加。第3阶段为石英—硫化物阶段:亦是后期含WO3热液对前矽卡岩化阶段所形成的裂隙进行充填、交代, 此阶段在高温热液条件下形成, 该阶段矿化以细脉状、浸染状和块状组合为特征, 叠加于原生矽卡岩和退化蚀变岩之上。第4阶段为碳酸盐—萤石阶段:以形成细脉状、浸染状和块状方解石和萤石组合为特征。

综上所述, 认为矿床成因主要类型为早期含钨岩浆与后期含钨热液充填、交代作用下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

4.2 控矿因素

加里东期酸性花岗岩体也是本区含矿矽卡岩形成、钨成矿矿质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二长花岗岩体本身钨元素丰度值明显比其他花岗岩偏高, 见表1, 说明除提供热源、热液外还提供一定的矿质组分, 利于矿质富集成矿。随着下元古界托赖岩群地层被斜长花岗岩岩浆交代, 在岩浆热液驱动下, 钨元素从地层中被逐渐分馏或迁移, 从而达到在有利部位 (矽卡岩中) 的富集。

4.3 成矿规律

区内矿产为矽卡岩型白钨矿。白钨矿床及矿化点均产于岩浆岩体外接触蚀变带透辉石矽卡岩中, 岩体裂隙、后期所形成的萤石矿脉中局部还有萤石矿脉型白钨矿。但总体上白钨矿产于矽卡岩中, 与花岗岩体接触蚀变带关系密切, 其围岩为下元古界石英片岩。其分布有如下几个特征:

1) 从分布的地理位置上看, 区内已发现的白钨矿体主要集中在大坂山山脊附近, 主要分布在山脊靠南侧的大黑山北西侧。

2) 从与花岗岩体接触带来看, 本区主要矿带均位于花岗岩外接触带中, 元古代片麻岩呈岛屿状残存于花岗岩体内, 而含矿的矽卡岩带又赋存在元古代片麻岩地层内, 那些呈岩枝状沿片麻岩片麻理侵入的小岩体与围岩的外接触带则是矿体集中赋存的部位。

3) 本区断裂构造直接限定了矽卡岩带和矿体的分布范围, 后期的断裂构造破坏矿体的作用是甚为明显的。

4.4 找矿前景

矿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频繁, 强烈。岩性主要有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 少量钾长花岗岩, 形成了中酸性—酸性的岩浆系列, 岩浆侵入带入大量的成矿流体和部分的矿源, 围绕着岩体形成了大量矽卡岩, 同时呈岩枝状沿片麻岩片麻理侵入的小岩体与围岩的外接触带亦有矽卡岩, 推测矽卡岩主要在深部延伸, 矿区内发现的白钨矿化主要为矽卡岩型, 因此, 矿体向深部延伸的可能性较大。

1∶5万自然重砂测量工作圈出的自然重砂异常直观、确切地显示了本区找钨的重点与方向, 异常面积约167km2, 异常浓度分带明显, 异常含量高处常有原生矿露头, 异常较弱处有大量的第四系覆盖, 这可能意味着该区的矿体规模较大, 第四系覆盖之下矿体有较大的延伸。

摘要:青海省大通县大黑山钨矿地处西域板块中祁连陆块, 隶属中祁连南尕日岛-花石峡加里东期钨、稀有 (钛、锑、金) 成矿亚带, 属矽卡岩型白钨矿。通过对大黑山钨矿矿区地质特征的系统研究, 对该区的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从而得出该区具有良好的钨矿成矿条件。

关键词:大黑山钨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爱民, 严隋强, 路枫.新疆托克逊县忠宝钨矿地质特征[J].西部探矿工程, 2011, 23 (11) :22-24.

[2]任育智, 孙继省.青海省互助县白山坡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地质与勘探, 2008, 19 (3) :33-34.

[3]陈生民.祁连山地区钨矿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黄金科学技术, 2007, 15 (4) :22-24.

大黑山钨矿 篇2

大黑山位于金州城东约4公里,主峰海拔633米,从大连市区到那里坐车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接近大黑山的时候,爸爸告诉我,大黑山从远处看就像一个老和尚在打坐,所以大黑山也叫大和尚山。

大黑山山体雄伟,气势磅礴,山路崎岖,盘绕而上,山上的天然作物很多。我们一行来到山脚下,山脚下好多人啊。我往山上一看,好高的山啊。跟着爸爸妈妈往山上走了一会,就因为山坡太陡峭的原因,我有点走不动了。爸爸妈妈看出来了,就跟我说,我们就是为了远离市区,呼吸新鲜空气,观赏山上的景色而登山的。按照他们的提醒,我边爬山边看光景,山路两边长着很多山枣树,树上结了些红彤彤的山枣,摘一把下来,放进嘴里,酸酸的,稍带点酒味。还有好像叫“嘎巴”的红色小山果也很好吃。两边的郁郁葱葱的树木一个个都像是在晒太阳,而树底下的绿茸茸的小草随风摆动像是和游客在打招呼,小鸟在林间叽叽喳喳的叫着,远处的山鸡也不时的亮一嗓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山顶,疲劳也随着凉爽的山风一吹而走,闻着大自然的芬芳,啊~我完成了登山。

大黑山是大连的一个旅游景点。山顶上有几处古迹,是当年唐太宗指挥大军攻打朝鲜时留下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王殿。我先走上了点将台,往下一看,一览无遗,山风吹动着树林,我仿佛看见了千军万马正在等候着出征的命令。继续向里边走去,就是唐王殿了,宫殿的四周被一些石马,石将保护着。唐王威严的塑像就立在殿中,并接受大家的膜拜。宫殿就建在陡峭的山峰上,整个山体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想当年唐王就是在这个险峻的地方,历尽千辛万苦,指挥百万雄师,终于将当时的心腹大患高句丽打败的。

爬大黑山作文 篇3

今天我去了大黑山,那里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我和妈妈7:30起床,收拾完后我们等老爸下班回家,他一回来我们就出发去我姑姑家,然后和姑姑一家一起去大黑山,去往大黑山的路上有几座复古式的楼特别好看,上面的装饰就像古代的.皇宫一样。车行驶在弯曲的路上,快了,快到了,我之前一直以为大黑山是黑色的,但是我错了,可能因为绿叶还没有长出来,鲜花还没有开放吧,从远处望去,它是咖啡色的。已经到了中午,我们先在大黑山的山脚下的一个农家乐吃了午饭,有豆角土豆炖鸡肉、排骨、炸河虾,但我只吃了三块肉,因为今天对我来说吃饭并不是重点,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好奇的是大黑山,我的心已经迫不及待的飞到了大山之中。午饭后我活蹦乱跳地向山顶走去。这路弯弯曲曲,而且都是陡坡,天哪,太累了,才走了几个弯我们就累得不行,真的是平时缺乏锻炼,不过倒是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叫山路十八弯。路的两侧全是树,树上还有松果,天是那么明朗,空气是那么清新,朵朵白云好似棉花糖,我一边听着歌,一边享受着美丽的景色,仿佛至身于仙境,走了许久,我们来到了一处平地,看到了秋千和椅子,许多游客在这里休息,因为特别热,我们还买了冰棒然后在椅子上休息一下。真舒服啊!突然感觉能坐下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旁边不远处有一座亭子,我和妈妈来到亭子里并向远处望去,真的太壮观了,平时看到的一幢幢高楼是那么渺小,就像是一只只蚂蚁。而我们是大巨人,休息够了我们就继续爬,当我们离最高峰不远时,妈妈不让我爬了,说太陡太危险了,可我真的好想去,我觉得应该特别好玩儿,哎,太遗憾了。

上一篇:轮胎模型下一篇: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