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性能

2024-07-25

渗流性能(精选4篇)

渗流性能 篇1

1 工程概况

巴底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境内的大渡河干流上,坝址位于甘孜州丹巴县,距下游丹巴县城约32 km,距成都直线距离约210 km,公路里程约500 km。拦河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为2 080.00 m,坝顶宽度10 m,坝顶轴线长度371 m。沥青混凝土心墙顶高程为2 078.00 m,底高程1 980.00 m,心墙最大高度98 m,心墙基础位于混凝土垫座上,垫座宽3 m,高3 m。上、下游坝坡均为1∶2.0。下游坝坡在高程2 050.00 m处设3 m宽马道,在高程2 016.00 m处设5 m宽马道。

大坝筑坝材料分区从上游到下游分为上游干砌石护坡(厚度为1 m)、上游堆石区、上游2 m厚过渡层、沥青混凝土心墙(厚度为1 m)、下游3 m厚过渡层、下游堆石区、下游排水棱体、下游干砌石护坡(厚度为1 m)。沥青混凝土具有一定柔性,可以适应一部分填筑体或者基础的变形和相对变位。在下游坝基设置厚为2.0 m的水平反滤层。坝址区河床覆盖层根据其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工程特性的不同,由下而上总体上可分为(1)含漂砾卵石层、(2)含砂卵砾石层、(3)含漂砾卵石层。

2 渗流分析计算

上游坝坡在水库各种条件下自身是稳定的,坝坡的稳定分析方法参考土石坝边坡稳定的计算方法。铺筑沥青混凝土防渗墙后,坝体浸润线大大降低,对坝坡的稳定是有利的。为了节省坝体填筑方量,减少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坝坡应尽量陡一些,但从施工人员安全和操作方便,以及减少摊铺过程中的骨料分离,提高碾压效果来说,坝坡不宜过陡,本例采用1∶2。

本例中坝体较长且沿着坝的长度上土层无显著变化的情况,因此简化为二向渗流问题进行计算。通过二维有限元渗流计算分析,研究坝基深厚覆盖层、坝体和沥青混凝土心墙在水库蓄水运行稳定后的渗流场分布规律和渗漏量;通过防渗墙不同的防渗深度对坝体和坝基深厚覆盖层各部位的渗透比降及渗漏量变化规律的分析,确定防渗结构的布置形式。

2.1 计算断面

本次分析采取横剖面二维有限元分析计算。经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及坝高等因素,选择大坝典型断面作为渗流计算的典型断面。

2.2 计算参数的选取

计算参数初值选取地勘成果。坝体为堆石,作为等效连续介质考虑,按实际尺寸计算。计算断面的基本尺寸以稳定计算的断面为准。选取典型断面轴线所在地质剖面图为典型断面图,该断面地层结构及计算模型见图1,渗透系数如表1所示。

渗流问题按平面问题考虑,根据材料特性,划分为坝体、坝基岩体、棱体排水等分区。计算坐标系以及有限元计算范围:X方向顺河向为正,上游边界截至上游坝踵以外2倍坝宽,取为坐标原点即X=0 m,下游边界截至上游坝脚以外2倍坝宽。Z方向以高程为坐标,上下游坝基均截取3倍坝高。计算模型包括了影响大坝渗流场的主要结构和边界,如棱体排水等。离散后有限元网格节点总数2 130,单元总数4 041。剖分网格时要兼顾防渗墙深度的变化,计算各工况时尽可能不改变网格布局。最底部边界按渗流第二类边界(不透水边界)条件处理,上、下游地基边界按第一类边界(水头边界)条件处理。有限元网格如图2所示。

2.3 计算工况

根据渗流计算的目的和要求,尽量使计算包括各种可能的工况,以便得出可靠的结论。上游取正常蓄水位2 075.00 m,下游水位取2 012.73 m,方案一和方案二混凝土防渗墙厚度1.0 m,防渗墙深度分别为100 m,80 m;方案三和方案四混凝土防渗墙厚度0.8 m,防渗墙深度分别为100 m,80 m。

2.4 计算结果分析

2.4.1 渗透坡降

在求得每个断面每种工况渗流场的各个节点水头后,分别计算最大出逸坡降。一般情况下,采用允许坡降的方法作为渗透破坏计算条件,即当出逸坡降大于允许坡降时会发生渗透破坏。

由计算得到防渗墙最大渗透坡降最大,约为87.50,介于允许渗透坡降80~100之间,有发生渗透破坏的可能。由于所布置的防渗墙并没有截断105 m深的覆盖层,它不能完全截断渗流,只能延长渗径,减小渗透压力的作用有限,故防渗墙对于下游渗透坡降的影响较小。坝基防渗帷幕和防渗墙连在一起,构成完整的防渗系统,由此产生的阻隔作用使渗流需要绕过防渗墙的底部才能继续下渗。由于基岩对渗流的顶托作用抬高了出逸高程,导致渗流在边坡出逸,故应采取工程措施保护边坡。

2.4.2 渗流量

在正常蓄水位情况下,全断面的渗流量为3.71 m3/d。由于防渗墙的面积占断面比例小,因此渗透水主要从防渗墙外的覆盖层渗向下游,通过防渗墙的流量很小,可以忽略。

渗流量的大小对一般工程也许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但当坝身很长或者地基透水很大时,渗漏损失的大小就可能成为坝型及防渗、排渗方案的决定性因素。渗流计算方案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砂砾石渗透系数,垂直防渗墙的深度,具体计算方案及结果见表2和表3。

2.4.3 结论

在覆盖层地基内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应尽量做深,防渗墙深度不能到达部分的覆盖层用灌浆帷幕封堵。当防渗墙深度相同时,最大坡降和渗流量随厚度增加而降低;当防渗墙厚度相同时,最大坡降和渗流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当防渗墙的厚度为1 m时,最大坡降72.55,小于允许渗透坡降80~100;当厚度为0.8 m时,最大坡降87.50,介于允许渗透坡降80~100之间,有可能发生渗透破坏,因此推荐采用方案一深度为100 m、厚度为1 m的防渗墙。

参考文献

[1]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和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毛昶熙.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89-90.

[3]刘杰.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基础与工程经验教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杨正华,彭雪辉,盛金保.沐浴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评价[J].人民黄河,2007(2):76-78.

[5]姜振波,彭雪辉,杨正华.门楼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评价[J].人民黄河,2009(9):93-95.

[6]丁树云,蔡正银.土石坝渗流研究综述[J].人民长江,2008(1):33-35.

[7]魏志远.鸭河坝坝基渗流分析[J].人民长江,1994(2):44-48.

渗流性能 篇2

实时监测是保证水库大坝安全的重要措施。坝体渗流会受三维因素的影响, 而复杂的边界条件、多样化的地质条件导致在坝体实施的防渗、导渗措施难以落实。通常情况下, 渗流监测是指用人工观测记录监测数据, 定期整编数据变化趋势或者利用软件进行模拟操作, 从而有效分析和控制大坝的工作性态。

2 大坝渗流监测系统设计

渗流监测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保证堤坝工程安全、高效的运行。在设计监测系统时, 不仅要实现对整体的宏观把控, 还要把控细节要点。整体设计包括设计原则、基本功能和方案3 部分;细节设计则从渗流监测系统硬件和软件2 个方向加以研究、分析。

2.1 系统设计

2.1.1 总设计原则

以现有国家相关规范为设计依据, 设计方案要满足现行《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系统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专业性。严格测定观测设备的架设位置, 并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地质特征、数据实验等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检测点。2可靠性。因为堤坝建设区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 所以, 综合地区气候等条件, 不仅要保证检测系统性能的稳定, 还要在不同时段或者特殊环境中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扩展性。在设计系统容量时, 要考虑今后的扩充范围。4兼容性。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 信号处理和参数测定时要保证系统具有强大的兼容性。5经济、便于维护。在硬件设备上, 要尽可能控制预算, 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检测空间, 而且便于后期维护。

2.1.2 基本功能

大坝渗流监测系统的基本功能有3 点:1数据自动化采集。监控系统分区设置检测单元, 通过上位机的管理, 按照设定的检测方式和频率实时采集日常观测数据, 并将采集数据由串口传入GPRS模块。2实时监控。对重点检测区实时观测记录, 结合采集信息对比设计允许值, 根据偏差值判断大坝的受力状态, 一旦出现险情, 要即时启动警报装置。3测量数据计算。修正、整理前期采集的数据, 分析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 判断堤坝的渗流状态能否达到理论预测。

2.1.3 总体设计方案

目前, 大坝渗流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绕坝渗流、渗流量、扬压力、渗水压力、导渗降压和地下工程外水压力等。由于系统监测规模比较大, 所以, 在实际设置相关参数前, 要在实验室内模拟测试。结合设计原则和系统的基本功能, 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包含3 个模块, 即现场采集终端、数据传输和监控中心。

2.1.3.1 现场监测终端

现场监测终端是由各式传感器构成并形成网络测试结构, 以监测和采集数据为主要功能。利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实现单点测量、定时测量和巡回测量等, 将采集数据合理分装传送至采集装置 (MCU) 上。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大坝不同部位 (坝基、坝体) 的渗透压力、水库上下游水位和检测区域水温等。传感器将测得的物理信号转为电信号传入采集模块, 而得出的数据通过封装、串口传送最终保存至GPRS模块中。整个流程构成现场监测终端单元。

2.1.3.2 数据传输

相关数据是由传感器采集的, 将其传至采集模块进行转化处理、封装储存, 再由串口传至GPRS模块。监测中心利用网络端口连接GPRS模块读取数据采集包, 通过解析将数据保存至数据库, 以完成采集数据的传输工作。

2.1.3.3 监控和数据处理

监控中心要分析、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包, 一方面, 要接收、修改、分析、校核、封存数据;另一方面, 要发送采集命令, 通常是指采集形式、采集频度和停止采集等, 以实现双向操控。

2.2 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大坝渗流监测系统硬件设计主要指监测传感器选择和监测仪设计。其中, 传感器单元的设计重点在于选择渗流监测传感器。监测仪的硬件设计包括信号采集、信号转化、数据输入、通讯部分和人机互动等。由于大坝渗流监测时间跨度较大, 所以, 可采用上位机与测试单元、用户交流。为了实时采集、记录和快速反馈数据, 系统设计中通常带有LCD显示部分。整个监测仪硬件设计部分包括电路的数字设计、模拟电路设计和人机接口。

2.3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的内容有单片机终端软件设计和监控软件设计。其中, 单片机终端软件设计主要是指应用程序、数据获得、数据分析、通信串行;监控中心软件设计主要是指数据接收、数据显示、计算封装和通信控制等。整个设计以模块化的方式依次展开, 结合系统的基本功能组合、调试, 最终实现各部分的协调兼容, 从而快速完成检测数据的处理反馈。

3 大坝渗流计算机模拟

3.1 计算原理和软件介绍

现阶段, 流体力学解法和水力学解法被广泛应用于大坝渗流计算中。根据广义概念的解释, 还包括图解法、试验法和函数计算法等。其中, 流体力学解法仅适用于部分比较简单的渗流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当边界条件较为复杂时, 对于非均质、非稳定的渗流, 可采用水力学解法结合图解法、试验法等公共求解。渗流计算是在已知定解条件下运用相关方法计算渗流场水头分布及其他渗流要素。20 世纪60 年代, 有限单元法的提出为渗流计算提供了计算理论, 推动了渗流计算向模型化的方向发展。其运行的基本原理是将研究区域原有的连续性状态离解为多个有效的单元体进行研究, 通过变分原理等建立问题研究模式, 得出近似解, 最终运用数学归纳法联立方程式求解。在此过程中, 将有限单元法原理充分智能化的是Ansys软件。该软件集结构、流体、声学等各类物理要素分析为一体,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下面将以Ansys软件为例介绍计算软件在大坝渗流模拟中的作用。

3.2 模拟示例

笔者结合计算原理分析了某水库坝体结构断面的渗流稳定性, 并用计算机模拟相关内容。坝体土质为黏土, 将渗流系数设为a, 绘制其断面形式, 如图1 所示。在Ansys软件中, 分析温度场的相关情况得出计算方程, 并将土体渗流问题转化为温度场问题。然后利用软件提供的死活单元技术杀死处于坝体侵润线上部的单元, 激活下部单元, 参照相应的边界条件分析相关内容。如图2 所示, 采用软件中的网格自适应系统得出渗流水头分布图、流速分布图和渗流梯度分布图等, 以实现对坝体渗流各要素的计算机模拟。渗流梯度分布如图3 所示。

4 结束语

随着水资源的深入开发, 鉴于堤坝建设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对大坝的建设规模和所使用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性是堤坝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 合理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渗流监测系统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渗流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出发, 阐述了与其设计相关的要点, 并分析了渗流的计算机模拟情况。

参考文献

渗流性能 篇3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越来越多,深基坑工程在大中城市随处可见。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城市如上海、杭州等,基坑开挖期间经常会遇到地下水的问题。由于地下水的不确定性,在基坑的不同部位、不同施工阶段地下水的影响都在发生变化。当对地下水处理不当时,将会引起基坑失稳、基底流土、管涌等,更严重的还会对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其它市政设施产生影响。

对于土骨架,随着地下水的渗流,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将会引起土骨架的变形。而土骨架的变形又反过来导致孔隙体积的改变,因而引起渗透系数的变化,从而影响地下水的渗流。因此地下水的渗流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液体渗流与土骨架变形动态耦合作用极强的过程。

在实际工程中,只有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渗流—应力全耦合分析,才能揭示各个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对地下水的特征和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从而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1~3]。

1 Biot三维渗流-应力耦合数学模型

饱和土体中假定土颗粒不可压缩,渗流符合达西定律、孔隙水不承受剪应力,水不可压缩的三维Biot固结方程如下[4~5]:

土骨架的平衡方程:

土骨架的本构方程:

土骨架的几何方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水流动的连续性方程为(水密度不变):

式中:Dijkl为土骨架的本构矩阵;xw、wy、zw分别表示x、y、z方向上的位移分量;K为土的渗透系数;γw为水的容重。

对Biot三维固结方程进行空间、时间离散,可得Biot三维固结有限元方程为:

2 渗流-应力耦合数值模拟

某地铁车站总长度135m,车站标准开挖宽度20.8m。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3m。车站主体结构围护采用600mm的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深度为24m。在开挖过程结束后,设坑内的开挖面为自由排水面。基坑分为三步开挖,各步开挖厚度分别为3.0m、4.0m、6.0m;假定开挖在瞬时完成,各步开挖后的施工间歇期分别为4d、5d、20d。设置钢筋混凝土支撑两层,支撑中心距地表分别为2m和5m。根据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水平方向)和影响深度分别为开挖深度的3~4倍和2~4倍,并考虑基坑的对称性,计算区域取为60.4m×50m,而在基坑长度方向上仅取一个单元进行分析(也即进行二维平面应变问题分析)。

数值模拟时将基坑周围土体视为弹塑性介质,土体采用四节点等参单元,土体加载准则采用线性硬化的Druck-Prager准则,土体的塑性流动准则采用非关联流动准则。各土层参数见表1。在本文分析中,主要是为了考虑流固耦合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并不考虑地下连续墙的强度及稳定问题,因此将地下连续墙视为弹性来考虑。地下连续墙、内支撑也采用四节点等参单元模拟。本模型取为1/2。

3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3.1 等势线与流速分布规律

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基坑等势线与流速矢量分布图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知,在设置了地下连续墙后,使得地下水的渗径加大,沿程水头损失增加,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基坑底部的水力梯度,保证基底不被破坏。

3.2 基坑变形分布规律

计算得到的基坑变形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坑底的隆起变形也增大。由于基坑中间受到上覆土压力的影响最小,因此基坑中部的变形量最大。

3.3 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分布规律

计算得到的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分布规律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知,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并且最大水平位移所在的深度也逐渐下移。这与实际监测相符。

3.4 地下连续墙弯矩分布规律

从图4中可知,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墙体弯矩不断增大,其中开挖面以上部位墙体向坑内弯曲;开挖面附近墙体受到被动土压力及主要支撑作用,地下连续墙向坑外弯曲。墙体底部弯矩基本保持不变,约为40kN·m。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墙体承受主动土压力不断增大,墙体反弯点不断下移。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渗流-应力耦合数值模拟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基坑开挖降水使基坑内外产生地下渗流,且渗流方向指向基坑内部,与主动土压力的方向一致,对基坑的稳定性十分不利,因此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地下水渗流对围护结构不利的影响;

(2)在基坑中设置止水帷幕可以有效地降低基坑底部的水力梯度、流速以及基坑渗流场的断面流量;

(3)采用基于Biot固结的流固耦合计算得到的地下连续墙侧移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与常用不考虑渗流的模型相比更符合工程实际;

(4)将此模型进一步推广应用到深基坑支护系统3D数值模拟计算,将能更好地模拟地下水渗流对基坑开挖的时间与空间效应。

参考文献

[1]李玉岐,周健,谢康和.考虑渗流与变形耦合作用的基坑工程时间效应[J].水利学报,2006,37(6):694~698.

[2]姜忻良,宗金辉.基坑开挖工程中渗流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5):564~568.

[3]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135~140.

[4]李广信.关于深基坑开挖工程中土与水的若干问题[J].地基与基础工程,1997,7(4):7~11.

汤河水库渗流安全评价 篇4

汤河水库是太子河支流汤河干流上的一座国家大 (2) 型水库, 是一座以防洪、工业和生活用水为主, 兼顾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境内, 距辽阳市3 9 K m。

汤河水库坝址以上的控制流域面积为1228Km2。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 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 可能最大洪水校核。水库总库容为7.23亿m3。

汤河水库主要枢纽建筑物由土坝、溢洪道、输水洞、水电站、引水建筑物等五部分组成。

坝型为粘土斜墙砂壳坝, 上游边坡自上而下为1:2.7 5、1:3、1:3.2 5、1:3.25, 下游边坡自上而下为1:2、1:2.25、1:2.25、1:2.25, 坝顶高程118.66m, 最大坝高48.5m, 坝长455m, 坝顶宽6 m, 防浪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顶高程119.66m。

汤河水库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1958年至1959年的兴建期, 1968年至1969年的续建期, 1978年至1983年的保坝加固期。

1 观测资料分析

汤河水库大坝上布设有3个浸润线观测断面, 浸润线观测管分别设在0+100、0+220、0+340断面上, 左右岸坝端各设一绕渗观测断面共计1 7根浸润线观测管。

从坝体浸润线观测管水位的实测值和绕坝渗流观测管水位的实测值可以看出, 下游坝壳和左右岸绕坝渗流的浸润线已经形成。从实测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各测压管的水位与库水位变化相关。现取2002年5月和2004年5月实测值如表1, 表2。

通过表1, 表2对比可以看出, 虽然2004年5月库水位低于2002年同期, 但2004年5月份坝体下游各测压管水位高于2002年同期, 分析原因主要是2003年水库下游惠泽湖蓄水后, 下游水位抬高, 使坝下浸润线抬高。惠泽湖水位为72.35m与2004年坝下测压管水位相近, 因此可以推断2004年坝下测压管水位抬高是受惠泽湖蓄水的影响。

通过察看坝下测压管实测资料, 可以看出在下游惠泽湖蓄水前, 坝下测压管水位在水库正常运用期维持在71.0m~72.0m高程左右, 在惠泽湖蓄水后测压管水位维持在72.0m~73.0m左右, 考虑到惠泽湖蓄水水位为72.35m, 可以得出结论, 下游坝坡测压管水位受下游水位影响。

坝下游惠泽湖蓄水后, 下游水位抬高, 坝脚棱体排水沟内长年积水, 通过简易探察手段没有发现存在集中渗流现象, 水面高程72.35m, 下游人工湖水位高程72.35m。

从以上资料分析, 下游人工湖水位与该积水棱体水位一致, 人工湖水源由电厂供给, 且其积水条件为人工湖蓄水, 电厂大机组发电, 该排水沟积水, 其主要原因为下游人工湖渗透积水, 大坝坝基及两坝肩渗漏积水的可能性不大。

2 土坝渗流复核

大坝基坑坐落在古老的强风化花岗岩侵入体上, 岩石坚硬较完整, 没有大的构造破碎带及断层分布, 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可达1 6 0 M p a。砂壳坐落在砂砾石层上, 砂砾石层承载力150Kpa以上。水库经多年运行, 大坝坝基未发现异常, 说明坝基是稳定的。但古老的花岗岩节理裂隙十分发育, 以顺河、平行坝轴线和近水平分布的三组最发育, 节理裂隙相互沟通, 坝基岩体的渗透性较大。故大坝坝基进行了防渗帷幕灌浆处理, 当时以单位吸水量0.07L/min.m.m (7lu) 为标准, 大于该单位吸水量坝基段进行帷幕灌浆处理。根据现行《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 l-274-2001) 中6.3.9规定, 灌浆帷幕的设计标准, 应按灌浆基岩的透水率控制, 1级、2级坝及高坝透水率宜为3~5lu。汤河水库为大二型水库, 现在看, 原帷幕设计标准7 l u过大。但灌浆后的检查孔压水, 单位吸水量不超过0.039L/min.m.m, 均小于灌浆设计标准0.07L/min.m.m, 帷幕灌浆效果达到设计标准。

2.1 计算参数选取

根据由《汤河水库工程安全评价检测报告》中提供的土料物理力学指标, 选取渗流稳定计算值, 见表3。

2.2 渗流计算

通过粘土斜墙土石坝的渗流稳定, 采用以相关公式进行计算;计算选取大坝0+340.0断面, 计算成果见表4。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下游坝坡渗流出溢点高程, 低于贴坡排水的反滤防护高程 (75.35m) 1.5m以上, 因此满足规范要求。渗漏量在正常水位的情况下小于保坝设计, 主要原因为保坝设计正常高水位为高程为110.8m (原保坝设计时正常高水位, 由于动迁太大, 在后期运行中未能实施) 。取2006年1月的库水位和测压管水位实测值和与计算结果比较如表5。

与测压管实测水位相比, 实际渗流浸润线低于计算值, 分析原因主要是粘土斜墙的实际渗透系数小于采用值, 实际的密度大于计算采用值。计算采用值是取自粘土斜墙上游临水面一点的检测值, 干密度为15.8KN/m3, 渗透系数6.5×10-7cm/s。通过查阅资在水库续建期复查资料土料设计干容重为15.7KN/m3, 渗透系数7.12~1.161×10-8cm/s, 可以看出粘土斜墙实际渗透系数小, 这也是实际浸润曲线低于计算浸润线的原因。

3大坝渗流稳定性评价

3.1坝基渗流安全评价

汤河水库土坝为粘土斜墙坝, 斜墙底部进入岩石以下4.0m, 下设混凝土盖板并进行帷幕灌浆, 帷幕深度以岩石吸水率0.07L/min.m.m (7lu) 为标准, 大于该单位吸水量坝基段进行帷幕灌浆处理。根据现行《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 l-274-2001) 中6.3.9规定, 灌浆帷幕的设计标准, 应按灌浆基岩的透水率控制, 1级、2级坝及高坝透水率宜为3~5lu。汤河水库为大 (2) 型水库, 现在看, 原帷幕设计标准7lu过大。但通过灌浆后的检查孔压水, 单位吸水量不超过0.039L/min.m.m, 均小于灌浆设计标准0.07L/min.m.m, 帷幕灌浆效果达到设计标准。坝体其他部分坐落在河床砂砾石上。

经渗流计算, 坝基渗透比降小于坝基允许渗透比降。

3.2坝体渗流安全复核、综合评价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坝体施工良好, 坝体各分区土料按设计施工, 同时在水库的日常运行中, 未发现有集中渗流的地方。因此可以断定坝体渗透稳定安全。本次评价仅对下游坝坡在正常水位、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的情况下渗漏量、边坡溢出点和渗透坡降进行复核。

经渗流计算复核水库在洪水复核后的正常高水位情况下, 渗透流量为小于原设计值, 边坡出逸点在贴坡排水范围内, 渗透坡降小于边坡允许值, 所以坝体渗流稳定满足规范要求。

坝下游惠泽湖蓄水后, 下游水位抬高, 坝脚棱体排水沟内长年积水, 通过简易探察手段没有发现存在集中渗流现象, 水面高程72.35m, 下游人工湖水位高程72.35m, 初步分析棱体排水沟内积水是受下游人工湖蓄水影响。

上一篇: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下一篇:治理模式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