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韩自由贸易协定

2024-07-25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共3篇)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 篇1

一、《美韩自由贸易协定》TBT条款的现实意义

从上世纪90年代起, “区域贸易协定”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6月15日, 共有585项区域贸易协定通知到WTO, 其中379项已经生效。在区域贸易协定中, 缔约方的关税得到了大范围的减免, 以至于关税壁垒在区域贸易协定中逐渐减少。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由于受到区域贸易协定和WTO法律文件的约束, 其活动范围也在逐渐收窄。随之而来,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频繁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和阻止其他成员方商品和服务的进入, 因此在区域贸易协定调整的贸易秩序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加, 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实施和发展造成阻碍。在区域贸易协定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中, TBT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内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越来越重视TBT相关问题。在其签署的自贸协定中对TBT问题大都做出明确规定。在保护其本国国民、动植物安全的同时, 有效控制市场准入, 减少各种貌似公正、实则不平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促进区域贸易协定的实施和发展。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最终于2012年3月15日正式生效。作为第一个美国与亚洲北部地区签订的自贸协定, 为该地区的其他贸易伙伴提供了一个自贸协定谈判的模板, 并突出表现了美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事务合作的意愿。以美韩自贸协定为模板, 可以反映出美国在当前自贸协定谈判中对TBT条款的新诉求, 这对中美之间目前所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摩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为不久的将来中美之间在多边或双边谈判中所涉及的TBT条款提供借鉴。美国在大部分产品的技术优势高于韩国, 在技术标准制定上处于优势地位。韩美之间达成的TBT条款, 也反映出韩国在自贸协定TBT条款谈判中的新发展, 对进行中的中韩自贸协定中TBT条款谈判将会产生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美韩自由贸易协定》TBT条款主要内容评析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第9章为TBT条款章节。该章共有10条另加2条附件。主要内容为:第一, 遵守TBT协定的权利义务;第二, 范围和覆盖领域。第三, 国际标准;第四, 共同合作;第五合格评定程序;第六透明度;第七汽车标准和技术规范;第八技术壁垒委员会贸易;第九信息交流;第十定义。此外该章还有两个附件, 主要是对前述条款进一步明确规定, 附件A—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 明确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应配合双方政府间的贸易机构来解决相关争议。附件—B汽车工作小组, 规定了该小组的组成和主要职责以及一些程序性事项。总体而言,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TBT条款章节内容全面, 在汽车技术标准法规上规定详细, 对主要贸易产品保护标准高。

(一)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TBT条款适用范围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TBT条款章节第9.1条明确指出继续履行《TBT协定》所规定权利和义务。依据该协定9.2条本章适用于起草阶段和已经应用的所有标准, 技术法规和中央政府机构制定的合格评定程序等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双边货物贸易的标准、法规、程序以及补充协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有很多, 该协定采用的是一种范围较为宽泛的定义方式。该协定并未具体规定贸易壁垒的形式和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程度, 只要对双边贸易构成影响都可以适用本章的相关条款。并且所适用的范围很宽泛, 不论是准备阶段或是已经采用, 更包括已经应用的相关标准。在合格评定程序上仅根据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来实施, 其他机构或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合格评定程序不再适用。另外对于其他达成的补充协议依然可以适用, 除非另有实质性规定。该协定对TBT条款定义和适用范围宽泛的规定, 体现了双方对消除技术贸易壁垒的决心, 扩大了该协定中TBT条款的调整范围, 预示着双方承担更为广泛的保护义务。

(二) 关于共同合作 (Joint Cooperation) 与国际标准

为了推动区域内自由贸易的发展, 区域性组织通过共同合作协商等形式制定的区域内统一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 这类区域内相对统一的体系在区域内形成起着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 对区域外又形成了很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韩美自由贸易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章有关共同合作与国际标准的相关规定体现在第9.4、9.5, 其中要求双方应加强在标准, 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方面的合作, 以期提高各自系统的相互了解, 促进各自进入对方的市场。特别是双方应设法建立、发展和推广能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有关标准, 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韩美双方通过自贸协定来制定双边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 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 能有效促进韩美之间的贸易壁垒消除, 但在该体系适用范围和符合国际标准上也要符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相关要求。

《TBT协定》要求在需要制定国际合格评定的法规和标准的领域, 各成员方应尽可能的参与制定和主动采用国际标准, 各成员方所签订的双边或区域体系不得违背相关领域的国际性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规范。如果各方能够采用全球统一的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 无疑能够大量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 美韩均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强国, 其中双方的汽车制造、电子工业等都在国际上拥有较强话语权。因此如果双方通过自贸协定贸易壁垒合作协商机制推高在双方共同优势产品和服务的标准, 虽然在形式上属于双边自贸协定安排, 但会间接导致全球相关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提升, 从而导致该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剧。

(三) 关于合格评定程序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章节第9.5条对合格评定程序做出了规定。双方均认识到一套健全机制的存在能有效促进一方接受另一缔约方在其境内进行的合格评定程序结果, 为了提高合格评定结果的接受程度, 各缔约方应加强对这些和其他类似机制的信息交流。每一缔约方许核准或以其他方式认可另一方境内合格评定机构的评估结果, 应不低于其境内合格评定机构的评估标准。如果一缔约方认可了其境内的合格评定机构的评估结果而拒不认可另一缔约方境内评定机构符合该技术法规或标准的评估结果, 应当根据另一方的要求, 对此说明理由。缔约方通过核准或以其他方式认可合格评定机构是否有权接受评定, 批准, 许可, 应当由该方根据已公布基础标准的确定合格评定机构是否有权这样做。

合格评定是技术性法规和标准的实施过程。技术标准实际上是通过强制性的合格评定来实现。标准也是通过合格评定来实现的, 合格评定成为判定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的主要方式。[1]目前各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合格评定体系, 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但有些国家和地区加大合格评定程序与其它成员方的差异, 以实施对贸易的技术保护, 给国际贸易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美韩自贸协定》9.5条就是韩美双方基于对上述事实的客观认识, 将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列举的方式来确认。所给出的四款基本涵盖了双方在合格评定程序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 符合合格评定程序的三大原则:非歧视性原则、不能对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相互认可原则。[2]

三、对我国自贸协定TBT条款谈判的启示

(一) 应重视自贸协定中TBT条款的谈判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 以贸易技术壁垒 (TBT) 为主的贸易保护日趋严重。作为我国三大贸易伙伴, 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从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能、质量、安全, 发展到生产、包装、标签标志、加工运输等全过程, 技术要求日趋复杂、严苛。通过对2007~2010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壁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呈现增长态势。[3]

近年来, 中国积极开展双边、区域性自贸协定谈判, 已签署多份RTA, 其中大多数协议中都涉及TBT条款。另外,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出口也受到多边或区域性TBT条款的制约, 成为阻碍我国产品出口壁垒。目前已签署的区域性贸易协定中大都涉及TBT条款。2005年以前中国签署的RTA文件中TBT条款就已经开始显现, 在2005年以后签署的6个RTA中, 有5个把TBT协定作为单独一章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中将TBT条款与卫生植物措施共同组成一章。而现在处于谈判中或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自贸协定都涉及TBT条款, 并将此作为重要议题。

(二) 对《中韩自贸协定》TBT条款谈判的启示

就中韩双边货物贸易商品构成情况来看, 中国对韩国出口前三位商品大类分别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 占中国对韩国出口总额的69%。而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前三位商品分别为机电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化工产品, 占韩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9%。就中韩两国各自的出口结构来看, 双方出口的产品以从初级产品转变为各自有相对优势的高技术产品, 其中韩国技术优势更为明显。因此, 像韩国这样技术发达的国家, 在高技术普及的情况下, 韩国肯定不会放弃高技术标准而采用低技术标准, 从而无形中给低技术国家的出口造成一种技术壁垒。因此中韩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一问题会在中韩自贸协定谈判中凸显。

从长期来看, 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在于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结合我国基本国情, 我国相关产品科技水平在短期内很难快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当我国自贸协定的谈判对手由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是贸易量较小的国家转变到韩国这样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时, 我们就要采取实际行动来为中韩TBT条款的谈判提供支持。首先, 应加快我国技术法规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应从理论上、技术法规制定上、管理上加速法规工作的进程。其次, 要建立技术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快速有效的应对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后, 要加强对WTO规则、TBT协定的研究, 在双边贸易协定TBT条款谈判中能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避免中国产品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

(三) 对我国区域贸易协定中TBT条款总体评价与启示

通过对《韩美自贸协定》中TBT条款和我国现已签署区域贸易协定中TBT条款大致对比, 可以看出我国TBT条款在逐渐完善, 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从最初的亚太贸易协定到现在的中国—秘鲁自贸协定, 其中TBT条款越来越明确和具体。2005年之前的区域贸易协定几乎没提TBT条款, 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大多是规定在其他内容之中。从《中国—智利自贸协定》开始TBT条款才单独成为一章。随着中国自贸协定的谈判对手由发展中国家和贸易量相对较小的国家逐步转为像韩国这样的中等发达国家, 我们对TBT条款研究和谈判应有相应提高。[4]

所有区域贸易协定中TBT条款都重申了在WTO、《TBT协定》指导下的缔约国权利和义务, 一些TBT条款甚至超过了WTO规定来追求更深层次的合作。对TBT条款的研究, 之前更多的是基于我国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遭遇贸易壁垒而被动的寻找应对之策。从而研究对象也主要为美国和欧盟这样的发达国家, 而对自身的法规、标准、评定程序研究较少, 因此, 我们应结合我国各行业新的实际情况, 对现有法规、标准、评定程序作出相应调整。也要学会如何在WTO法律框架下利用TBT款来提升我国进口产品的质量和维护我国相关产业的整体利益。从而在自贸协定TBT条款谈判中清楚自己的利益诉求, 能谈得更具体、更主动又不至于出现大的偏差。

参考文献

[1]祁春节.WTO贸易技术壁垒规则详解[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32.

[2]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231.

[3]李盛仁.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遭受出口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统计分析[J].金融时报, 2012 (2) :12.

[4]宫占奎, 蔺庆校.我国区域贸易协定中技术贸易壁垒条款研究[J].对外经贸实, 2009 (11) :22.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 篇2

(一)签证国家

新西兰

(二)证书名称

证书英文名称:《CERTIFICATE OF ORIGIN FORM FOR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ND THE GOVERNMENT OF NEW ZEALAND》,简称《中国—新西兰证书》。

(三)签证产品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关税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签发,限于已公布的《协定》项下新西兰给予关税优惠的产品。这些产品必须符合《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列入产品特定原产地标准清单的,必须符合相应的特定原产地标准。

(四)证书文字

证书内容以英文填写。

二、申请书

书面申办中国—新西兰证书时采用FORM A申请书。申请书的项目应如实填写,与证书相同的栏目应与证书内容一致。申请书由产地证申报员署名并加盖申办单位中英文印章。

电子办证系统申请书应按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三、证书编号

证书编号填写在证书的右上角。

中国—新西兰证书编号须填写证书种类识别字母“N”,其余部分可参考Form A证书号的编排方式。例如:N08470ZC20390039。

四、证书填制

第一栏:

填写出口人合法的全称、地址和国名。

该出口人必须是在我局登记的公司。出口人代理其它公司申报可在其名称、地址后加打“ON BEHALF OF(O/B)”,“CARE OF(C/O)”

或“VIA”然后打上被代理公司的名称(或地址)。被代理公司含境外名称、地址的不得申报。

第二栏:

填写生产商合法的全称、地址和国名。

如证书产品包含一个以上的生产商,应全部列出。如出口人希望对该信息保密,可填写“应要求提供给主管政府机构(AVAILABLE TO THE COMPETENT GOVERNMENT AUTHORITY UPON REQUEST)”。如生产商与出口人相同,应填写“同上(SAME)”。

如生产商与出口人不同,且所填生产商内容不能确定企业性质的,须提供生产商营业执照备查。

第三栏:

填写收货人合法的全称、地址和国名。

最终受货人不明确时该栏可以填写“TO ORDER”。

第四栏:

填写离港日期、运输工具号、装货港和卸货港。

离港日期前可加打“ON”或“ON/AFTER”表示确切的出货日期或随后几天可能的出货日期。

运输工具号不祥可简单打运输方式,如:“BY SEA”或“BY AIR”。装货港必须是国内港口,经香港转口的可打“SHENZHEN VIA HONGKONG”。

卸货港必须是新西兰的港口。

第五栏:

进口国海关在该栏注明根据协定是否给予优惠。

第六栏:

该栏可留空或注明客户定单编号、信用证编号等。

第七栏:

按顺序填写货号编号,最多不得超过20项。如多于20项应另申请一份证书。

第八栏:

填写包装上的运输唛头及编号。唛头上不得有境外制造的字样。不得填写“见提单”或“见发票”等。

唛头是图案形式的可采取贴唛。将唛头复印粘贴到证书的第七到十三栏空白处,不能出边框,不能覆盖。一页贴不完可贴在第二页,依此类推。

第九栏:

填写每种货物的详细名称,并使其能与发票上的货名及H.S.编码上的货名相对应。

注明包装数量及包装方式。货物无包装,应注明“散装(IN BULK)”或“裸装(IN NUDE)”。唛头上注明是挂装的衣物,可打总“件数(PCS)”。

第十栏:

对应第九栏的货物名称注明六位数的协调制度编码(H.S.编码)。第十一栏:

注明申报货物享受优惠待遇所依据的原产地标准。

(一)如货物为完全原产,填写“WO”。

(二)货物含有进口成份,但完全由已经取得原产资格的材料或部件生产,填写“WP”。

(三)产品符合特定原产地标准,填写“PSR”,有区域价值成分要求的,应注明百分比。例如“PSR”60%。

附《中国—新西兰特定产品原产地标准表》(附件)。

第十二栏:

注明货物数量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应依据发票所列的销售单位为准。如:“公斤”、“台”、“件”、“双”、“套”等。

第七栏的货号、第九栏的品名、第十栏的H.S.编码、第十一栏的原产地标准及第十二栏的计量单位要一一对应。

第十三栏:

注明发票号、发票日期及货物的价值。

第十四栏:

填制申报日期,申报员签名,加盖公章。

申报日期应为实际申报日期。

第十五栏:填制签署日期,由经授权的签证人员签名,签证机构加盖“FORM A”字样的签证机构备案印章。

审证日期应为证书录入日期或实际签发日期。

五、证书申办时间

应在货物出口前或当天申请办理,中国—新西兰证书不办理后发,不倒签。

六、证书更改

证书签发后出口人发现证书错误可对证书进行更改申请。更改证书须提供原签发证书的正本,新旧证书应为同一批货物。新证的申报日期和审证日期可与原证书一致。旧证作废归档。

七、证书遗失

如原产地证书被盗、遗失或损毁,在出口商或制造商确信此前签发的原产地证书正本未被使用的情况下,可签发经核准的原产地证书副本,并在重发证书上注明 “CERTIFIED TRUE COPY of the original Certificate of Origin number ___ dated ___”。签证时需提供原证书正本复印件及相关的提单、报关单正本复印件。

八、证书有效期

自证书签发之日起一年内有效。

九、直运规则

产品的运输必须符合《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规直运规则》。经香港、澳门转口至智利的货物,在获得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优惠原产地证明书》后,出口人可持上述证书及有关单证,向香港、澳门中国检验有限公司申请办理“未再加工证明”。

十、出口商声明

货物完税价格总值不超过一千美元或进口方币值等额的,无需办理产地证,出口商书面声明即可。

十一、其它签证要求

其它签证要求按普惠制证书的签证要求执行。

附件: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特定产品原产地规则

说明

一、适用于某一特定品目(四位税目)或子目(六位税目)的特定规则或特定的系列规则紧接于该品目或子目之后。

二、下列定义适用于本附件:

(一)本附件所列产品特定规则以协调制度为基础制定,包括其总规则、类注和章注;

(二)类是指协调制度的类;

(三)章是指协调制度的章;

(四)品目是指协调制度中税则分类号的前四位码;

中瑞自由贸易协定述评 篇3

2013年7月6日, 经过历时两年多的九轮谈判, 中瑞两国部长在北京签署中瑞自贸协定。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和世界经济20强国家达成的首个自贸协定, 也是近年来中国对外达成的水平最高、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

中瑞自贸区可行性实证分析

国内学者通过对两国的双边贸易额、经济开放程度、贸易结合度、贸易互补性、贸易增长潜力等指标的分析, 得出了两国自贸区建立的经济基础。

(一) 双边经贸关系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除了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和2012年中国经济政策影响, 中瑞两国进出口贸易额在2003年至2012年的其他各年份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 逆差额首次变为140.7亿美元, 发展势头强劲。迄今为止, 瑞士已成为中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也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第六大外资来源国家和第七大贸易伙伴。

(二) 经济开放度分析

经济开放度是市场经济下经济开放的程度, 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国内学者分别使用传统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新的指标来反映经济开放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 (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指一年) 对外贸易总值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之比, 公式如下:

其中, TIC表示对外贸易依存度, TCX/GDP和TCI/GDP分别表示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TIC数值越高表明该国 (或地区) 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越大, 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 (或地区) 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本文根据2008~2012《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中瑞两国的外贸依存度非常高。2008年以来的数据表明,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的平均增速为49.75%。2012年, 中国货物贸易额为38667.6亿美元, 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贸易规模第二大国家。瑞士经济数百年来一直高度外向, 其95%原料、全部能源和60%消费品依靠进口, 工业产品70%~90%外销。它的外贸依存度在2008年至2012年间的外贸依存度的平均增速为72.60%, 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强。对外贸易一直在瑞士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国内学者毛加强 (2012) 充分意识到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已经成为国际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 采用三个指标反映一国的经济开放程度, 分别为商品贸易开放度 (TED) 、服务贸易开放度 (SED) 、直接投资开放度 (CO) , 用公式分别表示为:

根据上述公式, 分别计算了2001年至2009年中国和瑞士的贸易开放度和投资开放度, 从结果可以看出, 尽管中国的三个指标均低于瑞士, 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而瑞士体现出各个指标都较高, 是典型的外向型国家。两国的经济开放程度虽然有差异, 但由于相互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 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不断加快。

(三) 贸易结合度分析

贸易结合度 (Degree of Trade Connection, TCD) 是由经济学家布朗 (1947) 提出, 后经小岛清 (1958) 等人的研究得到了完善,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两国双边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TCDij为i国对j国的贸易结合度, Xij为i国对j国的出口额, Xi为i国的总出口额, Mj为j国的总进口额, Mw为世界的总进口额。如果贸易结合度大于1, 表明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密切;如果小于1, 表明两国的贸易关系松散。

本文根据2008~2012《中国统计年鉴》和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 计算了近5年中瑞两国的贸易结合度, 结果发现, 无论是瑞士对中国还是中国对瑞士, 其贸易结合度均小于1, 表明两国贸易关系松散, 但是瑞士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一直高于同期中国对瑞士的均值, 达到0.4, 表明瑞士对中国出口的依赖高于中国对瑞士的依赖。中国对瑞士的贸易结合度的均值一直低于0.2, 正好说明瑞士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中瑞两国自由贸易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

(四) 中瑞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为证明中瑞贸易发展的真正原因, 国内学者高金田、马祥芹 (2010) 通过显性比较优势和互补性方面的测度指数值表明, 中瑞两国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 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1.比较优势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Balassa (1965) 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两位学者利用RCA指数进一步分析中瑞两国在各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和变化趋势。

RCA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 两位学者参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Rev.3) , 按1位数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 动态地考察了2000年至2008年中瑞两国各大类产品的RCA指数, 研究发现, 中瑞两国在5类产品 (SITC0、SITC2、SITC3、SITC4及SITC9) 的RCA指数均小于1, 都不具备比较优势。在4类产品 (SITC1、SITC5、SITC6及SITC7) 上, 两国的RCA指数此起彼伏, 互为交错。如SITC7类的机械和运输设备, 瑞士一直处于比较劣势, 而中国从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又如SITC5类的化工制品及有关产品, 中国一直是比较劣势, 而瑞士一直比较优势。另外, 虽然在SITC8类产品上RCA指数大于1, 但专业分工使两国各自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瑞士的第88章摄影器材、光学物品及钟表上的竞争优势显著, 而中国的第84章服装及衣着附件上国际竞争力较强。两国在各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差异, 奠定了双边贸易互补性的基础。

2.贸易互补性分析

于津平 (2003) 提出贸易互补性指数, 两位学者借助这个指标测算互补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Cij表示i国和j国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 它是所有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加权平均值, 加权系数为世界贸易中各类产品的贸易比重。Cij越大, 表明i国和j国的出口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的吻合度越大, 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越强。

根据上述公式, 他们分别计算了2000年至2008年瑞士出口/进口与中国进口/出口在各大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 得出结论:两国的Cij一直大于1, 表明中瑞的出口产品与进口产品的吻合度高, 贸易互补性较强。因此, 加强中瑞自由贸易合作将进一步互利互惠。

(五) 贸易发展潜力分析

国内学者利用两种模型测算中瑞贸易增长的潜力。

一种是毛加强 (2012) 用贸易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测算两国贸易的发展潜力。将2010年中国与5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 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基于截面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假设影响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经济规模、人均收入、空间距离和双边贸易安排, 引力模型公式可表示为:

在回归过程中发现自变量Y/P无法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剔除之后再次回归, 结果为:Logistic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接近1, 各自变量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并且利用对数变换克服了异方差问题, 模型检验成功。根据这个结论, 发现FTA和GDP对我国双边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而Disi则对贸易有抑制作用。将2010年两国的数据代入方程, 计算出两国贸易拟合值为189.37亿美元, 高于实际值171.08亿美元, 可以预期两国的贸易增长潜力将会因FTA的签署和GDP的增长而创新高。

另一种模型是高金田 (2010) 运用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瑞双边贸易的增长源泉。公式如下:

式中:x表示出口增长率, m表示市场份额扩大效应, s (1+m) 表示竞争力扩大效应, 可以将其一步分解为s和sm, s表示市场份额的增长, sm表示相互作用效应。

通过对2000年至2009年的中瑞贸易数据定量分析发现:中国对瑞士出口年均增长率19.4%, 市场份额扩大效应为7.74%, 竞争力扩大效应为11.66%。瑞士对中国出口年均增长率19.71%, 市场扩大份额效应为18.97%, 竞争力扩大效应为0.74%。由此可以看出中瑞贸易增长的来源存在以下特性:中国对瑞士的出口贸易增长的竞争力效应高于市场扩大效应, 而瑞士对中国正好相反, 增长源泉几乎来自中国市场扩大效应。可以预见中瑞两国通过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将是贸易的新增长点, 而且增长潜力巨大。

中瑞自贸协定签署之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贸易格局出现竞争性

从出口市场上看, 中瑞两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和主要出口市场都是欧盟和美国, 2007年的数据表明, 中国约26%的货物出口美国, 20%输往欧盟, 而瑞士的出口则以欧盟为主美国为辅, 国际贸易格局存在明显的竞争。从出口产品结构上看两国也有相似性, 在10大出口产品中均包含了73章钢铁制品, 84章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 85章电机、电气、音响设备及其零部件, 90章光学、照相、医疗设备零附件等产品, 这种竞争性难免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存在利益冲突。

(二) 服务行业受到冲击

随着贸易开放度的不断提高, 中国某些行业特别是像旅游业、保险业、银行业等服务行业受到一定的冲击,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就业、人口转移等问题。瑞士不仅在总体的金融框架下拥有强劲实力, 而且在贸易金融、私人银行、某些保险等领域拥有特别的专业技能。除了可以给中国提供经验和帮助, 也对中国的这些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中国的这些行业必须做好自己的预警机制, 把冲击力降到最小。

(三) 国际奢侈品影响国内产业

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 中瑞贸易的产品结构不同, 因此中国和瑞士的降税比例有差别。中国向瑞士出口的主要产品附加值较低, 而瑞士向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附加值则高很多, 尤其涉及高端手表等奢侈品, 进口不能像必需品那样放开。在贸易协议签订过程中, 瑞士钟表受到区别待遇, 标榜出作为该国的一张“名片”的特殊身份, 并未“享受”零关税对待, 只是部分降税, 即从自贸协定生效之日起第一年降18%, 以后每年大约降5%, 10年内共计降低60%。奢侈品厂商用限量、限价的营销手段来维护高端市场形象, 他们知道如果价格下行将面临高端客户流失的风险。实际上, 就算不征收关税, 奢侈品也不会降价, 毕竟增值税、消费税等税额牵制了价格下跌的空间。要想面对这些问题, 还需通过自身税费体制的改革, 以遵循市场逻辑。

(四) 贸易摩擦开始抬头

尽管迄今为止中瑞双方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贸易纠纷案, 但是任何一国的贸易扩大, 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两国可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把这些负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但是贸易摩擦不可避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 不断拓宽产品市场, 大力发展新市场。

(五) 资产管理受到诱惑

瑞士的银行管理着全球1/4至1/3的私人财富, 资产管理产业高度发达。因银行保密法制度和优惠税收制度而著名的瑞士成为“避税天堂”。与此同时, 也有不少人利用这一法律钻空子, 或偷税漏税, 甚至转移藏匿不法资产。中瑞双边自贸协定可能为中国资本外逃创造便利。当然, 金融危机和危机后的金融监管让瑞士在全球资产管理业霸主的地位摇摇欲坠。同时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瑞士不得不做出妥协。瑞士已同意签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金融信息披露规则, 承诺将主动向其他政府提供可能涉及非法逃税的客户信息。并借此从“避税天堂”灰名单成功晋级至白名单, 即已成为实质履行国际税收通行标准的国家。中国可以借用国际社会已取得的这些成果, 同时更需要积极探索提出新的可行的管理方案。

对策与展望

(一) 加强双方金融领域交流与合作

瑞士金融行业相当发达, 号称银行密度最高的国家。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 就必须提高在贸易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在这方面, 瑞士可以提供经验和帮助。中国贸易“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一是我国产业总体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出口附加值较低, 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二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偏低, 企业竞争力较弱。我国在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的竞争力偏低, 规模也小, 然而随着全球贸易量的增加, 国际商品价格同步上涨, 对金融领域的需求相应增加, 尤其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 无疑是进入国际贸易金融领域的大好时机。

(二) 尽快解决中瑞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国是瑞士的主要逆差来源国, 2013年是全球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之一, 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1184.6亿美元。为了中瑞贸易健康发展, 中国应加快优化出口结构, 改善进口结构, 实现企业市场多元化战略改革, 增加瑞士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程度, 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我国商品的价格机制。中瑞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 更要建立公平、合理和健全的贸易机制。

(三) 尽快完善争端解决机制

为了防范和降低贸易摩擦, 应尽快完善争端解决机制。目前已经签订的中瑞自贸协定在第三章中特别强调原产地的规则和实施程序, 它要求只有原产于缔约一方 (中国和瑞士) 的产品才能享受本协定项下的优惠关税待遇, 防止其他国家或地区“搭便车”行为, 维护自贸区的正常秩序, 减少摩擦。在第十五章中的争端解决里也特别明确了范围和覆盖面、争端解决手段、仲裁的程序以及相关的机制, 两国须承认该机制的合法性和强制性。

(四) 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瑞经贸关系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企业主体的发展需求。一方面是把瑞士的企业“请进来”, 另一方面是中国的企业“走出去”, 加强沟通与合作, 共同为双方企业牵线搭桥。同时加强科研机构大学之间、行会组织之间、政府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瑞经贸合作需要各级政府的关注支持, 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与扶助。

(五) 深化自贸区环境与贸易问题研究

上一篇:药物经济学改进下一篇:渗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