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自由(精选3篇)
给予自由 篇1
教研组作为学校的基层教研单位, 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学科建设和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我校是一个拥有18个学科教研组的大校, 历来重视教研组建设, 但以前也免不了用“规定动作”代替个性, 使教师没有真正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体。2010年, 学校开展了争创“特色教研组”活动, 给教研组提供“打造自己”的机会, 给教师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 要求以教研活动为重点, 注重教研形式的创新和教研内容的多样, 在规范常规教研的同时积极创造有学科特色和年段特色的教研活动, 从而使教研更富有活力和实效。
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本年段以及组员特点, 通过分析、商议、提炼、梳理、设置步骤, 纷纷形成本组特色教研活动的方案, 其中, 关注课堂教学的特色活动有:六年级语文组“学生跨班听课”研究、五年级语文组“课堂立交桥”、三年级语文“同课异构”, 重视阅读积累的二年级语文组“课外拾贝”, 加强相邻年级对话的“同课异构”:跨年级专题研究活动……切入点不同、针对性各异的探索性特色活动, 彰显着各个教研组几个、十几个教师鲜活的思考, 让我们不禁赞叹自由给予教研活动真实的主张。
一、“同课异构活动”
同一学期同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 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 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其具体流程是:
1. 年级组集体研讨。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 确定该单元中“同课异构”课的具体篇目, 各个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集体研讨活动。大家一起研读课文, 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 共同讨论出知识训练点和语言训练空白, 交流自己的初步构思, 交换可以利用的资源。
2. 个体备课。
通过集体研讨, 教师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
3. 尝试教学。
教研组成员开始教学。一个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 其他教师聆听、观察。
4. 反思完善教学。
活动开始, 教学者听取听课教师的评课意见。在听取评课意见后, 教学者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 设想更好的改进措施。而听课者不仅从中发现哪些环节适合学生特点, 适应学生需求, 可以借鉴;哪些环节对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帮助, 可以仿造;哪些训练起到良好作用, 可以拿来运用;哪些处理方式不妥, 应引以为戒……而且将他人的优秀做法融入自己个人设想和符合班级的教学设计, 进行教案再造, 以便完善教学。
“同课异构”使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各显其能, 作了多彩的课堂展示, 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 决定了授课教师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 在鉴赏中寻找差异, 在比较中学习特性。“同课异构”活动促进课堂优势互补, 老师之间互相启发, 智慧共享, 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及公开课研讨活动的实效性, 从而构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 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课堂立交桥”
“课堂立交桥”, 即实施两位教师主讲或一主一副讲的新的研究形式。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课的展示完整。
以前的研究课, 老师都只能看到一课的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 对于一篇课文的完整了解不够。而“课堂立交桥”, 可展示一课的全部教学流程。
2. 课的质量高。
因为是两位老师一组, 备课人员力量加强了, 并有精力全部制作课件, 备得充分, 上得生动。
3. 课堂更有序。
由于是两位教师上课, 一主一副,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更广了, 特别是暂时落后的生的辅导更到位及时了, 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课堂立交桥”对新的研究课形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使教师聚焦课堂, 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特色教研组活动的特征
特色教研组活动重在赋予教师自主权, 激发教师的主体性, 释放教师的创造激情, 呈现出这样几个特征:
1. 针对性。
实践中困扰大家的问题是什么、什么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个 (些) 问题怎么研究研究、研究效果如何, 大家不断追问目标的达成。
2. 互动性。
教师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达成新的共识, 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 全体参与。
无论是方案的制订、活动的开展、效果的反思都和每一位教师息息相关;
4. 持续性 (经常性) 。
每周一次、间周一次或连续五周以上的特色活动。
教研活动往往由于“规范动作”太多而失去活力, 还之于自由, 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 还教师选择权。因为是自由选择, 所以愿意全员参与;因为是自主设定, 所以更贴近教学问题实际。教师的发展, 归根结底在教师主动积极的发展, 只有“我愿意”“我愿意做”, 才会让事情产生圆满的结局。教研活动, 只有在规范中予以自由, 才会产生真实的主张、真实的研究、真实的效果。
给予自由 篇2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对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幼?航逃?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给予儿童自由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幼儿教育应给予儿童自由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简要介绍几点教育措施,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 儿童 自由 策略
自由是人类的终生追求,也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儿童、学生、青少年过于束缚,导致教育主体的作用难以发挥,不利于受教育者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幼儿教育,如果过于压抑儿童的天性,就容易使儿童造成心理阴影,甚至是心理伤害,影响其未来的正常生活。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尊重自由原则,使儿童能够自由、健康的成长,从而遵循着儿童自身的个性发展,挖掘其潜在能力,有助于儿童的未来发展。
一、幼儿教育应给予儿童自由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提出:“应解放儿童的思想[1]。”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对儿童过于束缚,导致儿童缺乏自由成长的空间,使其在参加各项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给予儿童自由,让儿童能够走进大自然,通过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从而充分发挥儿童好奇心强烈的作用,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解决问题。这个探索过程对于儿童个性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儿童在探索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儿童的感悟能力。
2.有助于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
系统论(Systems theory)的内涵是在同一个系统结构内,不同的组成元素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共同促进系统的发展[2]。以此理论为基础,可以将一个幼儿园班级视为一个系统,其中每一名儿童都是构成该系统的组成元素,而每一名儿童又具有各自的个性化,拥有不同的自身经验,从而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每一名儿童都会产生各自的思想。因此,幼儿教师应给予儿童们足够自由的空间,使其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使儿童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有助于儿童的共同成长。
3.有助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加强理解
科学教育应该是建立在儿童自由的基础之上,从而使儿童能够释放天性、表达自我。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认为,当儿童对学习失去兴趣、难以投入或者产生负面情绪,那一定是因为儿童对当前的教育手段产生了排斥,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3]。当有的儿童有畏难心理、对生活环境有破坏欲、对家长或教师过于依赖、性格散漫、过于调皮、逆反甚至是公然的对立等情况,通常是由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过分的束缚或制约,因此才本能的想予以“反击”。因此,释放儿童的天性,让儿童能够自由的表达,才能使家长和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其思想活动,进入到儿童的内心,对儿童加强理解,从而有助于调整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向。
二、幼儿教育应给予儿童自由的实施策略
1.幼儿教育应给予儿童游戏自由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儿童主观能动性。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儿童在荡秋千的过程中,有的儿童喜欢荡的非常高,认为自己是超人、会飞翔。而事实上,要荡好秋千并不容易,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既要掌握好自身的平衡,又要将自身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才能荡的又高又好[4]。但如果教师为了安全着想,不让儿童荡的过高,从而限制了儿童的游戏自由,既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又制约了儿童对于荡秋千这项运动的探索,不利于儿童的主动发展。
2.幼儿教育应给予儿童语言自由
儿童的年龄尚幼,正处于语言的初级阶段,且具有极强的好奇心,遇见看不懂的事就想问个“为什么”。此时,幼儿教师应该对儿童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爱心,充分鼓励儿童的探索精神,并耐心解答儿童的问题,虽然儿童可能并不能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但在脑海中会形成一定的印象,有助于儿童的未来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儿童们播放一些童谣视频,其中有一些外国小朋友的镜头。有的儿童说:“老师,那个是外国小孩吗?”教师回答道。“是呀,你怎么这么聪明啊,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发现他是外国小孩的吗?”教师的回答既肯定了儿童的好奇心,又利用问题引导儿童去继续探索。“因为他头发是红色的,而且眼睛是棕色的。”接着其他的儿童也被他的话题吸引了,纷纷问教师:“老师,为什么外国人头发不是黑色的?眼睛为什么是棕色的?”教师对待儿童们的好奇心要尽力去满足,为他们讲解原因,从而让儿童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儿童的探究精神,并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3.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自由
个性(Personality)是每个独立个体在言语方面、行为方面以及情感方面与众不同的地方,由于儿童之间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会形成其独特的个性,教师应对儿童自我个性的发展予以尊重[5]。例如,有的儿童性格开朗活泼、有的儿童腼腆内敛、有的儿童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儿童喜欢讲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儿童的个性化发展的结果,没有哪种个性就一定是好的,哪种个性就一定是坏的,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都应该给予儿童个性发展的自由,从而根据儿童的个性进行有效引导、因材施教,反而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儿童的未来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方面,要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从而使儿童能够在自由的游戏中、语言表达中以及个性发展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儿童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以及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对儿童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给予自由 篇3
笔者在一所农村高中教书已近20个年头, 担任高一历史备课组长, 带高一4个班的历史课, 课务负担比较轻。学校来了个实习老师, 分管高一年级的曹校长就把他带到了我的办公室, 我一看, 是个蛮精神的小伙子。不过, 他的脸红红的, 似乎有点紧张。我简单地问了他的名字、毕业学校。就这样, 他成了我的“研究生”。整整两个月的相处, 我颇有感触。下面就谈几点带实习老师的体会。
一、拉近距离, 彼此信任
这个实习老师是本校2008届毕业生, 我当时也在高三任教, 不过不带他班上的课。我的外甥和他同班, 两人关系很好, 大学里还经常联系。我就从这入手, 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他不再害怕和我说话, 每天都到我办公室, 问学生的情况, 了解课程进度以及相关知识的讲解方法。实习老师和指导老师的沟通, 也会促进他和所带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 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不遮不藏, 用心点化
有不少的老教师, 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却把它当成自己的看家本领, 说是“知识产权”, 从不肯轻易示人。我1994年从苏州大学毕业到现在也有近20年的教龄了, 连续教过多届高三毕业班, 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在是中学高级教师, 参加过江苏省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并获奖, 被评为“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 也获得“师德标兵”等好多荣誉称号, 多篇文章发表或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尽管取得一些成绩, 但刚进校门的经历仍然常浮现在脑海中。作为新教师的我, 刚来到这所学校, 有干劲, 但缺乏经验;肯钻研教材, 但难以把握深浅, 多次有向前辈、同行请教而吃软钉子的教训。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 才逐步找到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 很不容易。基于这一切自身的体会, 我力求做到不遮不藏, 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感悟以及一些小窍门, 毫无保留地都教给实习老师, 让他少走弯路, 尽快地适应并胜任中学历史教学。看着他在课堂上自信地讲解, 和学生愉快互动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我由衷地欣慰。
三、言传身教, 人格升华
刚和实习老师见面, 我就问他, 你怎么想到做老师的, 中学老师尤其苦, 待遇低, 白天课务重, 晚上要看自习, 周末要加班, 何况你是个男生, 你是怎么想的?他笑笑说, 我就是喜欢当老师!原来, 他的妈妈就是农村的一位代课老师, 他的几个亲戚也是做老师的, 从小的耳濡目染, 使他对教师这个职业很敬重!借这个机会, 我就进一步坚定他做教师、做个好教师的决心。因为男教师更能培养学生们的阳刚之气、正义之气和不屈的斗志。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 肩负的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只有培养出良好素质的国民, 我们的国家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