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会计核算

2024-12-06

年终会计核算(精选10篇)

年终会计核算 篇1

摘要:当今社会中,各个企业一年里都必须要展开的一项活动就是年终会计核算,大多数企业的年终会计核算都相差不大,但是茶叶企业的年终会计核算略有不同,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茶叶企业的年终会计核算,分析如何展开利润核算和分配,给其他专业茶叶企业的年终会计核算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茶叶企业,年终会计核算,利润

1 年终会计核算在茶叶企业中的作用

茶叶企业每年都需要定期的检查茶叶生产情况和销售情况,采集数据资料加工该年的财务资料,将自身的经济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茶叶企业的相关领导人需要根据会计核算获取相关的生产销售信息,了解企业的实际成果,在来年的茶叶企业生产销售计划制定的时候,能够提供详细的信息数据,提高茶叶企业的经济利润,分配自身、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润,因此年终会计核算具有辅助决策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在各部门检查的时候提供信息数据,还具有效益评价的功能,在企业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 产品成本核算

2.1 肥料和农药费用

茶叶产品成本主要包括有茶园生产的费用和茶叶加工的各种费用,而茶叶在生产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成本,主要由物资入资和劳动用工费用组成,而大多数的会计年终核算都只是计算当年的茶叶产品实际总成本,再加上单位产品的实际成本,在进程成本计算的时候,没有进行分批计算或是展开分类型茶叶产品计算。物资投入主要包括有茶叶企业购买的肥料或是农药,具体的费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在进行茶园的培养管理之中所产生的肥料费用;其次是自身生产的厩肥所具备的价值;再次是茶叶企业在购买农药时所产生的费用;最后是在购买材料后的运输费用,都要计算在肥料农药费用之中。

2.2 职工工资和福利费用

职工薪酬和每月每年的福利费用都可以归纳为劳动用工成本,在茶叶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各个部门的员工都有自身的劳动所得,企业应该给予相应的报酬,主要就是职工工资和福利费用。这些消费都是茶叶企业必须的生产成本支出,而副食品补贴或是奖金都不能纳入员工福利费用之中,大多数都只占到员工工资的百分之十一,并且在员工福利基金之中,福利费用也是主要的来源。因此茶叶企业在会计年终核算的时候,应该将职工工资和福利费用分别的进行记录,将职工工资划分到工资成本类型当中,将员工福利基金划分到职工福利基金成本类型当中。

2.3 临时工费用

茶叶企业也属于农业企业中的一种,因此需要按照季节来聘请员工,当农忙季节到来的时候,茶叶企业就需要聘请较大数量的采茶人员。但是在进行临时招聘之后如果将员工纳入到正式员工行列的话,那么当农闲季节到来的时候大部分的员工就没有进行工作却要支付工资,这将会导致大量的成本支出,对茶叶企业的发展不利,因此大部分的茶叶企业都会聘请临时工人进行茶叶采摘和茶园维护管理,而产生的临时工费用应该归为辅助生产费用的成本类型当中。此外,在聘请临时工的时候还会产生其他的相关费用,车辆的接送费用和员工的住宿费用以及其他生活补贴都需要归到辅助生产费用当中。

2.4 其他培养和管理费用

茶叶企业需要在茶园维护和管理之中支付一些不同的费用:首先,在茶园排水灌溉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其次,在田间运输肥料和茶叶所需的费用;再次,为节约成本购置价格比较低廉的产品,耗损后产生的费用;第四,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茶园所花费的资金;最后,培育茶叶中产生的费用。以上五种费用的产生需要划分到茶园折旧费成本之中,茶叶企业需要将茶园生产成本和加工的成本进行分别记录,而临时工费用等可以划分在原料费用成本当中,不需要分类核算。

2.5 燃料和动力费用

在茶叶企业当中,采摘茶叶都是依靠人力来进行的,而在烘焙和分拣环节之中,一般都是依靠机械来进行的,所以茶叶企业还要在开展茶叶加工的时候,支付燃料和动力的费用,例如煤炭、木柴材料和电能,帮助设备运行提高茶叶加工的质量,需要划分到加工材料成本类型当中。

2.6 福利费用和奖金

茶叶企业需要重视固定职工的待遇,主要依照个人的工资基数来给予员工福利和奖金。在奖金的安排上,应该给予员工总工资的十分之一,在奖励基金之中,最主要的来源方式之一就是奖金,因此茶叶企业需要根据职工在日常工作之中的茶叶生产数量和生产总值来制定相关的奖励标准,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员工的个人提成,若是在评定之后有员工达到了标准,茶叶企业就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而这方面的成本支出应该划分到生产过程耗费之中。每个职工接受奖励的属性不同导致计入费用不同,参与到生产工作的员工在提取工资的时候,茶叶企业的会计会将相关的费用计入到生产费用内,而行政管理的人员在提取工资的时候茶叶企业会将费用计入到管理费用当中。

2.7 折旧费用和大修理费用

在茶叶企业当中的折旧费用主要包括茶园建设和生产设备的损耗,这些固定资产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价值减少,形成折旧基金。折旧基金主要是更新改造基金,以此来对固定资产进行重置或更新,并且还可以改造技术或是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折旧基金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大修理费用主要是根据实际的生产时间来提取每月收益的0.4%来维修茶叶生产的机械设备,若是需要更换机械设备中的磨损零部件和翻耕茶园,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才可以保证活动展开。

2.8 茶厂的管理费用

茶叶企业具有专门生产茶叶的茶厂,在茶厂生产和销售之中都需要进行茶厂领导的管理,而管理所产生的费用中包括有管理人员工资和办公、出差的费用,还包括有培训和坏账损失以及材料损坏的费用。但是在所有的费用当中,培训费用与其他费用不同,茶厂要形成相应的培训基金,基金的来源从职工的基本工资中扣除,数量在1.5%左右,而后才能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科学水平,因此茶厂的管理费用划分在茶厂管理费当中。

3 利润核算和分配

3.1 利润核算预分配

在茶叶企业之中的利润(税利)能够将经营者的管理质量以及对国家集体的贡献度客观地反映出来,对茶叶企业的综合性指标进行衡量。企业的利润总额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茶叶销售和经营中所得的利润,主要是茶叶企业在生产和加工销售中获取的利润。茶叶企业不仅是自己生产销售茶叶,也通过对外收茶加工后进行贩售,从中获取利润,同时茶叶企业对外获得的利润和劳务加工中的净收入也包含在茶叶销售与经营利润之中,因此收入的总和减去产品生产销售花费的成本得到的利润应该计入到销售账户中进行核算。

第二个方面是承包商上交的利润,例如运输和服务等经营方式的纯收入需要上交给茶叶企业,因此划入到代转承包商上交利润中进行核对。若是茶叶企业利用统一核对计算的方式对茶园新鲜茶叶的生产与加工进行核算的话,应该将新鲜茶叶的生产利润归入到产品销售利润之中,不需要承包商上交利润。

最后是营业外收支差值,它指的是企业在非营业方面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值,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与营业外收支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其中包含有收取租金和扣除包装物押金或是违约商户罚款等,因此在茶叶企业的营业外支出中,还包括有员工的伤病和请假以及退休员工的工资支付等,但是茶叶企业不可以随便增加营业外支出,否则会将大部分的企业利润抵消,最终导致入不敷出。

3.2 利润核算和分配类型

首先是税金。茶叶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的时候要将国家、集体和自身的关系处理好,不可以为了提高自身利益来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做到统一管理适当分散。在专业的茶叶企业当中需要上缴一定的税金,并且我国的茶叶税金收取是按照分取茶叶企业利润的方式,主要是产品税和农林特产税的税收上缴。茶叶企业按照企业生产总值中的百分之二十五和百分之十五来缴纳产品税。一般企业在缴纳税金之前需要先确认实际缴纳的税金,根据规模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的税率。

其次是上交。茶叶企业还需要向茶园所在的行政单位上交一定的利润,乡村内政府拥有茶厂的所有权,因此可以通过这个身份来获取利润,并且在合同中还具有相关的规定来向乡村政府上交利润,但是却不能超过税利的百分之十五,对于收益较高的茶叶企业也不可以上交超过百分之二十五的税利。

最后是集体留成。茶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收益情况来分配集体留成,将集体留成中的百分之四十解决茶叶企业的财务问题,剩余的进行再分配补充到生产发展基金之中,帮助购买固定资产为茶园创造更为优秀的耕种环境,减少资金的流动。而茶叶企业的茶厂种植之中难免会遇见气候变化等问题,导致茶叶价格下降,因此茶叶企业需要储存百分之十来帮助企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一定的资金支持。

4 结束语

茶叶企业为了了解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收集数据以供参考,需要通过年终会计核算来达到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最后进行合理的利润分配,得到科学的核算结果以促进茶叶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英.论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茶业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茶叶科学技术,2005(2):8-9.

[2]戴月.普洱茶企业价值链构建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

[3]李凯.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1.

[4]陈策,吕长江.上市板块差异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来自A股主板和中小板民营企业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1(9):32-39+96-97.

[5]曾韦.茶厂的年终会计核算研究[J].福建茶叶,2016(2):76-77.

[6]刘蕾.浅议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资产核算[J].会计之友,2012(5):109-112.

[7]朱小玲.浅谈施工企业会计核算[J].天津经济,2014(8):72-74.

年终会计核算 篇2

一、正确履行会计职责和行使权限

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法令,熟悉财经制度。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严守职业道德;严守法纪,坚持原则,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建行各项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对重要会计事项进行审批、授权、签字,在全行员工的帮助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全年储蓄、会计、外币、信用卡、房信业务的核算工作。

二、以身作则,努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本人在分管行长、会计主管的要求及指导下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研究不同业务量、不同业务种类的岗位设置和劳动组合形式,重新制定细化了会计岗位职责,严格了操作流程,并根据不同的营业人员经办的业务权限,确定相应的职责。同时,根据上级行的要求和我行各网点的实际情况,先后参与制定了钱箱现金管理办法、钱箱单证管理办法、证券业务管理办法及凭证装订管理办法、会计差错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进一步规范各网点帐务,使我行的核算手续更加严密,业务办理程序更加安全科学,做到了相互制约、职责分明。强化了内部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主动观察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业务操作中不合理的地方,都能及时给主任和主管汇报,并能及时给柜员和网点提醒,起到了警示建议作用。

三、做到了存量个人账户身份信息真实核查

我在会计工作中时刻注重存量个人账户身份信息真实核查。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做好账户管理系统推广工作,在银行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及时录入客户经理采集回来的客户资料报人行核准。在开展身份信息核查及疑义信息核实工作时,及时在行内业务系统中登记核实结果、疑义身份信息种类、无法核实原因等。对于核实过程中存款人开户证明文件、联系方式等信息发生变更的,及时更新行内系统记录的信息。按照账户管理及返洗钱等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归档保存存款人开立账户的所有账户资料、身份资料和账户交易信息。

浅析会计审计以及会计财务核算 篇3

关键词:会计审计;会计财务核算

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现代企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加强对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的工作,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有效规避风险,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基本理论

会计审计是企业通过会计工作对会计岗位记录、财务事项、财务报表等进行监督和审查,明确其科学合法性,并且针对各类经济业务进行综合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企业通过进行会计审计,可以更好地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有效杜绝企业内出现违规操作和损害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法行为,给企业营造了一个健康的环境,保证了企业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会计财务核算是指依法对企业所有资产、经营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避免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保证真实性,并对相关的会计报表信息在合法的前提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会计财务核算的原则主要包括,相关性、客观性、及时性、明确性。加强会计财务核算工作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数据进行准确计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准确有效的反映。

二、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对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受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会计体制相对来说还是不够成熟,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1.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1)会计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会计审计是内部审计的核心,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会计审计人员是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这就使得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会受到权力的制约和各种利益关系的约束,影响了会计审计的公平性。在无法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会计审计的监督作用很难发挥,会计审计工作也就形同虚设。

(2)会计审计侧重点差异。企业进行会计审计目的在于确保被审计的对象能够自觉地履行自身的职责,保证遵守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国家要求会计审计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企业进行不正当的行为,侧重点在于监督。而企业则要求会计审计的主要关注点在决策作用的发挥上,对企业的发展以及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侧重点在于决策上。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和有限的人力资源条件下,对于审计工作关注的侧重点的不同,必然会引起冲突,从而影响会计审计工作职能的正常发挥。

2.会计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缺乏合理定位。大多数的企业对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并没有将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视为一项重要工作,而是将会计财务核算职能与其它的审计工作融合到一起,没有明确划清二者的界线。加之部分财务人员大多身兼数职,专业胜任水平不足,使得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和消极的状态。

(2)会计财务核算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企业的管理层过多地干预会计财务核算,影响其发挥监督职能,使得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公开性和透明性受到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出现腐败现象。

(3)会计财务核算缺乏统一的工作制度安排。在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财务核算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是依附于企业因企业的需求而展开的,会计财务核算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一种人为操控的管理,导致企业的会计财务核算严重失真,无法真是反映企业的状况。

三、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的解决方法

1.会计审计的解决方法

(1)保证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要赋予会计审计部门更高的权利职能,使之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一定独立的地位。减少企业领导层对会计审计部门的干预,使会计审计部门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更好的发挥会计审计的职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应。

(2)建立健全会计审计监督机制。企业要不断的借鉴学习企业的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化的监督管理策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积极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会计审计监督环境。

(3)加大企业对会计审计投入力度。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现代化会计审计监督,从而提升会计审计的质量。

2.会计财务核算的解决方法

(1)明确会计财务核算的主体。要明确会计财务核算的主体,对会计核算各个阶段作出明确区分,从而保证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及职能的充分发挥。

(2)完善会计财务核算规范管理机制。在会计财务核算中,对会计分析、财务处理、成本核算等工作进行规范管理,从而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体系化。

(3)加强财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加強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对相关人员进行强制后续教育。

年终会计核算 篇4

在国家财政采取国库集中支付以前,财政资金分月(季)度预拨到单位银行账户,单位收到财政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财政补助收入”。会计期末,借记“财政补助收入”,贷记“事业结余”。因为财政资金当年的指标一般会如数下拨,所以财政资金的预算指标数等于“财政补助收入”会计科目决算数,对于财政资金这一块,会计核算从理论上看使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当年财政性资金即使有结余,通过年终会计决算结转到“事业结余”后,再转到“结余分配”科目,最后通过“结余分配”进入“事业基金”、“专用基金”或弥补单位事业费不足,结余经费成为该单位的积累或弥补该单位事业费不足的来源。

在国家财政采取国库集中支付以后,因为设置了零余额账户,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当年没使用完的财政性资金不再留存单位。因为上年财政结余资金需要相关部门正式批复后才能确定归属问题,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单位在年终决算的会计核算中并没有使用“财政应返还额度”这一科目,当年的“财政补助收入”决算数实际等于当年财政实拨付资金数额,在财政决算报表的附表中有一张《财政性资金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情况表》,财政决算数对应的是本年已使用预算指标(包含上年结转预算指标和本年预算指标),而不是本年预算指标,这种按收付实现制的方式所做的会计处理似乎很贴近实际工作。

对于会计核算的基础是采用权责发生制还是采用收付实现制,我国会计制度一般都给予了明确的说明。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十一条,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的原则的第八点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十七条规定: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也许是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1997年7月17日发布),通篇对会计核算适用基础未作规定。换言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可以用收付实现制,也可以用权责发生制,甚至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可以在同一会计期间同一账套内运用不同的核算基础。

事业单位的体制决定了它的会计核算方式不同于企业单位,又与行政机关有相当大的区别。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行政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非盈利组织,依托财政拨款完成政府赋予的职能是它的特点;事业单位的特点介于两者之间,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对于事业收入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而对于财政拨款的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在同一会计期间同一帐套内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行会计核算看似灵活,实际上是会计核算工作不严谨的表现。会计核算口径不一致,会使会计信息缺乏历史的可比性,最终导致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的财政部门预算实行的是零基预算,预算是根据预算年度的工作任务,参考以往年度实际财务发生状况估算编制的。从理论上说,预算资金都是预算年度急需使用的,财政经费年终决算数应该等于财政经费年初预算数与当年追加预算数之和,但在实际工作中财政预算数与决算数却往往不一致,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追加经费批复时间太晚,第四季度才在国库集中支付网络上挂出的经费(特别是项目经费)很难在短时间内按规定程序使用完毕;二是当年部分政府采购工作虽已进入采购工作流程,但不能在当年完全结束,致使资金支付滞后;三是某些工作进展不如预计的顺利,资金支付会随着工作的延期将付款时间向后推移;四是年底资金在结算过程中因票据的填制有误或支付网络出现故障等客观原因造成资金必须跨年度支付。

从理论上讲,因为我国的财政部门实行零基预算,在目前大多数省(地区)执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情况下,资金的支付是非常便利、快捷的,把在预算年度内没有支付的资金视同预算期内不需支付的资金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国家并没有简单地把结余资金都统收入国库冲抵第二年财政预算指标,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存在如前所述四个客观原因造成资金延后支付,形成资金必须跨年度支付的客观事实;二是国家鼓励节约。节约资金留归预算单位继续使用会有效阻止突击花钱和浪费现象的发生。换言之,如果预算科学、经费使用合理,当年财政预算内资金是可以转入下年使用的。因而事业单位在年终决算时,对于财政资金的核算完全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即在期末年终决算之时,对于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作以下会计账务处理: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下年度财政恢复支付额度后,借记支出类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如果正式批复后的结余资金小于已恢复的额度数,差额作调减基金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的账务处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各级财政对事业单位特别是农业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安排是逐年递增的,财政补助收入占事业单位收入总额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果事业单位对于财政性资金收入采用收付实现制,会因为资金支付的跨年度问题影响财务数据的历史可比性,与上年相比,事业单位收入总额的增长反映不符合实际,会计信息就会失去意义,不完整的会计信息最终会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年终会计核算 篇5

*、添加财务报表,丰富报表数据。食堂由a××部和b××部两部分组成,因此需要进行分部门核算。以前的会计报表仅利润表分部门核算,资产负债表并没有分部门核算。本年*月,我一边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一边对食堂的会计报表进行添加,新增了“a××部资产负债表”,〈a××部利润表〉、〈b××部资产负债表〉、〈b××部利润表〉四个报表,与原来的〈资产负债总表〉、〈利润总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食堂分部门报表体系,使两个分部的财务状况更加清晰明了。

*、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为改进食堂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食堂菜价居高不下,一直为群众所诟病,到底原因在哪里?*月份,根据中心领导的要求,我以食堂菜价为切入点,对a××食堂的财务状况进行了一番调查分析,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食堂菜价止涨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同时又从成本、人员构成、上菜方式、制度等方面提出了降低成本、降低菜价的可行性分析。不过,由于体制原因以及局里狠刹吃喝风的关系,食堂利润持续走低,要想降低菜价还是满困难的,这样也造成了恶性循环,近两年食堂的亏损面越来越大,如何改善管理,吸引食客应该是食堂的当务之急。

三、做好部门预算决算等突击性的工作,与核算中心其他财务人员密切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决算任务。今年元月的部门决算我做的仍然是××服务中心的决算。××服务中心的部门决算都要分成三个单位来完成,工作量很大需要其他财务人员的紧密配合。我们分工合作,由我负责总表,然后分数字,分完数字再由王

二、赵四等人输分表,最后再由我来审核分表,离退休人员表则由张一与李三负责审核和填制,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年的部门决算。今年我们还完成了两项工作,一项是固定资产清理,一项是部门预算的制定,因为核算中心本级固定资产和人员都不多,所以这两项工作完成得很顺利。

四、自觉加强品德修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年终会计核算 篇6

关键词:高校,会计核算,信息失真,体系构建

在高校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 对于高校会计成本的管理, 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因此, 要从多方面强调会计核算运用的有效措施, 尤其是在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 还存在信息失真、信息不完整等现象, 因此, 在整个核算体系的构建中, 要围绕高校核算体系域财务管理的综合模式, 形成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 才能全面推进高校的整体发展。

一、简述高校现行会计核算运行存在的相关问题

1. 收付实现制对信息失真的影响

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 高校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尤其是在现行的核算管理中, 高校核算基础主要是实行收付实现制。在高校财务收支管理中, 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都是通过款项的收付为标准的, 因此, 在收益实现与收到款项在时间上表现不一致, 就会呈现出一定的误差。这种模式就会造成会计核算的信息失真。在费用发生于支付时间上不统一的情况下, 收付实现制对于会计活动的记录没有形成全面的反馈。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 学费收入的年费制, 造成核算体系的不够完整, 这样, 高校在设备购买、科研项目等方面的经费支出等形成一定的误差性。

2. 会计准则在具体实施中的矛盾性

从高校财务管理的综合情况来看, 目前, 高校会计科目执行的是1998年颁布的会计管理制度, 主要是以往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相比之下, 对于高校会计制度的核算改革, 尤其是现行的会计核算, 对于会计科目的设置, 主要是突出政府部门预算的管理, 对于学校教育经费的收支情况, 形成了一定的管理, 但是, 对于高校成本核算的需要, 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3. 专用基金核算存在一定弊端

对于高校专用基金的核算管理, 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譬如, 在高校专用基金的修缮基金管理中, 主要是从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相比之下, 由于不同高校在收入上的不同, 就会给学校在修缮费、设备购置等方面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 在专用基金的核算中, 主要是对于收入支出的综合管理中, 由于高校发展的差异性, 在专用基金的使用中, 就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整个资金的使用上, 就不能更好地突出高校发展的长远战略性。

4. 基本建设资金的会计核算不够科学

在高校建设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 建设资金使用的额度也是越来越大。因此, 在新校区、新校舍等基础建设过程中, 对于项目的整体支出就会需要更大的资金量。为了更好地提升整个建设资金的使用效果, 在成本控制、造价管理等方面, 形成项目综合管理的方式, 但是作为事业支出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就会形成会计主体两套核算的管理方式, 形成登记固定资产账目, 并出现入账不及时地现象, 产生账实不符等现象, 也会出现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现象。

二、探讨高校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会计核算体系改革

1. 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运用模式

在高校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情况下, 要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在适应新常态的基础下, 更好地推动整个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模式。尤其是更好地对教育费用进行合理的归集与分配, 对高校的各项教育成本, 形成会计核算的整体改革。在使用权责发生制的过程中, 要通过权利形成确定一定的归属期。在高校的一些基本建设中, 尤其是针对工程建设项目, 要形成精准的项目管理方式, 对于工程施工的工程款、材料款、设备款等, 作为重要的预付工程款项, 形成整个财务系统管理的全面化, 并对高校财务运行的风险形成准确的控制, 都将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 改革现有的会计科目体系

在高会计核算的改革中, 要结合现代化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 逐渐从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 突出对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分析, 创新核算制度, 形成综合运用的方式。取消高校会计中与收付实现制有关的会计科目, 对现有会计科目体系进行彻底地改革。一是根据教育成本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和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的要求, 增设“教育成本”、“公共教育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教育事业结余”等用于成本费用核算的会计科目:二是改变收入类和净资产类科目使之与支出科目相配比。另外, 还要增加“在建工程”科目。即便工程项目跨年度完成及“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在年终结转。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累计发生额或期末余额也能确定固定资产价值, 并不会影响固定资产价值结转。

3. 提升资金运用的整体效能

在高校会计核算改革的过程中, 要对各项资金尤其是专用资金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全面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范围, 形成不同渠道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对于一些财政拨款的建设项目, 以及单位筹资的建设项目, 要形成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 减少在基建项目中投资实际成本与单位实际基建投资支出核算的不一致, 这样, 可以增强高校财务管理中, 对于新增固定资产的全面核算与管理, 减少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发生。因此, 在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 要将基建投资并入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核算之中, 更好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加强会计核算的整体功能。

三、结语

在综合治理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上, 要形成技术运用的综合管理手段, 在会计核算上不断改革, 加强高校会计职业人员的综合管理基础上, 通过全方位、高覆盖的会计管理创新, 在结合新时期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更好地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与高校教育事业各项综合指标的发展, 实现高校会计核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周姝华.高校学费收入账务处理的弊端及改革初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43-44.

[2]李晓婷.当前高校会计核算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4) :128.

年终会计核算 篇7

(一) 会计核算部门职能弱化

由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可知, 只有在客观、独立的情况下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但从目前国内企业的总体情况上看, 会计核算普遍缺乏独立性, 究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未进行有效的分离, 由此使得会计核算无法独立。同时, 会计部门的工作岗位也没有进行分离,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此外, 由于企业领导层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使得会计核算经常会受到约束和干预。

(二) 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

企业为达到降低税负、操纵会计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等目的, 经常对会计核算进行违规操作, 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 企业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增加经营成本, 会计人员仍然将不合理、不合规的发票进行入账处理;会计人员在存货计价、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擅自调整核算方法, 如将原本使用的年限平均法随意变换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以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不及时, 没有根据国家政策进行调整, 导致会计核算出现偏差。

(三) 内控与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

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经常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内控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内控机制的作用是保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内控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致使未能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使资产的流失与浪费成为可能。监督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性的监督, 若是监督机制不健全, 则会给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 这样会使企业的集体利益受到损害。

(四) 会计核算资料保管有失妥当

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 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 大部分企业不重视会计资料的保管工作, 没有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会计资料保管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使得会计资料随意堆放在会计部门, 易造成会计资料损坏、丢失, 不利于会计资料的长期使用。

(五) 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偏低

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优劣。从当前企业会计队伍建设来看, 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大部分会计核算人员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 没有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政策变动, 使得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 缺乏对会计准则、政策的有效执行。同时, 部分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较差, 易受企业管理层的干涉而出现做假账的行为, 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 还有部分年纪较大的会计人员, 没有掌握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操作技术, 难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二、改进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建议

(一) 保证会计核算部门的独立性

客观性和独立性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想要使会计核算更加完善, 就必须确保核算部门的独立性。首先, 要对会计核算岗位分离予以重视, 并对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分工, 由独立的部门开展核算工作, 梳理好核算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这样能够保证核算工作的高度独立性。同时要对会计部门的岗位进行分离, 由此可以防止舞弊等问题的发生。其次, 应当不断提升企业领导对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 使其确立正确的观念, 对会计核算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 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为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次, 应加快建立会计核算责任保证体系, 明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会计责任以及各部门负责人所需要承担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活动的主体, 他们的责任非常重大, 在开展相关工作时, 必须严格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进行, 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 规范会计核算方法

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 要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 杜绝会计人员随意调整核算方法,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首先, 明确会计核算确认标准, 要求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数据必须具备可确定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 以确保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其次, 明确会计核算计量属性, 会计人员要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确定计量属性, 常用的计量属性包括现行成本、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再次, 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核算结果, 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审慎选择核算方法, 针对同一经济事项选定的核算方法, 在日后的会计核算中不得随意更改。最后, 在会计报表列报中, 要一一标明对企业财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并在报表附注中注明所选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以便报表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 健全内控与监督机制

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监督机制是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但从目前国内企业的总体情况上看, 其中仍有部分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完善, 监督机制不到位, 由此导致会计核算常常出现各种问题, 所以, 必须加快健全内控制度与监督机制。首先, 企业应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 并不断强化对财务信息及各项经营活动的控制, 重点应对如下制度进行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财务分析制度、会计管理体系、内部牵制制度等等, 以此来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其次, 对于企业而言, 外部监管尤为重要, 它是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通过外部监管可以使会计核算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 因此, 企业应依据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会计账簿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发现不规范的会计行为, 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税务和上级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 督促企业依法记账, 确保会计核算的质量。

(四) 加大会计核算资料保管力度

企业必须提高对会计核算资料保管的重视程度, 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会计资料档案室, 对会计资料进行专业化保管, 避免会计资料出现流失、损坏、外泄等情况。会计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 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装订, 分类进行保管。当会计资料达到了保管期限, 则要根据保管规定填制会计资料销毁申报表, 将其上报到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当批准之后再执行销毁, 同时还要将销毁的内容记录到销毁会计清册中。此外, 企业会计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手段, 建立会计资料电子档案库, 实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一体化管理, 从而提高会计资料的使用价值。

(五) 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 他们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对核算工作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为减少并杜绝会计核算问题的发生, 企业应当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首先, 应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企业除了要适当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之外, 管理者还应对培训予以重视和支持, 通过培训来培养会计核算人员的全局观, 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 企业应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为会计核算岗位注入活力, 这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再次, 会计人员要注重自我学习, 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 了解并掌握与会计核算工作相关的内容, 如金融、贸易等等, 并对新的会计核算原则及核算方式加以熟悉。最后, 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正确的个人行为, 增强他们的荣辱感, 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结论

总而言之, 企业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就必须从强化会计核算入手, 夯实财会基础工作,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为此, 企业要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 规范会计核算方法选用, 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 重视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建设, 从而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推动企业长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卉敏.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5) :37-38.

[2]宋芳丽.新修订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适用范围的变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交通财会, 2015 (3) :56-58.

[3]方堃.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公开制度立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9) :88-89.

[4]林敏莉.浅谈“营改增”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 :76-78.

[5]吴丽, 纪海荣.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4 (5) :43-44.

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 篇8

(一) 会计会计核算的含义

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指企业财务人员连续不间断地记录并分析研究企业或其他基层单位的所有物资资料及货币资金的存量和流量。它计量和评价企业所发生的一切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的方式和方法, 是收支凭证、科目分类、成本核算等,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从财务上有效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二) 企业统计核算的含义

企业经济核算有三种形式, 企业统计核算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其他两种形式是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 企业济核算的目的是连续、系统地计量、记录、分析和研究企业经济现象的实施及发展过程。统计核算是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 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 从而对企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特征及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有效的研究。企业统计核算能够综合分析企业的经济现象, 然后正确判断企业总体的规模、水平等之间的比例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等, 最终促使企业管理层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的必要性

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是企业的两个重要核算体系, 它们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及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反映控制和监督实物运动信息, 后者侧重于反映控制和监督价值运动信息;前者的信息是实物形式, 后者的信息是价值形式;前者信息是具体而朴素的, 后者信息是抽象和笼统的。如果企业具有较长的生产过程、较多的生产环节、较复杂的生产工艺、较繁多的生产过程投入及产出物料, 由于会计和生产过程的距离相对较远, 因此会计人员常常不可避免地怀疑核算成果的真实性。因此, 从客观需求来看, 企业很有必要加强统计和会计的协作, 使其密切沟通配合, 将唇齿相依的关系建立起来, 最终将实实在在的效果带给企业。

三、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的方法

(一) 运用会计分析手段搞好财务预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完善,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而要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统计管理方法体系, 使其逐渐转化为现代统计管理, 进而服务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健康发展。企业应该在对职能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进行大力推行的同时, 切实做好财务预测工作, 将统计学中数量管理的一些专门方法充分吸收过来, 提前规划和日常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的一切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二) 运用统计方法搞好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有效审查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就是企业的会计监督。企业会计监督的主要特点是运用货币计价全面、综合地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运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的过程中, 也应该给予实物监督以充分的重视, 以对企业的公共财产的完整和安全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在进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中, 统计方法是企业财务人员整理会计资料、财务管理工作等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

(三) 让会计工作的规范严谨规范统计工作

企业只有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特点充分利用起来, 才能有效实现统计工作的规范化。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对统计报表制度进行切实有效的改进, 使上报统计报表的需要在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满足, 并在核算准则上使其向会计靠拢。首先, 将一个科学的财务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起来, 为企业今后对财务进行良好的分析和预测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 统一指标口径。运用求同存异的原则使会计、统计核算指标规范化, 力求做到相同指标一致, 不同指标相互协调, 并能够将折算、换算、整合和分解做实做好。

(四) 加强人员分工协作

在协调处理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过程中, 企业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很有必要加强彼此间的分工协作。在日常工作中, 统计工作对财务核算的大量基础资料进行了借鉴, 会计报表和资料是很多数据的主要来源, 统计的很多工作都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了财务信息和财务核算。而统计原理在会计设计的成本分析等分析方法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这就要求在分工上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加强彼此间的协作, 积极主动地借鉴对方在工作和业务上的有益经验, 并切实加强交流和沟通, 将会计和统计不协调所造成的尴尬情况有效摆脱掉, 从而在相互借鉴的高度上促使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各司其职, 在各自的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 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企业只有具备了极为健全和规范的会计和统计工作, 会计和统计工作能够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融合, 同时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人财物资源, 并保持通畅、准确的信息获取, 才能称得上是经营完善的企业。企业应该将会计和统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使它们相互协调, 将高质量的信息提供出来, 有效开发利用信息, 增加处理后信息的使用价值,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并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 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概述了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含义, 然后简要说明了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的必要性, 最后从运用会计分析手段搞好财务预测、运用统计方法搞好会计监督、严谨规范统计工作及加强人员分工协作四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协调处理

参考文献

[1]李羽.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2) .

[2]徐玮.信息时代下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 2011 (13) .

[3]刘虹.浅析企业会计与统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相互适应性[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9) .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对比分析 篇9

1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差异

1.1 目标差异

从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两者的目标对比来看, 会计核算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信息作相应的分析并将其提供给财务报告使用者, 以使其充分掌握和了解企业相关管理层的履行情况, 尽而在其经济决策上作出有效的安排与调整。统计核算则是根据相关的统计指标, 将国民经济某一层面或某部门的某一层面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与分析, 以作出较为有效的反映, 其目的是确保各种宏观经济能够进行准确而深入的分析, 以推动相关决策确实而有效的进行。

1.2 确认差异

从两者核算的确认上来看, 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核算确认上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统计核算则是遵循生产原则, 两者在对生产经营成果核算的过程中因其所遵循的原则不同, 其核算的结果也就有所差别。如会计核算的确认以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为主, 对于款项的实际收到或付出状况没有予以相应的细化, 销售收入等方面也没有作计入。统计核算的确认则主要针对本期的生产状况, 对于未销售的产品也将其产值纳入计算的范围。

1.3 配比差异

两者在其配比的过程与前提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会计核算的配比前提与基础是销售, 统计核算的则是生产。对于会计核算的当期盈亏状况, 其配比必须要根据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状况来进行。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果配比, 即收入的前提是相应数量的费用耗费;二是时间配比, 相应期间的费用须与相同受益期的收入作配比。对于增加值的计算, 统计核算注重中间消耗和总产出相结合的程度, 因为这一程度直接对当期经济活动与成果状况能否作出正确反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4 计价差异

在其两者的计量方面, 也存在相应的差异。会计要素的计量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而统计核算则是以市场价格为计量的基础。会计核算对于实际成本 (历史成本) 计价的采用, 其动机在于核算结果的客观与准确。但因其历史成本所核算的资产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与混合性, 经营费用和收入等方面的计算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各种经济交易的价格, 会计核算是以历史各期的价格为主, 统计核算以当期价格为主。

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交叉与互补

2.1 会计方面统计方法的有效应用

财务会计方面上的会计核算, 所依据的基础是收入、费用、利润三个动态要素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静态因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反映的是统计中的时点指标-期末余额 (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的存量分布状况) ;而收入、费用、利润所反映的是统计中的时期指标-本期发生额 (资金的流量规模) 。管理会计的相关环节中, 如混合成本分解分析、利用趋势预测模型对销售与成本作预测、短期经营决策及长期投资决策等方面的中风险价值分析, 统计方法在其中的作用较为突显, 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为管理会计问题研究与分析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支持。此外, 对于财务管理方面, 采用了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等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风险作相应的分析。

2.2 统计方面会计资料的合理应用

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与发展, 极力的推动了会计资料应用的扩展与延伸, 使其不断延伸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长期决策提供了较强的支持。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要求来看, 会计信息必须要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相符合, 要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相满足, 同时还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将清晰、简明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依据统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来看, 会计活动在统计方面能够发挥较为有效的作用, 为会计账户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分析提供较为实际而准确的数据。在货币价值计量核算等方面, 统计核算的完成需要有效的会计核算数据, 通过会计核算方法的吸收和应用, 统计核算体系也在原有的基础得以提升。

2.3 基于现代信息手段下会计与统计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

从核算的实践及其理论基础来看, 在统计工作的过程中, 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差这一难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在会计核算方面, 深度较强的财务分析报告仍然较为稀少。要使得以上问题能够得以有效的解决, 就需要从现代信息手段这一角度加以研究, 以促使统计、会计等信息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 尽而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学、科研、理论、实务都要求极力推动统计与会计的有效交互程度的实现。

摘要: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在内涵、计价等层面有所差异, 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交叉与互补, 正是两者间所存在的交叉与互补使其各自的特性得以保持, 两个领域的完善度也得以提升。

关键词: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徐红艳.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互补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 2011, (4) :87.

[2]李玉奎.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对比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 (英文版) , 2011, (10) :88.

[3]徐红艳.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互补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 (英文版) , 2011, (4) :87.

[4]张璟霖, 汪浩, 江凯等.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 (12) :114-115, 113.

[5]黄杰.试论建立会计与统计一体化的核算体系[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1, (10) :299.

年终会计核算 篇10

关键词:中国国情,环境会计制度,构想

环境会计 (Environm ental Accounting) 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会计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我国自2001年1月成立了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 对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进行了研究。与目前发达国家会计学界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相比, 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相对滞后, 尤其是在实务方面, 尚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会计行为进行规范。

环境会计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业会计。环境会计核算各会计要素, 都采用一定的方法折算为货币进行计量。但环境会计货币计量单位的货币含义不完全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

一、环境会计的核算模式

1. 根据自然资源损耗, 对资源进行计价核算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自然资源消耗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损失。

一是自然资源消耗。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资源超定额消耗的部分。这些可计量或估量的自然资源可按历史成本直接计价。值得一提的是, 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损耗也应列入核算范围之内。二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

2. 环境保护所支付的费用是指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三废”的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 关注社会工作生活环境的各项支出。 (2) 环保有力的企业建立环保组织, 对环境会计进行宣传和对员工环保培训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定期开展环保方面的讲座, 收集绿色信息费用。除此之外, 还包括植树造林, 美化生活和工作环境费用。 (3) 环保不力的企业还会发生大量治污和诉讼费用。 (4) 对于生产制造企业, 有开发废物再利用、节能维护生态环境的义务, 所以有研发或引进环保技术的费用。

3. 环境保护取得的收益指企业从环境治理和保护中所取得的收

益, 即取得的隐性和显性收入, 对这部分收益进行会计核算不仅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环保支出的效益情况, 而且有利于鼓励与鞭策企业进一步改善环保工作。其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 (1) 国家对环保有力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 (2) 其它企业赔偿的污染损失。 (3) 企业环保取得成效, 减少污染, 投资者愿意选择该企业投资, 消费者乐意消费该企业产品, 其它企业愿意与该企业合作。 (4虽然环保技术研发费用很高, 但研发出的环保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 (5) 积极参与多种环保活动, 大力支持环保事业, 编印绿色宣传资料等各种方法传递绿色信息, 树立企业和产品良好绿色形象, 提高企业知名度。这无疑为企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从而为企业带来一系列显性或隐性的收益。这五项收益中的显性收益可按历史成本计价, 隐性收益可根据适当测算估计计价。

4. 环保效益主要核算企业由于依靠有效环境保护所获得的净收益, 它综合反映企业依靠环境保护获得超额效益的一种能力。

其计

算公式为“环保效益=环保收益一自然资源损耗一环保费用”。

二、环境会计的划分和会计处理

1. 环境成本会计划分。

(1) 环境预防成本。即用于维护环境现状或防止出现污染和破坏而发生的环境支出, 主要包括环保设备仪器的购置、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费用。

(2) 资源消耗成本。主要指的是单位个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耗费及使用的成本支出, 实际上就是将资源产品生产所耗用的自然资源以货币形式加以表现及量化的过程。

(3)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污染和破坏进行清理和治理而发生的支出。

(4) 环境补偿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补偿而发生的支出, 如企业由于排放废弃物而对其他企业或个人造成损害所支付的赔款、罚款等。

(5) 环境机会成本。主要包括资源闲置成本、资源滥用成本。

2. 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1) 资本化处理。企业为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而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可按收益期分别予以处理:1) 收益期大于5年, 并能形成有形或无形资产的支出, 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在建工程”、“银行存款”;计提折旧时, 将当期的预防性支出列入“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累计折旧”。2) 收益期大于1年小于5年的环境支出作为递延资产分期摊销, 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 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环境支出”。

(2) 计入当期成本法。 (1) 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污染治理费, 处理时可借记“环境治理费用”, 贷记“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 (2) 对于企业因环保问题所支付的罚款、赔款以及其它损失, 处理时可借记“环境营业外支出”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3) 对于企业为开发设计环保工艺、支付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当期费用, 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 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3. 作为环境负债处理环境负债通常是由企业以往的经济活动造成的, 须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潜在性义务。

当企业遇到与环境有关的将来可能支付的费用, 能够合理而可靠地计量时, 可借记“环境损害费用”, 贷记“应付环境费用”

上一篇:化学电镀下一篇:巨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