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议导(共4篇)
读思议导 篇1
随着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 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对话课引出话题, 复习或学习有关的日常交际用语, 是一个单元知识点、语言点和语法点最集中的体现, 也是训练听说能力的基础, 因此能否搞好对话教学就是能否使用好新教材的关键。我们应重视对话课教学, 提高其教学效果。在对话课教学中, 我尝试使用“导、听、读、说、练”五字对话教学法, 效果不错, 以高一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food为例, 阐述一下此教学法的应用。
一导
上课导言是教师由组织教学转入正式教学的过渡环节。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言运用得好坏, 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因为上课前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期待的心理, 或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 教师开头所讲的几句话, 往往是学生关注的焦点, 教师简洁明了的语言或借助生动有趣的情景, 会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能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对话课经常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 如高一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是围绕food展开的, 因而教师的导言可以围绕本主题, 让学生展开讨论, 畅所欲言。或者利用多媒体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其顺利地过渡到教学上来。
二听
听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先决条件。人与人之间交流时, 首先要听懂对方的意思, 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在导入对话课后, 应让学生听录音, 根据录音中谈话者的语调、语音、语气、话语中的关键词汇, 归纳出所听到的主要内容, 初步判定交谈者的身份或彼此的关系、各自的观点等。在听力训练中, 既要准确无误地听出某些重要的数据、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实, 又要兼顾把握大意的训练, 这就必须把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如food这课中, 通过听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人们有不同喜欢的食物。尤其是中国人喜欢吃饺子, 美国人喜欢吃热狗, 意大利人喜欢吃比萨, 日本人喜欢吃生鱼, 英国人喜欢吃炸薯条等。当然, 听录音不仅是放在新课前, 在课中也要听, 下课之前还要听, 多听多练, 同时也要注意听力技能的培养。我觉得听英语广播是学习英语的极好途径。
三读
英语教学不但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作为社会中的人, 在进行交际时, 口头表达能力是最基本, 也是最重要的。怎样才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呢?我认为朗读训练是达到此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句子中更好地认识和记忆单词, 丰富词汇短语, 去更好地理解词句和篇章。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会与感悟能力, 非放声朗读不能体会。朗读过程中, 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感知语言的情味、词语的正误、句子的优劣, 从而用规范的语言去纠正自己不规范的语言, 达到提高自己语言能力的作用。朗读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朗读过程就是把书面文字还原于口语的过程;同时朗读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敢开口说英语的胆怯心理。汉语中“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和“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说法, 我想对于英语朗读也是如此。尤其是英语对话更需要多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如分角色朗读、师生互读、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建议学生平常多阅读英文报刊, 多看外语电影, 听电影、戏剧中的台词, 学习语言技能。
四说
语言离不开说, 说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目的, 因为学习语言是用来交流的, 每天早上可以让学生分组用英语对话锻炼他们说的能力。英语教学中听说是不分家的。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别人交流。对话课往往是非常贴近生活的, 谈论的主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因而在朗读的基础上, 要对对话课中出现的句型进行操练, 或是用词造句, 或是做替换练习。然后鼓励学生模仿对话, 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以是小组讨论, 也可以是两人或几个人对话的形式。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 达到提高口语水平的目的。
五练
“导、听、读、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语言活动。而学习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达到灵活运用语言交际的目的。练就是让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 自己去复习, 巩固所学知识, 并完成相应的练习。如food一课中, 学生可以总结一下表达自己观点的几个句式结构, 以小短文的形式写下来, 以此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写作。或者也可以让学生改编成短剧或情景剧表演出来, 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大增, 在轻松快乐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达到了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导、听、读、说、练”五字教学法在英语对话课中的应用, 能充分开展师生间的双边活动, 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同时, “导、听、读、说、练”在教学过程中的互相交叉、灵活运用, 注重了语言教学中以交际为中心的原则, 也符合感知—理性—运用—深化的认知过程, 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各种语言技能的培养。
摘要: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被广泛适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英语课堂中, 对话将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 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所以“导、听、读、说、练”五字英语对话教学法是整个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关键词:英语对话教学,导,听,读,说,练
读思议导 篇2
----读《梦神老师不可思议》有感
愉快的假期又到了,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假期读的书。其中有一本《茉莉的假期》一个同学说他看过,很有意思。还有《少年蝙蝠侠》一看书名就很喜欢。我看着一个个新颖的书名,一睹为快的心情真是难以按捺。于是就催着爸爸快去买。可令我失望的是,爸爸告诉我说,各个书店都卖没了,他只在网上订到了一本。
几天焦急的期待之后,我终于拿到了邮包,可打开一看,令我大失所望,不是那两本,而是一本叫《梦神老师不可思议》的书。当我刚想把它仍在一边准备去写作业的时候,忽然又看到标题旁边有一行小字:“要努力学习也要认真睡觉”!认真睡觉?于是我马上打开书准备看个究竟。
书中写到,高枕老师是金钥匙小学的万能替补老师,他似乎老在梦游,心不在焉,还在课堂上无意中催眠了学生。于是,校长让他去管理最让人头疼的午睡课。在高枕老师的睡前故事、捕梦网、梦话录音等一个个绝招的威力下,一个个年级都征服过去了。但由于金钥匙小学六年级要考初中,在学习的高压下,在老师们的催促下,在家长的不满下,在校长的管制下,“梦神老师”还是没法守望好毕业班学生的最后一块梦田。失望中,“梦神老师”离开了金钥匙小学。
读了这本书后,我有很多感想。我为金钥匙小学失去了一个这么好的老师而惋惜。梦神老师走了,午睡课就又要变回“吵闹村”了。同时,我也为老师和家长们只顾学生学习、不顾睡眠而生气。睡好了才有精神学习呀!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梦中度过。小孩在熟睡时,生长速度比醒着时快三倍!要努力学习也要认真睡觉,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该放弃做梦的权利和幸福!
梦境中,你会遇见谁„„
闭上眼,调整呼吸,开始低空飞行„„
读思议导 篇3
1.按照目标提示去阅读
在学生阅读之前先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阅读时能更好地围绕学习重点, 促使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种组织方式在概念课的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当然我们先要把教学目标转换成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表述形式。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并能对三角形作出定性描述; 2理解什么叫三角形的高;3能画出三角形的高。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让学生先自己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质疑评价,从而认识什么叫三角形。然后又会让学生先想一想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再试一试画三角形的高,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什么叫三角形的高。显然,这样的教学过程完全是把教材拋在一边。我们觉得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三角形的认识一定没有问题, 也一定会画三角形。问题是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什么叫三角形,这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但这一问题也不是重要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学生心里都明白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只要让学生看一看书上的表述就能很快理解了。另外,对于三角形的高的表述文字比较多,更需要学生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为此,我们在教学时把以上目标转换成以下导学提示:
1请你先想一想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本第61页,找出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和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3请你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试一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上底和高。
显然,教师向学生呈现的是导学提示,学生带着提示进入对教材的阅读与思考。这三条提示就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学生根据提示认真思考、仔细阅读。通过自学尝试画高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反馈。反馈时根据以上提示的顺序,并配合适当的素材进行及时检测。
第一步,先汇报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了三角形的定义。紧接着让学生针对图1,找出图中不是三角形的原因,同时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把不是三角形的图逐一修正成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都要是直的,而且是一个封闭图形。
第二步,再汇报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教师也同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然后呈现学生尝试画出的三角形的高的多个作品,并让学生针对三角形的高的定义逐一进行检验。接着,教师把学生所画的图进行多次旋转(如图2),每旋转一次向学生提出:三角形中这条底上的高还是这个三角形的一条高吗?使学生及时排除日常生活中的“高”对三角形的高认识上的干扰,真正理解三角形高的本质内涵。
由此可见,以上教学是学生按照提示先进行教材的阅读,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尝试独立画图,接着是教师继续针对提示组织学生自己评价,同时也了解到学生的阅读效果。
2.带着问题提示去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只要我们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 ,要使学生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修订后的人教版教材的编排突出了数量关系, 例1就从爸爸与小红比年龄中认识字母“a”与“a+30”的含义 ; 例2是通过人在月球上举起的质量是地球的6倍, 引出“x乘6”的式子,并介绍简写“6x”。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见得较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猜年龄,逐步引入用字母表示数。这样的教学能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但教学过程是教师牵着学生在思考,学生根本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从教材编写内容来看, 例1从小红1岁、2岁、3岁……对应爸爸的年龄用表格呈现,接着是通过两个同学的对话呈现数量关系,并呈现了“a+30”;而且教材在下面提出了想一想:a表示哪些数? a能是200吗?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我觉得教材编写的内容是可以给学生阅读的,学生也有能力读懂它,关键是我们设计怎样的导学问题,让学生带着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去读懂教材。通过试教,我们对此设计了以下导学提示:
请你静静地看书第52页,边看边思考,并填写好以下各题:
1a表示______。
2“a+30”表示______。
3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
a表示哪些数?______ 。
a能表示200吗?______ 。
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即:a+30=______ 。
4用a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例1,边读、边思、边填写。显然,采用这种阅读方式能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具有目的性,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上问题组织学生汇报质疑。反馈时,我们发现学生对前三个基本上没有多大问题,通过交流评讲后,学生初步认识到了字母可以表示许多的数。对于第4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说法,这一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通过进一步交流、质疑,学生逐步明确字母“a”可以表示我们想要表示的很多的数,它把这些数都概括成了用一个字母来表示。用“a+30”既能表示小红爸爸的年龄,同时也表示了爸爸年龄与小红年龄的关系, 这样的表示具有概括性,比较简洁、明了。
接着以上环节, 教师又提出:刚才大家通过阅读理解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红爸爸的年龄与小红年龄的关系, 下面你还能根据以下各题的数量关系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吗?
根据各题的数量关系在括号内填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红花有m朵, 黄花比红花多6朵,黄花有()朵。
2水果店共有苹果100千克,卖出了m千克,还剩()千克。
3从临海小 学到市政 广场有m米 , 明明每分 钟走80米 , 需要走() 分钟。
4正方形边 长为a米 , 周长是()米 ,面积是 ()平方米。
5在月球上, 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人在地球上可以举起x千克,在月球上能举起()千克。
当学生独立填好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前三个问题学生分别写出“m+6”“100-m”“m÷80”的答案。通过对这三个式子含义的交流、质疑,使学生知道这三个式子都用到了字母“m”,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不同的, 而且每一题中的“m”表示的数的范围也不同。
当学生写出第5题“6x”时,教师提出:写这个式子时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这里在写乘号和字母“x”时,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分不清楚。
师:是的,碰到字母与乘号写在一起时有它的简便写法,到底怎样写呢?请大家继续看课本第53页例2和第54页例3,我相信同学们通过阅读一定能自己学会怎样简写。
学生继续带着“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怎样简写”的问题去阅读教材,通过阅读学生初步学会了简写的方法。教师让学生把刚才第5题中的“6×x”改写成“6x”, 同时对第4题中的“a×a”改写成a2,紧接着给 学生提供以下改写练习。
下面各式中能简写的把它简写:
通过以上改写、比较,及时检测学生自学简写的成果。
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到,第一次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预设了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要求把自己阅读后所认识到的结论写在横线上,使阅读落到实处。第二次是延续第一环节认识字母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练习,练习之后引发出问题,从而再次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两次阅读属于“问题驱动式的阅读”,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考虑用这样的学习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关键是要求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预先精心设计问题,才能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3.针对探究后的提示去阅读
我们提倡学生“先学”一定包括让学生先投入探究,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获得。为了使学生的探究更有效,教师应做好两件事:一是精心设计探究素材和提出探究要求;二是组织好学生探究后的自主评价。组织学生自主评价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把握,在这里,我们要关注的是探究后如何让学生再通过阅读教材作出自我评价。
比如,在教学“小数除法”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时,我们先给学生提供如图3左边的一组除法算式,让学生各自独立填出各题的商后形成右边的结果。
学生根据商的变化规律,看到下一个算式的被除数比上一个算式的被除数都依次缩小了10倍, 而除数都是“4”,自然地想到了它的商也应该相应地缩小10倍, 就会猜想到最后一个除法的商应该是“5.6”。教师组织学生对这组算式的结果进行交流后,向学生提出:你们刚才根据商的变化规律猜想到最后一题小数除以整数的商,那你们还能用竖式计算“22.4÷4”的商吗 ? 请大家试一试。
学生经过尝试计算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阅读课本第24页例1, 你的竖式与课本的竖式一样吗? (如图4)
2为什么在商“6”时要先点上小数点?
3你能看懂书中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吗?
这时每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尝试经历,都相当投入地参与阅读、思考,部分学生对自己在尝试中出现的错误也主动作出矫正。以上第2个问题是本课最关键的问题,通过对此问题的思考既能达到对算理的理解,又能从中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后得出:整数部分除以4后 , 余下的2与十分位上的4组成的是24个十分之一,24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这里的商是“0.6”,所以写“6”前先要点上小数点。对于第3个问题,学生也看懂了意思,教师还提出与开始这组除法算式进行对照,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把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要扩大几倍”,并针对竖式指出:如果把被除数看成整数,就是把被除数扩大到了它的10倍,按整数除以整数,其商也扩大到了它的10倍,所以要把商重新缩小10倍。引导学生作 这样的解读 ,也是为接 下来小数 除以小数 的教学做准备。
我们知道,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不需要学生先去阅读教材,而重在如何创设探究情境与探究素材,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当学生经历过探究后,心理上就会产生很想检测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否正确的想法,此刻再让他们去阅读教材,必然会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4.根据课后小结提示去阅读
这种阅读时机把握在教学某一内容之后让学生去阅读,目的是通过阅读重新把刚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梳理。所以,它往往安排在学习了某知识之后, 更多的是在全课小结之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当然要学生能作出小结性的阅读,需要教师提出恰当的阅读提示。
比如,在教学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如图5)“相遇问题”后,给学生设计以上提示:
1仔细阅读课本第79页例5,想一想在解决问题时要分几步?
2在这几步中你觉得哪一步对你来说最重要?
3如果让你画线段图来分析,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后作出了小结性的表述,说出了在解决问题时要分成三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在回答第2个问题时学生各抒己见,有学生说:阅读与理解最重要, 因为读错了条件与问题,下面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有学生说:分析与解答最重要,如果分析时式子列错了解答也就错了。还有学生说:回顾与反思重要,解答后要检查线段图有没有画错,列方程时数量关系有没有搞错。这时教师提炼性地指出:也许每位同学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哪一步重要都有一定道理,但对解决问题而言,整体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很重要。显然通过这一步的阅读交流,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在第3个问题的交流中学生虽然说法不同,但通过质疑学生对这类问题如何去画图分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读《梦神老师不可思议》有感 篇4
故事中的高枕是金钥匙学校的万能替补老师,还经常做临时“救火队员”,比如分饭的饭桶叔,还替请假的清洁大婶打扫厕所,被学生看不起,叫他抹布先生。他似乎老在梦游,心不在焉,大家叫他梦游神老师。转学生“小睡菜”的眼睛就像摄像机镜头,咔擦咔嚓记录下了这位老师在学校里的奇妙故事。他无意中在课堂上催眠了学生,于是校长决定派他去管理最让人头疼的午休课。沸腾的午休区又称“吵闹村”低年级学生没法养成午睡习惯哭闹不休,三四五年级学生轮番闹腾,毕业班更是直接把午休房当自修教室。
梦游神老师遇到了千奇百怪的麻烦事,他大显身手,睡前故事、神奇催眠、捕梦网、午睡帐篷、梦话录音、神秘解梦,一个个年级征服过去,从没用的梦游神成为人人惊叹人人都爱的梦神老师,和梦神老师在一起的时候,那些学生们从来都不会觉得无聊、没劲。可是在高压的学业下,梦神老师终究还是没法守望好毕业班学生的最后一块梦田,黯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