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成本核算(精选12篇)
碳成本核算 篇1
一、引言
气候变化, 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的全球性的共同问题。研究表明, 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是CO2的排放。国际社会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解决这一问题, 从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 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等, 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全球CO2排放控制做了不懈的努力。近些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我国碳排量总量也迅猛增长。中国作为世界大国, 应该承担其中有区别的应该承担的部分责任, 并做出努力和改进。为此, 企业应当提供可用于碳排放管理的碳排放成本的核算信息。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 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型行业。我国二氧化碳的五类主要碳排放源是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泥生产和废气燃烧 (葛全胜、方修琦, 2010) 。2010年我国水泥总产量约为18.68亿吨, 排放二氧化碳10多亿吨, 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0%左右 (马忠诚、汪澜, 2011) 。因此, 对水泥工业进行碳排放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不仅对水泥企业本身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有重要意义, 也是建立低碳社会的一个紧迫而又兼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重要研究。
二、碳排放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
碳排放成本指产品生命周期中每一环节由碳的物质流所导致的耗费, 如:企业在生产、制造、物流、使用、废弃和循环利用等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及其补偿等。因此, 碳成本核算要追踪碳足迹, 分析碳的物质流是碳排放成本核算的基础。
(一) 物质流成本会计
碳成本核算物质流分析的需要使物质流成本会计成为碳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之一。物质流成本会计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FCA) 是基于企业制造过程中材料、能源的投入、消耗及转化, 跟踪资源流转的实物数量变化, 进行物质全流程物量和价值信息的核算。该理论, 最早由Bend Wagner教授和德国环境与管理协会 (IMU) 开发研究提出, 从物质 (物理单位) 和价值 (货币单位) 两个层面来反映物料流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何种形态与程度的排放以及浪费的物料金额情况等, 从而使管理者能够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其目的在于提高物质使用信息的质量, 识别低效率的生产过程,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生产系统中物料与能源的消耗,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的威胁。MFCA的功能是从数量和成本两个方面使物流各环节的资源损失和排放成本可视化, 通过对流程中各生产环节信息的揭示, 反映资源损失金额、计算成本, 为改善生产工艺、合理设计产品及严格控制生产流程提供有用的决策相关信息。
物质流核算是价值流核算的基础。它将企业的物质流转视为成本分析的中心, 按照物质的输入输出平衡原理 (原材料+新投入=输出端正制品+输出端负制品) , 将一个企业划分为几个物量中心, 根据物质流转在不同物量中心之间的顺次移动, 对材料、能源流向进行分流计算, 分别核算各物量中心输出端正制品 (合格品) 和负制品 (废弃物) 的数量和成本。在输出端, 资源流成本会计核算将所生产的合格品称为正制品, 其成本称为正制品成本或资源有效利用成本;将产生的废弃物称为负制品, 其成本称为负制品成本或者资源损失成本。这种将企业生产流程中所有物质划分为正制品和负制品, 并且将成本在正制品和负制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核算方法, 可以反映各个生产环节废弃物和合格产品的比例, 由此可找出负制品比例过大的物量中心, 然后深入分析负制品的成本构成, 找到负制品产生的源头, 以此作为挖掘潜力的重点对象。同时采取优化措施, 提高正制品比例, 这可达到节约资源、削减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物质流成本会计提供物质流程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的核算方法, 为企业碳排放成本的核算提供了思路。对于制造业而言, 其物质流程图可以如下图1所示:
(二) 碳排放成本内涵
企业的产品成本, 按费用性质可分为各种要素费用;按归集程序与方法又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为生产该产品而消耗的直接人工费用、直接原材料费用;间接费用主要为制造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直接原材料费用可以直接归属于该产品, 是构成该产品“生产成本”的最基本费用;间接费用, 不能直接归集到某一产品, 一般先归集到“制造费用”这一账户, 期末再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到各个产品“生产成本”当中。
而碳排放成本就内涵而言, 主要是生产活动各环节的碳排放导致的费用。就归集的程序而言, 也由两部分构成, 其一, 可以直接归属到某一产品的碳排放成本, 按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为原材料采购的碳排放成本, 生产产品产生的碳排放成本, 销售或使用该产品产生的碳排放成本等内容。其二, 企业预防管理、计划控制碳排放而支付的所有费用或付出代价, 以及因超额排放增加的成本。前者称为直接碳排放成本, 后者称为间接碳排放成本。碳排放物质流分析, 是提供有关碳排放信息, 核算碳排放成本的基础。
本文选取水泥企业以水泥生产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水泥生产的物质流分析, 追踪碳排放踪迹, 对水泥企业碳排放成本进行界定与分类, 计算水泥企业的碳排放成本。
三、水泥企业碳排放成本核算举例
本文以水泥企业为研究对象, 以期能为该行业提供可实际操作的碳排放成本核算方法。
(一) 水泥企业生产物质流分析
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黏土、铁矿粉, 还有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最主要原料, 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 生料中80%以上是石灰石。水泥生产工艺过程主要是:“两磨一烧”, 即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的过程。
第一“磨”——生料的制备阶段
1.原材料开采。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最主要原材料, 通常采用爆破方式或使用截装机进行开采和提取。
2.破碎。一般在原料开采提取后, 送至破碎机, 采用破碎或锤击方式成碎块。
3.粉磨。破碎的石灰石等原材料被送至生料磨车间, 经过立磨或球磨阶段, 使原料被磨得更细, 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混合。
4.均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 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 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第二“烧”——熟料的烧成阶段
1.预热分解。生料均化后, 经过喂料比例的计量, 送入预热器。预热器的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回转窑和分解炉排出的废气余热加热生料, 使生料预热及部分碳酸盐分解。
2.煅烧冷却。均化后的生料在旋风式的预热器中经过预热和分解后, 进入回转窑进行煅烧。在回转窑中, 碳酸盐进一步充分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先是生成C2S等水泥熟料中的矿物, 当温度升到1400℃左右, C2S等已融化成液态, 并与Ca O等发生反应, 生成水泥熟料。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 进入熟料库。
第三“磨”——水泥的制成阶段
1.粉磨。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 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这一阶段, 主要是先通过碾压机将水泥熟料碾压, 在配比以调节材料后经过水泥粉磨机粉磨至适宜的粒度, 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 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后, 进入水泥库。
2.包装。成品水泥通常被储藏在巨大的混凝土料仓内。水泥出厂通常有两种包装方式:袋装和散装。一般都是通过包装机包装, 用标准货车或其他运输工具发送出售。
(二) 水泥企业碳排放成本分类
经过上述泥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 水泥企业的碳排放成本可分类如表1所示。
(三) 水泥企业碳排放成本计算
综上, 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为:能源燃料燃烧排放、各工艺阶段用电排放和生料中碳酸盐分解与少量有机碳燃烧排放。
因此, 在上述分类基础上, 水泥企业原料及能源消耗的成本信息可进一步归纳整理如下表2。
矿石生料中有机碳含量比例为r1 (这一比例通常在0.1%—1.0%) , Ca CO3含量百分比为r2, Mg CO3含量百分比为r3。水泥企业作为用电终端用户, 可以直接采用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0.302kg/kwh这一排放因子进行电力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而实物燃煤二氧化碳排放, 则可以根据国家发改委推荐使用的排放系数0.68t/tce计算;其他各种能源燃料可以采用环保部发布的排放因子来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 比如汽油低位发热量为43.124MJ/kg,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0.0694kg/MJ, 柴油低位发热量为42.705MJ/kg,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0.0698kg/MJ。
所以, 二氧化碳实际排放量计算如下:
1.直接碳排放成本
(1) 用电耗用CO2排放量 (Qe) = (E1+E2+E3+E0) *0.302;
(2) 实物煤耗用CO2排放量 (Qc) = (C1+C2+C3+C0) *0.68;
(3) 汽油耗用CO2排放量 (Qg) = (G1+G2+G3+G0) *43.124*0.0694;
(4) 柴油耗用CO2排放量 (Qd) = (D1+D2+D3+D0) *42.705*0.0698;
(5)
矿石中有机碳燃烧CO2排放量 (Qo1) = (O1+O2+O3) *r1*44/12;
矿石中碳酸盐分解CO2排放量 (Qo2) = (O1+O2+O3) * (r2*44/100+r3*44/84) ;
综上, 企业CO2排放总量 (Qt) =Qe+Qc+Qg+Qd+Qo1+Qo2。
由于我国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场还不健全, 碳排放交易价格还不成熟, 因此借用欧洲排污权交易市场中碳排放交易价格——12欧元/吨, 即94.8元/吨, 作为计算单价。因此, 本期该水泥企业主要碳排放成本可以表示为:Cd= (94.8*Qt) 元。
2.间接碳排放成本
除了在水泥生产中原料及能源消耗的直接碳排放成本之外, 企业还可能另有其他间接碳排放成本, 主要有预防管理成本、超额罚款损失成本或不确定性成本等, 这部分间接碳排放成本具体计算如下:
(1) 预防管理成本。这一部分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投资吸收二氧化碳设备的项目数和价款, 按照一定的摊销比例分配到每一期, 并加上运行维护成本。如果企业还专门设立部门人员实施碳排放的管理, 这个部门的所有人工、管理费用等都要记入这一部分“预防管理成本”。
计算公式:预防管理成本=设备价款*摊销比例+该期运行维护成本+“管理费用”
(2) 超额罚款损失成本。如果企业因超额排放二氧化碳, 以致于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罚款处罚等。这一部分支出的费用或付出的代价, 可以直接按照处罚金额计算“超额罚款损失的碳排放成本”。
(3) 不确定性碳排放成本。这里的不确定性碳排放成本类似于会计学中的或有事项。这部分成本可以采用估计的计提方法, 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生产经营特点, 按照一定的生产成本比例, 提取不确定性碳排放成本。
综上, 水泥企业的碳排放成本总公式可表示为:Ct=Cd+Cid。
其中, Ct代表企业碳排放总成本, Cd代表直接碳排放成本, 也是企业主要碳排放成本, 主要核算生产中原料及能源消耗的直接碳排放成本 (也包括企业部分生产管理中的直接碳排放) , Cid代表间接碳排放成本, 主要核算除前者之外的间接碳排放成本。
四、结语
本文以物质流成本会计为基础, 在界定了碳排放成本的内涵之后, 进行了水泥行业的碳排放成本的核算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水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其碳排放特征的分析, 将水泥企业碳排放分为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两部分, 并建立反映水泥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的碳排放成本的核算方法, 为水泥企业核算碳排放成本提供思路和方法, 进而为企业碳减排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分析的依据。
碳成本核算 篇2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来定:主要看产品是否是多步骤生产(生产工艺的特点);半成品是否有销售的情况(如果有销售,可能需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确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产)中心是按照产品来分还是工艺来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术部门提供产品的BOM(物料清单),以确保按订单或者生产计划生产的时候领料的准确。(一般会问生产线出现来料不良和损坏怎么处理:退仓并补领即可,损坏部分需要当月预提计入制费,损坏材料报废的时候,冲预提,并将报废材料的价值从原材料科目转出,来料不良属于供应商的责任,退返供应商有退货和换货两种处理方式)。
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在线是否分摊人工,可根据公司的在线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线的量较稳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将费用分摊给在制品,如果核算在制品的人工,可以根据投入工时、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为依据来分摊。
制费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费,也可选择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并行的办法(部分费用采用机器工时分摊,部分采用人工工时分摊)。在线是否分摊,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当月销售分析毛利率、净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产品损益表将期间费用选择一定标准分摊给产品)下的净利率;可按当月生产当月全部销售的假设做以上两个成本分析表(因为当月的实际业绩并未在销售中全部体现,当月的生产全部销售与当月投入的成本费用配比,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的分析,可以做当月的人工、制费、期间费用除当月的投入工时、销售工时,以便与以前月份的单位工时费用比较。发现费用异常需要查找原因,给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库存物流与总账信息流的对应关系表
物流(材料/人工/费用 状态)信息流(总账)材料采购入库/退货
应付账款、原材料 增加/减少
材料的报废申请/退港或者作为废品出售
费用预提,材料转入报废仓,不涉及材料/原材料 减少 冲 预提 直接材料的领用
原材料 减少,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增加 辅料的领用(产品上不直接体现,价值低)制造费用 增加,原材料 减少 生产线材料损坏退损坏仓/来料不良仓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减少,原材料 增加
来料不良退返供应商(退货/换货)原材料 减少,应付账款 减少/从来料不良仓调拨到换货仓 直接工人劳动的消耗
应付工资,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增加 制费的归集、分摊
制造费用 转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增加
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库
半成品、库存商品增加,生产成本的三个明细科目转出 成品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结转
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库存商品减少 全年销售成本结转金额的核实
与总账主营业务成本勾稽(成本倒扎表)工单在制明细表(ERP系统可提供)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二、库存账与总账对账:库存材料/辅料于总账原材料科目一致;半成品仓半成品于总账半成品一致;成品仓成品与库存商品科目一致;在线的材料及工单(生产任务书)投入未结转部分的人工制费与总账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一致。
*物流与信息流的对应,如出纳的现金与现金日记账必须对应同理,故所有物流的转移、领用、报废、入库、退货、销售、处置都需要在总账做相关的分录。
三、材料盘点注意事项:
1、时机选择在月末,所有工单必须完工、成品入库,2、静态盘点:所有在线物料分门别类摆放,禁止物料移动;
3、点数员先填写盘点副卡,核数员核实无误后填写正式盘点卡(一式三联:盘点部门、财务、税务);
4、盘点卡领用时登记,收卡的时候保证所有发出的卡收齐,领用份数=使用份数+作废份数+空白份数(严禁将作废、空白盘点卡撕碎丢掉)。
四、财务对公司物料的控制:
1、采购入库、发料等所有业务必须有规范的操作,保证有单据支持;
2、按照生产计划发料,禁止超工单需领用量领料;
3、定期盘点;
4、呆滞存货的检查(连续3个月、半年、1年没有领用的材料)及对策;
5、采购量合理性的判定(当月采购的量/实际耗用,一般超过2就需查明原因)
**暂估进项税处理技巧
原材料购进确认的应付可能包含进项税,而进项税票什么时候收到并扫描与确认的月份可能大多不一致。现在介绍一种简单的处理办法。
1、采购入库
Cr:原材料 10000 Cr:待摊费用-暂估进项税 1700 分供应商核算 Dr:应付账款 11700
2、收到发票并扫描当月
Cr: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 Dr:待摊费用-暂估进项税 1700 分供应商核算
3、技巧:无论发票是在应付确认的前月收到、当月收到还是之后收到,两笔分录可以照做,如果暂估进项在借方,证明应付已确认,而税票未收到或未扫描,暂估进项在贷方,证明发票已经扫描,但是应付还未确认(材料采购一般不会出现,有些运输费发票和零星采购没有入库存账的,发票一般都扫描较早,而财务收到付款资料较晚)。对于当月收到当月扫描的也分开分录做,不直接做进项税科目,因为这样处理,可以减少对账。
成本会计涉及账表及功能:
1、料件领用明细表:新规成品、改修成品、改制成品领用的直接材料、半成品、成品,用于核算当月领用的成本,借方: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贷方: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
2、费用性领料明细表:非直接材料,费用性领料:辅料、厂内用品、消耗品等,借方:制造费用,贷方:原材料
3、直接人工分配表:将当月生产线直接人员的工资分配到每一个工单,按照工作中心汇总工时,汇总工时作为分摊制费的标准之一。借方: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贷方:应付工资。
4、制造费用分摊表: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将当月的制费经过多次分配计入工作中心或者产品(ERP系统只要计入到工作中心,系统自动分摊到产品)。
5、完工入库明细表:当月完工入库成品/半成品的数量,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费成本)借方:库存商品/半成品,贷方: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6、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表:统计当月销售产品的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借方:主营业务成本,贷方:库存商品。
7、在制工单成本明细表:统计工单月初在制的料工费,本月投入的料工费,本月产出的料工费及月末结存的料工费,核对工单在制的料工费与总账是否相符。
8、完工产品成本分析表:按照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假设当月全部销售(按当月的销售单价)计算产品的毛利。
9、产品销售损益明细表:按照当月销售产品的成本,计算当月各类产品的销售毛利。
10、进耗存报表/产销存报表:分开材料和成品统计,核对总账与明细账存货类别是否相符。
问:有家公司是按客户订单生产的,没有自己产品,而每个客户的产品又分很多种,每个月的产品也不同,那这样的话,那个库存帐我不知道该怎么设了,基本上是没库存的,偶尔都是发了货未开发票挂在帐上的,一般都是做什么出什么,如果我按每个名称设置明细帐的话.工作就很大,而且好象也没什么必要一样,都是当月进当月出.请问象这样的话应该怎么处理较好.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本月入库发货未开发票就做入库存帐,如果当月入库当月开发票出库的话,就不入库存帐,这样可以吗?.谢谢
答:“按客户订单生产”,材料是客户提供还是公司自购?“没有自己的产品”是没有自己自主销售产品的意思吧。“客户产品很多,每个月产品也不同”这种情况应该不多,产品种类虽多,但是每月新的产品应该在少数。“偶尔都是发了货未开发票挂在帐上”这样的做法不对,货发出后,客户签收货物,主要风险已经转移,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不需要在挂库存账。因为问题不是很明白,我试着从两种情况提供解决方案:
1、如果主要材料全是客户提供,公司只提供辅料并提供加工,作为受托加工业务处理,客户提供的材料可以只做数量收发的备查,在总账里只反映自购的材料。当月发货确认即收入,当月领用自购材料全部计入当月费用。(受托加工物资在会计上是要求入库存账的,因为接收客户的材料是要负保管责任的,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也应该当作企业自己的资产管理,因为一旦没失会承担赔偿责任)
2、如果所有材料都是自购,必须按照材料的采购挂供应商的应付账款,材料必须入库并在总账反映在原材料科目。当月材料领用(月末无在线余料和库存)要计入生产成本并结转库存商品,销售实现后要结转库存商品的金额至主营业务成本。最好的是能核算到每种产品的成本,简化的处理可以将当月领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生产成本并结转库存(不分产品)。
成本的基础工作做得不好,核算起来很困难,如果要让老板能清楚知道哪个产品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就需要规范物料的收发管理、制订费用分配的标准,如果老板不需要这些数据,可以按照2方案种的简化处理,现在一些老板不愿意给财务招人,又想要知道产品的盈利能力,就只有按照产品的BOM(物料清单)计算产品的材料成本(类似标准成本的做法,但只是针对材料部分)。一个季度盘点或者半年盘点一次,库存与总账的差异再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问:楼主的回复,我们的材料是自购,因为公司的性质差不多是属于帮别人加工一类的东西,但是材料是我们买,.但是每月的品种真是很多,而且每个月都不同的呢,所以成品库存就真的不知怎样设了,再请回答,谢谢
答:每个月产品都不一样,那么购买的材料一般不通用,如果材料只是针对某一客户的产品,可以分客户产品核算(以客户归类材料),如果材料期初期末无库存这种情况就特别好处理:当月的购进 材料-A客户 挂一笔账,领用的时候全部转出生产成本。这样是粗放型的成本核算,分析的时候只能对某一客户的产品盈利能力做分析,而不能对产品内部成本因素做出正确分析。
购买的材料通用,每月产品变动频繁,材料种类繁多:将价值较高的材料建立库存账,单位价值低总价值占成本总金额的10%以下的部分材料可以作为费用处理,每月采购即计入当月费用,不作为库存管理。但这样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向某一供应商采购的材料一部分进入库存,一部分计入费用会有较大的工作量。最好的还是将全部材料建立库存账,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计算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逐步规范吧,做会计工作如果成本都做不好,没有人会认可的。
题外话:
以前说管钱的人为帐房先生,如今成本会计就是企业(仓库、生产、销售)的帐房先生了,不能让其它部门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虽然成本会计不能给每个部门制订合理的流程、制度进行规范,但发现了操作中的问题一定要举一反三,建议相关部门去改善。提供基础数据的部门做好了,我们帐房先生才能一算一个准。我们公司产品(物料)较多(不同厚度、不同规格、不同材料,达几千种),如何进行本量利分析?
答:按照产品大类来核算,一个产品大类(材质相同、工艺相近)为一个工作中心,核定一个大类中的每一个小类的工时标准或者机器工时标准(选择的标准用于分配费用),一次核定后可以比较长时间不变。核定一个大类中的每一个小类的材料标准用量,每月实际用量与标准用量的差异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以保证材料成本的准确。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将几千种产品分成几十个大类来核算,成本核算基本准确后就可以实现本量利分析:先可以分析大类,如果需要对某些大类的具体产品进行分析,可以再按照制订的分摊标准、材料标准用量等基础数据分析。
问:我们是玩具厂,十几年来从没有做过完整的成本计算.现在想把成本这一块做得完善点.却不知道应该怎么着手去做.请楼主帮忙.(现在的流程是原材料入库==>A车间领用原材料==>A车间做好半成品入库==>B车间领用A车间做的半成品==>B车间做好成品入库.)
答:实际操作中,可能既用不上书上的实际成本,也用不上标准成本,这是成本会计在实务中常常遇到的,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核算方法。
假设只采购一种原材料,而且只生产一种产品,也要经历以上的生产流程,那业务处理是不是觉得很简单?材料成本方面:如果材料较多,且产品的种类也非常多,那么我们将主要材料划分出来管理,非主要材料及投入的辅料/消耗品可以考虑作为费用计入产品。(根据重要性原则,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简化处理,会计上的做法是在产品上看得到原材料的计入材料成本,消耗在产品上,但看不到材料原型的如焊接用的锡线则计入制造费用。在很多工厂,将包材计入费用也是出于方便核算)
人工成本方面:如果能够得到生产技术部门提供每个产品在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我们可以根据完工的情况和当月生产工人实际投入的工时。可以分工序分别核算半成品和成本的人工成本。一般公司领导出于谨慎原则,会要求将半成品的人工由当月的完工成品承担,半成品只有材料成本。(关键在于能否得到正确的人工工时统计资料,如果生产线有工时日报则可以实现任何方式的人工分摊)
制造费用:玩具厂一般可以选择按照工时进行分摊,如果工艺上差异比较大,可以选择多重标准分摊。
补充:对于将单位价值较大的材料入账管理,而其它单位价值小的计入费用的做法不可取。这样是给工作做不好留了一条退路和借口。现在回头看这些,我觉得还是应该认真规范它、做到一丝不苟。
问:咱估入账的商品销售后可以结转销售成本吗?
答:工业企业一般不会有暂估入库成品,商业企业可以先按照暂估结转成本,实际付款如果有差异再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问:我们是纺织企业,产成品仓库的电脑帐和实物总是对不起来,不知如何是好 答:是仓库管理上的问题,任何成品出入仓库都需要有单据支持。
仓库管物,出纳管钱,一样重要。必须建立制度,让仓库主管和仓管员对待材料/成品像对待“现金”一样。
问:偶公司主要生产复材产品.有进料加工和一般贸易.原料的种类有很多.归在一起后就只剩几种啦.(价格上相差很大).这样做就是方面成本计算.(成本一点也不准确).而且每月的账目数与仓库库存数总是对不齐.相差有点多.在产品很少,基本上到月底都完工.而我也 是才接触成本.所以很多方面我都不懂.还请楼主多多帮忙.还有一个问题:有一部分原料和成品是随销售时送给客户的.这部分我该怎么处理.能具体说明一下吗?谢谢!答:进料加工和一般贸易都有的企业,需要分开仓库(库位)管理进口料件和内购料件。出口产品可以用内购料件,内销产品只能用内购料件。海关会重点检查进口料件的管理。对不到帐会被罚款。
原材料种类很多,但按照海关报关进口的只有几种,但价格差异较大,这样的问题需要企业用不同的材料编号进行管理。才能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所有出入库业务必须有单据支持。财务需要为仓库设好各种单别。只有出入库业务规范了,材料才可能对得到帐。
原材料和成本随销售一起给客户,如果是外销,需要公司报关员做成本的物料清单备案的时候加进去。财务的处理方式有两种:当作赠品管理,视同销售;当作产品必用的配件,计入成本。两种方式都是无收入有成本。
问:现有一家生产各种电缆的公司,电缆品种分系列,每个系列下再分型号,目前该公司有24个品种系列,但不同规格型号的电缆累计上千种,每月生产入库的各种系列下的电缆型号共有150多种,电缆消耗材料品种基本相同,只是领料时属于共同耗用,生产方式有以存定销和以销定产(定单)两种,由于市场竟争激烈,每月品种变化很大,另外电缆行业还未形成材消耗定额和工时消耗定额,况且各种型号的工时消耗难以统计,假设不考虑月末在产品成本,请教楼主应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成本核算才算相对合理?(附品种系列和工艺流程)
[.聚氯乙烯绝缘弹性橡胶护套控制电缆 2.热电偶用补偿导线、补偿电缆
3.电子计算机(包括DCS系统)用多对屏蔽电缆 4.集散型仪表信号电缆
5.数字巡回检测装置屏蔽控制电缆 6.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7.隔氧层阻燃、耐火电力电缆
8.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耐火电力电缆 9.交联聚乙烯绝缘硅橡胶护套电力电缆 10.金属屏蔽电力电缆 11.氟塑料绝缘高温电力电缆
12.氟塑料绝缘硅橡胶护套高温电力电缆 13.变频电路用屏蔽电力电缆
14.扁平软电缆
15.氟塑料绝缘耐高温控制电缆
16.氟塑料绝缘硅橡胶护套高温控制电缆 17.硅橡胶绝缘硅橡胶护套耐热软电缆 18.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护套软电缆 19.聚四氟薄膜绕包绝缘电线电缆
20.航空用聚四氟乙烯绝缘和氟46绝缘电线 21.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22.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23.恒功率电热带 24.自限温电伴热带 电线电缆行业综述 1.1 电线电缆产品分类
1.2 电线电缆产品生产方式与工艺流程
不同产品类型的生产方式也各有不同: 1.2.1 电力电缆和数据缆
电力电缆和数据缆通常是面向库存组织生产来满足客户订货需求。电力电缆和数据缆通常是面向库存组织生产来满足客户订货需求。
电力电缆工艺流程图
生产线布置示意图
1.2.2 光缆和ADSS缆一般都是按订单设计生产(MTO)
随着光纤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光纤已进入室内及桌面,今后用于楼层内部通信线路、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之间信号传输的室内光缆用量会越来越大。室内光缆结构与室外光缆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还要具有直径小、柔软、易弯曲、便于布放等特点。另外,由于这种光缆是用于室内,还必须具有阻燃性能。FR(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加强芯可保证光缆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承受一定的拉力;芳纶纱使光缆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同时当光缆受到外力的冲击和侧压时,可和紧包光纤的套塑层、阻燃外护套一起起缓冲作用,保护光纤;阻燃外护套一般采用具有阻燃性能的聚氯乙烯(PVC)和阻燃聚乙烯(FRPE)挤制而成;当紧包光纤数量较多或光缆外径较大时,为使光缆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必须使紧包光纤和芳纶纱在光缆内以单螺旋方式绞合。生产线的基本组成
根据室内光缆的结构和性能要求,其中,紧包光纤和芳纶纱采用旋转放线,为不使紧包光纤在旋转放线时被扭断,紧包光纤放线单元在旋转放线的同时应退扭。以下分别介绍生产线各部分的基本结构。
1)FRP加强芯放线装置采用液压摆臂式结构,线盘的夹紧采用无轴顶尖式夹紧机构,FRP的放线张力是采用磁粉制动器控制。
2)紧包光纤放线装置采用绞笼式结构,由12个紧包光纤放线单元、行星退扭机构,旋转统体、气动刹车装置、并线模座以及旋转装置组成。每个放线单元由放线减速电机、同步带轮和同步带、张力机构以及线盘夹紧机构组成。紧包光纤采用主动放城,每个放线单元均有一套张力控制系统,并且是独立闭环控制系统。
3)芳纶纱放线装置采用旋转统盘式结构,它由24个芳纶纱筒夹紧单元、旋转盘架、张力机构、导向装置、并线模、气动刹车以及旋转动力源组成。通过机械张力和磁粉制动器两级张力来控制芳纶纱的张力,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芳纶纱放线张力的变化很小。
4)采用螺杆长径比为25:1的挤塑机,配有真空上料装置、烘干装置以及色母料混料装置。采用十字自定心机头。挤塑机机身和机头的温度可任意设定并自动控制。
5)生产线配有4m活动温水槽、0.2m(3次方)温水箱和8m冷水槽,均采用不锈钢制作。温水槽和温水箱内的热水可循环利用,由此节约能源和用水量。
6)吹干装置采用哈夫式结构,具有吹干效果好、用气量小和噪声低的优点。
7)采用精度为±0.001mm的进口线径测试仪。
8)采用字体清楚、耐磨的进口喷码印字机。
9)牵引装置采用双轮皮带压紧式结构,由。Φ800mm的牵引轮、皮带压紧装置、计米装置以及动力装置组成。具有牵引力大、光缆在牵引轮上不打滑以及计米准确等特点。
10)收线张力装置采用摆杆式结构,由张力轮、摆杆架和电信号变送装置组成。收线装置采用液压摆臂式结构,由收线电机、减速器、变速器、传动链、线盘夹紧机构、排线机构以及升降机构组成。线盘的夹紧通过无轴顶尖式夹紧机构来实现。
11)电气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和可编程器相结合的方式。生产线既可联动,又可以单独操作,有各功能显示、故障报警、急停、计算机直观显示工艺参数等特点。整条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运行稳定。生产线主要技术指标
软光缆生产线的主要技术指标分别为:生产线速度:60m/min;FRP加强芯放线张力:10-60N;FRP加强芯放线盘规格:Φ630-Φ800mm;紧包光纤直径:Φ0.60-Φ0.90mm(紧包光纤),Φ0.90-Φ2.7mm(光纤单元);紧包光纤放线张力:(0.5-4)±0.2N;紧包光纤线盘规格:Φ400mm;芳纶纱筒的尺寸:Φ94×Φ210×216mm;芳纶纱张力:5-20N;收线张力:5-50N;收线线盘规格:Φ800-Φ1250mm。4 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将阻燃护套料抽入挤塑机料斗内,把色母料加入色母料混料斗内。设定好挤塑料烘干温度以及挤塑机和机头、温水箱的加热温度。根据统的工艺要求分别设定FRP加强芯张力,紧包光纤、芳纶纱放线张力和续合节距,以及收线张力的值。达到加热温度后,将FRP加强芯、紧包光纤、芳纶纱从各自的线盘上拉出,依次穿过各并线模,经过模芯、模套从机头中拉出。控制系统状态设定为联动状态。将缆芯同挤制外护套一起经过温水槽、冷水槽、吹干装置、线径测试仪和喷码印字机送至牵引装置上,经过收线张力装置最后把光缆卷绕在收线盘上。至此进人正常的生产状态。到了所需生产段长后,计算机会给出信号,结束整个生产。关键技术工艺
整条生产线有两个关键工艺点:1)如何在紧包光纤绞笼、紧包光纤放线单元旋转退扭的同时以恒定的张力放出紧包光纤。2)如何在芳纶盘旋转的同时以较小张力变化量放出芳纶纱。因为紧包光纤的张力大小会影响光纤的传输性能。张力过小,紧包光纤放线时会淌线;张力过大,则有可能将紧包光纤拉坏。芳纶纱张力大小不一致,也会影响光缆的机械性能。
首先,放线电机通过减速器、同步带轮和同步带驱动线盘放线,放出的紧包光纤经过与传感器相连的张力轮,由此将紧包光纤放线张力传递给力传感器。力传感器将张力信号送到放线电机控制器内,控制器将这一信号与设定张力信号进行比较。如果传感器信号大于设定位,控制器将加快放线电机驱动线盘的速度,由此减小紧包光纤的放线张力。反之,控制器将减慢放线电机驱动线盘的速度,由此加大紧包光纤的放线张力。如此反复可最终保证紧包光纤以设定的张力值从线盘上放出。
芳纶纱筒轮通过与摩擦阻力很小的机械摩擦带装置相连,使芳纶纱以不淌线的张力从纱筒上放出,然后经过一对导轮组。其中一组导轮与磁粉制动器相连。设定好磁粉制动器电流大小就可以控制导轮转动摩擦阻力矩。经过两级摩擦阻力,使芳纶纱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以较小的张力变化量从纱筒中放出。
其他产品通常都是按订单生产。
铸杆:铸杆是使用冲天炉或上引法工频炉把铜、铝等原材料通过高温熔炼,制成一定大小的铜、铝杆。
酸洗:酸洗就是把有氧化皮的铜杆,经过硫酸液的处理,使氧化皮脱落,以利于铜杆的拉伸,减少铜杆的杂质,提高铜杆的性能。
拉线:拉线就是把铜、铝杆材,通过多道模子使它达到线缆所需要的尺寸。
涂漆:涂漆就是把经拉线达到了一定尺寸的导线在高温下均匀涂覆一种或多种有一定厚度的漆脂。
绞合:绞合就是将多根直径较小的单线按一定规则绞合成较大截面导线芯的工艺过程。
挤塑、挤橡:挤塑、挤橡就是把橡料或塑料,经过混炼后,在高温下用挤塑,挤橡机在导体上挤包绝缘层的工艺方法。
2、电线电缆企业管理需求综述
电线电缆行业是一个竞争日趋加剧的行业,在目前形势下基本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在这样的时期,无疑对电线电缆的制造商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管理要求。
1、行业竞争激烈
电缆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电缆行业门槛低,近年来无锡周边地区纷纷涌现为数众多的电缆企业,电缆产品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由此引发的企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电缆产品的价格一跌再跌,产品价格已经处在产品成本的边缘,稍不注意就会亏本。而作为有近五十年历史的无锡电缆厂,本身背负了较重的历史负担,产品的成本较高;同时由于种种原因,锡缆在与其他乡镇企业的竞争时候,对对方的价格恶意竞争无所适从,因此成本核算问题表现突出。
2、产品型号规格齐全,使得准确成本计算难以实现
一方面,公司每月生产的产品型号多达300~500种,且经常变化,每月不同,目前累计设计生产的规格型号已经达到30000种;工时或机器台时在各产品间很难精确统计,目前依人工方法只能统计到产品的大类;材料价格波动很快,材料成本的变化不能及时体现;占生产成本20%的制造费用分摊困难很大。另一方面,企业中的行政管理、技术研究、后勤保障、采购供应、营销推广和等非生产性活动的存在,为此类活动而发生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此类成本在传统成本法下难以进行合理的分配。
3、生产方式复杂
电缆厂基本上每月都有部分新品种投入生产,但是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却不局限于现有的标准产品,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标准型产品上进行改进,产品不定型,结构变化复杂。同一类产品因应用不同,可有非常的组合选项,如是否阻燃,防水等要求,不同的护套及铠装方式(材料),并且相互间原料的用量大相径庭。所以电缆厂常是按定单要求生产。但标准产品同时也存在。企业经常是按单生产和按库存生产同时存在。
即使是按单生产的品种,为了满足客户的交货期,对于半成品也有可能是按库存(预测)下单生产。
对于常规半成品,如铜杆,铝杆等则完全根据生产能力及原料供应情况按排生产。
4、车间多,不同车间生产方式交叉
电缆产品生产的特点是利用比较少的原料,经组合生产出多种多样规格的成品。不同的生产方式可能需要按排不同的生产车间进行,而各个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却可能相同,同一个产品的不同工序可以按排在不同车间生产,而同一产品可能安排不同车间组织生产。
各个车间的生产方式也主要是按订单(后道车间的要求)组织生产,同时也存在按库存生产的模式。] 答:感谢提供资料如此详细。我曾经在电缆厂实习一个月,但只了解了一类产品的生产流程。对于产品种类很多而且生产工序又多的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难度确实很大。不知道贵司是否有用ERP软件。因为一般的财务软件需要人参与分配和核算的工作量很大。我还是试着结合ERP系统讲述一下成本核算的大致设置及流程:
1、按照产品大类设置工作中心(成本中心),此类工作中心是有成品产出的。按照生产工艺,一些前加工的车间(出来成品前)如果成本费用投入较大,需要建立工作中心归集费用以便结转下一工序。
2、按照产品设定BOM(物料清单),生产技术部门可能不能提供准确的材料用量,但可以凭成品中材料的实际量加合理的损耗来定。实际生产中的耗用会有差异,差异一般反映在在线部分的材料上,可以采用3个月或者定期进行差异的调整。(我现在的做法是将差异调整主营业务成本)。对于前加工的车间,需要设定半成品的BOM(物料清单),核算半成品成本结转下一工序。
3、用工单管理生产,不论有无订单,生产任务下达即为一份工单,如涉及前加工,则每一前加工工序需要按照半成品下达相应数量的工单,前工序完工入库,后工序才可领用。成品工单以完工入库的工作中心来下达。
4、人工成本的归集:生产管理部门按照工作中心统计投入工时。以此作为人工成本分摊的标准。系统结转半成品成本的时候,会将半成品区分直接材料/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加工费进行平行结转。系统需要按照工单录入投入工时。按照工作中心汇总人工工时,汇总工时可作为费用分摊的标准之一。
5、制造费用的归集:按照工作中心的投入工时、机器工时等分摊制造费用。系统按照工作中心录入制造费用,系统会将制造费用以工时比例分配到具体的工单。
我司有1万多人。生产线有几十条,产品的工序只有5~6个,用ERP系统后,我们曾经核算过前加工产品的成本,后来只核算成品的成本,所有费用都归集到了最后的工作中心。但对供应几个工作中心的半成品,我们还是建立工作中心进行核算。以上,供参考。
问:关于人工费的核算问题
如果一个生产车间在一个月内生产、维修了多个产品,而无法确定各产品的实际工时,那么各产品应分摊的人工费该如何计算呢?
答:多个产品应该为:多类产品。按照产品的类别维修的难易程度,核定一个维修的标准工时(定额工时),按不同类别的数量计算定额工时小计,按照定额工时小计分摊维修的人工成本和相关的制造费用。财务上的处理可以直接计入维修费。
问:受托加工的成本怎样核算,材料是对方提供的,谢谢!
答:受托加工对于客户提供的主料是不做核算的,贵司提供的辅助性材料和投入的人工、制造费用为受托加工的成本。对于产品的入库,贵司的成品就是你附加的投入成本。实现销售的时候确认收入,结转附加的投入成本就可以。
对于生产中可能存在一些客户提供材料的损坏,这些需要作为生产损坏进行费用的预提,实际向客户购买材料或者被扣除相关费用的时候冲减预提费用(生产损坏)。
问:我们公司是生产不锈钢制品的企业(做保温杯等),生产工序比较多但并不复杂,生产人员的工资全部是计件工资,我想问一下,用什么方法核算成本做成本分析比较合适.是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月末生产成本在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如何分摊(虽然每个工序不复杂,但每个工序都有在产品)?月底盘存是将全部的在产品归为一类还是分工序归类? 答: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不能拘泥于书本的哪一种方法,我认为品种法、分步法结合才能准确核算贵司成本。
如果产品分步投入的人工不是很多,或者是月末在线的产品数量比较稳定,可以从简处理:月末不计算在制部分的人工和制费,由当月完工产品承担全部投入的人工制费。
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考虑在制产品按照完工的约当量或者实际投入的工时来归集、分摊在线的人工和制费。
月末盘点可以按照“期初结存+本期投入-本期完工=期末在制”分别计算在制的材料、人工、制费。如果在线不分摊人工制费,则期末在制只有材料部分的成本。如果能够做到分工序管理在产品,可以按照工序盘点在制。
一般企业在月末是不会对在制进行盘点,只有年终才进行,如果每月盘点,则可以按照在制结存数,调整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
问:
1、计件工资的企业中,制造费用(折旧、修理等)如何分摊到产品中去?依据?
2、生产企业中车间统计人员对生产用原材料的统计汇总和当期仓库原材料帐本出库的材料数量是否会有不一致的情况(每月有假退料手续、不存在非生产用料),车间统计人员对边脚余料、废料是如何统计的?
3、车间统计人员给财务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有那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
1、制造费用的分摊一般选用的标准有:数量、投入工时、完成工时、机器工时等,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工资的比例分摊制造费用(变相的工时)
2、所有出入库的业务都必须有单据支持,就像出纳的现金收支需要每一笔都登帐一样。生产实际领用的与原材料账应该是一致的。
3、生产部门提供给财务作为成本核算的单据一般有:领料单(主料和费用性领料),退料单(包括退良品、供应商来料不良、报废材料),完工入库单(成品、半成品),报废材料处理的单据(报废材料出库),成品仓要提供给财务成品销售和退货等单据。
*报废材料的处理,转入报废仓的时候,财务可以做预提计入当月费用,从报废仓处理报废材料,则冲销预提,贷原材料科目。
问:想请教一下楼主,类似我这种情况生产成本帐该如何设置?
每道工序生产出的半成品都有可能售出,所以我们每道工序都得计算成本,而且品种挺多,那我生产成本帐是按品种设还是按工序设置呢?
答:很多企业会有这种情况,需要对半成品设编码,像成品一样计算工时/费用,计算出成本后是后工序领用还是销售按照业务的本来性质处理。成本的设置不仅要按品种,而且要按工序。
问:我刚刚跨行业进了一家三星级酒店做成本会计,就餐饮成本中的一些问题我可以请教吗?
答:我试着回答吧。三星级酒店可能要分几个成本中心来核算。而厨房投入的有些是以投入计成本(调料等);而有些则需要根据实盘倒挤成本(贵价食品);吧台的领用就如转入“在线”或者说中转仓,只有销售了之后才结转成本(烟、酒、饮料、副食等);所有的采购都要做入库处理,直接投料的需要做入库同时做出库。变质、损坏的需要直接计入费用或者成本。
问:楼主,帮我看一下,象我单位这种情况该如何核算成本。1.我单位属于电子行业,生产复印机及打印机用的电路板
2.主要原材料是进口的,因为生产的成品一部分转厂(深加工结转),一部分内销,一部分直接出口,所以进料有一部分是保税进口的
3。主要问题:因为我单位新建没多长时间,客户还不稳定,所以领导层就把我们另一个厂(同一个老板,在广东那边)的材料运过来(属于保税的材料),在这个厂生产,产出的成品再运回原企业;同时,我们这边已经开始进口料件,也开始生产,而仓库管理不善,没把从老厂拉来的料与我们进口的料件分开,导致现在我不能用仓库的收发存,而且更严重的是,我们现在新厂生产的成品已经转厂有几批了,而按照海关手册上成品对应料件单损耗情况对应的话,有好多料件我们还没进口(用的是老厂拿过来的),现在做成本的话,我不知道要不要算上我们还没进的料件?
4.不知道楼主明白我的意思没有,另外我也不知道我这成本该怎么核算? 是不是保税的材料要按手册来做?
答:
1、保税材料需要单独仓库(库位)管理;
2、两个工厂挪料问题:从新厂的库位设置来看,需要增加借料仓(老厂),从老厂转入的材料需要,从借料仓转入外销(购)材料仓,两个仓库都作为新厂的库位管理,借入仓库存减少,外销材料仓库存(数量和金额)增加,对新厂总的库存不会有影响,总账不需要体现。新厂购进外销料之后再做还料动作。
3、新厂的发料问题:内销和出口产品的领料需要分开核算,最好将外购保税料件和内购料件分开库位管理,外销产品的生产可以领用两种材料(外购和内购),而内销产品只能领用内购料件,需要领用外销料件的,需要补交海关关税和代征增值税(一般外资企业都是将进口料件出到香港,再通过一般贸易进口,就补交了海关关税和代征增值税)。平常缺料的时候,可以考虑采购借料的方式,但必须一定时期内购买内销料件补回。仓库已经发生的收发业务一定要找单据补齐,不然老板赚的钱可能大半要被罚了。
4、海关手册与报关出口的问题,因为两个公司有不同的手册报关进口保税料件,所以出口报关需要做对应。报关料件进口-在海关备案的BOM(成品耗用原材料的物料清单)*出口产品=账面余外销料件数量。
5、最后我给你一个建议:赶紧招懂得免抵退方面的财务人员。成本核算要尽快规范。问:请问一下: 现在 对于废品的成本价值 是可以根据需要增设 废品损失 会计科目? 还有; 如果产成品入库以后 发现不满足客户的需求 要退回到车间从新加工 怎样做分录比较好? 答:成品在入库前的报废,一般还原为材料退报废材料仓,其人工制费由当月完工产品承担; 成品仓的成品报废,按照库存成本转入当月的费用;
成品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再加工(称为改制),领用原来成品的成本加后续投入的料、工、费计算新成品的成本
问:楼主回答的真详细啊,不知道商业的可以回答吗?我们是做舞台工程的,同时销售电脑灯,而且同时会有好几个项目,有时销售占的比重多有时施工占的比重多,大概是属于混合销售吧,如果这样的话我要如何设置成本科目呢?因为可能一个项目既交建安的税又有增值税,还有我们属于有定单才进货,库存怎么做?是否必须安实际价格和数量写入库出库单并按实际结转成本?可这样太麻烦了,而且我们一般都不入库直接发到工程现场。问题比较多,谢谢了
答:营业税中兼有增值税的应税行为。如果销售的产品没有进项可抵扣,或者你司不是一般纳税人,最好按照建安交3%的营业税为好。至于成本金额结转就不需要单独做了,按照工程实际领用一起核算工程成本就可以了。不入库发工程现场,可以凭单据直接计入工程成本。从简处理吧。你认为呢?
问:楼主,我不知道你对SAP熟不熟,如果熟的话,想问你一个问题,我们每个月做生产订单分析,主要考察实际耗用与计划耗用的差异,这个差异是否与生产部的合格率指标一致?我们认为,理论上应该一致,但又出现过合格率100%的订单,差异却仍然很高的情况,至今仍没有答案,你觉得有什么情况? 另外,我们实行计划成本法,每个月需将原材料差异根据库存与实际耗用比结转至半成品差异,再将半成品差异结转至产成品差异,再根据同样的办法结转至“销售产品差异”,调整主营业务成本,但有一个问题,这个销售产品差异如何具体到每个物料?正如前面所说的,我们公司产品物料较多,尽管工艺差不多,但各个物料配方、规格等都不同,另外还有半成品出售的,算起来所有不同的物料加起来将有几千种,想问一下,如何将这些差异比较准确的分摊至各个物料?不同原材料形成的差异并不一致,有些较大,有些与计划成本很接近,你前面回复我所发的本量利的那题原理应该差不多,但我看了半天仍然不太清楚,能不能详细一点?
答:营业税中兼有增值税的应税行为。如果销售的产品没有进项可抵扣,或者你司不是一般纳税人,最好按照建安交3%的营业税为好。至于成本金额结转就不需要单独做了,按照工程实际领用一起核算工程成本就可以了。不入库发工程现场,可以凭单据直接计入工程成本。从简处理吧。你认为呢?
问:我们酒店有早餐,品种很多,就早餐这部分成本如何能准确核算且方法易行?
答:尽量保证领料的准确,头一天领第二天早上需要的材料,全部计入当天的成本,与当天的收入配比。能分系列更好。至少要保证一个月的早餐投入的成本基本准确,能与当月的收入配比。
问:我们生产的流程很简单,从投料到产出只有一道工序,我想问的是,象生产前的清机时间,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调机时间,是不是应该记入该种产品的成本里.我们的成本中的人工是以生产时间做为分配率的.还有一个问题,废品有没有必要单独核算,我们的废品是当废料卖出去的.还有一个生产定额的问题,因为我们的规模小,所以各方面的制度不分健全.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下单前由财务先计算出生产的时间,以以前的生产进间做参照.然后按一定的成品率计算出用料量.等这个单实际做完后再做比较,因为从9月份开始试行的,但我总觉得这样做的意义不是很大.现做做看吧
答:一般来说,清理机器和调试机器的工时要作为投入工时统计,直接员工清扫.整理材料.成品移送入库都要计算在投入工时.间接人员不从事直接生产的劳动投入,如数据统计员,物料助理管领料可以计入制造费用.问:谢谢你的回答,我刚看了看关于混合销售的计税,我想我们是销售超过了50%应该属于全部交增值税,如果这样是不是就不能走工程成本科目了?还有,如果工程跨月而且还没有确认收入,那么工程成本月底就不能有余额啊,那把货物材料都进了工程成本月底怎么办呢?是否我的主营收入下要设几个明细收入?还有交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混合销售行为是以年收入50%为临界点,那么如果两者差不多的情况下我在每次开票时也不能确认哪个年收入会高一些啊?
答:当作建安来核算可以不计算商品的销售,销售的部分可以变通一下,计入工程的价值。最好是订立合同的时候就考虑这么做。这样就不存在销售产品超过50%的情况了。计入工程的成本后,可以按照投入的比例或者完工的进度暂估收入入帐,这样在工程没有完工的时候也会收入与成本配比。按照建安核算,收入下的明细最好不要设,否则查帐会不好解释。税务方面还是交营业税要税负轻一点。
问:我这里在计算成本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会一直关注这个帖子的。我想每个提出的问题,做成本会计实务的诸如我类,都是可能会遇到的。借鉴中学习,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公司也是类似于接订单生产的,产成品这一块完全不需要备库存(原材料有库存),基本上有那么一点成品库存也就是本月还没有来得及叫出去的货物,而且也是品种特别多,每个月的产品一半是新产品。这个核算核得我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正如楼主说的,还要每个月处理特殊情况,下个月在盘成本的时候,还要记住上个月特殊处理的处理方法,是否影响下个月的处理方式。我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外发单位交来的半成品,还没有发票开过来,但是月份终了,我们已经销售出去了。
我目前的处理方法就是,按照协议价格乘以出库的数量,做产品成本结转。入库入账等下个月发票拿来了按照核对后的发票金额入账。这样,实际上我的库存(外购半成品这块)是负的,每个月月末结完帐的时候。
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答:外购入的半成品可以按照协议价格做入库,一般正规的做法是有向供应商下采购定单,按照定单的单价确认材料成本,挂应付帐款及暂估进项税.而且实际的成本与挂帐基本上一致,如果有一点点差异,可以直接调整入主营业务成本.问:我也有个问题请教楼主:我们是生产五金工具的企业,实际产品目前有三种,出口报关时为了简单只报了一个品名,这样,我在成本核算时也只把公司产品作为一种产品。这样可以吗?像我们这种情况,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成本核算比较简单而且税务查账又不会有问题?谢谢
答:一共三种产品就不用找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了。报关按照一个产品,但是成本核算一定要区分。财务上按照3种,报关按照1种,查帐是不会有问题的。
问:你好,1.如果公司领导并不想清楚地知道哪一种产品赚了或亏了,我可以在帐上只体现一种产品吗? 因为我公司不太重视会计,生产部门不提供领料资料,也没有仓库保管员,没有仓库单据,所以我都是根据当月销售成品的用料加上合理损耗来推算生产用料,再自制仓库单据 2.可以当月领用材料全部结转到产成品,产成品当月全部售出,月末没有在线产品,没有库存商品,这样处理可以吗?
答:如果这样做就成为了拍脑袋了,你可以将你的想法说出来给老总听,仓库的收发必须有单据支持,而且收发的操作必须规范:所有出入库都必须有单据支持。一般财务再没有库存完整数据的情况下,至少要保证收发料的准确,期初结存的材料+本期领料-本期完工入库数量*BOM用量=期末结存材料。这个就是用EXCEL也可以做好的。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我做了一年多,每月要花10天的时间来计算结存材料的数量,以准确核算成本。你自个儿理一下思路,试试将这事做好吧。我接手新工场的时候,我曾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都呆仓库,他们不做好,我就自己来做。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我支持你。希望你有信心做好。
问: 我们是做船上的零部件的, 是按订单作业,作业期比较长.材料的规格品种不是很多,自己也只有一两个工人,在厂内活是承包出去给工头,一些需要特殊机器的就发外加工.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跟楼上所说的一样,“生产部门不提供领料资料,也没有仓库保管员,没有仓库单据,”我自己也没工业方面的经验,我现在想建立一个仓库管理制度,但不知如何做.还有在制造费用这个科目我该设立哪些明细科目呢? 比如发外加工就有很多个工序, 我是不是要按这个工序来设明细呢? 答:无论现实情况如何,成本核算一定有办法做到准确,仓库管理制度我觉得做到所有出入库都有单据支持就可以了。外发加工的材料一定要记帐的,而且每次发料都要对应你委外的订单,加工好后完工入库再按照单位产品的材料标准用量+支付的单台委外加工费计算单台的成本结转入库。委外可以不按照委外供应商的工序来结转,但一定要做到按委外供应商来结转成本。委外的材料的安全性需要重视,这是做财务的基本职责。制造费用方面的科目设置可以根据重要性原则来设置,辅料、机物料消耗、工资、办公费、运输费、水电费、厂租、折旧、低值易耗品摊销等科目一定要设,其它费用如果不是经常发生或者金额较小就可以入其它(其它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可不要超过制费总额的10%)。
问:还想请问楼主,易耗品是进原材料还是进制造费用? 我们买的材料及易耗品,买了就直接进车间,这样我可不可这样做: 借: 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原材料 贷: 银行存款.一般制造费用下设哪些明细科目?不好意思,问题我没经验,问题太多了.答:制造费用方面的科目设置可以根据重要性原则来设置,辅料、机物料消耗、工资、办公费、运输费、水电费、厂租、折旧、低值易耗品摊销等科目一定要设,其它费用如果不是经常发生或者金额较小就可以入其它(其它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可不要超过制费总额的10%)。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有一次摊销和五五摊销、分期摊销,可以在制费下设 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科目,如果是一次性投入的消耗品那,而且在产品上不能直接体现,是不宜计入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的,因为直接材料的耗用一般都是在产品的物料清单里的。制费下还可以设置 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这是一个范围较广的科目,可以将辅料之外的偶发性费用支出归集。制费-辅料消耗品,是包含产品必须用的如胶水、焊接用的锡线属于辅料,消耗品则是生产过程中消耗掉不附件在产品上的,如清洁产品用的棉签,清洁用的酒精,防静电用的手指套等。
问:我公司是商贸企业,刚开始做进口,现在手里有购货的海关缴税凭证和银行的付汇凭证: 1.做进项时银行的付汇凭证是库存,相关手续费能放进库存里吗? 2.上月底付汇的汇率是8.11,可海关收税按8.2765收的,库存和进项税的比率不是100:17可以吗?如不行怎么调整? 谢谢了:)
答:首先从关单上找报关价,然后是关税,再后是消费税,报关价+关税+消费税得到的数再计算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对于商贸企业进口海关代征的增值税能否抵扣我不是很清楚(我认为是可以抵扣的),这样的话,计入成本的应该是 报关价+关税+消费税,如果单位的记帐汇率已经做了调整,汇率差异计入汇兑损失,如果还没有调整,直接计入库存材料的成本。
问:说到发外加工的问题,我们现在基本是没有登记的,材料来来去去都是那些材料,只是去不同的地方作不同的加工程序, 并且拿去加工了我也不知道.还有仓库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根本没有仓管,只有一个兼职的采购兼仓管, 他什么都没有,只有供应商给的送货单.晕!每一个项目的钢材在采购时就已经按图纸计算好多少了,基本是按需要来订的,除了某些材料不能分割,一定要整块买的才会有库存.看来我得象楼主所说的,自己到仓库去呆上一段时间,把这些理出个头绪来.我自己没经验,公司是新开的,也没人管这块,呜呜
答:这样的管理一定有问题,就如出纳会计兼任一样.及早和老板提出来吧.问:幕墙安装(装饰)如何进行成本核算(我想应该材料占大部分吧)
答:按照建筑安装交营业税的业务,材料、投入的人工成本、发生的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方面的支出计入管理费用。
问:本公司成本核算问题:是属于工业企业中“套裁”问题,公司主要生产内外环和增强垫片等产品。内外环产品的成本核算难题在于,因为产品的尺寸有常规尺寸和非常规尺寸之分,其中产品所用材料可重复利用,就是指一块钢板可能首先根据产品订单割成一块方块小钢板然后割制成钢环,这样会剩下小钢饼,但是其钢饼仍能够使用,如果有适合用的产品在进行割制但是产品有不确性!这样材料的成本就很难确定,请问其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增强垫片的材料就是更难,因为其过程和那个内外环差不多,但是所剩材料是不规则性,根本没法确定其价值!这个问题就不说了,首先解决前一个问题在说了,希望你有很好的方法,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谢谢!
答:我也曾经在这样的企业做过,当时的处理办法是按照成品/半成品上的实际尺寸加合理的损耗来定材料的用量。每月对结存能用的材料需要做统计,确定不能用的材料作为废料收集,算出来的实际用量和核定标准用量*产品数量之间有差异,再将差异分摊到完工产品中。——实际操作比这个可能还要复杂。另外一种简化的办法就是,只核算主要产品的成本,价值小数量不多的可以只计算收入不核算成本。一般情况下最好不用此法,老板会不满意的。
问:在ERP中的成本核算系统中,BOM是否已经由计划部门设定好产品的用量、定额,财务部门直接引用仓库系统的领料单中的数据,系统会自己将领料单中的数量金额分配到每一种产品中去。如果定义好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分配标准,系统也会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直接进行分配?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呢?希望楼主能够提供一些ERP关于成本核算方面的资料。
答:BOM清单一般由生产技术部门或者技术开发部门来定,每一个成品有一个BOM,要生产一种产品,就需要下一个“工单”,工单有预计生产的数量,并按照预计产量*某材料的BOM用量来计算所有组成成品BOM材料的用量,假设当月工单计划生产A产品10000套,而领料6000套,完工入库5000套,则结转成本会按照5000套的材料结转,剩余的1000套则留在工单在制的成本里。人工制费的分摊发放可以选择按照材料在制量来分摊,也可以定义在制不分摊人工制费(全部由完工产品承担)。
问:首先谢谢你给我的回答,因为你做过,所以你能不能说清楚一点,你说得太简单了,因为合理损耗就很难确定,是如何确定,其次就是能用的边角料是如何计算其价值!答:好比说一块板,重量50KG,切割A产品40PCS*1KG/PCS,余料切割B产品8PCS*0.5KG/PCS,残料6KG不计算价值做废品收集,按照AB产品的重量分摊损耗的6KG。
问:你好!我想问一下仓库帐应该有金额吗,没有可以吗?
答:我个人认为仓库账一般只管数量,不管金额,财务上的材料会计应有金额,这样就可以了!
问:我想请问一下,我们公司有些产品是自己进料委托厂家加工,料都是供货商直接帮我们运到加工厂,做好后我们销成品,这种应该怎么做好些呢?还好些产品是贴牌的,就是购进一个中性产品,换上我们的包装和标贴等按我们的产品销,又怎么样处理好些呢。所有购进货、料和销货都没有发票,只有收据的 答:至少你还有收据作为入帐依据,如果老板不愿意多缴税,就建立内帐管理,采购中性产品要计材料入库,同时计算委外发料,委外加工入库的时候根据产品入库的数量计算委外应付的加工费,并结转委外入库的成本,销售时候按照委外入库成本结转就可以了。
问:
1、BOM如果分5级,在K3系统成本模块中如何设置?有没有相关的图例介绍?是不是和设置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一样的方法?
2、如果一个工厂生产的产品有100多种,原材料也将近有100多种(并不是每中产品都会用到),生产工序有四道,如果没有用成本核算系统有没有办法进行产品的成本结构分析?
答:K3我还没有用过,只是用过两年用友的成本模块。BOM设5级可能核算起来会有难度,如果半成品没有外卖的情况下,最好是设少几个低阶的BOM,首先要考虑到成本核算的有用性。因为我用ERP的时候BOM设四级后来成本都有点问题(领用半成品和退半成品的成本可能因为月份不同而差异比较大,这样会出现成品中领用半成品数量为正数,而成本却是负数)。建议从投入工时方面来考虑,最好只设两至三个半成品的BOM,设一个最好。图示:
产品A的BOM:材料A1 A2.......半成品B 材料B1 材料B2......半成品C 材料C1 材料C2......这样计算成本的时候,先计算半成品C,再计算半成品B,将C的料工费平行结转到B半成品的料工费,半成品再平行结转料工费到成品A,A成品的成本就等于下阶的半成品的料工费累加并加入本阶投入的料工费。
对于成本结构分析,如果按照半成品来核算,料工费平行结转的情况下,成本的构成完全可以做到。对于贵司比较复杂的情况,可能用ERP系统解决起来要容易得多。
问:楼主,上月底库存和今月初库存对不上,怎么办呢?除了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还有什么方法没有啊?不见的部分能不能入到成本里去?可不可以说一说一般计算成本的处理步骤啊?
答:这个要先调查产生差异的原因,如果只是数据不一致,那就是自己计算出现错误;如果是实地盘存出现的差异,查原因,然后处理!你的表述有问题吧,好像偷换了概念,上月底的库存就是本月初的库存,不可能会有两个数。如果不是系统问题,就需要查明原因。成本计算处理步骤:
1、成品半成品领料的核算
2、工时分摊,分摊直接人工成本。(如果有系统支持,直接人工按照工作中心分摊,如果没有系统或者现有系统做不到自动分摊,就需要分摊到具体的产品了)
3、预提费用、待摊费用、资产折旧等制费的入账、现金银行凭证相关制费的单据的入账、审核,费用性领料的入账。
4、制造费用的分摊(方式与人工同,选择的标准可以是工时、产品数量、机器工时等标准或者多重标准)
5、成本计算,相关凭证的入账
只能简单一点说了,你可以参考前边的成本会计涉及账表及功能
问:可不可以详细说一下滚动预算模型啊?...答:前提:假设当月完工入库当月全部销售,固定成本基本上维持不变。
设定表格:分产品的生产预算 按月计划各类产品的预计产量,包含单位工时,工人人数、出勤天数等信息
销售预算 预计销售数量等于生产预算中的预计产量,预计单台收入、预计BOM材料成本
预计费用表,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出口退税转成本
预计利润表:收入来自销售预算,成本来自销售预算的BOM材料成本*数量+生产预算的人工成本+费用预算的制造费用+出口退税转成本,期间费用来自费用预算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难度较大,可以不编,预计资金需求表和固定资产、长期资产、待摊费用等可以编制一个表来管理。其他一些税金和费用有些与工人人数有关,有些与工资总额有关,有些与销售收入有关,可以设一些公式。自己设好再完善,不仅可以用来测当月利润,而且可以用这个模型做预算。
问:楼主问一个关于视同销售的问题:
赠送的产品视同销售,那具体的账务处理应该怎么做呢。从原料领用-成品入库-成品赠送。
答:赠送产品按照当月销售的同型号产品的售价计算销项税,如果没有同型号产品,按照早几个月曾经销售的单价,如果是新产品按照成本加合理的利润率,如果不设计消费税的产品,利润率为10%。首先计算出来销售的税金计入费用,库存成品出库的成本也计入费用。我们一般的做法是计入营业费用(样机的处理方式)。
问:请教:结转销售的产品成本,是据已入库的产成品的成本的加权平均单价算出的吧?
答:一般情况下是加权平均出;也可以先进先出,先进先出其实是先按月初的库存成本出,之后再按照当月的成本出
问:还有请问楼主,作成本会计(如果没有电算化系统)需要登生产成本帐,明细分为原材料、人工费、制造费用外,就不需要再登记其他的帐目了吧?各种型号产成品的明细帐不需成本会计来登吧?(如果有成套的系统)成本会计需做什么?
答:成本系统就会有库存成品的成本明细,可以查到料工费的情况,在总帐里就只是以库存商品的形式反映。没有成本系统的情况下,库存成本的明细也不在总帐反映,只是结转成本的时候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明细帐可以用另外的数据库/EXCEL表格来管理。在没上系统的时候,成本会计一般是要手工计算成本。
问:由于我厂是木制品生产企业,基本上是根据订单来确定生产;又由于我厂的管理较混乱,仓库又由主管生产的经理管理,生产经理认为他的管理方法是正确的,最后成品仓都被取消了,但老板要求成本核算的质量达到99%以上,该怎办呢?
答:材料采购和领用不知是否规范,如果采购入库和领退料能核算准确,取消成品仓也可以采用简单的办法来核算:当月销售的就是完工入库的,只有这部分核算成本。但是原材料的成本就比较难核算准确。当月发生的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完工(销售)的成品。
如果要核算到99%准确,领料必须规范,而且必须有严格的领退料制度。不然就材料成本就让人头疼。按订单生产又要核算到很准确,唯一的办法是领用材料不能太超过当月的耗用量,这样的话,当月领用的直接材料全部计入当月的完工还是比较准确。成品完工入库之后销售成本的结转就按照库存成品成本来计算。而不是上面说的由销售部分全部承担了。
问:楼主你好,我刚到一个化工厂工作,化工厂里是用工程单来生产的,上面说明了生产某种型号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数量以及添加上次成品尾数多少,这次除了装进桶里的成品之外多出的成品尾数多少,这种工程单该如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呢?这是要给老板看的成本价,我是自学会计在广东考的会计证所以对成本这块不懂,麻烦你帮我看一下,谢谢
答:我说说一般工厂领用库存成品生产成品的成本核算看是否能给你一些启发:上月末结存的产品A的成本是20元/件,本月因为客户提出要求,需要将上月的成品领出来再加工,这样就将上月末库存的成品的料工费加本月投入的料工费得到新成品的成本。
你说的上月的尾数添加到当月的成品中,关键是是否能够将上月库存的成品的料工费的数据分开,这样才有可能准确计算成本。
如果没次添加上次成品的比例保持再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有一种简化的处理方法:没有进行包装的成品不分摊成本。对于一批成品来说,领用上月末(批)的尾数+当月投入的成本-留下月(批)的尾数计入成品成本,也可以保证成本较准确。
问:请问楼主我这样的成本帐务处理步骤可以吗? 1.确定每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原材料的领料核算 3.包装物的领料核算
4.制造费用的汇总(人工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等费用的合计)5.结转成本
6.将(每种产品单位成本*产量-第2、3、4步的合计数之和)产品成本差异再按产量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 答:第一步只能是算标准成本,不能在成本没计算之前先有单位成本。2、3同归于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4步先计算直接工人工资,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再将制造费用按照一定标准分摊到产品。
料工费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在线=当月完工入库成品成本。
问:楼主,你好。
我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秤里面的一个元件生产企业,产品分不同型号,同一型号下面又分不同的量程,还有不同的客户要求又不同。我公司没有财务软件,以前的成本是一个不属本行的老会计做的,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已有五年这久,都没有成本、产品明细帐,每个月都是由会计将凭证汇总后,将材料、工资等总额告诉他,他就用一张纸在哪写呀画呀,然后再告诉会计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一个总额,会计就按该金额出报表。
可要命的事是现在本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三减半期,要交税了,而老会计也七十有余,不来了,老板要我来管成本,又不愿出钱买软件和请成本会计,我急啊。请楼主帮我,我从未做过成本,只略知一些理论。下面将本公司的生产详情告知,请指导为谢。
本公司生产流程是先从外购弹性体(几十种型号,每一种型号下面还有几十种量程)分钢件和铝件,弹性体购回后经过检验合格后进入生产,生产需要经过九道工序才能完工,主要材料为弹性体、应变片、电缆线这几种能划分清楚,可还有硅胶、高温胶、马拉胶、清洗剂、导线等辅料都是无法分清每个产品到底能用多少。各种包装材料的划分问题。制造费用、人工费用、都不能确定划分的标准及比率。还用,本公司大部份出口,外商因商品问题会经常扣款或补发新货而不计件,旧货也不退还等方式,就如何处理?
请教我如何设置成本帐,如何做?
答:首先我说成本帐的设置:生产成本下设: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三个科目。制造费用科目下按照你公司的实际情况设二级明细科目,全部需要按部门管理,原材料与包装物科目如果有分开管理,设原材料、包装物两个科目,库存商品下可不设二级科目,如果内外销分开管理可以分开二级科目管理。仓库的材料帐内外购料分开仓库管理,最好在编号上区分内外购。其次成本核算的基础资料的获取:直接材料成本,参考以前的做法(这个你必须保持成本核算前后的一致性,要全部按照新方法来做,可能工作量太大),看生产成本科目4101下是否有余额,如果有余额证明以前老会计的做法是计算在线的。如果没有余额,以前可能就是将当月领用的全部计入了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直接人工的核算,当月生产线工人的工资总额作为当月直接人工的投入,按照人数、出勤天数加加班小时为当月投入的总工时数。直接人工的分摊按照以前的方法。最好是能够计算到具体某类产品的工时,以此为标准来分摊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分摊,需要计提当月该计提的费用、待摊费用的分摊,辅料、包装材料的领用(包材的领用如果金额比较小,可以计入制费而不需计入产品成本),资产计提折旧(查以前月份的帐)防止少计费用,确认制费全部入帐。再按照产品的工时分摊(如果没有具体的工时,可以委托生产技术部门提供一个每类产品的内部工数,最后的办法可以参考售价来分摊)。
因质量问题给客户的补货但客户没有将原来购买的产品退回,这样只能视同销售处理。最好是让客户能来以原产品换新产品,这样既可以选择维修也可以选择报废处理计入费用。可以减轻税负。
问:现在一些老板不愿意给财务招人,又想要知道产品的盈利能力,就只有按照产品的BOM(物料清单)计算产品的材料成本(类似标准成本的做法,但只是针对材料部分)。一个季度盘点或者半年盘点一次,库存与总账的差异再调整主营业务成本。请问楼主能否说得细一些
答:假设年初没有在线材料,对于任何一个材料以后每月都有以下平衡关系:月初在线材料+本月领料数量-本月完工产品BOM用量=月末在线材料,对于理论上的月末在线材料与实际盘点在线可能会有差异,一般工厂不会每月盘点在线,假如半年盘点一次,发现实际在线的材料小于理论上的帐面在线结存,这部分差异就需要转入成本。
问:是不是按物料清单上的材料品种金额计算各种产品材料成本,那工资福利费、制造费用如何分配?谢谢
答:人工制费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分摊给当月的完工产品。
问:我是用手工记帐的,没用软件,这样的话是否需要记数量金额.还有一个问题是,我7月份买的材料,当时是小规模纳税人,8月份认定为一般纳税人.7月买的材料,我当时做的分录是: 借: 原材料 贷: 应付帐款
我的发票10月份到,是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那么这样的话,我该怎么处理呢? 产品还未售出.答:7月份买的材料,8月份认定一般纳税人,如果发票开在10月份,理论上是不能抵扣(实质重于形式)。但是税务查只是你取得增值税票的开票日期是否再你取得资格之前,如果再之前就不给抵扣,你取得的票在10月份,那扫描也没有问题。至于原来全额计入了成本,而产生了进项税的差异,这个差异可以直接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问:谢谢楼主,因我公司管理较乱,领多少料仓管员管不了,工人在做工中差料就去找生产经理,而生产经理就叫工人自己去拿,但我多次向老板反映而无果,然而老板的要求那样高,楼主,您给我出个主意吧。答:我将我公司的做法告诉你:
生产线下的生产计划,严格按照BOM清单领料,如果需要补充报废料件,必须先退损坏料件(供应商责任退来料不良仓),退后在领。(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用后面的工单来领料,损坏也用后面的工单退料,这是一个生产线的挪料,财务可以不管,只需要管理按照BOM清单领料就可以了)。找老板或者生产经理说明情况吧,那样对于管理就是胡来。坚决反对。
问:我大概说一我公司的情况,请楼主帮忙啊!我公司是搞机械加工的!生产的产品种类比较多!我们经常会买一些小东西,当时是不结账,可能过一段时间才能拿到增值税的发票.而东西早已经领用,请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些东西的领用呢?这里的会计每次都是要到收到发票才让入材料帐,这样做对吗?我大概说一我公司的情况,请楼主帮忙啊!我公司是搞机械加工的!生产的产品种类比较多!我们经常会买一些小东西,当时是不结账,可能过一段时间才能拿到增值税的发票.而东西早已经领用,请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些东西的领用呢?这里的会计每次都是要到收到发票才让入材料帐,这样做对吗? 答:如果属于产品的组成料件,一定要入材料仓,再领用。
如果是平时耗用的消耗品、厂内用品之类的小物件,所有公司都是报帐的时候再计入制造费用。收到发票才入材料帐是不符合实际的,如果采购都有入仓库,可以根据报价单借原材料,贷应付帐款。
问:楼主你好,感谢您给我们成本核算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很长时间以来在成本核算工作中有一些问题处理不好,麻烦您指教!
我们公司是生产仪表的,仪表中的一部份配件是自制,自制的注塑件成本很难核算,经常是一次领料而同时生产出好多产品,由于始终处于加工过程中,财务不知道在线材料,还有半成品又不断的被产成品车间领用,这样又影响了产成品成本的准确,如果半成品不能及时的算出成本来等月末再算工作量很大,因为每一种产成品材料成本都涉及到自制半成品,我现在的方法是平时半成品分品种以标准成本入库,这样可以不影响平时算产成品成本,而月末根据各半成品车间耗用的材料记入半成品材料成本,只记一个总数,不分明细,也不算在线材料,这样平时入库的各品种标准成本总数就和实际发生的材料有差异,到年末一起调,我觉得只有这种方法可以解决目前半成品不断被产成品耗用而月末一起算工作量大的问题,但是又有缺点,就是半成品始终不能算出每月的实际成本,也不能对半成品车间的材料损耗等加以控制,这样在物控上还不到财务管理的效果。请楼主指出我这种方法你觉得合理吗?针对目前的情况,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请赐教!
答:
1、注塑、压铸以及吸塑等都是这样的特点,我公司同时有这三类产品,对于材料成本我现在的做法是让生产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一起核定产品的损耗率,半成品的单重+单位产品损耗就可以确定单台的标准用量了,并以此作为成本结转的依据。
2、领用数量-半成品完工数量*标准材料用量=在线,因为我用ERP系统管理,工单领料数不会全部结转到当月完工产品中,而会留一些在线。
3、一年调整一次会有较大差异,我现在是三个月调整一次。账面在线材料与在线实际盘点材料之间的差异直接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问:楼主: 你好,感谢你的解答,但我仍有很多问题需向你请教
1、生产成本下设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否需按材料类别设三级明细。辅助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及在各产品上无法准确区分的)及包装物是否也放在制造费用中,我公司的包装用的主要有纸盒纸箱,标贴。海棉等。另外技术人员的工资是放在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呢,哪一个更合理呢。
2、由于本司有五年之久的成本帐都没明细,根本找不到老会计的核算方法及分摊方法,就只有总分帐上有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的一个金额,其他什么都没有,只有仓库有材料及商品的出入记录,本公司的材料全是国内采购,产品95%外销,外销品的4%转成本的又如何分摊呢。
3、工资及制造费用分摊问题是最难的,总人工投入当然知道,但每一件到底分多少很难。产品种类很多,技术部也提供不出人工数据,每一产品都需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完工。售价也千差万别,同一产品的售价不同客户也不相同。
4、库存商品需不需要按类别。品名设置明细
答:答复:
1、辅助材料不构成产品的组成部分,直接计入制造费用-辅料消耗品科目,包装物如果金额较小可以计入制造费用。技术人员如果是为生产服务的计入制造费用-工资,技术开发部门的工资计入管理费用;
2、全部内购的材料用于外销和内销,按照实际领用计算生产成本-直接材料,不必做分摊,只是有转厂出口的时候,要将进项税作为综合分摊:当月取得进项税¥;转厂/销售总额转入成本。
3、技术部门一般都会核定每个工序的内部标准工时,最后可以给出汇总的具体产品的内部标准工时(ST),产品的工时与客户没有关系;
4、库存的成品一定会按照类别、品号(成品编码)来设置,成本也能够核算到具体的产品种类,所以总帐下只需要设置库存商品科目就可以了。
问:你好啊,楼主,一直都这么敬业!
我有个问题:我们委托外单位为我们加工的材料,他们只收加工费,材料是我们自己的。那么当对方开来加工费增值税发票时,这样入账可不可以? J:制造费用 二级科目应该是什么?
答:委外发材料的时候,借方:生产成本-委外材料,贷方:原材料,当月委外产品入库的时候,借方:成产成本-加工费;进项税,贷方:应付帐款-委外供应商,同时按照完工入库,将委外材料成本和加工费结转到委外入库的产品/半成品中,借方: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贷方:生成成本-委外材料,贷方:加工费。加工费不宜计入制造费用,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结转到产品中去。
问:我第一次在酒店里做帐,有些地方不懂,希望楼主能给予帮助,谢谢!
我以前在工业企业做帐时,每天的成本都是按仓库的领料单来核算的,现在在酒店里,厨房里的菜、米、油类都不是买来当天就可以消耗掉的,应属于存货,但我如何计算每天的成本呢?毕竟这些不是一个一个的零件啊!
我问过一个老师傅,她说厨房里每天消耗掉的存货不可能按件计算,只能让保管估计一个数出来。难道真的只能这样做吗? 请楼主帮帮我,谢谢你了!!
答:酒店的成本核算我应该有简单介绍过。我认为:
1、所有的进货金额较大的需要通过存货科目来管理,偶尔发生的一些购入,如果没有入仓库帐务,可以直接计入费用(材料入库)
2、当月的领用,如油、菜、米、调料等可以按照发出计入成本,可以不考虑厨房的结存部分,领用多少就计入多少;鲜活类食品没有卖出的,在池中也算为在库;烟酒饮料等一般领用在吧台,相当一个在线仓或者说中转仓,按照中转仓的销售结转成本,吧台的库存需要记帐,也需要盘点,做到帐实相符。
3、仓库的材料的盘点,如果变质、处理的材料(存货)需要调整库存帐并计入当月费用。
4、早点之类的如果需要单独核算损益,可以让领料按照耗用来,不要留太多的余料在厨房。其余呢,你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办吧,这方面我没有实际经验,姑妄言之了。
问:因为我们这工人的废品是要扣工人的钱的,所以经常有工人藏废品,导致经常会补料,请问楼主这又该如何处理呢?又该如何控制呢?头疼?请楼主帮忙!答:这个问题我们公司也有过,有些工人害怕就将报废品丢下水道或者拿到宿舍去了。
关键还是一个生产现场的管理问题。没有“藏”则“补”也有依据了。这是一个管理问题。还是交给生管部门对策吧
问:请教楼主,我们公司的原材料在实际入仓库时已入保管帐,但是财务在收到发票时再入原材料,这样仓库实物始终与材料总帐对不上,除了发票与实物的时间差异,还有发票多开或少开的情况,公司材料品种有几千种,一直以来都是仓库实物与总帐对不住,而要想彻底对住工作量又很大,请问楼主你们公司是如何处理发票与材料不能同时到的情况的?如果用暂估方法你觉得可行吗?如果长久下来原材料总帐与实物对不住,在税务上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采购入库的时候根据下的采购订单单价确认材料入库的成本、待摊费用-暂估进项税,贷计应付账款(也就是你说的暂估入账),支付材料款的时候冲应付账款,如果有差异可以调整主营业务成本和待摊费用-暂估进项税。从下月开始这样执行,10月份之前的如果还有需要等开发票再确认材料入库的,后续再补吧,这样可以实现自然过渡,以减少记帐方式变更带来的工作量。
年终审计的时候,会计师事务所会到仓库实际盘点库存的材料,并与总账核对,如果有差异,首先得找出差异原因,不能找出原因的,多余的材料当作盘盈处理,则会要多交所得税。而且审计报告中会以总账明细账不相符,财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问:请问结转已售出产成品成本有没有更省事的办法:我司成品库房每月把售出产品的出库单报到财务,据出库单核算售出产品的成本,但是这个工作量很大,每张出库单是以客户来记的,我只能再一一汇总各种规格的数量,很是麻烦,可能有系统的会轻松很多,像我们这样的有更好的办法吗?要是把每张出库单以品种、规格、数量作为源数据,采用数据透视表作汇总是不是一个好方法?
答:结转销售成本是按照月初库存成品成本加本月入库成品成本按成品编号来结转,可先进先出,也可加权平均,如果库存成品成本能确定,结转销售成本按照成品编号结转或者按照客户销货/产品编码结转都可以。
用Excel来处理,只要将基础数据用数据透视表撷取品号(成品编码)、数量按照库存成品成本来结转就可以了。
问:是这样的,这里是一家生产原料的厂,但据说是为了省税买下了一家贸易公司,然后贸易公司做为甲方,生产厂做为乙方签定了委托加工的合同(请问这样比直接以厂交税真的会节省很多吗?),原来发票是以一般纳税人纳17%的税,现在正在重新注册一家贸易公司办成小规模,税务那边要求贸易公司销售额达到180万的同时开4%的票,老板不知道怎么解决。(因为我刚到那个厂而且开发票不是我,所以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意思您能看懂吗?)
答:如果原来工厂取得的材料的进项少或者是材料成本占成本的比重小,以工厂来核算税金会交的较多的增值税。例如:购进的材料100万(不含税),只有50万取得进项税8.5万,而其他成本费用一共50万,销售收入200万(不含税),销项税34万,则需要交25.5,而实际增值部分只有(200-100-50=)50万元。改变方式之后,以贸易公司的名义来采购,委托加工并做销售,假设采购100万,进项税为8.5万(不得抵扣,需计入成本),委托工场加工加工费30万,贸易公司本身发生费用20万,销售200万,则当月承担的增值税税负为:200*4%=8万元,而实际有进项采购部分的8.5及加工费的50*17%计入了成本,税负小计8+8.5+8.5=25(假设加工厂的加工费收入等于成本,所收取的增值税交给国家,等于由贸易公司直接计入了成本)。
按照上面的方式,如果材料从小规模企业采购越多,改变方式纳税税负越低,如果材料多从一般纳税人采购,则反而会增重税负。至于加工费定多少更加有利,都是税务筹划的范畴了。不便多说,有教做假账之嫌。
问:
1、我们公司是生产保温杯、厨具用品出口的,以前的财务经理成本核算是通过自己对产品的技术参数进行了解,一个产品需要哪些料,价格是多少,并估计制造费用等占一个什么样的比例,来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而废品损失都计入了营业外支出。不知道楼主认为怎么样?
2、统计人员是否应该给财务部每月报送每种产品实际耗费的原材料情况。
3、如果产品比较多,而且产品根据客户的要求会进行更改(一个锅的锅盖有8种,手柄有10种、锅的材质有9种、锅按功能分有9种、尺寸6种、形状8种),实际生产时,生产部门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对上面的组件进行组合,那么实际的产品品种就有很多种了,那么这种情况下的成本核算如何进行?我认为,由统计人员每月报送各产品的产量以及耗费材料的数量,财务部门对材料的进出用加权平均法核算,那么每种产品的直接材料可以得出,直接人工知道(计件工资),制造费用、废品损失等就根据产量分摊,最后每种产品的成本和成本结构都可以知道,楼主认为如何?(未用ERP系统)
答:
1、废品不能计入营业外支出,因为营业外支出是不能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这样意味着你公司会多交所得税;废品损失可以区别情况入账:材料问题、工艺技术问题、非故意人工损坏计入当月的制造费用-材料损耗,因为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生产管理部门的统计人员要给财务提供生产线的投入工时、完成工时、完成数量等基础数据,材料仓要给财务提供生产线领退料的所有单据。至于单据改具体到产品的工单号,还是以产品大类来领用再按照一定标准来分摊,就需要看你公司希望将成本核算准确还是精确了。
3、按照材质-功能-尺寸(形状)的次序来管理,至于锅盖和手柄的搭配,我认为与锅分开作为成本管理就可以了(报价包含在锅的报价里),如果同一锅选用不同手柄和锅盖的价钱一样的话,我建议锅盖和手柄的成本结转按照锅销售的数量来结转就可以了。管理起来就简单了很多。
问:楼主,有个问题请教一下,租入的营业楼及宿舍(服务业)的装修费用是记入开办费还是在建工程后转固定资产(租期为12年)?固定资产有没有租入固定资产装修这一明细科目?请多指教,谢谢!拜托了 答:首先:计入开办费显然不妥,因为金额一般都比较大,而且装修支出与开办毕竟关联不是很大; 其次: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有一个科目 固定资产-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来核算,并可按照合理的期限来摊销(租赁期和国家规定的期限)。但对于房屋的装修与改良支出的定义只能挂一点边:产生经济效益的能力增强了。其它如产量的提高、性能改善、寿命延长等都不沾边。(实务中极少人采用此法)第三:厂房的装修一般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装修费,按照租赁期和预计使用寿命孰短来摊销。按照12年摊销显然太长,可以以5年作为摊销期。
问:另外有个问题请教一下:
公司的注塑车间,生产时投入1000kG塑胶粒子,产出材料10K,同时产生模架(废料,有价值,可回收再次利用)200kg,此200kg可以在其他产品上使用(即使用回料)。而使用回料生产的产品,又将产生新的回料。根据产品的要求不同,投放回料的比例又比较难以确定和控制。
我的处理方法是,产生的回料,全部作入库处理(或者说退库)。但退库的价值比较难以合理的确定,我想请教楼主,以您看来,这个回料该以什么价值入账较好? 另外,模具费用的分摊您是以怎么样的标准来分摊的?
答:尾料的投入和结存问题,我建议只计算耗用的差额,而尾料的成本只计算材料成本就行了,可以不分摊人工和制费。
我公司也有压铸和注塑,都是根据产品得实际重量来定BOM用量,不考虑在线,月末根据完工入库得成品来做自动扣料。
我公司模具费的摊销是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两年内摊销。
问:你的意思是把尾料作为退料处理吗(按照原来领料的价格)?还有模具摊销的问题,你觉得这么做合理吗?我们的处理方法也是大同小异,但我觉得不合适,但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还有非开票销售的部分的处理,楼主能给出更好的建议吗? 答:耗用尾料=(投入尾料-结余尾料),成本只计算材料成本;
模具费摊销也没有非常合理的做法,有些模具一旦报废或不再使用(极少使用)我们都申请报废处理;另外,如果模具按照产量来分摊也可以,但工作量较大,而且,有些试产的模具可能投入大,但实际生产的量又少,而后续的生产计划有拿不准,这样就比较难处理了,但是,我们只要注意到这些问题,就肯定能跟踪并及时处理,力求合理吧;
无票销售我们也是同样报税,报税的时候我们根据实际销售而定,与是否开票无关。问:请教一下,我们公司生产胶合板,经常会把生产的产成品在出货的时候用来作包装物用,就是把一种产成品放在要出货的产成品的上面做包装用,请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当作包装用的产成品是应当放在当月算当月生产产成品的生产成本,还是做营业费用-包装物来枋算。较急,盼复,谢谢 答:钻研精神可嘉。
产成品当作包装物来用,将其成本直接计入费用即可。计入费用的金额以该产成品的成本为准。按照会计教材的说法,包装物的成本计入产成品的成本,但你的实际情况并不适合这样处理。成品本身又可以当作包装物,如果计算到成品成本,会陷入一个循环(这是成本会计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领用当月生产的半成品需要计入制造费用,而制造费用没有分摊的时候,半成品的成本是不准确的,成本计算完后,半成品的成本会有所增加,那领用半成品计入制费的金额也增加,如此循环下去,只有将其计入期间费用或者成本计算完后直接转成本才可避免循环)。
问:谢谢指教!就我公司成本我还想向您请教一下。我公司生产胶合板,我们简称贴面板。生产工艺大概是这样的:买回单板,中板自己生产成坯板,坯板再贴上单板就成了多层板。根据客户的需求,贴面板可用坯板直接贴上黑胡桃之类的面板就成了贴面板。也可用多层板贴上面板成为贴面板。但是贴面板又分单面和双面之分。我们生产的坯或多层板也可直接向外销售。订单多的时候也会直接从外面买回多层板直接贴面加工成为贴面板销售。但是我感觉公司自己生产多层板或坯用来做贴面板会造成会循环,而且做的品种较多,做法也较多。有时候还会拿贴单面的成品再贴一面成为双面,这样制造费用不断的分摊,我感觉成本已有所循环。
目前我公司用的是品种法,而且月未不计在制品,这也是顺延以前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如果月未有在制品,因为一张板有好多层,没有办法准确核算在制品,请问象我司这种情况采用什么成本核算方法能更好一点呢!谢谢
答:对于有既可能被领用再加工又有可能销售的产品,计算成本并做入库为上,因为自制的坯板有可能销售,如不入库,会出现将人工制费全分摊给完工入库的成品,造成费用承担不配比。
如果每月在制部分材料都差不多(可以保证以后成本无大出入),在制部分可以不分摊人工制费(老板一般都喜欢这种做法:谨慎)。
你需要将实际成本和企业内部得标准作业工时结合起来,因为你在任何状态下都可能销售,如坯板的销售,如果只是占产量的30%以下,而你核算成本的时候,坯板的人工制费由领用坯板的成品来承担,那你销售部分坯板的成本如何结转,再生产中很难找到相关的数据,一般只能将当月坯板相关的人工制费按照销售部分占成品领用坯板和销售坯板的总数:
坯板分摊人工制费=销售部分坯板数量/(成品领用坯板+销售坯板)*坯板投入的人工制费
理论上这可不用标准作业工时,但有时候,坯板的人工制费也需要用内部定的作业工时去从总的人工制费中分摊得来。
如果有销售的就核算成本工作量太大,可以将销售占到50%以上的做入库管理,人工制费的分摊如上,至于拿贴单面的再贴双面的,这只需要内部定一个贴单面的增加投入的料工费确定就可以了。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贴双面 贷:库存商品-贴单面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如果要成本还原就复杂一点: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贷:库存商品-贴单面 投入: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应付工资
制造费用 入库:
借:库存商品-贴双面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方法一经选定,核算结果最后不会有太大出入。建议从简。
此外,我觉得可以根据当月销售+库存(成品)增加来分摊当月投入人工制费,因为工序先后衔接,用EXCEL表格就完成了全月的人工制费分摊。
问:我公司新建一车间,要生产新的产品, 现在新车间用的电风扇,电开水壶,电线开关等等低值品, 如果开始试产是否可以记入“制造费用”.没有试产又应记入什么科目? 答: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有一次摊销、五五摊销和分期摊销,首先要将这些归类看是否符合你公司低值易耗品的定义,符合的话,按照原来的处理方式;
我认为,车间必备的供水、供电、消防可归于车间的基础装修,如果费用金额小,一次计入装修费,如果费用金额大,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装修费,可在租期内(如果是租赁厂房)或者5年摊销。
没有试产,相关费用的摊销/入账可以计入管理费用,因为没有费用承担的对象,只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有试产,则计入制造费用。问:我觉得,如果车间不会再在装修,是否可以把有关的供水,供电,消防等设施费用归于固定资产啦?
答:厂房已入固定资产,但是后面的后续支出如果金额不大,可以作为装修费列支,不用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
我实务中常遇到的是:每年都有几百万的装修支出,厂房是租赁的,我一般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装修费,金额小(以前是5千,现在是1万为界)的直接计入当期装修费。
低值易耗品的处理,我实务的处理是,200~2000元的属于低值易耗品,还有模具不管价值高低都属于低值易耗品,一般两年摊销,工具辅助设施类3年摊销。对于200元以上的消防器材我一般列入装修费,宿舍的风扇计入装修费,车间的排气扇200元以上的也计入装修费,因为这些东西年终盘点的时候太累人了
问:我刚接触酒店会计,能回答一下成本怎样计算吗?实际的账务处理和企业 的差别大不大呢? 答:酒店的成本核算我应该有简单介绍过。我认为:
1、所有的进货金额较大的需要通过存货科目来管理,偶尔发生的一些购入,如果没有入仓库帐务,可以直接计入费用(材料入库)
2、当月的领用,如油、菜、米、调料等可以按照发出计入成本,可以不考虑厨房的结存部分,领用多少就计入多少;鲜活类食品没有卖出的,在池中也算为在库;烟酒饮料等一般领用在吧台,相当一个在线仓或者说中转仓,按照中转仓的销售结转成本,吧台的库存需要记帐,也需要盘点,做到帐实相符。
3、仓库的材料的盘点,如果变质、处理的材料(存货)需要调整库存帐并计入当月费用。
4、早点之类的如果需要单独核算损益,可以让领料按照耗用来,不要留太多的余料在厨房。其余呢,你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办吧,这方面我没有实际经验,姑妄言之了。
问:这周开始下现场收集相关信息,可是我还真不太明白如何进行呢,我们公司用的是SAP系统,很多数据都是由生产、物流部门收集后输入系统中的,所以以前一直没去车间过,jinwa,你们是如何收集信息的?能不能给详细说说,俺是菜鸟级成本会计,呵呵
答:至于物流本身在采购、存货、成本系统都会以数量金额反映,最终汇总的信息集中在存货管理子系统内,所有业务可能不会全在存货系统录入单据,但最终会在这个模块集中。
了解物流相关各模块的业务,在看这些业务在贵司都是录入的什么单据。从采购PO-入库验收(退货)-应付确认-材料(包含辅料)领用/退料-人工制费分摊-成品入库-成品销售(退货),此外还有成品的改修改制,材料的报废处理。
坚持一个原则:物流的每一比业务在物流的单据录入是否规范、正确、合理;再看总账是如何将这些业务入账。
了解了这些,你对整个成本核算应该都了解得差不多了。还得努力呀。
另外,我对SAP也很想了解,如果能将系统“帮助”文件给我一份那就太好了。
问:只是要了解数据的录入么?我觉得在我们公司这个环节做得还可以,制度定得很死,谁要录错数据,轻者降工资,重者直接开除,我们老板让我要去监控生产、仓库实际操作情况,掌握生产、物流所有关于成本的现场信息,没个头绪,头都大了,呵呵
答:监控生产、仓库实际操作情况 得先了解他们的日常业务和异常业务都是怎么处理的,首先你从贵司SAP相关模块的单据设置入手,输出单据设置清单,再将各类单据的业务内容列表,通过检查系统的单据,就可以“足不出户”就了解这些部门的业务。
这叫从信息开始。
然后你再去了解各种业务类型(正常的和非正常的)的实际内容,然后回头来结合系统,结合专业知识,这些业务都该怎么在总账反映、对成本、库存、费用、在制都有什么影响。
监控:是审计?是审查?还是要对流程提出质疑?或者将制度做优化?
所有公司在生产一块都会有一些变通的做法,比如退生产损坏肯定是推到以后的工单;生产线不够料的时候先开新的工单领料满足实际生产再说而不去查少料的原因(有事是因为损坏料件造成,这是正常的);领用材料之后包装内出现的增量是如何处理(是否登账?还是放在线上以方便以后丢失材料地时候补充?)。至于仓库管理,我今天先不赘述
问:楼主,你真的好厉害哟,在我心目中简直是无所不能呀,佩服!我现在初学会计,只懂皮毛而已呀。现也有个问题,想请教楼主,问题是:我公司是生产医疗器械的,产品材料(线路主板)有外来加工,然后拿回公司组装,公司自己销售国内及国外。由今公司不断扩大生产,且材料不断上涨,故公司想有个人专门控制材料这一块,以及核算公司每月的产品总成本,因公司成立几年来一直未做成本这块,而且我又是新手,对于那些乱成一片的成本真的是无从下手,而且很多材料不认识,连价格也不清楚,所以很着急,不知怎么办呀?诚请楼主帮我解难,谢谢!
答:“产品材料(线路主板)有外来加工”应该为“产品材料(线路主板)有发外加工”吧。
从来没有成本核算,应该是产品的生产成本核算部分,销售成本肯定是根据采购或者领用来结转或者是设定一个产品定额成本来结转,要一步到位就比较困难。规范的做法:
1、材料的采购必须有订单,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总经理批准;
2、材料入库必须对应订单,有供应商的送货单并经过仓库验收签字,经过质检之后才做入库,月底汇总挂应付账款;
3、生产技术部门制订产品的BOM(产品的物料清单:组成材料*用量)
4、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或者生产计划来下达生产的指令(工单:包含产品的数量及预计开工时间,需领用各种材料的数量),根据BOM用量*工单数量来决定领料的数量,发生损坏和来料不良退返仓库,再补料;
5、生产部门统计直接工人工时的投入情况,并按照需要填写辅料、消耗品、厂内用品等领料单,财务根据费用性领料及总账计入的其他计入制费的情况,讲人工制费按一定标准分摊到产品中去;
6、生产线填写产品入库单,经过质量检验、仓库验收,成品仓根据市场部的销货单(必须有相关部门、总经理签字)发货,财务根据销售单价*数量来确认当月销售,并结转销售成本。
设专人控制材料的办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将整个流程规范起来了,工作才能做得顺利。至于材料不认识,这个没有关系的,成本会计是不可能能认识所有材料和产品的。关键是日常物流的业务是如何转化为信息,这些单据(信息的载体)是否规范,就成为了会计能否将成本核算准确的关键。
建议:成本不能短时间内规范,就先规范单据和流程。
问:想请教楼主一个的简单关于暂估料的问题: 我公司材料采用先报价,然后按报价开入库单和领料单,当月就得按领料单结转成本,我公司的账务处理是这样的
按报价暂估时;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料 当月结转成本 借:成本
贷:原材料
等合同和发票到时; 借:应付账款--暂估料 借:应交税金-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公司
您认为我公司以上的账务处理在实际操作中能行得通吗?如果按书本上的先红冲,但是材料已经在报价的当月结转成本了,而且材料品种有上千种呢,难道也要红冲吗? 答:关于暂估进项税处理技巧
原材料购进确认的应付可能包含进项税,而进项税票什么时候收到并扫描与确认的月份可能大多不一致。现在介绍一种简单的处理办法。
1、采购入库
Cr:原材料 10000 Cr:待摊费用-暂估进项税 1700 分供应商核算 Dr:应付账款 11700
2、收到发票并扫描当月
Cr: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 Dr:待摊费用-暂估进项税 1700 分供应商核算
3、技巧:无论发票是在应付确认的前月收到、当月收到还是之后收到,两笔分录可以照做,如果暂估进项在借方,证明应付已确认,而税票未收到或未扫描,暂估进项在贷方,证明发票已经扫描,但是应付还未确认(材料采购一般不会出现,有些运输费发票和零星采购没有入库存账的,发票一般都扫描较早,而财务收到付款资料较晚)。对于当月收到当月扫描的也分开分录做,不直接做进项税科目,因为这样处理,可以减少对账。
帖子里还有这方面的讨论,有些公司是采用月底暂估材料入账,下月冲红,发票到的时候再挂账。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
问:我单位因当月开票的情况很少,最快要到下个月才能收到进项票,有的甚至几个月后才收到,由于暂估的业务特多,且价格能够准确确认,所以每月购进的时候我做的分录是: 借:材料
贷:应付账款---XX 等到票到的时候,直接做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贷:应付账款---XX 因为暂估的业务太多,所以如果每次都是冲红的话,太麻烦了,所以简化了一下,楼主认为我这样做可行吗?谢谢!
答:你将一笔应付分作两条分录确认了,这样对帐可能麻烦一点,这也是一种方法。如果当月先要求付款了,而进项税还未挂应付,这样会出现找票的问题。
冲红的方法我也没有采用过,我的意思是暂估入帐的时候就将应付一次确认,发票扫描的时候冲预提就可以了。实务操作起来确实能减少工作量。
问:谢谢楼主的回答,我会尽力去做好的。在此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如果是9月份购买的材料,但是10月份入库单才随付款通知书一起上交,这个采购日期发生在9月份,费用本也应计入9月份,可是9月份的报表已经算好了,请问这些费用我应该怎么样去处理?
答:你表述的有点乱,你的意思应该是:9月材料9月份耗用了,单据10月份才到。9月份耗用的材料成本如何处理?
如果是原材料,实物进入仓库没有单据是严重的错误,更何况还有生产线的领用也没有单据?
如果是直接材料,那你当月将原材料的入库、领用、成品入库、销售成本结转全走一遍就算是补做账了。
1、借:原材料;进项税,贷:应付账款;
2、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贷:原材料;
3、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4、按照已经销售的比例结转销售成本。
问:请教关于暂估商品的成本问题:楼已前面已解答过这样的问题,但我想知道详细的操作.例:某商业企业2月份发生暂估商品A1000元,商品B1000元,商品C1000元,3月取得发票商品A1100元,商品B700元,商品C900元.(1)借:库存商品 A 1000 B 1000 C 1000 贷:应付帐款_暂估入库 3000
(2)借:库存商品 A 1100 B 700 C 900 应交税金 459 贷:应付帐款 3159(3)借:库存商品 A-1000 B-1000 C-1000 贷:应付帐款_暂估入库-3000 该笔业务是暂估总成本比实际成本高了300元,但个别暂估商品成本则是有高有低.现在有2种处理不知那种正确,请楼主帮忙分析.第1种:该商品在2月份入库时将各商品明细记在库存明细帐上,而3月份收到发票时的那两笔分录就不再记入库存明细帐上,只登在总帐上,差额300元调减成本.借:库存商品 3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00 第2种:该商品在2月份入库时将各商品明细记在库存明细帐上,而3月份收到发票时的那两笔分录再登记到库存明细帐上,即商品A库存明细帐上反映两次入库,一次红字冲帐.这种方法就不再调整成本了.答:如果你采用暂估材料入账来计算成本,而实际材料成本又又差异调整主营业务成本也可以。
实际操作中,我暂估材料和进项税同时进行,一般很少有差异,如有差异调账方法同1,直接调整主营业务成本,但不走材料科目了。
如果觉得你愿意接受新事物,不妨试试我的暂估方法。有些同志理解后都觉得行得通,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
问:你好,有一家纸厂,就从外面购买回纸浆,经过搅碎、加药,然后生产出机纸 就是一棍棍卫生纸 其中一部门拿到加工车间切割、包装成我们用的卫生纸,一部分机纸直接就出售了 请问这样的企业该怎么进行成本核算 谢谢
答:如果包装后才算成品的话,那机纸的销售就是一个半成品的销售问题。
纸浆(原材料),经过搅碎、加药(制费、人工费的投入),就生产处理机纸(半成品),到这里可以作一次成本核算,作为成品或者半成品入库都可以。
机纸(半成品或说成品)在经过切割包装(制费、人工的投入)生产出来成品,需要再核算一次成本。成本核算方式有两种选择:
1、按照当月机纸和卫生纸的入库数量,选择一定(工时)标准来分摊人工制费。(卫生纸的工时在机纸的基础上加后工序的投入工时即可)这样可以一次将人工制费分摊完。
2、先核算机纸成本,机纸的领用按照料工费再平行结转到成品纸。问:纸厂要经历打浆、漂白、洗涤、等过程,在其中的某一过程把配好的药液通过管子输进去、请问这里的药液是记入制造费用还是记如生产成本呀,配置和输入药液的人工费该怎么记,一些修理维修机器的费用又该怎么记呢,生产车间、加工车间是分开的,因为生产车间的机纸有一大部分要按重量卖,是要在这个车间就要把成本算清楚吧,在加工车间领用的时候直接加入这个成本吧?
另外,表面上成品纸是成卷或打成大包的卖的、也就是按一大包多少钱出售,实际上还是按重量换算出来卖的,成品纸中也有一小部分次品,当然是按令一种价格销售的,在加工期间也会有一些产生一些无用的小纸头,当然这些纸头是要拉回生产车间重新作为原料来加工机纸的 还有加工车间和生产车间的人员是分开的 包装是直接从仓库领的 我不知道是否说清楚了,请问这个纸厂该怎么具体的成本核算
答:药液是记入制造费用,配置和输入药液的人工费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领用机纸按照半成品的成本结转(半成品核算成本的情况下);次品的销售按照正常的销售处理即可;余料(小纸头)可以不用单独核算,做无值领用和无值转入下一次的生产就可(简化处理)。包装车间领用机纸做成品,简化的处理方法是:按照机纸结转成本,包装用的材料和投入的人工费直接作为制费处理,也可将投入的材料和人工结转到成品中处理。
问:还有,卖出去的产品有时后会票额和实际款项不符,该怎么入帐?
答: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重新开票,就只能作为销售之后的折扣处理,计入财务费用即可。如果多收,需要确认为销售收入。
问:前任会计的成本结转一直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结转的,(工业企业)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的,这样也可以啊?如果要规范的话该怎么做呢?谢谢!答:按照销售的一定比例倒扣成本是商业企业的做法,工业企业不核算成本,我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需要从头开始规范,如果一步不能到位,可以先采用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简单的成本核算,之后再一步一步规范
问:服装行业的成本核算流程? 答:流程简述:
材料成本较好的办法:生产同一类产品(包含不同规格)的领料作一份领料单,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将投料分摊到成衣中,回收的碎布可以当作无值处理,销售取得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需要交税)。
人工费用的核算:与制衣直接相关人员的工资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间接相关人员的工资费用计入制费、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的分摊:按照成衣的工时或者机器工时分摊。
以上投入转入生产成本科目,按照入库转入库存商品,按销售结转销售成本
问: 各位同仁,我所在的是一个服装工厂,基本上来料加工的业务,客供的原料和辅料只有数量,没有金额。但是涉及到客户要开总票的(大家应该知道总票就是开给客户的增值税发票里包括了自己工厂的加工费,以及需要我方转付出去的原料和辅料款)。原料和辅料都设有仓库,主要是反映数量的收入和领用耗用。由于前期财务成本的基础不好,现在需要完善订单运行表的编制,这个是从总公司推下来的管理模式,既每个订单接到后,按照合同的实际情况,以及预算的成本,编制订单的预算部分;再根据订单的完成情况,编制实际成本部分,最后产生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对比。在这张报表中,明确反映了原料、辅料、人工、制造费用、运费、商检费等等同本订单相关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发生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按照每个不同的订单在帐内反映单个订单甚至货号的成本,每月总体结转成本,也就是账面简化,报表细化。
至于库存帐,我公司也基本上每月进每月出,至多两个月。没有设置半成品科目,直接挂在生产成本的借方,完工既出货的商品当月结转库存商品,并转入发出商品科目,待开票时,做主营业务成本和收入。楼主说风险已转移,但由于增值税发票相对沿后(尚要等待结帐的确认,或者还有扣款的可能,由于是外销订单,如果交期晚了,就会有空运费的负担),这种情况下如何做收入?请赐教。答:我有几点看法如下:
1、如果你开的总票包括了进来的辅料和原材料(主料),这样的话就是实质是来料加工,核算方式是进料加工。
2、如果原材料和辅料是转付出去,而实际操作中应该是当作你公司采购材料,而且可以取得可以抵扣的进项,如果进项不能抵扣,销项又需负担则造成公司税负过重。建议采用进料加工的核算方式:进项的抬头全开给你公司,便可抵扣。
3、既然需要代付出去材料和辅料款,仓库只是管理数量,使得领用的成本需要另外查单据,使得成本核算的基础资料获得需要增大工作量:找单价算成本还要按收货单管理应付款。建议:库存帐数量和单价一起录入,便于计算成本,并且应付的管理也可同时完成。
4、由于制衣行业有自己的特殊性(非常适合用标准成本),所以你不需要材料的库存也可以根据成品的完工情况来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但你所说的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都可以算出来,我认为,实际成本并不能准确。
5、产品发出,有订单,客户签收就可以确认为销售,发票并非销售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销售之后有退回或者销售折扣,按照业务的实质处理就可以。
你公司目前在仓库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对于成本而言是库存模块),生产强而辅助部门管理弱(提供成本核算基础资料的规范和准确度需改进);应付管理和仓库的入库没有很好衔接,容易出现漏洞(可能出现往来款的管理混乱及成本基础数据的不全)。
问:有时候生产成本-A产品,可是这产品有很多规格或样式,材料发出时要细分到A以下的产品吗? 答:同样是A产品,不同规格和样式之间的材料成本的差异应该是可以区分的,如果用不同的工单来管理会加大工作量,我建议:将不同规格之间的材料差异单独做管理表;或者在产品没有区分规格之前的成本还是一起核算,有规格区分在分开计算成本。
如果材料成本的差异只是1~2%之间,建议放在一起核算成本。
问:想问下如果有些材料当时没有价格,月底才拿来,但生产又领用了,要怎样知道当时发出去的材料成本?
答:企业生产的理想化流程是:
有客户订单或者公司预计市场需求——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和库存、在线的材料计算应该采购的材料数量——向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PO)_——供应商按照PO送货——仓库入库,记录数量和单价确认应付账款和暂估税金——生产线领用库存材料生产——完工入库——销售并结转销售成本。
月末入库的材料首先需要确认应付,通过一定的计价方式(先进先出或者月加权、移动加权)核算发出材料的成本。所以你所说的情况,还是需要找到材料的单价信息,以便确定领用材料的成本。
问:可以,但不利于对账,月中点库存怎么办?
答:我们现行的做法是按照PO的进货在月底确认应付,当月采购入库和当月确认的应付与供应商的送货一致,可方便对账(对账是对送货而不是发票)。
月中点的库存成本可以不考虑,因为要月底才计算领用材料的成本,所以月中不知道准确的材料成本也没有关系。
问: 不同规格的产品如果区分开计算成本,人工费及制造费该怎样分配?
如果是同一种产品(品名一样),但因技术含量不同,有的售价特别高,约达10倍,像这样的情况该怎样做成本核算?
答:人工制费选择一定标准来分摊(如投入工时、完成工时等)。
技术含量不同的费用的分摊可以参考售价法,按照预计的售价来分摊某些具体费用,人工费用可以采用工时分摊。
问:我们企业是生产摩托车及汽车齿轮,并且生产汽车变速器。外购的半成品和成品都是进入“原材料-半成品库”,只是我们平时在核对库房帐时,习惯称为半成品库和成品库。外扩外协件,我们有大部份采用的是“材料调拨”方式,也就是直接销售材料给委外厂家。我这里所说的一级库房主要是指原材料库房。在制品帐与财务帐对不上,是指”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的金额与各生产车间上报的盘存报表汇总金额不一致。s楼主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
答:在线部分料、工、费与总账结存的生产成本科目不一致,问题可能在领料环节,也有可能出现在生产现场的管理环节。
一般生产线多料的情况:A、没有经过入库,从供应商处拿的样品,B、供应商供料包装内有增量(小零件多会出现);C、物料出入仓库不规范,没有填单D、设计变更用量出现变更,没有及时修订BOM。
少料的情况:A、生产线生产中掉落,因元件小而造成的在线短缺,B、报废材料管理不善,退仓没有填单,C、物料出入仓库不规范,没有填单,D、设计变更用量出现变更,没有及时修订BOM,E、生产线用于替代别的物料,一种出现盘盈,一种出现盘亏;F、各公司自己有不同的其它可能
建议:规范物料的转移,物料转移必须有单据支持,象出纳管钱一样管理物料就能将物料管理改善。
问:人工制费选择一定标准来分摊(如投入工时、完成工时等)。
技术含量不同的费用的分摊可以参考售价法,按照预计的售价来分摊某些具体费用,人工费用可以采用工时分摊。[/quot
楼主的意思是说技术含量不同的同一种产品,固定资产折旧费、物料消耗等制造费用可以按售价分摊,而人工费同时可以按工时分摊,两种分配方式同行。对吧。
还有一点:生产部门提供给财务部门的有关不同规格产品所耗工时的资料应该是什么格式才符合规定?谢谢!
答:同一类产品因为技术含量不一样,造成售价差异很大,就需要将专属的费用单独计入售价高的产品成本,如果没法严格区分开来,采用售价*数量按比例分摊费用也是一种不得已的做法。人工费按照工时是没错的做法;
生产管理部门提供给财务的工时效率统计应该包括 线号、机种、投入工时、完成工时、完成产量、其它借出入工时,投入工时是工作中心真实的投入,是一个分摊工人成本的依据。
问:我公司是接受外公司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收取加工费,我现在的处理是把发生的成本直接计入成本项目或制造费用,月末再由生产成品直接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收取加工费时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这样处理妥当吗?没有核算产成品.答:我们也做类似的业务,客供料我们作为采购有值入帐,挂应付帐款,销售的时候客供料部分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客供料收入,此部分收入与客供料的成本配比,销售实现后客供料部分的应收与采购的应付进行对冲处理。这种处理是来料加工的实质,处理形式是进料加工。
你发生的成本部分如果不包含客供料部分,收入可只作加工费部分,销售成本也是你司应该支付的代价,不能包括客供料的成本,这样收入和成本才会配比。这种处理方式就是纯粹的来料加工。来料加工的进项税不能抵扣,计算缴纳印花税的时候,按照加工承揽处理。
不核算产成品,那加工费收入配比的成本应该是你司自主采购的辅料和发生的相关人工和制费。
问:今晚我从头浏览到尾,确实不错,工作中有许多问题想向你探讨。我单位是一个中型机械加工国有企业,实行定额逐步结转法已多年,差异平行结转,保露出许多问题。
1、原材料、库存产品以计划价格,差异单独列示,每步结转成本也以计划价格,当月购进材料差异按耗用比例摊入生产成本差异,产品每生产步骤产生的与计划价格的差异也归入生产成本差异,月底按比例摊入库存产品差异,单位不少人反映没有实际成本。差异没有分产品明细。请楼主谈谈看法
答:首先要看差异率有多大,如果差异超过一定的比例就需要及时调整标准成本,人工制费差异如果分摊到每个步骤,就比实际成本还麻烦,如果只分摊给产成品,差异较大会让人觉得标准成本不准确。
每月统计价格变动的材料的变动情况,就知道需不需要调整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准确,给企业内部半成品的转移提供了一些控制的依据,如果用ERP软件或者其它财务软件,实行实际成本也比较方便,只是会有不同仓库之间材料单价可能因为不同月份的加权单价有差异而导致结存的数量金额不正常,需要及时调整。大企业用ERP软件也有很多采用标准成本,成本核算可以避免因为加权造成的一些异常情况。ERP软件采用标准成本,差异同样也需要分摊,不断调整标准成本以保证差异率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问:我刚接手了一家小企业的账,但老板告诉我存货的账实不符,账上的原材料比实有的原材料多将近15万,并且解释说是因为那批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客户不需要了(定点客户),后来就全部作为报废产品处理给个体户了,当时的收入也没入账,也没开发票.我想请问的是这种情况该如何下原材料的账,是否还涉及增值税的补交,该开什么销售发票?急盼!
答:将报废材料列出清单,经过总经理审批后可以将报废材料从仓库帐面出掉,报废材料的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按照收入/1.17*0.17计算销项税。
问:请问?次品与成品之间的分配,次品只分配材料部分好,还是根成品一样分配
答:应该一样分配吧,不然会得出次品比正品赚钱的错误结论的
问:我刚接手一个新企业的会计无老资料参照,工业会计又不熟,我想请教学长一个很菜的问题:
成本核算过程中料工费的归集、分配和结转要求每一步都要有相应的原始凭证作依据。请问各步骤的原始凭证什么样才算符合规定?
答:材料的领用:生产线从仓库领料的单据明细表,包括材料品号,数量单价金额信息,人工费的预提和分摊:预提按照工资报表,分摊选择一定标准(投入工时或者其它);
制费的分摊标准: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可以选择多重标准,如水电费可按抄表计算分摊,租金可按照使用面积,其它制费可以按照投入工时或者其它标准。
转账类的凭证一般都是从库存系统里打印相关的库存交易统计表,如果没有,需要制作相关的表并附附件,有制作和确认的人员签字一般就可以作为入账的原始凭据。(最初最好是有关的资料都先附在后边,以免时间长了,需要的时候找不到)
问:想问个问题,我公司是工业制造企业,现在会计(手工帐)原材料总帐和明细帐余额对不上,请问这种情况如何处理?材料品种有两三千个品种,如果逐个相对实在是太麻烦并且也没那么多时间。答:年底大盘点后,调整盘盈盘亏之后账实做到相符,以后需要规范所有材料出入库的业务。请参考以下表格。
一、库存物流与总账信息流的对应关系表 物流(材料/人工/费用 状态)信息流(总账)材料采购入库/退货 应付账款、原材料 增加/减少
材料的报废申请/退港或者作为废品出售 费用预提,材料转入报废仓,不涉及材料/原材料 减少 冲 预提 直接材料的领用 原材料 减少,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增加
辅料的领用(产品上不直接体现,价值低)制造费用 增加,原材料 减少 生产线材料损坏退损坏仓/来料不良仓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减少,原材料 增加
来料不良退返供应商(退货/换货)原材料 减少,应付账款 减少/从来料不良仓调拨到换货仓 直接工人劳动的消耗 应付工资,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增加 制费的归集、分摊 制造费用 转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增加
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库 半成品、库存商品增加,生产成本的三个明细科目转出
成品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结转 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库存商品减少 全年销售成本结转金额的核实 与总账主营业务成本勾稽(成本倒扎表)工单在制明细表(ERP系统可提供)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二、库存账与总账对账:库存材料/辅料于总账原材料科目一致;半成品仓半成品于总账半成品一致;成品仓成品与库存商品科目一致;在线的材料及工单(生产任务书)投入未结转部分的人工制费与总账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一致。
*物流与信息流的对应,如出纳的现金与现金日记账必须对应同理,故所有物流的转移、领用、报废、入库、退货、销售、处置都需要在总账做相关的分录。
三、材料盘点注意事项:
1、时机选择在月末,所有工单必须完工、成品入库,2、静态盘点:所有在线物料分门别类摆放,禁止物料移动;
3、点数员先填写盘点副卡,核数员核实无误后填写正式盘点卡(一式三联:盘点部门、财务、税务);
4、盘点卡领用时登记,收卡的时候保证所有发出的卡收齐,领用份数=使用份数+作废份数+空白份数(严禁将作废、空白盘点卡撕碎丢掉)。
四、财务对公司物料的控制:
1、采购入库、发料等所有业务必须有规范的操作,保证有单据支持;
2、按照生产计划发料,禁止超工单需领用量领料;
3、定期盘点;
4、呆滞存货的检查(连续3个月、半年、1年没有领用的材料)及对策;
5、采购量合理性的判定(当月采购的量/实际耗用,一般超过2就需查明原因)
问:楼主你好,我公司仓库不完善,没有出入库纪录,我们会计都是根据销售成品来推算当月耗用原材料。以前按20%的损耗计算,现在才发现,实际材料损耗率达40%以上。结果是以往作帐中少转了成本,数额挺大。急盼楼主能给个好办法。
答:用销售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毛利率倒推成本一般只有商品批发和零售偶尔会采用,生产企业必须登记领料的单据,根据实际耗用结转成本.现在发现差异当作材料差异直接转入主营业务成本.问::“将报废材料列出清单,经过总经理审批后可以将报废材料从仓库帐面出掉,报废材料的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按照收入/1.17*0.17计算销项税。”咨询:
1、以上将废材料从帐面出掉,是否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失科目过渡?最终记入什么科目较为合适?能否直接记入主营业务成本?
2、其收入记入了其他业务收入,但没有其他业务支出与之匹配?
答:报废材料接到报废清单的时候,借:制造费用-材料损耗费,贷:预提费用-材料损耗;
报废材料出库:借:预提费用-材料损耗,贷:原材料,报废材料如果能有变卖收入,计入其它业务收入科目,对应的其它业务支出已经再制费-材料损耗费里反映,不必追求非得有其它业务支出对应。如果是以前几个月的报废材料,直接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更合理,而不必通过制费科目。
问:我现在的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一、因为生产管理比较混乱,仓库只有入库的数量,生产车间的在产品的数量很难统计,可不可以用当初要生产的数量-已入库的数量=在产品的数量?
二、委托加工物资需要明细账吗?我是按加工商来设的,没有按材料设 借:委托加工物资(按加工商设置明细)贷:原材料(这是明细账)
三、因为只生产一种产品,生产工人的工资是不是全部计入直接人工?如果这一个月都没有生产新的产品,而上一批产品已入库,那这一个月的工人的工资计入什么科目?
四、为某产品的某部分零件加工商特制的模具费用(几千元至二万余元左右)这部分的费用是放在固定资产还是放入制造费用?
五、看了您上面的贴子,您说有一些支出不放入成本,直接入入费用,是指“制造费用”吧,而不是“当期损益”吧?
六、请问生产车间、仓库与财务关于成本核算这一块,工作流程是怎样的?我一直搞不太清楚。给您添麻烦了。
答:我现在的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一、因为生产管理比较混乱,仓库只有入库的数量,生产车间的在产品的数量很难统计,可不可以用当初要生产的数量-已入库的数量=在产品的数量?
二、委托加工物资需要明细账吗?我是按加工商来设的,没有按材料设
借:委托加工物资(按加工商设置明细)
贷:原材料(这是明细账)
三、因为只生产一种产品,生产工人的工资是不是全部计入直接人工?如果这一个月都没有生产新的产品,而上一批产品已入库,那这一个月的工人的工资计入什么科目?
四、为某产品的某部分零件加工商特制的模具费用(几千元至二万余元左右)这部分的费用是放在固定资产还是放入制造费用?
五、看了您上面的贴子,您说有一些支出不放入成本,直接入入费用,是指“制造费用”吧,而不是“当期损益”吧?
六、请问生产车间、仓库与财务关于成本核算这一块,工作流程是怎样的?我一直搞不太清楚。给您添麻烦了。
问:上来进销存软件,还有实行计划成本的必要吗、我公司实行计划成本10多年了,财务人员觉得不错,但是销售供应仓库以及领导觉得差强人意,现正在上进销存软件,正处于两难之中,供应部门反映实行计划成本,车间用料只用贵的,销售人员反映不知道实际成本。我公司从材料到产成品都是计划价格,计划成本,每步骤按计划价格结转。年销售额2亿元左右。总之,用微机了,还有实行计划成本的必要吗、盼复
答:用了财务软件仍可采用计划成本,但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的有利条件,将材料成本差异调整到最小并进行合理的分摊,有计划成本操作经验,借助软件就可以做得更好了。用实际成本也未见得就一定能准确核算成本。成品入库如果已经调整了材料成本差异,销售成本应该就基本上接近实际成本了。我认为没有必要改实际成本。
问:电子加工类如何核算成本: 比方说要组装一台电视机,可以以定额的形式来核算成本吗?或者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对其组装过程中的元件损耗如何核算好?是归入什么科目呢? 谢谢!答:电子加工行业一般都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物料清单(BOM),根据计划产量*BOM用量就得到需领用材料的数量,如果生产中发生损坏/损耗,损坏的零件可以退报废仓,报废材料作为材料损耗费计入制造费用,生产中丢失(损耗)的零件,需要调整生产的需领用数量,计入产品的材料成本。
问:购置如u盘,工具等非一次损耗,而需要跟踪控制的物品,如何管理好些呢? 答:有两种处理方法:计入低值易耗品按照你公司的低值易耗品那摊销方法摊销; 一次性计入办公用品费用。电脑部负责发放和建立台帐进行管理。
问:车间领料(包括低值易耗、机物料)应做到按产品吗,是否增加了车间核算的难度 答:不需要按照产品,按照领用部门归集费用即可。作为费用处理不会增加核算难度。
问:我作为成本会计是一个新手,从何处着手都不知道,现在是让我负责“原材料数量金额明细帐”及月末成本费用的结转,还有登记总帐。这个原材料数量金额明细账应该怎样登记呢?公司的材料很多、很杂,应该从何处着手好,请指点迷津!这个账我应该怎样初始化呢?公司以前没有进行过成本核算!答:如果材料的明细帐都登的话,那就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即使没有库存软件,用EXCEL登记材料的出入库就可以了,最终只要有进耗存报表就可以了。
你的工作应该就是材料会计的工作内容:检查仓库的出入库单据是否有误,按照期初结存加本期采购计算领用材料的成本。其它人工制费分摊和完工产品成本结转你也做吗?
问:视同销售和作为赠品在帐务处理方面有什么区别?
答:成品的赠品和视同销售处理是一样的,零件的赠品(也叫备品)可以计入产品的材料成本。
问:我们公司是机械制造企业,每月生产车间都有一些产品因质量问题需要返修,有些是客户退换来的,有些是下线时质检查出的,请问对这部分返修所发生的人工费和材料费应怎样核算?还是全部计入当期生产完工产品的成本里?
答:我目前的处理方法是:客返品单独设立品号管理,生产线领用仓库的材料,之后将报废的损坏的材料退返生产损坏仓,领退料都是作为费用领料处理:按照退仓的材料成本计算“营业费用-维修费”。所以并不会增加很多的材料成本。差异都计入了营业费用,客返品入库和改修之后的成本都是零,人工制费由当月的完工产品承担——这是一个变通的简化处理方式,你可以参考一下。
问:公司财务以前一直没有较精确的成本核算,情况是:公司生产一个产品分5个车间流程,主要是根据订单来进行生产,产品可能常有变动(是否以分批法来进行成本的核算呢?);统计员统计根据生产日排程对各车间生产材料领用量,工时,人工费用,产量按批次产品来进行汇总(这种作法是不是很精确?);同时制造费用至月末进行统一汇总并以统计出来的各批次产品总工时(各车间耗用的工时总计)进行分配,如此计算是不是可以啊?盼教导!可以告知下该以怎样的步骤呢?急„„分批法有必要用到计划成本吗? 答:5个车间流程,如果前加工的产品没有外卖的情况存在的话,可以采用品种法结合分批法,不需要采用分步法,这样成本核算比较简单,不用核算各个车间结存的在制品,按照完工入库的成品来结转材料成本,按照成品的累计投入公式分摊人工制费,没有必要采用计划成本法。在制品不分摊人工制费,但前提是在制品的投入工时比较少,而且比较稳定。很多企业采用这种核算方式的。
如果有好的财务软件核算成本,可以按照工序来结转成本,每结转一步都计算人工制费。按照每道工序被下一道工序领用的数量来结转人工制费,这样虽然说成本比较真实,但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必须有比较成熟的成本核算软件支持才能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
我觉得你现在的成本核算思路没有问题。只要基础数据能准确,成本还是比较准确的。
问:你好楼主,我们是个小的油漆公司,我们既生产油漆,也进行油漆的喷涂加工业务,成本的核算主要是根据每月25号以后仓库报来的原材料收发存汇总表、两个喷涂车间的领用产品汇总表、产成品的收发存汇总表来填“产销存成本计算表”,制造费用主要是电费、折旧和修理费,老会计说大概分分,就好了。好像很随意,我印象中的成本核算好像要填很多表格。这样简单的核算看起来用处不大。不知道你有什么好的办法真正的成本控制的作用/?成本核算的流程是什么?要填哪些表格呢?
答:我认为贵司老会计所说的随便分摊可能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成本核算分摊制费讲究谁受益谁承担,有工时等基础数据就有一个分摊人工制费的准绳了。
问:请问:仓库设立根据发料单登记的生产过程帐,作用是什么?应如何设立?
答:财务收一联是为了核对、检查数据,并备份供查验;生产直接领用和费用性领料由财务制作汇总表入账。
仓库的所有业务需要都会涉及到原材料的增减变动,或者材料状态的变化,所以,这些业务都需要录入系统,财务根据这些业务的单据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分摊。设立按照业务的性质来分类。
问:有疑难问题,望您赐教不胜感激!
1。我公司注册为一新成立的小型生产型外资企业,但公司购进原料后只是进行简单的装配就将产品卖出,本次购进原料按不同品种。规格划分足有五百多种,每种单位价值都较低,这些原料只用来生产一种产品,我的原材料明细帐应该怎样登记? 2。关于运费? 我公司还没有销售产品,却发生一相700元的运费(非购买材料)我如何入帐? 答:材料的购进无论价值大小,都要建立物资收付卡,登记库存帐,购进需要确认相应的债务; 内外购料要分开库位管理,如果没有内销,内购和外购的材料可以同仓库管理,但是需要再品号上予以区分;进口材料是属于保税材料,进料进行加工复出口,需要核销海关的手册,产品的物料清单需要报关员报海关备案;
没有销售,发生的运费,可以先计入管理费用。如果是购买设备支付的需要计入资产的价值,如果是购买低值易耗品可以计算进项,计入应教税金的借方。
问:在产品统计的问题公司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仓库领用主要材料进行生产,期末有已经出库但没有投入生产的原材料,同时,还有已经生产完毕但没有入库也没有转移到下道工序的半成品,当期有转移到下道工序的半成品,注:此阶段有部分产品入库;第二阶段,从上工序转过来的半成品有投入生产的,也有没有加工的,其产出有还没有入库的也有转下到工序的,此阶段大部分要入库。第三阶段与前面两个阶段的情况类似。每个阶段都有多种产品。
会计需要建立在产品统计台帐吗?如何建立在产品统计?我查了好多书与网上的资料,有收入、转出、在产三栏统计格式,可是在产中有 没有投入生产、未完工、已经完工三种状态,而生产成本中怎么反映清楚各自的价值呢?是不是要有些辅助帐呢?如何设置啊?急啊,这月的成本还耽误着呢!
答:在制如何才能管理好呢?用最好的ERP软件也许能做到,因为ERP软件需要按照工序来设计好各步骤地半成品的品号。这样才能够从系统中找出在制工单的料工费的金额。如果没有用ERP软件,我们怎么控制在产品呢?
成本会计能够做到的是:抓好投入和产出,监控中间环节。投入是直接材料的投入。产出是成品的完工入库。中间环节是生产部门的损坏/不良要及时退仓和补料。完工产品的成本,可以按照BOM的用量来结转材料成本。至于在制品一块,可以倒挤,一般情况,在制最好不要分摊人工制费,让完工成品全部承担。年终将在制材料全部退仓,再看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科目是否有余额。如为正数则为在制材料盘亏。另外一种比较繁琐但有效的管理办法就是,将每个工单(生产计划)做好一张表格,每个步骤地投入都有记载,工时也记录在表格上。月末财务根据这些表格来结转完工入库的成本。至于在制到底有多少料工费都有单有据。只是这种方法在产品种类多,而且工单比较多的情况下是非常难以操作下去的。很多老企业采用这种办法,操作了几十年,抵得上半个ERP。
***“生产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半成品及在产品余额=完工产品成本”这个公式有点问题:公式平衡的条件是半成品没有做完工入库处理。总帐也不会有半成品科目的相关帐务处理。如果半成品有做入库管理,则半成品及在产品余额应该只是在产品余额(包括领用上阶的半成品),完工产品成本因该为“成品+半成品成本”
只要统计的生产车间的投入和产出(成品及含半成品),核算的成本应该是比较准确的。人工费用要看选择的标准是否合理了。因为多工序的生产容易造成吃大锅饭的分配方法。如果资产/费用的归集能准确,而且金额比较大的费用采用一些特殊的标准来分摊,成本会更加精确:如厂房占用方面的费用、电费动力的分摊可能就需要选择各自的分摊标准,有些费用可以采用机器工时分摊。具体情况具体对策就能将成本做得尽量切合实际。
销售按照发货来确认吧,现在绝大多数公司都是这样处理的;如果要开票再确认的话,通过发出存货过渡一下,这也是一些公司现行的做法。
问:楼主,请问退货的分录怎样做及成本如何核算啊? 答:借:应收账款(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红字)贷:销项税(红字)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库存商品(红字)。
实际业务中都是做换货处理,并不开具红字发票入账。因为减少收入,增加库存,会涉及到计价的问题,对销售成本结转的影响比较大(很多会计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
问:感谢回复。我还想问一下,我单位很小,老板要知道工具仓库的实际库存,比如说他要知道他买回的扳子,借出去多少,还剩多少,应当怎样建库存保管帐,我不知道我表达清楚没有。
答:购入做了费用处理,实物就没有账可查,所以很多单位采用建立工具卡来管理(入生技和质量部门都有按工号建立的工具卡,卡上有领用归还的记录)。
科室成本核算与病种成本核算探讨 篇3
一、科室成本核算介绍
1.科室成本核算内容。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科室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等四个类别。
2.科室成本范围:主要包括七部分
(1)人员成本,包括工资、奖金、社会保障费、各种福利费等;
(2)物耗成本,包括各项卫生材料、维修材料、水电汽费、洗涤费、消毒费等;
(3)设备成本,包括设备折旧费用、大型设备维修费、设备贷款利息等;
(4)房屋成本,包括房屋折旧费、房屋维修费用等;
(5)辅助检查成本,包括化验、放射、CT等医技检查成本;
(6)药品成本,包括两部分:药品采购成本、分摊药剂科费用;
(7)管理费用分摊,即无法直接计入科室的行政后勤人员费用。
3.科室成本归集及分摊。根据成本类别的不同,分别统计出临床服务类等四类科室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下述方式逐级分摊:
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分摊参数可选择工作量、业务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
二、病种成本核算
病种成本就是将科室成本核算所得的数据通过一定方法分摊到科室开展的所有病种成本中。
具体操作时,病种成本包括病房治疗成本、药品成本、医技服务项目成本、手术成本、麻醉成本(包括麻醉药品)五项内容进行归集。
成本归集的原则:可以直接归集的直接归集,确实无法直接归集的通过分摊计入:
直接归集,依据病种临床路径,把通过调查统计所得的如耗材支出等实际数据直接计入病种;分摊归集,无法直接计入的如水电汽、人员成本、行政后勤人员管理费用等依据全成本核算的数据,根据不同的分摊参数分摊计入病种。
病种成本具体归集明细如下:
1.病房成本的归集方法
(1)直接归集,它包括病房内所消耗的卫生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
该部分根据临床路径,通过调查科主任、护士长获得。
①卫生材料:科主任、护士长依据病人住院天数、治疗及换药次数等,统计病人所需的输液器、注射器等材料数量,根据采购单价计算出材料成本。
②资产折旧:根据病种不同,由科主任、护士长列出该病人所用病床、床头柜、监护仪等直接使用的固定资产或设备类别,依据病人住院时间(实际占用床日)、资产折旧计算出病种消耗的固定资产成本。
(2)间接归集,包括该病种应分摊的水电汽、办公用材料、办公用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洗涤费、人员费用、分摊的医院管理费用。
该部分由科室全成本核算数据中直接获得,再依据病人住院时间(实际占用床日)进行分摊。
2.药品成本的测算方法
药品的成本包括两部分:药品采购成本和分摊的药剂科成本。
(1)药品采购成本是根据病种临床路径所确定的药品名称和数量,依据药品进价计算药品成本。
(2)分摊的药剂科成本,该成本依据药剂科成本核算数据(剔除药品采购成本),按该病种药品采购成本占全院药品采购成本比例分摊计算。
3.每项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成本测算方法
根据医技科室全部成本、检查人次,计算出每检查人次的人均成本,由医技科室确定具体每项辅助检查占总检查人次成本的权重,计算出辅助检查项目的成本。
4.手术麻醉成本的测算:
由手术室、麻醉科根据手术原始登记统计每个病种平均手术、麻醉时间,然后再测算病种手术、麻醉成本。
(1)直接归集,包括病人手术期间所消耗的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及病人所需的麻醉药品费用。
该部分根据临床路径,通过调查手术麻醉科护士长、科主任据实获得。
①卫生材料:依据手术的不同`统计手术所需的材料类别、数量,根据采购价格计算材料成本。
②资产折旧:根据手术的不同,由科主任、护士长列出手术所使用的无影灯、麻醉机、监护仪、手术床等设备名称,依据病人手术、麻醉时间、设备折旧额计算出该病种的固定资产成本。
③麻醉药品:依据临床路径中麻醉药品的名称、数量,根据采购价格计算出麻醉药品成本。
(2)间接归集,包括该病种应分摊的水电汽、维修费、洗涤费、应分摊的办公用材料、应分摊的办公用资产折旧、人员费用、分摊的医院管理费用。
间接部分依据病人手术麻醉时间进行分摊。
根据上述测算方法,将明细数据汇总即可计算出病种成本总数。通过准确掌握病种成本,结合当前病种费用金额即可计算出医院单个病种收支情况,为病种效益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另外,医院也可根据现行收费标准与医院成本消耗的差额,积极向物价部门反映,争取更符合实际的收费价格,也更有利于对医院各项服务的全面体现。同时病种成本测算数据也为基本医保结算方价格制定提供了准确依据,为按病种付费工作的推行提供了有力抓手。
浅谈企业低碳成本与收益核算 篇4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成本和收益的影响
(一) 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下, 绿色环保的经营模式会导致企业的短期成本增加, 然而,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低碳生产模式不仅顺应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而且可以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不仅要对个人和企业负责, 还要对环境和社会负责, 必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 在经济活动中逐步渗入对环境信息的快速反映, 准确捕捉和确认与环境有关的收入和成本, 及时为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会对企业传统的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一是直接影响,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各国纷纷出台限制含碳原料使用的政策, 如对碳排放征收高额的碳税, 这显然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运营成本。二是间接影响, 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企业就必须尽一切可能从技术和原料上, 或从更新设备上达到低碳环保的新要求, 这也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
(二) 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实施低碳生产的企业, 成本的投入较传统的生产方式必定会增加, 之后的产品成本核算数额也会大于传统方法核算下的产品成本, 这些成本的增量可以通过建立商誉、削减或有负债或者出让“碳信用额度”等方式获得的收入进行弥补, 进而赚取更多的利润。
总之, 在低碳经济下, 企业成本和收入的发生时间在会计核算上有了改变, 虽增加了企业的前期成本, 但是却可以带来后期的收入。传统的成本核算低估了前期的生产成本, 导致了后期的收入下降, 这些变化都将影响企业年末的利润和企业的价值。
二、企业实施低碳成本和收益计量的必要性
(一) 低碳经济下企业传统成本和收益核算的弊端
1. 传统成本核算观念
目前大多数企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成本核算观念, 认为企业的成本核算范围只限于生产过程, 往往在产品设计阶段缺乏环保理念, 销售阶段缺乏节能减排的宣传, 产品使用阶段和最终废弃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欠考虑。传统成本核算观念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忽视低碳成本的存在, 无法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传统成本核算观念采用末端治理思想, 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在原材料的投入、生产和消费等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建立在财务会计系统的基础上, 但是现行的会计准侧和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单独列示与环境有关的收入、成本等的计量方法。特别是与环境相关的成本经常掩盖在企业的制造费用中, 期末再按照生产工时、产量和机器消耗量等标准进行分配, 并计入成本计算对象。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形成的资源浪费等不确认在成本中, 就会虚增企业利润。
低碳经济要求成本核算能合理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资源有效利用成本与废弃物损失成本, 而现行的成本会计却不能明确划分。原因在于成本会计的逐步结转法仅以半成品为标准确定流转成本, 无法单独划分和核算各流程点上废弃物的资源价值损失, 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
低碳经济追求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要求成本的核算能同时提供企业内部资源消耗、损失与外部环境损害成本, 以确定整改的优先顺序, 而现行的成本核算方式无法提供废弃物排放的外部损害价值。
3. 传统成本核算期间
传统成本核算观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成本核算期间仅仅以产品的生产加工时间为核算期间, 而忽视了产品在其他阶段也可能产生环境成本, 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确认和计量, 缺乏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整个阶段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二) 实施低碳成本和收益计量的意义
第一, 可以使企业认识到“实施环保活动属于非增值活动, 只有成本没有收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有助于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第二, 对环保政策的积极响应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成本, 同时也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 使环保政策真正起到了引领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的作用。第三, 在绩效评价方面, 有了低碳成本和收益方面的具体核算方法, 就可以建立起一套低碳会计实务体系, 将发生的与企业碳排放相关的权益或债务成本独立核算起来, 将成本和与之相应的收益折现作为企业价值的判断依据。
三、企业低碳成本和收益的确认
(一) 企业低碳成本项目
广义的成本概念, 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 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 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等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资源耗费。在低碳经济下, 企业的成本内容不在局限于广义的成本项目, 还应考虑环境和碳减排为营运指标的成本项目。
低碳成本项目是指在某一项产品生产活动中, 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过程中,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 主要的低碳成本项目有:
1. 资源损失成本
资源损失成本是指企业由于受技术水平、技术能力等方面的限制, 使得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于行业平均消耗量, 而形成的资源过量消耗成本。对于企业来说, 每损失一单位资源和能源, 碳排放又多增加一单位, 而这些本可以节省下来的资源及能源因无谓的损失浪费而形成了一定的隐形成本, 这些成本也应计入产品成本中, 以严格控制和掌握节能减排的实施情况。
2. 环境破坏成本
环境破坏成本是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耗费失控使社会环境质量下降, 从而造成环境损害而实际发生的社会成本。对尚不能明确计量, 并由于各种原因而未由本企业承担的不良环境后果, 即企业并未由此产生实际的支付行为或义务, 但社会环境质量确实已经受到了影响甚至破坏, 其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破坏成本。
3. 环境保护成本
环境保护成本是指企业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由环境治理费用、环境预防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发展费用和环保事业费五部分组成。同上述环境破坏成本一样, 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环保方面的支出会列作企业的费用支出, 而不计入成本中。但实际上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看, 环保费用等必须计入成本中, 进行统一计量核算, 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节能环保意识。
(二) 企业低碳收益项目
环境保护的收益相当广泛, 低碳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大量的具体或潜在的收益, 这些收益包括外部收益和内部收益两个部分, 外部收益有财政贴息、社会认可度增加等, 相应的实施绿色经营的企业也会获得政府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内部收益有员工的工作环境改善, 从而降低误工费、医药费等人工成本的支出。此外, 建立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体系, 变废为宝, 将循环再造作为收入的附加产业, 也可节约原材料的购置成本;采用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以节约燃油费用, 降低企业成本;投资低碳型项目会获得政策上的支持从而节约大量的投资成本, 还会给企业带来长期可观收益;获得对保护环境的绿色生产企业的补偿, 利用“三废”生产产品的减免税收入;因低碳生产而取得无息或低息贷款, 节约的利息支出构成的隐形收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向资本市场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 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
四、企业低碳成本和收益的核算
(一) 企业低碳成本项目的核算
基于上述的低碳成本项目, 笔者认为, 对环境成本有效计量的前提是对成本支出进行合理性确认, 由于环境支出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 所以首先要划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企业为环保事业进行的长期投资, 如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和重置, 投资新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等。费用性支出则是企业的短期费用支出, 一般变现为期间费用, 在期末进行结转, 没有余额, 如绿化费、排污费以及其他临时性的环保支出。
对于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支出, 应考虑采用适合的计量模式和计算方法。企业对于环境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按照管理费用来处理, 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法, 用货币进行计量。如, 当企业购进环保资产时, 会计处理计入固定资产, 在“固定资产”科目下, 另设“环境资产”二级科目, 计入其中, 每期计提折旧, 计入相应的环境费用中。
(二) 企业低碳收益项目的核算
对于环境收益的计量, 一般采用全额计量法。对产品收入增加而产生的环境收益的计量, 在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 可合理选择一定的标准, 按一定的比例或差额将产品收入中的一部分划分为环境收益。笔者认为, 收益的计量可以按照来源分别进行计量, 如企业内部的剩余排污权销售收入、环保产品销售收入等, 由于产生的动因比较明确, 可以直接利用该项收入进行环境收入的计量;因企业环境保护而减少的费用, 比如节约的材料费、水电费, 可以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确认收入。
五、结论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 企业面临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低碳成本在产品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自身经济利益考量, 只有将低碳环境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的范畴, 完善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 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 也只有将低碳环境效益的考核有效量化, 才能使企业真正落实节能减排和环保理念, 才能使低碳经济真正落到实处, 切实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亚光.成本收益分析视角的低碳经济简单模型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2010 (5) :99-101.
[2]王月欣.日本环境会计指南的特色与借鉴[J].商业研究, 2010 (11) :189-190.
成本核算对成本控制的作用 篇5
(杨令梅)
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的计划、考核、预测、分析等诸多控制工作,那么成本核算到底对成本控制有哪些作用呢,小编为你整理了以下七个方面:
(一)成本核算属于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2.成本核算属于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发生的各种的耗费都按照一定对象做出分配与归集,并计算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3.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全面系统,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成本管理对促进企业增产节支、强化经济核算的力度,改进企业的管理,增强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十分重大意义。
(二)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成本计划落实、控制成本水平以及实现目标成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本核算的过程,能够如实反应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之中各项耗费,也是一个成本管理运行使成本信息可以更清晰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能否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的计划、考核、预测、分析及改进等诸多控制工作
例如:某企业定的A产品计划成本是100元每件,准确计算出来的成本应该是100.3元,跟计划成本接近。由于会计人员工作的疏忽,将其中一种材料的单价用错,使得A产品的成本高估了10元,总经理在预测市场需求时,考虑到成本偏高,将没那么大的市场需求量。同时在做考核时,由于实际成本高出计划成本的10%,当期生产车间的有关人员的绩效也被考核了。所以说,财务人员能否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关系到企业成本计划、考核、预测、分析及改进等诸多控制工作。
(四)便于有关部门制定产品价格和企业编制财务成本报表的依据。
例如:某企业定的A产品计划成本是100元每件,准确计算出来的成本应该是100.3元,跟计划成本接近。由于会计人员工作的疏忽,将其中一种材料的单价用错,使得A产品的成本偏低的10元,这样导致总经理在定价时,降低了10元的报价,这个订单有1万件,这样无形中就损失10万元。所以通过成本核算,可以计算出产品实际成本,可以作为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可以确定企业盈利的依据,便于有关部门制定产品价格和企业编制财务成本报表的依据。
(五)可以控制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从而做到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例如:我们公司定的A产品的计划成本是100元,其中材料成本是70元,人工成本是20元,机器、电费耗费是10元。而我们实际计算出来的成本确实120元,其中材料成本70元,人工成本确占了30元,机器、电费耗费是20元,这样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是人工成本和机器、电费耗费增加了,这样就要去车间查找原因。车间找到的原因是这个月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大,新招了好几名工人,新工人技术不娴熟,返工率高,造成人工成本偏高。由于这个月都是白天工人上班,用电正好都是高峰期,(大家知道的白天用电高峰期是晚上低峰期的3倍)这样也加重了机器、电费耗费成本。通过成本核算,与计划成本一对比,这样就可以发现问题,下个月就知道要在人工和电耗方面降低成本。
(六)通过在产品成本的核算,还可以反映和监督在产品占用资金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为加强在产品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节约有效地使用资金提供资料。例如:通过在产品成本的核算,发现企业的在产品数量超过我们正常的水平,这样我们就要思考这些在产品所占用资金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我们企业管理当局就要制度一些提高资金周转和节约有效使用资金的措施。
(七)通过产品成本的核算计算出的产品实际成本资料,可与产品的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等指标进行对比,除可对产品成本升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外,还可据此对产品的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其更加接近实际。例如:A企业原来某产品的标准成本是80元每件,通过成本计算,该产品成本变成了90元每件,通过查找原因,是因为改产品的主要原料涨价了,而且价格一直往上走的趋势,通过各部门讨论,决定对改产品的标准成本进行调价,调整为90元每件。
改革煤炭企业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 篇6
煤炭行业的整改和合并是为了扩大自身的实际发展竞争力,也实现了产业的优化发展要求,促使合并后的煤炭企业在更加紧迫的局势下依然能够自若的站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前头。因此合并后的煤炭企业所面临的主要财务问题就是基建工程的投资成本较大,为了实现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煤炭企业的发展相一致的原则,就要实施对于煤炭改革企业的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分析。
一、分析改革煤炭企业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升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价值。当前的煤炭核算体制中存在较多的片面性,仅仅是将煤炭的运出和收益进行和针对性的核算,而忽略了煤炭企业的基建投入和后期的运转经费,当前的煤炭企业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的问题主要是基于整改后的基建工程费用问题,所以基建会计要以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主实施针对基建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核算,并为煤炭企业提供全面真实、合理的会计资料,并及时的分析和监督,加强企业基建工程的经济性和高效性。在煤炭企业的发展中所创造的巨大经济利润和经营手段是分不开的,但是针对煤炭企业整改后基建工程的不断增多现状,会计成本核算就必须实施针对成本的核算,维护基建工程的建设并有效的维护煤炭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而提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价值。
完善煤炭企业核算运行体制的有效方式。改革的煤炭企业经济核算体制是煤炭企业进行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环节,能够解决煤炭企业改革后的核实体制和成本核算的各种制约问题,煤炭企业现行的核算体制主要是煤炭部直属和排除机构以及各省的煤炭专管单位、以及煤炭企业直接管辖范围内的矿务局为独立核算单位,统一带快、自负盈亏,独立编制会计报表等方式实施对于煤炭企业的管理的,所以煤炭企业的核算运行体制以及成本问题的重视,才是维护企业利益的直接表现,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二、改革煤炭企业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若干问题思考的解决办法
煤炭企业核算存在的不足之处较多,主要的表现就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会计监督不到位、财务的日常管理和单位的业务脱节,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的困难,因此针对煤炭企业的核算问题要进行主要的解决方法落实:
建立专门的基建会计制度。专门的基建会计能够根据基建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进行相对应的资金调配和整合,能够提高基建工程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而且基建会计在基本的建设经济管理中还具有监督作用。并且基建会计是一次性的直线式资金管理模式,随着基建工程的建设或者交付使用而结束,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基本的建设过程实施会计监督。对基建劳动消耗进行会计审计,例如:办理工程款项的拨付和核算、结算、编制建设计划财务决策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建设项目会计管理与监督的工作质量,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机构的设置和领导分工,实现各职能部门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特别要健全人、财、物管理制度、工程验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会计监督制度的执行,要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基建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科学的规范核算工作在扩建工程中的在建工程核算。整改后的煤炭企业最大的财务支出就是对于基建工程的投入建设,所以基建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就成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分支部分,對于会计的核算、基建项目的投资控制、概算执行控制、以及基建工程的招投标管理、合同谈判、合同管理、工程量价审核、竣工结算以及财务决算等相关事项进行程序上的规范,对于基建工程所耗费的资金能够有效地控制。
有效地划分基建费用应用资本化。基建工程主要的应用资本包括:基建工程款项的拨入、支出和结算,编制基建工程的财务收支计划,参与基建项目的预算、审核以及验收、合同签订等,简单地说就是为了维护基建工程的建设施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费用,都应计入资本化内,并将费用计入当期的损益内,实现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正确性要求,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所以煤炭企业的基建费用应用计入相关的损益内,在建设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支出现象,并都计入工程的总投资中,还包括基建项目发生的其他费用等,形成和企业会计的统一划分,在建设项目中形成建设成本的分化和归类,达到预定的工程建设费用的划分,所以基建费用的具体费用才有资本化的细分。
有效地解决整改期间的其他会计问题。在基建工程的开展中具有较多的会计问题,例如:会计信息的不合法不合规现象,期间合同不明确、拨付款项目不准确、忽略企业转产成本、来往账目不清晰等状况的产生,所以针对基建工程的开展,实施会计的成本核算,是为了保障基建工程能够在规范完整的会计制度下开展建设,保障工程施工建设的科学性,所以针对基建活动的各种财务活动和支出要进行相对应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的控制和管理,而且会计的开展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严格的控制各项工程建设款的收入和支出,对于所有的工程控制来往账目进行相互签字的确认,保障所有建设用款都是有签约单位进行管理的。针对建设量不大、工程期较短的基建工程要按照规章和制度的规定在企业内的在建工程或者基建工程支出中进行会计科目明细的核算,但是应该按照在建项目的名称设计二级明细科目,然后再根据每个项目的概算皮肤类别加结转科目设计三级明细科目,在企业内的基建工程开展中,才能将工程的建设成本进行实际有效性的控制,而且能够更进一步的明确反应,基建工程的会计核算,解决更多的会计问题,做到对工程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发挥基建会计成本核算的有效作用。
改革后的煤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以及针对于基建工作的成本核算是煤矿企业有效控制财务支出,明确财务报表的有效途径,而且抓好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是会计工作开展的关键,同时也能够增强会计核算对于基建项目过程管理的针对性控制,也只有将计划和资金都具备到位,才能够进行基建工程的全面开展和建设,所以在确保企业经济收益的过程中,要面对基建工程的开展工作进行控制,确保资金链条的高效运转,同时也给煤矿企业的整合会计管理带来更多的财务管理指导。
学好成本核算制度,搞好成本核算 篇7
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几大突破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相较于原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出现如下几大突破:
(一)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统一了企业成本核算标准
我国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标准散见于企业会计准则、行业成本核算办法等财经法规。建国迄今, 没有统一的成本核算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将制造业、商品流通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十大行业企业做出统一的企业成本核算标准。除了金融企业外, 几乎囊括了我国所有营利组织的成本核算。这就为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及各行业成本比较做出了统一的规定, 同时, 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从而便于各类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加强成本核算, 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带来莫大的方便。
(二)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促进企业成本信息化管理
当前, 我国税收管理水平已经走上一个新台阶: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工作要通过计算机实施。大企业已经采用ERP、SAP等技术进行采购管理、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成本核算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向信息化转变。但是, 按照财政部门出台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成本核算, 强化成本管理水平, 还需要国家财政部门有一个新标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第四条规定,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产品成本核算各项基础工作”。允许“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 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确定多维度、多层次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上, 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鼓励企业将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成本核算中推广应用, 必将促进企业成本信息化管理,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三) 适当举荐“作业成本法”, 提高产品成本会计信息质量
作业成本法对资源、作业、存货、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 它不仅涉及生产过程, 而是立足于购销存全程的成本管理。即将产品成本视野延伸到市场需求阶段, 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 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因此,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允许企业“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 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管理要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 输出有关成本信息”。
(四) 从新定义“产品”概念, 扩大产品成本核算范围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明确规定, “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产品而发生的各种支出, 不包括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这里的产品, 不仅包括生产的财产物资, 也包括提供的各类服务。这就为企业成本核算从各类物资生产成本的核算扩大到提供劳务的成本核算, 从而扩大了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各类财产物资生产存在成本核算, 提供服务同样存在成本核算。
二、学好成本核算制度, 为搞好成本核算做好人力准备
如其所述, 财政部已经在河北省涿州市举办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全国师资培训班, 通过培训师资, 为各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培训学习做好师资准备, 为各地培训师资做好准备。同时, 各地财政部门可以组织会计人员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贯彻深入会计人员心中。此其一也。
其二, 各单位应主动组织会计人员、车间核算员等专业技术人员, 乃至企业员工培训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讨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兴起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高潮。通过加强对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宣传, 使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增强控制成本的意识, 充分认识统计核算产品成本的重要性。要把产品成本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费用, 进行严格的统计核算和分析比较, 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 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最后, 财政部门通过各种形式, 宣传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财政部门可以采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宣传月、宣传周形式, 或者通过新闻媒体、阅报栏、报刊杂志等形式, 宣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还可以举办《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知识大赛, 鼓励会计人员自觉学习。
三、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只是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 更困难。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只是为搞好成本核算做好了人力资源的准备, 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是将其应用到成本核算工作中, 做好成本核算。这就是贯彻执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学好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
(一) 学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根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的要求, 为进行成本审核和控制, 正确计算成本和期间费用, 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应做好如下各项基础工作:
1. 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工作。
做好成本核算, 就要对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结存进行计量,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各类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内部转移和入库等均应填制相应的凭证, 经过一段的审批手续, 并经过计量、验收或交接, 防止任意领发和转移。企业的各类财产物资均应按照规定定期盘点、清查, 防止丢失、积压、损毁、变质和被贪污盗窃。
2. 定额是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对生产的数量、质量, 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所规定的应达到的数量标准。
而定额是企业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水平的依据, 也是审核和控制耗费的标准。企业应根据当前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 充分考虑职工的积极因素, 制定和修订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消耗定额, 并据以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 借以控制耗费, 降低成本。
3. 做好原始记录, 及时提供原始信息。
原始记录对于劳动工资、设备动力、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 以及有关的计划统计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成本核算, 必须做好原始记录, 做出真实的原始记录。譬如, 企业收料单, 产品入库单传递, 材料会计与仓库保管员做好对接, 即做好协调工作;确定企业最合适的材料成本计算方法, 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选择, 建立材料明细账, 确定产品分类;月底, 根据收、发料凭证, 汇总合计, 与仓库材料核对相符;根据计算结果, 来确定存货单位成本及结存成本。企业类型不同, 其成本核算工作不同。在同一类型的企业里, 若分工不同, 工作流程也会有所不同。同时, 还要做好原始记录制度, 使之简便易行, 科学有效, 既满足管理需要, 又符合成本核算要求。并且组织有关员工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 以便正确、及时地成为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所需原始记录。
4. 建立内部结算制度, 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搞好内部结算要抓好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方式和内部结算组织三个方面的工作。
(二)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选择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
如前所述,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 输出有关成本信息。大中型完全可以利用当前设备条件, 采用现代技术, 选择各类成本核算方法, 计算产品成本, 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1. 选择企业恰当的软件管理好存货库存。
企业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合适的库存订贷方式对库存存货进行管控。其中, PMC (生产物料控制系统) 在整个生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仅可以随时对物料进行跟踪, 清晰判断物料消耗情况, 而且可以立即做出缺货反应。PMC控制手段重点有三:控制数量, 以满足生产量的需求;控制进度, 以满足生产期的需求:控制差补, 以满足核销和结账的需求。
2. 建立经济责任制度, 实行全员控制。
企业产品成本是考核各责任人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 它涉及到与产品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组, 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 产品成本的控制需要全员共同关心, 人人关注。同时, 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 成立责任中心, 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 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搞好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企业成本核算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编制企业成本费用预算。通过成本预算, 控制成本, 及时掌握成本升降情况, 分析成本升降原因, 挖潜成本降低的新路子。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搞懂《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四大突破。提出贯彻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方法, 进而指出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两条途径。
关键词:成本,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继宏.村级财务管理与集体资产经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8.
碳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探讨 篇8
一、碳会计相关概念
碳会计是低碳经济催生的一个全新领域,与环境科学紧密联系,作为碳会计核算基础的物质流核算更是涉及物理和化学等诸多领域,因此,部分概念晦涩难懂,厘清与碳会计相关的重要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碳会计,为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奠定基础。
(一)碳
碳会计核算领域研究中的“碳”有别于自然科学领域所涉及的“碳”,Jan Bebbington和Carlos Larrinaga-gonzalez(2008)认为,“碳”这个专用术语经常作为以二氧化碳为主要元素的温室气体的简称,因为温室气体经常用“碳当量”作为计量单位,所以“碳”经常作为温室气体的简单表达方式。
(二)碳排放与碳固
碳排放与碳固是两个相反的过程。碳排放指温室气体和/或其前体在一个特定地区和时期内向大气的释放。根据美国环保署的解释,碳固是一个通过农业的或者森林的措施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移除的过程。碳排放会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数量,而碳固可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数量。
(三)碳源与碳汇
碳源是一个不断变小的碳池,一个碳池就是大气中碳的一个“源”,吸收进去的碳的数量小于排放出来的数量。国际碳排放交易协会认为,碳汇是一个能吸收或者“隔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贮存库,这些贮存库包括森林、土壤、泥炭、冻土、海水以及沉积在深海的碳酸盐等。碳汇是自然界中温室气体的寄存体,碳汇与碳源表示两个相反的状态,当某个区域释放的温室气体大于该区域吸收的温室气体时,则该区域就是一个碳源,相反,当该区域的温室气体释放量小于吸收量时,该区域就是一个碳汇。
(四)排污权与碳排放配额
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公告第3号《排污权》(IFRIC 3)对排污权定义是:政府(或政府机构)确定一定时期内其控制区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向控制区内的排放者按比例分配排污权,并允许排污权在市场上交易。一个碳排放配额代表着一个固定数量的排污权,它常被用于描述排放交易或“总量交易”机制下一个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五)碳会计
碳会计是以一定的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采用货币、实物单位计量的形式,对企业的碳排放和碳固等低碳活动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个新兴会计研究领域,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实现企业绿色利润最大化(桑军朝,2010)。2008年,Stewart Jones教授等将与碳排放、交易及鉴证等的会计问题称之为碳排放与碳固会计即碳会计。从国外文献的最新研究进程看,碳会计主要涉及:碳排放配额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碳排放的相关风险核算、与碳排放相关的不确定性核算、碳排放信息披露及管理等(Jan Bebbington et al.,2008;Ans Kolk et al.,2008;CDP,2009)。
二、碳会计核算现状分析
国内外关于碳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的核算和碳信息的披露方面,在碳排放的核算和碳信息的披露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各种问题。
(一)碳排放核算现状
直至目前,以碳排放及交易为核心的温室气体排放的会计问题主要是在排污权会计框架内研究。美国FASB下的紧急任务小组(EITF)2003年发布的对参与总量-交易机制下的排污权会计基准草案(EITF03-14)试图为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全面的会计规范模型,但由于其草案可能影响到相关事项的会计处理和排污权收益及遵循成本确认等原因,最终未将其列入议事日程。IASB 2004年发布的IFRIC 3排污权解释公告试图规范总量——交易模式的排污权交易会计处理,但由于存在资产(排污权)和负债(排污权支付义务)的成本计量基础与IAS 38不一致等缺陷而不得不于2005年6月被废止(郑玲、周志方,2010)。日本企业会计基准委员会(ASBJ)发表的ASBJ15《排污权交易会计处理》、ASBJ 7《企业分离的会计基准》和ASBJ 9《存货评估的会计基准》(2006)由于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而无法得到一致认可。
2008年,FASB和IASB同意共同研究“排放交易机制”项目,这个项目致力于建立碳报告和碳排放核算模型,至2010年9月,FASB发布文件表示,IASB和FASB已经达成以下共识:(1)购买和无偿取得的碳排放配额都应当被确认为资产;(2)无偿取得的碳排放配额要求企业履行的义务符合负债的定义,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被确认。虽然IASB和FASB的合作为碳排放的会计核算实现了重大突破,但是对碳排放权的详细计量和列报问题,企业未来可以无偿取得排放配额的权利是否应当被确认为资产等问题尚未有明确定论。
IASB(2010)指出,IFRIC 3《排污权》的废止,很可能导致会计实务中对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会计处理形式各异,进而弱化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有用性。ACCA(2009)也认为,专业或广受认可的碳排放核算准则的缺失,导致不同的公司对碳排放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最终影响到碳披露信息的可比性。因此,碳排放的会计核算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企业还在等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出台明确的碳排放规范。
(二)碳信息披露现状
碳信息披露项目(CDP)是世界上许多大公司碳信息披露的主要平台,披露内容主要包括低碳战略、碳减排核算、碳减排管理和全球气候治理。CDP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碳信息披露体系,但CDP还存在以下问题:(1)碳信息披露项目没有激励企业积极减排;(2)企业之间的碳信息缺乏可比性,对企业的约束不足;(3)碳信息需求和供给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关系;(4)碳信息披露标准的缺乏制约了碳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张彩平、肖序,2010)。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2010年发布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信息披露指南”在碳信息披露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碳信息的披露不仅仅受法律法规的影响,信息披露的全面性还有欠缺。
(三)碳固核算现状
当前的文献资料中,关于碳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固技术(如森林碳固、土壤碳固和海洋碳固等)、碳固成本和碳固风险以及碳固投资交易等方面,有关碳固的会计核算研究还很少,碳固会计并未正式成为会计研究项目,也没有独立核算体系,但其作为核算净碳排放量的重要依据应当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
三、碳会计研究内容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碳会计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碳排放会计核算
企业从政府或其它组织获得碳排放权以及因为排放权交易等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或事项是企业进行碳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碳排放会计是对碳排放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报告,用以传递企业碳排放过程和减排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碳排放会计核算是碳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碳固会计核算
碳固会计与碳排放会计相对应,是对碳固活动进行确认、计量、报告,用以传递企业碳固过程的各种会计信息的信息系统。企业为了避免因为实际碳排放量超过拥有的排放权而遭受惩罚,或者为了将所拥有的排放权用于出售,企业可能选择通过各种人工固碳方法来补偿企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企业在碳固过程中会发生固碳费用等事项,因此应当将碳固产生的会计信息纳入企业的会计系统。
(三)与碳排放相关的风险核算
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企业碳排放对企业业绩和前景可能产生的影响,必须核算与碳排放相关的风险。企业因为碳排放可能面临三种风险:竞争风险、政策风险和声誉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来自国家和跨国界机构所制定的各种政策,如能源效率标准的提高。竞争风险主要来自这样的可能性,即由于低碳技术的运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高碳商品和服务与低碳商品和服务相比会变得过时(Kolk和Levy,2001)。
(四)与碳排放相关的不确定性核算
与碳排放相关的不确定性不同于与碳排放相关的风险,前者是以各种不同结果的存在可能性为特征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其自身的自然属性而使得公司难以应对。而后者是指潜在的收益和损失存在的可能性,如对减少碳排放采取不同的措施会使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可能收益或损失。碳排放中的诸如科学和技术的不确定性等都可能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的决策,因此与碳排放相关的不确定性也应当作为碳会计的核算对象。
(五)碳会计信息披露及管理
并不是所有与碳会计相关的交易或事项都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并列报,可能会存在部分难以量化或者无法在报表中反映的碳会计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可能影响到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前景的判断,因此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碳会计信息都应当得到充分的披露。同样地,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披露碳信息已不再是为外界压力所迫,相反,充分地披露企业的碳信息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需要对碳会计信息进行管理。
四、碳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建议
碳会计是一个由碳排放会计、碳固会计和碳信息披露等紧密联系构成的一个会计领域,以往的研究大部分只是孤立地研究碳会计的某个组成部分,缺乏系统性和联系性,而且缺乏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建立碳会计核算体系应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说明适用对象
确定碳会计核算体系的适用对象是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的首要任务。任何产生碳排放的组织都应履行节能减排的义务,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等组织都可能参与到碳排放和碳固等活动中,由于不同组织参与碳活动的程度和方式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组织的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碳会计核算方法,如政府碳会计核算方法、事业单位碳会计核算方法和企业碳会计核算方法等。
(二)界定重要概念
界定和统一碳会计领域的重要概念是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在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前,必须明确解释部分术语,以提高核算方法的可理解性。碳会计领域中的碳排放、碳固、碳汇、碳源、碳权、碳信用、碳足迹、碳中和、碳管理等常用术语都应有统一而明确的解释。
(三)统一碳的物质流测算标准
碳的物质流测算是进行碳会计价值流核算的基础,统一物质流测算标准才能使碳会计的核算结果具备可比性。目前国际上碳排放的物质流测算是以碳足迹测算为依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200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2006年)、英国标准协会(2008年)以及日本产业经济省(2009年)等都为企业计算碳足迹提供了标准。采用不同标准测算的企业碳足迹的结果不同,进而影响到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采用统一碳的物质流测算标准,在微观上,有助于提高同一组织不同时期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及不同组织之间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宏观上,有助于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等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落实。
(四)确定碳会计的核算方法
2008年,Stewart Jones教授等提出了构建碳会计规范的两种主要思路:其一是在京都协定框架下,所有机构或组织对产生于碳汇的碳信用的会计规范与IPCC的原则相协调;其二是在温室气体协定书内(GHG Protocol)分别计量和报告CO2排放的相关会计问题。Stewart Jones教授等提出的两种思路都说明构建碳会计体系必须与“碳”的物质流测算紧密结合,碳会计的价值流核算不能脱离企业碳活动的物质流测算。因此,碳会计的核算可以采取物质流核算法和货币核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碳会计交易或事项进行核算前必须采用物质流核算法测算出可靠的“碳”实物量,进而保证采用货币核算法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五)建立碳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
包括碳排放及碳固的会计核算及其信息披露。
(1)为减少碳排放而购买技术或设备的会计核算。减少碳排放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低碳技术或设备提高石油、煤炭等高排放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二是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企业为减少碳排放而购入的技术或设备应当分别作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而给以的补助按照政府补助的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2)碳排放权及交易的会计核算。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采用存货、历史成本的方法,IASB的IFRIC3《排污权》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日本则将碳排放权作为无形固定资产入账,而以交易为目的的碳排放权则按金融商品会计基准处理。虽然目前对碳排放权及交易的会计处理尚未达成共识,但其作为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交易或事项应当在报告中得到客观反映。
(3)碳固的会计核算。树木等因碳固(Carbon sequestration)职能被认为是碳会计中碳汇载体的重要形式之一,需单设账户予以反映。但其作为一种特殊生物资产,又与IAS41、AASB141等会计准则相挂钩(周志方、肖序,2010)。碳固与碳排放一样应当作为一项会计事项在报告中得以反映。碳固与碳排放是两个相反的过程,碳固可以补偿所发生的碳排放,企业增加碳固相当于减少碳排放,进而增加企业的碳排放权,因此,企业因为树木等对温室气体的贮存增加了企业的碳排放权,可以确认为自己研发的无形资产等,同时,企业因碳固活动而种下的树木或购置的设备、材料等应当确认为资产。
(4)与碳会计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核算。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是其风险和不确定性(Stern,2006),因此,碳会计有必要针对其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引致的收益和损失作出反应,即核算和报告,这种或有或不确定事项,需要会计人员在概率估算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以负债或其他方式在报告内客观及时反映(周志方,2010)。
(5)碳信息的披露。企业无法量化或无法用货币表示的碳信息,只要可能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都应当得到充分的披露。企业披露的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必须披露当前会计年度、下一个会计年度的碳排放控制措施预计将发生的重大资本支出,甚至是更远时期的重大资本支出。其次,公司应该考虑并且披露碳排放方面的条约或者国际协定对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最后,需要考虑企业的碳排放对企业名誉产生的影响,是否会由于名誉的破坏而给公司的业务经营或者财务状况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志方、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进展及评述》,《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11期。
[2]张彩平、肖序:《国际碳信息披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财务与金融》2010年第3期。
[3]郑玲、周志方《:全球气候变化下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问题:最新发展与评述》,《财会通讯》(综合·下)2010年第3期。
[4]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教育教学论坛·下旬》2010年第7期。
[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R/OL][.1998].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kpchinese.pdf.
[6]IASB.IFRIC Interpretation No.3,Emission Right[sR].2004.
[7]Jan Bebbington,Carlos Larrinaga-gonzalez.Carbon Trading: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Issues[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8.
关于碳会计核算问题与解决对策 篇9
一、碳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 碳会计的会计确认问题。
碳排放权在我国确认为资产, 已经是没有争议了, 但由于对排放权本质认识的差异, 究竟确认为何种资产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导致了实务中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化。比较主流性的观点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存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取得的碳排放权符合金融资产的定义, 企业的持有目的是为了在近期内出售或回购以获得利润, 而且该项资产又形成了自由交易市场, 有具体的定价机制, 可以进行现货和期货、期权交易。存货观点的学者认为对于参与CDM项目的企业而言, 碳排放权存在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之中, 符合存货的定义。无形资产观点的学者认为碳排放权具有无形资产的特征:不具有实物形态, 但可以单独出售或转让, 持有过程中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因此碳排放权基本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与碳排放相比, 碳固的研究目前有些不尽人意, 更不用说给企业提供确实可行的会计处理规范了。在实务中, 企业都是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应该把碳固确认为何种资产, 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有学者尝试性地提出碳固业务应按企业碳固方式的不同, 分为物理碳固、化学碳固和生物碳固一一确认。但根据Pw C和IETA的调查, 实务中企业主要是将碳固量确认为存货或无形资产, 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确认方法, 使得信息的透明性和可比性大大减弱。
2. 碳会计的计量问题。
对于碳排放权的计量, 主要的争议是以历史成本还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最为合适。一些学者认为, 从资产归属类别上来看, 既然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存货, 就应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在后续计量中, 按照历史成本进行摊销, 摊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把碳排放权归类为金融资产的学者自然认为无论初始计量还是后续计量, 都应采用公允价值。国外大部分研究集中于碳固的存量或实物量的测算, 只有少量学者涉足碳固的会计核算领域。而国内在碳固方面, 只有少数学者对碳固的温室气体存量展开研究, 除了肖序和周志方等在有关碳会计的文献中谈到碳固会计外, 几乎没有其它学者对碳固的会计核算进行研究。甚至在物质流测算方面, 对企业碳固过程中存储的碳实物量的核算方法也尚未能达成共识, 并且操作方法极为繁琐, 企业对碳固的碳实物量核算难度很大。Viorel Blujdea、David Neil Bird和Carmenza Robledo认为目前存在多种估计和计算碳固量的方法, 导致可比性和一致性欠缺, 呼吁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能被广泛认可的标准计算方法, 以提高造林/再造林碳固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3. 碳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
通过综合分析各国关于碳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国际组织制定的自愿碳信息披露标准, 不难发现目前的碳信息披露现状存在很多的缺陷:披露的碳信息缺乏可比性;碳排放信息的需求和供给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接;由于缺乏统一披露标准, 影响碳信息披露的规范化;碳信息的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各有其局限性。而且与国外企业相比, 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明显滞后, 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归集为以下几点:缺乏碳会计信息规范的指导;没有形成完善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我国上市公司的低碳意识还不强, 缺乏披露碳会计信息的自觉性。
二、解决对策
1. 碳会计的会计确认。
目前, 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建议把碳排放权确认为“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无形资产”, 事实上, 这三种都不全面。存货模式存在两个缺陷:一是碳排放权不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主要产品, 它只是附带产生的;其交易发生的概率也不是很频繁, 不属于日常业务的范畴;二是存货应具有实物形态, 而碳排放权只是一种权利, 不符合存货的概念。金融工具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碳排放权虽然可以进行现货和期货、期权交易, 但碳排放权与其持有者之间并没有相应的权益关系;二是虽然我国碳减排量交易活动在不断增加, 但目前并不存在一个区域性的或全国性的交易市场, 无法确定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而当企业取得碳排放权的目的是出售时, 无形资产模式也不合理。结合各国对无形资产的定义, 可以明显发现, 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目的是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 以出售为目的的碳排放权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本文认为碳排放权对于不同的交易主体具有不同的经济性质, 不能够一概而论, 应当根据企业持有碳排放权的不同用途作区别处理。当企业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是出售时, 应该把碳排放权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企业以自用为目的持有碳排放权时, 则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
关于碳固会计, 由于国内外的研究实在不尽人意, 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 本文设想应该设“碳固资产”和“碳固材料”两个账户进行处理, 而不是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存货, 因为无论物理碳固、化学碳固还是生物碳固, 都需要购买 (建造) 一定的碳固设施和设备, 并购置必要的碳固材料, 而这样的设备和材料必会占用大笔资金, 所以另设账户的处理符合重要性原则。对于物理碳固和化学碳固引起的经济业务, “碳固材料”账户反映消耗性的碳固材料, 在“碳固资产”账户下设置明细分类账“长期性碳固资产”来反映使用时间较长的碳固设备或设施等。而对于生物碳固的确认, 则需要考虑是否同时产生生物性资产。如果没有同时取得生物性资产, 表明企业的生物碳固业务与其一般性经济业务是分离的。企业可在“碳固资产”账户下设置明细分类账“生物碳固资产”进行反映。但如果同时取得了生物性资产, 那么企业的碳固经济业务与一般性经济业务就是相融合的, 还需再细分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主要是指造林/再造林这种固存方式中, 森林碳汇与林木资产之间的共生关系。若消耗性林木资产用于森林碳汇, 但由于这类林木资产生长周期短, 而且用于森林碳汇的林木载体会被砍伐, 所以不需要考虑碳汇资产的确认问题。若生产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性森林资产用于森林碳汇, 由于这两种林木经济业务都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企业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完全可以归集到这两类资产, 不需要分配给森林碳汇资产。但企业需要按公允价值将两类林木资产产生的森林碳汇确认为“碳排放权其他资产”, 并同时确认“碳固收入”。
2. 碳会计的计量。
本文认为碳排放权的计量不仅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 而且计量单位也应多元化, 以货币计量单位为主, 实物计量单位为辅。理由如下: (1) 货币计量单位为主:在低碳经济模式下, 节能量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为主要的计量单位是必然的趋势。但如今国内外对于碳排放权的计量方法各有不同, 相互间的转化也是相当复杂, 在现阶段以节能量作为计量的主要单位是不现实的。再者, 碳排放权虽然不是劳动产品, 但它有效用,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 效用可以衡量环境资源的价值, 而货币又是效用的计量单位, 因此传统的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仍是主要的计量模式。 (2) 实物计量单位为辅:由于影响碳排放权的一些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因素, 不是货币计量单位能表示, 因此碳排放权必须结合非货币计量单位。这些非货币计量单位主要是指实物数量指标。基于企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 可以考虑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辅助的会计计量单位。相比较碳固的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较为简单。无论是物理碳固、化学碳固还是没有同时取得生物资产的生物碳固引起的经济业务, 初始计量都按购置成本计量“碳固资产”下的各个明细科目和“碳固材料”。后续计量时, 将碳固过程中发生的碳固材料的耗费, 长期性碳固资产和生物碳固资产的折旧和维修费用, 以及相应的人工费用等其他相关费用, 计入“碳固成本”。
3. 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对于企业来说, 碳会计影响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与日俱增, 碳信息的规范披露势在必行。因为企业的财务报表已经是一套完整的体系, 而碳会计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 很多问题都没形成共识, 如果将其纳入现有的财务报表中容易造成信息混乱的局面, 因此本文设想编制独立的财务报表进行披露, 这样的披露方式有两个优点:一是披露的碳信息更清晰;二是可以完整反映上市公司相关的碳会计信息, 从而避免碳信息披露零散的问题。 (1) 独立的碳资产负债表。独立式的碳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为反映碳经济业务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单独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借鉴传统的资产负债表, 碳资产负债表左方登记碳资产, 右方登记碳负债及碳所有者权益, 同时也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 (2) 独立式的碳利润表。设置单独的利润表, 可以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在减排活动方面的绩效, 揭示企业保护环境和节能的成效。碳利润表的碳收入通过碳排放权收入、碳固收入和其他低碳收入来反映;碳费用则分为碳排放权成本、碳固成本和低碳负担费用。 (3) 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为了与碳会计报表相辅相成, 本文认为, 企业在报表附注中应披露以下信息:企业年度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企业制定的减排目标以及相关措施;企业为低碳减排而进行的设备投资和技术研发情况。为了更完整地反映低碳活动对企业的全面影响, 不仅要编制独立的财务报表, 还必须进行表外的补充披露。考虑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现状, 本文试图对目前碳会计信息进行一些补充, 使之更符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首批碳核算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篇10
国家发改委目前已就之前印发的发电、电网、钢铁、化工、铝冶炼、镁冶炼、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等首批10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形成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正在面向各界征求意见。
“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 (MRV) , 是碳市场的基础体系。统一的MRV, 则是全国碳市场交易标的同质、同量的重要保障。此次发改委针对10个行业给出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则是统一MRV, 统一全国碳市度量衡的开始。
此次征求意见, 若顺利经过后续意见汇总、专家研讨、标准审定、标准报批等程序, 这10个行业的核算和报告指南, 将于明年成为国内首批关于碳排放的国家标准。
质量成本核算探讨 篇11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成本;产品成本;质量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08)04-0025-04
质量成本管理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而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质量成本管理对于企业进行质量决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堡姆提出了一种报告体系,把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与产品质量不合格所引起的损失联系起来,向公司管理层提供一种质量成本报告。这一报告体现了把质量与成本、质量与经济效益相联系虑的新概念,因而被公司管理层所接受,并迅速推广到其他公司,使质量成本管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了质量成本并在试点企业加以应用研究。
一、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对于质量成本的概念,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表述,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和菲根堡姆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朱兰认为,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菲根堡姆认为,质量成本是工厂和公司的质量成本,包括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前者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后者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很多学者研究质量成本概念时都借鉴了以上观点。
谈到质量成本,我们自然就会将其与产品成本进行比较。应当说,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都是一种劳动耗费,本质上相同。(2)质量成本中的显见成本(如预防成本等)寓于产品成本中,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主要区别是:(1)成本项目的组成内容不同。产品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制造有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质量成本是与产品质量活动有关的成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项目。(2)补偿的方式不同。产品成本可以通过销售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得到补偿;而质量成本中的一部分隐含成本(比如产品降级损失和信誉损失等)不能计入产品成本,不可能得到补偿。(3)核算的目的不同。产品成本核算目的是为了计算产品销售成本,从而计算确定当期损益;而质量成本核算目的主要是为了计算实际质量成本,为质量决策提供依据,而不是为了计算损益。(4)核算的方法不同。产品成本核算要按照规定的核算程序和方法进行;而质量成本核算既可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也可采用统计核算方法。因此,产品成本和质量成本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二、质量成本的分类
为了进行质量成本管理,需要对质量成本进行分类,其主要分类形式如下:
1.按照经济性质分类
质量成本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以下质量成本要素:(1)材料成本要素,是指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从事预防、鉴定、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工作所发生的各种材料、燃料等的消耗成本,以及因产品质量未达标准而产生废次品所耗费的材料、燃料等的损失成本。(2)工资成本要素,主要指与产品质量活动有关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如质量专管员、检验员、产品售后质量服务人员的工资薪酬,以及因废次品发生的工资性质的质量成本。(3)折旧费用要素,指与质量有关的专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修理费等。(4)其他质量成本,指质量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和因质量原因引起的减产损失、降级损失、折价损失、索赔费用等。通过这种分类,可以反映质量成本的原始构成,有利于分析质量成本结构。
2.按照经济用途分类
按照经济用途不同质量成本可分为以下项目:(1)预防成本,指用于质量管理活动发生的各种预防性费用,如质量管理部门和检验部门为提高员工素质发生的培训费、宣传费等。(2)鉴定成本(或检验成本),指进行质量管理活动发生的各种质量费用,如检验部门对材料、产品等进行检验发生的材料费用等。(3)内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出厂前因质量未达标准而发生的损失,以及因质量原因造成的其他损失,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减产损失等。(4)外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出厂后因质量未达标准而发生的损失费用,如索赔费用、保修费用、产品降价损失等。这种分类是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
3.按照反映方式分类
质量成本按照其反映方式可以分为:(1)显见质量成本,主要指质量预防成本、鉴定成本、部分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显见质量成本是已实际发生的账面成本,可以通过相关会计账户进行反映,一般应计入产品成本,并通过产品实現销售获得补偿。(2)隐含质量成本,主要指隐含于账面之外的质量成本,如产品降级损失、因质量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减产损失和降价损失等。隐含质量成本是未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能通过相关会计账户计入账簿,也不能计入产品成本,不能通过实现产品销售获得补偿。这种分类有利于分清质量成本的不同计算方法,区别其补偿方式,减少损失。
此外,质量成本还可有其他分类形式,如按控制效果可以分为质量控制有效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前者指有效控制质量所发生的成本(如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等),后者指质量控制不力或失效造成的损失性成本(如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外部质量损失成本和过头质量损失成本),这种分类有利于分析和确定质量成本控制重点。质量成本按其形成过程可以分为设计质量成本、采购质量成本、制造质量成本、销售服务质量成本等,这种分类有利于明确经济责任,便于开展质量成本责任会计。
三、质量成本的核算
现行核算制度下关于质量成本的核算内容是不完整的,在此我们将对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与内容进行讨论。
(一)现行质量成本核算方法
根据现行会计核算法规制度的要求,涉及到质量成本的核算内容,主要是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所进行的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损失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在不同的企业里,生产损失数额大小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很多,比如生产工艺水平低下、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人违规操作、机器设备故障、电力中断或非常灾害等引起的生产中断等。生产损失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应由产品制造成本承担,是产品制造成本的组成部分。
碳成本核算 篇12
一、某医院基本情况
某医院是一所结合了教学、医疗、预防、科研和保健等多维一体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全院共有800 余名职工,其中75 名为硕博医学研究生,421 名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该院占地面积达到了4.1 万平方米,医疗用房面积5.5 万平方米,共开设了800 余张病床,47 个临床医技科室。该院重点专科主要有:心内科、产科、骨科和普通外科,另开设有呼吸内科、儿科、妇科、普外科、妇幼保健、康复科、内分泌科等特色专科。这些科室在社会上均有较大影响力。此外,该院还设有急救中心、影像中心、介入放射治疗中心、腔镜治疗中心等多个功能齐备的医疗中心。
二、医院医疗成本构成分析
医院医疗成本按性质分为七类: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金和其他费用;按功能划分为两大类: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医疗业务成本又分为三类:临床类服务成本、医技类成本和医辅类成本。根据表1 来看,2014 年某医院总成本为40684 万元,其中35864 万元为医疗服务成本,占88.15%,4820 万元为管理费用,占11.85%,这表明该院医疗业务成本为主要成本支出。
(单位:万元)
三、各成本科室的成本核算
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因此,在科室成本核算时,临床类服务成本属于直接成本,可通过会计核算、科目归集直接获得;间接成本包括医技类、医辅类、管理费用和公共类成本,这些费用需要通过逐级分摊才能确认为科室成本。各分摊顺序如表2。分摊次序为:首先将公共成本类分摊至行政后勤类、医辅类、医技类和临床类成本,再将经过分摊后的医辅类分摊至医技类和临床类,最后将分摊后的医技类最终分摊至临床类成本中,构成了医院出管理费用外的真实的科室成本。
四、科室成本核算具体方法
1、分摊前各类成本构成分析。从表3看,该医院临床类成本只占医院总成本的50.6%,除管理费用外,医辅类和医技类均是为了直接服务于病人而产生的成本支出,与临床类成本的区别只是在于服务的环节和地点不同,因此,为了完整体现科室全成本的构成,必须将这两类成本逐级分摊至临床类成本,才能体现病人在医院就诊期间所花费的真实、完整的费用。
2、采取合理分摊方法分析。在科室成本核算中,选取合理的分摊方法尤其重要。通常的采取方法有按收治病人数、业务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如果按占用资产和使用面积分摊,存在科室占用资产和面积方面资源不匹配,按收治病人的方法分摊存在门诊与住院病人之间、住院病人病种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因此,采用这些方法均不尽合理,所以我们采用按业务收入方法进行分摊,该方法相对于前几种方法较为合理,基本体现了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关系。
3、按业务收入分摊间接成本的结果分析。根据表3 和表4 分析,该院除管理费用4819万元未分摊至科室成本外,其余的医辅类、医技类均按业务收入的占比,按照医疗成本的性质分摊至各临床类业务成本中,在表4 中直接反映了各临床科室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构成,真实、完整地体现了科室成本的来源、构成。通过成本核算,体现了各临床科室的成本构成,有利于医院进行全面的科室成本分析,制定出成本消耗定额、费用控制措施,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
五、某医院全成本核算透析出的问题
在实施全成本核算后,某医院的成本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同时增加了收支结余。但通过全成本核算同时也发现当前该院在核算和经营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医院在公摊费用的设置上,还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在数据不全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分摊的方式的研究。
2、该院住院成本非常高,这主要是由于病床使用率较低所致,建议在后期经营中,应当加强病床使用率,并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3、医院的卫生材料严重偏高,应当开展定额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全面加强卫生材料的购销全过程监控。
4、该院其他费用费用归集随意,应在会计核算上尽可能的按照科室归集,以期更真实反映医疗成本构成的科学系、合理性[4]。
摘要:本研究以某医院为例,通过对其各科室全成本的构成、分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其在实施全成本核算后的效果,同时根据核算结果了解其在核算中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更好的发挥医院科室全成本核算的价值。
关键词: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坦.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与会计支出的勾稽关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1,(8):90-92.
[2]王琨,张清芝,郑二维,王紫巍.运用系统论构建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实践[J].中国卫生经济,2011,(12):86-88.
[3]包大恒,单李岩,赵迪.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运行模式与成本核算体系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09,(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