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对策

2024-12-09

具体对策(精选11篇)

具体对策 篇1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临床型和隐形乳房炎两种。临床型乳房炎造成产乳量的下降, 炎症奶废弃。

1 流行特点

乳房炎全年皆有发生。从每年6月份开始, 以7, 8, 9三个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约占全年发病的44%, 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2 临床症状

2.1 临床型乳房炎

急性病例的特征是乳房发红、肿胀、变硬、疼痛, 乳汁异常, 奶量减少。体温升高至40℃以上, 食欲减退或废绝, 脉搏增速, 脱水, 精神沉郁。亚急性病例, 乳汁呈水样, 含絮片和凝块。乳房轻度发热、肿胀, 最后乳房萎缩, 成“瞎乳头”。

2.2 隐性乳房炎

其特征是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 然而乳汁在理化性质、细菌学上发生明显变化, p H值在7以上, 呈偏碱性, 乳内含奶块、絮状物、纤维, 氯化钠含量增加至0.14%以上。体细胞数升高至50万个/m L以上, 细菌数和电导值增加。

3 诊断

常用的诊断方法:加州乳房炎试验 (C.M.T) 、牛旁试验。操作方法是, 在诊断盘 (深1.5cm、直径5cm的乳白色平皿) 内加被检乳样2m L, 再加C.M.T诊断液2m L, 平置诊断盘并使呈同心圆旋转摇动, 使乳汁与诊断液充分混合, 经10~30s后, 根据标准判定。

4 防治

4.1 治疗

消炎, 抑菌, 防止败血症。青霉素80万U, 蒸馏水50m L, 乳头内注入, 每日于挤奶后注入。青霉素300万U, 或四环素30万U, 静脉或肌内注射, 2次/d。

对重症病牛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1500m L、25%葡萄糖液500m L, 维生素C和维生素B各适量, 静脉注射, 2次/d。为了防止酸中毒, 可用5%碳酸氢钠液500m L, 一次静脉注射。

4.2 预防

4.2.1 搞好环境卫生

牛舍、运动场的粪便要及时清理, 堆积发酵;牛舍要经常用清水冲洗干净, 并定期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运动场要保持清洁、干燥, 尤其雨后要及时排出积水;牛体要每天刷拭, 冬天干刷, 夏天可用水刷。尤其注意奶牛产后护理, 排出的恶露, 应尽量少污染牛后躯。

4.2.2 加强管理

牛栏大小设计要合理, 防止牛栏周围有坚硬的东西损伤乳房, 引起感染;牛舍要保持安静, 严禁惊扰牛群;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 冬季要防备严寒侵袭;保证饲料品质优良,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4.2.3 加强挤奶卫生

(1) 挤奶前应清洗乳头清洗乳头的目的是刺激乳头排乳, 同时, 得到干净的牛奶。清洗乳头最好先用1:4000的漂白粉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淋洗乳房及乳头, 再用40~50℃的温水洗净乳房及乳头。但应注意清洗的面积不要太大, 因为面积太大会使乳房上部的脏物随水流下, 集中到乳头, 使乳头感染的机会增加。淋洗后一定要用干净毛巾或纸巾擦干。注意每头牛要固定1条毛巾或更换1片纸巾, 毛巾用后要清洗、消毒。最后按摩乳房, 促使乳汁释放。这个过程要轻柔、快速, 建议在15~25s内完成。

(2) 规范挤奶操作手工挤奶时, 应用拳握法, 禁用拉长乳头的扯捋法。分娩10d以内的牛及乳房炎患牛, 要用手工挤奶, 不能用机器挤奶。挤奶员要固定, 应定期检查身体保证健康;指甲要剪平磨光, 每次挤奶前手要用消毒液洗涤。

机器挤奶时, 真空泵压应保持在350~380mm汞柱, 节拍频率保持在60~70次/min。洗好乳头并按摩乳房后, 应尽快给乳头套上奶杯, 以防空气侵入。挤奶完毕后, 应及时取下奶杯, 以防空挤, 损伤乳头黏膜或皮肤。挤奶杯每天用85℃热水浸洗消毒, 内鞘应每周消毒1次, 用0.25%氢氧化钠溶液煮沸15min, 并继续浸泡过夜, 次日取出, 以清水冲洗干净, 干燥备用。

(3) 挤奶后要药浴乳头方法是将乳头浸入药浴杯中的药液内约30s。常用于药浴的药液有4%次氯酸钠、0.2%过氧乙酸、0.3%~0.5%“洗必泰” (主要成分为双氯苯双胍乙烷) 。临产牛应在预产期前10d开始, 1~2次/d。泌乳牛在每班挤奶后立即进行1次, 也可采用“2次药浴, 纸巾擦拭”的操作程序, 还可在挤奶前清洗乳头, 专用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 弃去前2把乳后开始挤奶, 挤奶后立即进行药浴乳头的操作程序, 可使乳房炎显著减少, 牛奶中的细菌数控制在10万以下或更低。

4.2.4 做好干奶期的预防工作

停乳后的前3周是重新感染乳房炎的危险期。在干奶前最后1次挤奶后, 通过乳头管向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药物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有专用干奶药物可供选用, 如复方青霉素油剂。干奶后10d内和预产期前10d, 每天都要对乳头进行药浴消毒1~2次, 方法同挤奶后的乳头药浴法。

4.2.5 及时治疗或淘汰病牛

首先应加强对能够引起乳房炎疾病的治疗。奶牛结核病、口蹄疫、流行热、痘疮、乳头外伤、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产后败血症等疾病常可引起乳房炎。

其次要对乳房炎病牛进行及时隔离治疗, 以防传染其他牛。对久治不愈的慢性乳房炎病牛应及时淘汰, 既可以减少传染来源, 保护牛群健康, 又可以节省饲料和药费, 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对策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并能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

在学生掌握了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基础上,集中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即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要抱有正确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具体分析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运用阅读自学、讨论交流、点拨讲授等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导入新课:

我们一直强调,理论要与实际相联系,要运用所学的哲学道理去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学了一条哲理后,就要用它去分析所有的问题;也不是说,我们碰到一个问题后,就要把所有的哲理都搬出来加以运用,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东施效颦的故事传为千古笑谈,大家并不陌生。可是笑过之后,想一想东施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呢?――她抹煞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看到自己与西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盲目模仿、生搬硬套西施的捧心皱眉,结果丑上加丑,成为永远的笑料。

具体对策 篇3

【关键词】医院;教学档案;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04-01

1 研究对象

文章以乐清市人民医院暨温州医学院附属乐清医院的日常教学档案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存在的具体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

2008年1月22日,医院通过温州医学院教学基地硬件建设审核及教学质量评估,正式挂牌成为温州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开始承担临床见习生及实习生双重教学任务。随着教学任务的加重,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教学档案急剧增加,因此,尽管医院科教科教学管理人员明显感觉到教学资料整理,尤其是教学档案规范整理面临的压力,但仍将其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存在问题

教学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具有档案的一般属性,故按档案的运动周期,将教学档案的运作大致分为形成、整理、保管以及利用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找出日常管理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2.1 教学档案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规范性不足是目前教学档案形成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教学档案涉及的内容十分庞杂,大至总领规章制度,小至须精确到分秒的日常记录,它们的形成不仅仅是科教科的任务,更需要各教研组的紧密配合。在刚开始建立教学档案的初期阶段,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的现象难以避免。而病区教学秘书作为教学档案的基础管理人员,并非档案管理专业出身,他们急需规章制度作为规范管理的准则,降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这一矛盾将直接导致病区秘书面对教学档案产生消极情绪,严重不利于保证教学档案原始记录的质量。

此外,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所含科室开展的业务不同、各医师工作习惯不同等因素,各教研组常会按自己喜好设计档案记录方式,结果造成同一教学方面的任务,如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等在不同教研组有不同的记录模版,为进一步的教学档案整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 教学档案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档案形成后,必定会经过两个阶段的整理,一是各教研组的收集、整理、递交,二是科教科的汇总、编排。在这个过程中,教研组和科教科各存在如下问题。

教研组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带教老师对教学档案的整理态度不严谨。教学档案的整理需要教研室主任、秘书、病区秘书、带教老师紧密配合,但医院对档案的重视程度往往深受医疗业务这一特殊性的影响,几乎所有医师都会把重心放在医疗档案的整理上,因为这部分工作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而教学档案相较之下就显得可有可无。

科教科的问题则主要表现为对教学档案的整理欠科学。教学档案未能得到很好的分类汇总,这就为接下来的保管和利用埋下了弊端。如何设计一个科学的档案整理模式成为科教科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2.3 教学档案保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档案的保管主要就是要保证它们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之前,研究对象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学档案价值鉴定不到位,一些重要档案未能味道妥善保管,直至用到时才发现已经丢失;二是保管主体太过单一,所有档案主要集中保管在科教科,一旦科教科工作产生疏忽,损害到的教学档案将无法弥补。

2.4 教学档案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档案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其价值进行开发利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就研究对象现实而言,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教学档案主要还只是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个原始记录,没有形成一个价值重点突出、旁证资料清晰可循的利用查询系统。因此,除了一些简单易懂的数据档案外,很难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实质上的技术指导。

3 解决对策

3.1 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中教学档案管理条款,设计统一教学记录模版

作为基层非直管附属医院,乐清医院的医师人员比例还不足以在各教研组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教学档案的管理,均由教研组成员兼职管理。为让他们有标准,科教科特在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教研组组长职责》、《教研组秘书职责》、《科室教学工作内容规定》等中增加了具体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及要求。此外,为提高带教老师对教学档案管理的积极性,科教科还在《教学奖惩规则》中增加了教学档案管理相关内容,将教学档案管理情况与教学工作量挂钩、与教学奖惩挂钩,从精神和物质层面进行双重刺激。

为做好教学档案管理体系的前端质量控制,科教科就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同行评教、领导评教、学生评教、听课记录、学生考勤表、学生态度考核表、学生出克考核表等一系列日常教学工作记录,或采用温州医学院统规范表格、或重新设计模版,供所有教研组使用,为教学档案的形成提供统一标准。

3.2 严格规定上交教学档案要求,科学整理教学档案

为改变教研组对教学档案整理的松散状态,科教科开始对须教研组上交的教学档案进行严格的时间规定,如:实习生轮转前一周上交本轮教学计划,每两周上交一次教学查房及小讲课记录,学生出科后一周内上交出科考核成绩及态度考核表,实时监督并上报学生考勤情况等等。

科教科在收集到教研组上交的教学档案后,合并自身形成的其他教学档案进行科学整理。首先是一改以往单纯按年度划分档案的方法,先按来源原则进行分类,将档案目录设为内、外、妇、儿、门诊、医技、检验七大教研组、实习生档案、见习生档案及科教科档案等10个类目,然后将这些类目按教学年度进行划分,每个年度下再按需选择性地设立教学计划及总结、学生排班、科室轮转表、寝室管理、理论授课课程表、教学课件、教学文件、教学活动记录、教学检查、教学照片等子类目。其次是将教学档案按所设类目进行分类、整理,整理过程中要注意将每月一份的学生考勤记录、学生考试卷等数量庞大且不可能在今后再次翻阅的教学资料另设附件存放,只需讲考勤汇总表、成绩汇总表存为电子档案。

3.3 认真鉴定档案价值,多科室保存档案

自从乐清医院成为非直管附属医院后,教学资料与日俱增,若全部保存将耗费很大的空间资源及管理人力。因此,在保存前,科教科就日后利用价值对教学资料进行鉴定,对一些几乎没有价值的资料,如往年试卷、往年考勤考核表等只是粗略地装进档案盒置于储藏室中,不予分配管理人力。对有利用价值的资料,则按整理时设定的类目进行分类保存。

保存档案时,科教科按今后可能利用到的程度将档案进行多科室保存。所有教学档案除在科教科保存原件外,还制备有复制件保存于不同科室。如教研组保存有教学课件、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教学计划与总结等档案复制件,人事科保存有实习生毕业考试成绩档案复制件、总务科保存有学生宿舍管理档案复制件、保卫科保存有学生安全保卫档案复制件、图书馆保存有学生报刊杂志及电子阅览记录档案复制件等等。

3.4 积极开展教学档案利用工作

具体对策 篇4

一、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原因

1、抽油杆部分损失

抽油杆部分损失主要包括弹性变形损失以及摩擦损失。由于在实际抽油过程中, 抽油杆会频繁的上下运动, 这样就无法避免与液体和油管之间发生摩擦, 长期的摩擦会造成功率的损失。尤其是在定向井以及斜井中进行抽油时, 抽油杆和油管之间的摩擦力还会增大。在上冲程过程中,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方向下上, 因此, 悬点载荷受摩擦力的影响而增加。在下冲程过程中, 摩擦力的作用方向向下, 悬点载荷则受摩擦力的影响而降低。由于悬点载荷总是呈不断地增加和减少, 使载荷的不平衡性以及变化幅度有所增加, 并造成示工图的面积不断扩大, 从而严重影响了抽油机的正常运行, 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功率损耗。

2、皮带传动部分损失

皮带传动部分的损失一般分为与载荷有关的损失以及与载荷无关的损失。与载荷有关的损失具体包括皮带和轮槽径向滑动摩擦造成的损失;打滑造成的损失;弹性滑动造成的损失。与载荷无关的损失具体包括在数条皮带同时传动的过程中, 由于轮槽以及皮带长度存在较大的误差, 使数条皮带间产生不均匀的荷载, 从而造成其中一些皮带在制动状态下干扰封闭功率损失;风阻造成的损失;轮槽在反复进出的过程中造成的摩擦损失, 这个问题的形成跟轮槽和皮带的尺寸存在误差以及皮带轮在安装过程中存在误差等原因有关;绕皮带轮的弯曲造成的损失, 这个问题的形成跟皮带的种类、直径以及结构等原因有关。

3、电机部分损失

电机损失具体包括机械损失和热损失。抽油机在运行过程中, 其电机负荷存在较大的变化, 尤其是当抽油机不平衡时, 其电机的输出功率会在特定的功率范围内发生变化, 在每次的冲程过程中, 抽油机的输出功率中瞬时功率会出现两次最大值和最小值。瞬时功率的最大值一般会高于额定功率, 而最小值则呈负值, 也就是说电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进行功率的输出, 反而要依靠抽油机的带动进行发电。由此可见, 电机输出功率的变化大大超出了60%至100%的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 电机的效率在降低的同时, 大大增加了其损耗, 经实践表明, 电机的损耗可高达30%至40%, 从而对抽油机井系统的举升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提高井筒举升效率的有效措施

1、有杆泵井的示功图自动远传检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实现数字化油田建设已经成为目前的重要目标。有杆泵井示功图作为一项先进的技术手段, 可以准确的诊断抽油机井的工作情况, 并且可以通过测试取得油井的详细信息, 然后综合分析油井的生产动态, 从而判断生产参数的合理性。对有杆泵井的动态监测具体包括对示功图的监测、油井液面的监测、产量的监测以及压力监测。在监测示功图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远程监测系统以及固定传感器的作用, 从而完成对电流图以及有杆泵示功图的实时监测和远传, 并且可以根据示功图的变化对油井的工作参数进行及时地调整, 从而提高油井的经济效益。抽油机井的远程监测系统不但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 还能实现油田生产的自动化监控, 它可以从远程油田中采集相关数据, 并传送至数据库, 使工程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以及工程师能够使用到准确的数据, 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2、防气深抽技术

由于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原始油气较高, 且生产压差较大, 一些井地层出现脱气的现象, 加大了生产油气比, 油井的工作状况较差, 从而大大降低了油井泵的效率。因此, 只有避免气体的影响, 才能有效地提高有杆泵采油的水平。针对油气比较高的情况, 我国大量研制了一系列工具, 以解决高气比井的举升问题。目前广泛应用于油田中的防气工具有同心腔体气锚以及KPX偏心气锚等。同心腔体气锚可以利用滑脱效应完成油气分离工作, 通过将套管作为分气空间, 以扩大油气分离室的空间。根据同心腔体气锚在实际应用情况证明, 其不但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油量, 还能提高泵的运行效率, 并且分气效率较高, 彻底解决了气体给泵的正常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KPX偏心气锚适用于气液比大于200m3∕m3非测试井中的防气, 其是利用液体在偏心流道中的流动所产生的流速和压力变化进行工作的, 因此, 跟一般气锚相比, 分气效率较高。KPX偏心气锚在油田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 其可以有效地提高泵的运行效率和采油量, 并彻底解决了气体的影响, 从而实现了有杆泵采油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

具体对策 篇5

【关键词】地籍管理;地籍管理制度;信息化

1、地籍管理概述

1.1地籍管理定义

地籍作为一种簿册,其专门用来对土地位置、数量、界址、权属和用途的基本状况进行记载,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查、分等定级、估价、登记、统计和档案等为主要内容的地籍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对土地进行科学的管理,获得真实可靠的地籍信息,从而更好的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

1.2地籍管理的任务

在进行土地管理时,需要以地籍中所记载的相关资料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料,从而更好的维护土地产权权益,加快推进土地改革的实施,为土地使用制度的完善提供必要的依据。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地籍管理作为基础工作,需要坚持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更好的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确保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同时还要利用地籍管理工作中所获取的土地信息来编制土地年度和总体规划,制定各种土地制度和法律,确保地籍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2、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地籍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各项发展政策也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调整,而地籍管理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土地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地籍管理事项和管理对象是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下的,这就使地籍管理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测量登记工作需要随时根据政策的变化来重新进行,相对于土地管理来讲,地籍管理工作相对较为滞后。

2.2地籍内容存在着失真和不完整的情况

地籍管理工作做到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建立和完善都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我国地籍管理工作不仅起步较晚,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被动性,需要针对政策的变化要求来开展地籍管理工作,而工作并不是全面进行的,往往是某些政策变化时只针对某一部分地籍工作进行开展。地籍管理工作中,一些数据的调查和收集需要一线人员长期在野外作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而且工作量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测量和调查很容易存在误差,导致地籍内容存在着失真的情况和不完整的情况。

2.3地籍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一是对地籍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化流于形式。很大一部分地籍管理人员由于对地籍信息化缺乏必要的认识,觉得只是增加些硬件设备和软件,然后将一些地籍资料录入进行即实现了地籍管理信息化,而对于人员的培训、设备的维护、信息的及时更新和资源的共享等都没去开展,所以导致地籍管理信息化只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进行。

二是技术含量不高,投入資金不足。目前3S技术的出现,有效的实现了地籍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利用3S技术实现对空间信息的获取、存贮、管理和更新、分析、利用功能,但这些技术不仅需要高昂的投入,而且还要对专业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所以3S技术只在一些较为先进的地区进行了应用,还没有有效的推广开来。

三是没有统一的数字地籍数据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数字地籍数据标准,虽然建立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但其数据都来自于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数据结构和系统功能,所以这些数据无法进行转换和共享,没办法进行集中管理和应用,严重阻碍了地籍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进程。

2.4地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在当前我国地籍管理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地籍管理人员不仅专业知识缺乏,而且还缺乏具体实践经验,这就导致地籍管理工作的质量无法提升。再加之现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地籍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而一些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对新知识接受较慢,不仅对计算机知识不熟悉,而且也不能熟悉使用相关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对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3、加强地籍管理的具体对策

3.1进一步完善地籍管理制度

首先地籍管理制度法制化。按照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化产权制度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土地登记、土地权利、土地调查统计等法律法规,建成科学、完善的地籍管理法律体系。

其次地籍管理制度规范化。建立国家统一的地籍数据标准,对各土地基层部门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坚决实行国家统一标准;同时要考虑与世界地籍数据标准接轨。

最后建立健全各项土地登记制度。管理规范的前提就是要加强制度化建设。制定地籍调查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土地档案审批制度、土地证书年度确定制度、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制度、土地登记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规章制度。

3.2加强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土地登记意识

针对土地使用者土地登记意识薄弱的情况,应该通过媒体等途径,进行正确的引导,进一步加强群众对地籍管理工作重要性的了解与认识,真正提高人们积极参与地籍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强力推进信息化、数字化进程

目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而在地籍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共享,确保土地调查工作的精确性和合理性,可以实现实时对土地变更和土地动态进行监督,确保了及时掌握最新的地籍动态信息。3S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地籍管理信息开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其是利用统一的格式和标准来进行编码,形成数字库,从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联网,这样各类地籍信息都可以及时、准确的获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

3.4加大对地籍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

地籍管理人员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加强对其培训和教育的力度,使其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加强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及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其行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4、结束语

土地作为我国重要的物质基础,而地籍管理作为国家土地管理的基础,所以加强地籍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更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使地籍管理工作开始向信息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松芬.基层国土部门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章,2011年24期.

[2]陈韬.如何提高县镇地籍管理水平[J].科技资讯,2010年08期.

具体对策 篇6

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英国威尔士大学肯·毕泰教授在其著作《绿色市场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 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在这里, 主要强调两个观念:“首先, 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顾客, 还包括整个社会;其次, 市场营销过程的永续性一方面需依赖环境不断地提供市场营销所需资源的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求能持续吸收其所带来的产物。”由此可见, 绿色营销的实质就是强调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 要努力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起来, 尽量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 不断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1. 二者出发点不同。

传统营销是以消费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利用各种营销手段, 其目的是要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绿色营销旨在将环境保护纳入到营销理念中, 从企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出发, 强调企业、消费者、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 谋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 二者导向不同。

传统营销以消费者为导向, 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产品革新, 满足消费者某一层面的特定需求, 而忽视了产品在生产、运输、消费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而绿色营销虽然把消费者的需求摆在重要位置, 但更加注重在满足消费者偏好的同时, 避免去损害其他利益, 更不以牺牲环境保护的长远利益为代价。

3. 二者利益追求不同。

传统营销助长了人们对短期需求满足的追求, 加剧了满足眼前消费需求与长远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而绿色营销是企业与人类社会双重可持续发展客观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了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 绿色营销强调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的平衡。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 其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加上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陈旧观念、经营模式、运行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阻碍和影响了绿色营销的发展。

1. 绿色营销观念尚未形成。

受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影响和束缚,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思想仍是以传统营销观念为主, 单纯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容易患上“市场营销近视症”。企业仅仅考虑眼前利益, 而没有考虑到环境和长远利益, 对绿色营销理念还未完全接受, 这也是目前绿色营销推进的一大阻力。

2. 传统生产方式普遍存在。

由于我国很多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 设备工艺技术较为落后, 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的问题。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 还会排放出大量的工业“三废”, 严重污染自然生态环境。

3. 市场行为尚不规范。

由于我国的绿色消费市场还处于初始发育阶段, 存在着自然、无序的发展状态。加上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些不法生产经销商乘机暗中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还有一些企业甚至非法使用“绿色食品”标识, 欺骗消费者, 损害消费者利益,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绿色产业的信誉和绿色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 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制订和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中国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法规, 对促进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法规只能是单纯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战略模式, 目前还没有建立绿色营销监管组织和完善法规。因此, 法制建设和组织机构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四、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具体对策

1. 树立企业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因此, 企业要树立绿色营销思想, 就要将环保意识融入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 更好地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 更要考虑公共利益和环境影响, 要切实把环境保护贯穿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包装、使用以及服务等各项环节中。不仅要保证自己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获得利润, 同时还要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同时, 在企业内部还需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教育, 使员工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保护生态平衡运动的日益高涨, 企业只有及时调整营销观念, 才能成为市场营销中的胜利者。

2. 科学制定企业绿色营销战略。

企业绿色营销战略, 就是根据消费者和社会绿色消费及环保的要求, 并结合企业现状及其长远的经营目标, 对市场营销活动制定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的方案。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要求企业从了解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入手, 建立有效、快捷的情报信息网络, 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 采取相应的措施, 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 分析绿色市场变化动向、绿色消费发展趋势, 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依据。绿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等。

3. 加大绿色产品开发力度。

绿色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有效推动的支撑点。开发绿色产品, 必须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销售、处理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和改造力度, 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 尤其是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和环保能力, 努力使产品既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如材料应无毒无害、易于分解处理, 产品结构应尽可能短小轻薄, 节省原材料等等。这是实现绿色营销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4. 树立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

开展绿色营销将有助于企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绿色企业形象代表着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上的具体表现, 它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的各种有利因素, 推进绿色营销不断发展, 还能有效地获取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 扩大企业的绿色影响。一是要加强绿色宣传和教育。制订绿色制度, 培育企业绿色文化;开展绿色稽核, 监督企业绿色表现等。二是做好绿色广告宣传。企业可以通过绿色广告, 更大范围地宣传绿色产品, 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 把绿色产品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 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刺激消费需求。三是维护绿色公共关系。在绿色营销中, 企业应通过良好的公共关系, 展示自己在绿色领域的努力, 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绿色公关能帮助企业更直接地将绿色信息传送到细分市场, 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

5.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政府对绿色营销的有效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促进企业营销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起着保证作用。因此, 实施绿色营销需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一是要健全和完善绿色法律法规,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二是要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实行资源核算制度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是要建立相关行政管理机构, 对绿色产业及绿色产品予以保护。四是要加大绿色奖励力度, 切实落实“三废”、综合利用企业和环保产业的优惠政策, 提高企业积极性。五是要加强对发放“绿色标志”和实施绿色营销的管理, 严厉打击绿色产品的假冒伪劣行为, 确保绿色产品及产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后芬等著.绿色营销[M].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

[2].刘凤军, 吴琼琛.我国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5

[3].魏玉芝.浅谈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战略,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

浅议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对策 篇7

(一)融资成本恶化,企业丧失偿债能力风险

融资是任何企业在发展壮大, 扩大生产经营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充分的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合理利用外部资金可有效解决企业自身资金不足而限制生产规模的难题。 但融资同样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风险,如本币急剧贬值多带来的偿债成本上升,或者借款利率的急剧提高带来的偿债成本上升等, 这些都是外在因素的变动都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发展, 如若管理不善, 随时会成为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导火索。 此外,高成本的短期融资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风险之一,短期融资具有紧迫性和高成本性,偿还期限较短,对企业而言是一种风险较大的融资方式, 如果在偿还期内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回流或者经营收入,企业就有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破产倒闭。

(二)投资收益恶化,企业丧失投资收益风险

当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拥有较为雄厚的盈余资金,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常常会进行投资,但凡投资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 企业在以自有资金投资其他公司的时候也便开始承担投资亏损的风险。 当所投资的企业出现经营恶化,资不抵债破产倒闭的时候,作为投资方的企业就可能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 若这种损失严重超出了企业财务可承受能力,便产生了投资风险。

(三)经营环境恶化,企业丧失经营收入风险

我国企业由于起步晚,研发能力有限,多注重产品销售而对研发的投入远远不够,在研发能力上也远落后于国外企业,因此在产品的竞争上国内企业受制于国外企业,在企业生存发展上国内企业受制于销售。 当市场出现异动,而且也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变化或者应对是,企业销售就将面临挑战,随时面临着市场的急剧收缩,而结果必然是营业收入的下降,财务收支的恶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强化企业风险掌控意识,避免企业财务陷入高风险境地

风险意识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而言永远是第一位的, 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不会注重风险控制,往往是在风险发生后才去考虑应对,缺乏事前风险控制。 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就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在财务管理上要时刻关注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将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各方面风险把握在一个可控制可承受的范围内, 避免盲目经营, 这样一旦内部外部环境出现恶化情况, 企业也有足够的资金去应对,可有效避免出现财务危机,以致影响到企业健康发展的情况出现。

(二)强化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内在竞争力

研发能力不足是我国企业的通病, 我国企业在经营上更多的依靠市场销售而非产品研发。 这样的发展模式可以是企业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获得较快发展, 但就长远发展而言却是严重缺乏动力和内生活力的。 一旦国外企业占领市场,其深厚的研发能力必然成为国内企业无法企及的竞争壁垒,最终只能在竞争中失去市场,丧失营业收入。 任何企业在市场中都应当而且必须拥有强劲的研发能力, 才能够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研发能力的提高必然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可通过专利技术转让获取更高的利润,扩展企业赢利点,避免财务收入严重依赖市场销售,以有效避免因市场恶化而引起财务风险。

(三)完善内部财务监督

对企业来说, 只有加强内部的财务监督, 才能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首先,要做到分工明确,衔接紧密。财务部门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设立不同的岗位, 应该明确各个岗位财务人员的职责, 做到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开展财务工作,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则要进行分离,保证岗位独立性。 同时,各个岗位之间应该紧密衔接,从而形成共同合作、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其次,应该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监督方式。当前,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信息化转变, 各企业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财务监督的信息化。 比如可以建立集查询、监督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 企业的领导及上级机构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化系统轻松地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并对其实施监督。 这样就可以保证上级领导及内部领导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时时监督, 及时发现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再次,建立企业内部会计稽查考核部门。其作用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实施直接监督。 内部稽查部门的人员不应该由财务人员兼职,而应该配备独立的稽查人员,保证稽查的独立性。 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并反馈给企业上级部门,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并督促财务部门进行积极的改进。

(四)强化财务预警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预警

企业出现种种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财务风险的处置不当或者不及时。 建立健全全方位的财务预警,就是通过量化风险指标,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让企业经营者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财务风险。 从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财务预警可分为“获利能力财务风险预警”、“偿债能力财务风险预警”、“成长性财务风险预警”以及“周转性财务风险预警”这四种,每种预警措施都有各自的指标表示,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要以这些指标作为参照依据, 及时妥当的处理好财务风险管理, 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三、结束语

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灾难。 我国企业一定要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通过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盈利空间和市场占有,以及建立健全方面的财务管理预警机制,保障财务运行在可控的范围内,最终达到全方位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和能力。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愈加变幻莫测,财务风险控制成为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企业财务风险种类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种类,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吴崇梅.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9(06)

[2]贾效仓.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J].中国外资.2011(12)

具体对策 篇8

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制

如何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服务体系的机构建设, 必须强化三项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组织是创建的重点, 公共服务体系要在组织领导上狠下功夫, 不能开空头支票, 兼职分管而不管, 领导分工而“无功”, 必须要有县职领导专管, 相应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检查公共文化活动情况, 切实研究解决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问题。二是强化人才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开展各项活动, 关键是人才, 其中有领导管理人才、文化组织活动人才、文艺表演人才, 这三者缺一不可, 没有文化骨干支撑, 活动就难开展, 没有艺术表演, 群众没有吸引力, 没有领导管理, 综合服务一盘散沙, 必须建立文化人才考核、培训、任用机制。选派得力的领导, 懂文化、热爱文化的人去抓文化、管文化, 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没有这样热衷于文化事业的人去干会适得其反的。同时要大力扶植群众业余文化艺术团体和人才, 从各个方面去扶持帮助, 从而锻炼提高发展一批人才, 充实到公共服务体系中来, 使文化专业和业余人才不断, 有利于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三是强化投入保障。“文化惠民”不是说在口头上, 要实事求是, 要加大资金投入, 无论是专业团体艺术活动, 还是群众业余文化活动都必须拿出一定的资金。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送科技下乡都得有专项经费支持, 不断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群众文化的一个大的平台, 也是一项综合性文化建设, 要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活动水准, 必须要完善三大载体:

1. 创建综合性文化平台。

所谓综合性的文化平台, 必须整合各类文化资源, 集中全县文化系统的力量, 举办文化节或艺术周, 正如今年宣传部提出的百场大戏、千首歌曲、万人舞台这样的文化广场或百姓广场活动, 全面拉动文化艺术力量, 形成文化发展新的动力和新的特色。同时要兼顾民间文化艺术精品的发现, 让他们充分在文化大活动中展示身手, 锻炼人才, 创造精品, 提高质量, 使专业和业余形成一股力量, 形成拳头, 奠定大文化的发展基础。

2. 举办高层次文化赛事。

建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上要多引进、多组织大型赛事, 要举办规模大、规格高、上层次、上水平的竞赛活动。如全国小戏调演活动, 全国淮剧、戏曲票友联谊, “九龙杯”现代戏演唱会、百年淮剧寻根赛等, 提高文化名县的知名度, 进一步展示建湖文化形象, 向全国、全世界推介建湖的风采。

3. 打造文化惠民品牌。

文化惠民品牌, 我们曾一度时期开展过, 如“新文化庙会”活动、“淮剧艺术周”活动以及“巾帼风采”“放飞理想”“爱我中华”“党旗飘飘”等, 由于多种因素, 使这些文化活动品牌有的中断, 有的放弃, 未能长久地坚持下来, 在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创新艺术精品, 创造活动品牌, 树立品牌意识, 打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名牌”。如“淮剧”品牌、“杂技”品牌、“小戏之乡”的品牌、民间艺术之乡的品牌, 包括书、画、剪纸等其它艺术品牌。通过创品牌, 拿出文化优秀产品参加全国性大奖角逐, 群众文化要夺取全国最高奖“群星奖”, 戏曲要争创省级精品工程, 杂技力争创国家金奖、国际银奖。

三、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基地建设十分重要, 它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设施, 就好象一个人的“家庭”建设, 没有“家”, 是浪打的浮萍无根基, 因而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首先必须建好三大基地:

1. 形成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这四级网络体系即县里要有五馆:文化馆是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是提供群众精神食粮的场所;美术馆是促进书画美术发展基地;再有是非遗展示馆, 是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地, 还有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基地。要达到“五馆”齐全, 才能完善公共文化活动基地, 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这“五馆”不全, 就等于“五音”不全, 总有“残缺”, 对文化体系而言, 总不能算完善。

2.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大舞台”。

虽然组织“送戏下乡”, 然而群众仍然没戏看, 宣传部采取的“百姓舞台、欢乐广场”这项举措, 深得民心关键是真正实施, 我们建议把专业团体和业余团体集中起来, 审看他们节目, 然后确定其演出任务, 落实资金, 使大舞台真正“舞”起来, 欢乐广场“欢”起来。同时加大送戏下乡数量, 全县十多个乡镇、工业园区、每个村、每个社区要至少送两台戏, 上半年一台, 下半年一台, 使“文化惠民”真正让农民尝到实惠。

3. 建设好农民自己的图书馆。

具体对策 篇9

电磁干扰问题往往错综复杂, 不能仅凭理论分析, 也不能希望通过采取随意的一项措施和手段, 或者以往的某次成功经验, 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认真分析电磁兼容产品设计的规范性, 针对主要环节逐一进行确认, 甚至多次再确认的基础上, 开展系统诊断。找出真正造成问题的关键, 是解决电磁干扰的最佳途径。为此, 针对设计过程中电磁兼容出现的超差问题, 对产品开展全面检查, 重点针对电磁干扰三要素 (干扰源、传输耦合途径和接收响应) , 结合试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检查。首先, 检查设备的结构及各模块的连接, 确定诊断对象。根据设备组成和特点, 将信号线、电源线、地线、机壳、通风孔、高电平和大电流电缆作为重点, 优先考虑电源设备和电源系统的电磁干扰。其次, 研究制定具体诊断方法。根据该产品多系统、多模块组成的特点, 采取自检、互检相结合, 线、块为单元的综合诊断流程, 实施电磁兼容超差定位。

2 EN55022的CE (传导) 项目电磁干扰诊断

2.1 电磁干扰原因分析

数字电路工作电流是瞬变的, 虽已在各芯片和线路板上装配了解耦电容, 但仍会有部分瞬变电流反映在电源中, 并沿电源线传导;DC/DC变换器工作在脉冲状态, 本身也会产生强干扰;机箱内的线路板和电缆均是辐射源, 辐射能量会感应进电源线和电源电路本身形成传导发射;电源滤波器性能不良等。

2.2 诊断流程

1) 检查电源板滤波和去耦电容的符合性。2) 搭接是否满足电磁兼容要求。3) 机箱内部布线检查。4) 接地状况检查。5) 检查滤波器。

2.3 诊断结果

设备电源线入口安装的10A电源滤波器低频特性不良, 是造成干扰的主要原因。产品虽已采用高频有源功率因数补偿, 实现了PF>0.99的功率因数值, 但从其它项目试验曲线可见设备输入电流仍存在非正弦波, 有源功率因数补偿还不到位。

3 EN55022的RE (辐射) 项目电磁干扰诊断

3.1 电磁干扰原因分析

设备外接电缆较多, 造成超差的因素较为复杂, 主要原因可能为电源电缆滤波不良导致辐射超差;信号电缆屏蔽不好形成辐射;屏蔽机箱缝隙和孔洞不规范等。

3.2 诊断流程

I) 依据超差点为参考值, 逐个断开电源, 确定信号电缆、电源电缆或机箱屏蔽之中的主要矛盾。2) 针对子系统问题采取检查滤波器、增加磁环 (个数及匝数) 、检查衬垫孔缝等措施。

3.3 诊断结果

电缆导致辐射是超差的主要原因。电源电缆滤波器低端性能须改善, 或增加一级高效低通滤波器;加强信号电缆的屏蔽。

4 采取的具体对策及效果

从以上分析诊断可看出, 改善电源滤波性能, 改进机箱电缆屏蔽技术是解决项目超差的主要途径。此外, 在验证中还发现,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 各分系统电磁兼容均符合指标要求, 但整机指标超差。可见进一步提高分系统电磁兼容特性, 也是整改工作的重点。

4.1 改善滤波技术

鉴于原设备随标准机箱已配套安装了10A电源滤波器, 且各项安装要求均符合设计规范, 电磁兼容测试中仅80MHz以下超差, 反映其低频特性不良。另外, 由于设备结构空间及重量要求的限制, 不适宜采用体积庞大的电感、电容等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技术。因此, 增加一级低频特性良好的低通滤波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定制了一型电源滤波器, 边测量边整改, 确定有关参数, 增强功率因数补偿, 使输入电流接近正弦波电流。

4.2 更换怀疑的器件

设计之初, 为提高电源效率满足指标要求, 设备大量选用开关电源, 因此在效率和电磁兼容性方面存在固有不平衡现象, 且部分配套商提供的组件上的开关电源 (如显示器电源等) , 因功率小和自身电磁兼容测试合格, 所以未考虑功率因数校正, 经各组件辐射叠加, 也是造成低端超差的原因。我们对显示器电源进行了调整, 取消显示器原配电源组件, 采用整机12 V电源直接供电。

4.3 采用屏蔽技术

电磁干扰诊断过程中, 企图通过信号电缆套上多个及多匝的铁氧体磁环抑制电磁干扰, 但由于磁环对于低频 (几百k Hz到几十MHz) 极小阻抗的固有特性, 指标改善并无明显, 因此改善电缆屏蔽性能是关键。为此, 重新更换屏蔽接头, 所有外接电缆重新搭接, 确保电缆屏蔽层与机箱360°搭接。同时将检查中发现的高低电平混搭走线等不规范现象进行了整改。

4.4 其它措施

机箱缝隙和孔洞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且经密封测试, 对改善效果影响不明显, 因此该处未采取措施。设备各种接地搭接技术也基本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由于是事后整改, 电路板未检测) , 仅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紧固。

采取以上对策后, 我们重新开展了两次针对CE和RE项目的补充测试, 以及规定要求的其它项目全面验证测试。CE项目改善明显, 测试合格;RE项目低端有较大改善, 最大峰值处约有1.5d B余量, 满足总体设计要求。

5 几点体会

5.1 电磁兼容设计至关重要

“电磁兼容是设计出来的”, 对此我们感触深刻。产品设计之初, 总体电磁兼容主设计师下达了较为详细的电磁兼容总体规范要求, 向各分系统设备分配了具体指标, 但通过试验仍暴露出诸多问题。因属于事后补救,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虽取得一定成效, 但不是理想的解决, 且影响了时间进度。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5.1.1 滤波器安装位置距电源入口较远, 输入线长度未尽量缩短;个别电平相差较大的导线距离较近等。

5.1.2 总体综合考虑整机指标与电磁兼容性要求有差距。

为降低整机功率, 设备全部选用开关电源, 大幅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使抑制电磁干扰难度增大。

5.1.3 分系统和组件电磁兼容指标分配上考虑欠缺。

虽各设备电磁兼容合格, 但组成系统后相互串扰和叠加, 使得出现问题后, 难以迅速诊断和有效消除。特别是, 各设备均为自身供电, 无形中增大了辐射源, 造成系统集成整改难度极大。

5.2 电磁干扰整改对策应有的放矢、统筹兼顾

电磁干扰问题整改, 指标超差是表象, 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诊断是关键, 而造成超差问题的原因又是复杂和相互关联的。诊断过程要引用矛盾的法则和相关的原则, 发现干扰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揭示其因果关系。在制定整改对策时, 既要有重点、有针对性, 又要综合采取一切有利于控制电磁干扰信号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如, 在整改初期, 将主要精力投入低通电源滤波器的研制和参数调整中, 以及各外接电缆的屏蔽技术处理方面。结果表明, 整改措施有效, 但对策不完善, 相关处理须进一步改进。此后, 逐项实施了累加措施, 直至取得预期效果。由于进度要求紧, 未开展整改措施逐项去除, 优化整改效果的验证工作。此项工作对于深入掌握规律, 提高技术也尤为关键, 下一步将在后续产品上予以实施。

6 结束语

电磁兼容设计要求日益受到重视, 特别是数字产品的普遍使用, 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已是刻不容缓。然而, 电磁干扰问题又是相互矛盾、相互关联的。尤其是, 不同产品特性、结构布线、供电形式, 无法用几套方法解决所有问题, 也不可能有“秘诀”和“绝招”。只有规范源头设计, 运用电磁兼容方法极早抑制潜在问题, 在问题出现后通过开展电磁干扰系统分析诊断, 尽量采取一切有利对策逐项落实整改和验证, 才能不断提高电磁兼容的综合能力和设计水平。

摘要:电磁兼容性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涉及的范围广、因素多、知识量大, 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意义极为重要。针对产品在电磁兼容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通过总结经验, 学习EMC领域的先进知识, 提出了应该注意的方面和采取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电磁兼容,电磁干扰,整改,对策,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攸纲.电磁兼容总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1]高攸纲.电磁兼容总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

[2]K.K.TUNG编著, 李凤华改编.电磁兼容干扰测量与控制100问,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2]K.K.TUNG编著, 李凤华改编.电磁兼容干扰测量与控制100问,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具体对策 篇10

关键词:长株潭衡;工业走廊;对策

一、分区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建设长株潭衡新型工业化走廊,四市应合理分工(详见表1),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格局,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区域之间的恶性竞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特色、集中、品牌、创新”方针,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把园区建设作为全市工业发展壮大的主体,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以发展新兴工业和提升优势传统工业为目标,形成以工业园区为核心,构建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工业布局。

长株潭衡工业化走廊四市功能定位

二、培育重点产业,扭住工业发展重点

根据衡阳市现有产业基础,以及长株潭衡新型工业化走廊衡阳辖区的发展趋势,近期内衡阳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培育六个产业集群:

(一)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涵盖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钢铁冶炼及管材加工三大行业。其中: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以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为核心,以湘能金杯电缆有限公司、恒飞电缆公司、南方互感器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发展特高压变压器、光电互感器、航空航天用电缆、铁路地铁用电缆等高端产品和特新产品,开发电抗器、变压器及成套设备、直流输电换流站新型变压器、可移动柔软电力电缆、无卤低烟特种电缆。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以衡阳泰豪、湖南星马、衡山专汽等为骨干,以亚新科、长丰六和等为依托,发展重型汽车、专用汽车、军用通信车等整车产品和底盘、喷油泵、铝轮毂等零部件产品。钢铁冶炼及管材加工以衡钢集团为核心,以西安管材、三安矿业等企业为依托,完成技改投资,发展高压锅炉管、石油专用管、机械加工用管等管材深加工产品。根据钢铁冶炼及钢管材加工产业链现状,通过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上下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精细化工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松木工业园为平台,以建滔化工、湘衡盐矿等为核心,以新澧、今天、骏杰、裕华、海联、南风等化工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烧碱、纯碱、钛白粉、元明粉和高附加值的氯产品及耗氯产品。

(三)矿产开发

以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为核心,以衡东钨业、世纪特种合金、寰星铜业、鼎力铅业等为依托,发展电铅、电铜、铅酸电池、钨制品、硬质合金、稀有金属及合金等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加大找矿和勘探力度,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有色金属工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促进集约化生产,积极构造和延伸有色金属主导产品产业链。

(四)新材料

新金属材料方面依托水口山、中钢衡重、南东有色、衡东钨业等企业,重点发展电铅、电锌、铜、硬质合金等产品;新能源材料方面依托中大高科、水口山、博邦能源、端达电器、神舟科技等企业,重点发展贮氢合金粉、无汞锌粉、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极板及铅酸电池,车用动力型镍氢电池等产品。

(五)食品加工及生物医药

以金雁米业怡绿有机茶、燕京啤酒、天之衡酒业、雁峰酒业等企业为依托,发展食品深加工业,壮大啤酒白酒业。以紫光古汉、恒生制药、三九唯康等企业为依托,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引进方式,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紫光古汉集团的古汉养生精、血液制品,恒生制药的灯盏花素,三九唯康三胶系列、生物棉、生物布、人造皮系列产品,共创生物的DTD生物陶瓷人工骨质材料等一系列特色产品群。

(六)新能源和核工业产业

依托耒阳、常宁的煤炭资源,以大唐耒电、白沙煤电等为骨干,重点实施衡阳大唐耒电三期等重大项目,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开发利用产业化,打造煤电一体化产业;加快建设祁东归阳水电站、祁东凯迪生物质能发电、耒阳岱朗太阳能薄膜等能源项目实施,同时,积极促成衡南土谷塘航电枢纽、衡阳凯迪生物质能发电、衡阳100MW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等项目,建立多元的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将衡阳打造成为全国新能源基地。依托712矿、核工业总公司25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核电、核电零部件加工、核辐射材料改造加工、核医疗器械、核检测设备加工,将衡阳打造成为全国核工业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高军波,许路曦,潘佩佩.新时期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研究——以郑州为例[J].城市,2009,(07).

[2]张贡生,杨柳.城市群:一个关于文献的综述(二)[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3]冯德显,贾晶,乔旭宁.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及其评价——以郑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6,(03).

具体对策 篇11

一、信息化时代下档案工作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 电子档案传输中的安全问题

电子档案实际传输时, 经常会因为互联网具有公众开放性特点而导致数据泄露、修改, 这对于重大的机密性文件将造成严重的损害。

(二) 电子档案的合法性、真实性问题

在纸质档案上所盖的章与领导签的字均存在法律效力, 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其的真实性、合法性, 但是, 由于电子档案具有易复制、易修改的特征, 在判断其的真实性、合法性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 电子档案长时间保存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档案长时间保存会不同程度上受诸多条件的制约, 具体有载体寿命、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生存周期等。若这些因素未进行合理的处置, 将会导致档案信息发生损坏或者丢失。

二、信息化时代下提高档案安全度的措施

(一) 硬件基础设施应满足信息化的安全需求

硬件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其具体涵盖了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终端设备、负载均衡服务器等。当前, 应构建容量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配备大型的高速率交换机、路由器、光端设备、能够扩充规模型集群系统、智能城域网操作系统、有效的信息安全系统与存储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等, 服务器的大型化与集群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对服务器的性能、可靠性、适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这些服务器通常都会共享一个存储设备, 凡是和实际应用有关的数据均不涵盖在本地存储范畴, 所以, 采用集群方式是最为理想的, 倘若无法使用集群, 那么, 就应对相应的负载平衡与容错机制加以考虑, 提升系统的可伸缩性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连续性。

(二) 搭建满足数据长期可用的软件平台

软件涵盖了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要想确保软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就必须构建完善的安全制度, 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知识培训。另外, 还应积极构建软件安全防范体系, 具体有防火墙、安全扫描、入侵检测、灾难恢复系统等, 以确保档案系统正常有序的运行。

(三) 采用科学的方法储存数据信息

在数字信息生命周期中, 数字信息的调用将会逐渐变低, 维护成本不断增加, 所以, 应充分利用缩微, 其方便检索, 能够进行远距离查阅, 具有较大的存储空间, 便于复制。所以, 综合考虑数据保存时间和完整性及异质备份后, 以胶片存储最为适宜。与此同时, 为了增强信息的安全性, 档案保管部门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方法, 如果是使用次数多且保存价值高的档案信息资源, 应以数字技术与缩微技术并用的混合技术最为理想, 如果是使用次数多, 保存价值低的档案信息资源, 应以数字技术为主;如果使用次数较低, 但保存价值高的档案信息资源, 缩微技术最为适宜;如果实际已进行了缩微的档案信息资源, 且使用次数多的缩微产品, 应采用数字扫描技术来转化。使用上述这些方法, 不仅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了永久的保存, 而且, 信息资料的开发率与利用率提高, 实现了档案信息数据的可持续使用。

(四) 实施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档案保管部门中的永恒话题, 不仅要构建相应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时常进行安全检查, 同时, 还应具备严格的门禁系统, 完善高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如, 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指纹识别、脸部识别、红外报警、条码管理等等, 同时, 还要采用信息防火墙、异地备份、异质备份、缩微、数字化等诸多的方式方法来增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通过档案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确保档案的征集、接收、鉴定、保管、利用等各环节的安全性。

(五) 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

在档案安全管理中占首要位置的是人, 只要在人的方面出现了问题, 档案安全就无从谈起。所以, 要想提高档案工作的安全性, 人是关键。应将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放在预防档案安全事故的最前面, 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教育。人的素质如何直接与档案安全水平的高低相连, 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增强可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避免错误操作情况的发生, 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档案安全性大大提高。

(六) 构建完善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档案制度建设存在着根本性、全局性, 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诸多环节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 我国档案商业价值不断上涨, 经常发生人为攻击、人为窃取等一些负面因素, 致使档案安全性大大削弱, 为了防止该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就必须构建一套完善高效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这不仅确保了档案的安全, 而且, 对档案保管人员还起到了约束作用。严格根据制度进行, 强化监督检查, 避免了因人为因素而破坏到档案实体的情况发生, 档案实体完整性得到保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 当前, 我们应积极构建一系列的档案安全保障制度, 同时, 及时发现存在的新风险, 不断调整优化, 只有这样, 档案信息资源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沈江胜.档案安全管理之我见[J].黑龙江档案, 2010 (06) .

[2]果越.论我国数字档案馆个性化服务[J].湖北档案, 2011 (05) .

[3]朱薇薇.档案安全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 2011.

[4]宋红霞.浅谈档案的信息化建设[N].博尔塔拉报, 2008.

上一篇:碳成本核算下一篇:突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