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培养(共11篇)
具体培养 篇1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记忆力重要方法, 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提高朗读的有效性, 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捷径。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就英语学习而言, 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 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 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一、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
1.朗读能提高记忆力。研究证明, 在朗读时, 70%以上的神经细胞参与大脑活动, 超过默读和识字, 相当于大脑的“热身体操”。
而朗读过程是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动觉的过程, 可以达到综合记忆的效果。大声的朗读使口腔肌肉的运动沿着某种惯熟的“路径”形成一种长期的记忆。如果长期坚持, 反复练习朗读, 能强化记忆和提高注意力, 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 增强学习效果。例如, It takes me about twentyminutes to get to school.在熟读的基础上, 学生很容易记住句型It takes somebody some time to do something. (花费某人一段时间做某事) 。
2.朗读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 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也就是说, 能够纯熟的运用语言, 自然程度接近于本能。如:“我乘公共汽车去上学。”说成“I go to school by bus.”或“I take thebus to school.”而不是说成“I go to school take the bus或“Iby bus go to school.”通过学生多朗读让他们感受到语言并不是去刻意的雕塑, 流畅上口就是美。
要为学生创设环境, 培养兴趣, 帮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达到情感的共鸣。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注意改造自然环境敢于开口, 不怕嘲笑, 去模仿, 从而推动语感的形成。当然, 要得到丰富, 敏锐的语感, 还应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来品味语言文字, 充分运用形象思维, 启发想象, 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3.朗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大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的积累, 有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想象能力的提高, 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能够使课文语言内化而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自然而然地“出口成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1.听泛读或录音。我们的课文磁带主要是由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而成, 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 而教师因为受母语的影响, 语音, 语调都不太标准因为学生是初学者, 所以应尽可能多听、多模仿, 增强感性认识, 让他们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 音质和感情色彩等, 使其把好语言的“入门关”。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他们养成好的听录音的习惯。比如, 我采用了带着问题去听, 看谁反应快, 看谁得分高等活动。及时的给予学生评价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而且也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2.大声朗读。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听力水平;大声朗读还有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记忆力的加强。大声朗读可以排除杂念, 提高专注程度, 提振精神。
3.及时复习。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格浩斯的“遗忘曲线”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人的学习后, 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 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 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遗忘的进程很快, 并且先快后慢。这就说明, 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 如果及时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就能减少遗忘提高记忆效率。因此, 我每天要求学生及时地复习刚学过的内容。每天在课后我会布置学生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 早晨课前十分钟, 晚上课前十分钟, 并且及时检查, 学生新知识的巩固率很高, 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 使学生学习英语终生受益。
三、提高学生朗读的有效性
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 而任何技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所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朗读活动, 是提高他们朗读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根据朗读的意义与实施手段可分为课堂朗读及课后朗读。要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朗读可分有四种途径。
1.演示性朗读。朗读, 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 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 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 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 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多进行示范朗读, 让学生多听录音, 让他们感受语言美。
2.实践性朗读。这是学生的学习、模仿过程。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通过学生读, 教师进行评价。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放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说唱表演, 做游戏教师领读学生等活动, 让学生在记住单词的基础上, 流利的掌握句子和课文。
3.进行课外朗读。我在教学中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组织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或课本剧等多种朗读能力训练, 要求他们做到快速、大声、清晰。同时, 还要帮助他们克服很多有碍朗读的不良习惯, 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性。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感受语言美。
总之, 朗读是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捷径。看百遍不如读十遍, 读十遍不如说一遍。只要我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及时朗读, 反复练习, 坚持不懈, 对提高和培养学生兴趣、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全面提高初学者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 良好的朗读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培养 篇2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劣,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保教育也成为幼儿园一个必不可少的课题,在新颁布的幼儿园《纲要》中把“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列入内容和要求之中可见时下环保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的热门话题。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基本条件。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就不会有生物,更不会有我们人类。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却很有限。所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人类的长期生存是很重要的,节水最重要的还是要唤醒人们的节水意识。
幼儿是我们祖国未来的主人,因此要提高人类的节水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蕴含着不少节约水资源教育的内容,也是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最好时机。我特别抓住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环节:
一、盥洗
盥洗时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喜欢玩水,他们总是喜欢将水放得满满的一水池,在水池里不停地玩耍,或是将水洒的一地。这时我们便可以水为话题,启发幼儿讨论“水有哪些用处”。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所以我就将重点放在让幼儿初步感知水的一般特性和用途上。通过讨论激发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由于小班孩子自我意识薄弱,在孩子们盥洗时,我们老师在一旁提醒孩子用水要节约。
二、饮水
在幼儿饮水时经常看到有很多小朋友倒了满满一杯子水却喝不掉,或是先将龙头打开却不及时将杯子凑上去盛水。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以此为例讲一些有关水的故事并告诉幼儿:有的地方干旱的连水都喝不上,水对于他们来说就如生命一样的珍贵,一滴水甚至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到水的重要性。另外时刻提醒孩子们在喝水时将龙头开得小一点,倒好水后及时关紧水龙头。
三、玩水 幼儿的知识来源于直接经验,通过幼儿的玩水活动了解水的特性,告诉幼儿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让幼儿知道没有水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在大脑潜意识中产生一种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饲养水生动物
在我们的自然角里饲养了金鱼、斗鱼、泥鳅、龙虾等水生动物,我们会组织幼儿去饲养它们。在饲养过程中,幼儿明白了这些小动物离不开水,没有水他们就无法生存。通过水对动物的重要性,我会进而引导幼儿感知水对世间的一切生物,尤其是我们人类的重要作用。
除了在幼儿园我们老师教育引导幼儿要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之外,我们还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洗手时,用盆洗比用水长流的方法更节省水,洗涤蔬菜水果或洗碗时也一样,开着水龙头不间断的冲洗非常费水,间断冲洗就能节约水。把用过的水存下来还可以再次利用。
具体培养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也要大力倡导和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要基于初中数学课本内容,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程度以及接受新知识的不同差异,选取适宜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之下,初中数学知识的传递不能再依赖于教师的单向式的传授方式,傳统的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和原理的方式并不可取,机械的题海式的数学训练也并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因而,我们要注重根据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既有生活体验的融合,要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之中有数学,抽象的数学问题也可以转化成具象化的生活化内容,并且还可以将生活问题模型化,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诠释和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发散自身的数学学习思维。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自主的思考、自主动手实践、自主合作交流,充分以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从而使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挑战式的、现实化的、有价值的自主探索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数学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猜测能力、推理验证能力。
二、提升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1.积极营造宽松、自主、平等的数学学习氛围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投入全部的激情和精力,营造与学生平等的、宽松的、开放性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融入与教师的交流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并在教师的吸引之下,进入数学的积极主动的思考之中,开始自己的自主数学学习之旅。
2.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致力于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投入到生活数学情境的思考之中,运用自己既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分析和总结,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内容“数轴”一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相关的数学教学情境,对这个数学知识点加以归纳和总结,并编成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记忆,如,两手舒展是直线,右手伸展是箭头,两手握拳是箭尾。……在这个“数轴”数学知识内容中,基本而关键的是数形结合的概念,为了树立学生全新的思维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类似的、简单的数学情境,使学生快速融入数学课堂的学习之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记忆,并激发探索的欲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3.将抽象的数学课堂知识直观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涉及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为了让学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师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替代抽象化的概念表述形式,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增长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的“直线平行”的内容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利用直观的器具,使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分工协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合理的分组前提下,可以相互补充和提示,在交流的过程中激发思想的火花,进而引发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例如,在初中数学“平面截几何体”的内容之中,就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截取一个正方体,并进行各组的比较和分析,引发学生深入探讨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通过科学合理的数学课堂分组合作教学,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知识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
念,以学生为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积极营造平等、宽松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数学学习情境之下,融入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进行数学问题的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杰.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J].校园英语,2014.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做法 篇4
一、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把长、多的学习习惯要求改编成较短、琅琅上口、易于记诵的短语, 以“七字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课桌整洁有条理, 个人物品要摆好。铃声响前保安静, 打开书本准备好……”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抓好学生上课学习的基本习惯, 教师提前一两分钟进教室, 先让学生安静、打开书本, 做好上课准备工作。课桌上只允许放语文书、练习册、笔记本, 其他东西不准放在桌子上。铃声响后, 让学生起立站半分钟, 目的是收束学生注意力, 不要还想着下课后的活动等, 使学生注意力迅速由课间活动集中到课堂学习。在上课过程中, 间歇提醒学生注意坐姿的端正, 如用拳头丈量胸口与课桌的距离, 用手按按学生的背部等, 并时刻关注一些“活跃学生”, 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目的在于不让他们走神开小差, 让他们有事可做, 并从简单的学习活动与问题中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响亮不许坐下去, 必须重讲, 讲到全班同学听清为止。一周进行一次“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优秀个人”与“优秀小组”评比, 并在教室后张贴上墙, 这样一来, 学生举手,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 因为他们都想为小组争光, 类似的事, 我还进行过“记笔记积极分子”与“优秀小组”评比, “上课专心听讲优秀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小组”等评比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 并尽量以正面典型引导、教育学生, 收到了一定效果。隔一段时间, 把学生的书收上来查一查, 因为语文笔记都记在书上, 好的在教室里展示并作点评, 引导学生如何记笔记, 什么内容记在什么地方, 怎么记, 用什么颜色的笔, 用怎样的符号等, 都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不好的也不当众批评, 而是个别指导。这样做, 学生从“要记笔记”慢慢向“会做笔记”“善做笔记”方向发展, 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性。时间一长, 学生的一些上课学习习惯得到了规范, 有了具体要求, 也具有可操作性。
培养学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入学之初, 我对学生做作业的要求是非常明确而具体的, 如封面怎么写, 打线打多宽, 做作业要有标题, 成绩栏哪个先写, 哪个后写, 错误题目一定要先写“订正”两字并把题目抄下来, 再写“答”, 大作文、小作文的格式区别, 课外美文推荐, 阅读赏析的格式规范等, 都做了具体要求。今后还要进一步向学生明确, 常抓不懈, 因为我认识到学生是会松懈的, 人总有惰性, 要反复强调。对于优秀作业, 可根据作业种类 (如预习作业本、小作文本、练习册、试卷等) , 在教室内进行展览, 同样是以正面典型感染, 教育学生。也可开展“语文作业优秀小组”评比活动, 让每一小组的学生互相监督, 让他们自己意识到某个学生作业做得不好, 不仅是他个人的事情, 也是小组集体的事情。同时, 多与家长联系, 动员家长的力量去检查, 并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
二、在德育系列活动中培养高尚的道德行为习惯
积极开展“习惯与人生”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观察、评价, 以及开展培养良好习惯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一些方面开展研究落实:在师生中进行特色德育建设的问卷调查, 召开特色德育建设专题会议, 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刊、广播站、电视等德育阵地, 宣传“习惯与人生”教育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营造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开展“文明学生形象大使”“勤奋学习先进个人”的评比活动, 举行“习惯与人生”格言征集、“习惯与人生”名人故事征集、“我身边的好习惯”故事征集等活动, 组织“好习惯、好人生”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根据习惯形成的规律, 集中精力, 有计划地开展“两周一习惯”的强化教育。建立潜能生档案, 定期召开座谈会, 跟踪观察, 谈心访问, 进行不良习惯的矫正和“好习惯与好人生”的引领。
三、在文化氛围中深化规范的行为习惯
精心设计、认真布置以习惯与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学校德育园地, 在各班黑板报上开辟了“习惯与人生”专栏, 形成常规, 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充分发挥《东中校刊》的宣传作用, 定期刊发习惯与人生的信息、做法、经验等内容。在教师办公区张贴德育标语, 组织广大教师理论学习, 广泛宣传, 在“学校发展、德育为先”的理念指导下, 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原则, 相继制订了《东安初中学生一日常规》《后进生转化制度》《课堂学习规范八要求》等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考核制度》, 严格班主任队伍管理, 细化班级常规管理要求, 制定学生奖惩细则, 各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班规, 在师生中营造了较为浓郁的行为习惯文化氛围。
“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句话告诉我们, 成功是在失败中磨炼出来的。但从教育学生的角度看, 这并不足取。假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培养上, 在学习上遭受的总是挫折, 还有哪一个孩子愿意去接受, 去学习?所以, 在习惯培养过程中, 教师要多创设学生在良好习惯下自主成功、良性发展的机会, 以此为鼓舞, 以此为核心,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具体培养 篇5
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掌握一般的观察顺序: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并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复习旧知识,作好相关的知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观察后及时对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通过互相交流,得出结论。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自主观察。在对学生进行观察力的训练时,一定加强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二、传授给思考的方法。
1、分类思考法。就是把问题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分成若干类,对每一类对象分别加以考察,得出有关的结论,再把这几类的结论归纳、汇总,最终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2、符号化思考法。数学中的数字、字母、特性和关系式等构成数学的符号系统。符号化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学中的中的数字、字母、图形和关系式等构成数学的符号系统。符号化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主要指人们有意识地、普遍地运用符号去表述研究的对象,解决数学问题。
3、类比思考法。数学中的所谓类比的思考方法,就是根据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相似),推测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相似)的思考方法。如加法交换律推测出乘法中也有交换律,就是类比的思考方法。
4、集合思考法。我们把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全体看作一个集合,应用集合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这种思考方法就是集合思考法。
5、数形结合思考法。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就是指利用数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型的相互转化,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主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例如,在解答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和分数解决问题时,经常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
6、归纳思考法。给学生提供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引导学生对部分对象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它们具有的某些共同特征,通过部分对象的特征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从而得出某个结论的思考方法。小学数学中用的大多是不完全归纳法。其结论可能具有或然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多举例验证,以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7、对应思考法。对应是指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对应思考方法,实际上就是指寻找对应关系,利用对应关系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数解决问题等等的学习中就经常要用到这种思考方法。
8、转化思考法。将某一问题转化为另一问题,将某些已知条件或数量关系转化为另外的条件或关系,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高为低,化繁为简,化曲为直,从而顺利求得问题的解决,这就是转化的思考方法。这是小学数学中最常用的思考方法。
三、鼓励学生深度、开放地思考。
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去寻找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和解题思路,敢于尝试,大胆求异。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和教师。善于透过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善于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数学规律,总结数学结论。对数学概念,深刻理解其内涵,对计算法则,既要知道怎么计算,更要理解为什么这么算,掌握法则的来龙去脉。对数学解决问题,要能够深入分析数量关系,探究多种解决的途径。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具体培养 篇6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际能力
目前我国中专计算机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培养出来的只是些具有一定书本知识,而没有任何实际经验,更没有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毕业生,更不用说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即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这以所说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提高,有了缜密、活跃的思维,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了,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进入社会的处事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很大的作用。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中专的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益处。这对以后即将进入社会并对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将有很大的帮助。
1.运用分析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分析的实质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通过对整体的解剖,分离、分析各组成部分,阐明各部分所处的地位、作用及与其它部门相互联系的规律。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方面在思维中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考察、研究。分析与综合在认识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综合;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人的认识才能深入,离开了分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会肤浅空洞;分析的材料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因此,只有分析,没有综合,就不可能形成对事物完整和全面的认识。如在C语言指针概念的教学中,通过多个实例,可以让学生掌握指针的多种用法。
2.运用抽象、概括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它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着的。如果没有从事物中抽取出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也就不能进行思维的概括。而在抽取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时,这些属性与特征是以概括的形式加以思考的,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切能力当中,创新能力是学生最为缺乏,同时也是整个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中专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学生将来技术发展的大事,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掌握自学能力后,在日后的发展中讲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及时地学习新技术的相关内容。学生所有的学习更多的时候都依赖着老师对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老师来说,我们可以完全地摆脱常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开。
四、利用高级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虽然在前面我们大篇幅地讲解了学生三种能力的培养,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水平不重视,相反,前三种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中实现的。计算机语言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学生达不到较高水平,仅能编写计算机语言教材中常用的程序,若教学内容仅限于此,学生毕业后还是不能很快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教材结束时为学生安排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计算机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比如: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增设工资表的设计、帐目设计等,此外,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引导题目确定后,算法、程序的编制直到调试通过,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
参考文献:
[1]魏小梅.计算机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科学教育论坛.2006
[2]韦伟,陈刚.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教育论坛.2006
具体培养 篇7
一、统筹、科学制定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谋划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就要注重综合分析和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指出,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重视实用人才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从实际和需求出发, 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配套措施,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首钢总公司党建暨人才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每个单位, 如果没有好的规划, 没有好的机制, 没有好的配套措施, 是不可能抓好人才工作的。所以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中, 应明确基本原则, 统筹、科学地制定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计划, 才能保证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合格人才现实需要, 才能为企业生存和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优秀人才的有力支撑。
二、统筹、科学制定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的具体措施
1. 搞好调查研究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的前提
调查研究即对实际客观情况做出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和全貌, 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进行透彻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
制定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时, 为保证制定目标和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我们需要系统研究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需要, 也需要一个系统运筹及学习领悟的过程。据了解, 以《首钢党建暨人才科技工作会议》上颁发的《“十二五”人才建设规划》、《人才优先战略计划要点》等四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为例, 首钢总公司花了大量时间学习领会全国和北京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反复调研、讨论并结合实际才制定下发了《首钢总公司“十二五”人才规划》。可见, 认真组织开展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十分重要。
调查研究作为培养目标和计划的基础性工作更需精心准备。所以在调研工作中需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和管理专业的现状;二是针对企业内外部资源、产品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为应对市场竞争对专业人才进行优劣势分析;三是了解各用人单位意见, 科学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的走势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影响;四是认真研读、准确把握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未来发展战略;五是总结公司过去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教训, 认真查找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基本思路和框架。
2. 明确基本原则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的导向
工作原则决定工作方向。因此,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中也离不开基本原则来定位工作计划、方案和操作办法, 来保证整体任务的有序、正确推进。在人才培养上, 党和国家历来强调要以人为本, 切实贯彻“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方针, 注重人才开发、培养工作。党的十八大也进一步将人才工作作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八项任务之一并作出专门部署。此举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为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我们确定科学的人才观指明了方向。
在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确定基本原则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 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基础, 以人才培养为动力, 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 以加大人才投入为支撑促进人才队伍全面发展;三是创新体制机制, 改善人才环境, 优化人才结构, 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基于上述思路, 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的基本原则应体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二是坚持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三是坚持扩大人才总量与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总体调度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人才培养环境和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相统一原则。坚持引才、引心并举, 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并重。通过政策支持和人文关怀, 使人才对企业产生认同感、知遇感、归宿感, 尽最大努力减少人才流失。
3. 统筹兼顾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的根本
统筹兼顾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的根本。做到统筹兼顾就要站在企业战略全局的高度,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来思考、谋划, 来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并切实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总体布局之中。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 一要因地制宜, 即要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阶段性要求, 使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二要因需制宜, 即人才结构同各个专业需求相适应, 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相适应。同时, 要立足本企业发展的特殊需要, 在人才培养总体规划框架内,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急需人才、短缺人才目录, 使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需要相衔接, 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三是要因时制宜, 即人才培养同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的市场形势、经济政策、行业走势相融合相适应, 为企业循序渐进、良性运营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在具体实践中, 需要把握统筹兼顾的人才工作科学方法, 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将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整体作用的基本思路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之中。同时要搭建“统筹开发各层人才、重点培养领军人才、大力扶持创业人才、有效发挥现有人才、积极吸纳急需人才、有序储备通用人才”的人才管理工作体系。进而建立起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合企业改革发展所需的人才队伍。
4. 形成切实有效的措施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的关键
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或规划需要切实有效、符合实际的措施来保证。空泛、宏观或无针对性的措施, 即使是再完美的计划, 最终也无疑将导致其无法实施最终流于形式。通钢集团公司党委全委 (扩大) 会议暨工作会指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 下大气力抓实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完善人才特别是专业领军人才、拔尖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 拓展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活动平台和工作空间。按照这一要求, 把握系统性、实效性的标准。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制定的措施上需明确以下四点:一是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组织保证措施。人才培养是事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与重要基础, 要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大事, 建立相关制度, 形成议事日程, 明确一把手和相关领导责任, 每年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各级党委的目标责任状一同下达, 并清晰落实培养工作。二是明确推进计划的时间和进度, 建立近期、中期、长期实施计划表, 对计划的推进实施形象进度管理。三是明确培养计划的内容要求。即对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估采取何种评估办法应结合企业人才培养的具体任务和标准来制定。四是明确考核评价办法, 建立推进计划的考核制度, 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信息公开, 以此强化对计划实施的监督。在考核监督的同时, 还要确定相应的经费预算, 并建立富于内在动力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 对企业生产经营、技术进步、企业文化、改革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党的十八大强调,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推动人才发展, 必须有科学的人才理念、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只有确立爱才惜才的价值取向, 让各类人才在推动发展中实现抱负, 在贡献社会中得到尊重, 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保护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因此, 制定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计划, 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也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更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实现素质工程的重要保证, 需要精心组织、综合研拟、统筹兼顾。在此基础上, 通过培训、轮岗、挂职、传帮带等培养方式, 促进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 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 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论调查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6.
[2]《党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12.
[3]魏文静.人力资源管理使用必备[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具体培养 篇8
1 政策宣传、舆论引导, 努力转变落后的职业教育观念
首先, 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大力宣传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各项政策措施, 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全国在各行业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紧缺状况, 积极鼓励高职院校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大力宣传高职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 在社会上营造优良的职业教育氛围, 塑造高职院校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形象, 借助现代先进的媒介平台宣传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使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并积极报考高职院校, 真正转变社会重学历、轻技能, 重普教、轻职教, 重城市、轻农村的观念。
其次,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职教在新农村建议中的历史使命, 在校园内要积极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从学校管理者到施职者都要高度重视高职生的培养和教育, 把他们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来看待, 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把高职生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议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高技能型人才”。
2 构建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2.1 完善法制法规体系建设
近些年来, 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强农惠农, 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但这些政策法规只是指令性的文件, 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 这就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认真解读政策法规的精神实质,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和地方性法规、政策来支持和指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同时, 进一步完善各种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考核体系。”[1]“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 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2]
2.2 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力度, 制定相关激励措施
现阶段, 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自身的发展, 国家和政府在学校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 与发达国家对职教投入的差距还很大。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政府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必须加大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 制定相应激励措施, 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3 构建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承担着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历史重任, 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主要宗旨指引下, 必须构建科学、实用、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 主动适应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3]
3.1灵活设置专业, 新增新农村建设实用专业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它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定位, 影响着学校的生源和毕业生就业方向, 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此, 高职院校办学者一定要有市场眼光和形势判断力, 坚持根据市场规律办学, 围绕政策形势处事。在专业设置问题上, 根据市场需求, 科学、合理、灵活设置专业。同时在国家大环境政策的趋势下, 新增新农村建设实用专业, 提高涉农专业在高职院校专业数中的份额。
3.2 以实现培养目标及规格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构建高职课程体系一定要为实现培养目标为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高职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让他们能真正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晚、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职业教育的总体水平较低, 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差距更大, 这些差距的存在, 有客观因素, 也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高职教育已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好高职教育的独特优势, 更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关键是拥有一支“学历高、业务精、技能强”的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 才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我国现阶段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 从人事制度上支持高职院校从相关行业或农业专家团队中引进双师型教师, 加快双师型人才的引进; (2) 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 培训体系和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有计划的安排在职教师到企业、农村参加培训、学习, 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 (3)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鼓励教师报考研究生、博士生, 加大培训学习的支持力度, 对不达标的教师实行末位淘汰; (4) 制定优惠激励政策,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 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队伍迈进; (5) 在用人机制上, 实行竞争上岗, 对不合格教师进行有效分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转岗; (6) 启动“优秀教学团队”工程建设, 重视双师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形成各个专业各种学科良性发展的健康局面。
5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其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提高实践课在总课程学时中的比重, 通过与校外企业或农户开展合作办学,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实现多赢局面。“高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着力解决过分依赖理论教学, 歧视实践教学状况。”[4]改变高等教育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变在实验室里验证验证结论的所谓实践现状, 只有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才能真正培养新农村建设所急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6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高职教育的发展在近几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国外职教发展现状比较而言存在的差距很大,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在评价体系上仍延续传统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 依靠理论考试成绩优劣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状况。这种评价机制教授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岗位工作,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改革当前高职院校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应建立一种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对高职学生包括实际表现与应用操作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新的考核制度, 逐步建立起高职院校与劳动部门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莉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若干问题探讨[D].天津大学, 2004.
[2]龚丽.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2008:44.
[3]李名梁.和谐高职教育的构建:一个系统的视角[J].职业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2) .
具体培养 篇9
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基本路径, 但经管类高职院校实施该模式却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经管类专业的就业岗位一般分工较细, 每个企业能够接受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学生数目很难较多;二是对于一些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岗位, 一般不会接受经验欠缺的新入职人员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因此, 高职经管类专业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时就会比高职工科类专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此同时, 实践中也出现了高职经管类专业与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同质化的现象, 这显然有悖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事实上, 经济社会发展对经管和工科两类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要求都存在明显区别, 经管类人才偏重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而工科类人才偏重职业素质和单项技能, 因此, 高职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合高职经管类人才的培养。大多数职业教育专家也普遍认为在我国, 经管类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类型, 因此, 经管类高职院校和专业仍有必要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才能顺利推动我国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在上述背景下, 很多经管类高职院校和专业也已经开始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但是他们改革和创新的具体情况怎么样了呢?有没有形成普适的和较为成熟有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类型呢?当前国内的研究并不能回答上述这些问题, 较多的研究偏向于从高职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实践寻找经验或者着重于单个学校、单个专业的改革创新实践, 这显然远远不够。基于此, 本文拟从全面的角度, 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来探讨上述问题, 并试图找出答案。具体而言, 本文拟对98个高职经管类重点建设专业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实践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全面研究这些有代表性的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经验, 从中发现一些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从而助力于我国经管类高职院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和创新。
1 实证研究过程
1.1 数据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 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 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围绕现代农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011-2012年, 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 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 支持1000个左右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 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些被支持的专业都要求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上公布其专业建设发展的信息和方案。藉由这些数据, 有助于我们分析和研究这些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举动。本文通过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下载了不同院校98个经管类重点建设专业点的建设发展方案, 并以此为数据基础来进行实证分析。
1.2 数据分析
通过阅读和分析98个经管类重点建设专业点的建设发展方案和数据, 本文总结出这些经管类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类型, 并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 高职经管类重点建设专业一般采取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类型有:“订单式”、“工学交替”、“2+1”和“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等。可以看出, 这些具体类型的选择与前述经管类高职院校的选择基本一致。
第二, 各种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 其中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点占到28%;采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占到26%;采取“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占到14%, 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的占到10%。“订单式”和“工学交替”模式是高职经管类专业主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
第三, 按照校企合作和工作结合的紧密程度, 一般认为“订单式”模式紧密程度最强, 接下来才是“工学交替”模式、“2+1”模式和“课证融通”模式。如图2所示:
通过进一步研究各专业的建设发展数据, 本文还发现有些经管类专业由于自身环境和条件 (例如:一个企业可以有多人从事一个岗位、岗位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岗位的专业化程度却不是很强等) 的许可, 比较容易改革和创新成紧密型合作的“订单式”和“工学交替”模式, 比如说酒店管理、物流管理、金融、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管理等;但有些经管类专业却由于受到自身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例如: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岗需要众多员工、岗位的标准化程度不是很高、岗位的专业化程度却比较强等) , 就不太容易改革和创新成紧密型合作的“订单式”模式, 比如说资产评估、会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另外, 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不容易进行改革和创新的高职经管类专业 (如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仍然能够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改变自身的环境和条件限制的方法, 从而开发和联合更多的利益主体来增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力度和紧密程度, 以便获得更好地改革和创新成效。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会计专业为例, 它是会计专业中选择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只不过这种订单培养不是与一个大企业合作, 而是与多个企业合作, 即企业不固定, 岗位却固定。这与传统的订单培养和一个大企业合作, 即企业固定, 但岗位不固定或者固定的模式有巨大区别。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把这种“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称之为“分向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合作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如表1所示。
再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为例, 它亦是采用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但是它却不是与某个企业合作, 而是与行业协会合作, 这样就相当于所有的行业内的企业都是它合作的范围, 由此订单培养的限制条件就被它给打破了, 创新也因此产生。
2 实证研究结论
根据前述实证分析, 本文总结出以下四种当前我国经管类专业改革和创新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类型, 分别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前面实证分析的结论和各个被研究院校及专业的改革和创新实践, 本文将四种类型的具体内涵定义如下: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 (即企业) 与培养单位 (即学校) 签订用人协议 (即订单) , 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并在学生毕业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由此可见,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层次, 有利于学校做到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协调: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相协调, 从而更好地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的深层定位问题。“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企业的缺人问题, 也有利于解决学校的就业难问题, 是一种真正的双赢模式。
所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两个部分且两个部分交替、循环进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 在教学组织上需要采取分段式教学, 在校内分别完成文化、基础和专业等理论模块的学习, 在校外完成实训、轮岗和顶岗等实践模块的学习。由于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需交替进行, 良性循环, 因此, 需要校企双方进行较为紧密的合作, 以便合理安排学生的交替学习和实践。
所谓“2+1”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教学过程分成两部分:学院集中授课和企业顶岗实习, 并且前一部分为2个学年, 后一部分为1个学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生第一、第二学年在学校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 从第三年开始到企业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学校与企业分别指派指导教师, 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工作、学习、生产安全等问题;校内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了解学生实习工作, 并与企业沟通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在校、企双教师的指导下, 完成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 在实习结束前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组建考核小组, 根据学生的岗位技能、实习表现、报告内容和答辩情况给出毕业实践环节的综合成绩, 并对学生做出评价。因此, “2+1”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形式, 它只进行工和学的一个循环交替, 而不是多个循环交替。
所谓“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取证目标, 从而使得学历教育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下, 高等职业院校就必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并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 结束语
那么, 为什么不同经管类高职院校和专业选择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类型会不一样呢?实证分析的结论证明由于不同院校和专业的内外部环境、资源和条件的不同 (比如学校开发掌握的政府、行业、企业资源不同;专业所在行业、企业的岗位特点不同等) , 使得其适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类型也不同。因此, 尽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官方确定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经管类高职院校和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 仍应根据自身内外部环境、资源和条件的不同, 不停探索、锐意创新, 才能找到合适于自身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类型。另外, “订单式”和“工学交替”这两种紧密合作类型应该成为经管类高职院校和专业未来普适的和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因为经管类高职院校和专业可以通过探索和研究来改变其自身的内外部环境、资源和条件, 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和教育部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要求。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基本路径, 高职经管类专业由于其特殊性, 至今还未形成普适的和较为有效的具体培养模式类型。本文以实证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 以98个高职经管类重点建设专业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实践为数据基础, 通过研究发现“订单式”、“工学交替”、“2+1”和“课证融通”模式是当前我国高职经管类专业主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类型。实证研究还发现这四种具体类型体现出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紧密程度并不一样, 不同高职经管类专业根据自身内外部环境、资源和条件的不同, 探索和选择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类型也不同, 但从长远来看, “订单式”和“工学交替”这两种紧密合作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会成为普适的和有效的主要类型。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参考文献
[1]2013年底或2014年初高等职业院校发布的重点专业建设发展数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http://www.tech.net.cn/web/index.aspx.
[2]陈洪玲、于丽芬.高校扩招后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43-66.
[3]许丹雅.高职高专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探索[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11-24.
具体培养 篇10
1 培养维医药科研技术人才的重要性
尽管维医拥有悠久的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防治优势, 但在知识迅速倍增的今天, 也面临着科学性、学理性的挑战。维医药现代化问题是挑战, 更是机遇, 而在学科分枝日益细密、学术思想日益多元的现代社会, 任何一项研究若不能与当代科学的发展相一致, 不能够多学科交叉融合, 提高综合性, 都必将会遭淘汰。因此, 应注重使维吾尔医药学的研究特色与现代技术手段相融合, 培养能够认真负责的高级实验技术人才队伍, 对加强维医药科学性、现代化科研水平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由于现代科学研究在发展中不断融合交叉及渗透, 因此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组成是必然的选择。
维医科研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是为民族医药事业努力奉献的队伍, 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对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和管理能力的高低, 都直接影响着科研工作的进程。多年来, 传统的研究方式受到设备的快速更新, 知识量不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验技术队伍在专业性方面的欠缺, 人员的稀少, 工作模式不合理, 对专业特色不明确等情况的发生。因此, 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努力提高硬件水平的基础上, 加强软件素质的提升, 建立一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技术精湛、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实验技术队伍。科研平台是高校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在教育培养维医人才的实践中, 我们应努力突破, 不断改革, 借力学校各类科研平台创建新的维医药专业技术科研人才培养基地[1]。特别是, 中青年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中流砥柱, 对于蓬勃发展的民族医药开发行业来说, 人才的辈出与作用将对发展出新的科研思路与手段有很大的帮助。因此, 要从根本上重视维医科研实验室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充分认识他们能发挥的作用, 以不同的渠道和方法加强对他们的培养。特别是对年轻的工作者, 可将他们安排到省内外的相关单位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 邀请有关学科方面的权威专家来开展课题讲座, 在开阔科研人员的眼界外, 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蓝图, 追求多方位的发展。
2 科研技术人员培养的具体措施
2.1 明确学科研究特点
解放前新疆没有专业的维吾尔医药治疗中心, 维吾尔医药人员也只是凭借民间药方采摘药材, 在自己简单的处理, 以摆摊或者大街小巷走访的形式治病卖药, 处境十分艰难, 维吾尔医药濒临消亡。解放后, 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维吾尔医药事业获得了新生和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传统民间药方的收集与新药开发事业的冉冉升起, 维吾尔医药逐步形成了与中医药、蒙医药、哈萨克医药互相促进发展的格局。维医的开发研究离不开各学科的交叉融合, 因此, 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明确我们所研究项目学科的主要特色。作为一名民族特色药物研发的技术人员, 必须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学习更多的维吾尔医学理论知识, 只有在扎实的理论做奠基的基础上, 才能与现代医学与研究手段相结合起来, 研发出临床适应的新药。
2.2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 培养维医药创新人才
维医科研实验室的根本任务是以传统民间配方为辅助依据, 利用天然产物研究而探索和发现新的化合物以及新的方法。当然, 对其研发人员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复合能力的创造型高素质人才。创新也是衡量一个科研单位研发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高等院校维医药专业的培养要与时俱进, 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维医药人才的责任, 在传统的理论教育基础上, 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适合维医药开发的, 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 以科研实验室为平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维医药人才是我中心实验室的最终目标与任务, 也是维医事业的需求。
2.3 制度化管理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制度是管理的标准,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而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 从而导致他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为确保科研实验顺利开展, 实验室要制定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守则、实验室安全工作守则、实验室清洁卫生工作守则、实验室设备管理规定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行责任制[2]。制度的确立必须要得到实验室成员的认同, 这种认同会进一步使制度得到自我强化。比如, 可进行实验人员检查量化办法, 就计划总结, 实验常规, 专题研讨, 参加进修等方面实行打分制, 提高科研技术人员对工作的热忱外还能形成适当的竞争意识, 使进步的脚步加快速度。
2.4 探索新形势的考核办法
为了加强科研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客观评价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效果,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全面考核实验人员思想政治表现、师德、履行岗位职责状况, 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以客观、公正、公平、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 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际工作量与成绩作为理论依据, 本人对自己工作的态度评价与同事, 领导们的评价作为进步的参考, 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力争做到结果明确、符合科学标准、考核制度规范和合理。考核结果与职务评聘、校内分配、评优奖励挂钩。针对维医科研实验室而言, 考核的力度另一方面应该体现在是否能熟练掌握维吾尔医药知识与现代科学研究技术的紧密结合。
2.5 鼓励更多教师进入实验室指导, 使科研项目多元化
目前的科研工作教育更多地运用学科交叉、思维路线的交叉方法, 也必将促进研发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 科研灵感的来源更多应该是听取前辈工作者在工作当中累积的经验, 使自己的有限的知识量在不同的指导下得到进一步的开阔。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或者科研工作者进入到维医科研实验室, 使传统的维吾尔医药学知识与研究的方法与药物分析学, 药理学, 药剂学等公共研究课程相结合, 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最新的研究手段进行科研, 在提高原创科研结果的基础上, 使维吾尔医学研究走出地域局限, 向更大的世界性研究平台发展。科研项目的多元化不仅仅是利用各科研人员的自身特点, 也督促实验技术人员要时刻加强对新知识的吸收, 不定期收集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从而促进新的研究想法的产生, 进而完善和加强维医药科研实验室的科研实力。
3 结语
民族特色医药研发行业正处在红火发展的阶段, 可以预见, 以培养科研技术人员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维医药科研实验室将成为点燃维医科研人才智慧火花的场所。青年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研发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才能更好地为民族医学研究和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贾连群, 冷雪, 王洁明.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创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J].基础医学教育, 2014, 16 (7) .
具体培养 篇11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全国I卷)
写作引导
这个题目很面熟吧?这是2015年全国I卷。基于我对作文教学及其测试的理解,我毫不掩饰我对这个题目的肯定,尽管这个题目引起的争议,让肯定的声音显得势单力薄。
作家梁晓声先生对这个题目就持断然的否定态度,他甚至讽刺地说,命题人的脑子进水了。在他看来,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危害的不仅是老陈及其家人的安全,也危及公共安全。因此,任何人都该举报,任何人都可举报,小陈的行为没有任何瑕疵。因此,这个问题不值得讨论。
持此态度的还有学者冉云飞。冉氏认为,小陈举报父亲,与传统的“亲亲相隐,直在其中”的道德规范相悖逆。这种大义灭亲式的行为,表面看有利于公共秩序的建设,但却毁坏了社会赖以存在的、更为深层的根基——家庭的伦常与亲情,其道德风险远超过它所带来的惩戒与教化效应。因此,这个问题不适合讨论。
坦白地说,我赞成两位关于这个事件的社会学分析,却不赞成他们的结论。我主张将这样的材料纳入高考命题的视野范围,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也适合讨论。澄清错误的社会观念,培养健全的现代公民,就该直面现实中的疑难杂症。梁先生认为不值得讨论的问题,恰恰是很多人糊涂不清的问题;冉老师认为不适合讨论,大概是夸大了讨论与表达的风险。我倒觉得,自由的讨论只会让我们的认识更合理,更健全。
多少年来,我们呼吁高考写作要摆脱“假大空”,告别“高大全”。在我看来,这个命题就是试图摆脱“假大空”的一次有益的、合理的尝试。
我们的写作似乎刻意回避现实的社会与人生,热衷于抽象概念与虚假命题的讨论,专注于写作技术与修辞技术的训练,结果把作文搞成了凌空蹈虚的道德口号、大而不当的人生讨论、抽象虚无的哲学玄想以及矫揉造作的造势煽情。如果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心实意、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这样的文辞游戏究竟有多大意义?
遗憾的是,目前大量的命题还停留在抽象概念的议论上,这是“假大空”作文的源头。比如,抽象地谈论尊重“人”,我们尽可宏论滔滔;但若说要尊重一个“窃贼”,空谈就难服人。再如,谈“无私助人”,人人都可长篇大论;若说有一个曾经讹过人的老人躺倒在地,你扶还是不扶?扶可能被讹诈,不扶就面临着良心上的谴责和舆论的压力。这个时候,你再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说话,就苍白无力了。因为你面临的是一个具体的问题,涉及多种因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道德判断来解决。
同样。重孝道,没错;遵守法律,维护公共利益,也没错。如果抽象谈论“孝”的问题或者“法”的问题,人人皆可慷慨激昂,理直气壮。但在材料中,孝道与法律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私情与公理产生了对抗性的冲突。这就逼迫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寻找合理的证据和逻辑。写作,就是呈现自己的选择及其根据
余党绪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浦东新区语文学科基地主持人,徐汇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被誉为“新—代学者型特级教师”。发表杂文、散文、随笔和论文百多万字。有著作《人文探究》《议论文写作新战略减公民表达与写作教学》。近十年,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探索“以思维方式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导向”的“思辨读写”,发表了大量介绍与推广批判性思维的文章和案例,出版了“中学生思辨读本”(《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的过程。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这样的写作还未能成为高考命题的主流,但在2们5年开了一个好头,但愿他能成为高考命题的风向标。
在具体情境中设置问题解决问题,情感与理性之间,道德与法律之间,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学会理性的权衡和选择的过程。那么,这个写作活动不也是一个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吗?
佳作展评
小陈:您好!看到有关你的新闻后深有感触。很惭愧,像你父亲一样,我以前开车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受你爱父之心和此举的感动,以后一定改掉。
想起前几天,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内心也无比温暖。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支持与敬意。你的行为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少数人质疑和反对——你要宽容这种七嘴八舌的声音,这就是舆论,当有关你的新闻变成一个大众传播事件后,很多评论就跟你、跟事件本身无关了,你不要被这些争议所干扰,不要被“举报父亲”这个渲染性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坚信自己是以父亲能接受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爱。我知道,你这样做,绝不是“吾爱吾父,吾更爱原则”——而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改掉陋习。这种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争议和质疑,是因为他们没有将心比心,没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个凑热闹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观者。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时,你成了被消费的热点。大众传媒从这条新闻中各取所需:网友需要的是伦理冲突和情法争议,媒体需要的是劲爆新闻和反常故事,评论员需要的是噱头和谈资,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师需要的是以案说法,道学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点击的热点.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温暖鸡汤。
而这一切.与你的需要没有关系。作为一个曾一直努力想让父亲改掉抽烟习惯的我知道,作为女儿的你,要的只是父亲能改掉这个开车陋习,要的是父亲免于被这种陋习所伤害,要的是开车的父亲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从新闻看,你的目的已经达到,父亲后来领悟到“觉得女儿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对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家人爱的一种体现”。——父亲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读到了你的爱,那就足够了。
nlc202309090546
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这不是会让父亲受到严惩的告密,而是一种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这是把你和父亲对立起来的高级黑。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是原则;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和智慧;最终赢得了你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
小陈,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多元与复杂,当你走向社会,会更多接触到这种舆论生态,请坚守自己强大的内心,坚守自己内心崇高的爱与原则。 这是一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好作文。作者态度明朗,观点明确:支持小陈的选择。小陈因为爱父之心而选择举报,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帮助父亲改掉陋习,保护家人的安全,与。亲亲相隐”无关,也与。大义灭亲”无关,不必上纲上线,也不必过分引申。这样的论述显示了作者的智慧。 文章还帮助小陈分析了舆论的复杂情况,劝慰小陈坦然面对舆论的压力,颇合乎书信体的口吻和风格。 此文思想敏锐,而分析最见功力,合情合理,分寸适度。而这,正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华。
从小到大,我就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小到口算买菜找多少零钱,大到博士研究生期间天天推导各种复杂公式,无不觉得数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和聪明程度的学科.有很多同学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都很苦恼怎么才能学好数学、获得高分,今天我就总结一下自己的切实经验,希望能从细节入手,帮助大家真正解决学习数学时的困惑和问题,给你们在黑暗中点一盏明灯!
如何真正学会听课?
有人说上课时老师在那里呱呱一直说,可自己并没跟上,就没信心听下去了,或者是感觉上课听得挺明白,可为什么一做题就错呢?这里我要说的是,你上课听明白了,不代表那就是你的东西了,就好像你看到了孙杨如何游泳,难道你就能一个猛子扎水里去游吗?所以,要想听好课,一定要紧抓课前、课上和课后这三个环节!
课前预习,可不仅仅是看看书,而应试图自己理解这节课要讲什么,比如你看了一遍三角函数,就合上书想想三角函数是什么?我能用它来干吗?这种疑问会给你带来浅层的印象,上课时你立刻就有代入感了,就像很多人玩游戏要先看下攻略,一旦碰到问题就可以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它.
上课时,你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会减少很多课下的无用功,你想想,老师准备了那么长时间讲一节课,你却不好好听偏要课下自己看,这完全就是本末倒置.要知道,老师讲得再烂也比你自己看书有效果得多,所以如果你不是回回都考140+的选手,那就好好听老师讲课吧!
当然,如果你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解决,OK,恭喜你碰到了一个好问题,下课后一定要第一时间解决你的疑惑,打铁要趁热!另外,课后要再读一遍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自己把每个公式再推导一遍,这样你才知道自己哪里不会.
如何刷试卷,做作业?
有人对我说,他的一个同学天天刷试卷,上课刷,下课刷,边吃饭边刷,有时睡觉还在刷,搞得他不刷都觉得自己落后别人好多.我想说,刷试卷无可厚非,但是刷了这么多试卷有多大用处呢?我们应该问每套试卷要效率。 很多人平时做题都会,一到考试就不行,这是因为你平时做题很放松,脑袋比较灵光,而且有人还有虚荣心,会时不时看看答案,蒙蔽下自己幼小的心灵.所以,一定要限时做完一套试卷,甚至限时做完一次作业,只有适应了在紧迫时间下做题的氛围,你才能在考试中达到较好的状态.
当然,做完试卷后可不能立马撒欢地玩儿,因为刚做完时你的思维是鲜活的,你清楚记得自己每道题的思路是什么,而1小时后你很可能啥都忘了.所以,你只能上个厕所立刻回来,静下心对答案,把出错的地方画出来警示自己,同时思考:我为什么错了?答案为什么对了?我和答案的思路差在哪里?怎样才能像答案那样思考?……只有这样分析试卷,下回你再犯相同错误的几率才会小很多.
刚开始,这样做一套试卷也许会花费五六个小时,但是20套试卷以后,你的错误会越来越少,成就感也会越来越强。
如伺养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同学考完试都会懊悔自己因为不够细心而丢了很多分,其实粗心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上的一种延续.举个例子,粗心的人在生活中常有以下行为:被子基本不叠,床上桌上乱糟糟,刚拿着的遥控器下一秒就不知道放哪儿了,爸妈刚交代的事情转眼就忘了,文具袋里各种笔一大堆但是能用的没几支……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细节,都表现了这个人不好的习惯:粗心、马虎、神经大条,而这些习惯自然而然地被带到了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去,所以做题很难不出现问题.反观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生活井井有条,桌上干干净净的.所以,要想改掉粗心的毛病很简单,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让自己变得心细,慢慢地,你会发现无论写作业还是考试,自己的正确率不知不觉就提高了。 这里我还想说一下答题过程这个习惯的养成.在高中时我的试卷经常是展览的对象(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老师说我的答题过程就和答案一样,这也得益于我平时做作业就养成的好习惯.做作业时,我都会一丝不苟地把每道题的步骤写得很完整且工整,考试时自然就体现出这种训练的价值.所以大家平时做题一定不能马虎了事,否则会对考试造成很大的影响. 假如你的习惯已经很好了,若想更加完美,那就需要在试卷的“脸面”上下功夫,也就是字一定要漂亮,或者退一步,一定要工整.每天练练字,久而久之,你的卷面就会有很大改观.看看那些高分试卷,哪个不是让人看了如沐春风呢?
如伺对待错题?
大家都知道要整理错题,可真正把错题用好的人却不多.很多同学的错题本整理得跟新书一样整齐,但却只是装饰品。事实上,错题一定要常看常新,反复做!你的错题,至少看过5遍,这叫常看;每次看错题,都要悟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并且想办法纠正自己的思维定式,每次纠正一点,慢慢地,你的思维就会和答案一样了,这叫常新.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很简单,找出你前5次考试或练习的试卷,看看你出错的都是什么地方,恭喜你,你的弱点就在那里!
如何考试? 如果你很了解考试,那你就应该知道试卷中试题的分布情况.拿高考新课标卷为例,高考试卷中一定有60%的题目是基础题,也就是说,只要正常学习,课后题都做了,拿到90分问题不大.这里也许有人会鄙视课后题,其实课后题是所有题目的根本,当年我高考能考到140+,就是得益于一道课后题(高考只改了数字),但是很多人却在那道题上栽了跟头.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前8至10道题、填空题的前两题、解答题的前2至3道题,以及选做题都是送分的,所以这些题的分数一定要抓稳.如果平时你训练得不错,选择、填空再多对一两个,那么110-120分肯定没问题;如果解答题再多对一道,20分就又拿到手了;再往高了说,那你就要对一些难题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了.
毕竟考试的随机性很强,所以同学们还要注意各个细节一用什么笔答题、带什么手表、做题节奏是什么……你都要有细致的规划,最起码要准备好.关于做题的节奏,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你有个很好的节奏,发挥一般不会太失常.这里还有一个技巧:为了得分,即使你有不会做的题目,也要在最后时刻写满它,用满满的公式告诉老师,你给点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