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问题

2024-10-11

具体问题(共12篇)

具体问题 篇1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工程建设监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确保工程的质量、社会的公共利益、业主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国家的利益, 由此可见工程监理这个职位的重要性。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 工程建设监理这个职位逐渐地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对于国内的建设监理现状, 总的来说还是积极发展的, 但是我国的建设监理与先进国家进行比较水平还是处于初期阶段, 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不断的总结, 对问题进行探索, 以及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1 我国建设监理问题总结

1.1 建设监理的不规范行为

在业务实施过程中, 存在着承揽方式不规范问题, 存在挂靠现象以及监理工程转承包行为。业主在招聘的过程中非常的随意, 没有系统的流程和严格的聘用要求, 在系统的内部, 还存在着连体或者同体监理的行为, 这也就导致工程建设监理在建设中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有一部分监理公司只是挂着监理的牌子, 并没有实际的工作任务, 接到监理工作之后临时的组织监理人员, 安排相应的工作, 没有监理工作时, 工作人员就解散, 这就对监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积极性、事业心有着很大的影响。还有一部分监理事业单位, 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独立法人实体, 对于这些监理单位, 可以说是还只处于母体的副业状态, 不进行独立核算, 更不会自负盈亏。

1.2 监理团队人员的整体素质太低

导致监理团队素质低的主要原因还是缺少法律知识, 掌握的经济学知识不够, 对于全方位控制的能力低下。很多的监理公司都存在着工作人才不匹配的现象, 大多数的监理公司都只是采取技术手段对工程实施质量的检测, 并不能使用合同手段、经济手段进行全方位控制, 在这样的状况下是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建设监理职位的作用。受到项目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 建设监理相关人员只能够到建设施工的现场进行监督, 保证工程的质量。这些问题也就是我国的建设监理与发达国家的建设监理的差距。

1.3 监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

很多的监理公司总监理工程师一个人担任多个项目的监理总监。很多的监理单位对项目监理的程序和内容不清楚, 对于各级的监理人员责任划分更是不明确, 这也就导致一些监理人员在工作中工作态度不认真, 工作行为懒散, 对于工程建设质量不进行实际的现场检测直接就签字合格。在一些工程项目中, 只是有项目监理人员的挂名, 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建设监理人员都不出现在建设现场。以上这些问题也直接的反映了我们的监理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够完善, 缺少相应的抑制措施, 也从侧面说明了建设监理职位在监督管理上力度不够。

2 处理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2.1 完善建设监理的委托流程, 构建规范化的监理市场

对所有的市场实行严格的制度规范, 建设业主在进行选择监理单位的时候必须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公开的进行招标, 如果直接委托监理公司, 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 办理相关的委托手续。业主要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建设的监理, 严禁采用内部自我监理的行为, 严禁选择监理、施工为一体的监理单位。在招标结束之后, 建设业主应该与中标的监理单位签订相应的委托合同, 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义务、责任以及权力。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对竣工备案制度进行严格的要求, 对于一些靠监理工程转包, 挂靠等行为的监理单位, 经过调查属实, 一律不给予验收备案。对于我国的监理招聘, 还没有相关的规范法规, 监理招标和监理市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所以建议国家的相关建设部门应该抓紧出台相关的规定, 促使监理招标走向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2.2 紧抓监理资质, 维护监理市场秩序

目前我国监理单位在资质方面需要解决的尖锐问题是, 监理单位必须是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 有实际的法人实体, 必须严格禁止在同一监理单位实施建设的施工、设计等服务。禁止这种“同体监理”的根本措施是要把监理单位从母体内分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这也包括施工单位、科研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等, 也要将监理职位分离出来。总而言之, 对于所有的监理单位来说都应该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实体单位, 只有这样实行, 监理行业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建立监理行业市场。所以建议相关的建设行政部门应该尽快的整理修订颁布相关的监理单位资质法规, 同时也要把国有单位的监理制度整改编制到改革之中, 促使国有单位的监理职位从真正意义上明确职责、科学管理、产权清晰, 形成政企分开、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2.3 强化建立团队建设, 不断提高团队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从建立工作的实质上来说, 其工作的性质对监理人员的要求就比较高, 监理人员必须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实力。如果监理人员自身的思想素质、技术能力不高, 对于建设过程中的监理工作也就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要提高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需要监理单位对自己身的监管团队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以及与工作相关的技术培训。保证监理人员的高素质高能力, 这就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整顿监理单位或者是审批监理单位的时候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资格审核,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单位直接不批准。监管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具有对整个工程进度控制的能力;在过程监督的过程中不仅要会使用技术手段, 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合同控制手段、法规控制手段以及经济控制手段, 使自身能够适应全方位监理的需求。综合以上所述, 监理单位应该具有工程技术专业人员, 还要对监理人员进行合同管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的培训, 要配备有该方面的专业人员。对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监理招标的工程合同和投标书的示例范文应该认真的学习、研究, 并掌握, 进而提高自身的监理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国际上与之相关的示例都是经过实际的市场调研, 经济运行状况制定的, 其包含的条款也是非常的严谨和周密的。第三点就是提高监理职位在企业中的地位, 可以采取改革现有的监理费用收取方法提高自身的企业地位。相对于国外的监理行业发展状况而言, 我国的监理行业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 工作的规范程度等相差较远, 现在的主题背景还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导致监理公司在真正意义上无法独立的根本原因还是监理费用的收取方式, 目前我国的监理费用收取方式还是监理公司直接向业主收取费用。通过改革监理费用的收取方式提高监理职位在企业中的地位, 将收款方式的直接收取改为第三方一次性向业主收取, 第三方按照委托合同向企业付费, 这样就可以避免业主和监理公司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 这样监理企业的地位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 也就可以在监理工作的岗位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履行所有的责任。

2.4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 认真解决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1) 要解决总监空挂名的问题, 对于一个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几个工程项目的情况, 应严格在委托监理服务之前解决好实际承接的责任问题, 同时还要杜绝工程项目将业主、设计、施工、行政管理的人员空挂为“监理”人员, 而实际监理工作并没有到位的情况。重点加强招投标活动的后续管理, 对总监理工程师实行中标 (或直接委托) 后的押证制度, 建立总监理工程师动态管理数据库信息系统, 发放总监管理手册, 使总监理工程师定岗定位。 (2) 要建立各级岗位责任制。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人员都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以及相应的考核与将罚制度, 以杜绝监理工作中的敷衍行事和弄虚作假。同时, 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监理机构的工作质量认证, 认真的履行监督监理机构和工程质量的工作, 按照验收的实际情况对工程的质量作出合理的等级认证。

3 结束语

建设工程监理在工程管理中属于先进的管理模式, 在我国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史了,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早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监理行业在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设监理岗位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受到国内相关制度的制约以及市场的不良现象的影响, 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

参考文献

[1]苏定加.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 2015.

[2]苏壮.浅谈工程建设监理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J].建工学院, 2010.

[3]佟万泉.浅谈监理如何进行工程质量控制[J].建工学院, 2010.

具体问题 篇2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矛盾特殊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初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在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表现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时,注意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理解和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①进一步掌握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②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特殊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引导学生克服思想上、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②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深化。是在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它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列宁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毛泽东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本节共三框。包括两部分内容。前两框为一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及方法论意义。第三框为一部分,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各有自己的特点。整体讲矛盾特殊性原理。从两方面论述。(1)指出矛盾特殊性的含义。(2)指出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包括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教学重点,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由于学生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不能全面认识和理解,往往忽略其中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是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是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特殊矛盾,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问题

教法建议

对“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的教学,教学可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让学生先预习本框题内容,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教师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找出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全班讨论解疑。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故事,并提出对立的认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基础上,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对矛盾特殊性具体表现的三个方面的教学,侧重其中一个方面:“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重点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体现不同阶段显著特点的其中一个“点”,如生产工具的变化。学生分组,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演示任务,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工具的特殊性及所代表的生产力水平。最后,综合各小组的成果,形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工具各有不同的特点的认识,进一步抽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的认识。思维过程:具体――抽象――更高的抽性。

其他两个方面的教学,建议更多采用归纳的方法进行分析。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特殊矛盾,是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关键。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矛盾。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着重理解“初级阶段”,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的重要意义。 powerpoint演示文稿,背投图表,学生活动填充图表内容。

附图表:

人均GDP

人口

农业人口

资源

经济效益

科技水平

教育

文化建设

我国

世界平均

发达国家

第二框 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本框是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基础上,论述其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两部分。(1)指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和理论依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分析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分析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其次,分析对具体问题不做具体分析的危害,反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是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既是本框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本框内容以前一框内容为认识的基础,又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现实生活中种种因素影响人们,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是在矛盾特殊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原理指导下的一个实践问题。既有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问题、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的问题,同时又与政治问题等内容相连,内容相对复杂,学生理解和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总体看,本框内容,没有太大的难度,是实施主体性学习的有利条件。总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议论、练习形成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道理的认识。

具体讲:可以采用调查法。组织学生分两组调查“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的正面和反面的例证。调查其对事物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消极(负面)影响、作用,使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调查,自觉形成对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解决一些现实矛盾的思想、方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本框是在学习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第三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因为,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首先,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只有弄清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矛盾。其次,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是教学难点,主要是由于它本身理论性很强,又十分抽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认识水平、能力的限制,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本框内容的教学,建议采用问题教学法。结合历史、现实提出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

① 讨论公孙龙“白马非马”论的错误

② “FLG”与邪教的关系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形成对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认识。进一步形成对于遵循正常的认识秩序、改造世界的科学工作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的自觉性,深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

关于“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理解和掌握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引导学生克服在思想上、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教学重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特殊矛盾,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段的理论问题

教学方法:读、议、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问题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叫矛盾的普遍性?

导入新课:

小平和小力这次期中考试的总分数分别在640分和635分,在班里名次并不理想。但小力平时学习特别努力,特别用功;小平很聪明,但平时在学习上比较放松。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主任老师准备找每位学生谈话,分析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使之期末考试取得更大的进步。

问题:

(1) 假如你是班主任老师,你将如何针对小平和小力的具体情况提出期望和目标呢?

(2) 你提出期望和目标的依据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房屋登记中的三个具体问题 篇3

金绍达:一、《物权法》第十八条规定了“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复制登记资料”;《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也规定了“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利害关系人应是和登记的不动产权利有利害关系,借贷未抵押就只是普通的债权人,而不是利害关系人。再则,即使是利害关系人,除了提供身份证明、与查询的房屋有利害关系的证明外、也应提供房屋坐落。因此,本例中小额贷款公司不能查询王某的房屋登记情况。如果将来小额贷款公司和王某的借贷纠纷进入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或是取得人民法院签发的调查令的律师可以查询。

二、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04〕5号文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了:“被执行人购买的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或者商品房预告登记的房屋”,人民法院可以进行预查封。很明显,这里的“被执行人”是商品房的购买者。如果被执行人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查封的应该是尚未出售的房屋。

《房屋登记办法》第二十二条所限制的是:“房屋被依法查封期间,权利人申请登记的”,登记机构不予登记。这里虽然用了“权利人”一词,但在这里应是指被执行人。而开发企业并非被执行人,因此,不应影响开发企业办理初始登记。

学界认为:在房屋被查封期间,只要限制对被查封的房屋处分,而对于房屋的初始登记、抵押权的注销登记等并不会对查封带来不良影响的登记申请,登记机构可以受理。前述法发〔2004〕5号文所规定的也是“在查封、预查封期间不得办理抵押、转让等权属变更、转移登记手续”。因而。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查封期间,只限制处分登记。

抵押的预告登记并不是抵押登记,法院也不会承认办了抵押预告登记的债权人有优先受偿的权利。抵押权的设定要以抵押登记为准,因此,由于“不得办理抵押”的限制,在预查封期间房屋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预查封登记自动转为查封登记,但不能将抵押的预告登记转为抵押登记。

三、房屋所有权人死亡以后,作为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消灭了,所以不能再登记。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二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他的合法继承人”。所以,这是转继承,应按转继承办理。

对商誉具体处理问题的探析 篇4

2006年2月由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商誉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处:一是企业自创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即通常情况下,企业自创商誉以及企业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不确认为无形资产,如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二是企业确认的商誉,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采用购买法,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商誉代表的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大于每一单位资产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合计金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区分开来,由于不具有可辨认性,虽然商誉也是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但不构成无形资产。三是外购商誉,经确认后,应当以其成本扣除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计量。这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商誉的后续计量做出的比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十年内摊销改为减值测试,体现了和国际会计准则主流的趋同。

新准则的颁布,从根本上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商誉处理,及为减少因公允价值使用引起的利润操纵等进行了规范。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商誉减值处理

商誉的减值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处理。每个会计期末,企业应对商誉的价值进行减值测试,按其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进行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由于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因此,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

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因企业合并中所形成的商誉是母公司根据其在子公司所拥有的权益而确认的剩余,子公司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并没有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因此,在对与商誉有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由于其可收回金额的预计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价值部分,为了使减值测试建立在一致的基础上,企业应当调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将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包括在内,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资产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以确定资产组(包括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

上述资产组如发生减值的,应当首先抵减商誉的账面价值,但由于根据上述方法计算的商誉减值损失包括了应由少数股东权益承担的部分,而少数股东权益拥有的商誉价值及其减值损失都不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合并财务报表只反映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因此,应当将商誉减值损失在可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之间按比例进行分摊,以确认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

例如:甲企业07年1月1日以800万元价格收购乙企业80%的股权。在收购日,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00万元,没有负债和或有负债。因此,甲企业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商誉240(800-700×80%)万元,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700万元和少数股东权益140 (700×20%)万元。

假定2007年末,甲企业确定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4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甲企业商誉减值测试见下表1。

首先,应先计算未确认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60[(800/80%-700)×20%]万元

(单位:万元)

以上减值损失400万元应当首先冲减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再将剩余部分分摊至资产组中的其他资产。400万元减值损失中有300万元应当属于商誉减值损失,其中,甲持股80%,故甲在合并报表中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为240(300×80%)万元,会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240

贷:商誉减值准备240

剩余的100 (400-300)万元减值损失应冲减乙企业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乙企业的可辨认的减值损失。

三、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

在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中,企业应在每一单项交易发生时,应确认对被购买方的投资。投资企业在持有被投资单位的部分股权后,通过增加持股比例等达到对被投资单位形成控制的,应分别每一单项交易的成本与该交易发生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确定每一单项交易中产生的商誉。达到企业合并时点应确认的商誉(或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为每一单项交易中确认的商誉之和。

丙企业2006年1月1日以现金350万元取得了丁企业20%的所有权。假设丁公司在该日没有或有负债,其资产负债见下表2:

(单位:万元)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丁公司当年实现利润600万元,没有支付股利,此外土地的市价由800万元增加到1100万元,丁公司账面价值未作调整。2006年12月31日,丁公司普通股的股价为每股30元,当日的资产负债见下表3。

(单位:万元)

2007年1月1日,丙公司以现金2200万元进一步确定60%,从而获得了控制权。

丁公司购买日以公允价值确认丁公司的可辨认资产

丁公司12月31日以公允价值确定丁公司的可辨认资产

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无论自创商誉,还是外购商誉,都不确认为无形资产。商誉,是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交易发生日购买成本超过企业所购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部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或购买成本)高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差额。

关键词:商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可辨认净资产

参考文献

[1]黄维干.关于合并商誉处理的重大变化及面临的挑战—兼评有关具体会计准则[J].财会通讯,2007(1).

具体问题 篇5

同学们还有三天就要踏入考场了,此时你是胸有成竹还是忐忑不安?不管你处于何种状态,这些答题方法,或许都能够帮助你最终实现本科生到研究生的飞跃,

对审题的重要性和如何审题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后,部分同学还是对如何做题存在疑惑。很多学生一直问,某选项正确为什么不选啊?理由在于选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就是文不对题。

告诉同学们两个万能的做题方法,即“结合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考研政治而言,选择题就是题干与选项的契合。选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排除。分析题就是原理阐发要与材料相结合。同学记住,研究生考试既然是选拨性考试,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答分析题时要结合具体材料,再加上原理的陈述,最后根据问题要求适当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提升,这样才是完整的.分析题答案。

目前,想必同学们一定是“脑值爆表”的状态,因此,厘清思路对于取得政治高分至关重要。

同学们要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如“毛中特”答题思路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是一般答题思路,但并不是“毛中特”所有题目都必须按照这样的思路答题,一定要仔细审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几个具体问题 篇6

我国有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社会问题。全社会对此类人群要十分同情和关爱,让他们有一个温暖的、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乙肝病毒携带者自身与他人的相处应注意事项:①忌酒:长期饮过量的白酒可致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乙肝病毒携带者过量饮白酒,必然会加重对肝脏的损害;②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③选择适宜的方式锻炼身体(如散步),增强体质和机体的免疫力;④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不做重体力劳动;⑤食具、洗漱、刮面用具要单用,实行分餐制;⑥不宜做餐饮、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等工作;⑦不能献血。

六、抗病毒治疗:

迄今尚无很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有些宣传自称某种方法、某某药物可以根治乙肝,这是很不实事求是的,望广大病友不要轻信某些小报、广告的夸大宣传。如果有些疲乏、腹胀等症状而肝功能又不正常,则应引起重视。经济条件允许,不定期服些确有增加身体免疫力作用的中成药或中药是可以的。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几种抗肝炎病毒药,效果也不够理想,有严格的适应征和禁忌征,多数价格昂贵,疗程很长,有的还有一些副作用,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现介绍如下:

1、α-干扰素:用α-干扰素治疗后,HBV-DNA转阴率为37%,HBeAg转阴率为33%,HBsAg转阴率为7.8%。此药适用于下列情况:①转氨酶轻度升高(40~200U);②HBV-DNA滴度低;③HBeAg阳性;④肝脏病理检查有活动性病变和纤维化;⑤病程短于7年,无并发症者对干扰素的效果较好。

下列情况不宜用干扰素:①转氨酶正常的HBsAg阳性者;②肝功能损害明显;③抗HBe阳性伴HBV-DNA阳性者;④乙肝合并丙肝或丁肝者。干扰素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必须严密监视。

2、拉咪夫丁:本品主要用于HBeAg(+),HBV-DNA(+),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口服一天一次,一次100毫克,近期效果(疗程满一年)HBeAg转阴率约20%,长期服用(3~5年),可以提高疗效。但久服可致HBV耐药和病毒变异,少数情况下突然停药可至肝功严重损害。

3、α-胸腺肽:本品为免疫调节剂,有报道称治疗后可使HBeAg、HBV-DNA有25%左右的转阴率。对干扰素无效者,胸腺肽可能有效,反之亦然。本品的优点是安全,但停药后复发者多,且价格昂贵。

4、拉咪夫丁与干扰素联合应用:有人采用“抗病毒贯序疗法”:即先服拉咪夫丁抑制HBV-DNA,后用干扰素抑制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两药联合应用可望提高抗病毒的效果。

5、法西洛韦:作用机理与拉咪夫丁相似,但抑制乙肝病毒-DNA合成和复制作用较弱。目前本品倾向于主要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后的带状疱疹。

具体问题 篇7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2009年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抵扣新购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自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实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截止2015年底,营改增试点已覆盖了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3个大类行业和7个现代服务业;2016年5月,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至此,营改增已覆盖全行业,营业税税目已消失。

2009-2016年度期间,国税总局一直坚持“营改增”税制改革,并逐步完善,最终落实到位,有其必要性。

(一)优化税收结构,取消重复征税

增值税作为重要的税种之一,在整个税收体制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由于营业税的问题还尚未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导致出现了增值税抵扣链条被破坏、重复征收等问题,打破了税收体制的正常次序,同时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和资金压力。通过用增值税来替代营业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营”改“增”,优化我国的税收结构,取消了重复征税,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税制制度的完善实施。

(二)有力推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

从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大部分第三产业未列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对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体现为服务业无法抵扣进项税,导致企业不愿外购服务而采用自行所需服务,不利于服务业的专业化细分和服务外包;建筑业未列入增值税范围,导致建筑行业挂靠经营现象比比皆是,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次营改增将房产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列入试点范围,有力推动社会产业结构自行调整,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的有机转变。

二、“营改增”实施后日常财务管理过程面临的具体问题

随着财税(2016)36号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5月1日开始,房产、建筑类等行业均步入了“营改增”试点阶段。虽然税务总局在5月1日以后均陆续出台补充规定,但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工作中仍然面临一些具体实际问题:

(一)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际税收问题,存在现有“营改增”政策尚不明确事项

1. 各地税务局对房产公司“新老项目”界定政策的理解口径不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号关于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规定,房地产老项目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房地产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未注明合同开工日期或者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注明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

房产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存在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就开工的情况,而且有些地区整个项目工程量完工20%以上但仍然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有些房产公司在成片受让土地分期开发的情况下,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在发包土石方工程时,将准备开工的项目和后期开发的项目一起发包并动工,但此时后期开发的项目实际已动工但未取得工程施工许可证;有些房产公司在2016年4月30日以前已取得施工许可证,因各种原因,在5月1日以后一直未动工。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各地方税务局和各专业人员,对政策理解均不一致,而且短期内均无法答复纳税人。但是却实实在在影响了纳税人的日常管理。因为如果认定为新项目,房产公司必须对以后的成本支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对已经履行了部分义务的工程合同或营销类合同,需要变更合同内容。

2. 公司分立、合并等特殊性税务重组中涉及的资产产权变更是否属于“营改增”政策的“取得”范围尚不明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4号关于发布《纳税人转让不动产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规定:本办法所称取得的不动产,包括以直接购买、接受捐赠、接受投资入股、自建以及抵债等各种形式取得的不动产。

为了调整股权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很多集团化公司或上市公司均会发生公司分立、合并等适用特殊性税务重组的业务。一个公司将不动产分立或合并到与现有公司股权结构完全一致的新公司中,是否属于公告中的“取得”范围尚不明确。如果属于“取得”,意味着通过重组而发生不动产产权转移的,一般纳税人出售该不动产时,增值税征收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11%。

(二)“营改增”税收政策已经陆续出台,但是相关的会计制度一直未出台

“营改增”政策实施,各财务人员在学习、讨论税收政策的同时,对营改增后会计核算如何处理也是讨论的热点,特别是认定为老项目的工程项目,在按3%预征率征收时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成了实际问题,相关的会计制度有待进一步出台。

(三)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对按政策规定可以取得专用发票的业务存在开票难或对方拒绝开票的情况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在网上购买办公用品、购买材料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现在网络购物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甚至卖家明确不提供发票;员工出差住宿,很多大中型的酒店,在顾客离店时明确无法当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上在日常情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均影响着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难度。

三、“营改增”实施后的具体财税问题的相关建议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结构性减税、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为了这个目的,税务局和纳税人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通过对营改增实施过程问题的分析,对具体财税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税务局对现有出台政策应进一步明确、统一,同时建议建立更有利于纳税人及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机制

1. 对房产公司“老项目”的认定应进一步明确。

各地税务局现有认定口径不一。为了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建议税务局从“实质重于形式”的角度出发,以项目是否实际已开工为标准来衡量老项目。

2. 对各大中型企业采用分立、合并等重组业务而涉及不动产产权变更是否属于“营改增”政策的“取得”应进一步明确。

根据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的精神,为了切实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了促使企业兼并重组,在税收上应予以支持,建议对分立、合并等重组业务而涉及不动产产权变更不列入“取得”的范围,仍然按重组前资产的情况来界定是否适用“简易征收”。

3. 对现有取得专用发票难或拒绝开票的情况,建议建立举报、处罚和税务局检查等相结合的机制,促使开票企业正规化。

(二)纳税人应做好日常税金筹划管理,积极争取税收减负

为了实现税收减负,财务人员应做好增值税税金筹划管理,对采用一般计税方式征收增值税的项目或公司,应做好如下管理:

1. 合理选择供应商。

在选择工程承包人、广告公司、维修公司等供应商时,应优先选择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合作方。因其他方面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合作方,应综合考虑降低承包款、合同价,以弥补抵扣进项税税率差。

2. 杜绝委托付款,确保发票流、资金流和货物流三流合一。

所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工程款、费用支出,应采用公对公付款方式,且收款方、开票方、合约方必须一致。杜绝委托付款现象。

3. 对按税收规定可以取得专用发票的业务尽力取得专用发票。

4. 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会计科目,对认定为新项目的房产、建筑类企业,建议按项目建立“销项税”和“进项税”的辅助明细账。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既是国家税制改革的大事,也是每个纳税人实现税收减负的大事。随着政策的实施,相信各种财税问题也会不断明朗化、政策化,纳税人也将真切感受到税收改革带来的变化。

摘要:随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文件的出台,从2016年5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营改增后,企业将面临如何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和财税管理来适应税收政策的变化,以确保企业的平稳过渡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财税管理,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具体问题 篇8

1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和电子学的综合, 是两个不同技术领域在复杂系统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也是精密机械、电子控制和系统分析在产品设计和加工设计中的协调融合[2]。首先, 从前期设计上避免重复引进, 运用好专利技术的查询。其次, 对技术的研发方向要有预判, 对于可能淘汰的技术要坚决不引进、不投入。第三, 从设计选型、购置设备安装、效益评估等方面要满足企业生产情况, 在技术先进、安全环保等因素上做文章, 避免为新技术的转化付高额的后期维护费用, 更要有能消化和转化技术的水平。本文主要是对模块化的发展趋势和现场总线的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1.1 模块化趋势

机电产品的模块化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支持客户参与产品开发设计和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设计, 减少开发时间。模块化可以使产品大批量地生产, 进而降低配件成本, 减少零部件数量, 在实际工作中便于拆卸和维护更换, 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难度, 加快了维修速度, 提高了维修质量[3]。按照机电产品模块化的设计思路, 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场可分为信号采集模块、控制模块、执行模块, 主要由采集模块把设备实时状态电磁信号由电磁传感器输入到控制模块 (PLC) 中, 再进行转换分析处理, 最后将执行命令下达的执行模块的机械部分进行具体操作, 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适应性、扩展性、互联操作性, 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目前, 产品模块化开发技术还缺乏系统化理论和可操作性, 预计到2020年, 将形成可使企业进行产品模块化开发的技术, 要引进消化吸收如德国Index和法国Huron公司的相关技术的模块开发经验, 为改造适应性, 需提高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

1.2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实现低成本、实时控制网络, 在生产现场和测量、控制设备之间能够实现双向通信多节点数字通信, 实现数据传输与交换, 形成适应各种需要的自动控制系统, 实现报警、显示、监控、优化及管控为一体的计算机技术。如PLC可编程控制器, 控制功能强, 可靠性高, 使用灵活方便, 易于扩展, 但抗电磁干扰差。

2 机电一体化使用收获

2.1 经济效益

在技术的选择上要考虑成本控制、现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等直接问题, 能真正做到降耗、降支、降低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并能提高产品质量和解放生产力。在企业中引进的成熟技术应用主要有:压滤机气压控制和液压控制、干燥锅炉的温度报警、球磨机变频启动技术, 配件费用节支10%, 变频启动技术保护设备的平衡启动, 避免大电流对设备的冲击, 直接经济效益使设备电量同比节约8%;不产生过能损耗, 如干燥机工作温度控制在120~150℃之间;压滤机的气压控制和液压控制实现了自动下料, 没有跑、冒、滴、漏现象,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这些都是企业引进新技术的收获, 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2.2 安全效益

在煤矿企业生产中, 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加强现场信号采集和及时处理、反馈到工业机上, 产生控制信号, 锁定故障设备, 触发安全警报, 提醒现场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从而杜绝或减少不安全状态对生产的影响。必要的保护措施和自动化控制都能帮助企业很好地完成这一工作, 把企业事故损失降低, 打断发生“多米诺骨牌事故理论”, 把过程控制的准确性、及时性做好, 监控准确及时, 并且可靠性要高, 为生产现场的安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措施, 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周期, 建成本质安全型企业。

3 机电一体化后期维护

目前, 虽然我国的设备管理体系还正在摸索实践基础上, 但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针下已形成了以吸取TPM的机制和做法, 并继承了我国原有的“以防为主”“三级保养”“三好四会”“润滑五定”等一系列经验的实际管理模式[4]。按照TPM要求和企业实际, 设备点检的管理方法已在国企内成功地实施, 并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点检的基本要素有8个, 即定地点、定人员、定周期、定方法、定标准、定表格、定记录、定业务流程, 也称“八定”, 主要围绕设备检查、润滑、维护、保养以及故障分析处理与检修工作, 目标是实现设备可靠性、可维护性, 经济性, 最终达到最佳化。

通过点检管理, 降低了企业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和修理时间, 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维护保养水平, 如现有机械水平、人员水平、维护力量等, 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考核及时到位, 保证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这些都保证了机电设备的可靠运行。

总之, 笔者在分析研究国有企业的机电一体化在生产现场的应用, 对企业下一步开发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企业加快掌握和消化, 实现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于明, 张红.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钟约先, 林亨.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顾新建.机电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和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具体问题 篇9

(一) 公款私用, 挪用现金

挪用现金是有关当事人利用职务之便或未经单位领导批准在一定时间内将公款私用的一种舞弊行为。挪用现金比贪污现金在性质上轻微些, 因为挪用现金后, 当事人未涂改、伪造会计凭证, 未进行虚假的账务处理。挪用现金舞弊的形式有很多, 其主要手法有: (1) 用现金日记账挪用现金, 一般地讲, 当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余额和现金总账余额相符时, 现金不会出现问题。但是, 总账登记往往是一个星期或一月登记一次, 当登完总账, 并进行账账和账实核对后就可利用尚未登记总账之机, 采用少加现金收入日记账合计数或多加现金支出日记账合计数的手段来达到挪用现金的目的。 (2) 利用借款挪用现金,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零星的现金支付, 比如职工预借差旅费、采购员预借采购款等。在这些业务中, 如果企业确实发生了相关的业务, 会计处理上并没有什么相关的错弊发生。但在有的情况下, 企业的主管人员却可以利用合理借款的借口, 来达到挪用现金的目的。例如, 某企业主管人员利用借款的形式为单位职工签批借条一张, 职工借款后并未利用借款实现借条上的业务而是将其挪作私人之用。 (3) 延迟入账, 挪用现金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 企业收入的现金应及时入账, 并及时送存银行, 如果收入的现金未制证或虽已制证但未及时登账, 就给出纳员提供了挪用现金的机会。 (4) 循环入账, 挪用现金企业在营销过程中, 出于商业上的目的, 往往利用商业信用进行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广泛利用商业信用的方法, 为企业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挪用现金大开方便之门。采用循环入账的手法挪用现金, 企业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可在一笔应收账款收到现金后暂不入账, 而将现金挪作他用;待下一笔应收账款收现后, 用下一笔应收账款收取的现金抵补上一笔应收账款, 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继续挪用第二笔应收账款收取的现金;等第三笔应收账款收现后, 再用第三笔应收账款收取的现金抵补第二笔应收账款如此循环入账, 永无止境。 (5) 白条抵库, 挪用现金根据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企业不允许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白条顶替库存现金。但部分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开出白条抵充现金, 利用白条借出的现金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其主要原因是会计牵制不力, 稽核人员未发挥作用。

(二) 涂改凭证金额, 错记金额, 贪污现金

会计人员利用原始凭证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或业务上的便利条件, 使用退字灵、修正液等化学药剂, 乘机更改发票或收据上的金额, 把现金收入原始凭证上的金额改小或将现金支出原始凭证上的金额放大, 从而达到贪污的目的。其主要的原因是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人员未认真审查原始凭证。出纳人员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故意记错金额或将其合计数加错, 表现为少记收入、多记支出从而将多余的现金据为已有。其主要原因是会计分工、会计牵制出了问题, 出纳人员除登记日记账外, 还兼登记明细账和总账。

(三) 票据头尾不一

票据出票时往往是需要套写。出纳员或经办人员在套写时将复写纸的下面放置废纸, 利用假复写的方法, 使票据凭证联和存根联金额不一致, 造成收多报少或支少报多, 贪污差额款。其主要原因是填制收付款原始凭证与收付款职责未分离, 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失效。

(四) 撕毁票据或盗用凭证

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对收入现金的票据, 乘机撕毁, 将现金据为已有, 或用盗取的发票、收据等凭证向客户开票, 隐匿现金, 达到贪污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单位票据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未能有效地控制票据的数量和编号;对于收入款项的监督不力。

(五) 虚开发票, 虚构内容

会计人员或有关人员与外部人员串通, 在购物时虚开发票, 或在做账时虚列工资、奖金等, 将多支出的现金据为已有。其主要原因是未能坚持经济业务事项的办理不得由一人负责全过程的原则;不能做到薪金支付单等由单位人事部门编制和审核;会计稽核人员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六) 添枝加叶, 加码报销

会计人员在原始凭证上添加经济业务的内容和金额, 达到贪污现金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会计稽核人员未履行职责, 未发挥作用。

(七) 换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

根据规定, 对于超过100元的收支业务, 应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进行结算。在实际工作中, 存在着超出此限额几倍、几十倍的现金收支业务的作法, 这为企业会计人员贪污现金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会计人员可以将收到的现金收入不入现金账、而是虚列银行存款账, 从而侵吞现金。也可将实际用现金支付的业务, 记入银行存款科目, 从而将该部分现金占为已有。

二、银行存款管理中常见的错弊行为

管住银行开户点。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有具体规定。这里需要特别提示的是, 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以各种理由在同一银行的不同营业网点开立账户, 或者同时跨行开户、多头开户、随意开户。更有甚者, 近年来, 将单位公款以职工个人名义私存银行现象也较普遍。因此, 按照有关规定, 应及时、定期对银行开户点进行认真清理和检查。

(一) 擅自提现或填票购物以及公款私存

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擅自签发现金支票提取现金或擅自签发转账支票套购物品, 不留存根, 不记账, 将现金、实物据为已有。其主要原因是未建立有效的票据使用制度, 未定期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会计人员利用经管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便利, 把公款转入自已私设的银行户头上, 从而达到侵吞公款或长期占有公款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未建立有效的票据使用制度, 未定期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企业银行存款账务混乱, 资金浪费及差错现象时有发生, 原因是企业在多头开户的情况下, 不按自然户设置, 而是多户同设一本日记账。且大多数只记本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 无专人收集整理和清查核对银行对账单, 无法使本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致使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长期不符出现差额的现象。也有的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手续不健全, 缺少单据不从自身查找, 而找银行对账单作为本企业记账依据起不到两账相互勾稽、相互对证的作用。

(二) 多头开户, 截留公款

会计人员利用个别银行间互相争资金、拉客户的机会, 私自利用单位印鉴章在他行开设存款账户, 以本单位更换开户行为由, 要求付款单位将欠款或销货收入转至私设的户头上, 从而达到截留公款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印鉴的保管岗位和货币资金收款岗位未分开。据国家有关资料统计有41家国有企业与14家集体企业在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与一般存款账户多达669户!平均每家企业在银行开户12户, 有9家开户在20户以上。其中, 有一个工厂在银行开户48户, 一个公司在银行开户51户数额之大让人吃惊, 这些企业多头开户给会计核算, 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企业多头开户影响了资金的有效使用。近年来,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企业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有些人不能正确理解自主经营的含义, 认为企业从此便成为他的天下。明知国家禁止多头开设账户但是, 为了方便私用躲避还贷和各种检查, 仍在多个银行甚至一个银行多头开户。加之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 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金融部门受利益驱动, 也放松了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监管。各专业银行为了拉储户、抢存款、违反金融法规, 尽量为客户提供方便致使企业多头开户。

(三) 转账套现, 出借支票、账户

会计人员或有关人员配合外单位不法人员在收到外单位转入的银行存款后, 开具现金支票, 提取后交付外单位、达到套取现金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负责债权债务的岗位和负责货币资金的岗位发生了混岗;会计人员非法将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结算或被允许使用本单位开设的银行账户办理收付、转账业务, 从中捞取私利。其主要原因是票据、银行账户管理混乱, 各种票据未连续编号, 稽核岗位形同虚设。

(四) 私自背书转让, “初”取末“存”

会计人员将收到的转账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及银行本票等票据私自背书转让给与个人利害相连的单位, 以达到变相侵吞、占有公款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保管了支付事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出纳人员私盖印章, 于月初从银行账户上提取大额现金, 月末再把所欠窟窿补齐, 如此可使银行对账单上的期末余额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期末余额相符, 以掩人耳目。其主要原因是出纳人员保管了银行印鉴章。

(五) 涂改银行对账单

会计人员私自提现, 然后通过涂改银行对账单上发生额或余额, 使其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上金额相等或平衡, 以掩盖银行存款已少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会计分工出了问题, 负责银行收付业务人员的职责和负责调节银行对账单人员的职责未分开。

(六) 恶意串通, 支付虚开票款

会计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串通商 (厂) 家, 根据开具的不实发票及填制的虚假收料单 (验收单) , 将购物票款转至商 (厂) 家, 对方提款后私分。其主要原因是会计核算时未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我国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没有建立完善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当前多数企业没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控框架, 控制环境薄弱, 没有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机构。目前, 一些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设计不够合理。比如在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上, 一些单位在编制人员较少的情况下, 没有增配人员, 使得一名财务人员常常身兼数职, 容易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某个环节拥有绝对的处置权。类似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 就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单位领导或主管人员滥用职权, 部分领导干部或主管人员置内部控制规章于不顾, 将自己的行为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 必然会使业务经办人员屈从于外部压力, 绕过必要的程序和环节, 违规办理业务。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齐, 还有企业领导对“会计法”等法律法规,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对于会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的规定不以为然, 以为单位里只要领导就可以说了算, 这样其实是处于弱势地位, 致使内控制度失效。

具体业务经办人员素质不高如果人员安排不当, 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以及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 也会影响内控制度效力的有效发挥, 不能及时杜绝风险的发生。如某些会计人员明知有些做法是违反财经法规的, 但为了个人利益, 顺从某些领导意图办事, 甚至讨好领导, 人为调节利润, 造成盈亏不实。有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较差, 技术水平跟不上会计发展的需要。

(二) 忽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货币资金的控制要点是现金收支业务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从现金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现状来看, 大多数单位没有注重岗位分工、授权批准制度的建立, 导致了现金、银行存款漏洞的发生。有的企业会计秩序混乱, 管理失控, 缺乏严格的复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有的账物、账证、账账、账表不符;有的会计数据不正确、不真实、不完整;有的现金管理不符合规定, 会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会计控制的作用未能很好发挥。

(三) 内部审计控制薄弱

有部分企业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也有企业对内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不认为内审工作是保障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会计资料正确性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需要。因此, 对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紧迫感, 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货币资金的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开展货币资金的审计必须结合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错弊类型、原因等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小玲.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内容及对策[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4 (03) .

[2]朱荣恩.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4 (07) .

[3]杨广玉.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05) .

[4]孟凡利.内部会计控制与全面预算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具体问题 篇10

关键词: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受损利益赔偿,举证责任

一、受害者受损利益赔偿问题

反垄断法民事诉讼难度比较大、成本高、获得胜诉的概率比较低。作为公权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具体办理反垄断案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受损利益赔偿的范围

反垄断法民事诉讼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 要考虑受害人的经济赔偿数额, 又要考虑这种赔偿金额对垄断者的垄断行为的遏制, 还要考虑到相关社会效果。赔偿金的划定需要考虑被告者因垄断赚钱取得金额, 还要考虑原告因垄断行为受到的实际损失。

2、对垄断者征求惩罚性赔偿

处理反垄断案件的过程中, 对垄断者征求惩罚性损害赔偿, 有利于提高受害者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积极性, 也对垄断者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现在世界各国对垄断者的惩罚性赔偿的具体实践方式有三类:首先是三倍赔偿, 这种赔偿制度既有利又有弊, 可以对受害者给予足够的经济利益赔偿, 对垄断者以严厉的制裁;会使执行机关把握不好惩罚的力度, 造成不利的后果。其次, 是单倍赔偿。这种赔偿制度由于过低的赔偿金额, 不会激励受害者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 对垄断者也不会起到警觉作用。再次, 是三倍以下酌定赔偿, 这种赔偿制度给予了法官一定自由裁量的权力, 可以对具体的损害赔偿作出合理的数额。这种制度存在很大的法律空间, 不符合我国的法律环境。

二、民事诉讼双方适格主体的确认

美国主要是考虑原告的损失与被告的垄断行为的原因结合起来。我国台湾地区规定垄断行为的受害者有权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间接的利益受害者的诉讼主体地位未作出具体规定。根据不同国家 (地区) 的相关制度的规定看出:第一, 原告的合法利益已经或者将受到损害, 第二, 损害是由垄断者的不法垄断行为造成。已受到损害的受害者直接提起要求损害赔偿, 将受损害的受害者可以提起请求禁止令, 要求制止垄断者行为。我们可借鉴境外的反垄断私人代表诉讼, 号召绝大部分因垄断行为致使利益损失的受害者组成强大的集体诉讼。我国立法机构已经意识到公益诉讼的困境。基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设, 在垄断行为侵害中小企业、行业、消费者的情况下, 我们也可以建立反垄断诉讼代表协会, 完善职能赋予其独立的诉讼资格, 维护中小企业、行业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反垄断案件的举证问题

反垄断行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反垄断民事诉讼案件中, 原告需要对垄断者的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主观故意或过失及因果关系进行证明。反垄断法民事诉讼过程中, 受害者只需对前三个要件进行证明, 主观过错由垄断者自己证明。如果垄断者能够证明自己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 或者属于豁免情形, 都可免去承担垄断赔偿责任。如果受害人提起的是禁止垄断的诉讼, 这种情形下只需要求受害者对垄断的违法行为、垄断造成的损害、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证明。这种举证责任通过多途径减轻受害者的举证负担, 但我国《反垄断法》及司法解释对反垄断损害赔偿案件的归责原则没有做出规定, 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对于垄断行为的受害者个人, 举证证明垄断企业实施垄断的主观过错是不现实的。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均采取了无过错责任原则, 实施垄断行为的主观意识故意或者过失, 都要承担责任。最高院司法解释分别规定了由原告、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 其中原告应对被告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和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承担举证责任, 同时, 原告还应证明因被告垄断行为而遭受损失及数额。立法应进一步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 同时也可引入美国制度, 使原告能够利用行政机关的调查认定为案件举证, 使原、被告在诉讼中的地位趋于平等。

四、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制度实施问题的解决

1、创建公平竞争文化

我国传统的诉思想厌阻碍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诉讼制度实施, 使过去人们思想中缺少竞争概念, 未对竞争有客观的评价。公平竞争的文化环境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公平竞争在我国反垄断执法问题中占有很重要的因素。要正确认识公平公正的竞争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政治的繁荣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正确理解并接纳公平的竞争文化。

2、健全法律法规

首先, 我国现在制定实行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中, 对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制度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或者制定相关的单行条例给予法律地位, 赋予法律效力。其次, 对于受害者赔偿的规定。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制度实施,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受害者获得损害赔偿。法律法规对赔偿金额作出明确的规定, 法官在裁判案件时就有法律依据, 减少法官自由裁量而作出显现法律不公的情形。可以从案件类别, 企业类型, 当事人损害程度等角度加以分类, 将赔偿金额明确规制在一定的范围, 减少法官个人自由裁量。另外, 对反垄断法民事诉讼制度程序的规定。反垄断法民事诉讼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诉讼的当事人之间, 两者地位悬殊较大, 原告处于明显弱势地位。原告在任何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需要从诉讼过程中的举证责任问题入手, 减轻原告的举证负担。

3、完善制度构建

补充完善法律法规, 提供法律保障, 赋予其法律效力。执行监管机制的构建, 完善受害人提起的民事救济与国家反垄断机构实施的反垄断协调机制。首先, 当前我国的反垄断民事诉讼救济制度首先要解决的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问题。案件中, 受害者作为原告参加诉讼存在很大的问题。双方地位的差异悬殊过大, 制度的倾向性, 对大型公司企业的保护等等使得原告显得十分弱势。对原告给予适当的照顾, 缩小两者之间的不平等地位, 降低起诉难等具体实际的问题。其次, 不断完善发展反垄断私人监督机制。这个制度的发展可以为公权机关提供违法信息, 对于违法垄断者也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能够更好的保护相关人的合法权益。相比公权力机关, 个人在证据的收集上具有很大的难度, 在证据的效力认定上, 证据的来源途径等会有影响证据有效性的危险。因此我国在完善反垄断私人监督机制之前应做好相关的制度保障, 提高民众的维权意识, 鼓励当事人对于垄断行为予以监督。另外, 受害者的民事诉讼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实施之间要有协调。在促进我国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制度构建中, 与作为公权行使的反垄断执法委之间达成协调统一关系。另外, 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制度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可以对公共实施起到一定的补充完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俊峰.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2]王健.浅议欧盟竞争法的私人执行[J].欧洲研究, 2006 (5) .

[3]王健.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局限性及其克服[J].东方法学, 2008 (4) .

[4]郑鹏程.美国反垄断法三倍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 2006 (2) .

[5]王健.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初探[J].法商研究, 2007 (2) .

[6]李垚葳.论反垄断法私人实施之集团诉讼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9 (1) .

具体问题 篇11

关键词:国土资源;形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93-1

中国是一个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我们的土地资源包括山地、平原、高原、湿地、湖泊等,是一个国土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是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在人均土地上就显得相当渺小,再加上一些对土地不合理利用因素的存在,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利用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本着为人民幸福生活着想的原则,加强对我国国土资源的深入、多元化的科学合理研究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清现在国土资源的具体现状,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将国土资源的利用与对自然资源及自然环境的保护联合起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1 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的具体形式

土地是生存的基础,是兴国安邦的首要条件,其他一切建设都是在土地存在的基础上进行的。土地资源一直就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地上那些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各国经济布局和国际安全秩序是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将国土安全与国家安全放在一起,把国土安全提高到战略保障的层次。我国的土地资源在总体上分为农业土地和非农业土地两类,以前我们国家农业土地占绝大多数,近年来随着发展的需要,非农业土地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增大。进行国土资源的配置是合理分配与使用土地资源的保障,能提高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促进国土资源的价值增值。我国的国土资源配置包括对土地的调查与评估、对土地的测绘与规划、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管理及土地税收等,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着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与稳定。

国土资源管理得是否合理与土地的利用是否合理是分不开的,因此,土地资源的形式与土地管理的现状是相互联系的。一直以来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土地都是人民梦寐以求的资源,是我们的生存根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过多次土地改革,从最初的集体拥有到后来的个体针对性利用,可以说对土地资源的管理经历了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总体来说包括这几阶段:垂直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阶段等,在土地资源的管理上,土地的管理权由分权为主向集权为主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土资源的管理存在着问题。

2 国土资源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的具体形式与管理的现状出发,可以看出国土资源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现在,土地与建设是连在一起的,由于乱占和滥用土地,我国可利用的耕地越来越少,土地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在非农业土地的批准与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很明显,如各种行政中心、开发区等仍然还在大量征占土地,地产项目也在不规范、不合理地占用土地,土地的污染又使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等。

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上问题也是很突出的,而涉嫌有关国土资源的案子都是一些棘手的大案子。在国土资源垂直管理的省级以下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管理脱节问题,使得国土资源部门在干部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双重压力下勉强维持。因此,在这种特殊而敏感的情况下,很多人就开始钻体制漏洞的空子,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国家土地管理监督力度缺乏,再加上监督人员本身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使得监督机关的工作受到了限制,国土资源的管理问题成为一个棘手的突出问题。

3 针对问题的对策

问题存在,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把问题造成的影响减到最低。针对我国国土资源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与监督机构,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一个独立的、客观的办事平台;国土资源的管理要像宏观和综合管理方向发展,使得管理工作统一、合理、高效;在省级以下的地方国土资源的管理中,要加强改革,强化地方国土资源管理,成立一支优质的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国土资源保护与使用办法,完善人事管理与国土资源经费的合理使用;要严格禁止不合理和滥用土地的行为,对行政中心及开发区等土地的征占要严格把关,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浪费现象发生;保护环境,及时处理垃圾,加强对人们环保知识的普及,降低环境污染因素对土地资源的污染等。

参考文献

[1] 王海斌.分析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华章.2013,(6).

[2] 王立.我国国土资源开发测绘保障相关问题探讨.科技向导,2013.

[3] 任永江.当今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管理,伊通满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327.

[4] 张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国土资源的利用.探索争鸣,2009,(5).

具体问题 篇12

一、销售数量与销售结构问题

(一)提出问题

我国大多数公司对销售部门设定的关键考核指标只有销售数量一项,而对于销售结构没有在考核范围之内。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以下举例说明:

例1:W公司销售A、B高、低端两种产品,2013年公司对销售部门下达的KPI指标只有总销量比2012年提高10%这一项指标,并未对A和B产品分别的销量目标进一步明确。2012年和2013年A和B产品的销量和单位边际贡献如表1:

根据W公司对销售部下的KPI指标来看,销售部2013年销售总数量为340吨,比2012年多出13% (40吨)。也就是说按照W公司对销售部KPI指标的计算方法,销售部已经超额完成了KPI指标。但是我们注意到,高端产品A每吨MP为20万元,而低端产品B每吨MP仅为5万元(假设2013年和2012年A、B产品的单位MP相同),2013年高端产品销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降低,主要的销量增长都集中在低端产品B上面。我们对2012和2013年度的总MP进行计算:

2012年总MP=∑2012年产品销量×产品单位MP=100×20+200×5=3 000(万元)

2013年总MP=∑2013年产品销量×产品单位MP=80×20+260×5=2 900(万元)

由计算结果可知,2013年总销量比2012年提高了40吨(13%),而总MP却比2012年减少了100万元。但根据公司对销售部下达的KPI指标计算方法,销售部门却超额完成了KPI,这说明该指标的设置与公司整体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二)对策

对于销售部下达KPI指标,不仅要考虑产品的销售数量指标,同样也不能忽略各种产品之间的销售结构指标。首先在预算编制阶段就要跟销售部门明确对销售数量和销售结构进行综合考核,并对指标进行明确的定义。这样,实际的销售数量和销售结构与预算阶段的销售数量和销售结构的差异, 也就是对MP的差异额,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销售量结构差=∑(实际销量-预算销量)×(预算单价-预算单台成本)=∑(实际销量-预算销量)× 预算单台MP

接例1,可以计算出2013年和2012年的量结构差:

增加销售结构这一指标前,销售部的KPI只有销售总量,而每种产品盈利情况却不在考核范围内。加入销售结构这一指标后,销售部不仅要考虑总的销量,同时也要考虑销售结构的问题了。这样可以制定出更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销售政策。KPI考核阶段据此指标可以更直接的反映出销售部的实际销售结果(包括销售总量和销售结构) 与预算对比对利润的影响差异。销量和销售结构的综合考虑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因销售部门只承担销量一项考核指标而引起的忽视销售结构所引起的利润恶化的事情发生。

二、降成本业绩中市况的影响

(一)提出问题

我国大多数公司对采购部门设定的采购降成本KPI指标一般只有采购净降成本一项,而对市况的影响却没有进一步明确。这样在市况有明显变化时,仅此一项考核指标并不能公允地反映采购部主动降成本实现的业绩。以下举例说明:

例2:W公司生产A产品需某种主材Y, 2012年末Y原材料单价为10万元/吨。2013年初预算时W公司对采购部下达的降成本指标为主要原材料降成本幅度5%(净降成本)。采购部在2013年初与Y原材料供应商通过几轮艰苦谈判,终于最终达成Y原材料价格在不考虑市况影响时下降6%。但由于Y原材料受市况影响较大,且W公司与Y原材料供应商签订的框架协议规定Y材料价格随市况进行相应调整。2013年关于Y原材料的信息如表2。

根据W公司对采购部下达的采购降成本指标的计算方法,采购部2013年降成本业绩与预算对比差异如下:

降成本差异=-V×(T-R)=-1 100×(10.12-10)= -132(万元),即根据这种未考虑市况影响的采购降成本考核办法,降成本差异为-132万元,为不利差异,2013年采购部未达成KPI考核指标。而实际情况却是Y原材料不考虑市况下降6%,考核是不公允的。

(二)对策

如考虑到市况对降成本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将成本差异分为市况影响差异和经营业绩降成本影响差异两部分。这两部分计算方法分别为:

市况差异=实际用量×(2013年受市况影响标准单价-2012年基准单价)

经营业绩降成本差异=实际用量×(2013年实际标准单价-2013年受市况影响标准单价)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对这两部分差异进行分别计算:

市况影响差异=-V×(S-R)=-1 100×(11-10)= -1 100(万元)

经营业绩降成本差异=-V×(T-S)=-1 100× (10.12-11)=968(万元)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2013年度降成本业绩与预算的差异132万元可分为:1.因市况上涨,使成本差异有1100万元的不利差异,这一部分差异是因宏观环境的影响,采购部无法控制,属于不可控因素; 2.通过采购部谈判,采购部实现的经营业绩降成本与预算对比为有利差异968万元,也就是比预算降成本还要多出968万元,这一部分差异是采购部谈判努力的结果,属可控差异。

可见对采购降成本业绩的考核,一定要考虑市况的影响,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KPI考核方法,不能因为市况的上涨而“埋没”了采购部的工作业绩, 也不能因为市况下降而让采购部可以“坐享其成”。

因各种材料的市况不容易掌握,为增强可操作性,具体操作要分情况对待:1.如果对此信息依靠程度较高,且有相当资金实力的,可以寻求独立第三方进行有偿数据购买从而获得每个时期各种材料的市况数据,并明确依此进行市况的判断、考核。 这样可以避免因年初预算时预测的市况与年度实绩差异过大对采购部考核造成不公的现象发生。2. 如果对此信息依靠程度不是很高,或者规模较小的公司,年初制定预算考核指标时,可以依据社会公开的统计信息并对采购部门进行听证,共同确认市况对预算年度的影响程度,从而简化考核指标的计算方法,使考核指标更具可操作性。

三、汇率对利润的影响

(一)提出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是母子公司或者事业部管理的话,对经营层的KPI设置一般较粗犷,涉及管理细节的KPI指标会比较少。所以设置的KPI指标大都是营业利润或者利润总额,并未考虑汇率对利润的影响。这样在汇率市场有明显变化时,仅利润一项考核指标并不能公允反映经营层实现的经营业绩。 以下举例说明:

例3W公司为Z总公司的分公司,2013年Z总公司对W公司经营层设置的KPI指标明确营业利润必达500万元。 W公司产品主要出口至美国,年初预算时采用2012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W公司对美国出口发生两笔业务:2013年6月28日出口A产品50吨, 2013年12月31日出口B产品250吨;A产品价格10万美元/吨,B产品价格7万美元/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预算基准汇率为2012年12月31日:1美元=6.285 5元人民币,2013年6月28日汇率:1美元=6.178 7元人民币,2013年12月31日汇率:1美元=6.096 9元人民币。

从以上资料可知,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升值,下面分别按预算汇率和实际汇率计算2013年的出口总收入并进行对比:

按预算汇率计算2013年出口收入总额:(50× 10+250×7)×6.285 5=14 142.375(万元人民币)

按实际汇率计算2013年出口收入总额:50× 10×6.178 7+250×7×6.096 9=13 758.925(万元人民币)

两种口径计算的2013年出口收入总额差异为-383.45万元,此差异为负差异,为不利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对W公司按照年初目标KPI考核指标计算方法,而不考虑汇率影响,W公司的经营层2013年完成的利润会比母公司Z下达的KPI指标少383.45万元。但实际情况是此部分缺口完全为汇率影响,而非W公司经营层不作为的结果。也就是Z总公司对W公司的KPI考核指标考核结果是不够公允的。

(二)对策

根据上述资料,因汇率的变动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故而母公司在对涉及外汇事项的分子公司或所属事业部进行KPI指标设定时,一定要单独列示汇率对利润的影响,并将汇率影响剔除在考核体系之外,从而使考核指标更能体现被考核者的经营业绩。不能因为未将汇率因素剔除而“放大”或者“缩小”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客观上造成KPI考核体系的不公允。

为方便问题的阐述,所举例子相对比较简单。但在实际业务中,涉及汇率影响的因素会更加复杂,有成本、收入方面的,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方面的,还有资金占用成本方面的。这就需要在制定KPI考核指标时与所考核对象进行沟通确认并对各种影响的计算方法进行明确定义。这样在进行KPI考核时才能给出一个更能反映实际经营业绩的考核值,从而对所考核的分子公司或事业部的经营层更公允的进行考核。

相关链接

财政部修订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修订,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原准则三十一条,修订后的准则五十四条,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程序都有较大变化。

重新规定了母公司的合并范围,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且不存在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则不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该母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对所有子公司的投资,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并对“控制”概念重新加以界定,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增加了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对企业发生因追加投资等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方实施控制、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臵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臵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等情况的会计处理做了详细的规定。

上一篇:体验学习之音乐教育下一篇:区域经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