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内容(共10篇)
成本核算内容 篇1
摘要:在全国事业单位推行深化改革的浪潮下, 积极实行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成为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的内容, 即人工劳务成本、实物耗用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折旧成本, 并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弊端, 同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内容与措施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对处于保守状态的事业单位来说, 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事业单位内部的成本核算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 关系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让事业单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地位, 必须加强内部成本核算。
一、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的内容
1. 人力劳务成本核算
人力劳务成本核算是指在某段时期内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服务和举办事业活动所涉及到的人力资源投入的费用。事业单位中的人力劳务费用主要包含基本工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绩效工资等。根据有关调查, 我国现阶段的事业单位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被用于人力劳务方面的成本支出越来越高。因此当前事业单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低成本投入换取高质量人才服务, 而以不断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总量来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横亘在我国众多事业单位面前的一大难题。现今很多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企业为了控制人力资源投入成本, 往往通过减薪裁员的办法, 但是这种做法却不一定适合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要进行有效的人力劳务成本核算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严格用人机制, 选择高素质、有担当的复合型人才, 坚持“宁缺勿滥, 人才强国”的原则, 从而控制人工成本总量;其次, 确保人均人工成本增长与效率增长相协调。提高人工劳务成本, 即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水平, 虽然能够暂时稳定事业单位的局势, 但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尤其是高素质、能力强的员工往往需要高额的人工成本来换取, 为了解决两者不协调的问题, 事业单位不妨推出相应的激励制度, 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 实物耗用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在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活动和相关服务时, 会产生除设备经费与人力资源经费以外的日常实物消耗的费用, 比如水费、电费、办公用品、培训费、通讯费、活动举办费、招待费等。以我国的计划生育服务事业单位为例, 在对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口普查、计划生育宣传、计划生育下乡等工作时, 要涉及的实物耗用费种类繁多, 而这些实物耗用又是成本核算中最易控制也是最容易发生浪费的一个方面, 因此, 必须加强实物耗用成本核算, 合理规范这方面经费的使用[1]。
3. 固定资产折旧的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硬件设备的费用支出简称为固定资产投入, 比如办公设备、仪器设备、会议场所、办公场所、交通工具等。事业单位在购进、租赁、建设这些固定资产时会耗用大批的资金。然而这些固定的资产是具有使用寿命的, 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在所难免。因此在实际的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 除了要把购买、租赁以及建设这些固定资产的费用计算进去, 还需要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计算进去。
二、当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弊端
1. 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意识欠缺
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还承袭着落后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对成本和效率的缺乏重视。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逐渐形成了不降成本、不重效率的思维习惯, 严重缺乏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意识。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自身对成本核算就不曾抱有任何期待, 市场竞争意识薄弱, 并且还固执地认为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设立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组织, 没有必要进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在这种思想环境下, 人员没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事业单位的人工耗费、实物耗费、固定资产耗费现象非常严重。
2.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体系有漏洞
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体系中, 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非常片面, 只记录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 却忽视了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成本核算。由于没有将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费用计算在内, 致使财务会计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提高了, 这种虚增的资产总量不能够准确实际的反映事业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 从而使成本核算出现严重的漏洞。
3. 领导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成本核算不够重视
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没有认识到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 将全部精力放在事业单位的主营项目上, 完全忽视成本管理以及成本核算工作, 将成本核算工作交由财务会计人员解决[2]。成本核算与管理由于受不到重视, 经营者为了节省劳务支出成本, 随意缩减会计机构的人员配置, 让会计人员担负事业单位内部所有与成本支出有关的成本核算工作, 由于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严重欠缺, 导致成本核算账目无章可循、混乱不堪, 严重影响了成本核算数据的质量, 成本支出状况得不到真实有效的反映, 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的盈亏状况不明, 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阻碍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的具体措施
1.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缺乏科学、规范的制度, 导致很多财务收支状况不明、资金结转不规范、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现象发生。因此,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强化成本核算与管理, 必须制定相对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成本核算监督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制定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计算制度, 确立科学合适的固定资产成本折旧计算方法, 并将折旧费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计算中, 这样才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总体财务盈亏状况。其次, 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报表, 将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情况、单位盈亏状况、实物消耗费用状况等都作表格设计, 并分析影响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的相关因素, 为事业单位下一季度的经营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最后, 对于实物耗用方面的成本核算, 由于实物消耗是最容易控制的一个方面, 因此, 可以尽量提高员工科学文化素质, 增强员工的节能减排、降支降耗的意识, 尽量减少无关紧要的会议支出、接待支出。让员工从生活和工作的小细节做起, 比如办公室尽量少开空调, 空调温度控制在25~28摄氏度。
2. 强化事业单位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成本控制意识是人在思想观念意识层面对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和思维习惯, 成本控制意识就是要求人们对所支出的成本有节约、控制的观念。因此, 积极培养事业单位内部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能够让事业单位职工亲身参与进降低成本、控制能耗的活动中, 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 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层和管理者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视程度, 动员全体事业单位职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其次, 制定科学、高效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财务会计制度, 对事业单位主要工作中涉及人力劳务费用、固定资产费用、折旧费用以及实物消耗费用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核算, 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内容, 将成本核算与市场经济关联起来, 将成本核算与管理全方面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和成本管理对于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是行不通的。由于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质的社会服务组织, 其所为的“经济效益”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向社会人民提供有偿服务所取得的收益来弥补有偿服务所耗用的资金, 如果出现结余, 这些结余就是效益。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之路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革新管理模式, 加强成本核算, 用全面成本控制意识确定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 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旭玲.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进建议[J].财会月刊 (综合) 2010, (9) :42-43.
[2]郑建新.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J].财务会计, 2012, (8) :19-20.
科室成本核算与病种成本核算探讨 篇2
一、科室成本核算介绍
1.科室成本核算内容。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科室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等四个类别。
2.科室成本范围:主要包括七部分
(1)人员成本,包括工资、奖金、社会保障费、各种福利费等;
(2)物耗成本,包括各项卫生材料、维修材料、水电汽费、洗涤费、消毒费等;
(3)设备成本,包括设备折旧费用、大型设备维修费、设备贷款利息等;
(4)房屋成本,包括房屋折旧费、房屋维修费用等;
(5)辅助检查成本,包括化验、放射、CT等医技检查成本;
(6)药品成本,包括两部分:药品采购成本、分摊药剂科费用;
(7)管理费用分摊,即无法直接计入科室的行政后勤人员费用。
3.科室成本归集及分摊。根据成本类别的不同,分别统计出临床服务类等四类科室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下述方式逐级分摊:
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分摊参数可选择工作量、业务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
二、病种成本核算
病种成本就是将科室成本核算所得的数据通过一定方法分摊到科室开展的所有病种成本中。
具体操作时,病种成本包括病房治疗成本、药品成本、医技服务项目成本、手术成本、麻醉成本(包括麻醉药品)五项内容进行归集。
成本归集的原则:可以直接归集的直接归集,确实无法直接归集的通过分摊计入:
直接归集,依据病种临床路径,把通过调查统计所得的如耗材支出等实际数据直接计入病种;分摊归集,无法直接计入的如水电汽、人员成本、行政后勤人员管理费用等依据全成本核算的数据,根据不同的分摊参数分摊计入病种。
病种成本具体归集明细如下:
1.病房成本的归集方法
(1)直接归集,它包括病房内所消耗的卫生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
该部分根据临床路径,通过调查科主任、护士长获得。
①卫生材料:科主任、护士长依据病人住院天数、治疗及换药次数等,统计病人所需的输液器、注射器等材料数量,根据采购单价计算出材料成本。
②资产折旧:根据病种不同,由科主任、护士长列出该病人所用病床、床头柜、监护仪等直接使用的固定资产或设备类别,依据病人住院时间(实际占用床日)、资产折旧计算出病种消耗的固定资产成本。
(2)间接归集,包括该病种应分摊的水电汽、办公用材料、办公用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洗涤费、人员费用、分摊的医院管理费用。
该部分由科室全成本核算数据中直接获得,再依据病人住院时间(实际占用床日)进行分摊。
2.药品成本的测算方法
药品的成本包括两部分:药品采购成本和分摊的药剂科成本。
(1)药品采购成本是根据病种临床路径所确定的药品名称和数量,依据药品进价计算药品成本。
(2)分摊的药剂科成本,该成本依据药剂科成本核算数据(剔除药品采购成本),按该病种药品采购成本占全院药品采购成本比例分摊计算。
3.每项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成本测算方法
根据医技科室全部成本、检查人次,计算出每检查人次的人均成本,由医技科室确定具体每项辅助检查占总检查人次成本的权重,计算出辅助检查项目的成本。
4.手术麻醉成本的测算:
由手术室、麻醉科根据手术原始登记统计每个病种平均手术、麻醉时间,然后再测算病种手术、麻醉成本。
(1)直接归集,包括病人手术期间所消耗的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及病人所需的麻醉药品费用。
该部分根据临床路径,通过调查手术麻醉科护士长、科主任据实获得。
①卫生材料:依据手术的不同`统计手术所需的材料类别、数量,根据采购价格计算材料成本。
②资产折旧:根据手术的不同,由科主任、护士长列出手术所使用的无影灯、麻醉机、监护仪、手术床等设备名称,依据病人手术、麻醉时间、设备折旧额计算出该病种的固定资产成本。
③麻醉药品:依据临床路径中麻醉药品的名称、数量,根据采购价格计算出麻醉药品成本。
(2)间接归集,包括该病种应分摊的水电汽、维修费、洗涤费、应分摊的办公用材料、应分摊的办公用资产折旧、人员费用、分摊的医院管理费用。
间接部分依据病人手术麻醉时间进行分摊。
根据上述测算方法,将明细数据汇总即可计算出病种成本总数。通过准确掌握病种成本,结合当前病种费用金额即可计算出医院单个病种收支情况,为病种效益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另外,医院也可根据现行收费标准与医院成本消耗的差额,积极向物价部门反映,争取更符合实际的收费价格,也更有利于对医院各项服务的全面体现。同时病种成本测算数据也为基本医保结算方价格制定提供了准确依据,为按病种付费工作的推行提供了有力抓手。
学好成本核算制度,搞好成本核算 篇3
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几大突破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相较于原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出现如下几大突破:
(一)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统一了企业成本核算标准
我国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标准散见于企业会计准则、行业成本核算办法等财经法规。建国迄今, 没有统一的成本核算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将制造业、商品流通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十大行业企业做出统一的企业成本核算标准。除了金融企业外, 几乎囊括了我国所有营利组织的成本核算。这就为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及各行业成本比较做出了统一的规定, 同时, 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从而便于各类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加强成本核算, 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带来莫大的方便。
(二)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促进企业成本信息化管理
当前, 我国税收管理水平已经走上一个新台阶: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工作要通过计算机实施。大企业已经采用ERP、SAP等技术进行采购管理、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成本核算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向信息化转变。但是, 按照财政部门出台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成本核算, 强化成本管理水平, 还需要国家财政部门有一个新标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第四条规定,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产品成本核算各项基础工作”。允许“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 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确定多维度、多层次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上, 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鼓励企业将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成本核算中推广应用, 必将促进企业成本信息化管理,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三) 适当举荐“作业成本法”, 提高产品成本会计信息质量
作业成本法对资源、作业、存货、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 它不仅涉及生产过程, 而是立足于购销存全程的成本管理。即将产品成本视野延伸到市场需求阶段, 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 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因此,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允许企业“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 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管理要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 输出有关成本信息”。
(四) 从新定义“产品”概念, 扩大产品成本核算范围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明确规定, “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产品而发生的各种支出, 不包括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这里的产品, 不仅包括生产的财产物资, 也包括提供的各类服务。这就为企业成本核算从各类物资生产成本的核算扩大到提供劳务的成本核算, 从而扩大了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各类财产物资生产存在成本核算, 提供服务同样存在成本核算。
二、学好成本核算制度, 为搞好成本核算做好人力准备
如其所述, 财政部已经在河北省涿州市举办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全国师资培训班, 通过培训师资, 为各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培训学习做好师资准备, 为各地培训师资做好准备。同时, 各地财政部门可以组织会计人员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贯彻深入会计人员心中。此其一也。
其二, 各单位应主动组织会计人员、车间核算员等专业技术人员, 乃至企业员工培训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讨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兴起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高潮。通过加强对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宣传, 使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增强控制成本的意识, 充分认识统计核算产品成本的重要性。要把产品成本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费用, 进行严格的统计核算和分析比较, 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 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最后, 财政部门通过各种形式, 宣传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财政部门可以采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宣传月、宣传周形式, 或者通过新闻媒体、阅报栏、报刊杂志等形式, 宣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还可以举办《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知识大赛, 鼓励会计人员自觉学习。
三、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只是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 更困难。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只是为搞好成本核算做好了人力资源的准备, 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是将其应用到成本核算工作中, 做好成本核算。这就是贯彻执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学好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
(一) 学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根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的要求, 为进行成本审核和控制, 正确计算成本和期间费用, 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应做好如下各项基础工作:
1. 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工作。
做好成本核算, 就要对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结存进行计量,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各类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内部转移和入库等均应填制相应的凭证, 经过一段的审批手续, 并经过计量、验收或交接, 防止任意领发和转移。企业的各类财产物资均应按照规定定期盘点、清查, 防止丢失、积压、损毁、变质和被贪污盗窃。
2. 定额是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对生产的数量、质量, 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所规定的应达到的数量标准。
而定额是企业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水平的依据, 也是审核和控制耗费的标准。企业应根据当前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 充分考虑职工的积极因素, 制定和修订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消耗定额, 并据以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 借以控制耗费, 降低成本。
3. 做好原始记录, 及时提供原始信息。
原始记录对于劳动工资、设备动力、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 以及有关的计划统计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成本核算, 必须做好原始记录, 做出真实的原始记录。譬如, 企业收料单, 产品入库单传递, 材料会计与仓库保管员做好对接, 即做好协调工作;确定企业最合适的材料成本计算方法, 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选择, 建立材料明细账, 确定产品分类;月底, 根据收、发料凭证, 汇总合计, 与仓库材料核对相符;根据计算结果, 来确定存货单位成本及结存成本。企业类型不同, 其成本核算工作不同。在同一类型的企业里, 若分工不同, 工作流程也会有所不同。同时, 还要做好原始记录制度, 使之简便易行, 科学有效, 既满足管理需要, 又符合成本核算要求。并且组织有关员工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 以便正确、及时地成为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所需原始记录。
4. 建立内部结算制度, 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搞好内部结算要抓好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方式和内部结算组织三个方面的工作。
(二)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选择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
如前所述,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 输出有关成本信息。大中型完全可以利用当前设备条件, 采用现代技术, 选择各类成本核算方法, 计算产品成本, 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1. 选择企业恰当的软件管理好存货库存。
企业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合适的库存订贷方式对库存存货进行管控。其中, PMC (生产物料控制系统) 在整个生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仅可以随时对物料进行跟踪, 清晰判断物料消耗情况, 而且可以立即做出缺货反应。PMC控制手段重点有三:控制数量, 以满足生产量的需求;控制进度, 以满足生产期的需求:控制差补, 以满足核销和结账的需求。
2. 建立经济责任制度, 实行全员控制。
企业产品成本是考核各责任人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 它涉及到与产品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组, 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 产品成本的控制需要全员共同关心, 人人关注。同时, 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 成立责任中心, 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 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搞好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企业成本核算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编制企业成本费用预算。通过成本预算, 控制成本, 及时掌握成本升降情况, 分析成本升降原因, 挖潜成本降低的新路子。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搞懂《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四大突破。提出贯彻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方法, 进而指出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两条途径。
关键词:成本,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继宏.村级财务管理与集体资产经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8.
工程成本核算管理 篇4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7-0668 (2008)0110039-03
-、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
对于成本,不同学术机构给出了不同的概念。我国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人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分配计人生产经营成本。"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这两个成本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我国的成本概念较为具体,而美国会计学会的成本概念更具有普遍性。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建筑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建筑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欧美等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及归类。可以看出,无论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
建筑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近二十年,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寻租成本";招标投标制有效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规范了建筑企业工程承接行为;建设监理制促使业主的技术力量与建筑企业平衡,减少了其在施工中以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建筑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和大中城市商品房空置率高居不下,同时建筑市场又存在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施工单位,大量生产力闲置,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许多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主要是由于企业短期行为造成的。通过成本核算,取得的是进行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同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一样,其获得是需要成本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需求是因为预期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获取信息支付的成本。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大量的工程等待建设,建筑企业为了快速扩张,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战略。这时,企业预期成本核算工作的费用支出要大于预期收益,不愿意分配管理资源于成本核算工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现在行业发展到了成熟期,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当今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珀和斯拉莫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而成本核算就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当某一项目信息成本大于信息收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加强成本核算是不经济的。但是,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核算成本。此时,建筑企业不重视信息价值,忽视成本核算工作,将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是根据施工项目管理和决策需要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项目管理成本。企业财务成本和项目管理成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1)核算的主体不同。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主体是企业。通常,由建筑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财务负责人,组织财会人员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合理支出,作为企业财务成本。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是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和上级企业的要求,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2)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期间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3)核算的目的不同。企业财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的费用,从而按照国家的规定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和应缴税金。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4)核算的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进行的,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异。在核算中,除了会计方法外,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核算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5)核算信息的处理程序不同。一般,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程序进行,要求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相符,数据计算精确有据。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通常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处理的信息繁杂多样,包括会计、不要求十分精确, 可见,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管理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如果在实践中将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混为一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成本核算周期长、手续烦琐、数据繁杂、核算结果对项目管理没有指导意义等现象了。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将解决上述的两个矛盾,使成本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以核算的某类机械实际台班费用支出与该分部工程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作为该类施工机械使用费核算指标,可以综合反映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际使用状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实施情况,可以避免以往成本核算中过多的核算报表,简化核算过程,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2)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例如:进行钢筋加工作业,工人工作效率、钢材加工损耗及钢材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都可能成为成本核算因素。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可控成本。若钢材由企业统一采购,钢材市场价格对项是不可控成本,不作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否则,应根据钢材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及钢材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概率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将钢材价格列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对于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排列图法、ABC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等。
(3)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例如:某项目计划成本为1000万元,目标成本降低额为50万元。钢材成本为该项目主要的成本控制因素,其成本占总成本的30%,计划钢材加工损耗率为1.5%。下面以钢材加工损耗率为成本控制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指标)0.5% 1.0% 1.5% 2.0% 2.5%钢材加工损耗金额(万元)1.5 3 4.5 6 7.5损耗控制指标对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6% -3% 0 3 6%:
损耗控制指标对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钢材加工损耗额-计划钢材加工损耗额)/目标成本降低额
可见,钢材加工损耗率对完成项目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并不很大。为此,项目经理可以将实际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在1.0%到2.0%之间。对钢材损耗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一般性管理即可。
(4)成本核算成果
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1个小时的内部作业时间,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的内业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当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其症结在于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模糊认识和缺乏重视。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将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在我国加入Wr0,建筑业面临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核算更显其重要。为此,展开项目成本核算的实用性研究工作,将为建筑企业近十年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石新武. 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
[2]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工程管理研究所,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1997.3.
[3] 徐大图. 施工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 施殖杰. 改制剥离建筑施工企业如何以"财管"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建筑施工,2002.3.
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探究 篇5
一、当前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意识缺乏
成本核算是医院对日常医疗服务活动中出现的各种耗损费用依据核算对象进行分摊、归集, 进而核算出总成本、单位成本的活动。而成本管理则是指医院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取成本控制措施, 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成本。然而, 当前医院领导对于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对成本核算与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够重视, 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不完整, 另一方面也难以调动起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不利于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完善。
(二) 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制度缺失或者不健全, 将直接影响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当前许多医院缺少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 致使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带有很强的不规范性。例如, 部分医院都缺少一套科学完整的采购制度, 而医院各个科室出于业务竞争需要购置最新医疗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往往一味地寻求扩大业务量与忽略成本问题, 盲目地购置医疗设备, 结果导致一系列资产管理混乱问题, 无形之中增加了医院的经营成本。
(三) 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不当
通常来讲, 医院成本核算由于对象的不同而有着多种成本核算形式, 如总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以及医疗设备成本核算等, 而且有的医院还会把成本核算细化至个人。医院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成本核算项目相对较多, 成本核算内容也较为复杂。例如医院内各个科室之间、各个病种之间所执行的标准可能存在不同, 对于费用的归类方法也并非完全一致, 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的难度, 还易使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方法出现混乱、不统一的情况。
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一) 强化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意识
医院应当认识到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强化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意识, 全面优化成本管理工作。鉴于此, 为了强化医院各部门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医院首先要组建一个专门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部门, 将成本核算与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以对待, 而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部门则需要通过采取措施引导每一名职工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让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理念深入职工内心, 从而使成本管理成为一项全员参与的重要工作。其次, 医院应树立新型的成本管理意识。通常来讲, 医院习惯于年初预算、年末决算, 以此来管控医院的经营, 但由于医院在预算时往往侧重于收入, 忽视对支出的核算, 最后难以达到良好的成本管理效果。因此, 医院应树立新型成本管理意识, 要在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过程中同时兼顾预算与支出, 不仅要顾及大成本核算, 同时还应当重视科室核算、病种核算以及人员核算等, 这样才能完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工作, 从而有效降低医院的成本, 提升其竞争力。
(二) 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制度
医院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成本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减少成本管理工作的疏漏, 从而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提升医院的整体效益。为此, 医院首先要完善预算成本制度。预算成本可以称之为目标成本, 即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以及过去一年的收支情况编制而成的总预算成本。为了确保医院总预算成本的顺利实现, 医院应在国家新《医院会计制度》、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指导下建立预算成本制度, 以制度规范的形式将总预算成本以指标的形式下达到医院各个科室, 并要求各科室的职工遵从预算成本任务指标的相关要求, 切实将成本管理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责任。其次, 完善医院招投标采购制度。医院每年都要购置大量的药品和医疗设备, 因此应当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招投标采购制度, 以此来规范医院的采购工作, 减少采购成本。为此, 医院应当由院长牵头、以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组成医院的招投标采购中心, 由“中心”的成员商议制定医院的招投标采购规范, 要求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严格遵从, 切实保证医院采购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 实现医院运营效益的最大化。例如, 当医院建立并实施招投标采购制度以后, 有关部门就要按照医院的制度要求购置药品和医疗设备, 这样一来, 便可有效减少医院的采购成本, 避免新购置药品不合格或者新购置医疗设备闲置等问题。
(三) 创新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
医院要想优化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工作, 必须创新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方法。为此, 医院首先要创新成本核算方法。一方面, 医院要组建医院内部专门的成本核算部门, 并由该部门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案, 该方案必须同时兼顾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计算分配, 这样一来, 无论是设备折旧费、医用材料费、办公用品费、员工工资与福利费等直接成本, 还是医院采暖费、广告费、水费等间接成本, 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管控。另一方面, 医院应该划分成本核算单元。医院中有着多个科室, 各个科室有大有小, 因此为了方便成本核算, 医院可以将一些较大科室进行划分或者将小的科室进行合并。例如, 一些医院将妇科与产科分为两个科室, 那么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就应划分成两个单元分开核算;又如一些医院的供暖班组、配电班组以及司机班组的人数都不多, 因此可以将其合为一个成本核算单元进行核算。其次, 医院要创新成本管理方法。一方面, 实施“全员成本管理”, 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 由成本管理部门对医院职工进行培训与宣传, 切实提升全院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丰富员工的成本管理知识, 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之中, 一起推动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 医院应注重分析成本数据, 加强成本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有利于帮助医院找出差距, 为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因此, 在成本管理工作中, 医院要注意分析比较各科室的成本控制绩效, 注意分析比较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 通过这些分析比较来获取成本降低额与成本降低率, 以此来指导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
三、结语
医院优化成本核算、完善成本管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事业发展趋势的必然之举, 通过科学的成本核算和有效的成本管理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有利于帮助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最终实现良好、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医疗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 能否做好成本管控将直接关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医院必须采取措施优化成本核算、完善成本管理, 从而降低医院成本, 获取最大的效益。本文分析了当前医院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林翠芳, 徐娟, 陆慧娟.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4, (1) .
[2]官蕾, 苏莉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 2014, (2) .
[3]单丽敏.浅析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4, (1) .
成本核算内容 篇6
(1) 减少物资的浪费。医院通过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 医院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各种医疗资源可以得到规范化的管理, 并且可以与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 可以有效的避免大量浪费医疗资源的问题发生,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2) 调动起医院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工作, 都需要在各个科室工作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够完成, 因此通过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工作可以调动起医院人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实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工作的全员性。
(3) 更好的发挥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从性质上来看医院是一个公益性的机构, 医院的基本职责是为医患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通过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 可以促使医院财务人员不断探寻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 医院工作人员就会将为医患服务作为工作的中心, 为广大医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 减少了医院的各项支出。医院通过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 可以督促医院各个科室对医院物力、人力等各种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 提高医院各个科室创收的积极性, 减少了医院的各项支出, 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先进的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意识。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提高医疗技术和临床科室建设上, 并没有重视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工作, 在传统意识的影响下, 很多的医院的负责人简单的将自身的职责是治疗医患, 正是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医院对各个科室的管理和监督的力度还不够, 也没有对医院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一些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机制并不够完善, 比较重视的是直接科室的成本核算, 忽视了对间接成本的核算和绩效管理, 对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 导致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工作的规范性较差。
(2) 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标准不规范。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医院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 需要降低成本运算、各个科室的有效管理, 然而这些工作是以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为基础的, 一般来说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作, 是需要在医院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下才能完成的, 但是由于一些医院管理者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认识不足, 简单的将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工作认为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直接导致了医院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标准,
(3) 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方法单一。从实际情况来看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和绩效核算一般采用的是形式的方法, 数据的准确性直接会影响到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很多医院进行成本核算采用的是简单的分摊方式, 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医疗成本进行核算, 而忽视了对相关成本的核算, 例如一些医院忽视了对固定资产耗费的核算、医疗设备耗费的核算等, 降低了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准确性, 严重影响到了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医院提高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的建议
从上述情况来看, 一些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因此医院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工作水平, 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树立先进的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意识。意识决定一切, 因此医院的管理者要树立起先进的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意识, 首先医院的管理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要提高对各个科室的管理和组织建设机制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各个科室的管理与核算的建设;其次医院的管理者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成本核算和绩效核算的思想意识建设, 要让财务人员认识到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让医院全体员工认识到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工作是关系到自身切身利益的, 可以提高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工作效率。
(2) 实现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对接。首先, 要实现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在思想上的对接。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医务人员对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并不够了解, 因此医院的领导者要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让医院员工了解到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之间的关系, 要认识到开展这两项工作会给自身带那些利益, 调动起员工参与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医院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其次, 要实现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在项目上的对接。医院员工的工作情况可以通过绩效核算来进行考核, 绩效考核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广泛, 因此在设置绩效核算指标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 要与成本核算相协调, 例如对于一些医用消耗材料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 会核算医用材料耗费了多少的成本, 分析和估计各个科室会领用多少医用材料, 评价医院领用材料是否合理等, 因此对于各个科室领用的材料应该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 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项目。
再次, 要实现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在流程上的对接。一方面要在文件上来制定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规章制度, 这样可以减少因为医院管理不善带来的不利影响, 医院可以选用一个直接医疗科室和间接医疗科室作为试点, 归集和分类各种医疗成本, 并对医疗成本数据进行整理;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执行, 为了保障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流程的规范性, 医院可以通过绩效考核依据、公开绩效考核程序、绩效考核结果等方式来实现。
(3) 对间接分摊方法进行优化。医疗成本中有百分之二十的间接成本, 因此对间接成本核算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工作效率, 传统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采用的是人工百分比法和收入百分比法, 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没有认识到不同的风险程度和技术含量的相对价值, 因此医院需要对间接分摊方法进行优化, 例如要按科室门诊人次来分配门诊护理成本, 按手术占用时间来分配手术护理成本, 按服务提供的次数来分配医技成本等, 提高医院间接成本分摊的科学性。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也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资建设的力度, 医院的医疗资源也在不断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医院科室成本和绩效核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对医院财务成本工作起到重要性的作用,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利于医院财务成本工作水平的提高, 本文从医院进行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作用出发, 分析了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几点医院提高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的建议, 目的在于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科室绩效核算
参考文献
[1].吴颖慧.西宁市县级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实施的应用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2].文芳清.论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和科室绩效核算.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02) .
高校成本核算探讨 篇7
一是高校成本核算的对象。高校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学生,其次还有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社会服务项目等。学生要按照具体的专业、层次、类别确定明细对象,各类科研、技术、社会服务项目按照具体的项目名称确定明细对象。合理的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不仅有利于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也便于准确地计算各种层级和类别学生的培养成本和服务项目成本。
二是高校成本核算的期间。高校主体业务教育教学活动是按照学年进行安排的,我国一般是从每年的9月1日到第二年的8月31日止,一般也是安排在新学年的开始,即每年的9月份。所以根据配比原则,高校的成本核算期间应为每年的9月1日到下年的8月31日。这与会计年度不一致,可以在高校的会计报表里增加一张反映成本的报表,说明报告期内单位成本与总成本的详细情况。
三是高校成本核算的项目。根据现行的高校财务与会计制度,高校支出包括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二十四条)。其中上缴上级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严格来说不属于本单位的支出,应从成本核算项目中剔除。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是构成高校成本的直接费用。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是构成高校成本的间接费用,要按照一定的分配率在各成本对象间进行分配。其他支出要根据具体明细区别对待,与高校主要业务不相关的支出应剔除出成本核算项目,比如捐赠支出、资产处置损失、接受捐赠非流动资产发生的税费;而对于与高校主要业务相关的支出则要进入成本核算项目,比如利息支出、现金盘亏损失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上述所有支出中的明细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均应在成本核算项目中剔除,原因是其属于资本性支出。在对高校支出进行剔除的基础上,本着尽量与会计科目相一致的原则,高校成本核算项目可在支出按照经济用途所设的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明细科目的基础上,增加折旧摊销支出项目,共四个核算项目。
四是高校成本核算费用的归集、分配与计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处理繁杂的成本核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校可对所有支出进行多级明细核算,也可以对所有支出进行分部门、分项目核算。高校可按具体的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教辅部门和后勤保障等所涉及的部门设置明细账。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科研活动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支出的经济用途分别归集到相应部门的支出总账及明细账中。如党政管理部门的所有支出都计入“行政管理支出”、教学及教辅部门的所有支出均计入“教育事业支出”、后勤保障部门的所有支出计入“后勤保障支出”、科研部门及科研项目支出均计入“科研事业支出”、离退休人员发生的支出均计入“离退休支出”。完成费用的初次归集后,对于构成成本核算的间接费用就要进行分配,比如“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等。对于高校来说,主体产品是各类型、各层次的学生,科研、技术、社会服务项目只是其在完成主产品(培养学生)业务的辅助产品,可以按照各类各层次学生数进行分配。各类型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长短不一,耗用学校教学资源的差异较大,就存在确定一个标准进行折算的问题;而各层次的学生虽然也存在耗用资源差异的问题,但相对较小,而且这种差别能够通过直接费用的归集进行核算,就不存在折算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折算可以参考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关于学生数的折算规定,即“学生数=普通本专科学生数+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高校可按此折算后的学生数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高校成本的计算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某专业学生生均学年培养成本=某专业学年内(9月至下年8月)学生各月培养成本之和÷某专业在校生折合人数;某学院(系)学年培养总成本=某学院(系)各类各专业学生学年培养总成本之和;学年培养总成本=各学院(系)某学年培养总成本之和;生均学年培养成本=学年培养总成本÷在校生折合总人数;毕业生生均培养成本=毕业生各学年(规定学制内)生均培养成本之和。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直接等于各明细账总支出。
五是高校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来讲,进行成本核算需设置成本核算类科目,但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却没有设置该类科目,而且规定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明细科目,对于增设总账科目没有做出明确规定。鉴于此,在不影响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的前提下,可以在相关总账科目下增设明细科目进行成本核算。
在“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成本性支出”和“非成本性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在“成本性支出”明细科目下再设“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折旧摊销支出”四个明细科目,分别核算构成成本核算内容的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在“非成本性支出”明细科目下设置“其他资本性支出和摊提费用”两个明细科目,核算不构成成本核算内容的“其他资本性支出”的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和已经支付或预提不应由本期负担的成本费用的变动情况。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置“待核销资产折旧摊销”明细科目,核算待冲销的记入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额。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置“预提费用”明细科目,用来核算按规定预先提取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六是高校成本核算主要账务处理。由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一般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时,对于涉及跨期摊提方面的业务需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调整,而这种调整又不能影响对外会计报表的编制,所以账务处理必须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相关业务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发生的工资、日常教学科研等费用,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其会计分录为:“借:教育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科研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会计分录为:“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同时“借:教育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折旧摊销支出科研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折旧摊销支出贷:其他应付款———待核销资产折旧摊销”。
预提本期应负担租金、应付贷款利息等,其会计分录为:“借:教育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商品服务支出科研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商品服务支出贷: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
期末对以前预提的费用调整为收付实现制基础,会计分录为:“借: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贷:教育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科研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
实际支付预提费用时,会计分录为“借:教育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商品服务支出(本期承担数)科研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商品服务支出(本期承担数)教育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前期预提数)科研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前期预提数)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本期支付的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承担的费用,比如报刊征订费、财产保险费等,其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借:教育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商品服务支出(本期承担数)科研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商品服务支出(本期承担数)教育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以后各期承担数)科研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以后各期承担数)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以后各期分摊待摊费用时,会计分录为:“借:教育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商品服务支出(该期承担数)科研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商品服务支出(该期承担数)贷:教育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该期承担数)科研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该期承担数)”。
分配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和其他支出时,会计分录为:“借:教育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相关明细科目科研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相关明细科目贷:行政管理支出———相关明细科目后勤保障支出———相关明细科目离退休支出———相关明细科目其他支出———相关明细科目”。
期末对本期计提的折旧调整为收付实现制基础,会计分录为:“借:其他应付款———待核销资产折旧摊销贷:教育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科研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
期末进行结转的会计分录为:“借:财政补助结转贷:教育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相关明细科目科研事业支出———成本性支出———相关明细科目教育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科研事业支出———非成本性支出———摊提费用”。
经过上述相关会计处理后,教育事业支出和科研事业支出下的“成本性支出”明细科目始终反映的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各类学生及项目的成本变动情况。“非成本性支出”则反映了高校资本性支出及因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对收付实现制的数据修正。教育事业支出和科研事业支出总账科目则始终反映收付实现制下的高校支出情况。既如实按照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又能够详实地反映高校的成本核算过程及结果。
医院成本核算探讨 篇8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财务管理
成本核算的概念源自企业管理, 是企业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汇集、计算、分配和控制的过程。医疗成本核算就是对医疗服务过程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控制, 有效配置有限卫生资源的过程。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实现医疗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产品。目前, 医院面对政府补偿的缩减、行业内的竞争激烈, 纷纷实行成本核算。但由于没有成熟的成本核算体系可借鉴, 各家医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存在不少问题, 成本核算的效果不甚理想。
一、成本核算的现状
(一) 医院成本的基础差, 成本核算的难度大。
医院多数为政府投资建立的公立医院, 资产不清;医院管理者已意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 但感觉无从下手, 概念不明;原有的会计制度不适应医院经营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需要, 体制不顺。这样医院的医疗成本既不完全也不准确, 成为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最大障碍。现在大多数医院所能测算的医疗成本多是以消耗为主的变动成本和少数固定成本, 对管理成本等间接成本的分摊有限。医院成本核算无论在数据信息方面, 还是手段方面, 基础都较差, 从而增加了成本核算的难度。
(二) 核算方法和内容不规范。
为加强成本控制, 降低消耗和提高效率, 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在目前会计体系外开展了一些成本核算工作。由于这些核算工作是各医院自发开展的, 因此, 核算方法不规范, 核算内容差别很大, 核算目的也不尽相同, 各医院的数据无法进行比较。
(三) 成本核算对象不明确。
大部分医院的核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 而只是科室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它们核算的目的大多仅限于发放奖金和通过奖金刺激员工去降低成本, 其效果十分有限。由于核算对象不明确, 医院核算只是有了核算的形式, 而无核算的实质。
二、成本核算对象和内容的划分
(一) 对象。
按核算层次分为三级: (1) 院级成本核算:以医院为成本核算单位, 其核算结果主要向院领导和主管人员反馈, 作为对医院效益评估的参考依据; (2) 部门级成本核算:以部门科室或班组为成本归集和核算的单位, 其核算目的是区分并反映医院内部各个科室或各个部门的成本效益情况, 其结果需要分别反馈至院领导和相关科室, 主要用于成本差异的揭示和成本控制。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疗辅助科室、后勤科室、行政科室等的成本及效益; (3) 服务单元成本核算:包括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成本核算等, 其核算目的多用于服务定价、投资论证、付费偿还或效益评估等, 其结果反馈至指定的核算要求者或医院相应的管理人员。
(二) 内容。
(1) 院级成本核算:内容包括医院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结余等。数据由财务部门的报表提供。 (2) 部门级成本核算:本级核算因核算单位的划分以及责任单元的性质不同而异。临床及医技科室成本核算内容包括医疗成本、药品成本、医疗收益等。保障服务及行政管理科室成本核算内容包括各种直接和间接成本。 (3) 服务单元成本核算:内容包括投入、产出和效益。
三、成本核算要求
(一)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1) 清产核资:财务科及相关物资管理部门应在过去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定期及时进行全面清查, 健全资产管理明细账卡, 内容包括:资产清查、产权登记、价值确认、资产核实等。 (2) 相关物资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管理制度, 包括:计量、计价、验收入库、领退、转移、报废、清查和盘点制度。 (3) 规范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传递过程, 内容包括:传递流经的部门、有关人员的处理程序、处理期限。 (4) 核定费用的开支标准, 明确费用的审批权限, 核定可行的消耗定额, 做到有章可循。
(二) 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1) 成本费用和其它支出的界限。 (2) 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的界限。 (3) 费用期间的界限。
(三) 确定结算办法。
(1) 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统一规定方法结算。 (2) 国家无统一规定的按科学合理的内部结算方法结算。
四、成本核算具体内容及核算方法
(1) 人力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医院为所属单元的所有人员支付的报酬, 主要包括:工资、津贴、其它补助、职工福利, 临时工工资、各种保险、养老金等。 (2) 材料成本:一定时期内核算单元从事医疗活动消耗的材料, 主要指从行政库房及设备科领用的成本。药品成本可向上归入材料类。 (3) 科教培训:为科教活动而消耗的成本, 主要指版面费、各种培训费等。 (4) 折旧成本:因拥有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而应当产生的折旧成本, 主要指仪器折旧、房屋折旧等。 (5) 管理服务类成本:从事医院管理活动及保障正常医疗活动所付出的成本, 例如公务费、水电费、保洁费等。以上几项为核算单元直接消耗的成本, 成本归集遵循谁领用谁承担, 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6) 分摊类成本:某些成本是多个核算单元共同产生的, 核算时依据一定的方法归属到受益的核算单元的成本。分摊成本依据一定的方法分摊给受益对象, 主要分摊依据有:职工人数、在院病人床日数、收入构成等。 (7) 转移类成本:核算单元部分收入是从其它地方取得的, 核算时依据一定的方法将对应的成本转移到本核算单元的成本。
五、成本核算软件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 医院财务软件大多只注重会计核算与分析的功能, 无法适应医院多样化的成本核算要求, 自行开发医院成本核算系统也成为一种趋势。医院成本核算系统应从整个医院的需要考虑, 切忌将成本核算系统与医院HIS系统及财务软件割裂开来, 不能通过网络来共享它们的信息, 这将严重影响成本核算的质量。成本核算的目的在于控制日益上扬的医疗成本, 解决病人“看病贵”的问题, 而手段则是要与医务人员的绩效挂钩, 成本核算系统能涵盖绩效分配, 效果将更好。
医院成本核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院成本居高不下、病人“看病贵”的问题, 但成本控制不能以质量为代价, 医院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因此, 进行成本控制时, 要时刻把保证医疗质量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李信春, 王晓钟.医院成本核算[M].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成本核算内容 篇9
摘要:成本核算是财务核算中的重中之重,准确地做好成本核算,对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正确处理企业、投资者、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攀枝花九鼎建材公司改制实际情况为例,阐述了核算体制变化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浅析了如何加强成本核算工作。
关键词:成本核算管理体制
0引言
成本是价值运动中企业要求的最低补偿,也是企业产品底价的重要依据。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成本、目标利润、市场竞争力等因素。成本核算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和分配。准确核算成本,有效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整个企业、股东、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攀枝花市九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攀枝花矿务局建材总厂,于2001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主要生产32.5R水泥、矸石砖,公司现有三个分厂和一个控股子公司玉鼎公司。改制之初,没有人看好新成立的公司,从职工认购公司股份的谨慎态度可见一斑。但令人振奋的是改制一年后,即2002年,公司改制就取得了全面成功,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02年当年实现利润0.98万元,同比增加350.03万元,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正负零的利润指标,改制第一年就消灭了老建材连年亏损的被动局面。职工也从改制中得到了实惠,2002年全年职工人均收入9144.69元,同比增加1839.69元,增长25.18%。2002年当年扭亏为盈后,2003年、2004年利润继续增长。2003年全年盈利0.64万元(在非典不利影响下完成的实属不易),2004年1—5月累计盈利141.78万元,同比增加133.49万元。
追根溯源,九鼎公司改制后取得的这些成绩,与九鼎公司改变成本核算体制,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成本密切相关。九鼎公司在总经理和经营副总经理的带领下,在财务科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着重抓了以下几项成本建设工作:
1正确划分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是:一是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一是选择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要想正确计算产品成本,首先要划清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一般应划清5个方面的界限:①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②划清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③划清本期产品与下期产品应负担的费用界限;④划清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⑤划清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对照这些要求,九鼎公司认真审视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发现机关各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在“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的方法是错误的。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费用分类方法,机关各部门发生的费用是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属于期间费用性质。企业当期发生的期间费用只能从当期收入中补偿,不得计入产品成本分期补偿。于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改变机关部门费用的核算方法,在“管理费用”中核算其发生的费用。
2正确核算机电分厂、生活公司的成本费用
机电分厂是以提供机电加工、安装等劳务为主的一个分厂,改制前机电分厂的成本费用在“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每年上缴一定的税收。改制后,为降低产品成本,经分析机电分厂主要是对内的劳务,对水泥分厂和矸石砖分厂起辅助作用,应该在“辅助生产”中核算。这样核算的好处在于,一是机电业务多为盈利,最终分配进水泥、矸石砖的成本,对成本有抵减作用;二是合理避税。
生活公司改制后职能相应转变,为了调动职工积极性,解决60多人吃饭问题,对生活公司实行全年盈亏指标包干。于是对生活公司的核算从原来的“制造费用”科目,改由“其他业务支出”核算。
通过正确划分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界限和正确核算机电分厂、生活公司的成本费用,对产品成本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改变机关、生活公司核算口径后,生产成本同比减少193.93万元。2002年,水泥全年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153.81元/吨,同比降低88.66元,降低36.57%;矸石砖全年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678.31元/万块,同比降低46216元,降低40%。成本的降低,为企业盈利夺取了利润空间。
3运用管理会计、加强成本定额管理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不仅要有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看,管理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九鼎公司在规范成本核算方法后,为了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着手建立定额成本管理制度。按照管理会计的要求,接合九鼎公司的实际,根据各成本项目与产量的关系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个部分。变动成本主要包括材料、电费、水费、工资等,固定成本包括折旧费、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项目。变动成本项目的单位成本固定不变,对固定成本项目实行总额控制。如矸石砖厂电费项目,根据与产量的关系将其定为变动成本,测算电费每万块控制在195元以内,砖厂的固定成本全年总额控制在105.15万元。各分厂每月实际发生的成本与公司制定的定额成本进行比较,当各分厂超定额时,责令寻找超额原因,年终算总帐,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针对水泥分厂和矸石分厂的实际,分别制定了与之适应的定额成本控制制度。经各分厂实行,这套制度运行情况良好。在经营副总经理的亲自主持下,利用先进的微机技术,成功地开发与定额管理相配套的成本分析软件。该软件的成功开发使公司的成本管理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如何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篇10
关键词:计划成本法,核算,企业环境
1 成本的核算过程:
某化工企业有辅助车间四个:分别为机修车间、仪表车间、电修车间、供水车间;生产车间二个:分别为半成品车间、成品车间。半成品期末库存为定额库存。公司成本核算实行计划成本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每年的年初制定当年的计划成本, 计划单耗, 作为全年成本核算的基数。每月就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为成本差异。电修车间统计当月电量, 根据分表数据, 用计划成本转到其它车间, 计划成本与电修车间实际发生成本的差额计入成本差异, 供水车间按照水量将本月的计划成本转到其它车间,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计入成本差异, 等待二次分配。同样, 仪表、机修车间按照工作量法将计划成本分配给其它车间,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计入到成本差异科目, 等待二次分配, 半成品也按计划成本转入成品车间,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计入成本差异科目。这样, 完成第一次成本分配。第二步:对成本差异进行初次分配, 对电修车间的成本差异按照各单位消耗电量进行分配, 供水车间的差异按各车间用水量进行分配, 机修、仪表车间的成本差异按照工作量进行分配, 半成品车间的成本差异全部计入成品车间。一次分配后, 电修车间原有的差异分到了其它车间, 但由于交互分配, 电修车间又分到了供水车间, 仪表车间、机修车间的差异, 同样, 机修、仪表、供水车间也分到了其它车间转来的差异, 这样, 就要对差异进行二次分配, 二次分配时, 辅助车间就不再进行交互分配了。通过两次分配, 完成了成本计算过程。企业管理者只需要关心各个车间的成本差异的形成原因, 层层分解, 落实责、权, 节约者奖, 超支者罚。企业员工因为企业的效益直接会关系到个人利益, 都会想方设法改进工作, 降低成本, 这样会形成一个员工人人为公司的局面, 企业的成本管理目的就达到了。但这样的一个成本模式需要怎样的企业平台呢?
2 实行计划成本法的企业环境:
一是计划成本法的基础是, 建立完善并可行的计划成本。实行计划成本法对于成本控制, 包括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都会在核算过程中实现。计划成本法是指以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为基础, 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计划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 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计划成本法通过计划成本的制定、执行、核算、控制、差异分析等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环节, 将成本的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为一体, 实现成本管理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计划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 是指产品、劳务、工程项目等在生产经营活动前, 根据预定的目标所预先制定的成本。这种预计成本与目标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 就称为目标成本。企业应通过各项措施, 有步骤地降低消耗, 以求达到计划中所规定的成本水平。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 推动全体职工人人关心成本, 形成民主管理, 从而能够更好地贯彻经济责任制, 进一步降低成本。计划成本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立计划成本 (即目标成本) 。为确保编制目标成本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首先建立预算计划, 并以企业目标利润为财务预算目标, 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 综合考虑市场和企业生产营销等诸多因素, 形成由销售、生产、现金流量等各个单项预算组成的财务责任指标体系, 形成最终合理的预算。以财务预算为基础, 结合历年成本数据, 建立合理的计划成本。以此作为年度成本核算的基础, 每月的成本差异其实就是当月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只要认真分析当月的差异, 就能从价格和消耗上找到当月生产的不合理或存在的问题, 及时直观地为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二是实行计划成本法必须建立完善的分级控制和归口控制的责任制度, 责、权明确的考核机制, 从而才能在工作中扎扎实实去实施成本控制。实行计划成本, 加强成本控制, 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的基础性工作。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有以下一些:建立分级控制和归口控制的责任制度。为了调动全体职工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企业必须明确各级组织 (厂部、车间、班组等) 和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 (如财会、生产、技术、销售、物资、设备等) 成本控制方面的权限与责任, 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因此, 企业要将成本计划所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 按其性质和内容进行层层分解, 逐级落实到各个车间、班组和各个职能科室, 实行分级归口控制。各个归口职能部门, 既要完成其他部门分配下达本部门的各项费用指标, 也要负责完成企业下达的归口指标, 并进一步把归口管理的指标分解下达到有关执行单位和部门。从而形成一个上下左右、纵横交错、人人负责的成本控制体系。根据权、责、利三者结合的原则, 在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的同时, 必须赋予责任单位和部门以一定的经济权限和利益, 使其有搞好本单位责任成本的相对的自主权。另外要建立严格的费用审批制度。一切费用预算在开支以前都要经过申请、批准手续后才能支付, 即使是原来计划上规定了的, 也要经过申请和批准。这样做, 有利于一切费用在将要发生前再进行一次深入的研究, 根据新的变化了的情况, 再一次确定费用的合理性, 以保证一切费用的使用效果。加强和完善成本实际发生情况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工作。成本控制要把费用和消耗发生的情况与成本控制计划进行对比分析, 这就需要有反映成本发生情况的数据, 就要进行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工作。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必须正常、准确、齐全, 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收集方法和记录方式, 负荷监督程序的需要;数据的传递要有正确路线, 迅速及时;汇总和整理工作要有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定。以上成本控制数据的收集和汇总整理, 通常是通过企业中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来实现的。提高企业创新精神, 将企业成本管理文化塑造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创新才能引领企业的发展, 同时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思想, 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 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途径和方法, 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认识和执行力。加大对成本控制的奖惩力度, 形成成本分析体系, 不断改进和提高。综上所述, 企业成本控制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正确和清晰的思路, 通过实施有效的方法来达到真正成本控制的目的, 进而形成更大的产品价格优势和实现更高的利润。这是成本控制中带有根本性的基础性工作。注意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成本控制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如果想要企业成本管理真正地为企业决策服务, 计划成本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成本核算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能够及时找到工作中的不足, 不论是价格原因, 还是消耗原因, 或是管理力度原因, 都能在成本计算完成时, 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 对于成本分析提供了准确的成本资料, 对于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提供了最有效的及时准确的第一手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