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论文

2024-09-28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论文(共10篇)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论文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散去, 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又在世界许多国家悄然爆发。冰岛债务危机、迪拜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 已经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近期国家债务危机又在欧元区蔓延开来, 使整个世界经济更是雪上加霜。2009年4月, 爱尔兰财政危机曝光, 2009年12月随着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惠誉、标准普尔、穆迪下调希腊主权评级, 希腊的债务危机爆发, 之后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频频爆出财政状况恶化, 从下图1可以看出, 欧元区国家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排在前三的依次为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 远远超出欧洲的平均水平6.3%。欧元区前两大经济体德国和法国2009财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分别高达3.3%和7.5%, 也超过了1997年6月欧盟成员国制定的《稳定与增长条约》规定的3%的上限, 而2010年欧元区国家债务占GDP的比重排在前三的依次为希腊、意大利和比利时, 其中希腊的债务是GDP的1.24倍。欧洲债务危机正演变为欧洲系统性危机。受此影响, 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大幅震荡, 欧元出现大幅度下跌, 而美元则节节攀升, 美元指数曾从70多一直上冲到90以上, 而欧元与美元的兑换比例从1.45:1左右迅速贬到1.2:1, 创下欧元发行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全球股市从2010年2月初以来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一段时间以来, 恐慌性气氛一直笼罩在欧洲各国, 甚至整个世界。希腊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和学者“热议”话题。对于希腊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众说纷纭, 这包括希腊自身的财政状况恶化、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国独立的财政政策的制度缺陷,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欧元区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国际金融炒家的投机炒作, 投资者的炒作不断抬高希腊政府的融资成本, 加剧了希腊政府的财务困境。同时投机者的炒作放大希腊“债务问题”, 使其升级为“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分析都有道理, 但不够全面, 也没有深入分析这次债务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 研究欧元区债务危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这次欧洲债务危机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示, 欧盟、欧洲中央银行在解决欧洲债务危机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欧洲货币一体化过程中建立的各种合作机制还存在哪些缺陷, 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对我们亚洲正在推进的货币合作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诱因分析

(一) 欧元区各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

1. 欧元区主要成员国经济状况。

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存在, 特别是东欧国家加入欧元区以后, 欧盟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更明显, 这成为欧元稳定运行的一大障碍, 也使欧元区经济在受到外部冲击时, 显得异常脆弱, 成为诱发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原因之一。从下图2、图3可以看出, 欧盟国家中经济增长率差异比较明显, 2000年至2007年, 爱尔兰、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捷克、希腊、波兰经济增长率平均值都在4%以上, 而意大利、葡萄牙、德国经济增长率平均值在2%以下。从通货膨胀率水平来看也存在明显差异, 2000年至2008年期间, 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匈牙利通货膨胀率平均水平在5%以上, 而德国、英国、瑞典低于2%的水平。欧元区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在2007年以前, 基本保持稳定增长, 但2007年以后, 出现了明显下滑, 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瑞典、丹麦都出现负的4%以上的经济增长率。

2. 欧元区主要成员国政府财政、债务状况。

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长比较缓慢, 欧元区国家政府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并且远远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标准。这一问题曾经引起了欧盟执委会和欧洲中央银行的重视, 欧盟理事会也多次讨论这个问题, 但由于成员国之间的分歧比较大, 最终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最终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留下了隐患。表1反映了欧盟一些国家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情况, 2006年以来, 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国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政府债务也是节节攀升。到2009年, 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排在前三的是爱尔兰、希腊和英国, 分别达到14.3%、13.6%和11.5%, 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排在前三的依次是意大利、希腊和比利时, 分别达到115.8%、115.1%和96.7%。

(二) 美国次债危机的溢出效应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 使整个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也使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各个子市场彼此高度相关, 成为金融危机传染的一个重要渠道。金融危机的传染可能通过各个国家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进行, 如密切的贸易和投资往来、相似的宏观经济结构、共同的债权人等。但心理因素对于金融危机传染同样不可忽视, 如金融恐慌、羊群效应、信心危机等, 此时金融危机的传染与实质经济并没有本质的联系。[1]

Masson (1998) [2]认为金融危机的传染主要通过两个机制进行:季风效应和溢出效应。

前者是指当一国发生危机时, 国际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提高, 无风险利率会上升, 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紧缩。无风险利率的上升通常以工业化国家提高国内的基础利率并进行货币政策调整开始, 最后扩散到整个国际金融市场。

后者是指当一国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发生金融危机时, 国际金融市场会提高对其他相似国家的风险溢价, 索取更高的回报率, 金融使得这类国家的融资成本上升。

1. 美国次债危机对欧盟经济的冲击。

2007年8月, 美国“次债危机”爆发, 2008年9月, 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 次债危机升级, 并迅速席卷全球, 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其中对欧洲的冲击最大。这是因为欧洲银行业是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和相关证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 他们特别热衷于投资美国的信用衍生品。而这次美国次债危机恰恰起源于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欧洲遭遇的风险可想而知。从图2可以看出, 2007年后, 欧洲各国经济迅速下滑, 到2009年底, 许多国家经济出现了负增长, 德国、荷兰、意大利、英国出现了4%以上的负增长。金融危机对欧盟经济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金融业, 欧洲的许多银行、保险公司通过设在美国的分支机构参与美国信贷市场的整个过程, 购买了大量的证券化金融产品, 造成资产大量损失。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到实体经济, 流动性的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到企业与银行间的借贷关系, 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投资, 给整个实体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危害。[3]以这次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起源地希腊为例, 希腊在欧盟经济体中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 工业相对落后, 海运、旅游和侨汇这三大外需型产业是希腊获取外汇收入的支柱产业, 而金融危机的爆发, 对这些产业的冲击最严重, 这些支柱产业的萎缩直接导致了希腊财政收入的锐减。

2. 欧盟国家对于金融危机的救助, 进一步恶化了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在金融危机困境之下, 政府拨出巨资救市几乎已成为唯一的板斧, 而斥资救市的结果必然是公共财政赤字激增。面对美国市场需求减弱和新兴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 欧洲难以再靠外部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只能依靠刺激性的财政政策鼓励投资和拉动内需,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4]。庞大的财政赤字刺激计划将导致许多欧洲国家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三) 欧洲货币一体化过程中制度的不完善

1. 欧盟自身的制度缺陷。

欧洲经货联盟中货币一体化的最大弊端在于, 统一的货币主权和分散的财政主权, 造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与错配。对欧元区各个国家来说, 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本国经济增长。在向欧洲央行让渡了货币主权后, 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一旦遭受外来冲击时无法独立使用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 只能更加倚重财政政策, 容易造成赤字和债务负担普遍超标;而对欧洲央行来说, 其单一目标是平抑通胀、维持欧元对内币值稳定而非各国的经济增长, 当各国经济景气状况不一致, 或者某一国家遭受外部冲击时, 实施单一货币政策的欧洲央行面临“众口难调”的窘境[5]。

2. 欧盟过度的扩展, 增加了欧盟的协调难度。

2004年5月1日, 欧盟启动了举世瞩目的东扩计划, 波兰、马耳他、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立陶宛、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捷克等10个国家正式加入欧盟。此次东扩极大地提升了欧盟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 但与此同时许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体现在, 一是东扩后欧盟内部组织制度和决策机制需要相应改革, 本来欧盟内部制度改革滞后就饱受质疑和批评, 欧盟东扩无形中增加了改革的难度。二是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进一步扩大, 尤其是新老成员国之间经济结构、国家福利、税收、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差异明显。这也增加了未来统一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于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

欧元自诞生以来已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 欧元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使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格局。欧洲一体化50多年的历程早已在成员国间形成合作的传统和妥协的机制, 它们会为共同的利益而彼此合作。欧洲一体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中间经历了不少挫折。每当外界由此引发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盟的发展前景的担忧时, 欧洲人用自己的行动化解了一个个危机,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这一次也不例外, 欧盟已经拿出了救助希腊债务危机的措施, 欧盟各成员国正在共同携手度过这次债务危机。因此,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债务危机的发生, 而对欧元失去信心, 不能因为欧元遇到的暂时挫折, 而怀疑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趋势。相反,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逐步2013年第6期中旬刊时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积极推动我们亚洲的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

1. 加强成员国之间宏观政策的协调。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欧洲货币一体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复杂得多。特别是东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差异非常明显, 因此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宏观政策协调显得更为重要。推进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 需要建立类似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这样的超国家的机构, 并赋予这些机构更多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决策与执行权。必要时各成员国可以让渡部分财政权力, 与货币联盟统一的货币政策进行协调, 保证各成员国宏观经济的稳定。

2.强化制度的约束力。1991年12月,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首脑在马斯特里赫特召开会议, 通过了《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 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以下简称《马约》) 。该条约经各国议会批准后于1993年1月1日生效。为保证欧洲单一货币的顺利推进, 《马约》还提出了实现单一货币的五条趋同标准:一是成员国的通货膨胀率不得高于通货膨胀率最低的三个国家平均值的1.5个百分点;二是各国政府债务总额不得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三是成员国的长期利率不得超过最低的三个国家的平均值的2个百分点;四是各国政府的预算赤字不得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五是各国政府必须控制汇率波动, 至少在两年内不突破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狭窄幅度。同时欧盟制定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有严格的规定, 并且对超标也有惩罚措施, 但自欧元区1999年成立以来, 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超标的情况就时有发生, 但都没有引起欧盟的足够重视。希腊在加入欧盟时, 在《马约》规定的5条趋同标准中, 有2条不达标, 并且加入以后, 仅有2006年的财政赤字小于GDP的3%。这反映了欧盟在制度的执行力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制度的公信力和约束力大打折扣。目前, 东亚货币合作处在制度建设阶段, 一方面要保证制度建设的完善性和前瞻性, 更重要的是保证未来各种制度的执行力和严肃性。

3.建立危机的预警和救助机制。欧盟在救助希腊问题上的拖延和反应迟钝, 反映了欧盟缺乏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和救助机制。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于2009年12月初先后调低了希腊国债的信用等级, 引起了一连串针对希腊债务的炒作, 从而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因此, 欧盟需要建立自己的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和评估机构, 以便对危机进行早期预警。随着金融国际化发展, 金融风险日益加大, 金融危机发生更加频繁, 因此建立危机的救助机制显得更加重要。2010年2月,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和德国银行驻伦敦首席经济师托马斯·梅耶联合署名的动议:建立欧洲货币基金 (EMF) , 以应对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 但最终目的是在欧洲重建金融市场秩序, 维护欧元区和欧盟的金融稳定。东亚地区大多数国家经济规模较小, 金融系统相对脆弱, 在未来的货币合作中建立区域稳定机制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冯雁秋.债务危机传染过程中的季风效应与溢出效应:理论与政策【J】, 经济科学.2003, (1) :43—48.

[2]Masson, Paul.1998.“Contagion:Monsoonal Effects, Spillovers and Jumps between Multiple Equilibria, ”mimeo, IM F.

[3]裘元伦.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欧盟经济【J】.求是, 2009, (6) :57-59.

[4]余翔.欧盟当前经济形势及其影响【J】.国际资料信息, 2009, (3) :25-26.

[5]丁纯.从希腊债务危机看后危机时代欧盟的经济社会状况【J】.求是, 2010, (7) .

主权债务困扰欧元区 篇2

最显著的是德国金融署(GFA)2010年债券拍卖计划,发行总量(包括联邦贴现债券bubills)高达3430亿欧元。剔除货币市场工具发行量,资本市场供应总计为2070亿欧元,远高于2009年资本市场总计1580亿欧元的发行量。

到今年2月底,GFA计划再拍卖2040年7月到期的30年期Bund(首次在2008年发行)。按照计划,今年共有4场该券种的再拍卖,其它3场的再拍卖的时间分别是4月、7月和10月份,这令2010年该券种余额从60亿增至120亿欧元。

法国国库局(AFT)计划在2010年发行总量为1880亿欧元中长期证券,稍高于2009年发行总量1786亿欧元(面值),且超过法国2010年预算草案所示的1750亿欧元,并伴随政府决定借入220亿欧元用于资助研发。

AFT称计划在2010年各发行两只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新一期基准债,同时还将发行期限可能达15年的长期债和期限为40-50年的超长期债。预计各券种发行规模划分可能与2009年大致相仿。

意大利财政部债务局主管在近期讲话时暗示2010年发行总量将与2009年相仿,也可能稍微有所提高。2009年债券发行总量大约为2790亿欧元,而今年债务管理账户明细将在2010年的前几个月发布。

西班牙财政部债务管理主管Gonzalo Garcia的言论显示,债券净发行量大约为770亿欧元,2009年发行量总计为1090亿欧元。

荷兰国库局计划在2010年发行大约500亿欧元DSL债券,剩余的1170億欧元借贷需求将通过货币市场募集。

比利时债务管理局2010年OLO发行目标为327.5亿欧元,稍低于2009年总计349.9亿欧元的中长期债券发行量。

奥地利预计在2010年将发行210-250亿欧元的RAGB债券,2009年发行量则为250亿欧元。由于募集资金赎回债券的需求下降,2010年发行量也可能下降。

希腊2009年债券发行量约为600亿欧元,目前尚未披露2010年发行详情,但预测发行规模或相仿。近期希腊财长George Papaconstantinou的言论显示,债务管理机构将为新的一年债券发行做好准备,并会在第一季度完成40%的年度发行目标。

芬兰国库局预计2010年融资需求总额仅稍微低于300亿欧元,其中长期融资需求将在一半以上。该机构计划成为更活跃的发行机构并考虑在2010年发行两只基准债,有可能是新的5年期和10年期基准债。

爱尔兰2009年债券发行量为250亿欧元,融资和债务管理机构副主管Anthony Linehan的近期言论显示2010年爱尔兰债务需求大约为160-170亿欧元。预料大部分借贷需求将通过发行资本市场工具募集。事实上,按照2009年的先期融资案,加上2010年债券赎回下降,2010年爱尔兰借贷需求大幅下降。然而,由于税收收入状况恶化,预料借贷需求存在大幅上升的可能。

葡萄牙2010年债券发行量可能与2009年相似,大约为150亿欧元。

斯洛伐克新的一年中债券发行量为60~80亿欧元,并计划发行4只新债。该国逐渐变得活跃的债券发行机构在2009年发行了总计62亿欧元的债券。

斯洛文尼亚2009年债券发行量为40亿欧元,2010年发行量可能降至30亿欧元。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或将全面深化 篇3

一、欧元区债务违约风险持续升温

2010年上半年, 因无力偿还即将到期的90亿欧元债务, 希腊政府向欧盟和IMF紧急求援, 随即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浮出水面, 并像瘟疫一样开始在欧元区国家持续蔓延和深化, 导致欧元区各国人人自危:继希腊之后, 爱尔兰和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相继发生, 就此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2010年希腊和爱尔兰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 欧盟和IMF启动了总额7 500亿欧元的紧急救助机制 (其中包括以双边贷款形式向希腊提供的1 100亿欧元资金支持) , 以帮助希腊和爱尔兰度过暂时的难关, 降低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尽管, 欧盟和IMF启动的救助机制暂且缓解了希腊和爱尔兰债务违约风险的压力, 但事与愿违, 不仅希腊并未从债务危机中摆脱出来, 欧元区其他国家也深陷其中。

2011年5月, 希腊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标普尔将希腊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希腊则需要第二轮救助资金才能缓解新一轮的债务压力, 同时债务重组的猜测和传闻也随之而来。随着主权债务违约风险的上升, 爱尔兰向欧盟和IMF申请第二轮救助资金。2011年5月, 葡萄牙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上升, 还债迫在眉睫, 被迫向欧盟和IMF求援, 成为继希腊和爱尔兰之后又一个需要救助的国家。不仅如此, 此时的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同样也存在着较严重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和财政问题, 都不同程度地与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处在同一困境。一些学者认为, 如果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欧元区核心国家有可能被拖下水, 甚至有人预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最终有可能导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 届时欧盟和欧元区将面临体制上的危机或“崩溃”。

从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前因后果看, 除了这3个国家自身的经济问题外, 导致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恐怕与欧元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无关系。这场危机即便不发生在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 也会在其他欧元区国家发生;即便不发生主权债务危机, 也会以另一种形式的信用危机表现出来, 并同样会波及欧元区各国。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和欧元信用危机迟早会暴露出来。导致这场主权债务和欧元信用危机的本质的是欧元区经济、金融以及财政和债务长期存在的弊端。

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欧元区各国偿还政府债务的高峰期, 不仅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的还债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而且主权债务违约风险扩大面将可能涉及更多的欧元区国家和领域。后续的影响面和风险有多大, 恐怕难以估量。

二、欧元区债务违约的严重性

当前, 欧元区国家普遍存在的主权债务问题, 反映出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的普遍性与复杂性, 其严重性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拉美多次发生的债务危机有许多相同之处, 只是目前还没有酿成全面性危机, 直接的影响面还仅限于欧元区经济体内。

主权债务是一国以国家主权作为担保, 对外向其他国家或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借贷的债务, 其中也包括政府对外发售的定期债券。以主权债务形式借贷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各国中普遍存在, 属于国家主权外债。

主权债务信用是一国偿还债务信誉的可靠性, 如果具有较强的偿还能力被视为主权债务信用良好, 反之则被视为主权债务信用不可靠———即主权债务信用的负面, 国际评级机构下调有关国家的主权债务信用等级就是针对其主权债务信用而来。

主权债务违约是一国不能及时偿还其到期的借贷时, 所发生的主权债务违约现象———即主权债务危机, 当前欧元区的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发生的主权债务违约现象便是典型的主权债务危机。

而缓解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压力或解决主权债务危机传统的方式无外乎以下3种:违约国通过向其他国家或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筹措新的贷款, 以偿还到期的旧债;在债务问题上与债权国或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就还债时间和本金偿还方式以及到期债务利率的变化进行协商;债务国在市场上继续发行政府债券, 以筹措还债资金, 这通常被视为“以新债还旧债”的做法。

虽然, 理论上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的主权债务信用危机可以通过救助机制解决, 也可以延缓危机的深化, 但欧元区国家普遍存在的主权债务信用风险却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甚至会延伸到欧元区国家其他领域。对此, 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成为近期世界各国和各界不约而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人们自然要与由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联系起来。各界普遍担心的是, 如果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或外溢, 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全球性危机, 或是重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覆辙, 显然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既有前车之鉴又有现实的反映。

目前, 欧债危机蕴含的风险无疑已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构成威胁, 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安危栓在了一起, 一时间国际债务动态发展趋势成为全球密切关注的问题。显然, 一旦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和发酵, 对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面不可想象。

三、欧元区债务违约全面爆发的风险

自2010年6月欧盟和IMF启动救助希腊机制以来, 衡量欧元区政府债券风险监测 (CMA) 数据显示, 欧元区政府信用违约指数依然持续攀升, 屡创新高。与此同时, 由于欧元区各国政府将随同欧盟和IMF实施救助, 必然会加大欧元区其他各国的财政负担, 有可能导致欧元区债务和财政问题进一步恶化, 深化市场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的忧虑。

2010年6月欧盟和IMF启动救助机制后, 虽然一段时间一些经济数据和金融状况指标反映出欧元区部分国家债务危机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这些积极的变化也一度提振了投资者对欧元区金融业的信心, 似乎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最危机的时段已经告一段落。但是, 这一状况没能维持多久便发生了变化, 急转直下。显然欧元区主权债务高危国由于经济持续低迷和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债务只能是不断积累, 仅仅依靠救助机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的, 救助机制只能缓解个别国家一时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 却不能掩盖欧元区长期存在的主权信用问题。另外, 事实上自启动救助机制后, 欧元区主权债务高危国的债务和财政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善, 其中在连续一年多经济收缩的情况下希腊和葡萄牙债务和财政形势愈加严峻, 主权债务违约风险无法再掩盖下去。

从当前的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看, 由于欧元区各国经济增长依旧缓慢, 且财政状况每况愈下, 导致各国政府主权债务风险不断加剧。为此有人认为, 尽管欧盟与IMF启动了救助机制, 但欧元区主权债务形势依然严峻, 即便欧盟与IMF加大救助的力度也不可能解除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目前欧元区除了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 许多国家同样是债务缠身, 风险并未全部释放完,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最终的结局将如何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变数, 未来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的解决不容乐观。

目前, 欧元区许多国家已经深陷政府赤字和债务困境, 债务问题的复杂性使欧元区各国面临着财政与债务的双重危机。整个欧元区将如何从这场危机中解脱出来, 能否摆脱危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欧元区国家不能尽快有效地从债务危机摆脱出来, 债务危机有可能进一步向其他领域渗透, 将难免给复苏中的欧元区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甚至有可能导致欧元区经济出现二次衰退。

四、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呈蔓延趋势

长期以来, 包括欧元区在内的欧盟国家经济体制相对僵化, 过大的国家福利导致了高税收和高失业, 经济长期处于徘徊状态。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 为落实《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经济趋同标准, 欧盟各国政府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从而抑制了国内需求, 强制紧缩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欧盟各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中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为了应对危机和经济衰退, 欧盟各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计划, 不断扩大财政赤字, 导致许多欧盟成员国财政状况捉襟见肘, 通胀预期增大, 经济复苏与其他经济体相比相形见绌。由此可见, 欧盟追求欧洲统一的发展方式对欧盟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特别是由于欧元区经济复苏十分脆弱, 在很大的程度上, 经济复苏太过依赖于刺激经济政策, 这也为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主权债务危机和欧元信用危机埋下了隐患。目前, 欧元区各国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债务和财政问题, 不同程度的面临着与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同样的困境, 此外也有向欧元区以外的欧盟国家蔓延的趋势。

虽然, 目前欧盟和IMF实施的救助机制, 不会使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因无法偿还数百亿欧元而国家破产, 但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远没有结束。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毕竟是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体系的成员国, 与独立的经济体不尽相同, 他们在统一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经济的联系上与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体系既非常紧密, 又相对独立。因此, 最终解决波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并非易事, 牵扯到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体制内以及各国国内的方方面面, 与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体系相互交叉, 处理危机时由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协调起来十分困难。另外, 从欧盟和IMF救助方案的结果来看, 为维护欧洲一体化欧盟和欧元区国家做出了努力, 似乎体现了欧洲一体化政治力量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 IMF的介入也意味着欧盟和欧元区国家在解决债务危机的问题上已不再是依赖欧洲的自身力量, 这无疑使欧盟和欧元区国家信誉面临着严峻考验。为此, 欧盟和欧元区国家一方面要为解决主权债务危机寻求更多的出路, 避免主权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扩散;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加强欧盟和欧元区国家内部协调, 使欧盟和欧元区能够面对随时有可能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论文 篇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给“中国式主权债务”的思考

■ 金文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主权债务是指一个国家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或者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因为是以主权为担保,所以主要体现为政府负债。而当一个国家政府不愿意或者无力继续履行债务职责,也就是政府负债总额接近或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收支逆差比重升高,政府赤字居高不下时,就可能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甚至导致政府破产。

一般而言,国际上对主权信用风险采用六个评价指标:一是财政赤字率,即赤字占GDP比重,一般以不超过3%为警戒线;二是债务负担率,负债余额占GDP比重,一般以不超过60%为警戒线;三是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一般以不超过8%为警戒线;四是由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率决定的未来债务负担和偿付能力;五是财政债务依存(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与当年到期债务还本付息之和),一般以不超过30%为警戒线;六是国债偿还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当年财政支出),一般以不超过10%为警戒线。这其中分别反映财政可持续能力、债务规模、债务融资能力的财政赤字率、债务负担率和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这3项指标最为重要。如果这些指标急剧恶化,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就非常大。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演变过程

2007年7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导致全球许多相关金融机构破产、投资基金关闭、股市剧烈下滑,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全面紧缩,危机也很快由美国迅速波及世界其他国家。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首先在冰岛爆发,接着是爱尔兰,进而陆续蔓延到地中海沿岸的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到2009年12月,当以上四国相继公布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率远远高于欧盟《马斯特利赫特条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3%和60%的上限时,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冰岛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外债规模超过1383亿美元,而其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3.7亿美元,以冰岛大约32万人口计算,这大致相当于包括儿童在内的每名冰岛公民身负43万美元债务。冰岛国内三大银行由于资不抵债,被迫由政府接管,银行的债务也就升级为主权债务,国家长期主权信用被全球三大评级公司降低至“垃圾级”,至此冰岛濒临“破产”。

希腊政府在2009年11月对外宣布其财政赤字与GDP之比高达13.7%,对即将到期的200亿欧元国债可能无法实现再融资;12月惠誉评级机构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投资者由于担心政府对总额为3000亿美元到4000亿美元的国债无力偿还,开始大规模抛售国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并且至今继续恶化。

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四国占欧盟GDP总量的37%左右,在2008年底四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值从平均不足4%飙升至9%,公共债务占GDP的比值从平均65%上升至90%;在2009年12月主权信用被遭受置疑,信用评级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爱尔兰2010年和2011年的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值接近15%,国家银行的坏账损失比例更是高达32%,公共债务占GDP比值从2010年的95%上升至2011年的96%。标准普尔评级机构将爱尔兰的长期主权信用从“AA-”下调至“A”。

东欧国家由于国内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负债水平一直较高,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政府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穆迪评级机构在2009年就降低了乌克兰的评级,后来又有匈亚利、罗马利亚等国降低了评级,东欧国家的事实上也存在主权债务问题。

按欧盟《马斯特利赫特条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欧元区成员国必须将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负债余额占GDP比重一般以不超过60%为警戒线。从表1和表2可以清楚地看出,正是在2008年遭受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此前其财政状况如何,欧元区五国的政府债务都严重超出了GDP的60%的参考“警戒线”,政府赤字都超过、甚至远超过GDP的3%的参考“警戒线”。

表1 2006~2011年欧元区五国债务占GDP比例(单位:%)

表2 2006~2011年欧元区五国政府赤字占GDP比例(单位:%)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成机理及其原因分析

从上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演变过程来看,其最直接的表象就是各国的财政赤字、公共债务占GDP的比值均超过欧盟《马斯特利赫特条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水平。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实质在于政府负债规模远远超过其财政负担能力与调控能力,从而引发赤字节节攀高、债台高筑的恶性循环,进而深刻影响国家经济复苏和深入发展。

(一)主权债务危机形成机理

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行为是促进市场有效运转和经济平稳运行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凯恩斯主义的政府行为所包含的假设条件就是政府行为正确且有效,认为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在消费方面,政府可以采用税收、利率、收入分配等手段对消费倾向施加导向性的影响,提高消费倾向;在投资方面,凯恩斯主张,国家一方面采取措施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国家直接组织投资,通过对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双管齐下的导向性刺激,以实现整个社会接近充分就业。而且,凯恩斯还主张赤字财政政策,他认为政府扩大支出时,不应增加政府收入,而应采取举债支出的办法,举债支出可以使社会致富。在凯恩斯看来,扩大政府的上述职能是避免危机的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已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国际金融资本主义阶段,资本的增值方式也通过传统的货币——商品——货币的方式转变为以货币——货币的方式来实现资本家财富的快速增长,财富和价值的增长越来越偏离实体经济,经济体系日益趋于非理性化,经济泡沫越来越大,一旦泡沫破裂,就会引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2007年7月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当金融危机出现时,各国政府为了避免金融上层建筑的崩溃,被迫介入,投放大量的资金以挽救脆弱的金融体系,最终就会造成政府债务不断的增长。

政府职能与作用的发挥必然需要财力的大力支持,政府大量投入资金,财政收入就会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从上世纪80年代南美、1998年俄罗斯、2001年阿根廷和2008年欧洲各国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来看,财政赤字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抵御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在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显著的流动性失衡与经济衰退时,市场越来越把应对危机的期望寄托在政府身上,期望政府的注资能够有效地稳定金融市场和扩大国内需求,以刺激经济复苏和快速增长,这就必然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形成经济危机——政府干预——财政赤字——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成原因分析

1.美国金融海啸直接导致欧洲各国经济重创。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霸主,2007年7月的一场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在此大背景下,全球经济衰退,各国为防止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振兴本国经济,纷纷采取经济刺激举措,因而扭曲了资源配置,加上财政收入锐减,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水平普遍大幅上扬,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政府的刺激计划其实质就是各国政府借新债还旧债,以债治债,借债投资。表面上使得经济回暖,但是并未解决其核心问题,反而造成财政赤字攀升,同时政府的过分干预使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局面最终以债务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政府的举动激发了全国大罢工,不仅使得原本就不足的民众信心更加锐减,还进一步影响了社会稳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危机的产生。

2.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存在缺陷。欧盟各个国家经济差距较大,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德国、意大利、法国等经济较为发达,他们利用地区意识和价值优势,享受着统一货币政策带来的好处;而希腊、爱尔兰等经济较为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及配置效率低下,使之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较大。希腊、西班牙、爱尔兰等国进入工业化时间较短,受自然资源的限制,整体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单一:希腊以旅游、造船业为主,西班牙以房地产、旅游业为主,爱尔兰以农业为主,他们对工业品进口依赖度较大,对外出口基本被德国、法国垄断,出口缺少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投资者对欧美等国的信心普遍下降,相反的,由于新兴市场国家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及优厚的税收政策等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再加上欧元升值也打击了其出口,导致贸易赤字逐年扩大。以希腊为例,希腊的经济基础主要是以海运、旅游等外需型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这些产业都具有较高的周期性。随着全球制造业不断向新兴市场转移,欧洲制造业不断失去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希腊海运市场急剧萎缩,航运业2009年的年收入下降了27.6%,旅游收入快速下滑。2009年赴希腊旅游的美国游客减少了24.2%,同时欧盟成员国进入希腊的游客也锐减了19.3%,来自两地的旅游业收入分别减少16.2%和14%。这些支柱产业的萎缩直接导致了希腊财政收入锐减。

3.高福利,加之人口老龄化,财政支出负担过重。欧洲一向以高福利闻名于世,包括高工资、高津贴、高补助等。较高的福利待遇导致了社会劳动效率低下,使得政府支出过大,加重了政府负担,进而导致了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美国次贷危机以后,欧洲各国的产业竞争力显著削弱,政府为维持国民福利,避免引起公愤,一般都通过增加赤字或负债解决问题,这为危机的爆发留下了诸多隐患。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大、政府债务日益加大,已经达到足够引发危机的程度了。

4.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单一的货币政策,缺乏有效地风险管理机制。欧元区是目前世界上区域货币合作的最高形式,欧元区的统一货币具有降低成本、增加贸易便利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虽然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是统一的,掌握在欧洲中央银行手中,但是伴随而来的则是各欧元国放弃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财政政策取决于各国政府。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是欧盟统一货币制度的内在矛盾。欧洲中央银行以保持价格稳定为首要任务,这就意味着,联盟内的各国无论本国经济发展如何,必须以稳定物价作为核心目标。这种欧元区各成员国的实行同一货币制度即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的状况,于是就形成了政策的错配。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的两大重要手段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遭受外来冲击时,对于完全丧失独立货币政策的欧元区国家,就无法通过货币贬值、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来刺激经济,而只能通过财政政策即扩大财政支出、增加预算赤字来促进经济增长、应对危机。另外,由于统一的货币政策,当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出现债务危机,必定会由于金融传染效应而使整个欧元区都面临困境。风险管理应做到预防为主、治理为辅,而不是在风险发生后才进行事后弥补。所以当危机爆发后,虽然各成员国都拿出了救市计划,但为时已晚,收效极低。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式主权债务”的启发

(一)“中国式主权债务”的现状及其风险

“中国式主权债务”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债券和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中国在2008年为了缓解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实施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同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2011年6月国家审计署发布第35号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2010年底,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各类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达8000多家,涉及项目3000多个,截至2010年5月底,所有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已超6万亿元,在GDP中占比接近20%。虽然我国目前整体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低于3%,总体债务水平低于GDP的20%。但是,由于地方债务大部分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到期的贷款基本上都无法归还,再加上地方债务的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随着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日益深入,加上目前房价下跌,地价已经不保,以往依靠推动土地价格上涨和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土地财政”模式将可能难以为继,这意味着未来地方政府用于偿债的资金来源面临萎缩的较大风险,即预期中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将大幅下降。一旦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债务,由地方政府债务违约行为导致的“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便会发生,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中央银行兜底埋单。由于这些债务多来自于银行贷款,因而地方政府的违约行为也将导致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流动性风险。这样,地方财政风险会传递为中央财政风险和金融体系风险。

(二)防范“中国式主权债务”演变为危机的对策

1.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负债与收入匹配,不能过度负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殷鉴不远,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要防范中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首先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控制。要从法律上赋予地方政府适度负债的必要性和合法性,明确规定地方政府负债的最高限额,并适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与突发性事件做出恰当的调整。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必须严格控制自身的负债规模,负债要与收入相匹配,必须依照预算法平衡预算,认真做好各级债务的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要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呆账和坏账进行及时清查,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切实做好债务风险的防范工作。用融资平台的方式避开法律的监管是短视行为,将增加长期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要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现实存在的债务规模与风险要及时进行识别、定性与定量分析,风险监控系统或部门依据确定的负债规模与风险控制标准,对出现问题的部门与机构发出警告,追寻引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纠正与化解措施,实现地方政府可持续融资的同时保证债务风险最小化。

2.改变现有的出口战略,切实提高国内消费水平。中国经济是以出口为主,GDP总额的30%以上来自于外需贡献,所得收入的70%以上是以美元形式进入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储备。一旦国外市场发生变化或者美元资产贬值,都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外汇储备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中国要改变目前这种外向型经济状况,一方面要改变现有的出口战略,将主要出口国由欧美国家逐步转向亚洲国家及世界其他新兴市场,出口产品应以目前的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逐渐向附加值高的出口产品转变,通过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和传递,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崛起,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降低税收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改变现有分配模式,让大众真正分享经济繁荣带来的成果,做到“藏富于民”。同时,鼓励民营经济以内需消费为导向,从根本上拉动内需,这样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才能不“受制于人”,在国际金融冲击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1]赵晋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的国际经济形势展望与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2010(7):43-46

[2]陆岷峰,张惠.政府适度负债规模的研究——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到中国地方政府负债风险谈起[J].南都学坛,2011(05)

[3]丁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下欧洲复苏前景及对全球和中国的影响[J].信息,2010-夏季号

[4]楚钢,洪灏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下一个拉美危机?[R].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策略周报.2010-02-08

[5]吴国培,马冰.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J].发展研究,2010(07)

[6]潘晓惠,陆岷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7]王燕,赵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成机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J].经济研究参考,2010(48)

浅析主权债务危机 篇5

关键词:债务危机,政府作用,货币政策

在世界经济尚未走出世界金融危机阴影时,主权债务危机在很多国家相续爆发给本就脆弱的世界经济沉重打击。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到整个欧洲的欧债危机,主权债务危机逐渐扩散,美国尚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又陷入其中,日本等国政府债务评级也造下调,主权债务问题越演愈烈。

一、主权债务危机的起因

随着2009年希腊主权评级的下调,欧债危机拉开序幕,随后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债务问题也浮出水面。与此同时,美国债务规模也接近了法定上限,国债信用被评级公司下调。主权债务危机正逐渐在发达国家之间扩散和发酵,至今未出现缓和的趋势。由于涉及到很多政治问题,对于如何解决主权债务危机始终不能拿出有效的方案,导致危机逐步恶化。

欧、美是主权债务危机最为突出的两个地区,从两地来看危机的起因存在差异。欧洲债务危机是由于货币一体化过程中欧元区各国尤其是非核心国家工资福利快速提高使消费较快增长进口扩大,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不断攀升。由于欧盟内部货币政策统一而财权分散,在个别国家出现债务危机时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最终使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而美国债务危机是由于政府在救助深陷金融危机中的个人和金融部门时引起债务上升,是金融危机的延续。金融危机导致个人和金融企业积累了大量不能自行消化的债务,美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些债务问题避免金融体系出现崩溃,不得不举债进行救助。在救助的过程中,大量私人债务转化成公共债务,加上长期积累的财政赤字政府债务问题逐步恶化。

二、债务危机暴露出的政府问题

在主权债务危机中各国政府成为了矛盾的集中点,政府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在宏观决策上的失误和不作为会使个人和企业受到损失,其自身也会陷入危机。从欧美等国来看,正是由于政府自身的问题才引起或加剧了债务危机。

一是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债务和赤字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按照经济学原理政府应该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赤字支出刺激经济,在经济繁荣时期缩减赤字避免经济过热。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世界各国经济普遍良好时期,美欧等发达国家未曾有效的控制财政支出,而持续的提高国内福利导致经济萧条刚刚初现多国都已经债务缠身无力偿还。债务危机在经济繁荣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当时不调整负债规模缩减赤字而是持续的对社会福利大幅投资,迎合了选民心理在当时也未造成严重影响,但随着经济的萧条债务危机开始爆发。

二是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手段。货币主义学派在经济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国家政府都将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调节政策的首选工具。从经济现实来看,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期的效果最为显著,在经济启动时期也有着较好的效果,在经济萧条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效果往往会差强人意,即使不陷入流动性陷阱也会以高通胀为代价。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导致国家间政策依赖性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过度的货币发行给世界其他国家造成很大影响,在短期国内状况有所好转,但在长期对他国的负面影响也会反馈到国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扩大国债规模增加货币供应,不但未能有效的促进经济回暖,而且引起并恶化了主权债务问题,使债务危机在国际间迅速蔓延。

三是政府的作用发挥失当。一直以来各国政府一般都在提供公共服务和经济调节两个方面努力发挥作用。在调节经济运行中,政府的作用并非万能,政府作用的发挥需要把握好尺度,过度的政府行为会造成自身的危机。正是由于政府在调节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时,过度的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才导致或加深了债务危机。由于欧美政府采取的过度福利政策导致主权债务危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救助个人及金融部门也造成了国家债务问题。

三、中国的债务问题

2010年中国的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7%,与美、日、英三国的87%、210%和80%的债务水平相比中国的债务水平很低。如果加上地方债务、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贷款中国的债务水平将大大提高。尽管如此由于中国的税收和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还贷能力远高于欧美国家,并且大部分债务由本国公民和机构持有,目前的系统性风险很低。

但近年来中央银行过多的货币发行和地方债务的积累是不容忽视的潜在问题。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货币供应量保持了快速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从2008年末的47.5万亿元逐渐增长到2011年9月末的78.7万亿元,不到3年的时间货币供应量增长了65.7%。过快增长的货币发行量造成了潜在的风险,由于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部分国外学者将中国的债务危机描绘成货币危机。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以土地为担保背负了大量债务,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萧条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明显下降。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还贷高峰,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论文 篇6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由此暴露的主权债务危机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

2008年至2010年间, 冰岛、迪拜、希腊等国相继发生主权债务危机。

面对屡屡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 了解其实质内容, 分析造成各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对世界其他各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1. 金融业扩充过度

金融业扩充过度, 流动性过剩, 银行和大商家纷纷涉足高风险投资。

例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冰岛开始大力拓展虚拟经济规模, 其银行开始效仿西方大国的国际投资银行, 在国际资金市场大量借入低利短债, 投资次级按揭等获利高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资产, 从而获得巨额的利差, 为此冰岛三大银行所欠的外债超过1000亿欧元, 为当前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2. 金融创新与“金融大鳄”的对冲操作

2001年, 希腊为满足进入欧元区的两大指标: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 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 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实质是, 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 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 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 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

与此同时, 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 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 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至此, 高盛就将在这场交易中的风险完全转移回欧元区。

3. 经济政策的错配

欧元区各成员国实行同一货币制度, 具有统一的货币政策, 但欧盟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 形成政策错配。所以在遭受外来冲击时各国只能更加倚重财政政策, 容易造成赤字和债务负担普遍超标, 危机刺激政策使债务更加凸显。

4. 高福利带来道德危机

在后危机时代, 欧洲的自愿失业率非常高, 因为有着高水平的福利——失业补贴, 人们都不愿意去做辛苦的体力活。

这样的道德风险引发很多居民宁愿不工作以领取补贴, 导致GDP进一步下降, 政府财政收入进一步收缩, 在财政收入下降的同时, 财政支出仍然保持在高位, 必定导致信用恶化, 引爆债务危机。

5. 经济一体化面临的各种障碍削弱了政策的作用

尽管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体存在, 一体化面临的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政治、语言等差异造成的障碍, 削弱了政策的作用。

三、主权债务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1. 金融市场动荡或将加剧。

在主权债务危机频频出现后, 全球股市纷纷下挫, 道琼斯大跌近3%,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蓝筹股指数分别下跌了近6%和5%, 亚太股市也大跌。

汇率市场动荡进一步加剧, 美元强势反弹, 伴随的是欧元的大幅走跌。

债务问题还波及到大宗商品市场, 原油价格大幅下挫, 基本金属纷纷收跌。

2. 国际资本流动将更加紊乱。

欧洲债务问题爆发之后, 在发展中国家寻求高收益的国际资本寻求避险重回美国的迹象十分明显, 美国国债长期收益率不断走低。资本流动的群体行为可能导致全球信贷市场出现结构性紧缩, 即欧洲国家融资困难, 而资本重回美国趋势愈发明显。资本流动的紊乱将加剧。

3. 全球经济复苏将放缓脚步

IMF预测, 只要欧盟各个经济体的经济走势大相径庭而且财政协调机制无效, 那么债务问题很难短期内就能解决, 欧洲经济可能就难以真正复苏, 更值得注意的是, 公共债务利率迅速提升, 欧洲面临政策两难, 如果继续经济刺激, 债务将进一步上升;如果退出经济刺激计划, 经济复苏进程将受影响, 这意味着欧洲国家的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日本、美国等政府也面临持续的政策两难问题, 尤其日本经济复苏前景十分暗淡, 全球复苏的步伐难以加速, 甚至会放缓。

4. 使得银行业的风险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次贷危机提醒我们加强风险管理, 而风险管控不足则是迪拜危机为这一教训添加的又一例证。除了国外许多私人投资者, 迪拜危机还直接打击了不少注资阿联酋的外资银行, 推高了阿联酋尤其是迪拜的泡沫。这些在金融危机中跌落马背的金融机构再次受到牵连, 值得业界深思, 应引起各国监管当局的高度警醒。

资料来源:UAE, Emirates Banks Association.

四、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警示

1. 警惕“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

所谓“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 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个危机。

从此番欧元区希腊等国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我们可以认识到:源于各种需求, 政府本质上是有主动负债的愿望的。

这对今天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行为有着警示意义。当今中国地方政府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观”, 各地政府为保证当地对整体GDP的贡献度不惜借入资金, 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出现了7-8万亿的债务负担, 相当一部分信贷投到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长线项目里, 长时间不产生收入。这对未来中国经济肯定是巨大的隐形风险。

所以, “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 不是中央政府的, 是地方政府的危机。

2. 经济发展不可脱离实体经济

迪拜债务危机的爆发源自金融市场泡沫膨胀, 脱离实体经济。其房地产泡沫在热钱不断涌入、金融市场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越来越膨胀, 最终由于金融危机, 引爆了泡沫的破灭。

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和迪拜危机爆发前有一定的相似度, 尤其是海南地区的房地产, 自从三亚旅游经济区建立以来, 以三亚为代表的海南的房价被炒到一个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高位, 而此次迪拜危机的爆发无疑为中国敲响了警钟, 要及时矫正这样的脱离。

3. 发展中国家面临加入共同货币区选择时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共同货币区具有简化流通手续、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外汇稳定、促进资金流动等优点。

但是, 根据20世纪60年代基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争论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组国家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可以组成货币区, 在经济趋同的基础上实行单一货币。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只有成员国在资本和要素流动性、经济开放度、经济互补性、市场一体化、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趋同的情况下, 加入共同货币区才可能带来最大的福利增进, 在条件不成熟时勉强加入可能得不偿失。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 关于亚洲成立共同货币区乃至设立“亚元”的呼声一度高涨, 但这次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给这种热情降温不少, 发展中国家想要建立共同货币区还需谨慎。

4. 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必须立足国内, 在此基础上争取外部的支持

冰岛、希腊、迪拜的情况, 无一不是依赖外部融资的典型。这样的经济最大的风险在于一旦外资撤资退出本国市场, 必定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导致本国发展困境的政策弊端, 才能真正获得国内、国外投资者的信任, 进而赢得市场的尊重。仅依靠外资援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问题, 且外部援助常常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所以, 中国应该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扩大内需, 减少对外资的依赖, 从根本改变本国的经济实力, 增强本国抵御风险的能力。

摘要: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2009年的主权债务危机让全世界都变得提心吊胆, 在后危机时代, 主权债务危机屡屡发生, 对此,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我们又能从中学习到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主权债务危机?本文就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原因、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旨在警示中国应该在恢复经济的进程注意主权债务问题。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资本过度扩张,金融危机,警示

参考文献

[1]张敏:冰岛.国家破产?.世界知识, 2008 (21)

[2]黄梅波:熊爱宗.迪拜债务危相:原因、走向与影响.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0 (1)

[3]郑联盛:迪拜和希腊的“裸泳”闹剧.中国报道, 2010 (1)

[4]荣跃:警惕“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和讯财经, http://forex.baidu.com/2010-04-15/123351063.html, 2010.4.1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影响 篇7

2010年2月初以来,从迪拜到希腊、再到欧元区,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包括之前陷入危机的冰岛等欧洲经济体接连不断地遭遇了巨额的债务问题,正在影响着尚未完全复苏的世界经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为契机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至2009年底,希腊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超过其GDP的110%,财政赤字超过了其GDP的12%以上①(根据欧盟的规定,政府债务余额不能超过GDP的60%,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从2010年4月份开始,希腊政府必须力争从国际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以偿还其陆续到期的巨额债务。鉴于希腊负担的债务已经远远超过其所能偿还的能力,四大信用评级机构将其债券评级不断调低,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8月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希腊的政府债券评级下调4个级别,从A3下调至Ba1反映其对该国中期信用基本面的看法。所以,希腊政府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债券的收益率)将进一步加大,也连锁导致该国政府未来偿还债务能力的进一步降低。由于德国政府的强硬要求,希腊政府还必须拿出更可信的缩减财政赤字的方案,才有可能取得欧元区成员国和IMF的贷款,这都使希腊政府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中(见表1)。

关注希腊的债务危机就不得不提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债务问题,就在希腊的国债评级被调低后不久,葡萄牙的国债评级也被降至A1级,穆迪则声称将西班牙政府债券的AAA评级,并放入可能下调的观察名单中。如果欧洲债务问题仅仅局限于南欧这些国家,那么还不会引起国际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不大,对其他国家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但是,认真分析欧洲的总体情况后却发现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大国同样有类似的问题,这三个大国的债务负担均已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标准。如德国的政府负债已经占GDP的90%(尽管其中直接的原因是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最新决议,德国政府必须将国有坏账托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部分不良科目纳入政府负债当中),财政赤字也已经达到GDP的3.4%;而法国2009年底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1 44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公共债务达1.489万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7.6%,均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数的债权人都在欧洲,而且是明显的交叉持有债权。如希腊的债权人主要是法国和德国,分别有500亿欧元和300亿欧元,而葡萄牙的债权人主要是西班牙和法国,分别有600亿欧元、300亿欧元。因此,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问题不仅仅局限在自己国家,必然会涉及到所有的欧洲国家。因此,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实际上已经引爆了整个欧洲的债务危机,其影响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值得人们高度关注。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成因

种种迹象显示,早在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欧洲就已经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的种种迹象,美国的次贷危机只不过进一步加速了其暴露与爆发的速度。众所周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了调节经济良好运行所能采纳的两个重要调剂工具,宽松的财政政策往往会伴随紧的货币政策,反之亦然。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导向与调节机制不尽相同,通过松紧搭配的各种组合,这两种宏观经济政策就可以有效地对经济运行实施调控,进而达到既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欧元区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欧元区各国运用经济政策发展本国经济的空间与能力。

第一,在欧元区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以后,区内各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跛足”的现象;再加上是由统一的欧洲央行控制货币的发行,区内各个国家就只能单一地依靠实施财政政策来发展经济②。虽然根据《稳定与发展公约》的规定,欧元区各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本国GDP的3%,主权债务总额不得超过本国GDP的60%,但是实际上多数国家都早已突破了这两条警戒线。

第二,由于欧元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距甚远,如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等南欧国家在经济体制与运行方式上都与英、德、法等西欧国家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国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就逐步表露出来了。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既没有特殊的地域优势,自然资源也不丰富,更不具备领先的创新技术。有鉴于此,德、法等经济发达国家自然而然就垄断了欧盟对外出口的绝大部分的份额,强国的发展优势与弱国的发展劣势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也就变得越来越明显。经济强国带动不了弱国,弱国的放缓也同时拖慢了强国的发展。由于没有发展后劲,又要筹措资金偿还不断到期的债务,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第三,尽管实施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当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只能靠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救助,欧洲央行却无法对单一的国家实施救助,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有效地解困机制与救助机制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欧盟与欧元区的决策机制极为复杂(所有的救助行为都需要经过各国议会的一致批准,重大问题决策还要经过所有国家的全民公决并且一致通过才能确定),面临突如其来的危机,作为一个“拼凑在一起的”整体的欧元区是很难迅速做出反应,并制定出有效地应对策略,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多米诺排骨”似地危机爆发现象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首先在希腊爆发固然有希腊自身问题,但为了是否给予1 100亿欧元的援助基金,欧元区国家已经反反复复讨论了近半年时间,贻误救助的时机,导致危机的不断恶化不能不说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的另一个因素。

三、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冲击。

欧洲债务危机多来自于政府负债过多,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需要政府继续扩大赤字。面临危机,欧洲各国只能选择收缩政府支出,才能避免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同时,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说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果尚未远去,经济持续复苏的势头还不知能否持续,甚至有可能被推迟,进而会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

一直以来,欧盟(EU)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中国对欧盟出口总额为2 360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19.7%,而欧盟对中国的出口总额约为1 280亿美元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必然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2010年一季度以来的据相关数据显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出口欧盟贸易额的增速影响已经达到了9%④,2010年3月份我国首次出现了月度贸易逆差。如果欧盟债务危机继续扩大,必将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也会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贸易政策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2.高度关注贸易逆差背后的问题。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6 17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1%,一季度贸易顺差为144.9亿美元,减少76.7%。3月份,我国出口1 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进口1 193.5亿美元,增长66%,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⑤。这是自2004年5月以来,我国外贸首次出现的月度逆差,这一反常现象确实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大多数学者对中国时隔6年再现贸易逆差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逆差的出现表明国内经济彻底回升,国内消费强劲启动;二是证明贸易顺差还是逆差与人民币汇率没有必然联系,能够减轻一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在看到上述两个有利方面的同时,对中国时隔6年再现逆差的态度应不容过分乐观,仅仅由于6年来首次出现的贸易逆差就因此判断中国经济已经彻底回升回暖是没有说服力的。

2010年3月份逆差的出现,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第一,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涨幅过快。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若价格大幅上涨,必然导致进口价值额度加大。但是,我国在进口价值额度增大的同时,出口并没有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状况。不仅如此,由于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阻挠,我国的出口又屡屡受挫,出口附加值出现大幅下降的趋势,两头夹击才是中国贸易出现逆差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确实率先开始出现复苏,呈现出一定的回暖趋势,但国家政策和大量国际资本的输入在此功不可没,逆差不能充分说明中国的经济完全回暖。第二,3月份出现的逆差并不是在出口强劲、进口超过了出口的基础上出现的,而是由于出口“缴械投降”、进口“不劳而获”才取得的。3月份,我国出口1 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这说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超过了中国的出口速度。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投资局限性越来越大,消费启动需要时间的时候,中国的出口一直不能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未来出口明显转好的迹象仍不明朗。第三,3月份首现贸易逆差,虽然额度不是太大,但是主要因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这就不得不让人们警惕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通胀的助推作用。如果中国进口的都是高科技产品而导致贸易逆差则无可担忧,但是恰恰是诸如石油、铁矿石等基础产品的大幅涨价,使得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出现了逆差,这对中国的通胀传导作用是非常大的。

3.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实体经济部门和资产市场两个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实体经济部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直接需求效应、间接需求效应、汇率风险三条渠道发生的。第一,对实体经济部门的直接影响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减少了危机国家的进口需求。从近期的数据来看,只要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盟经济大国不陷入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需求的直接影响就不会太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间接需求减少效应表现在欧盟非危机国家,由于拨付巨额财政资金参与救援,其国内需求将会相应的减少,特别是某些消费品需求会有所减少。但是,只要这些国家自身不陷入危机,这种间接的需求减少也不会太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汇率风险效应首先体现在我国对外资产、特别是外汇储备缩水上,其次是体现在出口企业的出口收入缩水上。欧元贬值将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欧元资产缩水,但这种缩水仅仅是账面浮亏。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我国不可能大举抛售欧元资产存量,所以这种浮亏基本上只有字面意义。对于以欧元计价结算的我国出口企业而言,欧元贬值将导致出口企业的收入缩水,但欧元区国家对区外贸易用欧元计价结算比例不高,而且进口贸易(即欧元区外的国家对欧元区的出口)中欧元计价结算比例低于出口贸易(即欧元区外的国家从欧元区的进口)。从中国方面来看,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结算80%以上使用美元,对欧元区的出口也不例外,所以用欧元计价结算而受损的规模应该不会太大。与此同时,欧元贬值将增强欧元区出口的竞争力,德国、荷兰的货物贸易出口将受益最大,其次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之类南欧国家的旅游业。由于中国出口产业与欧盟出口产业竞争不多,这种效应对中国暂不构成冲击。第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资产部门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危机在股市等领域引发的“唤醒效应”。由于中国企业在欧洲直接投资规模还不算大,还不至于出现因欧元区危机而发生企业倒闭连锁传染的风险。此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给中国企业切入欧洲流通等环节、提高对欧盟出口效益创造了一定的机会,但其长远影响却不可低估。

四、从容应对欧洲的债务危机

对中国而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并非全都是负面的。由于美元对欧元、英镑大幅升值,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压力显着减轻。2010年年初至今,人民币对欧元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6%。鉴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人民币对欧元大幅升值,以及欧洲进口商获得贸易信贷的能力下降,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出口增速可能趋缓;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也使得中国政府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阻断输入性通胀的紧迫性有所下降。但是在市场注意力由人民币汇率转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时,恰好为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时间窗口,在市场预期分化时期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才能真正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因此,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进入快车道,但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特别是对仍然没有摆脱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其影响不可小视。我国应未雨绸缪,提早做好准备,主动积极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尽管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重要的是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始终合理把握政策力度。

摘要:2010年2月初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世界经济复苏越来越明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震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间接性的汇率风险,即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中欧元部分的趋势性贬值风险。但是,我国应未雨绸缪,提早做好准备,主动积极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外汇储备

参考文献

[1]余南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理论挑战与现实警示[N].文汇报,2010-04-17(101).

[2]宋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下半场或将至[N].中国证券报,2010-04-21(A08).

[3]张尚斌.希腊债务危机——美国未来十年的榜样[J].证券市场周刊,2009-12-07.

[4]严丽丹.欧盟施压希腊应对危机措施升级[N].金融时报,2010-01-12.

[5]张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与影响[J].中国货币市场,2010(3).

[6]郭红利.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之主权债务危机[J].商场现代化,2010(2).

[7]张婷婷.主权债务危机的警钟敲响[J].金融博览,2010(1).

[8]杨林.迪拜债务危机及其影响[J].宏观经济研究,2010(1).

[9]韩志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和发展的四个方向[J].当代经济,2010(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启示 篇8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 全球金融危机是诱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欧元区国家受到严重冲击, 为了保护自身经济稳定, 欧洲各国纷纷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扩张财政赤字, 使其在原本债务累累的基础上加上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债务问题因此升级。而另一方面, 危机的背后隐藏着大国为了利益的博弈和看不见的暗战, 业内人士认为美国为了捍卫其美元的霸主地位和拯救当前低迷的美国经济而有目的地对欧元区实施了刻意打压, 而且在做空欧元的“战役”中, 美国的对冲基金和投行资本扮演了扰乱希腊等国在债券市场融资能力的幕后“推手”, 当欧元贬值国际避险资金开始青睐美元和美元资产迹象明显, 面对当前情势美元走强符合美国的利益, 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更能够在金融领域扩大对欧元的相对优势。

(二) 欧盟经济政策的二元性矛盾是引发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的体制性弊端

欧盟的政策二元性是指欧盟各国实施独立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 即欧盟各国货币政策由欧盟统一制定, 而对于财政政策则缺乏与货币政策相对应的财政联盟, 无法影响也没有权利去管制各国的政府预算和财政状况。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欧洲成员国少了一个独立的用以宏观调控的工具, 结果只能是过度的依赖使用财政政策。加之欧盟各国的国情差异较大, 没有了灵活的货币政策之后, 那些发展相对落后、债务负担本就较重的国家 (如希腊等) 就只能选择大量的投资消费来推动经济的增长。

(三) 长久以来的高福利、高回报收入分配制度成为束缚欧洲国家经济的枷锁

欧洲各国从二战后就建立了以高福利、高工资为标杆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以爱尔兰为例,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榜上, 爱尔兰名列全球第五。爱尔兰乃至欧洲人以为找到了发展的最好归宿即以追求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目标, 可是他们忽视了一点:如今欧洲各国政府已经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高福利生活成本, 高支出维持国民生活幸福指数和生活水平的背后, 是欧洲各国政府都面临着的财政支出单向膨胀和停步不前的财政收入之间的紧张局面, 经济的表面繁荣掩盖着巨额的财政负担。2010年9月爱尔兰宣布经济第二季度出现萎缩, 债券市场已基本崩溃, 两年期爱尔兰国债的收益率自7月底已经上涨逾三倍, 达到6.7%。

(四) 经济缺乏竞争力, 经济基础薄弱是欧元区各国陷入危机的自身原因

并不是所有财政赤字大、债务比例高的国家都面临着债务危机的问题。英国国债达到4万亿英镑 (约合6万亿美元) , 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2%, 公共部门净债务总额达到8485亿英镑, 相当于GDP的59.9%, 与希腊不相上下, 但因其国家竞争力强、经济基础雄厚所以并没有陷入主权债务危机, 而希腊、葡萄牙等国家在欧盟成员国中本就处于欠发达的地位,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 一方面在经历了全球化的制造业转移后, 非高科技产品市场不断被挤压, 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劳动生产率也长期慢于收入的增长, 失业率则一直在10%左右居高不下;在国际收支上特别倚重旅游等行业, 第三产业是其获得外汇、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产业经济特点使国民经济更易受到外部危机等冲击。另一方面出口缩减, 内需也长期接近饱和, 导致长期贸易逆差的结构失衡, 而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引入的大量经济刺激举措更是扩大了原本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 加速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 依靠发行国债来维持财政支出成了希腊等国迫不得已走向的一条道路。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依旧危机四伏, 仍有可能加剧的债务危机无疑是首要威胁。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伙伴以及第一大出口市场, 不断蔓延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给中国对外出口、外汇储备安全性带来了影响。

(一) 欧元贬值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欧洲债务危机发生后, 自2010下半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贬值超过18%, 欧元走弱导致人民币随美元大幅升值, 这也使得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欧盟市场上大打折扣, 基于当前形势, 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 中国将推迟人民币汇率改革以便支持国内出口。以贸易加权指数计算, 人民币的币值已经明显上升, 欧洲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对中国商品需求的下降会给中国出口带来巨大压力, 即使人民币汇率不再作出调整情况也已经相当严重。虽然2011年年初欧元区核心国复苏稳健, 但由于南欧国家主权债务仍较为堪忧, 欧元升值前景尚不明朗,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依旧处于被动升值状态, 有利于缓解外界迫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压力。

(二) 欧元区经济萎缩影响中国产品出口

尽管中国对PIIGS五国 (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 出口份额只占我国出口总额3.5%左右, 但是这些陷入困境的国家在欧盟引起的连锁效应不容忽视, 因为欧盟其他国的银行大量持有希腊等高债务国的政府债券, 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也很快会被波及。我国对欧盟出口总额在2362亿美元, 占中国总出口额19.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极可能拖累欧洲经济, 经济增长放缓, 需求下降, 从而不能避免的影响到中国对欧的出口, 不利于我国对欧的出口增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 能够减小我国与欧洲长久以来的贸易逆差, 缓解贸易矛盾。

(三) 欧债市场低迷刺激国际热钱流入中国

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对其国债的“含金量”产生了怀疑, 从两年前危机爆发的希腊到现在爱尔兰, 葡萄牙的岌岌可危, 欧盟力挽债务危机狂澜的付出似乎并未得到显性回报。投资者不仅对于欧盟能否成功化解债务危机表示怀疑, 也动摇了对该地区经济复苏的信心。国际性游资的本质是追逐利润的最大化, 当一个地区的风险较大市场低迷时, 就会迅速游离到别的利润空间大的地区去, 投资者在将资金从债券投资转移到股票的同时也将对欧洲市场的投资撤离转移到美国及亚洲新兴市场中, 中国作为高速增长的经济体首当其冲, 投机资本可能大量涌入中国, 削弱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控制, 加重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欧债危机对我国而言, 不能躲避也不容忽视, 危机的影响利弊参半, 它既提供了一次迎接新的挑战重新审视自身状况的机会, 也是一个在经济格局变化中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话语权的好时机。

(一) 未雨绸缪, 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希腊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在于经济基础薄弱, 过度依赖服往往务业的发展缺乏内生生产力的推动。为了拉动经济的增长, 政府的主动投资基础建设事业以及过度财政支出使得经济发展结构越加不平衡, 债务危机的爆发也在所难免。以欧洲债务国为前车之鉴反思我国经济,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扮演着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 也是我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面对当前震荡的国际经济局势和随时而来的经济风险, 积极主动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变以物质资源消耗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 使得投资、出口、内需齐头并进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是降级中国经济风险、维持均衡发展的利器。

(二) 提高警惕, 加强对地方债务及国际热钱的防控监管

虽然2010年我国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低于3%, 与总债务之比低于20% (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 , 短期不用担心会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但是,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 隐藏了不少问题不容忽视。截至2010年底,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最大口径下负债总额23.76万亿元, 占2010年全年GDP比值59%, 接近国际公认的公共部门负债率的警戒线, 这些资金中85%以上都来自于银行体系, 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 政府偿付能力出现问题, 势必对银行等融资机构造成巨大冲击, 扰乱金融秩序, 因此加强地方债券市场金融监管、控制债务规模已经势在必行。此外, 不能放松对国际热钱的警惕, 欧元的走弱使得国际投资者将宽裕的游资纷纷改道注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以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热钱入境后有可能对资本市场的产生较大动荡, 必须加强监管对外资的流入、流出, 通过设置门槛提升资金进出成本, 灵活调整货币政策来防范和化解“热钱”的冲击。

(三) 把握机遇, 在经济格局洗牌中获益

从目前形势来看, 当前欧洲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加大, 市场需求紧缩, 欧元走弱, 对欧出口会受到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 从投资方面来说, 欧元贬值不利于欧洲对我国投资进一步扩大, 但有利于中国企业趁欧元贬值之机增加对欧盟的投资以较低人民币价格进口购进所大宗商品及国内缺乏的先进设备, 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获取更多资源和市场。在另一方面, 欧元区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经济利益已经紧密相关, 中国在其有难时伸出援手帮助度过危机将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合作发展水平。实际上中国已经在这方面采取行动, 不仅增加了对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国债持有比例, 还加深了与欧洲企业的合作。中欧经济的互补性非常明显, 双方在创新科技、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这样互利的举措能强化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中的权威地位, 使中国在新格局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摘要:2009年以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涉及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 爆发的原因除了世界金融危机等外部原因外主要还是由于欧元区债务国自身的经济问题。欧元区此次债务危机不仅影响了整个欧元区经济, 对中国进出口、资产价格等方面也有影响。以此为鉴, 中国应当重视自身的债务状况及发展结构, 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而更加稳健的发展本国经济。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债务危机,原因与启示

参考文献

[1]吴国培, 马冰.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J].发展研究, 2010 (7) .

[2]陈静.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J].China'sForeign Trade, 2010 (14) .

[3]王东.希腊债务危机与欧盟体制的弊端[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 (14)

[4]李伟, 邓斌.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风险以及解决措施[J].商场现代化, 2010 (22) .

[5]李可, 高洪艳.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元区蔓延[N].中国贸易报, 2010 (3)

[6]王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影响与启示[J].财政研究, 2010 (5) .

主权债务危机,从迪拜波及欧洲 篇9

迪拜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激起了全球对美国政府债务威胁全球经济的担忧。从全球范围看,任何主权债务蕴含的风险及所可能引发的后果,都意味着将对世界各国造成重大损失,中国也不例外。

有鉴于此,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金融预警机制,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重大损失,对中国而言,已刻不容缓。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向世界银行,还有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

去年12月1日,迪拜政府宣布,将不会担保国有控股公司迪拜世界的债务。消息传出当日,世界金融市场震动,主权债务危机由此爆发。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表示,一旦出现违约现象,迪拜世界的债券持有人,可能将血本无归。

继迪拜政府之后,2009年12月8日,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宣布把希腊长期外币及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由“A-”降为“BBB+”,使希腊成为主权信用评级最低的欧元区国家。降级理由是希腊公共财政状况的中期前景令人担心。

在希腊主权信用级别被下调的次日,标准普尔宣布,将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并警告说西班牙将面临长期经济不景气。

在此后一周不到的时间里,标准普尔认为,受经济衰退以及石油产量和收入持续下降影响,墨西哥政府财政前景堪忧,遂将墨西哥的外币债务评级下调,至第二低的投资级别。

为应对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本轮经济衰退,各国政府都通过举债来刺激经济。在私人部门去杠杆、减少债务的同时,政府部门的借债却在激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欧洲经济学家Silvia Sgherri在一篇专栏中写道,“很明显,现在金融市场上,人们越来越担心单个国家资不抵债的问题。”

英美等国或将爆信用危机

迪拜债务危机的关键问题在于,除了像迪拜、希腊和西班牙等中小国家和地区,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大国,比如英美,其主权债务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违约压力?

穆迪报告警告,如果公共债务水平不降低,美国以及英法德等国,可能于2013年失去AAA信用评级。

去年11月30日,摩根士丹利发布针对英国的一项研究报告称,评级机构有下调英国AAA评级的可能性。信用评级公司惠誉警告称,英国是发达经济体中最有可能被下调的国家,这是主要的国际投行首次发出类似警告。

标准普尔下调了多个欧洲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美国的赤字比这几个欧洲国家还严重,但标普却不敢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因为标普的评级也是来自美国政府授权的特许经营。尽管如此,但美国的财政赤字已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即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和债务率不超过60%。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美国2009财年的赤字超过1.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1.2%,这已经远远超过了3%的国际警戒线。

哈佛大学金融史专家尼尔·弗格森援引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指出,如果美国财政赤字的规模继续扩大,那么美国联邦政府需要偿还的利息,很快就将占财政收入的20%。历史经验显示,一旦将财政收入的1/5用于债务还本付息,一个国家就会面临问题。

从美国次贷危机发展的轨迹看,出于维护市场信心及稳定金融局势的需要,美国自去年启动了金融机构“国有化”的进程,奥巴马政府还推出了78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国家成了这场百年不遇危机的“最后靠山”。

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来说,其主权债务危机的化解方式,更多是以隐形方式表现,解决途径无非有两种:一是通过通胀违约;二是通过美元贬值(印钞票)违约。

截至去年11月底,美国公共债务首次突破12万亿美元,创下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使得市场中的商业风险快速向主权风险集中。刺激经济和解决失业的方案,成为过去1年多来美国债务增加的主要原因。

奥巴马在2009年11月曾发出警告,如果不控制日益上升的公共债务,美国经济可能陷入“双底衰退”。

对策:

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如果美国被下调信用评级,后果是什么?这个风险大到无法评估。实际上,就仅仅是美元指数贬值带给中国的风险,就已不可承受。

中国因美元贬值而形成的账面损失,在2009年超过7300亿美元,几乎是当前中国2.4万亿外汇储备的1/3。而如果从中国的外储结构上看,美元可能占到外储总规模的70%即1.68万亿美元。由此,在2009年,中国因美元贬值造成的损失,几乎等于外储中美元总金额的一半!

仅仅因美元贬值,中国就有这样重大的损失,如果美国信用评级下调,那中国将受到何种程度的冲击?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所承受的损失绝不仅仅只是外汇受损,而是整个金融系统,甚至有可能演化成全面的金融危机。

中国有句古语,防患于未然。

与其对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带给中国的后果惶惶然,不如主动防御,建立一套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将可能袭来的金融风险对中国的金融体系的冲击程度,降到最低。

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及警示 篇10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 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或者向其他国家所借的债务。一旦这个国家的主权信用出现危机, 不能及时履行对外债务偿付义务, 这个国家就面临着主权债务危机。从冰岛到迪拜, 这些没有实体经济撑腰的地方爆发的债务危机似乎如出一辙:炒金融, 搞投机, 只有资产泡沫垫底, 没有实体经济撑腰。一旦出现企业破产, 进而引发主权信用危机, 一国一地经济就迅速从经济复苏之中跌入新的困境。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经济结构性弊端使政府陷入债务危机。希腊的问题在南欧国家比较典型, 其根源是采用欧元作为统一货币之后, 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财政政策不力和经济发展长期不均衡也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希腊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双高”问题由来已久, 基于政党和工会的压力, 希腊高负债率、高福利、低税收, 造成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脱节, 削弱了希腊经济的竞争力。同时, 希腊公共事业占GDP的40%, 主要依靠旅游业和航运业的经济结构使希腊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还未走出衰退, 财政收入增速受压严重。

迪拜则是由于其以房地产和金融投资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迪拜爆发债务危机有多方面的原因, 但首要的原因是房地产业的过度开发, 以及迪拜建立在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业上的经济快速发展模式。在迪拜, 工地遍布全城, 而且动辄就是“世界最高”、“世界独有”或者身价百亿的项目。为了进行这些项目, 迪拜政府与其所属开发公司在全球债券市场大举借债, 筹措投资资金。

其次是金融危机下政府的政策使债务负担加重。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就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 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 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 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 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同时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 迪拜世界房地产价格下跌, 迪拜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收入也大幅度下降。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全球房地产市场受到空前打击, 迪拜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随即被刺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 2008年第四季度迪拜房地产价格开始出现下降, 2009年第一季度相比前一季度曾下降达41%, 2009年第三季度虽出现微弱回升, 但相比2008年第三季度仍下降了47%, 房价由每平米的20623迪拉姆降到10936迪拉姆 (1迪拉姆约为1.85元人民币) , 在一年的时间里下降了一半, 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 迪拜世界集团旗下分支公司的经营状况受到一定的影响。以迪拜环球港务集团为例, 受危机影响, 2009年公司上半年业绩明显差于去年, 利润则同比下降36.8%。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首先, 会严重地打击市场信心, 影响投资环境。主权债务危机会导致汇率波动, 利润下降, 融资成本上升, 市场和投资环境急剧恶化。冰岛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后, 出现了汇率大幅贬值, 2009年10月全球最大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退出冰岛。同年四季度,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加重, 不仅严重影响希腊国内消费信心和零售业预期, 同时, 欧元受危机拖累, 表现很疲软。

其次, 制约国内消费需求的复苏。在经济衰退和复苏的阶段, 政府为改善预算收支状况所做的努力, 不管是削减开支, 还是增加税赋, 必然要以抑制消费为代价。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果国内消费难以有效复苏, 投资和内需就会受到制约, 经济的复苏就会受到影响。反过来, 如果经济增长不能恢复到合理水平, 就业状况就难以好转,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 国内消费需求必然疲软。这可能会使消费持续疲软, 经济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低于潜在增长水平。

最后, 主权债务危机对经济的长期影响, 会严重损害经济基础。债务重组和消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经济衰退和复苏阶段, 政府赤字仍然会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而当经济进入扩张阶段后, 巨额的债务负担必然制约经济扩张的速度。上世纪80年代, 拉美的债务危机导致拉美各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90年代以来, 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巨额的政府债务有关。

三、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几点警示

首先, 要密切关注我国的地方债。如果说很多国家刺激政策的代价是主权债务危机, 那么在我国则表现为地方政府的债台高筑。截止2009年年末,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7.38万亿, 全年新增贷款超过3万亿, 这比年初统计的数据整整多出了1万亿。地方债务拿什么来偿还?中国社科院刘煜辉表示, “目前全国数千家地方融资平台所投资项目, 只有10%可以用产生的现金流偿还贷款, 绝大部分项目都需要利用土地开发后出售的增值收益偿还, 还有部分项目完全是用当地政府的财政补贴来偿还。”而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分析说:“现在估计地方总债务在10万亿以上, 而地方预算大概有7万~8万亿, 怎么可能还得上?”对此,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直指地方政府陷入了高负债、高膨胀、高泡沫的经济怪圈。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其次, 经济增长要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主权债务危机是一次流动性危机, 是过度举债增长模式的产物。由于缺乏实体经济和真实消费基础, 地产和金融扶植起来的经济动力结构使迪拜经济缺乏内生性增长的支撑, 不得不高度依赖外部的投资和借贷, 最终走向泡沫化。不可否认, 虚拟经济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不少积极的作用, 但虚拟经济具有高风险性、复杂性、寄生性等特点, 虚拟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 其对经济的影响绝不能忽视。对于虚拟经济发展中引起的泡沫成分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济增长需要注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迪拜债务危机对我国的最大警示就是要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来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则是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 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第三, 经济建设需量力而行。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本国的实际进行, 遵循客观条件与经济规律, 盲目跨越式的发展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由于迪拜的石油资源开采到一定时间后即告枯竭, 迪拜当局意识到仅仅依靠有限的石油资源, 其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很快会凸显出来, 因此迅速地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采取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策略。应该说迪拜的经济转型决策是正确的, 总体而言转型也是成功的。前不久迪拜之所以爆发债务危机, 在于迪拜同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一样, 普遍具有一种赶超心理, 急于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 追求经济的超常增长。

第四, 政府债务管理和财政收支必须坚持审慎的原则。从宏观经济全局来说, 一国政府利用财政手段, 逆对经济风向而作出相机决策, 从而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也就是说, 政府为阻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 在其年度预算中增加政府开支或减税措施, 乃至实施一定的财政赤字政策。而政府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 是衡量一国是否存在宏观经济风险的重要因素。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通常有通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和发行公债。希腊等欧洲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几乎是IMF安全底线和欧盟财政守则所规定水平的3~4倍, 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是非常危险的, 出现危机也就不足为怪, 这是我国必须引以为鉴的。财政部消息, 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低于3%, 总债务占比不足20%, 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而2010年我国财政预算收支差额大体是10500亿元, 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控制在2.8%以内, 政府债务控制在30%以内, 总体可控。但在国际经济弱复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背景下, 必须未雨绸缪, 继续坚持财政收支和债务管理的审慎原则, 特别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在经济刺激和宏观稳定上找准平衡点, 稳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第五, 不能忽视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与美国次贷危机、迪拜债务危机以及爱尔兰危机一样, 希腊债务危机也蕴含着房地产泡沫问题。近年来, 我国部分地方政府也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不断刺激吹大房地产泡沫。由于房地产市场与整个金融体系关系紧密, 所以必须谨防房价大起大落, 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第六, 严密监控和防范国际热钱对我国的潜在冲击。随着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宽松货币政策的全面退出尚需时日, 国际热钱出于避险及寻求资产升值的目的, 纷纷涌入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 并有可能对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领域带来潜在冲击, 我国政府须对此保持高度关注。要摆脱这一困扰, 必须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 既要采取有效的防御性措施, 监控各类热钱, 加强流入管制, 建立防范流出的预案;又要重视疏导的作用, 增强汇率弹性, 管理通胀预期, 抑制泡沫膨胀, 防范限制短期资本泛滥, 吸引中长期国际资本。

参考文献

[1].安宇宏.何为主权债务危机[J].经济新概念, 2010 (6)

[2].管清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J].热点观察, 2010 (10)

[3].林诠.主权债、地方债、企业债, 五月里怎一个债字了得[J].中国建材, 2010 (6)

[4].尹振涛,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面临的困境与启示[J].中国金融, 2010 (9)

[5].马冰.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及启示:迪拜案例分析[J].亚太经济, 2010 (3)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论文】推荐阅读:

欧元05-24

上一篇:全面控制体系下一篇:快速血糖检测仪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