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作文指导方法研究

2024-09-10

写景作文指导方法研究(精选12篇)

写景作文指导方法研究 篇1

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写景作文水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赞可夫说:“应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

(1)观察要突出事物特点。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等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

例如,可以这样描写白云:“像海洋里翻滚着银白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这一片断抓住了云朵的形状和大小来写。再如:“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这一片断是观察了火烧云绚丽色彩进行描写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必须让他们细心观察且要从实际出发。学生写作时容易摘抄一些优美的片断,如用鹅毛、棉絮、羊毛等修饰雪,但殊不知雪有时也像味精,像白糖。

(2)观察要调动各种感官。大多数学生观察往往只调动视觉,写景较单一。其实不然,应该调动各种感官丰富内容。如《春》第5自然段,先以触觉写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写风的美,最后从听觉写风里和悦的声响,让人倍感新颖。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从而得到不同的感受,体现景物不同的内涵,以此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二、讲究修辞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俗话说:“三分姿色,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方法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使用修辞。

(1)巧用比喻。比喻用在写景文章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事物如在眼前。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写到:“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手法将桃花、杏花、梨花的颜色分别比作“火”“霞”“雪”,将美丽多彩的春天描写得形象生动。教师在这方面就应注意引导和培养。记得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些其他春花的颜色,因为有很好的分析和引导,同学们写出了这些句子:“油菜花黄灿灿的像金子一样,玫瑰花红的像火……”虽然句子不是怎么优美,但至少他们觉得运用比喻比不用好。在以后的写作中好多同学都能自如地运用这一手法。他们将夏天比作娃娃的脸,因为她善变;秋又是饱经风霜的老人,因为她经历丰富。比喻也要创新。有个名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则是蠢才。恐怕他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2)善用排比。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抒情可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笔者曾经问学生:“你们认为友谊是什么?”不一会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说道:“友谊是一杯美酒,让人陶醉。友谊是一束火把,让人温暖。友谊是一首歌,让人传唱。友谊是……”听完这些句子,我很欣慰。通过排比这一手法,孩子们至少懂得友谊是给人帮助、活力的美好事物。它使文章内容集中,节奏鲜明,酣畅淋漓。

(3)妙用拟人。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同学们不爱惜公共设施了,笔者会说:“瞧,同学们,我们的墙壁在哭泣,桌椅在呻吟,窗户在发愁……”,“哭泣”“呻吟”“发愁”这些带有感情的词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公物的心情,大家都认为用了拟人好,可以让大家从心底里重视和爱惜公物,并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同学们掌握知识。以后在他们的作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我们去出游,小鸟在唱歌,树枝向我们招手,小溪在弹奏……”。只有做一个有心的人,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三、注重艺术手法

动静结合是常用的写作手法,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景与静景,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大多数学生写景时容易写静景。其实我们在这方面不必要求过高,只要他们能有动有静便可,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深入。初中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就可以了:“春天来了,大地穿上了绿装,小鸟在枝头卖弄清脆的歌喉,小河也演奏着动人的乐曲,柳枝亲吻着河面”,其中“鸟叫”“河流”“柳佛”都是动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融入真情实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离开了情,就没有了生命力,而情又需要通过一定的景来表达。只有景情融为一体,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融注情感的方法通常有,触景生情,情随景生;以情驭景,借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只要我们平时注重以上这些方面并且在日常教学中认真去引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相信写好写景性作文应该不算难事。此外,写好作文的关键还在于多练笔,多积累。

写景作文指导方法研究 篇2

1.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从前到后等)。

2.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

3.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按照景物形成的过程)。

除了上面的三种叙述顺序以外,还有一种是“没有顺序的顺序”,常见于抒情性散文,描写的景物往往随着作者的思路不停地变化,往往不拘泥于对景物本身的表现,而在于对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较为适宜有一定写作功底,能自在驾驭语言文字的人使用。

二、如何让写景作文“言之有物”

在了解了写景作文需要“言之有序”之外,写景作文还需要“言之有物”,这就需要在平时多观察,多积累,然后再将素材通过一定的方法表达出来。

1.先写整体,再写局部,由远及近

范文《奇妙的冬天》中有这样的描述:

我高兴地走出门。整个小区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奇妙的世界。天空飘满了雪花,就像千万片鹅毛在漫天飞舞;地上落满了雪,像铺着厚厚的白天鹅绒地毯。树上也积满了雪,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高高的雪松,枝条都被雪压弯了,好像浑身长满龙爪的大怪物。凤尾兰的叶子坚硬似剑,此刻落满了白雪,好像套上了白色的剑鞘;就连平时光秃秃的,一点都不起眼的树枝,这时也像白珊瑚一样美丽动人。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你在文章中罗列了多少个景物,也不在于你选择的景物是否每个都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在于无论你写到多少处景物,有一处必定是文章的重点,可以用描绘性的语言对它进行具体描写,也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景物的特点,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范文《那抹微笑,让我铭记》里写道:

太阳已经从西边悄然滑落,只留下几抹黄晕在秃秃的树枝间萦绕。半小时前喧闹的操场现在静了下来。只有几声篮球触碰地面的声音回荡在校园内,打破了寂静。四个失魂落魄的女生走在校园里,其中包括了我……

文章写事,利用开头一点景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但由于不是重点,因此略写。

写景作文最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① 将它写成“流水账”,看起来写了很多景点,每个景点却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很好地选出其中一处进行具体描写;

② 写到的景物虽然也有背景介绍或细节描写,但如同蜻蜓点水,碰了一下又绕开了;

③ 文章详略安排不合理,开头起因部分介绍得过细、过长,而文章中间部分却没有很好地展开。

3.突出景物的具体特点活特征

写出景物的特点与特征也就是要写出该事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来,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描写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范文《难忘的西双版纳之旅》中有这样的描写:

我仔细观察了跳舞草,她没有含羞草的那份腼腆,没有了牡丹的张扬,她是那么大方得体,那么有灵性。每当你对跳舞草唱歌时她会以优美的舞姿来回答你,仿佛在说:“你唱的歌真好听!”。还有箭毒木张着伞,用它巨大的树冠笼罩着一切,可他英俊的外表内,却隐藏着一个见血封喉的杀手。

这里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用得比较好。

4.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在写景的同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如果单一的为写景而写景的作文,即使再美也无法感染读者,难以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范文《难忘的黄山之旅》中有这样的描写:

缓缓拾阶而上,踩着水雾与青苔,耳畔响着时有时无的泉水声。缆车已经把我们送到了半山腰上。是省力了吗?当然是的。不过也省去了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 情。贪婪地呼吸着这山的空气,水的空气,树的空气。随山势的抬高,城市中的喧闹和繁华逐渐隐去。有一种莫名的神圣感在心中升起。像一个洗尽铅华的朝圣者, 虔诚地独自来到这里,来聆听自然的圣谕。

这里的景物与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突出登山带给作者的非凡感受,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5.适当加入人与动物的活动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以适当地选择人和动物的活动作为衬托。如果说写景作文中景物是“静”的话,那么一篇优秀的写景作文,也离不开“动”。这里的“动”包括 与景物相对应的人物的游玩、嬉戏、奔跑,动物的觅食、跳跃等,当一篇写景作文将人和动物的活动与景物的描写相结合起来的时候,才会给人一种动静结合 的美感。

范文《难忘的巴厘岛之旅》中有这样的描写:

涨潮了,大海涌出无数洁白的浪花,泛着细细的泡沫,这浪花好像有意和我捉 迷藏一样,一会儿悄悄地跑上来挠挠我的脚丫,一会儿又嬉笑着退下去。我也索性跳下海去,在水里好一阵扑腾。不知怎么的,我忽然呛了一口水,狼狈地爬上岸, “呸、呸”地吐着,海水的滋味可不怎么好,看上去很清,其实又咸又涩,还有一股子腥味。

多种方法学写景 篇3

首先,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词语,层次分明地写景。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钻”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和顽强生长的情景以及作者惊喜的感觉,“嫩嫩的,绿绿的”呈现出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抓住了小草的特征,巧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其次是善于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写景。

人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可以用来观察和描述景物。

(1)视觉:用眼观察,为了了解事物的形体、色彩、光线、动静。

(2)嗅觉:用鼻“观察”,可以把鼻子闻到的各种味道辨别出来。

(3)听觉:用耳“观察”,主要写听觉“接收”的声音。

(4)味觉:用舌“观察”,得到味觉体会。

(5)触觉:用身体“观察” 可以得到粗糙、细腻、光滑、坎坷、冷、暖、干、湿等感觉。

例如,“春风图”抓住和煦、芬芳、悦耳的特点,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形味兼备,声情并茂。春风“轻悄悄的”,本无什么声响,但作者选取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鸟儿婉转的歌声、潺潺的流水声、嘹亮的牧笛声,它们相互应和,浑然一体,演奏成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次,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景。

作者在“春草图”中按由远及近、由点到面的顺序,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绿色的画卷。而在“春花图”中则按“树上”、“树下”、“遍地”的顺序,渲染了一幅百花争艳、蜂闹蝶舞的热烈画面。或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层层铺叙,层次井然。

最后,借助联想和想象,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

例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闭了眼”,想象树上结满果子的景象;“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儿争相开放的特点;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写出了在风中野花轻轻摆动、闪闪发光的形态。可见,恰当的借助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可以更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栩栩如生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特征、巧用词语、调动感官、按照顺序、借助想象、妙用修辞。

当然,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写景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不是孤立的。景物描写必然带上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描写要和抒情相结合,努力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运用所学景物描写方法,参照朱自清的《春》做片段仿写。

要求:在四季中任选一个,仿写一段代表该季节特点的景物,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不少于100字。

【片段摘录】

1、落叶蘸着秋天的浓雾,写下了秋天的平静与祥和。她过着轻纱美得令人陶醉,彷如一首轻柔脱俗的歌。……与其说秋天是一首歌,不如说平静祥和是一首歌,一首悠远绵长的歌,随生活的大海飘向远方。

冬雪,纷纷扬扬的飘下来。落到地上,积少成多,最后变成了厚厚的雪毯。雪停了,“吱、吱”的脚步声传到耳边。再仔细一听,还有欢笑声。哦!原来是有些小孩子在快乐的打雪仗!

(2015级1班 李梦婷/指导教师:卢丽)

2、校园里的树木大多是法桐。法桐这个曾经壮实的青年,在这时也显得有几分苍老,但它仍朝气蓬勃。树冠像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只是颜色没有那么鲜艳。法桐叶子样子像巴掌,这巴掌上还有许多“黄褐斑”呢!在远处看,它们紧紧挨着,相互扶持,个个勇士,坚不可摧。它们个个都把腰板挺得笔直,更显出它们的威猛。

(2015级6班 邵灵煊/指导教师:王梅)

3、秋天的小草是苍黄色的,踩上去,硬硬的,手一摸,粗糙极了。失去了一种春天的朝气蓬勃,但她依旧很顽强。秋天的草像八十岁的老太太,虽然老了,但依旧受人尊重,它的下一位还是那样的盎然生机,充满活力。

(2015级6班 王建鑫/指导教师:王梅)

这几位同学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的描写出了秋天的落叶、梧桐树、小草和冬天的雪,美得耐人寻味。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多云

2014级4班 崔富凡

自从昨天早上的小雨下过之后,风就不断地刮,气温也降了下来。

狂风呼啸,小草也吓得趴在地上,想要钻进土里去,避一避这阵狂风。风一走,它又立马站了起来。树没命地摇着,即使它长得很大很粗,也对风没有一点抵抗的余力,只能任其摆布。树叶在树枝上拼尽全力抓牢,但仍无济于事,三下两下便被拽了下来,随风摇曳。树上的枣,还没等熟,便被轻而易举地被拽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自己滚到一边去了。

路上的行人,昨天还穿的是短衣短裤,今天却都换上了长衣长裤。人们恨不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即使这样也并没有什么用,仍然颤抖地艰难移动着。

下午我出去骑着电瓶车,当走到开阔一点儿的地方时,差点被这调皮捣蛋的风给推到了,还好我比较敏捷,差点让它得逞了。

狗则躺在一个角落里沐浴着阳光,但因为有风的原因晒太阳也并没有什么用,所以不一会儿它便冻得发抖,灰溜溜地走到一个吹不到的地方睡大觉去了。远处的几个小孩不知去干什么,或许是因为风太大,所以他们干脆转过身来倒着走,还好当时出来的车辆也并不是很多。池塘里的水也泛起粼粼波光,显得是那么清澈。

这一天,风吹走了夏天,吹走了炎热,也吹走了鸣叫的昆虫,却吹来了秋天,吹来了凉爽,吹起了丰收的号角,吹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指导教师:曹 静

作者观察仔细,抓住秋风中景物的特点,描写得非常细致。风中的草、树、树叶、人、狗、池塘的水,各有特色,写出了秋风的大和冷。

2015年9月25日 星期天 阴

窗外的风景

2015级2班 赵文乐

早上,太阳躲进云朵里,没有露面。小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阴郁的天气阻挡不了人们工作的热情。冷风徐徐,小树在风中摇摆。

不知不觉间,秋去冬至。落叶从树上飘下,落在地上,形成了“大自然的地毯”。秋叶飘落,总是给人一股淡淡的忧伤。但生命的逝去,将重新进入轮回。下一年,还会再开出新的嫩芽,在盛夏来一股清凉。

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在楼下嬉戏奔跑,笑声和叫声并没有让我感觉吵闹,相反而是给这阴郁,没有生气的小道上带来了生机。

或许是听到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人们都从家里出来,聚集在小广场上,有说有笑,一切其乐融融。

太阳公公依旧没有出来的打算。但气氛已经不沉闷了。那个充满生气的家园又回来了!

小路上,广场上,人来人往,大家说着笑着。有的人在健身广场健身,有的人带着宠物去散步,还有的人骑着车子赶着要去做事。没有一个人空闲着。

这一幕景象,就如画卷般定格在我心中。

指导教师:田 岩

文章写了一个初秋的景色,虽然是阴天,但可爱的孩子和忙碌的人们却可以使这样的早晨充满生机,充满快乐。

山东滨州滨城区第四中学

写景作文指导方法研究 篇4

关键词:写景,方法,探讨

作文教学是学生字词句篇综合能力的高度体现, 也是学生情感态度、美育教育和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 而写景作文以其取材范围广, 结构严谨, 语言精练, 感情真挚, 特色鲜明的特点, 常使初学者难以下笔, 习作显得空洞无物, 无病呻吟。结合教学实践, 我认为写景作文要从如下几方面着眼。

一、慧眼审题———咬定青山不放松

写景作文必须根据不同季节 (春夏秋冬) , 不同时间 (早晨、中午、黄昏、傍晚) , 不同环境 (城市、乡村) 等认真审题。不同时间在不同地点, 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均景色各异。如写《早晨》, 四季的早晨, 城市和乡村的早晨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写《我的校园》, 校园的四季景色和学生的活动存在着差异性。在审题时要紧扣题意,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明确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突出习作重点。如写《故乡的山水》, 就必须写出故乡山水的特点及喜悦赞美之情;再如写《美丽富饶的家乡》, 就要突出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也可以写党的富民政策使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根据题意确定写作中心, 有针对性地观察、选择和组织材料, 才能使文章题意明确, 立意深远, 主题深刻。

二、有序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

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 观察是生活的前提, 是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 洞察人生的重要途径。首先, 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常见的观察方法有:定点观察法、移位观察法和移步观察法, 即将立足点作为固定点选择角度观察, 转移立足点不转换景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按作者的足迹移动选择观察点而观察。自然景物一般要依据观察顺序, 根据位置的移动和空间的变换, 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 从远到近 (或相反) , 或按时间的顺序, 或移步换景细致观察, 同时, 根据时间、地点、季节的变化重点观察。如春天鲜花烂漫, 夏天绿树葱郁, 秋天硕果累累, 冬天白雪皑皑;朝阳辉映, 骄阳似火, 晚霞满天;农村溪水潺潺、燕语莺啼, 城市高楼耸立、车水马龙;乡间宁静灯火, 城市浪漫霓虹, 自然景致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 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另外,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也景色各异, 如四季的早晨, 农村和城市的早晨, 四季的校园各有特色, 应细致观察, 精心提炼。

三、精心选材———一枝一叶总关情

写作是将搜集的材料加工提炼, 从而抒发真情实感的过程, 写作时常需要积累材料, 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 不能信手拈来, 选材时必须围绕习作的中心, 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材料加以运用,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每一个地方, 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致和人文景观, 应重点选择,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精心搜集, 主次分明, 大胆取舍, 力争材料新颖别致, 典型具体, 精妙绝伦。

四、巧妙构思———淡妆浓抹总相宜

写作时不能将搜集的材料一一罗列, 简单堆砌, 要围绕一定的主线, 安排和组织材料。写作时可根据游览的路线, 观察的顺序, 时间的推移, 季节的变换和景物的类别合理安排材料, 根据景物的特征和中心思想的需要安排段落层次, 不能一味摹仿“三段论”, 更不能随意拼凑, 任意安排段落, 要将最能突出中心思想的景物浓墨重彩, 着力描绘, 对次要的可以略写。在材料的安排上, 重视布局谋篇的同时, 还要重视开头和结尾, 好的开头和结尾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突出中心的作用。文章开头可直接点题, 结尾直抒胸臆, 顺理成章, 自然流畅。如老舍先生《草原》一文, 作者从一进入草原的景物和感受入手, 写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蒙古同胞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由衷地发出“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慨;有些文章开头可总述全文, 然后按“总———分———总”的形式一气呵成, 自然结尾, 如《桂林山水》一文, 文章的开头就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 接着写桂林的山 (奇、秀、险) , 水 (静、清、绿) , 山水辉映成一幅精美的画卷, 情由景生, 爱由心生;有些文章开头巧设悬念, 结尾照应开头, 自然点明主题。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 开头写“未到张家界, 我就听人说: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 有着泰山之雄, 华山之险, 黄山之变化, 桂林之秀丽”, 使人对张家界旖旎风光无限向往, 再通过描写张家界仙境般迷人的景色, 最后由衷地发出“迷人的张家界, 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构思精巧, 意味深长。

另外, 习作时还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大胆合理的想象, 赋予自己的真情实感, 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推敲修改———千锤万凿出深山

好的习作不在篇幅冗长, 贵在短小精悍, 写作时妙笔生辉, 一挥而就固然可取, 但文章贵在修改。初学者更不能忽视, 欲速则不达。习作布局谋篇后, 要不断推敲, 不仅从字词句段, 篇章结构, 立意构思, 材料选择, 主次详略等诸方面细致修改, 还要从标点符号、表现手法、情感抒发等方面反复推敲, 使文章力求精练, 简洁明快, 情感丰富, 独具匠心, 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总之, 在写景时不能敷衍了事、粗心马虎, 更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 既要重视积累知识, 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丰富情感, 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又要勤学善思、常写多练、精心锤炼、反复修改, 只要这样, 写文章时才会得心应手, 既得“鱼”, 又得“渔”。

关于初中写景作文方法 篇5

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有一则寓言:一天,五种器官相互争吵起来。“眼睛”瞪得圆圆地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了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眼睛”好奇地问:“你怎么啦?”“身体”说:“听你们这样争吵,我浑身冷飕飕的,――不知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我们互不相让,各自离散,那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这个寓言形象地表明一个道理:当人们观察景或物时,需要多种器官的配合。借助“五官”,往往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把握好写景顺序,让文章更有层次感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候,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如早上到晚上或是春天到冬天来描写,也可以按照空间的顺序来描写,从远到近或是从里到外。总之,只有把握住了写景的顺序,才能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时,比如我们描写家乡的河,那么在春天的时候,我们的河是什么样的,其他三个季节里的河又是一番什么景色,我们都可以描写,从空间上来讲,我们可以写我们从近处往远处所看到的景象,这种情况的话就只要着重描写一个季节就可以了。

适当的加上一些想象以及适当的修辞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加的想象是不能脱离我们的实际情况的,我们要在已有的情景上适当的发挥我们的想象,让景物的形象更加的丰满。

在描写景物的时候,适当运用比喻、拟人,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拟人,是指运用想象,把事物当人写。用拟人方法描写景物,能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用拟人法,必须找到景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比如说把一棵树形容成守卫我们校园的卫士。比喻,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与它有相似点的事物,也叫打比方、比喻用得确切,浅近易懂,能使所描写的景物更美丽动人,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比如我们在描写石榴花的时候,通常会把石榴花比喻成我们的裙子,因为这两者之间很相似。要让我们的比喻更加的确切,必须学会在观察的同时展开联想:想想这个景物像什么。再想想。它们在哪些地方相像,找出两者的相似点,相似点找得越准,比喻也就越确切。找相似点,一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去考虑。轮廓相似、颜色相似、声音相似、长短大小相似、动态相似等等。如:一层薄薄的白雪,就像巨大的、轻柔的羊毛毯子,覆盖住了整个大地。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景作文 教学点滴 篇6

一篇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它囊括了遣词组句、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形象思维、谋篇布局等许多知识。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困难重重,往往是一篇作文拖很久才勉强写起,不管质量如何,应付了事。特别是写景作文,学生更为艰难。我在引导学生写景作文过程中,往往是先观察,再思考,后写作,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观察景物,获得感性材料

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观察,如果没有生活的经历,没有观察思考,学生写作就只能瞎编乱造,写出来的东西不是矛盾重重,就是花样百出。写景作文,观察景物尤为重要。一次,带我班五年级学生在春暖花开、蜂飞蝶舞的时节去野外春游,在春游的過程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景物,在介绍学生观察景色时,有意识地给一些好词佳句。山上绿树成林,树木苍翠挺拔,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山坡绿草茵茵,百花争妍,姹紫嫣红;山下菜花金黄,麦苗嫩绿,溪水潺潺,杨柳依依;天空一碧如洗,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喜燕成群。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令同学们陶醉其间。又一次,早上大雾漫天,我认为是观察雾景的机会来了,就带我班学生来到校外一个小山包上观察雾景。我指导学生观察近处的雾,远处的雾,雾中景色的变化,流动的雾。开展想象的翅膀,看看雾中的山、河、树、房、人等,有什么细微变化,像什么,又似乎不像什么。再有一次早上,我看见漫山遍野白雪皑皑,这是让学生观察雪景的难得机会。于是,我组织全班学生来到野外观察雪景。我让学生先观察静态雪景:山川、河流、田野、绿树、房宇披上了银装,整个大地如粉妆玉砌的世界,树上堆满了银球,柳树挂满了银条儿;再观察雪中动景:树枝、树叶上雪压过重,不时掉下一些白雪,犹如抛洒玉粉,天降银锭似的;然后感受雪景:抓一把雪在手中,找一下感觉,吃一点在口中,感觉又如何,同学之间打一下雪仗,嬉戏一盘,又是什么滋味;再看看同学们表情怎么样。总之,凡是能让学生观察体验的景色,我都指导学生实地观察、感受、体验,这样在每个孩子心目中形成丰富的素材。

二、展开想象,恰当取舍,形成文章

在观察景物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描摹,可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足迹移动顺序等进行描写。还要恰当地取舍、突出重点。对某些景物还要产生联想,由此及彼,间接描写,使景色生动形象,还要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在写作过程中,还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到描写恰当,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三、点评表彰,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形成的写景文章,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修改,然后在班上点评,好的文章或其中一句、一段的闪光点,都应鼓励表彰,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强调了兴趣比知识更重要,它能变成学生写作的内趋力。学生写的文章,如果老师在班上一读,或选入班级优秀文章集,学生将兴奋不已,对写作就倍感兴趣。我班学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写景文章。小东在写《家乡的春天》时,描写到:春天,家乡山坡上各种果树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真是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各种小草和青杠树发出了青翠的嫩芽。野花盛开,颜色各异,微风轻拂,点头微笑。松柏不畏严寒,挺过来了,显得更加苍劲有力。田野里一望无际的油菜,开着黄灿灿的花朵,像是给碧绿的菜苗镀上了一层闪光的金子。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在习习的微风中,泛起层层绿得发亮的涟漪。来到四龙山顶,俯瞰春景,犹如一幅美丽的壮锦。宽阔的公路从村边穿过,如玉带环绕,小车随着公路眨眼间钻进了巍巍群山之中。啊,我爱家乡这无与伦比的春天。这段描写,出自我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手,应该说是很不错的。没有详细的观察与老师的引导,是不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写景文章,这里就不涉及了。现在,我班学生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写作兴趣越来越浓,优秀作文集出了五本,学生尝到了甜头。

新课程理念要求生活进入课堂,或走进生活,积累感性材料,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我遵照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在写景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感到得心应手,轻松愉快。

阅读批注就可以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慢慢积累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小学生一般对阅读缺乏耐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懒得动笔,并且需要教师的监督和督促,缺乏自觉性,因此,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状况,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语文教师应该多采用引导和鼓励的方式,对小学生课内外批注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推动课内外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评价能力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素敏.让阅读从“心”开始——谈批注式阅读在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语文教学. 2010(14)

[2] 肖晓燕.喻德琴.“紧箍咒”与“火焰山”: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两次转化与四大问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3(06)

[3] 覃海燕.阅读教学的“导”“学”“练”兼谈《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10期

写景作文指导方法研究 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写景散文

语文教学中, 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 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散文是语文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文本体裁, 写景散文的文本特点比较突出,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 依据情境教学的理论, 更好地探索一套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主题与背景

写景散文教学的困惑是如何让学生总结一套阅读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在“翻转课堂”、“情境教学”、“网络平台学习”等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时, 笔者正在为学生的散文学习的效率进行思考。常言说, 教无定法, 学无定法;在课堂学习中, 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针对课堂的多变化, 总是采取了随机的教育方法, 来引导学生的学习;那么在网络平台的背景下, 有没有可能总结出一套更适于学生使用的阅读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如何在情境教学理论指导下, 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探究写景散文的教学方法是本文探索的主题。

二、情境描述及问题讨论

(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问:“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散文中的名篇, 语言优美, 请同学们去找找文中优美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了一会, 一名男同学回答了, 某某句写得很美。赶紧再追问一句:“美在哪里?”这名男生稍微思考了一下说:“语言很优美, 景物很优美......”然后就再也说不下去了。课堂上剩下就是教师一次又一次的启发与引导;但是学生始终无法真正走进文章, 去发现文字的魅力, 体悟情感的深邃, 他们的品悟停留在教师的表层启发。第一次教授郁达夫的这篇誉满中外《故都的秋》时, 我的内心是彷徨的。《故都的秋》这篇散文, 无论从语言到情感到文章结构都是很精美的, 这篇散文的“美”打动了无数的学习者, 影响了一代代的读者;但是在课堂上, 学生显然对这篇散文的美, 缺乏认识。虽有部分同学能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优美细腻, 但是对散文的情感美缺少深入的体会, 从而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美。

(二) 写景散文学习的三大难题。

1. 景物美在哪儿?

写景散文, 胜在文字对景物的描写, 不管是质朴的文字还是华美的词句, 都异曲同工传达出景物的神韵, 都传递自然之美。文字的意蕴常常需要深入品评, 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面对作者笔下的名胜美景;学生总是很难走进作者的文中, 而学生以自己的经验或者文学鉴赏的基础无法真正感受散文的景物之美, 更难以言传这种美的体会。

2. 情感美在哪儿?

散文“形散神不散”, 好的散文传达的是情感的共鸣, 是思想的启迪;学生在阅读写景散文时看到的是作者笔下景物, 但是“一草一木皆关乎情”, 应该更深入去理解作者取舍材料的缘由、所描写景物传达的内心情感。学生往往看不懂作者遣词造句后面的情感的变化, 理解不了作品的深刻主题。因此, 阅读写景散文时, 学生常常体会不到情感的美好, 对写景散文传达的情韵理解不深, 导致学生对写景散文学习缺乏兴趣, 学习中“不走心”。

3. 写法美在哪儿?

我们的课文其实只是起到一个范例的作用,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 最终是要积累一定的文学写作手法知识,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现在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 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其中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核心;它决定着一篇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语文课堂学习中, 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往往是一堂语文课的重点、难点, 也是技能目标的核心。在写景散文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 掌握一定的写景抒情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及写作水平。课堂学习中, 学生不是发现不了写作技巧的巧妙之处;就是局限于课堂时间、环境等因素, 无法真正掌握这种写作技能。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浮于表面, 无法落到实处。

(三) 总结一套探究美的学习方法, 让学习“有法可依”。

1. 情境设置,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

写景散文, 以景物为重点, 以情感为纽带, 学生要感受到景物之美, 才能更好体悟作品情感。在课堂教学中, 针对文本的内容, 为学生设计情境:走进景物、走近作者, 真正感受到景物的魅力;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更深入地解读作品,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解读文本, 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

2. 借助网络平台, 自主学习、及时反馈, 帮助学生掌控美。

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 尤其在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基础、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借助多媒体、借助网络学习平台, 可针对学生的差异, 教师进行更好的指导, 解决传统课堂上检测不及时、反馈不到位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 将语文课堂的技能学习落实到位, 让学生都能真正掌握到一定的写作技巧、真正将课堂练习落实到位。

带着对问题的重新思考, 开始了再次教授《故都的秋》。课堂上通过背景音乐烘托, 把同学们带进了秋的氛围, 通过视频, 让学生快速走进了旧时代的北京;情境的烘托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走进了课文的学习。在解读文章中心时, 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 很好地了解到作者的心境, 顺利解读了作品的中心。课堂中学习“以动衬静”写作手法时, 设置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情景, 布置学生进行写作练笔, 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 及时而有效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一堂课下来, 就是一场“美的”文化之旅、学习之路。最后根据本堂课教学过程, 总结出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第一步———形象感知阶段。要求:注重一个“感”字, 运用联想想象感知景物特征。第二步———情感体悟阶段。要求:注重一个“悟”字, 抓住景物特征, 解读作者表现情感的写作技巧。第三步———理性分析阶段。要求:注重一个“析”字, 知人论世, 深入透彻解读作品思想情感。第四步———情境写作。要求:研读课文中重要写作技巧, 仿照这种写法, 描写一段情景。

三、反思与研究

研究表明情境化教学在激发学习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情境教学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 并且在课堂上创设优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有趣和自我需求的活动, 促进课堂教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近年来, 网络平台在教学中广泛运用,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运用情境设置的教育理念, 借助网络平台的学习设施, 探索适于学生使用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情境教学模式以情境创设为核心, 情境创设是情境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情境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情境设置的优劣往往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特点, 针对文本内容, 设计更加有效的情境, 是值得长期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新敏.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快乐阅读, 2011, 18

[2]韩九荣.创设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 2013, 9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 篇8

“学法问题是初中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 他们的阅读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阅读实践去完成, 别人谁也代替不了”[1]。因此, 阅读方法指导, 如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日本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明:积极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是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可见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写景散文阅读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找出线索, 理清思路。“阅读文章, 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 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2]。散文的线索统帅着文中所有的材料, 只有把握了散文的线索, 才能理清脉络, 领会作者的思路。如在《白杨礼赞》一课教学时可这样引导:中心线索“不平凡”。文章起笔开门见山, 点明中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在高声赞美白杨树后, 显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然后从白杨树的形态、色彩、精神三方面入手, 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 最后再次点题。学生理清线索, 对文章思路就清晰。

2.学会抓住文眼, 理解文意。“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 能抓住文眼, 就是读懂文章。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 就容易找出文眼。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清”“静”“悲凉”, 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二、进行质疑, 引导比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只有学生积极思维才可能真正进入意境投入学习, 才可能让教学舞台动起来。笔者认为:动起来的关键在于“质疑”, 即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一个由“无疑———有疑———无疑”的质变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多问几个问题, 提供几处让学生与自身生活体验相联系的场景, 阅读就一定会拥有一个自主、个性、互动的新平台。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学生就能做到“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写景散文把景和情恰当结合起来, 景是情的依托, 情由景而生。引导学生自主对比发现,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事物间的区别, 认识文章多种手法的运用。如教《春》时, 让学生思考: (1) 在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写作安排有何不同? (2) 绘春中, 各图景的描写有何不同? (3) 朱自清的“春”与咱们的“春”有何异同?你又会怎样绘春?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每段内容, 还要学会注意上下文联系, 注意与生活联系才能很好地把握中心, 理解写作技巧。学习“绘春”部分, 则主要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引路, 通过启发, 引导学生联想思考、探索、对比、讨论、交流, 最后解决问题, 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有疑有问、有思有创的能力。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挥, 就实现在阅读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真正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学生“体”的作用。

三、有感情朗读, 教学生“品”

“品读, 顾名思义, 就是品赏性阅读, 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特有的方法”[3]。在读中理解, 在读中感悟。品读:就是让学生不仅读进去, 还读出来。读进去:是指让学生通过初步的读, 感知文章要说明的是什么?有哪些关键词句?是哪些知识的积累或迁移?读出来是指:让学生带着初读的感知, 进行深入的品, 力求品出问题, 品出情 (文中的情感) 与思 (对作品的感悟) , 以情启思,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只有入情入境反复吟诵, 使文章如出己口, 如出己心, 情趣和韵味才能产生。当然, 朗读只能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 要深入品味, 就须透过语言文字, 读出丰富的内蕴。要养成这一习惯并让它成为一种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 只有认真品味, 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让学生明白文章的语言美不仅要求在“炼字”、“炼句”上下工夫, 还要在读中悟其义, 品其味。笔者在《春》一文教学指导过程中运用录音磁带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春天美景。通过“听—想—试”来读, 用喜悦、赞叹的语气读, 分角色读, 多层次的训练后学生很快掌握文章的中心, 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四、巩固学法, 进行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及态度形成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4]。进行迁移训练就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自读方法, 进行其他文章的阅读。在写景散文阅读指导中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学透写景散文阅读的知识点。

学生学透写景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后就把有用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 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链、知识网。在阅读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后, 应引导学生掌握的“法”求待探求的“知”, 引导学生学习迁移由自发而趋于自觉, 举此“一”, 有效地“反”三到课外阅读中。在学习自读《春》课文后, 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如何“读一段课文”的学习方法的提要, 然后分析课前准备好的一段课外收集的“春”的片段, 这样就把方法运用到课外分析上, 实现能力的迁移。

总而言之, 散文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 通过对散文的分析可以体会散文语言的艺术, 培养和提高写作的构思、选材及表达能力, 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陶冶思想, 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和审美教育。在指导写景散文自读时, 认识到各个环节虽是紧密联系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确定目标→指导→反馈时, 可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不一定按部就班。散文教学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 分析好散文本身就是艺术创造。学好写景散文关键在于感受→朗读→品味→理解, 以读 (朗读、析读) 为本, 读中明理, 读中入境悟情。

参考文献

[1]初中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浅见 (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第二辑) .

[2]林庆丁.高中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3]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写景作文的注意事项(三) 篇9

黑白无常说:“《颐和园》,怎么使用地点三转换?”

孙悟空说:“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黑白无常说:“《带你参观我们的校园》,怎么使用地点三转换?”

孙悟空说:“花坛——升旗台——教学楼——操场。看你的校园里面有哪些景点,随意挑选三四个!”

黑白无常说:“《美丽的白云山景区》,怎么使用地点三转换?”

孙悟空说:“看这个景区有什么景点,随意挑选三四个!如果这个景区的景点特别多,请注意,只挑三个到四个景点来写,这就可以代表了。”

黑白无常说:“《带你参观我的家》,怎么使用地点三转换?”

孙悟空说:“客厅——厨房—一我的卧室一—爸爸妈妈的卧室。你家有什么、哪些地方,你就从这些地方里挑选三个到四个来描写。”

黑白无常说:“《带你参观我们的教室》!哼哼,这下你可没办法了吧?”

孙悟空不慌不忙地说:“同一间房子,不管是大厅,是卧室,是教室,还是小卖店,都可以按照‘左面——中间——右面’‘上面——中间——下面’‘前面——中间——后面’这样的地点三转换来写。顺便说一句,你的题目里虽然有‘带你参观’的字样,但这类作文并不是参观游记,而是导游词的一种,是假设你带着读者去参观,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参观,是典型的写景类作文。我说的不错吧?”

黑白无常垂头丧气道:“唉!你怎么什么都知道!难道,使用地点三转换写成的写景作文,你还能变出来吗?”

孙悟空说:“看看这是什么?”说着,又变出了一篇写景作文。这篇作文是这样的:

美丽的滨河公园

郑州的滨河公园是一个美丽的小花园。

走进公园的南门,一眼就看见了假山。假山上有许许多多的石头,这些石头大小不一:有的像巨人的手掌,有的像老鹰,还有的像乌龟。这些石头的颜色,有白色的,白得像云朵;有黑色的,黑得像一只大猩猩;有灰色的,灰得像快要下雨的天空;还有橘色的……这些石头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像展翅飞翔的老鹰,有的像凶猛的狮子,还有的像正在沙漠行走的骆驼,最引人注目的像大猩猩背着一艘大船。每到周六、周日,假山旁边围满了人,有的去爬假山,有的去玩水,还有的站在假山上看风景,他们嘻嘻哈哈笑个不停。从假山顶部的出水口喷出的水形成了一条条瀑布。有一条瀑布像花瓶里的水“哗啦啦”地倒了下来,冲到假山的石头上,石头黑了,但是,石头中间被水冲白了,像黑石头上开满了一朵朵白花。紧挨着的那条瀑布,像天上下雨一样,冲到隋河的河床上,使我不由得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还有一条瀑布,冲到水池里面后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波纹,这些波纹像一朵朵漂亮的花瓣,像小船一样被冲到石头旁边,画面美极了!

假山的北边就是隋河。隋河长140步,有的地方宽12步,有的地方宽4步。它们每一段的形状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像古色古香的大花瓶,有的地方却像一条弯弯曲曲的蛇,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像一头长鼻子的大象。隋河的河底由一些鸡蛋大的鹅卵石铺成,有白色的、黑色的、红色的和橘色的;有正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三角形的。隋河里的水很清,清得都可以看见河底的鹅卵石;隋河里的水很绿,绿得像一块碧玉。如果你用隋河里的水洗脸,你会觉得特别凉爽。每到夏日的午后,隋河里挤满了人,有的玩水,有的游泳,还有的小朋友把玩具放到水里随水漂流,然后去追逐,好不热闹,就连天上的蜻蜓也好像被这风景给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每当下雨的时候,雨滴滴到平静的水面上,水面还会飘起一朵朵水莲花呢!隋河两岸有花、有草,还有桃树林,是它们的陪衬使得隋河如此美丽。

隋河的尽头,就是金鱼池。金鱼池的周长约是212步,金鱼池的外边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和一些鹅卵石。这些石头有的像望夫石,有的像滑梯,还有的像大狮子。池边还栽有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有高大的芙蓉树,还有弯弯曲曲的柳树和桃树,每年春天,美丽的花儿一开,这里别提有多美啦!金鱼池里面有许多大金鱼,颜色有的是红白相间的,有的是黑白相间的,还有红黑色的。游客们有的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有的干脆蹲着,向金鱼池中抛鱼食,这时鱼群就会游过来争抢,这个场面看起来好玩儿极了。

金鱼池的旁边就是宋肆。宋肆的围墙是白色和灰色的,围墙上钉了三块木板,左右两边的木板上分别写着:“满院古香人有会”“当阶清阴月初中”。横着的木板上写着“茗香院”三个大字。穿过大门,顺着大理石铺成的小路向前走,不远处有一条仿制的大船。来到大船的正前方,这便是观鱼台。从观鱼台上向下看,就可以看到无数条金鱼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当你抬头看时,就能看见船上排列着非常整齐的灯泡,一到晚上,这些灯都亮了,把船上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走在上面像回到了宋朝似的。沿着船上的小道,就来到了一个小走廊,走廊的两边挂了一些红灯笼,红灯笼的旁边还安装了一些灯和喇叭,喇叭里放着好听的音乐,走在这凉爽的走廊上,听着醉人的音乐,心情就非常好。顺着走廊往前走,就来到了仿宋朝的一个小酒店。酒店的大门旁,是竹林和香蕉树,阳光透过竹林,在地上洒下了无数星星点点的光斑,把酒店衬托得格外美丽。可能这个酒店是仿照宋朝的房屋建造的,所以称之为“宋肆”吧!

滨河公园真是美极了,欢迎您有空来游玩!

(完)

(选自《孙悟空作文兵法·地府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前面一段写总述总分总,要写完。

开头的过渡很简单。

地点三转换。

假山

怎么写长?有法儿办:

大小颜色形状像,有的有的还有的,借人借物借自然!

每一个转换分一个段。

隋河

大小颜色形状像,有的有的还有的,借人借物借自然!

每一个转换分一个段。

金鱼池

大小颜色形状像,有的有的还有的,借人借物借自然!

每一个转换分一个段。

宋肆

大小颜色形状像,有的有的还有的,借人借物借自然!

实地指导观察, 写好写景文章 篇10

一、实地指导观察, 找出景物特点。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景物也是如此, 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要写好写景文章, 必须找出景物的特点。为了写好《登轿子顶山》和《游竹海》这两篇写景文章, 我作前实地观察, 抓住景物的特点,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指导, 有的放矢地作了精心的取材。

如写《登轿子顶山》这篇文章。我抓住了山顶“正中间高高耸起。然后缓缓向四周延展出四个角”的样子, 指导学生观察, 找到了山“奇”的特点。我指导学生观察“山脚潺潺的溪水, 滚滚的竹浪”、“山腰青松翠柏, 奇花异草”、“山顶鸟语花香, 云雾缭绕”的景物, 找到了“美”的特点。由于学生抓住了“轿子顶”山“奇”、“陡”、“美”的特点。写出了以下片段:

我的家乡在湖滏镇。这里群山环抱、山壑争秀, 可称得上是山的世界。坐落在镇子南侧的“轿子顶”山, 更是一峰独秀, 分外诱人。

那山真奇。站在远处看, 正中间高高耸起, 然后缓缓向四周延展四个角。那山顶就像花轿的轿顶。那山真陡。刀削似的山峰, 拔地而起。那山真美。山脚溪水潺潺, 竹浪滚滚;山腰青松翠柏, 奇花异草;山顶鸟语花香, 云雾缭绕。

又如《游竹海》这篇文章。我抓住山道的特点来指导学生观察。我带领学生进入竹林深处, 叫学生抬头朝南望去, 问学生石级像什么? (一条长龙) 这可以看出山道的什么特点? (长、弯曲、盘旋) 我顺着山势凿成的山道, 指导学生观察:这条山道怎么样? (嵌在悬崖上) 这时你看出来山道的什么特点? (险) 我们继续攀登, 来到“长腰弯”时, 我指导学生抬头看山路怎么样? (从天空挂下来) 这是怎样的特点? (奇)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找到了山道“长”、“险”、“奇”的特点, 也写出了较好的文章

二、实地指导, 启发学生联想

在描写景物特点的基础上, 应展开丰富的合理的联想, 恰当地打比方, 适当运用一些形容词。这样, 既能使读者对景物有具体的理解, 又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如《登轿子顶山》这篇文章, 我实地指导学生从“轿子顶山正中间高高耸起, 然后缓缓向四周延展出四个角”的样子, 启发学生联想到花轿的轿顶;从观察到的湖滏美景, 启发学生联想到“山镇新貌图”、“祖国在飞腾”。

又如《游竹海》这篇文章中, 指导学生观察弯弯曲曲的山道, 联想到“飞龙”的样子;从嵌在悬崖上的山道, 联想到“一条玉带”;从观察“长腰弯”的山路联想到“云梯”、“天神迎客”;指导学生观察从云雾中下来的游客, 联想到“仙人下凡”, 从石壁凿字, 联想到“人民战争年代里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由于实地指导观察, 找到了景物的特点, 启发学生联想, 学生的作文非常优美。一个学生在《游竹海》的片段中写道:

一个风和景明的星期天, 我们几个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去游坐落在宜兴湖滏镇邵坞村南面的“竹海”。一过邵坞村, 我们就进入竹海深处。抬头朝南望去, 石级山道像条长龙似的蜿蜒盘旋在群岭竹海之中。山路时而往左, 时而往右, 时而像嵌在悬崖上的一条玉带。

我们踏着石级, 绕着山弯前进, 经过“短腰弯”, 登上“长腰弯”, 抬眼望去, 山路像云梯似的从天空挂下来, 这莫非是南天门的天神为迎接我们去天宫作客, 早就准备的天梯?登在前面的同学好像悬挂在我们的头顶。这时, 从顶峰的云雾中下来了几个游人, 有个同学惊呼起来:“看哟, 仙人下凡了!”喊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这样实地指导观察, 启发了学生联想, 文章不但写得具体、生动, 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感人。

三、实地指导观察, 注意事物的动态。

观察事物要注意事物的动态, 文章的内容会写得更加真切, 更加生动, 更能感动读者。

如在指导学生写《登轿子顶山》时, 我注意事物的动态, 进行了观察、指导。当大家登上山顶时, 我指导学生观察:一些山雀在做什么? (在花丛中忽飞忽落, 发出悦耳的鸣叫声。) 这时同学们怎么样? (兴奋地喊着、蹦跳着……) 又如写《游竹海》这篇文章中, 我注意学生的动态, 在攀登时, 忽然听到顶峰上传来几个学生的喊声。这时, 我立刻指导: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同学们, 山顶到了, 冲啊!”“同学们加油”) 是谁喊我们? (攀在我们前面的同学挥动着手里的衣服在呼喊着。) 我们登上山顶的时候, 我又指导学生继续观察, 问:山顶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这时, 山顶上又发生了什么事? (忽然同学们发现了一只野兔。) 这时, 同学们又怎么样? (追去) 结果怎么样呢?

由于实地观察, 注意动态的指导, 一个同学在《游竹海》这篇文章里的一个片段写道:

我正看得入神, 前边忽然传来了同学们的喊声:“同学们, 山顶到了!”“同学们加油!”抬头一看, 顶峰上有几个同学挥动着手中的衣服在呼喊着, 声音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着。

我们登上了山顶, 同学们鸟雀似的“叽叽喳喳”地欢跳着。兴奋了一阵后, 有的同学坐在石头上喝着自己随身带的茶水, 有的同学在唱歌、吟诗……快乐极了。

这里, 灌木葱茏, 鸟语花香, 群蜂嗡叫, 彩蝶翩舞, 景色迷人。我猛然发现山谷左侧的石壁上的“X年X月……苏浙皖X闽五省联军……宋梅林到此经过”等字迹还清晰可辨。望着这些字迹, 我的思绪飞到了远远的战争年代……

“一只野兔。”一个同学忽然惊叫起来, 打断了我的沉思, 只见许多同学向野兔追去。虽然野兔没有追到, 但是每个同学的手里拿着一束束鲜花, 笑着, 雀跃着回来了。

四、实地指导, 体会各自的心情

体会各自的心情。就是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来表达自己或作品中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感情。这样能使文章蕴含深厚, 情深意远, 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我在《登轿子顶山》这篇文章里, 指导学生观察:山顶粉红的, 雪白的, 金黄的, 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一些欢快的山雀在花丛中忽飞忽落, 发出悦耳的鸟鸣声, 几个同学兴奋地呼喊着, 蹦跳着……发现这些美丽的景色及同学们的动态时, 我启发学生体会这时同学们会有怎样的心情 (喜悦, 愉快, 兴奋) 。当我来到山顶, 指导学生眺望山脚下, 一条玻璃带子似的河从湖滏镇北面通过, 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 联想到好一幅优美的山镇新貌图时, 我叫学生体会这时的心情怎样。有的说家乡真美啊!有的说家乡生机勃勃。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大山啊, 你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 扛着我的家乡, 腾飞吧!”学生的激动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三板斧”搞定写景作文 篇11

同样,“三板斧”也可以搞定写景作文。

第一板斧:狠字诀

选材记住一个字:狠。

一、把好初选这道关

售票口、卫生间、宾馆、卖冷饮的小摊、饭店、大山、小河、绿树、红花……

这些素材砍什么?不是可观赏景物全砍掉。

二、把好特色这道关

有的小朋友会欢呼:“我懂啦!不就是观赏景物吗?太多啦,我能写出一大堆北京可观赏的景物:故宫、水立方、天坛、景山公园、香山、中央电视塔、颐和园、陶然亭、八达岭长城、北京海洋馆、北京植物园、圆明园、卢沟桥……”

是可观赏景物全都一网打尽吗?当然不行!

素材太多砍什么?不够典型全砍掉。

三、斧下留景练兵关

你能找到板斧高手保留下来的特色景物吗?

百丈漈(jì)

赵晟(shèng)希

百丈涤的瀑布群非常壮观,气势磅(páng)礴(bó),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最牛气冲天的要数百丈飞瀑,奔流的水从一个百丈高的大口子直直地飞落,撞击在水面上,水珠飞花碎玉一般四处飞溅,走到近处,不知不觉便一身雾水。瀑布好似巨大的幕布,白茫茫的一片,从天上垂落,“嘩哗”声不绝于耳,活像一座正在喷发的火

山。百丈飞瀑被称为“中华第一瀑”,真是名不虚传。

再看看壮观的百折瀑,清亮的水像在下楼梯,一级一级地沿着岩壁“轰轰”下落。顺着石阶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瀑布的气势,呼吸着湿润清新的空气,真是赏心悦目,心旷(kuàng)神怡。

最好玩的要算水帘洞了。瀑布后面有一条长长的通道,躲在瀑布后面欣赏动态水帘,像观看着大自然播放的动画片,伸出手,抬起腿,探出头,去亲近水帘,爽极了,好玩极了!看着玩着,笑着闹着,忽然发现,头发湿了、衣服湿了,身边的每个人都变成落汤鸡了!

第二板斧:像字诀

景物描写要找到瞄准点,瞄准它,就能让特色景物具体生动起来,“像”字就是这样一个瞄准点,对准它劈下一斧子,就会火星四溅,点燃导火索,引燃“修辞鞭炮”,让短作文变长。

一、“像”字安家

“像”字点燃“比喻鞭炮”:北海很深,湖水碧绿,就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湖中央的白塔倒映在湖水中,美丽极了!(宋德镛)

“像”字点燃“排比鞭炮”:可口的花生,像一个个又白又嫩的小娃娃;甜甜的红薯,像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胖子;洁白的棉花,像一个个胖嘟嘟的云宝宝。(张宁宁)

“像”字点燃“拟人鞭炮”:看见我走近鹿群,一只麋(mí)鹿瞪着大眼睛警觉地注视着我,好像在说:“你是来干嘛的?休想来侵略我们的土地。”(汤中天)

写景作文太空洞?特色景物变生动?请来“像”字全搞定,轻松!

二、“像”字开花

数一数,短短一段,板斧高手徐易舟用了几个像?

一眼望去,满山弯弯的竹子交织在一起,好像一群高个子女孩在窃(qiè)窃私语,时不时你能听到几声优美的鸟鸣声,好像鸟儿在跟竹子聊天。阳光从竹子的缝隙里射进来,落在地面上,风一吹,影子就像一闪一闪的星星在眨眼睛。

数一数,短短一段,这个顶尖高手用了几个像?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wù)立,怪石嶙(lín)峋(xún),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像字开花连成片,句段变胖很简单,要是谁的手儿懒,五十大板!

三、“像”字变化

为了变化美,可以用不同的喻词来代替“像”字。

火眼金睛:在下面的句子中你能找到“像”的兄弟姐妹吗?

夜晚,整个北京就变成了灯的世界,水立方也变成了一盏五颜六色的大灯笼,绽(zhàn)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天空,照亮了道路,照亮了远方。(章可韵)

瀑布两旁是石阶,我顺着石阶往上走,看见前面有一个小亭子,我快速飞奔过去,站在亭子上望远处,只见一座铁桥横跨在100多米宽的湖面上,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郭子仪)

春天,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如同一条条银鱼在游动。(陆昕悦)

巢湖半汤是有名的“温泉之乡”,郁金香基地就是镶(xiāng)嵌(qiàn)在“温泉之乡”里的一颗明珠。(刁行健)

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水潭,犹如一面碧绿的大镜子。(胡梓萱)

第三板斧:全字诀

先来做两个测试题

有这样一个地方,山清水秀,绿树红花,美得像一幅画,也静得像一幅画,一点声音都没有,静得你的心都不敢跳——这样的地方你喜欢吗?

No,不能过分地静。

有这样一个地方,山清水秀,绿树红花,美得像一幅画,所有东西都疯狂地动,一秒钟都安静不下来——这样的地方你喜欢吗?

No,不能过分地动。

所以,第三板斧要做到“合字诀:一“斧”两得,动静结合。

下面这段话有声有色有动作,你能找到这些语句吗?

郁金香基地有很多郁金香,它们的颜色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粉红色、橘红色、大红色和黄色,还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颜色,它们就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美丽极了!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让你眼花缭乱。 (板斧高手:刁行健)

下面这段话用眼用鼻用心用嘴,你能找到相关语句吗?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大山封得严严实实的,仿佛一把巨大的遮阳伞,挡住了火辣辣的阳光。湖里的荷花姑娘身穿白色的蓬蓬裙,亭亭玉立于碧绿的荷叶上。瞧,小鱼在荷叶伞下游来游去,与荷花姑娘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白里透粉的水蜜桃挂满枝头,浓浓的甜香味儿直往鼻子里边钻,让人忍不住直吞口水。(板斧高手:陆昕悦)

写景作文“三板斧”秘籍

第一板斧狠字诀

修枝剪叶要特色

第二板斧像字诀

像字当家要生动

第三板斧合字诀

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2

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型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文中一般有三个类型:一是游记类。写的是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 如《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二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 如《火烧云》。三是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物, 如《鸟的天堂》。只有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型, 才能依据不同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达到正确阅读的目的。

二、弄清作者描写的顺序

我们知道,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去写, 所以, 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 弄清作者描写的顺序, 对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写景文章的描写顺序大致有四种:

(一) 按空间顺序描写

这种描写顺序, 既可以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 又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也可以由中间到四周或由四周到中间, 还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例如《瀑布》一文, 就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在阅读时, 我们如果弄清了景物的方位, 就会对景物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

(二) 按观察顺序描写

例如《趵突泉》一文, 老舍先生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 先写了出济南西门, 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 再写看到的大泉景色, 最后写看到的小泉。

(三) 按时间顺序描写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 就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四) 按景物类别描写

例如《林海》一课, 就是按照“岭—林—花”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特点。

三、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世界上没有安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因此要读懂具体形象、鲜明生动的景物描写, 就必须抓住所写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

(一) 明确景物特点

构成景物的一般特点有: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明暗、冷暖等, 当然, 这些特点在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面面俱到, 作者往往是依据所写景物的需要而定的。例如《燕子》一课, 文中所写的“微风、细雨、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小燕子”等, 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致, 郑振铎先生就是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进行描绘的。

(二) 分清动态静态

动态是事物活动发展变化中的状态;静态是事物相对静止不变的状态。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才能使所写的景物有活力, 有灵性, 生动、形象、逼真。例如《草原》一课中“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就是静态描写;“走了许久……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就是对草原的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使所写景物有了灵性和活力。

(三) 领会描写方法

一句景物的不同特点, 作者往往匠心独运, 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有时惜墨如金, 粗笔勾勒;有时泼墨如洒, 细腻刻画;有时放纵思想的野马, 展开丰富的联想或想象;再通过修辞方法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桂林山水》一文, 作者在写漓江的水时用了一连串的排比, 对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刻画, 最后又张开想象的翅膀, 把漓江的水比喻成一块无瑕的翡翠。

(四) 体会思想感情

写景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寓情于景。这类文章, 作者往往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是帮浓情融入字里行间。例如, 在课文《第一场雪》中, 作者对雪后景色的描写就深深融入了对雪景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二是借景抒情。这类文章, 作者在写景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以达到情景交融。例如《海上日出》一文, 作者在文尾直抒胸臆, 赞叹了海上日出是伟大奇观。

四、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的文章在结构上有这样一些类型:一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先总写后分写, 或先分写后总写, 或者先总写再分写后总写。例如《海滨小城》先分写海滨的景色和小城的特点, 然后再总写海滨小城的整洁和美丽。二是移步换景的结构。即按参观浏览的顺序安排文章的结构,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如此。三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结构。例如《观潮》一课, 就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安排结构的。四是并列结构。即按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 第四段中就是分别写了贝壳和海龟两种并列的事物。

总之, 阅读这类文章时, 我们应该明确写景的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点, 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了这些方法后, 自己阅读这类文章就容易得多了。

摘要:写景作文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 在作者的笔下, 每一个景物都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展现出一幅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表达其对大自然、对生活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阅读写景文章时, 要从类型、顺序、特点和文章的层次等方面入手, 这样对写景文章的阅读容易多了。

上一篇:IT外包项目论文下一篇:经济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