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立项

2024-11-15

项目立项(精选12篇)

项目立项 篇1

科技项目评估作为科技评估的重要内容, 是针对特定的目的, 由专门的机构根据国家或行业的有关科技政策, 法规和相关资料, 本着客观、公正、科学可行的原则, 按照规定的程序, 运用科学的手段, 对科技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和判断的全过程。科技项目评估按科技项目实施阶段介入的时间不同, 可分为立项评估、中期评估和验收绩效评估。立项评估主要是对科技项目立项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事先的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评估立项的必要性, 对项目的国内外现状、研究水平、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作为评价;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对技术工艺路线、实施方案等进行评价;评估项目实施单位的能力, 对实施单位的科研能力、科技人才的专业水平、科研设备器材、科技项目的管理能力进行评价;评估项目经费的落实情况, 对资金来源, 政府配套资金, 金额数量进行评价。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价, 一是实现了科技项目择优的原则, 将使有限的资金准确的投入, 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二是对项目实施计划及预期效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经专家评判后提出修改意见, 使项目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以便项目能顺利实施完成。

1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作用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 是科学技术管理体系和实施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有多种因素构成, 在技术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项目立项评估, 以选择项目、完善方案为主, 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 又由于评估是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 所以其评估结论更容易影响决策者, 被决策者接受。正确的评估结论可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有重点、有效率地分配科技资源, 改善、提高科技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2) 参加科技项目评估的专家知识、经验丰富, 对该项目的技术与经济效益有较深的了解, 具有权威性。因此, 项目评估形成的认定意见对执行者来讲, 可进一步深化对项目的认识, 使项目方案更加完善, 以便项目能顺利地实施完成。

3) 有助于推进参与科技项目评估者的学习。评估的过程不仅是调查、研究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学习过程。对投资者和管理者而言, 应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评估结论, 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对评估者而言, 既要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评估方式和方法以提高评估的质量, 又要学习评估知识, 了解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提高评估判断能力。

4) 通过公开、透明的评估标准、程序及评估结果, 接受各方监督, 创造民主、公平、竞争的科研环境。

5) 科技项目评估由中介服务机构主持, 是社会进步, 发展的需要, 有助于转变科技管理模式, 转变管理与决策观念和方法, 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

6) 使政府在科技活动方面的投入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有利于科技事业的长期发展。评估活动对维持科学研究的社会运行是必不可少的, 不仅是科研管理的有效手段, 而且还是促进知识增长的必要力量。

2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特点

1) 科技项目的创新要求使项目立项评估的技术风险分析尤显重要。一般工业项目立项评估时的风险分析偏重对市场、投资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 而科技项目尤其是无经济效益的高技术攻关项目, 风险分析多侧重在技术上。科技项目具有创新性, 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实施难度较大, 实现目标制约因素多;侧重在技术上进行风险分析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在项目立项评估中应提高风险意识,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变化, 有针对地防范风险, 这是科技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对策。

2) 科技项目的多样性和不易判断性使项目立项评估的效益分析方式复杂多样。立项评估的效益分析所关注的核心内容是一项科技活动是否以较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投入与产生的因素交织在一起, 使科技活动的成本和效益的测度比较复杂, 因此在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时, 需要确定科技活动所获得的各种效益, 如直接的、间接的、具体的、象征性的, 等等。确定科技活动所花费的成本, 包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 甚至要考虑社会成本、机会成本等方面。而且不同类型科技项目, 其效益分析方式应有所区别。应用研究和单纯科技攻关类的项目, 可对项目完成后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作简要分析, 并对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作必要的预测;产业化和生产类的科技项目, 应对项目完成后的规模及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情况的估算、新增产值、利润、新增税收、创节汇及投资回收情况和社会效益作综合分析, 并就项目的风险性进行分析。

3) 正确认识和把握科技项目的创新点是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必要前提。针对科技项目的创新性,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创新标准重点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考察评估对象的创新类型和创新程度, 同时考察是否存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条件下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风险。创新标准应充分考虑到这种风险因素, 体现鼓励创新的原则。在具体评估过程中, 以编写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背景和技术要点, 包括创新之处、关键技术、技术指标等为基础, 通过多方面的咨询, 对项目的科技水平做出判断。

4) 统筹考虑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的关系是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生产实践中, 技术和经济之间从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的关系 既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 又是互相矛盾、互相的制约的, 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如何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项目评估、投资决策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项目立项评估的基本原则是:投资方案的选择要尽可能适应技术发展趋势, 尽可能采用有创新性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但是, 当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发生矛盾时, 最终判别标准应是投资方案能否为企业、国家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否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 科技项目应当统筹考虑规模的经济性、技术的先进性、产品的前瞻性和方案的合理性, 提高项目的竞争力。

3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涉及的基本原则

指标体系是项目评估的依据, 如同一把尺子, 衡量项目各要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指标体系应反映评估系统的要求, 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情况, 并基本上能为有关部门接受。基于以上所述, 其指标体系 的原则如下。

1) 系统性原则。

围绕评估的目的, 从系统的角度, 全面综合反映被评估对象的整体情况。抓住主要因素, 既要反映评估的直接效果, 又要反映评估的间接效果, 以保证综合评估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2)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含义, 实现的可能性, 适应于用户对指标的理解接受程度和判断能力。指标要精炼简明, 不宜过多, 以避免因过多细节而未能描述评估对象的本质, 从而影响评估的准确性。

3) 独立性原则。

指标体系选择应尽量保持各指标的独立性, 避免过多信息包容、涵盖而使指标内涵重叠。

4) 层次性原则。

由若干个指标所构成的树形结构, 将为衡量方案的效果和确定指标的权重提供方便。

5) 客观性原则。

评估指标的确定应避免加入个人的主观意愿, 应尽可能采用相对成熟的公认的指标, 并注意参与指标确定人员的权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4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应用研究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

4.1.1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①研究内容;②研究方法;③技术路线;④研究目标。

4.1.2 研究的基础与条件

①人员配置;②研究的基础;③基础设施条件;④项目管理机制。

4.1.3 研究经费预算

①经费预算的满足度;②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4.1.4 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

①项目成果的市场需求;②政策支持度; ③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④获取的新知识。

4.2 科学技术产业化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

4.2.1 企业发展能力

①企业家的素质及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能力;②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③企业项目产业化的物质条件与技术储备;④企业经营效果及抵御风险能力。

4.2.2 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①项目主要研究内容;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③项目技术的创新度和实用性;④项目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

4.2.3 项目产品市场

①项目产品市场的需求程度;②项目产品市场定位合理性;③产品与市场的同步性;④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

4.2.4 商业模式

①项目产品开发、生产策略的合理性;②项目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③项目产品获利方式;④企业未来1~5年的定位及发展规划的合理性。

4.2.5 经济效益评估

①项目投资预算的合理性;②已完成投资的真实性;③资金筹措可行性;④项目经济效益预测与分析的合理性。

5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方法

由于专家的认识不同、申报程序的复杂性和申报条件存在的模糊性, 项目立项评估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都很难形成项目优选的共识。针对项目评估需求, 经各种方法的对比, 采取综合评估方法是可行的。同行评议结合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估方法, 是缩小项目评估认识差别的有效方法, 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在项目评估时, 首先进行同行评议, 有利于就创新性、技术方案可行性、市场前景等问题达成共识。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项目排序界限不明时, 采用同行评议法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在技术开发型项目评估中, 采用综合评估方法, 对优先支持项目、可以支持项目、慎重支持项目分类较清楚。同行专家评议发挥的是“群体效应”, 就是把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共同准则与个人准则有效地统一起来, 形成一种某一科学家无法取代的科学功能。同行评议的模式经多年完善已基本固定, 多数是在确定评估目标和重点、评估人员构成的基础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选择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的表达方式 (综合评估报告、专题评估报告) , 最后评估人员根据评估标准要求回答问题, 形成评估意见。这种方法已在科研成果的鉴定与奖励、科技项目的立项等方面应用多年, 与层次分析法所不同的是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与形成的方式不同。总而言之, 在统一标准下, 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对相关领域的项目进行筛选和评估, 能基本体现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估原则。

摘要:文章通过明晰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内容, 阐述了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作用及特点, 提出了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指标体系及方法。

关键词:科技项目,立项评估,体系建设,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凭慧.科技项目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徐耀玲.科技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0 (2) :48-51.

[3]刘晓津.科技评估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06 (1) :166-167.

[4]刘建新.科技计划立项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10) :2-3.

[5]何海云.青海省科技项目前评估及指标体系建立[J].青海科技, 2008 (1) :72-74.

项目立项 篇2

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探索校园文化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环境育人作用对于高校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增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力、渗透力为切入点,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体制、载体和途径,不断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育人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中南大学以国旗班为载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弘扬校园文化传统和精神,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校园文化氛围中,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等系列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操,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塑造精神内核,传播积极向上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结合教育部拟开展的政风、行风、学风建设的要求,加强办学理念、治校方针、校风校训、师德师风的建设,挖掘包括办学理念、治校方针、校风校训、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内涵,支持构建育人效果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精神文化体系。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努力形成品牌效应。着力将中南大学国旗班的品牌打造好、维护好、宣传好、推广好对于我校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将我校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亦是十分深远。

想着自己为什么没有冲动一回的勇气,二十岁整的今天,当我可以独立的思考的时候,我想对你说:其实我喜欢你!

从大一开始,看着你的优秀,看着你的成功,看着你的一颦一笑,不知为什么,总是默默的欢欣;看着你的独自坚强,看着你的徘徊惆怅,就会不自觉的心酸。一直站在你的背后当一个感情的懦夫,就这样注视着你,就这样,很满足。直到昨天,当你半开玩笑的说出那个“赌博式的承诺”,才觉得自己真的好可悲„„

项目立项 篇3

关键词:锅炉 烟气余热 深度利用

Fundamental Research on Deep Utiliz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Flue Gas Waste Heat of Boilers

Xu Jinliang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Abstract:The deep utilization of the flue gas waste hea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realize the green use of the fossil fuel. Driven by the low efficiency, high cost and material corrosion during the utilization, two key scientific issues are raised, from both the system and component levels:(1)Thermal economy theory for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investment cost-operation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new thermodynamic cycle, develop the computer aided molecule design. With the help of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new working fluids which have comprehensive better performance will be quantified. The matching principle of the thermodynamic non-reversibility in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will be established, to reac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investment cost. By expanding the classical thermal-economy theory, the evaluation and thermal optimization theory frame work for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low grad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will be established, the theory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large-scale flue gas waste hea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vestment cost, and operation economy will be established.(2)The synergy principle and control scheme for the multiphase flow structure, energy transfer and conversion The synergy principle and energy transfer and conversion will be identified. The new passive structure design will be proposed, to improve and control the flow structure of multiphase fluids,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flow structures for the efficient energy transfer and conversion, thus to raise the component performance. The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 for the flue gas condensation type heat exchanger, and liquid separation type condenser, and chemical heat pump etc. will be presented. The integrated solution scheme for the large-scale coal fired boiler of power plant will be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low pressure economizer technology will be developed. The boiler efficiency will be increased by 1~2 percent with low cost. The next generation Organic Rankle Cycle (ORC) system driven by the low grade waste heat of flue gas will be developed, with the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by 20%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technology over the world. The comprehensive fuel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industry boiler will be raised by 5%~10%.

Key Words:Boiler; Flue gas waste heat; Deep utilization

项目立项 篇4

总体要求

(1)围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总体要求,重点安排关键共性技术、基础通用、强制性和公益性以及重要产品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项目。

(2)近年来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标准专项规划以及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中,急需安排的重点项目。

(3)国家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各级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的国家标准研制项目。

(4)国家标准复审确认急需修订的项目。

重点领域包括:农业;制造业;电子信息;高新技术;服务业;食品、消费品;资源、环境、能源;公共安全。其中,

●制造业

(1)钢铁、石化和有色金属。高速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用钢;工程塑料和专用树脂、特种合成橡胶、高品质汽柴油、高性能汽车轮胎安全、节能和环保、化学品管理;大飞机用有色金属材料。

(2)汽车、船舶。汽车安全、节能和回收再利用、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技术;三大主力船型、高技术船舶、船舶防污染、船用设备节能、海洋工程装备、船舶拆解。

(3)装备制造。装备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装备安全、绿色制造、节材代木包装、清洁高效制造工艺;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工业过程控制和系统集成、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电工设备、电磁兼容;智能电网、风力发电装备、农业装备、新型纺织成套装备、航空航天技术装备。

●电子信息、高新技术

新型电子元器件 (包括射频连接器、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器件) 、集成电路、软件、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数字电视和电影、数字家庭和设备互联、I P T V、宽带光纤接入、数字内容 (包括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数字版权保护);“三网”融合;电子政务 (法人库、代码)、物品编码、防伪、电子商务、智能交通、信息安全、社会信息化;核电、仪器仪表;空间科学、航空电子、太阳光伏、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和技术、物流信息。

●资源、环境、能源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重要能源利用;电工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环境意识设计;高效清洁发电。

申报要求

(1)要高度重视国家标准计划立项的组织工作。按照指南的总体要求和重点领域,根据本行业本领域的需求,切实做好项目的征集、遴选和申报工作。

(2)要重视国家标准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评估。项目的提出应当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强协调,严格把关。

(3) 2 0 1 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申报项目以书面公文和网上电子格式同时报送。

项目立项批复 篇5

日前,省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项目立项,支持该项目纳入“十三五”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库,并从省统筹资金中一次性补助项目资金1亿元。批复指出,该项目位于寿县新城区宾阳大道与明珠大道交叉口,规划用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陈列展厅6000平方米、公共服务区平方米、藏品库区3500平方米、设备及配套业务用房3500平方米。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项目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高规格筹建工作领导组,先后分别带队赴四川、湖北、山西等地,对博物馆建设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目前,该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已完成招标和后续深化设计以及项目地块土地征迁、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等项工作。建成后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将以寿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基础,有效整合全省涉楚文物,成为全省涉楚文物收藏、展示、研究基地,力争打造成全国基层示范博物馆。

项目立项 篇6

关键词:科技项目;负向评价;半定量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88-1

科技项目评审是科技项目管理的基础和关键,贯穿于整个科技项目管理周期,无论是项目立项评审、结题验收,还是项目绩效评价、成果奖励,评审都是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同行评议(也有称专家评审)作为目前科技项目评审的主导方式,在国际、国内、各级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备受质疑,其中对评审公正性的质疑尤为突出。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同行评议方式逐步从会议评审向电子方式转变,在提高评审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放大了评审人员对评审结果的影响。对于诸类问题,学者普遍从评审专家管理、评审指标设置和评审系统建设等宏观层面寻求解决办法。

1 评审方法建立

1.1 评审定位

负向评审方法的构建以查找项目缺陷或不足为目的,通过缺陷或不足对项目进行负向半定量评价,达到逆向筛选立项项目的目的。

1.2 评审指标确定

为增强评审指标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对既有各类型评价指标分组合并,形成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技术方案、支撑条件、预期价值等6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进行定性否定评价(A类、B类和C类)以及综合半定量和定性评价建议共同构成科研项目立项结论。

1.3 评审方法

1.3.1 适用指标选定 基于项目资料阅读或申请者陈述(答辩),综合项目类别和研究内容,在提供的指标体系中选定适用的评价指标。

1.3.2 定性否定方法 对照选定的评价指标逐一定性评价。如果项目在选定的某评价指标上不存在不足,则不评价该指标;如果项目在特定指标上存在不足,则进行定性否定评价。其原则是:A类表示该项否定影响项目立项,必须重视;B类表示该项否定影响项目正常实施,需要重视;C类表示该项存在不足或仅属个人建议。

1.3.3 评价依据及建议 针对定性否定评价意见,需给出评价依据或修改建议,如果相同一级指标内有1项以上指标得负向评价时,则以二级指标代号进行区分。

1.3.4 综合半定量形成定性评价结论 计算半定量负向评价结果个数,形成“AaBbCc”类半定量评价意见,其中a、b和c分别表示A类、B类和C类否定个数。基于所有负向评价意见最终形成项目定性评价结论。

2 评审方法特点

2.1 评审方法

在负向评审方法构建时,评价指标的选择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较为全面地反应项目立项决策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即可。因指标不设权重,所以不需要根据项目类别差异作指标调整和权重重设,指标经使用优化后可长期使用。

2.2 评审过程

评审过程中,因评审表形式固定且唯一,不需要评审专家为选择适用的评审表而对项目类别进行强行划分,而只需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等因素进行适用指标选定,避免了因项目类别判定不准和固化指标及权重对项目评价的影响。因评审指标由评审专家选定,有利于所有评审专家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作出判断,为管理决策提供多角度的建议;同时,评审依据及建议的出具要求评审专家必须客观、认真对待评审材料,发挥个人优势时尽量规避主管偏见。

2.3 评审结果

针对特定评审指标,定性评价意见、评审依据和建议的同时出具使得评审结论的意义进一步增强。对申请者而言,有利于明确定位项目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改进和完善;对评审组织者而言,实施负向定性和半定量评价相结合,评审结论简洁有效,有助于快速协调综合、科学协调不同专家评审意见,形成评审结论;对管理者而言,可以大量消除模糊评审建议,广泛了解评审意见,形成管理决策,同时还可追溯评审专家工作情况,完善评审专家管理。

3 结语

科技项目的立项普遍采用专家评审、管理部门决策的方式进行,评审专家的知识水准和管理人员对项目涉及的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动态的了解程度等客观因素直接影响评审结论的准确度,评审专家的地位和身份差异对评审结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主观因素讲,现行采用“正向评分+综合文字评价”的方法,在函审中常常导致大量的无效评价或繁重的评价总结工作,在会议评审中往往导致部分评价丢失,或导向性、印象性结论产生。

通过强化评审专家管理和评审系统建设,优化评审指标设置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问题,采用负向半定量方法开展立项评审,理论上,负向评审都有利于充分发挥评审专家特长,半定量结论有利于快速形成综合评审结论。评审结论在作为管理决策依据时,也实现了对评审专家工作情况的客观记录,并可发挥对项目申请者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延瑾.科技项目立项评审的同行评议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1.

[2] 李海峰,党延忠.专家反评估与项目评价相结合的科技项目评审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59-63.

[3] 胡斌.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

[4] 李光文.科技项目评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天津科技,2012(04):47-48.

作者简介:王芳,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卷烟配方研究。

浅议如何提高科技项目立项水平 篇7

一、提高科技项目立项水平的重要意义

科技项目立项处在科技工作的开端, 在提高项目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决的是项目研究源头的问题, 决定着科研方向、目标、任务和组织实施方式, 更决定着科研成果的价值、作用和转化应用水平。

(一) 有助于提高科研项目研发质量

立项的课题水平高, 才能找准当前工作急迫需要突破的关键点, 才能紧跟最前沿的先进技术并有所突破。要实现研发质量的提高, 就必须在立项水平上有所突破, 科技项目立项水平高低体现了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这要求申报单位必须全面深入了解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实际需求, 进一步明确研究重点, 确定研究方向, 实现立项不跑题。

(二) 有助于完善选题机制

成功的选题是确保立项水平的前提, 只有选题成功, 才能够使立项有“项”可“立”。反过来说, 也只有确立良好的立项机制, 使项目立项过程严格、严谨、公平、公正, 保障立项上水平, 才能够督促申报单位不断地完善、改进自己的选题, 使选题质量不断提升, 从而进一步促进选题机制的完善。

(三) 能使科研经费效益最大化

科研经费是用于科技计划项目的费用, 是科研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然而, 目前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 只有真正地实现立项上水平, 才能使科研经费被真正用到实处, 使好钢用在刀刃上, 避免资源浪费, 在科研经费的支持下使高标准的项目顺利实现成果并为生产服务, 最终实现经济利益, 获得高收益、高回报。另外, 还要注意优化科技投入结构, 统筹安排科技投入, 加大对高水平的科技项目的投放力度;加强科技经费的监督管理, 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四) 有助于成果转化成功

课题源于生产, 成果为生产服务, 取得成果并不是科技项目立项的最终目的, 它的最终目的是将项目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使项目成果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出作用, 实现价值。成果能够顺利转化成功是好项目的标准之一, 提高立项水平是成果转化成功的重要保障。要注重科研选题立项与生产紧密结合, 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结合, 实现产学研结合。

(五) 有助于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素质

科技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科技质量、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是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资源。优秀的科技人才都是在实践过程中被发现的, 通过“干中学, 学中干”逐渐被培育强大, 成为科技骨干。有人才不一定有好项目, 有好项目就一定有人才。高标准、高水平的科技项目更能够检验和培育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带动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从而为烟草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科技项目立项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山东烟草局 (公司)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紧密结合全系统重点工作,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行业总体竞争力为目标, 组织了6批科技立项, 共计220多个项目, 投入经费1.2亿元左右, 取得成果143项, 全系统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虽然山东烟草局 (公司) 系统科技立项、科技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但与国内外同行业相比, 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反观省局 (公司) 立项工作, 仍存在诸多与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 科技项目重视数量, 轻视质量

在申报项目时一味追求数量, 申报项目规模小而数量多, 研究方向纷繁杂乱, 制约了科研项目的做大做强, 使得大团队的跨学科联合科技攻关受限, 很难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的学科优势互补和交叉集成效应, 很难产生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及核心技术竞争力。许多规模小、质量差的科技项目挤占了大量科研经费等资源, 使得真正好的项目人、财、物缺乏, 得不到好的管理, 达不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二) 科技项目重复立项, 轻视调查研究

从申报的项目看, 很多科技项目往往老调重弹, 新瓶装旧酒, 没有新意, 多个项目间相互交叉、重复;缺乏实地调查研究, 造成研究与应用两张皮, 违背了“科研源于生产, 成果为生产服务”的初衷。这些重复性、低水平研究, 只是单纯为研究而研究, 重复劳动、无效劳动过多, 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也可能使一些该开展的科技项目由于得不到经费资助而流产。

(三) 科研立项选题论证不足

科研项目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项目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证实, 一般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研究项目本身的论证, 二是关于对项目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虽然我们在科研立项审批、评审等环节有严格的程序, 但很多项目缺乏立项前有针对性的调研和酝酿程序, 那些论证不足但侥幸“漏网”的项目虽然成功立项, 但到后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难点频现、脱离实际等弊病。

三、提高科技项目立项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科技项目立项上水平的重要意义, 对于目前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如果不及时解决, 必然会成为影响烟草科技创新和实现“卷烟上水平”的隐患。为此,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 精准的申报要点

科技项目立项应重视前期规划, 只有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精确申报要点, 才能确保所申报的项目“不跑题”, 也才能保障科技项目立项上水平。

可组织相关专家编纂《烟草科技项目指南》, 明确申报要点。在编制过程中, 要注意正确处理长远与近期、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 选择具有战略性、关键性、前瞻性的关键技术。既要能够推动山东烟草局 (公司) 系统的整体科技水平进入行业先进行列, 也要选择关键环节中的重大课题, 保障在短时间内, 集中力量, 重点突破, 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处理好点与面、阶段性与系统性之间的关系。

(二) 客观的选题机制

新形势下, 推动科技创新上水平首要的任务就是明确科技创新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善于抓主要矛盾, 抓大方向, 集中力量解决重大而关键的问题并以此作为选题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不主观、不偏袒, 公平、公正。这既不复杂也不高深, 无非是从行业工作的难点、全系统的工作难点、本单位的工作难点充分地挖掘课题、选择课题, 充分了解课题在当前的研究进度和研究水平, 做到“课题来源于生产, 成果应用于生产”, 实现科研与生产经营实际的紧密融合。

(三) 严格的形式审查

科技项目的形式审查是立项评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科技计划项目的专家评估与行政审定制度的补充与完善, 包括审查项目是否符合项目计划指南、是否重复研究、是否存在相关科技管理办法规定的取消申报资格的情况等。对项目进行严格的形式审查, 是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首先要编制科技项目审查要点, 明确哪些内容是合格的, 哪些内容是不合格的;为保证所编制的审查要点被严格执行, 也为了确保对项目的形式审查更加公正合理, 可成立并规范分权制衡的项目考察小组, 小组内部成员共同协作、相互监督, 把好科技项目立项上水平的第一道关。此外, 要尤其重视科技查新, 严赌重复立项, 完善当前科技查新管理体制, 建立立项科技项目数据库。

(四) 公正的评审程序

逐步完善和健全一套客观、公正、科学可行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体系。进一步制订并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有关规定和办法, 优化管理流程, 修改项目申报材料的相关内容, 不断优化立项评价指标体系。为保证评审程序更加公正公平, 成立科技项目评审分权制衡组织机构领导小组, 分权制衡、互相监督。

同时, 改革立项评审体系, 将项目考察、专家评估和行政审定三个步骤经量化后采取百分制, 各步骤所占权重分别为10%、50%、40%。考察审查主要考察科技计划项目的真实性、企业承担项目能力、项目进展情况等内容, 占权重为10%;专家评估主要是由行政审批科牵头组织相关专家采取现场评估、集体论证等形式对申报项目的重要性、创新型、先进性、经济和社会效益、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估分数占50%;行政审定主要是根据政策导向对申报项目的重要性、导向性、诚信性等方面进行审定, 占权重为40%。

(五) 合理的专家组成

科技创新只有高起点、高标准, 才能带来高效益、高回报, 要以严格的制度遴选出学科、结构合理的项目评估专家, 从而确保高水平的专家以高标准筛选出高水平的项目。评估专家小组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要求。首先, 项目评估专家小组成员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其学术背景要与项目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 熟悉烟草科技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其次, 为实现跨学科联合科技攻关, 发挥科技创新的学科优势互补和交叉集成效应, 专家小组内部要实现学科配置合理、专业配备科学、知识结构适宜;最后, 不能让项目决策层参与项目评估。

参考文献

[1]何海云.科技项目立项评估体系建设[J].甘肃科技, 2009 (17) .

[2]王蓓.关于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探析[J].民营科技, 2008 (06) .

[3]刘荫明, 张福俊, 刘谦.浅析科研管理之避免重复立项[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21) .

[4]陈劲.研发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5]康博宇.我国科技项目立项评价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 2011 (20) .

浅论工程项目立项环节内部控制 篇8

工程项目是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建造、安装

低审计风险, 加强以《会计法》为核心的财会法规建设,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从源头上降低审计风险。

此外, 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或者在实际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 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阻碍、拒绝审计机构调查的现象时有发生, 审计有时只能依靠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及行政协调, 如果对方不配合或行政协调失败, 审计人员将面临很大的调查、取证困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 越来越多的项目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和电算化, 审计人员所面对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纸和决算报表, 而是无形的电子数据和处理这些电子数据的软件, 这些软件形式和操作方法各异, 使得审计环境比传统手工模式下显得更为复杂。因此, 应该完善相关法律及制度, 为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有力控制审计风险。

2.2加强培训,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风险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审计业务水平的高低。油田项目一般投资链长, 项目复杂, 种类多, 隐蔽工程多, 涉及定额和相关的制度多, 要求专业性强, 所以, 油田项目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尤其在油田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 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相当水平的油田项目专业知识。因此, 审计人员除了提高自身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 还必须具备油田项目的相关专业知识。审计部门可以通过与被审计部门增加沟通, 必要时进行油田项目相关知识的专门培训来提高审计人员对油田项目的认知, 努力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3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控制审计风险

实现审计目标, 降低审计风险, 仅仅依靠搜集审计证据是不够的, 还要运用规范科学的审计方法。应加强内控测评、统计抽样、风险分析等代表现代审计发展方向的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抓好从账户入手的审计方法、内部控制制度测评方法、抽样审计方法以及风险防范方法的开发和运用。针对建设项目审计, 可以采用重点审计、详细审计与抽查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如在工程预、决算审计时, 对资金占用量大、造价高的工程量、工程项目定额的套用及取费标准等, 详细审查核实, 对工程量小、资金占用少的项目则可以抽审。而对审计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舞弊问题, 则需要重点审计。

活动。重大工程项目往往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对于提高企业再生产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同时, 由于工程项目投入资源多、占用资金大、建

2.4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防范审计风险

事后审计受审计时间的限制, 不知道竣工结算资料的真相, 只能将此视为真实、合法, 势必承担诸多审计风险。跟踪审计能对签证单内容实施现场审计, 因而能防止此类“猫腻”的发生, 大大降低审计风险。

油田项目一般地形复杂、工程分散、气候多变、外部条件差;施工工程任务量大、工期长、参战单位多、关系纵横和工程技术复杂;油田地面建设工程不只是油田内部建设, 既包括站内及站外输油、供水、注水、气举、供电、通信、自动化、道路等系统的工程, 还包括与之配套的沙漠输油、输气管道工程等装置工程。在实施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如果没有深入施工现场, 实地考察, 就难以重点掌握工程施工变化情况及干扰影响因素等。因此, 仅靠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或竣工决算审计是远远不够的, 油田项目相对其他工程项目来说更应该实施全过程审计。油田项目全过程审计指的是将油田项目的过程合理划分成多个阶段, 对每一个阶段采取全过程立体的跟踪审计。通过监督关口、把握环节、盯住内控、事前提出要求、事中指导纠正、事后发表建议, 逐步树立防范重于查处的审计理念, 将审计看成是油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在油田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频繁地介入油田勘测和开采现场, 进行过程监督, 提出审计建议, 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是审计监督的职责。但同时注意把握内部审计既是监督者又是服务者的双重角色定位, 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不代替建设单位和相关的职能部门, 不能偏离监督者和服务者的定位而成为管理者。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春伟.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会计之友, 2008 (30) :28.

[2]管晓华.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问题及其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 2009

[3]乐建英.基建项目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4]朱小平, 叶友.审计风险概念体系的比较与辨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

[5]刘开瑞, 宣关星.审计风险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 2002 (5) :83-88.

设工期长、涉及环节多、多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成为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的“高危区”。为了防范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舞弊行为,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企业工程项目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1) 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 决策不当, 盲目上马, 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2) 项目招标暗箱操作, 存在商业贿赂, 可能导致中标人实际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3) 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 技术方案不落实, 概预算脱离实际, 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4) 工程物资质次价高, 工程监理不到位, 项目资金不落实, 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 进度延迟或中断。

(5) 竣工验收不规范, 最终把关不严, 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 全面梳理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做到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 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本文主要讨论立项环节的风险及管控措施。

2 工程项目立项环节内部控制

工程立项属于项目决策过程, 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立项决策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成败。工程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和决策。

2.1 编制项目建议书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投资意向与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项目建议书内容不合规、不完整, 项目性质、用途模糊, 拟建规模、标准不明确, 项目投资估算和进度安排不协调。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 企业应当明确投资分析、编制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的职责分工。第二, 企业应当全面了解所处行业和地区的相关政策规定, 以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依据, 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和经济环境变化趋势, 客观分析投资机会, 确定工程投资意向。第三,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 结合本企业实际, 规定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格式, 明确编制要求;在编制过程中, 要对工程质量标准、投资规模和进度计划等进行分析论证, 做到协调平衡。第四, 对于专业性较强和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 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工程投资分析, 编制项目建议书。第五, 企业决策机构应当对项目建议书进行集体审议, 必要时, 可以成立专家组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审;承担评审任务的专业机构不得参与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第六, 根据国家规定应当报批的项目建议书必须及时报批并取得有效批文。

2.2 可行性研究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可行性研究, 或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 导致决策不当, 难以实现预期效益, 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达不到质量标准和实际要求, 无法为项目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以及本企业实际, 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明确编制要求。第二, 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的, 应当制定专业机构的选择标准, 确保可行性研究科学、准确、公正。在选择专业机构时, 应当重点关注其专业资质、业绩和声誉以及专业人员素质、相关业务经验等。第三, 切实做到投资、质量和进度控制的有机统一, 即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可行性要有机结合。建设标准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 技术要先进适用, 对于拟采用的工艺, 既要考虑其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 又要考虑企业营销状况和走势, 避免盲目追求技术先进而造成投资损失浪费。

2.3 项目评审与决策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项目评审流于形式, 误导项目决策;权限配置不合理, 或者决策程序不规范, 导致决策失误, 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 企业应当组建项目评审组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项目评审组成员不得参与可行性研究, 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审的, 该专业机构不得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评审组成员应当熟悉工程业务, 并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评审组的决策机制不能简单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而要充分兼顾项目投资、质量、进度各方面的不同意见;项目评审应实行问责制, 评审组成员要对其出具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第二, 在项目评审中, 要重点关注项目投资方案、投资规模、资金筹措、生产规模、布局选址、技术、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情况, 核实相关资料的来源和取得途径是否真实、可靠, 特别要对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论证。第三,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 决策过程必须有完整的书面记录, 并实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重大工程项目, 应当报经董事会或者类似决策机构集体审议批准,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防止出现“一言堂”、“一支笔”。

工程项目立项后、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前, 建设单位还应当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施工等方面的许可。例如, 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 向人防主管部门报批人防规划设计, 向园林主管部门报批绿化规划方案, 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S].2010.

[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Z].2010.

项目立项 篇9

立项查新是在科研项目开题之前,通过一定范围内的文献检索(国内检索或国外检索),对准备研究的项目的新颖性和实施必要性进行评价。在立项查新中,查新点的确立是做好查新工作的基础,无论是检索策略的制定、具体实施检索的过程,还是文献的比对分析、查新结论的表述等,都要围绕着查新点来展开,查新点若提炼不当,会导致查新人员在选择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时出现偏差,直接影响查新结论的可靠性和针对性,影响着查新报告的质量。本文以实际工作为例,就立项查新中如何把握与确立查新点进行探讨。

1 确定查新点的依据

在查新受理阶段,课题委托人都要与查新机构就项目的查新事务鉴定合同,提出查新点与查新要求,但是,委托人在委托查新项目时,由于迫切希望自己的课题得到认可,往往提出的查新点过多,混淆真正的创新部分和借鉴模仿部分,或者查新点表述过于模糊、笼统,缺乏创新的技术、方法,或者提出的主题概念范围过大,超出了项目研究的实质内容,因此查新点的确立不能完全以委托人的描述为准,其主要依据应是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即科学技术要点,重点是项目思路及方案、措施与实现的方法。查新人员要深入分析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定达到的目标,抓住项目的创新之处和核心内容,反复推敲,确立查新点。

2 立项查新中提炼查新点应注意的问题

科研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而科研立项又是一种尚未完成的科研工作,它不像科研成果有特定的结果、特定的技术指标,立项课题常常是一种构思或设想,存在研究内容不够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过于简单,技术关键不明确,预期目标过多过高等问题,立项查新的这种特点给查新人员理解查新项目、把握查新点带来一定的困难。

2.1 背景材料不够充分

科研立项通常是科研人员对本专业领域内比较新颖的研究内容进行探索,对该领域的情况有一定了解,但是往往不全面。目前有相当部分的科研人员仍不熟悉文献检索,或缺乏一定的检索工具,他们只是通过有限的文献检索和工作中了解的一些情况来确定申报科研项目、设计课题研究内容,对课题的背景材料的掌握不够充分,以至于委托人提供的关键词与科学技术内容也屡有变化:修改项目名称、项目内容、技术路线等,这为查新人员准确提炼查新点带来了一定困难。此时,查新人员要根据课题初步检索的情况,与项目委托人进行沟通,了解查新课题的实质,帮助委托人抓住课题研究内容的重心,找出真正的查新点。

例如:某课题研究调节性T细胞在某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户列出的查新点为: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D8+、CD4+、CD8+CD28-、CD4+CD25+T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浆IL-10、IL-6水平,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该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在初步检索中我们发现,国内已经有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该疾病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数值,并观察外周血Th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该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相互关系,委托人课题查新点中虽然还做了CD8+CD28-、CD4+CD25+T淋巴细胞比值,但意义不大。之后与委托人沟通,进一步了解到委托人课题研究对象是临床中采用氨茶碱治疗后的患者,于是帮助委托人将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放到氨茶碱在该疾病中对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项目名称也做了相应修改,由此提炼的查新点为:检测不同剂量氨茶碱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CD8+、CD4+、CD8+CD28-、CD4+CD25+T淋巴细胞比值,研究氨茶碱对***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调节细胞免疫的作用。而委托人提出的一般性检测指标IL-10、IL-6不列入查新点。(注:因涉及查新项目的保密问题,部分关键词用***代替,下同)

2.2 研究目标不够明确

有些科研人员,由于迫切希望自己的课题得到认可,或出于想争取较多科研经费的考虑,在设计项目时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比较多,试图在多方面取得科研成果,在查新委托时,罗列出若干个查新点,造成项目研究目标不够明确,而且混淆了真正的创新部分和借鉴模仿部分。查新时,我们要通过预检索,将预期目标中属于借鉴模仿的、已有文献报道的部分予以否定,找出课题中真正重要的、具有新颖性的部分,并以此来确定查新点。例如,某一委托课题主要内容为Na+,K+-ATPase表达与***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研究,用户提供的查新点表述繁杂不精练,而且罗列过多:(1)检测细胞膜Na+,K+-ATPase活性、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细胞抑制率、P-gp及MRP1表达水平,比较***细胞和正常细胞膜Na+,K+-ATPase活性、P-gp及MRP1表达水平的差异;(2)采用顺铂、阿霉素及5-氟脲嘧啶浓度梯度增加法诱导***细胞对其耐药,观察P-gp、MRP1与Na+,K+-ATPase亚单位表达变化;(3)予3种不同浓度的哇巴因干预***细胞,观察Na+,K+-ATPase亚单位、P-gp及MRP1表达水平的影响;(4)将3种不同浓度的哇巴因分别与顺铂、阿霉素及5-氟脲嘧啶联合干预***细胞,观察上述指标变化。通过仔细阅读用户提供的项目申报书并试检索,发现比较***细胞和正常细胞中Na+,K+-ATPase活性、P-gp及MRP1的表达,以及用顺铂、阿霉素及5-氟脲嘧啶治疗***患者产生耐药性,P-gp、MRP1表达变化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只是未涉及研究Na+,K+-ATPase活性的改变。对这类课题,我们在提炼查新点时,应该把已有文献报道的部分去掉,保留用户真正新颖的内容。经过大量的检索、分析,最后该课题查新点为:观察哇巴因及哇巴因联合顺铂、阿霉素、5-氟脲嘧啶干预***细胞前后,***细胞膜Na+,K+-ATPase活性、P-gp、MRP1表达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2.3 课题中出现委托人自创的词汇

在立项查新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委托人采用自创的词汇对改良的技术或器械命名,这种情况下,委托人自创词汇是不能作为查新点的。如有课题“穿支蒂网状供血皮瓣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经与委托人交流了解,“穿支蒂网状供血皮瓣”是委托人自己命名的,实际上是委托人在临床中借鉴穿支蒂皮瓣的切取方式加以改进,在体表非乏血管区设计切取的一种皮瓣,其主要特征是皮瓣主体既不属轴型皮瓣也不属于链状供血皮瓣,血供模式区别于已有的血供模式,委托人因而将此皮瓣命名为“穿支蒂网状供血皮瓣”。检索中,我们如果以此为查新点,是查不到文献资料的,经过与委托人反复交流、沟通,最后把穿支蒂皮瓣与委托人描述性的内容结合起来作为查新点,即:研究课题申请者临床中借鉴穿支蒂皮瓣的切取方式并加以改进的一种皮瓣(该皮瓣主体不包含腓肠神经及其周围的链状血供、腓动脉主干、轴型动脉和皮神经)的血供模式、穿支蒂血管直径与皮瓣范围的关系,并应用于临床。

2.4 主要研究的内容不够具体

科研立项是一种尚未完成的科研工作,或是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新领域、新技术的一种探索,因此在设计课题时,委托人不可能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考虑的面面俱到,对一些关键性技术的表述常常过于笼统,查新人员应该根据委托人提供的查新项目科学技术要点,特别是新颖性(创新性)的表述,具体地列出查新要点。如某课题查新点为“四种蛋白酶类药物中酶活性检测的共振散射法的研究及应用”,共振散射(RRS)光谱是一种新的光谱分析技术,因其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分析、核酸检测和药物分析等领域,文献报道中有酪蛋白缔合微粒的共振散射、催化共振散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共振散射应用于蛋白酶活性的测定,也有以各类染料为探针的共振散射方法用于核糖核酸、蛋白质、溶菌酶等的测定,因此,该课题查新点的提出过于笼统,根据委托人提供的技术路线,改为:以***为探针的共振散射法在胰蛋白酶、胰激肽原酶、弹性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检测中的应用。

3 准确提炼查新点对查新人员的要求

3.1 学科背景知识的要求

学科背景知识,是指查新中应用到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科技查新中查新点的分析、提炼,反映了查新人员对查新项目的实质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查新人员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难以把握其内容实质和技术要点,就很难将查新点准确、清晰的提炼出来。因此,查新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与查新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熟悉委托课题,了解课题的技术要点,从而确定出较为准确的查新点,制定检索策略,抓住课题的创新点来进行文献比对分析,从而保证查新质量。

3.2 沟通、交流能力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查新人员不可能对某一学科专业达到比较精通的地步,因此,在查新过程中与用户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得到用户的密切配合,对准确提炼查新点、保证查新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接受项目委托的时候,要认真听取委托人对课题的介绍,就项目的主要内容、技术关键、主要指标及新颖性等不清楚的地方要反复询问,并把自己的理解复述给用户,以免造成理解的偏差。实践证明,与查新委托人“面对面”地交谈,了解课题深层次的内容,能克服查新人员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对查新人员提炼查新点有很大帮助。

3.3 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

查新人员对课题的查新,最终要以提交查新报告的形式完成查新工作,因此查新员准确理解把握项目的查新点的基础上,还要用清晰、简练的文字表述出来,这就要求查新员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对项目技术要点、技术参数、指标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归纳、总结出课题的新颖性和先进性,为后期对检出文献的比对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科技查新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科技查新教程》编写组.科技查新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霍仲厚.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教程[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

[3]闫裴,刘亚茹.科技查新中查新点的分析与提炼[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2):39-40.

[4]粟劲苍,杨红梅.“查新点”的分析提炼与把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0):112-113.

[5]王世平.科技查新点的提炼及分析[J].科技广场,2008(9):46-47.

[6]陈迎春.科技查新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4,24(1):113-115.

[7]周国正.医学科技查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75-77.

[8]罗晓勘,曹勤,范戎,等.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咨询委托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J].现代临床医学,2009,35(1):79-80.

项目立项 篇10

1 我国科技项目立项方式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科技计划 项目包括 国家重大 科技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类别,立项方式包括同行评议、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部门评审等[1]。2014年,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 以下简称《意见》) 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类别进行了新的划分,设定了基础前沿科研项目、公益性科研项目、市场导向类项目、重大项目共4类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分类立项制度: 对于基础、前沿类科研项目,通过同行评议、公开择优的方式立项; 对于公益性科研项目要强化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根据行业的需求立项; 对于市场导向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对于事关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采取定向择优方式立项。归纳起来就是同行评议、行业导向、市场导向、定向择优等4种立项方式。《意见》中没有明确提出公开招标的方式,并弱化了政府部门在立项评审中的权力,可能出于3点考虑: 第一,基础性、公益性、前沿性和重大项目是为整个社会、整个行业、整个国家服务的,因此,不宜开展类似于工程项目招标的方式选择科技项目; 第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对这类项目政府更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即使要支持也适宜通过后补助的方式支持; 第三,部门评审的提法带有很强的行政管理色彩,在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中,更应该突出政府对参与实施科技项目各方的服务职能。

无论哪种立项方式,均包括立项准备、立项论证、立项决策3个基本环节。立项准备包括制订计划任务,提出申报指南,出台申报通知等; 立项论证包括项目可行性论证,专家评审等; 立项决策包括厅务会商,党组讨论,领导批署,签订合同等。它们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了4个问题: 第一,机会不公平。申报指南由少数专家起草,往往制定出有利于本单位、本人的计划任务,行政管理部门很难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发现这一现象。同时,申报指南和申报通知的公开程度不够,带有行政职务的科技人员往往最先、最全面掌握申报信息,会获得更大的立项机会,加上行政型科技人员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更为紧密,导致会搞关系的科技人员比会搞研究的科技人员更容易获得科技项目支持。第二,程序不透明。政府部门不会提前公开立项程序、立项方式、评分标准,仅在党组讨论后、领导批署前进行数天的结果公示,为什么上项目、上哪些项目不对社会公开,项目申报单位、申报人、社会公众被剥脱了对立项过程的知情权。第三,决策不公开。立项决策通过部门内部的处务会提出草拟立项名单,经厅务会商后由党组决策,党组和个别领导具有很大的立项权力,甚至可以随意删减、增加、更换立项项目和立项经费,黑箱式决策为领导滥用职权预留了制度空间。第四,三权不分离。立项过程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均由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缺乏外部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从制度上滋生、纵容了权力腐败。

因此,我国科技项目的立项决策制度迫切需要改革,要建立全面、全程公开的立项制度,杜绝立项过程中的公权力滥用或腐败行为。

2 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的实践

2. 1 定义与内涵

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政府开放式决策的探索[2],但进展并不顺利,也没有应用到科技项目的立项决策中。顾金喜[3]将开放式决策定义为: 政府在进行重大行政决策时,充分听取、吸纳公众意见,并将公众意见作为行政决策的重要参考,使行政决策公开、透明,实现政府与公众有机互动的一种决策模式。由此可见,开放式决策的核心是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在此基础上,四川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针对科技项目项中存在的机会不公平、程序不透明、决策不公开、三权不分离等问题,在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行开放式决策中,将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定义为: 以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为前提,实现科技项目立项“过程阳光、评审公开、决策民主、全程监督”,推进科技管理程序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内涵包括: 第一,过程阳光。项目申报通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结题验收等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公开 ( 涉及国家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内容除外) ,在阳光下行使行政权力。第二,评审公开。专家评审实行事前公开条件,事中公开过程,事后公开结果。项目申报前,公开申报通知、材料格式和评分标准; 项目评审时,提前公开专家名单、评审方式、评审时间和地点、专家评分表与综合评分计算方法等内容; 项目评审后,及时反馈、公开评审结果。第三,决策民主。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根据项目综合评分,并结合大政方针研究提出拟立项项目,在官网和申报单位同步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批署。第四,全程监督。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情况通报监察机构,并邀其全程参与和监督; 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 向项目实施单位公开,接受内部监督。

2. 2 工作程序

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包括组织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综合评分等7个工作程序 ( 见图1) 。

( 1) 组织申报。按照《四川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 试行) 》要求,公开发布项目申报通知和有关材料标准格式。申报指南发布日至项目受理截止日原则上不得少于55天,申报通知发布日至项目受理截止日原则上不少于20个工作日,避免突击行为。项目受理截止后公开项目申报的受理情况。

( 2) 资格审查。委托科技中介开展申报项目的资格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内容合法性、形式规范性、指标完整性等。技术审查结果将未通过的原因反馈给项目申报单位,通过的项目进入专家评审。

( 3) 专家评审。这是核心程序。在传统科技项目的专家评审环节,评审由政府部门主持,专家由政府部门钦点,过程和结果由政府部门独家掌控,专家很容易成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另类代言人———把政府希望上的项目打高分。开放式决策则委托科技中介组织开展专家评审,从专家库中按照申报项目的领域随机抽取专家,专家评分结果作为“专家因素”得分进入综合评分。行政管理人员随机抽查专家原始评分表。

( 4) 综合评分。这是核心程序、亮点程序。传统的科技项目立项评分仅有专家一个因素,有三点问题: 其一,专家有个人偏好; 其二,专家仅根据材料评分,善于包装的项目容易得高分,而材料组织能力不强、意义重大、注重实效的项目就很可能落选; 其三,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富民”和“强县”,重点应支持经济落后地区,而现实却是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在专家评分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开放式决策中,各项目综合评分由基础因素、专家因素和加分因素共同决定 ( 见表1) ,基础因素中的“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得分越高、综合评分越低,加分因素主要用于消除因落后地区材料组织能力差、专家个人偏好等影响,尽可能使项目支持最需要支持的地区。行政管理人员随机抽查综合评分。综合评分结果向社会公开,项目申报单位可根据提前公开的公式计算。

( 5) 民主决策。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会商,再次对科技中介提出前阶段工作进行抽查、核实,共同提出拟立项的项目数与经费,提请党组决策 ( 只能做减法并提出减的理由) ,党组和行政领导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这种决策结果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决策结果向社会公开、公示,无异议后报省领导批署。

( 6) 项目签约。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计划任务书。

( 7) 项目验收。委托科技中介进行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各项目承担单位每年12月31日前提交年度总结报告,在规定期限内提交项目中期监理报告。验收工作的组织参照项目评审和立项的程序进行。验收合格、复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可以申报下一周期的项目。

2. 3 实践经验

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是创新行政管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需要,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依法行政的需要。与传统决策方式相比,开放式决策具有诸多创新点 ( 见表2) 。通过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有效地消除了社会公众的质疑,成功地编织了一张权力防腐网,实现了权力法制化、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有三点经验值得借鉴。

( 1) 变管理为服务。我国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实践进程相对滞后[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迈过了两道障碍: 第一,克服了官本位的观念障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倡导的就是“学而优则仕”、“摄职从政”,这种官本位的思想已经在中国人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是用服务革管理的命,站在项目申报单位和科技人员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程序,对项目申报单位和科技人员而言政府是服务者,对社会公众而言政府是汇报者。第二,克服了管理体制障碍。在此之前,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是管理,管理者只考虑自身方便,项目从申报通知出台到项目截止日期的时间普遍很短,甚至出现过一周以内完成申报的现象; 项目立项的环节繁琐,程序不公开,申报人员一步一个关口。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之后,把决策程序固化为7个并提前公开,项目受理时间延长到20天以上,申报人员照程序申报,申报过程、结果一目了然。跨出了这两步,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就会在社会公众、项目申报单位、科技人员眼中树立敢于担当、主动服务的政府形象。

( 2) 变暗箱为阳光。我国科技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项目的腐败现象也随之增多、程度加重,科技项目经费被形象比喻成“唐僧肉”。学者提出了建立科技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经费审计等建议,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采纳[5]。目前,我国科技项目管理的制度、规章不下35个,这看似密不透风的防腐网依然堵不住腐败,根源就是现行的管理制度是建立在管理部门自身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忽略了阳光防腐剂的作用。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建立了“三级公开、三方监督”的新机制: 一是让行政决策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在阳光下行使行政权力,接受社会监督, “跑”项目、行政领导随意更换项目等现象被杜绝了; 二是项目全生命周期在项目申报单位全程公开,接受申报单位的内部监督,确保科技人员机会均等; 三是主动向纪检机关派出机构公开,主动接受制度监督。“三级公开、三方监督”的新机制点中了公权力腐败的“死穴”,社会公众第一次全面掌握申报项目、评审项目、立项项目、验收项目之间的关联,申报单位第一次看清了综合评分计算方法、明晰了项目上与不上的原因,科技项目管理第一次实现了全程可对比、可追溯、可查责。

( 3) 变集权为放权。简政放权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央陆续下放了一大批行政权力,这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下放行政权力树立了标杆。然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改革步伐相对滞后,手伸得长、事揽得多、心操得急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集操作权、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于一身。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对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监督层的分工作了明确界定: 操作层的工作由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人员承担; 管理层的工作由科技中介在科技行政部门的监督下承担; 决策层的工作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行使; 监督层的工作由社会、政府监督机构、项目承担单位的非项目人员共同承担。在这种分工模式下,有效调动了政府部门、项目单位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一方面把过程管理和部分操作层的权限放出去了,另一方面把行政领导的权力削弱了 ( 只能根据综合评分决策,不能随意增加项目、篡改项目) ,可以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花更多的心思思考宏观问题; 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人员可以从现在繁琐的过程管理中抽身,花更多的精力在执行项目本身上。这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6]。

2. 4 优化建议

科技项目的开放式决策是一个新事物,虽然问题找得准,改革意愿强,落实行动快,但是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程序执行的高效性、配套制度的完整性等还需要完善。

( 1) 建立科技诚信制度。抓住3个重点建立科技诚信制度: 一抓项目申报单位,把执行不得力、监理不配合、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列入管理黑名单,进入黑名单的单位在3 ~ 5年内不得申报其他科技项目; 二抓科技中介,行政管理部门不必全程参与,但要抽查、审核,防止变相“跑”项目、变相公权力腐败; 三抓评审专家,防止因提前公开专家名单导致的拉关系现象,对不负责任的专家从专家库中剔除,并与本人申报科技项目的诚信挂钩。

( 2)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全生命周期虽然全程委托给科技中介做,但是科技中介并没有得到委托经费,这种责任与权利不对等的行为在短期内可以运行,但要长期运行并确保工作质量 ( 特别是有可能因为工作经费缺乏而滋生新的腐败) ,一定要推广政府有偿购买服务。

( 3) 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在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中,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了充分尊重,但是科技项目经费是公共财政资金,公众除了知情权以外,还应享有表决权。可以试行开展社会公众参与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并根据评价结果建立星级制度,在综合评分中增加5分“星级因素”,星级越高、得分越高。

( 4) 优化项目申报时间。项目申报时间为每年上半年,而全省的统计年鉴要下半年才出版,由于提前公示了综合评分方法,就有可能产生数据造假的现象,这就需要对所有基础因素数据逐一核实,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可以考虑在当年统计年鉴出版以后申报次年的项目,直接用统计年鉴数据。

( 5) 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以进一步减少项目承担单位、科技人员用在项目过程管理上的时间。信息化管理平台要兼顾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统计指标应尽可能简化,项目报告的格式要固化、简明。

( 6) 加强科技能力培训。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科技能力相对较差,科技需求很大、很强,但项目组织能力很有限,他们与发达地区竞争科技项目处于劣势地位。笔者工作单位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从基层随机征集到的19条建议中有11条是建议组织科技能力培训。建议有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加强基层科技能力培训。

3 讨论

( 1) 改革阻力问题。开放式决策的思想发源于杭州,其基于信息公开的理念并不高深,实践的难度也不大,然而开放式决策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很大阻力。实行开放式决策之后,政府及政府部门的权力完全暴露在阳光底下,丧失了所谓的特权,既得利益集团必然产生阻力。立项决策信息应该公开、能够公开,但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不敢公开,不愿公开。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决策者必须拿出坚定的魄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涉及面很广,当前可以抓住社会最关注、矛盾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问题开刀。四川率先在全国开展科技项目开放式决策试点,将开放式决策的思想运用到科技项目立项制度之中,实现了立项决策真正意义上的事前、事中、事后公开,证明科技项目开放式决策是可行的,关键就看决策者的改革决心。

( 2) 公众参与问题。四川科技项目开放式决策制度实现了信息的全程、全面公开,在探索解决科技项目立项过程存在机会不公平、程序不透明、决策不公开、三权不分离等问题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这种探索也是刚刚起步。开放式决策有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信息公开; 二是公众参与。四川的实践在信息公开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公众参与程度还不够。目前,社会公众还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政府部门对项目立项的权力得到了削弱,但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政府部门中。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由科技中介组织、社会公众参与的决策评价机制,并建议在综合评分中增加“星级因素”。然而,要真正落实这一想法还要克服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明确参与评价的主体界定; 第二,必须明确公众参与评价的机制,建立公众参与评价的渠道; 第三,必须尊重公众参与评价的结果,将其运用到立项决策之中,不然,公众参与评价就是作秀。

( 3) 评分因素问题。专家评审制有几个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专家往往是政府意图的代言人、责任分担者; 二是专家评分结果可能偏差很大; 三是专家评分结果很容易被篡改,行政决策也往往不看专家评分。因此,专家评分似乎是为了完善制度的需要,而不是实际工作的需要。然而,专家评审应该发挥主要作用,因为行政管理人员不可能在专业技术上做到与专家媲美的程度。在四川的科技项目立项开放式决策实践中,考虑了基础因素、专家因素、加分因素,既尊重专家的主体作用,又兼顾了专家独家评审的不足。在公众参与决策机制建立之后还可以考虑增加这个因素。在各因素的指标设置上,要充分考虑两点: 一是要围绕各专项的类别、宗旨设置,不能照搬评分指标体系; 二是要考虑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指标设置应尽可能简单、易于获取,否则再科学的指标体系也只会停留在学术层面。

项目立项 篇11

按题材划分,当代题材62部,2282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53.45%和53.05%。其中,当代军旅题材3部106集,当代都市题材37部1329集,当代农村题材14部555集,当代青少题材3部130集,当代涉案题材1部20集,当代科幻题材3部102集。

现代题材6部,185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5.17%和4.3%。其中,现代都市题材4部118集,现代涉案题材1部25集,现代其他题材1部42集。

近代题材34部,1277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29.31%和29.68%。其中,近代传奇题材11部458集,近代革命题材18部643集,近代其他题材3部106集。

古代题材14部,558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12.07%和12.97%。其中,古代传记题材1部30集,古代传奇题材8部333集,古代武打题材1部30集,古代神话题材4部165集。

此外,批准立项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目1部,45集。该剧为东阳长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申报的电视剧《人民总理周恩来》。

8月立项的剧目数量是今年以来各月份电视剧立项数目的峰值,也为近三年同期之最。其中,2014年8月立项剧目为97部,2013年8月立项的电视剧仅为46部。再往前追溯,2012年,2011年8月立项的电视剧数目分别为128部,125部。

从电视剧题材看,都市剧数量最多,依然是电视剧公司最为青睐的剧种,其次是革命剧,有26部电视剧以抗战为主题,此外,农村剧和古装剧均为14部,并列成为受欢迎程度第三的电视剧题材。

项目立项 篇12

随着我国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 我国与各国政府间交通科技国际交流培训的规模日益扩大, 引进国外智力和国外先进技术工作不断加强, 交通出国 (境) 培训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立项是交通出国 (境) 培训的起点和首要工作, 项目的选择与确立是国际培训中重要的阶段。有价值的国际培训项目, 将能推进交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我国交通相关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方面将取得很大的成果。因此在立项时, 要精心选择项目, 明确立项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为交通出国 (境) 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项原则

交通行业出国 (境) 培训的目的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科学管理经验以及其他在国内难以学到的业务知识, 引进国外智力, 为交通行业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从而推动交通科技的发展和交通行业的进步。选择好的、有创造性的培训项目, 就要遵循一定的立项原则。总体要围绕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 紧密结合我国交通行业和部门 (单位) 实际,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更有成效”的方针, 有针对性地选择交通出国 (境) 培训项目, 保证培训质量。具体原则如下:

1、前瞻性: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 国际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 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为适应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交通行业人才资源开发与智力支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交通出国 (境) 培训事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立项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全面实施“人才强交”、“科教兴国”的战略, 经过认真思考、理性分析, 要运用更多的系统性思维, 突出和强化面向未来的意识, 选择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项目, 使项目利于交通行业未来的发展, 交通人才的培养, 又快又好地发展交通建设。

2、需要性:

出国 (境) 培训项目立项时要围绕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利于公路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的发展, 注重交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对交通科技水平与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有一定帮助, 使我国交通人才要在较短的时间内, 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交通建设的需要。同时可在交通科技领域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新理念, 少走弯路, 快速提高我国交通科技水平。因此, 在立项时, 要充分了解交通行业的前沿信息和交通行业发展需要, 选择利于交通行业不断发展、易于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最具有需要性的培训项目。

3、创新性:

交通出国 (境) 培训项目的实施是为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来解决我国交通发展中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因此立项时要突出题目的新颖, 要有项目的创新和独创之处。国内发展已经很成熟技术的相关项目就没有必要再设立。具体来说, 管理类项目实施后要有新发现, 提出新见解, 得出新结论;技术类项目实施后应有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或者把原有技术应用到新领域。

4、可行性:

立项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方面是我国交通发展现状, 近期交通发展规划, 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等,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国外交通发展优势, 如果某个项目在国外尚在研究还未取得较好效果或者还没有进行研究, 这样的项目也没有必要设立。立项前要加强交通科技情报, 掌握交通科学动态。了解国外交通行业某个问题的研究状况和取得的成果, 瞄准世界交通科技发展的前沿, 平时广泛阅读有关本专业和有关学科的国内外资料, 以最快速度收集有用信息, 从而得以熟悉了解本专业上的现状和发展动向以及研究的前沿、重点和焦点, 作为出国 (境) 培训项目的立项准备, 加强项目顺利实施的可行性。

5、目标性:

立项要有明确的目标, 突出重点, 如果目标不明确, 涉及层面过多, 而交流或培训时间有限, 结果导致某些方面都不能考察透彻, 最终不能取得很好的交流和培训效果。立项时要围绕实现交通事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确定国际培训重点;结合交通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结合交通行业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 突出对交通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项目来源

1、从科研实践中选择项目。

从事科研实践活动时, 会遇到一些实际的、具体的问题, 从这些问题中选取的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以这些问题立项, 进行国际交流与培训, 了解更多国外相关技术, 拓宽研究思路, 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提高科研成果。如:交通部重点科研项目“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战略研究”, 以此项研究为依托, 组织相关课题组成员赴日本进行考察, 学习借鉴日本先进的资源节约技术和环境保护模式, 获取更多资料, 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 提交高质量的课题报告。

2、从交通重点实验课题中选择项目。

交通重点实验一般围绕交通建设和交通科技发展战略目标, 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以及相关公益性技术研究, 解决交通现代化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从而提高公路水路交通供给能力、服务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依据公路交通安全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立项, 组织相关业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进行出国 (境) 培训, 了解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 借鉴其成熟的实验方法或技术, 不断总结经验, 缩短实验操作时间, 使实验成果尽快投入使用。

3、从交通发展规划中选择项目。

交通发展规划中列出了一段时期内交通发展的目标与重点, 从中选取的出国 (境) 培训项目, 符合交通行业长期发展趋势。例如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 明确列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 根据这些重点研究内容立项, 加快实现交通发展的目标。

四、项目内容

遵循一定原则, 选择好交通出国 (境) 培训项目后, 还需要书写立项申请。项目申请内容一般应说明:立项背景, 分析以往工作的进展和存在问题, 表明将对那一问题展开研究, 或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新问题而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说明我国交通行业在某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 国外交通发展状况, 我国在这方面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值得交流或培训的国内难以解决的具体的技术问题, 出国 (境) 培训的内容主题, 国际交流与培训的方式, 该项目实施后预计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具体内容。

项目申请内容中, 重点要突出培训目标, 出国 (境) 培训目标是项目申请的精髓, 通过树立一个明确的培训目标, 必须具体、准确地表达了希望解决的问题, 注意目标与背景、内容的一致性。设置的培训内容主题和关键问题应紧紧围绕培训目标, 并且从背景、技术和方法、研究基础和条件等诸方面, 支持这个目标, 这样才能突出本项目的特色和水平。

五、小结

科学地选择有价值的出国 (境) 培训项目, 依据交通生产建设实践、重大科研项目以及交通发展规划来立项, 不断提高立项水平和交通出国 (境) 培训质量, 为交通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摘要:交通行业出国 (境) 培训在我国交通快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立项是出国 (境) 培训中一项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是出国 (境) 培训活动的基础和关键, 因此要十分重视立项的重要地位。本文就交通行业出国 (境) 培训项目的立项工作进行分析, 不断提高立项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交通,出国 (境) 培训,立项

参考文献

[1]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12月

[2]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2006年2月

上一篇:经济犯罪现状分析下一篇:深层水泥搅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