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氯倍他索(共11篇)
丙酸氯倍他索 篇1
索咪新尿素乳膏是一种治疗湿疹、扁平苔藓、银屑病等的复方外用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炎、抗瘙痒、抗真菌和收缩毛细血管的作用。该乳膏中丙酸氯倍他索和硝酸咪康唑两组分的紫外光谱相互影响[1],其含量测定一般分别采用的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表面活性剂双相滴定法[2],但操作繁琐、费时,稳定性较差。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软膏中两种成分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及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10AD泵,SPD-10A紫外检测器,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mm,5μm),SCL-10A系统控制器,SIL-10A自动进样器。Mettler AE240电子天平。购进索咪新尿素乳膏(上海华山医院研制);乳膏基质由浙江经纬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对照品:丙酸氯倍他索(批号10302-0001)和硝酸咪康唑(批号10213-9903)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1.2 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0.1%醋酸铵溶液(80∶20)为流动相,以苯甲酸苄酯为内标,流速为1.0m L/min,紫外检测器于240 nm测定。进样量10μL。取索咪新尿素乳膏、乳膏基质及对照品制备供试品溶液、乳膏基质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得内标、丙酸氯倍他索和硝酸咪康唑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5、2.7和5.6 min。丙酸氯倍他索与乳膏基质、硝酸咪康唑的分离良好,分离度分别为3.6和12.5。样品色谱中乳膏基质对测定成分无干扰。
1.2.1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样品1 g精密称定,置于15 m L试管中,加适量甲醇溶解,置于60℃水浴加热振荡使溶解,摇匀,取出后置冰浴20 min后,过滤,用甲醇洗涤残余物,将滤液与洗液仪器置于50m L容量瓶,加入内标溶液5.0 m L,加甲醇溶液至刻度,离心,作为供试品溶液。
1.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丙酸氯倍他索5 mg精密称定,置于100 m L容量瓶中,加甲醇超声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丙酸氯倍他索对照品溶液;取硝酸咪康唑100 mg精密称定,置于100 m L容量瓶中,加甲醇超声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硝酸咪康唑对照品溶液;取苯甲酸苄酯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稀释成70 mg/L的内标溶液。
2 结果
2.1 线性关系
精密量取硝酸咪康唑对照品溶液3.0、3.4、3.8、4.2、4.6和5.0 m L,精密量取丙酸氯倍他索对照品溶液1.5、1.7、1.9、2.1、2.3和2.5 m L,分别置于同一10m L容量瓶中,各加入内标溶液1.0 m L,加甲醇稀释至刻度。取上述溶液按本文色谱条件分别进样10μL测定,以峰面积A对浓度C(mg/L)进行回归处理,得硝酸咪康唑回归方程A=0.0675C+1.0294,r=0.9999(n=5);丙酸氯倍他索回归方程A=0.0684C+0.1920,r=0.9999(n=5)。结果表明丙酸氯倍他索和硝酸咪康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5~12.5 mg/L和0.3~0.5 mg/m L内(r=0.9999)。
2.2 进样精密度
分别用对照品按处方比例精密以甲醇制成每1L含10.0 mg丙酸氯倍他索和400 mg硝酸咪康唑的混合液,进样10μL,连续8次,以峰面积考察进样精密度。结果发现硝酸咪康唑峰面积的RSD=0.21%,丙酸氯倍他索峰面积的RSD=0.11%。进样精密度良好。
2.3 溶液稳定性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0μL分别于4、12、24、36和48 h注入色谱仪,记录主峰面积,考察稳定性,结果发现硝酸咪康唑RSD=0.52%,丙酸氯倍他索RSD=0.80%,供试品溶液48 h内性质稳定。
2.4 重复性测定
取同批样品分别制成供试品溶液6份及对照品溶液,以外标法分别计算含量,平均值分别为丙酸氯倍他索RSD=1.20%,硝酸咪康唑RSD=0.90%。含量测定表明重复性良好。
2.5 回收率测定
分别取丙酸氯倍他索对照品溶液1.6、2.0和2.4m L和硝酸咪康唑对照品溶液3.2、4.0和4.8 m L加入适量乳膏基质,得标示量80.00%、100.00%和120.00%的回收率试验模拟样品。取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中、低、高3种加入量的回收率±RSD:丙酸氯倍他索分别为(99.90±0.10)%、(99.90±0.10)%和(99.88±0.12)%,硝酸咪康唑分别为(99.88±0.22)%、(101.80±0.83)%和(98.54±1.02)%。
2.6 样品测定
按上述方法分别对批号080731、080824、080907三种批号的索咪新尿素乳膏进行测定,结果丙酸氯倍他索的含量分别为98.80%、100.05%和102.30%,硝酸咪康唑的含量分别为98.76%、101.90%和101.80%。
3 讨论
HPLC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HPLC的出现不过三十多年的时间,但这种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应用也十分广泛。要正确地选择色谱分离方法,首先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样品的有关性质,其次必须熟悉各种色谱方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范围[3]。选择色谱分离方法的主要根据是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极性和稳定程度以及化学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质。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等四个指标。其中,分离度和重复性是系统适用性试验中更重要的参数[4]。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色谱系统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溶液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对色谱系统进行试验,必要时可对色谱系统进行适当调整,应符合要求[5]。
硝酸咪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的UV图中(以甲醇为溶剂),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64 nm和239nm,紫外光谱相互影响,中国药典丙酸氯倍他索和硝酸咪康唑含量测定一般分别采用的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表面活性剂双相滴定法,但不灵敏,稳定性较差。采用HPLC方法测定两者含量国内研究目前较少,本实验选择的方法是参照郭燕萍等[6]的方法,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行性。确定240 nm为检测波长,同时对对照品与供试品相同的色谱峰值进行了纯度检测,结果发现色谱峰分离优良,灵敏度高,准确性和精密度好,回收率高,而且乳膏基质对测定无干扰。另外,内标物的选择本实验也严格考虑,
p H的高低对硝酸咪康唑的保留时间及峰形影响较大,对丙酸氯倍他索基本无影响[7],本实验选择苯甲酸苄酯为内标,保留时间适宜,不干扰丙酸氯倍他索、硝酸咪康唑峰值出现时间,误差更小。流动相的p H值一般应控制在2~8之间,流动相应尽可能少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必须使用时,应尽可能选用含较低浓度缓冲液的流动相,其中有机溶剂的比例通常应补低于5.00%[8]。
总之,HPLC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索咪新尿素乳膏的内在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荣飞,宋钟娟,王沛松.HPLC法同时测定丙酸氯倍他索硝酸咪康唑搽剂中两组分的含量[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9(3):10-11.[1]HUANG RF,SONG ZJ,WANG PS.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of two components in clobetasol propionate/miconazole nitrate forliniment by HPLC[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2009(3):10-12.Chinese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第十三册[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5:60.[2]State Drug Adiministration.Drug Specifications promulgated Vol13[M].Chengdu:Sich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House,2005:60.Chinese
[3]余小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康唑氯倍他索乳膏中两组分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7):871-872.[3]YU XP.HPLC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wo componentsin compound miconazole nitrate cream[J].Chin J Pharm Anal,2005,25(7):871-872.Chinese
[4]武谷,温辉,岳靖.HPLC法测定曲咪新乳膏中硝酸咪康唑和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J].中国药品标准,2006(2):18-20.[4]WU G,WEN H,YUE J.Determination of miconazole nitrate and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cetate in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cetateand miconazole nitrate and neomycin sulfate cream by HPLC[J].Drug Standards of China,2006(2):18-20.Chinese
[5]第振学.曲咪新乳膏中两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31):26-28.[5]DI ZX.Study of contents determination of two components of inqumixin cream[J].China Modern Doctor,2008(31):26-28.Chi-nese
[6]郭燕萍,郁韫超,施孝金,等.HPLC法测定索咪新尿素乳膏中丙酸氯倍他索和硝酸咪康唑的含量[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19(1):41-43.[6]GUO YP,YU YC,SHI XJ,et al.Determination of clobetasolpropionate and miconazole nitrate in clobetasol propionate,mi-conazole nitrate,neomycin sulfate and urea cream by HPLC[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2010,19(1):41-43.Chi-nese
[7]罗荣,陈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中硝酸咪康唑和丙酸倍氯米松含量[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12):15-16.[7]LUO R,CHEN B.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m-pound miconazole nitrate ointment[J].Acta Academiae MedicinaeJiangxi,2009(12):15-17.Chinese
[8]卢劲涛.HPLC法测定复方硝酸咪康唑乳膏的含量[J].中国药师,2010(5):45-46.[8]LU JT.Determination of compound miconazole nitrate cream byHPLC[J].China Pharmacist,2010(5):45-46.Chinese(曾文军编辑)
丙酸氯倍他索 篇2
关键词:3-羟基丙酸;分离;鉴定;短乳杆菌;薄层层析
中图分类号: Q939.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9-0381-03
3-羟基丙酸(3-hydroxypropionic acid,别称β-hydroxypropionic acid,简写3-HP)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平台产品,被美国能源部列为当今世界12 种最具潜力的化工产品之一[1]。目前,3-HP主要通过丙烯酸水合法、β-丙内酯水解法等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在生产过程中依赖一些特殊条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2]。而微生物技术方法逐渐成为当前3-HP生物合成的研究热点[3-6],主要是通过自然选育、基因工程或代谢工程技术选育优良的3-HP产生菌。从自然环境中选育的3-HP菌株主要有克雷伯氏菌、假丝酵母、假单胞菌、罗伊氏乳杆菌和红串红球菌等[2,7-10]。为了获得其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3-HP产生菌,本研究从不同的土壤环境中分离产3-HP菌株,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以期为丰富产3-HP的微生物资源提供技术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土壤样品采集自果园、耕田、化工厂周边污水环境。
1.1.2培养基(1)初筛培养基:葡萄糖20 g/L、蛋白胨20 g/L、酵母膏10 g/L、琼脂20 g/L,pH值自然,高压灭菌后加入 0.1%~1.0% 丙酸。(2)复筛培养基:蛋白胨20 g/L、酵母膏 10 g/L、琼脂20 g/L、pH值自然,高压灭菌后加入05%丙酸。(3)发酵培养基:蛋白胨20 g/L、酵母膏10 g/L,pH值自然,高压灭菌后加入0.5%丙酸。(4)斜面培养基:葡萄糖20 g/L、蛋白胨20 g/L、酵母膏10 g/L、琼脂20 g/L,pH值自然。 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所用培养基参考《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等相关资料[11-12]。
1.1.3主要试剂DNA Marker购自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aq 酶、dNTP购自TaKaRa公司;3-HP标准品购自梯希爱(上海)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细菌生理生化微量鉴定管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TLC Silica gel 60 F254硅胶薄层层析板购自Merck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方法
1.2.1菌株初筛与复筛分别将样品少许放入100 mL含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中,轻轻混匀后静置2 h,然后吸取0.1 mL悬浮液涂布于含有不同浓度丙酸的初筛培养基上。涂布完毕后,将平板倒置于30 ℃培养箱中放置24~72 h,用无菌牙签将初筛平板上的单个菌落转接到复筛培养基上,继续培养24~48 h,初步得到能够在复筛培养基中生长的菌株。将复筛的菌株分别接种于10 mL发酵培养基中,在30 ℃、160 r/min的摇床中发酵48 h。发酵结束后,离心去除菌体得到发酵上清液以备用。另外,通过薄层层析初步鉴定产3-HP的菌株进行纯培养,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中保存。
1.2.2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参考《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等相关资料对产3-HP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本研究所进行的生理生化试验主要包括糖发酵试验、淀粉水解试验、脲酶测定、吲哚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P试验)以及甲基红试验(MR试验)等。
1.2.3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菌株总DNA提取方法参考《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13]。16S rDNA的PCR扩增条件如下:引物使用细菌通用引物(27 F:5′-AGAGTTTGATCCTGGCTCAG-3′;1492 R:5′-TACGGTTACCTTGTTACGACTT-3′),20 μL的PCR扩增体系包括10×PCR buffer 2 μL、dNTP 0.8 μL、27 F和1492 R引物各 05 μL、模版DNA 1 μL、Taq酶0.3 μL、无菌水14.9 μL。PCR反应条件包括:94 ℃变性4 min;94 ℃变性30 s,55 ℃退火 30 s,72 ℃延伸2 min,进行30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
PCR产物送至北京奥科鼎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并将测得结果经由GenBank进行序列相似性搜索,然后采用Clustal X进行序列联配分析,系统发育分析通过软件MEGA 6.0完成。
1.2.4产物的薄层层析为初步确认所筛选的菌株是否产3-HP,通过薄层层析的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参照李冰等方法[14]并稍作修改,展开剂由正丁醇、甲酸和水按照 19 ∶1 ∶10 的体积比所构成,显色剂为0.1%溴甲酚绿,点样体积为2 μL。
2结果与分析
2.1菌株的初步分离和形态观察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多轮分离,最终得到1株能够在复筛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株,将其命名Y31,划线分离出单菌落后进行发酵验证。从Y31菌落特征上看呈现乳白色、中间微凸起,48 h后呈淡黄色,不透明,直径小于0.5 mm(图1-A)。菌株Y31革兰氏染色结果呈阳性,油镜观察到的显微形态见图1-B,单个细胞呈棒形球杆状,两端钝圆,单个或成链状排列。
2.2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2.2.1糖发酵测试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指标对Y31菌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可利用乳糖、葡萄糖、麦芽糖、鼠李糖且不产气,能液化明胶,不能利用棉籽糖、甘露醇(表1)。
表1糖发酵测试结果
糖类结果乳糖+葡萄糖+麦芽糖+棉籽糖-鼠李糖+甘露醇-明胶+注:“+”表示能利用或能液化;“-”表示不能利用。
2.2.2其他方法测试淀粉水解试验、吲哚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呈现阴性;脲酶测定试验、接触酶试验、甲基红试验为阳性(表2) 。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结合形态学观察,并对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发现Y31菌株与短杆菌相似。
表2其他方法测试结果
试验结果淀粉水解-脲酶测定+吲哚-过氧化氢酶+VP-MR+注: “-”表示该试验为阴性;“+”表示该试验为阳性。
2.3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按照《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所述方法,提取Y31菌株的基因组DNA,然后利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该菌株的16S rDNA,经测序获得该菌株16S rDNA序列,片段大小为 1 430 bp。选择Genbank中与Y31菌株16S rDNA序列相似性较高的已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并构建邻接树(N-J 法)。结果表明,菌株 Y31的16S rDNA序列与短乳杆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二者在以N-J 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聚为同一簇群(图2),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指标分析发现,该菌株能够利用鼠李糖,不能够利用棉籽糖,另外该菌株能够在以丙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这与多数短乳杆菌有所不同,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初步鉴定菌株Y31为短乳杆菌变种,命名为Lactobacillus brevis Y31。
2.4发酵产物的鉴定
将发酵液离心后获取发酵上清液,然后进行薄层层析分析,结果见图3。通过测量点样原点处到显色斑点中心距离与原点至溶剂前沿距离,得出每个斑点的比移值Rf。计算得出发酵液和对照3-HP的Rf值接近,符合薄层层析定性要求,因此,初步确定Y31菌株所产的酸为3-HP。
3结论与讨论
目前,化学法合成3-HP具有经济可行的优势,但从长久考虑,微生物法生产3-HP更加绿色环保。从相关文献来看,微生物源3-HP的研究主要通过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构建3-HP的生物合成途径,并证实了某些微生物体内存在的3-HP代谢途径[1,15]。相关试验尚处于试验阶段,与生产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另外,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的产3-HP菌株几乎都面临产物的毒性、耐受性问题,甚至构建的工程菌也存在相同的难题,有些基因工程菌还需依赖价格高昂辅酶B12[16]。
迄今已发现多种微生物能够利用不同的碳源产生3-HP,本试验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1种新发现的产3-HP菌株Y31,为该菌株的进一步选育创造了条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初步鉴定Y31菌株为短乳杆菌变种,为微生物源3-HP代谢网络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Kumar V,Ashok S,Park S. Recent advances in biological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ic acid[J]. Biotechnology Advances,2013,31(6):945-961.
[2]Lee S H,Park S J,Park O J,et al.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ic acid from acrylic acid by newly isolated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LG12[J].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9,19(5):474-481.
[3]Thorgersen M P,Lipscomb G L,Schut G J,et al. Deletion of acetyl-CoA synthetases Ⅰ and Ⅱ increases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ate by the metabolically-engineered hyperthermophile Pyrococcus furiosus[J]. Metabolic Engineering,2014,22:83-88.
[4]Lee P,Subramanian M R,Zhou S F,et al. 3-Hydroxyisobutyrate dehydrogenase-Ⅰ from 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 ATCC 13867 degrades 3-hydroxypropionic acid[J].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2014,19:1-7.
[5]Kim K,Kim S K,Park Y C,et al. Enhanced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ic acid from glycerol by modulation of glycerol metabolism in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4,156:170-175.
[6]Jung W S,Kang J H,Chu H S,et al. Elevated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ic acid by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the glycerol metabolism in Escherichia coli[J]. Metabolic Engineering,2014,23:116-122.
丙酸氯倍他索 篇3
2008年, 刘志雄等以甲苯为原料, 经Friedel-Crafts、Willgerodt-Kindler-水解“一锅法”, 单甲基化和溴代反应合成了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 该方法不仅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用到价格昂贵的试剂, 而且该合成路线操作简便、原料易得, 且作者对各步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形成了最优条件。
2009年周淑琴等报道了以氯苄为起始原料, 经傅-克 (Friedel-Crafts) 烃化反应制得2- (4-甲氧甲基苯基) 丙酸甲酯, 利用氢溴酸裂解醚键高选择性制备了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该方法通过分别构建2-对甲基苯磺酰基丙酸甲酯和甲氧基苄醚合成重要中间体, 然后通过氢溴酸对其进行裂解反应以制备得到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该方法反应过程简单, 副反应较少, 反应收率高, 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2011年, 刘志雄等再次对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 以对甲苯苯乙腈为原料经甲基化、水解和溴代3步反应合成了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和以对甲基苯乙酸乙酯为原料经甲基化和溴代两步合成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乙酯:
该条路线仅用两步反应即合成制备得到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 作者通过选用碳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 碳酸钾为催化剂, 同时加入PEG产生协同作用, 高选择性的实现了对甲基苯乙腈的单甲酯化反应, 两步反应的总收率达到74.8%。
2013年, 孟歌等报道了一种基于两相中自由基反应制备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的绿色环保性方法, 该方法包括 (1) 将2- (4-甲基苯基) 丙酸进行溶解和降温, 然后在光照条件下, 滴加溴素反应液;或者加热至回流, 在搅拌下, 滴加溴素反应液;2) 当溴素反应液加入过半之后, 向反应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调节两者的加入速度, 使两者接近同时加完;然后在原有光照或加热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再继续反应, 取样监控;3) 经分离纯化得到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该方法通过两相自由基反应, 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有机溶剂作为自由基反应溶剂的缺陷, 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 该方法原子经济性高, 反应成本低, 生产效率高, 适合大规模进行生产。
2013年, 储晓建报道了以对甲苯基-2-氯-1-酮和2-对甲苯基丙酸为主要原料, 经干燥酰化反应、缩合反应和溴化反应制备得到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 通过甲苯和2-氯丙酰氯发生酰化反应, 然后与新戊二醇发生缩合反应并水解得到关键中间体2-对甲苯基丙酸, 最后再溴素和钨等光照下得到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产品。该方法所得产品纯度高, 收率高达98%以上, 同时具有反应成本低, 污染小的优点。
2015年, 崔开岩等报道了通过6步反应制备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的方法, (1) 首先对对氯甲基苯甲醛的氯甲基进行基团保护, 将苛性钠溶于过量甲醇中与对氯甲基苯甲醛反应, 得到对甲氧甲基苯甲醛; (2) 对甲氧甲基苯甲醛在硫酸存在下与浓盐酸进行氯甲基化反应, 得到对氯甲基苄醚; (3) 对氯甲基苄醚与氰化钠进行亲核反应, 得到对甲氧甲基苯乙腈; (4) 对甲氧甲基苯乙腈在催化剂存在下与碳酸二甲酯在高压下反应, 得到对甲氧甲基苯异丙腈; (5) 对甲氧甲基苯异丙腈碱性水解, 得到对甲氧甲基苯异丙酸钠; (6) 对甲氧甲基苯异丙酸钠与过量浓硫酸作用, 生成烊盐, 再与氢溴酸作用得到目标产物。该方法通过将溴甲基中的甲基先用甲氧基保护起来, 最后再通过氢溴酸进行溴化, 整个方法操作相对较简单, 收率高产品纯度高, 适合工业化生产。
2结语
本文对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的合成方法进行综述, 通过归纳从不同原料以及采用不同的反应类型制备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 为进一步研究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的合成方法提供有力借鉴, 有利于促进2- (4-溴甲基苯基) 丙酸合成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丙酸氯倍他索 篇4
【汉语拼音】JiushisuanMeituoluo‘erZhusheye
【主要成分】酒石酸美托洛尔
【化学名】:(RS)-{1-异丙氨基-3-[对-(2-甲氧乙基)苯氧基]-2-丙醇}L(+)-酒石酸盐,
【分子式】(C15H25NO3)2·C4H6O6,
【分子量】684.82。
【性状】为无色的澄明液体,密封于一次性注射器内。1mL注射液含有:酒石酸美托洛尔1mg,氯化钠9mg,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1mg及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4mg),加注射用水至1mL。注射液的pH值约为6。
【适应症】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预防和治疗确诊或可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缺血、快速性心律失常和胸痛。
【用法用量】
应该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同时,应仔细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电图,并备有复苏抢救设施。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开始时以1-2mg/分的速度静脉给药,用量可达5mg(5mL);如病情需要,可间隔5分钟重复注射,总剂量15mg(静脉注射后4-6小时,心律失常已经控制,用口服制剂维持,一日2-3次,每次剂量不超过50mg)。
预防和治疗确诊或可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缺血、快速性心律失常和胸痛:立即静脉给药5mg(5mL)。这一剂量可在间隔2分钟后重复给予,直到大剂量15mg(15mL)。有下列情况的患者不能立即静脉给药:心率<70次/分,收缩压<110mmHg,或I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果治疗必须中断,则应尽可能逐渐减量、经过至少1-2周后停药。否则可能有加重心绞痛和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外科手术前拟停用本药的患者,至少应在手术前24小时就停用;特殊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嗜铬细胞瘤患者可以例外。
【药理毒理】
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是一种β1受体选择性的阻滞剂,这意味着美托洛尔影响心脏的β1受体所需的剂量低于其影响外周血管和支气管部位的β2受体所需剂量。但是,美托洛尔剂量增大时,其对β1受体的选择性会降低。
美托洛尔无β受体激动作用,几乎没有膜稳定作用。β受体阻滞剂有负性变力和负性变时作用。美托洛尔的治疗减弱了儿茶酚胺的作用,使生理及心理负荷减轻,从而降低了心率、心排出量和血压。在伴有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的应激情况下,美托洛尔不会妨碍正常的生理性血管扩张。治疗剂量的美托洛尔,对支气管肌肉系统的收缩作用弱于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这使美托洛尔有可能与β2受体激动剂合用于治疗伴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与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相比,美托洛尔对胰岛素释放和糖类代谢的影响较小,因此也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美托洛尔对低血糖时心血管反应(如心动过速)的影响程度较轻,且血糖水平恢复至正常的速度也比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快。
对于高血压患者,倍他乐克能显著降低血压,但并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和电解质紊乱;对心绞痛患者,倍他乐克可减少发作次数并提高运动耐量,长期服用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用作心肌梗死后治疗可减少再梗死的的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后的死亡率。
倍他乐克由于阻滞心脏异位起搏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而可用于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洋地黄类及儿茶酚胺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对高血压、冠心病和儿茶酚胺增多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更有效。倍他乐克能拮抗儿茶酚胺效应,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时,美托洛尔静脉治疗能缓解胸痛、减少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发生率。早期治疗(在症状出现后24小时之内)有助于限制心肌梗死的面积和进展。治疗开始得越早,得益越大。 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患者,美托洛尔可降低心室率。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95%),生物利用度为50%。吸收后迅速进入细胞外组织,并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蛋白结合率低,约10%。口服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大作用时间为1-2小时。血压的降低与血药浓度不平行,而心率的减少则与血药浓度呈直线关系。
美托洛尔在肝脏中代谢,已经检出的三种主要代谢产物均无有临床意义的β阻滞效应。血浆半衰期为3-5小时。美托洛尔剂量的5%以原形经肾脏排出,其余均以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患者因素:美托洛尔的排出速率几乎不受肾功能的影响,因此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没有必要调整剂量。肝硬化患者所用的美托洛尔剂量通常与肝功能正常者相同,只有在肝功能极度严重损害时(例如门静脉分流术后的患者),才需要考虑减小剂量。美托洛尔的药代动力学不受年龄的影响。
【不良反应】
常见(>1/100):疲劳,头痛,头晕;肢端发冷,心动过缓;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少见:胸痛,体重增加;心力衰竭暂时恶化;睡眠障碍,感觉异常;气短,有支气管哮喘或哮喘症状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罕见(<1/1000):多汗,脱发,味觉改变,可逆性性欲减退;血小板减少;房室传导时间延长,心律失常,水肿,晕厥;梦魇,抑郁,记忆力损害,精神错乱,神经质,焦虑,幻觉;皮肤过敏反应,银屑病加重,光过敏;肝转氨酶升高;视觉损害;耳鸣。
虽然,有报道发现个别患者发生肌肉疼痛性痉挛、口干、结膜炎、鼻炎和注意力下降,但无法断定这些异常与美托洛尔之间有任何明确的关系。在个别患者中,静脉使用倍他乐克能引起有临床意义的血压下降。
【注意事项】中断治疗时,一般在7-10天内逐步撤除药物,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人骤然停药可使病情恶化。要进行全身麻醉的病人,好停止服用。可能的话要在麻醉前48小时停服。对于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应同时给β2激动剂。剂量可按本药的用量调整。对心功能失代偿的病人,在使用洋地黄和/或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应慎用本药。不应与异博定同时使用,以免引起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心脏停搏。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时须小心观察。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禁忌症】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和显著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心动过缓。因此在妊娠后3个月以及分娩前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考虑到上述危险性。美托洛尔可进入乳汁,但在治疗剂量下不大可能会危及婴儿。
【药物相互作用】
若患者同时还使用交感神经节阻断剂、其它β受体阻滞剂(如滴眼剂)、或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则必须严密监视患者情况。若计划终止与可乐定的联合用药,必须注意β受体阻滞剂的撤除应比可乐定的撤除提前几天。美托洛尔与维拉帕米和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可能会增加负性变力和变时作用。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不可静脉注射维拉帕米类的钙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会增加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类和胺碘酮)的负性变力和负性变传导作用。接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吸入麻醉增加心脏抑制作用。酶诱导和酶抑制物质会影响美托洛尔的血浆水平。利福平会降低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西咪替丁、乙醇、肼屈嗪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帕罗西汀、氟西汀和舍曲林会升高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预先使用奎尼丁也可增加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
与吲哚美辛或其它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合用会降低β受体阻滞剂的抗高血压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使用肾上腺素,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比非选择的β受体阻滞剂小很多。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其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必须调整。
【药物过量】症状:美托洛尔过量可导致严重的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衰、心源性休克、心搏停止、支气管痉挛、意识损害/昏迷、恶心、呕吐、发绀。同时摄入乙醇、抗高血压药、奎尼丁或巴比妥会加重病情。药物过量初的临床表现会在药物摄入后20分钟至2小时出现。
【用药须知】注射液1mg/mL的大剂量可用至40mg,可加入1000mL下列静脉注射剂中滴注:0.9%氯化钠,10%葡萄糖,5%葡萄糖,林格注射液,林格-葡萄糖液和乙酸化林格液。注射液稀释后应在12小时内使用。 本药不应加入右旋糖酐70血浆代用品中滴注。
【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70300
【规格】5ml:5mg*3支/盒
【贮藏】室温(30°C)下,遮光,密闭保存。
【有效期】3年。注射液稀释后应在12小时内使用。
【生产单位】德国Vetter pharma-Fertigung GmbH & Co. KG
倍他乐克的功效与作用倍他乐克治疗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预防和治疗确诊或可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缺血、快速性心律失常和胸痛。
倍他乐克服用常见问题
问:药物依赖性一般是指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或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和精神依赖两种。而倍他乐克能够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等。倍他乐克治疗有着不错的效果。那么,倍他乐克有依赖性吗?
丙酸氯倍他索 篇5
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是常用于治疗哮喘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该药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扩张支气管、解除气管痉挛、缓解哮喘的症状及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哮喘患者可每日早、晚各喷药1次,每次揿压阀门2~3下,若症状较重,可适当增加喷药的次数。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属于口腔吸入用药,极少引起全身副作用。患者在每日使用800~1200微克的该药时,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越来越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青睐。哮喘患者在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用药前应先用力呼气,然后再用力吸气,在吸气的同时进行喷药。
2.由于该药需要2~3天的时间才能在人体内发挥效力,在喷雾吸入后不能迅速缓解哮喘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因此对急性的哮喘发作没有疗效,而必须在哮喘发作前使用。如果哮喘已经发作,应先用其他的平喘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等)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这些药物在吸入数分钟内即可见效。在病情被控制后,哮喘患者可再加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进行治疗。
3.老年哮喘患者或哮喘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其气道内往往会因炎症反应而产生大量的痰液,从而会影响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的疗效。此类患者最好将该药和具有化痰、促进排痰功效的药物联合起来使用。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衰疗效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90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有25例女性,20例男性,患者年龄段是22-76岁,平均年龄是(50.7±4.8)岁,病程在8个月-12年之间,平均病程是5.6年;观察组中有27例女性,18例男性,患者年龄段是24-78岁,平均年龄是(51.4±5.2)岁,病程在10个月-11年之间,平均病程是4.8年,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90例患者中包括27例Ⅱ级心衰,42例Ⅲ级心衰,21例Ⅳ级心衰,患者的原发病主要是高血压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90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权,同意参与此次探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例如休息、扩血管、吸氧以及强心利尿[3]等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使用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进行治疗,首次剂量控制为6.25mg/次,用药频率为2次/d,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对剂量进行调节,增加剂量控制在6.25-12.5mg/次[4],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00mg/次。如果患者的病情稳定的话,可间隔2-4周增加一次患者的用药剂量,连续用药30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为Ⅰ级;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或者是出现恶化。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射血分数(LVEF)进行观察,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分析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时需要使用到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s)的形式进行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进行检验,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我院治疗的9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0%,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血压、心功能、平均心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与表2。
3 讨论
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0.9%[5]左右,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因此心衰患者的数量庞大,女性略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慢性心衰的患病率也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衰的标准药是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6]的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而能够增加患者心肌功能的稳定性,降低患者心室的重构率。慢性心力衰竭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与学习,而且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倍他乐克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1)倍他乐克能够对室性心率失常进行预防,降低心脏恶性情况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倍他乐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延长舒张期,提高患者舒张末期的容量,对患者心脏左室充盈和心肌缺血进行改善,恢复左室所具备的舒张功能;(3)倍他乐克能够上调患者的心肌受体,调整受体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心肌收缩力[7]。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90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使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以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0%,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血压、心功能、平均心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加用药计量后,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医护人员需要及时的对低血压进行处理,等低血压得到有效改善后,才能恢复患者的正常用药。董连[8]等人的文献资料指出厄贝沙坦联合倍他乐克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有效率超过90%,与笔者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倍他乐克在慢性心衰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对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90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使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0%,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血压、心功能、平均心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乐克在慢性心衰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倍他乐克,慢性心衰,疗效观察,治疗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彦嵩,马俊敏.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4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42(36):104-105.
[2]王捷,傅强.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衰24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6):2669-2670.
[3]蔡楚华,王芸.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衰68例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08(02):269-270.
[4]吴晓秋,甘作勇,李星阳.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8,37(02):119-120.
[5]莫伟,许锦荣,凌云,刘衍宇,陈玲,张凌.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8(14):2044-2045.
[6]王桂英.依那普利和(或)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09):105-106.
[7]王建安,朵珍.依那普利、倍他乐克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25(08):97-98.
倍他乐克的临床应用(综述) 篇7
关键词:倍他乐克,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失常
倍他乐克是一种心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降低心率及血压, 控制劳力性心绞痛, 对部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 在改善心功能和控制心律失常方面有明显疗效[1]。下面就倍他乐克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倍他乐克作用稳定, 可靠, 起效较慢, 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不易产生耐药性。
1.1 降压机制
⑴阻断β1受体, 减少肾素的分泌。⑵中枢降压作用:阻断中枢β1受体, 使外周交感活性下降。⑶减少心排血量:阻断心脏β1受体, 抑制心脏收缩, 减少心排出血量。⑷改变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
1.2 用法
倍他乐克25~50 mg, 2~3次/d, 或每日100~200 mg分1~2次服用。
2 在心绞痛中的应用
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已有30年的历史, 是继硝酸酯类后又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倍他乐克可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 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减少心肌氧耗, 改善缺血区代谢;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2]。
2.1 作用机制⑴降低心肌耗氧量⑵改善心肌代谢⑶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⑷促进氧和血红蛋白解离, 增加组织供氧。
2.2 用法
稳定性心绞痛:倍他乐克25~50 mg, 2~3次/d或100 mg1~2次/d不稳定性心绞痛:用法同急性心肌梗死 (后述) 。
3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3.1 作用机制:同心绞痛。
3.2 用法
在无禁忌的情况 (收缩压不小于110 mmHg, 心率不小于70次/min) 可静脉注射倍他乐克2.5~5 mg (2 min之内) 每5 min1次, 共3次, 总量为10~15 mg, 之后15 min开始口服25~50 mg, 6~12 h/次, 共24~48 h, 后口服50~100 mg, 2次/d。
4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次级预防
已证明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的比较肯定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次级预防药。已证明此药可降低梗死后存活者的死亡率、猝死率与再梗死发生率。用法:50~100 mg2次/d。
5 心率失常
5.1 作用机制
抗心律失常作用[3,4,5]:倍他乐克抗心律失常作用可通过:⑴阻滞β-受体, 防止过高水平CA (血浆儿茶酚胺) 对心肌纤维0相上升速率传导加快及有效不应期缩短, 所产生的触发电活动和折返现象;⑵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坏死, 有利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发挥作用;⑶提高室颤阈值;⑷降低窦房结律性, 延长房室结不应期, 抑制房室结传导能力。
5.2 用药适应证
倍他乐克为Ⅱ类抗心律失常药, 适于治疗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的各种心律失常。⑴甲亢及β-受体功能亢进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⑵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扑动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经验不多, 可能对缺血性心脏病和由运动、情绪变动所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
5.3 剂量与疗程[6]
倍他乐克对β1受体选择是普萘洛尔的10~20倍, 口服每日1.5~5 mg/kg, 分2~3次。成人每次2~15mg, 平均9.5 mg, 稀释后静脉缓注, 5~10 min后可重复用药, 总量1.5 mg/kg。疗程取决于原发病能否根治及早搏症状、体征有无缓解。
6 充血性心力衰竭
研究发现β-受体阻断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左室功能不全也有治疗作用, 特别是在心肌功能严重恶化之前早期应用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但在治疗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6.1 作用机制
(1) 抑制过高交感神经系统 (SNS) 活性, 降低血浆儿茶酚胺 (CA) 浓度。心衰时SNS激活,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 浓度可较正常人增加2~3倍。β受体阻滞剂 (倍他乐克) 治疗心衰有效的病例中血浆 (NE) 浓度均明显下降且心功能改善与血浆 (CA) 浓度降低相一致。 (2)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心衰时SNS激活, SNS与RAS相互作用, 加重心脏损害, β受体阻滞剂可直接或间接抑制RAS, 有利于心衰纠正的逆转。 (3) β受体密度上调, 恢复交感刺激的正性肌力作用, 使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 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 (4) 心衰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血浆CA浓度成正比, 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后室早基本消失, 提示β受体阻滞剂用于心衰患者具有独特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6.2 用药适应证[7~9]
(1) 原发性心肌病 (包括肥厚型、扩张型) , 各种慢性心力衰竭等在常规强心, 利尿, 扩张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心衰无改善者。 (2) 血浆CA浓度较高的慢性心衰患者。 (3) 慢性心衰、心率较快、收缩压在正常低限以上者。
6.3 剂量与疗程
不同患者对倍他乐克的耐受量存在个体差异[10]和不同敏感性[11], 为了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采取适当的剂量和个体化调整[12]是最重要的。临床上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待心衰基本控制后 (1~2周) 复查心电图、胸片, 加用倍他乐克, 从小剂量开始, 逐步递增至最大耐受量, 按MERIT-HF成人用药剂量为开始剂量每天12.5 mg或25 mg, 共2周, 逐渐加大至50 mg/d, 共2周, 以后100 mg/d, 再2周, 最后增至200 mg/d。疗程2~6月或更长。
7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通常与剂量有关。 (1) 心脏功能抑制:本类药物阻断了心脏的β1受体, 使心功能受到抑制, 尤其是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对药物敏感性增高, 更容易发生, 须注意重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甚至房室传导完全阻滞或停搏的严重后果。 (2) 诱发和加重支气管哮喘。 (3) 外周血管收缩和痉挛:引起间歇性跛行或雷诺病[13]、皮肤苍白或发绀, 甚至产生足趾溃烂和坏死。 (4) 反跳现象[14]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后突然停药, 可使原来的病症加重。因此, 病情控制后应逐渐减量停药。 (5) 引起失眠和抑郁。
8 结论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效果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眩晕患者98例, 分为倍他司汀治疗组 (治疗组) 50例和山莨菪碱治疗组 (对照组) 48例。治疗组男21例, 女29例;年龄18~70岁, 平均40.5岁;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2 0例 (4 0.0%)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5例 (3 0.0%) , 梅尼埃病8例 (1 6.0%) , 前庭神经元炎4例 (8.0%) , 不明原因3例 (6.0%) 。对照组年龄16~71岁, 平均39岁;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14例 (各占29.2%) , 梅尼埃病11例 (22.9%) , 前庭神经元炎5例 (10.4%) , 不明原因4例 (8.3%) 。两组年龄、性别、病种等相似。
1.2 治疗
治疗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250ml (含盐酸倍他司汀20mg) 静脉滴注, 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 偶有发作性加重, 头晕或轻微飘浮感;无效: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显效与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2 结果
治疗组50例显效26例 (52.0%) , 有效20例 (40.0%) , 无效4例 (8.0%) ;总有效46例 (92.0%) 。对照组48例显效16例 (33.3%) , 有效18例 (37.5%) , 无效14例 (2 9.2%) ;总有效3 4例 (7 0.8%) 。治疗组的显效率略高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48, P>0.05)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7.32, P<0.01) 。
3 讨论
眩晕是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 是一种运动性错觉。当人体视觉系统、本体觉系统及前庭迷路系统三者中任一系统发生病变即可发生眩晕。临床引起眩晕的常见病因有梅尼埃病、迷路炎、药物中毒、晕动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等。目前国内外文献对于眩晕的药物治疗主要有倍他司汀、纳洛酮、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等, 但疗效报道不一。本次研究表明, 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效果好于山莨菪碱。
醋酸丙酸纤维素的合成研究进展 篇9
关键词:纤维素,纤维素有机酸酯,均相合成,醋酸丙酸纤维素
醋酸丙酸纤维素 (CAP) 是天然纤维素经过化学药剂改性制得的纤维素有机酸酯类衍生物, 它不仅保持了醋酸纤维素熔点高、透明性好等优点, 而且在耐候性、溶解性、抗水性、抗冲性、尺寸稳定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比醋酸丁酸纤维素有更好的透气性, 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食品、涂料、建筑、薄膜、玩具制造等工业生产中[1~2]。在对某些特殊材料进行特性改造时, 添加少量的醋酸丙酸纤维素可以明显改变材料的性能。例如利用醋酸丙酸纤维素的耐候性, 在油漆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丙酸纤维素, 可以使油漆保持长久的色泽鲜艳[3]。
我国的木材行业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木屑、边角料, 这些废料只有少部分加工成板材, 其余都未被利用。另外, 我国南方广西是蔗糖主产区, 每年都有大量的蔗渣, 这些蔗渣只有一部分用于造纸, 大部分作为燃料被烧掉。如果能研发或引进醋酸丙酸纤维素生产技术, 将这些低成本的木屑、蔗渣中的纤维素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醋酸纤维及醋酸丙酸纤维素, 不仅充分利用资源, 更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富, 同时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文综述了用纤维素合成醋酸丙酸纤维素的方法, 并介绍其在一些领域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1 醋酸丙酸纤维素 (CAP) 的合成方法
1.1 纤维素酯的合成概况
醋酸丙酸纤维素是一种醋酸纤维素混合酯, 在有机酸酯纤维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纤维素酯最早是由棉花和酸酐混合加热至180℃制得, 但由该法制得的醋酸纤维素分子量低, 纤维素降解严重。后来逐渐发展由硫酸作为催化剂催化醋酸纤维素的合成, 并使反应的温度大大降低。Lustron公司在1914年首次制得三醋酸纤维素。此后的30年中, 美、英、德3个国家相续实现了三醋酸纤维素的工业化生产。20世纪80年代, 我国也开始进行醋酸纤维素酯的工业化生产, 生产厂家几乎都是生产三醋酸纤维、二醋酸纤维, 用于安全电影胶片、片基、塑料和涂料等。其仍采用低温乙酰化和中温水解的老工艺, 该工艺存在反应时间长, 反应条件难以控制的缺点。英、美等国目前趋向于非均相中高温酰化和高温水解的生产工艺, 而均相合成和气相合成也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中[4~6]。随着人们对醋酸纤维酯类研究的深入, 性能优异的醋酸丙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等醋酸纤维系列产品也陆续实现了工业生产。而调查发现, 美国EASTMAN可以工业化生产性能优异的醋酸丙酸纤维素产品, 我国的无锡市化工研究设计院也有相关的产品出售。然而, 目前国内使用的CAP绝大多数仍然依赖进口国外产品。
1.2 醋酸丙酸纤维素的合成原理
目前, 醋酸丙酸纤维素的合成主要是通过对纤维进行酸活化, 再以硫酸为触媒制备。其主要的合成原理为:首先用一定浓度的酸 (或碱) 对纤维素进行活化, 经过酸活化使得纤维素的结晶度下降, 无定形区和纤维素外层结构由于活化液的渗入而遭到破坏, 从而增加表面积, 促进反应试剂在其中的渗透扩散, 提高纤维素的反应活性。活化过程属于物理溶胀过程, 只改变纤维素的晶型, 并无化学反应发生。然后加入酸酐,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酸酐与催化剂结合成络合物后去进攻纤维素上相应的基团, 形成纤维素醋酸酯丙酸酯。当完全酯化后, 根据要求的产品的酯化度不同进行局部水解。在硫酸存在下, 醋酸丙酸纤维素与水进行反应, 羟基取代纤维素酯上的酯基[7~8]。
1.3 醋酸丙酸纤维素合成方法
纤维素具有复杂的氢键网络结构, 使其难以溶于普通溶剂中, 这也限制了纤维素混合酯的制备工艺。随着研究的深入, 醋酸丙酸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可分为非均相法及均相法。
1.3.1 非均相合成CAP
非均相合成CAP的工艺大致如下:将天然纤维素放入醋酸与丙酸混合溶液中, 在60℃左右进行1.5 h的活化, 活化后制得酸纤维素, 然后添加纤维素10倍摩尔质量的酰化剂乙酸酐和丙酸酐, 以硫酸作为催化剂, 以醋酸和丙酸混合液为反应介质, 在80℃下进行5~6 h的酯化, 可以得到粗CAP产品。然后按产品取代度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水解, 水解后用28%~32%的醋酸钠中和溶液中的酸液, 然后洗滤及干燥即可得到CAP产品。此法反应温度易于控制, 无需搅拌, 反应结束后不需要进行沉淀, 对设备的要求不高, 能源消耗少。但是由于用大量的酰化剂作为循环液, 酯化与水解都是在反应釜中进行, 使得反应周期变长, 严重影响了产量。目前国外趋向于高温非均相合成CAP新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以提高非均相合成的产量及减少酰化剂的用量。
1.3.2 均相合成CAP
天然纤维素存在大量的分子间及分子内氢键, 其分子聚合度高, 形成不同原纤维结构, 并以多层盘旋构成结晶度高的纤维素纤维。此结构使得大量的反应基团被包围在纤维素内侧, 不易与各种反应试剂接触而发生反应。因此, 若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使纤维素得以溶解在溶剂中, 将大大增大纤维素的表面积, 促进反应试剂在纤维素中的渗透扩散速度, 提高纤维素的反应活性。纤维素溶于溶液中形成均相溶液, 使得反应更均匀, 在搅拌下反应更迅速。
(1) 均相硫酸催化合成CAP
将纤维素用水活化法进行活化, 经过活化的纤维素溶解在LiCl浓度为10%的N, N-二甲基乙酰胺 (DMAc) /LiCl溶液中制得纤维素溶液, 然后以硫酸作为催化剂, 硫酸量为0.8%~1.0%, 加入1∶1的乙酸/丙酸作为反应介质。酯化剂用量为纤维素量的7倍, 在80℃下搅拌4 h可以得到取代度2.9以上的CAP。得到的粗CAP经过水解得到预期取代度的产品。该方法存在废酸液和有机溶液量大等缺点, 但具有采用中温反应、反应时间短、酯化剂用量少、取代度高等优点, 因此在现代CAP工业生产中较为广泛采用[9]。
(2) 均相吡啶催化合成CAP
吡啶催化法与硫酸催化法相似。将纤维素用水活化法进行活化, 经过活化的纤维素溶解在LiCl浓度为10%的N, N-二甲基乙酰胺 (DMAc) /LiCl溶液中制得纤维素溶液, 以吡啶作为催化剂, 用量为1.0%。加入1∶1的乙酸/丙酸作为反应介质。酯化剂用量为纤维素量的12倍, 在70~80℃下搅拌8~12 h, 反应基本达到饱和, 取代度达到2.9以上。得到的产物可以根据产品所需取代度的要求进行局部水解, 水解得到取代度低的产品。该方法同样有采用中温反应、产物取代度高的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酯化剂用量大、反应时间长、废液量多等缺点[10]。
(3) 无催化剂一步合成CAP
将纤维素进行干燥, 然后将干燥后的纤维素放入N, N-二甲基乙酰胺 (DMAc) 溶液中进行140℃的恒温加热, 同时通入惰性气体氮气, 活化1 h后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烘干。将活化后的纤维素溶解在LiCl浓度为10%的N, N-二甲基乙酰胺 (DMAc) /LiCl溶液中制得纤维素溶液中, 再加入20倍摩尔质量的酯化剂, 在60~100℃温度下反应18~20 h后可以得到取代度为2.2左右的醋酸丙酸纤维素产品。该法不使用催化剂, 但存在需要大量的酯化剂、反应时间长和产物取代度不高等缺点, 在工业化生产醋酸丙酸纤维素中很少采用。
(4) 离子液体均相合成CAP
由于前面3种合成CAP的方法存在反应前需对纤维素进行活化, 需要酸催化剂, 酯化剂用量大, 酸性溶液会严重腐蚀设备以及污染环境等不足, 使得人们将目光转移到离子液体合成CAP的研究方向。离子液体是指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 在室温附近呈液态的离子体系。离子液体通常都是有机盐, 属于有机物, 因此, 离子液体可作为有机溶剂来使用[11]。
离子液体反应合成纤维素酯是近几年新兴的研究方向, 但关于离子液体反应合成CAP的研究方法尚未见报道。目前, 已经有人成功在离子液体中均相制备出醋酸纤维素, 琥珀酸纤维素, 纤维素糠酸酯, 醋酸丁酸纤维素等产品[12~16]。由于CAP与醋酸纤维素, 醋酸丁酸纤维素具有相似的结构及相似的反应机理, 因此, 可以考虑以纤维素为原料在离子液体中均相制备醋酸丙酸纤维素, 我们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该方法不需要对纤维素进行活化, 无需催化剂, 与均相合成CAP相比, 大大简化了反应流程, 而且纤维素酯在反应完成后可以自发从溶液中沉淀, 使得反应后产物易分离[17~18]。另外离子溶液无显著蒸气压, 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导电性, 种类繁多, 不易燃, 易与产物分离, 可反复多次循环使用。但该方法也同样存在着不足之处, 首先该反应体系的反应速率很快, 这就加大了通过控制时间来调控产物取代度的难度。其次, 用于衍生化反应的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浓度很低, 一般为2%~6%, 这无疑限制了离子液体的利用率, 增加了生产成本, 故高效制备醋酸丙酸纤维素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再者, 目前回收离子液体的方法还不成熟[19]。由于存在这些缺点, 使得离子液体合成CAP的研究方法以及在实现工业化生产上受到限制。如果能够解决在离子液体中高效合成CAP及离子液体回收再利用等问题, 此法合成CAP将占领CAP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2 醋酸丙酸纤维素应用展望
醋酸丙酸纤维素的性质介于醋酸纤维素与醋酸丁酸纤维素之间, 在功能性质上与醋酸纤维素相似, 在溶解度和匹配度方面则与醋酸丁酸纤维素类似。醋酸丙酸纤维素跟醋酸纤维素一样无任何气味, 所以可用作对气味有严格要求的场合的材料。由于醋酸丙酸纤维素本身具有上述的性能, 使得醋酸丙酸纤维素在印刷、套印、塑胶涂料、纸及图片复制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开发性能优异的醋酸丙酸纤维对上述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丙酸氯倍他索 篇10
关键词 高血压联合用药 缬沙坦 倍他乐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可致死或致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只要原因之一[1],是基层医务人员接触较多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采用缬沙坦和倍他乐克联用,治疗高血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300例,治疗前全部查空腹血糖、血流变、肾功能、电解质、尿11项、心电图。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190例,女110例;年龄36~80岁,平均52岁,高血压Ⅰ级167例,高血压Ⅱ级133例;病程1~20年,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即诊断高血压,高血压Ⅰ级SBP 140~159mmHg、DBP 90~99mmHg、高血压Ⅱ级SBP 160~179mmHg、DBP 109~109mmHg。
方法:入选患者停用所有降压药物1周以上,观察组给缬沙坦80~160mg,1次/日口服,倍他乐克12.5~25mg,2次/日口服,对照组给缬沙坦80~160mg,1次/日口服,两组患者均联用4周,服药后1周、2周、3周、4周随检测血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治疗同时对存在的高脂血症,糖尿病,蛋白尿做相应治疗,服药4周后复查血脂,血糖、肾功能、电解质、尿11项、心电图。
降压目标判断方法:理想目标<120/90mmHg,正常目标<130/85mmHg,有效目标<140/90mmHg,无效目标≥140/90mmHg。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查,计量资料均(X±S)表示,采用t检查。
结 果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6例出现轻度头晕、恶心、疲劳感、面部潮红。
讨 论
肾素-血管紧张系统(RAAS)在高血压的调节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缬沙坦是非肽类特异性AT1拮抗剂能完全抑制RAAS增强AT2亚型作用能全面对抗AngⅡ的合成,降低AngⅡ的水平同时还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缓激肽降解的减少可引起扩血管的前列腺素的生成增多和抗心肌细胞增生的效果,AngⅡ还是促心肌细胞增值殖胞原的刺激因子参与心肌重构[2],缬沙坦起效缓慢作用时间长,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减少微量蛋白尿,减少脑卒中,具备最佳抗高血压药物特性。
心率增快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倍他乐可为水溶性非内在拟交感性β1受体阻断剂,它通过阻碍RAAS系对高血压的调节而降低血压,且抑制心肌的收缩力,减慢心率,使心排血量下降本组研究结果表明[3],观察组降压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其降压幅度大于对照組,表明两药物联合应用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能满意控制心室率延缓心血管合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2 余国龙,梁小秋,谢秀梅.ATⅡ受体拮抗剂与ACEI在心脏重构心力衰竭防治中的比较[J].心血管学进展,2002,23(1):23.
3 江明性.新编实用药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60.
丙酸氯倍他索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近几年, 来治疗的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Ⅱ级16例, Ⅲ级20例。其中男21例, 女15例。年龄19-78岁, 平均年龄55.9岁。病因:冠心病12例, 高血压心脏病5例,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6例, 风湿性心脏病5例, 扩张性心肌病4例, 心肌炎4例。发病诱因, 36例中11例因纠纷生气而发病;发热、感染4例;劳累、失眠5例, 其余病因不明。急性发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烦躁及濒死感。病例均经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后心室率不减或稍减, 心率失常未改善, 血压正常或升高, 心衰表现无改善时加用倍他乐克。
1.2 给药方法
全部病例均以小剂量开始应用, 12.5 mg/d, 2次, 12 h后无效者增至25 mg/d, 2次, 24 h无效者增至50 mg/d, 2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包括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心电监测、ECG及X线胸片。
2结果
2.1 疗效判定
显效:服倍他乐克12 h心率下降至90次/min以下, 心率失常消失、血压正常或下降至正常范围, 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有效:服倍他乐克24 h内心率下降至100次/min以下, 心率失常改善, SBP下降20~40 mm Hg、DBP下降10~20 mm Hg, 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无效:服倍他乐克24 h后心率仍在100次/min以上或55次/min以上, 心率失常无变化或加重、血压仍增高或下降低血压状态、休克, 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
2.2 观察结果见表1。
2.3 毒副反应
全部病例均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 8例用药后窦性心率过缓, 心室率降至60~54次/min, 心电监测下继续用药心衰改善, 3例血压下降呈低血压状态, 药物减量后血压回升。2例中末期心衰, 用药后头昏、烦躁、低血压休克, 无效停药。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它不仅是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也是神经元介质系统的失调, 心脏和血管的激素系统被激活, 交感神经的兴奋引起血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增高造成细胞内钙积聚, ATP酶活性过高, 能量耗竭, 同时β1受体数目下降, 衰竭的心肌对儿茶酚胺类物质敏感性降低, 使心衰加重[2]。本组患者均患有慢性器质性心脏病, 有1/3的患者急性发病由社会心理因素诱发, 应急造成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传导系统自律性紊乱, 心室壁局部运动异常,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血压上升, 心跳、呼吸加快, 心输出量下降, 加重心力衰竭, 造成恶性循环。本组病例均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后心力衰竭不能改善, 且伴有快的心室率、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交感神经亢奋的临床表现, 加上社会心理因素的诱发使心力衰竭顽固而难以纠正。
倍他乐克是一种对β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微弱, 重要通过肾脏排泄, 血浆药物浓度比较稳定。应用小剂量37.5~75 mg, 个别150 mg/d, 绝大多数病例迅速扭转了快室率, 降低了血压, 心功能得到了改善, 收到满意效果。倍他乐克抑制了神经体液的过度激活, 消除了由于体液参与的致病因素, 而理想治疗心衰的措施正是在纠正心衰的同时, 使神经体液的紊乱得以纠正。总之, 倍他乐克不失为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好药物。
参考文献
[1]Waagstein F, Caidahi K.Longtermβ-blockade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Circulation, 1989, 8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