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技术状态检测(精选8篇)
蓄电池技术状态检测 篇1
传动轴是机动车传动系中传递动力的重要部件, 它的作用是与变速箱、驱动桥一起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 使车辆产生驱动力。传动轴是由轴管、伸缩套和万向节组成。它是一个高转速、少支承的旋转体, 因此它的动平衡是至关重要的。一般传动轴在出厂前都要进行动平衡试验, 并在平衡机上进行调整。但在长期使用中, 因磨损振动等原因, 也会引发传动轴弯曲, 动平衡被破坏等。因此, 在维修中需要对传动轴进行技术状态检测, 以确定传动轴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
1. 传动轴外观检查
传动轴管、花键轴、万向节叉、套管叉和凸缘叉均不得有裂纹。传动轴管表面不得有明显凹痕。
2. 传动轴轴管弯曲度检查
以专用支架安装传动轴万向节叉的两轴承孔, 并以万向节两端面及花键轴中心孔定位, 用百分表测量其轴管外侧的径向圆跳动。其径向圆跳动一般不允许超过0.75 mm, 如果超过1.5 mm, 应予校直修复, 以免在车速较高时引起振动发响。中间支承轴承接合轴颈、花键末端油封轴颈的径向圆跳动量应不大于0.15 mm.
传动轴轴管上有明显凹陷或弯曲变形超过5 mm时, 可采用加热矫直法矫正。如轴管上有明显凹陷, 热矫时, 可先将花键轴头和万向节叉在车床上切下来, 在轴管内穿一根较轴管内径略细而长的心轴, 架起心轴两端, 沿轴管弯曲或凹陷处加热至600~850℃, 垫上型锤敲击矫正修复, 矫正后, 把切下来的花键轴头及万向节叉按原记号对正焊好。
3. 传动轴动平衡检测
检测时将传动轴总成顶紧在动平衡机夹具上, 用螺母锁紧, 而后将花键副拉开10~15 mm。以2400 r/m转速启动动平衡机, 并观察矢量瓦特表。平衡量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超出时应贴平衡片加以平衡。传动轴在出厂前已经做过动平衡, 并有装配标记。在使用维修中应保持传动轴的平衡精度, 否则会因不平衡而产生振动、噪声和附加冲击载荷。
4. 传动轴松旷的检查
检查传动轴各部分间隙之前, 车辆必须停放在平坦地面或垫好三角木, 再将变速杆放入空挡位置, 放松手制动。检查时, 双手握住传动轴的有关部位上下晃动或左右扭动。这样, 传动轴的异常间隙就会明显地暴露出来。检查的对象不同, 手握的部位也不一样。
在检查变速器第二轴突缘螺母有无松动时, 其突缘相对于第二轴上下摆动为螺母松动;若无相对摆动, 而是同第二轴一起近似平行地上下移动, 为第二轴后轴承松旷。在检查后桥主动锥齿轮突缘螺母有无松动时, 其突缘相对于主动锥齿轮轴颈上下摆动为突缘螺母松动;若无相对摆动, 而是主动锥齿轮与突缘一起近似平行地上下移动, 为主动锥齿轮轴承松旷或轴承有轴向松旷。
5. 十字轴及滚针轴承的检测
检查十字轴轴颈表面是否严重剥落, 若严重剥落应更换, 若有轻微剥落, 可用细油石打光后继续使用。检查十字轴轴颈表面有否滚针压痕, 若出现较深的压痕应更换。检查十字轴轴承是否磨损及损坏。当轴承壳内磨出凹槽、滚针断裂、轴颈烧蚀、油封失效时应予更换。如无明显磨损, 则检查轴向和径向间隙。将十字轴夹在台钳上, 将滚针轴承套到十字轴轴颈上, 上下推动滚针轴承, 用百分表测出其轴承的外表面最高点读数的变化值, 一般其间隙在0.02~0.09 mm范围, 若十字轴的径向间隙大于0.35 mm, 轴向间隙大于0.15 mm, 应更换。经检查滚针碎裂或轴承座 (外圈) 有裂纹, 应更换。检查十字轴各轴承座与原配各叉轴孔的配合间隙是否过大, 若磨损过甚应更换。
6. 花键副的磨损检测
用钳子将防尘套的紧固圈卸下, 拔出花键轴, 检查花键副磨损情况, 若磨损过甚应更换。检查时也可将滑动叉花键槽端插入花键轴端, 用手握住传动轴, 晃动滑动叉。若感到旷量很大, 在行车中引起传动轴剧烈振动时, 应更换。
检测滑动花键副扭转间隙。把套管叉夹持在台钳上, 花健轴按装配标记插入套管叉, 并使部分花键露在外面。转动花键轴, 用百分表测出某花键侧面的读数变化值。一般允许其间隙为0.025~0.115 mm, 如果超过0.40 mm, 应予修复。
当花键轴磨损严重或键齿有横向裂纹而无堆焊修复能力时, 可采用局部更换法修复。利用局部更换法修复花键轴或万向节叉时, 首先在车床上车去焊缝, 并同时车出花键轴、万向节叉以及轴管上的焊接坡口侧角, 并作好原配合位置的记号, 然后出花键轴或万向节叉, 对准旧件记号压入新件, 新的万向节叉端或花键端其镶入轴管部分与轴管为过盈配合。
7. 球笼式万向节的检修
球笼式万向节各球节处的钢球, 要求一定的配合公差, 并与球毂一起成为一组配合件。在拆卸万向节时, 不要分解滚球与保持架。如在拆卸时滚球掉出, 应仍放回保持架内。检查轴、球笼、球毂及钢球有无凹陷与磨损。若万向节配合间隙过大, 则必须更换万向节。等角速万向节只能整体调换, 而不准单个更换。
蓄电池技术状态检测 篇2
关键词:状态监测 在线检测 设备维护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的规模逐渐扩大,对输变电设备来说,如果按照传统的检修模式对其进行检修,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检修质量有限。通过状态监测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检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电网精益化管理的需要,同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运营成本。
1 超高压变电站一次电气设备的配置与特点
配置设备对于超高压变电站来说,是其运行的基础。对于敞开式超高压变电站来说,其配置主要是一次设备,该一次设备通常情况下由主变压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断路器等组成。然而对于GIS超高压变电站来说,其配置也是一次设备,该一次设备包括主变压器、GIS或HGIS组合电器等。
对于超高压变电站配置的一次设备来说,其内绝缘设计主要包括:油纸组合绝缘(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和SF6气体绝缘(SR断路器、GIS或HGIS组合电器等)。通常情况下,电气、机械和热性能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还要考虑系统过电压等外部因素。因此,为了确保选择检测解决方案的可靠性、全面性、成熟性,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所配置的一次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
2 超高压变电站状态检测的技术经济分析
对变电站设备通过采用状态检测技术进行相应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两点:
一是研究分析被检测设备的重要程度,二是对检测系统的成本效益进行研究和分析。通常情况下,如果超高压变电站比较重要,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该变电站一旦出现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或者直接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慎重考虑状态检测的策略;并且在考虑检测系统投入收益的过程中,对于主设备的故障成本等一并进行考虑,而不是对主设备的购置费用进行简单的考虑。
通过在线的方式对单台设备进行监测,还是对整个变电站进行综合监测,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供电的可靠性。其主流是对整个超高压变电站进行综合监测。但是,在规模庞大的电网系统中,由于不同地位的变电站停电带来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分析故障风险。如果变电站处于一般地位,通常情况下,通过在线的方式对变电站内重要地位的设备进行监测。
3 设计超高压变电站状态检测系统的框架
目前,通过采用离线试验技术、带电巡检的检测技术和连续的在线监测技术对超高压变电站进行检测。
①通过采用离线试验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
②通过带电巡检的检测技术对设备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在定期或不定期的条件下,通常情况下需要借助人工的方式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
③通过采用连续的在线监测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检测, 借助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动地实时地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与前二种技术相比,本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设备实现了“全真”检测。
4 选用超高压变电站状态检测手段的原则
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设备检测技术发展方向。因此,在选择在线监测手段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遵守成熟、有效和可靠的原则:
①能够对设备进行连续监测,同时能够记录被监测设备的状态参数,并且对电气设备的状态变化进行有效的跟踪,同时能够对潜伏性故障进行预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②在接入原则方面,被监测主设备的关键结构设计和联接方式不能因监测系统而发生改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对主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构成影响。
③监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长期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对于在户外安装的监测单元和通信线路来说,能够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电磁环境相适应,并且监测装置的正常使用不受影响。
5 结语
建立状态检测系统对于重要的超高压交流变电站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离线试验、带电巡检和在线监测数据的集成管理的方式对超高压交流变电站进行状态检测。通过实施状态监测系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设备的状态检修数据中心奠定基础,同时为突破超高压变电站检修管理模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电网设备状态检测技术应用典型案例[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荣命哲,贾申利,王小华.电器设备状态检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廖兴荣.超高压变电站状态检测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作者简介:
在线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篇3
从设备的设计、制造到安装、运行、维修等诸多环节, 如果其中的任何环节出现了偏差, 都有可能会导致设备性能的恶化或是引发故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 其内部往往会受到力热、摩擦等多种物理及化学作用, 使其性能出现变化, 从而引发设备故障, 带来巨大的损失, 所以对设备在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深入的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①状态检测:在设备运行过程中, 对特定的特征信号进行检测、变换、记录与分析处理, 并显示记录情况, 这是设备故障诊断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②诊断分析:一般情况下, 诊断分析主要涉及信号分析处理与故障诊断两方面内容。其中, 信号分析处理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变换处理, 并且以不同的角度提取最直观的、最敏感、最有用的特征信息。故障诊断是在状态检测与信号分析处理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工作, 主要是对故障性质、危险程度、产生的原因或者是发生的部位进行诊断, 然后以此为基础, 对设备性能与故障进一步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预测。③治理预防:治理预防主要是指对已经诊断出设备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部位及危险程度进行相应的研究, 并且采取相关治理措施与预防的方法。
3 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系统结构特点
3.1 离线检测与诊断系统
所谓离线检测与诊断, 即为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诊断, 一般先在实验室或者是计算机房中以计算机对数据采集器设置巡检路径组态, 之后再单独将数据采集器带至项目现场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存储工作。当完成了数据的采集操作之后, 将数据采集器带回实验室与计算机联机, 然后将采集器中的数据上载至计算机中, 最后将其存入计算机数据库中进行集中的管理与相应的分析处理。离线检测与诊断系统较为简单, 一般由传感器、动态数据采集器与卫星计算机构成, 也可称其为T-C-PC机械故障巡检系统。其中, 微型计算机主要涉及检测、通讯、分析与诊断软件。此外, 对于动态数据采集器与微型计算机的连接, 主要采用RS-232C接口或其他专用接口进行, 以形成可分离的联机系统。
3.2 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
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即为在测点上永久性的安装传感器, 并且以处理设备与传输设备或者是Internet网络将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信号直接传输至计算机或是专用分析与诊断仪器中, 能够实时显示所测设备的技术状态, 同时还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诊断的技术。此外, 其还能够将分析诊断结果接入设备电器控制部分, 在此过程中, 一旦发现故障或者是所测得的参数超过了报警范围, 计算机就会发出指令, 使得电器控制部分作出停机操作, 以此来对设备进行良好的保护。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
4 在线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4.1 在线设备状态检测技术
4.1.1 在线检测技术
从目前的在线检测技术来看, GPS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设备状态安全检测技术, 通过GPS检测技术可以对故障进行自动检测。GPS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有监视控制系统和SCADA系统。GPS检测技术主要是根据电磁暂态的记录, 对故障进行合理的分析, 以此实现对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GPS检测技术与其他故障录波仪器相比, 在检测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沉冗问题,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有效性。同时, 将GPS检测技术与通信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 可实现数据的同步传输, 进而确保检修质量和效率。在数据传输以后, 还能够自动产生检测记录, 为故障发生原因的分析提供参考依据。GPS检测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的可靠性, 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GPS检测技术同步方法是通过钳形传感器触发外同步, 获得同步信号。在软件方面, 可以通过四个特征对的放电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 为故障判断提供了参考资料。
4.1.2 红外检测技术
热与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一旦出现故障, 都会提高设备的温度, 导致设备发热, 从而容易损坏。红外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检测技术之一,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检测效率好, 甚至可以检测出设备温度的些微变化, 以此确定故障的情况。红外检测技术是一种理想的在线检测技术, 将其运用在发热故障中的检测中, 可以充分发挥极大的作用。将红外检测技术运用于设备的状态监测, 可以检测出冷却装置控制键元件、各个部位接头的温度, 并且还能检测出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
4.2 故障诊断技术
4.2.1 简易诊断法
简易诊断法是指采用便携式的简易诊断仪器, 例如测振仪、声级计、工业内窥镜、红外点温仪对设备进行人工巡回监测, 其能够依据设定的标准或人的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 以了解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如果发现异常, 可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发展的趋势。由此可知, 简易诊断法可解决状态监测和一般的趋势预报问题。
4.2.2 精密诊断法
精密诊断法指对已产生异常状态的原因采用精密诊断仪器和各种分析手段 (包括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诊断专家系统等) 进行综合分析, 以期了解故障的类型、程度、部位和产生的原因及故障发展的趋势等问题。精密诊断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故障部位、程度、原因和较准确地确定发展趋势。
4.2.3 振动噪声测定法
机械设备在运动状态下 (包括正常和异常状态) 都会产生振动和噪声。通过相关研究可知, 振动和噪声的强弱及其包含的主要频率成分和故障的类型、程度、部位和原因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设备是定速运转设备, 各零部件的运动规律决定了它的振动频率。由于是定速运转, 其振动频率即为该零件的特征频率, 观测特征频率的振动幅值变化, 可以了解该零部件的运动状态和劣化程度。因此利用这种信息进行故障诊断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也是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方法。尤其是振动法, 由于不受背景噪声干扰的影响, 使信号处理比较容易, 因此应用更加普遍。
4.2.4 无损检验
无损检验是一种从材料和产品的无损检验技术中发展起来的方法, 其是在不破坏材料表面及内部结构的情况下检验机械零部件缺陷的方法。其使用的手段包括超声、红外、x射线、γ射线、声发射、掺透染色等。这一套方法目前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分支, 在检验由裂纹、砂眼、缩孔等缺陷造成的设备故障时比较有效。其局限性主要是其某些方法如超声、射线检测等不便于在动态下进行。
5 结语
综上所述, 相比于离线检测, 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的成功相对较高, 但在设备运行过程中, 通过在线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合理应用, 能够对设备故障发生原因的分析与诊断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从而及时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摘要:通过在线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合理运用, 能够有效了解并掌握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状态, 从而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相应的评价与预测, 更好地识别设备故障原因与危险程度等情况, 预测发展趋势, 及时处理。此背景下, 本文首先分析了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其次对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系统结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最后探讨了在线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设备,在线状态检测,故障诊断技术
参考文献
[1]姚家松.高压电动机在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探讨[J].煤矿机电, 2012 (03) :52~55.
[2]邰世福.浅析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0) :17~18.
锂离子电池容量损失检测技术研究 篇4
可逆容量损失是衡量磷酸铁锂电池自放电大小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如果电池可逆容量较大,则电池内部潜在微短路风险,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目前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是:将电池充满电至100%Soc,在(25±3)℃环境下搁置28 d,然后测量电池的剩余电量,计算可逆容量损失数据的方法来评估电池自放电的大小。该检测方法需很长的时间,相对于研究电池性能是比较实际和准确的方法,但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由于测试时间过长,并且占用大量的生产场地,直接影响到生产和交货,严重影响电池企业的经济效益。
该文研究了一种快速磷酸铁锂电池容量损失检测工艺。通过在不同荷电状态下不同时间电压损失测试,根据容量损失特性,可简单、快速、准确的判断磷酸铁锂电池自放电性能,将可逆容量损失较大的电池剔除,确保了电池的安全性。
1 实验
1.1 原理研究
由于锂电池可逆容量测试是在开路状态下测试的,因此需要研究磷酸铁锂锂电池荷电状态(Soc)与开路电压(Ocv)的特性,发现电池0%~30%Soc区间,电池开路电压Ocv变化较大,30%~100%Soc区间,电池开路电压Ocv变化较小,荷电状态与开路电压关系图如图2所示。
1.2 实验方法
1.2.1 荷电状态确定
对Soc-Ocv关系图进行分析,发现Soc与Ocv并非毫无对应关系,在某个区间段内,存在线性关系,如图3所示,因此对不同的区间分别进行分析。
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2%~8%Soc区间内,29 m Ah的容量损失对应电压降1 m V,在10%~25%Soc区间内,212 m Ah的容量损失对应电压降1 m V。在2%~8%Soc区间内,较小的容量损失就可以用电压降表示出来。如表1所示。
1.2.2 Ocv1测试确定
电池在充电时,由于极化的原因,会偏离平衡电动势,充电截止时,电压会以e的指数衰减至该Soc下的平衡电动势。
选取L135F型号锂电池,电池分容后采用去极化和正常测试流程两种工步,将电池荷电状态调整至6%Soc,每隔10 min采集一次电池开路电压数据,连续采集48 h。通过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去极化后的电池能够很快达到稳定状态,如图4所示,一般选取11~13 h测试Ocv1。
1.2.3 静置时间(△T)预测
将电池去极化后,用0.1C将电池荷电状态调整至6%,在(25±3)℃环境下,其中以0.5D测试的电压作为Ocv1,分别测试3D、4D、8D与28D的开路电压。计算对比每组试验电池测试电压差值与存储28D容量损失。
如图5所示,28D的容量损失与28D的电压降有很明显的线性关系。如图6所示,电池在6%荷电状态下,以28D的电压降为基准,试验证明4D内的电池开路电压降就可以区分出电池容量损失的大小,挑选出异常电池,更加符合现场生产的工艺执行。
2 实验验证
采用L135F型号电池,取10支电池,使用0.3C电池循环3次使电池体系稳定后,去极化工步,用0.1C电流将电池荷电状态调整至6%或15%,测试0.5D时的电压Ocv1,4D时的电压Ocv2,8D时的电压Ocv3,K0等于Ocv1减去Ocv2,K1等于Ocv1减去Ocv3,K值作为容量损失检测的判定标准。电池检测结束后将电池调整至满电100%Soc荷电状态,按照标准常温满电28D搁置,使用荷电保持率方法测试荷电保持率数据,以此作为判定试验方法准确与否的标准。
经过满电28D容量损失率验证,荷电状态6%的电池,K值作为检测标准,时间4 d即可将容量损失率较高电池挑选出,K值大于10 m V作为电池挑选标准。
经过满电28D容量损失率验证,荷电状态15%的电池,时间4天无法将异常电池挑选出,8D的测试时间可以将容量损失率较高电池挑出,K值大于8 m V作为电池挑选标准。
3 结语
该文研究了一种锂电池快速容量损失检测工艺,通过大量的数据测试及效果验证,试验证明电池在较低荷电状态时,测试准确率相对较高,而且测试周期较短,适合生产过程推广应用。出厂前通过该检测工艺,将潜在安全隐患的电池剔除,保证了电池的安全使用。
摘要:电池生产过程中,因为材料体系及加工工艺的原因,电池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容量损失,容量损失较大的电池不仅影响正常使用而且会影响整个电池模块的安全性能。该文研究了一种快速磷酸铁锂电池容量损失检测工艺。通过研究锂电池不同荷电状态与开路电压的对应关系,容量损失与电压降的关系,不同荷电状态下不同时间电压降测试,研究了一种锂电池容量损失检测工艺,可通过简单快速的方法将容量损失较大的电池剔除,确保了电池的安全性。
关键词:磷酸铁锂电池,容量损失,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赖桂棠,李大光,李军,等.磷酸铁锂的结构及其改性研究进展[J].材料研究与应用,2007(4):256-259.
[2]马超.锂电池自放电率检测与分选设备的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6.
[3]简旭宇,吴伯荣,朱磊,等.氢镍动力电池自放电一致性研究[J].电源技术,2007,31(6):491-493.
[4]杨续来,刘成士,谢佳,等.磷酸铁锂磁性杂质对电池自放电的影响[J].电池,2012,42(6):314-317.
[5]胡银全,刘和平,张毅,等.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容量损耗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9):130-134.
[6]宋清山,陆跃洲.镉镍电池组自放电检测方法[J].电源技术,2001,25(S1):148-149.
发动机活塞环技术状态检测 篇5
关键词:发动机,活塞环,技术状态,检测
活塞环是既简单又便宜的零件, 但在发动机工作中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发动机工作中, 燃烧室必须尽可能地密封气体, 这样快速燃烧的油气混合物才能推动气缸的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密封燃烧室的工作就由活塞环来完成, 保证燃烧室高温燃气不泄漏。活塞环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刮去缸壁上多余的机油, 使机油不会上窜到燃烧室烧掉。活塞环还有导热的作用, 燃气产生的热量, 通过活塞环传递给气缸壁, 经由气缸壁散发出去, 以保证气缸组件处于一定的工作温度下, 不至于过热而损毁。一般活塞环散出的热量可达活塞顶部受热量的70%~80%。此外活塞环还有支承作用, 活塞略小于气缸内径, 要保证活塞正常运动, 防止活塞与气缸套直接接触, 活塞环要支承活塞。所以说, 活塞环技术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及排放性能。
因活塞环工作条件恶劣, 它既要承受燃烧室燃气燃烧所产生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 又要因上下高变速运动而与气缸壁、活塞环槽发生相对的摩擦运动, 活塞环的磨损、弹力逐渐减弱都是无法避免的。活塞环技术状态的变坏必然会影响其工作性能。因此, 我们要及时发现活塞环技术状态的恶化, 以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活塞环技术状态可通过以下几项检测来确定。
1.检查活塞环端隙
活塞环的端隙 (或开口间隙) 是指活塞环装入气缸后, 在活塞环开口处两端面之间的间隙, 用以防止活塞环受热膨胀后卡死在气缸内。
测量活塞环端隙时, 对于标准新气缸, 测量气缸内壁的上中下部位都可确定活塞环的开口间隙。对于使用过、未经加工的气缸, 用量缸表检测气缸的锥度和椭圆度是否超限, 如无量缸表可用活塞来检测。若气缸不超限选配活塞环开口间隙, 按活塞环在气缸内行程的最下端的部位选配最标准。
测量时, 将选配的活塞环平整放入镗磨后的气缸中, 用规定的厚薄规插入活塞环开口, 一般规定的间隙标准为每100 mm缸径间隙为0.25~0.45 mm。如间隙过大, 易使气缸漏气不能使用。如间隙过小, 活塞环受热后膨胀会卡死在气缸中或造成拉缸现象, 需用锉刀锉削端面, 而后将端口倒角, 以免锋口刮伤气缸。
2.检查活塞环背隙
活塞环背隙是指活塞与活塞环装入气缸后, 在活塞环背部与活塞环槽之间的间隙。为了测量方便, 通常只测量槽深与环宽度之差加以推算。汽油机气环一般若低于岸边0.35 mm, 即认为符合背隙的规定。为防止环在气缸内卡住, 如背隙过小, 可车削活塞环槽。
3.检查活塞环侧隙
活塞环侧隙是指活塞环与活塞环槽平面间的间隙。侧隙过大将影响密封作用, 如侧隙过小容易被卡死。测量侧隙时, 把活塞环装在环槽内。围绕环槽滚动时不松不涩滞为宜。然后用厚薄规测量环与槽间的间隙。活塞环侧隙过小时, 可将活塞环平放研磨, 使之达到规定侧隙。
4.检查活塞环弹力
(1) 有条件的, 最好在弹力检查仪上进行测定。活塞环的开口处于水平位置, 当压缩到标准开口间隙时, 弹力应在规定值范围内。
(2) 用手试验其开口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弹性。开口方向试验是:用适当的力压缩活塞环, 使环的开口两端相碰 (或把环的开口张开, 扩大为原开口的一倍) , 然后放松。若弹性好不变形, 说明该活塞环的弹力合格;若该环塑性变形量大于原来开口的15%, 则说明该环为劣质产品, 不能使用。扭转方向试验是:用力将环的开口两端错开一段距离, 放松后若能自动还原, 则说明该活塞环的弹力良好, 可以使用。注意检查时不要用力过猛, 变形也不要过大, 否则易使活塞环折断。
(3) 用对比法。将被测的活塞环和新活塞环直立在一起, 环口向侧面且处于水平位置, 用手从上面往下压。若被测活塞环的环口端面已闭合接触, 而新活塞环口端面还有一段距离 (或一定间隙) , 则说明被测的活塞环弹力已经减弱。两者开口间隙差别越大, 说明被测的活塞环的弹力越弱。
5.活塞环漏光度的检查
将被测的活塞环平放在标准的气缸套内, 在缸套孔内底部装好带灯座和开关的灯头, 把遮光板盖在活塞环上, 接通电路, 观察环与缸壁之间漏光缝隙。一般柴油机活塞环漏光度的要求:整个圆周上的漏光处不得超过两处;距离环的开口两侧30°范围内不允许有漏光;漏光处的光隙宽度不超过0.03 mm, 光隙弧长所对的圆心角不得超过30°。
6.端面翘曲度检验
蓄电池技术状态检测 篇6
1 对于动力电池安全防护技术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 动力电池在这个时候占据了很大的重要性, 因此, 保障动力电池检测时的安全, 是不能忽视的。我国有关文件规定, 对于动力电池的检测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那么何为安全的环境呢?保障安全的环境就需要对动力检测时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探究。
1.1 分开区域并设立隔板进行防护
动力电池的检测工作很容易引起失火, 爆炸等灾难性的事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动力电池检测的时候要将检测场地分为俩个不同的区域, 第一个区域是样品实验区, 第二个区域是实验控制区。俩个区域根据名字的不同, 容纳的单位也不同, 前者存放需要检测的动力电池, 后者则是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的地方。同时在俩个区域的中间应该竖立一个能防爆炸等一系列动力电池引发的灾难的隔板。在检测工作开始的时候, 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检测设备使用一些能起到控制作用的设备对电池进行检测, 例如探针、挤压和跌落板等。这些控制设备都可以通过在隔板上预留的小孔进行俩个区域之间的活动,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在动力电池发生危险的时候有效的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2 外界环境的设定防护
动力电池对于外界的温度很敏感, 因此, 一般情况下样品区域是需要对温度进行设定的, (20±5) ℃范围是动力电池最好的存放温度, 同时, 实验区和样品区是俩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彼此之间的温度不受影响。动力电池很容易发生爆炸的危险, 样品区就要设置成全封闭的空间, 样品区的建成材料也要选用防爆炸的建筑材料, 经的起巨大的冲击力。在检测人员将动力电池放入样品区的时候, 首先就要把动力电池的能源电气进行断绝, 并且动力电池自身的回路也要阻隔。在监测区域存放的各种设备也应该处于停止状态, 控制设备探针等避免因为失误影响样品区的工作人员。
1.3 样品区域的防护设备
样品区域存放动力电池的主要空间, 在样品区域中也应该安装一些预防动力电池发生危险的装置, 和发生危险以后的解决装置。在动力电池发生火灾的时候样品区要具备识烟设备、火灾报警设备、自动灭火设备。在动力电池发生爆炸的时候, 要有减压设备, 排烟设备。在样品区域还要安装摄像头, 毕竟实验区不能观察到样品区的情况, 安装摄像头, 可以让检测人员对动力电池的情况及时的进行观察, 分析和跟踪, 这些设备的存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进行预防和解决。在样品区域的温度调节的设备附近可以也安装一些有防护措施的隔板, 当然这些设备会因为动力电池的爆炸等有所损伤, 但这些损失是可以忽视的。
1.4 高温设备的设计防护
有时候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高温试验, 但是进行高温试验很容易引发动力电池的爆炸, 小小的动力电池产生的爆炸的破坏力是十分强大的。因此, 进行高温试验的设备装置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首先高温设备中的控制温度和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备要与动力电池进行分离, 如果实在没有条件进行俩者的分离, 也要在其中适当的部位加入一些安全隔板。检测的时候首先将样品在高温设备中固定好, 检测人员离开危险区域以后进行加热, 加热完成以后等待样品确保不会爆炸以后再去观测。
1.5 检测完成后的防护善后工作
在动力电池的检测工作完成以后, 工作人员要把正在工作的检测设备关闭电源, 将控制装置探针等物品离开动力电池。挤压板放回原处, 把样品区的温度调到动力电池的最适保存温度。并且对于已经检测完的动力电池, 工作人员首先要确认它不会发生危险情况后在撤离试验区域。
1.6 检测人员的素质培养
作为动力检测的工作人员, 要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水品。对于动力电池的检测工作要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还需要认真的态度。因此, 有关的部门对于动力电池的检测工作人员要多组织培训工作, 并且不定期的对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检测。而且可以培养一些吸收能力强, 年轻积极的工作人员到国外去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结合我国动力电池的检测方法, 创新出属于我国自己的安全检测方法, 保障动力电池检测时的安全。对于动力电池检测的设备, 维修人员要不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 及时的发现问题, 一旦有任何问题要及时的上报, 而且, 国外有先进的设备的话, 有关部门应该及时的引进先进的设备, 增强我国的动力电池检测的安全系数。
2 结语
以上我们主要介绍了动力电池充电的方法以及动力电池容量检测的方法。随着科研工作者的深入研究, 动力电池的充电技术在不断改进, 电池剩余容量的预测也在不断的深入研究。相信能找出动力电池最佳的充电方式, 今后电动汽车也会像现在的加油站一下, 司机能在十来分钟就能充满动力电池。
参考文献
[1]杨培刚.动力电池检测时的安全考虑[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3.
中压电力电缆状态检测技术及应用 篇7
1 电力电缆状态测试技术综述
目前, 电力电缆一般测试技术方法如图1所示。
(1) 破坏性检测方法及评估。通过对被试电缆加压, 使得运行电缆在额定电压作用下不显现的水树等隐性缺陷, 加速在高电场下连续或不连续发展, 集中表现局部放电大幅度甚至突变增加, 存在水树发展为电树, 现场往往发生击穿现象。
(2) 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评估。有主流等温松弛电流法、介电频谱法、残余电荷法、损耗电流谐波分量法等。其中等温松弛电流法, 是通过观测水树等缺陷引起的界面极化强度随水树变化而正向变化, 同时依据电缆绝缘材料中的本体与电极的极化, 基本维持不变不与投运年限相关的特点, 得到导致水树缺陷的极化值与本体极化值的比值作为老化趋势的判据[1];介电频谱法, 是通过介电频谱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判定水树等缺陷的极化强度增加, 或者采用检测水树的介质损耗随水树发展长度及含量的变化值, 确定相应损耗的增加。
(3) 在线监测技术。利用较大比重水树枝的非线性效应, 通过测量电流中的谐波分量中三次谐波量或直流成份, 积累测量数据比对来研判电缆的老化程度。通常电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关注电缆附件及两侧电缆局部放电变化量的检测。
(4) 非电量监测技术。一是直接测量抽检材料中水树枝的长度和含量的分布, 推算电缆的老化程度和剩余寿命。二是量测其热延伸的变化度确定材料的劣化程度;或者采用动态机械谱、差热分析等方法, 测量电缆绝缘的热力学曲线, 换算活化能的变化间接反映电缆的老化程度。
2 在线和离线局放测试方法比较
在线和离线局放测试特点如表1所示。
(1) 在线局部放电监测技术。优点是可以在运行中测试而不需停电;可以定位大多数电缆附件缺陷和少数电缆缺陷;一般不需要额外的电源;在现场的环境中测试 (包括负载、温度等) , 有助于了解电缆绝缘的实际状况[2]。缺点是只能监测到少部分电缆缺陷;局放脉冲信号随着电缆长度衰减很快, 准确的局放分布图已经不可能;缺乏统一标准和标定方法, 不同测试结果缺乏可比性;测试技术复杂度较高;一般都需要分段测试, 对于较长的直埋电缆测试更为困难。且测定和评估只能在额定电压水平下, 对背景噪声的处理有一定难度;另外在线局部放电监测系统不能按照IEC的标准进行校准, 局放水平无法量化, 也不具备可比性。
(2) 离线局部放电检测技术。优点是测试结果与出厂测试有可比性;可高于运行电压测试, 有助于判别缺陷类型;可以比较精确地定位放电源等故障;干扰少, 测试结果比较可信;可以测试数公里长的电缆线路;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能较快给出测试结果;可以得到局部放电起始点压 (PDIV) 和局部放电熄灭电压 (PDEV) 。缺点是需要设备停电, 且升压电源等设备体积比较大、比较重。
3 状态测试新技术的应用
电缆状态监测的核心是获取状态评估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通过对异常、缺陷部位的发展趋势、严重程度作出判断, 从而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在状态检测过程中, 关键是通过运行巡测、在线监测、局放测试等手段获取电缆状态数据。
3.1 在线测温
红外诊断作为一种先进的不停电检测技术, 在国家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中作为电缆及附件的例行试验项目。以2012年8月10 k V 114曹合线86-1-41-1 (1号) 电缆终端及连接部位红外检测工况为例:电缆终端头型号WRSY-10/3.2 70 mm2, 出厂日期2000年11月, 投运日期2001年3月, 测试仪器HY6800+7°, 测试距离8 m, 环境参照体温29.63℃, 风速2.0 m/s, 辐射系数0.90, 测得表面温度104.24℃, 换算温差74.61℃。
(1) 参照《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664—2008附录A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一般缺陷 (温差不超过15 K, 未达到重要缺陷的要求) , 严重缺陷 (热点温度>90℃或δ≥80%) , 危急缺陷 (热点温度>130℃或δ≥95%) [3]。
(2) 研判设备类别和部位, 电缆终端头与金属部件的连接;热像特征, 以线夹以下电缆终端头为中心的热像, 热点明显;故障特征, 局部发热不良。
3.2 在线局放
本项目应用HVPD公司研发的PDSurveyor手持式局部放电在线巡检仪的TEV局放检测功能, 对苏州工业园区64座配电所 (开闭所) 的82台开关和分支电缆进行局放检测, 测试记录如表2所示。
参照PDSurveyor局放测试导则, 根据TEV测试结果对局放水平状态进行分类, 分类区间如表3所示。
由于表3局部放电各种状态对应TEV数值间存在空挡, 因此对表3进行修正, 修正后的局部放电状态表如表4所示。
根据修正后的局部放电状态分类表, 对表2所示测试结果进行分类, 形成基于TEV测试的局部放电状态统计结果:无放电状态点/TEV值范围 (0, 17.5], 共70个;中度放电状态点/TEV值范围 (17.5, 27.5], 共254个;中高度放电状态点/TEV值范围 (27.5, 37.5], 共27个;高度放电状态点/TEV值范围 (37.5, 47.5], 共3个。
为了验证表4局部放电状态划分的合理性, 采用以上局部放电状态统计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分析过程中, 每一个状态数据视为一区组。由于在4种状态中被测数据量不等, 所有运用方差分析中不等重复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检验。以下为计算过程。
试验数据分组t=4, i=1, …, t, 各区组重复数分别为无放电状态点r1=70, 中度放电状态点r2=254, 中高度放电状态点r3=27和高度放电状态点r4=3, 则试验数据总数ri=r1+r2+r3+r4=354。
试验数据总和:
其中组内和:
式 (2) 中:i=1, …, t;xji为试验指标。
r个试验数据的总平方和:
组间平方和:
组内平方和:
计算得到组间平方和SA=5 816.00;自由度fA=4-1=3;组内平方和SE=864.51;自由度fE=354-4=350;均方;均方。根据上述计算结果, 得到方差分析表, 如表5所示。
查方差表, 当f1=3, f2=350, F0.01 (3, 350) =3.78;F>F0.01 (3, 350) 。上述方差分析表明表4的状态划分是合理的。根据表4所示修正后的局部放电状态表, 本项目对苏州工业园区64座配电所 (开闭所) 的82台开关和分支电缆进行局放检测结果可知:苏州工业园区64座配电所 (开闭所) 的82台开关和分支电缆中, 无放电的比例为20%, 中度放电的比例为71%, 中高度放电为8%, 高度放电的比例为1%。
3.3 离线检测
3.3.1 阻尼振荡波状态检测
基于时域反射法的局放源定位及振荡波形阻尼衰减的介质损耗测量, 采用阻尼振荡波电压代替工频交流电压作为测电压, 符合IEC 60270有关脉冲电流法局放现场测试标准要求, 现场采用阻尼振荡波测试装置使得被测电缆在较低的测试电压即可暴露局部放电, 主要依据是振荡波激励下测得的现场局部放电谱图, 一旦发现局部放电, 立即停止局部放电测量, 可以有效保护被测电缆线路, 避免意外击穿故障。但对于电缆长度小于100 m的短电缆, 存在局放定位盲区;另外, 通过数学公式计算得到的介质损耗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尚待进一步验证。
3.3.2 0.1 Hz超低频电压下介损测试
苏州华池街配电所20 k V电力电缆介损测试。测试时间:2011年8月24日;测试地点:华池街配电所;被测电缆型号:YJV22-3*300mm2-12/20 k V;长度:1.235 km;电缆投运时间:1998年;测试环境温度:29~30℃;相对湿度85%。
(1) 测试方法:0.1 Hz超低频电压下, 采用高压侧采样的电缆介损测试系统, 对被测电缆进行0.5U0, 1.0U0, 1.5U0, 2.0U04个阶段的升压, 记录介损 (介损变化率) 随测试电压的变化曲线。
(2) 通过本次实测数据得到以下结论: (1) A相的介损变化率 (2U0-U0) =0.445%;B相的介损变化率 (2U0-U0) =0.323%;C相的介损变化率 (2U0-U0) =0.278%。依据IEEE 400—2001《有屏蔽层电力电缆系统绝缘层现场型试验与评估导则》的介损变化率超过0.1%作为立刻更换、完全老化状态的判据, 被试电缆处于老化状态, 建议更换中间接头后再次复查。 (2) 对运检单位来说, 应尽早对相关龄段电缆状态跟踪评价, 避免交联绝缘层里水树枝迅速转化成电树枝造成的大范围停电故障。
3.3.3 损耗电流谐波分量检测
以苏州工业园区现场试验案例说明, 测试时间为2012年6月;被测试电缆情况:型号YJV22-3*240mm2-8.7/15 k V;2002年投入运行;线路长度:378 m。采用3 k V (5 k V, 7 k V, 9 k V) 谐振电压幅值, 其中以B相电缆测试结果为例, 在3 k V, 5 k V, 7 k V, 9 k V试验电压下的损耗电流波形及损耗电流谐波分量显示, 最大介质损耗值分别为0.033 5%, 0.034 1%, 0.035 9%, 0.049 7%, 均小于0.1%, 且损耗电流三次谐波不明显, 说明该相电缆绝缘状态良好。
4 新型传感监测技术
4.1 设置传感器
在现场局部放电监测时,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信号处理技术, 所以在时域与频域中同步辨析出交变场中监测到的各种信号[4]。
(1) 高频电流传感器用于监测高频脉冲泄漏电流。采用钳式关合高频电流传感器, 自电缆接地屏蔽线或就近电气设备外壳接地线上取得脉冲电流信号, 无须在加装时停运电缆及设备;利用罗哥夫斯基线圈从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处测取信号, 信号频率可达到30MHz, 大幅提升了局部放电的测量频率。
(2) 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测量伴随局部放电产生的超声波信号, 现场可直接利用该信号或者结合电脉冲、电磁波信号对局放源进行物理定位, 并判别局部放电的类型[5]。
(3) 甚高频传感器用于监测高频的电磁波信号, 通过采集由局部放电现象伴随的电磁波信号 (其频率可达3 GHz以上) 从而达到检测放电信号的作用。
4.2 设置滤波器
(1) 带通滤波器用于处理高频电流传感器信号的频率范围为100 k Hz~30 MHz, 超声波传感器频带范围为80~300 k Hz。
(2) 由于带阻滤波器仅滤除频率介于高频及低频间的信号, 所以其他频率的信号均可通过, 在波形监测过程中可采用该滤波器滤除干扰[6]。
(3) 自适应滤波器可滤除波形监测过程中的某些连续噪声。对于现场某些较强连续噪声的环境中, 可采用该滤波器, 但根据奈科斯特稳定性判据 (Nyquist Theorem) , 滤波器上限截止频率应等于或小于1/2采样频率。
4.3 智能级应用软件
(1) 人机界面:动态显示两维、三维图像;实现图表、两维图形、三维图形、幅值-脉冲、相位-脉冲等灵活显示方式。
(2) 通信方面:全面支持RS-232/422/485, USB, TCP/IPP, Modem等通信模式;跟踪模式下可自动测量及下载数据。
(3) 综合诊断:方便现场直观准确地对波形做出诊断及分析;历史数据比对提示功能等。
5 结束语
实践应用红外诊断、在线局放、阻尼振荡波状态检测、超低频介损测试及新型传感监测技术, 可用于实时检测并分析中压电缆及附件设备的局部放电的状态, 使得检测结果更为可靠。同时由于区域性使用的交联聚乙烯材料、生产工艺标准规范不尽一致, 电缆管沟结构、敷设方式、运行年限的不同特点, 测试系统抗干扰能力随之存在一些差异, 研究老化因子与敷设方式、运行年限、批次电缆型号、规格等信息的相关性, 以化学分析、介电频谱、绝缘电阻等方法进行验证, 修正不同年限电缆老化评估判据。另外值得关注的是, 结合现有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抗干扰的硬件和软件技术, 采集的有效信息非常微弱, 仍不能完全满足现场测试对精度的要求。所以进一步丰富、完善基于中压电力电缆状态监测与检测的新技术发展, 为后续在线监测技术和高电压等级电缆线路绝缘状态诊断研究, 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摘要:目前, 在中压电力电缆状态监测与检测过程中, 水树评价与评估方法相关经验不足和积累数据缺失。基于此分析不同程度开展的破坏性检测、非破坏性检测、在线监测、非电量分析法等各自的优势与缺点, 提出了状态监测与检测新技术, 实践应用红外诊断、在线局放、阻尼振荡波状态检测、超低频介损测试及新型传感监测技术的优势, 可用于实时监测并分析中压电缆及附件设备的局部放电的状态, 使得检测结果更为可靠, 较好地弥补了现有中压交联电缆绝缘性能监测手段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关键词:状态检测,交联聚乙烯,实践应用,评估分析
参考文献
[1]段乃欣, 马翠姣, 邱昌, 等.交联聚乙稀电缆敷设后的局部放电检测[J].供用电, 2001, 18 (4) :12-14.
[2]李华春.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J].电力设备, 2005, 06 (5) :29-32.
[3]罗俊华, 马翠姣, 邱昌.XLPE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J].高电压技术, 1999 (4) :32-34.
[4]周亚非, 秦阳.在线局部放电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J].高电压技术, 2001, 27 (1) :30-31, 34.
[5]王凯, 杨娟娟, 徐洋, 等.超高频技术检测高压电力电缆及接头中局部放电的研究[J].电线电缆, 2002 (3) :35-37, 46.
发动机技术状态的不拆卸检测方法 篇8
一、拖拉机发动机技术状态的经验诊断法
进行发动机听诊的目的是从外部根据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音调 (如敲击声和噪音) , 来判断配合件的技术状态。听诊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诊者的经验, 听诊时借助于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显现得比较清晰。听诊发动机要有一定顺序, 既省时, 又不致漏听任何配合件。
听诊之前发动机应很好地预温, 在低温条件下发动机各种配合件可能发生敲击声, 在预温以后就会消失。听诊过程中, 发动机转速应适当, 有时要迅速改变转速。例如连杆轴承的敲击声, 如果轴承还没有发生严重损坏时, 常常是很难听到的, 检查连杆轴承可以在发动机低转速下进行, 如果听不到就应提高转速。为了确定哪一个配合副发生故障, 可采用切离法, 在敲击声起因不明时, 对有可能发生故障的配合副, 轮流停止每一个配合副的工作, 比较前后听诊结果。在实际工作中, 常常是将听诊结果和其他的听诊方法和现象结合起来。例如用机油压力来对证轴承的磨损, 用机油的消耗情况来对证气缸活塞组的间隙等等。发动机各种敲击声中以主轴承及连杆轴承的敲击声最为危险, 当发觉时必须立即停车检查排除。
实际上, 每种发动机的声响和频率是不完全一样的。平时应经常训练自己的听觉, 熟悉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声响是很重要的。
二、发动机技术状态的仪表检测法
用经验法诊断机器的技术状态, 要求听诊者具有检查判断机器技术状态的经验, 有些经验容易意会, 难于言传;又由于受感觉器官和分辨能力的限制, 对某些症状特别在数量或程度上去区分就更为困难, 有较大局限性。人们在长期实践中, 逐渐使用了一些仪器、仪表对一些部位进行检测。例如用仪器、仪表可以对转速、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进行检测, 根据所得数据与标准状况对比, 做出判断, 决定对机器应采取何种技术维护措施。
1. 用压力表检测压力的方法
对一些系统内的不同部位, 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值进行测量, 可以反映该系统的某些工作部位和技术状态。
对拖拉机的压缩、燃油、润滑、液压系, 通过检测指定部位的压力, 可以了解气缸压缩终了的压力, 喷油嘴喷油压力、机油泵供油压力、主油道压力及润滑、液压系中某些阀的开启、关闭压力等。
测定某些部位的压力差, 可反映出所测部位的压力损耗和工作能力, 如对空气、燃油、润滑、液压几个系统中的滤清器, 检测其滤清前后的压力变化, 可判断其脏污堵塞或破损泄漏的程度。
检测某些部位在规定时间内压力降低的程度, 可以知道所测部位的密封性。如柱塞供油能力、出油阀密封性、液压分配滑阀、回油阀的密封性、油缸活塞的密封性等。
2. 检测某些部位的流量
例如检测发动机工作时吸入的空气流量, 排除废气及曲轴箱废气流量, 可以说明压缩系、空气供给系的技术状态和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在测定发动机的功率时所测得的燃油流量,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耗油率及小时耗油量。
只测压力, 而不测流量是不能发现某些配合件的轻微磨损和因内漏而造成的技术状态不良。所以测压力和测流量最好同时进行。
3. 检查某些部件工作中的瞬时位置
测量进、排气门开、闭瞬时的曲轴位置, 可以得到实际的配气相位, 为正确调整提供依据。
测量喷、供油瞬时的曲轴位置, 可以得到发动机的喷、供油角度及喷、供油延续时间, 以便和标准值进行比较。
目前, 测定曲轴位置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指针和刻度盘分别固定在旋转件上和作为参照的壳体上。通过指针所指出的刻度或飞轮外缘转过的弧长来计算曲轴转角。也有使用电火花法测定曲轴位置的。
4. 利用测量位移的方法检测工作部件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动情况
如轴与轴承由于磨损产生的轴向、径向摆动量的大小, 齿轮的啮合间隙及啮合位置的变化, 以及有关同心度、垂直度、平行度等方面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