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共12篇)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 篇1
摘要:根据图论的相关理论和模糊集合的原理对电力通信网络ECC子网划分进行优化,以模糊逻辑距离最短为目标建立模型,并且考虑网络连通性、辐射状运行等约束条件,得到通信网络子网划分的近似最优解。研究了网络建设中一些界限不分明的因素,建立了模糊最小生成树模型,具有简单、实用、实时性强等特点,在电力通信网络建设中有很强的适用性。
关键词:通信网络,图论,模糊集合,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
1 引言
传输网络ECC的优化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ECC风暴的产生以及提升ECC网络的响应速度。ECC风暴是指ECC网络中节点太多或者线路质量问题,使ECC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广播和重传信息或者频繁的重路由,导致部分或全部网元脱管的情况。避免ECC风暴需要合理规划网关,控制同一个ECC网络中的节点个数,以及保证线路传输质量。
ECC网络管理优化问题可以转化为图论问题求得优化解[1]。此类问题国内很少有人研究,国外则一般将其与模糊理论结合起来,研究的过程及其成果主要有:模糊图的定义、模糊图一般问题的优化方法、模糊图流的定义[2]等。本文从基于模糊逻辑距离的最短路径规划角度,对传输网络的ECC路由进行合理的规划,优化子网划分方式以及子网主备网关配置,实施后可达到提高网络性能和保证网络安全的目的。
2 问题描述
ECC路由规划是指一个网关网元所辖的网元数应该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网络通过ECC(或扩展ECC)互相连接时,网络中网元越多,ECC路由越复杂,如果ECC路由规划不合理,当网络出现异常时,就会出现ECC通信困难。ECC通道的建立是采用发端站并发,收端站选择建立路由的方式。其选择原则是根据最短路径建立路由。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最短路径不是指地理上的实际距离,而是指路由表中的逻辑距离,即间隔站点的数量。ECC路由的建立、更新和维护都是通过定期广播的方式来实现的,网络越大,则数据量越大,实现方式和路由器的OSPF协议相似,每个路由数据项只有三个数据:目的网元、转发网元和逻辑距离。
ECC路由规划分网络分析和网络配置两个步骤。
(1)网络分析
根据组网拓扑图,合理划分子网,确定网关之后确定每个网关的子网及其子网号(扩展ID号)。划分子网和确定网关往往是相伴的,网关确定之后,子网在拓扑上也就确定了。一般这一步可以分为两步:网关点的选取和子网的划分。网关应当选取网络的“关键点”,如中心节点、交叉点、镶嵌点等;存在主干网和分支网的,一般分支网接入到主干的NE,该NE存在于主干网中,这种NE设为网关;网关点应是子网之间唯一连接的点,即去掉所有网关,各个子网相互不能互通。子网号从1~255,最多可以有255个,其中必须包含一个网关子网;与网关相邻的子网不是网关的附属子网就应该是网关子网;网关除了应该是网络拓扑上的关键点,还应该是对于全网相对重要而ECC通信繁忙的NE,否则没有必要。
(2)网络配置
确定出网关和子网后,就可以开始逐项配置。对于非网关NE,只需要根据网络分析划分的子网来建立子网号,对于网关NE需要以下设置:1)设置本NE为网关模式,通常应设为支持ECC网关协议模式;2)为本NE设置特殊的网关子网号,建议保持缺省设置255;3)添加网关的附属子网。
根据网络分析确定ECC组网优化目标:优化子网划定方式,合理配置主备网关,最大化ECC组网能力。约束条件如下。
1)ECC组网能力限制:ECC的组网能力是指在网络中需要通过ECC(或扩展ECC)互相连接的网元的最大个数。它实际上指的是网管计算机通过一个网关网元所能管辖的最大网元数。建议每一网关网元所带的网元数不超过64个,但子网数以128个为上限。一个网管可以对多个ECC子网同时进行管理,同一网管可以管理不超过16个的网关网元。当ECC网络过大,超出ECC组网能力的情况时,需要将一个大的ECC网络划分为多个小的ECC子网。划分ECC子网需要根据情况采取多个网关(可用HUB),或者将远端网元以远程网管组网的方案接入。
2)该方案需要增加网关网元的数量,每个子网通过网关网元与网管实现通信;网关通过DCN数据通信网直接和中心网管通信。
3)每个子网尽量配置主备网关,网关网元的选择要方便数据的传输(可考虑选交叉节点)。
3 模型建立
本节讨论如何根据最短路径优化算法建立子网划分模型。对于此类网络规划问题,通常采用星型、环型或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能够较好地解决网络建设过程中的连接和通信问题。但仅仅是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网络构架,往往达不到逻辑距离最小的要求。因此,在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中引入图论的方法,以获得实际应用中较理想的子网划分方案[1]。
对于逻辑距离的设定,通常都是采用精确数学的方法去解决[3]。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还需考虑实际距离、架设费用、数据量、线损等因素,无法用精确数字表达,所以,模型引入模糊距离作为逻辑距离的度量。模糊距离完全由隶属函数所刻画。在实际应用中,它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模糊统计法、德尔菲法、对比排序法、综合加权法等等,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常见规则的隶属度函数,但必须知道变量的测度和意义。按照表1所列出的各种比较关系,根据语义规则,可以得到一个不同程度对应模糊隶属度的集合。
通过以上讨论,可将ECC网管优化问题转化为以ECC子网划分最合理为优化目标,求解最优子网的问题。在逻辑距离函数未知的情况下,可先考虑其他因素(地理、环境)的影响,设计网络的初始布局,即将这些顶点用边联结起来,用两顶点间的逻辑距离作为边的权,使总的权值最小。可用图论中求无向连通图G={V,E,W}的最小生成树法求解[4]。最小生成树法将通信网络看作无向连通图,求该图的最小生成树,常用经典算法有prim算法、Kruskal算法[5]。初始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下面将介绍以Kruskal算法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每次添加权尽量小的边,使新的图无圈,直到生成1棵树为止,便得最小生成树,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算法步骤如下:(1)将赋权图G中的边按权的非减次序排列;(2)按(1)排列的次序检查G中的每一条边,如果这条边与已得到的边不产生圈,就取这一条边为解的一部分;(3)若已取到n-1条边,算法终止,此时以V为顶点集,以取到的n-1条边为边集的图即为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流程如表2所示。
按照Kruskal法的规则建立通信网络的图论模型,即以7个相邻的路由节点为图的顶点(如图1),两顶点之间的网络线路为图的边,其定义如下:G={V,E},V={R1,R2,R3,R4,R5,R6,R7},E={(R1,R2),(R1,R3),(R1,R4),(R1,R5),(R1,R6),(R1,R7),(R2,R3),(R2,R4),(R2,R5),(R2,R6),(R2,R7),(R3,R4),(R3,R5),(R3,R6),(R3,R7),(R4,R5),(R4,R6),(R4,R7),(R5,R6),(R5,R7),(R6,R7)}。则优化结果如图3所示,显然优化之后R5节点光支路最多,可以考虑在R5节点设置备用网关。
4 实例分析
深圳供电局通信网分泰科、华为、中兴三张网络,泰科网ECC子网划分为三个,共142个网元;华为网ECC子网划分为三个,共135个网元;中兴网ECC子网划分为四个,共223个节点。现网只有泰科网有主备网关网元,而华为网和中兴网均没有考虑主备网关网元。下面以中兴网来说明ECC优化方案。中兴网ECC子网现状划分如图4所示。图中深供A、深供B、深供C、深供D分别为四个子网的网关网元。各网元节点下带光支路见表3所示。
由图4可知,子网A、子网C、子网D网元数量均不大于64个,而子网B网元数量虽说大于64个,但远小于极限值128个,只是网关网元必须与其他网关ECC子网隔离,即要求对任一网关网元,至少将一个方向的与其他网关连接的光口的D字节设置为“使能”,以使网关在出现DCN故障时,能快速通过网管打开与其他网关网元间的DCC通道,实现网络管理的恢复。但是所有子网中均没有备用网关网元,当任一网关网元故障时,都将导致该子网网元脱管。因此在这四个子网中需要新增备份网关网元。网关网元一般选择设定在网络中星形业务的中心节点上,以避免大量的管理信息需要通过基于DCC这种窄带宽信道的管理DCN进行传送,减少DCN再发生拥塞的可能性;或者设置在子网中入路光纤最多的设备,以减少子网中基于DCC的管理DCN再发生拥塞的可能性。深供A、深供B、深供C、深供D分别属于星形业务的中心节点,而且还属于子网边缘处的网元,必须设置为网关网元。当子网上任意一条ECC通路失效时,都不会影响网元至网关网元的信号传输,因此,可以继续作为主用网关网元。子网A中,水贝和平湖光节点支路最多,可考虑设置为备用网关网元;子网B中,简龙和坪山节点光支路最多,可考虑设置为备用网关网元;子网C中,祥和节点光支路最多,可考虑设置为备用网关网元;子网D中,公明节点光支路最多,可考虑设置为备用网关网元。在这些可作为备用网关网元中四个子网各选取一个,一般以子网内距离最近的另一网关网元作为备用网关。这是因为当主用网关网元故障时,倒换信息可以最快地传递至备用网关网元;其次,备用网关网元至网管系统的逻辑距离最短,最节省通路资源。因此,子网A中选取水贝作为备用网关网元,子网B中选取简龙作为备用网关网元,子网C中选取祥和为备用网关网元,子网D中选取公明作为备用网关网元。优化后的ECC子网图如图5所示。
5 结语
本文根据图论的相关理论和模糊集合的原理对电力通信网络ECC子网划分方式进行优化,以逻辑距离最短为目标,并且保证网络连通性、辐射状运行、子网主备网关配置等约束条件,建立了模糊最小生成树模型,它具有简单、实用、实时性强等特点,在电力通信网络建设中有很强的适用性,为通信网络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健,杨文宇,余健明,等.一种基于改进最小生成树算法的配电网架优化规划[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10):103-108.
[2]颉栋栋,李方豫,盖宇仙,等.一类有损耗网络最大流问题的模型与算法[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2-134.
[3]梁西陈.最小生成树与构造造价最低通迅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4):58-59.
[4]陈小娟.最小生成树问题[J].福建电脑,2005(11):147.
[5]刘洋,杨素华.最小生成树问题的Kruskal算法的一种实现方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3):63-66.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 篇2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方案
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 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 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 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计划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地址:长沙威普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址:客户服务联系电话:0731 88650578
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代理: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历史数据, 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 篇3
关键词:电力通信;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9-0126-02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可以帮助使用者对电力工作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和记录,并可以及时地获取有效的电力状况信息,从而清晰地让使用者了解到电力通信的工作状况,同时也可以协助人们对所有电力通信进行记录。将管理信息系统引入到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工作中后,可以为电力通信管理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便利,使电力通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大大提高,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1 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1.1 采用TMN结构体系
TMN结构体系中的管理分层可以有效地将管理工作划分成多个步骤且循序渐进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体系,是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实现有序管理的关键。TMN可以将电力通信管理根据实际需求分成多个不同的层次,分层是通过q参考点进行分割来实现,而且每一层次都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各自拥有相应的OSF来解决相应的管理功能。在TMN的建设中可以根据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需要来建造层数,在初期可以先完成底层的功能,满足通信管理的基本需要,后来可以逐步完善其他层次的功能,以满足通信管理的实际需要。
1.2 具备兼容其他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由于TMN结构体系存在接口单一的问题,因此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TMN结构体系的同时,也需要具备兼容其他常用的網络管理标准,对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便利性有很大帮助。其中SNMP网络管理协议是目前最常用的网络管理协议以及TCP/IP网络管理标准,因此在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至少要具备兼容SNMP网络管理协议的功能。
1.3 以商用TMN网络管理作为开发平台
目前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要处理通信信息的数量和难度都在进一步加大,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也相应地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要解决面临反复的信息管理工作,通信系统实行统一的管理维护手段是势在必行的,目前,电信管理网的网络管理方式逐渐被广泛使用,它能够应付复杂多变的网络功能,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和统一效果好的优点。
1.4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网络化
根据电力通信的发展需要,企业会不断引进一些新型的网络管理设备、IDS、VPN、防火墙等不同的节点对通信管理网络进行完善,为了令这些异构节点能够与通信网络系统更好地统一在一起,就要为通信网络建设一个比较开放的管理平台,将异构节点都统一放于管理平台中,然后进行统一、集中的网络管理。
2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1 设计前主要的注意事项
由于目前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往往被用在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系统中,因此需要一个较大型的综合管理软件来实现对通信信息的整体管理。而对于通信管理系统,应该确保两点:(1)确保通信信息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传输;(2)客户提供的资源必须能够支持可视化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除此之外,在系统的设计前,不但应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详细采集,还需要对客户提供的资源进行功能检测,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扩展性进行加强。目前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通常以ArcGIS作为开发平台,另外需要处理包括数据、文字、图形以及表格等通信信息,因此有必要加入Orade数据库以解决各种通信信息的数据处理问题,以使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变得更加优秀。引入ArCSIDE数据引擎为客户提供方便使用的服务平台也是一种体验以人为本的系统设计。
2.2 设计、组织和实施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设计出一个数据模型空间,模型中的数据库必须具备能够将大量的信息录入其中的功能,然后对管理空间进行数据统一。此数据模型的管理范围要包括数据信息、矢量以及三维地形等多种通信信息的储存和管理。设计人员应该通过数据模型的使用,实现对通信信息进行转化为常用的显露、变压器以及刀闸等,方便客户所使用。
数据模型的组成因素主要分成两种类别,分别是空间因素和对象因素:
2.2.1 空间因素是指由DBMS对电路的走势进行记录,让操作人员可以明确系统线路的走向和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信息移动的主要路线以及电杆的使用数量等。
2.2.2 对象因素是指能够详细地记录下信息在移动中所经过的部分以及每根电杆使用的位置等。
因此将两者同时使用就能比较准确地知道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情况。数据模型一般呈现动态的几何式网络,在运作中可以对部分不必要的数据信息进行清除,以便让系统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运行。
2.3 建立系统数据库
一个完善的电力通信数据库建设是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在建立时需要对多种不同且数量比较大的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在数据库的设计时,需要实现设计出一个相应的模型,然后以Visio作为开发平台完成语言图层的建模,并设计出UML图标,然后储存到数据库中未作数据库中的表格,如果根据实际需要必须把数据转换层MDB或者SQLServer格式的话,也可以通过在Visio平台上进行转化得到。
在图层的建设上,设计者应该先分清每一层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便于加强数据库的连接性,以形成更加健全的电力通信网络。在设计时应该更多地运用几何图形,因此几何图形能够显示出系统中所有设备之间的联系,使设计者对管理路线的设计能够有清晰的认识。在把UM土层加进数据库后就可以通过CASE工具的运用实现数据库框架的形成。数据库框架需要包括数量庞大的数据点层,在形成后主要需要进行两方面的构建工作,分别是数据库框架构建和Object类框架构建。其中最重要的构建部分就是线层的设置,包括地下通道层、通信基站层以及路西街道层等。
2.4 数据信息管理
在数据库的设计完成后,在使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运作前,还需要先将设计者所搜集的数据信息传输到数据库中。而在数据传输时,一般采用ArcSDE平台,第一步先将数据信息传输到服务器Orade中,然后凭借ArcSDE优秀的数据管理功能实现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在数据信息的传输中应该按照将同一类别的数据信息归类到同一图层中的原则进行分类,每个数据信息在记录时应该各具有一个实际的要素与其相对应,以提高ArcSDE管理的方便性。相对的,为了便于使用者对系统内的数据信息进行选取和查阅,还应该使用ArcSDE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空间索引,令使用者在查找时能够一目了然,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焦群,蔡斌.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发展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3):45-47.
[2] 祁兵,杨学金,龚钢军.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继电器,2005,(16):14-17.
[3] 熊小伏,田娟娟,周家启,等.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模型研究[J].继电器,2007,(14):42-44.
[4] 马素霞,齐林海.分布式电力通信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5,(3):32-33.
[5] 张自雨,杨芳利,张爽.电力通信监控管理系统物理体系设计[J].继电器,2002,(10):33-35.
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络管理探讨 篇4
现在由于网络规模并没有形成很大, 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 电力通信系统的网络也是一个业务量不是很大的的网络规模。而通信网络的网域非常大, 数量也很多, 但是, 这么大的网域规模, 发展确实比较慢的。在通信网络的管理上, 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式, 不分专业的统一管理, 导致专业人才流失, 使网络的发展处于一个不正常的状态。同时, 这里的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要管理很多的设备, 还有很多的细小的环节, 这就很可能导致混乱, 造成失误。每一位通信管理维护人员都必须管理包括网络中传输、交换、终端各环节上的设备, 还包括电源、机房、环境等网络辅助设备, 同时还要管理电路调配等网络业务。
1 电力通信系统的原则
1.1 TMN结构体系的广泛应用。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 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 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 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
1.2 学习其他的网络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 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 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 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 这一点更为重要。另外, 目前出现了新发展的网管体系和标准, 例如对象管理组织OMG的CORBA体系、基于Web的网管体系、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等, 这些新的技术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1.3 使用TMN网管开发新的发展平台。
网络管理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工程, 涉及面广, 难度大, 特别是像TMN这样的系统, 而综合业务及综合接入功能的要求又增加了系统的难度。每一种商用系统都为建设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管理、代理、协议接口及信息数据库开发的工具和方法。
1.4 网络化的通信系统。
网管系统互联组成网管网络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从长远来讲, 电力通信网管应接受异构网互联的观念, 即不同层次、不同厂商甚至不同体系结构的系统之间应不受阻碍的互联, 组成一个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管网络。
1.5 接入口的综合性。
TMN网管系统本身支持的标准接口有限, 能够直接接入TMN网管系统的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的并不多, 大量通信设备的接入依靠网管系统提供的代理转换机制, 网管系统通过协议适配器这样的网管部件, 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
1.6 使网络系统更加具有开放性。
应用功能的设置应该能由用户来选择, 用户的应用界面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这要求网管系统除了具有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的能力外, 重要的一点是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接口应具有开放性, 应能支持满足应用功能接口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在不改变基础系统的情况下不断推出新的应用功能、用户界面, 满足用户的要求。
2 对电力通信系统的改革方案
2.1 因素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 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 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
2.2 网络管理系统的内容。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 (如通信设备) 的管理, 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网元数据采集层, 网元管理层, 网络管理层。
2.3 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故障管理, 性能管理, 配置管理, 安全管理
2.4 网络系统的要求。
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 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 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数据服务器, 网管工作站, 浏览工作站, 协议适配器, 前置机代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
结语
由于我国信息的开发与应用起步都比较晚, 导致很多的信息系统的发展也晚于其他的国家, 发展的没有那么迅速, 尤其是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管理体系晚于公用网和一些其他专用的网络体系。现在, 在电力通信管理系统中仍然没有非常具有真正规模的管理体系, 网络的运行仍然依靠外力的监督, 像是依靠通信监督系统和一些随同信系统和通信设备引进的网元、网络管理系统。但是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 我国对网络的鼓励发展, 网络规模还有管理水平的提高, 电力通信系统的软肋逐渐的被重视, 很多地方在电力系统中都不适应, 这就要求电力通信系统跟随时代的发展, 不断的加强网络的建设。这就对从事电力通信管理的工作人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 使电力通信网络得到更好的发展, 运行速度变快, 管理更加合理, 更加的科学。
参考文献
[1]汪晓岩.电力线系统模拟[Z].
[2]谭文恕.电力系统的通讯系统体系[Z].
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总结 篇5
模拟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的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差错可控,可以采用信道编码技术使误码率降低,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易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用现代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变换、存储,从而形成智能网;
2易于集成化,从而使通信设备微型化;
3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数字调制方式
噪声:
计算机通信网: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计算机通信拓扑结构:
计算机通信的特点:
1计算机通信以数据通信为主,因此传输的可靠性要求高
2计算机设备出自不同的厂商,又用于不同的目的,故需要具备灵活的通信接口,以适应各类用户要求
3数据信息传输效率高;
4呼叫平均时间短,效率高;
5业务参数随应用环境有较大差别;
电力系统通信的主要内容:电力系统中信息的内容种类繁多,按其业务划分为:关键运行业务和事务管理业务两大类。其中关键运行业务是指运动信号、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继电保护和调度电话等。事务管理业务包括行政电话、会议电话和会议电视、管理信息数据等;
电力系统通信网的主要特点:
1要求通信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网络结构较复杂,信息种类多,且实时性要求高;
3通信范围点多面广;
4无人值守机房多;
所谓通信就是双方或多方消息或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这里的消息是指对客观世界发生变化的描述或报道。如:语言、文字、相片、图像、数字等就是消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通常将消息中所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信息就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消息所含信息的多少称为消息的信息量。数据是一种承载信息的实体,它涉及到实物的具体形式,是任何描述物体、概念、情况、形式的事实、数字、字母和符号。信号是消息或者说是信息的携带者,是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
信号的表示方法:
数据传输模式:
通信线路工作方式:
模拟到数字,数字到数字:模拟到模拟:
差错控制方式:
调制解调器
调制是以音频信号控制(调制)等幅高频波(载波)的某一参数(振幅、频率、或相位)的过程;
调幅:如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振幅,使其振幅按调制的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这样的调制过程称为振幅调制,简称调幅;
交换:指各通信终端之间,为交换信息所采用的一种利用交换设备进行连接的工作方式。交换机:能够将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随意连接或切断的设备;
交换机的组成:交换网络、通信接口、控制系统;
差错:接收端接受的数据与发送端不一致;
电力载波通信:利用高压线、中压电力线或低压配电线作为信息传输媒介进行语音或数据传
输的通信方式;
电力载波通信通信方式:
通信网的组成:
1、终端设备:把输入信息变换为适宜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并参与控制通信工作;
2、传输链路:是网络节点的连接媒介,是信息和信号的传输通道;
3、转接交换设备:主要功能有交换、控制、管理及执行等。
ATM(异步传输模式)特性:
1、固定长度信元;
2、并行导向;
3、虚拟通道连接;
4、异步时分复用;
电力载波通信的特点:
1话音和数据各占一个频段,同时传送互不影响;
2利用电力线作为载波通信通道,不需要单独架设和维护线路;且电力线路结构坚固,可靠性高,传输衰耗小;
3电力线和电气设备在运行时,存在电晕、电弧等现象,影响电力线高频通道信号传输质量,误码率很不理想;
4电力载波通信的站址完全取决于电力线路的结构,不能任意设站,给通道组织带来困难。而当线路故障,通道以中断;
5为避免受到电力线上工频电流所产生的工频谐波干扰,频率不能太低,为了避开广播频段及防止线路衰减过大,频率不能太高。
电力载波通信系统由高频通道和电力载波设备组成。其中高频通道包括:电力线、阻波 器耦合电容和结合滤波器。电力载波设备由发信之路、收信之路和音频汇接电路组成。光纤通信:以光波为载波,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
光纤通信的特点:
1传输频带宽容量大; 2损耗低,中继距离远;
3不受电磁干扰;4保密性强、无串话干扰;
5直径细,重量轻;6节约有色金属和原材料;
7抗化学腐蚀;8连接困难;
9强度不如金属丝;10分路耦合不方便。
移动通信,特点,工作方式: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特点等
局域网的特点:
1地理范围小;
2网络所连接的工作站点和设备的数量有限。
3传输过程中的出错率低,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可靠性好。
4连入局域网的数据通信设备是广义的,包括计算机终端和各种外围设备等。
5连入局域网的数据通信设备能充分共享包括通信媒体在内的网络资源。
6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及其控制方法。
第四章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远程传输、集中管理、实现分布式处理、平
衡负荷。
2.局域网的组成:主机、外观设备、网络设备、网络适配器、通信介质。
3.OSI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4.TCP模型:网络接口层、Internet层、传输层、应用层。
5.局域网基本组成:硬件系统,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软件系统、协议
软件、通信软件、管理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第五章
1.RS-232接口:DB-
25、DB-
15、DB-9。
2.现场总线:CAN总线、LongWorks、PROFIBUS、HART。
3.变电站远传信息内容:遥测信息、遥信信息、遥控信息、遥调信息。
4.现场总线技术特点:开放式互联网络;互操作性和互换性;智能化和自治性;分散控制;
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综合功能。
5.USB总线特点:数据传输率高、数据传输可靠、为设备供电、同时挂接多个USB设备、支持热插拔。
6.现场总线的优越性:节省硬件数量与投资、节省安装费用、节省维护开销、用户具有高
度的系统集成主动权、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易于设备扩充和产品改造。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分析与探讨 篇6
关键词: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作用;构建
中图分类号: TN91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52-2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为了满足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通信技术,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尤其是近几年以来,电力通信设备更是得到迅猛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增加了许多通信结点、传输基站、网络站点等,人们对电力通信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但是也给电力通信的资源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传统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已经不再适用于目前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的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的构建已经迫在眉睫。
1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分析
1.1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自动化水平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实现电力系统通信的自动化是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基础保证。但是在电力通信系统建设的发展实际中,电力通信系统还未实现全面的自动化,仍旧处于新旧技术的交替时期,新旧设备共存于电力通信系统中,通信技术手段无法统一,致使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无法有效的保障电力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管理手段还较为落后,不适应于当今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应该保证电力通信系统与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一致性,构建智能化的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实现高科技、自动化的以数据为主的管理系统。目前我国的电力通信资源管理只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交换和传输,无法实现全面、有效的资源管理要求。本文论述的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在保留原有资源管理功能的同时,实现对数据的收集、分类、存储、显示以及检索等功能,确保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的全面性、科学性以及可靠性。
1.2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作用
通信资源管理本质上属于一种联系平台,加强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之间的关系,提升电力企业供电管理的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在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依靠信息网络对用电客户进行科学管理,并且还依据电力通信系统建设更加规范、科学、有序的业务管理流程,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使电力企业更好的服务于大众。而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是为电力企业提供先进的、智能化通信设备,创建网络平台实现用电用户与电力企业更好的沟通与互动。
电力企业通信资源管理的有序开展离不开电力通信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发展的掌控力。在电力企业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也可对电力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示警,引起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关注,及时消除电力系统的故障,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电力通信资源管理在电力系统网络规划建设中也具有预警功能,有效减少故障的发生。并且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也还具有资源统计功能,既减少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的有序运行。
2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任务
电力系统的资源管理系统已不再适应于当前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不仅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力系统的发展,须构建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其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要求,保证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目前,新的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2.1 实现电子信息化建设要求
在最原始的电力通信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存储主要还是依靠人力资源来完成的,不仅工作效率极低,信息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障。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不断的发展,要求在电力通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实现自动化建设要求,有助于提高电力通信系统的工作效率,解放了人力资源,实现了电力信息资源的准确性以及共享性。
2.2 提高运行管理质量
为了更好的发挥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效能,必须提高系统的运行管理质量,要具有高效的运行维护体系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成本,保障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还要提高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收集、分析能力,保障通信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稳定性。
2.3 提高管理体系的高效性、准确性
在新构建的电力通信管理资源管理体系中,要求可高效、集成的展示资源信息,并且准确、快速的出示相应的业务运行数据报表,为电力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提供科学、全面、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保障上层领导决策以及运行计划的科学性,保障电力企业平稳的运行。
3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工作流程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是电力通信系统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效弥补了电力传输网络中可靠性、安全性不足的问题,还有效保障了电力通信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以及全面性,其在电力通信系统中乃至整个电网系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它的服务体系。电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是采用客户端加服务器的形式,通过数据库的形式,及时的采集、存储系统信息,通过网络客户端的资源管理软件进行有效的应用、分析。通信资源管理体系主要由:数据库系统即用户端/服务器模式;地理信息系统即GIS系统;软件体系;硬件体系几部分组成。
资源管理系统工作流程
4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体系构建
4.1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体系的主要建设目标就是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对同一层面的通信信息进行集成化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方便监测、查询,并依据动态管理原则,对电力通信系统的设备、电缆、光缆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为电力企业及用户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通信运行基础数据。其具体的构建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①通过规范化的建模和统一资源数据库的构建,将原来独立分割的各专业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各种通信资源的一致管理和充分共享。②通过与厂商网管系统和/或综合监视系统的互联,获取资源的运行信息和配置信息,实现动态的资源管理。③和DMIS进行有效互联和集成,在DMIS中提供资源查询、报表操作入口,并提供资源调配的流程管理。
4.2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案
4.2.1 通信资源统一建模
资源建模是整个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只有建立良好的资源模型,才能够确保系统提供各种方便灵话的业务应用功能。
数据模型要全面涵盖电力通信网中的各种数据资源类型,包括空间资源、光缆资源、电缆资源、设备资源、传输资源及电力线载波网资源、电力特殊光缆等。同时,数据模型中要全面描述各类资源的设备属性、管理属性、资产属性,并有效表示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
4.2.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①硬件结构。网络硬件采用双机双网的模式。数据/应用服务器采用双机集群技术,采集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单机故障不会影响系统运行。数据/应用服务器和采集服务器采用双网结构,单网故障不会影响系统运行。
②软件结构。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linet/Sertver)体系结构,其核心是一台数据库服务器,所有设备信息存放在该数据库内,分布在电力通信公司各部门的客户端通过与该服务器相连,完成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三层C/S模式结构主要的功能模块有,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
4.3 系统间的集成和互联
由资源管理系统、实施监控系统以及DMIS系统共同组成了综合网管系统,并且三个之间相互作用,联系紧密。在三个分系统中,资源管理系统位于基层位置,中间层的是监控系统,而DMTS则处于上层系统中,三个系统既保持各自的高效集成也具有紧密的联系,这也是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的主要目标。其中实现资源管理系统与监控系统的互联,使资源管理系统具有通信资源配置的同时,还要具有预警功能、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实现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时性、动态性管理,真实、快捷、全面的反映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而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与DMIS的互联,可极大的提高资源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5 通信资源管理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基本策略
5.1 做好电力系统的需求分析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依据电力企业的发展实际,保障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在选择电力通信资源管理构建方案时,会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制约,例如电力企业的技术条件或是设备无法满足方案的需求。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一定要遵循电力系统发展的实际要求,保障方案的合理性,但是一定要保障通信设备的高水准。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体系应该是一项多元化的管理体系,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将通信资源管理内容涵盖整个电力运行系统中,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5.2 建立故障分析平台
任何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电力运行系统也不可避免故障的发生。因此电力系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及时、高效的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因此要求在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建立故障分析平台,高效的分析电力系统中的故障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故障问题的建议。电力故障信息分析平台的实现主要依靠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体系的数据库信息,为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分析提供可靠、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在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为通信系统的资源管理提供先科、科学的技术保障。例如GTS和TMN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的智能化水平,还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平稳发展。
5.3 提高电力技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构建完成之后也需要相关技术人才保证体系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从而保障电力通信系统以及电力企业的平稳发展。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体系,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感,切实保障资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安全性,保障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效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电力企业要加大对通信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其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岗位责任感,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6 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其运行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还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电力通信系统得到大力的发展。各种自动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也使电力通信系统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通信资源管理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大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体系的分析,对电力通信系统乃至整个电力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杨宗亮.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19):109-110.
[2] 王海洪.浅谈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4(4):129-130.
[3] 董强.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66.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 篇7
电力光缆OPGW、ADSS光缆随电力线架设, 电力线路上承载一张通信光纤网, 电力线路进行解口、改塔、更换等检修工作时, 通信运维部门必须相应启动的通信光缆检修流程, 控制随线光缆的运行风险, 确保随线光缆检修作业可控。近年来由于电网基建、线行迁改日益频繁, 如何控制通信光缆检修对通信网影响的风险, 避免光缆临时检修, 确保通信光缆不发生非计划外中断, 避免光缆检修造成大量生产实时控制业务通信通道中断, 通信网络开环解裂, 保证通信网及电网安全, 完成生产实时通道可用率考核指标, 提高通信专业管理水平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2电力通信运行光缆检修的类型
通信光缆检修是指在运行中的通信光缆上进行作业或需要改变其运行状态的工作。由电力线路工程检修引起的通信光缆检修的工作通常有如下几种:光缆更换中断、光缆解口、接头盒消缺;松光缆余缆配合杆塔升高、旧新杆塔间转移、包竹跨越等。
从作业风险来分高风险通信光缆检修为:光缆更换中断、光缆解口、接头盒消缺、松光缆余缆配合杆塔升高;一般风险通信光缆检修为:旧新杆塔间转移、包竹跨越等。
从通信光缆承载业务来分高风险检修:220KV及以上光缆检修、承载保护通道110KV光缆检修;其余为一般风险检修。
3电力通信运行光缆检修主要风险
光缆检修主要风险:计划外中断;计划外检修。
3.1计划外中断又包括误断及提前中断。
3.1.1误断。光缆申请不中断检修, 承载的业务未做临时方式转移, 但施工时不可控造成光缆误断, 导致业务非计划检修中断, 影响生产实时业务通道正常运行, 安稳保护自动化通道计划外退运, 威胁电网安全。
3.1.2提前开断。违反通信调度纪律, 光缆申请中断检修, 但未履行检修申请许可批准手续, 擅自中断光缆, 可能造成临时方式未实施完毕施工单位就中断光缆。
3.2计划外检修包括瞒报、迟报。
3.2.1瞒报。施工单位在线行作业对运行光缆存在影响, 但由于项目建设单位在月度检修计划中未与施工单位充分沟通评估对光缆影响, 未通知通信运行部门, 通信运行未发现施工存在的隐患。
3.2.2迟报。项目建设单位在月度检修计划中未向通信运行管理部门上报光缆检修计划, 在施工时突然上报光缆检修, 促使通信部门临时启动通信检修流程, 风险控制不到位, 由于线路停电时间限制, 通信检修被动接受, 造成通信检修工作被动出现被中调通信管理部门考核扣分。
4.电力通信运行光缆检修风险控制
4.1电力线路检修、工程单位
4.1.1输电、基建部每月底定期向通信部门报送下月通信光缆检修计划。
4.1.2输电、基建部在上报电网月度停电计划前, 与施工单位充分沟通, 将线路工作涉及通信光缆工作内容在停电计划简要注明, 并在月度停电计划讨论会作汇报。
4.1.3月度停电计划下发后, 在上报停电申请单检修内容栏, 注明光缆工作的简要内容, 通信专业会签时, 填写明确是否影响通信业务、是否需通信专业会签施工方案及许可工作的管控意见, 流转至调度台值班员监督施工单位执行。
4.1.4线路检修与通信光缆检修管控要求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计划、同时管控。即线路改造设计同时按规范考虑光缆的设计;上报线路检修的计划同时上报通信光缆检修计划;在控制人身、一次设备安全的同时, 共同控制随线光缆安全稳定运行。
4.1.5基建输变电工程涉及取消运行光缆、改变多条重要业务运行方式等重大检修, 建设单位需提前3个月以上召开专题的会议, 提前3个月上报光缆临时运行方式及检修的方案。
4.2通信专业控制措施
4.2.1通信专业在接受光缆检修计划后, 与施工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 了解检修线路对哪两站之间的光缆影响, 了解光缆作业的内容和风险等级, 必要时会同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监理、项目负责人等进行现场的勘察, 防止报送光缆检修信息与现场实际情况的不对应。
4.2.2根据影响业务的等级每月在通信管控系统填报部门月度通信检修计划, 关联部门月度工作计划, 上报中调及本部门审批后, 正式发布月度通信运行计划并按时执行。
4.2.3通信检修提前15个工作日在通信管控系统申请通信光缆检修所需的临时方式, 转移通信光缆检修影响的重要业务。
4.2.4检修班组提前5个工作日, 在通信管控系统根据通信光缆检修申请单内容要求填报通信检修申请单。
4.2.5检修单的填报审核。班组必须确保现场光缆使用资料与资源系统一致, 确保在通信管控系统检修单填写中断光路与实际中断光路一致。网络运行班负责检查中断光路通信资源管理系统N-1分析与专业网管一致性, 核查影响业务是否准确;通信运行组检查中断光缆前实施的临时方式是否正确有效, 并根据风险等级发布通信检修风险;通信检修组全面检查检修申请是否合符检修管理要求。
4.2.6高风险光缆检修通信管理人员及班组会同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勘测, 分析明确高作业风险管控措施, 施工单位编制作业风险管控表并执行。
4.2.7高风险的光缆检修工作通信管理人员及班组必须到施工现场, 对施工单位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参加人员包括: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队长、工作负责人、班组长、监理、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人员等, 交底的内容包括:光缆施工申请许可的流程;分析光缆施工高风险环节;重申光缆开断申请手续和开断的位置;保护光缆的技术组织措施、如何防止计划外中断光缆等主要内容, 接受交底人员在交底书上签名,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监督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4.2.8光缆检修许可。通信调度在接到现场工作负责人电话申请许可后, 首先与调度确认线路是否停电;其次与现场通信班组人员确认是否完成光缆的测试、是否具备许可光缆工作开始的条件;再次检查确认光缆检修前临时方式调整工作是否完成;相关专业是否会签同意;通信检修单是否批复;站端通信班组人员配合中断光路试验是否完成等综合风险辨析后同意许可。
4.2.9光缆检修终结。通信调度在接到现场工作负责人电话申请终结检修时, 与现场通信班组人员确认光缆测试是否良好、设备光卡光功率测试是否合符标准、告警是否消失;与线行通信人员确认光缆安装、引下、光缆熔接指标、接线盒安装工艺是否合符要求。通过专业网管核查和电话沟通各专业确认业务恢复情况是否良好, 形成综合风险辨析后同意结束通信光缆检修工作。
4.3施工单位控制措施
4.3.1高风险光缆检修施工单位编制保护光缆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明确作业人员分工、人员到位要求、检修流程、高风险工作管控措施、测试指标、应急保障等内容。
4.3.2安全技术交底闭环管理。施工单位在接受通信专业交底后, 结合人员材料施工条件等实际, 再次细化讨论如何落实交底内容, 对上塔解接续盒送余缆、开断光缆、光缆提升操作等重要环节工作, 项目负责人、工作负责人、队长、组长讨论指定技能优、责任心强人员担任, 并专门进行交底。其余人员队长、组长组织交底并签名。全部人员接受交底完毕,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负责收拢交底签名情况保存并反馈给通信管理人员。施工项目负责人、通信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随工监督抽查落实情况。当施工到了高风险环节时段项目负责人、工作负责人、队长、组长、监理、通信人员共同到场监督施工实施, 不允许班组人员自行作业。
4.3.3施工单位负责对外请的吊车司机等进行保护光缆的安全技术交底, 杜绝大型机械施工在光缆提升、吊装等作业损伤光缆。
4.3.4施工单位必须在工作票安全注意事项内注明光缆检修主要安全注意事项, 注明向通信调度申请许可终结通信检修工作值班电话;在工作票备注栏写明经现场监护人及网络运行班同时同意, 才能许可及终结工作的要求, 并在实际检修过程通过调度值班员监督执行。
4.3.5在线路检修工作中凡涉及光缆的工作, 必须由工作负责人向通信调度申请同意后方可开始;光缆工作结束后必须向通信调度申请结束, 同意后方可申请结束线路工作票。
5通信光缆检修质量控制及运维资料提交
5.1光缆更换、解口等改变光缆长度及运行方式的光缆检修应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施工方案和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5.2更换光缆到货验收时、运输到达工地施工现场进行架设前、在每一盘光缆展放后及进行熔接前, 均需进行光缆单盘测试随工验收, 使用OTDR, 设定与所用光纤一致的折射率, 以1550nm波长测试盘长和损耗系数, 检测光缆传输指标是否仍然符合光缆供货合同技术条款要求, 储存测试曲线和数据, 并按要求格式作书面记录。
5.3光缆盘测后按光纤的组别标识和色谱, 制定熔接方案。熔接纤芯时应按组别标识和色谱相对应熔接、不得交叉熔接。提供每一个接头塔和接头盒的数码照片。每一条光纤即中继段光纤链路中全部接头的损耗平均值必须小于或等于0.05d B。
5.4熔接过程中, 除了参考熔接机自动监视系统显示的接续损耗值外, 还需在站端用OTDR进行远端监测或近端监测, 监视接续损耗值, 以确保连接损耗指标达到要求。
5.5在光缆接续处, 要留有引至地面外塔身外20米余量光缆, 必须盘绕在余缆架上, 余缆架固定在杆塔上。安装接头盒和盘放光缆后, 必须检查光缆从塔顶引下时, 是否已用引下线夹均匀固定在铁塔上, 使光缆不能晃动。
5.6施工过程中发现光缆及其光纤存在质量问题应马上停止施工, 并及时报告共同解决。
5.7光缆检修工程完成两周内提供:到货验收记录、接头塔和接头盒电子照片、随工检查和验收记录、光缆线路结构简图、光缆熔接配纤方案表、竣工测试记录、施工质量记录, 其格式必须符合通信专业规范要求。
结语
电力通信光缆沿电力线行架设, 电力线路检修往往引发通信光缆检修, 通信光缆检修控制直接影响安稳保护、生产实时业务控制通道通信网运行, 间接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电力线路、通信光缆检修是个系统工程, 对通信网及电网影响风险需我们电力系统输电、工程、通信、调度各专业部门各司其责、共同管控。
摘要:电力光缆随电力线架设, 线行光缆运维通常为输电部门, 光缆站端应用为通信部门。当电力线迁改时, 如何及时规范将信息反馈至通信部门, 通信部门启动光缆检修管理流程, 输电、施工、通信共同控制风险, 确保通信网络稳定运行, 避免通信事件发生, 近年我们不断探索。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络,光缆检修管理,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浅谈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结构 篇8
1.1 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 它的出现有一个非常大的意义就是为了更好地融合到当前的协议内容多, 厂家多的氛围中, 很好的应对了以往的体系建设中面对的一系列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由于其发展时间救援, 所以其已经逐渐的趋于完善化, 一些世界上的知名大内都已经粉粉的研制出了其专门的应用模式。数量庞大的不论是我国的亦或是国际上的通信装置生产单位都已经开始容纳此类接口, 而且将此接口融合到他们的装置之上。在我国不论是公网亦或是专网都有许多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分析探索, 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它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其有如下的一些优势, 不仅臻于完善而且非常的综合, 它是当前世界范围内被应用最为广泛的体系。不过也有一些缺陷, 非常的繁琐, 而且其接口数量受限, 这些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在后续的网络建设过程中认真地分析应对。
1.2 具有非常完善的兼容性特征
通过上文的描述, 我们得知其具有的一个显著地特征就是接口受限, 所以, 在使用它的同时, 可以通过容纳其他的一些标准来合理的应对此问题, 此举对于通信网管体系的构造来讲意义非常的巨大, 特别是在当今经济高速发达的时代, 更是凸显其重要属性。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 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除了电脑网络的生产家, 而且很多通信装置生产单位也纷纷的对其表示出赞同的态势。所以, 上述体系需要把它当成是单签网管的一项关键的标准, 特别是在通信网和电脑网之间已经没有非常显著的区分的时代里, 它带来的特征更加的明显。
2 体系方案内容简介
2.1 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 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非是说在所有的状态下它的配置以及能力等最高是最好的, 假如规定只是看中对通信装置的在线监测的话, 最好的是使用监控体系。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 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 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 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2 网络设计
在早些时候的体系中通常只是看中对局部的管理活动, 这主要是因为它在发展的初始阶段的时候主要的是靠通信装置的商家。其实, 网管体系具体的应该分为如下的内容。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 (设备) 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 (设备) , 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它通常是面对装置以及单一的线路的, 它是体系的最基本的要素。它最主要的体现是对装置进行维护处理。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 (设备) 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除了上面讲述的之外, 它有一个非常显著地功效就是对于上层的管理活动比较容纳。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 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网管体系必须是针对整个网的, 它是面对所有使用者的, 规模较为庞大的, 它的活动关键应该是网络方面的以及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2.3 系统功能
任何优秀的网管体系需要具有以下的一些能力。
针对问题开展的管理活动。具体的讲, 它提供对整个网络的不合理的的行为的检查活动, 并且进行详细的记录, 经由分析网络问题点, 明确它的问题所在, 然后根据问题提出应对方法。
针对性能开展的管理活动。体系可以对网络以及其中的许多装置的性能开展必要的监控活动, 目的是为了以此确保网络以及其中的所有的装置的运行合理有效。
针对配置开展的管理活动。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 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合理地变更网中的装置数量以及其中的链路的数量等。
针对安全活动开展的管理工作。目的是为了降低不正常的使用者进到体系之中的概率。
2.4 系统结构
为了确保体系可以很好地应对通信网的相关内容, 可以更加有效地符合相关的管理要素, 网管体系应该具备可以容纳多种设备以及体系的功效。还应该分析到其分时间段建设的规定, 还分析道各个档次的发展规定。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 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 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 它是用来储存并且管理相关的内容。
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通过提供非常合理的操作平台来辅助使用者能够对相关的被管理的装置进行活动, 而且能够通过图形来体现出气具体的运作模式以及信息内容。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 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代理: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 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它的具体功效是用来存放并且应对被管理的装置以及体系中的信息内容。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 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 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3 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 我们发现电力通信网管体系在研制以及后续的应用上比较的缓慢, 比别的一些同类别的网络都要相对的晚一些。当前, 在整个的网络里并没有堪称大面积的体系, 它的运作管理都是经由监控体系以及一些与之配套的装置等进行的。由于网络是一种持续发展壮大的态势, 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不断的显示出此项不协调的特征。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很好的应对其中出现的各项不利问题。
摘要:电力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前进的必要保障, 是我们开展许多生活以及生产工作所必须得基础。电力体系使用的专门的通信网络有着许多自身的特征, 文章重点的讲述了此项网络面临的管理内容多样, 装置数量庞大以及构造繁琐等等的许多特征。方案以TMN为基础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重点分析接口开放性等的特征, 重视网络化以及对不同体型构造的兼容特征。
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方式现状分析 篇9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电力系统,运行方式
电力通信网的出现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还可以为电力系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自从电力通信网出现以来, 科研人员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 现在我国的电力通信网已基本实现至光纤化, 以东莞地区为例, 光纤通信已基本实现全网覆盖。如果对其运行方式深入分析, 找出问题并进行优化, 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它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这不仅可以减轻通信运维工作的压力, 同时还可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是一个立意深远的研究课题。
1 电力通信网的技术研究
电力通信网可以维护电力通信主干电路安全、稳定的运行, 它能够为电力生产提供优质的运行保障和信息交互通道。目前, 电力通信网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SDH数字同步技术和软交换技术。下面我们将结合本地实际, 对这两种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1.1 SDH数字同步技术
电力通信网现在最常用到的同步技术是SDH数字同步技术, 自从90年代引入至今, 已经发展为一种成熟、标准的技术。它不仅对光纤有很好的适用性, 对微波和卫星信息的传输同步技术也有很好的适用性。同时SDH技术具有较高的网络管理能力, 功能十分强大。它将核心网中的巨大带宽优势和技术优势带入接入网领域, 拥有标准化的光接口和强大的网管能力, 在网络拓扑的选择上有非常高的灵活性, 在实际运行中也有非常高的可靠性。SDH网络具有链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孔型等结构形式, 其中双环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形式, 在电力通信网实际应用中, 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和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是最常用的两种保护结构。因为其具有自愈功能, 能提供较高的可靠性。
为了基于SDH技术的电力通信网络能够更好的为电网服务, 减轻通信运维压力, 目前南方电网已针对电力通信设备的需求和特性开发一套电子化综合监控系统, 用以辅助现有的肉眼监控方式。当SDH设备或光缆出现告警时, 网管系统将会自动将告警信息反馈到综合监视系统, 综合监视系统通过个性化的方式 (如自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到指定号码) 将告警信息反馈给运维人员, 运维人员再对出现告警信息故障分析和处理。日渐完善的运行保障措施足以说明SDH同步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处于一个及其重要的地位, 应用规模也正在不断扩大。
1.2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技术。软交换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分别为控制和处理。控制和处理之间在连接的时候运用的方法为标准协议, 之后再依靠它的纯软件对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探测与研究, 这种技术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技术核心, 转交换技术已经逐步由低程度走向成熟, 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目前, 东莞供电局电力通信网已经开始利用软交换技术来对行政交换网络进行管理与操控, 目前还处于初期试验阶段。若试运行稳定, 它将逐步取代程控交换技术, 连接计算机网和电话网, 完成它们的转化、信令互通及不同的网管的互操作问题, 实现电话网与计算机网的完美结合, 为电力专网通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使网络的可靠性有突破性的提升。目前在东莞供电局的试运行看来, 软交换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成熟的地方, 需要在试运行过程中逐步升级, 以适应专网通信的需要。
2 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探究
由于电力通信网承载着语音图像信息、数据网络业务、继保业务、远动业务等及其重要的业务, 对信息的传递速度与精准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因此, 需要很高的可靠性。
2.1 电力通信网的主要传输内容
现在的电力通信网主要负责一些由电网产出的或是与电网管理有关联的各种语音图像信息、数据网络业务、继保业务、远动业务等数据的传输与运送。语音图像信息如视频会议的音视频双流数据、行政电话、调度电话等。数据网络业务如负荷监控和管理、办公OA网络、电网的营销管理信息等。继保业务如线路的主一保护和主二保护。远动业务如调度自动化和厂站自动化信息等。如此看来, 电力通信网传送的信息内容与种类如此之多, 也说明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一张强大的电力通信网。
2.2 电力系统对电力通信网的依赖性
随着电力系统对通信网依赖性的不断上升, 电力通信网的一些特性的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一是运行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电力通信网建立的基本要求。其二是信息的实时性, 由于相关控制、保护信息对实时性要求很高, 因此通信通道的时延将对继保装置的动作速动性、可靠性和灵敏性乃至电网的安全稳定速度造成严重影响。其三是信息的安全性, 电力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 办公使用的语音、视频、数据通道的保密性便是重中之重, 对于重要通道要使用有效加密的传输模式。为了保证电力通信网的这三种特性得到良好的优化, 首先, 要对通信网进行可靠的设计。其次, 是要建立一套针对本地运行网络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使它能够对通信网络的日常运维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 减轻运行人员压力, 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只有这两种要求都达到了才能够满足电力通信网越来 (下转6 9页) 越严格的要求。
3 电力通信网优化的发展方向
电力通信网是在满足电网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 这要求电力通信网的通信技术有很强的可靠性和针对性。依据如今的电力通信网络构架来看, 基层传输一般采用传输A网和传输B网来承载各电子控制业务。两种网络是互相依靠, 互为保护, 共同作用的。如果需要对电力通信网的运行方式进行一系列的优化, 首先要考虑规划和管理两个方面的问题, 也就是数据交换的管理和规划问题。
3.1 电力通信网优化遇到的问题
首先, 在信息传输带宽和数据交方面应该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由于行业发展迅速, 数据调度、信息传输数据量呈突增驱使, 带宽和数据交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MSTP通道由于数据量过大而出现掉死的现象十分频繁。为了更好的为各部门不同的业务运行服务, 及时对此进行更新和完善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 综合监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急需完善。综合监视系统主要对大的方面进行调控与研究, 它实现对动态信息的监控, 遇到问题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析。资源管理系统则起到资源管理的作用, 辅助综合监视系统将问题迅速找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与机房环境监控子系统以及流程管理子系统相辅相成, 成为通信网运维管理的良好辅助手段。但由于两个系统都需要人工维护设备信息, 并不能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备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归类, 功能并不成熟, 因此, 对于综合监视系统与资源管理系统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
3.2 电力通信网优化方向
对于电力通信网优化方向的展望, 首先, 要进行完善传输、数据调度和数据交换这三大网络的评估以及优化, 不断更新, 满足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其次, 是对业务的顺畅性能和安全性能上进行不断调整与完善。再次, 要不断完善双平面技术结构, 因为它是电力通信网技术的基础。最后, 要大胆对成熟的下一代通信技术进行引进和试运行, 寻求更加高效可靠的通信技术。
4 结语
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因此, 对电力通信网进行不断的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 电力通信网已经基本实现光纤通信的覆盖, 正在缓慢步入NGN时代,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软交换技术会发挥它的无限潜能, 成为电力通信网的中坚力量, 使通信变得更加安全和高效, 对电力系统的信息管理与生产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范贵侠.电力通信网运行方式优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6) :89-90.
[2]陈金花.浅析电力通信网运行方式的优化[J].科技资讯, 2012 (6) :27.
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篇10
1 有关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设计过程中特征分析
1.1 在进行电力通信网络设计过程中需要遵从的原则
在进行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设计的时候, 为了有效实现电网的实时监控、业务系统调度需求, 需要满足下述原则:
(1) 标准性。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一定要依据国家电网的相关规定。就基本的调度生产环节来说, 其管理数据一定要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 并且系统的命名一定要统一, 有效实现信息化发展需求。另外, 需要有效考虑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换, 关注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避免数据信息出现重复,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信息的唯一性与准确性。
(2) 流程性。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交流平台一定要统一, 需要使用流程化管理形式对其进行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相关业务管理人员处理事务的标准化程度, 促使各个业务部门之间能够有效进行协作。
(3) 实用性。在进行设备选取、电力通信网络系统方案设计选择过程中, 应该依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开展工作, 确保系统能够真正方便客户的工作与生活。另外, 需要依据业务的发展需求情况, 有效突出重点, 发挥其实用性特点。
(4) 安全性。电力通信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问题, 促使其在纵向与横向上都能够与不同结构系统实现通信, 有效保障各个系统之间能够在安全环境下进行数据交换, 顺利实现各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1.2 电力通信系统网络总体设计
(1) 电力通信系统网络传输的选择。在电力通信传输网络中工业以太网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形式, 这种控制形式的兼容性较强, 并且安装较为便捷, 能够实现与现场总线之间相结合, 具备与现场控制系统通信的功能, 将数据信息有效传输至信息管理系统控制设备之上。使用工业以太网作为其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的硬件系统, 进行数据的传输。
(2) 网络传输的形式结构特点与选择。现阶段主要的网络传输形式主要有环形网络、星型网络以及树形网络等等, 将这些网络形式以及其性能进行对比, 就可以发现这其中环形网络的整体布局形式较为简单, 并且对其进行后期维护的时候成本价格较低, 对电力通信企业进行调度的时候, 能够有效满足大部分应用环节的需求。
2 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2.1 电力通信网络的分层设计原则
在电力通信网络中, 使用工业以太光纤网络作为中介, 实施分层设计, 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网络系统信息分层管理, 使其达到信息传输的需求。对其进行网络分层的时候, 通常情况下被分为信息管理层、设备控制层以及传输层, 具体分析如下:
(1) 传输层。传输层实际上就是网络传输, 主要包含路由器、数据收集站点以及工业以太网方面的内容, 这一层主要作用是完成来自底层电力设备状态的参数、工作参数的信息数据传输, 使其能够实现电力企业内相关设备远程监控的发展目的。
(2) 管理层。对电力通信网络实施管理的时候, 实际上是对软件系统的管理, 或者是能够被使用的数据服务设备以及相关程序运行装置的管理。当电脑软件发出指令的时候, 这一层就能展开工作, 并且其工作对象主要是数据信息内容。包含数据信息的查询、存贮等等。
(3) 控制层。通常情况下, 设备的控制层都是由以太网通信部分与设备监控部分共同组成, 控制层在整个系统管理层中属于最底层。但这一层的运行状态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 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2.2 有关电力通信网络的智能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力通信网络发展在不断进步、发展。随着通信网络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电力通信网络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针对这样的发展现状, 笔者对电力通信网络智能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 要对停电管理系统实施管理, 组建相应的停电管理系统。在原有的管理制度下, 当设备运行状态出现问题时, 只能联系客服进行维修, 这一过程显得较为繁复, 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其次, 在电力通信网络智能化运行中, 一项重要的信息平台就是地理信息系统, 这一平台不仅要求还原地貌景观, 还需要满足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电力通信网络智能化运行需求。
3 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通信网络系统建设发展水平决定了电力企业发展的水平与经济效益, 有效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营。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意识到电力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就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业务的需求角度出发, 研究讨论了大部分电力通信网络, 针对实际情况给予积极的建设方案, 不管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摘要:随着城市配电网络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对电力企业的通信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应对这样的发展情景, 本文就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有效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络的业务特色, 应对现有的发展状况, 提出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相关方案, 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彦璋, 李海冬.关于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建设方案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 (07) :38.
[2]林荔生.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通信, 2014 (02) :206-207.
电力信息通信中网络技术的运用 篇11
国网山东郓城县供电公司 山东郓城 274700
摘要: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电网系统的整体创新。网络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特点,可以很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应该积极的推广应用。本文即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电力信息通信中网络技术的运用,最后探讨了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业务支持;网络结构
前言
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电力系统中的通信系统的整体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电网能否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网络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特点,可以很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应该积极的推广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电网系统的整体创新。通过将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一、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概述
在我国当前电力通信系统中,整体结构大致分为了分布式实时计算机网络结构、电力系统信息网络结构、星盘系统、电力战略防御系统结构、智能电网结构等多种结构体系。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电力系统中的通信系统的整体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电网能否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电力通信系统整体对
于各类技术的专业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涉及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力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内容。与此同时,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涉及的信息范围相对较广,不同种类的信息数据量较大。我国电力网络中,不同地区的电力系统其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运营管理和相关规范规定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二、当前我国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现状
(一)网络结构的构成不合理
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通信网络的发展来看,其结构大体上呈现出星型结构和树形结构,这种构成方式使得电力资源在共享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长此
以往,很多电力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也无法做到彻底,这就为后期的电力工序活动开展带来一定的不便,遗留下安全隐患。
(二)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资源传输质量不高
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电力企业的电能资源输送管理出現了很多的不足,在
很多的通信网线上只是简单的包装,没有进一步的屏蔽层包装,加大了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在线质的选择上大多采用的是单股的铜线,这种材质很容易折断,加上地域间的差异性和需求性的不同,SDH节点的数目就会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输线路的质量,影响到信息通信的有效性。
(三)地域间发展失衡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间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在电力建设上形成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地方经济条件好,选用的建设材料质量好,基础设施也就更稳固,而有的地区由于资金缺乏,建设材料也只是根据资金状况来决定,而且这种差异性也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明显。
三、电力信息通信中网络技术的运用
(一)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功能实现
在当前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调度功能的实现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在传统的调度行为中,语音业务的实现主要依靠调度电话与行政电话来实现,电话是重要的通信平台,其对于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并且就有较快的调度速度。整个通信系统中,要对于视频监控信息、自动化运行实时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对于所涉及的参数和数据进行统筹管理控制。通过网络技术应用,可以将以往的调度效率进行提高,通过时分复用技术和 IP 技术等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于调度业务的类型进行扩展,并且为通信信息的承载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优势的认知
相对于传统的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来说,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的信息控制能力,并且将智能化建设工作进行良好的推进。这对于改善电网的整体控制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对于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和发展,为我国电网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可以高效的对信息网络进行维护和运行管理,这对于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技术改进与发展
在当前电网建设改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电力企业本身都认识到了网络技术应用所带来的优势,并且初步的开展了相关通信网络的建设工作。但是,虽然网络技术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整体通信网络结构的设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结构科学性问题
当前网络结构中,链状结构是大多数网络结构的主要选择,其本身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网络拓扑结构上,通信网络数据传输线路与输电线路的走向相同,缺乏对整个环形网络的有效保护,容易出现一定的可靠性问题。
2、网络业务支持方面的问题
当前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中,对于网络业务的支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IP 业务的开展受到诸多的限制。在现阶段的通信网络中,大多数依然采取分时复用的业务来进行相关信息的传输。这种传输模式与新型的数字传输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同,并且数字传输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采取集中供应和扩展管理来进行保障实现,这对于 IP 业务的突发性特点和不平衡性特点难以实现有效的满足。
随着电力通信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相关需求的变化,IP 业务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凸显,要想对于以上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就必须积极地对新技术进行开发和应用。当前电力通信系统中,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以及弹性分组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对 IP 业务的实现需求进行满足。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支持同步数字体系的网络已经投入建设,并且在初步使用的过程中。针对于新类型网络的设计需求,要最大限度的对于当前的通讯设备进行利用,采取合理的升级方案,对于 IP 业务的承载需求进行实现和满足。在通信网络建设中,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要与实际业务需求进行满足,采取符合网络建设需求和通信需求的技术。电力信息通信专网的发展趋势是在保证可靠传输TDM 业务的前提下,可以做到支持 IP 和以太网业务的接入。
四、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究
将网络技术运用在电力信息通信中,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可以转变电力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同时可以使电网的输电组织管理实现智能化。笔者认为,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能够对 IP 于以太网业务的接入给予足够的支持。当然,这需要在 TDM 业务实现可靠传输的前提下才能
有效完成。就目前而言,我国电网呈现了快速发展势态,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其建设思想极具明显性,例如电网结构的强化、自动化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等。这些建设思想一旦实现,那么将大大提高电网的整体运作水平。在未来发展领域里,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当中的运用将更具广泛性,并且还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基于智能化电网建设中,网络技术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能够为电网建设实现智能化提供重要依据及帮助。
结语
综上,网络技术的应用,是新时期电力系统建设中所不可忽视的内容,其应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将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这对于我国整体电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是当前电网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詹华,向伟. 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2)
[2]倪俊龙. 电力信息通信工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2(10)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 篇12
系统研究内容
电网通信标准化作业主要是针对通信现场作业过程中每一项具体的操作, 按照电力通信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要求, 对电力通信生产现场的作业活动全过程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程序化, 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实现电力现场工作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本系统实现电力通信标准化作业智能管理, 系统由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构成, 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通过公网或电力专网通信, 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的实时交互。主站系统具有现场作业工作内容定制、作业人员配置、作业过程监督、作业汇总统计等功能。现场终端供作业人员使用, 固化所有标准化作业流程, 具有作业流程执行、作业执行效果填报等功能。现场终端还可实时传输现场图像供主站查看, 便于作业指导和指挥。
系统建设规划
一、总体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 系统网络结构上主要包括两部分:供电局部分和变电站通讯机房部分。供电局端设备主要有:1.服务器, 提供数据库、WEB发布、企业应用等服务。2.用户PC, 用于系统维护、标准制定、任务跟踪、查询统计等业务工作。供电局端设备通过供电局局域网、供电局光通道与变电站通讯机房设备建立连接。变电站通讯机房设备主要有:1.无线AP, 提供WIFI覆盖, 建立与现场操作终端 (如平板电脑) 的无线连接。2.现场操作终端, 进行现场标准化作业记录工作。同时使用摄像机拍摄现场作业情况, 通过平板电脑采集和回传视频。实现与供电局中心的音视频通信。
本系统的管理范围为电力通信系统由省调和地调电网调度机构至各电厂、调度管辖变电站的主备用通信电路, 包括传输网 (含卫星传输系统) , 以及在此基础上组建的数据网络平台、电话交换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移动通信网组成, 同时包括对通信网运行起支撑作用的通信管理网、数字同步网、信令网以及公共应用系统 (如DNS系统、Web系统、Mail系统等) 、网络安全系统、计费系统、VoIP系统等。其承载的主要业务包括:电网调度业务 (调度电话、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实时信息) 、生产管理业务 (行政电话、OA、MIS、Web、Mail等) 、电力营销业务 (含电力呼叫中心业务) 、Internet访问业务等。
二、本系统主要技术如下:
2.1 流程自定义技术:
系统设计到大量的现场作业流程定义功能, 如为完成某一件作业 (工作) , 需要由系统提出流程的控制方向, 并指导使用者按照流程的方向进行深入。本系统将这样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流程解析成由一个一个的环节 (对应于一个一个的步骤) 组成的流程模型。每一个流程模型须指定其相关表单, 每一个环节完成不同的任务, 由一个或多个人员来执行;每个人员, 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处理结果。本系统为用户提供流程模型定义工具, 可以由用户自由定义其工作流程模型, 模型一旦设计成功, 则随时可以由具有权限的人员启动该流程, 此时即产生了一个该流程模型的实例 (也就是一件实际的日常作业任务) , 该实例将按照流程模型所定义的规则流转。每一个环节一旦完成处理, 系统则自动控制该流程到达下一个环节, 相应的环节由流程模型所指定的相应的人员处理, 其他环节的人员可以根据权限的许可查看该流程实例的运转情况;在实际工作中, 一件工作有可能会出现异常, 如临时终止、或退回再处理等等, 针对这类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本系统也允许参加环节的人员采取异常处理措施。当然, 人员是否有权采取异常措施, 也是由流程模型设计人员在设计流程模型时决定。
2.2 使用WIFI技术实现手持设备移动信息处理:
本系统实现电力通信标准化作业智能管理, 系统由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构成, 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通过公网或电力专网通信, 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的实时交互。主站系统具有现场作业工作内容定制、作业人员配置、作业过程监督、作业汇总统计等功能。现场终端供作业人员使用, 固化所有标准化作业流程, 具有作业流程执行、作业执行效果填报等功能。现场终端还可实时传输工业现场图像供主站查看, 便于作业指导和指挥。本系统的终端设备选用方便的上网本小型PC, 并使用WWIFI作为网络接入, WIFI是由AP (Access Point) 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AP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 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 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 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 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IENT端设备。WIFI突出优势, 其一, 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 Wi—Fi的半径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100米, 可以实现在作业现场一定范围的左右移动。其二, 网络速度高可以达到54mbps, 能够满足本系统作业现场视频和声音的传输要求。
三、系统主要功能
3.1 范本管理:
范本管理提供编制、审批、查询功能, 主要根据专业、具体设备等编制相关的作业文本范本, 同时启动流程, 完成作业文本范本审批, 审批通过的范本可以作为编制作业文本的参照。
3.2 范本查询检索:
提供灵活方便的范本查询功能, 支持范本电子化文档格式展现以及打印功能。
3.3 作业文本管理:
作业文本管理主要提供作业文本的编制、审批、执行以及评估与归档功能。
3.4 作业文本执行:
对现场已执行完毕的作业文本进行执行信息填写、人员签名等操作, 但不允许修改作业文本其他内容。
3.5 作业文本评估与归档:
作业文本的执行信息录入完毕后, 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操作情况, 可对作业文本作业项的符合性、可操作性进行逐项总结评估, 也可对整个作业文本的符合性、可操作性进行总结评估;能够填写评价信息 (优、良、中、差) , 对可操作项、不可操作项、修改项、遗漏项和存在问题进行统计, 并给出整改意见。此外, 对评估结束的作业文本可进行归档处理, 并且归档的作业文本可推荐转为范本。
3.6 查询统计:
现场标准化作业提供查询统计功能。主要提供工作任务的完成率、作业文本的编制率以及作业评价结果等指标的查询统计功能以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业文本编制率、作业文本详细信息、班组或个人工作量的对比分析等指标的查询统计功能。
3.7 移动终端接口:
本系统支持移动终端应用, 移动终端由支持WIFI的小型平板电脑实现, 移动终端可下载工作任务单、作业文本、工作记录 (缺陷信息、检测记录、检修记录、试验报告、校验记录等) , 以便通过移动设备正常开展现场工作;支持调用上传接口将移动终端系统中存储的现场工作过程及结果数据自动回传到数据库服务器中。
四、结语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推荐阅读:
电力网络通信07-12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07-21
智能电力通信网络05-25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09-18
电力通信设备管理系统05-15
电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11-08
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关键技术初探论文08-30
电力通信09-21
电力通信专网07-31
电力通信背景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