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数据分析

2024-12-22

异常数据分析(共12篇)

异常数据分析 篇1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框架不断拉大,许多以前位于城市郊外的观测站逐渐被城市包围,周围的农田被建筑物代替,气象探测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探测环境对于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有直接影响。2003年卢绮玲[1]利用单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记录准确性的影响,奚秀芬等[2]对济南市新老站址气温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2006年刘勇等[3]利用安徽省1971—2000年共30a的气温资料对气候趋势进行了分析。

郑州市新密市气象局在2010年1月1日进行了迁站,观测场从城区迁至郊外,气象探测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荥阳观测站虽没有进行过迁移,但由于处于不断发展的城区包围中,周围探测环境受到了较大影响;巩义观测站地处宋陵文物保护区,多年来探测环境变化不大较稳定。本文对郑州地区这3个比较有代表性观测站的2010—2013年气温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发现气象探测环境的变化对气象观测资料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关注,也为建立真实的温度序列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选取郑州地区巩义、荥阳、新密3个观测站2010—2013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及各观测站历史30a气温平均值,采用线性函数的方法对3个观测站月平均气温与常年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

2数据分析

将巩义、荥阳和新密3个观测站2010—2013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减去常年值,用差值做线性函数,进行比较分析。从图1中可以看出,荥阳观测站除了2012年6、8、10、11、12共5个月份平均气温与常年差值较巩义站低外,其余月份均比巩义站高;新密观测站除了2010年7、8月和2011年3月共3个月份平均气温与常年差值较巩义站高,2010年1、11月和12月3个月份平均气温与常年差值和巩义站持平,其余月份均比巩义站低。

3结果与讨论

荥阳观测站大多数月份平均气温与常年差值比巩义站高,而新密观测站大多数月份平均气温与常年差值比巩义站低,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热岛效应[4,5]引起。新密观测站在2010年1月1日进行了迁站,从城区迁至郊外,观测站四周由原来的水泥地面和楼房变成了绿色作物植被,观测站四周下垫面状况发生了较大改变;巩义观测站地处宋陵文物保护区,多年来探测环境变化不大较稳定;荥阳观测站虽没有进行过迁移,但由于地处城区,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台站处于不断发展的城区包围中,周围探测环境受到了较大影响。

在同一种天气背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同一地理位置或者相距不远的两地,由于周围探测环境发生了变化,虽然各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并未改变,但要素数值大小出现了较大变化,因此在利用气温资料序列进行气候变化的分析应用时,要考虑气象探测环境的变化对观测资料准确性和代表性的影响,有必要的时候还要对观测资料进行相关订正,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引起对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重视。

摘要:本文针对气象观测环境保护较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以及气象观测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观测台站,选取郑州市有代表性的3个观测站巩义、荥阳和新密对2010—2013年逐月温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荥阳站各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差值除2012年有5个月较巩义站低外,其余月份均比巩义站高;新密站各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差值有3个月较巩义站略偏高,3个月持平,其余月份平均气温与常年差值均比巩义站低,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热岛效应,观测站周围探测环境改变引起,而不是观测仪器和气候变化导致。

关键词:观测站,探测环境,气温

参考文献

[1]卢绮玲.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记录准确性的影响情况分析[J].广东气象,2003(2):37-39.

[2]奚秀芬,郑世芳.济南市新老站址气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J].山东气象,2003,23(4):29-31.

[3]刘勇,王东勇,田红.气象观测环境的变化对气温序列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06,26(4):436-441.

[4]白虎志,任国玉,方锋.兰州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气象科技,2005,33(6):492-495.

[5]凌颖,黄海洪.南宁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2003,24(3):25-27.

异常数据分析 篇2

为加强矿井瓦斯管理,分析排查瓦斯异常隐患,实现超前预警、超前治理,防止瓦斯超限,杜绝瓦斯事故,根据《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防治瓦斯超限管理办法》(„2015‟117号)、《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矿井瓦斯异常区管理规定(暂行)》(„2015‟261号)文件要求,结合矿井实际,制定《**煤矿矿井瓦斯异常分析制度》。

一、瓦斯异常是指在正常通风条件下,采掘工作面出现的:瓦斯浓度较大,经常处于临界状态;瓦斯浓度较小,但变化幅度较大;瓦斯浓度逐渐增大;打钻时喷孔、顶钻、卡钻;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测定参数超指标等现象。

二、瓦斯异常“零”汇报

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监测到瓦斯异常时,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立即向通风科(区)、调度室汇报,同时,继续观察瓦斯异常变化情况,并做好瓦斯异常情况记录。

2、调度室值班人员及通风科(区)值班领导接到监控室值班人员瓦斯异常汇报后,必须立即通知通风科(队)井下跟班领导、现场专职瓦斯检查员或就近瓦斯巡检员赶赴现场,查明原因,并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⑴ 当瓦斯浓度不超过预警值0.8%时,通风科(队)跟班队干、瓦检员要迅速查明原因,并督促现场施工单位采取措施,防止瓦斯超限。

⑵ 当瓦斯浓度达到预警值0.8%、不超过1%时,现场必须停止作业,预警断电;通风科(队)跟班领导、瓦检员要迅速查明原因,向矿调度室汇报瓦斯异常情况,矿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汇报后,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主任、通风科长、通风副总、总工程师汇报,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分析核实原因,制定措施,然后由现场跟班矿领导、通风科(队)领导组织实施,防止瓦斯超限。

⑶ 当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1%时,现场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发出警告,在不受瓦斯威胁的安全区域内切断电源、设置警戒,同时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汇报后,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主任、通风科长、通风副总、总工程师、矿长汇报,同时向义煤公司调度室报告。矿长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查明原因,制定措施,并由现场跟班矿领导、通风科(队)领导组织实施,防止瓦斯超限。

3、采掘及钻孔施工过程中出现煤体位移、喷孔、顶钻、卡钻等瓦斯动力现象时,现场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发出警告,在不受瓦斯威胁的安全区域内切断电源、设置警戒,同时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汇报后,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主任、通风科长、通风副总、总工程师、矿长汇报,同时向义煤公司调度室报告。矿长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查明原因,制定措施,并由现场跟班矿领导、通风科(队)领导组织实施,防止瓦斯超限。

4、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测定参数超指标时,必须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防突措施,经矿长签字后,报义煤公司审批,然后组织实施,防止瓦斯超限和煤层突出。

三、瓦斯异常分析

1、分析范围

出现瓦斯监测数据异常、瓦斯基础参数超标的采掘工作面、采区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及其它通风地点。

2、分析重点

⑴ 采掘工作面突然出现绝对瓦斯涌出量变化,幅度在20%以上; ⑵ 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经常处于0.5%以上;

⑶ 采掘工作面爆破后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0.8%,一月内超过2次;

⑷ 采掘生产期间,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较正常情况下瞬时增大值超过0.3%;

⑸ 掘进工作面停风时,30min内瓦斯浓度达到2%或以上;

⑹ 采掘及钻孔施工过程中出现煤体发生位移、喷孔、顶钻、卡钻等瓦斯动力现象;

⑺ 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

⑻ 煤层瓦斯含量大于5m3/t、瓦斯压力大于0.5MPa; ⑼ 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测定参数超指标; ⑽ 存在其它瓦斯涌出异常情况。

4、分析内容

经人工检测与安全监测系统数据比对,确系瓦斯异常,分析以下内容: ⑴ 通风系统情况:独立回风系统、风量变化、通风设施、主(局)扇运行情况等;

⑵ 地质构造情况:煤层赋存、地层产状、构造形态等; ⑶ 采掘工艺情况:采掘方法、循环进度、落煤量等; ⑷ 瓦斯抽采情况:抽采工艺,抽采系统运行状况。

5、分析方法

⑴ 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通风副总、地测副总、通风区(科)、地测科、生产科、防冲科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分析小组,对瓦斯异常信息进行分析,查找出问题原因,制定预防、整改措施,并做好分析记录、建立瓦斯异常涌出分析台帐。

⑵ 瓦斯数据分析方法采取即时分析法和定期分析法两种。

即时分析法:人员检查或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5%以上或瞬时增大值超过0.3%)要及时分析,由矿总工程师或副总 3

工程师组织,瓦斯异常分析小组成员参加,对瓦斯数据异常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

定期分析法: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分析会议,对一周内出现的瓦斯动力现象和瓦斯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制定防范措施。

⑶ 在矿井瓦斯地质图上标注瓦斯异常点,标明瓦斯浓度、瓦斯涌出量,在分析台帐上记录异常原因、发生异常时的生产活动情况及处理措施等。

6、其它要求

⑴ 每月底制定瓦斯检查点计划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采掘工作面、采区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及其它需要分析地点的瓦斯检查次数。条件变化时,要及时调整瓦斯检查次数。

⑵ 地测科要做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为预测瓦斯变化趋势提供参考。

⑶ 通风调度员要经常对瓦斯调度台帐的数据进行分析,安全监控室值班人员要时时观察监控系统各种信息,发现瓦斯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或处于快速上升等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向通风科(区)值班领导和矿调度室汇报,并做好记录。

汽包水位调节异常分析 篇3

关键词:汽包水位 调节异常 分析

1 系统概述

某电厂机组为东方汽轮机厂生产的300MW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双缸双排汽抽汽凝汽式汽轮机,配两台TGQ06/7-1型汽动给水泵和一台300TSBⅡ-JB型电动给水泵。机组正常运行时两台汽泵运行,电泵联锁投入,任一汽泵运行中跳闸,联启电泵。汽泵运行中转速调节范围3000-5300r/min,当其出口流量≤160t/h时,联开再循环阀;≥330t/h时,联关再循环阀。

采取全程给水控制方案。设计有给水电泵勺管自动回路、汽泵调速自动回路,控制采用单冲量和三冲量切换的控制方案(汽泵采用平衡方式),汽泵与电泵自调不能同时投入,两套自动切换采用手动切换。

2 问题的提出

16:11机组负荷273.7MW,主汽压力16.5Mpa,汽包水位设定值35mm,测量汽包水位135.5mm,汽包水位测量值与设定值偏差大于100mm,达到切除给水自动调节条件,1号汽动给水泵自动调节切除,2号汽动给水泵自动调节未自动切除,锅炉“给水切自动”光字牌未报警。

16:14运行人员手动切除2号汽动给水泵自动,此时1号汽动给水泵转速4320r/min,2号汽动给水泵转速4744r/min,运行人员开始手动调节1、2号汽动给水泵转速控制汽包水位,在减小1号汽动给水泵指令的过程中,16:15 1号汽动给水泵再循环门打开,此时汽包水位-44mm,并呈继续下降趋势,运行人员手动开启电泵维持汽包水位。

电泵开启后,1号汽动给水泵转速降至3983r/min后开始减小1号汽动给水泵指令,16:51 1号汽动给水泵转速出现周期振荡现象。为防止调门频繁摆动造成调门损坏,17:11运行人员手动停运1号汽动给水泵。

22:41,投入1号汽动给水泵运行,停运电动给水泵。汽包给水系统恢复正常。

3 处治情况

检修人员到场后开始检查给水自动控制系统逻辑并通过历史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检查1号汽动给水泵控制指令与LVDT反馈对应关系均正常,判断调门摆动的原在当时特殊的工况下控制系统参数已不适应系统的特性造成控制系统发生振荡;

检查给水自动控制系统逻辑未发现明显异常,判断2号小机未能切除自动的原因为切除自动逻辑执行顺序原因;

检查结束后联系运行人员将1号汽动给水泵重新启动,冲车,投入遥控,水位稳定时投入给水自动调节,运行正常。

4 原因分析

4.1 汽包水位上升原因分析。查历史数据,机组负荷16:09至16:10机组负荷由256MW升至271MW,B、C、D、E层给粉机转速分别由497r/min、365r/min、315r/min、285r/min升至609r/min、601r/min、501r/min、500r/min,燃料量突然大幅上升,炉膛燃烧增强,炉水内汽泡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汽包水位由57mm突升至136mm。

4.2 2号汽动给水泵自动调节未自动切除的原因分析。给水自动控制系统切手动逻辑关系正确,但执行顺序存在问题,导致2号汽动给水泵自动调节未自动切除。

经检查确认给水自动控制系统切手动逻辑关系正确后进一步展开分析,发现“汽包水位测量值与设定值偏差大于100mm”的判断条件由两处相同逻辑分别计算后分别连接至1号汽动给水泵和2号汽动给水泵手操器切除自动,两部分计算逻辑在逻辑中执行顺序不同,由于在1号汽动给水泵切除自动后,由于设定值跟踪测量值,汽包水位设定值被重新赋值为当前测量值,在一个运算周期中,当逻辑执行至2号汽动给水泵自动切除逻辑时,计算汽包水位测量值与设定值偏差时,此时设定值已被重新赋值为测量值,所以计算结果偏差为零,导致2号汽动给水泵未能切除自动。逻辑如图1、2所示。

4.3 “给水切自动”光字牌未报警原因分析。经现场对光字牌报警逻辑检查发现触发“给水切自动”光字牌点亮的条件为两台汽动给水泵均手动,由于当时只有1号汽动给水泵为手动状态,所以光字牌未能报警。

4.4 启动电动给水泵原因分析。16:111号汽动给水泵自调切除后,2号汽动给水泵依然在自调状态,2号给水泵转速随自调上升,1、2号给水泵转速偏差增大,而并联运行的水泵转速要求偏差尽可能小,才能维持运行稳定。16:14值班员将2号汽动给水泵切除自调,增加了2号汽动给水泵转速,减少了1号汽动给水泵转速,更增加了1、2号给水泵转速的偏差值, 1号汽动给水泵出口压力由18.3MPa突降至17.7MPa,造成1号汽动给水泵流量由230t/h降至48t/h,引起主给水流量由770t/h降至637t/h。

4.5 1号汽动给水泵调门摆动的原因分析。根据图1所示,当第一次增加汽动给水泵调节指令时,由于此时汽动给水泵工作在上水临界状态,汽动给水泵工作的工况比较特殊,导致控制系统原有参数不适应当前工况,调节系统产生振荡,调门出现小幅摆动,控制系统已处于失稳临界状态,运行人员继续减小1号汽动给水泵指令由38%降至13%,控制系统的调节参数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工况,导致系统发生振荡,控制指令出现周期振荡,致使调门出现摆动。

5 防范措施

针对现有参数不能满足运行中特殊工况的情况,对频繁变负荷工况适应性差的情况,对给水自动调节系统的参数继续调整,并在机组停机期间对汽动给水泵相关逻辑进行完善优化,以期提高给水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节品质。

确保光字牌报警逻辑功能的正确性。加强对重要及新增光字牌报警的管理。光字牌逻辑修改或增加。

对机组给水自动切除自动逻辑的执行顺序进行完善,更改后逻辑图如下图所示,并针对机组的给水自动控制系统未能正确切除自动的问题,对自动控制逻辑进行核查并整改。

6 总结

通过分析汽包水位波动大的原因,优化并完善机组汽泵调节系统和给水自动切除自动逻辑,使得机组适应对频繁变负荷工况的要求,汽包水位变得相对平稳。

参考文献:

[1]陈鸿伟,许振宇,杨博,李丰,顾舒.锅炉汽包水位影响因素分析[J].电站系统工程,2007(02).

[2]梅洪军.给水自动调节系统[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6(04).

Java异常处理分析 篇4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B/S结构的软件项目已越来越多, 而在B/S结构的软件项目开发中, Java语言通过虚拟机实现了跨平台的特点, 所以Java语言仍然是当前B/S结构的软件项目开发的主流之一。在软件开发中, 因为数据输入、内存处理及硬件因素等原因可能导致程序出现异常而中断, 这时必须要通过程序代码对异常进行处理, 保障程序执行的延续性, 而Java的虚拟机则有自己的异常处理机制, 通过Java的关键字try、catch、finally、throw及throws可以对异常进行灵活处理。本文通过实例对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进行了归纳分析。

2 Java异常处理机制

Java作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所有的方法、属性都属于类, 异常也不例外, 所有的异常都继承于Exception类, 根据异常的类型可将异常分为执行异常和检查异常, 执行异常又称为运行异常, 在发生异常时程序员可以不做处理, 由虚拟机自动进行处理, 检查异常则必须通过代码处理, 否则程序会出现编译错误。最简单的异常处理方法是使用try、catch语句进行捕获处理, 将可能发生异常的语句用try语句括起来, 再通过catch语句对发生的异常进行处理, 当系统运行发生异常时, 该异常对象从第一个catch语句一开始, 依次与每一个catch后面的异常类进行比较, 如果相符, 则执行该该catch语句后面括号内的语句, 转而跳出try、catch语句。例:

import java.util.Input Mismatch 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int a, b;

Scanner sc=new Scanner (System.in) ;

try {

a=sc.next Int () ;

b=sc.next Int () ;

System.out.println ("a/b="+a/b) ;}

catch (Input Mism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 ("数据输入格式发生异常")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 ("数据运算发生异常") ;}

}

}

当程序运行时若输入4.5回车, 则出现数据输入格式异常, 异常被第一个catch语句捕获, 输出“数据输入格式发生异常”。当程序运行时输入3回车0回车, 则出现分母为零的运行异常, 异常被第二个catch语句捕获, 输出“数据运算发生异常”。

3 异常处理关键字

除了基本的try、catch语句进行异常处理外, 还可以通过关键字throw和throws主动抛出异常或声明该方法将产生异常。

3.1 throw关键字

throw关键字通常用在方法体中, throw本身作为一条语句, 作用是主动抛出一个异常对象, 该异常可以通过自己写的catch语句进行捕获处理, 也可以在上一级代码调用时由调用者进行处理, 例:

public static int fac (int n)

{ int f=1;

if (n<0) {

throw new Exception (“负数不能求阶乘!”) ;}

for (int i=1;i<=n;i++)

f*=n;

return f;}

3.2 throws关键字

Throws关键字一般放到方法头的后面, 用来声明该方法会产生异常, 该方法通过throws抛出若干异常, 而方法本身不处理异常, 将异常上抛给调用者, 由调用者处理异常或继续向外抛出异常。例:

Public static float f1 (float a, float b)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a/b;}

4 总结

异常处理机制是体现软件工程思想的特点之一, 通过异常处理机制可使程序增强易读性、可维护性。因此作为Java程序开发人员, 应熟练掌握异常处理方法。

摘要:Java语言通过虚拟机实现了跨平台的特点, 从而间接促进了Java语言在当前软件项目开发中的应用。而虚拟机本身有自己的异常处理机制, 通过灵活运用异常处理, 可以提高程序的易读性及可维护性, 本文对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进行了归纳分析。

关键词:异常,Java,处理,分析

参考文献

[1]钟诚, 汪学明, 陈旭.Java语言及其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6.

[2]孙卫琴.Java面向对象编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异常数据分析 篇5

采用SVD、相关分析及EOF方法, 分析了中国东部冬季地面气温与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1)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变化的一致性较高;(2)冬季气温异常与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海域关键区(16°~40°N, 60°~24°W)海温和当年2月西北太平洋关键区(20°~40°N, 124°E~180°)海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分布, 即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和当年2月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低), 东部冬季气温亦偏高(低), 即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海温的异常是否为我国冬季气温的.气候预测提供了一种前期信号;(3)关键区海温对中国东部冬季气温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北大西洋前期海温与中国东部冬季气温有密切的关系, 而西北太平洋的海温主要影响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季风中部区;(4)海温影响气温的可能机理是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 使乌山脊减弱, 阿拉斯加脊减弱, 东亚大槽减弱向东移动, 纬向环流加强, 高纬度的冷空气不易南下, 导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暖, 反之亦然.在年代际尺度上, 纬向环流和东亚大槽对海温有显著的响应;但在年际变化方面, 东亚大槽对海温的响应不显著.

作 者:陈少勇 张燕霞 夏权 白登元 张晓芬 CHEN Shao-yong ZHANG Yan-xia XIA Quan BAI Deng-yuan ZHANG Xiao-fen 作者单位:陈少勇,CHEN Shao-yong(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白银市气象局,甘肃,白银,730900)

张燕霞,夏权,白登元,张晓芬,ZHANG Yan-xia,XIA Quan,BAI Deng-yuan,ZHANG Xiao-fen(白银市气象局,甘肃,白银,730900)

柴油机排气异常故障分析 篇6

关键词:柴油机;排气异常;故障

中图分类号:TK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2.013

柴油机排气异常说明柴油机工作不正常,影响因素有:柴油质量、喷油提前角、转速、负荷、冷却强度、压缩比、喷油压力、喷油规律、空气涡流及配气相位等多种原因。因此,查找柴油机异常排气故障原因时,可从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入手。

1 冒黑烟

冒黑烟是燃烧混合气中燃油的比例过大,燃油中的碳元素不能充分燃烧,而形成自由碳悬浮在燃烧气体中,和废气一起排出,形成排气冒黑烟。冒黑烟不但污染大气,还会使柴油机温度升高,积碳结焦,缩短柴油机的使用寿命。

气缸内空气量相对不足。一是超负荷,循环供油量过多。特点是在冒黑烟的同时机器转速下降,当负荷降低则辕烟就消失了;二是空气滤清器或进、排气管道部分堵塞,导致吸入的空气量不足。特点是起动正常,高速无力或无高速,加大负荷排气就冒黑烟;三是气缸或气门漏气。特点是起动困难,低速冒黑烟较严重。

供油设备不正常。一是喷油压力调整不当,使喷油器雾化不良或滴油。特点是低速较高速严重,各种负荷下都冒黑烟,并且起动困难;二是供油时间调整过迟或传动齿轮严重磨损而发生供油时间过迟,使燃油不能充分燃烧。特点是机器无力,易过热,高速更严重,柴油机起动困难;三是喷油泵调节齿杆或调节拉杆行程过大,以致供油量过多。

配气相位不正确。气门间隙不合适,影响空气的供给,但进气不足时,冒黑烟。

燃油质量不符合要求,影响雾化和燃烧。

2冒灰白色烟

灰白色烟一般是柴油蒸汽,颜色很淡是水蒸汽。

冬天气温低,柴油机起动后暖机期间易出现,原因是部分柴油蒸发后未参与燃烧,待机器预热后此种烟会消失,不算故障,可不必处理。

喷油器磨损或喷孔破裂,出油阀因磨损而产生滞后滴油。在冒灰白色烟时,排气管有时出现相离很近的“啪啪”响声。

冷却水温度低,落到燃烧室壁上的柴油缓慢蒸发,得不到燃烧。燃油内有水,表现为发动机工作不稳定,转速忽高忽低。气缸盖底板发生裂纹。气缸垫密封不良,而气缸内漏水。

3冒蓝烟

排气冒蓝烟一般情况下是柴油机使用过久,慢慢开始烧机油而引起的,随着蓝色烟雾的加重,烧机油越来越多,就应考虑维修柴油机了。有时燃油中混有水分,或有水分漏入燃烧室中,引起燃烧的改变,柴油机会冒浅蓝色烟。

长期使用后,缸塞组磨损不可避免,造成缸塞间隙过大,活塞环不能很好的密封,使机油窜入燃烧室燃烧,同时伴有曲轴箱内废气增多的现象。

当更换新活塞、活塞环或气缸套时,一般在初期会出现机油窜缸现象,这是由于更换新的之后,使用初期磨合不够良好,因此一般磨合8~10小时之后即可自行消除此现象。

气门杆与气门导管磨损严重,配合间隙过大,气缸罩内的机油在吸气行程中被吸入气缸中。

活塞环折断、对口、磨损严重,刮油环开口间隙过大,油环装反,使机油窜入燃烧室。

油底壳内机油面过高,飞溅到气缸壁上的机油过多而进入燃烧室。空气滤清器盘内的机油过多,机油由空气滤波器经进气管吸入燃烧室。

活塞环槽太宽,造成活塞环侧面间隙过大或活塞环回油孔被积碳堵塞。

曲轴止推轴瓦的间隙过大,使曲轴在机体内的轴向窜动量大,造成活塞与缸套偏磨,缸套失圆,降低了活塞环的密封能力,导致机油上窜。

连杆瓦松旷或连杆轴颈磨损,锥度和椭圆度增大,正常的配合间隙扩大了,主滑道流来的机油一部分被高速旋转的曲轴甩到缸壁上,由于油量过多,活塞环来不及刮掉而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

4排气管窜火

如果柴油机起动困难,当起动后在以中速运转时排气管出现连续轻微的窜火现象。另外当提高转速后,窜火现象随着转速的提高越来越严重,并同时存在机体温度过高、动力不足等状况,则可能是喷油提前角过迟,或是配气相位失准以及部分喷油泵柱塞、出油阀偶件严重磨损等。

如果当中速运转时就出现窜火的状况,并且提高转速后,窜火会伴随着转速的提高逐渐严重,同时能够听到气缸内有严重的金属敲击声,则可能是喷油嘴针阀密封不良并有严重的滴油现象,部分气门推杆弯曲、卡滞以及气门弹簧断裂等。

如果当机械中速运转时一切正常,无窜火发生,但是当提高转速并达到高速运转时,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窜火状况,同时存在发动机机体温度过高,严重的可使排气管发生“放炮”等现象时,则可能是部分排气门密封不良、气门弹簧弹力过弱以及气门间隙过小等。

云计算异常检测分析 篇7

广义的云计算是一种要交付才能使用的模式, 通过互联网来按使用者所需、易扩展的方式来获得所需要的资源。狭义的云计算是指以IT为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云计算是与IT、软件、互联网相关的, 他们是不可能分离开的, 因为他是以互联网为窗口, 人们只通过使用互联网才能够使用云计算来进行计算。像普通的商品一样, 实际上它也作为一种商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是用来买卖的, 用户只要支付少量的钱就可以使用云计算进行复杂的计算。

二、云计算的异常检测的分类

异常检测就是云计算对用户或者是系统的正常行为进行建模。将这这些异于正常的行为确定为入侵或者是攻击。这样就可以保护用户的资源等, 它既可以检测出可知类型又可以检测出未知类型。但是它有个缺点就是误报率比较高, 用户的一点信息变化它都可以检测出来, 并且判断为入侵或者攻击。目前有三种异常检测系统, 他们分别是集中式的IDS、等级式的IDS、和分布式的IDS。他们各有不同, 各有各的特点。

云计算的主要入侵检测技术有:专家系统、神经网络NN、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等。所谓的专家系统就是由有经验的计算机安全专家建立一套推理规则, 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相应的专家系统, 基于专家所构建的系统IDS能自动对入侵或者攻击进行检测。神经网络NN就是NN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只要有数据, NN就可以从中得到正确的用户和一些系统的模式来进行效仿。遗传算法在搜索方面是比较有优越性的。支持向量机是从数学这个角度进行检测的, 它们使用线性函数假设空间系统, 用数学算数法来推理检测。

三、云计算的时代意义

云计算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它的出现将会改变一些产业的格局, 特别是在IT行业中。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他们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就可以享受大企业的一流的技术, 原先没钱买的高技术设备现在已不是他们烦恼的问题, 他们甚至可以以他们小巧的公司规模战胜大企业。云计算的方便、快捷、安全、信息储存量大、便宜等特点使得它在将来的市场上更受欢迎。人们使用它只要有一根网线就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就像用水龙头的水那么简单方便, 甚至有些说:“将来世界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

结论

云计算的许多功能决定了它将来的市场, 它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它的检测功能更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意义。它不仅仅可以检测病毒的入侵和攻击, 还可以检测出许多不安全系统, 避免许多资料的丢失和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总之, 有了云计算这项高科技人们生活更容易, 更方便。现在, 云计算还不是被人们广泛的了解与关注,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够运用云计算自如, 那么又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陨, 古志民, 郑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 (2) :429-433.

脐带异常的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间出生新生儿数1655例, 其中单胎1649例、双胎6例。新生儿脐带异常的463例, 占出生数的27.98%, 脐带异常孕妇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26.43岁。其中初产妇328例 (70.84%) 、经产妇135例 (29.16%) ;足月产459例, 过期产4例, 全部为单胎妊娠。选择同期分娩的无脐带异常6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产次及超声检查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 。两组羊水过少、胎盘因素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无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住院待产病例进行B超检查, 对住院分娩临产病例进行产时胎心监护, 有异常时及时行阴道检查, 及时发现脐带先露或脐带脱垂;新生儿娩出后记录脐带异常情况:脐带长度、水肿、真结、扭转、绕颈、绕肢周数, Apgar评分, 分娩方式, 新生儿并发症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 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脐带异常分类及发生率

见表1。

2.2 脐带异常与胎位的关系

463例脐带异常新生儿中, 头位449例, 点96.97%;臀位14例, 占3.02%, 说明脐带异常大多发生在头位妊娠。

2.3 脐带异常和分娩方式

脐带异常组463例孕妇中剖宫产238例, 剖宫产率51.40%;对照组600例孕妇中剖宫产17l例, 剖宫产率28.5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脐带异常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无明确的产科剖宫产指征, 孕妇因担心脐带异常分娩中胎儿缺氧要求手术者脐带异常组52例 (11.23%) , 脐带异常组因胎儿窘迫手术者166例 (35.85%) , 脐带异常合并其它异常分娩中手术者20例 (4.32%) ;对照组59例 (9.83%)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脐带异常组的顺产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脐带异常组胎吸25例 (5.40%) ;对照组7例 (1.17%)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4 脐带异常对围产儿的影响

脐带异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围产儿死亡3例, 其中脐带绕颈2周死胎1例、脐带真结1例、脐带过短1例。

2.5 脐带异常与B超诊断

463例脐带异常经产前B超检查发现者389例, 占84.02%。其中胎儿颈部有“u”或“w”型压迹确诊脐带绕颈387例, 占脐带绕颈401例诊断符合率的96.5l%, 另外14例为出生后确诊, 脐带过长、过短等其他异常因素均无诊断报告。

3 讨论

脐带异常中最常见的是脐带绕颈, 而脐带绕颈中以头位妊娠脐带绕颈最常见, 约占96.97%[1], 本组脐带绕颈占脐带异常的86.60%。脐带异常的主要诊断手段为B超检查, 其中以脐带绕颈的准确率高。本文463例脐带异常中, 有401例脐带绕颈, 其中经B超检查提示有脐带绕颈的为387例, 诊断确诊率达96.51%, 所以, 产前B超检查诊断脐带异常尤其是脐带绕颈, 临床价值很大。

3.1 脐带异常对围产儿的影响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气体与物质交换的通道, 各种脐带异常都可能造成脐带血流受阻而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围产儿死亡。中孕脐带缠绕、扭转影响脐血循环, 也影响母体对胎儿的营养输送, 导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出现足月低体重儿[2]。本组资料显示, 463例脐带异常新生儿中, 有足月低体重儿6例, 占1.29%;对照组600例新生儿中, 有足月低体重儿2例, 占0.3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脐带受压致使血流受阻时, 如脐带过长致脐带绕颈或缠绕使脐带相对过短、脐带发育过短、脱垂、先露、打结等, 就会造成胎儿窘迫或胎儿急性宫内缺氧导致胎死宫内, 甚至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本组资料显示, 463例脐带异常孕妇, 在其分娩过程中有35.85%的病例出现急性胎儿窘迫, 有4.97%的病例发生新生儿窒息, 发生围产儿死亡率3.69%, 脐带异常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比同期无脐带异常组明显高, 并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因此脐带异常对围产儿危害较大,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3.2 脐带异常的处理

要减少脐带异常对围产儿的影响, 就要做到早诊断、早处理。产前B超检查发现脐带绕颈准确率高, 我院诊断符合率为96.51%。凡在我院产检的孕妇指导自数胎动, 于孕28周后做B超检查, 若发现胎儿颈前有“U”、“W”形压迹, 疑诊为脐带绕颈。孕34周后定期做B超、临产后全部行胎心监护。对已知或疑有脐带异常问题的孕妇, 在产前、产时必须严密胎心监护, 破膜后注意羊水性状, 采用B超、胎心监护仪监测, 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产程严密监护, 利用产程图、头位分娩评分法指导分娩方式。本资料463例脐带异常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有173例, 经采用合理有效的分娩方式以最快速度结束分娩, 挽救了婴儿生命。

总之, 对于脐带异常病例, 如果诊断延误或处理不当, 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常可导致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因此, 医护人员应加强产前检查以求获得早期诊断和加强产时监护, 及时处理并发症, 对脐带绕颈3周以上, 产时可疑脐带异常引起异常产程者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迟淑雯.30例晚期产后大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4, 10:155.

膀胱壁异常的超声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患者, 男85例, 女11例, 年龄58~83岁。临床表现有尿频, 尿不畅、淋漓不尽、小便溢出等下尿道梗阻症状。经临床确诊导致以上症状的原发疾病有:前列腺增生69例, 术后尿道狭窄7例, 膀胱颈肥厚11例, 膀胱神经机能障碍2例, 急性膀胱炎7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百胜AU4、GE Logiq7、西门子Antares超声仪, 凸阵探头, 频率3.5MHz。检查时取仰卧位, 膀胱适度充盈, 进行纵横斜多切面连续扫查, 观察膀胱的充盈情况、壁的结构层次变化, 内部回声特点, 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等变化。对拟诊为尿潴留的患者, 为排除盆腔囊性病变, 常规让患者排尿或导尿后再观察一次。

2 结果

2.1 膀胱壁异常的超声类型

本组膀胱壁异常表现类型为膀胱壁伸展不均12例, 膀胱肌小梁增生58例, 憩室继发感染5例, 膀胱结石11例, 尿潴留10例。除尿潴留患者经导尿术后证实外, 其余病例均由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

2.2 膀胱壁异常的声像图特征

2.2.2 膀胱壁伸展不均

声像图表现为膀胱的断面形态不规整, 壁的厚度不均, 此类表现大部分是在膀胱充盈不足时出现, 伸展不均的部位膀胱壁局部增厚隆起, 并向膀胱内突起, 在动态观察下, 随着膀胱的充盈膀胱壁的厚度渐渐变薄或接近正常。

2.2.2 膀胱小梁增生

超声表现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 层次不清晰, 增生肥大的小梁呈“水草状”或“梳状”改变, 向膀胱内隆突出。在纵横交错的小梁之间的薄弱处形成许多小室, 表现为多个小的无回声区呈“花边状”改变, 此小室即“假性憩室”。

2.2.3 膀胱憩室

声像图表现为膀胱局部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向膀胱外突出, 边界整齐, 可见与膀胱相连通的“憩室口”。当憩室继发感染时在超声下可见憩室内的无回声变得不清晰或有散在的光点漂浮或沉积。

2.2.4 尿潴留

声像图表现为过度充盈的膀胱形成一膨隆性巨大的无回声包块, 体积是膀胱的几倍, 膀胱壁变薄, 当置入导尿管后可以见到无回声内有导尿管回声。

3 讨论

由于超声的广泛应用, 超声诊断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已经被临床肯定。应用超声分析诊断膀胱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还少有报道, 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 膀胱疾病是困扰老年人的疾病之一, 本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膀胱壁伸展不均、膀胱肌小梁增生、膀胱憩室和尿潴留是老年人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力增高所致的膀胱壁不同形式的病理改变, 这些病理改变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常膀胱的功能, 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痛苦, 严重的影响了生活质量。经过研究膀胱壁的改变, 对于病情的分析、诊断、决定治疗方案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引起膀胱壁的改变的疾病在男性最常见的是前列腺增生;女性最常见的是膀胱颈肥厚;其次的原因是急慢性膀胱炎、盆腔肿物压迫、神经机能障碍等各种疾病引起的尿道狭窄。除急性膀胱炎外, 其他的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均可导致膀胱内压力长期或不断增高, 最终一是导致膀胱逼尿肌紧张力和弹性的不均衡性减低, 使膀胱在充盈过程中呈现膀胱壁的伸展不均;二是导致膀胱逼尿肌发生增生肥大, 临床表现为膀胱的小梁增生与小室的形成;三是由于膀胱内逆向压力所致的膀胱黏膜和黏膜下层呈囊状疝出于膀胱壁肌束之间的薄弱部分, 形成膀胱憩室;四是导致膀胱逼尿肌的过分伸展, 膀胱高度充盈而出现尿潴留。

本组结果表明膀胱壁异常改变有以下几种表现:膀胱壁伸展不均、膀胱小梁增生、膀胱憩室、尿潴留。以上几种表现在声像图上均具有特征性, 这些特征性为超声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应用超声检查膀胱壁的改变方便、安全、快捷、可靠, 价格低廉, 无痛苦, 患者易于接受。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对于膀胱壁的改变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膀胱伸展不均与膀胱肿瘤:二者均可表现为膀胱壁的局部隆起或向膀胱腔内突出的肿物, 但前者壁的层次清晰、连续, 并且可以通过进一步充盈膀胱使局部的膀胱壁发生改变, 表现为肿物或隆起部分的缩小甚至消失;而膀胱肿瘤的膀胱壁的层次常被破坏, 通过观察侵润的程度判断膀胱肿瘤的侵润深度[1]。②膀胱小梁增生与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性改变, 声像图表现为病变局限于膀胱壁的黏膜层, 表面粗糙不平, 甚至向膀胱腔内突起, 病变范围常较局限并与膀胱壁分解清楚。而膀胱小梁增生病变主要发生于肌层, 其壁不规则增厚, 层次不清, 增生肥大的小梁呈“水草状”或“梳状”向膀胱腔内突出, 病变范围较广泛。③膀胱憩室与输尿管囊肿:输尿管囊肿为发生在膀胱三角区输尿管下端开口处的囊状扩张, 声像图表现为紧贴膀胱壁并向膀胱腔内突出的圆形光环, 在动态观察中可发现圆形光环随着喷尿的动作而出现周期性膨大与缩小, 利用CDFI技术观察可发现喷尿时喷尿处有红色的液体流动信号。而膀胱憩室则是突向膀胱腔外的囊状扩张, 壁的光环不完整, 仔细观察可发现憩室口。④膀胱憩室与卵巢囊肿:女性发生于膀胱侧壁的小口憩室很容易与卵巢囊肿相混淆, 卵巢囊肿紧挨着膀胱, 有完整的包膜, 多切面连续扫查均与膀胱壁有明确分界。而憩室边界不完整, 仔细观察可发现憩室口。⑤尿潴留与巨大卵巢囊肿:二者在声像图上均表现为盆腔内巨大无回声包块, 尿潴留的形成时间一般比较短, 有尿不出的病史, 排尿后或导尿后无回声包块会消失;而卵巢囊肿的病史一般比较长, 排尿或导尿后无回声包块形态大小没有改变,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 可通过导尿管注入300~500 ml生理盐水, 观察导尿管的位置, 明确膀胱与卵巢囊肿的位置。

参考文献

异常数据分析 篇10

异常流量指的是区别于正常流量的通信, 通常表现为一些流量, 数据包, TCP同步, TCP重置等参数, 在一段时间内突然爆发式的增长, 有别于正常情况流量。引起异常流量的原因通常是一些攻击、下载或扫描等不正常的网络行为。本案例描述的是一次记录下网络通信数据包, 对异常流量进行快速定位和分析的经过。

1 背景介绍

某单位部署了科来回溯式分析系统RAS 3000, 镜像本单位的服务器流量出口。该网络出口流量为50M, 主要提供WEB, FTP, Mail和各种查询等服务。在没有部署回溯分析系统之前,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发现过多次告警日志, 但由于没有告警时数据包, 且告警次数每日有几百次, 造成告警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

2 案例分析

2.1 流量突起分析

在一次例行的检查中, 我们从流量趋势图中发现该单位在凌晨5点左右有一个流量突起, 而这个时段应该没有什么业务流量 (如图1) 。

我们看到在突起发生的时间段位6/30日5:24---6:12。选中该段时间进行分析, 从IP地址栏可以看到60.30.29.10 IP流量达到528MB, 远远超过其他IP, 应该是引起此处流量突起的原因。对60.30.29.10进行挖掘分析发现该IP的大多数TCP会话都是与218.247.187.68通信产生的, 而IP 218.247.187.68是该网络的服务器IP。

对60.30.29.10的数据进行下载分析, 我们看到该IP在突起时间段内产生了12431次TCP会话, 产生了149MB的流量 (如图2) 。

打开“TCP会话”看到该IP的通信会话都很整齐, 每次会话数据包多为10-30个, 每次请求的页面都不同。而会话时间很短, 每秒钟能进行20多次这种会话 (如图3) 。

查看HTTP日志也会看到很详细的访问情况 (如图4) 。

综合日志, TCP会话和其流量行为我们判断60IP是在对该单位的WEB服务器做扫描渗透攻击, 使用攻击软件对WEB服务器进行扫描, 企图找到WEB漏洞, 然后进行入侵和提权, 造成了流量突起的产生。

2.2 TCP请求异常分析

某单位在网络中部署了科来回溯式分析系统, 用以日常的安全检测和事件分析, 为网络管理人员提供详实准确的网络流量信息。某次在分析数据时发现网络中有一些流量异常的TCP请求峰值 (如图5) 。

我们可以看到, 选中1小时分析窗口, 在10:24—10:29这5分钟产生了两次TCP请求的峰值, 峰值时TCP同步请求达到了450个, 而平时TCP同步为150个。在控制台选择IP地址, 然后对TCP同步发送选项进行排名, 我们发现两个IP202.108.212.50和202.108.212.28两个IP, 在这5分钟内TCP同步发送达到了10690和10266个。

首先查看其TCP会话, 我们发现外网IP 202.108.212.50和202.108.212.28在对该单位网站218.247.187.68进行高频率的“访问”。而其频率之高绝对不是人工点击网站所能形成, 我们看到在1秒时间内会话请求就达到300多个 (如图6) 。

这种会话具有明显的扫描特征, 我们查看HTTP日志可以看出202.108.212.50对该单位网站请求有明显按照目录逐级访问的特征 (如图7) 。

3结论

如此, 我们可以确定, T C P峰值的产生是由于202.108.212.50对网站进行扫描所致。这种扫描对网站产生威胁, 也对服务器造成很大压力, 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访问。

异常数据分析 篇11

关键词 异常子宫出血 原因 病理诊断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门诊妇科就诊1044例异常子宫出血者,年龄25~75岁,出血时间15天~26个月。所有的患者均接受过止血、抗炎等治疗,但疗效不明显,有的因出血时间长、量多而导致重度贫血。

方法:详细询问病人的发病时间、发病前的月经情况及发病以来的治疗情况,常规妇科及B超检查,了解患者阴道、宫颈有无病变、子宫有无异常、双侧卵巢有无增大等妇科情况。排除以上器质性病变后,对所有的病人进行诊断性刮宫,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探讨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结 果

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结果:1044例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28例(88.9%),其中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分泌期内膜242例(23.2%),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670例(64.2%),复杂型增生16例,不典型增生12例,子宫内膜其他良性病变如内膜炎、内膜息肉、及内膜萎缩共54例,子宫内膜癌50例。

不同年龄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结果:异常子宫出血多发生在41~50岁年龄组,内膜病检结果以良性病变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内膜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大,发病率亦增高。

子宫内膜癌占异常子宫出血总人数情况:1044例异常子宫出血病检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共50例,占异常子宫出血总人数4.8%,其中30~50岁14例,51~60岁以上36例。

讨 论

本组异常子宫出血内膜病检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增生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这些变化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使雌二醇分泌过多,导致雌激素水平增高。此时常为无排卵性出血,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是子宫内膜癌和内膜癌前病变发生的潜在因素。子宫内膜炎也是临床上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因素,长期反复发病,导致上行性内生殖器感染及抵抗力下降,以及凝血因子减少,均可加重出血。萎缩型子宫出血的机理可能为高度萎缩内膜破裂引起。

不同年龄组宫内膜病检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越高,年龄是宫内膜增生发生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绝经后妇女以卵巢功能衰退变化最为突出,雌激素水平虽低落,但有资料报道,55岁以上妇女卵巢的间质细胞不萎缩反而呈增生,这些细胞活性良好,卵巢门细胞亦有增生。在绝经后,仍可分泌雌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内膜增生而无孕激素的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后,子宫内膜就会不完全脱落,引起不规则的出血。另外,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98%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稀二酮在脂肪、肌肉组织等处转化而来,当其水平波动时即发生出血。其次,绝经后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亦可以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因子宫内膜癌引起阴道出血时不一定有明显的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因此,对绝经后妇女,即使出血发生在就诊前数月,亦需认真对待,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子宫内膜病检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由于宫内膜是对卵巢激素最敏感的靶器官,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受卵巢雌、孕激素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可间接反映患者体内卵巢激素的功能状态。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做诊断性刮宫送病理学检查,不但可以了解有无子宫内膜病变如内膜息肉、炎症或恶性病变等,而且还可以了解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的反应性,有无排卵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发育程度,从而较准确地判断功血的类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对异常子宫出血,目前仍需要做诊刮送病理学检查。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0-368.

2 邱立平,孔为民.围绝经期子宫出血315例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

我国“营养盲”多于文盲

7月24日,由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持的“你是营养盲吗”公众营养调查统计报告公布。结果显示,公众对叶酸缺乏将导致残疾儿出生的认知度不高,仅为26.87%,31.15%的人认为与缺钙有关;对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婴幼儿时期营养缺乏的关系认知度仅为33.10%。

调查表明,对“摄入充足的营养是指包括宏量营养与微量营养在内的多种营养物质”,公众的认知率最高,达到了64.37%。对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将造成婴幼儿智力和体格发育永久受损,公众的认知率较高。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营养知识严重缺乏的占40%,具备一定营养知识的占59%,仅有1%属于营养知识较高的人群。

脐带异常338例临床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共分娩人数704例, 其中脐带异常338例, 占同期分娩人数的48.85%, 为宫内孕37~42周。脐带异常导致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现象约占28.15%左右, 剖宫产约占25.17%左右, 产钳术约占8.04%, 在发生脐带异常的患者中存在脐带缠绕的有256例, 约占75.8%;存在脐带长短异常的患者有34例, 约占10.04%左右, 发生脐带打结现象的有6例, 约占1.78%左右, 存在脐带扭转的患者有39例, 约占11.5%左右, 发生脐带帆状附着的患者有2例, 约占0.59%, 脐带缩窄1例, 占0.3%。取同期分娩非脐带异常366例做对照组。

注:P<0.05

2 结果

2.1 脐带异常的分类与发生率

从表1我们得出, 在脐带异常中发生脐带缠绕现象就有很高的发生率约为75.8%;脐带扭转次之, 发生率为11.5%;第三位是脐带长度存在异常, 该症状的发生率约为10.04%左右;发生脐带打结的概率为1.78%左右。

2.2 脐带异常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手术产的对比

从表2我们得出, 脐带异常为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一个重要原因, 约占总数的28.15%左右, 而在脐带异常的类型中, 最为常见的是发生脐绕颈, 脐绕颈后大多数情况下会比较松, 但脐带本身具有一定的补偿性伸展, 所以部分不会发生胎儿窘迫, 譬如说若是脐绕颈过紧或者是绕颈的圈数过多会由于脐血管血运受阻而导致胎儿缺血、缺氧以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现象, 严重时还会导致胎儿死于宫内, 所以就明显增高了手术产率, 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中, 我们得知, 脐带异常组的手术率高于脐带正常组近两倍, 产钳术占8.04%, 剖宫产占25.17%。

3 讨论

3.1 脐带异常是一种产科并发症在妊娠期具有和高的发生率, 并且大多数情况只有在分娩时才能够予以发现[2]。脐带异常的类型主要包括脐带缠绕、过短、过长、打结、扭转、脐带帆状附着等。对导致各种脐带异常的因素予以综合考虑, 部位不同、缠绕的周数、脐带过长或过短等因素所导致的一些不良后果会给产妇及新生儿产生很大威胁, 如若是脐带过短, 就会很容易导致胎盘早期剥离发生对母儿生命产生威胁, 其预后受处理是否及时的影响关, 胎儿在娩出之前发生胎盘剥离也许会继续加重, 因此对出血难以控制, 时间越长就会导致病情越重, 因此只要对胎盘早剥予以确诊, 就应立即手术终止妊娠;若是经阴道分娩时, 新生儿在娩出后脐带过短仅外露于阴道口, 不可对其予以过分牵拉, 应对导致脐带过短的原因进行分析。

3.2 脐带异常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的结果显示脐带异常组的剖宫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得知, 对脐带绕颈2周或者是以上的患者而言, 反复进行胎儿电子监测没有获得理想结果, 胎儿的脐动脉血流S/D高值, 最好是进行剖宫产对妊娠予以终止;对脐带绕颈1周者而言, 胎儿的脐动脉血流S/D在一个相对正常范围内、胎心监护 (NST) 反应型者在产程中应对胎心的变化予以严密监测, 对阴道试产予以考虑。

脐带异常一般是对胎儿预后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可通过产前检查, 我们得知产后常进行规脐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通过本次研究我体会到产前进行检查对早期对脐带异常予以发现来说特别的重要, 我们能够通过超声进行诊断, 特别是对FGR以及发生宫内窘迫的胎儿应对有脐带异常的可能予以首先考虑, 将这些孕妇视为高危妊娠而对其予以围生期管理, 应对产前监测予以加强, 在分娩过程中对缺氧、窒息等现象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使新生儿出生质量得到提高, 并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汤洁, 张宁.妊娠期感染[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1, 12 (1) :1-7.

上一篇:师徒制教学法下一篇:融合调度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