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强大的指标

2024-07-20

心理强大的指标(共6篇)

心理强大的指标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配合心理护理治疗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实施心理护理模式, 将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的变化和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抑郁评分和细胞免疫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心理护理配合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手术治疗。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帮助改善焦虑抑郁症状且提高免疫力, 使躯体疾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乳腺癌,焦虑抑郁,免疫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 成为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恶心肿瘤之一[1]。围手术期乳腺癌病人往往承受着癌症和乳腺被切除的双重压力, 心情大多焦虑, 甚至抑郁, 这对病情康复极其不利。为此, 通过心理护理改变病人焦虑抑郁状态, 探讨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抑郁治疗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外科50例乳腺癌焦虑抑郁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的比较实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6月, 收集确诊为乳腺癌需要手术治疗并存在一定焦虑, 甚至抑郁心情的女性患者50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组25例, 均已婚, 年龄30~65岁, 平均 (43.23±7.55) 岁。其中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7例, 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8例。对照组25例, 均已婚, 年龄33~65岁, 平均 (43.52±8.24) 岁。其中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9例, 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6例。2组患者年龄及采用术式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心理测试。50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0天、第25天进行心理测试。采用ZUNG自我评定焦虑量表 (SAS) 和抑郁量表 (SDS) [2], 对焦虑抑郁测试。SAS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 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自评结束后, 将SAS测验的20个项目中各项分数相加, 计算出总分, 再乘以1.25后, 取整数部分, 以得到标准分。SDS为抑郁自评量表, 按症状出现频度评定, 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 少部分时间, 相当多时间, 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主要统计指标是总分。自评结束后, 将SDS测验的20个项目中各项相加, 计算出总分, 乘以1.25, 取其整数部分, 得到标准总分。对照组用相同的时间相同方法测试。 (2) 观察指标及检测时间选择。 分别于术后第10天、第25天给患者抽取2ml空腹静脉血, 抗凝后以FACcan型流式细胞分析仪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和CD4+/CD8+比率、NK细胞活性进行测试。对照组方法相同。 (3) 统计学方法。心理评定量表标准分、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各项指标数据归类整理, 用SAS及SPSS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tFq检验。

1.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模式实施步骤: (1) 对观察组病房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心理学专科知识、ZUNG抑郁量表评价记分、实施护理程序技能。全程按照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效果评价的护理程序实施心理护理。 (2) 心理护理过程。了解和澄清问题的性质, 并列出所有问题, 让患者挑选其中的一个问题先着手解决 (即学会分清主次) ;帮助患者分析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列出各种方案, 选择其中最可能实施和成功的方案;根据作出的选择付诸行动;评价实施的结果。 (3) 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 探索患者所关心的问题, 评估焦虑和抑郁强度、主要原因 (疾病认知、社会支持等) , 确定非理性信念和认知, 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并遵循患者需要的一般规律出发, 通过在护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的心理护理, 以建立良好护理关系。 (4) 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 针对焦虑抑郁情绪, 利用理性情绪疗法原理[3], 帮助患者认识过程中所存在的自我贬低的思维方式并努力改变它。指导患者掌握弹橡皮筋的方法及时阻断负向思维。

2 结果

2.1 观察组在术后10d进行焦虑抑郁测试和T淋巴细胞亚群测试并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 表1显示, 观察组在心理护理前SAS、SDS评分, 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 、NK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观察组在术后25d进行焦虑抑郁测试和T淋巴细胞亚群测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见表2。

表2显示, 观察组在心理护理15d后, SAS、SDS评分, 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 、NK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乳腺癌患者年龄大多较轻, 加之女性病人特有生理心理方面原因, 对手术治疗产生抵触情绪, 继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甚至萌生自杀念头。这些负性反应, 不但使患者主观上不积极配合治疗, 更严重的是客观上使患者承受应激反应的能力和细胞免疫功能普遍降低。临床实验[4,5]证明:抑郁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淋巴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 CD3+、CD4+、CD8+分子均为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专一标志物, NK细胞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异常细胞的活性。本研究选用的5项细胞免疫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机体的免疫水平, 而且易于检测。有研究表明[6]: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与免疫功能以及由于免疫功能的变化引起的健康问题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免疫功能的改变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改变, 而且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能穿过血脑屏障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由于免疫功能可影响神经功能, 使免疫系统具有改变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潜力, 而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又都可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由此说明, 对乳腺癌抑郁障碍患者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症者) 结合心理护理不但能改善抑郁症状, 对躯体疾病的康复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树玲.乳腺肿瘤学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127.

[2]张银铃, 雷鹤.护理心理学 (M)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86.

[3] Windy Dryden, Jack Gordon.情绪管理 (M)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004.19-45.

[4]孙士友, 舒良, 白慧卿, 等.抑郁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6, 31:23-25.

[5]伍志臻, 陈福国, 陈秀琴.五项细胞免疫指标与抑郁性神经症的相关性研究 (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4, 14:280-281.

[6]朱熊照.心理干预与免疫调节 (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4, 27:181-185.

心理强大的指标 篇2

□ 龚志坚翁钦喜

从现实军情和外军网络心理战力量建设的经验看,我军加强网络心理战力量体系建设必须搞好“四个结合”:

一是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即一方面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把专业分队锻造成精干、高效、训练有素的网络心理战主力军;另一方面,要在协调网络心理战与军事行动的关系、收集心理战情报、提供战场信息等方面,积极发挥我军以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干部为主体、全军指战员共同参与的群众性心理战力量的作用。

二是陆、海、空三军相结合。网络心理战的组织实施是一项政策性极强、标准要求非常高的全局性工作,必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这就要求我军在建设和使用网络心理战力量时,既要考虑到现有的陆、海、空三军机构,又要按照“集中建设、区域化使用”的原则,在军委、总部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大军种和军区各有侧重地区分任务,建设一支精干的网络心理战专业队伍。一旦需要,就能用在主要作战区域和方向上。

三是军队力量与地方力量相结合。人民战争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当前,美、英等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借助地方网络人才来实施网络心理战。因此,在精简、调整编制的背景下,我军的网络心理战也完全可以通过委托地方网络研发机构,参与网络心理战的技术研究和软件、硬件开发。另外,还可以吸收地方研究成果和租用地方网络设施用于军队网络心理战,并招募、资助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地方网络人才组成战斗队,以此将地方网络科技资源纳入我军网络心理战力量体系之中,结成对敌网络心理战的强大“人民阵线”。

四是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网络心理战是全时性的,它要求我军必须改变那种仅将心理战用于战时的落后认识,把平时与战时的建设和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按照战时的要求,组织好平时网络心理战的对抗演练;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平时的对敌网络心理战,要有预见性地及时出击或组织有力反击,积累网络心理战的经验。

通过上述努力,我军一定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支三军一体、军地协同、平战结合的网络心理战力量。

心理强大之路 篇3

十年前,当我读到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精神分析大师弗洛姆的这句话时,可谓心惊肉跳。

但是,那么多年来,我不得不承认,对于太多的人来说,在这个险恶的世界,不要说能够获得幸福,连避免痛苦都难以做到。对于我们来说,现实的险恶对于我们的心灵无异于一个地狱。我们在心理上是多么弱小。

心理弱小表现为“情商”很差,表现为“心理素质”很差,表现为总是有着难以排遣的焦虑、自卑、抑郁、燥狂、不安、恐惧、迷茫、慌乱……它们不仅在生活中折磨我们,而且可以让我们弱智化,在关键时刻无法冷静、理性地应对外界,从而犯下一些愚蠢的错误。

因为心理弱小,我们的生存根基其实一直在动摇。生活的一次变动、残酷现实的一次打击、他人的一次伤害,都让我们感觉到心理世界的风雨飘摇。很多人甚至因此而被吞没下去。

一百年前,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在“自我”的家里,我们都无法自为主宰。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理性能力看穿外界对我们的心理操纵,没有勇气可以抗拒外界对我们心理上的威胁。

这本书,就是驱散心理弱小幽灵的一次尝试。

只要你对以下问题中的某一个作了肯定回答,并且想改变自己,那么你有必要说服自己成为本书的读者,和我,以及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大师、灵性大师们进行一次头脑和心灵都参与的对话:

你是否感觉到自己在比自己漂亮、比自己有钱、比自己有地位的人面前自卑,并且这种自卑对于你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构成妨碍?

别人对你的伤害是否让你感觉“很受伤”,并且当时都缺乏任何防御与反击的能力?

在某些场合,你是否出现过一些事后觉得非常愚蠢并且后悔的错误?

他人和环境是不是容易激起你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你被操纵而浑然不觉,你是否在事后意识到这一点?

童年、少年的阴影是否仍然在笼罩着你,你是否痛苦不堪但却无法摆脱?

在一个环境里,你能否敏锐地对事物做出判断,并不受任何因素所干扰地行动?

……

为何在心理上那么弱小

每个人都不想在心理上弱小,过得痛苦不堪。每个人都想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即使不是为了追求成功。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认知和心理强大的训练,多年来一直跋涉在心灵的黑暗深处,看不到心理强大的阳光。

为什么我们在很多时候处于心理弱势?到底是哪些东西在让我们经受心理弱小的煎熬?

死亡恐惧死亡是人类的宿命,是永远无法反抗的威胁。死是绝对的虚无和空虚,对于存在是一种最根本的否定。因此,作为一种会死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死亡恐惧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恐惧,除非我们能战胜死亡恐惧,否则我们在心理上还是弱者。

对人生和世界的无把握性人类是一种偶然的存在,偶然被抛到这个世界,因此,对秩序和确定性的寻求同样是一种深远的内驱力。不幸的是,并没有什么必然的东西,人生充满了偶然性。如果我们感觉到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把握,我们的软弱马上会暴露出来。特别是在“现代性”逻辑支配了我们生活的时代,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我们的自我常常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自我”的虚妄佛教说,不是自我有什么问题,而是自我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作为一种心理功能,没有一个“自我”我们就无法生活下去,或者变成精神病患者。但有一个“我”,必然就有一个“他者”,有一个“他们”和“我们”。这样,我们就一边把自己看成了某个事物的一部分,一边又与另外的事物割裂开来。于是,我们在把自己交出去受到控制的同时,也把自己暴露在不属于“我”和“我们”范畴的世界的枪口之下。我们的心理既受到操纵,又受到威胁。

价值排序在人类的社会里,有一个“价值排序”,按照金钱、地位、身份、学历、容貌、出身等来给人的价值分等分级,从而确定一个人的“价值”。比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农民就比一个白领的价值排序低得多。这就制造了伤害、焦虑、愤怒、自卑和羞辱。它也引发了心理竞争,每个人都不甘在价值排序上偏低。这个价值排序是一种威胁人的心理生存的强大力量,在它面前,人的无价值感、羞辱感和渺小感总是油然而生。

社会结构性暴力社会是分层的,而资源的分布则不均衡。整个社会构成一个复杂的结构,在这个结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分层化组织,权力在其中运作。只要你处于社会中,你就会受到结构的权力支配,你能够在其中分得多少资源就由这个结构决定。而正因为这样,在这个结构里面对资源分配具有权力的人,就可以支配结构里面比他弱的人,甚至还可以羞辱比他弱的人。这就是社会的结构暴力,总是有多数人要受到少数人的支配和羞辱。比如你是一个职员,在上司面前,你就得恭恭敬敬,甚至战战兢兢。

他人的伤害很多人曾经幻想生活在桃花源,思想家们甚至也幻想过乌托邦,但可惜,这些只是“很受伤”后的梦想而已。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总是有着很多的丑恶和肮脏。在这样的社会里有大量心理阴影的人、道德上的白痴、在履行社会角色上正常但在精神上却早已畸形,攻击他人、伤害他人构成了他们的乐趣和逃避人生失败的惩罚的手段。甚至因为人性的冷漠和人类心灵的相互隔绝,伤害也总是在非恶意的情况下发生。面对他人的伤害,我们往往显得无助、恐惧和愤怒。

沦为客体的命运人类不幸常常沦他人的客体,于是,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可以快速地绕过他的思维结构,进入他的心理结构,激起他的各种情绪。这意味着,在这些时刻他实际上处于守势,是弱者。

何谓心理强大

什么是心理强大?我们可以做到吗?我们将它分为四种类型:

世俗意义上的强大

其实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强大,因为你的心理并不强,你之所以感觉很强,是因为你占有很多“强”的东西:金钱、地位、权力、文凭、容貌……这些东西我们叫做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人人都想得到,但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它们只有通过比较才有意义,所以永远是稀缺的。

这种“心理的强大”是怎么得到的?真相是,是否拥有稀缺资源,对应于一定的社会阶层、角色、身份。是否拥有稀缺资源和这些阶层、角色、身份组合,在社会上便构成了一个有高低之分的价值序列。人们根据资源、身份等自动地对一个人的“价值”进行排序,并在心理上屈服于这个价值排序。所以,如果你很有钱,你有权力,你是博士,不管你是否很牛,别人在你面前的确没有心理优势,你会感觉到自己很牛。

在此必须强调:这种心理优势来源于占有社会稀缺资源的优势。之所以后者会转化为前者,是因为人们的心理结构与社会结构契合。如果能够打破这种心理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契合,你就根本没有心理优势。而当你并不占有社会稀缺资源,处于心理弱势时,只要你能够打破这种心理结构,你仍然可以获得心理优势,并摧毁别人的心理优势。

应该指出,对于少数幸运者来说,这种心理优势是相对的:永远有人比你更有钱更有权,因此既然你是靠获得这些稀缺资源才获得心理优势,那么在比你占有更多的人面前,你仍处于心理弱势。即使你一切都有,你也要面对死亡,在自然规律面前你仍是个弱者。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因为并没有占有多少社会稀缺资源,因此并没有多少心理优势。而问题是:获得心理优势恰恰是你获得这些稀缺资源的一个重要条件。你要获得心理优势,必须寻找到另外的方法,这也恰恰是我重点要讲的。

智力层面上的心理强大

这种心理强大很好理解。我相信,在一个比你笨的人面前,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总可以在你的心底里油然而生。你的这种优越感就是一种心理优势,即你在他面前,心理上还是强悍的。

发达的智力之所以能让一个人心理强大,在于智力可以让你看穿一些事情会发生或不会发生,从而消除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你感到你可以把握一些事物。在这些事物面前,你是主体,而不是客体。

哲学-宗教意义上的心理强大

这种心理强大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获得:比如宗教隐修者、古典哲学家。在这些高人面前,世间的一切纷扰根本就不存在,甚至死亡都不存在。那些被奉为价值的东西在他们眼里一钱不值,社会价值排序对于他们丝毫不起作用。在心理上,没有什么能够战胜他们。

要求世俗中人获得这种心理强大是不现实的,因为这需要极为艰苦的训练,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结构、思维结构。但它可以是一个理想的观照,我们可以从它那儿找到一些让我们在心理上变得强大的方法。

也就是说,我们训练心理强大,但我们并不出世。在思维上我们超越我们的社会情境,学会像哲学家、灵性大师们一样思考,但我们的身体和生活仍然在这个社会。以出世的方法做入世之事,以超越的眼光看待现实,以强大的理性能力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正是我写作本书的方法论。我认为,恰恰是这样才能对想改变自己的人有所帮助。

也正因为如此,在此必须强调:心理强大的训练不仅仅是对心理的训练,它同时也是对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的训练。心理的强大离不开理性能力,而理性能力的提升则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

心理变态-精神病意义上的心理强大

这种心理强大依赖于两个要素:冷血或对信仰的狂热。最典型的就是宗教极端分子和冷血杀手。从价值上,我们应该唾弃这种心理强大,但在此我还需要分析一下他们的心理。因为这些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

这类人在心理上强悍在哪儿?恰恰就在于他们两点:

1、他们心中充满了愤怒;

2、他们已经战胜了死亡恐惧。

要在最后我才会讲到:只要一个人还没有战胜死亡恐惧,他的心理的强大就只局限于社会范畴。克服死亡恐惧同样是可以训练的,当然不是像宗教极端分子和冷血杀手那样训练,而是像哲学家和佛教大师们那样训练。训练的结果是我们保持我们的人性,但并不惧怕死亡。

心理强大的指标 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指标评定,高校,教学反馈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要求新的教学反馈标准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以下是我的立意和基本思路。首先,我们强调是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传统的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前后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得出教学效果反馈的方式显然欠缺一些人文主义上的关怀,并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样的评价标准固然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手资料,是具有重要衡量意义的指标。另一方面,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要求体育对人的教育和指导的意义远不只这些,而且传统的方法背身带有评价的合理性问题等局限,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近些年颁布的有关文件也强调了我们体育教学新的目标,内容和方向。

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国内为16%~30%;而国外,如美国高校中仅抑郁或焦虑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流行度就约为15.6%(本科生)和13%(研究生)。国内外的同类课题研究主要在于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方面和测量方法上,以及高校体育教学领域学生身体状况的反馈和教师技能教学效果的反馈上,对高校体育教学学生身心状况综合反馈问题的研究少之又少,具体的反馈模式或机制方法更是鲜有提及。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然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要有一套适应当前现实情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反馈标准体系的存在,总结出一套更富有时代性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针对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的教学反馈的方法和指标就显得很有必要。使广大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能够积极使用,更准确地获得学生的有关信息,从而采用更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并且通过此法能够准确及时的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以便教师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对其产生积极干预作用,不仅为我们高校体育教学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力量;同时能够更好的体现学校和教师的教书育人以及对学生身心的共同关注、辅导和帮助,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及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态度,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因此,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在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反馈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多方面的科学论证,探究出一个更新更具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反馈模式和指标,帮助一线高校体育教师更好地深入科学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选择更适宜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完善目前的教学反馈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三幅心理指标评定结果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广东金融学院选取30名大一学生进行EPQ、UPI和SCL-90三个心理量表测试;根据制成的三幅心理指标评价问卷对实验法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实验过程中进行心理测试。

1.2.2 实验法

抽取授课内容相同的三个自然班中各随机抽取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共60名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a1、对照组a2和控制组a3,并于学期始末进行体质测试(男:1000米;女:800米)。对实验组引入自变量:根据制成的三幅心理指标评价问卷对实验组a1于学期开始和结束后进行心理和体质测试并反馈测试结果;对照组a2则进行心理和体质测试,只反馈体质测试结果;控制组a3只进行体质测试,并反馈测试结果。

1.2.3 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调查中30名大一学生的心理测试三个问卷中的所有题目数据通过聚类分析进行变量聚类;于学期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的实验前后体质测试成绩进行差异检验,并对实验前后三个组体质测试成绩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差异检验。

1.2.4 逻辑分析法

对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和体制测试的结果进行逻辑分析,以得出三幅心理指标评定法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幅心理指标评定法概述

对国内外的几套可用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较为细致的讨论和分析后,设计出一个较为宽泛的框架结构。希望能对此反馈评价模型进行具体化可操作化,当然这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以及大量的调查研究做基础,来支撑此模型具体化和成型的过程。并将这些方法通过数理统计的思想将其按最优反馈效果进行建模,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反馈的方法。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反馈过程中的方法进行加工完善,合理配置各指标的权重而非叠加或者以不同已有方法简单重复测试反馈,融入更丰富科学的指标,形成一种新的评价和反馈模型。

尽可能使此法便于操作且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广大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能够积极使用此法,更准确地获得学生的有关信息,从而采用更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并且通过此法能够准确及时的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以便教师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对其产生积极干预作用,不仅为我们高校体育教学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力量,同时能够更好的体现学校和教师的教书育人以及对学生身心的共同关注、辅导和帮助,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及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态度。

据此,旨在通过体育教学这一良好的渠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并对一些主要包括EPQ、UPI和SCL-90等方法的科学结合,从而避免某一方法存在的功能上的不足和实际操作过程或反映问题时的限制性针对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全面的讨论和研究。具体来说,就是在前辈们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更适合且更能反应现在学生情况的方法,暂且称为“三幅心理指标评定法”。

2.2 三幅心理指标评定法的确立

通过对调查对象30名大一学生EPQ量表85个题目、UPI量表64个题目和SCL-90量表90个题目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变量聚类,将其聚为25类。

将每一类作为一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

如表1所示:将问卷调查中的所有题目聚类后组内差异较小,说明聚类后各类中的题目结果相近,说明各类中的各个题目答案的分布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各类内部题目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另一方面,组间差异很大,表明各类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该分类方式得出的结果有效性强。

因此,从聚类后的25个类中分别选择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题目,并将此25个题目赋予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设为4级评分标准,对应答案设为1~4分。总分为所有问题得分累加。

2.3 三幅心理指标评定法的作用

2.3.1 实验前的体质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表明(如表2所示):三组的体质测试的方差分析P值为0.74,说明三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即三组实验前体测成绩水平相当,符合实验要求。

2.3.2 心理测试实验结果

通过聚类将EPQ、UPI和SCL-90等三个量表的题目进行聚类后得出25类,分别从每类中选择一个题目组成的三幅心理指标评定问卷。于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且告知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评价结果。在学期结束时再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重新筛选题目后的三幅心理指标评定问卷测试,并将结果汇总后告知学生。通过数理统计法对两组实验前后的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3。

根据表3的数据可知:实验前两组的心理测试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水平相当(P=0.75);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理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从均值可以看出按照三幅心理指标评定法的测试结果,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对照组由于再测试后并未反馈测试结果,所以实验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不变;最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心理测试结果差异检验中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体育教学过程,通过对三幅心理指标评定测试结果的告知,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3.3 实验后的体质测试结果

由表4可知,通过对三组数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三组学生实验后的体质测试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即三个小组的体质水平不等。具体是哪两组抑或是三组均不想等,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因此,对体测后测成绩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为(见表5):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和控制组均成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和控制组之间成绩相当。

为了实验论证的逻辑严谨性,也为了进一步确定各组实验前后体质测试成绩是否确实提高,分别对各组前后测成绩进行差异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

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的前后测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再由对均值的比较,可见三个组别的体质均有了明显的提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现阶段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一部分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

(2)传统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且进步明显。

(3)三幅心理指标评价法在评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三幅心理指标评定标准在评价过程中相对于其它心理评定法具有容易操作、方法简单可行。在非高精度心理测量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4)研究表明,三幅心理指标评定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能够有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3.2 建议

(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心理指标测评环节,体现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体育育人的作用和价值。

(2)在教学过程的前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指标的测定,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辅助教学反馈,使学生更加愿意配合教师完成体育课培养其技能发展和体质健康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魏俊彪.SCL-90与UPI评定结果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6):437-439.

[2]王安平,钟全宏.大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77-79.

[3]杨金辉,汪耀,程红梅,等.SCL90和EPQ及UP13个量表关系研究[J].中国校医,2008(3):249-252,255.

[4]刘幸娟,赵义泉.大学新生SCL-90和UPI测评比较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C]//心里学与社会和谐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心理强大的指标 篇5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心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Sch) 是一种终生患病率高 (在中国达6.55%) , 表现为多种症状群和高经济负担 (占总负担1.3%) 的重性精神疾患, 深入探索其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意义[1,2,3]。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伴发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AAPs) 治疗后出现的代谢综合征 (MS) 是国内外Sch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4,5]。Sch与MS关系十分复杂, 除遗传学关联外, 疾病症状和用药是重要的影响因素[6]。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临床干预研究要么是针对胰岛素抵抗 (IR) , 要么针对肥胖, 缺乏有机结合的相关研究, 而且缺乏对MS患者进行个体化、多环节联合治疗的报道。MS为多重危险因素聚集所致, 综合干预为其主要防治手段, 以预防为主, 早期干预、综合治疗、长期坚持, 患者必会由此受益。由此, 对Sch患者这一高危人群进行风险评估, 尤其对Sch伴MS人群进行药物和心理社会干预, 建立适合临床开展的安全、有效、经济和可行的综合干预模式, 正成为重要而紧迫的前沿课题之一。为此本研究通过医疗、药学、护理、营养人员相互协作, 各自发挥专业特长, 使干预措施更具全面性, 针对Sch伴MS特点, 制定科学的个体化综合干预方案,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 年8 月-2013 年12 月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及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 例。干预组男24 例, 女26 例, 平均年龄 (37.45±6.67) 岁, 平均病程 (19.34±6.23) 个月, 平均受教育年限 (10.35±3.34) 年, 平均住院时间 (50.26±5.34) d。对照组中男23 例, 女27 例, 平均年龄为 (38.56±6.34) 岁, 平均病程 (20.53±5.45) 个月, 平均受教育年限 (11.24±4.67) 年, 平均住院时间 (51.68±6.03) d。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本研究通过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及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1)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3 版) 》 (CCMD-3) 中精神分裂症 (Sch) 的诊断标准。 (2) 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CDS) 中MS的诊断标准, CDS建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 具备以下4 项组成分中的3 项或全部者: (1) 超重和/ 或肥胖BM ≥ 25.0 kg/m2; (2) 高血糖FPG ≥ 6.1 mmol/L (110 mg/d L) 和/ 或2 h PG ≥ 7.8 mmol/L (140 mg/d L) , 和/ 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 (3) 高血压SBP/DBP ≥ 140/90 mm Hg, 和/ 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 (4) 血脂紊乱:空腹血TG ≥ 1.7 mmol/L (110 mg/d L) , 和/ 或空腹血HDL-C<0.9 mmol/L (35 mg/d L, 男) , HDL-C<1.0 mmol/L (39 mg/d L, 女) 。 (3) 年龄18~60 岁。 (4) 家属或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1) 药物滥用者; (2)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3) 严重躯体疾病或器官系统的损害; (4) 存在消化道疾病, 影响正常饮食者; (5) 对二甲双胍服用有禁忌者; (6) 齐拉西酮过敏;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经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安坦等对症处理仍不能耐受者; (7) 存在有明显意义的心电图异常者; (8) 入组前确诊为糖尿病并在接受治疗者。

1.3 方法

1.3.1 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均使用盐酸齐拉西酮胶囊, 商品名:思贝格, 由江苏恩华药业公司生产提供, 批号:H20061142。起始剂量40 mg/d, 餐中服用, 一般在l周内加至有效剂量120~160 mg/d,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至适当有效剂量后维持剂量不变, 对失眠者可短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对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者可合并使用安坦, 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 入组前给予2 周清洗期。干预组与对照组齐拉西酮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 (126.32±18.25) mg/d vs (128.32±19.17) mg/d。代谢综合征药物干预:两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继续接受常规降压降糖降脂治疗,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由北京京丰制药公司生产提供, 批号:H20123202, 用药方法为晨间顿服, 剂量为500 mg, 1 次/d。

1.3.2 综合干预措施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综合干预, 设置与精神疾病和代谢疾病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技术, 编辑成健康教育手册, 在工娱部进行, 每位患者建立相关档案。干预方法包括: (1) 院内干预: (1) 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 向患者和监护人说明治疗的目的、意义、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从中受益情况等, 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根据个体情况选用个别心理治疗、小组治疗等, 每周治疗1 次, 并适时调整治疗时间和频率; (2) 社会技能训练:训练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人际交往、药物管理技能等; (3) 饮食营养干预:针对代谢性疾病为主, 制定饮食方案:鼓励养成清淡、低脂、低糖、多维生素的饮食习惯;控制总热量, 减少动物性脂肪和食盐的摄入, 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30% 以下; (4) 行为干预:戒烟限酒, 对贪食、少动贪睡等进行干预, 填写运动卡, 运动方式以选择符合个人兴趣而能长期坚持的项目, 如太极拳、骑自行车、慢跑、散步、上下楼梯、各种球类运动等。 (2) 院外干预:患者出院后, 利用门诊和电话随访等形式进行具体指导, 同时对患者的负性生活事件进行合理干预, 帮助患者及家属应对突发生活事件。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护理, 不接受上述干预, 两组均在出院随访6 个月后结束研究。

1.4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于入组和出院6 个月时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评定, PANSS包含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3 个因子分, 共30 项, 1~7 的7 级评分。每位患者入组时及出院6 个月时抽取凌晨7 点空腹静脉血4 m L两支, 检测空腹血糖 (FPG) 、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CHOL)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及血常规;并抽取餐后2 h静脉血检测2 h PG,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 型号为:TBA-40FR, 由日本东芝集团公司生产提供。另在入组时及出院6 个月时测量血压 (SBP/DBP) 、身高、体重, 计算体质指数 (BMI) = 体重 (kg) / 身高 (m2) 。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PANSS总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出院6个月后两组PANSS评分指标均下降, 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代谢相关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代谢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6个月后, 两组的FPG、2 h PG、TG、CHOL、HD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比较观察两组患者6 个月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 发现干预组复发率5 例 (10.00%) , 再住院率4 例 (8.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13 例 (26.00%) 及再住院率11 例 (22.00%)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字2=4.33、3.84,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6 个月时, 干预组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对患者实施多维综合干预措施能够促进Sch症状改善, 引导患者把病情好转与维持治疗联系起来, 重新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少Sch和MS复发, 降低再住院率。刘琳等[7]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 两年内精神分裂症复发率降低到29.7%, 明显低于单用药物治疗的6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于已进行了充足药物维持治疗的患者来说, 健康教育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自知力, 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使其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治疗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消除其诱发扳机作用, 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

现有的临床资料表明, 齐拉西酮较少引起体重增加, 是目前AAPs中对体重影响最小的药物, 对糖代谢、脂质代谢和糖尿病的影响也低于其他AAPs, EPSs发生率与安慰剂相近[8]。本研究使用或换用齐拉西酮治疗, 目的是避免出现或消除前药对代谢方面的影响。对照组未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及心理行为干预, 但在出院6 个月时MS各项指标亦较入组时有所下降, 尤其是FPG、餐后2 h PG、TG、CHOL、HDL-C较入组时下降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原因可能与换用齐拉西酮以后, 可以改善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Sch患者导致的MS有关, 结论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9,10]。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已将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前期、肥胖症、MS的治疗一线药物[11]。本研究显示出院后6 个月干预组的FPG、餐后2 h PG、TG、CHOL明显下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HDL-C明显升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是因为除了使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症状, 避免抗精神病药物对于代谢的影响, 还使用二甲双胍发挥降糖、降脂及减轻体重等作用来改善代谢紊乱症状。综合的干预措施还包括行为、饮食营养和运动干预, 可以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 合理健康的营养摄入, 可促使患者体重、血糖和血脂的下降。体重、血糖、血脂水平下降可促使患者减轻自卑心理, 重新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 进一步提高患者维持治疗的依从性, 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从另一方面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相一致[12,13,14]。亦有相关报道, 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1 个月, 比较治疗后两组BMI、DBP、SBP、FPG、2 h PG、LDL-C和FINS等指标的差异, 观察组的BMI、FPG、2 h PG、TC、HDL-C、FINS和HOMR-I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为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 临床效果较好, 适于临床推广[15,16,17]。更加证实了多维综合干预措施对于治疗Sch伴MS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及在改善患者MS指标方面的确切疗效。

心理强大的指标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观察对象40例, 均为我院于从2008年1~12月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男22例, 女18例, 年龄18~75岁, 平均 (45.6±7.3) 岁。其中慢性肾炎11例, 糖尿病性肾病17例, 慢性肾盂肾炎9例, 高血压肾病3例。患者治疗前的肾功能损害多较重, 大多为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所有参与本项研究观察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 无认知障碍, 愿意给予配合。2组患者均排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等。

1.2 治疗方法

将上述观察对象按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于住院治疗的第1天开始, 在采用低盐饮食、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观察组采用饮食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即饮食给予低蛋白饮食 (0.5g.kg-1/d优质蛋白) 。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每日与患者谈心, 给予患者理解、尊重、体贴和关心, 向患者讲解慢性肾功能不全有关的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并让患者与其家属参与了解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制定、实施全过程, 并让经过治疗好转出院的患者现身说法, 以此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照组正常受控饮食 (1.0g.kg-1/d白蛋白) 不做心理护理, 只是把每日的对症治疗的情况及时告诉患者, 不做心理护理。2组患者均于治疗第30d评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 (MAP) =收缩压-1/3 (收缩压-舒张压) , 治疗后MAP取治疗后第10、20、30天的MAP, 精神症状以及一般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 、肌酐清除率 (Ccr) 及血浆白蛋白 (A) 。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用均数表示。

2 结果

2 组患者精神症状以及一般情况比较附表1。

2 组患者低蛋白饮食与心理护理前后血压、BUN、Scr、Ccr及A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附表2。

﹡2组患者均排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等。表1示病人病情稳定,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表2示: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状况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食物是营养的来源, 营养是健康的根本, 而饮食与营养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活动, 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机体患病时, 合理调配饮食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病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 均衡的饮食也是促进疾病康复的有效手段[1,2]。本次观察结果提示, 低蛋白饮食可使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BUN下降, Scr下降、Ccr升高。因为高蛋白饮食甚至普通蛋白饮食导致肾小球高灌注和高过滤, 使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包括基底膜滤过屏障在大小电荷选择上受损, 最终会损害肾小球, 引起肾硬化, 加速肾脏病变进展。而低蛋白饮食可使肾小球低灌注和低滤过, 可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速度。另外, 低蛋白饮食与低磷饮食往往是相联系的, 因富含磷的食物一般富含蛋白而低蛋白低磷饮食可以稳定肌酐清除率或者改变肌酐清除率。本次的观察因为时间较短, 未发现患者血清白蛋白的改变, 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但有一点可以确认, 通过本次观察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食低蛋白饮食整体的病情状况优于对照组普食患者。

除此以外, 由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病程较长, 且长期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多情绪不稳定, 表现为轻生悲观、孤独、自怜、抑郁、焦虑等, 上述不良的情绪反应可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 加重疾病的进展速度。从表2提示,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 对治疗充满信心, 情绪稳定, 从而使血压下降, 精神症状消失或者缓解, 生活趋向自理。再者, 该病多数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扩大、心力衰竭、动脉硬化以及加重肾损害[3]。而血压稳定是慢性肾功能不全重要的一环, 可避免加重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而非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情绪不稳, 导致血压持续增高, 导致心衰, 加重肾功能损害, 使尿毒症症状加重, 易出现感染、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而致病人死亡。

综上所述,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患者, 护理人员在严格执行医嘱, 做好生命体征观察的同时, 更应做好心理护理功能, 悉心地给患者以饮食指导, 嘱患者进食低盐、优质低蛋白、高热量以及适量维生素饮食, 对促进患者康复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20.

[2]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43.

上一篇:农村低压线路下一篇:高温季节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