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演讲

2024-07-23

小演讲(共6篇)

小演讲 篇1

语文教学, 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教学, 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学生演讲的能力就是“说”的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呢?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 尝试着运用以下的几种小窍门进行训练,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窍门一:巧用课前三分钟

大部分学校的作息时间表都是这样安排的:课前有个小预备, 中间间隔3分钟。老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 组织学生讲讲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成语和故事, 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学习成果, 我一般是按座位轮流让学生上台展示, 时间一般控制在三分钟内, 最长不超过五分钟。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当众演讲的表达能力, 还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无论是讲的学生, 还是听的同学, 都会有较大收获。

窍门二:巧用课堂提问

每节课, 我们语文老师总要围绕课堂教学, 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答问的环节, 训练学生当众演讲的能力。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把事情阐述清楚, 语言连贯。我在讲授《假如》这篇课文时, 就用“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会”来训练学生说话, 强调学生说好“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会……”, 对于学生说成“我会……”的时候, 让学生重说。这样做达到了让学生养成把语句表达清楚的习惯目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 巧妙的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训练当众演讲能力和张扬个性的一种契机。

窍门三:巧用晨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 老师可以抓住晨读时间训练学生说话。晨读, 一来可以训练自己说话的条理性, 说话语无伦次当然不好, 结结巴巴就更是费劲, 谁都不愿与说话不利索的人交流;二来可以训练自己对语言的领悟能力。肢体语言如果跟内容搭配不合理的话, 会让听众感觉滑稽可笑的, 因此语感的培养应从平时抓起。三来可以培养自己纯正的感情, 即“养气”, 孟子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 就是每天早上起来, 爬上高山, 口含石子, 呼喊练习, 终于让自己由口吃者成为口若悬河, 辩驳纵横的演说家。当然, 晨读训练演讲能力, 也贵在持之以恒,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 是不能训练出效果的。

窍门四:巧用演讲主题

由于演讲一定要伴随大脑的思维过程, 所以在进行演讲训练时, 主题必须先行确定, 好让学生有备而讲, 才不至于因为把握不住主旨而导致信心不足。演讲的主题就决定了演讲的内容, 而演讲内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演讲的效果。当众演讲, 就要考虑听众的需要, 从实际出发来选择事例。针对演讲主题, 要让学生从网上、书籍杂志上, 收集一些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华诞和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我们学校“歌颂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在演讲前, 我要求学生自己去选择符合他们实际的、普遍关心的一种行为或精神来进行演讲, 学生们选择了为四川地震受灾的学生捐款的事例、观看神五、神六升空的事例、2008年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事例, 这些学生自己亲眼看到的事例大大的提高了学生演讲的兴趣, 学生在演讲的时候声情并茂, 激起了听众的共鸣, 演讲效果相当好。所以巧用主题, 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演讲的激情。

窍门五:巧用肢体语言

“演讲”顾名思义, 不光讲还要演, 听众在听的同时也在看。听众要看的是一个有感情、有激情的演讲人, 只有这样的演讲者才能去感染听众, 抓住听众的“心”。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演讲, 丰富多样又适当的手势或姿态, 不仅能抓住听众的“心”, 而且还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给听众留下深刻手同时进行, 表达激烈的时候, 还可以用拳头。这些都没有机械的规定。但是在手势的使用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三点:胳膊不要伸得过直, 以免僵板;手指不宜弯曲, 以免拙笨;手势运用要和它所配合的那句话同始同终, 不能貌似而神离。

当然, 演讲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 作为小学生来讲,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要是各种知识的不断积累。当然, 好的经验都源自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只要在教学中善于摸索, 善于总结, 我们都会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巧妙方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中职学生数学思维, 是指学生在对中职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 理解并掌握中职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 从而获得对中职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中职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 但我们可以这样讲, 中职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中职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中职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然而, 在学习中职数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 听得很“明白”, 但到自己解题时, 总感到困难重重, 无从入手;有时, 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 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 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 有不少问题的解答, 同学发生困难, 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 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 也就是说, 这时候, 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 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 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 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 研究中职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中职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的主动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 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 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 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 就能摸到桃”的感觉, 提高学生学好中职数学的信心。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 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 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 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 至于做得好坏, 当属技能问题, 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 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 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 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 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 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 无法解决, 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 如“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等, 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 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 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 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 培养学

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后, 学生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常忽视定义域问题, 为此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判断函数在区间[2-6, 2a]上的奇偶性。不少学生由f (-x) =f (x) 立即得到f (x) 的奇偶性。教师设问: (1) 区间[2-6, 2a]有什么意义? (2) y=x2一定是偶函数吗?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学生意识到函数只有在a=2或a=1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时才是奇函数。

使学生暴露观点的方法很多。例如, 教师可以与学生谈心的方法, 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 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 要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 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 再提出矛盾, 以免暴露不完全, 解决不彻底。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 展开讨论, 疑难问题引人深思, 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 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当然, 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 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 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 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 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

中职学生如何突破数学的思维障碍

杨宏良

的印象。我在培训的过程中就抓住表情、站姿、手势这三个方面来训练学生。在表情中尤为重要的是眼神。演讲者的眼神要能牢牢地吸引住所有听众, 眼睛不可以游移不定, 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早起, 眼睛目视前方每次三分钟, 每天十次, 直至学生的眼神自然地平直向前, 达到最后一排观众。在演讲中演讲者的站姿很重要, 站姿不好会给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在训练的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姿势优美, 我要求学生每天脚跟贴墙站立半小时。这样坚持训练了一个月, 学生自然而然的站在台上像棵小松树一样精神抖擞。手势的运用可以是单手, 可以双

小演讲 篇2

Good morning, everyone!Today my topic is how important the happiness is.Firstly, what is happiness? When it comes to the issue,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From my point of view, happiness is the most precious thing in the world, which can be obtained in different ways.Happiness is very important.Happy people can be more successful.They make better decisions.They earn more;they enjoy better mental health and better marriages.Happy people generally have more positive perceptions of themselves and others are more sociable, active, likeable and cooperative, are better at solving problems, have higher energy levels and show increased creativity.They cope better with stress, are better negotiators and are better at conflict resolution.Happy people are better and more efficient decision makers.Happiness Drives Good Health.Happy people enjoy better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They are less likely to suffer from anxiety, social problem, and depression and are better at coping with stress and bouncing back from adversity.Happy people report better health and fewer unpleasant physical symptoms, and take fewer days off work for health problems.Happy people are relatively more energetic and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physical exercise.Happiness Drives Longevity.The connection between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has been confirmed in studies around the world, with happier people shown to live from 7 to 12 years longer that their unhappier peers.The desire to live longer has fascinated u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At last we have found a proven, natural way to add seven, ten or perhaps even more happy healthy years to our lives.Our mission is to make the world a happier place.

提高小学生演讲能力的小窍门 篇3

窍门一:巧用课前三分钟

大部分学校的作息时间表都是这样安排的:课前有个小预备,中间间隔3分钟。老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组织学生讲讲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成语和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学习成果,我一般是按座位轮流让学生上台展示,时间一般控制在三分钟内,最长不超过五分钟。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当众演讲的表达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无论是讲的学生,还是听的同学,都会有较大收获。

窍门二:巧用课堂提问

每节课,我们语文老师总要围绕课堂教学,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答问的环节,训练学生当众演讲的能力。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把事情阐述清楚,语言连贯。我在讲授《假如》这篇课文时,就用“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 ”来训练学生说话,强调学生说好“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对于学生说成“我会……”的时候,让学生重说。这样做达到了让学生养成把语句表达清楚的习惯目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巧妙的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训练当众演讲能力和张扬个性的一种契机。

窍门三:巧用晨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老师可以抓住晨读时间训练学生说话。晨读,一来可以训练自己说话的条理性,说话语无伦次当然不好,结结巴巴就更是费劲,谁都不愿与说话不利索的人交流;二来可以训练自己对语言的领悟能力。肢体语言如果跟内容搭配不合理的话,会让听众感觉滑稽可笑的,因此语感的培养应从平时抓起。三来可以培养自己纯正的感情,即“养气”,孟子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就是每天早上起来,爬上高山,口含石子,呼喊练习,终于让自己由口吃者成为口若悬河,辩驳纵横的演说家。当然,晨读训练演讲能力,也贵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是不能训练出效果的。

窍门四:巧用演讲主题

由于演讲一定要伴随大脑的思维过程,所以在进行演讲训练时,主题必须先行确定,好让学生有备而讲,才不至于因为把握不住主旨而导致信心不足。演讲的主题就决定了演讲的内容,而演讲内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演讲的效果。当众演讲,就要考虑听众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来选择事例。针对演讲主题,要让学生从网上、书籍杂志上,收集一些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华诞和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我们学校“歌颂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演讲前,我要求学生自己去选择符合他们实际的、普遍关心的一种行为或精神来进行演讲,学生们选择了为四川地震受灾的学生捐款的事例、观看神五、神六升空的事例、2008年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事例,这些学生自己亲眼看到的事例大大的提高了学生演讲的兴趣,学生在演讲的时候声情并茂,激起了听众的共鸣,演讲效果相当好。所以巧用主题,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演讲的激情。

窍门五:巧用肢体语言

“演讲”顾名思义,不光讲还要演,听众在听的同时也在看。听众要看的是一个有感情、有激情的演讲人,只有这样的演讲者才能去感染听众,抓住听众的“心”。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演讲,丰富多样又适当的手势或姿态,不仅能抓住听众的“心”,而且还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培训的过程中就抓住表情、站姿、手势这三个方面来训练学生。在表情中尤为重要的是眼神。演讲者的眼神要能牢牢地吸引住所有听众,眼睛不可以游移不定,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早起,眼睛目视前方每次三分钟,每天十次,直至学生的眼神自然地平直向前,达到最后一排观众。在演讲中演讲者的站姿很重要,站姿不好会给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在训练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姿势优美,我要求学生每天脚跟贴墙站立半小时。这样坚持训练了一个月,学生自然而然的站在台上像棵小松树一样精神抖擞。手势的运用可以是单手,可以双手同时进行,表达激烈的时候,还可以用拳头。这些都没有机械的规定。但是在手势的使用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三点:胳膊不要伸得过直,以免僵板;手指不宜弯曲,以免拙笨;手势运用要和它所配合的那句话同始同终,不能貌似而神离。

当然,演讲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作为小学生来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是各种知识的不断积累。当然,好的经验都源自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只要在教学中善于摸索,善于总结,我们都会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巧妙方法。

小演讲 篇4

一、舆论发动

正式开展活动之前,先进行必要的舆论造势。

1. 提高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今后一生的重要影响。学会学习,会学习是终生的财富,将受益无穷。

2. 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动力。

让学生认识到,之前之所以没有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不是智商有什么问题,也不是大家比别人笨,根本原因是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目标感、责任感,目标不明确,缺少学习动力,不能为既定目标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现在应抓住机遇,把以前缺少的东西补回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明确班级共同奋斗目标。

确定班集体共同的学习奋斗目标,把争创先进班集体作为努力的方向,在学习、纪律上打造一流班级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让同学们明确提升学习能力是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每一个同学的行为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而努力。

4. 提升学生集体荣誉感。

作为班级一员应该为班级荣誉而战,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我为班级添光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达成共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项措施,引入“小课题”演讲活动,既是活动,又是任务,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从而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

二、基本活动过程

经过第一阶段的舆论铺垫,同学们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后,即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1. 召开班委会,做好准备工作。

要进一步阐明活动的意义,明确班委在整个活动中的作用。班委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班委要高度重视,模范带头,认真准备。一个好的开头是整个活动顺利推进的保证,是成败的关键。为此必须精心准备,做足功课,确保第一个登台的学生能有一个开门红。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前面几个学生表现出色,后面就顺利了。因此,班委的模范带头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让学习委员及其他班委首先登场,可为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2. 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经过充分准备后,正式开展活动。第一轮实行自报课题。课题范围:以专业教材内容为主,兼顾语文、数学、外语,在教学进度范围内自由选择。同学之间选题可以重复,演讲顺序自选,但最终由班委统一确定演讲顺序,每人时间5~10分钟,一个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清楚,让同学们听明白即可。每天安排两到三个人。第一轮可适当降低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让全体同学参与,在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

3. 适当提高课题难度。

经过第一轮后,同学们有了亲身体验,对活动已有所了解和适应,这时,可适当提高课题要求。课题的产生过程为:由学习委员牵头,课代表参与,在广泛吸取意见的基础之上形成,课题不重复,时间5~10分钟,课题数量以班级人数为准,也可以略多于班级人数。课题确定后,以抽签形式确定每个人所讲课题及时间,并公示。此轮课题要求明显高于第一轮,目的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当然,如果第一轮效果不太理想,不足以支持实施第二轮,也可以按第一轮的要求重复一遍并提高要求。

三、活动中班主任的作用

1.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

班主任应主动研究课题,熟悉课题内容,扩展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而不只是为课题而课题,这是开展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通过指导学生自学,鼓励同学间相互学习和讨论,通过向有关教师请教、上网等手段完成知识储备。

2. 指导学生寻找为阐述课题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做好学习引导,让学生回顾老师讲解课题时采用的方法,并进行适当模仿;也可根据需要指导学生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投影仪、自制教具、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性阐述。如有些同学在讲三视图时就自制了模型,结合手电筒进行投影,通过模型投影简单清楚地说明了三视图的基本概念,效果非常好。

3. 指导学生书写教案。

书写详细教案是一定要做的工作。根据学生自己设计的讲授方法,每一个同学都要写出详细教案。通过书写教案,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熟悉所讲内容。另一方面,根据思维逻辑确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讲解;另外,讲课过程中教案还可以起到提示作用,万一卡壳,可以通过教案的提示作用让讲解顺利进行。

4. 指导学生在台下进行模拟训练。

为保证台上演讲效果,同学之间可以在台下进行面对面模拟讲解,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完善讲解方法与策略,也可以对着墙、镜子等自我训练。注意演讲风格和动作要求,要面对同学,不能背对同学,语速适中等。在训练过程中找出问题,反复改进,不断完善思路,必要时对教案进行重写,为台上演讲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5. 把控演讲节奏,保证讲解顺利进行。

同学们在台上讲解时因为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难免出现卡壳、表达不清、逻辑不强等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启发,适时引导、提示;活动中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要禁锢学生的思维,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甚至允许学生走一些弯路,不要过早地干涉,使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真正经历和体验探索过程。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加以提示和帮助,或当学生的思维走向误区时,可适当给予引导,改变思路以利于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台下同学的配合、提示,甚至教师亲自示范或由台下同学上台帮助等方法,引导学生把问题讲完。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课题讲解并得到鼓励。遇到问题灵活掌控,帮助学生完成课题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让学生遇到困难时中途就结束讲解,否则将重创学生的自信心,给下一轮活动增加障碍,不利于后续工作进行。

6. 活跃气氛,消除紧张感。

大多数同学因为平时缺少锻炼,心理素质不强,第一次上台时会出现紧张、放不开的情况,导致演讲效果差,甚至进行不下去的后果。这时,一个轻松的话题,或者一句笑话都可以让现场气氛轻松活跃起来。教师适时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把控现场气氛,让同学们有一个高涨的精神状态,对活动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活动的收获

1. 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心理状态,克服了紧张心理。

刚上台时,大部分同学都很紧张,有的同学紧张到说不成句,这很正常。告诉同学们每一个人都会紧张,应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给自己信心,有条不紊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台下充分准备和台上经常性锻炼是消除紧张的关键。同时应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不消除临场紧张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正常发挥,给将来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经过两轮演讲后,同学们的紧张状态基本消失。在台上,大部分同学能做到谈吐自如、有张有弛、游刃有余,自信心明显增强。

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中,同学们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为完成台上的演讲任务,都在认真准备着自己的课题。大家互相竞争,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团结一致,共同奋进,班级学习气氛得到了极大改善,正气十足。小课题演讲活动符合目前提倡的“开展互助合作学习”的理念,符合“学习共同体”概念。在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主动学习,互帮互助,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品质,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提高了综合素质。

3.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能力。

平时有的学生不爱说话,也有的同学说话随意,不注意逻辑,前一句后一句,这是没有养成先思考后说话的习惯和缺少锻炼的结果。通过演讲活动、书写教案,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经过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讲话会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清晰。

4.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之高超出了想象。同学们兴趣浓烈,发言积极,当台上紧张时给予热情鼓励与支持,当台上卡壳时给予恰当提示,台上台下配合默契,甚至有些同学憋不住了,直接上台接棒讲解。活动充满了笑声与快乐,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在快乐中学习和进步。“快快乐乐学习,轻轻松松进步”,在快乐中成长,让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当学习真正变成一种享受时,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5. 班级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小课题演讲活动带给班级最直接的结果是,一个学期后,就以班级平均成绩全校第一的成效显示出来。得益于小课题演讲活动给班级带来的浓厚学习氛围,得益于同学们积极向上的态度、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正是我们班级管理追求的。

6. 推动了常规管理,强化了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班级管理中,我们提出了以“学风促班风,以学促管”的管理宗旨。通过小课题演讲活动,同学们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学习竞赛上,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常规性工作变得顺理成章,凝聚力越来越强,问题越来越少,工作越来越顺。活动得到了所有任课教师的认可与支持,很多教师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师生互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7. 促进了师生共同进步,提升了班主任对多学科知识的学习。

活动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所有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演讲活动涉及的课题广,涵盖学生所学所有学科,特别是专业课。因此,在活动中,班主任的知识不断积累和丰富。为帮助学生顺利推进课题演讲活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必须主动了解相关学科内容,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无形中增加班主任的多学科知识学习动力和机会,增加同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机会,成为活动的受益者。

8. 利于发现学生新的闪光点。

活动中,让人惊喜的事不断发生。有一学生平时表现一般,同学们根本没有把他当回事,在班主任眼里不是个爱好学习的好学生。但他却以沉稳大方、镇定自若、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概念准确、环环相扣的神态,简单又清楚地结束了铁-碳合金相图课题的讲解。同学们顿时震惊不已,继而报以热烈的掌声,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他。自此以后,同学们对其刮目相看,班主任也对这个学生有了重新认识。后据学生反馈,其在课下做了充分认真的准备。还有一学生讲解公差计算时,采用了一种与教材讲解不一样的方法,简单易懂,同样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9. 加深师生的感情,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通过小课题演讲活动,搭建起了班主任与学生间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班主任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思考,充分融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分担他们的困惑,与他们一起感受成功与快乐。活动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机会,增进了相互了解,缩短了心理距离,增强了互信,进一步发展了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从而使班级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充分发挥班委的职能作用。

班委是班级管理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班级管理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委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是确保活动成功的关键,也可以说活动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班委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至关重要。利用好班委,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能组织管理好活动,又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活动正常进行,因此班委的作用对于搞好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2. 确定合适的课题难度。

难度过小,起不到学习的效果;难度过大,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课题难度。第一轮之所以让学生自报课题,目的在于让活动顺利展开,学习知识则是次要的。在制定课题的过程中,班主任给予积极指导,在班委的共同努力之下,经过细致认真的研究最终确定难度适当的课题。

3. 指导学生积极准备课题,克服心理障碍。

上台演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很陌生的,甚至有些同学会很抵触,紧张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活动的进行。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不乐意参与活动,不是知识不充分,而是害怕上台,担心讲不好。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在演讲基本功及课题处理技巧上应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台下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点非常重要,切不可放手让学生单干。

4. 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及时给予充分鼓励。

活动中难免出现问题,但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学生讲的是好还是坏,作为活动的掌控者,都要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成绩与进步,给予积极的精神支持,制造轻松环境与活跃的气氛,尽可能避免批评;引导台下学生学会鼓励,积极配合与帮助台上同学解决问题,不可出现讽刺与挖苦、冷场的局面。时刻不能忘记营造一个轻松又充满活力的氛围对活动的重大影响。

摘要:在班内开展小课题演讲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及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感;锻炼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场心理承受、适应能力,克服紧张情绪等具有积极而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小课题演讲,学习积极性,学习氛围,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0-1.

[2]许德峰.发挥主题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班主任,2006.6.

小故事演讲 篇5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五年五班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科学家热爱祖国的故事。

“钱学森”这个名字对我们大家来说一定不会陌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是中国“两弹一星”的总设计师。

几天前我在书上看到了有关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回国的历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祖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他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科学家,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还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大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的钱学森带领中国其他科研学者,力尽艰辛,最终研制成功了

“两弹一星”,为中国取得进入世界军事强国行列的入门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过这篇文章后,不由得让我对这位科学家爷爷分外敬重,他为了热爱祖国,回报祖国,饱受了磨难。这让我联想起了我们,也许我们现在的力量还很小,不能象大人们一样,更不能像那些勇敢的战士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在战场上诠释“热爱祖国”最深切的含义,但我们可以从一举一动中改变自己。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这,是爱国;爱护公物,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这,也是爱国。我们能为祖国做的事也很多。比如:绿化校园、爱护生活环境、好好学习、在升旗仪式上肃立,不说话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努力做到,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做,我们就已经是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有一句话说的好:“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名少先队员,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象钱学森老爷爷一样用自己的力量,为祖**亲今后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演讲 篇6

关键词:政治委婉语,社会语境,背景,身份,转喻机制

政治委婉语是政治场合中最常见的语言。前人对政治委婉语的定义如下:George Orwell (1946: 67) 指出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会采用政治语言, 因为这类语言的特性可以帮助掩盖政治谎言, 给不被民众接受的政治行为冠上冠冕堂皇的正义理由, 借此来获取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Neaman & Silver (1990: 314) 认为政客们使用政治委婉语可以维护不正义之举, 掩盖甚至消除他们的某些失败的政治举措或不光彩政策。

根据如上两个定义的共同点, 政治委婉语的可行性定义可总结为:政治委婉语是用在政治活动中的委婉语, 它们可帮助掩盖谎言和不光彩的政策, 维护政治家的行为或给强硬的外交策略披上纯洁的外衣。所以, 文章将依据这一标准从小布什总统的就职演讲中挑选出政治委婉语进行研究。

1 简述理论基础

1.1“身份”

关于“身份”概念的定义和特性, 国外的很多学者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身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社会身份的定义基于人们的社会阶层, 反映了他们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它包括种族, 性别, 社会阶层, 和语言因素。

在社会语言学里, “身份”不是一个仅仅具有识别社会地位或群体关系意义的概念, 它伴随着实际的使用具有强烈的社会语境价值。Jenkins指出:身份概念表达了一种过程, 不管它是否稳定, 是否被制度化;它在表达“存在”或“成为”的意义时, 在个体和集体的层次上, 不断地被更新、被确认或被转型。在分析政治语篇时, “身份”是用得最广的一个社会语言学概念。有许多研究者运用“Identity”概念进行自己的分析。 (杨敏, 2010: 91)

1.2 Radden&Kovecses的转喻理论

Radden & Kovecses (1999) 认为, 转喻是在相同的一个理想认知模型下, 一个概念域 (源域) 为另一个概念域 (目标域) 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操作, 这个认知操作的基础是在BCD里两域 (源域和目标域) 间存在着一种转喻生成关系。 (汪斌, 2009:22-23) 它由5 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转喻的认知观点:转喻是概念现象转喻是认知过程转喻在理想化认知模型下操作。第二部分是转喻出现的本体论基础, 包括符号转喻, 指称转喻和概念转喻。第三部分是转喻生成关系的种类。可分为两种:整体ICM和它的部分关系;一个ICM内的部分关系。第一种包括7种具体分类, 第二种包括10种具体分类。第四部分是对选择源域和目标域的原则: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最后一部分是影响转喻的其他因素, 修辞因素和社会交际因素。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 着重采用的是第三部分理论。

2 具体案例分析

本次研究对象是小布什的第二次就职演讲。2005 年1 月20日, 布什在国会大厦再次宣誓就职, 正式出任美国第55届总统。在他执政期间, 发生了“9.11”事件, 对美国冲击和影响很大。民众一度不信任美国国家安全, 全国弥漫着消极绝望的思想。此时, 小布什第一时间表现出了坚强的领导形象, 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决策来维护国家安全, 使美国民众重拾信心。所以, 可以说, “9.11”事件挽救了小布什的政治生涯 (查明建, 2011: 132-135) 。他的第二次就职演讲全文共2073 个词, 共53个政治委婉语。

2.1“身份”

小布什第二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除了国家元首、执政党领袖, 他还有另外四个身份:第一, 最高立法者。总统对国会的决议享有否决权。第二, 行政首脑。第三, 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首脑。美国宪法把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授予总统。 第四, 共和党VS. 民主党中胜利的代表。那么, 基于他的各个身份, 他的就职演讲必须权衡各方面的利益, 语气该硬就一定不能软, 该委婉一定不可以太硬。不仅如此, 由于他的演讲不仅针对美国民众, 而是全世界范围的, 所以他必须小心处理涉及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话题的语言。

演讲者用了第一人称代词I, 涵括性的we和our, 共有85处。I表明演说者自己的责任, we表明演说者对民众的期望, 希望民众与自己共同承担责任。用这种集体式的合唱“我们”来引起共鸣, 增加了听众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

例如:所有生活在暴政和绝望中的人们应该铭记在心:美国 (the United States) 不会对你们的压迫不管不问, 或者放任你们的暴政者。当你们开始渴望自由, 我们 (we) 就会给予你们以支持。

在该例子中, 运用The United States, we这些词汇激励起民众内心中深深的民族认同感, 这些话仿佛是他们自己的声音, 那么, 自然他们会由衷的赞同小布什, 这便是演讲的胜利。

演讲通篇并未谈到任何的具体事务。演讲谈论的都是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抽象的自由和民主, 但是很显然, 这并不是小布什演讲真正要传达的思想, 通过解读他使用的政治委婉语可以了解演说背后的真正含义。

2.2 词汇层的政治委婉语

演讲词中词汇层的政治委婉语有25个。例如:

有些人 (some) 愚蠢的挑战美国的决心, 结果发现美国意志坚定。

该例子中, Some暗指恐怖分子, 尤其是导致“9.11”事件的暴恐分子。以此来表明总统自己的决心以及激励美国民众, 即表达了小布什为保护美国不再受类似袭击的决心, 也鼓励美国民众对国家安全要重拾信心。这类转喻生成关系属于具体代一般 (specific for generic) 。用具体指称作为目标域T表达, 并给一般指称S提供心理暗示, 从而间接表达T。政治家利用这种政治委婉语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他们常从比较典型的影响较大的事件入手去暗示所有这类事件, 从而扩大该事件的震慑力和国际影响力。

2.3 句子层次的政治委婉语

演讲词中句子层的政治委婉语有28个。

例如:当美国仗义而行 (acts for good) , 我们 (we) 可以感受到他们和我们同样的团结和骄傲, 我们的行为使灾难的受害者有了希望, 正义得到了伸张, 人民获得了自由。

第一句中使用we这一词使得民众获得一致的民族身份, 激起他们的民族团结情感。用acts for good暗示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小布什说这句话的潜在目的是把美国正在进行的侵略战争等提高到伟大的精神境界, 为其霸权行为寻求正义的借口和依据。这种互相转喻生成关系是原因和结果间的转喻。整体中的一部分, 称为目标域T代替另一部分, 称为源域S。 T是起因, S就是结果。转喻就在T S的相互指代中形成。在政治委婉语中, 政客运用积极的一面作为T (要么是起因, 要么是结果) 去间接表达消极的一面S (要么是结果, 要么是起因) , 以此达到委婉的目的。

在如上例子中, 事实上, 用冠冕堂皇的结果“解放受压迫国家, 使受压迫国家的人民获得自由和民主”等指代的是“侵略占领伊拉克等国家以谋求利益”, 并“大力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一起因, T代替S , 用所谓的圣洁的结果遮掩了卑鄙的起因, 布什运用了委婉语欺骗了公众。

再如:自由在我们 (our) 国家是否能继续生存越来越取决于自由是否能在其他国家获得成功。

该例子中, 小布什说“我们国家的自由程度取决于其他国家是否获得自由。”他巧妙地先用表示身份的人称代词“our”来拉近和民众的距离, 用对比词“other”激起民众心中的民族认同感, 让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正义感油然而生。这句话中, 是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内的转喻理论。用变异形式 (substitute form) 代替原型 (original form) , 即用success代替survival, 从而更进一步冠冕堂皇的暗示获取自由的方式, 为发起的战争找到了更让人信服的理由, 不仅是为解放和拯救被压迫的国家、人民, 更为实现自己国家的民主和自由。

3 结束语

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身份”概念和Radden & Kovecses的转喻理论来分析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机制, 可以揭露出政治委婉语是的构成本质, 由此揭示出政客们想要通过此类语言掩盖的事实真相, 表达的政治态度, 预示出他们将要采取的政治策略。人们的转喻认知机制和特定的文化背景共同影响着对政治委婉语的语义解读。

参考文献

[1]Orwell G.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Hori-zon, 1946:67.

[2]Neaman J S, Silver C G.Kind words:A thesaurus of euphe-mism[M].Facts on File:World Publishing Corp, 1990:314.

[3]杨敏.西方政治语篇研究中的社会语言学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5) :91.

[4]Radden G, Kövecses Z.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C]//Panther K, Radden G.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Amsterdam:Benjamins Publishing House, 1999:21-59.

[5]查明建.小布什经典演讲词赏析[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132-135.

上一篇:过程和目标下一篇:引导课文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