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系统升级改造(精选12篇)
播出系统升级改造 篇1
1 升级后主要功能
1)漳州芝山发射台现有1套省局建设的高山发射台监控系统正在运行。此次监控系统改造,在不影响原有省局高山台监控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把新增两部1KW电视发射机纳入本地监控系统。实现发射机发射功率、反射功率、电压、电流等的本地集中监测、发射机自动化控制、发射机工作异常报警等功能。
2)建设视音工作站。实现中央一套4路信源1路解调信号、中央七套3路信源1路解调信号、福建综合3路信源1路解调信号、漳州本地2路信源1路解调信号共计16路视音频线号的监测,监测的16个画面可以人性化任意组合进行全面监视,可根据需要进行重点节目大画面,非重点节目小画面的人性化调整。
3)建设DTMB数字电视发射机信号源及解调信号的实时监测系统。发射台共有2部DTMB数字电视发射机,其中一台电视发射机为单频网发射,播出8套中央电视节目。另一台发射机为多频网发射,(播出4套中央节目2套福建省节目2套漳州市节目)播出8套节目。两台发射机播出16套电视节目。本次监控要实现两部发射机每部机器2路信源1路解调信号的监测,共计监测画面16×(2+1)=48画面。监控画面分两台显示器显示,每台显示器显示1部发射机的信源和解调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参数的报警门限,对各种参数进行声音报警。
4)机房屋顶安装烟感监测报警器,在监控室、发射机房、信源前端机房等地方,共计安装6个烟雾报警器,6个烟感报警器的报警信号送入1台环境采集器,环境采集器通过交换机接入发射机监控系统,实现监控系统联动报警,为安全播出提供多重保障。
5)建设安防录像监控系统。台部及发射机房整个室外环境全部处于监控范围之内,不留死角。所有室外监控设备均符合防水要求。实现高清实时监看发射机配电柜等设备的运行情况。视频存储实现了:容量能保存所有不间断监控拍摄资料1个月以上,能自动保存最近1个月以上的监控录像资料。监控摄像的清晰度符合国家标准,且能保证所有时段拍摄到清晰的影像。
6)在发射台监控室内建设6画面电视墙,所有监测内容在电视墙上进行显示,同时把台内原有的高山台监控系统及本地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接到电视墙屏幕上进行监看,电视墙屏幕采用6台55寸窄边LED显示器,同时在电视墙顶部根据电视墙实际长度安装LED显示屏,LED显示屏可根据台站或场合需要,进行文字编辑的显示,在屏幕两侧可进行日期、时间的同步显示。电视墙前面放置六联平台式监控桌,监控桌上可放置客户端主机以及显示器。
7)增加2个2m高网络机柜,一个机柜用于新增监控设备的安装,另机柜为后续DTMB发射机信源设备预留。
8)机房原有高山台监控系统及卫星接收机信源设备通过合理规划,重新布局,调整设备安装位置。
9)新增4台卫星接收机,用作发射备用信源。
2 整体方案
方案概述:漳州芝山转播台机房内现有的监控平台,由北京崇远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在2008年建设,这次新系统的建设,完全可以和原系统无障碍的融合,原有高山发射台监控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了2套电视节目的信源切换、参数的采集、故障报警等功能。此次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是在充分利用原有监控设备,并改进原有监控该系统不足的前提下完成本地数据的监控。
省监测中心:原有的省中心监控平台利用了采集器、服务器和东南网络将发射机数据送往省中心进行监控。漳州芝山发射台作为一个中心平台的被监控单位,中心负责对其进行管辖和数据监测,本次施工改造完毕后,新的监控系统不会对原有省监测平台造成任何影响。
台站监控:以“无人值守”的技术要求进行播出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实现自动诊断与报警功能。构建功率监控系统、视音频监测系统、烟雾报警系统、DTMB数字电视发射机信源及解调信号监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屏幕墙终端显示系统等功能。
3 发射机参数采集
漳州芝山发射台2部发射机原有采集设备是CYK-WR发射机监控终端,新的监控系统我们采用8001(S)型采集器。新的8001(S)型采集器可直接放置于发射机附近,减少通讯线长度,从而减小以往发射机串口通过通讯线上的感应电而遭受雷击的概率,保障发射机的正常工作。
4 视音频监测系统
视音频工作站系统为4套节目提供了16路视音频监控通道,16路伴音信号以动态柱形图的形式叠加在视频图像上。其中包括12路信号源和4路解调信号。通过1个电视解调器将四套电视的射频信号解调为视音频信号,统一进行监视监看。各种画面可以人性化任意组合进行全面监视,也可将一个节目画面独立监视,并监听该节目的伴音音频。一旦出现视音频丢失,系统自动报警并在监视器上单独显示报警的视频图像,同时扬声器输出伴音音频。
5 DTMB数字电视发射机信源及解调信号监控系统
漳州芝山电视转播台共有2部数字电视发射机,每部发射机2路信号源,两部发射机共4路信源,4路信号源分别送入2部发射机主备激励的输入端口,由主备激励器自行完成主备信源的选择切换。
针对1台发射机,配置2个1分2的无源ASI码流分配器,将采集到主备信源与空收解调的DTMB信号一并送入TS OVER IP,通过TS OVER IP把ASI信号转为IP信号后,由AVS+转码与视频处理器,通过多画拼接,在1台显示屏上显示一个部发射机的2路信源+1路空收,可以支持24个画面。
监测2个频点的节目配置2台AVS+转码与视频处理器,实现发射机信号源及解调信号的实时监测。
6 结论
总之,该监控系统采用了自动化控制,检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发射机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并能实施本地及远程遥控,是具有故障点定位,记录报警、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和网络数据共享等功能,实现了电视发射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本论文是在笔者参加了与北京崇远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完成芝山转播台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工程,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布线、安装、调试完成本站的监控系统后完成本文。并参阅参考文献如:播出监控系统说明书、数字电视技术、广播影视数字化,也从网络上查看资料及信息。
播出系统升级改造 篇2
煤矿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使煤矿企业加强了管理,加大了安全管理和监督资金投入,大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随着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我公司于2010年对副井绞车的PLC软件系统进行了升级,并改造完成变频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副井绞车人员提升的安全系数。为了能够顺利完成90万t/n的提升任务,我公司主井提升设备PLC软件系统及各项保护需维护升级。
我公司机电部门于2010年特邀请厂家对主提升绞车各种控制系统及保护进行了试验,结果厂家不能够启用和驱动主提升绞车电气控制系统装置,这意味着提升安全及生产任务的完成存在着很大隐患,缺少的一些保护装置,【如:根据国家对提升设备的最新要求,电气控制程序保护必须实现双线和三线保护(我矿主提升电控软件程序为单线保护),我矿现使用的软件自动减速功能不稳定,机械减速功能失效等】。不能确保提升安全标准化建设。针对以上情况,机电部门特上报申请对主井提升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确保我公司在新形势、严要求下顺利达到连续多年无事故的安全目标,和完成90万t/n的提升任务,使我公司年年取得安全、生产双赢的圆满结果。
电厂机组除灰系统的升级改造探究 篇3
【关键词】电厂机组;除灰系统;升级改造
引言
随着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及环境保护的观念在发电企业中的引进、应用、推广,传统的除灰系统模式面临灰尘堵塞、用水过多、污染严重、除尘效果差等困境,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除尘系统改革和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火电厂除灰系统概述
1.1火电厂除灰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国企经营体制改革在电力行业中的推进与深入,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环境保护体系在发电企业中逐渐建立起来,一方面发电厂通过升级改造能够在企业各项生产计划逐渐细化和完备的过程中提升生产资源分配和管理的效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组织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除灰系统的升级改造作为发电企业环境发展战略的重要辅助措施,能够将各个生产目标和经营规划从电厂整体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分配,提升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和协调性。可以说,电厂除灰系统的改进将企业的各项管理体系、生产计划、发展战略、人力组织以及可用资源等融合在一起,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1.2火电厂除灰系统的简介
火电厂除灰系统一般分为水力除灰系统、气力除灰系统两种。水力除灰系统多采用干式除尘器,干灰收集以后,加水制成灰浆排出去。而气力除灰系统则主要运用专用空气压缩机系统,以气力输送的方式将灰排出去。
火电厂除灰系统的工作过程多数是这样的:煤粉燃烧产生的烟气经由除尘器除尘后集中起来,再借助水力或者气力与收集的灰尘混合排出去。水力除灰系统由于要满足一定的灰水配比才能达到排灰效果,消耗用水量较大,造成水污染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气力除灰系统其核心设备是气力输送装置,由于其性能稳定,操作简单,故目前在火电厂应用广泛。
2、火电厂现有除灰系统存在的问题
2.1电除尘器排灰速度远低于产灰速度,造成灰尘堆积堵塞
当前许多火电厂生产方式仍沿用旧模式、老套路,对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的科学性缺乏深入的认识,常常简单地利用过去几年生产情况的指标值以及经营参数作为本年度生产经营的依据,缺乏对未来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的评估与预测,煤炭消耗量巨大,在进行除灰工作规划和战略部署时,煤炭燃烧产生的煤粉、烟气量过大。
同时,火电厂在系统设置时,考虑到灰尘较多的因素,虽然也增加了相应的灰斗数量,但是水力除灰系统要满足指定比率的灰水配比方可进行排灰操作。在烟气排量超额或者灰斗容量较小的情况下,往往导致排灰速度远远低于产灰速度,引起灰尘堆积、堵塞排尘通道的现象。如果火电厂采用电除尘器,一旦灰斗料位升高,还有可能使灰尘堆积到阴阳电极上,造成电极短路,严重的话还会致使电厂停机。
2.2灰水污染严重,用水量较大,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尽管我国火电厂目前多采用气力输送的方式进行排灰,但当气力除灰系统出现故障时,火电厂也会增设水力除灰系统作为备用系统。水除灰系统的灰水配比,一般多是水占据较大的份额,也就是说排除一定数量的灰尘,就要消耗几倍于灰尘数量的水。若是按照火电厂每年燃烧煤炭150万吨,灰分占据25%,大约产生灰尘37.5万吨,灰水配比1:8,水的单价每吨0.8元,则用水费用为:37.5×8×0.8=240万元/年。用水量之多,耗费之大,给电厂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一定的负作用,而且也违背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其次,煤烟灰与水混合以后,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煤灰中含有的重金属有害元素极易进入电厂附近的地下水中,若是随着水力除灰系统的长期使用,有害元素堆积,引起地下水变质,将会威胁周围人们的正常健康生活。另一方面,火电厂或多或少都要产生煤粉、烟尘、飞灰,这些细小颗粒容易吸附,不仅给电厂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长期吸入人体,还会影响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问题。
2.3火电厂除尘设备性能下降,除尘效率不高
部分火电厂对除尘设备实际运行效果缺乏一定的分析,忽略了对除尘设备性能的考量,存在重投入、轻分析、重执行、轻反馈的问题。例如:一些火电厂过度关注经济投入,缺乏对投入产出、质量效益、资源效率、风险管控的合理统筹,主要表现为在发生除尘设备运行时缺乏失效分析、应急预案,对具体的偏差和出现的问题不追究、不纠偏、不改正,由于除尘系统庞大,过分重视资源投入导致出现运行效果差、除尘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在进行电厂设备检修时,没有和火电厂运营机制中的现场记录原始数据、实际生产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在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生产目标的指引下,除尘设备难以发挥出本有的功效,严重制约了设备的除尘效率。
3、火电厂现有除灰系统的升级改造
3.1增加排灰时间,减少水冲洗时间,改良除灰流程
水力除灰系统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为防止灰尘过多在灰斗中堆积,影响除尘过程的正常运行,火电厂可以适当增加排灰时间,保持灰斗中料位恒定在一定数值范围内。另一方面,通过合理配比灰水比率或者增加水流的喷射压力,减少水流的冲洗时间,从而减少除灰系统的用水量,使用水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符合有关节能减排的规定。
此外,火电厂要打破自身运行模式所存在的局限性,从根本上重视除灰系统建设,升级除灰系统结构流程,营造除尘设备高效运转的良好氛围,及时调整火电厂的运作模式,凸显电厂特色,可以将当今流行的信息技术添加到电厂结构改造中,高效利用现代信息的快捷、开放性,为电厂焕发活力。
3.2升级火电厂除尘系统的排灰模式
水力除灰系统综合利用价值低,在火电厂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要减少对水力除灰系统的依赖,升级火电厂除灰模式,例如辽宁阜新发电公司2×200MW机组,将电除尘改造为干式除灰,使用空压机除灰,原来水力除灰系统只作为备用。这样既可以解决灰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又能保证当干式除灰系统意外停运时,启动水力除灰系统,保证除灰系统连续运转工作。此外,电厂要加强对职工操作的培训,明确职工参与到系统升级工作的重要性,坚定他们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心,充分发挥员工在电厂整体高效运行中的作用,从而巩固创造革新的运营模式,为除尘系统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3.3对原有电除尘器进行改良,优化其性能
优化现有除尘设备的性能,一方面要清楚地了解除尘设备的工作情况。除尘设备在调试运行之前,应当对电厂除灰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充分了解除尘系统的排灰模式、排灰流程、除尘保护设施、应急处理等现场环节,为除尘器顺利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除灰系统成功运行。另一方面,加强对除尘设备运行过程中运行状态、运行参数、运行故障的分析、记录、反馈,对于除尘器在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反思,维持除尘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下。火电厂检修时,也要对除尘器严格清灰,结合现场运行参数、问题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
4、火电厂除灰系统工程改造实例分析
辽宁阜新发电公司2×350MW,采用电除尘器进行干式气力除灰,改造之前存在着设备老化、除尘效率低下、排放超标等问题。在尽量保留原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对引风机增容扩压,改用正压浓相气力排灰方式以及更换老设备等,部分完成对电厂除灰系统的改造。
现对部分已经完成的改造工作进行评价验证。据统计,原有的静电除尘器改为布袋除尘器后,灰尘排放量明显下降,已达到环保部门的要求;正压气力排灰,减少了除尘过程的故障频率,保证了除灰系统的高效运转;除尘设备更新,降低了对电能的消耗量,成本大大缩减。可见,经过除灰系统的改造,取得了颇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结语
除灰系统的升级改造对发电企业的生产运营、环境保护规划的顺利实施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改造除灰系统必须要放到火电厂新时期战略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中。本文从火电厂除灰系统的必要性、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对除灰系统的排灰模式、除灰流程、除尘设备运行情况等进行了简单的探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除灰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一定会为电厂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许华.大型机组电厂除灰渣系统设计优化和节能降耗[J].电力建设,2007(12)
[2]翟煤源.大型机组电厂除灰渣系统设计优化和节能降耗[J].山东工业技术,2015(19)
[3]李汇才.珠江电厂除尘器改造工程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2014
[4]李志岩.浅析大型机组电厂除灰渣系统设计优化和节能降耗[J].化工管理,2016(02)
播出系统升级改造 篇4
抚顺广播电视台未改造前有3个自办节目频道,1个独立图文频道,升级改造后为4个全标清数字硬盘播出频道,包括应急上载系统、异构互联升级、监听监看系统等。原播出系统播出服务器共3台,每台硬盘容量为750GB,只能存储一周的播出节目量(不含电视剧)。每台输出通道有2路,6路输出通道全部占满,没有可扩展通道,支持标清/模拟播出。3个频道的播出服务器以循环备方式播出:1主2备、2主3备、3主1备。循环备方式逻辑较复杂,一旦出现故障不易判断出哪台服务器报错,而且只要坏一台服务器,将导致两个频道出现播出事故。独立的图文频道是两台新奥特INFOR图文播出服务器以主、备方式播出图文信息节目,只播出简单的JPG图片、文字等,不能播出动态视频,图像质量不清晰,达不到广播级要求。
升级改造后的播出系统配置4台播出服务器,支持高、标清播出,每台服务器的硬盘容量为10T,可存储两个月的播出节目量,完全满足台里4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播出。每台输出通道有4路,4台共计16路,为抚顺广播电视台将来高、标清同播留有足够的扩展通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这种播出通道设计方式逻辑清晰,一目了然,出现故障时值班员可以第一时间判断出故障服务器,做出最快应急处理,保证安全播出。同时利用原先旧设备配置一台新闻主频道的第三备播服务器,播出的节目与该频道的两路主、备播出信号完全一致,将备份级别做到N+1+1,有效地保证了新闻主频道的安全播出。同时又配备了一台四个频道的应急垫片播出服务器,播出的内容是抚顺市名胜景区的风光片,该信号24小时循环播出,作为四个频道的应急播出信号,为电视节目播出提供安全保障。
二播出系统播控电脑升级改造及网络字幕机的设计
原播出控制电脑为单机播控,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严重停播。升级后播控电脑的设计为两两频道互为主、备,主、备机同时控制本频道周边所有的设备,当主机出现故障时,备播控工作站通过心跳线检测到主机故障,利用GPI触发422倒换器,将控制权全部倒换到备机,由备机同时控制视频服务器通道和其他受控设备,保证安全播出。新闻主频道利用旧设备配置一台播控电脑直接独立控制第三备播服务器,实时接收主播控电脑的节目单,当新闻主频道两台播控同时故障时,第三备控无缝接管播出,将安全级别又提高一层。另外,抚顺广播电视台在每个频道的播控上又增加了特殊功能键,如图2所示。
一键式控制面板通过422倒换器接收软件指令,和反馈手动指令给软件,做到软件与面板联动。值班人员通过“特殊功能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发送:保持、应急、Take、停播、发单命令,实现对RS422开关的手动控制,为确保安全播出提供方便快捷的应急操作。
在此次升级改造系统设计中,给每个频道配备的网络字幕机也是一大特点,原播出系统的字幕机只能用来播出一些简单的字幕、剧名、文字挂角,同一内容,不同频道用都要重新制作一遍,特别不实用。而新增加的网络字幕机解决了这一弊端,先用字幕机模板工作站制作字幕播出内容,通过网络发送给四个频道的字幕机,每个频道可以同时使用,字幕素材共享,便于集中控制,既方便又快捷。模板工作站还支持多层任务同时播出,具备专业的图文制作播出软件,能支持JPG、TGA串、动画序列等多种模式的播出。以前的字幕播出必须由人工手动调用播出,而改造后的网络字幕机则是由播出网将节目单发送到字幕网,在网络字幕机中生成与节目单绑定的串联单与播出单同步播出,不仅提高了字幕播出的准确率,同时也减轻了值班员的工作强度,实现了编播一体化。
三播出系统通道关键点监看的设计
现在的播出机房为了整体的美观,都利用大屏幕播出,通过多画面分割器来实现关键点的监看。抚顺广播电视台此次改造也为每个频道配备一台50寸大屏,总控配备两台来实现关键点监听、监看。现在针对总控的大屏幕和新闻主频道的预监分别来详细说明一下:
图3为总控大屏的关键点监看设计,为保证新闻主频道每晚19点对中央新闻的安全转播,抚顺广播电视台配备了两路卫星数字接收机,分别接收中星6B和鑫诺3的中央一(CCTV-1)信号,同时又接了一路有线中央一数字信号,将这三路信号都送入总控预监监看,值班员在晚上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监看三路信号是否正常,如遇特殊天气或是雪天信号不好时,可直接切出有线的中央一信号,安全地保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转播。同时将抚顺广播电视台播出系统内主要关键点的信号输入大屏监看,准确地保证了抚顺广播电视台四个频道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
现以新闻主频道的预监大屏来详细说明,值班员通过如图4所示的屏幕的关键点监看可一目了然发现故障点,因为我们不可能将所有信号都输入到大屏幕上监看,只能将主要的信号送到大屏上,包括该频道的主、备播出服务器信号;第三备播信号;字幕机的输出预监信号;16×2主、备两个矩阵的两路预监信号;两台应急放像机的预监信号;以及最后总输出前、后的PST、PGM预监信号。无论哪个点的信号出现故障,值班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处理,有效地保证了安全播出。
四播出系统与各子网异构互联的设计
抚顺广播电视台异构网互联的设计方案在辽宁省内是属于走在前列的,不同的设备生产厂家都有本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为了自主产权技术保护,哪个生产厂家都不愿意开放自己公司的底层协议。因为一旦在运行中互联出现问题,双方都不会承认自身产品有问题,就会出现推诿,这样会对安全播出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抚顺广播电视台突破重重困难,在2009年搭建了全台异构网,当时通过设备招标,新闻制作网由索贝公司中标,媒资由大洋公司中标。台里资金有限,对播出没有进行改造,老播出系统是大洋公司2006年搭建的。而广告制作网也是2007年大洋公司搭建的。所以出现了全台异构网的互联搭建,当时双方公司与抚顺广播电视台技术人员设计的互联方式为:
●广告非编(老)→播出(老):采用DP2方式;
●媒资系统(新)一播出(老):采用工作流+转码(TC)方式;
●Sobey非编(新)→播出(老):采用Dirwatch监控指定路径启动工作流方式(Sobey非编输出VA+XML)。
该工作方式运行了近四年,全台节目除了电视剧外其他节目全部文件级传输,实现盘、带混播。但是由于播出系统设备老化严重,带宽较小,在素材回迁的速度上存在较大的瓶颈,同时老设备无法设置优先级别,所以在大量节目素材回迁时,马上要播出的节目无法抢先迁入播出服务器,只能用应急放像机播出,抚顺广播电视台的放像机是SONY-1200,已无配件维修,这对安全播出造成非常大的隐患。
2013年通过对省内兄弟台播出系统及全台网互联的充分调研,经过多次技术论证,在保持抚顺广播电视台现有节目生产流程和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播出系统升级改造方案,经过项目招标、施工调试、软件定制及试运行后于2013年8月19日正式切割播出。因为此次只升级改造了播出系统,所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原互联方式a (广告非编(老)→播出(老):采用DP2方式)已经没有技术人员支持了,经过抚顺广播电视台技术人员和大洋公司的工程人员多次讨论、研究、测试、调试,最终设计出一条合理可行的互联方案:
●[废除]非编(老)→播出(老):采用DP2方式;
●[增加]ESB+EMB互联软件;
●[保留]大洋媒资(老)→Sobey非编(老)、Sobey非编(老)→大洋媒资(老):采用Dirwatch监控指定路径启动工作流方式(大洋媒资输出VA+XML、Sobey非编输出VA+XML):
●[保留]大洋非编(老)→大洋媒资(老)、大洋媒资(老)→大洋非编(老):采用工作流+转码(TC)方式;
●广告非编(老)、媒资(老)、Sobey非编(老)→播出(新):均采用Dirwatch监控指定路径启动ESB+EMB方式,并且EMB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人工手动设置不同类型的媒体文件提升其处理级别,如将新闻类节目优先提交至播出系统。
改造前互联系统拓扑图如图5所示,改造后互联系统拓扑图如图6所示。
播出系统与异构互联设计方案在台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以较小的改动获取了最大的利益,在媒资系统增加EMB+ESB软件搭建起基于SOA互联架构的平台,使全台各子网互联互通、各部门业务整合、节目生产与管理更加规范。
北京市市级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 篇5
(京信息办发[2008]1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和加强项目管理,按照《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使用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除外。
第三条 项目验收包括系统初验、系统试运行、竣工验收三个环节。涉及信息资源、基础设施、跨部门业务协同和公众利益的重大项目,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主持竣工验收。第四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提出项目投入使用申请,通过市信息化主管部门投入使用审查的项目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市财政部门方能安排其后续的运维费。
第二章 系统初验
第五条 项目承建单位完成项目建设内容,认为系统功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合同要求的,可向项目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初验申请,同时提交以下材料:(一)软件测试报告。(二)信息安全测评报告。(三)系统测试方案。(四)系统测试用例。(五)系统使用手册。(六)其他相关资料和文件。
原则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项目,其软件测试、信息安全测评以及其他需要的测试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实施并形成测评报告:(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在三级及以上的。(二)纳入全市重要信息系统目录的。
(三)涉及核心业务、信息资源、基础设施、跨部门业务协同、公众利益的重大项目。
第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同意开展项目初验后,应当组织信息系统使用人员开展信息系统使用测评,财务人员启动资金使用情况总结,监理单位开展监理工作初步总结。
第七条 信息系统使用人员应当通过项目资料熟悉系统功能,经过培训后按照系统测试用例并结合业务实际需求开展测试,形成系统使用测试意见并签字。测试过程中,项目承建单位应当配合项目建设单位对信息系统使用人员进行测试指导。信息系统使用人员重点测试内容包括:(一)信息系统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二)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是否正确。(三)信息系统性能是否满足业务要求。
(四)信息系统是否易于操作,并具较好的容错性。
第八条 项目承建单位按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测试意见对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并再次开展信息系统使用测试。对于有重大调整的项目,项目承建单位还应当再次组织软件测试和信息安全测评。
第九条 在项目满足项目合同约定、通过信息系统使用测试、经费使用符合财务规定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技术主管、系统使用者代表、财务人员、项目承建单位、监理单位以及信息化专家召开项目初验评审会,相关各方共同签字确认形成“项目初步验收意见”。通过初验后,对于初验中遗留的问题,承建单位要做好遗留问题记录并在试运行前完成系统调整。
第三章 系统试运行
第十条 项目通过初步验收后进入系统试运行环节,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确定试运行范围、设定试运行目标,制定各方协调机制和试运行计划,组织相关的业务人员开展试运行。承建单位应当制定系统维护方案、培训计划和培训教材。
第十一条 项目承建单位应当进行系统试运行环境准备,部署信息系统,开展业务人员系统使用培训,在试运行期间提供技术支持并跟踪系统试运行情况。监理单位对试运行情况开展监理工作。
第十二条 系统试运行业务人员重点验证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是否符合业务需求、业务流程要求、数据处理和存储要求,对于试运行期间出现的各项问题予以记录并提出系统改进意见,形成业务人员试运行反馈意见并签字确认。
第十三条 项目承建单位应当按照业务人员试运行反馈意见修改系统、完善系统功能、优化系统性能。项目建设单位再次组织业务人员开展试运行评价。
第十四条 项目达到试运行目标后,项目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系统试运行总结会,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承建单位、监理单位应当共同签字确认形成项目试运行评价意见。
第四章 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 信息系统通过试运行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组织项目各方准备竣工验收相关材料。包括:(一)项目建设单位整理、编写的验收材料:
1、立项批复。
2、招投标文件。
3、项目合同。
4、系统使用测试意见。
5、项目初步验收意见。
6、业务人员试运行反馈意见。
7、项目试运行评价意见。
8、其他和项目建设单位有关的材料。(二)项目承建单位整理、编写的验收材料:
1、需求规格说明书。
2、项目验收技术规范。
3、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4、软件测试报告。
5、信息安全测评报告。
6、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7、其他和项目承建单位有关的材料。(三)监理单位整理、编写的验收材料:
1、项目监理总结报告。
2、其他和监理单位有关的材料。(四)共同编写的验收材料:
1、项目总结报告和初步决算报告。
2、修改后的至少两年的信息系统保修方案。保修方案应当界定保修的内容,明确承建单位的保修责任、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至少两年的保修期限、保修方式、保修响应时间以及保修费用的承担方式。第十六条 竣工验收分为项目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主持竣工验收。重要信息资源、基础设施、跨部门业务协同、公众利益为主要内容的重大项目,按照项目批复的验收方式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主持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 对于项目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的项目:
1、承建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及验收方案,监理单位对验收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监理意见,决定是否进行竣工验收;无监理单位的由建设单位决定。
2、承建单位验收申请通过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并形成专家验收意见,同时形成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承建单位、监理单位共同签字确认的项目竣工验收意见。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使用,建设单位出具整改意见交承建单位,限期整改完成后再验收。
3、项目建设单位进行竣工验收时,应当邀请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市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参加。
4、通过竣工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向市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备系统初步验收意见、系统试运行评价意见、项目竣工验收意见和项目总结报告。第十八条 对于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主持竣工验收的项目:
1、项目建设单位向市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组织竣工验收会申请,并提交系统初步验收意见、系统试运行评价意见、项目总结报告。
2、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提交的竣工验收申请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查。
3、通过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查后,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会,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主持召开竣工验收会并形成相关各方签字确认的项目竣工验收意见。
4、通过竣工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向市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备项目竣工验收有关材料。
第十九条 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向市财政部门报备《决算报告》,在北京市电子政务管理服务系统上填报验收结果、项目形成的信息化资产目录和服务商信用信息。
第五章 投入使用
第二十条 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提出项目投入使用申请并提交信息系统运维方案与保修方案。在项目竣工验收前,项目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监理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原保修方案进行修订完善;项目承建单位配合项目建设单位组织运行维护方制定运维方案。
第二十一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对运维方案和保修方案进行审查,出具是否同意项目投入使用的意见,并提示系统使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运维方案重点审查运维范围、运维服务级别、运维流程、运维岗位职责、运维方式,运维费用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 通过审查后的项目方可正式投入使用,没有通过审查的项目不得正式投入使用,市财政主管部门对其后续的运维费不予安排。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可以同时提出项目投入使用申请。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涉密信息系统项目按照涉密信息系统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播出系统升级改造 篇6
【关键词】四车联锁;控制系统;升级
一、前言
中润公司于2006年10月份正式投产,四座焦炉年产量220万吨的焦炭,四大车控制系统采用岳阳千盟电子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目的是减轻人工操作的繁重劳动、提高焦炭生产的安全性,也可相应提高焦炭的质量和产量。为了提高系统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应该熟练掌握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维修方法,建立相关维护措施和工作规范,减少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寿命,为生产操作保驾护航。
二、控制系统介绍
该系统属于中、大型监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移动机车 (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装煤车)实施自动监视、控制与管理。当机车完成某炉推焦后,语音系统会提示司机驾驶机车进人下一个目标。机车移动中,系统会根据内载的计划表,以显示信息告诉司机驾驶目标(规定炉号和规定推焦时间)。系统还会不断检侧机车的地址,显示机车的当前位置与应该行走的方向,某车到达目标,表示“一级允推”实现。当拦、熄车司机认为自己已准确停靠后,通过系统通信,各自向推焦车发出“二级允推”确认信号。推焦车通过显示屏看到所有车辆准确停靠后,人工发出确认信号,于是推焦联锁控制系统开始启动,包括推焦完毕装煤、平煤等,如此循环往复。过程中重要环节均有语音提示,告诉司机将进行什么操作,有什么注意事项;同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产信息,包括故障信息,都将通过系统通信传递到中央操作室。操作室根据收集的各种信息(记录)编制相应报表。中控室人员主要任务是通过上位机监控操作过程,进行信息管理,车上司机主要任务是驾驶车辆,并通过显示屏确认机车停靠位置,监控机车推焦装煤动态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系统功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系统包含各种软件,这些软件有的运行在各种模块中,有的运行在上位机。作为操作站的上位机,其软件运行在开放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容易引入病毒,因此严禁在上位机上运行外来的其他软件或程序,特别是游戏软件。
(二)系统软件内部包含了对本焦炉现场的设置,有些设置因现场的微小变化(例如炉体的线膨胀造成炭化室地址改变等)已经自动修正,有些设置根据操作要求做了更改(例如推焦计划),为保证病毒或其他意外停机造成软件现场破坏,应该定期备份系统软件。系统并不是完全自动化,有人工干预的操作。例如,车辆需要人工驾驶,各车“二级允推”信号需要通过按纽发出。
(三)系统还设置了人工可以干预的保安手段,比如,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随时解除联锁控制;即便推焦开始后,拦焦车或者熄焦车也可以命令推焦车推焦杆停止动作等。
(四)特别重要的是当系统必须解除联锁控制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故障产生的现象,说明解锁的原因,帮助维修人员“保存”— 即记录现场。尤其是自动化设施本身出现的故障。
控制系统的特点:
(一)因为操作过程涉及的位置的检测和通信,其对象是移动物体(多台机车),这些过程不能通过设备间电缆的“硬连接”来实现,只能是无线方式。
(二)炭化室数量多且炉门狭窄,要求机车准确对准,必须炉门中心地址精确、机车位置检测可靠、速度快、精度高。必须采用特殊的机理和方法。
(三)现场环境较为恶劣,粉尘浓度、腐蚀性气体浓度高,电磁波干扰强。无线动态位置检测和信号的无线传输必须有合适的应对技术。
机车联锁控制系统包含操作控制、信息管理、测量与通信3大环节。这些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但操作层面比较简单,操作人员只需接触外部界面(人一机接口),根据上位机和显示屏操作。该系统的技术机理,简单说,就是采用感应无线原理,通过中控柜一编码电缆与车载天线一车载柜构成检测/通信平台。在此平台上完成机车地址的动态检测和相互通信,再通过机车控制柜内控制器,完成联锁控制。具体方法是:推、拦、熄、煤各车配备一根编码电缆,沿着各自轨道平行铺设。编码电缆像一把精密标尺,一旦安装固定,各炉门中心对应的位置就可换算成电缆的地址码,存放在数据库中。机车移动时,机车上的天线箱近距离平行刷过编码电缆平面,双方传递信息。编码电缆内“地址对线”司管地址检测,地址检测时,中控柜通过编码电缆发射含有机车车号的载波,对机车点名,被点名的机车通过天线反向发射应答载波,中控柜通过检测感应点位置计算出地址,然后将地址发送到车上并在显示屏上显示;编码电缆内“通信对线”司管通信,通信采用超长波调频载波方式,在地面向机车通信时,编码电缆的作用相当于发射天线,在机车向地面传递信息时,编码电缆相当于接收天线。这样,一个通信平台可同时完成机车位置检测、数据通信两大任务。
三、系统升级改造
目前我公司一期四车对位系统是单机版,无法实现与生产调度网的互联,且系统设计不够完善,其中K1、K2的计算值与焦炉实际K1、K2计算值不一样,推焦计划记录表中未设计计划结焦时间、出焦时间差值等,上位机系统不能冗余运行,为了更加适应生产的需要,公司对该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内容为:
(一)修改上位机、PLC程序,将数据库改为MSSQL2000数据库,实现远程数据共享。
(二)增加主机一台,将数据分成两路上传,发送数据给2台主机,实现数据同步、监控冗余。
(三)在1#、2#、3#、4#焦炉四车连锁控制系统中增加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
(四)完善四车对位画面信息,方便查询炼焦生产的计划和生产数据。
(五)将一期、二期四车对位系统数据上传至公司调度室,并针对该数据开发各类查询报表。
通过系统升级,完善系统设计,实现了与生产网的互联-四大车作业数据上传至公司调度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上传数据,方便调度掌握炼焦的装煤、推焦等相关生产数据。
四、结束语
四大车联锁系统升级改造后运行稳定,大大提高了炼焦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焦炉管理水平,杜绝了操作事故,创造出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实现了四大车自动走行及全自动化操作,为公司实现自动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更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安徽冶金.2005(02).
硬盘播出系统二级存储的升级 篇7
鹤壁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是北京格非公司生产的, 2006年投入使用。其二级存储由海存志合公司生产, 型号为SEASTOR SII U300A盘阵。由12块250G希捷SATA盘组成两个RAID3阵列, 总容量约为3T, 存储约550个小时的素材时间。该盘阵通过SCSI线连接到备文件服务器 (最好是单独的一台机器) PCI插槽上的SCSI卡上, SCSI卡型号为ADAPTEC 29160 DUAL/LE。备文件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 SERVER+SP4。
通过三年时间的使用, 我们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硬盘寿命问题。二级存储中的硬盘一天24小时都处于运转状态, 三年下来工作约26280小时。RAID阵列中一个盘出故障, 数据能够自动修复, 但同时有两个盘出故障就无法修复了, 这对安全播出威胁较大。据格非技术人员讲, 二级存储硬盘工作寿命一般为3~4年, 为保证安全播出, 一般临近期限后就要及时更换, 以免造成大的停播事故。
第二, 硬盘容量不足问题。当初我们设计容量时, 按照“服务器+二级存储”总容量600小时、三个频道每天播出总时间60小时、满足10天节目容量去做的。时至今日, 随着播出量的增加 (每天每频道播出时间增至22小时) , 再加上电视剧重播周期的缩短, 使得存储容量不足的问题日趋突出, 尤其到了节假日期间, 大量的节目素材需提前上载, 更显得捉襟见肘, 导致二级存储经常处于告警状态。
第三, 市场上小容量硬盘不容易购买问题。三年前一块工业级的250GB SATA硬盘不算小、市场上货源充足, 但三年后该硬盘容量就显得太小了, 市场上也难觅踪迹。我们联系了好多供货商, 不能说买不到, 但要一次购买12块同一批次同型号的硬盘, 基本上很难。
第四, 29160 SCSI卡带宽问题。我们发现, “素材迁移”软件偶尔会出现迁移前后素材文件大小不一致、导致该条素材无法正常播出问题。将该问题反映给厂家后, 厂家对“素材迁移”软件进行了升级, 增加了“素材迁移”前后文件大小比较功能, 一旦发现大小不一致, 再重新迁移, 直至正常为止。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 我们发现部分素材有时无法从服务器正常下载到二级存储中, 在二级存储中产生大量的垃圾文件。这可能和整个播出网络数据传输稳定性有关, 29160 SCSI卡带宽 (160M/S) 因素更值得关注。
基于上述四个原因, 二级存储扩容升级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
二级存储扩容升级需要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软件是否对扩容有所限制, 需要重新安装哪些软件;二是现有的硬件设备是否支持扩容;三是如何能够保证正常节目播出的同时, 进行扩容升级;四是对扩容升级后出现的问题如何加以弥补解决。这些因素必须在扩容前搞清楚, 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 才能保证节目的正常播出和升级扩容的成功。
一软件的准备工作
1. 操作系统的选择
鹤壁电视台的二级存储是连在备文件服务器上的, 由12块250GB SATA盘组成约3TB的容量。备文件服务器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 SERVER+SP4。我们查了一些相关资料, 并咨询了格非公司和盘阵厂家海存志合公司, Windows 2000系统对硬盘容量是有限制的, 主要是由于该操作系统采用的是32位LBA寻址方式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 逻辑块寻址) , 其能够识别的最大硬盘容量约为2TB。因此, 把二级存储做成了两个RAID3阵列, 每个大小约为1.5TB, 对应盘符分别为G、H, 这样才能保证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认出来。现在我们计划将容量扩大到6TB (12块500GB SATA盘) , 显然操作系统不能用Windows 2000 SERVER了, 我们选择了Windows 2003SERVER。
2. 其他应用软件的准备
既然主、备文件服务器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那么所有的应用程序就得事先准备好。这些应用程序包括:SQLSERVER数据库以及与数据库有关的数据库脚本, 网络校时软件 (安装在备文件服务器中, 用来给整个播出系统校时) 等。特别是数据库脚本, 凡是以前针对数据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而执行的脚本都得备齐。
另外就是各种驱动程序也要事先准备好, 比如说SCSI卡的驱动程序。
从上面可以看出, 如果二级存储单独连接到一台主机上, 而不是连接到备文件服务器上, 就可以省掉很多麻烦事。
二硬件的准备工作
升级扩容涉及到的硬件设备有:主机、盘阵柜, SCSI卡。主机我们用的是Dell Poweredge 850服务器, 对扩容升级没影响。盘阵柜Seastor SII U300A技术参数见表1。
盘阵柜也不影响扩容。硬盘选为SEAGATE 500GB SATA盘, 总容量约6TB, 做成一个RAID5+SPARE阵列, 分成G、H两个区。至于SCSI卡, 原来的Adaptec 29160带宽只有160MB/S, 我们换成Adaptec 29320 ALP, 带宽为320MB/S。
三保证正常播出的前提下, 各种数据的备份工作
1. 二级存储中的素材备份工作
由于更换新的硬盘和重做RAID阵列, 原先存储在二级存储中的大量素材必须事先拷贝出来, 等扩容后再拷贝回去, 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停播。格非公司提供了一台主机, 主机上有两只2TB的SATA盘, 通过网线连到189素材交换机上就可以拷贝素材了。拷贝素材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二级存储两个盘符 (G、H) 上的素材分别拷贝到两个SATA盘上, 扩容后再将两个SATA盘上的素材对应拷回到G、H盘上。因为素材存储路径信息是记录在数据库中的, 一旦两个盘上的素材路径因交错拷贝发生变化, 则会找不到该条素材。
第二, 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尤其是总编室编单、电视剧和广告上载部门的协调工作。我们知道, 按照总编室编单要求, 每天的节目都处于变更当中, 这就要求上载部门不停地上载节目素材, 二级存储中的素材一直处于动态变化当中。为了尽量减少这种动态变化, 我们要求总编室提前编出4天的单子 (具体天数根据各自的二级存储中存储的素材量而定) , 电视剧、广告上载部门上载够这4天的节目素材就停止上载。至于当日自办栏目 (如新闻、专题) , 由于这些节目素材直接上载到播出服务器中, 不受升级扩容影响。如果实在不能够完全阻止素材变更 (如每天的广告不可能不变化) , 则可采取扩容后立即重新上载措施。
第三, 素材拷贝完后要认真核对素材是否有遗漏。另外就是要求各上载部门记录下这4天内所上载的素材名称, 一旦扩容前后有出入, 可根据记录重新上载。
2. 数据库的备份工作
由于重新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 扩容前需要导出数据库 (cliplib) 作为备份, 扩容结束后再重新导入该备份的数据库。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正确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时候做数据库备份?时机要把握好, 否则会造成二级存储中素材信息丢失。我们选择时间是:二级存储素材拷贝完成后的当天晚上、数据库信息不再发生变化时。
以上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可以开始扩容升级了。扩容升级大概步骤是:首先, 安装Windows 2003 SERVER+SP2;第二, 装SCSI卡驱动;第三, 装SQL SERVER数据库;第四, 执行数据库脚本;第五, 导入备份数据库;第六, 更换二级存储硬盘并做RAID5+SPARE, 分成G、H两个区;第七, 将备份素材拷贝进来;第八, 安装其他相关软件。要求整个扩容升级工作必须在次日早8:00前结束。需要强调的是, 整个扩容过程中要关闭“素材迁移”软件, 待扩容结束后再开启。
四扩容后的工作
扩容后并不意味着全部工作的结束, 还需要做好收尾工作。这些收尾工作包括:
z观察相关设备的软、硬件工作是否正常。硬件包括主、备文件服务器、二级存储盘柜、SCSI卡等, 特别要注意观察系统工作日志有没有错误提示。软件包括“素材迁移”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各上载站能否把素材正常传输到二级存储中去, 数据库状态有无异常等等;
z通过“二级存储素材管理”软件查看是否存在“垃圾文件”和“垃圾条目”。所谓的“垃圾文件”指的是二级存储中已经存在的素材文件而数据库中却没有对应的文件信息, “垃圾条目”指的是数据库中有文件信息而二级存储中却没有相应的素材文件, 这两种情况都是升级扩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定要记下这些文件名称, 通知相关部门重新上载;
z观察近几天的播出节目单, 看是否存在未上载条目, 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重新上载或更改节目单;
z对照上载部门近几天的上载记录与二级存储中的素材是否相符, 并做出相应处理。
通过这几项补救措施, 就可以保证扩容后节目的正常播出。
播出系统升级改造 篇8
1.1 编排管理平台的变化
本文所研究的播出系统的升级, 主要采用的是插件式的P3编排管理平台, 在升级之前, 编排系统主要是由节目管理、表头管理、编排管理、资料管理以及用户管理等等的程序来构成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各个模块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这一结构的最主要的缺点就是不仅在使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不便, 而且对于每一个独立的程序来讲, 都是一个独立的故障点。而现采用P3编排管理平台, 它所具有的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只有一个应用程序, 所有的节目管理、广告管理以及用户管理等等模块都是一个个小插件, 当用户登录之后, 这一系统能够按照登录用户的各种权限, 来把不同的插件加载进来。这一插件式的管理是直接从传一直到编来把节目系统统一起来, 同时按照各个用户的权限来把用户所能够使用的插件加载进来, 从而有助于管理。
1.2 节目上传方式的变化
在未升级之前, 对于节目的管理以及资料的管理来讲, 都是从上传一直到最后的播出这一过程, 所采用的是共享文件夹的方式, 简单来讲, 也就是通过共享的形式, 来在服务器中把文件夹上传进来, 在具体的播出的时候, 通过这一共享文件来把文件读取出来。但是, 这样一来, 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出来, 那就是, 只要有人知道这一共享文件的文件夹名称, 就能够对这一文件夹进行访问, 从而可以随意对其中的文件进行操作, 一旦不小心误删了其中的文件, 就会使得这一文件出现没有音频的状况, 这就给播出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而现在采用P3的文件传输形式, 是一种更为规范的FTP方式来进行文件的传输和下载, 而用户要想实行文件的上传, 就必须要通过FTP服务器, 来对用户名以及密码进行相关的校验, 从而使得文件系统的安全性得到大大的提升。另外, 用户要想把文件删除, 必须要通过编排管理平台才能够实现, 所以, 误删这样的情况就得到了避免, 从而对系统当中的每一个节目都会存在对应的节目文件进行保证。
2. 播出平台的网络新技术
2.1 建立起以播出为中心的播出系统
对于整个编播系统业务流程来讲, 最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播出, 在这之前所在的一系列录制、上传以及编排工作都是为了最后的播出, 当然, 毫无疑问, 播出也是最后的一个环节, 不管是服务器, 还是交换机, 或者是网线等等, 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对播出造成重要的影响。下面就对本文所研究的升级系统和以前的升级系统作出对比, 具体对比结构图如下:
图1是升级之前的播出结构图, 在这一图中, 黑线所表示的是物理网线, 红线所表示的是通信数据流向,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 数据流向和物流网线之间是完全一致的。
而图2是升级之后的播出结构, 它主要是在编排站编排好节目单之后, 通过中心交换机, 来将其在服务器当中保存, 我们通过中心交换机, 来有服务器来把节目单的信息读取出来, 而对于备播出站来讲, 也是一样, 都是通过这一中心交换机来把节目单的信息读取出来的。
在P3系统当中, 编排站以及播出站等等站点当中, 都是有消息通讯存在的, 在编排站把节目单编排好之后, 能够通过消息通知播出站, 来把事先编排好的节目单放松之播出站上, 只要这一播出站能够得到正常的运行, 就能够使得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来把最新的节目单信息获取, 绕过了咨询服务器, 使得播出站咨询服务器的负担大大减少, 从而访问数据库所能够带来的风险就减少了, 即便是在具体的播放过程当中, 出现主备服务器同时瘫痪的现象, 也能够在播出站中正常播出。
另外, 在播出站上进行程序的下载, 能够在网络正常的情况之下, 把很多天的节目单以及音频文件来在播出站本地进行下载, 这样一来, 播出站上就能够包含整个节目单上的绝大多数节目,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本地文件来把广告、标头等等的音频文件在本地文件上播出。不仅如此, P3播出系统在进行本地音频文件的具体播放的时候, 把传统的本地共享文件形式予以打破, 代之以直接运用本地物理路径来播出, 这一突破, 就完全和中心交换机脱离了关系, 从而, 即使是播出站本身受到损坏, 也不会对音频的播出产生影响。不仅如此, 我们知道, 主持人在对直接节目进行主持的时候, 很多时候都需要查询一些节目来进行播放, 而这时, P3系统的播出站就能够发挥作用了, 它能够地这一节目到底有没有下载到播出站本地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果已经下载好了, 那么, 就只通过本地的音频文件就能够把音频文件播放出来;如果没有下载, 那么, 播出站会自行通过网络的文件来把音频文件播放出来, 即便是在这一网络文件正在使用, 播出站也会把文件缓冲至内存中, 从而播放出来。
2.2 充分运用P3播出系统的协同播出功能
我们所说的P3网络系统的协同播出功能, 主要是在主播站以及备播站之间有消息通讯的存在, P3这一播出系统主要是把一个频率的主备两台播出站, 我们把这两台播出站作为一组协同播出站, 我们可以在这一播出站上实行节目的添加、节目的删除、节目的移动、节目的播放以及节目的停止等等操作, 对于任何一项操作, 协同播出站都会做出实时的同步。换句话来讲, 一协同组之间的两台播出站其实是相互之间作为彼此的镜像的, 所以, 不管在任何时候, 这两台播出站之间的状态是一致的。所以, 对于电视台来讲, 应该对每一个频率都之辈一组协同的工作站, 并且还应该在每一个播出站中使用调音台上的一路推子, 在平时, 备播都是处在静音状态的, 但是, 一旦有播出故障出现, 也不会有影响, 因为备播站会立马把音频播放出来, 并且所播放的声音和主播站是一致的, 从而这正意义上的备播也就可以实现了,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主播播出无缝切换。
3. 结语:
总之, 本文所研究的插件式的方式, 有助于把流程环节以及故障点大大减少, 通过把播放作为中心的播出系统, 能够使得网络故障所带来的风险得到减少, 而其中的本地播出, 能够使得网络瘫痪之后, 依然可以把音频播放出来, 从而对于贮备播出之间的无缝切换得到实现。另外, P3安全编播系统等等的新技术, 主要是站在各种角度上来把传统的播出系统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解决好, 从而对电视台播出的安全性进行了保证。所以, 在目前安全播出成为各个电视台的共同追求的时候, 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更好地新技术出现, 来促进整个广播事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越千, 吴石松.SDI接口数字监视设备的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 2005年05期.
关于澳门回归临时播出系统的改造 篇9
关键词:视频系统,音频系统,对讲系统
1 引言
为了举办“喜迎澳门回归10周年”大型直播活动, 新闻中心需要在珠海湾仔搭建珠海临时直播室系统。新闻中心原有一套可移动的播出系统, 但是不能满足播出要求, 因此需要改造。原视频系统如图1所示, 原音频系统如图2所示。
由于直播需要, 需要启用3台摄像机、3台放像机、4路外来信号以及增加对讲系统, 实现主编、主持人、电话远端三方通话。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现将系统改造如下。
2 视频系统改造
因原有的切换台是Sony DFS-800, 只有8路数字输入。而信号源方面有3台摄像机、3台放像机、4路外来信号, 共10路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 一般会考虑另外选用切换台。但是考虑到4路外来信号最多同时启用2路, 只要在4路外来信号后加一个4×2开关, 则切换台刚好够用。考虑到16×4矩阵的另外2个3、4端口空着没有用, 故可以将4路外来信号经16×4矩阵, 再送2路回主切换台, 巧用16×4矩阵的另外2个端口作为外来信号的选择开关。这样, 3台摄像机、3台放像机、2路经选择后的外来信号源, 刚好8路。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 巧妙解决多个信号源的问题。改造后的视频系统如图3所示。
3 音频系统改造
由于原主调音台是Alesis MultiMix 12R调音台, 只有8路模拟输入和2路立体声输入。直播则需要3个传声器、4个外来信号和3台放像机。一般情况下, 考虑外来信号和放像机都用双声道, 则有17路信号源, 原调音台不能胜任, 另外放像机信号要进入主备调音台, 还得加音分设备。但是考虑到4路外来信号都可以用混合模拟音频, 巧妙借用16×4矩阵的3、4端口作为一个4×2矩阵。另3台放像机由MON L, MON R混合输出。MON L接主调音台, MON R接备份16×4矩阵。这样就可以不用加音分, 也可以不用换调音台,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这样, 3个传声器、3路放像机、2路选择后的外来声音, 共8路输入。调音台另2路立体声输入, 正好预留给对讲用的2路电话输入。改造后的音频系统如图4所示。
4 对讲系统
根据直播需要, 主编、播音员以及2个电话的远端要能够自由通话, 系统连接如图5所示。
主编利用对讲矩阵的传声器, 通过对讲按键单独对某一个通话, 也可以同时对某几个甚至全部通话。监听PGM IN, 利用调音台的AUX1 (AUX1声音包括传声器声音、外来信号声音、放像机声音和2个电话声音) , 可以听到电话另一端传回的声音和播音员传声器的声音。由于所有通道都能听到PGM IN的声音, 所以播音员耳机能听到主编的声音和电话另一端的声音。同理, 电话另一端能听到AUX1的声音和主编的声音, 从而实现了三方通话。
至此, 系统改造完毕。因16×4矩阵和放像机的巧妙应用, 在尽量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 满足了超出设备通道范围的改造。
5 小结
论县级台数字化播出系统改造 篇10
作为一个县级电视台在设备人才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寻求发展, 设备的改造已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本着实用、高效、安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财力从本台的实际需要出发定制符合自身要求的解决方案, 率先一步向数字化迈进。
2 改造方案
因受经济条件和服务范围等条件的制约, 县级台硬盘播出系统的数字化改造不能一概照搬省市级台解决方案而是要在保证播出安全的前提下, 针对模拟硬盘播存在的种种弊端高效配置一套运行稳定, 性能优异具有最佳性价比的技术改造方案。
2.1 节目播控
支持多频道播出, 实现二套标清自办节目的硬盘播出并可扩展至高清信号播出, 数字信号编码以MPEG-2 (4:2:2) 为准, 视频码率为8-25 mb/s, 系统内部及输出一律采用SDI标清信号, 具备离线播出功能。其硬件主要包括:二台主备镜像视频服务器, 二台播控工作站, 二台数字字幕机。软件要求:控制和管理多种播出功能稳定可靠, 中文操作界面简洁明了, 灵活调用外来信号播出并与系统同步, 具备完善安全的应急播出措施和防止误操作的自动保护功能。
2.2 节目存储
完成二级存储的素材管理, 具备近线存储、离线存储、素材的浏览和分发、传递功能, 兼容全台网的连接确保存储无单一崩溃点。硬件有一台物理容量自定的磁盘阵列, 一台管理阵列的计算机。软件要求配置METSAN网络共享存储管理软件, 包括多节点负载均衡, 节点热切换和系统监控功能, 设置集群传输网关和分布式文件共享管理系统。
2.3 节目上载
广播级硬件双通道MAGI MPEG2HD编解码标准, 编码码率1-50 Mbps支持多格式媒体文件的采集, 并能够对编解码卡的编码格式及码率等参数进行人为设置。硬件有上载工作站和各种播放设备, 软件要求具备简单非线编辑功能支持对上载站本地硬盘、二级存储、视频服务器等多级存储区素材的审看。提供自动、手动、定时、定长等上载方式, 完成对素材各种信息的检测。
2.4 数据管理
作为硬盘播出系统网络系统的数据中心, 为系统运行提供整个播出系统数据的管理。承担素材的获取存储、迁移、同步、删除、信息统计等任务。硬件以二台主备数据库服务器为架构。软件有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以及网络管理和素材管理软件。
2.5 节目编辑
就是播出节目单的编制, 一台计算机外加一套功能齐全节目编辑软件即可, 也可以与上载工作站共用一台设备。
2.6 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主要完成数字信号及通道信号分配、交换、叠加、同步处理的任务。它包括用于分配信号的视音频分配器, 交换数据的交换机, 混合信号的键控器, 同步时基的同步信号发生器, 以及切换器, 音频处理器等硬件设备。它们是整个播出系统安全、稳定、准确、高效的有利保障。
以上所列是宁夏青铜峡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台数字化播出改造的方案和要求, 在审定过程中因财力限制和对安全播出考虑我们采取整机无备份但关键部位有备份的方案。制定了视频服务器在满足2播出个频道的1+1备份播出, 当然有条件最好选择2+1备份播出这样播出安全性更高一些。根据本台播出时长我们设定二级存储容量1000小时, 上载工作站数量3台。为了以后全台网的互联互通交换机我们则选择了价格更高的核心交换机。
3 注意事项
3.1 防雷和接地
大家都知道数字播出系统是由电子设备组成的, 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和抗磁干扰能力都比较低 (计算机工作电压1.5 V左右, 磁干扰门限0.07高斯) 由雷电产生的感应电磁场远远超过磁干扰门限的几十倍到几百倍。加上我区冬季气候干燥仅摩擦产生静电电压高达几千伏乃至上万伏。可导致设备的损坏, 电子元件击穿,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数字播出系统设备的良好接地和防静电设施的建设。
3.2 防尘和散热
数字硬盘播出系统的存储器、服务器、数据库等硬件设备的主要元件是硬盘和CPU, 它们是高速运转和运算电子设备, 产生热量较多, 尤其是把一批发热等播出设备集中摆放立式机柜当中, 散热不好容易造成播出设备死机, 如果防尘工作在不到位就好比给电子设备又加盖一层毛毯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在给设备散热的同时做好防尘工作。
3.3 售后和维护
县级台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 交通和物流不是很发达, 在选购播出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厂家的技术力量和设备的维修周期。如进口设备的维修周期要比国产设备长的多, 在同等条件下建议优先考虑国产品牌, 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维护或更换, 确保安全播出。
(宁夏青铜峡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 宁夏青铜峡751600)
摘要:目前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视频服务器播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相比几年前单纯的硬盘播出技术, 现在的视频服务器播出系统无论是信号质量还是在安全播出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地区财政收入的增加, 以及电视设备生产厂商面向中小电视台产品的转型。等条件成熟, 数字化播出的改造已势在必行。本文就宁夏青铜峡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台数字化硬盘播改造的必要性和改造的目标原则加以论述以供参考。
播出系统升级改造 篇11
【关键词】H9000 V3.0;水电厂改造;监控系统
0.引言
受改造电厂是70年代中期建成投产的老水电厂,在旧系统的工作方式下,效率低下,反应滞后,运行维护人员编制臃肿,该厂于2004年起逐步对全厂4台机组的监控系统进行改造,选用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动化所的H9000 V3.0系统。此前该系统已被应用于东北白山梯级等近百个大中小型水利水电自动化工程、三峡梯级调度中心及左岸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其技术成熟性已经实践充分检验,本文主要介绍H9000 V3.0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在老电厂升级改造方面的应用。
1.H9000 V3.0系统的技术特色
1.1新型的系统结构
H9000 V3.0在系统结构上采用了LCU可编程控制器直接挂上以太网的方式,工业控制微机(简称IPC)仅作为现地的辅助控制人机联系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时,IPC可以退出运行,避免了其由于机械硬盘等造成的可靠性瓶颈,使LCU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基本上可以满足水电厂无人值班运行的要求。
1.2 WEB浏览
H9000 V3.0具有WEB浏览功能,系统的使用及维护十分方便。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设硬件或软件防火墙。同样,WEB浏览功能充分考虑了与H9000系统原有图形界面的兼容性,woix软件可完全识别原H9000系统数据库的图形文件,并且外观效果与oix完全一致,实现了百分之百兼容。
1.3系统集成工具软件
H9000 V3.0系统在原开发工具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不仅提供IPM交互图形开发系统、DBgen数据库开发系统、PDC综合计算工具软件、ControlLock控制闭锁工具软件、API接口、DEtool数据工程软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开发集成效率和质量,也为设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了有效的系统设计开发手段。
1.4国际标准通讯规约
通过与ABB、Alstom等公司在三峡工程的合作,H9000 V3.0系统在通讯规约方面获得进一步充实,不仅支持DL476-92、m4f、SC 、1801、CDC 8890 Type II、CDT及Polling等传统远动规约,而且研制开发了IEC 870-5、DNP3.0、TASE-2规约通讯软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通讯软件包。
1.5 On-call技术
H9000系统可对系统数据库进行设置定义,当发生事故时,监控系统可进行电话自动报警或手机短信息报警。系统还提供电话查询功能,任何人只要拨查询电话,即可查询电站当前设备运行情况,如有无故障及故障报警信息,重要运行参数等。On-call技术已成为水电厂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重要设备。
2.H9000在旧厂改造中的应用
老电厂的升级改造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新旧系统的并列运行,和调速、励磁、保护系统以及各种辅机的兼容等等问题。现就H9000系统应用若干方面的一些心得和遇到的问题作一个小结,希望能对类似的升级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2.1系统配置
改造中,系统的配置是首先要遇到的问题,在下位机LCU进行配置时,用户应明确自己的改造量大小,因为GE90-30系列PLC采用扩展槽加模块插件的扩展方式,而插件种类又比较丰富,如模拟量、开关量I/O模块就分别有8通道、16通道、32通道等几种,用户应根据自己情况和将来可能进行的升级计划需要来有目的的选择配置,以达到较好的利用率和经济性。
2.2兼容性和开放性
充分的开放性和强大的兼容性是H9000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
H9000系统可以面对不同厂家、不同技术标准、不同新旧跨度的多种传感器、变送器,得益于H9000丰富的通信接口协议和所采用的PLC宽广的接入能力,新旧设备可以理想地整合,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使原有设备发挥了更高的效率。另外在开放性方面,H9000系统强大的开发工具软件也为系统日常的维护和扩展提供了便利,使用时可以自主增加数据采集量,加入对新增设备的控制。
2.3可靠性
H9000系统的硬件可采用多层次的冗余措施,所有网络节点均可以支持冗余配置,由软件实现冗余设备的检测与故障诊断,实现冗余部件的无扰动切换,确保系统中某一部件的故障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上位机部分,H9000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技术采用了无主设计的概念,即系统中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的应用软件配置是完全相同的。当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无缝接管。因此,当一个系统具有多台计算机节点时,计算机出现全部故障的概率可以认为是零,系统永远是可控的。
在下位机部分,工业级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几万小时的无故障工作时间与科学的程序设计保证了系统长期运行的稳定性,而且在PLC程序跑飞或与外界通讯故障时,系统能稳定在故障前状态, PLC依据自身的顺控流程维持机组运行,不会导致机组失控,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维护人员消缺,在运行中这一点在老电厂相对恶劣的电磁环境以及承受系统冲击时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2.4网络与数据通信
H9000系统采用主干型局域网络拓扑结构,数据流在网内对等共享,基于此,只要通信协议支持,理论上可以无限制地加入网络节点,老厂升级时可以依托该结构将主控站的感知和控制范围大大扩展。但是,在多年的运行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系统对数据刷新的反应略显迟滞,我们认为这是硬件配置水平固定的前提下,程序规模的增大,顺控流程的执行方式以及串行排队通信特性造成的,但实践证明并不影响电站运行,而如何编制高效率的顺控流程以压缩软件规模,缩短执行时间,各种相关刊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介绍,笔者在此不再阐述。
3.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运行与维护实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动化所H9000 V3.0系统经受住了老厂较恶劣的电磁环境,区域性电网相对频繁的波动和冲击考验,满足了新老设备共存的严苛要求,使运行人员实现了精减,老机组提高了运行效率,为该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体而言,H9000系统凭借自己强大的功能、丰富的接口、可靠的稳定性,在面对情况较为复杂的老一代水电厂升级改造时,依旧能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王德宽.“从H9000谈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国产化问题”.水电厂自动化,1998(3).
白城电视台播出系统的数字化改造 篇12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自办节目播出量的日益增长, 电视台播控中心的安全播出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原有的传统录象机加切换台的播出方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电视行业, 播控中心数字化改造的视频服务器硬盘播出技术也日趋成熟。为适应未来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 白城电视台自2004年开始对硬盘播出系统进行技术调研和选配, 本着“平稳过渡、安全可靠、科学先进、因地制宜、系统可扩充易升级”的原则, 与成都索贝公司合作, 于今年七月投资近百万元对我台播控系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构建一套E-net视频服务器硬盘播出系统, 这是我台建台以来最大的一次播控系统技术改造项目。
1. 系统改造前
我台原有播出系统采用的是传统的模拟录像机加切换器的人工手动播出方式。播出录像机使用的仍然是数字录像机、五型机和家用1/2录像机及影碟机等, 设备陈旧、磁头老化严重, 经常出现因设备机械故障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劣播、漏播和错播等现象。而且录像机机械系统的易损件需定期更换, 维修率高, 维护成本昂贵。
2. 系统改造后
2.1 系统组成
该系统是一个负责我台三个频道全天节目的播出, 频道分立而系统网络化的硬盘播出系统。它主要由以太网SQL Server中心数据库服务器、视频播出服务器、磁盘阵列、24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播出上载审片工作站、播出控制工作站、同步信号发生器、GPS时钟跟踪授时系统等设备和上载、审看软件及自动播出控制软件组成。
2.1.1 中心数据库管理服务器
是自动播控系统中所有计算机的数据交换核心部分, 为整个系统提供数据库服务, 并运行系统管理软件, 完成全部的调度迁移任务, 无须人工干预。当紧急调度任务发生时, 我们也可以手动进行素材迁移任务的调整, 在素材的调度过程中是完全透明的, 我们可以对所有播出节目素材的状态及所在位置进行查询, 并且对所有素材迁移任务进行实时监控, 当迁移过程出现问题可实时反应出来, 从而保证播出内容管理调度的安全有效性, 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1.2 磁盘阵列
根据我台三个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素材平均为18小时/天/频道, 为保证节假日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 必须保证能够存储三个频道十天的节目素材, 该系统采用的是Arena公司的磁盘阵列, 该阵列采用基于RAID-3容错机制, 共有12个硬盘槽位, 有效容量可以支持到3TB的数据存储, 足以满足节假日期间的节目存储。
2.1.3 24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负责连接自动控制系统的所有计算机, 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播出服务器、上载审看工作站、播出控制工作站等。
2.1.4 播出视频服务器
是播出系统的关键设备, 完成节目素材的MPEG 2 IBP文件的编码、解码和存储。
2.1.5 上载审看工作站
使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装有索贝公司自行研发的上载和审看软件, 是节目素材上载人员的操作平台, 上载人员用各自的密码登陆, 支持网络异地上载。
2.1.6 播出控制工作站
通过RS-422通信串口对视频服务器、录像机及切换台等设备进行通信控制, 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控制, 调度已经上载到视频服务器的节目素材按节目单的顺序进行播出, 保证自动播出的实效性。播出时通过自动播控软件对所控播出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状态检测, 出现异常及时报警;并提供多种应急措施, 如节目提前、节目延迟等。并具有断点续播功能, 程序因故重起后可从断点处继续播放。
2.1.7 时钟、同步系统
作为播控中心, 良好的同步系统至为重要。整个系统保持一致的工作频率, 时钟是同步的关键。系统采用了青岛广电研究所的TVZ3100 GPS卫星校时系统, 通过EBU接口送至电视墙时钟液晶显示屏、通过RS-422和RS-232控制接口为播出控制机、台标机提供校时, 与中央台同步, 从而保证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时自动切换的精确性。
同步系统采用深圳励得公司的BG-40黑场信号发生器, 它提供整个系统的基准同步信号, 由多路输出送到所有需要基准同步的设备, 如视频播出服务器、播出控制机、字幕机、切换台、时基等。
2.2 系统的工作流程
我台三个频道自动播出系统由节目上载、审看、节目单编制和节目播出等几个环节组成。
流程图如图所示。
2.2.1 节目上载和审看
本台自办节目的上载分别由各部室的节目制作人员在非编系统中制作完成后通过上载工作站把节目素材进行编码转换成MPEG-2 IBP播出文件格式并审看完成后通过网线和千兆交换机传至中心数据库的磁盘阵列中存储。外来节目如电视剧、天气预报等由总编室工作人员进行提前审看后送至播出部通过DVD机进行上载, 经审看完成后传至中心数据库的磁盘阵列中存储。
2.2.2 节目单编制
播出节目单作为上载和播出的依据, 由总编室提供给上载人员和播出值班人员。播出值班人员按照总编室提供的播出单在控制机的自动播出软件中进行编制, 在编排播出节目单时, 软件提供多种优化检测功能, 对节目单进行逻辑检测, 并对错误进行显示和警告;并提供多种节目编排方式, 包括定时、顺序、触发、定长及不定长插播、跟随插播等。
2.2.3 节目素材的传输
素材的传输以文件方式进行, 它的优点在于文件传输方式可以多倍速进行, 比如一条10分钟的素材传输时间大约只需1分钟左右的时间。
2.2.4 节目播出
由播出控制工作站的自动播出软件根据编制好的节目单通过实时通讯控制主备播出服务器进行同步播出。在控制工作站的软件界面上可以清晰地判断播出节目源及播出状态等。如果需要演播室信号、录像机信号或卫星、光缆信号播出, 可将节目源一栏改为相应的源。对于播出软件, 有在线节目单编辑和离线节目单编辑两个界面可切换。在“在线节目单编辑”上可对当天的节目单进行更改编辑;在“离线编辑”上可提前编辑明天的播出节目单。系统根据播出节目单进行自动的准确地播出。
这样将要播出的电视节目通过非编系统制作完成后直接通过网线上载送到播出机房播出, 对在不同频道、不同时段重复播出的节目, 不再需要多次串带, 可由硬盘播出系统自动完成, 达到"一次录入, 多频道播出"的效果, 实现频道间的资源共享, 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播出效率。播出的全过程利用计算机网络合理管理控制, 降低了人为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播出时快捷、准确, 无任何损耗。系统可对所控制的播出设备的工作状态、网络状态、主备设备进行自动检测, 提示和报警, 令操作者提前做出反应, 避免事故发生。
2.3 节目源部分
播出节目源由主备硬盘信号、备播录像机信号和外来信号 (中央台卫星信号、光缆信号和演播室直播信号) 三部分组成。备播录像机信号源和外来信号源三频道资源共享, 直接接入切换台中, 在播出服务器和控制软件均发生故障时, 录像机可以直接参与播出。
2.4 电源部分
电源保障是设备运行的基本保障。相对于传统的播出系统, 数字硬盘播出系统对计算机的依赖更为突出, 进而对电源的要求就更高。因为计算机重启需要一段时间, 同时断电后重启的系统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为确保安全播出, 特配置了一台20KW的Master系列在线式不间断电源UPS。当市电 (外电) 停电时UPS电源自动开始工作, 保证播出系统不断电或保持播出系统断电后正常工作三个小时以上, 同时也给播出值班人员足够的安全关机时间, 避免了因突然断电而造成对播出设备的损坏, 从而保证了播出安全。
2.5 网络管理
播出系统管理涉及素材管理、栏目管理、设备管理、操作人员权限管理、磁盘空间管理等, 网管人员可以通过一个集成的操作界面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2.5.1对上机人员、部门、栏目的增加和删除;建立登陆密码、权限的设置等项目管理。任何上机人员每次登陆系统和操作, 都有日志记录。
2.5.2 磁盘空间按照各类节目任务量的大小进行划分, 并设定空间预警值, 提示使用人员及时清理磁盘空间。
2.5.3操作人员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素材取舍, 未经素材所有者同意, 他人无权更改和删除。素材的删除可以由所有者放入回收站, 也可由网管人员进行清除。
2.6 系统的其他特性
2.6.1 最短文件长度
由于该系统采用的数字信号压缩方式是MPEG-2 IBP帧间压缩方式, 它是由一个个图象组GOP来实现的, 一个GOP可以由若干个帧组成, MPEG-2 IBP格式文件的首帧解码至少需要读取完整个GOP才能实现, 该过程的时长称为预卷时间, 基于此原因, 播出的IBP格式文件的时间长度不能过短, 否则就会出现下一文件来不及预卷, 造成播出静帧或黑场, 所以该上载软件规定最短文件长度不能小于5秒。
2.6.2出于成本的考虑, 三个频道播出服务器采用的是3主2备的方式, 新闻频道一主一备热备份, 经济频道一主一备热备份, 同时经济频道的热备份服务器作为少儿频道的冷备份, 当少儿频道主播出服务器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手动使经济频道的热备份转变为少儿频道的热备份, 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少儿频道节目的正常播出。
2.6.3播出服务器受温度影响较大, 在温度过高时服务器会自动提示报警。为保证视频服务器的正常播出使用寿命, 必须采取措施使其工作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7 仍需解决的问题
中心数据库服务器是整个硬盘播出的后台指挥系统, 承担着整个播出系统的网络管理工作, 对播出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资金所限, 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和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没有备份, 虽然每个频道采用了主备视频服务器结构, 可以保证在24小时内播出的节目素材通过本地硬盘播出, 但一旦中心数据库出现问题而在24小时内又无法恢复的情况下, 只有通过重新设置素材传输路径进行网络播出, 将大量占用带宽, 与此同时系统各节点之间的存储将完全依赖于网络, 如果千兆网交换机一旦出现问题, 将影响整个系统三个频道的正常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