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2024-09-09

《临江仙》(通用10篇)

《临江仙》 篇1

陈与义 (1090-1138) , 字去非, 号简斋, 河南洛阳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陈与义于绍兴五年 (1135年) 前后退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 本词大约写于此时。这是一首名作, 上片追忆二十多年前在洛阳故乡度过的豪畅欢乐的生活, 历历如见情景, 如闻声息。“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意境极美。风格爽利。刘熙载说此二句“因仰承‘忆昔’, 俯注‘一梦’, 故……不觉豪酣转成怅悒, 所谓好在句外者” (《艺概》) 。过片转言今情, “二十余年”二句寓无限国事沧桑、身世飘零之慨, 用笔空灵, 内涵丰富。北宋覆亡后, 作者曾“避乱襄、汉, 转湖、湘, 逾岭峤”, 历尽艰辛, 这里抒写真情实感、痛定之痛, 动魄惊心。末三句宕开一笔, 故作旷达语, 而觉叹惋之意袅袅不绝。胡仔说“清婉奇丽, 简斋惟此词为最优” (《苕溪渔隐丛话》) 。张炎称此词“真是自然而然” (《词源》) , 彭孙遹云:“词经自然为宗, 但自然不从追遂中来, 亦率易无味, 如所云绚烂之极, 仍归平淡。”他称此词“杏花”二句, “自然而然者也” (《金粟词话》) 。

通首词中, 没有一个华丽词藻, 没有一处用典, 更无艰涩阴晦之词, 简直如一幅白描山水画。虽句句平白清晰, 完全出自自然, 但又不失之于平直, 而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开首“忆昔”二字, 引起题中所云“忆洛中旧游”, 回忆在洛阳时与友好宴游之情。“午桥桥上饮”, 已极有情致而愉悦人心, 加上“坐中多是豪英”, 则更见其游之乐, 益发使人忆念。“长沟流月去无声”, 描写当时宴饮的环境。皎洁、幽雅的月夜, 桥下流水载着月波悠然而去, 富于诗情画意。其更动人之处, 是上片结句:“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平白至极, 又自然至极, 堪称名句, 读之使人倍感亲切, 似亲眼看到一群青年“豪英”在月明花好的杏树丛中, 观月赏花, 吹笛赋诗, 一直玩到天明, 充满了欢乐及风流倜傥的情调。对于这样的“旧游”, 怎能不追忆呢?

下片从忆旧游回到眼前, 即“夜登小阁”。既忆旧游, 则必于眼下情景有感, 古人忆昔之作, 每多如此。作者这里抒发的是一种深沉的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感, 怅悒的怀乡之情和深刻的爱国之忱交织在一起。这种情怀, 当然与当时社会政治的动乱和个人生活环境的变迁有关。试想, 二十多年前, 金人南犯, 汴洛失守, 国破家亡, 作者忧国忧民, 又挽澜无力, 怎能不感慨万千呢?正如他在《夜赋》一诗中所说:“腐儒忧平世, 况复值甲兵!终然无寸策, 白发满头生。”避乱异乡, 有家难归, 忆及旧日与故乡友好畅游之欢, 今旧友星散, 故国未复, 其心苦楚可知, 所以感慨道:“二十余年如一梦”。这一句, 不但以时间概念将旧游与现状联系起来, 使下阕自然地承接上阕, 而且以“如一梦”使气氛骤变, 只数字便给人以情调已非之感。避乱以来, “倚杖东南观百变, 伤心云雾隔三川” (《春夜感怀寄席大光》) , “殊俗问津言语异, 长年为客路歧难” (《舟行遣兴》) , “风霜侵游子” (《巴蜀书事》) , “无梦到功名” (《道中寒食》) , 这里“如一梦”, 便概括了家国、身世之感。紧接着道出:“此身虽在堪惊!”几多感慨, 几多怅悒, 尽在其中。此两句是全词的主题所在。感念故国沦亡, 长期不见恢复, 语极沉痛, 顿使此词分量增加许多。目前政府偏安江南, 国家景况已非畴昔, 那么现在夜登小阁, 当然不会有旧日夜饮午桥时的兴致了, 两相比较, 倍觉感伤!“登小阁”前冠一“闲”字, 则更见其救国无门、生活无聊之情。悒郁之时, 独自登小阁, 幸而看到的却是晴天, 暗示此时南宋政府已以杭州为都城, 改名临安, 国家转危为安, 前途已有希望。从这里可看到赤心爱国的作者, 对恢复失地并没有丧失信心。最后以封建士大夫惯有的感慨作结:“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谓古往今来, 盛衰往复, 国家总是要复兴的。和“强弱与兴衰, 今古莽难平” (《夜赋》) 意同。

这首词因其平易, 没有特别深奥之处, 较好理解。词意清新, 语出自然, 词意深沉隽永, 平淡里见功夫, 脍炙人口, 数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读者欣赏此词, 不独爱其清新自然之特点, 作为自己写作时的借鉴, 且将受其爱国之情的感染, 而增强自己对人生对国家的积极态度。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 篇2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鉴赏品析】

这是一首抚今追昔、伤时感世之作。作者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时光来抒发其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上片忆旧。作者回想起往昔在午桥宴饮的日子,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全词以“忆”字开篇,直接把往事铺展开来。“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三句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的画面。

下片感怀。“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指作者做官后,曾遭贬谪;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际,他逃到南方,在饱受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后,发现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遂接着写道:“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这三句点题,写明了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相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则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出作者内心悲凉的心境。

【达标练习】

1.词的上片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情景?

2.全词围绕“闲”的心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临江仙·夜归临皋 篇3

长恨此生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馀生。

相传苏轼写这首词后当时许多人以为东坡居士已不在人世, 吓得当时黄州的地方官立即赶往临皋, 因为苏轼当时在黄州是被贬戴罪之身, 他的生死地方官是有责任的。

“仿佛”写出了东坡居士夜里在黄州城东的雪堂与朋友开怀畅饮之后醉了又醒, 醒了又醉, 于半醉半醒之间归家, 柴门却早已紧闭, 怎么敲门都不应, 原来“家童鼻息已雷鸣”, 一醉一酣相映成趣。

夜深人静卧听江声之时自然而然思绪万千, 词人很遗憾此生大部分时间身不由己, 为世俗功利所累。于此夜深之时江面无风, 波平浪静, 词人从白日的喧嚣中解脱出来, 内心得以平静, 想要自由自在地驾一叶扁舟, 纵情于山水之间, 了此余生。“夜阑风静縠纹平”既是外在真实景物的写照, 也是词人内心宁静平和的心态的写照, 此处情景交融自然而然, 浑然天成, 其豁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一面, 体现了道家之精髓, 即著名词论家叶嘉莹所说的“旷世之襟怀”。

上阙既有居士的醉酒状态下的步履蹒跚、举杖扣门的动作;也有家童发出的雷鸣般的鼾声, 居士的依杖卧听江声, 如此有形有声, 动静相衬, 非常形象。下阙则是一幅静态的画面, 抒写词人静听江声之感慨。

《临江仙》 篇4

3月28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名游客在蒙古国肯特省不儿罕山游览时,受到极端组织人员的人身攻击和侮辱,受辱视频和照片被上传到社交网站,引发中国国内以及蒙古国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一事件一度成为媒体热点。

蒙古国人对中国人不友好吗?

“当然不是,那只是极少数的蒙古人,如果确如某些人所说的有‘仇视’情绪,那么汉语就不可能成为蒙古国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290万人口的国家也不会有7000名左右的蒙古国人前往中国留学、生活。当下,蒙古国学中文的人数更不可能超过1万人。”被誉为“汉语花”的旅蒙華侨友谊学校校长江仙梅说,“正是因为相信中蒙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是广阔的,学生们才会希望通过学习汉语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希望中蒙友好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

为了让汉语言文化在蒙古国广泛传播,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为了让旅蒙华人华侨子女与蒙古国本土孩子学习中文,江仙梅在全蒙古唯一的一所华侨学校——旅蒙华侨友谊学校, 一干干了24年,一路艰辛走到了今天。

“不能让孩子们冻着上课”

旅蒙华侨友谊学校的历史可溯及1956年9月在乌兰巴托成立的培才学校。当年,培才学校是中国政府为解决援蒙员工的子女教育问题而成立的,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培才学校同时招收华侨学生,后来由于中蒙两国关系的变化,学校规模逐渐缩小,并在1976年停办。为解决当地华侨子弟的教育问题,时任旅蒙华侨协会主任的赵廷源先生于1964年9月领导创建了华侨子弟学校。

华侨子弟学校成立之初,几易校址,条件十分简陋。多年来,师生们一直在缺少供暖设备的木头平房里坚持学习中华语言文化。随着1989年中蒙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特别是自90年代中期开始,蒙古对汉语的需求日渐升温。应蒙古学生家长的要求,侨校自1993年开始招收本地学生。

江仙梅祖籍河北,在蒙古长大,她就是成长于这所华侨学校。自蒙古国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汉语系毕业之后,1991年她回到华侨子弟学校工作,负责文教宣传,1998年成为学校校长,或许就连她自己也没有想过,在这所学校,一待就是这么些年。

“我当校长的时候,学校条件真是苦啊,说好听是平房,说难听就是危房,只有十几个老师,还都是侨眷,学生有300多人。因为地处高寒地带,冬天没有暖气,感觉四面都在漏风,老师上课的时候穿的是皮衣,学生穿皮棉袄,带皮手套。孩子们来上课都是背着两个书包,一个装课本,一个装柴火和煤炭,为的就是上课取暖,即使这样,还是冻得不行。想想看穿成那样,还怎么写字、活动。”回忆起那样的情景,江仙梅有些感伤,眼里还有些泪光,但是性格爽朗的她立马开怀大笑,调整情绪,“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最多五年,一定要彻底改变孩子们读书的环境。”

校舍环境差是一方面,而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们的出路。学校虽然办学多年,但是没有注册,蒙古国根本不认可。学校的老师没有正规教学资格,只会单一地教授中文;学生们在毕业之后也不受认可,没有继续考学的机会。

为了彻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江仙梅知道唯一的选择就是要获得政府的认可,让官员们知道办学的目的,理解学校存在的价值。为此,她去了议会很多次。面对接待她的市长,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谈学校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让人想不到的是,没有门路的她靠着自己语言的优势和执着的勇气获得了进门通行证。

恰逢1999年是中蒙建交50周年,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签署5周年。当年7月应蒙古国时任总统那楚克·巴嘎班迪的邀请,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往蒙古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为推动中蒙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健康互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充实和拓展了两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经有关方面研究批准顺利注册,华侨子弟学校于1999年9月29日更名为旅蒙华侨友谊学校。学校的校址也批了下来。在国务院侨办、国内各界人士以及当地华侨的热心捐助下,学校于2001年7月26日建成了建筑面积达1440平方米的两层教学楼,实现了侨校办学条件的历史性大跨越。

这是一所国际化的学校

现在的旅蒙华侨友谊学校是漂亮的两层楼房,2014年还彻底翻新过一次,学校有21个班级,504名学生,在多年的办学积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实行上下午两部制,一至十二年级都以汉蒙双语授课,并有历史、书法、口语、写作等汉语特色课,把儒家学说、兵家文化融入其中,从小对学生们进行中国文化熏陶。

如今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为蒙古国学生,只有10%为华侨子弟。学校在竭力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作文比赛、汉语知识比赛、汉语歌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才艺展示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友谊学校的学生在蒙古国举办的汉语奥林匹克比赛、“汉语桥”比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奖。学生在毕业后和蒙古普通学校的学生一样,可以报考心仪的大学。

在校老师中蒙古国老师占到了一半,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在蒙古国首屈一指。正是因为这样的内外部因素,每年报考该校的人数都在翻翻。因为招生名额有限,申请进入该校的学生中近一半是没有机会走进这里学习的。

“我们办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弘扬中华文化,在蒙古国语言类学校里我们的收费是最低的,可教学却是一流的,任何比赛都走在前列。真的希望越来越多的蒙古孩子从小就学习中文,这会让他们、让他们的家庭都会对中国有好感。”江仙梅说。

的确,学校除了结合课堂教学传播中国文化,还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作文比赛、汉语知识比赛、汉语歌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才艺展示等,都渗透着中国兵家文化。该校许多小学生喜爱阅读《孙子兵法》漫画、《三国演义》连环画,中学生则有机会经常阅读和朗诵中国经典兵家故事。

nlc202309032057

作为校长,江仙梅积极为学生争取各种赴中国参观、学习的机会,探索与中国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学校选送学生赴中国张家口等地的学校学习,积极参加国务院侨办组织的“寻根之旅”夏令营、“中华文化大赛”优胜者夏令营等活动。学校注重游教并举,寓教于游,结合参观中国历史文化名胜、学习中华武术等活动,寻找中国文化之“根”,华侨孩子和蒙古学生加深了对中国文化完整体系的认知度。这对巩固学生的语言学习成果,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加深蒙古国学生对中国的认知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1年10月,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颁发给江仙梅“热心海外华文教育杰出人士奖”与“海外华文教师杰出贡献奖”。

在江仙梅的努力下,学校办学成绩得到了当地教育界的一致認可,获得了很多成就和荣誉。2009年,学校被中国国务院侨办评为“华文教育示范学校”。而江仙梅在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了诸多奖励和荣誉,其中有蒙古国总统颁发的最高奖项——北极星勋章和功勋教师奖,成为海外优秀华人代表。

2014年8月21日,应蒙古国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的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1年来对蒙古国的首次访问。中蒙两国元首在乌兰巴托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宣布将中蒙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元首还共同见证了两国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涉及外交、经贸、过境运输、矿产、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文化、住房建设等领域。

作为华人华侨代表,江仙梅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内心颇为激动。

“身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可以见到国家主席,那种心情无以言表。总书记访蒙,从政治高度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确立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么多年,我深切地感受着中蒙两国人民的友好,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江仙梅说。

的确,随着中蒙两国友好关系日益加深,江仙梅切身感受到蒙古国学习汉语的学生越来越多,汉语学校不断增加。旅蒙华侨友谊学校作为诸多汉语学校中的佼佼者,深受蒙古国中小学生的青睐。

在谈到未来的设想和目标时,江仙梅说,“我希望新建的教学楼,能够满足当地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拓展侨校服务能力,提高侨校影响力,把侨校建设成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促进中蒙人民交流的一个窗口;以侨校为依托,配合汉语教材本土化建设和优秀教材读物的引进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驻蒙部门的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如果能够发挥侨校在地域、语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合作,将会极大地推动各方的发展。”

责任编辑 张小华

静静的临江楼 篇5

1977年1月, 著名作家何为先生的一篇《临江楼》记, 令洛阳纸贵, 小小的临江楼也饮誉海内外, 前来拜谒的人群络绎不绝, 几乎要把门槛踩破了哟!如今, 这篇意境旷远让人百读不厌的美文还挂在墙上, 但恰似大潮退尽, 很少有人光顾这里了。热 闹如许的 风光虽然不再 , 正如深沉 浩瀚的大海 , 退潮以后 , 雄奇厚重的 礁石才露 出了水面 , 如铸 , 如山 , 它们才是 真正熟知大 海秉性的 中流砥柱。

毛泽东是在1929年10月10日到达上杭县临江楼的。其时, 他患了恶性疟疾, 身体十分虚弱。更让他尴尬的是, 由于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的严重泛滥, 以及红四军领导高层内部的分歧, 此时的他, 已经被迫辞去了红军前委书记的职务, 而且不得不离开自己亲手创建的红四军, 化名“杨主任”, 以到地方工作的名义, 在闽西的乡间养病。而今的人们, 崇拜毛泽东挥手定乾坤的雄才大略, 怎能理解一代伟人身处逆境落魄时候的复杂情感和思绪呢?

其时, 闽西虽然已经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但依然处于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 离开了红军的毛泽东, 处境很是危险。为了安全, 他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住处。如今, 你到闽西, 便会发现这样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毛泽东住过的故居, 数不胜数 。祠堂、 农舍、客栈、商号、庙宇, 乃至草寮、山洞, 可谓应有尽有。真是多亏了闽西的老百姓呀, 他们用担架、用门板抬, 甚至, 在最危险的时候, 用自己的背脊, 背着毛泽东, 从虎口里脱离了险境。

后人忘了, 甚至有的党史专家也忘了, 但亲身经历过这段风声鹤唳日子的毛泽东是不会忘记的。1953年国庆节, 毛泽东特地邀请一个普通的闽西农民到北京天安门城楼观礼。他叫陈添裕, 在永定金丰一个叫牛牯扑山村里务农。1929年9月17日, 秘密探得毛泽东行踪的国民党军队伙同反动民团, 兵分两路突然向住在这里养病的“杨先生”扑来。情况十分危急。粟裕闻讯, 率领红军一部和赤卫队员拼命阻击敌人。紧急之中, 山高路滑, 重病的毛泽东无法行走, 担架也无法抬了。于是, 陈添裕等四个农民 , 背起“杨 先生”就跑, 一人背一段, 一个小时, 跑了十里, 从牛牯扑经白腊坑一直跑到雨顶坪村, 才逃脱了敌人的魔掌。真亏了这些农民呀, 身高1米80以上的“杨先生”, 背着他翻山越岭谈何容易!毛泽东很是感激, 要付给他们3块大洋作为谢忱, 几个农民婉言谢绝了。心细的毛泽东给他们写了一张3元钱的白纸欠条, 要他们在革命胜利后找他。24年过去了, 这张欠条早已不知何处去了, 毛泽东却牢牢地记住了牛牯扑这个地名以及救了他一命的农民陈添裕等人的名字。说来颇有点戏剧色彩, 接到毛泽东请柬的陈添裕当然喜出望外, 但他的老婆正准备生孩子, 中年得子, 怎敢轻易离开, 于是, 就请他的胞弟陈奎裕代他上北京观礼。毛泽东一见陈奎裕, 大笑, 说道 : “你不是 背过我的 陈添裕, 你是看茶桶的。”原来, 陈添裕个 子高 , 和毛泽东 相似, 而陈奎裕个子矮, 勉强背起毛泽东, 毛泽东的脚还没有办法离地呢!

人们都这样动情地歌唱:毛泽东是人民的大救星。长期以来, 被无意疏忽或冷落了的历史的真实是:人民, 胼手胝足一身土气的农民, 却也曾经是毛泽东的大救星。领袖和人民, 鱼水相依, 生死与共。静静的临江楼, 看尽风云变幻, 人世沧桑, 你是在深思这一庄严的政治命题吗?

领袖也是 人 , 也有喜怒哀乐, 也会感到委屈、无奈、窝火, 甚至大发脾气。离开了红军的毛 泽东 , 深深地为 红四军的前 途忧虑 , 也为自己的 不幸处境 而感到孤 独、不安、烦躁、痛苦。重病缠身的毛泽东, 是农民用担架从永定合溪石塘里的“师俭楼”抬到上杭临江楼的。他住在二楼前厅的左厢房里。房间很小, 但窗外便是滚滚滔滔一碧如洗的汀江。解放了的山城, 秋色无涯, 小楼上的菊花开得很是热闹。戎马倥偬的红军之父, 难得有这样宁静幽雅的环境。更让他高兴的是, 红四军的许多将领, 他原来的老战友, 得知他住在临 江楼 , 纷纷前来 看望, 给他带来不少鼓舞人心的胜利消息, 并且恳切地请他回到红军中去。其中包括曾和他意见有分歧的朱德, 也前来请他归队。毛泽东和朱德就端坐在那棵大榕树下的石桌旁, 一面下棋, 一面谈心。有道是:朱毛、朱毛, 朱离不开毛, 毛也离不开朱。朱之不存, 毛将焉附?绝大多数的红军指战员都急切地盼望毛泽东重新执掌帅印。他 们用写信 等各种形式, 表达自己的强烈渴望。10月11日, 正是传统的重阳节, 毛泽东在临江楼和他的老战友谭震林、傅柏翠、郭化若等人相聚。欢声笑语不绝, 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块垒烟消云散, 诗人气质的毛泽东诗兴大发, 当即吟成了《采桑子·重阳》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值得特别注意的是, 该词的“战地黄花分外香”, 最早的原作是“但见黄花不用伤”, 一个伤字, 最清晰也最形象地表达了毛泽东当时的心境。显然, 富有远见的毛泽东, 此时已经满怀信心地预感到, 重回红军跃马扬鞭驰骋疆场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然而 , 真正让毛 泽东战胜病魔、精神抖擞地站起来, 回到红军的统帅位置, 还是离不开闽西的人民群众。得知毛泽东得了重病的消息, 不少民间的郎中精心地替他看病, 到处寻医找药。两位优秀的地下交通员 , 为了治好 毛泽东的病, 奉命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 特地从闽西潜往上海, 买来了医治恶性疟疾的特效西药奎宁。返回途中, 一个地下交通员壮烈地牺牲了, 另一个交通员带着珍贵的药品终于回到了闽西。毛泽东服用了奎宁以后, 病情才渐渐地好转。是忠诚淳朴的闽西人民, 又一次用自己宝贵的生命, 使几度生命垂危的毛泽东获得新生。

闽西的老 百姓热爱 毛泽东, 他们深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无人 可以取代 的鼎足地位。为了让毛泽东早日恢复健康, 主持地方工作的邓子恢下令 : 每天 , 用二斤的 牛肉熬汤, 并且, 炖一只老母鸡, 给毛泽东增加营养。短短一个多月, 原来脸色苍白的毛泽东便脱去病容, 意气风发地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党中央“九月来信”精神的传达和贯彻, 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四军的统帅位置。1929年12月28日, 他亲自主持了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通过了以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为主旨的古田会议决议, 确定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此时 , 阳光如水 , 阵阵江风里, 神州的山山水水, 便悄然传颂着那一页页永恒的佳话。

静静的临江楼, 你是时代的哲人。“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虽默然无语, 但却无时不在启迪人们的心智。

同类临江超大型基坑施工对照 篇6

关键词:临江超长、超大基坑,SMW工法止水结构,钻孔灌注桩挡土,混凝土支撑,基坑变形,施工工期,围护成本,所担风险

前言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工程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配套工程, 整个建筑由中央60m宽的绿化带自然分成东、西区两大区域。其中西区为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客运综合大楼, 东区由11栋建筑高度为28~116m的建筑群组成, 主要功能为超星级酒店、商住楼、购物、休闲中心、文化艺术广场等设施。整个基坑纵向100m, 横向800m, 南临黄浦江, 北侧有上海市Ⅲ级保护建筑“中远老楼”, 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 (原为高阳码头) , 属超长、超大型基坑。

由于基坑紧邻黄浦江 (最近处距防汛墙仅为4.6m) , 为了保证基坑安全, 客运综合大楼 (西区) 采用以钻孔灌注桩挡土、SMW工法桩阻水 (靠黄浦江侧采用两道SMW工法止水结构) 的围护结构形式, 并且设置三道混凝土支撑。鉴于工程建设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商业配套工程 (东区) 采用钻孔灌注桩挡土、一道SMW工法桩止水, 其中东6区仅采用一道SMW工法桩 (内插型钢) 做为基坑围护, 并且整个东区基坑仅设两道混凝土支撑。由于客运综合大楼和客运中心商业配套工程基坑相距仅为50m左右, 属同等地质、环境条件下的超长、超大临江深基坑, 对于采取不同围护形式的基坑施工情况进行比较,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临江超长、超大型基坑施工, 并且为日后的黄浦江沿岸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与工程实例。

1. 工程概况

(1) 位于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西区的客运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约5.8万m2, 其中地下建筑面积达5.4万m2。基地平面呈矩形, 基坑面积1.85万m2, 近江侧长约214m, 最宽处95m, 距黄浦江最近处4.6m, 距北侧中远老楼5.0m, 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基坑挖深13.10m, 围护形式采用Ø950@1150钻孔灌注桩作挡土墙, 桩长26.40m, 插入坑底以下14.70m。外侧为单排SMWØ850@600三头水泥土搅拌桩阻水帷幕, 水泥掺量为20%, 桩长20.80m, 靠黄浦江侧采用双排SMW工法桩, 坑内设置水泥土搅拌桩暗墩。

(2) 商业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4万m2 (其中我方施工建筑面积约14万m2) 。基坑面积6万m2, 近江侧长度500m, 最宽处140m, 距黄浦江最近处5.6m, 北侧为待建的商业配套工程 (东4区) 。基坑挖深11.3m。根据围护设计东区共分为6区, 鉴于工程建设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商业配套工程 (东区) 采用直径Ф1000~Ф1100间距@1150~1250不等的钻孔灌注桩挡土, 桩长22.85m, 一道SMWФ850@600工法桩止水, 桩长20m, 并且在止水帷幕外侧设Ф700@500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其中东6区仅采用一道SMWФ850@1200工法桩 (内插700×300×13×24型钢) 做为基坑围护, 并且整个东区基坑设二道混凝土支撑。

2. 东西区基坑施工对比

(1) 基坑围护、支撑、挖土施工对比:

客运综合大楼 (西区) 整个基坑面积为1.85万m2, 基坑挖深13.1m, 采取钻孔灌注桩与SMW三轴搅拌桩相结合的围护形式 (靠黄浦江侧采用两排) 。整个基坑共采用323根钻孔灌注桩, 19599.37m3SMW三轴搅拌桩, 36822m3二轴搅拌桩, 围护施工工期为93天。西区共设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因此基坑共分四皮土开挖, 支撑总混凝土方量为1.35万m3, 基坑挖土方量24.5万m3, 施工工期为80天。北侧中远老楼区域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隔土并进行压密注浆。最后在SMW工法桩正式施工前, 为了探明在三轴桩施工位置是否存在较深的障碍物, 采用双轴搅拌机进行空钻扫孔, 扫孔深度为13m。由于事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在整个基坑施工过程中, 围护基本做到“滴水不漏”, 并且基坑最大变形仅有28.5mm。

东区商业配套工程根据围护设计共分6个区, 其中东2区基坑形式、大小与客运综合大楼较为相似, 东2区基坑面积1.8万m2, 开挖深度11.3m, 围护采用钻孔灌注桩、SMW工法相结合, 并且在止水帷幕外侧设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整个基坑共采用钻孔灌注桩257根, SMW工法桩13366.8m3, 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及坑底加固40012m3, 围护施工工期78天, 平均每延长米围护施工工期0.34天, 基坑共设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因此共分三皮土开挖, 支撑总混凝土方量5200m3, 总挖土方为23.8万m3, 施工工期68天。根据东2区南侧紧邻黄浦江而北侧为大面积待建区域的环境特点, 同时在积累客运综合大楼施工经验的前提下, 东2区围护施工仅采取清障、回填土措施。

客运综合大楼在周边环境较为复杂、无类似基坑施工经验的情况下, 采取了清障、空转扫孔、钻孔灌注桩隔土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并且由于基坑挖土深度较深 (挖深13.1m) , 设置了三道混凝土支撑,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 延长了施工工期。但是由于基坑紧邻黄浦江和保护建筑, 基坑的安全与否是整个工程的成败关键, 因此基坑围护基本“滴水不漏”、基坑极小的变形未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保证了主体结构的顺利、提前完成在某种意义上又加快了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同时东区商业配套工程的顺利进行也正是建立在客运综合大楼施工经验的基础上。

(2) 围护、支撑施工及挖土成本比较

成本情况1:客运综合大楼基坑围护施工费用6500万元, 三道混凝土支撑施工费用2800万元, 24.5万m3土的挖除及清运费用1029万元, 总计基坑施工费用为1.04亿元

成本情况2:商业配套工程 (东2区) 基坑围护施工费用5100万元, 两道混凝土支撑施工费用1960万元, 23.8万m3土的挖除及清运费用1000万元, 总计基坑施工费用为8100万元。

对比分析:客运综合大楼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深, 周边环境较东区商业配套工程复杂且无紧邻黄浦江基坑的施工经验, 因此设计采用三道混凝土支撑并在黄浦江侧增设一排止水帷幕, 并且采取空转扫孔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清障, 因此整个施工进程较慢, 并且相对施工费用较高。而东2区在借鉴了西区基坑经验的情况下, 优化了原先的设计方案, 仅采用两道混凝土支撑且围护形式也较为简单, 因此整个施工周期较短, 施工费用相对较低, 但施工风险相应增加。

(3) 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对比

变形情况1:由于在基坑南侧 (即紧邻黄浦江一侧) 原有阻水帷幕的外侧200mm加设SMW工法桩阻水帷幕, 并且预先对止水帷幕行走路线进行了扫孔触探, 通过清障或绕道确保了止水帷幕的良好封闭, 客运综合大楼止水帷幕没有发现大面积渗漏, 基本做到“滴水不漏”。同时由于选择“大坑化小坑”的挖土流程, 并且在中远老楼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整个基坑在施工过程中一直处于较安全的状态, 基坑围护最大变形只有28.5mm, 因此也保证了基坑南侧防汛墙、北侧中远老楼等保护建筑及大名路管道的安全, 为工程底板及地下室结构的提前完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变形情况2:商业配套工程 (东2区) 在积累了客运综合大楼施工经验的前提下,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并不复杂、基坑挖土深度较客运综合大楼浅的特点, 大胆优化设计方案, 仅在考虑施工成本因素的情况下, 对围护施工仅采取了清障、回填土措施, 基坑挖深11.3m, 设置两道混凝土支撑, 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基坑最大变形达39.78mm, 较客运综合大楼基坑变形增加了将近40%, 施工风险较高。但整个基坑施工过程中各个参数尚处于控制之中, 未发生险情。

结语

《临江仙》 篇7

1 调查方法

1.1 数量确定

在临江镇的水东、水西、新街、锦城、七墩、井栏、寨下、源尾、樟山、瓦铺10个饲养鸡多的行政村进行, 每个月分别采集1~14日龄、15~30日龄、36~60日龄、2月龄以上的鸡各5羽的新鲜粪便5 g送检。

1.2 检测方法

采用饱和盐水溶液漂浮法镜检。由于球虫卵较轻上浮, 取饱和食盐溶液的液面收集虫卵, 在显微镜载玻片上检查。

1.3 判定方法

显微镜镜检出鸡球虫卵的, 判定感染鸡球虫病阳性。

2 结果分析

2.1 各村鸡感染兔球虫病情况

见表1,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经卡方检验表明:不同村鹅球虫病的感染率差异极显著 (P<0.01) 。七墩村感染率41.25%最高, 依次是井栏村40%, 瓦铺村39.58%, 源尾村31.25%, 水西、新街村28.75%, 水东村28.33%, 寨下村27.92%和樟山村27.08%, 最低为锦城村25.83, 说明感染区域普遍, 但与卫生状况有关。

羽、%

羽、%

羽、%

2.2 不同日龄段鸡球虫的感染情况

见表2,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经卡方检验表明:不同日龄段鸡球虫病的感染率差异极显著 (P<0.01) 。感染最高的是15~35日龄达55.33%, 其次是35~60日龄达44.333%, 再次是1~14日龄达15.33%, 最低的是2月龄以上的鸡只有12.5%。

2.3 不同季节鸡球虫的感染情况

见表3,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经卡方检验表明, 不同季节鸡球虫病的感染率差异极显著P<0.01。夏 (6—8月) 感染率49.83%最高, 依次是春 (3—5月) 32.83%, 秋 (9—11月) 23.17%, 冬 (12—2月) 21.67%。说明鸡感染球虫病虽与季节关系不大, 但以湿热多雨的夏季多发。

3 小结

3.1 调查结果表明浦城县临江镇鸡感染球虫病很普遍, 临江镇的水东、水西、新街、寨下、七墩、井栏、寨下、源尾、樟山、瓦铺10个村都有感染鸡球虫病。湿热多雨的夏 (6—8月) 感染率4 9.8 3%最高, 依次是春 (3—5月) 3 2. 8 3%, 秋 (9—11月) 23.17%, 冬 (12—2 月) 21.67%。

3.2 感染最高的是15~35日龄达5 5.3 3%, 其次是35~60日龄达4 4. 3 3 3%, 再次是1~14日龄达15.33%, 最低的是2月龄以上的鸡只有12.5%。

《临江仙》 篇8

1.1 工程概况

梅子洲风井是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唯一的一座通风竖井, 位于南京市江心洲洲尾一鱼塘内, 风井平面呈外径29.2 m, 内径26.8 m的圆形。风井中心距离长江防洪子堤约30 m, 围护结构采用壁厚1.2 m, 深62.452 m地下连续墙, 其中地下连续墙距离长江防洪子堤最近不足15 m。

1.2 工程地质

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 (1) 1粘土, (1) 2淤泥质粉质粘土, (3) 1粉质粘土, (4) 1粉砂, (4) 2粉质粘土夹粉砂, (4) 3粉砂, (6) 1圆砾混卵石, 根据岩土层的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细分为若干亚层。单元土体的工程特性见表1。

场地所在区域气候湿润, 雨量充沛, 降水时间长, 对区域地下水的形成补给起了重要的作用。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

1)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长江漫滩区上部地层, 含水介质为 (1) , (3) 层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夹粉砂, 其渗透性差, 含水量贫乏。水位受季节及气候影响明显,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 径流缓慢, 以蒸发、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为排泄方式。

2) 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

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场地内均有分布, 含水介质主要为 (6) 层卵砾石, 其渗透性及富水性好。主要接受临近长江水补给, 以侧向排泄为主, 径流条件一般。

2 初步方案

地连墙设计为1 200 mm厚, 深为62.452 m。圆形墙, 布置形式如图1所示。

图中P1, P2, P3为一期槽段中的三铣成槽阶段, S为二期槽段, 如图2所示。

采用C35混凝土, 抗渗等级P10。分为Ⅰ, Ⅱ期各10个槽段, Ⅰ期采用三铣成槽, 由三孔段组成, 相邻孔段夹角为172.4°, 槽段轴线长6.517 m。Ⅱ期槽段采用一铣成槽, 槽段长2.80 m。Ⅰ, Ⅱ期槽段间夹角为169.6°, 轴线处的搭接长度为0.25 m。钢筋笼根据槽段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其平面图如图3, 图4所示。

3 施工难点分析

3.1 铣槽机对地层适应性困难

铣槽机的一次成槽长度不一, 成槽深度、适应地层上对梅子洲风井地连墙没有优势。

1) 铣槽机适宜硬岩地层, 由地质勘察资料可以看出, 本工程并无硬岩地层。

2) 铣槽机对粉砂层、淤泥质地层等适应度差, 双轮铣槽机除砂设备很难将其从泥浆中分离出, 致使成槽过程中的泥浆比重、流动性降低, 使连续墙成槽后清孔换浆工作量成倍增加, 影响施工进度。

3) 粉砂地层土质颗粒细小, 在成槽过程中, 随着泥浆中泥质、钙质含量的增多, 泥浆的粘性增加, 从而使整个铣轮逐渐的被粘泥糊住, 最终铣轮失去对岩层的破碎功能, 如图5所示。

4) 铣槽机均为国外设备, 在施工过程中维护、保养等较多。例如铣槽机上配备的齿轮箱, 拆卸维护一次需一天时间, 其他部件均需国外购买, 周期长, 对工期的影响大。

3.2 钢筋笼吊装难度大

Ⅰ期槽段内两幅钢筋笼下放, 先进入槽段的钢筋笼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其竖直度等, 第二幅钢筋笼在下放过程中易与其产生刮碰, 造成第二幅钢筋笼“下不去、上不来”。

3.3 地连墙槽壁开挖困难、稳定性差

地下连续墙进入 (6) 1圆砾混卵石, 土质较硬, 土体较完整, 工程性质较好, 开挖难度较高, 但上部均为软塑、流塑土体且施工区域邻近长江, 地下水较丰富, 槽壁坍塌风险大。

3.4 特殊幅接头处理

由于本工程为盾构风井, 特殊幅地下连续墙盾构穿越段落的接头须满足盾构切削、出渣等条件, 故对特殊幅穿越段的接头处理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一。

4优化后方案

经过对设备的调研及对工程难点的分析, 对槽段划分、成槽工艺及钢筋笼、地连墙接头形式进行了优化。

4.1 设备选型

采用金泰SG50液压连续墙抓斗机成槽辅以旋挖钻配合施工。SG50液压连续墙抓斗机满足施工条件, 同时该机器可根据不同地层配备相应的抓斗, 通过斗齿的改变增加抓掘能力, 其中硬地斗最大可抓强度在10 MPa左右。

4.2 槽段划分

为了适应设备的单位开挖长度综合并考虑围护结构受力情况, 对原设计槽段重新划分如图6所示。

重新划分后的槽段分幅采用“V”形折线幅, 十字钢板接头。平面布置形式为正24边形, “V”形折线幅, 折线幅两直线间夹角为165°, 每幅段地连墙中心线长度为2×1 843 mm, 共计24幅。

4.3 槽段加固及泥浆性能确定

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对地连墙槽壁进行了加固, 以应对上部软塑土体槽壁坍塌的风险。

泥浆指标的控制直接影响施工槽壁的稳定性, 针对本工程地层, 采取了表2的泥浆指标控制参数。通过对泥浆指标的严格控制, 有效保证了粉砂、卵砾石地层等复杂地层的槽壁稳定。

4.4 槽段划分及开挖

1) 槽段开挖顺序。

本工程将最终划分的24幅槽段, 分为两个首开幅, 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施工。

2) 基本开挖原则及方法。

用抓斗挖槽时, 要使槽孔垂直, 必须使抓斗在吃土阻力均衡的状态下挖槽, 即保证抓斗两边的斗齿都吃在实土中或抓斗两边的斗齿都落在空洞中, 根据这个原则, 单元槽段的挖掘顺序为先采用液压抓斗沿一侧开挖线挖掘, 再采用旋挖钻沿另一侧开挖现成孔, 最后采用液压抓斗施工中间剩余土体, 见图7, 首开槽段第一抓根据接头形式外放40 cm, 使用液压成槽机进行抓挖, 而后以槽段另外一端分幅线的中心为旋挖钻中心引孔, 引孔完成后进行再利用成槽机抓去槽段内剩余土体。顺接槽段、闭合槽段在新成墙侧引孔, 不需外放, 其余同首开幅施工。

3) 开挖要点。

抓斗出入导墙口时要轻放慢提, 防止泥浆掀起波浪, 影响导墙下面、后面的土层稳定。挖槽作业中, 要时刻关注侧斜仪器的动向, 及时纠正垂直偏差。单元槽段成槽完毕或暂停作业时, 即令挖槽机离开作业槽段。

4.5 钢筋笼及特殊幅盾构穿越区接头处理

将钢筋笼调整为每幅槽段一幅钢筋笼, 避免卡、碰槽壁等风险。接头采用了自主研制的玻璃纤维板十字接头, 满足了结构要求的同时保证了盾构的顺利穿越。

1) 钢筋笼吊装。采取双机抬吊五点吊装、钢筋笼采用整体制作, 分段吊装回直入槽的吊装方案, 主要分为两节, 分别为35 m和26.90 m。选用280 t履带吊车、150 t履带吊车。盾构穿越段的玻璃纤维筋采用自制托架, 结合玻璃纤维筋抗剪差、抗拉强度较好的特性, 采用笼子与托架同时设吊点, 托架先受力, 待接近回直状态笼子开始受力, 直至彻底竖直, 笼子完全受力, 托架与笼子分离并恢复起吊前状态, 笼子入槽。

2) 接头处理。自主研制了玻璃纤维板对穿越段接头进行优化, 使盾构可以切削、掘进, 同时玻璃纤维板的弯矩、剪力及水平抗拉强度均满足施工要求, 其形式同十字钢板, 实物如图8所示。

5 结语

通过24幅地墙的施工及后续基坑开挖情况证明, 本工程的实践, 可以作为复杂地层, 尤其是临江复杂地层圆形地墙施工的范例。过程中, 成槽机具的选择应充分的考虑其对各个地层的适应性。确定成槽机具后, 槽段的划分在满足结构受力的同时应以充分利用设备性能为目标。本工程“两抓一钻”的开挖方式, 开挖顺序在整个地下连续墙施工及单个槽段的灵活运用, 在保证槽壁稳定、竖直度及对底部较坚硬卵砾石地层上也体现了优越性, 证明通过机具组合成为未来施工类似工程的趋势。当然在成槽过程中, 随着开挖深度的加大, 不同地层的开挖对泥浆参数如何兼顾各地层的槽壁稳定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尤其在施工中成功的确定兼顾各地层槽壁稳定的泥浆指标及泥浆质量的控制也是施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泥浆针对大孔隙比地层的气密性需要着重考虑。最后, 在广泛的盾构始发、接收工作中, 玻璃纤维筋的使用和玻璃纤维十字板的研制与应用成功, 使盾构直接切削工作井地墙成为可能, 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 详细阐述了临江敏感环境下圆形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成槽设备选型, 槽段划分及钢筋笼吊装等地下连续墙修建技术, 同时积累了相关经验, 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临江敏感环境,设备选型,槽段划分,地下连续墙

参考文献

[1]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丛蔼森.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施工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 2004.

[3]彭慧.玻璃纤维筋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 2008, 4 (8) :60-62.

[4]王平.超厚砂层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综合技术[J].土工基础, 2009 (12) :39-40.

[5]刘建航, 侯学渊.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6]龚晓南.地基处理新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杜, 1997.

[7]周铁峰.双轮铣槽机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09, 35 (8) :155-156.

[8]王友林, 余远逢, 董军.几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分析[J].有色金属设计, 2007, 34 (3) :16-20.

[9]陈飞.双轮铣槽机在广州软岩地层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 (12) :67-68.

《临江仙》 篇9

在开班仪式市农牧局领导讲解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义,校领导详细介绍了培训班的日程,学员的筛选及师资力量等情况,并进行了理论学习及参观实习等日程安排,同时为学员免费发放专业书籍教材及学习用品等,制定了班委会制度。培训班主要讲解了农机安全驾驶常识和手动喷雾器的使用维护及农村安全用电、农药的配比、农村疾病预防及适合农村的保险等知识,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可和欢迎。此次培训50人,经考试全部合格,并颁发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证书。

创新培育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培训学校秉承“更新知识、强化技能、增进交流、提高业务水平”的办学理念,加强组织管理,注意培训安全,确保培训实效。授课老师更新了教学理念,注重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认真备课,通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促进学员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培训时间7天通过集中授课、跟踪指导、典型示范、观摩实习等形式,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受到了广大参训学员的欢迎和认可。让学员们学到了不少新的农业机械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开阔了眼界,对今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充满了信心。

观摩开眼界, 提高培训效果

11月9日,临江市农机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农机服务专业六道沟镇桦皮村学员来到市在久农机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实地取经。每到一处,学员们都认真听取了公司负责人对农业机械使用保养维修、销售、管理等方面的介绍,并就实际操作技术中的难点和困惑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观摩现场气氛异常活跃,大家心里暖意融融,听的认真、看的细心、学的用心、讨论的开心。这种“看、听、学、说、做”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实践观摩活动受到了学员的认可,甚至有的学员将新机械、新技术,用手机、相机或者纸本笔都记录下来,以备慢慢学习研究。

通过此次观摩学习,学员们近距离学习了现代农业机械的新模式,深深的感受到先进科技在农业机械中的独特魅力,学员们通过边参观,边思考,边交流,边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新型职业农民干事创业的能力与信心。

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组型分析 篇10

关键词:大鳍鳠,染色体,核型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主要在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上游分布,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销售价格较高,具有极好的养殖前景[1]。大鳍鳠为底栖性鱼类,喜群集,怕光,一般在晚上觅食,以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小虾、小鱼等为主食。大鳍鳠是我国特有的经济鱼类。通过对长江上游干、支流的大鳍鳠资源调查,发现渔获物中1、2龄的比重占46.3%,种群小型化、低龄化明显[2]。对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了解嘉临江大鳍鳠的染色体组特征,以为大鳍鳠的驯化繁殖、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鱼种为2011年5—12月在嘉临江捕获的体长20~21 cm、体重100~120 g的活体大鳍鳠,在实验室暂养。共30尾。

1.2 研究方法

1.2.1 制备染色体标本。

给大鳍鳠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3μg/g·体重,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体腔,12 h/次,24 h后注射秋水仙素4μg/g。3.5 h后断尾放血30 min,解剖取头肾,使用0.75%鱼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连续清洗2~3次。将头肾在生理盐水中剪碎,静置,取上层细胞悬液,1 000 r/min离心8 min,收集下层细胞,加入0.075 mol/L KCl低渗液,水浴锅中37℃条件下处理30 min,1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细胞。再用预冷的卡诺氏固定液(甲醇∶冰醋酸=1∶3)固定30 min,冰冻玻片滴片,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

1.2.2 核型分析。

选取10个数目完整、长度适宜、分散较佳、着丝点清楚、2条单体适度分开、形态清晰的分裂相(中期)在1 000倍下进行显微摄影,经photoshop 7.0处理,确认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测量长臂、短臂,计算相对长度和臂比值,并按Levan[3]提出的标准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作出核型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染色体数目

选择不同个体的100个染色体,要求其清晰,分散良好,根据常规标准统计大鳍鳠染色体数目,即要求染色体众数占检测细胞数的75%以上。由表1可知,中期分裂相的染色体数目在56条以下、56条、56条以上的出现次数分别为7、83、10次,出现频率分别为7%、83%(2n>75%)、10%。因此,可认定大鳍鳠染色体二倍数2n=56。

2.2 染色体核型

从核型分析结果(图1、2)可以看出,大鳍鳠亚中着丝点染色体(sm)、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分别为8、10、5对。其核型为2n=20 m+16 sm+10st+10t。根据Matthey的建议,中部和亚中部、亚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的臂数分别计为2、1,其染色体臂数NF为92。

从表2可知,大鳍鳠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第1对(sm1)相对长度最长,为2.685+0.012,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的平均相对长度均较大,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平均相对长度较小。

3 讨论

对于大鳍鳠不同分类群、种类的比较,能够通过异同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获得,通过比较鱼类间核型的差异性,研究鱼类的亲缘关系。虽然当前对鱼类的进化研究已可以利用基因技术进行,采用分子遗传学技术来演绎鱼类的进化关系,但核型的演化在判断物种亲缘关系、进化方面仍有重要作用[4]。从表3可知,鎨属、黄颡鱼属、拟鲿属核型组成比较相似,鎨属、黄颡鱼属、拟鲿属没有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或较少(拟鲿属细体拟鲿除外),而鳠属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较多。李树深[5]研究指出,在特定的分类阶元中,原始类型有较多的t,特化类型有m与sm染色体较多。因此,与鎨属、黄颡鱼属、拟鲿属相比,鳠属较原始,但在核型特化上各属较一致,尤其是黄颡鱼属的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鳠属的大鳍鳠;拟鲿属圆尾拟鲿、乌苏里拟鲿、凹尾拟鲿、切尾拟鲿;鎨属的粗唇鎨特化明显[6,7]。

小岛吉雄[8]研究指出,鱼类进化越处于上位,部着丝点染色体越多,染色体越收敛,端臂数少。大鳍鳠二倍体染色体56,比同科其他鱼类都多。其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为5对,而长须黄颡鱼、圆尾拟鲿、光泽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长尾鎨、乌苏里拟鲿、切尾拟鲿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均为0对,长脂拟鲿、黄颡鱼、细体拟鲿分别为1、2、5对,大鳍鳠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数目明显多于本科其他属鱼类(细体拟鲿除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总共18对,结果与李川[9]不一致,有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种属的分化不同,结果有待进一步论证。因此,大鳍鳠在鲿科鱼类系统演化上应属于高位类群,在进化上属于相对原始且比较特化的类型。

参考文献

[1]朱成科,郑永华,高元彧,等.大鳍鳠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养殖前景研究[J].水利渔业,2007,27(5):86-89.

[2]杨德国,周剑光,吴国犀,等.长江大鳍鳠的人工繁殖[J].中国水产科学,1998,5(2):26-30.

[3]LEVAN A.Nomenclature for centrometic position on chromosomes[J].Hereditas,1964,52(2):201-220.

[4]薛淑群,尹洪滨.黄颡鱼染色体组型的初步分析[J].水产学杂志,2006,19(1):11-13.

[5]李树深.鱼类细胞分类学[J].生物科学动态,1981(2):8-15.

[6]黄志强,黄志坚,李本旺,等.东莞部分淡水鱼类染色体核型分析[J].水产科技,2010(5):9-11.

[7]潘炯.广东淡水鱼类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312-355.

[8]小岛吉雄.鱼类细胞遗传学[M].林义浩,译.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8-33.

上一篇:入党后教育下一篇:艾滋病治疗药物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