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于教

2024-08-08

寓德于教(精选7篇)

寓德于教 篇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尤其对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来说, 德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对作为整个教育工作一部分的英语教学来说, 如何在课堂上积极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一直在困扰每一位中职英语教师, 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 中职学校面对的是较低层次的生源, 加之我校地处少数民族偏远地区, 职教起步晚, 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 有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期望太高。

其二,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 除了思想理论课, 学生工作多是由政教处、团委等部门个别应对, 学校德育工作未形成合力, 没有积极有效地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

其三, 有些老师认为,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的事, 与其他专业课老师无关。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没能结合英语课特点,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也没有开展有效的活动, 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

“有学者, 可教人, 有德者, 可育人”, 教师肩负有这双重责任。英语教师应利用好课堂这个主要的教育平台, 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道德因素, 找准“切入点”,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自信自强, 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那么,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 在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第一节英语课上, 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浓厚、友爱的英语学习氛围

中职《英语》 ( 基础模块 上册) Unit 1就有相应的教学内容, 是一些常用的问候语及字母方面的内容。教学时教师要教育学生讲礼貌, 见面时要主动说“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Hello! ”“Hi! ”“Nice/Glad to meet you”等; 分别时要说“See you later! ”“Goodbye! ”等; 提出问题时用“please”; 致歉时用“sorry”等。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操练如何用英语见面问好和道别, 如何用礼貌的话语对周围的人表达友爱。

2. 在课堂教学中, 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进行各项基本训练时, 应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注意发掘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 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中, 使学生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形成自信、健康、向上的品格。如在学习中职《英语》 ( 基础模块上册) Unit 2中家庭成员单词时, 教育学生尊重长辈, 爱护幼小; 讲解Unit 5的Reading部分FavoriteFood时, 通过介绍各国人们所喜爱的食物类型, 对某些食品发表看法, 鼓励一些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了解其他国家的一些用餐文化; 在学习Unit 10 Sports时, 可以结合2008北京奥运会和课文中的马拉松精神,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育学生学习运动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情系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3. 应当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创新英语课外活动形式, 用先进的道德文化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如开展英语知识竞赛、英文诗歌朗诵、英文歌曲比赛、校园广播英语主持人选拔等, 都可为学生搭建同龄人的个性舞台, 让每一个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他们经历过太多的失败, 以至于对自己缺乏起码的信心, 如能在活动中使他们养成有明确目标、积极心态、良好习惯、坚韧毅力的品质, 那将让他们一生都受用无穷。

4. 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示范和引领

教师任务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 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孔子曰: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同样, 英语教师的品德情操、行为规范, 对学生也会起模范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交往的行为上都作出示范, 以具体的行动来影响、感染学生, 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精神生活。

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 我们可以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语言环境, 可以适时、充分地利用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既能学好英语, 又能在思想品德上受到良好影响, 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与学校的各种教育因素形成合力, 使学生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

摘要:笔者所在的甘南师范学校 (以下简称“我校”) 是一所转型中的中等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一直不受学生欢迎。但是, 英语课作为文化基础课中的一门课程, 中职英语教师应当积极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以学生为本, 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中职学生的“成才先成人”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

寓德于教 篇2

为人师表

——《教师禁言禁行、励言励行100条》的学习体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通过对《济南市教师禁言禁行、励言励行100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是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也就是说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除了看其是否拥有一定学历和能力外,重要的是看这个教师是否有“爱孩子”的心。众所周知,孩子们每天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人是班主任,一个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是学生的“敌人”。我们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俗话说,“爱”能使“冰雪融化”。特别是对后进生,只要我们对他们倾注真心的爱,并把握好教育时机,掌握恰当的方法,我们相信,再顽皮的学生也是可以转化的。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因为有了爱,教书育人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因为有了爱,我们看差生时才不会有“看不顺眼”的现象,我们才会很乐意地去想办法去改变他们。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及时沟通,家校合作,共同参与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老师是孩子们的管理者和监督者,而家庭的作用也显而易见,更何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儿童、少年学生,除了向书本上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好教师应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由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寓德于教乐践行 篇3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素质教育;德育;实践

一、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使青少年本人受益终身,也将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延续。因此,班主任要切实实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责任,寓德于教。

二、班主任德育教育現状及原因

目前,学校德育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受到就业、家长价值观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存在众多的不良问题,班主任德育工作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班主任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工作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政府、社会到学校,都要求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将智力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从而造成班主任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工作。

2.班主任重说教而忽视实践训练

现在的中学生对社会的现实问题,对书本中现成的理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不同的想法;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反观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老师就是照本宣科。

3.班主任重评价而忽视过程

班主任总是喜欢应付事务性的检查,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班会往往成为很多班主任的独幕剧。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

三、结合语文教学创新班主任德育教育

1.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班主任应该从提高民族素质,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出发,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到“以德治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

比如,在讲述《论语》时,运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修身是第一位的,修身的“修”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将平天下作为最终的目标,“平”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认识到修身并不仅仅是梳妆打扮,更多的是内心道德思想的高尚追求,“平”是促进天下太平和谐的含义,可以看到曾子的高尚品质与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教育,不仅仅是说教,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潜意识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2.班主任要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的实效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体现,没有实效的德育工作只能是缘木求鱼,只能造就一代社会人没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比如,针对学生不懂得感恩的现状,在讲述《我与地坛》时,将对父母的感恩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孩子积极思考,让孩子认识到天下父母的辛苦与良好的愿望。

3.润物细无声,德育须善行

班主任管理学生,会经常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优势,把德育观念、德育要求、道德标准融化在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道德教益。

语文课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内容。比如,教学《雷雨》可以组织学生演话剧片断,在组织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团结、协作,树立团体精神,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来矫正学生(独生子女)要求个性、要求表现自我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个性是需要尊重的,但是团体精神也不能缺失。

另外,在管理班级中,可以利用班级墙壁、黑板报、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示范、感染,努力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营造一种浓郁的道德习惯教育的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德育管理要树立民主理念

学生管理中应坚持民主的原则,多对话,多交流,少批评,少训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实际上,语文课内容中,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内容俯拾皆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对话交流等应该能够引导学生加深对人本精神的教育与思考,比如,《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一课,针对学生炫富、好吃、乐穿的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朴实、勤劳、节约等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班主任德育教育要引导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作为一位教授语文学科的班主任,要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寓德于教,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太平.当前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J].三峡论坛,2009,220(11/12).

[2]张均伟.班主任德育的新方向:“主体德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8-15.

[3]蔡俊.浅谈班主任在高中德育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0-12-23.

寓德于教 篇4

一、在课前准备上用工夫

根据学生普遍重视理化课, 忽视其他文科的现状, 要使政治课教学不空洞、不枯燥, 课前的准备工作 (备教材、备学生、备材料和备教法) 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 (1)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学课程标准、挖教材、搞教研, 并借助资料予以深化, 切实理解并把握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内在联系和教学重点、难点, 做到目标明确, 说理透彻, 表述清楚, 逻辑严谨。这些似乎是老生常谈, 但是它却是教学中需要的内功。 (2) 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教材内容, 灵活运用适宜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素材, 对学生思想认识上和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 积极引导, 提高觉悟, 付诸实践。例如, 备“资源配置”这一问题时, 我设计出“为什么要进行资源配置?”“当你走上工作岗位后, 你怎样做才能合理利用资源?”这样两个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得出结论。这样设计的目的,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 认识资源的重要性, 树立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观念, 为他们能成为德高艺精、服务社会的专业型人才而奠定有利的思想基础。 (3) 了解学生, 掌握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班施教, 因材施教, 做到“有的放矢”, 增强教学成效。

二、在学与教上用工夫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过程,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 要有坚定的信念

要想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 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的政治理论和教师职业有坚定的信念。在教学中要克服各种困难和不良情绪, 以自身高昂、坚定的信念感染学生, 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教学。比如, 教师要善于吸收新的知识, 了解时事, 积累素材, 在课堂上根据需要信手拈来。

(二) 要有满腔的热情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满热情, 要在情感上感染学生。在分析理论和进行实践活动时要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熏陶, 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理论是科学、是真理、是行为指南, 使他们感到教师是这一理论的信仰者、实践者, 又是一位思想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 学生不仅受到教育, 而且体验到教师的魅力, 所以, 在教态上要力求做到富有情感和吸引力。例如, 在讲“犯罪与道德的关系”时, 我通过目光、面部表情和动作姿势的变化, 配合描述性的语言, 把“有人落水, 旁观者见死不救”的案例活现出来。结果, 通过我含情的教态, 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也领悟到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 道德也是不可或缺的道理, 从而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学要生动活泼, 具有吸引力, 在熟练掌握理论的基础上, 力求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气氛不是来自于几个多媒体课件, 更不是教师泛泛的空洞说教, 而是需要有现实感的素材。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获得认识需要可感可触的事例,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要有雄厚的知识积累和善于驾驭课堂的能力。

1. 情境教学法

例如, 在讲“依法纳税”时, 选择三名同学对如下材料进行表演:“张某和王某都是个体户, 张某经常偷税、欠税;王某按时纳税, 国家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刘某强制追缴张某的税款, 并作出相应的罚款决定。同时, 对王某给予表扬和称赞的过程”。在逼真的情境中,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从而能够投入其中, 努力表演, 认真分析, 在栩栩如生的表演中明白依法纳税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义务, 还是热爱国家, 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现。情境的设置, 使学生感到政治学知识的亲近, 不再认为是空洞的说教,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法就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运用的: (1) 案例与理论相结合。 (2) 课堂演练案例。 (3) 开展案例讨论。 (4) 在布置作业和命题考试中, 把案例分析作为重要内容。

3. 竞赛教学法

学生对于一些理论性强的知识, 学起来往往感到枯燥无味, 兴趣不大, 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特点, 往往争强好胜, 喜欢表现自我, 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竞赛性的活动, 将课文知识融于一些辩论、抢答等活动中。例如, 对于枯燥的知识, 教师不妨编成竞赛题, 将其形象化。这样, 在热烈而又愉快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知识, 而且巧妙地运用到了实际之中, 增长了能力。

三、在课后下工夫

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 要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 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 作为今后完善教案, 改进教学, 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 因此, 课后反思是整个教学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学校的政治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 在课前准备上用工夫, 在教与学上用工夫, 在课后下工夫, 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 寓德于教, 寓教于乐, 努力提高实效。

摘要:思想政治课要围绕学科特点, 在课前、课堂、课后都下工夫, 寓教于乐, 充分发挥道德教育功效。

关键词:德育,乐趣,功能,效果

参考文献

寓德于美 以美育人 篇5

作者:王陈香 编辑日期:2009-12-2 15:20:01 点击数:

1224

德育和美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美育与德育、智育等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它具有形象性,利于认识和理解;具有情感性,容易以情动情,使人们从审美中受到陶治和教育;具有愉悦性,能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愉快,在享受中受到教育。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外表美更有内在美的人才,必须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把德育摆在了首位。不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就不利于新世纪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有句话说的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先学做人”。

教书先育人,各学科的教学都不能脱离思想品德教育。作为美术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怎样引导学生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中把握自己,不迷失方向?美术课堂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更应该利用它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一、教师以身作则,注重身教育人

教师素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称,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长。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诚实好学的师德、风趣儒雅的风度和虚怀若谷的气度对学生的自觉德育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加强师德修养,养成良好习惯,随时随地给学生作榜样。例如有些美术老师为追求个性,喜欢穿奇装异服、留长发、不注意个人卫生等,这些在中学校园里都是不文明的,不和谐的,应该坚决制止。其次,我觉得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科本领。特别是美术教师除了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能力,还要增强绘画动手能力,随时在课堂中能给学生做示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高,有信任感,学生就尊敬你,崇拜你,更愿意听你的。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效果,也触动了学生。“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行为的点点滴滴时刻感化着学生。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现用的高中美术教材内容多样,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有直接的,也有含蓄的,需要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美术鉴赏课安排了中国古代建筑、古代雕塑、古代壁画、绘画等经典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和才华,作为炎黄子孙应以为豪。教材有些内容属于显形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北魏南北朝时期墓室石棺上的雕刻《孝子棺线刻·郭巨埋儿》,讲述的是郭巨因家境贫寒,为给老父亲治病,打算埋掉自己的儿子。结果在挖地的过程中挖到黄金,从此全家不愁衣食,生活幸福。作者把戏剧性的情节安排组织在有限的空间平面里,引起熟悉孝子故事的观者的内心共鸣。我由此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做人要有孝心,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激身边帮助过和爱你的人。又如在欣赏“故宫”和“圆明园”建筑时,我播放相关的影片片段给学生观看,当学生看到影片中大量宝贵书画被当作废纸焚烧,大量艺术珍品被八国联军刮分,分散到世界各地,而且火烧了辉煌的圆明园„„同学们都愤怒了,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激起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还有些教材内容是隐性教材,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发现,发掘和理解。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情感的表现。由于表现手法独特,风格高雅,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在世界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徐悲鸿的《奔马》,画家已经没有局限于艺术家的自我陶醉中,而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已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齐白石老人晚年的作品《虾》、《青蛙》、《小鱼》等体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眷恋,达到了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以此来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不仅陶冶他们的情操,也让他们领略生活美、自然美,从而唤起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材中的中国民间美术,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蕴涵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貌、社会风格和思想情感。在欣赏我国精美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我也选用本地民间美术文化,如“宁波宁海的十里红妆”,“朱金漆木雕”,鄞州区的“彩船”等让学生欣赏。虽然有些作品属于土俗艺术,但它却与所谓“高雅”艺术具有同样审美价值,使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也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激发起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淳朴民间美术的真挚情感。

三、关注课堂教学过程,融入品德教育

1、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合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案例—:游戏教学。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现代服饰艺术》一课:①设置服装超市(老师提供各种布块、上衣、下衣、围巾等),让学生自己挑选搭配组合,看谁搭配的最协调。②穿上搭配好的服饰,上台模特表演。③同学们相互欣赏、相互评价,评出最佳服装设计师。在活动中学生兴致勃勃,互帮互助,自信十足。案例二:小组合作教学。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分类分组讨论交流,也可以以组为单位采取知识竞赛、知识抢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案例三:集体创作。在上《图像与眼睛》这一课,我设置了一个活动: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根据对音乐的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图像的形式把音乐中所表达的内容绘画出来。先让一个学生上来在黑板上画出来,其他同学可在他画的基础上进行删减,补充,最后形成大家一起创作的作品。通过个人创作和集体创作相结合的方法,寓教于乐,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增加团队协作的精神。

2、重视课堂评价,升华品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既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也要明确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弱点及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但是教师在评价中也要注意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适度,不侮辱人格,不讽刺挖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美术学科是一们特殊的学科,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有每个人的独特见解和看法,并不存在只有唯一的答案或者标准答案。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与老师交流自己的体会与想法。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寓德于教育人为先 篇6

师德建设 完美人格 关爱学生

从教以来,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同的影响,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而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师德建设的重点是塑造教师完美人格

人格就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同时也是人的道德品质。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是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教师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记得有一位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道:“老师,以前我曾是班里‘十恶不赦’的学生,我有很多坏习惯——迟到、旷课、打架斗殴、随地吐痰……厌学情绪非常严重。那时,当我犯错误时,老师对我非打即骂,有时还罚钱。而老师您不同,您没有用‘严打加重罚’的策略,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有一次在我要吐痰时,您还默默给我递上了卫生纸。对于您的一言一行,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发誓一定要痛改前非,做一名文明合格的中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愿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都能以身作则,用自己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去影响人、教育人、陶冶人、塑造人。

二、师德的核心内容是关爱每位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位,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走进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的集体,同学生同欢乐共患难,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每天与学生在一起,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关怀备至地去触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成绩很好,就是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于是我就想方设法的让他融入到整个的班集体中去。我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九个学习小组,让他担任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每当组内同学有问题的时侯都会主动的去找他讲解,每天我都要向他询问组员的学习情况。慢慢地,他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多了起来,而且时不时地还和同学开起玩笑。看到他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我也感到了欣慰。

三、师德修养的体现

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是尊重引导家长参与。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十分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十分尊重和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我们知道,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久的老师,父母对孩子性格品行的形成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尊重家长、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行为要求,及时和家长沟通,听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见,互相反馈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共同商议提高孩子思想道德认识、学习成绩的最佳教育方法和措施等。这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又使学校及教师的各项工作接受了家长的监督,使各项工作更科学化、实效化。作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纽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放下架子,学会倾听与交流,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这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的需要。

四、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是乐教勤业无怨无悔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从教十多年,累计教过的学生也有上千人了,看到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逐渐工作在社会各个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或优秀或普通的劳动者,听到他们仍然不忘叫自己一声“老师”,内心收获的是喜悦和成功感,也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验,也促使我更热爱自己的职业,更勤于自己的教育工作。

我相信,许多教师的劳动正和我一样,是在进行着“三重”收获。唯有用心从教,乐教勤业,不断钻研,才会成为教育的智者,才会感受到教育的快乐,“三重”收获才会更多。

寓德于大学英语课堂 篇7

1 德育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取向

教育的作用主要是促进人的成才,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如何促进大学生成才和全面发展, 就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大学的人文教学是, 以全体大学生为教育对象, 以人文社会科学为教育内容,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这也是大学生有所作为, 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的重要条件。只有通过加强人文教育, 促进大学生的任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才能实现“做人”和做高素质教育的目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的自我繁殖, 总是要和其他的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 相互影响, 并从其他文化中不断吸收、补充、融合, 这对本国的发展与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教育过程中, 每位教师都应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 强调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2 德育教育的基本方式

2.1 以身作则, 身正才能为

一名优秀的教师, 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 对待学生以外, 还必须自觉地, 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首先是真诚, 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作用, 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 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其次是全面, 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 敢于为真理抛开个人的得失, 敢于为求知而坚持不懈的奋斗。要致力于形成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专博相济、富有活力的知识结构。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 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 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 书写规范, 有耐心。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 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2.2 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课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既要注意遵循英语语言教学的规律, 巩固、扩大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 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之中。大学英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 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 有的与生活密切相关, 有的是人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 因此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 以知识为载体, 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 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 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师一定要从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出发, 确定哪些知识点渗透哪些德育因素, 也就是自然渗透,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在Being Honest and Open一文中引导学生在理解, 分析这篇议论文的三个部分 — “正直三角原则”的同时, 教育学生在面对个人压力时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总是给予他人应得的表扬, 要诚实坦白地表现真正的自我。只有在生活中坚持不懈地遵循诚实正直原则, 抵制放松道德标准的种种诱惑, 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2.3 利用教学中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 它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 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 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 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达到和学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同时也是贯彻德育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如通过课程的任务、要求、目的的下达, 以及生词、文章的讲解, 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 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 深挖其思想精华, 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可采用分组或个人练习, 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及独立工作能力;通过有效地课堂提问的方式, 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这样即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 因势利导, 及时点评,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 小结

德育的核心是育人, 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德育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是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是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的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充满爱的有效交往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德育教育是教育学生“成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也会有利于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只有德育与智育双管齐下, 才能锻造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因此英语教师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的同时, 应将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 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英语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同时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 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综上所述, 在英语教学中, 不失时机地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一如既往地抓好这一课题的探索和研究,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中宏.新世纪大学素质教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3.

[2]韦有华.人格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胡德海.人生与教师修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4]丁季荣.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J].科学社会主义, 2005, (3) :1-2.

[5]曾琦.挑战与机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6) :54-57.

【寓德于教】推荐阅读:

“寓德于教”09-16

寓情于教08-03

融情于教以情育人05-30

上一篇:降低电能论文下一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