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网络图书馆

2024-11-29

有线电视网络图书馆(精选9篇)

有线电视网络图书馆 篇1

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 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 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 即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是新旧媒体有机结合的一种产物, 它在继承旧媒体的优秀经验的同时, 还在网络时代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 兼具两者的优势。因此, 在图书馆服务中应用网络广播电视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该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1 网络广播电视的介绍

自从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 人们对网络与广播的界限感觉逐渐模糊起来。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们不断的将网络、广播与电视进行整合, 进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媒体, 即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同时具有网络、广播与电视的传播优势与特点, 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传播方式, 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网络广播电视需要一个强大的平台作为支撑, 范围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目前, 网络广播电视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的一个状态, 应用方法越来越简便、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宽广, 这对复杂的图书馆服务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如何将网络广播电视应用到其中, 需要广大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2 网络广播电视所具有的特点

2.1 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点

时效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现阶段而言, 一般情况下, 报纸新闻的实效为1天时间, 广播、电视新闻的实效为半天时间, 而网络广播电视新闻的实效时间则要更少, 并且还需要根据各个网站的具体情况进行自行设置。网络广播电视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 也就是说, 只要有网络信号的地方, 就可以实现网络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

2.2 具有繁多的服务项目特点

网络广播电视除了为用户提供诸如新闻等公共类的节目, 提供专业性较强的系类型、专题型节目, 为用户的教育需求提供资源之外, 还可以将用户与用户之间连接起来, 为其提供互动、反馈以及交流的空间。用户在享用资源的同时, 还可以对此与他人进行意见交流与内容评论, 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目与内容。

2.3 具有较强的资源共享特点

传统的广播电视用户被空间和时间所限制, 无法对实时的资源进行获取, 而网络广播电视的应用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所存储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其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为用户提供各种资源, 并加强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媒体之间的沟通, 进而实现资源共享。

3 网络广播电视在图书馆服务中所起到的作用

3.1 为图书馆提供了新的资源

在图书馆中, 广播电视也是其中一项重大的资源, 长久以来, 图书馆的信息载体一直是以图书、报纸以及期刊为主, 同时也对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内容与形式产生着影响。网络广播电视的作为一种新媒体, 被应用到图书馆服务中, 使其信息载体、业务活动内容与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广播电视资源, 对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节目进行检索与观看, 进而对各地的新闻进行了解与掌握。而且, 有些节目还会提供一些质量较高的信息, 由诸如学者、专家等权威人士进行演讲, 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资源。

3.2 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在网络广播电视应用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新媒体服务, 这是一种具有超强时代感与广泛服务范围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他的开展与应用可以使用户脱离传统的服务模式, 可以更加不限地点、不限时间的对资源进行更加自由的选择与获取, 促进了用户的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目前, 网络广播电视所具有的丰富的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图书馆的各种用户对资源的需求, 其主要表现在:建立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对官方各类资源进行采集;建立网络在线检索功能;利用网络为用户提供虚拟的上门服务;对节目类型进行分类, 并具有点播功能;建立更加便捷的检索方式, 为用户查询与获取资源提供方便。

3.3 获取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获取网络广播电视资源的方式, 是经过整合网络上面的各个广播电视资源而形成的, 进而在图书馆中得到应用。从2009年开始, 我国的网络广播电视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进展, 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大量的网络广播电视资源的出现, 为用户带来了更为自由的资源选择, 同时, 也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机遇。图书馆以自身服务的具体情况为基础, 结合现代化的网络技术, 对服务对象的资源需求进行深化的调查与研究, 并无偿的对资源进行下载, 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以及更为先进、便捷的资源获取方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 在图书馆中, 网络广播电视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并已经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新型媒体资源, 这就要求其对信息来源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 将传统服务与现代化信息科技相结合, 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进行更为深化的探索与研究。同时, 还需要对图书馆的网络设备、馆员的知识保护意识, 以及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强化, 以便为网络广播电视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帮助。

摘要:在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网络广播电视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其在对网络平台自由特性进行全面展示的同时, 还对传统的广播媒介起到了一定的延伸作用。网络广播电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广阔的传播范围、繁多的服务项目以及强大的资源共享功能等优点, 将其运用到图书馆中,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发展起到一个大大的推进作用。为此, 该文将对图书馆服务中的网络广播电视进行分析, 并对其所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网络广播电视,图书馆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林.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调查研究[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1 (5) :146-147.

[2]吴元兵, 我国网络广播发展现状研究[J].新闻传播, 2010 (9) :26.

[3]申启武, 吴侠, 2012:广播与新媒体在互动融合中实现新跨越[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 (3) :5-7.

有线电视网络图书馆 篇2

davic(digital audio video council) 数字音视频理事会

db(data broadcasting) 数据广播

db(decibel) 分贝

dbs(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 直播卫星

dc(direct current) 直流

dcf(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色散补偿光纤,也叫色散位移光纤

dc-smf(dispersion compensation single mode fiber) 色散补偿单模光纤

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离散余弦变换

dfb(distributed feedback) 分布反馈(激光器)

dfb-ld(distributed feedback-ld) 分布反馈型-激光二极管

dft(e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 离散傅里叶变换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ib(digital integrated broadcasting) 数字综合广播

digital 数字的

distribution point 分配点

dll(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

dls(dynamic label segment) 动态标记段

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

docsis(data over 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有线电视网络上的数据接口规格

downstream 下行

dqdb(distributed queue double bus) 分布队列双总线

drc(dynamic range control) 动态范围控制

dscty(data service component type) 数据业务成分类型

dsf(dispersion shift fiber) 色散位移光纤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户线路

dsm(digital storage media) 数字的存储或传输器件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数字信号处理器

dtv(digital tv) 数字电视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数字视频广播

dvb-c(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cable) 用于电缆的数字视频广播

dwdm(denseness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密集波分复用

dxc(digital cross connection)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ebu(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欧洲广播联盟

echo rating 回波值

ecm(entitlement checking message) 授权校验信息

edfa(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 掺饵光纤放大器

edtv(enhanced definition television) 增强清晰度电视

eia(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电子工业协会

eirp(equivalent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eld(ensemble identifier) 信号群(组)标志

emm(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授权管理信息

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s) 电子节目指南

equalization 均衡

erp(equivalent radiated power) 等效辐射功率

esr(error block second ratio) 误块秒率

ethernet 以太(网)

eti(ensemble transport interface) 信号群(组)传输接口

eti(na){ensemble transport interface(network-adapted)} 网络适应的信号群(组)传输接口

eti(ni){ensemble transport interface(network-independent eti)} 网络独立的信号群(组)传输接口

etn(ensemble-transport-network) 信号群(组)传输网络

ets(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 欧洲通信标准

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欧洲通信标准学会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联邦通信委员会

fddi(fiber distributing data interface)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复用

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频分多址

fec(forword error correction) 前向纠错

feed 馈送

feedback error correction 反馈纠错

ff(feed forword) 前馈(放大器)

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快速傅里叶变换

fi(frequency information) 频率信息

fib(fast information block) 快速信息块

fic(fast information channel) 快速信息信道

fidc(fast information data channel) 快速信息数据通道

fidcid(fast information data channel identifier) 快速信息数据通道标志

fig(fast information group) 快速信息组

fm(frequency modulation):频率调制(调频)

fml(frequency modulated microwave link) 调频微波链路

fp-ld(fabry-perot laser diode) 法布里-珀罗激光二极管

frequency 频率

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纤到大楼

fttc(fiber to the curb) 光纤到路边

ftth(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户

有线电视网络图书馆 篇3

电视图书馆是在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图形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 通过数字电视这一载体, 为读者 (用户) 提供图书馆的各类服务[1], 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近几年来, 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图书馆先后与当地数字电视运营商合作, 探索、实施电视图书馆项目。

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2012年5月, 绍兴图书馆与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在前期筹划的基础上, 合作开发并实施了“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 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 项目第1阶段任务已完成。“绍兴电视图书馆”分互动版、图文版两种版式, 图文版已于2012年6月30日开通, 互动版已于2012年9月26日开通。“绍兴电视图书馆”可为读者 (用户) 提供信息服务、精彩讲座、书目查询、图书续借、休闲娱乐等服务。绍兴图书馆通过数字电视平台, 以图文信息与视频节目相结合的方法, 将各类文化信息送到千家万户, 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实践证明, 电视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模式, 是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一种新载体, 是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项目的有效途径。

1 绍兴电视图书馆的实施

1.1 筹划工作

2010年8月, 绍兴图书馆开始筹划与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合作开发、实施电视图书馆项目。为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绍兴图书馆成立了“绍兴市电视图书馆建设”课题组, 对电视图书馆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绍兴市电视图书馆建设研究”课题经向绍兴市社科联申报, 被列为2011年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2011年4月, “绍兴市电视图书馆建设研究”课题顺利完成。课题对电视图书馆的内涵、功能、建设内容作了深入的研究, 并提出了绍兴市建设电视图书馆建设的对策、建议。

1.2 制定方案

1) 确定“绍兴电视图书馆”基本模式。

根据目前数字电视平台的基本功能及电视图书馆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 并考虑到目前绍兴市大部分有线电视用户使用的机顶盒只有单向功能, 确定了“绍兴电视图书馆”实行两个版式:一是图文版, 单向机顶盒的用户可点击收看各类图文信息;二是互动版, 互动机顶盒的用户除可点击收看各类图文信息外, 还可享受视频点播、数字资源阅读、书目查询、办理图书续借等服务。

2) 起草、制订“绍兴电视图书馆”合作方案。

在确定“绍兴电视图书馆”基本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多次协商, 确定了“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合作方案。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 “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分3个阶段实施:第1阶段的合作内容为开通“绍兴电视图书馆”图文版、互动版, 开发通过互动机顶盒实现图书书目查询、图书续借等功能;第2阶段为开发通过互动机顶盒实现电子书、电子报刊等数字资源阅读、专题信息阅览等功能;第3阶段为开办图书馆服务虚拟电视频道。

3) 想方设法搜求资源, 确定“绍兴电视图书馆”栏目及相应内容。

电视图书馆技术上能实现的功能, 还需要内容的支撑。为此, 绍兴图书馆十分注重节目内容的搜集工作, 通过联系沟通, 得到了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共享工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 “绍兴电视图书馆”因此还被列为全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电视图书馆建设示范点。根据上述两个单位所提供的节目内容及绍兴图书馆的实际情况, 针对图文版、互动版能够提供的服务功能, “绍兴电视图书馆”互动版设置了12个栏目, 图文版设置了8个栏目, 部分栏目两个版式实行同步播出。绍兴电视图书馆互动版栏目架构详见图1。

4) 加强联系协调合作, 积极推进“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建设。

(1) 抽调力量成立“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组, 及时落实相关工作分工。

为做好项目的各项工作, 绍兴图书馆与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都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组, 分别负责栏目设计、业务开发、内容提供、播出平台开发、版面页面框架、视频转码等工作, 并制定了项目进度表。

(2) 及时召开协调会, 商议解决项目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为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双方项目组先后召开了5次协调会议, 商议解决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栏目版式设计框架、内容提供工作流程、业务系统链接开发、遥控器中文输入法等问题。双方项目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每一次会议均形成会议纪要。

(3) 积极克服技术上的各种难题, 创造性地开发了通过机顶盒在电视屏幕上实现书目查询、图书续借等功能。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 克服了平台差异、内容缺损、代码缺陷等实际困难, 通过代码重写、优化及逻辑修正等手段, 将2万余张图片实现本地化移植;结合未来平台运行及信息流转、发布的实际特点, 按照信息分级受理、统一管控的要求, 成功开发了“绍兴电视图书馆”内容管理平台 (CMS) ;通过异构信息平台数据对接等手段[2], 创新性地在电视屏幕上实现了书目查询、借阅情况查阅、图书续借等功能。

(4) 将全馆职工列入电视图书馆体验对象, 鼓励全馆职工为电视图书馆项目建设出谋划策。

电视图书馆属新生事物, 不仅需要探索、努力, 更要得到理解、支持。为此, 在项目方案设计时, 鉴于全馆绝大部分职工家庭没有互动机顶盒的实际情况, 将全馆职工列入“绍兴电视图书馆”的体验对象, 由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免费提供互动机顶盒。同时, 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绍兴电视图书馆”体验服务的通知》、《关于参与电视图书馆 (互动版) 测试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并利用召开职工大会的机会, 对“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情况进行介绍, 引导全馆职工关心“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

(5) 积极开展多方位宣传, 引导读者使用“绍兴电视图书馆”。

“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的设计、实施, 其根本目的在于应用。故而, 必须做好宣传工作, 引导读者使用“绍兴电视图书馆”。为此, 绍兴图书馆通过印刷宣传册、宣传折页、短信、馆内宣传窗口摆放宣传资料、新闻媒体宣传等途径, 广泛宣传“绍兴电视图书馆”, 促使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读者知晓“绍兴电视图书馆”, 引导人们使用“绍兴电视图书馆”。

2 绍兴电视图书馆的基本成效

1) 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实施, 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拓展了新领域。

电视图书馆通过数字电视这一载体, 为读者 (用户) 提供图书馆的各类服务, 从而拓展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空间, 让更多的读者特别是不便到图书馆的读者, 享受到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同时电视图书馆还可利用数字电视这一平台, 举办电视讲座、电视展览等活动。“绍兴电视图书馆”目前为读者所提供的300多个视频节目、2万多张图片, 实际上是图书馆讲座、展览工作的新形式、新手段, 是图书馆讲座、展览工作的延伸。电视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为读者 (用户) 提供到馆服务、互联网服务、手机服务以外的又一种新型服务载体, 是现代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模式。

2) 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实施, 为公共图书馆改善馆藏资源结构创造了新途径。

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应用各类资源。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图书馆所保存的资源是图书、报纸、杂志等纸质资源, 很少或根本没有保存音频、视频等音像资源。在目前数字化时代, 公共图书馆仅有纸质资源的馆藏资源结构显然不合理。切实改变馆藏资源结构, 可以说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当务之急[3]。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实施, 将会促进公共图书馆注重收集、保存音视频等音像资料, 有助于改善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电视图书馆不仅是现代公共图书馆改善资源结构的新途径, 也是现代公共图书馆实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新手段。

3) 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实施, 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业务合作搭建了新平台。

为读者即时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服务, 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公共图书馆职能的行使、运作, 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 争取更多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参与读者服务工作, 是公共图书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因素, 而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实施, 能为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员教育、普法宣传、科普宣传、文明礼仪教育、残疾人服务宣传等, 并为其提供一个新平台。这些工作, 既是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所要开展的工作, 也是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应尽之责。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实施, 将有利于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各界开展业务合作, 促进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

4) 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实施, 为有线电视运营商业务拓展提供了新空间。

有线电视运营商具有商业、公益双重属性, 但在操作上容易以商业为导向。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实施, 不仅有助于有线电视运营商有效发挥社会公益的职能, 提升企业的形象, 同时也有助于有线电视业务工作得到政府的重视, 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进而有利于以套餐的形式促进增值业务的开展, 为业务拓展提供新的空间。

3 体会与思考

3.1 早做准备, 抓住时机

早做准备, 抓住时机是电视图书馆项目实施的前提。

电视图书馆是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一种新载体, 是现代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模式。公共图书馆必须主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主动考虑, 早做准备。绍兴图书馆在做好提前谋划、准备计划方案的同时, 十分注重抓住时机。2011年9月, 当得知文化部正在考虑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计划, 并由中央财政下拨150万元资金的信息, 绍兴图书馆立即启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得到了市政府分管市长的高度重视。在制定数字图书馆建设实施方案时, 绍兴图书馆将电视图书馆项目建设列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 划出30多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建设。经费的保障、支持, 为“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加强合作, 实现多赢

加强合作, 实现多赢是电视图书馆项目顺利运作的关键。电视图书馆项目建设涉及上级主管部门、财政等部门, 需要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积极参与、主动配合才能实施。为争取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的支持、配合, 绍兴图书馆通过多种途径, 加强与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的联络、沟通, 使其认识到“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实施, 不仅对图书馆有利, 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其影响, 有利于公司开展互动型机顶盒的更换工作, 进而促进数字电视业务的拓展。合作多赢的操作理念, 加快了项目的实施进程。从2012年5月开始启动至2012年9月底的正式开通, 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添置了20多万元视频节目转码、存储等设备, 还克服技术难关, 设计了专属用于“绍兴电视图书馆”的播出平台;按“人性化”的原则, 对“绍兴电视图书馆”整体架构, 在视觉效果、页面样式、内容排版、焦点定位、操作提示等方面, 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和优化, 确保所有操作简单、便捷。从近期投入来分析, 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还没有收益, 反而有亏损, 但他们注重长期利益, 做到积极参与、主动配合。

3.3 多元并举, 综合应用

多元并举, 综合应用是电视图书馆项目实施的保证。电视图书馆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的一种新模式, 但模式即使最新颖, 也需要内容予以支撑, 否则电视图书馆将难以为继。电视图书馆节目内容丰富, 是电视图书馆这一新模式能够被读者接受、认可的关键。为此, 绍兴图书馆采取多元并举、综合运用的方法, 进一步丰富“绍兴电视图书馆”的节目内容:1) 加强与国家图书馆的联系, 争取更大的支持。2) 从购书经费中划出一定的经费用于购置视频资源。3) 加强与视频资源数据商的联系, 将部分精彩的视频资源转码用于电视图书馆。为此, 下一步“绍兴电视图书馆”将增加百家讲坛、少儿教育、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视频资源。4) 在地方特色、本土资源上下功夫, 通过在电视图书馆上增设相应的栏目, 增加有关越剧、绍剧等绍兴戏曲、绍兴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专题等节目内容, 增强“绍兴电视图书馆”的地方特色。同时, 加大地方文献视频资源的征集力度, 在丰富地方文献视频资源的同时, 安排部分资源在“绍兴电视图书馆”上播出, 促进地方文献视频资源的利用, 进而提高地方文献视频资源征集的吸引力。5) 开发“绍兴电视图书馆”电子报刊、电子书等数字资源阅读功能, 实现通过电视机阅读电子书、电子报刊、电子杂志。

3.4 想方设法, 培育读者

想方设法, 培育读者是电视图书馆项目取得长效的根本。电视图书馆属新生事物, 电视图书馆要被读者所知晓、认知、接受、认可, 需要一个过程。为此, 必须想方设法, 积极培育读者。下一步, 绍兴图书馆将在现有基础上, 从以下5方面入手, 培育“绍兴电视图书馆”的读者观众:1)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资料推介等办法、途径, 积极宣传“绍兴电视图书馆”, 让市民知道“绍兴电视图书馆”。2) 积极举办“绍兴电视图书馆”知识竞赛等读者活动, 让市民了解“绍兴电视图书馆”, 运用“绍兴电视图书馆”。3) 与党员远程教育、科普、司法、总工会、残联等部门合作, 开设相应的专栏, 播放党课、理论学习、聋哑电影、科普、普法等视频节目, 促使机关、企事业单位运用“绍兴电视图书馆”, 通过合作举办活动, 推广“绍兴电视图书馆”, 提高“绍兴电视图书馆”的利用率, 进一步发挥“绍兴电视图书馆”的作用。4) 争取财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通过政府购买电视图书馆服务、惠民办实事的方式, 采取财政补一点、有线运营商贴一点、市民出一点的办法, 促进互动型机顶盒的更换, 引导更多的市民利用“绍兴电视图书馆”。5) 投入资金, 购买采编播设备, 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专题讲座, 通过录制、剪辑, 将讲座内容分别在网站、“绍兴电视图书馆”上播出, 提升讲座的宣传效果, 扩大讲座的覆盖面, 进一步扩大“绍兴电视图书馆”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以俭.绍兴电视图书馆建设研究[J].绍兴学刊, 2011 (4) :45-48.

[2]林辉.泛在图书馆的特征[J].图书馆杂志, 2008 (3) :12-14.

有线电视光纤网络设计分析论文 篇4

简单来讲,传输媒体设备的物理布局即为网络拓扑结构,且实践研究表明,网络运行效率会直接受到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因此,有线电视光纤网络设计实践中,就需要明确光纤网络拓扑结构,保证其适应实际情况。目前来讲,出现了三种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分别为环型、星型和星树。环型拓扑结构主要是按照环状连接所有用户,被广泛应用到局域网中。在环型拓扑结构中,连接用户和相邻端的两个用户,按照固定的方向流动网络中的信息,这样就不需要过分控制路径。其中环中节点数量会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输速率,进而延长网络响应时间。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比较传统,采用星型的方式连接工作站,其中,工作站、中央节点、服务站等都是星型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工作站和服务站由中央节点所连接。在本网络结构中,端用户通信工作由中心站来开展,一般需要集中管理中心站,以便如果有用户设备故障问题出现,及时进行维护,避免影响到其他端用户的通信。有线电视的前端则为星树网络结构的核心,借助于数条光缆向周围辐射,将光分路器设置于电缆中途,以便有效分路光信号,然后向不同光节点中输送。本种星树结构具有一对多的特点,成本支出能够显著降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种网络结构需要将较多数量的光分路器给运用过来,这样众多的光节点就会共享频率资源,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维护工作的开展。

2.2认真勘察现场

现场的勘察在有线电视光纤网络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现场勘察,可以对光纤网络设计走向、光缆长度、光节点位置等数据合理把握。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仔细调查街道两侧的分布情况,记录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家乡杆等数据,对光纤网络经过街道的宽度进行测量,以便对立杆高度、类型、杆间距离等合理把握,对光节点位置合理确定。通过初步确定房屋分布以及居民数量之后,详细记录光缆的路由情况。最后,还需要整理归档现场勘察信息,绘制成图表,以便更加直观,促进光纤网络设计工作有效开展。

2.3对光纤网络的.路由合理选择

有线电视网络图书馆 篇5

1 有线电视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计算机在有限网络电视中应用可以实现数据的上传和下载,满足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信息的传输质量和速度,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有线电视网络系统分别由数据播出子系统、用户子系统、外交互子系统、卫星接收子系统以及视频直播等6个子系统所构成的,在这6个子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播出了,这一子系统是支撑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运行的基石,很多信息资源都是从这一系统中得到的,其能够将各种形式的数据宽带通过其本身的转变作用,将那些转变为有线电视的频道信号,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一些特别的处理,让经过签约的用户可以接受信息。用户系统中则包括电脑、收卡以及电话等硬件系统,用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外交互系统由是由路由器和网络服务器组成的,是用于拓展有线电视业务的。视频直播系统能够将摄像机或者录像机提供的视频信号转化成电视节目的播放系统;卫星接收系统在接收信息时,需要接收天线进行辅助,再通过服务器储存收到的信息,再变成有线电视的视频信息,让用户可以通过电视进行节目的观看。

2 有线电视网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

2.1 能够管理节目的播放的作用

有线电视的网络使用的是局域网,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让有线电视的资源进行储存和共享,能够对节目的播放进行管理,能够合理的安排将要播出的节目,能够对节目的播放顺序进行控制,管理节目的播放进程,其应用能够起到管理节目播放以及监督的作用。有线电视由两个网卡组成的,其中一个是接收计算机网络信息,另一个则是管理播放节目以及调整和控制流量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提高有线电视的数据安全,通过对其进行加密的方法,从而提高有线电视的安全性。

2.2 管理地理信息的作用

地理信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与有线电视网络的关节点、井位以及缆线间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就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对其进行存储和地理信息的整理,之后再与用户信息进行结合,地理信息和用户信息再统一的进行存储和整理工作,这种统一标准的管理模式可以为信息处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认为的错误。

2.3 在电视频道方面的作用

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其独有的优势,为有线电视带来新的发展,能够增加有线电视的频道,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之前的有线电视内容包含新闻、财经、报刊、教育以及动画,一直都是这五中内容,但是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后,能够拓宽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搜索自己喜欢的节目,有线电视频道也变得丰富的多彩,除了以往的既有的频道外,还新增了科技频道、教育频道以及娱乐频道等,新增设的内容也很丰富、多元化,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让观众的知识也得到拓展。

2.4 能够优化有线电视网络的作用

通常计算机网络的网络结构都是树状,而有线电视的网络结构则属于局域网络,局域网是某一地区内的网络,依据村为单位进行区域划分,本地网则是以城镇作为划分的单位,光纤的传输功能可以将局域网和本地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再通过数据信息的传输功能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种网络连接的方式能够净化网络,减少不必要的数据进行传输的情况,以此来提升网络的传输速度。通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管理,能够管理用户使用网络电视的访问权限,只允许签约的用户才能有访问权限,能够使用有线电视,提高了有线电视的安全性,也保护了用户的利益,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优化有线电视网络。

2.5 在用户变更上的作用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让有线电视也越来越受欢迎,用户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变更有线电视为有线电视网络的用户也在不断的增加,对用户信息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发生变更时,对变更的用户信息进行存储和整理也是十分钟重要的,而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这一项工作就能够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其具有庞大的储存系统,能够满足用户越来越多的需求,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存储和处理,可以提高用户信息的管理工作,让信息更加完整以及更加准确。

2.6 在电缆改革上的作用

电缆在有线电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是其进行信息传输的关键,其通常是被安装在马路的两侧,通常工作人员都不为电缆提供维护设施。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被建立起来,使得线缆受到影响,电缆故障经常会发生,影响了信息的传输,让用户的信息接收质量下降,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变革,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电缆,提高对信息传输的管理,使信息能够有效的、高质量的传输到用户那,让发生故障的电缆也能够及时的得到维修,保障用户的体验,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传统的有线电视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用户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变革,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其高效的传输信息以及资源共享的功能,可以提高有线电视信息的传输,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也可以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对变更的用户信息能够进行及时的存储和处理,通过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准确度,让有线电视的频道变得丰富多彩,拓宽观众的知识面,能够优化电视网络,加强对电缆的管理,只有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才能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有线电视也有了新的发展,传统的用户体验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用户的需求,计算机能够进行资源共享,将其与有线电视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还能优化信息的传输。本文就有线电视网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丽娜.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探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

[2]阮超豪,贾振需,潘劲勇.关于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与发展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3(04):252-253.

有线电视网络扩容方案 篇6

有线电视网络经过数十年的运行, 经历了由天线广播向有线电视广播, 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的过程, 数十年来有线电视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精彩的电视节目, 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有的电视网络已无法很好的满足人们需求, 各大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加入广电的传统领域, 令广电部门倍感压力, 与此同时有线电视本身的资源也显紧张。针对这种情况, 对于网络的扩容已刻不容缓, 对此分别对前端机房、传输部分、分配网络扩容分别进行讨论。

1有线电视前端机房扩容方案

前端机房是整个有线电视网络的信息源和外界的交换中心, 其承担着电视信号的编解码、压缩, 数据信号的转换, 光电信号转换的重任, 前端机房的扩容是整个有线电视网络整体扩容的命脉所在, 下面分别介绍三种不同的前端机房扩容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简单的将前端机房的面积进行成倍的扩大。此方法直接有效, 通过扩大机房面积, 可以安装更多的设备, 特别是CMTS这类大型的头端设备, 同时增加光反向接收机的数量, 为开通更多的双向光节点提供支撑, 这也就为网络头端扩容提供了基础。但是此方法存在着明显的缺点, 即历经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的土地价格一路走高, 相应的对现有的前端机房扩充面积将不得不付出高额的费用, 用于购买机房使用空间, 这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选择。

第二种方案是设立更多的分前端机房, 即保留原已建的机房, 将其作为总机房, 另外在总机房下设置2至3个分机房, 形成总分机房的模式。某市广电已在实施此方案, 通过与新建楼盘开发商协调, 由开发商提供20m2~30m2的空间来设置小前端, 这些小前端按照机房的要求配备相应规格的电源, 消防设备, 为今后作为分机房打下基础。此方案的优势在于:

1.减轻了原先机房的负担。

2.使得原先每个机房所覆盖的用户数减少, 这就为每个用户多能分配到更多的带宽提供了可能。

3.更利于今后网络的升级, 以及提高整个网络的可靠性。

第三种方案是对于现有的信号调制方式进行升级, 某市广电的下行电视节目采用的是64QAM数字调制方式, 其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值速率是38Mbps, 在不改变每个频道带宽的基础上, 仅对调制设备进行相应的更换, 调制方式升级为256QAM调制, 这样其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值速率是50Mbps。前端机房下行速率的提升, 在不改变原有分配网络架构和所覆盖用户的基础上, 每个用户所能分配到的带宽也就相应的提高, 调试方式升级前后对比如表1所示。这就实现了网络的初步扩容, 运营商今后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采用更高调制符号率的调制方式。此方案实现起来并不困难, 而且相关技术都已经很成熟, 但其对于机房的扩容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在一定时期内还是可以使用。

2有线电视传输段扩容方案

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是连接前端机房和用户分配网络的重要部分, 其承担着信号传输、放大的重任。实现传输段的扩容将有力解决网络容量有限的瓶颈问题。对于传输段扩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案, 第一种是采用物理扩容方式, 即增加光缆的使用量, 此方法简单有效。第二种是使用WDM技术, 即在下行方向采用DWDM技术, 而上行方向则采用CWDM技术。

对于有线电视传输段的扩容, 针对HFC网络最直接的方案是采用扩大光缆的使用量, 即在原本已经铺设的光缆的基础上, 继续铺设更多、更大芯数的光缆, 采用此方法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网络传输段的容量, 为有线电视网络覆盖更多的光节点, 服务更多的电视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但是此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投资增加, 目前光缆的价格虽已大幅度的下降, 但是再敷设数量可观的光缆, 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对广电运营商来说是个不可不考虑的问题。

2.加大了维护的难度, 目前很多城市广电运营商都有自己专门的光缆维护部门, 如果继续增加光缆的数量, 这必然导致维护任务的增加, 同时也将增加运营商的成本支出。

3.施工难度大, 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HFC已经发展很多年, 原已铺设的光缆常常是铺设在较难施工的地方, 如在进行光缆重新铺设, 这将对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

4.对于网络系统的稳定性要求高, 光缆使用量的增加, 意味着光设备数量的增加, 这就对系统的稳定性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第二种方案是采用WDM技术, 包括了DWDM和CWDM技术。传输广播信号采用DWDM技术, 选取8个位于某乡镇的住宅区为例, 采用DWDM技术。在机房设置八台光窄播发射机、一台光广播发射机。在前端机房窄播信号和广播信号相互混合后, 送入光纤中 (下行采用DWDM技术, 选择8个不同波长的光波做为光载波) , 传输至乡镇。在乡镇利用解复用器将广播和窄播信号解调开, 分别进行放大, 再混合后经分支器送往光站。上行回传至前端机房采用CWDM技术 (选取8个不同光载波用于回传信号) 。互动与广播信号下行传输如图1所示, 交互信号上行传输如图2所示。

采用波分复用方式同样的优点:

1.对于光纤资源已很紧张的区域, 采用波分复用技术, 可以无需重新敷设光缆, 节省了施工费用。

2.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后, 一芯光芯所能携带的信息容量较之前有了成倍的提高, 所覆盖的用户区域也相应增加。

3.系统中有源设备的减少,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3有线电视分配网络扩容方案

对于现有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 增加分配网络的容量是与用户最直接相关的, 用户所能分配到的平均带宽与网络未扩容之前相比, 是否有明显的区别是验证网络扩容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要实现对分配网络进行扩容改造最直接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案是减少每个光节点所覆盖的用户数。广电运营商在网络设计之初往往是一个光节点覆盖300至500个用户, 在某些农村地方, 其光节点所覆盖的用户数甚至更多。为了能够增加分配网络的容量, 逐步减少每个光节点所覆盖的用户数, 可以在不改变前端机房和传输网络的基础上实现用户平均带宽的增加, 光站所覆盖的用户数应从500户逐步向250户、150户、最终向NGB所提出的50户的目标而转变。

对于此方案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用户平均带宽的增加, 但是这个方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1.增加了网络的建设成本, 每个光节点用户数的成倍减少, 就意味着光站使用数量的成倍增加。

2.上行信号噪声累加, 由于CMTS+CM采用星树型/总线型结构, 存在用户汇聚噪声的问题[1], 随着光站数量的增加, 将使得反向信号传输至机房的过程中, 增加噪声的汇聚和生成, 从而影响反向信号的电平, 使得CMTS很难处在最佳工作状态, 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

3.光节点数量的增加, 意味着纤芯使用量的增加, 对于光纤资源很紧张的地区, 需要重新布放大容量的光缆。

第二种方案是对于现有的分配网络进行升级改造,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已经得到全面发展, 形成了750MHz、860MHz两种频率为主的分配网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人们对于物质和文化生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广电运营商为满足要求也逐步推出新的业务, 数字电视、VOD、宽带上网,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有线电视频谱资源已显不足, 对此通过对现有的分配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已成必然。

1GHz分配网络与现有750MHz网络和860MHz网络相比, 所能增加的带宽、频点数、标清节目数, 如表2所示, 我国有线电视频谱划分的规定, 一个信道是分配8MHz的带宽, 按照某市广电目前的有线电视调制方式即64QAM方式, 其可以达到38Mbps的峰值传输速率, 扣除信道干扰, 控制信息, 匹配信息等, 所传输的节目按照标清节目即码率为3.75Mbps来计算, 每个信道大约可以传输8套电视节目, 通过所增加的节目套数, 可以为广大的有线电视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也为运营商扩大影响, 增加营业收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线电视网络扩容的几种方案, 通过扩容能够为广电运营商提供更加优良的传输网络, 为广电部门在三网融合进程中, 占据有利位置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有线电视网络图书馆 篇7

一、有线电视网络中双向网络技术概述

双向网络技术指CMTS技术、点对点技术、PON技术以及EOC技术的总称, 主要是针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 利用相关设备, 实现信息的上传和下载。CMTS技术对数字信号进行调试分析, 然后向客户进行数据传输, 这种技术具有较低的成本, 可以完全依赖原有的有线电视网络。点对点技术需要用到多组收发器, 通过收发器的同时工作, 实现信号的传输, 这种技术降低了光纤的成本, 但是需要收发器来配合, 大部分被用作局域网来使用。PON技术是一种光接入技术, 发展较慢, 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技术标准不完善, 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且设备的耗费高, 所以这种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EOC技术对光缆有特殊的要求, 这有相对应的光缆才能实现以太网信号的传输。

二、有线电视网实施双向网络技术的必要性

面对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的冲击, 有线电视网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新媒体凭借着方便、快捷、高速等优势迅速占领原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市场, 对有线电视业务而言, 立足于互联网, 实现电视业务的扩展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也是有线电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双向网络技术是促进‘三网融合’的重要技术, 通过双向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的价值, 提高有线电视市场竞争力, 不断促进有线电视网络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留住更多的老客户, 挽救有线电视倒退的局面。另一方面, 通过双向网络技术的应用, 能够增加有线电视的原有功能, 实现功能上的拓展, 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同时双向网络技术对现有的有线网络进行改造, 改变了原有网络信息传输的单一性, 实现了信息双向传输, 有效提高了有线电视网络的工作效率, 有效促进了三网融合的发展。

三、双向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具体应用

双向网络技术在应用前要对现有的电视业务进行分析了解, 在此基础上进行双向网络技术的改造应用, 制定清晰的实施方案, 注重用户的实际需求。我国常用的双向网络技术模式有三种:EPON+EOC模式、EPON+LAN模式和FTTH模式。EPON+EOC模式是有线电视承载网和数据传输网的结合, 这种模式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的独立性, 电视承载网和数据传输网是独立工作的, 不会相互干扰, 电视承载网是原有有线电视网的延伸, 主要承载电视信号, 实现电视信号传输功能, 而数据传输网则通过分光器、ONU以及OLT等网络设备的支持实现网络数据传输, 使得这种模式具备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EPON+LAN模式指整个网络业务运用模式, EPON产品和LAN产品具有很高的兼容性, 保障了相关设备的正常使用, 但是这种模式需要用户重新进行线路布置, 施工改造难度大, 而且两者网络同时运行, 需要网络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保障其工作稳定性。FTTH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一定的网络资源, 体现了网络业务的透明度, 直接将光纤接至用户家, 没有带宽、波长以及传输技术种类的限制, 始于引用各种新业务, 各方面要求较低, 应用相对简单, 但是在功能上没有另外两种模式强大。

CMTS+CM的双向接入网络技术利用有线电视的HFC网络实现数据宽带的接入, 这种接入技术以广电网络体系为基础, 以光节点为界实现信号的上下行。CMTS连接HFC网络和IP数据网络, 通过DOCSIS协议, 配合CPMS终端管理服务器, 使CM终端实现网络和本地数据业务接入, CMTS数据系统是局端控制器, 是整个CM的核心。这种双向网络技术在国外有成熟的理论、实践经验, 在我国发展迅速, 利用现有的HFC网络, 实现了双向通信, 成本低且具有很大的覆盖面积, 但是在带宽方面会因为用户的增多而减少, 对信号传输速率造成一定影响。

四、总结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 双向网络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有线电视的发展和业务升级, 促进‘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这同样也是广电运营商在多元化的网络时代发展自我的重要措施,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双向网络技术的重要性, 认识到现阶段技术的不足之处, 创新技术发展, 不断促进有线电视网络业务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豪.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技术应用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维护 篇8

一、信号放大器的使用、维护

有的地方的有线电视信号经过电缆传到用户所在地通, 电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 导致绝缘介质的漏电阻增大, 再加上例如夏天的高温天气, 持续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就会引发电缆老化、开裂、受潮、进水等问题, 还有在施工中的电缆可能会产生变形以及内部材料在长度方向不一致而造成的反应损耗, 还有如果电缆的屏蔽手段不好, 就导致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减弱, 一般来说电缆的寿命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间。为了维护百姓接收信息的权利以及资源的共享, 使信号可以更加良好地传到更远的地方, 有线电视部门可以通过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缆来解决问题, 其中的资金问题虽然可以采用招标与区域分别负责的方式进行。其中, 检测和维护放大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放大器 (2) 放大器输入、输出电缆接线的接头需要连接牢靠 (3) 放大器接地是否良好 (4) 壳盖边沿防水橡皮圈需要完好。

二、光发射机的使用、维护

随着有线电视网覆盖率的增大, 信号屏宽的不断提高, 观众数目不断增多。远距离信号的传送对有线电视工作者在技术设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继续采用电信号进行传输, 那么, 在电缆上的信号损失将不断增大, 更何况在远距离传输电信号方面, 电信号的损失更是会不断增大, 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但是, DFB (Dist ribut ed-Feed Back) 分布反馈式激光器更深层次的研究, 使利用光信号在光纤维介质中传播, 把有线信号融合在光信号中, 以实现远距离传播有线信号成为可能, 从而加大了有线电视的普及程度。光发射机也应运而生, 光发射机可以对射频有线电视信号进行光调制, 从而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 (E/O) , 还可以向光缆发送稳定、连续、准确的光信号。

光发射机通过光纤把光信号传送到远方, 假如光发射机出现问题, 它将影响600-1300户, 甚至会更多。所以在光发射机使用过程中, 操作是否合理、恰当和维护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列举一些光发射机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 在光发射机的开关顺序上, 要严格遵循当接通光发射机时, 打开光发射机后再加载射频信号;当中断光发射过程时, 先关掉射频信号再关光发射机的操作规程。在突然断电以后, 必须断开机器电源, 当电源电压稳定时, 再按正确操作步骤开机。 (2) 要经常检查光发射机的工作状况是否良好、温度是否正常、供电电源是否稳定等问题, 如果发现异常要应及时寻求处理方法。 (4) 定期、定人检查光发射机的防雷接地部分, 确认接地电阻≤4Ω。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接地状态。 (5) 要对机房定期清理, 保证机房干湿度适宜, 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内。

三、光接收机的使用、维护

CATV光接收机是一种应用于CATV网络, 接收光发射机信号的设备, 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是一个光电转换设备, 与光发射机配合完成图像, 影像, 数据等的接收和传送。

光接收机在信号传输方面与光发射机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所以在其使用和维护过程中, 也需要特别的注意。 (1) 光接收机分为室内型与室外型。室外型的光接收机可以加装保护地线, 使外壳与大地接触, 做到防止雷击; (2) 光接收机的光纤连接头容易被污染, 需要在断开电源时, 小心取下APC光纤连接头, 要小心输出头对准人的眼睛, 防止光对人眼的伤害, 再用无绒棉球蘸无水酒精轻轻擦拭、清洁连接头的端面; (3) 当没有出输出信号时, 要详细检查是否是电源各连接处接触不良, 保险丝是否熔断; (4) 当电视图像有雪花时, 可能是光发射机射频输入电平过低, 信号质量不佳; (5) 对于野外型光接收机来说外壳一定要封装完好, 防止雨水浸入; (6) 对于电压波动较大的地方, 在安装光接收机的同时加装交流稳压器来稳定电压 (7) 当输出端未能被全部使用时, 要在为被使用端加装75Ω假负载。

有线网络的整合, “三网融合”的趋势, 必然会引起设备的改造、创新、升级。并且通过良性的竞争与合作, 共同推动三网融合及国家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许书镇.《中国有线电视》.2010年5期.《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的维护与检修》1229页

[2]龙华江.《中国有线电视》.2006年01期.《CATV光发射机的工作原理与使用维护》

有线电视的网络媒体价值 篇9

关键词:媒体价值,网络媒体,有线电视网络

1 概述

随着我国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 逐渐成为兼顾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特征的新兴网络媒体, 在媒体领域实现更大的价值。媒体作为传媒与载体的结合体, 在历史的长河中, 受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共同影响, 逐渐由舞台媒体、纸质媒体、广播媒体发展至现代网络媒体, 互相促进发展而实现其自身价值, 成为被广泛接受并应用的一种网络媒体。

2 有线电视的网络媒体特征

有线电视也属于一种网络媒体, 这是由于任何一种媒体只有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才能被广大群众接受, 有线电视成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主流媒体, 比其它任何一种媒体的受众都广泛。而且, 有线电视能够以高速宽带连通千家万户, 并针对用户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 媒体作为社会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府监管下依靠其特有的运行模式被社会所关注, 对于互连网而言, 拥有良好的媒体运行机制。这不仅是网络媒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也是其发展的管理基础, 有线电视在网络媒体时代逐渐成为网络媒体主体, 可以看到网络媒体具有下列几个特征。

2.1 传播形象生动

网络媒体几乎涵盖文本、视频、音频等众多传统媒体, 传播的各类形象生动活泼, 并为其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和低成本的发行手段, 逐渐发展成为规范宽松的开放式基础设施。

2.2 传播内涵丰富

网络媒体可采用分布于各地的数据信息资源, 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并使其工作更加便捷。

2.3 传播方式互动

媒体传统单向、固定的传播方式逐渐发展为移动、交互方式, 使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有线电视网络上的传播资源, 逐渐成为网络媒体发展的关键, 并使媒体的品牌效应得以充分体现。

2.4 服务方式个性化

网络媒体由单一服务方式逐步发展为个性多样的服务方式, 使电视台黄金时段的优越性不再存在, 被频道众多、观众不受时间限制按需自选的有线电视所取代, 促进电视频道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并不断提高节目质量。

2.5 运营模式集约

低效小规模的传统媒体运营模式转变为高效规模化的媒体运营模式, 有线电视不受地域限制, 向开放融合的方向发展。

3 有线电视的网络媒体发展的不利处境及对策

有线电视未来发展趋势将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网络规模

有线电视作为一种网络媒体, 其网络价值受规模、质量、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虽然遍布城乡直至小区每个住户, 但实际上各地区还是彼此不关联的信息孤岛, 不能在网络时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 各地区网络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有些还需进行升级改造。近年来, 国家先后出台了促进有线电视发展的相关政策, 要求各省市建立企业化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管理公司, 对有线广播电视传输业务进行统一经营管理, 以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价值。并对有线电视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截至2001年底, 连通国内30个省市的3万公里国家双向光缆干线网已经初步建成。今后广电管理部门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 将采取必要行政手段, 把各省市分散的有线电视网络组建成完整的全国信息大网, 实现其网络媒体功能。

3.2 网络内容

媒体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为广大用户提供高品质内容, 尽管有线电视网络新技术发展迅速, 但用户更关心享受服务内容的质量。在为用户提供新闻、体育、娱乐等内容的基础上, 还要针对用户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以及互动性的节目, 使网络媒体进入千家万户。在网络经营与内容服务上保持各自独立自主, 进行市场化运营, 以解决网络媒体的内容匮乏问题。

有线电视的市场化对于繁荣节目制作, 实现多样化节目制作意义重大, 未来电视内容制作方式将在两极化方向发展。一方面是由用户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作更多的节目多, 另一方面是会由电视节目内容提供商组建跨地域的传媒集团。媒体内容提供多样分散的渠道, 媒体产业将告别过去的免费时代和暴利时代, 逐渐向微利时代发展。我国网络媒体当前还处于市场培育期, 需要将大量信息优化后加强宣传向用户进行推广, 使用户用低价体验到网络媒体的优势, 随着观众的增加产生一定规模的效益, 而向更高阶段发展。

3.3 国家政策

有线电视在提供高质量信息产品同时还肩负倡导优秀文化意识的重任, 这种特殊性决定其应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 需要国家进行必要的监管。在有线电视产业化进程中,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精神需求方面的产业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现有管理体制只能控制有线电视的播出内容, 不能保证增强节目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而导致政府失去对有线电视市场的控制。政府对有线电视还基本采取事业型管理控制, 有关法规还不完善, 需要政府不断满足有线电视产业化的需求, 从宏观角度促进有线电视产业化, 通过健全相应规章制度实行法制管理, 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与繁荣。政府管理部门对有线电视行业的管理幅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要逐步提高监管能力以促进有线电视产业良性发展。政府对有线电视节目内容要进行分类管理, 促进有线电视产业化的发展。

4 有线电视的业务分类

现行有线电视HFC网具有上下行非对称双向传输功能, 有线电视网络具有宽带、廉价、功能多样等优点,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使信息实现分配与交互的统一, 这种优势将使其切实可行成为满足宽带综合业务与信息高速公路功能的用户接入网。由有线电视网络中将信息业务单向由任一点向其他位置传递的业务称为分配型业务, 分配型业务主要分为不需用户进行参与控制以及由用户参与控制两种。由有线电视网络将双向信息交换业务向用户间或用户与主机间进行传递的业务称为交互型业务, 交互型业务分为会话性、消息性、检索性三类。目前在有线电视网网络中开展的分配型与交互型业务可按业务具体内容分为音频类、视频类、数据类三类。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广播电视台作为节目制作和提供的重要部门, 要结合工作实际, 转变观念, 对节目源制作商的发展进行鼓励, 委托其制作高质量的节目。对于教育、卫生等专业性强的节目要倡导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士积极参与, 通过联办、合办等多种形式得到社会任可, 使节目制作水平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最终体现网络媒体的价值, 成为社会发展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洪斌.有线电视网络市场价值状况及估算方法[J].有线电视技术, 2012.12.[1]张洪斌.有线电视网络市场价值状况及估算方法[J].有线电视技术, 2012.12.

[2]王艳丽.浅谈有线电视的网络价值[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6.[2]王艳丽.浅谈有线电视的网络价值[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6.

[3]吴昌进.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 2010.5.[3]吴昌进.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 2010.5.

上一篇:双氯芬酸钠栓下一篇:韩国语称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