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飞狐》(共11篇)
《雪山飞狐》 篇1
筅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4年11月,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出现在高中语文读本里。2007年9月1日起, 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读本中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 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焕生进城》, 海子诗歌《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替掉《孔雀东南飞》, 教材推荐选修课部分收入了《新鲜的网络语言》……北京市语文教材的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争议……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的载体和依据, 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对象和范例。语文教材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 一直以来存在正野之分和雅俗之辩。到底是意识形态领先, 还是文学艺术挂帅, 也存在很大争议。其实, 哪些文学作品能够进入语文教材, 这涉及到知识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赋予。
一、文学作品的经典化与强社会控制———学生不堪其重
后现代知识观认为, 知识不是客观、普遍、价值中立的, 而是具有价值性的, 知识总是受社会价值需要引导而生成。不仅所有的知识都受着价值引导, 就是知识本身也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要求, 无论是社会和人文知识领域还是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如此。这一点在人文社会领域表现明显, 因为在该领域, 不存在纯粹的事实与观察, 有的只是价值建构的事实和价值引导的观察。课程知识也同样如此, 它是特定主流阶层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人类知识进行选择的结果, 总是为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所控制, 体现一定的价值特性, 并为特定社会服务。
语文教材是社会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 培养思想品德的基本材料, 是语文教育目标、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任何语文教材都不可能包容所有的文学遗产, 而只能是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对现有文学遗产有选择地加以筛选。也正是通过对知识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赋予, 一部分文学作品流传下来, 而另外一部分文学作品则慢慢消逝。所以, 不同作家的作品能否进入课程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命运, 体现的是社会控制的原则。进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
王小红
品, 成为保存、传递文化, 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中介, 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而文学作品借助教材也得以传承并成为文学经典。
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意识, 展示着一定的道德伦理与生活态度是必要的, 因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 总是具有某些一致的价值观念与某种共同的精神, 这是维系这个社会或民族的精神支柱。而这些信念与精神的形成, 正是通过对文学经典的学习与理解, 逐渐将经典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与价值内化为自身的精神与价值的过程。通过文学经典的一代代传递, 民族精神也一代代延续, 社会因此才能和谐发展。然而, 目前的语文教材, 首先, 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与价值, 有些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世界, 成为了过于遥远与虚幻的存在。于是, 在此类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 只能以教师表达的课程内容为中介, 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表现出对知识的认同和对教师的遵从。其次, 文学作品承载了太多国家、民族、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东西, 过多地关注作品的伦理道德价值及工具性, 结果“文以载道”被提高到一个压倒作品其他价值的绝对地步。如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编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规定语文课文的“选文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再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文学经典常常以一种严肃的面孔呈现给学生, 学生对文学经典的理解来源于教师的解读, 而各种评价方式又时常检验着学生理解与接受的情况, 于是语文教学演变成了枯燥的语法和篇章结构的分析, 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缺乏应有的人文观照。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失去了原有的清新, 只剩下沉闷;《记念刘和珍君》成了一把钝刀, 只剩下一些条框。文学经典越来越成为载“道”之“具”, 严肃的面孔与沉重的思想内涵, 使学生难以承受其重。结果语文学习活动被异化, 语言教育被淡化, 被说教取代。这种预定了学生的发展而置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性、自由与个性不顾, 只要求学生接受现存的事实与价值, 而不要求他们反省和批判, 无视人类生活经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忽视对文学经典意义和价值的揭示, 忽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培育和拓展的课程模式, 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塑造。所以, 对文学经典的内涵及其传递方式的反思, 是我们对待文学经典应有的态度。为此, 革新这种模式, 提出课程发展的新思维, 重构课程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之动力与必需。
二、文学经典的重构与合理的社会控制———学生和谐发展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新课标》) 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三大课程基本理念, 以及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模式, 尝试建立一个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全新课程目标体系, 均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这一理念, 《新课标》建议教科书编写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符合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 应该将与学习者的适应、与社会生活需要的协调作为课程变革的起点, 以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时代性。在课程概念生活化取向日益明显的今天, 一方面, 我们应该选取那些能够从心理上 (包括认知、情意和精神等方面) 、功能上达至学生, 和学生心灵“际遇”, 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向的价值观引导和生命教化的内容。因为课程的意义是向学习者而生的, 为学习者的发展而存在的;课程的每一个结点都应该充满着对学习者身心的殷切关怀, 都应该试图和学习者现有的经验、发展水平, 与学习者所处的文化生态、生存境域建立起内在的关联。否则, 就可能超过学习者理解的阈限, 并构成学习者理解课程的障碍。另一方面, 文学经典不是超历史的、永恒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的, 而是一个开放的文本。随着时代的发展、意识形态及审美趣味的变化, 文学经典将不断地被建构, 而一些传统经典又在新的视域被置于批判与反省的席位上, 并在不同层面及维度被阅读与重写, 经典内容正是在这样的重构中被不断丰富和扩展。
北京市语文教材新文学作品的入选与经典作品的退出, 这一变化重要的不是课文的变化, 而是课程标准的变化, 是整个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根本性变化, 显露出教材的编写和教育的导向问题, 体现了价值倾向和文化选择的转变及社会控制特征的某些变化, 从过去那种以斗争、批判、揭露、否定为主的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强控型”, 已逐步转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弱控型”, 文章的价值取向多以正面、积极、美好的面目出现, 并且趋向多元, 同时尊重了学生的文化需求, 其中时代性和选择性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与指导方针。一方面, 教材内容具有时代性, 才能更贴近学生生活, 引导学生领悟生存意义。作为通俗文学的金庸式的小说和《新鲜的网络语言》等文学作品进入高中语文读本, 是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人们的文学观和价值观“与时俱进”的结果。因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所以语文作为人文学科, 不仅仅要让学生感知、理解和欣赏语言, 走进一个设定的语文的意义世界, 也不仅仅是感受那些抽象的甚至是飘渺的文化意识, 还应该使学生拥有道德、智慧和生存的能力, 调动学生人性内部的力量和智慧来面对人类生命的困境并诗性地生活。内容的时代性还能吸引学生兴趣, 促进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以扩大视野, 使语文教学更接近于文学本身。另一方面, 教材具有选择性, 才能培养多元化人才, 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也体现了《新课标》渗透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新课标》要求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因为在多元文化视角下, 知识体现着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生存境域, 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包容力, 培养学生对自由、平等、正义、尊严等民主社会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的认同, 结果是强制性的统一国家道德伦理逐渐被稀释, “和谐社会”逐渐形成。武侠小说和网络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入选高中语文, 标志着基础教育观念的突破, 标志着主流文化开始正视大众文化, 也显现出通俗文学正在被主流文学认可的些许迹象, 这一多元化趋势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是契合的, 既切合了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也充满着对学生需要的尊重和关怀。因此, 我们希望北京市语文教材的改革能产生某种引领价值, 催发语文教学从政治、历史教学中走出来, 从过度的政治导向与道德说教中摆脱出来, 从而还原语文作为汉语言教学、作为文学审美的本质功能,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文学作品的价值承载与教育意义的生成———教育的作为
按照特定价值标准所选定的课程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 它不断地被解构与建构, 并赋予新的意义。由此, 课程知识不完全是预设的, 而是在师生互动中建构习得的, 是在建构中不断生成并发展的。课程的预置目标不是为了限制师生的教学行为, 而是促进师生在亲历知识、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生成意义, 所以, 课程知识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以既定的课程知识为中介的对话交流中生成新的意义的过程。
教育意义的生成过程是学生自身以及在同教师交往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意义的过程, 是教材所蕴含的精神生命与学生个体精神生命之间进行交往、对话的“视域融合”过程。意义作为一种价值关系、意义关系, 不可能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而获得, 教育意义是由学生自觉的理解而生成的。通过理解, 形成学生的精神整体与知识或教育“文本”的对话关系和视野相融, 才能生成引导个人生活的意义。因此, 教育意义的建构需要体现学生在接受教育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选择性, 体现学生接受教育的自主性和需要性, 体现学生人生经验与精神世界的参与性。所以, 语文教学不是单向的独白, 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效的意义沟通。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让学生记忆和接受现成的、事实性的知识, 也不是将某种价值标准强加给学生, 更不是为考试而教, 为考试而学, 而是让学生通过与教材这一媒介的对话, 形成提问和反思的能力, 体现课堂教学发展智慧的价值。语文教材蕴涵的学习活动方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认知, 还应包括体验、感悟、移情等。教师所传授的语文知识不再是脱离学生生命的客体性存在, 而是承载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蕴藏着历史、文化与生活底蕴的主体性、意义性存在。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更应该将焦点集中在语文知识所蕴涵的意义世界, 关注语文知识对于学生生存意义的指引和生命境界的提升。语文教育只有相对个体的精神世界和成长有意义, 才能引导学生发展, 因为只有意义才能使学生的发展从现实性不断趋向可能性。
教育意义的生成性同时意味着教育是开放的, 教育意义不是外部强加的, 而是学生通过理解而把握和建构的。正是学生通过理解建构意义并且进入这一意义关系中, 从而在相互作用中能动地选择和接纳教育的引导, 扩展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不仅接受而且也超越了教育的引导和塑造, 不仅超越了教育存在的现实状态, 而且也投入到发展的可能性中, 由此在教育与学生发展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见, 教育意义的生成强调了教育的引导性与学生精神的独立性的通达和融合, 强调了学生在教育意义引导下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因此, 我们不仅应该使教学生成活动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 同时也应该把教学生成活动当成彰显语文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这样语文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成为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经验不断重组和更新, 学生在教学和课程进行中通过对意义的建构而不断地进入新的存在境域, 从而扩大其精神视野, 促进其精神成长。
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例, 一方面,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阅读、鉴赏, 引导学生品味其优美、自然的语言, 巧妙的情节构思, 领悟小说包罗中国哲学、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数学、医农、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信息, 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 掌握语文学习的方式, 增强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其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与教育活动及内容在理解沟通中真正展开交流, 把握小说将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熔为一炉的丰富内涵, 挖掘小说对人性的维护和对人道的关怀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高度的人本主义精神, 感悟小说对仁道与侠义的思考和赞美, 对国家、民族问题的深刻探讨。如此内在而非表面化, 潜移默化而不脸谱化说教的语文教学方式和教育意义的生成, 体现了对文学作品人文内涵的人文关照, 使武侠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品位得到提升的同时, 尊重和理解了多元文化, 也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 拉近了学生与文学作品的精神距离, 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有助于启迪学生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培育民族精神, 增强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材是社会地、历史地建构的, 教育的作为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学作品的教学, 生成对文学作品教育性的意义理解。为此, 语文教育应该充分挖掘文学作品承载的价值, 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人生之间建立意义关联, 使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 承领教育的力量。这样, 文学作品的价值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转化为学生的人生智慧与生活经验, 语文教育也才能真正地对学生的经验更新、人格成长实施意义引导。
参考文献
[1]郝明君.课程中的知识与权力.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51.
[2]杨启华.不能承受之重与不能承受之轻——从Q版语文的热销与禁售说起.当代青年研究, 2007 (6) :24.
[3]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学科教育, 1996 (7) :1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建设, 2003 (9) :60.
[5]牛金成, 龙宝新.有效课程:课程走向文本化的域限.现代大学教育, 2007 (1) :26-27.
[6]刘正伟.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教育研究, 2008 (1) :68.
[7]苏鸿.意义世界下的课程知识观.课程.教材.教法, 2007 (5) :12.
[8]金生鈜.理解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78-86.
雪山勇士张梁 篇2
似乎很多登山大咖都有一份让人意想不到的乏味职业,比如著名登山家Mick Fowler就是英国税务部门的一名官员,而张梁在生活中的身份则是农业银行的普通职员。“或许只有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才能平衡雪山间的惊险刺激吧。”
2014年,张梁攀登了两座海拔8000米的山峰。四月底,在距离海拔8091米的世界第十高峰——安纳普尔纳峰峰顶只剩三百多米的地方,张梁做出了下撤的决定。那一次,他还挽救了三名滑坠队友的生命。再次与死神擦肩,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朋友,惊魂未定的张梁在心里作出了放弃登山的决定,他甚至在山上录了一段视频向雪山话别“我热爱雪山,但我更热爱生命。安纳普尔纳峰将是我攀登8000米高峰的绝唱。再见,安纳普尔纳,再见,雪山。”
可这雪山绝唱和以往的每一次亲历生死一样,无论如何也扑不灭他心中那团小小的火焰。只不过三个月后,张梁成功登顶8034米迦舒布鲁姆Ⅱ峰的消息再一次让中国登山界沸腾,至此,他离“14座”的桂冠已经越来越近。
从雪山归来后,张梁开玩笑说,自己越来越像高海拔动物,在雪山神清气爽,下来之后反而有些醉氧。迦舒布鲁姆Ⅱ峰的惊险,虽然不如曾经直面生死的马卡鲁峰、安纳普尔纳峰,可艰难程度不减反增。要知道,没有任何一座8000米是容易的,加上巴基斯坦的登山配套条件与尼泊尔差了好远,各个营地之间超长距离的徒步也消耗了巨大体能,从雪山下来,张梁的体重一下子掉到了66公斤。
这一次登山给张梁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个十指都已经截肢的日本80后登山家,比起那些激进的攀登者,张梁显然是登山家中的理智派。他不会在计划不周全、准备不充分在时候登山,也绝不会尝试反季节攀登、无氧攀登、free solo,他可以不带给家人报平安的卫星电话,但每次冲顶,他一定会带备份的手套、头灯、护目镜。“万一出点问题,任何细节都会送命。”
攀登到现在,“14座”理所当然成为了所有人都关注的问题,不过张梁的态度依然是不强求,他不刻意追求这个目标,因为确保安全并享受登山的过程对他来说更重要;他也不在意被超越,因为登山不是竞赛。“登山要有耐心,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于求成,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越是接近圆满,张梁似乎越想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最近一两年张梁迷上了航海,从深圳到三亚,他曾跟船在海上漂泊了48个小时,今年10月他计划征战泰王杯,明年计划环大西洋,最终的计划是航海环游地球。
除此之外,张梁还计划到台湾参加赛程超过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这些计划看上去都很“自虐”,对此张梁说“我可能永远也不会走上高尔夫球场,我确实享受在绝望环境里,再逼一逼自己的乐趣。”
“我喜欢一些比较苦的东西,像马拉松、足球,这些能把自己体力、精神耗尽。”张梁表示,自己并不是要当苦行僧,而是“一辈子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一定要做一些能让自己骄傲的事情。很多人羡慕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我想说的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雪山的感动 篇3
踏上玉龙雪山, 置身于冰川之中的我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怀抱千年冰峰, 鸟瞰碧海云天。皎洁的白雪, 玉立的冰峰, 清澈的碧湖, 绮丽的山川, 眼前的景色恍若仙境。仿佛是在云中漫步, 雪里求仙, 这一切是如此的神秘、圣洁、超凡入圣。1 3座海拔5 0 0 0米以上的雪峰, 随浮云翻滚舞动, 时隐时现, 转瞬间呈现出千姿百态。放眼望去, 万里祥云中, 雪山呈灰色、银色, 仿佛是舞动的银龙, 顶峰竟装点了粉色的胭脂, 在阳光的亲吻下美轮美奂, 加上碧海天空的映衬, 真可谓:“丽江雪山天下绝, 积玉堆琼几千叠。”
回到山下, 仍旧是一片丛绿, 温暖如春如夏, 鲜花静静地盛开着, 明朗得如诗如画, 回望那玉龙雪峰, 竟愈发觉得它是那样气势磅礴壮美秀丽!而我作为画者, 面对造物主如此充满灵性的创造, 怎能不为之感动?这碧蓝的天空, 葱绿的大地, 舞动的祥云与银龙般的雪山、晶莹的冰川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一幅幅画卷, 深深地印画在我的脑海之中。创作的欲望在我的心中不断涌动, 我要通过画笔表达我对大自然的感受与认识, 通过对大自然的勾画去承载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的世界。从真实的景色中提炼出自己对自然对艺术的热爱, 凭着艺术家对美好事物的捕捉与敏感, 将大自然的杰作呈现在世人眼前。
丽江归来, 我像往常一样走进画室, 一间位于紫禁城内慈宁宫北隅的小屋。创作出了《玉龙含笑》、《玉龙幽壑》和《白水出玉龙》等作品。在这个似乎独属于我的空间中, 用我的画笔再次感悟自然之神美, 探求艺术之本源。我在作画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笔墨技法, 是自己几十年来精心锤炼的传统笔墨技法与现实题材在这古屋中的自然融合。原有的成熟技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等已无需套用。造化与心源, 有法与无法, 神于形、意于法, 集于笔端, 呈现在纸上。
《玉龙含笑》一图, 近景绘出丛生绿树遍野鲜花, 中层推出半山绿色半山雪, 展现出山顶白雪皑皑, 云雾轻柔地环绕着高远的雪峰和冰川的景象。在作品中, 鲜艳的蓝色渲染着天空。蓝天是玉龙美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能给赏过美景的人留下永难忘却的印象。整个画面结构, 以师造化为基础, 从心源而完稿, 突出了丽江优美的自然环境——绿雪、祥云、以及亮丽晴朗的雪山风貌。我力图使画面明快, 舒朗, 充满活力, 一反以往自己所作冰雪画中阴天少云, 色象沉静、幽深的风格。在创作时, 笔墨已无法可依, 以表现山石树木的结构为目的随机应变, 线面结合随意而行。笔墨力求保留古人的神韵与气息, 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古人, 画面亦自然会呈现出一定的时代风貌。对于这一问题, 我的体会是“继往开来”这一概念是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创新是时代发展自然而必然的结果。
那些用心绘出的作品, 每一幅都承载了我创作的幸福与喜悦, 并倾吐着我对于自然和人文的所感所悟。我愿把我的作品献给所有善良、高尚、爱好艺术的人, 让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之作带给他们视觉的享受。多么希望欣赏我作品的人们, 能够从中享受到自然之美, 并以此探求艺术的真谛, 让心灵得到平静与升华, 从而达到画者与观者心与心的交流。
巾帼不让须眉
——从紫禁城走出的女画家祖莪简介
过雪山草地歌词 篇4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地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鼓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副高于天
唱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地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鼓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副高于天
高于天
歌手介绍
雪山阳光(组诗) 篇5
1
马无缰,打尾端向上
丝丝盟约,梅朵,你又一次潜藏水底
斜睨绯红,绯红就映在脸庞
2
堇年,风无痕,你仰卧马背
接我的掌,置你细巧乳端
良人乍现。目色晴暖
梅朵,请将胸衣半掩、云鬓半遮
马无缰,我注定游走
3
你的素颜,印我的乳名
银狐,银狐捉柳叶、捉箭瓴
你侧立身子,让阿妈帮你梳
揉乱发
4
从蹄印,然后尾端开始
梅朵,我不在梦里似在梦里
别用你的唇,含我的纽粒
魂之外,能牵绊我的,不是楼层
尽是霜花
5
往事如羽,雪山上的雪
容不得清泪
容得下素年的白马徜徉春阁
容不得裘衣
容得下衾枕。在夜寒中厮磨
6
酥油灯,梅朵掌心的光
女儿身漫游
今宵,梦别
请捏紧我空心的指头。沿着脉痕
拣小片阳光,贴岁月沧桑额
白茫茫
1、划入体内的清贫
颤肩,试着抖落,甚至手捏
柳叶刀
试图剖解,这与生俱来的清贫
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吗
就如这长调,这初舞
一层层编织
指尖的触抚:有五分的暧昧
努力系紧领口
这不,倒春寒,桃花雪
次第来
2、旅程
没有目的,将纸对折
粘附在唇沿,眼神空洞
那么,可以开始远行了
将空心的人搭在肩上
这一重旅行
支离身影
3、余辉
楼层挤压的声响
像节口的爆竹
一些碳化的纸片遁入窗来
揭开头巾,这一刻
洒在脸上的余辉
将曲折的道途延伸到黑夜
一半凝重,一半舒展
这尘世的泪眼
4、遗像中的浅笑
越过床
随我一起跌、卧的,是些
旧时的光阴
浸洇的寒里
于透湿的鞋面
画晨起的燕形
为的,在下一个节口
不偎肩头
不觉孤单
5、白茫茫
雾浓了,深谷洞开
满掌心露珠儿
打来的那刻起
就设计归途
身前和身后
了无痕踪的林木和山石呵
想爱,来世请牵紧我
将我贴在胸口
别给我呼吸
门开的瞬间
白茫茫
淡淡的佛教
1
又言佛地的花开了,用带有乳香的
小手掌
蹒跚着,将含混的语言,回声六月
回嫩生生的草原和刚出生的
还没有初乳的小牦牛
2
净手、焚香,空行的康珠将午睡的猫咪
懒在怀中
康珠在等一个折了翅的人,路过经堂:
跟猫和植物们对视的时候
不慌乱目光
所以,我开始将菩提叶罩在睛上
透过叶脉,能够网住一些淡淡的小佛
和焕然的月光
还能够将美丽的卓嘎平卧在床
能止住呼吸——
这一刻,所有的钥匙将落满铜锈
所有的欲望,板结在湖底
所有的风将穿透身体
4
这一刻,我逝去多年的爱人也将复活
将她一半的泪珠挂我的颈上
在孩子的身边撒苦荞的种子
将已褪色的棺木直立起来,将那些厚重的
房门
——关切
5
这一刻,我将骑白牦牛回家
路过的经堂,有千盏的酥油灯凝成佛光
有万件的红袈裟披在四时的路口
在心底轻轻地唱:
“雪山白,白雪山
我家新娘在云边
冰川寒,寒冰川
我折双翅落人间
高原高。高高原
我遗魂魄,归何年?”
太极花开玉龙雪山 篇6
2010年12月23至25日,由丽江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丽江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在玉龙雪山下大港旺宝国际饭店举行。来自海内外近500名太极拳友参加了大会,武当内家与陈杨吴武各门派太极名家在大会开幕式和太极拳三十年高峰论坛上做了精彩表演。会议期间,数十位中青年太极拳师与老一辈名家共同探讨了太极拳技术理论和三十年走过的历程,展望了太极文化发展的美好前景。大会还举行了太极推手、太极器械等其它竞赛表演项目。
与会者纷纷表示,此前在丽江还没有举办过类似的国际化太极拳活动,也许因为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丽江这座美丽的城市会成为太极拳爱好者的又一“故乡”。大会组委会秘书长黄开明欣慰地说:“丽江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三项遗产桂冠,是休闲、旅游、养生的精品天堂。国际太极盛会结缘丽江,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丽江遗产文化和自然的结缘,是对丽江多元文化内涵的新的诠释。”
会后,丽江政府表示希望把这样的活动办成常规活动,成为一张新的丽江文化名片。
赤道上的“冰岛”和“雪山” 篇7
赤道地区的太阳终年直射或近于直射, 地面获得热量较多。人们总以为这里一定是骄阳似火, 终年炎热, 高温难耐, 似乎找不到一处清凉的地方。其实不然, 由于地理环境的千变万化, 赤道地区竟出现了许多与此相反的奇观。
南美洲的厄 (è) 瓜多尔, 赤道从其境内东西横贯, 有“赤道之国”的美称。但厄瓜多尔的火山群岛, 气候却寒冷干燥, 成为赤道上的“冰岛”。科隆群岛由17个较大的岛屿与数百个小岛、岩礁组成。令人不解的是, 这些岛屿上竟生活着在南极才常见的动物——企鹅。科学家经过考察, 认为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气候发生了变化。原来, 在太平洋南部有一股巨大的寒流, 它把南极洲附近的冷水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 而科隆群岛正好挡在寒流前进的道路上, 所以气温偏低, 降水稀少, 人们来到岛上, 就像来到了寒带。
无独有偶, 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也是白雪皑 (ái) 皑的冰雪世界, 到处冰峰峭立, 成为赤道地区的一大奇观。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 是非洲的最高山峰, 被称为“非洲之巅”。这里终年积雪, “奥秘”就在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原来, 在同一地点, 地势越高气温就越低。一般说来, 地势每升高1千米, 气温就下降6℃, 因此热带地区的高山, 从山下到山顶, 气候呈垂直性分布, 有点类似从赤道到两极的气候变化。植物也是从热带、温带逐步过渡到寒带:山脚下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一派热带风光;山顶上气候严寒, 到处白雪皑皑, 冰峰峭立。海拔近6000米的乞力马扎罗山顶部气温要比山脚低30℃左右。而赤道附近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 这样, 山上终年白雪覆盖也就不足为奇了。
雪山下的文化古城——德格 篇8
德格县在藏区享有“雪山下的文化古城”的美称。这里的藏文化继承和发展了藏区古代宗教文化, 历史上境内藏文化学者云集。创建于1729年的德格印经院, 是迄今全国最大的藏文印经院, 素有“藏民族文化宝库”之称, 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印经院内典藏有各类典籍830余部, 木刻印板29万余块, 文字字数达5亿之巨, 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卷中的印版、典籍对于研究藏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医学、科技、文学、艺术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就诞生在德格阿须草原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格萨尔王传》字数是希腊《荷马史诗》的56倍, 约有一百五十万诗行。主要描述了英雄格萨尔王降妖伏魔, 除暴安良, 南征北战的一生, 他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 最终使岭国领土实现统一人民安居乐业。格萨尔去世后, 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 岭葱土司翁青曲加于公元1790年在今阿须的熊坝协苏雅给康多修建了“格萨尔王庙”,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在原址处重建为“格萨尔王纪念堂”, 整个纪念堂庄重典雅, 雄奇壮观, 成为凭吊览古的盛殿, 其显威轶事和赫赫功绩昭示后人不断。整个德格随处都有格萨尔王的印迹, 并流传着许多格萨尔王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1951年德格县成立人民政府, 实行党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广大农牧民由农奴转变成为国家的主人和建设者。但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原因, 德格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县境内广大农牧区因受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制约, 思想观念陈旧保守, 产品单一, 贫困面较广。到2003年, 全县财政收入仅有313万元, 是一个典型的财政穷县农牧区脱贫致富的任务非常艰巨建国多年来, 国家对德格县社会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更是加大了对德格的投入, 使该县的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 党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新政策, 对藏区土地应用、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德格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机械作业和灌溉农业, 以牧民为主体, 加强草地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应用科技手段打开市场, 藏医制药、民间工艺、农畜产品加工等民营工业首先迅速发展了起来。德格县加大了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 领导并建立了如佛教、格学、藏医等方面的协会, 依法推进宗教管理工作, 使群众的本土文化和合法信仰得到保护和尊重, 使各民族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在交通方面,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间, 德格县累计投入交通建设15195.26万元, 全县通乡路、通村路工程全面启动, 建成了十分便捷的乡村公路网, 极大改善了群众行路难问题。在通讯建设方面, 更是引进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 各类通讯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极大丰富了通讯手段, 现代通信已走进了乡 (镇) 、村, 为信息交流和自动化办公提供了现代通讯保障平台。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效, 基本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 用电普及率达到了50%左右。同时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健全,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肃北雪山蒙古族筷子舞浅淡 篇9
一、肃北雪山蒙古族筷子舞的历史文化背景
肃北蒙古族在其初始阶段 (约公元1766年——1870年) , 形成了一支军政合一的色日腾和硕特部落 (当地人称“陶海”) 。这支部落活跃在祁连雪山脚下时, 水草丰美, 牛羊肥壮, 牧民们过着富庶安定的生活。雪山湿地草原戈壁以它宽大的胸襟包容了日月星辰, 包容了悲欢离合, 更包容了在战乱和迁徙中驻足的蒙古部落的后裔。在这块离天很近离人很远的所在, 在这块甘、青、新三省, 乃至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的边缘地带, 那支青海和硕特蒙古人在战乱中寻找着水草丰美的家园。那支强悍的蒙古族部落逐渐涉足色日腾、马场、乌乎图尔、盐池湾、马鬃山等地, 在广阔的草场放牧生息, 并以雪山蒙古族的巍峨和冰雪精神屹立在了肃北腹地。在这近乎世外桃源的肃北城域中, 肃北蒙古族非常完好地保存了原生态蒙古族最纯正的文化血缘。肃北的筷子舞也因之更具原生态的自然美。
二、肃北雪山蒙古族筷子舞的民族气质
肃北是甘肃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肃北蒙古人在肃北这片相对闭塞保守的土地上, 在岁月的长河中保留、创造和发扬了独具特色的雪山蒙古族文化。辽阔的草原, 奔驰的骏马, 矫健的马背民族;壮美的雪山, 盘旋的雄鹰, 悠远的马头琴……居住在祁连山深处蒙古民族创造的草原文化以其明朗的个性、纯净的原生态, 与现代文明的浮华、功利、浮躁形成鲜明的对照。
首先肃北雪山筷子舞具备天然美。任何自然的都是文化的, 人类的文化上深深留着自然的印痕, 肃北雪山蒙古族筷子舞的天然美首先体现在对肃北复杂独特的地理风貌的展现上。筷子舞的表演较内蒙、青海其它蒙古族地区有更多的技艺特点。
其次是肃北雪山蒙古族筷子舞的婉约美。肃北雪山蒙古族《筷子舞》有别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独特风格和味道, 还在于她的婉约美, 筷子舞一般以热情奔放为主格调。然而肃北雪山蒙古族在筷子舞中却更体现出一种婉约美来, 这与肃北雪山蒙古族的性格有极大的关联。肃北雪山蒙古族热情好客是所有蒙古族的性情, 但长期以来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生活着的肃北人, 养成了一种内敛和含蓄的性格。他们不张扬, 更注重心灵灵魂的对白, 筷子舞也因之发展出一种奔放下的内敛和深沉的风格。
任何一种舞蹈的产生都不是历史偶然的选择, 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因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需要载体, 而舞蹈作为一种灵动、活泼的表现载体, 在文化传承上有着深刻的体现。蒙古文化是几千年的草原文化, 同时还具有西方文化的元素, 融合了汉文化元素。如今肃北雪山蒙古筷子舞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大格局下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筷子舞也会结合更广泛的时代因素、各民族因素, 从而使肃北雪山蒙古族的筷子舞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也进一步促进了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发展。
摘要: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 舞蹈是他们民族的特色。能歌善舞几乎成了肃北蒙古人的一种天性。著名的歌唱家德德玛少年时代就在肃北鱼儿红乡渡过, 她的歌声中无不浸染着肃北蒙古人的情感。肃北蒙古族民歌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 代代人口传心授的方法传下来的智慧结晶, 从音乐特点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饱含着肃北蒙古族民众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实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道德理念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肃北雪山蒙古民族筷子舞以其独特的雪山蒙古族风格成为肃北蒙古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肃北雪山蒙古族筷子舞以其节奏鲜明、风格粗犷、表演细腻, 生动传神的特点, 使笔者对雪山蒙古族筷子舞情有独钟。下面, 笔者从肃北雪山蒙古族筷子舞的文化背景、起源及筷子舞的特点来说明肃北雪山蒙古族筷子舞。
雪山的寄托 篇10
从2007年接触户外开始与摄影结缘,断断续续自学拍摄,购买过很多摄影书籍,刷各类摄影论坛,零零碎碎地补充着摄影知识,在摄影的小世界里自娱自乐。从2011年深入藏区后,拍摄记录一发不可收拾。从前只是单纯的迷恋拍摄雪山,后来质朴的藏区牧民和路上“融化”了我的孩子闯入了我的镜头,这些人那些事开始丰富我的摄影作品。给我一束光,还你一幅画—用这话来调剂我的摄影就如同拉萨这座阳光城般温暖。
我常常一个人走在街头,念想着我要去爬雪山、去拍照、去完成高山摄影师的梦……连续宅在客栈一星期后,都会有这样的情绪,渴望在路上,渴望在山里。后来曾多次前往珠峰东坡嘎玛沟拍摄记录徒步线路,记录下季节交替中的雪山、牧场、高山湖泊、森林的变化;曾带领国家地理杂志编辑进入藏区的扎日神山腹地拍摄记录宝贵的考察资料,拍摄作品刊登于2014年西藏专辑特刊;近几年来积累拍摄了不少的雪山冰川和牧区人文景观,曾与西藏天堂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出版了《梦上巅峰》、《暖冬》两个系列的宣传明信片,畅销藏区和网络;参与了西藏—假想敌编著《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藏区旅行完全手册的配图提供。2014年,深入克勒青冰川,蔓峰·千日寻峰计划第一站喀喇昆仑山深处无人区,完成12天的穿越拍摄。阿格拉达坂的风雪,迦舒布鲁姆的冰川,乔戈里的旗云……这是一项关注冰川消融的公益活动,通过摄影师、专业户外人士一同深入未知地区寻找雪山,跟踪记录雪山消融,以唤起更多人认识环境变暖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同时建立起未知山峰的摄影信息库。
阿尼玛卿雪山生态旅游模式研究 篇11
1 雪山生态旅游开发特征与问题分析
1.1 丰富的旅游资源
阿尼玛卿雪山坐落在青海省的东南部,是国家级登山基地、青海首批登山探险基地、藏族四大“神山”之一,冰川资源、森林草原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阿尼玛卿雪山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拥有闻名遐迩的日照金山、黄河流域最长最大的哈龙冰川等自然旅游资源,是传说中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寄魂山,在整个藏区特别是安多藏区地位崇高,拥有胜利白塔和曲格那降魔白塔等众多人文旅游资源。阿尼玛卿雪山本身的美丽景色可与西部的三江源、鄂陵湖、扎陵湖,东部的青海湖、贵德黄河、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比美,形成了雪山、湖泊、河流、丹霞地貌于一体的“高原香格里拉”景色,加之当地的藏族风情使阿尼玛卿雪山无论是从自然环境还是从人文景观都充满了梦幻神秘色彩,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旅游资源。
1.2 区位的边缘性
阿尼玛卿雪山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西北东南走向,长28km、宽10km,介于99°27′28″-99°35′41″E、34°35′59″-34°41′41″N之间,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在此180°转弯后奔腾而去。雪山距离青海省省会西宁市550km,距离果洛州州府玛沁县80km,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冬季或雨季交通阻塞,影响了旅游业的可进入性。
1.3 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阿尼玛卿雪山所在的玛沁县总人口为41082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6042人,占总人数的63.39%(2007年)[2],经济来源单一、畜牧业产量低,导致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不高,旅游基础设施差,严重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由表1可见,以畜牧业为主的玛沁地区经济水平低,旅游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开发阿尼玛卿雪山地区的旅游资源将为地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注:资料来源于2001—2008年《青海统计年鉴》。
阿尼玛卿雪山地处果洛地区,土地沙漠化、草场超载退化严重,过度放牧和践踏,再加上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和青海山鼠对草场的破坏,导致草场生态失去平衡。2003年果洛地区共有各类退化草场2.86×106hm2,鼠害面积1.44×106hm2,寸草不生、极度退化的“黑土滩”型草场面积达5.37×105hm2。阿尼玛卿雪山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广大农村牧区的生活用能单一,造成过度樵采,使天然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对生态平衡影响很大。此外,冰川退化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重要原因。在全球气候干暖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加之青藏高原的继续隆升,致使青南高原气候波动逐渐增大,干暖化趋势加强。2007年,阿尼玛卿雪山再次发生冰崩,距2004年第一次发生冰崩仅3年时间,冰崩发生频率如此之快,说明冰川退化进一步加剧[3]。
2 阿尼玛卿雪山生态旅游模式研究
阿尼玛卿雪山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经济落后限制了其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态旅游模式迫在眉睫(图1)。
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加强景区森林禁伐,保护原始地貌和珍稀生物种。冬季对雪山实行封禁措施,景区不对外开放,虽然不会带来旅游收入的增加,但在经济意义上的“死亡季节”给旅游地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以恢复的机会,从而实现雪山的生态补偿[5]。具体来说,就是以资源重要性和敏感度的评价结果为依据,将阿尼玛卿雪山风景区基本划分为资源严格保护区、资源有限利用区和资源利用区三个大类。资源严格保护区是指资源特殊、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同时对人类活动和设施建设极其敏感的区域。在这些区域执行最严格的资源保护措施,除允许一定程度的资源管理和特殊科学研究活动外,禁止其他任何形式的人类活动和设施建设。在阿尼玛卿雪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中,资源严格保护区包括雪山冰川保护区、裸岩保护区和高山流石滩保护区。其中,雪山冰川景观是阿尼玛卿雪山生态旅游区的灵魂,阿尼玛卿雪山作为藏区四大“神山”之一的山峰,必须保护其原始性、完整性和神秘性。景观设计上采用远眺式的取景手段,修筑观光悬空高廊或索道,不直接接触严格保护区。资源有限利用区是指生态环境较易补偿,生态较敏感的地区。这类地区允许低强度的人类活动(包括旅游活动和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存在,除保护性基础设施外,一般不允许人工设施尤其是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阿尼玛卿雪山的资源有限利用区主要包括高山杜鹃林保护区和原生态林区。在开发过程中,将资源有限利用区划分为机动车观光区、步行观光区、探险区、山林漫游区、露营区、高山灌丛生态区和森林保护培育区7个小类。在观光道路的设计上,通往该区道路要既是提供景区内外人、物流的通达基础,又是该区域的一种独特廊道景观,要根据环保机动车观光路、步行观光路和山林探险路的功能不同来进行规划,但总体上要遵循“选线顺应地势,尽量不改变地貌和切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尽量使用当地材料,注意维护道路安全”等原则。资源利用区是指生态环境易补偿和生态敏感度一般的地区,这类地区允许较高强度的旅游活动、社区经济社会活动和较大规模的人工设施存在,可分为田园观光区、服务型村落、服务基地和普通藏族社区4小类[6]。在开发过程中,保存和发扬有地域特色的藏式碉楼与帐房建筑风格、色彩、工艺,保持传统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对部分破旧建筑采用传统工艺进行适当维修;宗教建筑作为当地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突出宗教氛围的保护,保持宗教建筑周边整体环境的景观协调;电力、水力、环卫设施尤其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在选址时要尽量隐蔽,在造型、色彩上力求与所处环境相协调[7]。
加强城镇绿化建设:旅游住宿设施应实现生态化,雪山上的住宿为旅游绿色接待设施,主要以小木屋、小石屋和山地宾馆为主,修建绿色饭店、节能停车场、环保厕所等基础设施。同时,要想提高阿尼玛卿雪山景区的可进入性,就必须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修建玛沁至阿尼玛卿雪山安全进山通道。针对当地山高路险和气候恶劣的特点,沿途应设置车辆服务点和紧急医疗点,提供车辆维护服务,以及提供高原医用氧和急救药品。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阿尼玛卿雪山生态补偿机制,以聚居地为中心的草原生态扶贫工程与草原生态旅游相结合。在青海省及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采取“募捐”的方式建立草原生态扶贫基金[8]。组织志愿者和当地居民进行草原保护、草场维护、种植草皮等活动。在草原生态扶贫的基础上,以藏族赛马、射箭、歌舞等草原活动为主,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不但可起到宣传保护草原的作用,而且可利用部分旅游收入作为草原保护经费,同时也为藏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展现的舞台,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2 旅游开发中实行生态营销
生态营销也被称为“绿色营销”,生态营销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市场营销观念的新发展,又是企业应全球对环境恶化日益关切的一种营销重点和技术操作,其焦点是如何使市场能更加顾及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营销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的制定,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的生产、定价、分销、促销过程中注重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取得企业利益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包括开发绿色旅游产品、采用绿色包装、开辟绿色销售渠道、实行绿色促销、加强绿色销售服务、推行绿色管理。实行绿色营销最重要的是设法使其服务产业绿色化[9]。绿色产品有中藏药材(如冬虫夏草、雪莲、雪灵芝、藏茵陈,等等)和天然食品(如人参果、鹿角菜、柳花菜、沙果、蜂蜜,等等);开发绿色线路,在景区内既可使用藏族的传统交通工具,如马、骆驼、牦牛、驴等,或提倡旅游者以步代车,又可使用现代交通工具,如使用以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环保房车和自行车,总之禁止使用有害环境和干扰生物栖息的交通工具。
2.3 雪山及其辐射旅游线路规划
阿尼玛卿雪山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借此机遇可大力发展阿尼玛卿雪山旅游及其辐射旅游线路,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高山登山探险生态旅游、大江大河源头生态旅游、高原湖泊生态旅游、高原湿地生态旅游、高原珍稀野生动物观赏生态旅游、宗教文化朝觐旅游等。
雪山朝觐转山旅游线路和登山探险旅游线路设计:阿尼玛卿雪山是藏族四大“神山”之一,每年都有大批来自青海、西藏、四川等地朝圣者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前去虔诚朝拜,转山则是这一活动的最好体现,从西宁出发至大武镇、昌麻和、花石峡、雪山乡环线是最佳转山线路(图2,见封四)。登山探险旅游线路一般从大武镇沿东倾沟北上至雪山乡,全程55km,从雪山乡换乘马或耗牛,溯切木曲河西行约30km可达曲哈尔晓玛冰川末端的登山大本营(图2,见封四),然后攀登阿尼玛卿雪山主峰玛卿岗日。另一条进山路线是从大本营出发,攀登的是阿尼玛卿山的第二高峰。该山峰海拔6268m,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需9d时间,其登山路线稍短但山峰更峻峭。
雪山辐射旅游线路规划:(1)线路一———唐蕃古道文化旅游。从夏都西宁驱车前往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同时也是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的地方———塔尔寺,之后再前往有“天下黄河清”美称的贵德。沿途可欣赏唐蕃古道上的高原风光,最后到达目的地玛沁县雪山乡,欣赏雪山美景,攀登阿尼玛卿峰,返程途中参观花石峡、温泉、日月山、青海湖等景点(图3,见封四)。(2)线路二———宗教文化朝觐旅游。从藏传佛教格鲁派圣地塔尔寺出发前往阿尼玛卿雪山,体验宗教活动转山之旅,到达玉树州萨迦派寺院结古寺、文成公主庙和新寨嘛呢石堆(图3,见封四)。(3)线路三———高山湖泊湿地生态游。从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出发前往玛沁县阿尼玛卿雪山,之后到玛多县参观高原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最后到达玉树隆宝滩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图3,封四)。(4)线路四———高原登山探险生态旅游。高原登山探险生态旅游符合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受到广大登山爱好者的青睐,符合体育旅游大众化发展的趋势。阿尼玛卿、年保玉则等山峰均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有利于提高登山探险旅游重游率。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见表2。
注:资料来源于2009年《青海统计年鉴》。
3 阿尼玛卿雪山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
3.1 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机制既是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保障和基础,又是推动和促进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对旅游产业采取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资源利用、产出效益和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一方面要强化有关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健全可持续发展领域法律实施的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效率,严格实行管理与经营相分离的制度,以政府为主导,吸引省内外旅游企业开发阿尼玛卿雪山,在开发过程中由政府进行监督[10]。
3.2 生态游与文化游、体育游密切结合。
强调“原汁原味”,挖掘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并结合阿尼玛卿雪山登山探险旅游实际,既是阿尼玛卿雪山生态游的主攻方向,又是挖掘客源市场潜力的捷径。高原生态游与文化游、体育游的结合,一方面突出民族特色、高原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充分发挥雪山体育旅游的作用;另一方面丰富生态旅游产品,避免单一生态游目标及功能,开拓关联开发式生态游。阿尼玛卿雪山的知名度建立在早已留下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等丰富的人文积淀之上。在这里流传着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尤其是古老的高原农牧业文明,藏族绚丽的民俗文化和藏传佛教宗教文化已成为阿尼玛卿雪山挖掘生态游深层内涵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有效途径。自从阿尼玛卿雪山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了数十万来自国内外的体育爱好者,阿尼玛卿雪山体育游发展潜力巨大。
3.3 提高雪山知名度与影响力
现阶段知名度传播是树立阿尼玛卿雪山旅游区形象的首要目标。尽管阿尼玛卿雪山旅游区在特定群体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总体知名度、美誉度、认知度等因素还不高,因此需要提高其知晓率,进而激发目标市场的反响,才能为提高赞誉度和行动度建立必要的基础,如可采用影音传播、网络传播、影视传播和举办节庆活动等手段。
4 效益分析
阿尼玛卿雪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成为青海省构建高原旅游名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地促进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扬、社会影响的扩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阿尼玛卿雪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此外,雪山旅游的发展会使外界对雪山经济、社会等投资环境有更多的了解,有助于当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其社会、文化效益表现在: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合理的保护管理机制可有效的保护阿尼玛卿雪山的动植物资源,如雪豹、雪鸡、白唇鹿、冬虫夏草、云杉等;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当地少数民族边缘地区传统型经济模式向生态友好型经济模式的转变,减轻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改变农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缓解农村粗放的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生态破坏。
5 结论
根据阿尼玛卿雪山地区的实际情况,以生态为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符合该地区的特点和现状。阿尼玛卿雪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特征显著,且受工业污染少,环境状况相对良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同时,应引导旅游开发在获取社会与生态利益的同时兼顾经济利益,合理引导生态旅游,改善生态旅游“软环境”。当地社区也应充分参与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积极配合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开发阿尼玛卿雪山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规避劣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实现该地区生态旅游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毅.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旅游模式研究——以“三江并流”、香格里拉自然景观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OO4,(3)∶31-35.
[2]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8.
[3]郭映义.青海省果洛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7,(1)∶47-49.
[4]李斌.川西少数民族边缘地区生态旅游模式与效益分析——以四川省若尔盖县为例[J].农村经济,2008,(3)∶51-54.
[5]Hartmann R.Tourism,Seasonality and Social Change[J].Leisure Studies,1986,5(1)∶25-33.
[6]杨锐,庄优波,党安荣.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和技术研究[J].中国园林,2007,(4)∶1-8.
[7]郭山.脆弱生态区域旅游开发的景观生态学思考——以德钦梅里雪山生态旅游区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66-78.
[8]余永英.青海民族地区贫困成因及脱贫途径[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2,(2)∶28-34.
[9]宫敏丽.青海生态旅游营销策略[J].改革与战略,2005,(9)∶32-35.
【《雪山飞狐》】推荐阅读:
爬雪山作文600字07-14
美丽的玉龙雪山作文09-09
雪山初中师德师风自查报告12-21
雪山因你而美丽诗歌05-21
梅里雪山藏历新年行计划05-22
穿着衣服的雪山150字作文07-04
游西岭雪山小学作文300字11-11
礼仪培训计划(雪山高尔夫)06-11
美丽的玉龙雪山作文800字10-09
我在金海雪山等你爱情诗歌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