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计算题(精选5篇)
经济常识计算题 篇1
近几年的高考中,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的独立卷, 计算题已成为一个必考的题型, 而计算题恰恰是文科学生的弱项, 使考生形成巨大心理压力。现就《经济生活》中没有明确计算公式的主要知识点的计算方法做简单的探讨。
一、计算的数学依据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难就难在许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在计算过程中, 凭经验、感觉计算, 不仅费时, 而且还易出错。《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 主要涉及比例关系问题, 而比例关系问题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习过, 因此在计算过程中, 只要教师让学生回顾一下相关知识即可。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xy=k (k为常数) 。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x/y=k (k为常数) 。以此为依据可以推导出许多计算公式。
二、计算公式
1.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计算公式
(1) 提出假说:设去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a, 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或100%, 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x%, 问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是多少?设为b。
(2) 相关知识:⑴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⑵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xy=k (k为常数)
(3) 推导过程:
去年: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乘积为常数,
今年:同理, b× (1+x%) =k
(4) 计算公式一: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1+x%)
(5) 例题 (2008北京文综33题) 2006年, 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 其他条件不变, 该商品的价值是: ()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
解析:根据计算公式一, 现在该商品的价值=1÷ (1+25%) =0.8 (元) 。故答案为B。
2.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计算公式
(1) 公式二:现在商品价值总量=原价值总量× (1+x%) (x%为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
(2) 例题 (2010全国Ⅱ, 24题) 假如说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 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 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 其他条件不变, 那么, 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A.4元、4元、60万元B.6元、8元、90万元
C.4元、6元、90万元D.8元、6元、120万元
解析:根据题意及公式一, 2009年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为6÷ (1+50%) =4元;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社会价值仍为6元;根据公式二, 2009年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原价值总量× (1+50%) =6×10×1.5=90 (万元) , 故选C。
3. 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
(1) 公式三:现在商品的价格=原价格× (1+x%) , (x%为通货膨胀率)
(2) 例题 (2010年全国Ⅰ, 24题) 假如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 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
A.5元、6元B.10元、12元
C.20元、24元D.8元、16元
解析:根据公式一, 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 2010年甲产品的价格=10元÷ (1+100%) =5 (元) ;根据公式三, 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 2010年甲产品的价格=5× (1+20%) =6 (元) 。故选A。
4. 商品价格与货币贬值和升值的计算公式
(1) 公式四:现在商品的价格=原价格/1±x% (x%为升值或贬值的幅度, 升值用加法, 贬值用减法) 。
(2) 例题, (2008年全国Ⅰ, 25题) 假如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 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 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 (贬值) 2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根据题意及公式一:2008年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 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15÷ (1+50%) =10 (元) ;根据公式四, 货币贬值20%后, M商品的价格=10÷ (1-20%) =12.5 (元) 故选B。
关键词:经济生活,计算题,计算方法
经济常识计算题 篇2
2018考研英语:阅读题中的经济类文章的常识
1.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产能利用率,也叫设备利用率,是工业总产出(total industrial output)对生产设备的比率。简单的理解,就是实际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少在运转发挥生产作用。
当产能利用率超过 95% 以上,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通货膨胀(inflation)的压力将随产能无法应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场预期利率(market expected interest rate)可能升高情况下,对该国货币是利多。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率在 90% 以下,且持续下降,表示设备闲置过多,经济有衰退的现象,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降低情况下,对该国货币是利空。
2.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NAIRU),也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的失业率。从整个经济看来,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时被称作“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
例:America’s capacity utilization, for example, hit historically high levels earlier this year, and its jobless rate(5.6% in August)has fallen bellow most estimates of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the rate below which inflation has taken off in the past.(1997年Text5)
译文:例如,美国的生产力利用率在今年前段时间创下了历史高水平,而它的失业率(8月份为5.6%)已降至低于对自然失业率的大多数估测——过去当比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已急剧上升。
3.经济结构(Economic Structure)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它是一个由许多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建立在合理的经济可能性之上。结构合理就能充分发挥经济优势,有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经济结构状况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不同经济体制(economic system),不同经济发展趋向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状况差异甚大。
4.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狭义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central bank)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monetary supply)或信用量(credit)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credit policy)、利率政策(interest rate policy)和外汇政策(foreign exchange policy)。而广义政策的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financial variable)的一切措施。
页 共 1 页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真题例句:Much of the language used to describe monetary policy, such as “steering the economy to a soft landing” or “a touch on the brakes,” makes it sound like a precise science.译文:许多用来描述经济政策的语言,比如“控制经济软着陆”、“给经济踩刹车”,使经济政策听起来像是一门精确的科学。
5.利率(interest rate)
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capital)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annual interest rate)。当经济过热(overheated economy)、通货膨胀(inflation)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credit squeeze);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basic economic factors)之一。
6.通货膨胀(inflation)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devaluation)和物价(commodity price)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真题例句:Economists have been particularly surprised by favorable inflation figures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conventional measures suggest that both economies, and especially America’s, have little productive slack.译文:经济学家尤其对英美两国利好通货膨胀数字感到吃惊,因为传统的计量方法表明两国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几乎没有出现生产萧条。
7.通货紧缩(deflation)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currency)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investment and production),导致失业率(jobless rate)升高及经济衰退。
其实看看凯程考研怎么样,最简单的一个办法,看看他们有没有成功的学生,最直观的办法是到凯程网站,上面有大量学员经验谈视频,这些都是凯程扎扎实实的辅导案例,其他机构网站几乎没有考上学生的视频,这就是凯程和其他机构的优势,凯程是扎实辅导、严格管理、规范教学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
辨别凯程和其他机构谁靠谱的办法。
“四步法”做好经济生活计算题 篇3
一、排除干扰
经济生活的计算题一般提供很多信息,但经常包含一些无效的干扰信息。这就要求能够甄别题干中的信息,找出对所求结果发生影响的变量。如果受到无效信息干扰,要么得不出正确答案,要么把问题复杂化,徒增演算量,影响做题效率。
例1.(2008宁夏文综12题)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中有两个自变量,即劳动者数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但对所求结果商品价值总额有影响的就一个:劳动者数量。由于商品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为干扰信息,不予考虑。由于题中直接给出了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元,"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也可以是无效信息。只需考虑劳动者数量增加10%,会使商品数量增加10%,商品价值总额相应增加10%,即100亿元×(1+10%)=110亿元。如果把题中所有信息都考虑进去,那会增加计算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二、把握概念之间关系
要想排除无效干扰信息,找准有效信息,必须对概念之间的关系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数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经济生活中有很多概念之间都存在数学关系。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数学关系是做好计算题的前提。这类数学关系包括正比、反比、正相关、负相关、无关、提高、降低等,一般都有相应的数学公式来表达。所以熟记有关数学公式是做好计算题的关键。
例2、(2010全国II,24题)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4元、4元、60万元
B、6元、8元、90万元
C、4元、6元、90万元
D、8元、6元、120万元
本题考查关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计算。因为商品的个别价值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09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50%,所以该企业甲商品的个别价值为6/(1+50%)=4元;社会价值即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所以不变,为6元;因为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数量为10(1+50%),而甲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6,所以价值总量=6×10(1+50%)=90万元。故答案为C
在实际解题中难度较高的是,将许多因素整合在一个计算题中,这则需要透彻理解相关概念的内涵,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分解条件,分步骤进行计算。
三、找准变化点
分解条件,分步骤计算的前提是找准变化点,然后理清变化点与所求结果之间的关系,分析变化点对所求结果的影响。
例3.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贬值20%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总额分别是
A.1200万元 1250万元
B.1250万元 1200万元
C.625万元 600万元
D.600万元 625万元
本题中有一个所求结果,即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总额,有三个变化点,一是"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也与价格总额无关。二是"货币价值贬值20%",由于币值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比,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总额为:100×10/(1-20%)=1250万元。三是"通货膨胀率为20%",由于通货膨胀率直接表达了物价的涨幅,与商品的价格成正比,所以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总额为:100×10×(1+20%)=1200万元。故选B。
当做关系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时,找准变化点,再分析变化点(自变量)与所求结果(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明确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之后,还需要准确把握数学关系的含义。
四、把握数学关系
高中经济生活中所运用的一些数学知识都比较简单,但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文科学生对这些知识(尤其是正比、反比)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在这里有必要对一些数学关系做一下简单解释。
正比意味着两个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方向且以相同的比例变化。假设A(自变量)与B(因变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若A变化为Ax,则B相应变为B/x。反比意味着两个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反方向且以相同比例变化。假设A(自变量)与B(因变量)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若A变化为Ax,则B相应变为B/x。这两类数学关系在以上例题中都得到应用。
例4(2010年北京文综第34题):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 △p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x,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①△x/△p <0,②△x/△p >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本题考查价格波动对需求量的影响。①△x/△p <0,即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②△x/△p>0,即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A中汽油与柴油、C中煤炭与原油、D项中煤炭与天然气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与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为同向变动,即②,故AC错误,D正确。B项汽油提炼于原油,所以汽油价格与原油需求量应为反向变动,即①。故答案为D。
经济常识计算题 篇4
关键词:计算题,答题方法,理论知识
高考的文科考生面对政治学科中的计算题一般错误率比较高, 究其原因: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二是文科考生对于数学知识相对于理科考生掌握比较薄弱, 逻辑推理能力不强, 对于题意中的乘除关系不知怎样运用, 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痛失宝贵分值。在这里解决的就是指导考生实际解决计算题的方法性问题, 不用深厚的数学知识, 巧解计算题。大家只要把握下面两个解题原则, 大多数的计算题将不再失分, 有一些难以理解题也变得相对简单。
原则一:根据题干材料的实际意义, 列出体现实际意义的关系式。这里的关系式务必要体现出实际意义, 而且针对的是哪个主体要明确。比如:在材料中有“升值了5%”的意思, 就列出 (1+5%) 来表示其实际意义;“贬值了5%”的意思, 就列出 (1-5%) 来表示其实际意义。与此同理, 升值、增加、加快等都用“加号”来表示实际意义;贬值、减少、变慢等就用“减号”来表示实际意义。这要求考生认真审题, 针对题意有几个实际意义, 就体现出来几个关系式来表示。
原则二:根据经济生活相关理论知识 (此处不再阐释) , 可以猜出结果是变大或者是变小, 由此推导出是用除法还是用乘法就能计算出要变大或变小的数。根据题意反映出的实际意义, 分步骤计算出结果。
例题1: (2009高考安徽文综3题)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 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第一步: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 根据材料的实际意义, 列出体现实际意义的关系式为 (1+30%) , 与之相关的主体是“商品的价值260元”。
第二步:对于原来商品价值量“260元”和“ (1+30%) ”是用除法还是用乘法,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很明显会引起社会商品的价值量减少。“260元”和“ (1+30%) ”用除法还是用乘法结合能够使“260元”减少, 很明显是用除法。
因此, 今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60÷ (1+30%) =200元。再根据题意得知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 因此, 价值总量是200元×2=400元。所以选B。
例题2: (2008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25小题) 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 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 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 (贬值20%)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第一步: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 根据材料的实际意义, 列出体现实际意义的关系式为 (1+50%) , 与之相对的是“M商品的价值15元”。又有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 (贬值20%) , 列出体现实际意义的关系式为 (1-20%) , 与之相对的是“M商品的价值15元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的币值”。题意有两个实际意义, 就列两个有实际意义的关系式。
第二步:“M商品的价值15元”与 (1+50%) ;“M商品的价值15元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的币值”与 (1-20%) , 两个对子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根据经济生活知识可以很简单的看出: (1) 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 将导致M商品的价值减少。“15元”要减少, 只能除以 (1+50%) ; (2) 货币价值下降20% (贬值20%) , 将导致用更多的纸币来表示商品M的价值, 即增多。“M商品的价值15元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的币值”要变多, 如何应用 (1-20%) , 对于这个变得相对小的式子, 只能用除法, 才能变得更多。
因此, M商品的价值15元, 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 M商品的价值将变为15÷ (1+50%) ;货币价值下降20% (贬值20%) 后, 将前M商品变化后的价值再除以 (1-20%) 。综合式为15÷ (1+50%) ÷ (1-20%) =12.5。正确答案应为B。
例题3: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现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 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 那么, 一只羊可以换 ()
A:1袋大米B:4袋大米C:3袋大米D:2/3袋大米
一般解决这样“提高了二倍”用语的题, 解题思路是: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 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二倍, 而且, 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 说明大米的价值量不变, 那么1只羊=2/3袋大米。正确答案是D。
上面的解题思路对于大多数的文科班学生难于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不得要领, 出错率很高。现在用本文的两个原则来解决会相对容易理解和解决。
【解析】第一步:根据题意“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 提高了二倍, 既提高了200%, 列出体现实际意义的关系式为 (1+200%) , 与之相对的是“一只羊”。
第二步: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根据经济生活知识很简单可以看出“一只羊”的价值变少了, “一只羊”与关系式 (1+200%) 如何结合才能使“一只羊”的价值变少?很明显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 会使“一只羊”的价值变小, 所以用除法。
因此, 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 原来一只羊的价值变为2只羊/ (1+200%) =1/3只羊, 现在要用3只羊=2袋大米。所以, 现在一只羊可以换2/3袋大米。
经济常识计算题 篇5
A.详细调查客户的还款能力
B.将贷前调查工作全权委托给保险公司和汽车经销商进行
C.科学合理地确定客户还款方式
D.严格审查客户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在我国,个人汽车贷款信用风险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缺乏诚实信用的精神
B.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完善
C.个人贷款程序不合理
D.银行管理不规范下列不属于个人汽车贷款中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的是()。
A.借款人的信用欺诈和恶意逃债行为
B.借款人还款能力降低
C.借款人还款意愿发生变化
D.外部欺诈个人汽车贷款业务中,关于合作机构风险的防范,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固定合作担保机构的担保额度
B.与保险公司的履约保证保险合作,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拟定合作协议,约定履约保证保险的办理等事项
C.由经销商、专业担保机构担保的贷款,应实时监控担保方是否保持足额的保证金
D.加强贷前调查,切实核查经销商的资信状况个人汽车贷款业务中,下列不属于汽车经销商的欺诈行为的是()。
A.一车多贷
B.甲贷乙用
C.虚报车价
D.经营失败下列关于个人汽车贷款期限调整的做法,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是()。
A.一笔5年期贷款展期l年
B.在拖欠利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向银行申请延长还款期限
C.借款人在贷款未到期时向银行申请延长还款期限
D.本期本金偿还后可以提交期限调整申请书个人汽车贷款在贷款期限内,借款人须持续按照贷款银行的要求为贷款所购车辆购买指定险种的车辆保险,并在保险单中明确第一受益人为()。
A.借款人
B.担保人
C.贷款银行
D.借款人直系亲属关于个人汽车贷款业务中贷款合同的填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贷款发放人应根据审批意见确定应使用的合同文本并填写合同,在签订有关合同文本前,应履行充分告知义务
B.对采取抵押担保方式的,抵押物共有人可以不必当面签署个人汽车借款抵押合同
C.合同填写必须做到标准、规范、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错漏、不潦草,禁止涂改
D.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担保方式和还款方式等有关条款要与最终审批意见一致更多考试信息请上航帆网查询!下列关于个人汽车贷款审批的表述错误的是()。
A.贷款审批人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以及抵押担保的充分性与可行性等情况,分析该贷款业务预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和风险
B.确保符合转授权规定,对于单笔贷款超过经办行审批权限的,必须逐笔将贷款申请及经办行审批材料报上级行进行后续审批
C.贷款审批人签署审批意见后,应将审批表连同有关材料退还业务部门
D.对不同意贷款的,贷款审批人直接拒批即可不必写明拒批理由对抵押担保个人汽车贷款,银行贷前调查的内容不包括()。
A.抵押物的合法性
B.抵押物已设定抵押权属情况
C.抵押物是否真实存在、存续状态
D.抵押物是否已到有关部门办理必要的登记手续下列关于个人住房贷款合同有效性风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B.商业银行作为格式条款的提供方,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借款人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按照对方提出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C.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D.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格式条款在进行个人住房贷款回访时,若发现已经准入的合作机构出现某些情况后,银行应该暂停与相应机构的合作,这些情况不包括()。
A.经营出现明显问题的B.企业治理结构出现问题的C.与银行合作的存量业务出现严重不良贷款的D.所进行的合作对银行业务拓展没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银行的主要合作机构不包括()。
A.信托公司
B.房地产评估机构
C.房地产开发商
D.律师事务所下列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登记表述错误的是()。
A.银行必须设立专门的个人住房贷款档案管理人员
B.银行可根据业务需要和所具备的条件,确定个人住房贷款档案是独立保管还是与银行其他档案共用保管场所
C.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知识,负责个人住房贷款档案资料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D.银行贷款经办人根据个人住房贷款归档要求,在贷款发放后,收集整理需要归档的个人住房贷款资料,并交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登记贷款银行已要求借款人及有关责任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处理抵(质)押物,预计贷款可能发生一定损失,但损失金额尚不能确定的贷款是()。
A.损失贷款
B.次级贷款
C.可疑贷款
D.关注贷款老高因出差在外,未能及时归还贷款本息,这属于贷款形态中的()。
更多考试信息请上航帆网查询!
A.次级贷款
B.关注贷款
C.正常贷款
D.可疑贷款借款人委托其他自然人代办个人住房贷款的划付时,代理人需要持有的证件或材料不包括()。
A.本人身份证件
B.借款人身份证件
C.借款人授权委托书
D.个人信贷业务申报审批表下列关于个人住房贷款合同签订过程中的表述错误的是()。
A.合同填写并复核无误后,贷款发放人应负责与借款人、担保人签订合同
B.在签订(预签)有关合同文本前,贷款发放人应履行充分告知义务
C.借款人、保证人为自然人的,应当面核实签约人身份证明之后由签约人当场签字
D.必须办理合同公证在个人住房贷款中,下列权利凭证有可能不允许作为质物的是()。
A.1996年及以后财政部发行的凭证式国债
B.国家重点建设债券
C.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存单
D.金融债券在个人住房贷款的贷前调查环节,不可以作为借款申请人偿还能力证明材料的是(A.过去2个月的工资单
B.过去1年的银行卡对账单
C.财产情况证明
D.投资经营收入证明
【经济常识计算题】推荐阅读:
《高一经济常识》01-10
选调生考试经济常识10-09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12-28
公务员考试经济学常识07-0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常识01-21
2018保定事业单位经济常识高频考点09-28
学常识200题06-18
金融常识50题07-19
常识判断题汇总10-26
经济学稳态计算题总结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