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共12篇)
《邻居》 篇1
(一) 简况
Windows系列的网上邻居能使用网络上的共享资源, 但同时这些脆弱的操作系统要面临着病毒、黑客的攻击, 许多病毒都是针对网上邻居的, 只要网上邻居一开, 各种病毒随之而来, 以至于有些人不得不关闭网上邻居这一功能, 特别是一些Ghost版本的XP操作系统, 给使用带来很多不便。而Linux下的Samba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构建网上邻居。
在一些企业、机关、学校、政府部门, 近来都安装了Linux的服务器, 它以安全性好、稳定性高、功能强大而且费用低著称, 使用了它的网上邻居服务软件Samba, 不但要比Windows快, 而且具有强大的安全性, 而Samba服务器中最简单的share安全模式, 不仅配置简单, 而且安全性、功能也不逊色。在笔者的单位, 一台配有Samba的share安全模式的机器, 用了多年 (从不关机) , 作为常用软件下载, 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二) 具体操作
对Samba最重要的配置文件为/etc/samba/smb.conf, 在其global区段中设置参数security及netbios name, 加入两行, 如下:
然后, 再设定一个供普通用户可以读取的共享资源 (不需要帐号及密码) , 在smb.conf文件最后, 我们加上这样共享资源soft, 如下:
这样, 就设定了一个最简单、最方便的Linux网上邻居的共享资源soft, 任何人都可以进入, 共享其资源。因为在share安全等级, 所以在Windows系统的网上邻居的地址栏或开始->运行中输入zyxx就可以看见soft这个只读共享目录, 系统不会提示你输入帐号及密码。然后, 你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建立更多的同样性质的共享资源。
更进一步, 在share安全等级中, 也可以设定某些用户以特定的帐号及密码登录网上邻居, 存取特定的目录, 这样便增加一定的安全性。再以上面的例子说明, 假定建立一个帐号, 用它来管理上面的共享目录soft, 它可以在网上邻居中进入soft这个共享目录, 可以增加或删除其内容。为了加强安全性, 设定这个用户只能上Samba, 而不能登录Linux系统。
首先, 在Linux系统中增加这个用户, 以root登录Linux系统, 这个帐号名为manage, 其主目录定位于/mnt/u/soft, 是个虚拟用户, 不能登录系统。命令如下:
输入两遍密码。
下面一点比较重要, 就是要把Linux的系统帐号转化为Samba网上邻居的帐号及密码, 这一点是初学者常见的错误, 少了这一步, 就不能用Linux的系统帐号进入网上邻居, 为了方便记忆, 可以用同样的密码, 命令如下:
输入同样的密码两遍, 这样就了同Linux帐号一样的samba帐号及密码了。
因为manage这个帐号能对其主目录/mnt/u/soft管理, 要给它可读写的权限, 命令如下:
这样, 就可以用manage这个帐号及密码进入网上邻居来管理上面提到的soft共享目录, 可以增加或删除里面的文件, 而普通人没有这样的权限。
这样, 就非常容易的建立了一个最基本的Samba网上邻居服务器了, 它不但易配置、速度快, 而且有很好的安全性, 它非常适合小范围的文件共享, 如机关、学校、某一个办公室, 当然, 它还有很多很复杂的参数, 可以组建更大范围的文件共享, 来提升其服务功能。
摘要:Windows系列的网上邻居能使用网络上的共享资源, 但同时微软的这些脆弱的操作系统要面临着病毒、黑客的攻击, 特别是一些Ghost版本的XP操作系统。而Linux下的Samba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构建安全网上邻居。
关键词:Samba,Linux,文件共享,网上邻居
参考文献
[1]陈向阳, 刘汉浦.linux实用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2]施威铭研究室.RED HAT Linux7架站实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3]Gerhard Mourani.Securing Optimizing Linux:The Ultimate Solution[M].Canada:Open Network Architecture Inc, 2001.
《邻居》 篇2
她搬进了新租的房子,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将物品整理好,打扫完卫生再抬头看已经是饭点了,想着小区里有家面馆,打算去填填肚子。打开门,她看了看其他三户人家,无一例外都是紧锁屋门,想起中介说,有套房子的业主是一位去敬老院住的老人,只有在子女回家时才回来住,想来就是旁边那套门口摆了鞋柜但不亮灯的屋子,余下有一户是一家三口,另一户暂时没人住。
面馆在小区另一边,她一路走过去,没有见到什么人,茂密的树略微遮住了灯光,更显幽暗。面馆里人不算多,都各自吃各自的,几乎没什么声音。
她是一名儿科医生,时常要值夜班,临天亮才回来是家常便饭,和邻居的作息是错开的,住进来快两个月了,只在电梯里看见过隔壁那家的小男孩一两次。
早上六点回来的时候都是那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保安在值班,每天回来的时候,她都会和保安点点头,算打个招呼,这天,到小区门口了发现自己把门禁卡落在办公室了,想着让保安给开个门,保安打量了一下,问道“小姐,请问你是业主吗?”她解释了半天还核对了电话,折腾了十几分钟才回到家,出电梯门的时候看到对面那家人房门没关严实,亮着灯,还有一个孩子和女人的声音,估计是在叫孩子起床吃早餐准备上学。
过了两天,她在值夜班的时候送来了一个高烧的孩子,看着觉得眼熟,多看了几眼想起来这就是隔壁那家的孩子,可孩子和他的父母都没有认出这位医生就是他们的邻居。她给孩子做了简单的检查后,帮他开好药,让他去挂了水,整理了病历就打算下班回家休息。出医院门碰到了一家三口,那家人倒是认出了她是刚才那位医生,就怕人家医生不记得了,也就没上前打声招呼。
一行四个人一块回家,一路无言。进了电梯,看到她先按好了楼层,男人开口道:“原来我们邻居是位医生,之前我还以为……”看到妻子的眼神,男人赶忙噤声,她笑了笑算是回应。开门的时候看见另一户门敞开着,门口还堆放着几个大箱子,看来又是有新邻居了。
简单地洗漱了一番就躺到床上休息去了,想起了男人刚刚没说完的话,原来这两个多月里他们都在互相猜测对方,罢了,只是不知道那位新邻居是怎样的人。
晚上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的时候突然一黑,摸索着去看电闸没发现异常,想来是停电了,也不知道多久能好,刚想进房间去找手电筒,就听见了一阵敲门声。也不知道是谁大晚上的过来,她疑惑地开了门,是一个看上去有三十岁的陌生女人,对方笑了笑,说:“我刚搬来的,就想问问你家有蜡烛吗?”这,第一天来就借东西?她只能说了句“没有”。这新邻居赶忙塞了两根蜡烛给她,“我就怕你没有,给你拿两根。”她还没来得及道谢,女人就回去了。
她看着手里的蜡烛微微出神,自己似乎是做错了什么……
邻居的“隐私” 篇3
傍晚,老太太爬上9楼,开始挨家敲门。有人在门眼里观察她半天,才把门打开。老太太说明来意,那人打着哈哈说:“不巧,我的号码要换新的,等以后再说吧。”老太太笑着说:“好。”她又敲第二家的门,主人说:“不好意思,我的电话坏了……”老太太还是微笑着,说:“没事!等你换新的,再告诉我。”
渐渐地,她感觉不对劲,大家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没法给她电话号码。她有些无力地敲开了二楼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个大男孩。男孩的头发一根根竖着,他直率地说:“我跟您说实话吧,电话号码属于个人隐私,隐私是不能随便告诉别人的。”男孩的话说得很明白,老太太听得懵懵懂懂。
老太太回到家,问老伴:“隐私是什么东西?”老伴安慰她:“人家不愿意告诉你,咱就别再问了。”
老太太觉得心里堵得慌,在睡梦中还念叨:隐私?
一声“咔嚓!”老太太在梦中惊了一下。又一声“咔嚓!”老太太清醒了。什么在响?老太太眼睛一转,瞬间明白了:又有人偷车了!前些日子,停在楼下的一辆自行车半夜里被人偷走了。车主是六楼的,老太太看见他的腮帮子那几天都肿了。一边想着,老太太一边轻手轻脚起来,到客厅里打开灯。老太太住一楼,客厅的灯一亮,窗外的车子全都被照亮了。老太太又悄悄地来到卫生间,从窗口往外瞅。窗外停着几辆车,可并没有人!难道小偷躲起来了?
老太太蹒跚着回到客厅,把灯反复开关了几次,窗外便忽闪忽闪的。再次回到卫生间的窗前,老太太终于看到,有一个人影猫着腰迅速向远处逃去。老太太笑了,长出一口气。她爬上床,一觉睡到天明。
第二天,老太太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早晨,她揉着眼睛来到厨房,惊得差点跳起来。厨房的窗户大开着,窗外的防盗网有一根被剪断,旁边的两根分别弯曲着。老太太这时才真正明白:半夜里的“咔嚓”声,不是偷车声,而是小偷掐断防盗网的声音!小偷要进的是她家呀!
老太太双腿发软,赶紧叫醒老伴,颤抖着拨打110。之后,她又给儿子打了电话。
警察很快赶到,忙着笔录、拍照、取指纹。接着,老太太的儿子也赶到了。邻居们见警察来了,都好奇地拐进来。老太太家里一时间很热闹。
当大家听说,老太太因为担心小偷偷车,而起床开灯,用灯光惊走了小偷时,客厅里爆发出一阵哄笑声。但是,笑声很快停下,客厅里静下来,只有警察的笔录声在刷刷响着。老太太的儿子抹着额头的汗,心有余悸地说:“妈,这一次是万幸!要是您跟小偷打了照面呢?他哪肯善罢甘休?再遇到这种情况,您千万躺着别动。”
老太太的儿子又说:“您以后把手机放在床头,有情况赶紧拨打110或者打给我。”他又摇头,“那也不行,等我们赶到,恐怕就晚了。”人群中再次安静下来。
有人开了口,是二楼的大男孩。他掏出纸、笔,写上一串数字,说:“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有事叫我,我来不会晚。”纸和笔在邻居中传递着,一时间屋里只听得刷刷的写字声。一会儿,纸张上写满了各家的电话、姓名以及楼号。最后,这张纸传到了老太太手里。
老太太捧着纸仔细一看,这么多的“个人隐私”!她觉得手里有些沉重,可慢慢地她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飞出一朵明媚的菊花。
鱼鸭做邻居养殖效益好 篇4
2.鸭棚建设。鸭棚应坐北朝南, 建在地势较高、阳光充足、比较干燥、池埂坡度平缓、有利于鸭苗落塘上岸和行走觅食的地方。鸭棚冬季能密封保温, 夏季能通风降温, 雨季排水良好。每间鸭棚面积以120~150平方米为宜, 另设2个鸭群活动场所, 可用网围鱼塘一角作为鸭群觅食生长活动场所, 或在鸭棚附近围一段池基或池坡地面作为活动场所。
3.鱼、鸭混养比例。每667平方米鱼塘投放鱼种50~60千克, 鲢、鳙鱼占70%~80%, 其他为杂食性鱼类;每667平方米水面配套养鸭80~100只。或是每667平方米鱼塘投放鱼种75~85千克, 鲢、鳙鱼占70%~80%;每667平方米养鸭150~200只。也可养殖罗非鱼、奥杂鱼、土鲮杂食性鱼, 比例为60%~70%, 其他是滤食性鱼类。
4.养鱼管理。1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 每667平方米 (水深1米) 用茶麸50千克打碎泡水1昼夜后全塘泼洒, 再用生石灰100千克用水溶解后全塘泼洒, 7~10天毒性消失后再放鱼种养殖。2鱼种消毒。鱼种落塘前, 用3%食盐水浸浴鱼体5分钟, 杀灭细菌和寄生虫。草鱼种则先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再落塘养殖。3科学投喂。投饲要做到“四定”, 即定时、定质、定量、定点, 要投喂量足、质好、适口的饲料, 夏秋季可按鱼群总体重的3%~5%投喂, 冬春季按1%~3%。4水质管理。池水要保持肥、活、嫩、爽, 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 池水pH值保持在7~8。5鱼病防治。夏秋季每7~10天要换1次水, 排放30厘米老水, 灌入30~40厘米新水, 保持水质相对稳定, 每7~10天要用1万单位漂白粉化水全塘泼洒, 或每667平方米 (水深1米) 水面用生石灰20千克化水溶化全塘泼洒。适时开动增氧机, 防止鱼类泛塘浮头。适时投喂药饵, 增强鱼体抗病能力, 促进生长。
好邻居_我的邻居作文450字 篇5
一次,妈妈让我到孙老抠那儿买一块豆腐。我拿上钱跑到楼下,见孙老抠还在,就说:“孙爷爷,买块豆腐。”
“好嘞,要是再迟点就卖完了。”孙老抠说着,从铁通里捞出一块豆腐。
“多少钱?”我问。
“两块六。”
我摸摸口袋,发现自己只带了两元五角钱。这可怎么办呀?回家拿吧,一是不想爬楼梯,二是怕再来他已经收摊了。我只好央求道:“看在我们是邻居的份上,两块五拿上吧。”
“不行不行,一块豆腐,就挣一两毛钱。”说着,孙老抠就把豆腐的一角切下去留了下来。这也太“抠”了,真是名副其实的“孙老抠”!
这时,一个浑身沾满泥土的小女孩哭泣着走过来,手里提着一个装有豆腐的食品袋,袋里的豆腐,成了“豆腐脑”。哈哈,我看你孙老抠怎么处理吧!
“怎么了,孩子,摔着了吧?”话语还蛮亲切。
“人没事,豆腐摔烂了,妈妈回去要打我的……呜……呜……”小女孩不停地哭泣着,很可怜。
“没事,没事,爷爷再给你换一块。”孙老抠接过小女孩手中的“豆腐脑”,又从铁通里捞了一块递给小女孩。
“谢谢,谢谢。”小女孩不哭了,连声道谢。
“快回去吧,妈妈还等着呢。”孙老抠和蔼地说。
我的美国邻居 篇6
我在美国的第一年,和一名刚从台湾来的太太相识。由于俩人的丈夫同在一家公司工作,我们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为了打发白天无聊的时间,她便和我一起报读进修学院,她修的是秘书课程,我则报读英文。
那时,她已有5个月的身孕,挺着大肚子上课在美国是寻常事。但上完第一天的课,她十分气愤地对我说,她不想念了!
原来给她上课的洋老师,看她挺着大肚子,问她有几个孩子。她答说一个儿子已三岁了,现在正怀着第二个。接着老师又问她:“你结婚了没有?”
她觉得这问题对她是奇耻大辱。东方女性哪有生了儿子,又挺着肚子却还没结婚的?
我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这也难怪,她初到美国,还不太了解美国的社会与人情。
我告诉她,在美国单亲家庭十分普遍,老师问的问题并没有什么蔑视的意味,这反而是一个十分普通友善的初见面话题。
就像有一次搬家,一名年轻又健谈的黑人搬运工人,说他十分喜欢吃中菜。我随口问他:你太太煮中菜吗?
他摇摇头,说未曾结婚,也永远不想结婚,不过他和同居的女友已有一个两岁的女儿。
当初我心里也纳闷,这是哪一门子的观念?住久了,自然也就习惯他们的观念。我无法主观地说这是一个“乱七八糟”、“不负责任”的病态社会,但后果是孩子对父母的关系感到困惑。
难怪一名六岁的小女孩对我说:“妈咪现在和洛克住在一起。我每个周末回到爹爹那儿,爹爹快要和妈咪结婚了,因为妈咪和爹爹生了一个弟弟。你儿子和我同读一年级,那你结婚了没有?”
我张大嘴巴,久久无法回答她的问题。
“什么时候离婚”
我在美国住了一段时期后,觉得单亲家庭现象日趋严重,周围许多朋友都是这一类人。政府对此采取宽容的态度,照顾程度比对待孤寡老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到了令我无法想象的地步。
像我的朋友欣蒂和同居男友生了两个女儿,她每日不必上班,但依然打扮得漂漂亮亮,不曾为三餐而愁苦过。
她说:“我干嘛要上班?我申报自己是单亲家庭,每月有房屋津贴和救济金拿,上职业补助学校免交学费,上课时又能免费托儿,家庭元素我样样不缺。只不过我的男人不是名正言顺而已,谁在乎呢?现在我不知有多自由,改天要换男人也容易。”
她说得堂而皇之,我这个自认绝非守旧的女人也觉得这有点太那个了吧。若这么下去,婚姻制度岂不是要化为乌有?人伦道德更不必说了。
和美国女人討论性生活,她们十四五岁就懂得避孕,第一次约会直落上床是寻常事,大家认为是一种享受,谁也不亏欠谁。如果2l岁还是处女,就会被同伴们视为“老土”。
美国男人也绝不笨。我丈夫的一个外国同事说他决不会轻易结婚,因为现在的女人太精,而且十之八九的婚姻是以离婚收场,离了之后又要付对方一半财产和赡养费,太划不来。同居就算有孩子也无所谓,反正美国社会对单亲家庭早已见怪不怪,甚至得到认可。
我的好友珍妮说,当年和她差不多一起结婚的八个同窗好友,统统离了婚,只有她还和“第一任”丈夫维持迄今。和昔日同窗聚会时,她们不是问她如何维持美满婚姻,而是问她:“什么时候离婚?”
男女平等谁吃亏
在美国,女权至上。她们鼓吹的口号,不仅在事业上,甚至涉及家庭琐事。
常到我家串门子的洛丽喜欢吃中菜,她时不时地在我烧菜时间,从厨房的窗口探过头来,笑眯眯地说:“能不能让我尝尝?”我总是把大门打开,让她学习我那不入流的厨艺,并顺便请她品尝一些华人的小菜。
等到大家热络了,她在肚子饿时也会不客气地来我家拿些饭菜。她见我常在家做家务、带孩子,有一天忍不住地对我说:“你做得太多了!虽然我不上班,但是我只负责煮晚餐,他周末或休假在家时,午餐也是他自理。烫衣服嘛,我们也是各管各的,我们做妻子的没有义务为他们做这么多。男女平等,家务也不尽是女人的事。”说得我好像被我老公虐待似的。她见我没反应,以为我不明白她的意思,再强调说:“你嫁给他,并不等于失去你的自由,你一样可以有你的生活。像我,每个星期有一天自由,让老公在家带孩子,我可以和女朋友去喝酒跳舞,过过单身女郎的快活日子。”
哇,这可真是做美国女人的好处。我在她眼中,快成为我丈夫的贴身女佣和奴隶了!
直至我听她说,因为男女平等,所以每个月她老公规定她只能花一个限额的钱,一旦超出,她得自理;而且因为她住老公的房子,所以伙食费由她自掏腰包,老公也不负责。我马上直起腰来,理直气壮地说:“那起码华人老公也有可爱之处,他们以有能力赚钱让老婆花而引以为荣。所以,我吃的、穿的、用的、戴的,统统是老公买的。”她马上舌头打结,匆匆告辞。
她与老公力争在家务事上的平等,是吃了大亏,还是占了便宜?
“网上邻居”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篇7
一、“网上邻居”图标消失
“网上邻居”的功能是用来访问局域网上其他计算机的, 它只有在正确配置了基本的网络协议和服务后才会出现在桌面上, 特别是在Windows 95/98/Me系统的计算机上, 在正常安装系统后通常不会出现“网上邻居”, 其原因是安装系统后没有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哪些配置是基本的网络配置, 即“网上邻居”图标出现在桌面上所必须的配置呢?它至少应配置以下三个方面:安装了网卡并正确安装了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了至少一个网络通信协议 (不论是TCP/IP、IPX/SPX, 还是NET-BEUI等, 当然要按照系统的要求配置) ;安装了“网络客户”。
在WindowsNT/2000/XP网络操作系统中, 安装时系统已对网卡进行了基本配置, 所以通常系统安装完毕后即可在桌面上看到“网上邻居”图标。而在Windows 95/98/Me等个人操作系统中, 安装后可能仍不会在桌面上见到“网上邻居”图标。
二、“网上邻居”中看不到其他的用户
“网上邻居”中只有自己, 而看不到其他用户, 这是“网上邻居”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这个故障要比前一故障复杂许多, 因为在桌面上没有“网上邻居”图标属单机问题, 而此故障则属于网络互联问题, 涉及许多因素, 有常见的软件配置因素, 也可能有硬件故障因素。
既然在“网上邻居”中能够看到自己的计算机, 说明本机上的网卡和软件安装均没有问题, 但因为所有其他计算机都没有在“网上邻居”中出现, 而其他计算机同时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出现这种问题的可能性通常是计算机自身和线路故障 (包括硬件设备) 造成的, 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原因:
1. 看是否只有一台计算机存在这种问题, 还是所有其他
计算机都存在这种问题, 如果只是个别计算机存在这种问题, 则可以肯定的是故障原因基本上与其他计算机无关, 只与本机软件配置和相连接的网卡、网线、集线器等设备端口有关。
2. 确定属于本机或有关硬件故障后, 则应分别进行检测。
先排除自身的软件配置问题。
3. 若软件配置没问题, 则需进一步确认硬件部分的问题所在。
对这类由硬件造成的故障, 当然不能采取直接把硬件拿去维修, 而是要借助于网络软件工具进行测试, 进一步确定是否是真的由硬件引起。具体步骤如下:
(1) Ping其他主机的IP地址, 检查其他计算机的连接速度是否正常, 若不正常, 继续进行以下检测操作;若能Ping通, 则证明网络硬件连接部分没问题, 很可能是本机软件配置问题, 对照相应系统进行网络配置检查。
(2) 检查网卡状态指示灯是否闪烁。如果闪烁, 说明有网络通信数据流量存在, 一般可以证明本机与集线器的连接正常。否则应当检查网线的两端是否插好, 集线器的电源是否已经打开。
(3) 检查集线器上端口和其他计算机端口的指示灯是否正常。如果正常, 说明连网设备与计算机的连接没有问题, 否则应当检查网线的两端是否已经插好, 并用网线测试仪对网线的连通性重新进行测试, 看网线水晶头中的网线芯线是否接触良好。
(4) 如果怀疑其他计算机有软件配置或硬件故障, 可检查其他计算机的网卡灯是否闪烁, 如果网卡灯不亮, 可能是网卡没有正确安装, 也可能是没有和网络连接设备正常连接。在“设备管理器”中检查是否有“网络适配器”选项, 或者网络适配器下的设备是否带有黄色的“?”或者“!”标记。如果是, 表明设备安装不成功, 先删除该设备, 刷新并重新为其安装驱动程序。如果不是, 则表明网络设备没有问题, 可能是网线的问题。按照上述办法检测其它硬件故障。
三、只有自己不在“网上邻居”中
打开“网上邻居”后发现局域网上的其他计算机都在, 唯独自己不在。我们知道, 要正确浏览计算机, 首先要正确地在网络上注册自己的计算机名。在Windows 95/98/Me这些早期的系统中, 计算机名称注册是通过NETBIOS底层协议进行的, 所以若在“网上邻居”中看不到本机, 很可能是在本机上没有配置好NETBIOS底层协议。而在Windows NT/2000/XP系统中通常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因为这些系统中的TCP/IP协议本身就绑定了NETBIOS协议接口。如果实在不行, 建议安装NETBEUI协议。我们可以在网络的属性中添加, 通过这样的配置, 重新启动计算机, 自己的电脑就会出现在“网上邻居”中了。
在实际中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在本机中安装了太多的协议和服务, 导致相互冲突。其实网络的连接需求比较简单, 只需要网络客户, 网卡 (包括连接的网线) , 任意一个适用的通信协议, 以及相应的“服务器服务”。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把一些根本无用的协议和服务删除, 简化整个网络配置, 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可能的冲突问题。
四、“网上邻居”中的其他计算机不能使用本机中的文件
在局域网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明明自己的文件已经共享, 网络中的其他用户也能看到这些文件, 但就是不能使用。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大类:
1. 网络连接是正常的, 所看到的也是即时的网络现状。
对此我们先介绍一下网上邻居用户访问本机共享资源的用户身份、访问权限。通常我们通过网上邻居访问其他计算机资源是以“guest (来宾) ”帐号进行的, 这是大多数人不甚了解的, 因为在实际的访问中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点。这个guest用户访问是不需输入任何密码的, 用户名也不用, 由系统默认了 (就是guest) 。正因如此, 如果真正能看到共享资源, 而且网络连接正常, 则很可能是本机上的guest帐户不可用。
2. 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假象, 实际上是网络连接不通。
如果网络连接根本不正常, 却在网上邻居中看到了其他计算机上的共享资源, 那就要涉及浏览服务原理中的主浏览器缓存现象了, 也有可能是在交换机上保留了主浏览器的浏览列表备份, 虽然网络连接不正常, 但由于在缓存中仍存有以前的浏览列表, 因此我们仍看到了以前的共享资源。这主要出现在不正常退出系统情况下, 如非正常关机、死机等。
五、打开“网上邻居”中的文件夹太慢
网上邻居也找到了, 文件夹也进去了, 可速度太慢, 出现这种现象至少可以证明网络的软、硬件配置基本正常, 该安装的都安装了。问题很可能出现在网络的物理连接和网卡属性配置上。
在网络的物理连接上, 常见的是网线的选择和水晶头的制作问题。如网线太旧或存放时间太长而出现老化现象, 导致信号衰减严重。所以最好采用全新的5类或者超5类双绞网线。
在水晶头的制作方面, 要注意连接性能。如我们现在的网络中只用到8芯双绞网线的其中4芯, 但并不是随便哪4芯都可以, 而是要求用其中的两对, 若随便用4芯, 会出现网络连接慢的现象, 因为如果随便错开2对芯线的话, 很可能导致网络信号串扰, 从而影响网络的正常连接。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网上办公已成为可能, 因此, 局域网中的“网上邻居”已经成为实现资源共享点击得比较频繁的工具, 本文针对在工作当中“网上邻居”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 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局域网,网上邻居,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东飞, 李春林主编.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4.1.
[2]徐其兴主编.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7.
[3]张凌杰主编.网络故障检测与维护.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
6LowPan邻居发现优化策略 篇8
6LowPan(IPv6 over IEEE802.15.4或IPv6 over LRPAN的简称)是IETF于2004年11月新成立的一个工作组,致力于完成IPv6数据包在IEEE802.15.4上传输的实现,规定6LowPan技术在底层采取IEEE802.15.4协议,MAC层与网络层之间采用6LowPan 适配层,MAC层以上采取IPv6协议栈。
IEEE 802.15.4 链路层支持广播但不支持多播。广播信息可以在某些方案中表示所有节点的多播信息,由于6LowPan 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的特点,为节约能量,周期性的广播信息应被最小化。
为此,在保持邻居发现协议功能的条件下,可通过限制多播路由请求和路由公告,减小或避免多播中重复地址检测、多播邻居请求和邻居不可达检测等策略来实现邻居发现协议优化。
1 邻居发现概述
IPv6邻居发现协议(消息格式如图1所示)被用来解决关于相同物理链路上的节点之间的交互问题,如:路由器发现、地址解析、重复地址检测、邻居不可达检测、重发前缀、下一跳确定以及重定向等。邻居发现过程使用5个不同的ICMPv6数据报类型来确定和维护IPv6路由器之间的邻居关系,他们是路由请求、路由通告、邻居请求、邻居发现和重定向。邻居发现的过程如下:
(1) 主机选择一个本地链路IPv6地址,并且通过广播一个重复地址检测机制的邻居发现来确定他是否是链路上惟一的。在这之前,主机要连接界面上的节点请求多播地址。节点请求接入组需要发送MLD链路信息以处理MLD侦探开关的链路。
(2) 当主机初始化网络后,向所有IPv6路由多播地址多播一个或几个邻居请求信息,直到他收到一个路由公告。
(3) 路由接收到路由请求后发送一个路由公告。按照邻居发现规范,路由可以单播路由公告或者向所有IPv6多播地址多播路由公告。
(4) 一旦主机收到一个带有一个或更多“A”标记系列前缀选项的路由公告,主机将执行自动地址配置。对每个构成部分的IPv6地址,他将通过向多播地址请求节点多播一个邻居请求信息。
当一个加于链路的主机想与另一个主机通信时,如果主机地址是链路前缀的一部分,则主机将会多播一个邻居请求以寻找对等的链路层地址,这同样适用于路由接收到需要转发到主机的链路前缀的数据包,对邻居请求的反应是单播邻居公告;如果目的地不是链路前缀的一部分,主机将向一个默认路由发送数据包,主机将从接收到的路由公告信息中得到链路层地址。
2 关于拓扑和地址映射的假设
为了优化邻居发现协议,在此结合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功能作一些假设。
(1) 一个PAN-ID定义一个LowPan网络。
(2) 就像一个PAN-ID可以确定一个子网一样,每个LowPan网络都与一个IPv6子网相对应。
(3) 每个LowPan网都有一个PAN协调器或PAN群首。
(4) 在LowPan网络范围内IPv6路由器是一个PAN协调器。
(5) 当一个设备连接至LowPan网链路层时,他将为协调器寻找单播链路层地址。
(6) 当网络重建时,先前的消息能够表明协调器在与LowPan连接时的位置。因此,单播地址将会指引到PAN协调器的所有路径。
(7) IPv6路由通过前缀公告赋地址值。
(8) 其他的全功能节点不充当IPv6路由器,但他们一般会在链路层传输数据包。
(9) 星型拓扑中假设每个节点离PAN协调器只有一跳。
(10) 本文定义一个网状拓扑,在网状拓扑中每个节点都具有转发能力。这样,他可以看作是有一个PAN协调器和若干其他协调器的全功能节点设备(Full Function Devices,FFDs)。
(11) 全功能节点离PAN协调器至多一跳距离。
(12) 假设在LowPan网络中,链路层地址为64位EUI-64地址,因为这些地址不会由于加入一个节点而改变。
3 最小化路由请求和路由公告
3.1 避免最初的路由请求和路由公告的链路层广播
因为我们假设PAN协调器也是IPv6路由器,所以可以完全避免LowPan节点在初始化过程中多播路由请求和路由公告。
当一个LowPan节点初始化并需要发送一个路由请求地址到所有IPv6多播地址时,他只需发送一个请求指令到节点协调器,这样第二层目的地址将会是协调器地址。在星型拓扑中,协调器同时是PAN协调器以及IPv6路由器,这样路由请求将会被发送至路由。在网状拓扑中,当协调器接收到一个数据包后,他将会查找IPv6报头,如果他是指定到所有IPv6多播地址的,他将转发数据包到协调器,这样将通过PAN协调器传送路由请求。
在路由请求中,LowPan节点必须包括一个发送者链路层地址选项,因为这样会允许路由回应一个单播路由公告。
因为每个主机在连接至PAN网络时发送一个路由请求,而且对PAN协调器只有惟一的路由,路由将会侦测所有IPv6链路本地地址的到来,这将允许路由器拥有一个有链路层地址的链路上所有节点的完全表,这将会对其他优化很有用。
3.2 避免周期性路由公告的链路层广播
在网状拓扑中,IPv6路由器中周期性的路由公告将会充满整个网络。首先,只要主机能够使用其他机制来侦测路由消失就可以增加默认时间标记。其次,因为路由器通过接收到的路由请求可以得知PAN中所有链路层地址,所以他只需复制单播地址而不需要广播链路层地址。而向所有节点发送IPv6多播地址数据包将导致给每个单播地址发送副本。这样,路由器需要更多的能量,但对PAN中的节点是有利的。
4 最小化邻居请求
在此考虑两个方案以减小或消除多播邻居请求信息。一个方案是找到实际的邻居和他们的链路层地址,而实际的邻居来自LowPan网络内部或外部均可。另一方案是寻找不存在的邻居,例如一个不存在或不可达的IPv6地址可能有相同的子网前缀配置到6LowPan网络,对一个不存在的IPv6地址的路由请求会随机发生或者从LowPan网外攻击DOS。
4.1 避免链路层对已存在节点广播邻居请求信息
为IPv6地址发送邻居请求信息以解决链路层地址的方法同样是浪费带宽和能量的。这样,以下方案试图向很可能是全功能节点的PAN协调器广播链路层信息。即使协调器离询问节点有两跳距离,每个邻居请求也将会牵涉路径上很少的节点。所以说,单播请求可以解决地址问题。
这个提案不需变换任何协议,而只依赖于现有的邻居发现。前缀公告路由不会置“on-link”标志。在前缀中,即使这些前缀已在链路上,也会导致PAN的主机一开始向链路上所有确定节点的路由器发送数据包,同时,双向数据包将会返回PAN并重新向发送者发送信息,重发信息包括目标的链路层地址,因为在他的邻居缓存中存有这些信息。
当路由器不知道每个LowPan节点在PAN中的链路层地址时,路由器需要在重新发送前多播邻居请求,而以上方案可以避免这一点。
4.2 避免链路层向不存在的节点广播邻居请求信息
如果对没有公告的链路前缀配置以上方案,数据包遇到不明或不存在的节点,将会终止。无论数据包是由LowPan节点发起还是由互联网节点发起还是传向LowPan路由器,这一点都成立。
在标准的邻居发现中,这将导致路由器多播一个邻居请求信息,如果节点不存在或不可达路由器,重传数据包将会再次多播邻居请求信息。
如果路由器能够拥有一张现在LowPan链路层地址的所有IPv6地址的权威表,将会大大避免资源损耗。以上已经阐明这张表格可以依赖接收的路由请求来维持本地链路IPv6地址。如果我们也能让路由器维持全球IPv6地址,那么应避免任何未知目的地的路由请求信息。
如果一个节点向一个LowPan中不存在的节点目的地址发送数据包,PAN协调器在表中不能找到该节点,他将迅速向发起者发送未知目的节点错误信息,这样将会避免任何邻居请求信息的多播。
由以上讨论可知,如果有若干IPv6路由器连接至PAN,他们会很快将IPv6地址与PAN链路层地址匹配。
5 避免重复地址检测(DAD)
当一个节点获取一个新的地址时,他首先必须确信链路上没有其他的节点使用该IP地址,这就触发了重复地址检测(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DAD)。
如果在链路节点上没有私有或临时地址的存在,而且可以确保IPv6地址的惟一性,则可避免重复地址检测。
在星型网络拓扑中,可以广播DAD信息至默认路由器,但在多跳的LowPan网络中,这将导致泛洪。当一个节点导入或配置到他的LowPan网络接口时,他将像发送路由请求一样发送重复地址检测信息;而在多跳网络中,信息将被发送至网络协调器。IPv6路由器可以查看他的邻居表,以检测地址是否重复,同时做出相应的响应。然而,如果我们假设每个IPv6节点配置一个EUI-64位的MAC地址,而且节点不再使用临时地址,则所有IPv6地址可以由EUI-64直接惟一生成。这样,在LowPan网络中就可以避免重复地址检测了。
6 避免邻居不可达检测(NUD)
链路上的节点通过邻居不可达检测(Neighbor Unreachable Detection,NUD)过程来检测链路上的目标节点。因为IPv6到MAC层的地址映射不会改变,所以如果在LowPan中使用EUI-64 MAC层地址,而且IPv6地址尚未重新配置到其他节点,就没有必要向主机执行NUD过程。此外,还可采用其他机制,当PAN协调器的链路层检测失败、恢复,或由其他PAN协调器替换都不需要向路由器执行邻居不可达检测。
7 结 语
为了更好地降低功耗,本文提出了限制多播路由请求和路由公告,减小或避免多播中重复地址检测、邻居请求和邻居不可达检测等一系列6LowPan邻居发现优化策略,但这些策略是否会为6LowPan网络引入新的安全威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所探讨的6LowPan邻居发现优化策略可应用于其他基于IPv6的新技术中。
摘要:IETF 6LowPan工作小组定义了基于低功耗个域网的IPv6协议。邻居发现是一种专用于IPv6的新协议,由于6LowPan网络应用的特点,邻居发现协议必须优化。为了更好地降低功耗,提出了限制多播路由请求和路由公告,避免重复地址检测、多播邻居请求和邻居不可达检测信息等一系列6LowPan邻居发现优化策略。
关键词:6LowPan,邻居发现,IPv6,广播
参考文献
[1]Montenegro G,Kushalnagar N.Transmission of IPv6 Pack-ets over IEEE 802.15.4 Networks[EB/OL].2007.
[2]Kushalnagar N,Montenegro G.6LowPan:Overview,As-sumptions,Problem Statement and Goals[EB/OL],2007.
[3]Chakrabarti S,Nordmark E.LowPan Neighbor DiscoveryExtensions[EB/OL].2007.
[4]Stojmenovic I,Wu J.Broadcasting and Activity-Schedulingin Ad Hoc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04,27(6):25-29.
[5]IEEE Computer Society,IEEE Std.802.15.4[S],2003.
[6]袁琦.IPv6的邻居发现技术[J].电信技术,2005(3):65-68.
《邻居》 篇9
关键词: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邻居,标题,含义
短篇小说《邻居》为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讲述莫里斯和玛吉特两位犹太老人在美国生活的惨淡景况,向我们昭示着当时的犹太移民在他国所经历着的孤独与冷漠。辛格不仅将自己的民族情感贯穿于整部作品,而且还以简单的“邻居”二字,向我们传达着多层寓意,其内容具体如下:
一、通过“邻居”二字,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作品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作品的开端,作者便开门见山地向我们介绍了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同为移民美国的犹太人:故事的叙述者、莫里斯和玛吉特三位主人公都居住在同一幢居民楼里,他们是客观上的邻居。尽管两位孤独的犹太老人都与叙述者有着或多或少的接触,但其二者本身却由于偏执而互相排斥。同为寄居他国的犹太移民,莫里斯和玛吉特本应是同病相怜、互相怜惜。然而,由于二者性格及生活习惯上的诸多不同,在故事的开篇,偏见与疏离取代了二者之间的理解与互助。在住所上,他们虽然是邻居,但在情感上,他们起初却并未真正接近彼此。
二、作者在以“邻居”为题的过程中,不仅向我们交代了作品主人公地理位置上的相邻,同时也向我们暗示着他们在情感及心理归属上的相邻
在作品的开端,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描述两位犹太老人之间的差异及隔阂,然而,纵观全文,我们不拿发现虽然二者之间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但其间所存在的相似性则是我们无论如何都难以忽略的。这种相似性也恰好构成了二者之间另一层面上的“邻居”。先是,莫里斯与玛吉特同为寄居美国的犹太移民,莫里斯作为一个犹太作家,自己的稿件经常被出版社拒绝,穷困潦倒;玛吉特年轻时虽有一段风光的历史,然而老年时期的她寄居美国,不仅承受着精神上的孤寂,而且还饱受着生活上的困苦,甚至在毫无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被自己的房主无情地赶出了家门,如若不是莫里斯相助,玛吉特很有可能露宿街头。而后,在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把两位主人公都设置为两个年事已高的孤寡老人,在异国的土地上,他们没有任何亲人朋友,仅有的接触便是自己的这两个犹太邻居。他们悲凉凄惶的境地向我们展示着当时整个犹太移民在他国的不堪处境。除此之外,两位主人公,莫里斯和玛吉特虽然都已年老,生活困窘,然而二者都会讲多国语言。从某一层面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远离故土的移民们为了在他国求得一息生存,不得不掌握这样的本领。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奇怪地发现,莫里斯和玛吉特起初并不使用他们的本国语言,即犹太语进行交流,而是选择用其他语言代替。这一现象在某一程度上也恰反映了他们在陌生的国度中所共同遭遇的身份认同危机。简言之,作品中,作者使用“邻居”作为小说的标题,不仅向我们告知了主人公之间的外在关系,同时也向我们传达着他们在情感及处境方面的“邻居”关系。
三、通过“邻居”这一标题,作者也向我们传达着自己对于犹太同胞的同情及关切之情
在作品中,作者作为莫里斯和玛吉特共同的邻居,以一个几近无语的叙述者身份出现。他不仅用自己的眼睛向我们展示着当时的犹太移民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同时作为居于他国的犹太族裔之一,作者在作品中也以一个聆听者的身份分担着犹太同胞的辛酸及苦闷。在作品中,作者在面对两位老人对于自己风光过往的追忆、面对二者对于彼此的挖苦讽刺,以及后来二者在孤独无依时的互相搀扶时无不表现出自己对于他们的悲悯之情。两位老人是他的邻居,一种民族血脉浓于水的邻居。以“邻居”为题,作者不仅恰如其分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两个邻居的故事,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将自己对于犹太同胞的关切之情寓于字里行间。
四“邻居”这一标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犹太同胞互助团结的殷切期望
在作品中,作者作为叙述者与莫里斯和玛吉特以邻居的身份共同生活。在故事的开端,同为犹太移民的两位老人,莫里斯和玛吉特虽都身处异乡,经历着情感上的孤独无依,然而,由于固执以及偏见二者长时间地处于互相排斥的关系之中,虽为邻居,却从未有过真正的交流。作者这一叙述者的角色便如同一条纽带,将两位老人吸引到自己的住所,在这里他们展开了第一次交流。无论二者对于对方抱有何种偏见,他们之间所共有的犹太血脉始终联系的彼此。在故事的末尾,莫里斯和玛吉特互相搀扶着相继了却了他们的一生。贯穿整部作品,虽然作者始终未曾提到有关于呼吁自己的犹太同胞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字眼,然而,他的这种期望溢于言表。最后两位老人的互相搀扶便是辛格所一直期待着的骨肉同胞们相扶相携美好图景。
自适应邻居结构元胞遗传算法 篇10
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物理学家Wolfram开始研究元胞自动机,他先后研究了一系列的一维和二维元胞自动机,提出了著名的Wolfram[1]规则。在此基础上,Wolfram在2002年出版了专著A New of Science。1987年,Ro- bertson[2]提出世界上第一个元胞遗传算法的模型,该算法运行在CMI计算机上。此模型的所有遗传操作(父代个体的选择、替换、交叉和变异操作)都是并行执行的。一年后,Muhienbein等[3]发表了一篇利用运行在大规模并行机器上的元胞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的文章,该算法添加一个局部搜索改善由交叉和变异算子产生的解。因此,该算法被认为是第一个混合元胞遗传算法。此后,又出现了一些元胞遗传算法,主要有pollination plants[4],parallel individual[5],diffusion[6],fine grained[7],massively paral- lelm[8]等模型。
鉴于元胞遗传算法对搜索空间能够带来全局搜索和局部寻优的良好平衡,具有优越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许多学者将其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主要应用领域有: 神经网络训练、电子信息、机械设计制造、调度决策问题数学优化、交通控制、3D动画设计、图像处理、经济学、生物学等。
本文对元胞遗传算法中的选择压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邻居结构的元胞遗传算法,并根据数值实验对该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
1元胞遗传算法与邻居结构
1.1元胞遗传算法
元胞遗传算法(Cellular Genetic Algorithms,CGA)是一种将遗传算法和元胞自动机原理相结合的进化算法。 CGA不仅继承了遗传算法的优良品质,而且拥有元胞自动机的部分特性。在CGA中,元胞模型以个体为出发点, 进化个体分布在一个空间网格中,个体的遗传操作限制在相邻个体之间进行。算法借助元胞自动机中拓扑结构和邻居等机制,使种群个体形成小生境,并带来一种隐形的个体迁移机制,使最优解能在种群中缓慢扩散。这种机制使种群多样性保持更久,为算法带来全局搜索和局部寻优之间的良好平衡。
基本遗传算法使用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模拟生物进化的过程,而CGA则使用元胞自动机的演化规则取代遗传算法中基因之间进行的交叉机制。对于整个元胞空间来说,不再是对某两个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操作,而是以一个元胞为中心与其相邻的元胞进行一系列演化操作。CGA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
1.2邻居与邻居结构
元胞自动机由元胞、元胞空间、邻居和规则这4个最基本的部分组成。下面简要介绍邻居与邻居结构。元胞及元胞空间只表示系统的静态成分,为了加入动态元素, 就必须加入演化规则,而在制定规则之前必须定义邻居结构。通常以半径来确定邻居,距离一个元胞半径内的所有元胞均被认为该元胞的邻居。在网格中每个个体都拥有一个邻居结构,且与其邻近个体邻居相互重叠,种群中所有个体的邻居结构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图2为元胞遗传算法中3种常见的邻居结构。
2基于自适应邻居结构的元胞遗传算法
2.1压力选择
评判优化算法优劣的一个指标是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寻优能力的平衡,而选择压力就是反映这种平衡的一种指标。选择压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在整个种群中的生存能力。选择压力高,则仅优秀的个体能存活下来,且迅速繁殖并占领整个种群,易导致算法过早陷入局部最优解;选择压力低,则优秀的个体很容易被破坏,繁殖几率降低,导致算法搜索时间加长,收敛速度太慢。为了避免算法收敛太慢或陷入局部收敛,保持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寻优能力的平衡,如何确定选择压力一直是CGA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最常用的两种研究选择压力的方法为计算占据时间和绘制选择压力曲线[9]。选择压力曲线的建模方法通常有De Jong的Logistic模型、Sprave的超图模型、Gia- cobini的确定性模型和Dorronsoro的概率模型。
影响压力选择主要有3大因素:邻居结构半径和种群半径的比率、元胞更新策略以及选择算子。本文仅研究比率对选择压力的影响。
2.2选择压力的自适应方法确定
以往,CGA大多采用确定的压力选择。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研究自适应选择压力CGA。Alba[10]最早开始研究自适应选择压力CGA,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选择压力多目标CGA。国内从2010年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陆续获得了一些成果[11-12],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13-15]。本文提出一种选择压力的自适应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根据优秀个体与个体总数之比动态设定邻居结构半径,然后由邻居结构半径和种群网格半径计算出比率,从而确定种群在不同阶段的选择压力。具体过程如下:
(1)确定邻居结构半径。将适应值位列前30% 的个体定义为优秀个体,设优秀个体数为m,种群规模为n,则自适应邻居结构半径定义为:
其中,rad为常规CGA中的邻居结构半径,定义如下:
n*为邻居中的个体数。
(2)计算比率。比率值radCGA等于邻居结构的半径和种群网格半径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adtopology为种群半径。
(3)确定选择压力。由于比率值相近的算法具有相似的选择压力,而比率值越大(小),种群的选择压力越大(小),所以改变比率值可以调节种群的选择压力。
如果按照上述方法确定选择压力,则在算法初期,优秀个体比不超过50%,此时邻居半径按一定比例减小,比率相应减小,选择压力降低,从而保持种群较高的多样性, 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速度。在算法后期,优秀个体比逐渐超过50%,此时邻居半径按一定比例增大,比率相应变大,选择压力增强,可以加强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提高算法的局部收敛性。这样,即可基本在达到CGA全局搜索和局部寻优间的平衡。
2.3基于自适应邻居结构的元胞遗传算法
根据上述确定选择压力的自适应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邻居结构的元胞遗传算法(Adaptive Cellular Genetic Algorithms,ACGA),算法步骤如下:
Step1:将种群分布在Von Neumann型邻居结构或Moore型邻居结构中,其中当优秀个体比低于50% 时选用Von Neumann型邻居结构,否则选用Moore型邻居结构;
Step2:在邻居结构中选择一个元胞个体作为父代;
Step3:将选择出来的邻居元胞与中心元胞进行交叉, 变异操作;
Step4:产生新的个体;
Step5:如果新的个体优于中心元胞,将中心元胞采用多生境技术替换,否则,不替换;
Step6:如果代数小于最大进化代数,则返回到步骤2;
Step7:将当前最优解输出。
为了使算法不仅能搜索到全局最优解,也能搜索到局部最优解,在Step6中增加了多生境拥挤技术[16]。
3数值实验
为了检验ACGA的性能,下面选择两个常用的标准测试函数进行优化:
(1)二元不均匀分布等高峰函数(Benchmark prob- lem 5)
该函数有4个不均匀峰,分别在(3.000,2.000), (3.584,-1.848),(-3.799,-3.283),峰高均为2 500。 该函数的峰比较平坦,性能不佳的算法很难精确搜索到全部四个峰。
(2)Shuberts函数(Benchmark problem 8)
此函数共有760个局部极小点,其中18个为全局最小点,最小值为-186.7309。
测试参数为:种群规模100,进化代数100,交叉概率0.85,变异概率0.10。
图3和图4给出了f1(x,y)和f2(x,y)的ACGA优化结果;图5给出了分别用CGA和ACGA优化f2(x,y) 时的选择压力曲线;表1给出了用ACGA优化f2(x,y) 时的一组典型解。
从图3、图4和表1可以看出,ACGA不仅搜索到了全部的全局最优解,而且精度较高,这充分显示了ACGA较佳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寻优能力。
从图5可以很清楚看出,在进化早期,最佳个体的比例低于50%,此时ACGA的选择压力略低于CGA的选择压力,这样有利于保持种群较高的多样性,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速度。在进化后期,最佳个体比例逐渐超过50%, 此时ACGA的选择压力明显高于CGA的选择压力,这样可以加强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提高算法的局部收敛性。 可见,ACGA确实比CGA具有较高的全局搜索和局部寻优之间的平衡能力。
4结语
本文针对确定选择压力CGA的缺陷,提出一种根据优秀个体数量选择适当邻居结构的方法,从而实现在不同时期自适应地确定选择压力。数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选择压力的CGA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寻优平衡能力。
小邻居大智慧 篇11
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了小区里的居民。
紧接着,位于小区1号楼3单元的402房间冒出了滚滚浓烟,浓烟瞬间笼罩了整个楼道,火势也在迅速蔓延!
此刻,小区居民的心里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因为发生爆炸、正在燃烧的402房间,住着一位84岁的老太太,更让人揪心的是,老太太不仅行动不便,眼睛也几乎看不见!
在这个被大火和浓烟包围的房间里,困着这样一位老人。所有的人都觉得:她很可能凶多吉少!
10分钟后,接到报警的消防人员赶到了现场。
可是,当救援人员赶到402房间,急切地想要救出房间里的老人时,却惊讶地发现:火势已经大大减弱,只剩下一些余火了;在被烧毁的房屋里,老人已经不见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在场的群众说,老太太被一个十五六岁模样的中学生救出来了。
一个中学生,他是怎样冲进火海中将老太太救出来的呢?这个勇敢的中学生又是谁呢?
2007年8月8日晚上10点,住在徐州市风化街53号院1号楼3单元403房间的褚文龙和姐姐正在家看电视。突然,姐弟俩同时闻到了一股焦糊味。此时,褚文龙的妈妈正在洗澡。该不会是家里的煤气泄漏了吧?姐弟俩赶紧到厨房查看煤气管道,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便放心地回到了屋里,接着看电视。
没想到一两分钟后,这股焦糊味越来越大,呛得人受不了。
褚文龙的姐姐褚文静来到阳台,打算开窗透透气,突然发现滚滚浓烟正从隔壁402室冒出来。
原来,402室里的李秀英老太太独自在家,她像往常一样开着电视机,虽然眼睛看不大清楚电视画面,但开着电视机,老人就仿佛有了一个伴。看着看着,老人突然闻到一股怪味儿。很快,老人不仅闻到家里那台使用了10多年的电视机正在散发着越来越浓的焦糊味儿。而且还听到电视机在不断地发出“吱吱”的响声。
老人想站起来看看,却一下摔倒了。电视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响,等到摔倒在地的李老太想爬起来再去查看时,却怎么也爬不起来。紧接着,爆炸的电视机里冒出的火苗很快就把桌子、衣橱、床单等物品引燃,老人的家中顿时成了火海。
看到402房间冒出浓烟后,褚文龙姐弟俩迅速打开了家门,没想到黑烟一下子涌了进来。此时楼道里已经是浓烟滚滚,火光扑面而来,隐隐约约,他们听到邻居李老太在哭喊。
来不及多想,褚文龙立即让姐姐拨打了119报警电话,自己则准备去救人。
402房间里,李老太在拼命地呼救,她使劲地想往客厅爬,可是由于双腿行动不灵便,摔倒在地的老人已经无力再爬起来。
打完电话后,褚文静立即跑下楼,在小区门口急切地等待着消防人员的到来。
与此同时,接到报警的消防车立即出动奔赴现场。然而,救援人员到达最快也要10分钟时间。
10分钟里,李老太的生命随时都可能被无情的大火吞噬。想到这,褚文龙急忙去打开对面的房门,可是从里面锁上的防盗门,像铁将军一样牢牢地把他挡在了外面。他大声喊着“李奶奶开门,李奶奶开门……”,但是室内的呼救声越来越弱,此时楼道里的浓烟已经呛得褚文龙连连咳嗽。等不及了!褚文龙急忙跑回家拿来一把铁锤,砸烂门锁后,褚文龙马上冲了进去。然而屋内浓烟弥漫,让人窒息的浓烟呛得他无法前进。情急之中,他想起了在学校学到的消防知识。于是,他回家拿了一条毛巾,将它弄湿,然后把一盆水全部浇在了身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再次冲进了402房间。此时,屋内已经被滚滚浓烟所笼罩,褚一文龙只能在摸索中前行。
“烟是向上走的,所以我只能匍匐前进。”在浓烟中,褚文龙摸到了老人的手。此时,火已经烧到老人的脚边。摸到老人后,褚文龙迅速背起老人冲出了火海。
“当时我什么都没想,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只想把她背出去,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褚文龙事后回忆道。
由于救援及时,李老太已无大碍。
当消防人员赶到时,402房间的大火已经基本上被邻居们扑灭了,救援人员扑灭了余火。李老太家中的窗户玻璃都被震碎,房间里积满了污水,卧室的木门、沙发、木床、柜子和窗户架被烧毁。电视机爆炸后只剩下架子,墙壁上的线路和电线盒也被火烤化。
据消防人员介绍,李老太本身行动不便,又不具备一定的自救知识,如果当时褚文龙不能及时将她救出来,那么她就会被浓烟熏得窒息,或者被爆炸后产生的余火伤到,后果不堪设想。
年仅15岁的褚文龙在火海中将老太太救出,让邻居们感到非常惊讶。
而李老太在医院清醒后才知道,是邻居家的孩子褚文龙救了她。
放完暑假后,褚文龙读初中三年级了。新学期一开学,褚文龙在火中机智营救老人的事就在同学中传开了。
面对熊熊烈火,褚文龙为什么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既营救了老人,又保护了自己呢?
原来,褚文龙就读的徐州高级中学,经常请徐州消防支队官兵给师生上消防安全教育课,褚文龙就是从这里了解到了许多自救和救人的方法。
此外。在学校每个班的黑板报上,都专门开辟了一块安全角,在这里展示应急和安全知识。这一切都让褚文龙在危急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使他能在火场中利用学到的知识既保护了自己,又挽救了李老太的生命。
2007年9月3日,徐州高级中学授予褚文龙“见义勇为好学生”荣誉称号。
《邻居》 篇12
随着Linux的发展,在一个局域网中的Linux操作系统与Windows操作系统共存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它们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也会越来越频繁。但由于Linux与Windows之间的竞争,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方面它们之间并没有建立很好联系。如果Linux与Windows之间能够有一个像Windows与Windows之间的网上邻居,并且提供更方便的程度和安全性,那将使用户更加满意。在国外,Microsoft希望将SMB协议扩展到Internet上去,成为Internet上计算机之间相互共享数据的一种标准。因此它将原有的SMB协议进行整理,重新命名为CIFS(Common InternetFile System),并打算将它与NetBIOS脱离,试图使它成为Internet上的一个标准协议。因此SMB/CIFS协议将成为Internet上的一个重要协议。
现利用SMB/CIFS协议给用户提供一个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解决方案,整个系统是构架在Web应用之上的,通过Web端的配置,使Linux与Windows之间能够实现很好的通信和文件共享,以及对安全的控制。
1系统构架与实现
1.1构架分析
资源共享管理在Web客户端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操作接口。通过把Web端的操作提交到Web服务器,由Web服务器完成对samba服务器的控制,从而实现文件的分级共享管理,同时服务器要反馈给客户端必要的信息,以便于客户端进行有效的操作。整个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Web客户端-Web服务器-samba服务器,结构图如图1。
1.2 Samba核心
Samba 的核心是两个守护进程smbd和nmbd程序,在服务器启动到停止期间持续运行。smbd是samba的SMB服务器,它使用SMB协议与客户连接,完成事实上的用户认证、权限管理和文件共享任务。nmbd提供NetBIOS名字服务的守护进程,可以帮助客户定位服务器和域,如同Windows NT上的WINS服务器。smbd和nmbd使用的全部配置信息全都保存在smb.conf文件中。smb.conf向smbd和nmbd两个守护进程说明输出什么以便共享,共享输出给谁及如何进行输出。smbd进程的作用是处理到来的SMB软件包,为使用该软件包的资源与Linux进行协商,nmbd进程使其他主机(或工作站)能浏览Linux服务器。
1.3 程序设计与实现
由于该软件是基于Web的应用,这里选择了Java Bean + Servlet+ JavaScript + HTML来实现整个三层应用结构,使用的是Apache服务器。其中Java Bean负责底层的基础的操作,完成主要的内置操作功能;Servlet负责Web页面和Java Bean 的接口;JavaScript负责完成必要的客户端的一些操作和验证工作; HTML书写基本的Web页面,表单等。
1.4 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1.4.1 Web服务器的安全权限问题
因为整个系统构架是基于B/S结构来对要共享的计算机中文件进行管理的,因此登录Web服务的时候必须要有相应的权限,普通用户是进入不到页面的,只有输入相应的管理员的账号和口令才能进入,才能有权限对系统文件,和配置服务器进行操作,否则这些操作是不能完成的。这个问题在配置Web服务器的时候进行解决。首先在Apache的配置文件httpd.conf中设定了对Web目录中的文件可访问的用户文件,这就要求在访问Web目录时要进行认证服务,在Web的目录下建立了一个名为htaccess的文件,其中的格式为:
AuthName "会员区"
AuthType basic
AuthUserFile 可认证用户的文件路径
require valid-user
它们的说明如下。
(1) AuthName命令:指定认证区域名称。区域名称是在提示要求认证的对话框中显示给用户的。
(2) AuthType命令:指定认证类型。在HTTP1.0中,只有一种认证类型:basic。在HTTP1.1中有几种认证类型,如:MD5。
(3) AuthUserFile命令:指定一个包含用户名和密码的文本文件,每行一对。
(4) AuthGroupFile命令:指定包含用户组清单和这些组的成员清单的文本文件。组的成员之间用空格分开,如:managers:user1 user2。
(5)require命令:指定哪些用户或组才能被授权访问。如:
require user user1 user2 (只有用户user1和user2可以访问)
require group managers (只有组managers中成员可以访问)
require valid-user (在AuthUserFile指定的文件中任何用户都可以访问)
其中AuthUserFile中指定的包含用户名和密码的文本文件中含的用户和密码即为登录服务器时待认证的用户。
1.4.2 涉及文件格式的问题
首先是samba服务器的配置文件smb.conf,这个文件的格式为:【标项名称】参数名称 = 具体的值
其中以“#”作行打头的,均为注释行。在程序中需要读出必要的参数信息显示在页面上,同时还要向此文件中写入必要的信息。因此,要对整个参数项进行分解,得到相应的值;同时,对写入的项进行合成,写进配置文件。这些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格式来进行。
再者,是从/etc/group中得到系统组信息,从/etc/passwd中得到用户信息。这两个文件中每一项占有一行,项中的参数格式为:value1:value2:value3。各项值间用“:”分开,因此要得到组和用户名信息,就要利用“:”来对各项进行分解,从而得到所要的信息。
其次,是对共享前文件的属性进行保存,以便于回复属性。在这里,应用了和上面文件一样的格式:文件路径:属性
一行一条记录地写入,当恢复时就一行一行地读入分解,找到要恢复的文件的属性,进行操作。
1.4.3 系统文件和samba文件属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引入,是由于Linux系统中文件的权限管理与在设置共享权限时有矛盾之处,如在共享中设置对某用户可写,此共享文件可能不会就对此用户可写。在Linux中,文件及文件目录的权限,有如下定义:每一个文件、每一个目录都有一个属主,并对用户自己、用户所在组、其他所有账号分别定义了读、写、执行三种权限。如在Linux下,当用户grind建立一个新文件test时,可以用ls –l filename看这个文件的属性如下:
-rw-rw-r--1 grindlinuxlab0 May 10 19:36 test
和文件权限有关的分别是:第一部分表示文件权限属性,第三部分表示文件属主,第四部分表示文件所属组。
文件权限属性总共十位字符“-rw-rw-r--”,第一位是文件属性区分标志,如果是d的话,表示这是一个目录,是l的话表示是连接文件,-表示是普通文件,b指块设备文件,c指字符文件设备。第二到四位分别表示文件属主的读(r:read)、写(w:write)、执行(x:execute)属性,第五到七位是文件所属组的读、写、执行权限,第八到第十位则是其他用户的读、写、执行权限。如果对应的位是相应的字母,就是有这相应权限,否则为“-”,表示没有获得这个许可。具有了写权限,同时也就具有对文件修改和删除的权限。如果对目录有写权限,则可以创建、删除或修改该目录下的任何文件或子目录,甚至在该文件和子目录并不属于你的情况下都可以删除。只对目录有执行权限的用户,想访问该目录下的文件有读权限的文件,必须知道该文件名才可以访问。
在ls-l的输出中,文件权限表示为“-rw-rw-r--”,前一位只和是否为目录有关,其他九位正好可以分成三段,每段三位,“rw-”,“rw-”和“r--”,“-”代表无效“0”,其他字符代表有效“1”,那么这个文件的权限就是“110”,“110”,“100”,把这个2进制串转换成对应的8进制数就是6,6,4,也就是说该文件的权限为664(三位八进制数)。
因此,在samba服务器中设定文件夹的属性,并不能真正反映它的属性,从而在设定文件属性时,有些需要进行修改。如文件本身只对属主可读可写,而在共享项中设定对所有用户可读可写,则必须用系统命令chmod来对文件本身的属性进行修改,对所属组和别的用户都可读可写。当然对于在系统中权限设定很低的文件,在samba就可以把读写文件的权限设定高于或等于它在系统中的权限,而不需要对文件本身的属性做任何的修改。
1.4.4 如何执行Linux中的系统命令(程序)
首先是通过程序调用Linux系统程序,这调用了Java类中的Runtime类的getRuntime和exec方法来生成一个子进程执行相应的程序。有时候要防止并发执行,需要在子进程执行完毕后,父进程再接着执行,这要调用Thread类的sleep方法,让父进程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执行。
1.4.5 从系统中得到文件属性的问题
正如上面所述,由于Linux本身的文件属性问题,在Java中并没有系统调用可以直接得到文件的全部属性,如“-rw-rw-r--”,或用八进制表示为“0664”,因为直接调用ls程序得到的结果是输出在终端上的,因此需要用Java的流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用上面的方法来执行ls程序并返回一个Process的实例,然后用它生成一个InputStream实例,来截获终端输出流,接受ls程序在终端的输入,从而可以得到文件的属性“-rw-rw-r--”,然后可根据需要进行转换使用。
1.4.6 系统用户与samba用户管理问题
Samba用户必须是系统中的用户,因此向samba中添加用户时,首先要确定此用户在samba中是否已存在,再者要先执行useradd命令向系统中加入此用户,然后才能调用samba的用户管理程序smbpasswd来向samba中加入此用户。而在删除samba的用户时,可以不从系统中删除此用户。
1.4.7 密码验证问题
在用户管理中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观念:系统管理员可以增删用户,但不能更改用户设定的密码,只有用户本身可以更改自己的密码,以便保证同一个用户登录时,只有知道该用户密码的人才能用此用户名登录。因为samba的用户管理程序smbpasswd对用户密码采用不可逆的单向加密算法,因此给在修改密码前提供的旧密码验证带来了问题:它不是明码验证,不能直接取得用户的旧密码与现在提供的旧密码进行比较验证。这里,把提供的旧密码也用同样的加密算法,得到加密后的密文,对密文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密码的合法性。
2 SMB/CIFS将来可能的变化
将来可能完全废除NetBIOS,直接在TCP和UDP之上运行SMB/CIFS,用DNS和域名来替代NetBIOS名字服务。所有会话服务的数据包都直接运行在TCP之上,没有了NetBIOS前面加的报头。所有数据包服务的数据包都直接运行在UDP之上,加入的报头也不需要了。
3 小结
重点分析了B/S模式控制的文件分级共享部分的结构与实现。在此过程中,对资源共享的架构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在资源共享方面的配置,接着讨论了设计中的技术实现的问题,最后说明了SMB/CIFS协议将来可能的变化。
摘要:资源共享在计算机的网络通信中,尤其是在局域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SMB/CIFS协议的工作机制,实现了B/S模式控制文件共享和Windows与Linux之间的网上邻居,并对它们的构架和实现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最后说明了它的安全技术。
关键词:SMB/CIFS,NetBIOS,Samba,域,认证
参考文献
[1] Sharpe R.Just what is SMB?.http://samba.anu.edu.au/cifs/docs/what-is-smb.html,2002-10-08
[2] Code F X.CIFS Explained.http://www.codefx.com/CIFS_Ex-plained.htm,2001
[3] Comer D E.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nets.Prentice Hall,2001
[4][美]Kabir MJ.Red Hat Linux 6服务器使用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5][美]Petersen R.Linux技术大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