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亲子教育(共12篇)
幼儿园中班亲子教育 篇1
教育幼儿为其成长投入心力和精力是父母的神圣职责。亲子教育是一个家庭亲子关系的互动和亲情交流的运作, 可以调整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和方法, 从而达到家庭和谐的目的。近期, 笔者对我班35名幼儿的问卷调查显示:我班有23%的幼儿请祖辈照看幼儿;68%的幼儿基本由爷爷奶奶接送, 不少父母们与幼儿缺少正常沟通;过高的期望导致家长过多地干预幼儿的活动, 抑制幼儿主动性;不少家长重视智力投资, 忽视行为习惯培养和道德培养;年轻父母缺乏必要的教养知识和正确的教育方法, 祖辈们又过分溺爱幼儿, 忽视了幼儿需要养中有教, 教养结合。为此, 笔者对幼儿园中班的亲子教育进行了尝试。
一、多种渠道, 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在学期初成立班级委员会, 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提出诚恳的意见。班级重视活动中家长的建议, 促进和谐互动亲子关系的建立。通过开展“家长进课堂”的亲子活动, 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培养目标, 从而对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的参与积极性更高。有利于实现家园共育, 最终有利于幼儿的全方位发展。我们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 有针对性发放宣传资料, 使更多的人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家园互动, 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开展多种方式的家园互动, 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通过多维度的指导, 家长由注重幼儿智力和技能的发展, 转向关注幼儿身心、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了解了良好亲子关系对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使家长在构建良好亲子互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明确。为了不让爸爸们在幼儿的成长记忆里成为缺席者, 我们努力通过亲子活动调动男性家长参与孩子教养工作的积极性, 让爸爸走进教学活动。活动使教师认识到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 是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 使教育内容延伸到家庭, 也使家长在家庭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三、运用网络, 架起与家庭沟通的桥梁
通过幼儿园网站, 设置班级交流平台, 把年级的、班级内开展的各项计划和活动都放在网上, 交流主题经验, 分享交流话题。让家长能利用空余的时间去浏览, 关注幼儿园的活动。鼓励教师定期上传幼儿在园活动的情况、精彩活动的照片与家长共享。通过实践, 我更坚信推行亲职教育能架构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 促进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 从而达到家园一致的理想教育境界。幼儿园通过传递专业知识和实际教育方法和经验, 帮助家长成为更称职的父母———不仅提供子女良好的生活教育环境, 自己更要不断汲取新知识, 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养子女的态度与方法。家、园的沟通与配合发挥“1+1>2”的功效, 让幼儿在爱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成为健康、和谐、快乐、积极的现代儿童。
幼儿园中班亲子教育 篇2
主题由来文韬过生日那天,他妈妈为班上送来了45本精美的画册,作为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的生日礼物,这份礼物实在太珍贵了,孩子们非常激动,纷纷询问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我突然萌发这样的想法:何不创设“亲子书吧”,开展优质的亲子阅读活动,一则让更多的家长关注、参与幼儿的阅读活动,二则推动家长在家能正确指导幼儿的阅读,使阅读成为幼儿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一阶段:收集图书活动目标1.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收集图书。2.了解幼儿的阅读兴趣。3.丰富充实书吧的图书。活动准备“家园之窗”张贴收集图书的公告。活动过程1.收集图书。陆续收到的图书真是五花八门,但大部分是不适合现阶段孩子阅读的。可见,多数家长在为幼儿选择图书时显得盲目,更有部分家长有拔苗助长的心理,我们就在观念上改变家长,为他们提供购书指导。另外,在亲子阅读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多领域的阅读兴趣。2.请家长根据购书指南与孩子一起选购一本图书。购书指南的简要内容是:(1)图画色彩鲜明,能吸引幼儿注意。(2)与幼儿生活有关,图画内容简单有趣,能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3)文字优美,朗朗上口。(4)以单幅图书为主要阅读内容,但背景图画较为复杂些;阅读能力强的幼儿则以单页、多幅平面图画的图书为主。3.再次收集图书。有了购书指南的指导,这次收集的图书涉及的范围广,也比较适合幼儿。近百本的图书堆放在书架上显得凌乱。孩子们说:“书架太小了,拿书很不方便。”“有什么好主意?”“把图书摆到区域橱上吧。”“不行,区域活动时怎么办,材料摆哪儿?”“要不再布置一个图书区吧。”到底摆哪儿呢?孩子们讨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活动室里已经没法腾出地方了。我提议:“走廊怎么样,又宽敞又明亮。”“好!”孩子们听到消息乐坏了,我顺势引导:“图书区那么多的书该怎么整理呢?”“像幼儿园的图书馆一样,图书要整整齐齐摆好。”“图书要有编号。”我鼓励说:“对,大家可以在区域活动时间完成这些任务。”第二阶段:创设“亲子书吧”活动一:整理图书(区域活动)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图书的整理工作。2.会愉快地与同伴合作。活动准备展示收集的各种图标,供幼儿欣赏;纸、记录板、色笔、展示板、标签、名片纸等:幼儿自带一寸的照片。活动过程1.给图书分类:(1)鼓励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探究图书分类的方法。(2)给图书分类。2.设计图书分类标记:(1)提出设计要求。(2)给图书粘贴标签卡并画上分类标记。3.统计图书的数量:(1)制定图书分类表,统计每种图书的数量。(2)给书编号。4.制作借书证:(1)讨论借书证的制作方法。(2)幼儿陆续制作自己的借书证。活动二:制定书吧规则(集中活动)活动目标1.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体验合作的快乐。活动过程1.小组讨论:“亲子书吧”应遵守哪些规则。2.展示各组讨论结果,归纳形成规则:保持安静看书;进书吧脱鞋;不能抢书;图书按标志放好;撕破一本书赔三本;每天4:30以后开始借书;借的书本周内归还,否则不能再借。3.张贴规则图。活动三:布置“亲子书吧”(亲子活动)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亲子书吧”的布置。2.形成家园教育合力。活动准备1.“家园之窗”张贴公告,鼓励家长做志愿者参与书吧的布置工作。2.百宝箱。活动过程1.幼儿展示和爸爸妈妈收集的材料。2.分配任务,布置书吧。第三阶段:“亲子书吧”活动活动一:示范观摩(家长开放日)活动目标1.了解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态度及存在的问题。2.帮助家长掌握阅读的技能,体验阅读的乐趣。活动准备1.“家长开放日”邀请函。2.图书《瑞克生病了》大书一本,小书每人一本。活动过程1.向家长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计划。2.家长交流、互动,谈对孩子阅读的种种做法及体会。3.向家长介绍今天开展的阅读活动,指导家长如何观察,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对于家长指导孩子阅读有更直接的帮助。4.教师示范指导幼儿阅读图书《瑞克生病了》。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信息,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参与讨论,促进孩子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得到多样的回答,这对指导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阅读起了直接的示范作用。5.交流观摩后的感受。家长们表示这种观摩活动很直观,在亲子阅读方法上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有的家长说真没想到一幅简单的图还可以有那样多的问题,激活了孩子创造性的思维。有的家长表示可以和孩子把以前的书找出来,根据阅读的要领再次阅读。还有家长谈到通过活动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在今后应加强亲子阅读活动。活动二:亲子“悦”读(亲子活动)活动目标培养阅读的专注性和多领域的阅读兴趣。活动准备提供读书卡范例展示在“家园之窗”,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时间、图书名称、最喜欢的内容、专注性评价等。活动过程1.鼓励家长自行设计读书卡,尽可能做到操作简便、可行。2.鼓励家长和孩子坚持做到每天快乐亲子阅读30分钟,做好读书卡记录。(从读书卡情况看,刚开始,部分孩子阅读面窄,家长也反馈孩子阅读时会选择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读物。为此,班上开展了“该不该看这样的书”讨论活动。接着,我们又推出“阅读之星”评选活动,能每天坚持阅读、专注性好并乐于阅读多领域图书的孩子可以评为“阅读之星”。这样,不仅阅读图书单一等问题得以解决,孩子阅读的专注性也提高了。)活动三:好书推荐(亲子活动)活动目标1.能理解阅读内容。2.乐于在集体面前比较清楚地表达。活动准备在“家园之窗”张贴“好书推荐”活动说明。活动过程1.提出活动要求:(1)介绍书名。(2)介绍最喜欢的故事或情节或角色。(3)推荐的理由。2.亲子合作,共同推荐好书。最初的一两次,由幼儿推荐。除了表达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大部分孩子表达不连贯,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这带来了多数孩子倾听习惯差等问题。对此,我将活动由一周一次调整为两周一次,由全体孩子参加调整为家长、幼儿共同参加,由孩子在集体前轮流推荐调整为在小组内交流推荐。这样一来,解决了等待时间过长、幼儿倾听习惯差的问题,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讲述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3.评选“最受欢迎的好书”。我们将孩子们评选出的最受欢迎的好书投放在书吧中,这样一来,孩子能阅读到更多的好书。活动四:书吧里的游戏(亲子活动)活动目标1.激发多领域的阅读兴趣,扩展口语词汇量。2.提高对文字的敏感性。学习用图画表达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将游戏内容展示在书吧信息栏。2.在书吧提供与游戏内容相关的图书以及操作卡、记录纸等。活动过程1.字宝宝游戏。开展找字、词语开花、词语接龙、找量词等游戏。(找字游戏是孩子能独立完成的,词语开花、量词等游戏家长们在引导时显得比较急躁。有的家长一股脑给了孩子很多词,孩子在理解时感到困难,这时,我会建议家长在阅读图书或生活中结合相应的画面、场景帮助幼儿了解、丰富词汇。这些词汇制作成卡片后被展示在“亲子‘悦’读”专版,但由于都是文字,孩子们无法交流,我启发幼儿思考“书上是怎样教别人识字的”,孩子们想到了在文字旁配上相应的图示加以形象表达„„)2.找找、看看、做做。游戏中,多抛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如“小蜗牛吃什么”“找找书上有哪些有趣的折纸,试着动手折一折”。3.我的小书。投放分享阅读的读本,鼓励幼儿进行续编、创编活动。
幼儿园中班亲子教育 篇3
关键词:中班幼儿;体育活动;挫折教育
对于幼儿来说,他的一生是漫长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以后将面临诸多的挫折和挑战,因此必须具备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增强自信心。现在的幼儿生活优裕,很少经历失败和挫折,心理脆弱,甚至连一句不顺耳的话都听不得。幼年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纲要指出:“要为每一位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个性品质在幼儿期的可塑性较强,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质,就算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潜质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挫折教育”的有益活动,通过攀爬、过平衡木、拍球、障碍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挫折。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在实践过程中磨练和锻炼幼儿的毅力,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使幼儿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抓住体育活动中的挫折情境,进行挫折教育
1.利用体育活动中随机产生的挫折情境,对幼儿进行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随机产生的挫折情境很多,如有一次在玩小兔跳彩圈的游戏时,东东没有遵守游戏规则,为追求第一他不是跳过彩圈而是直接跑到了终点,他以为自己赢了,可是和他比赛的小军急得哭了,许多小朋友都批评他,大家都说他犯规不愿意再和他玩了,结果东东也哭了坐在地上不愿玩了。面对这样的情景,教师应该明白东东在与朋友的交往中遇到了挫折,如果这样忽略过去,他下次肯定还会遇到同样的挫折,严重的话,可能会产生人际障碍影响性格的发展。于是笔者让东东和小军讲一下经过,又请东东给小军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东东说:“我只想拿第一,不是故意的。”于是笔者对所有小朋友说:“大家是不是也想拿第一呀?”听到了肯定答案,笔者继续说:“东东也和我们一样想拿第一,只是他玩得太开心忘了游戏规则,我们是不是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啊!”接着,笔者又对东东说:“我们做游戏都要遵守规则,这样才公平,小朋友才愿意跟你玩。以后玩游戏时,先想一下规则是什么,我们重新比赛一次好吗?”大家都说好,于是游戏又正常开始了。简单的几句话,让东东从挫折情绪中重新站起来,同时也让他知道玩游戏一定要遵守规则。
2.有目的地创设挫折情境,对幼儿进行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增强幼儿的耐挫力和自信心。如训练平衡时,设置高低不同的平衡木,让幼儿大胆挑战,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循序渐进;设置走木桩、攀爬练习,利用一些废弃物如可乐瓶、旧轮胎等,设置各种障碍,增加难度挑战自己;开展竞赛游戏,让幼儿体验失败和胜利,并能正确面对,失败时及时鼓励幼儿,成功时及时表扬幼儿,让幼儿在挫折中成长和增强自信心。
二、在体育活动的挫折中,正面引导教育幼儿
1.让幼儿认识挫折,感受挫折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惑,教师应该加强引导,让幼儿正确地认识挫折,亲身感受挫折,并鼓励幼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勇于面对,并迎难而上。幼儿对挫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直接体现出挫折教育的效果,对中班幼儿来说认识挫折教育是首位的,幼儿要学会认识事物的多面性,学会接受挫折,并学会解决问题。
2.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激励幼儿克服挫折
鼓励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体育活动时,幼儿遇到挫折,教师要用肯定的词语,如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产生害怕心理时,应用“加油”“你行的”“你真棒”等词语,使幼儿克服恐惧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3.利用榜样的作用,战胜挫折
在幼儿眼中教师能力超凡,其行为和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所以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在体育游戏中做好示范作用,如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退却时,“你看某某做到了,你也一定行的”的鼓励话语可以激励幼儿去尝试。
三、加强家园联系,共同进行挫折教育
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方向要一致,特别是在挫折教育的实施上要言行一致。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让家长来学校观看体育活动、参加亲子体育运动会、听专家作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挫折教育的意义,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和挫折都会相伴而行,幼儿充分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园中班幼儿的性别教育 篇4
性别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主要的地位。有一部分的幼儿是通过外貌来辨别一个人的性别。4—5岁幼儿处于中班阶段是幼儿个性、气质、性别养成的一个关键期, 教育者应抓住时机, 充分利用身边各种有利的资源, 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性别教育。
一.性别教育贯穿于中班幼儿一日生活中
性别教育有别于性教育, 性别教育是性教育的基础, 幼儿园的性别教育就是要求性别的互补, 对幼儿的性别差异补救劣势, 发展优势, 促使幼儿平衡、和谐发展。同时从小就对幼儿进行的性别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础, 所以科学的性别教育要从小开始。
1.有效利用游戏资源, 发挥中班幼儿性别优势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能增进彼此性别的初步的了解, 减少性别偏见, 使不同性别的幼儿气质和性格取得互补, 充实各自的心理内容, 是一种较好的性别教育手段。
2.幼儿园男女生入厕环节采取分时间段进行
炎热的夏季, 班上会有女生穿着连体服, 中班的幼儿已有了初步的性别意识, 这几名女生在入厕时会表现出害羞的表情, 原因是她们如果要上厕所, 必须将衣服从上脱到下, 整个身体都会露出来, 由于男女同厕的缘故, 她们不好意思在男生面前将衣服脱下上厕所。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的生理成熟较早, 性别意识也相应提早, 很小就有性别差异。分厕是对性别教育的启蒙, 可以组织男孩和女孩分时间阶段入厕, 加强幼儿男女是有性别区分的意识, 让孩子从小清楚自己的性别, 形成早期的性别意识, 有利于幼儿的生理健康发展。
3.教学活动, 绘本阅读
活动时, 教师可以通过绘本《男生女生不一样》展开话题, 根据这个话题来对幼儿进行提问,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身体的每个部位, 可以通过这个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平时, 教师可定期开展关于性别的教学活动, 或是将相应的绘本投放至阅读区, 供幼儿翻阅, 以此加深幼儿对于性别的认识。
二.幼儿园要为幼儿的性别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资源
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场所的设施、材料, 它是满足幼儿的各种活动需求,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精神环境是指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 令其身心轻松愉快的亲切温馨的气氛。
1.创设正确的性别教育心理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扩展性别角色知识的场所, 教师的性别期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师行为、环境布置等都对幼儿获得的性别角色的行为产生影响。人可以是双性化的, 也就是说既有男性的特征也有女性的特征, 既有操作性又有富于表达性, 既武断又犹豫, 既有竞争性又没有竞争性。如:男生多学习女孩的细心, 善解人意, 女孩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时, 必须顺其自然, 切忌威逼和强迫, 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2.教师资源需均衡, 避免男女幼师人数的不平衡
虽然女性从事幼教工作是她们的长处, 她们富于爱心和母性, 容易与幼儿亲近。但是男女幼教间在教育方式上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而对幼儿的心理或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在已有部分幼儿园聘用男幼教作为体育活动的专职教师, 相比于女教师, 男幼教选择的活动内容普遍较为刺激、惊险, 富有挑战性。中班是幼儿的一个转折期, 他们接触的人群甚至会影响到一生。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 篇5
第1篇
升中班这么久了,很多孩子都有变化,为此班长也特地从每一组选出了小组长,经过两个月的历练,每一组的小组长都有了不同的进步,比如爱帮助其他小朋友了,但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我不太愿意看到的情况,比如随处使用自己小组长的身份,并且排斥不喜欢的人。这些情况本不是选小组长的目的,可是不知不觉间有的小组长就扭曲了老师选组长的目的。
我们班的曹小宁小朋友一直都是一个性格能力都很强的小朋友,她很聪明,能很轻松的听懂老师的话,并能按要求的完成任务。虽然她的能力强,可是她的主意也不少,只要她不想听老师的话她就按自己的想法做,比如升到中班后遇到不爱吃的,班里没有小朋友自己倒饭,都会跟老师商量商量,可以少吃点,这个要求从小班的时候大家都能按要求做,唯独她会偷偷自己倒掉,每次被发现了都是先不承认,非得等着大家都说是她倒的她才承认,谁说出来是她,她都会非常不高兴的说:“你怎么那么讨厌啊!”有的时候还会动手打人。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也给她讲过道理,为什么不能倒饭,不想吃可以跟老师商量,她也表示过理解,可是自从开学到现在两个月了,这种情况还是会发生,我就特别想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呢?所以这次她又倒饭了我就很生气,并且从新给她添了回去,很不客气的跟她说必须吃完。其实我这么生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经常的这种行为已经影响了周边的小朋友,尤其是新来的小朋友,一不想吃就自己倒掉,结果就会看见中间盘里又是菜又是饭的满满一大盘子,有一次说他们,还都特有理的跟我说,曹小宁也倒了,你怎么不说她呀!听到孩子们这么一说,我就会转过头对小宁说,“你看看这就是你做的榜样,大家都学着你浪费粮食,你觉得你这个小组长当着称职么?”她也不说话,只是自己嘟囔着“我就是不爱吃,这不好吃。”那次听到她这么说之后我就想到了自己,我平时也有不爱吃的东西,也有饭做的不好吃就少吃的情况,我连自己都不能说服,又怎么去劝导她的?!她很明白浪费粮食这个行为不对,可是她这个年纪就是比较爱根据自我的喜好来抉择,她似乎也没什么错,所以那次就不了了之了。这次我就想着道理你都懂可你就是成心不跟我商量,那我也不商量了。添回去之后她还在别扭,我也没继续跟她说话,后来很多小朋友都吃完了,她就跟我商量能不能少吃一点,我依然没理她,最后在橘子老师的鼓励下,终于都吃完了。
后来经过这次我就在想,对于这种很聪明的孩子道理是要讲,但也不能讲太多,讲的次数多了她可能就听着烦了,毕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没那么好,还是比较喜欢随自己的喜好来做事情,所以有的时候班里的老师就要配合好,软硬兼施,可能会更好。经过这件事后,每次遇到小宁不爱吃的她就跟我商量我能少吃一点么?或者能把小的都吃了么?只要她说了,我都会给她挑出来一部分,她自己有的时候也跟我说“你就挑出来4个大的就行,剩下的我能吃。”为此我还特地表扬了她一下。
第2篇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块沙地,平日我们都不太留意,可是最近课下活动时,我发现总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蹲在沙地里玩沙子,有的还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画什么,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今日户外活动时,本来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泽乾却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教师咱们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这次机会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沙地里,这时他们象一群放飞的小鸟,“飞”到沙地里忙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子哲对我说:“教师你看我画的村庄。”有的在画树和小鸟,画得不好没有关系,用手一抹,重新开始,有的两人一伙在堆小山,瞧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没想到一块小小的沙地,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经过这件事,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总以为玩沙脏幼儿不喜欢。可是此刻我觉得孩子们在这块沙地里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玩儿得十分尽兴。
第3篇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张老师快看,我抓到一个小毛毛。”随着喊声,孩子们都拥到丽洁面前。“什么东西我看看。”孩子们像发现了奇宝,都争抢着看。我走到孩子们中间,丽洁把攥紧的小手松开了,原来是一颗蒲公英种子。
我问小朋友:“这是什么?”“羽绒服里的小毛毛。”“迎春花”“棉花”“小鸟身上的羽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我告诉他们这是蒲公英的种子。同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与颜色,孩子们认真地看着。丽洁说:“它像小伞。”“它是白色的”“小朋友说的很好,它是由伞形的绒毛组成的,每一缕绒毛下都有一粒种子,容易被风吹散,随风飘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发芽,长成新的蒲公英。”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将这颗蒲公英种子放回空中,孩子们望着飞舞的小毛毛甭提有多高兴了。
借着户外活动的机会,孩子们认识了蒲公英,增长了知识。作为幼儿教师应多留心观察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
第4篇
我班幼儿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可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教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我明白的告诉大家,可是与小朋友在一齐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可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仅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构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教师,并愿意与教师沟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当进取配合教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本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欢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提高,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我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忙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教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教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能够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能够给他一点提示。
第5篇
今天上课时,果果的注意力一直不集中:一会儿玩指头,一会儿完扣子,最后干脆把扣子全解开了。开始时,我也没在意,可是解开又扣上,一连好几次都这样,我有点生气了,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上课,下课再找他。
果果其实很聪明的,就是太调皮了,让其他老师也很头疼。等到下课了,他衣服上的扣子依然是开的。我让他自己系上,他调皮的说:“我不会,老师你帮我系上吧。”我说:“老师也不会,怎么办?”他干脆就回答说:“要不就这样吧”。看来不对他采取点策略是不行了。我对其他小朋友说:“你看,果果的衣服的纽扣不系上难看吗?”其他小朋友都凑过来七嘴八舌的议论着:“不好看”,“出去游戏怕很危险。”果果最怕丢面子了,他以最快的速度把扣子都扣上。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年龄很小,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要采取多种样式。
第6篇
今天起床后,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开始自己穿衣、穿裤、穿鞋。但我也发现每次都有幼儿穿戴不整齐。是幼儿的能力不够,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我决定来个试验。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来个‘穿衣巧手’的比赛,看哪个孩子的衣服穿得最整齐。”我强调了要整理好衣服的领子,衣服不穿反、穿倒,并系到裤子里。我让大家先自己检查。一会儿后,大家都整理好了。我让孩子分组上来,其他进行检查。“老师,我觉得**的衣服穿得很整齐!”“老师,**的领子没有翻出来!”“**的后背的衣服没有塞到裤子里!”……孩子们像一个个严厉的评委,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被指出有差错的幼儿赶紧继续整理,而被表扬的幼儿则沾沾自喜。最后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自己完成穿衣的任务,于是我给他们贴了五角星。
幼儿园中班亲子教育 篇6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4~5岁幼儿与人交往的愿望欲渐强烈,但由于处于角色的“归属感阶段”,中班又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冲突幼儿间常有类似的对话:“这就是我的就不给你”“我家里谁谁教我这样的”“在家里,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做的”等等。显然,在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丰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成为了解决幼儿与幼儿间的冲突的重点。笔者考虑到中班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考虑到家庭及亲子交往对幼儿行为发展的影响,遂以“亲子游戏”为发展、提高的平台促其发展。
高尔基曾说:“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亲子游戏系在亲子感情基础上,以家庭内父母与幼儿间的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促进幼儿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发展,使其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活动。那么,如何利用亲子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呢?显然,这为家长与教师的密切配合提供了契机:家长明确定位、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解疑答惑、尊重差异、灵活指导。
一、向家长阐明游戏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
在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中开设“亲子游戏”专栏,帮助家长获得、理解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双向平台,围绕“疑难困惑”展开讨论,寻找解决方法等,促使家长对幼儿年龄特点和游戏作用“再认识”,利于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
二、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
1.父母自身提高
幼儿天生好模仿,而父母则是其学习的榜样。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文化修养。不少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会影响亲子关系。知识文化水平越高的父母,他们越倾向于理性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年龄特征,理性地对待孩子问题,很少粗暴地对待孩子。
2.态度改变
不良的亲子关系一般是由于家长对幼儿错误的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势必导致父母对幼儿的异常态度。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充分尊重,在对待其教育问题时,要考虑其年龄特点,聆听心声,多多沟通等。两个个体拥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切忌将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
3.亲子沟通
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每周两至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二小时。沟通的内容可以根据游戏开展情况事先设计,也可以随机产生。沟通时,尽可能多的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机会,鼓励幼儿毫无顾虑地表达,从而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当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情绪发泄对幼儿成长来说也很重要。每周让孩子发泄一次,让孩子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耐心地听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耐心地接受,不反驳但可做一定解释。
4.在游戏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1)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在游戏结束后,物归原处。
(2)根据幼儿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游戏前,与幼儿一同协商选择游戏材料并进行明确分工。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暂停游戏讨论解决方案等。
(3)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家长要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爱好,应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幼儿,切忌体罚、溺爱或逗乐幼儿以在游戏中与幼儿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 如有特别问题无法解决,家长可与老师及时沟通合作解决。
三、精心设计亲子游戏内容,提供系统方案
亲子游戏多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在注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来实现大脑与环境之间有效的物质和信息交换以达到“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方案的设计上应注意。
1.游戏多样化
不同游戏预设目标多指向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获得,可体现不同的发展方向,促使幼儿获得多重发展。每组家庭能够找到适应自己的游戏以激发家长参与的热度。
2.游戏设计源于生活
无论是材料投放还是场地利用,多选用幼儿常见、熟悉的资源,如扑克、靠垫等。在玩法设计上,可改编经典游戏,如捉迷藏、丢手绢等,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熟悉有趣的游戏可为游戏玩法的创新提供可能。
3.实现“寓教于乐”
活动方案中,应当包含活动的有效引导和现场支持,让家长逐渐明白“在游戏中如何观察幼儿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等教育观念,促使家长的指导行为也逐步从“茫然——尝试——顿悟”过渡并逐步提升。
四、家园互通、及时反馈、适时调整
游戏开展的效果显现则可通过集体游戏、晨间活动、自由自主游戏等日常活动中表现。教师定时定点或随机对特定幼儿的社会交往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适时进行分析对比。并利用家校通、面对面交流、微信等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根据不同幼儿特点协商讨论并及时调整游戏内容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玩声音 篇7
声音无处不在,幼儿的感官又是非常敏感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为此,本次活动笔者根据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的特点,试图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提供充足的可操作的材料,先让幼儿聆听和分辨各种声音,引发他们的兴趣, 再让他们自选各种材料并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声音,最后引导他们选择最佳的方法随动画片的播放进行模拟配音。活动的目的是拓展幼儿的思维领域,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创造最大的空间,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巩固,并且能迁移到其他方面,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声音,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发出声音,并乐意与同伴交流。3.发挥幼儿的想象 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各种物品 :竹筷 、竹勺 、 木梳、刷子、瓶盖 (铁)、茶杯 (瓷)、 塑料杯、纸、算盘、拉链、塑料袋、 砂纸、鼓、气球、自制纸杯电话等。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东西,请你们玩一玩,让它们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幼儿自由地玩,老师与幼儿即时交流。
(评析:这是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第一次互动。丰富多样的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的欲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各种感性的经验。)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你是用的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的?
(幼儿讲述。老师帮助幼儿丰富词汇 : 搓一搓 , 按一按 , 敲一敲 ……)
师:我们让手里的东西动了,它就会发出声音来。为什么现在它们不响了呢?
(幼儿:我不吹,口哨就不响了;我不敲,茶杯就不响了……)
师:这些东西我们不再动它,它就没有声音了。
(评析:通过探索,让幼儿浅显地了解:只有震动物品才能产生声音。)
二、感受声音的不同
师:刚才是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么声音也听不清。让我们分开来玩,再来听一听吧。
1.敲玻璃杯。
师:大家仔细地听,好听吗?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
2.吹口哨 。
师:大家按“一、二、一”的节奏走一走,好吗? (幼儿活动。)
3.敲鼓。
师:鼓发出的声音和玻璃杯一样吗? (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4.摇算盘。先轻轻地摇,再用劲摇,让幼儿比较前后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评析:这一环节是为后面给动画配音作铺垫,有一定的目的性。)
三、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老师这儿录下了一些,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到这些声音,你会想到什么事?
1.实际声音再现:
(1) 打雷下雨的声音。(2)刮风的声音。(3)流水叮咚叮咚,青蛙呱呱叫。(4) 汽车的喇叭声。(5)小鸟的叫声。
小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然后猜出发生了什么事情。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用嘴巴模仿一下。
(幼儿模仿。比如节日里鞭炮的声音、大街上的各种汽车声等。)
四、探索模拟发声
1.看课件 。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这个动画片里也有很多的声音。我们一起看一看,听一听,请你想一想动画片里讲了哪些事情。
(播放动画片。)
2.示范模仿 。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我们能不能来模仿小马走路的声音呢?可以用什么来模仿?还可以用什么来模仿呢? (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师:我们玩的这些东西中,什么发出的声音和小马走的声音很像?还有什么也很像?其他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你能不能也找些东西来模仿一下呢? (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3.幼儿自由探索,老师与个别的幼儿交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己的物品所发出的声音。
4.交流玩法,互相学习。
师:××,你刚才模仿的是什么小动物,用什么来模仿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像不像,好不好?
5.合作配音。
新年快到了,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们一起举行联欢会
小鸟们飞来了。
(吹口哨或揉搓塑料袋 。 )
小马也奔跑着过来 。
(敲打鼓或水桶。)
小乌龟也慢吞吞地爬了过来。
(用刷子刷砂纸。)
小朋友们也来和小动物们一起来庆新年。
你瞧,他们敲锣打鼓可高兴了。
(敲打鼓 、 水桶 、 铁盖等 。 )
鞭炮声啪啪地响个不停 。
(老师扎破气球,气球爆炸 。 )
幼儿园中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浅谈 篇8
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中国自古就有“药补不如食补, 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水能促进物质的代谢, 没有水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循环、呼吸、消化、物质交换以及排泄等生理活动。婴幼儿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 每天消耗的水分占体重的10%~15% , 而成人仅为2% ~4% 。因此, 孩子的年龄越小, 需水量越大。
结合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教师在喝水环节中创造适切的物质环境, 重鼓励、多督促, 发挥幼儿自主能动性,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提供必要帮助, 重喝水时机提醒
3~6岁儿童身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其体重的65%。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是否愿意喝水、是否主动喝水、喝水量是否科学等, 都会影响到他们身体的健康发育和成长。水虽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但幼儿饮水量若超标的话, 也是不科学的。因此, 老师要注重细节, 引导幼儿适度喝水。
幼儿饮水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大约100~150毫升, 这样的饮水量不是喝一次、两次水就能达到的。通过实践摸索, 我们发现了幼儿最佳喝水时段:上午10时左右, 午睡起床后, 户外活动后, 下午3~4点等。老师可以根据科学的饮水时间, 固定集体喝水时间段, 提醒幼儿注意补水。
(二) 提供物质保障, 注重幼儿自主喝水
重自主, 即喝水时间自主, 喝什么水自主, 喝多少水自主。
喝水时间自主是指除班级固定喝水时间段外, 随渴随喝。中班幼儿身心发展已经达到能够主动表达喝水愿望。只要教师能够关注幼儿实际需求, 让幼儿随渴随喝, 会促使幼儿养成常喝白开水的习惯。
喝什么水自主, 是指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温度不同的水。为减少幼儿喝水时等待及兼顾个性差异, 老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两种温度的水, 温度高一点的水存放在保温桶里, 温度低一点的存放在水罐里, 幼儿根据所需自主选择。
喝水量如何控制?如何体现幼儿自主?中班幼儿已经能看懂简单的图示, 工作中, 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过关于控制水量的展示图, 展示图上画有满杯水、半杯水、少于半杯水的标志。但实际工作中, 我发现根据图示提醒, 幼儿仍旧控制不好水量。接少了不够喝;接多了, 不小心水就洒出来, 造成排队接水时间延长, 产生拥挤现象。因此, 和孩子们共同商讨过后, 我虽然没有更改展示图设计, 却在日常活动中反复鼓励、提醒幼儿接水时注意不浪费水, 喝多少接多少。慢慢地, 幼儿便能对喝水量进行良好的选择与控制。
(三) 提供适宜机会, 重幼儿科学记录、统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值为:要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中、大班幼儿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 并与他人交流分享。让幼儿进行喝水次数记录, 不仅培养了幼儿自理能力, 更为幼儿创设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提供自主记录、统计、比较、观察等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具体做法如:教师可在班级内设置一块主题板, 将全班幼儿分为几个小组, 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记录单, 记录单上贴有幼儿照片或其他体现幼儿身份的图示, 旁边悬挂用于记录的笔。幼儿每次喝完水后, 教师都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数字或其他符号记录自己喝水的次数。一天结束后, 统计当天喝水总次数。一周结束后, 引导幼儿根据一周内每天喝水次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柱形统计图, 统计图上清晰地展现出幼儿一周内每天喝水的次数。柱形统计图有利于幼儿对自己的喝水次数进行观察、比较, 为幼儿升入大班时学习10以内数加减法奠定基础。
(四) 创设互帮互助氛围, 重幼儿间合作交流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主要内容, 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喝水环节中, 为幼儿提供同伴间互帮互助及交流、分享的机会, 必会促使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 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促进其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喝水环节中, 促使幼儿互帮互助、合作交流的时机处处都有。在班级固定喝水时间段, 鼓励自理能力强的幼儿提醒其他幼儿主动喝水;自主选择喝什么样的水时, 当有的幼儿打不开装水的水罐时, 教师要鼓励幼儿间互相帮助;对喝水的次数进行记录、统计时, 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对统计图进行观察、分析时, 要鼓励幼儿相互间进行比较、交流、分享……
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 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验, 幼儿入厕时主要存在问题有:不排队、争抢便位、尿裤子、憋尿与憋便等。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了解, 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通过个别交流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家园共育的方法来培养幼儿养成好习惯。
(一) 帮助幼儿掌握入厕方法
1. 排队入厕。
幼儿园卫生间地面有时会有水渍, 幼儿入厕若不排队, 在厕所挤来挤去, 极易发生危险。幼儿入厕时, 教师要教育幼儿按照秩序一个一个来, 排队进行, 避免发生危险。
在培养幼儿入厕时, 通过环境布置来引导幼儿有序入厕, 让环境说话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盥洗室中, 可以在地面贴上小脚印, 让幼儿踩住小脚印, 通过小脚印来告诉幼儿应该怎样走、在什么地方入厕。
2. 定时入厕。
幼儿园中经常尿湿裤子、排便不及时的幼儿, 通常是因为贪玩忘记入厕、对幼儿园便池不适应、羞于告诉老师、自理能力弱等。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科学制定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制度, 安排好幼儿大小便的次数及时间。如, 半个小时左右就要提醒中班幼儿入厕。同时, 认真观察每个幼儿的入厕情况, 对有需要的幼儿适时提醒, 对于自理能力弱的幼儿及时给予帮助。这样幼儿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慢慢养成好习惯, 不再随意大小便, 也不会因为过分投入当前的活动而忘记入厕, 或者太着急又一时脱不下裤子而尿湿。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幼儿园后, 幼儿入厕环境发生了变化。幼儿园的便池同幼儿家里的马桶或者痰盂不同, 入厕时, 必须先登上台阶, 跨过便池, 然后拉裤子, 蹲下来, 便后还要将衣裤整理好, 将便池冲洗干净。这一系列的动作, 需要教师细致指导, 需要教师耐心、细心、持之以恒。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定会让幼儿受益终生。
(二) 个别交流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对于如何排队入厕、如何定时入厕、什么样的卫生习惯最棒等, 这样的方法都需要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授幼儿。但当出现一些特殊情况, 就需要教师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与幼儿进行个别交流。如, 当出现有的幼儿因没有及时入厕而弄脏裤子时, 教师先不要急于批评孩子, 而要认真观察, 多和幼儿进行交流, 了解发生状况的原因, 及时稳定幼儿情绪, 耐心疏导。同时, 注意引导其他幼儿不嘲笑、不讽刺挖苦, 避免幼儿对入厕产生羞怯与恐惧心理。
(三) 家园配合
家园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良好入厕习惯的养成同样需要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里也能做到独立入厕、定时入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这也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 及时沟通, 发现情况共同解决。教师要能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入厕的优点与不足,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幼儿入厕的标准与要求, 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帮教。
三、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
(一) 盥洗时机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 幼儿在园内欢畅生活、游戏的同时, 也会接触大量的病菌。为了保障幼儿身体健康, 把握时机,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盥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饭前、便后提醒幼儿洗手, 在幼儿早晨入园后、户外活动后、进行区域活动 (尤其是美工活动) 后等, 都要提醒幼儿手脏时及时洗手。病从口入, 只有幼儿养成手脏了马上洗手的习惯, 才能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 盥洗方法
1. 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只要教师严格要求, 跟踪指导, 绝大部分幼儿都能认识到手脏了洗手的重要性, 但洗手方法不对, 对于预防疾病事倍功半。
教师要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正确的洗手方法为:洗手前要挽好衣袖, 轻轻打开水龙头;接水把手打湿, 将手心、手背擦上肥皂;按手心、手背、手指、手腕的顺序反复擦洗;用水冲洗干净, 轻轻甩去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手。
2. 正确使用毛巾擦手。
(1) 认识自己的毛巾标志
混用毛巾, 会增大疾病交叉感染几率, 幼儿园倡导幼儿使用自己的毛巾。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毛巾标志, 方法多样,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如, 中班幼儿能初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和标识, 也能做简单的记录。教师可以在毛巾架上贴上幼儿照片, 便于幼儿找到自己的毛巾;可以在挂毛巾处画上自己喜欢的标识, 识记自己的毛巾;也可以在自己的小毛巾上做安全、卫生的标识, 方便幼儿识记等。
(2) 正确使用毛巾
正确使用毛巾的方法为:把毛巾摊开放在一只手上, 擦另一只手;左右手互换着擦, 擦完后, 挂好毛巾, 放下衣袖。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肌肉群协调性、灵活性发展较差, 因而, 教师指导幼儿使用毛巾时应加强方法指导, 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自理能力同时, 也锻炼了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亲子教育 篇9
关键词:中班幼儿,绘画,兴趣
幼儿绘画是指幼儿运用工具在纸等材料上通过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 表现出可视的平面形象的活动。中班幼儿在小班绘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认识以手指活动为主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掌握其使用方法, 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引导幼儿认识和使用12种颜色, 辨识同种色的深浅, 帮助他们学习用与物体相似的颜色作画, 使他们注意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如何正确指导中班幼儿的绘画, 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在充分掌握中班幼儿绘画目标的基础上, 了解中班幼儿绘画的特点、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绘画, 提高孩子们的绘画能力。中班幼儿画画时, 已能区分地面和天空了, 他们把所有属于天上的东西都画在纸的上方排成一条直线, 如鸟、云、太阳、飞机等, 并把树、房子、人、车、花草都画在纸的下方, 也排成一条直线, 由于孩子不懂透视原理, 他会按自己的理解来表现物体。如画三轮车时, 实际生活中有一个轮子从正面是看不见的, 但孩子却一定把它画出来, 并以为这样才是对的。孩子还常常把人物画成与水平地面相垂直的, 如果地面变换了方向, 人也随之变换。另一种最常见的画法是透明式的画法, 例如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房子, 房子四周是墙, 可是他把房子里面在看电视人物也画了出来。孩子在画人的脸时常常喜欢画正面, 而不喜欢画侧面。
绘画虽然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 能发展幼儿的智力,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使孩子们得到满足, 但是教师决不能过早的期望孩子们成为画家, 而应当通过绘画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正确指导中班幼儿绘画要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肩平, 背直, 头正, 两脚平放, 身体稍向前倾, 眼睛距离纸面25厘米远, 胸部与桌子之间要留一拳空隙。画画时左手按纸, 右手拿笔, 此时还要注意教室的光线要亮, 画画时间不要太长, 以保护孩子的视力。
2.平时应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比如活泼可爱的动物、树木花草、房屋物品等,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用几何图形来概括物体的形状特征。例如桌子为圆形或正方形等, 鸡蛋是椭圆形, 人头部是圆形, 身体为长方形等, 概括出图形就容易作画了。
3.绘画以较厚的16开纸为宜。纸太小了, 不利于幼儿的发挥。要求画面要整洁, 比例要适当。
4.教师要多给孩子勇气, 要多表扬, 多鼓励。中班的幼儿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思维能力较差, 他画的画有些不合理, 这是正常的, 教师绝不要责备他, 反而要多鼓励表扬。对于教师的赞扬, 幼儿会获得很大的满足, 不过教师要注意赞扬的语言要具体, 不要笼统的说“你画的真好!”而应说“xx小朋友, 你这幅画画面很整洁, 真不错!”、“你今天画的房子比较大, 颜色也涂的很显眼!”等等。这样幼儿知道他们哪儿画的好了, 就会把优点坚持下去, 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5.按时保存孩子的作品, 经常展览优秀作品。
幼儿园中班亲子教育 篇10
一中班上学期, 培养孩子的“小老师”意识和能力
中班上学期, 由于孩子刚从小班过渡到中班, 生活自理能力、保护班级财产意识还不是那么强, 这时, 就要考虑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1. 运用“小老师”能让孩子学会保护班级财产
这个年龄阶段要向孩子灌输:你们是老师的“小老师”, 也要保护我们班的财产, 不能让别人拿走我们班的东西。这一灌输还真的起到了一些作用。
有一次, 其他班上的老师到我们班拿了一把花边剪刀, 这时, 班上的孩子就和我说:朱老师, 宝宝班的老师把我们班上的剪刀拿走了。还有一次是大班的孩子把我布置的主题墙上的照片撕掉了, “某某小老师”立即向我报告:老师, 我看到大班的小朋友撕掉了我们班的照片……。这些列子说明了“小老师”的应用让孩子真正学会了保护班级财产。
2. 运用“小老师”提高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午睡时, 老师提醒孩子:“小老师们”, 你们已经上中班了, 要学会自己脱衣服、脱鞋子睡觉;起床的时候还要自己穿衣服和鞋子哟。通过观察一些孩子, 以及这一学期的锻炼, 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已有所提高。因为,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 自己就是“小老师”, 不会的就应该自己学着去做。
3. 运用“小老师”让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地介绍自己
培养孩子大胆、自信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是老师的职责, 能培养孩子好的性格。我第一次组织孩子在班上做“小老师”, 就是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姓名、性别;第二次, 让他们介绍姓名、年龄、性别、哪个省;第三次就增加点哪个市、哪个幼儿园。经常搞这样的“小老师”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培养效果。
在这个时期, 笔者作了一个简单的家园调查得知:孩子们在家里会这样对爸爸妈妈说“我家里的门要关好, 不能让陌生人进来拿我们的东西。”或是和邻居说:“借了我们的东西要及时还哟!”等等。并且, 还经常让家长坐在沙发上, 轮流站在前面介绍自己的姓名、性别等。这些说明了运用“小老师”不仅培养了孩子自信、大胆, 并学会了保护自己的财产, 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当然, “小老师”还可以应用到活动课和生活方面等等, 来培养孩子。
二中班下学期, 继续完善“小老师”的应用
中班下学期, “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对“小老师”的要求和上学期就不一样了,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几点。
1. 运用“小老师”让孩子养成每天喝水的好习惯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不会有主动喝水的习惯, 所以, 就在墙上布置了《今天, 你喝水了吗》, 喝了一次水的小朋友就去插一个红色插条, 喝两次就插两个红色插条, 没喝的, 就不用插。下午, 让孩子做“小老师”去检查有没有没插的, 如有, 就请“小老师”叫他来喝水。“小老师”起到了督促作用, 每天这样下去, 孩子就会养成每天喝水的好习惯。
2. 运用“小老师”在区角活动中起到了管理作用
当孩子每天在区角活动时, 难免会有抢或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现象发生, 这时, 我就在每一组中设立一位“小老师”来维持游戏规则, 和玩完时把玩具收拾整齐。这样培养了孩子从小就知道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规则, 而且让他们起带头作用。
3. 运用“小老师”,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这个年龄阶段, 孩子不仅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 而且会自己讲故事给小朋友听, 所以, 可以举办一些“小老师讲故事比赛”等诸如此类的活动, 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并发挥想象力, 增强自信心。
在这个学期中, 我向家长作了一个调查, 孩子们在家里模仿“小老师”, 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 由她做“小老师”表演儿歌、舞蹈等, 并且在家里各方面表现都比以前有所进步, 还督促爸爸妈妈累了、渴了要记住多喝水, 对身体才有健康。
幼儿园中班珠心算教学刍议 篇11
【关键词】幼儿珠心算教学;问题;注意事项
1幼儿珠心算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中班幼儿珠心算的兴趣容易产生,却很难持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所有的教学都会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为教学切入口。在珠心算活动中,“算盘”这一古老的计算工具,在孩子们的玩具和学具中发挥出它的教育启智功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珠心算最大的诱惑。当他们刚走进课堂,面对小巧、精致的算盘都会兴奋不已,甚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拿起来大玩一通。那时,对珠心算的喜爱之情全溢于言表。兴趣易产生,却很难持久。当孩子进入真正的学习、训练阶段后,由于他们真实的年龄因素,毕竟才是一些4 岁左右的孩子,一定时间的枯燥拨珠训练、则会令他们开始的学习热情减退、消失,更有甚者转成厌烦、恐惧心理。如何让孩子起初产生的短暂的、临时兴趣得以保持,甚至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升温、提高,从而让孩子单纯的外在兴趣转化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教学问题。
1.2幼儿个体差异显著,珠心算学习能力成不平衡状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近一年珠心算的学习、训练的幼儿,其思维能力一定优于其他幼儿。显性成绩表现在: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能力强;思维敏捷;记忆力提高;右脑半球得到有效开发;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等等。然而,大千世界,人本来就有先知后觉之分,何况每个幼儿的发展亦是各有先后、不尽相同。有的幼儿语言描述突出点,而逻辑思维就略逊色些;有的幼儿思维敏捷,但动手能力笨拙点;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很强,但学习偏于浮躁。所有这些使每个孩子在珠心算学习中的成绩,成为不平衡状态。从而,给我们教师的统一教学、制定目标带来一定困难,如何解决幼儿发展的这种不平衡问题,让每名幼儿通过学习,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发展。也是呈现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2搞好幼儿珠心算教学实验的对策
1.1丰富教学形式,把珠心算教学渗透到各科教学
现代教学观已经越来越重视各门学科的联系与整合。珠心算教学同样也不能闭门造车。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学习热情、感受学习乐趣,就有必要在每个活动中渗透语言、美术、计算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例如将一堂活动设计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教学环节一步步展开,目标一点点接近。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认知能力,获得立体化的知识。还有,特别是在拨珠训练中,为避免幼儿对长时间,单调的拨珠产生厌倦情绪,可以再单一的手指拨珠同时,赋予趣味性的儿歌。既愉悦了心情,又主动的获得了知识。更为主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对珠心算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1.2分散教学难点,促进个别化发展
毋庸置疑,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与年龄大小成反比例的。现代教育观认为,应该重视儿童个别差异,从而给予充分的关注,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为了充分尊重、重视幼儿在认知思维等能力反面的差异,我们遵循《新纲要》中个别化学习原则,在教学中,除了新的知识点采用集体学习形式外,对于珠心算学习中的难点,我们采取逐一分解——小步走、稳步走的循序渐进法。尤其是在学习口诀中,我们针对每一术语、词义予以具体、详细的分析、阐述,并让幼儿在亲自的操作中感受、理解口诀含义,根据各个幼儿发展水平,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能动的获取知识、提高认识。为接下来的珠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可见,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吃不饱、吃不了的两极现象,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在自己可以达到的层面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在幼儿中班开展珠心算教学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无不感叹孩子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看着他一个个手握铅笔在算盘上噼里啪啦的样子,让我们尤为感叹,对他们进行珠心算教学不仅利于将来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发展孩子智力,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如今的算盘不再单纯是计数工具,而且还兼任了教育工具和智力开发工具的角色。幼儿中班的珠心算教学还远远没有结束,让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教学经验,为今后的珠心算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2幼儿园中班进行珠心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量力而行 审慎行事
幼儿园珠算教学是一种智力启蒙教育,是一门似乎容易而实际上不容易的新兴学科。没有合适的教材,没有称职的教师,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并研究珠算教育的特点、目标、内容和方法,充分权衡幼儿园的自身条件,尤其是师资水平。否则必然事与愿违。
2.2着眼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有人认为中班幼儿学珠算无非是教幼儿拨拨珠,数数几个珠,持有这种观点,就会不论条件,一哄而起,既不严肃又很有害。有的教师为了出效果,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随意增加时间及难度,结果加重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甚至逼迫幼儿学算盘,结局适得其反——“倒”了孩子学珠算的“胃口”。
3总结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高科技目新月异 。在有限的学龄时期内,如何以最优化的教育方法 ,教育出最优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珠心算教育”可谓一个新的课题,值得珍视。
【参考文献】
[1]丁先觉.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七届五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工作报告[J]. 珠算与珠心算,2013,02:4-8.
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研究 篇12
1.分 离 焦 虑 的 概 念 及 意 义
“分离焦 虑”主要 指幼儿和 抚养者分离 时表现出的一 种不安情绪和行为, 是孩子离开母亲或其他抚养者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情绪障碍,属于内化综合征。
陈鹤琴说:“大家都知道, 幼稚园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此,当一个小孩来到幼稚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每个孩子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如果引导不好或严重的话,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产生较大影响。焦虑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这是因长期焦虑造成的。长时间的分离焦虑会严重影响幼儿的生理、心理,焦虑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并且容易诱发抑郁、孤僻、自卑等心理疾病。因此,在发现孩子不良情绪后,应予以科学引导,尽早让孩子摆脱困扰。
2.不 同年 龄 班 中 存在 的 分 离 焦虑 现 象
一般分离焦虑这种现象在小班幼儿身上比较常见, 此时幼儿年龄还小,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在长时间与抚养者接触后,对于幼儿园这种大家庭似的生活环境不能适应,再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与人相处这一方面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无所适从感,强化幼儿的焦虑情绪。每次开学,幼儿园的小班里都会传来阵阵哭声,很多幼儿都抱着家长不让走,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在我园2006年10月份学校组织的为期五个星期的教育实习中,我所在中班幼儿身上也出现分离焦虑。班上一名幼儿每天早上来园都会掉眼泪,找各种理由不让家长离开。幼儿经常性哭闹,不但会对老师及家长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影响。
在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5月18日的实习过程中,我偶尔会在大班幼儿身上发现分离焦虑情况, 如幼儿黄醒阳因生病在家休息了几天没来上学,病好后由爸爸送过来,到了教室门口爸爸要离开的时候,醒阳突然拉着爸爸不想进教室,要跟爸爸回去,说是想妈妈,后来在座位上哭了大半天才在我的多次劝导下停止哭泣。
为什么在这么多年龄段幼儿身上都会出现分离焦虑呢为了找到答案, 我以中班幼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此次研究。
二、问题的设计
⒈研究对象
南京市一所幼儿园中(2)班两名幼儿。
⒉研究时间
2006年11月13日至2006年12月8日 ;2007年3月1日至200年5月18日。
3.研究 方法
⑴个别观察法:对出现分离焦虑的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
⑵记录法: 将平时观察到的幼儿产生分离焦虑时的情况记录下来。
⑶访谈法:询问带班老师,该幼儿出现这种情况持续多长时间,老师是如何引导的,该用什么方法。访问该幼儿家长,该幼儿在家是什么情况,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的。
⒋研究的预期目标
⑴调查了解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⑵提出解决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办法。
⑶简析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不同表现及原因。
三、研究内容(过程)
1.调 查 中 班 幼 儿 分 离 焦 虑 的 表 现
观察表明,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反映在痛苦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上, 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方式上。例如:有的仅表现在与亲人分离的片刻情绪很坏,但亲人走后就转为正常;有的与亲人分离后还思念着,整天情绪很坏,容易哭闹;有的则神情紧张、呆板,不哭闹,独自枯坐,等等。
2.仔 细 观 察 后 的 结 果 (案 例 )分 析
(1)案例一 :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15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观察者:张静
小乐面带笑容走到身边:“老师早。”
“早 ,小乐。”
转头找爸爸,抓着爸爸的衣角,眼中含泪。
爸爸:“小乐,去玩吧。”
小乐:“我肚子疼。”
爸爸:“一会就好了,去喝点热水,和爸爸再见吧。”
小乐:“我头也疼,脚也有点疼。”哭着抓住爸爸。
老师抱住他,爸爸才离开,持续哭了一个多小时。
案例二: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23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观察者:张静
小乐和爷爷在门外讲话,眼中带泪地说找手帕,不让爷爷走,带着爷爷到处找,小乐找不到手帕,爷爷说要走,小乐的眼泪就下来,我让小乐的爷爷先走,小乐在我劝说了将近二十分钟后才停止哭泣。
案例三: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30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观察者:张静
今天舞蹈节快要开始时,老师请家长先到门外去,老师要和小朋友讲一些事情,小乐一边哭一边抱着妈妈不让走,好不容易才在老师的劝说下回到自己的位置,中午妈妈要走了,小乐又抱着妈妈哭着不让走,老师挡着小乐,小乐的妈妈才走老师劝了好久,小乐才稍稍停住,小乐和我说想妈妈,要我打电话叫妈妈晚上早点来接。
吃饭时,毛毛指指小乐说:“他哭了。”小乐一边哭一边吃,还呛着了,吃一点吐一点,好久才吃完。
简析:小乐家长对小乐非常娇惯,比较溺爱。小乐由公公婆婆抚养,老人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再加上与父母在一起时间较短,所以家里的大人对小乐几乎是有求必应,大人对孩子却没什么要求。小乐本人很内向、胆小,甚至有点自私、孤僻,比较粘人,不愿意和邻居家的小孩玩;喜欢一个人玩;从不像其他幼儿一样邀请小朋友去家里玩; 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不喜欢与人交往;外出时,喜欢跟在大人身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小乐每天早上都不舍得家人离开。
(2)案例一 :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14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观察者:张静
妈妈说:“甜甜今天刚好了,还是要上幼儿园,跟妈妈再见吧! ”
甜甜声音很小地说:“妈妈,再见! ”
妈妈刚走 了两步 ,又回来说 :“哦 ,宝宝 ,你要记得 多喝水。”
甜甜一听妈妈这么说,又跑出教室门口,抱着妈妈的腿:“妈妈 ,我要你陪 我 ,陪我做完操 再走。”
妈妈说:“来不及了,宝贝,妈妈要走了。”
甜甜听着就大哭起来。
案例二: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22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观察者:张静
早上过来,在门外大声哭喊,抱着妈妈不让走。老师把甜甜抱住,甜甜用力向门外走,妈妈这时走到一半又折回来,甜甜哭闹得更厉害了,妈妈走后,甜甜慢慢停止了哭闹。
案例三:
观察时间:2006年12月1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观察者:张静
早上过来抱着妈妈又哭闹起来, 在老师的劝哄下停止了哭闹,并要妈妈早点来接,妈妈答应了,甜甜才安静地回到座位上坐好。
简析:甜甜是这学期新转来的插班生,刚开学时情况还比较好,前一段时间生病后,情绪(早上入园时)一直都不怎么好,加上爸爸妈妈有时走了又回来,调动孩子的情绪,这是造成孩子早上情绪不佳的原因。
⒊形成上述幼儿分离焦虑表现的原因
(1)家长的溺 爱。我对 小乐老师 、保育员及 家长的访 问后得知: 父母、祖辈对幼儿非常宠爱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佳,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2)家长不恰 当行为的影响。 这些家长 常常送孩子 入园后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搂搂,可谓难分难舍,还有一些家长,当他无法制服孩子时,会不假思索地用“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教训你”的话制服孩子,无形之中使孩子对幼儿园蒙上阴影。其实家长不经意的语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 感染幼儿 ,诱发孩子 紧张、忧郁 等不良情 绪的发生与发展。
(3)幼儿自身 因素。幼 儿自身独 立自理能力 欠缺是导 致分离焦虑的又一个原因。而幼儿自身内向的性格是造成焦虑的另一个方面。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太愿意亲近教师和同伴,不愿参与各类活动,这样依恋的情绪情感就更强烈,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偶尔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社会性焦虑表现得更剧烈。
四、讨论
1.中 班 幼 儿 与 小 班 幼 儿 的 分 离 焦 虑 有 什 么 区 别
根据我的观察, 中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幼儿自小 与父母分 离 , 由爷爷奶奶照顾 , 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很短,对于父母的依恋得不到满足,使幼儿的性格变得内向、胆小,不喜欢与人接触,使幼儿每次去幼儿园与家长分离时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2)插班生。 由于经历了一学期 的小班生 活 ,对原来集 体已熟悉再加上此时幼儿的适应能力还不是很好, 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让幼儿一时不能适应,只要老师正确引导,一段时间后,情况就会好转。
(3)身体不舒 服。幼儿 因为身体 因素变得 比较脆弱 ,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不舍得父母离开。
而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最大原因是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和不适应,再加上亲人的骤然离开,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会认为再也见不到亲人,亲人要把自己丢掉,心中就会产生恐惧感,从而哭闹不休。
表现: 大多数幼儿都会选择以哭闹这种方式消除自己的情绪,引起家长的注意,小班幼儿哭闹的比例较中班多;少数幼儿则会用各种借口拖延时间,留住家长。
⒉如何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的情绪
(1)老师方面。像小乐这样的幼儿应与他个别交流、谈心 ,让他学会独立,不要处处依赖家长和老师,要让他学会与其他幼儿相处;甜甜这样的情况应该多关注她的身体状况,培养她与同伴、老师多交流。游戏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中幼儿很容易放松,减轻焦虑感,所以要让幼儿多参与游戏,并且多人游戏能帮助幼儿在无形中锻炼与同伴的相处及语言交流能力。
(2)家长方面 。像小乐这 样的幼儿 应注重培养 他的独立 能力,父母要多花时间与孩子相处,以便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和感受,对孩子要多加关注,不要轻易满足幼儿的要求,对孩子不要溺爱。对于甜甜这样的情况,父母应与幼儿经常交流,消除幼儿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帮助幼儿尽快融入新环境。并加强家园联系,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早上送孩子时,送到就走,不要走了又回。
(3)同伴方面 。同伴对 幼儿有很 重要的作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同伴是社会化动因,是强化物、范型,能帮助去自我中心并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 同伴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减轻焦虑感。
五、结语
【幼儿园中班亲子教育】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教育心得07-24
幼儿园中班亲子活动总结08-25
幼儿园中班教育论文10-28
幼儿园中班母亲节亲子活动07-12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鞋子穿反了06-05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记录表中班08-29
中班优秀反思笔记(幼儿中班教育反思笔记)09-21
上学期幼儿园中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6-20
幼儿园中班秋季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08-19
的幼儿中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方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