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城域网

2024-09-15

移动城域网(通用6篇)

移动城域网 篇1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 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数据通信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用户需求不断提高, 业务种类也不断增多, 而IP城域网建设重点将转移到具备多业务承载、支持业务差异化、可运营、可管理能力方面。目前, 如何使IP城域网高效接入用户, 进而提供安全与可靠的网络环境, 以保障业务的快速发展己成为电信运营商必须面临的问题。因此, 在全业务竞争环境下, IP城域网建设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二、移动城域网的概述

移动IP城域网作为CMNET省网的一种综合业务接入网络, 是IP承载网在城域网内的延伸, 同时也是全业务运营最重要的基础平台。因而IP城域网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移动核心业务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全业务的运营。通过建设IP城域网, 可以有效地解决移动数据承载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现有IP城域网网络结构, 同时增加业务控制层和宽带接入网, 从而促进IP承载网、MD-CN、CMNET、城域网四张数据承载网之间的融合。因此, 提高现有IP城域网网络设备性能, 是提高移动网络业务接入能力以及丰富移动业务支撑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三、移动城域网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电信网络架构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 业务服务由传统的以话音业务为导向逐步演化成以数据业务, 特别是以IP业务为导向, 加上业务与技术的不断融合, IP化的潮流正在全面覆盖通信运营商的各项业务。如今, IP网络的电信化, 电信网络的IP化已经成为电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而电信运营商们均提出了建设骨干IP网络双平面发展策略, 并且加快IP城域网的建设, 促进双平面骨干IP网络融合, 以满足综合承载需求。随着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重组完成以及网络的融合, 电信运营商们即将面临着全业务竞争的压力。而只有网络的融合才能为客用户提供多业务、无差别的通信服务与体验。目前, 我国主要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确立了IP网双平面的发展策略, 而未来的IP骨干网将呈现两个平面, 一个是互联网业务网, 用于承载全部普通互联网业务, 而另一个则是IP/MPLS业务承载专网。

四、移动城域网的方案设计

在移动城域网建设方案的设计过程中, 应当充分考虑城域网建设地的具体实际情况, 通过调研以及开座谈会等形式, 来对对地市的机房状况、网络现状、传输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并全面的了解, 根据数据资料结果, 最终形成了IP城域网建设方案。此外, 在方案设计中, 应当明确了网络分城域网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 并且对路由协议、IP地址、自治域、Qin Q、IP QOS等内容进行了设计和规划。

五、移动城域网设计的实现

IP城域网是运营商Internet骨干网和IP承载网骨干网在城域范围内的延伸, 在降低网络投资成本和综合运维成本的同时, 能够极大地加快运营商业务承载网络的融合, 进而提高网络质量以及收益, 从而达到提升新业务接入能力的目的。移动IP城域网的实施应当按照网络层次的清晰化以及网络结构扁平化的原则来进行, 逐步进行IP城域网骨干网以及宽带接入网的建设, 把用户可识别、质量可控制、业务可区分、网络可管理作为建设目标, 以满足移动业务的正常承载。在移动IP城域网的实施过程中, 对于普通客户, 可以通过AR、BRAS进行接入, 再通过跨域方案, 实现跨骨干网的MPLSVPN互联。而对于全国性重要大客户, 一般可以直接接入CMNET骨干网, 或采用CE双归的连接方案进行实施。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移动城域网设计与实现对未来城域网的优化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城域网规模的不断发展, 用户多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移动IP城域网的前途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李海鸥.移动城域网设计与实现研究[J].软件工程, 2010, 6 (7) :11-12.

[2]揭摄.面向ALL-IP的移动城域网演进探讨[J].移动通信, 2008, 3 (14) :24-25.

[3]苏东宁.甘肃移动IP城域网的规划与设计研究[J].电子与通信工程, 2011, 3 (5) :22-23.

[4]林秋辉.城域网设计方案研究[J].宽带IP网络, 2010, 3 (4) :12-13.

移动城域网 篇2

甲方:

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

地址: 联系电话:

为构建完善的WLAN通信网络,向本区域公众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规定,甲、乙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乙方在甲方土地/房屋部分位置进行移动无线局域网、室内分布覆盖(无线局域网以下简称:WLAN,包括WLAN通信系统无线接入点(AP)、交换机、不间断电源(UPS)设备安装等事宜签订设备场地占用协议,供双方信守执行:

第一条 设备安装

1、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乙方为保障甲方所属关键区域内室内、室外WLAN、室内分布信号的有效覆盖,为甲方提供良好的无线上网环境。

2、乙方承诺在甲方指定位置免费安装无线接入点设备(AP)、交换机、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等WLAN通信设备,设备安装时甲方负责提供指定设备安装位置,同时方便乙方后期维护。

第二条 设备用电

1、经甲、乙双方商定,室内分布、WLAN设备产生的电费,甲方可根据设备实际用电情况(乙方可根据甲方要求安装电表),采取以季度为单元进行结算的方式,提供实际的电费票据,据实向乙方报销。电费按照每度一元计价,遇有廊坊市电价调整再作相应调整。

2、设备接电位置由甲方负责指定,乙方根据甲方要求组织安装实施,接电所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第三条 双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的权利义务:

1、在乙方进行室内分布、WLAN通信网络施工、设备安装、维护期间,甲方承诺积极予以配合,并提供以下支持:向乙方提供人员和车辆进出、装修和设备材料运送和堆放、以及临时用水、用电等便利;配合乙方做好消防及安全保障工作;如乙方在施工、维护过程中遇到干扰与妨碍,甲方应予以协助,共同排除干扰与妨碍。甲方负责提供交流专用电源,并协调用电关系,同时负责甲方所属区域内光缆路由的协调工作。

2、乙方在安装、维护、运行设备过程中,服从甲方管理,不得影响甲方教学、办公、生活和生产经营,不得损坏甲方财产,不得危害甲方员工和顾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否则,乙方将对被损害方给予赔偿外,甲方可以解除协议。

3、乙方发生破产、兼并、重组等事项时,需书面告知甲方本协议是否继续履行,如终止履行,乙方需在30日内撤场,并恢复房屋土地原貌。

4、甲方保证为该安装点位所在土地/房屋的合法权利人,保证本协议项下提供给乙方的土地/房屋使用的合法性及无争议性,甲方同时保证在履行本协议的权利与义务时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障碍。

5、甲方保证乙方能充分使用所指定的安装点位,确保该点位所在土地不因任何第三人的权利主张或其它因素而使乙方受到使用上的障碍或其它损失(如遇特殊情况,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出现上述情况由甲方负责处理。

6、甲方对乙方设备由于其自身、自然力等非归因于甲方事由造成的损坏不负任何责任。

2、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负责室内分布、WLAN设备的传输、电源、不间断电源、空调等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并为甲方提供移动无线局域网信号覆盖提供(7*24小时)服务,服务电话:7168890。根据甲方要求乙方提供电缆,所有的材料及人工费用均由乙方支付。

2、乙方负责免费安装楼内施工区域楼道上方的吊顶,将所有

管线铺设在吊顶内,保证楼内的整洁、美观;

3、乙方对WLAN设备的安全性负责,由此引起的纠纷或诉讼由乙方自行处理。

4、由乙方WLAN设备原因所引发的甲方建筑物损坏或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负责赔偿。

5、乙方在WLAN系统施工过程中对甲方设施造成影响时,应无条件将设施迁移,否则,造成的甲乙方损失全部由乙方负责。

6、乙方同意在本协议自然终止或甲乙双方协商停止后,乙方将WLAN系统设备撤离时须将甲方所提供场地恢复原状。

7、乙方确保WLAN系统设备安装后不会对甲方所提供建筑物造成损坏,如产生损坏乙负责修复。

第四条 协议的变更、解除

1、协议经双方签字或盖章生效后,双方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一方需变更协议内容,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补充协议。

2、甲、乙双方同意在协议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本协议应当终止,双方互不承担责任。协议双方应在办理清算手续后,订立终止协议的协议,解除本协议:

1、该WLAN系统占用范围内的/房屋使用权被政府依法提前收回的;

2、该房屋因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城市建设需要被政府依法列入征用、拆迁的;

3、按照政府主管部门的部署,乙方对电信网络进行调整,该房屋不再用作基站的;

4、其他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发生变化使本协议无法履行或继续履行将影响到甲、乙双方协议目的实现的;在乙方和相关部门就WLAN系统未达成一致意见前,甲方应继续保证WLAN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得擅自中断通信电源,或阻挠乙方工作及维护人员进出。

3、协议终止或解除后生效当日起,乙方必须在一个月内拆除相关设备及撤场完毕,并恢复场地原貌。甲方保证在一个月内继续确保WLAN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不得擅自中断通信电源,不得阻挠乙方

工作及维护人员进出,如乙方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备及相关设备的拆除,甲方有权中断电源供电。第五条 违约责任

1、协议双方应严格执行本协议,如一方违约,应赔偿由此给守约方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均由违约方自行承担。

2、在协议期间,由于一方违约造成另一方协议目的无法实现时,守约一方有权书面通知违约一方解除本协议。

3、如果本协议的其它条款对一方的违约及违约责任另有明确规定,并且该条款的规定与本条的规定不同,则本条不适用于该方的违约及违约责任,亦即应当按照上述有明确规定的条款确定该方的违约及违约责任。

4、因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指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地震、台风、水灾、火灾、战争等情况)不能履行本协议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规定或者本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六条 协议的争议、生效

1、所有与协议执行有关的争议将通过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双方不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则将争议交到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

2、本协议共四页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持两份;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未尽事宜,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订立补充条款。(以下无正文)

甲方(盖章/按手印): 乙方(盖章/按手印): 签字人:

月 日 年

月 日

移动城域网 篇3

关键词:覆盖瓶颈,多普勒效应,宏站,扇区,下倾角,微蜂窝

前言

目前,城市建设腾飞,大量的高层楼宇、居民小区、地铁等建筑,给移动通信网络的室内覆盖带来了技术难题,网络优化和室内覆盖系统建设成为移动运营商的重点和难点。伴随多元化的各种场点建设逐年增多,移动用户对手机通话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室内覆盖系统的瓶颈问题投诉也在增加。因此,解决高层建筑、居民小区及地铁等室内覆盖瓶颈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1 移动城域网室内覆盖现状

目前,移动城域通信网络室内覆盖所面临的实际环境和技术难题如下:

覆盖面积越来越小。现阶段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在城区单个基站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小。天线挂高普遍不超过30m,最小站距在200m以内。

高楼层越来越多。城区内建筑物特点是大型建筑多、楼层高并且位置相对集中,居民小区也向高层发展。在这些区域的楼宇中,高层室内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往往都不是附近基站的直射信号,多数是反射、绕射信号,或者是远处基站越区覆盖信号。这样一来,用户在拨打手机时会出现信号不稳、通话质量差、掉话率高、接续困难的情况,在室内临窗区域尤为突出。

场点建设多元化。通过实际测试发现,随着楼层的升高和地下设施、地铁等场点建设的多元化,手机可接收到多个扇区的信号,各个扇区信号的场强大致相同并且不稳,缺乏主服务小区,由于通话质量差而引起的频繁切换,造成掉话率升高。

高速电梯的发展。高层住宅多配有高速电梯,由于快速移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比一般的低速电梯更为明显,对无线信号的均匀引入提出更高的要求。

2 高层室内覆盖优化。

室内覆盖欠佳,用户投诉最多的地方是房间、客厅、办公室;其次是地下停车场、电梯、地铁、体育场等大型娱乐场所,根据无线信号传播的特点,要解决室内覆盖问题,不能仅局限在室内分布系统范围内解决问题,更要注重室外信号的优化,才能彻底解决室内覆盖问题。

2.1 高层窗口优化

对于相对封闭的环境,通过在室外加装定向板状天线加强对高层窗口边缘覆盖,同时考虑对周围宏站的干扰,高低层分区覆盖,合理设置邻区关系。对室内微蜂窝频点进行优化,降低对宏站干扰,控制宏站信号覆盖范围,设置一定的下倾角,避免对高层楼宇重叠覆盖。

(1)增加吸顶天线。适当采用室内定向吸顶天线加强覆盖和防止信号泄漏。

案例:某广场地下停车场信号弱的投诉时,测得信号场强在-90dBm以下,投诉地点被改作办公场所和休息室,增加的房间隔墙阻挡了原信号。因此,通过增加吸顶天线来增强覆盖,覆盖信号明显改善。

(2)压制室外信号。加强高层窗口处的室内信号电平,压制室外信号,保证载干比和通话质量。

案例:某小区C网用户投诉窗边通话质量差,通过测试发现该处没有主导频信号,切换频繁,主要原因是室外信号不好,而走廊内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也覆盖不到窗边,导致窗边的切换掉话现象严重,通过增加吸顶天线压制室外信号的方法改善了通话质量。

(3)采用板状天线

对于高楼密集的区域,室内分布系统多采用微蜂窝或光纤直放站做信源,可以利用这些高质量的信源,除解决本楼自身的覆盖外,还可以引出室外小板状天线向外发射信号,只要规划好G网频点和C网PN,就能改善大楼高层的窗边导频污染状况。具体实施时天线的位置、角度、型号及发射功率都应根据现场情况制定。

(4)压制越区信号

窗边存在很远处基站传来的越区信号,本身信号质量差,没有合理设置邻区关系,实际形成干扰源,此时必须压制越区信号,具体可通过调整基站天线下倾角的方法解决。

案例:某银行用户反映信号不稳定,经现场拨测,终于找到了PNl92 (基站) ,当占用这个PN通话时,信号时好时坏,又不能同附近的基站进行切换,直至掉话。将该基站的发射功率减半, 就解决了问题。另外,该站越区覆盖距离长达8.5 km,天线的下倾角从9°调到l3°后,最远接入距离达到3.9km,减少了越区距离。

(5)调整发射功率

有些区域宏蜂窝基站密集,不可避免会相互干扰。因此,必须调整基站发射功率。

案例1:某地区为解决城中村覆盖问题,原来在周围建了很多基站,导致高层信号杂乱。

案例2:在处理该地区某小区G网23楼投诉时,发现该处有几个强度相近的信号,导致切换频繁,通话质量差。调整个别基站的发射功率并提高邻频场强的差距后,窗边通话质量得到了改善。

2.2 降低室内信号泄漏

根据不同楼层合理设计室内布线系统,降低造成信号泄漏天线的发射功率,向室内缩进天线布放位置,利用障碍物避免信号直接辐射到室外,改用室内定向吸顶天线向室内方向覆盖等;调整参数降低小区发射功率;临时设置室外小区对室内小区的速度敏感切换和小区重选惩罚电平、惩罚时间。

(1)调整优先级参数。室外信号的优先级比室内信号高,会导致用户在室内通话时仍用室外信号,通话质量不高。这时就需要调整优先级参数,如调整G蜂窝的C1、C2等参数,在室内优先选择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调整后,通话质量明显提高。

(2)调整搜索窗参数。该方法多用于光纤直放站的室内分布站点,并且室内、室外用相同的基站扇区信号的情况。由于光纤信号传输有时延,若搜索窗未设置好,就会出现掉话现象。

(3)对小区重选和切换参数适当优化。有时用户无法通话不一定是无线信号的问题。

案例:如处理某广场的重复投诉时,就发现由于用户集团网的数据没有做好,导致网内互拨经常断线,属于交换数据问题。

2.3 室内信号的优化

如果测试天线输出及室内分布系统正常,而依然存在室内弱覆盖,此时需加装室内天线,增加天线的发射功率,提高天线的输出信号强度,并对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调整;布线系统设计时预留一定功率余量。

案例1:如某小区26层,投诉用户的门外有吸顶天线,但输出信号较弱,通过增加干放的方法,使得每面天线的输出信号强度增加3dB左右,取得较好的改善;

案例2:又如另一小区,在投诉用户门外加装一面全向吸顶天线还是有问题,更换增益较大的小板状天线后问题得到解决。

2.4 进出室内脱网掉话

如果用户从室外走进室内时会突然没有信号或掉话,则需要检查室外信号邻区关系。这种问题经常出现在新建微蜂窝站点,且邻区关系还未健全的情况下。因此,要合理设置室内站与主覆盖小区的邻区关系。同时避免相邻室内站的同频同BSIC现象和避免由于上下行不平衡造成的掉话。

3 大型密集写字楼室内覆盖优化

3.1 对建筑物室内覆盖性能进行预测

现有的无线设计软件主要是为室外基站规划设计开发的,它所能设计的室内覆盖是基于室外基站的信号,通过考虑地貌特征和建筑物穿透损耗要求,对建筑物室内覆盖性能进行预测。因此,室内覆盖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依赖室内覆盖性能进行预测和长期积累的有效经验,进行设计,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

3.2 市区采用室外宏蜂窝覆盖策略

市区的大型写字楼的结构复杂,高端用户量大,网络性能直接影响网络的品牌效应,良好的室内覆盖不可避免地将依赖于室内覆盖系统。在密集市区,市区的室外宏蜂窝覆盖策略,主要考虑对于大面积的居民楼及一般商业楼的覆盖,此时20dB和15dB的穿透损耗余量可以分别满足密集市区、市区居民楼及一般商业楼的室内覆盖要求。在一般市区和郊区,由于成本的限制,不会考虑太多的室内覆盖系统,这些地形也不会有大量高层楼宇,室内覆盖主要来源于室外宏蜂窝基站的穿透损耗余量来达到室内覆盖。

3.3 室内覆盖网与大网建设同步进行

设定正确的穿透损耗值是控制网络投资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密集市区、大型商场、地下停车场、VIP工作场所、政府机关大楼等重要建筑物,取高穿透损耗方式并非覆盖首选,建议直接考虑部署室内覆盖网络,并且应与大网建设同步进行,才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 居民小区室内覆盖优化

4.1 增加宏基站

居民小区是国内城市环境一大特点,主要特点为集中、密集、高层、集群,而多以6-8层居多,尤其是近年新建小区还向10层以上发展,有的多达20层以上(高层室内覆盖可参考上述第2项)。这类环境的覆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密集型居民小区楼层较高,且高度差不多,搂宇排列往往呈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居民小区的覆盖要以室外宏基站为主,如对每一栋楼做室内覆盖,成本显然太高,然而小区的结构使得室外基站天线不论朝着那一个方向打,都可能会有盲区死角,需要在网络设计时特别考虑。某些区域楼外信号较弱,此时不能完全通过室内分布系统来解决,需要就近增加基站覆盖。

案例:如处理某地区C网投诉,因为某个基站北迁,导致这一区域覆盖较差,在附近增加C网基站后,覆盖恢复正常。

4.2 选用直放站或拉远单元做补充覆盖。

居民小区地理环境相对独立,周边大都无密集商业区,也就是说,周边室外宏站扇区往往会有富余容量,较好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实测室内盲区大小的具体情况,设立室内分布系统,选用直放站或拉远单元来做补充覆盖。

4.3 定期检测室内分布系统的设备

平时要维护好室内分布系统的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测。遇有投诉,首先应该检测楼内无线环境是否正常。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到室内吸顶天线下拨测,仅此就能发现不少问题。有些是室内分布系统,如干放、直放站、天馈等的故障,有些则是施主基站或覆盖此地的基站故障。如果测试天线正常,室内分布系统无故障,但覆盖问题依然存在,则需要优化室内信号和室内分布系统。

案例1:某医院G网用户投诉无信号,在一楼走廊吸顶天线下测得接收场强Rx为-85 dBm,比室外信号还弱,因此判断吸顶天线的输出不正常,后来证实是该点的室分干放故障,更换干放后再测Rx为-40 dBm,网络恢复正常。

案例2:某大厦的C网用户投诉拨打过程中存在掉话现象,处理过程中在吸顶天线下测得接收场强Rx为-42d Bm,属正常,但发射调整值Tx_Adj很高,达到+20d Bm,一拨打就掉话,因此判断是上行线路出现问题,后来查明是覆盖此处的干放上行功放故障,更换后Tx_A dj为-3 dBm,恢复了正常。

5 隧道、地铁的室内覆盖

隧道本身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在设计该室内系统的覆盖时,可不考虑与宏基站的覆盖重叠而导致的相互干扰问题,通过室外宏蜂窝的穿透实现对隧道内的覆盖显然不可行,因此必须设计一个特殊的室内覆盖系统。在充分分析了隧道的特点后,可以考虑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覆盖问题。

5.1 直放站

直放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由室外施主宏蜂窝基站提供容量,市区的隧道出口大都不在密集街区,因而施主宏蜂窝基站富余容量可以有所保障。视具体情况的不同,光纤和射频直放站均可考虑。在这种情况下,需选择正确的宏蜂窝作施主站,该站与射频直放站的接收天线间在视距上无遮挡,施主站在满足隧道外话务量要求的同时,有一定的容量余量。

5.2 调整施主信源

案例:处理某机场C网用户经常掉话的投诉时发现室内分布系统没有故障,但室内很多区域存在切换,边缘区域由于切换频繁导致通话质量差,与设计方案有明显出入。分析显示,由于附近刚建立一个宏蜂窝而导致该处有明显的强导频信号出现,但是室内信号选取的导频信号较弱,调整施主天线选取新的强导频作为施主信号后,问题得到解决。

5.3 泄漏电缆

泄漏电缆是隧道覆盖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其结构与普通的同轴电缆基本一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三部分组成。电磁波在泄漏电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通过槽孔感应到泄漏电缆内部并传送到接收端。泄漏电缆的传输损耗大,仅适用于覆盖要求高而均匀的场景。由于线性损耗对馈线首末端的信号强度影响很大,耦合损耗导致在距离电缆起始处较近的区域有良好的覆盖,但在超过50m的区域里几乎没有覆盖。泄漏电缆的解决方案与分布天线系统解决方案各有利弊,泄漏电缆通过信号泄漏方式实现对室内的良好覆盖。与天线相比,它提供的是一种功率较低,但辐射均匀的“拔碜”幢覆盖。

6 结束语

移动通信城域网室内覆盖的深度发展,要适应城市建设向多元化发展的局面。解决室内覆盖的瓶颈问题具体实施时,要立足首先优化室外信号,在此基础上,要按照具体情况和环境,解决和优化室内信号。而解决室内覆盖问题的重点是增加基站,提高发射增益,压制室外干扰信号、正确使用和调正天线的位置、角度、型号及发射功率等,都应根据不同场点的现场情况制定。

参考文献

[1]吴志忠.移动通信无线电波传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张辛平.电信新技术及应用[M].北京:台海出版社, 2000.

移动城域网 篇4

目前中国移动的IP城域网建设没有形成规模, 多数省份只在省会城市建设了独立的IP城域网, 与固网运营商相比差距较大, 缺乏IP城域网资源对互联网专线接入业务开展不利, 同时已建的口城域网流量增长缓慢, CMNet网络利用率很低。建设口城域网的战略意义、发展策略、建设模式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1 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1.1 当前的竞争环境

目前我国互联网接入业务主要有窄带拨号业务、宽带IP业务 (ADsL和LAN) 、IP专线业务。窄带拨号业务已逐步萎缩, 70%以上的宽带用户是通过ADSL方式接入的, 在ADSL业务方面, 拥有大量铜线资源的固网运营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未来仍将有绝对的优势;LAN接入在国外发展比较好, 在我国发展比较缓慢:IP专线业务各运营商都有一定的市场分额;作为以移动通信为主业的运营商, 移动只在IP专线业务领域发展了一些业务.主要是集团客户专线接入业务。

目前中国移动的专线接入业务总体发展缓慢, 主要原因是:

(1) CMNet骨干网与中国电信ChinaNet的网络出口 (北京、上海、广州) 存在带宽瓶颈, 导致用户上网很慢, 影响业务开展;

(2) 缺乏IP城域网资源对用户接入不利;

(3) 影响最大的是信息产业部2006年下发的《关于要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加强经营管理自觉检查纠正违规经营行为的通知》, 简称408号文。

1.2 未来全业务竞争环境

在全业务竞争环境下, 大力发展宽带IP业务、专线接入业务和VOIP业务, 培育未来收入增长点, 同时作为竞争侧翼, 干扰竞争对手, 降低对手互联网业务的获利能力。移动运营商应努力进入互联网接入领域, 在专线接入业务方面, 积极发展集团专线业务, 在宽带IP业务方面, 努力进入LAN接入用户市场, ADSL接入用户将主要还是由固网运营商经营。

2 移动IP城域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2.1 建设背景

中国移动的城域网及用户驻地网建设没有形成规模.与其它运营商相比差距较大, 一方面, 缺乏接入资源, 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 限制了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 缺乏客户资源, SP不愿入住到移动IDC, 移动IDC自身不够发达, 使得当前信息资源主要分布在电信/网通IDC上, 移动与电信/网通的互联带宽限制了CMNet自身移动用户及互联网用户的发展 (访问质量差, 同时需要按照双向流量同电信/网通结算网间流量费用) , 没有客户资源, SP不愿入住, 而本网SP的缺乏, 又限制了自身客户的发展, 恶性循环。

2.2 建设意义

(1) 未来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体现为对传输资源、用户资源及基于IP的内容资源的争夺 (包括3G时代的宽带移动通信) ;中国移动很难在短期内跳出矛盾的怪圈, 要么大力发展、要么放弃, 目前的状态从经济上讲最不划算, 但长久必将导致在IP领域的萎缩。

(2) 中国移动应加大IDC及内容网络的建设、提高对ICP的引导及控制能力;应加强移动IP城域网及本地传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积极发展宽带用户, 增加业务收入、促进内容网络的建设, 缩小与其它运营商的力量差距、进入良性循环 (互不结算) ;同时积极开展基础型Internet业务及各类增值业务, 向全业务运营领域进军。

(3) 目前, 固定数据业务在移动的收入当中所占份额很小。尽管业务的开展肯定会带来一定的收入, 但发展固定数据业务对移动的意义并不在于获取收入。其作用更大地在于完善移动的业务架构, 形成对电信的牵制、战略骚扰, 削弱其发展移动通信 (尤其是3G) 的精力和资源, 间接巩固移动的主营业务阵地, 进而提高移动通信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总体抗风险能力。

(4) IP城域网是CMNET和P专用承载网在本地网的延伸, 直接接入客户、提供业务:建设P城域网, 在为集团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 树立中国移动的优秀服务品牌, 加强移动作为综合信息业务供应商的竞争优势, 适应未来对语音、数据及多媒体信息业务的需求。

综上所叙述, 建设IP城域网对移动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3 移动IP城域网的建设策略

3.1 充分考虑未来口城域网业务发展趋势

业务快速发展

未来全业务运营环境下, 各种业务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包括:互联网专线用户、企业间互联业务、MPLS VPN业务、LAN接入业务和基站口化业务。

业务的宽带化

随着互联网各种宽带新兴业务的迅速发展, 用户对带宽的需求会逐步显著提高。

业务的综合化

在IP城域网上同时承载语音、视频、数据等业务。

业务的差异化

根据客户和应用需求, 提供不同Qo S等级的服务。

业务的可控化

业务的感知、认证、计费、安全、Qo S等集中控制和管理。

3.2 业务端到端网络的性能需求见表1

3.3 借鉴电信经验, 发挥后发优势, 建设一个电信级的IP城域网

3.4 参考中国电信的IP城域网的优化思路

总体思路:

IP城域网建设应以业务为导向, 遵循“理清层次、提升功能, 规范设备、注重实效”的原则。

具体思路:

(1) 网络层次清晰化:通过二三层网络分离, 构建物理和逻辑层次清晰的三层路由网络 (城域骨干网) 和二层接入网络 (宽带接入网) 。

(2) 网络结构扁平化:通过城域骨干网的大容量、 (下转第55页) (上接第43页) 少节点, 宽带接入网的广覆盖, 减少IP城域网的物理和逻辑级联级数。

(3) 网络质量差异化:通过在IP城域网部署区分服务机制, 为不同用户和不同业务提供不同QoS等级的差异化服务。

(4) 管理控制集中化:用宽带接入服务器 (BRAS) 和业务路由器 (SR) 构建清晰的业务接入控制层, 实现集中的业务提供和控制;同时加强全省集中的认证计费和网络管理系统建设, 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 实现电信级业务支撑和网络管理。

(5) 设备要求规范化:制定并完善设备规范, 明确新增网络设备支持IP城域网业务开展所需的功能、性能、管理和互通性等要求, 确保未来网络对业务的支撑。

(6) 引入新技术:WIMAX、以PON (GPON/EPON) 为代表的光纤宽带接入技术IP。

4 移动IP城域网的目标网络结构

移动IP城域网目标网络分为城域骨干网与宽带接入网。

城域骨干网是业务接入控制点 (包括BRAS和业务路由器) 及控制点以上的城域网核心路由器组成的三层路由网络, 划分为核心层和业务接入控制层两层。核心层由核心路由器组成, 负责对业务接入控制点设备进行汇接并提供IP城域网到骨干网的出口。业务接入控制层由BRAS与SR两种业务接入控制点组成, 主要负责业务接入与控制。BRAS主要实现LAN接入互联网网关、组播网关功能, 也可实现MPLS PE功能;SR主要实现专线接入互联网网关、MPLS PE和组播网关功能。在启用了MPLSVPN的城域网, SR可作为ASBR直接连接IP专网SR, 实现MPLS VPN的跨域互通。

宽带接入网是城域骨干网业务接入控制点以下、用户CPE以上 (不含CPE) 的二层接入网络, 层次上划分为汇聚层和接入层。接入网主要负责接入各种业务, 包括:互联网专线业务、企业问互联业务、MPLS VPN业务、LAN接入业务和基站IP化业务。

5 结束语

移动IP城域网的建设策略一直不十分明确, 随着全业务运营的临近, IP城域网的建设越来越受到移动运营商的关注。本文首先从业务的发展环境入手, 较全面地分析了移动P城域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最后给出了现阶段移动IP城域网的建设策略和目标网络结构, 对移动运营商IP城域网的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摘要:随着全业务运营的临近, IP城域网的建设越来越受到移动运营商的关注, 本文主要探讨在移动IP城域网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以及如何建设好移动IP城域网。

移动城域网 篇5

一、ASON演进的简述

一是提供的业务等级有很多:针对客户等级的不同,ASON网络提供的保护恢复方式也是不同的,这样就可以将差异化的服务提供给客户,进行自由选择。二是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相较于SDH环网来讲,ASON采用的是格形组网,如果有很多故障存在于网络中,也不会影响到业务保护,只要有可达的空闲路由存在于网络中。三是有着较强的升级扩容能力:在传统的SDH环形网络中,要想扩大某一个区段的容量,就需要对扩大整个环形网络的容量。而采用目前的ASON网络,要想对容量进行扩大,只需要对相应链路的容量进行扩大即可。并且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将光纤连接增设于部分节点之间,只需要对ASON的网络拓扑进行改变即可。四是建设和维护成本可以得到降低:通过实践研究ASON设备在后期扩容时,所需成本较低。并且网络规模越大,综合经济性就越加显著。总之,智能光网的建设,使得维护建设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二、珠海市移动公司城域传送网络架构分析

珠海市移动公司城域传送网络平台架构主要是核心层、接入层、骨干汇聚层和区域汇聚层这四层。为实现设备性能,保护业务接入,移动公司城域传送网一般采用双节点网络结、双平面网络结构和保护方式。

1、双节点结构。ASON网络组网中接入层挂接与异地汇聚设备中。这种模式的的组网结构采用了MADM、大交叉、大容量的设备,构成其机房中心,作为日常运行中提供传输业务能力和业务调度能力的主要设备。这就需要针对异地的网络情况在大业务量端口建设两层汇聚结构,优化了同缆和光缆路由的情况,也为接入层的双节点接入提供保障。业务接洽上的SNCP全程规划,确保了节点失误的单向性,不会影响垮环电路的运行。双节点组网结构让网络结构扁平化,SNCP受限问题将得到控制,这种架构从接入层到中心机房落地设备在中心建立SNCP大型环路,包含了汇聚层的光缆和接入层光缆(安全性较低),环路线路较长,一单发生两处光钎断开业务机中止,可以看出双节点组网模式对线路的安全性有很深的依赖。

2、双平面组网结构。双平面组网结构的区域汇聚层和接入层跨接在组网梁端设备中,主要是中心机房层当但模式的核心,采用的则是大容量。大交叉和MADM的的10 Gbit/s设备,提供区域间超大的多业务传输好业务调度能力。通过对本地网络的情况分析来适当延伸网络汇聚层,当业务量超出当曾汇聚层承载力可以组建双层汇聚层呢个结构,优化同缆和接入层光缆路由的问题,为双节点接入提供保障,业务的保护第一阶段是业务接入到规范汇聚电形成的业务保护环路(SNCP),从孤帆汇聚再到落地业务构建SNCP环路,确保不受到耽搁汇聚节点失效的影响,跨环电路依然正常运行。这种骨干层节点控制,使得汇聚、接入层光缆单向断钎不直影响整体电路的运行。双平面组网模式采用了sncp切环模式,华为单端设备最多支持2 016个SNCP对.在SNCP相切节点最多上下504条业务,这是双平面组网模式的最大限制。

三、光网建设系统的演进

众所周知光缆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庞大,在考虑ASON系统架构的过程中,在不大规模增加资金的情况下,针对城域光网容量进行规划网络布局,对传输节点单向影响进行有效控制。现有SDH光缆较为成熟,利用其进行拓扑网结构,适当地增加铺设光缆是当前珠海网络演进中重要策略。

总结:城市网络ASON演进中要针对其区域特点和业务容量的线路安全,实施更为合理的布局,在确保智能光网资源维护和利用效率的同时,要综合考虑技术更新带来的业务分级,最大限度调整光网传输对3G、2G和4G网络融合的现实问题,随着通信技术发展,技术融合和演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大ASON网络组网结构的普及对未来光网业务能力和调度能力有积极作用,逐步全面替代现有的环形缓落。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通信技术随之取得较大发展成就,而其中的ASON智能光网络因为其优势逐渐成为网络传输新的发展方向,在业务处理上也具有更多便利,移动网络城域的网络性能随着时代在发生变化,当前3G业务和4G业务介入后的ASON技术引入受到各界关注。这是因为传输网覆盖城乡并采用多种接入技术,以多业务传送网络为基础进行的,主要是为了通信和划定业务提供一个传送承载平台的网络。本文简要分析移动城域传送ASON演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移动城域,传送网络,演进策略

参考文献

[1]何一辉.智能光网络在城域网中的应用和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1,12:36-37

[2]李宜艳,姜帆,申艳秋.端到端全光网络.科技与企业.2012,12

移动城域网 篇6

随着目前Internet的快速发展,IPv4的地址空间逐渐耗尽,而且IPv4协议本身的设计缺陷也越来越突出。与IPv4相比,IPv6采用了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这将更有利于移动技术的发展,因此MIPv6技术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为了减少切换延时,IETF已提出一些MIPv6的扩展技术,如FMIPv6、HMIPv6等。

由于目前WLAN被大量布建,移动用户发生漫游的概率也在增高,漫游中产生的延时将会造成数据传输中断或传输质量下降,特别像VoIP、多媒体、语音会议、银行交易等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业务。对于语音和多媒体认证系统,提供不中断认证是很有必要的。切换时间必须小于50ms[1]才能满足语音QoS的要求,但是IEEE802.11i(IEEE802.11标准,2004)超过了140ms。所以,对于基于无线局域网的MIPv6减少切换时间是很有意义的。

1 切换延时分析

1.1 移动IPv6切换延时分析

当移动节点(MN)从一个子网移动到另一个子网时,MIPv6将进行切换,包括链路层切换和IP层切换。在切换的过程中,MN有可能会接收不到来自通信对端(CN)的数据包,这是切换时的数据丢失问题。切换延时可以用来自旧链路的MNs的最后一个数据包和来自新链路的MNs的第一个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去衡量。移动终端在完成链路层切换到能够与CN重新通信的时间间隔就是所谓的IP层延时。在链路层切换中,同一个被接入的路由器上有可能连接着两个接入点,在这种情况下,链路层的切换可能不会引起IP层的切换。链路层延时被定义为移动终端与当前的接入点(AP)断开连接,到与新AP建立连接的时间间隔。链路层切换技术是MIPv6实现无缝切换关键之一。

1.2 链路层切换分析

以IEEE 802.11的链路层切换来说明MIPv6链路层的切换过程。在IEEE 802.11标准的切换中,链路层的切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扫描(Scanning)阶段、认证(Authenticate)阶段和重关联(Reassociate)阶段。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总的切换延时分为扫描延时(Scanning delay)、认证延时(Authenticate delay)和重关联延时(Reassociate delay)。根据文献[2-3]的研究,90%的切换延时是来自于扫描阶段,因此要使整个切换过程的性能有所改善,关键问题在于尽力缩短扫描阶段的延迟。在扫描阶段的过程中,AP的发现通过MAC层提供的扫描功能来完成。所以减少链路层的切换延时,主要是研究一种新的扫描算法尽可能快地找到将要接入的AP,减少扫描阶段的延迟时间。图1为IEEE802.11切换时间:

扫描延时的分析由式(1)表示:

N表示总的信道数,Tmin是MinChannel的时间,Tmax是MaxChannel的时间。Tscan是总的扫描时间。

1.3 IEEE802.11的扫描算法

全扫描算法。所谓全扫描算法就是一种蛮力的算法,即对所有合法的信道(如:在美国使用11个信道)进行探测扫描。这种对所有信道进行扫描的算法带来很大的探测延迟。

选择性扫描算法。在一个信道不重叠的网络中,最多只需要扫描3个信道代替11个信道。然而,它的优化程度取决于AP工作的信道是否在1、6、11信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根据邻居图进行扫描的算法,是用一种将接入点(APs)之间的切换关系抽象的数据结构实现选择性信道扫描。

2 切换方案

2.1 邻居图算法

邻居图(NG)是将移动图进行相应变化而来,NG是一个无向图,它的每一条边表示AP之间的一条路径。当且仅当一个移动站点从AP1切换到AP2,这时AP1与AP2有切换关系(从AP1到AP2),AP2被称为是AP1的邻居。

邻居图的定义如下[2]:

在定义中,G表示NG的数据结构,V表示包含所有AP的集合,E表示边的集合,N指一个AP点的邻居AP数目。通过观察移动站点的实际移动生成NG。当移动站点从APi切换到APj并且(APi,APj)不在E中时,将(APi,APj)增加到E中;反之,在给定的时间间隔T内没有移动站点从APi切换到APj时,将(APi,APj)从E中删除。

2.2 邻居缓存机制

为了减少扫描延时,可以减小MinChannel的时间、MaxChannel的时间,但是N的值是固定不变的。被APs占用的信道在所有基本服务区域(BSAs)或扩展服务区域(ESAs)是不相同的。所以,如果提前知道哪些信道被占用,移动站点(STA)就不需要扫描所有的信道。这种算法不仅使用APs的拓扑信息,而且使用信道和SSID的信息。因此,对NG的数据结构重新定义[4]:

在定义中,G’是修改之后的邻居图(NG),V’是包含BSSIDs,SSIDs和信道的所有APs的集合。因为对于邻居APs的BSSIDs,SSIDs和信道信息都已经缓存了,所以MN在切换时就可以直接进入第二阶段即认证阶段。这样可以减少扫描的时间,但是如果所有重关联失败,MN将不得不进入扫描阶段对信道进行扫描。图2为邻居缓存机制流程图。

2.3 WLAN快速切换中的应用

在IEEE802.11标准的快速切换过程中,有几种不同的邻居图使用方法。一是面向对象的方法,对于每个用户都保存一个人邻居图(PNG),PNG用来反映一个特定用户的移动性;二是分布式方法,对于每一个AP都有自己的本地NG_List,移动站点和AP进行Authentication和Reassociation时可以得到AP的邻居信息;三是由NG服务器提供邻居图信息,具体方法是当一个移动站点进入到一个WLAN网络中时,NG服务器向该移动站点提供来自WLAN扩展服务集中保存的NG中的邻居图信息。

在WLAN切换过程中,探测延迟的大小由移动站点需要探测的信道数和在每个被探测的信道上的等待时间决定。很明显地,采用NG扫描算法和邻居缓存机制只扫描有邻居APs的信道,减少了扫描信道个数。由于移动站点通过NG知道每个邻居AP的个数,该信道上所有的APs都回复完时就可以扫描下一个信道,该信道的等待时间也相应减少。链路层切换过程中耗时最多的Scanning阶段的时延大幅度减小时,链路层切换延迟也有效减小了,这将更好地接近了MIPv6无缝快速切换的要求。

3 结语

基于WLAN的MIPv6切换算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的性能,高效的无缝切换模式是现代通信追求的主要目标。本文综合分析了MIPv6和IEEE802.11的切换延时,讨论了基于邻居图和邻居缓存机制的切换算法,通过采用这两种算法满足基于WLAN的MIPv6快速切换的实时性要求。但是,还需使用仿真工具对算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摘要:随着实时业务(如VOIP)的快速发展,移动IPv6技术的切换过程时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的需求,因此改进切换时延,提高切换质量很有必要。本文介绍了当一个移动节点(MN)尝试进行基于无线局域网的MIPv6链路层的切换时,利用邻居图算法或邻居缓存机制来减少扫描延迟,从而减少总切换延迟。

关键词:移动IPv6,邻居图,无线局域网,切换延时

参考文献

[1]ITU,“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Connections and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Circuits,”ITUTG.114,1998

[2]A.Mishra,M.Shin,W.Arbaugh.“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EEE802.11MAC Layer Handoff Process,”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Volume33-No.2,2003

[3]D.Murray,M.Dixon and T.Koziniec,“Scanning Delays in802.11Networks,”The2007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Applications,Services and Technologies,Cardiff,2007,pp.255-260.

上一篇:静脉输液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快递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