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之情

2024-11-24

爱国之情(共5篇)

爱国之情 篇1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远离故乡的人, 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 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家乡在游子的心里, 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本中渗透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巧”拟题, 多思维, 彰显文采美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题好一半文”。好的文章题目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 反复推敲而成的。许多文章的题目就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爱国与思乡的情感, 如《梅花魂》一文, 作者以借物抒情拟题, 因为作者的外祖父爱梅花, 在他的心目中, 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梅花经霜傲放, 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 为人们所赞颂, 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因此他把爱祖国的情怀都寄托在了梅花的身上。如《桂花雨》一文, 作者巧用童年中最美好、最有趣、最迷人的事物为题, 以“桂花香”为线索, 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欣赏“桂花香”, 表达了对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字里行间洋溢着故乡情。又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文, 作者的家乡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 正好与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的诗句相吻合, 所以作者引用了古诗句为题, 既彰显出家乡的美丽可爱, 又富有诗情画意。再如《日月潭》、《葡萄沟》、《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章都以地方名字为题, 突出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思念故乡, 赞美家乡的美丽、物产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题析文,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的拟题方法,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颂”诗词, 深理解, 抒发思乡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 离开祖国、离别家乡之后, 经常挥笔写诗作词来思念故乡, 表达作者热爱祖国, 想念故乡, 思念亲人的强烈思想感情。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泊船瓜洲》这首诗, 把诗人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 凸显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 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当诗人看到江南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 一片春意盎然的美景时, 不由触景生情, 挥笔写了这首《泊船瓜洲》的思乡诗。而《秋思》这首诗的作者张籍的乡愁则是由肃杀的秋风引起的。诗人看到秋风扫落叶的情景, 由此引起了乡思, 于是通过寓情于事, 寄家书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 表达了客居他乡, 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纳兰性德描写关外将士乡愁的《长相思》这首诗, 则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诗人联系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 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 辗转反侧, 夜不能寐的情景, 挥笔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诗, 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三首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 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 让学生感悟古诗词作者爱国、思乡的情怀, 以此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三、“读”文本, 悟内容, 体味爱国情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祖国地大物博, 人杰地灵, 但也曾经遭受到外敌的侵略, 通过课文的学习, 能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勤奋学习, 学好本领, 为建设美好的家园,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文, 讲述了作者的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与坚贞不渝, 外祖父虽身处异国他乡, 但不变的是一颗中国心。文章以“梅花魂”为题, 魂是指精神, 即梅花的精神———“不管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 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梅花与外祖父情感相系, 一脉相通。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默读、精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外祖父虽身处异国他乡, 但他永远不变的是中国心, 他对祖国的眷恋犹如梅花一样坚贞不屈, 让学生在感悟中由衷地敬佩外祖父对祖国的真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忆”故乡, 绘美景, 凸显童年乐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故乡是童年生养、成长、快乐、嬉戏的地方, 谁也忘不了美好童年的故乡。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 “桂花雨”是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画面, 给人以难以忘怀的美好遐想。文章以“桂花香”为线索:先写“桂花香”, 香味深入人心, 用“不说……至少……”、“香飘十里”、“浸”等词语来突出桂花的新鲜、香味的迷人;后写“摇花乐”来体现童年的乐趣:一是摇的桂花, 更完整、新鲜;二是通过描写下桂花雨, 表达出快乐的情趣。作者用“抱”、“使劲”、“摇”、“喊”等一连串动词再现了摇桂花的快乐情景。文章的结尾“于是, 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充分传递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的真挚思想感情。家乡的桂花, 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 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我”的生命, 成为作者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摇桂花”这一段的教学,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感悟作者热爱故乡的真挚思想感情, 深入体会作者“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有效地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达成教学目标。

五、“绘”家乡, 画美景, 突出情调美

语文教材中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一些文章, 是作者展开回忆的翅膀, 冥思苦想, 巧妙构思而写出的脍炙人口的回忆童年、思念家乡的美文, 既突出了家乡的美景, 也突出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调。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一文, 作者以“我”爱家乡、爱老家为线索贯穿全文, 勾画出一幅“小溪潺潺绕村庄, 杨柳依依垂水面, 水鸟流水相和唱, 色彩清新而明快, 情调美丽而缠绵”的乡村美景。作者通过忆童年, 描写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人家”, 抒发了作者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作者为什么引用诗句为题? (作者是引用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一诗中的古诗句为题的, 把家乡的美景与诗句相融合, 用诗句拟题来彰显家乡的美丽, 令人难以忘怀。) 2.作者用哪些词语描写了家乡的美丽景物? (课文第1自然段在“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 是那么美, 那么自然”、“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等词句中, 描绘了家乡的美景, 把家乡美写得如诗如画。) 3.作者重点描写了家乡的哪些景物? (小溪流、小桥、茶树。) 4.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老家,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老家房屋条件虽然很差, 但是“我”深爱老家, 老家那低矮的平房, 阴暗的光线, 潮湿的地面, 都无法改变“我”对家的爱, 老家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5.作者为什么用浓墨重彩忆写父亲的书房? (从第5自然段几句话中, 可以体会到在作者的眼里, 家乡的日出是美的, 家乡的清风是凉爽的, 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美的, 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如诗情画意的, 令“我”终生难忘。) 6.文章的结尾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童年中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丢野花、欣赏野花和野菌的事, 作者记得清清楚楚, 永远难以忘记, 可见家乡给“我”的印象有多深, “我”对家乡的爱有多么深啊!) 通过这样的阅读与思考, 学生就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本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勤”练笔, 巧构思, 精心创美文

巧记忆, 不如笔头勤。“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学习作者巧妙拟题、精心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受到爱国、爱家乡的思想熏陶、感染的同时进行“小”练笔, 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 观察景物, 突出家乡风景美。

观察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精读了美文之后, 教师要布置学生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进行随文练笔。如学习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后, 可以引导学生借鉴作者描写“桂花香”、“桂花乐”的观察方法, 结合家乡盛产桂花, 被誉为“丹桂之乡”的实际, 以《丹桂之乡———浦城》、《打桂花真有趣》、《桂花一条大街》、《桂花园真美》等题目进行小练笔, 让学生认真观察家乡桂花, 从桂花的盛开、桂花的花香飘逸、打桂花后人们的喜悦心情等入手进行随文练笔, 让学生写出一篇篇真实、生动、感人的爱家乡美文,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 描写景物, 彰显家乡美如画。

祖国的秀美山川, 家乡的山清水秀, 经过作者精心描绘, 使这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美景跃然纸上, 让人流连忘返。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一文, 作者以“我”爱家乡、爱老家为线索贯穿全文, 勾画出一幅“小溪潺潺, 杨柳依垂, 水鸟和唱, 锦绣河山, 色彩鲜明”的乡村美景, 令人心旷神怡。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联系家乡的实际, 在习作中把家乡秀美的河山描绘成一篇篇富有诗情画意的家乡美文。

3. 片断练习, 说说家乡景物美。

在语文教材中, 描写祖国美、家乡美、环境美的文章比比皆是, 学生学习课文后, 可以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既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为习作奠定基础。如读了《小桥流水人家》一文, 可以选择词语进行片断练习, 用“清澈见底、潺潺、垂柳、婀娜多姿、波光粼粼、悦耳动听”等词语说一说“家乡的小河”;读了《梅花魂》一文后,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了《桂花雨》一文后, 向同学介绍家乡桂花盛开时的情景……通过口语训练和小练笔的有机结合, 学生不仅受到了美的熏陶, 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提高了词语的运用能力与习作能力。

爱国之情 篇2

1.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

2.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3. 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黑格尔

4. 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5. 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6. 我从不因为自己属于这个国家,就认为自己的母亲、姐妹及故乡一定比别人的更美好!——肖伯纳

7.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8.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9.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

10. 咱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咱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11. 人类的最高精神面就是爱国。——荣格

1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13.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14. 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15.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16. 要让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应该可爱才行。——爱德蒙柏克

17. 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亚里士多德

18. 爱国主义是干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热爱故土和祖国的大好河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民族、国家全体公民的一种神圣美好的心理情感,蕴藏于每个公民的感情世界之中。

19.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20. 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雨果

二、爱国的名言警句推荐篇

1.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牛顿(英国)

2. 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3.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4. 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爱国主义是—种精神现象,是一种思想观念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受社会存在的制约,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对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一个民族之魂,一个国家之魂。

5.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6. 对祖国的爱,就是对凡是压迫它的人们的不可战胜的仇恨,就是对侵略它的人们的无终止的深恶痛绝。——柯塞·马蒂

7.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植

8. 风华正茂的军人、光彩照人的爱国者,在这样的危机中,也会怯于为他的国家服务;但是至今还能经受住考验的人,理应受到人们的感激与爱戴。——托马斯·潘恩

9.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我的生命边为有用的生命,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

10. 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普希金

11.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过。

12. 多么遗憾,我们只能为祖国献身一次!——爱迪生

13.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14. 不能不热爱祖国……但是这种爱不应该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是生气勃勃地希望改进现状,……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别林斯基

15. 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 —— 蒙泰格尼

16. 谁还敢去爱国 爱国反倒受穷,谁还敢去爱国?---(英国)蒲柏

17. 咱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我祖国的。——(法)居里夫人

1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19.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

20. 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列宁

21. 中国不亡有我在。

22. 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匈)裴多菲

23.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24. 爱国就应和爱自我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

25.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26.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彭德怀

27. 爱祖国高于一切。 —— 肖邦

28.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独漉篇》

29. 不能不热爱祖国但是这种爱不应该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是生气勃勃地希望改进现状,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别林斯基

浅论杜甫诗歌爱国之情的表现方面 篇3

关键词:杜甫;诗歌;爱国之情

杜甫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宦之家,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大将军兼大学者,祖父杜审言乃初唐著名诗人,才名远播。杜甫自幼饱读诗书,教养深厚,深受儒家思想浸润。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十五岁以前为读书和游历时期,“放荡齐赵间”,漫游吴越、梁宋、齐鲁等地;天宝五年(746),他来到长安应试求官,但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权术,居然没有一个人被录取,杜甫也因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客居长安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即位,他前往投奔,中途为叛军所俘虏,历尽艰辛万苦,最终,“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杜甫被肃宗任命为左拾遗,但好景不长,他因上疏营救宰相房琯触怒皇帝,被贬官,从此永远离开了朝廷。乾元二年(759),关内大旱,杜甫弃官西行,开始了近十一年的西北漂泊生涯。他带着家眷先后流落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甘肃成县)一带,由于生活异常艰辛,不得不再次长途跋涉,搬家到四川,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住了下来。后来,好友严武被派来镇守四川,在严武的保荐下,他做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因不合,离开成都,辗转流离于蓟州、江陵、岳州、衡州一带。公元770年冬,历经命运折磨的杜甫穷困潦倒,贫病而逝,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格外地关注国家和民生。由于国家的骤然巨变和生活的动荡不安,他长达半生的流离失所经历,使他对现实的黑暗和苍生的苦难得以深切的认识,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因而其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他被尊称为“诗圣”。

1.杜甫诗歌的爱国之情表现在出仕愿望上

杜甫生于仕宦之家,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人生愿望就是出仕报国,政治理想就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统治阶级施行德政,以德治国,到达国泰民安。杜甫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像开元年间的盛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是杜甫一生执着追求的政治理想。青年时期的杜甫,信心满怀,憧憬未来,并不懈地为之努力奋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杜甫第一次游历齐赵期间,写下《望岳》,诗起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气势宏大;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于展望,令人感觉到诗人雄心勃勃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这时,漫游时期的杜甫到洛阳应举不第。但他没有灰心,天宝五年(746),入长安再次应举,仍是名落孙山。可他还是不死心,又在长安待了一年,并屡屡给时任尚书左丞的正四品大员韦济赠诗,请求举荐。再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潜逃到凤翔行在,任左拾遗。从漫游时的应举,到困顿长安十年的应举;从献赋做官,到做左拾遗,他生命的二十多年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可始他始终没有放弃出仕的梦想,没有放弃报国之志。

2.杜甫诗歌的爱国之情表现在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穷兵黩武的揭露谴责上

正因为有了对国家深深的热爱,才有了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的深刻揭露与讽刺。“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兵车行》)。天宝以后,唐王朝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征战越来越频繁,诗人深刻地揭露了李唐王朝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集中反映了人民对不义战争的怨愤,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谴责;“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前出塞》),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更是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皇帝,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表现了诗人进行政治讽刺的勇气。又如诗作《丽人行》,无情地揭露了玄宗宠妃杨玉环及其兄妹不可一世的骄横气焰,以及他们丑不可闻的荒淫生活,这些都是同时代的诗人不曾写或者不敢写的主题。

杜甫还深刻地揭露严重的阶级对立、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表达了爱国怜民的思想。

3.杜甫诗歌的爱国之情表现在对人民疾苦的关怀与同情上

杜甫组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集中揭露了唐代兵役制度的黑暗,深刻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和不幸。《石壕吏》更是形象地描写了官吏夜晚抓丁的暴行,并通过老婆婆之口,声泪俱下地诉说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但诗人又怀着沉痛而矛盾的心情,劝人民为平息叛乱去参军:“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更可贵的是当诗人因幼子饿死而惭愧、悲痛时,他看到的不只是自己一家,而是由此“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想到了比他更痛苦的人。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由自己“床头屋漏无干处”想到天下穷人,渴望得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他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可见,杜甫的爱国之情与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深深地融合在了他的诗作中。

4.杜甫诗歌的爱国之情表现在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上

杜甫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一生致力于“致君尧舜上”,但他颠沛流离,一生壮志莫伸。杜甫的《蜀相》、《八阵图》、《登高》等几首诗反映了他壮志难酬的感慨。杜甫生平最敬仰诸葛亮,他对于这位“伯仲伊吕”、“功盖三分”的政治家,最后仍不能实现灭魏吞吴,完成中兴汉室的大业,很有感触,所以才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的名句。《古柏行》中由孔明庙而想到其身世为人,“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元因造化功”是以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哀。《八阵图》以洗炼语言赞颂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其中亦有对诸葛亮壮志难展的深切叹惋[2]。“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健儿宁可死,壮士耻为生”都是杜甫壮志难酬的集中表现,但这些感慨的诗句,亦是杜甫诗歌爱国之情的流露。

杜甫的一生是艰辛的一生,坚定的政治理想和动荡的混乱时代共同造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离乱途中体验了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真实地展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文人爱国情怀,“穷亦兼济天下”,或许,这就是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爱国之情的根源。

参考文献

[1]杨海云.坎坷人生路悠悠爱国情——浅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结[J]甘肃教育.2011.15

爱国之情 篇4

王夫之, 字而农, 号姜斋。湖南衡州府 (今湖南衡阳市) 人。明末清初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兼美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之家, 自幼受家学熏陶, 从小聪明过人, 有“奇才”、“神童”之称。七岁熟读《十三经》, 十二岁便通晓文辞, 十四岁考中秀才, 十六岁致力音韵学, 二十岁就读岳麓书院。在学习期间的王夫之, 更激扬文字, 以文会友, 指点江山, 立志匡扶社稷。他常常同爱国志士一起纵谈国事, 参加爱国主义活动, 表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忧天下的精神风貌。

24 岁的王夫之中举不久, 反对明朝统治者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 李自成打进北京, 清兵入关, 明朝灭亡, 仕途受挫。尽管如此, 他仍以明朝举人为己任, 时刻不忘复明反清之爱国情怀。明朝的举人, 由此即可进入仕途, 并有了“正途出身”的从政资格。因此, 王夫之始终视己为明朝“遗臣”。30 岁时, 在明朝山河破碎的危难时刻, 王夫之悲愤欲绝, 怀着满腔热血, 在湖南衡山揭竿而起, 起兵阻击清军南下, 因寡不敌众, 屡战屡败, 退至广东肇庆。

力图施展割除时弊、反清复明的王夫之, 为躲避满清政府的缉拿, 只有隐姓埋名, 辗转亡命于湘南各地。56 岁时, 王夫之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憾遁迹林泉, 在石船山下筑茅屋而居, 过起了远离政治的隐士生活。他常常漫无目的地在林间注视着高空、云彩和树枝间穿越飞翔的小鸟, 感受那远离喧哗那超逸、高洁和神秘的意境。

王夫之尽管“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的仕途受挫, 他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潜心于经学、子学、史学、文学、伦理学的研究。有关他“爱国屐”的故事, 就发生在石船山的茅屋之中。

隐居的王夫之, 生活贫困, 难以为继, 连纸墨也要靠朋友周济。附近的村民得知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举人, 也常以敬仰之心相帮。一天, 一个老木匠上山伐木路过茅屋, 见王夫之的布鞋破了, 就说:“先生, 我帮不了你大忙, 就给你做双木屐穿吧。”过了两天, 老木匠就将两双木屐送了过来就又上山了。王夫之抱拳一谢之后, 手捧那崭新的一双平屐和一双齿屐, 目送着老木匠远去的背影, 感慨不已。从此, 平屐和齿屐就一直伴随着他走过了17年隐居生活。当他屋内趿着平屐, 雨天踏着齿屐时, 有关古人木屐的一个个故事时时在他的脑际浮现。

最早穿木屐的是夏禹, 正如司马迁所言“禹伤先人父鲧功不成受诛, 乃劳身焦思, 居外

十三年, 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 致孝于鬼神。卑宫室, 致费于沟域。陆行乘车, 水行乘

船, 泥行乘橇, 山行乘檋”, 橇和檋就是当今木屐的原型啊;春秋时的晋文公, 每当足蹬木屐时就想到介子推的割股之功, 俯视其屐叹曰“悲乎足下!”于是敬辞“足下”流传千古;孔老夫子周游列国, 穿的也是木屐, 被他的崇拜者“窃”为珍品, 如果不是珍藏文物的国库失火, 一直被视为“异宝”的孔子屐说不定会保存到今天;南朝时那个叫虞玩之的黄门郎, 一双木屐竟穿了三十多年, 木屐的绳带断了就再接一段, 屐齿的榫松了就用钉子固定了再穿, 连皇帝也赞叹不已, 于是赐了他一双新木屐;晋代名士阮孚酷爱木屐, 满屋子珍藏的木屐也遭焚毁而可惜, 但他的“阮屐”之名却千古流芳;才高八斗的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发明的“谢公屐”, 就连李白也赞赏不已, 赋诗曰“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可见名不虚传;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百钱买木屐, 日日绕村行;东阡与北陌, 不间阴与晴”的田园生活是何等惬意。而农我足下的这等平屐与齿屐, 可是国粹之品啊。而今, 吾将与这些先贤一样, 以木屐为伴了, 老木匠送我的木屐也足够我受用余生的了。

木屐在王夫之的那个年代, 是南方最普遍的日常居家和出行的必备之履, 因耐磨、耐水、耐湿的良好特点被代代相传。隐居中的王夫之, 在茅屋内外, 写作著述, 散步构思中, 一天也离不开它, 伴其余生十多年。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 从来不为利禄所诱, 不惧权势所迫, 即使抗清失败后隐居生活, 也要从事哲学思想方面的研究和著述。他虽身体不佳, 每日著述之后, 以至腕不胜砚, 指不胜笔, 但他丝毫也不沮丧懈怠, 依然潜心研究学问。除在茅屋著述《庄子通》、《四书笺解》、《楚辞通释》、《诗话》等新作外, 再加上他前期的《尚书引义》、《春秋世论》等书, 可谓著作宏富。他所涉及的哲学、史学、文学、文字学、音韵学乃至天文学等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博大精深, 尽在其400余卷、800 万字的巨著之中, 奠定了他举世公认的“船山学”的地位。历史上, 王夫之被称为湖湘文化之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为东西方哲学之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之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之先导者。近代湖湘文化之代表人物毛泽东和谭嗣同等, 也深受船山思想之影响。一位哲人评曰:“500 年来, 真通天下之故者, 船山一人而已。”

在他晚年的时候, 某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 想赠送他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 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 拒不接见清廷官员, 更不接受礼物, 并写了“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的对联贴他的茅屋门柱上, 以表明自己的气节和情操。“清”, 即清廷;“明”, 即明朝。他的高风亮节, 令人叹服。

除清廷官员来拜访他之外, 他的至交也时有来访, 大有请他出山之意。矢志不渝的他, 有一天见老木匠又路过茅屋, 就将他请了进来小坐。一番寒暄之后, 王夫之就请他再做一双齿高三寸的木屐。老木匠一听不解道:“老先生, 一般屐齿两寸就足够了, 难道我为你做那双齿屐太矮了?年纪大了, 齿高了可不稳当哟。”王夫之朝老木匠神秘一笑“我自有用处, 自有用处啊!”

不久, 王夫之的一位故友、现为清政府的官员来访。原来他如今竟成了个“说客”, 劝说王夫之要以识时务者为俊杰, 离开这个山林茅屋, 放弃艰苦乏味的隐居生活, 享受入朝为官的荣华富贵。王夫之还像过去一样不为所动。当他的那位故友走出茅屋时, 王夫之手撑油布雨伞, 脚蹬高齿木屐出门相送。他的故友一看他这如此举止, 就明白了七八分, 他这是在表示“头不顶清朝天, 脚不踏清朝地”的民族气节啊。雨伞是为了遮住“大清”的天, 木屐是为了隔离“大清”的地, 他分明是在用“身语”和“物语”而言明自己的志向, 我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啦。就故意对王夫之半开玩笑地说:

“老朋友, 你真是在这深山茅屋里住呆了, 万里无云的清天, 你打什么伞?无水无泥的山地, 你穿什么齿屐?”

王夫之微笑不语, 依然撑着雨伞, 原地不动地与故友挥手作别。那位故友见他生活十分清苦, 走后不久就派人送来一些日常用品, 也被他婉言谢绝。

王夫之的“蹬屐撑伞”之举, 是早在他32 岁的时候“发明”的。当时, 抗清兵败后, 赴肇庆投奔南明永历政权, 因上书弹劾结奸误国的内阁官员而险遭不测, 避难于南岳续梦庵。为表明自己不屈的民族气节, 每当出门时, 就脚踏木屐, 手擎雨伞以言志。多年颠沛流离的亡命生涯, “蹬屐撑伞”之举始终不渝。古之先贤以高齿木屐将其身与地相隔离来表达爱国之志者, 唯夫之一人!

这位被称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20 世纪的大学者”在临终之前, 又为自己写下了七个字的碑文:“明遗臣王夫之墓”, 足见其对明朝的忠诚。在他的忆想中, 大明王朝之兴盛“财足自亿也, 兵足自强也, 智足自名也。”作为明王朝灭亡的见证人, 王夫之没有消沉, 没有因悲痛愤慨而失去冷静, 尽管生活艰辛仍执着不倦地研究和著述, 进而清醒地对历史经验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总结, 并以创造性思想警示后人。

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和传播他的思想, 将衡阳市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的隐居之所全面修复, 辟为“湘西草堂”, 除珍贵文献和物件外, 清朝道光年间的匾额“高山仰止”格外醒目;王夫之亲手所载的一株“藤龙”仍生机盎然, 成为全国树龄最长的藤科植物, 堪称草堂奇观;船山墓两幅石刻对联以“前朝干净土、高节大罗山, 世臣乔木千年屋、南国儒林第一人”, 令人肃然起敬;衡阳城的船山祠已改创为“船山书院”, 除供祭祀外还招生授徒, 传播船山

《赤子之心 爱国之情》 篇5

——记绵阳市第四届高校社团风采节演讲大赛

2010年11月26日晚7点整,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被热烈的红色包围着——这里正要举行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比赛。

本次活动以“我爱我的祖国----爱国、奉献、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海峡两岸血浓于水”为主题,旨在弘扬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热情、活力的象征;红色,是心脏的颜色,是国旗的颜色,更是鲜血的颜色。置身于以红色为主调的会场,你会感受到千年的精魂都在此化作凤凰涅槃。才情、热血汇聚于此,煽动着在场每一位师生渴望激越的心。

一曲精彩的《黄河大合唱》代替了开场白,洪亮而高亢的声音是此时此刻所有人心情的宣泄。紧接着穿着异常干练的两位主持人走上台介绍了今晚出席的嘉宾以及各评委,他们是: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良慧,市委台办主任陈福林,团市委副书记冯科敏,市委办副主任贺俊,市委台办纪检员、机关党支部书记何如,市教育体育局高教科科长杨培伟,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党委副书记邱小幸。

邱小幸副书记在接下来的致辞中描述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在历经了纷争后,我们终于赢得和平与统一。至此,演讲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上场的是来自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肖理夫,他以轻松诙谐的自我介绍作为开场白,立即引得台下欢笑声一片。一句铿锵有力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更展示出这位选手慷慨激昂的一面。一场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使得中国英雄辈出,但出生在和平年代反而使人觉得惭愧。“重要的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他如是说。是啊,何必惋惜时代没有给我们做乱世英雄的机会?和平年代我们一样可以为祖国奉献,哪怕是绵薄之力,汇集在一起也可以形成一种坚厚的力量。

在即兴演讲环节,肖理夫抽中“实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一题。“每一次灾难出现,我们都身边都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志愿,是一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它体现着我国人民的团结,也体现出我国人民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们务必要做到将这种精神永远的流传下去,将我们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我校选手林锡凤以一曲动感十足的音乐做为开场,使得会场的气氛变得异常热烈,然而她的演讲题目“千古中华情,中华千古魂”却是古韵十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论是甲骨上的古老文字,还是青铜上不灭的凤凰,都述说着我国文化流芳千古的传奇。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屈辱,万里长城般不倒的精神支撑着我们文化的传承,那无数的仁人志士,是我们永恒的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她柔中带刚的嗓音在会场激荡着,这种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却在每个人心中激荡着!

林锡凤抽到的即兴演讲题目为“我的就业观”。在刚刚过去不久的金融危机中,我国也曾遭受这一场寒流,持续蔓延的危机与经济的衰退更加威胁着原本就压力重重的中国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成为了就业困难户。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温总理曾在两会上说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信心,是我们抵制这场寒流的棉衣。

接下来则是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的王玮携“我的祖国”登台。信心十足的王玮毫不避讳自己所选主题的平凡,因为她用超凡的理解给了我们一个崭新的触动。一曲《我的祖国》虽不及郭兰英前辈那般拿捏得当,但正是这稍显稚气的嗓音向我们展示出她的爱国热情不输别人。“我们爱你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爱你巍峨耸立的高山,我们爱你磅礴汹涌的江河”,一段气势恢宏的排比让她的爱国热情一览无余,那强烈的自豪感正是她力量的源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则是王玮所抽到的即兴演讲题目。书籍是人类的灵魂,书籍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是知识厚度的博览”,“但我们不能只读书,我们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是的,只有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光有理论而不实践,那么这理论也终归虚无。

接下来出场的是来自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刘河。她选择以小见大,从家的角度入手来阐释“爱国”,只有先爱家,才会爱国。“有这样一个家,属于你我,但在这个富裕的时代,我们却开始轻视她”,爱是勇于承担,爱是肩上的责任。我们应承担历史的辉煌与血泪,而以复兴民族为己任。

在即兴演讲环节,刘河则抽到“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的题目。爱因斯坦曾提出“复力”一词,那么何为复力?“复力就是我们一点点的去做,然后日复日的不断前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积累。水滴石穿,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

得到机遇的垂青。

在一片欢呼声中,来自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孙腾飞登台亮相,以“爱国需要脚踏实地”为题开始了他的精彩演讲。“虽然我们的职业需要人们的仰视,但爱需要脚踏实地。”演讲围绕他一次有惊无险的飞行作业展开,跌宕起伏的讲说牢牢的抓住了每一位观众的心。在危机时刻,他“首先想到要爱护国家财产”的想法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现场亦回报以热烈的掌声给予孙腾飞。

紧接着上场的则是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的陈研,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为开场,那柔美的嗓音,充满深情的讲颂,无不彰显着她那饱满的爱国情怀。“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来自绵阳师范学院的李雅昕则选择将演讲和PPT做完美的结合,深情讲述了台湾与我们不可分隔的情愫。“台湾,那是我们即将回归的亲人”,虽然《马关条约》曾使得台湾与大陆被迫分离,但历史终将使分裂走向统一,这是无法抗拒的潮流。

不得不说来自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曹勍充分展示了她的想象力与创新,她选择以“时代的使命”为主题,将China拆分成communication、harmonious、independent、nationalism、ambition来分别解释,将祖国的使命融合成交流、和谐、独立、民族、雄心这五个词,可谓巧妙。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来自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马兰,改编“我以我血荐轩辕”为“我以低碳荐轩辕”做主题,向我们展示出爱国的一个方面——环保。莎士比亚说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人类的生存环境正遭受来自人类本身的破坏,爱护环境,这不仅仅是爱国,更是对这整个世界的爱。

此次演讲比赛在舞蹈《赶太阳》中圆满结束,经过各评委的再三商议,最后由李雅昕和曹勍夺得本次演讲比赛的桂冠。而肖理夫、陈研、孙腾飞分别获得最佳风度奖、最佳风采奖和最佳人气奖。

最后,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良慧为此次演讲比赛做总结。首先他对于获奖者表示了祝贺,其次他对我市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个详尽的讲述,并指出了不少出

自绵阳的历史名人,这是一个可爱的城市。

上一篇:房屋预售合同下一篇:工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