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检测论文

2024-06-17

气味检测论文(精选9篇)

气味检测论文 篇1

中药和西药, 都具有气味。中药理论中有“四气”、“五味”学说, 是中药研究的核心内容。中药气味学说是中医方剂组成的理论基础, 只有在弄清中药气味的基础上, 才能探明方药的作用机理。中药质量的量化, 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难点。气味适宜应当是中药质量的主要指标, 故控制中药质量, 中药气味的量化是关键。

回归自然是当代学者的共识, 已成为世界潮流, 天然中药材进入国际市场是其必然趋势。中药研究, 需要用现代科学方法阐述其药性理论, 才有可能使外国人理解中医药, 以利于应用中医药。只有找出一种全世界都能认可的“语言”, 才能推动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中药是天然药物, 西药是化学药物, 二者的来源不同, 但却都能治疗疾病, 都能维护人体健康, 故其使用目的与获得结果是一致的。二者对人体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应有近似或相同之处。推测其实质, 主要为化学反应。二者的药化、生化、药理、生理、病理的科学依据, 主要是物质基础与化学成分。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应是中医药与西医药在物质基础与化学成分上的融会与贯通。由此推之, 可以选择中药四气五味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作为突破口, 开展研究。化学药物也可以中药性味化, 这不仅是中药的最大吸收扩展, 更重要的是提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临床疗效, 并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西药的毒副作用。

西药功效是由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所决定的, 中药的性味和功效也应是由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所决定的。西药研究重视药物构效关系, 中药研究也应该重视其构性、构效关系。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先解决研究中的一些难题, 如: (1) 寻找中西药的结合点/桥梁。中西医药结合已经提出几十年了, 但是至今还没有找到普遍通用的结合点/桥梁。 (2) 化解中药成分复杂而无法分析中药构性、构效关系。一味中药有许多化学成分, 少则几十种, 多则几百、几千种, 难度较大, 复方的化学成分更加复杂, 研究的难度也更大。 (3) 解决中药四气五味的量化问题, 特别要落实到可以用现代仪器, 进行物质基础的量化。唯有破解中药气味研究中的难题, 才能真正揭秘四气五味的物质基础与气味配伍规律。

西药化学成分较简单, 可以用现代仪器进行分析, 也可以用其阐发药理。中药化学成分复杂, 难以用现代仪器检测, 难以进行详尽分析, 更无法用某个单一的化学成分阐发其药理。即使能够从中分离出一些有效成分, 也不能完全代表原药材的总体功效。这就是目前中药化学成分研究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客观现实需要我们依据中医理论, 广开思路, 另辟蹊径。中药的疗效在于“复方”, 通过“君、臣、佐、使”的配伍, 实现增效减毒。如果把中药“分解”或“提纯”了, 效果就未必能如原来生药那么好。既然如此,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那条并不理想的研究方式呢?为什么不能着眼于药物复合增效减毒的中药宏观化学成分的研究呢?

我们提出的中药宏观化学成分说[1], 是指中药四气五味在宏观化学结构上的成分, 它是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化学和西医药学结合会通的基础。所谓宏观成分, 就是药效离不开组成该药化合物化学成分的共性结构, 如酸碱性以及软硬酸碱等[2]。可将其“气”成分取自于酸, 其“味”成分取自于碱, 将酸、碱相结合, 组成“气”与“味”兼备的中药宏观化学成分。例如麻黄:味辛, 性温, 其宏观化学成分是:交界酸偏软+交界碱偏硬, 其有效化学成分麻黄碱可以体现。黄连:味苦, 性寒, 其宏观化学成分是:硬酸+软碱, 其有效化学成分小檗碱可以体现[1]。电性参数、疏水参数、立体参数等物化参数是体现药物作用力的共性[4], 现代化学、西药学中早就存在化学成分的宏观理论观点。

西药理论中, 蕴含中药宏观化学成分的药性理论, 如量子化学、Hansch方法等理论都是着眼于宏观、普适性的, 它们为中药宏观化学成分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者可以会通[1]。依据: (1) 在药物结构上可以会通。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对不同中药具有相同生理作用的类别划分, 西药认为生理作用相同的药物, 其分子结构往往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基本结构。 (2) 在药物量化上可以会通。西药之所以公认为科学, 就在于其量化方法, 西药各种物化参数的显示, 就是对宏观认识的量化, 即西药也承认各种药物有其共性。在古代, 中药将其共性总结为四气五味, 其实质也是对中药能量即药性的量化。只要找出中西药物在量化上的共同规律, 就有可能借用西药的量化参数, 来量化中药的参数。

中西药会通, 关键是要找到它们的结合点/桥梁, 这应是中西医药结合的基础理论之研究重点。但遗憾的是, 这一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如对中药四气五味的物质基础提出了种种假说:c AMP与c GMP双向调节说、微量元素说、化学成分说等。有关中西药结合实验动物模型的观察指标更有数十种之多。种种假说及动物模型对推动中西药会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 即解说面窄、普适性差。至今还没有找到贯通众说与统一判断的标准, 即没有找到中西药的结合点/桥梁。医药同理, 因此也没有找到中西医的结合点/桥梁。西医药是在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步入现代化的。中医药要现代化, 同样需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 即中医药也同样需要找到与现代科学的结合点/桥梁。正是因为长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中药专业中的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尚难以解说中药四气五味, 基础课程中的生理、病理、生化, 也难以解说中医的阴阳、五行、证候等。量子理论是众多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 推测也可以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将量子理论引入到中医药理论中, 根据量子理论提出电子、质子得失吸推偏移能级升降说[2,4], 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中药的四气五味始于鼻闻舌尝, 由此而建立起来的理论是否科学, 能否用电子鼻、电子舌等现代科学仪器来检测,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素问·六节脏象论》认为“五气入鼻, 藏于心肺”;“五味入口, 藏于肠胃”。中药“四气”、“五味”药性的产生, 先是由鼻闻、口尝直接感知的。前人在临床医疗实践中, 发现药物有不同的气味, 这些气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可以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 也可以用于指导人们的养生保健。在感知的基础上, 以四气、五味来总结中药的药性, 是早期推测药物功效的思维方法和认识途径。口尝、鼻闻, 是药物气味与人体鼻、舌细胞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鼻、舌细胞是最好的感受器。狗鼻嗅觉的灵敏度是众所周知的, 鲶鱼的味觉也具有遥感功能[2]。现在各种电子鼻、电子舌的产生, 就是通过传感器技术, 来模拟动物鼻、舌的细胞功能。自2005年起, 我们就开始尝试使用电子鼻、电子舌检测中西药的物质基础, 发现电子鼻、电子舌可以灵敏地探测中西药的气味。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为例, 检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西药, 发现它们有共同或相似的PCA (量化图形) 和指纹图谱, 这就是它们均能够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物质基础, 但其图形又不完全相同, 提示了它们的疗效不同。由此验证电子鼻、电子舌可以检测中西药的共同物质基础。对气味相同、气同味异、味同气异的不同组中药, 用电子鼻、电子舌检验, 发现它们的PCA和指纹图谱相同者相似, 甚至重叠;相异者不同;相同者的差异指数、组间距离数据小;相异者的差异指数、组间距离数据大[3]。可见电子鼻、电子舌可以作为检测中西药四气五味的一种手段。这种检测方法可视可辨, 简单快速。将电子鼻、电子舌整体检测方法, 用于中药检测, 是将化学成分复杂的中药检测方法改为程序简单化的大胆尝试,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解决中药药效物质无法检测、中西药难以会通等难题。

《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张锡纯, 早就有西药可以按照中药药性进行分类的思维和认识。上世纪80年代, 中西医药的研究者, 也有关于西药中药化之争。但苦于没有同时检验中西药的仪器, 无法建立判断标准。我们认为, 某些中药和西药, 能对同一种疾病有疗效, 或者多种中西药能够治疗同一种病症, 必定有其共同的物质基础。用仪器检测这些药物共同的物质基础, 是把西药药性进行四气五味归类的途径之一。为此, 我们将很多文献中认为具有温热之性的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碱, 与中药桂皮、麻黄等温热中药同时检测, 发现它们的PCA和指纹图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差异指数较小, 初步证明这些西药确有中药的温热之性[3]。可见西药也可以分出四气五味, 并可以用仪器来检测。用电子鼻、电子舌检测中药, 还能论证以中药有效成分反映其药性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中药有效成分能不能反映中药药性, 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4]。我们用电子鼻、电子舌检测后发现[5,6], 有些中药的有效成分确实能代表该药的部分药性, 有的则不能。但均不能以单一的成分代表该药的整体药性。中药有效成分虽不能代表中药整体成分, 但可以论证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 可以用西药的理论解释中药的部分作用, 如麻黄碱治喘、黄连素治痢。电子鼻、电子舌是模拟动物嗅觉、味觉, 设计出来的传感器阵列分析新技术。各种传感器电讯号的产生都是电子、质子得失吸推偏移能级升降的反映。如导电聚合物传感器类电子鼻的工作原理, 与我们的中药四气五味和分子结构电负性、离子性假设思维近似或一致。电子舌的传感器是用类脂薄膜两侧的电势变化而对被检测物质产生响应的。类脂膜材料的分子结构具有疏水性和亲水性, 所以电子鼻、电子舌可以利用药物的亲水性、疏水性来辨别其气味[3,5]。

生物电子等排是西药构效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多种中西药能同治同一个病症, 这可以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解释。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和中药四气五味的物质基础相似或一致, 因此, 中药四气五味就是西医药的电子等排体的反映, 同时也是对电子等排体类别的量化。我们提出的中药宏观化学成分说[1], 将中药四气五味与西医药电子等排体理论结合起来, 既充实了中药四气五味理论, 也发展了西医药电子等排体理论。电子鼻、电子舌检测验证了这一假说。用电子鼻、电子舌来研究中药四气五味[5,6], 就是将古老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根据一些西药的p Ka (解离指数, 用于量化药物在人体内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 值, 预测它们的气味, 再与相同气味的中药比较, 用电子鼻、电子舌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对勘, 发现中西药物确实具有共同相似的PCA、特征指纹图谱、差异指数和组间距离[3]。这说明量化西药的Pka值也可以量化中药四气五味, 使中西药量化得到会通。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通过检测中西药四气五味的物质基础, 有望实现中西药基础理论的会通, 以促进中西医药的结合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盛良.论中药四气五味的宏观化学成分[J].上海中医药, 2008, 7 (42) :63-67.

[2]盛良.论中药四气五味与电子得失吸推偏移能级升降说[J].上海中医药, 2008, 2 (42) :4-8.

[3]盛良.用电子鼻、电子舌检测中西药物共同药效物质基础[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8) :2778-2780.

[4]盛良.论化学元素具有寒热温凉四性[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 9 (1) :14-15.

[5]王光耀, 盛良, 王兴华.应用电子鼻研究中医药[J].医学信息, 2013, 26 (8) 下:243-244.

[6]王光耀, 盛良, 王兴华.四气五味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9) :235-237.

气味检测论文 篇2

樟脑丸,实则就是萘的结晶,自然这种化学物质也不招人待见,每当我闻着时,总觉得带着些潮湿腐败的气味,放在衣服柜里又有何用呢?

也许是我回心转意了吧。现在,我家的衣柜里已全然无须其帮助,衣服再不会沾染上昔日我所厌恶的这种味。但是,这股从小到大闻过来的气味,一旦消失,就由心底升上来一阵空荡荡的感觉了。

可能,是奶奶的缘故吧。幼时的我,住在奶奶家中,一家人“同聚一堂”。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仅是奶奶如冬日阳光的一句:“周周(卓卓的乐清方言发音)”,也是飘荡在空气中面包、豆浆的丝丝甜味。我翻身起来,如脱缰的马儿向楼下奔去。早餐已经好好地摆在桌上,我拿起冒着热气的面包作文,狼吞虎咽起来。奶奶听见我咂嘴的响声,缓缓地从厨房里走出来,端着一碗已经被她吹凉的豆浆,放到我面前,示意我快喝。满含一口带着些微刺嘴豆渣的豆浆,每一个香甜的豆浆分子,都随着奶奶衣服上那阵淡淡的樟脑丸的气味,在我的大脑中烙下深深的印痕。

以至于搬离奶奶家后,闻到樟脑丸的气息,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这样的片段:满头银发的奶奶小心翼翼将豆浆端出来,脸上的皱纹、下垂的眼袋荡漾着满满的笑意,衣服上些许的馨香,愉快的早晨时光。

其实,这类事好像还有很多,一直深藏我的内心。

于是乎,我怀念起樟脑丸的气味了。

在时间的流里,我像被一次次的冲击撞昏了头。但那一股“馨香”,会是我永远的牵挂吧。

环保低气味硬胶漆 篇3

【摘要】:该发明属于化工涂料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环保低气味硬胶漆。环保低气味硬胶漆含有如下质量份数的物质:15~25份的固体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5份的醋酸丁酯纤维素树脂、5~10份的环保型短油醇酸树脂、3~8份的环保助剂、40~60份的有机溶剂。环保助剂为环保型润湿分散剂和环保增塑剂的混合物, 环保型润湿分散剂和环保增塑剂的体积比为3~5∶1~3。还含有5~20份的色粉。该发明通过对各种原料的严格选择和合理搭配, 使环保低气味硬胶漆湿油中各有害VOC成份含量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

【地址】:51622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新联村工业区

四季的气味作文 篇4

春天的气味丰富,小草钻出泥土,有一点点泥土的香味,你如果不仔细闻还真闻不出小草的草香呢!小草好像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迎春花也露出了笑脸,淡黄色的花瓣包裹着棕色的花蕊,就像妈妈保护着我们,一阵微风吹过迎春花随风舞动,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说,你看我的舞姿多美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你看还吸引来了嗡嗡叫的小蜜蜂呢!小蜜蜂扇动着透明的翅膀在花丛中飞舞,多像一个勤劳的小士兵。

夏天很热,这我们大家都知道。夏天虽然热,但解热的东西也有很多,比如说西瓜,反正在我眼里它是最好的解热神器。西瓜的外形是硬硬的,颜色是绿绿的,还有黑黑的条纹环绕。西瓜的果肉是红红的,还有黑黑的像瓜子一样大的籽,会发出浓浓的果香,像香水一样,吃起来真是香甜可口。如果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话,吃起来味道是冰冰的,甜甜的,好像再说:“我很甜,很凉,让你吃了会即解热又解渴!”

秋天树叶黄了,也都飘到了地上,黄黄的银杏树它的叶子像一把把黄黄的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树它的叶子好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松柏穿上厚厚地油亮亮的衣服,树木们都在准备过冬呢!空气中都弥漫着各种树木散发出的清香!小动物们也在准备过冬呢,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的睡大觉呢!秋天的果园里也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甜的气味勾住!

冬天下雪了,小朋友们都出来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可是冬天有气味吗?冬天是有气味的,雪后沁人心脾的凉爽让我们神清气爽,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出去放起了鞭炮,鞭炮有一股火药的气味,好像在说:“过年啦,过年啦,我们一起开开心心放鞭炮过大年啦!”过年的时候一桌团圆饭是不能少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饺子,饺子的气味很香,尝一下真的好好吃呀,它告诉我们:“过年啦!过年啦!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多幸福呀!”

古汉语“气味”语义场考释 篇5

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首先提出建立“语义场”理论体系, 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是由语义场组成的网络体系。蒋绍愚较早将“语义场”理论引入古汉语词汇研究, 认为古汉语“语义场”研究应该取不同历史层面, 加以统计、分析和比较, 厘清各语义场在汉语演变中的变化。依据这些基础理论,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对古汉语“气味”类相关词项进行系统研究, 考察此类语义场词义特征。

一、“香气”类子语义场

(一) “谷物”香气类的子语义场。

1. 香

本指谷物类成熟后的气味, 后来引申为气味美的通称。《春秋传》:“黍稷馨香, 凡香之属皆从香”。“香”最初仅表示黍、稷等谷物的香味, 这是其义素基础。先秦时期, “香”还可表示祭品的香味, 如《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 于豆于登。其香始升, 上帝居歆。”

随着词义的引申, “香气”所指内容逐渐扩大, 可表示一切令人舒适的气味, 如“麝香、檀香”等。后“香”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代称, 如“香闺”、“香消玉殒”;词义不断虚化, 表“受赞美”, 如苏舜钦《舟中感怀奇馆中诸君》“名迹万世香”。

“香”不仅在义域范围内横向引申, 还有深度上纵向引申。除表示嗅觉上的味道外, 还可以表示味觉上的甘美, 如《吕氏春秋·仲冬纪》:“水泉必香, 陶器必良。”

在义域扩大、词义虚化的过程中, “香”表气味美好的基础义没有改变。

黍稷香→祭品的气味→泛指气味美或味觉甘美→女子的事物或女子的代称→受赞美、受欢迎

2.馨

《说文·香部》:“馨, 香之远播也。”“馨”在此类子语义场中比较重要, 与“香”义近。它最先也指黍稷等谷物的香气, 如晋·潘岳《籍田赋》:“黍稷馨香, 旨酒嘉粟。”

后来, “馨”可表除了黍稷之外的其他香气, 如朱熹《送刘旬甫》中有“芳兰含远馨”形容花草。后又引申为“德行美好”, 比喻好声誉, 如《尚书·周书·吕刑》:“上帝监民, 罔有馨香德, 刑发闻惟腥。”此后“馨”语义不断虚化, 作语助词, 犹言“祥”。《晋书·王衍传》:“何物老妪, 生宁馨儿。”王若虚《南遗老集·谬误杂辨》考:“宁, 犹如此;馨, 语助也。”

由此可以看出, “馨”义域演变与“香”有相似之处, 只是在现存语料中, 没有发现“香”再进一步虚化为语助词。

黍稷等谷物或祭品的香气→花草等香气→政治清明、美德→语助词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 “馨”的义素从专指“谷物”, 转移到可形容“花草”, 语义进一步虚化, 在少数情况下可作语助词。

3.歆

《说文·欠部》:“歆, 神食气也。从欠, 音声。”神不能食, 只能闻闻祭品的香气。“歆”最初是动词义, 表示“祭祀时鬼神享用贡品的香气”, 《左传·襄公九年》:“鬼神不获歆其湮祀。”后来泛指“享用酒食”, 《国语·周语上》:“膳夫赞王, 王歆大牢。”逐渐引申作形容词, 表示“欣喜、悦服”。如《国语·周语上》:“以言德于民, 民歆而德之。”同时, “歆”还可表“羡慕”、“歆羡”, 如《新唐书·王綝传》:“士人歆其宠。”又用作“贪慕”、“贪求”, 《国语·楚语上》:“若易中上, 楚必歆之。”

“歆”演变过程的主线是动词词义的泛化和虚化, 义素发生了变化:

享用祭品→泛指享用酒食→欣喜、悦服→贪慕、贪求

(二) “花草”香气类的子语义场。

“花草”香气类子语义场的主要词项见表1。

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词项在《诗经》等文献中常以复音词或叠音词的形式出现, 如《诗·小雅》:“苾芬孝祀。”“苾”和词项义素例句特殊用法“芬”组成复音词表“祭品的馨香”, 《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乃敢擅损牺牲, 不备苾芬。”这反映了“花草”类子语义场与“谷物祭”类子语义场之间存在交集。词项义素例句特殊用法馥香气晨露晞而草馥象声词, “馥焉中镝”, “馥, 中镞声

除了上述例子外, 表示“香草”义的还有也“”馡”、“蘭”、“薰”、“荪”、“鬯由”“、“香鬰草””、“引蕡申”、为“芳爰”有、“承馤露”枝等, 在这里词义不由一名一词赘虚述化。为

(三) 食物香气类的子语义场。芬“花草的香气”、“香紫荣合素芬

这一类子语义场一般可细分为肉类香味和菜类香味, 见表2。分布”絆馨香, 芳香絆乎如入兰芷之室专指“浓香”

综上所述, “香气”类语义场可以分为三类子语义场:“谷物词”项、“花草”和“菜食”。义其素中“菜食”类还可细特分殊为用“法肉”和“菜”。膻早期祭祀文肉化膻中也的。祭从肉品, 包颤声括。各种谷物和菜羊食膻, 气因此这两类子臊语义场存在豕交膏臭集。也。在从各肉子, ?语声义。场中, 词项犬之膻间气虽然存在关联腥, 但它们星的见演事变豕模。令式肉存中在生差小息异;也其。中, “谷物豕”膻类气词义演变较为蝼活跃, 蝼这蛄可, 一能种与昆当虫时。肉农有业臭文味明如蝼的蛄不。断进步马有膻关气。

二?、“臭气”文类如子豹语而义作麝场香气者为香?。鸟臭气

(一) “臭气”类子语义场的主要词项。

1. 臭

《说文·犬部》:“臭, 禽走, 臭而知其迹者, 犬也, 从犬从自”。臣铉等注曰:“自, 古鼻也, 犬走以鼻知臭, 故从自。”由此可知“臭”的本义是动词, 表示犬用鼻子辨别气味, 与“歆”义近。但“歆”本义是“纳气”, “纳气”不可能去吸臭气, 只用于表示闻香气;而“臭”与“嗅”可表示闻其他气味, 不仅仅是香气。后来从动词引申为名词“闻到的气味”, 《诗·大雅·文王》:“无声无臭。”

“臭”表示“气味”后, 义域缩小, 作“香味”总称, 如《易·系辞传》:“其臭如兰。”也可以仅表示“臭气”, 如《国语·晋语》:“惠公改葬申生, 臭彻于外。”

值得注意的是, “臭”引申为名词之后, 就造了新字“嗅”和“齅”专门表示其动词义。《说文·鼻部》:“齅, 以鼻就鼻也”, 现在则写成“嗅”字。现代汉语中常用“闻”代替“嗅”, 即用听觉动词代替嗅觉动词, 其中的演变过程非常复杂。

2. 郁

腐臭。《说文·部》:“郁, 芳草也。”对古汉语中, “郁”的解释是存在争议的。据《说文》及《周礼》郑注, 都把“郁”释为花名, 指“郁金香”, 与“芳”相同, “香草”之义, 后来引申为“草之香气”。在《荀子·正名》中认为“香、臭、芬、郁”中, “香”与“臭”相对, “芬”与“郁”相对, 都是反义。此时“郁”不表示“香草”, 而是“臭味”。从事实情况来看, 香和臭并非绝对, 有时可相互转化, 某种香味过分浓郁了, 就变得难闻,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郁”可能存在这两种完全相反的义域。禽、牲畜等肉食词“耻辱”

在表“臭气”类子语义场中, 有一类比较特殊的词项, 指称动物腥臭味, 见表3。覧食之香也, 从食必声有覧其香通“絆”罷本义指“五味子”, 从?岂声菜之美者云梦之罷

此外, 表臭味的还有“腐”、“荤”、“茹”、“馁”、“羴”、“胜”、“烃”、“莸”、“餲”等。

(二) 通过对不同类别子语义场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 发现古汉语中表示“气味”类语义场的特点。

1.每个语义场都包括不同子语义场, 其中词项是有序的聚合体。“香气”语义场划分细致, 词项分属于“谷物”、“花草”和“食物”三个子语义场。现代汉语中, 大部分都用“香”总括各类气味, 分工明显不比古汉语中的语义场更明确。

2.“气味”语义场在词义方面, 具体概念词项多, 但总数目在不断减少;抽象概念词项较少, 但使用频率在增大, 且部分表具体概念的词义在不断虚化, 这反映了人类的认知特点, 即人类认识事物都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3.“气味”类语义场内词义都在不断引申, 义域不断扩大或缩小, 词性发生变化;新词不断产生, 具体表现为复音词、叠音词的产生和新字表旧义。

4. 表“香气”类子语义场中各个词项, 大部分都有共同的来源或义素;如“谷物”与“食物”的子语义场存在交集, 都与祭品“香气”有关, 核心义素大部分与“祭品”有关, 这与当时的祭祀文化密切相关。

5. 子语义场词项以单纯词为主, 也有少量合成词, 且合成词以并列式为主。

这从词汇发展上来看, 反映了单音词复音化是词义表示精细化的需要和趋势, 从人类思维发展上来看, 则是人类思维的成熟和进步。

摘要:古汉语中, “气味”类相关词项可组成一个语义场, 本文将它们细分为“香”和“臭”两个子语义场, 利用语义场理论对这些词项进行定性和定量考察, 并分析它们的语义场特点。

关键词:气味,香,臭,语义场

参考文献

[1]郭伏良.现代汉语语义场分析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 1995 (1) .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童致和.“香”和“臭”的词义演变及气味词的词义系统的发展[J].杭州大学学报, 1983 (2) .

[4]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5]吴宝安, 黄树先.先秦“皮”的语义场研究[J].古汉语研究, 2006 (2) .

气味检测论文 篇6

人的感受和对人身体的影响至关重要, 而仪器一般只能测出单一气体的浓度, 综合性异味的浓度往往无法判断。目前对气味的测试, 主要是通过专业的检测人员用鼻子主观评判, 其测试原理是, 在经过一定的温度和气候时效处理后, 由专业的气味测试人员对被测零部件或材料进行气味性等级判定。

各大企业均有自己的气味检测方法和标准, 见表1。各个企业对气味试验的方法不一样, 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德系类, 以德国行业协会和大众为主, 其它企业标准也大多参考其方法, 如沃尔沃、奇瑞、长城、福特等, 是将样品分别加热至3个温度 (23℃、40℃、80℃) , 其中前2个湿态, 保温24小时, 最后1个高温是干态, 保温2小时, 随后有试验人员分别用鼻子闻后按评级标准评分。第二类是美系, 以通用为主, 参考了德系方法, 其方法是将样品按照在车内位置分为直接照射和非直接照射, 直接照射的样品是在105℃温度恒温3小时, 非直接照射是40℃或70℃加热温度恒温24小时, 其试验加热温度相对德系方法要高很多。第三类是日系, 日系的试验方法各企业也有很大不同, 比较复杂。如丰田, 样品要进行最初的气味试验和老化后的气味试验, 加热温度与美系一样, 直接照射和非直接照射样品的加热温度有分别, 评判要求也相对较复杂, 见表2。上汽商用车试验方法与美系的试验方法类同, 加热温度稍有不一样。评定标准靠向日系标准, 加入了舒适度的评判。

各个企业对气味试验的方法、评判等级、气味要求也不一样。第一类是德系类, 这些标准评判标准和评判等级都一致, 虽然评判标准的表述稍有差异, 但是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 都是按6级气味强度来评定气味等级, 并且是分为1-6级, 且1级为最好的无气味等级。上汽虽然是6级评级法, 但是评判标准中加入了舒适度的评判。第二类是美系, 其方法是按1-10级气味强度来评定的, 评判等级和德系是颠倒的, 10级为最好的无气味等级。吉利也是按此方法。第三类是日系, 马自达和江淮都是按1-5级来评定气味强度, 且5级为最好的无气味等级。丰田和尼桑除了评定气味强度, 还评定舒适度, 且他们各自的气味强度和舒适度的评定等级数也不一样, 此外尼桑还增加了气味特征的要求。不同企业的评定等级和标准不一样, 对气味测试的方法及对内饰件的气味要求也不一致, 单纯的看气味测试结果也会引起误解, 见表1。上汽商用车试验方法与美系的试验方法类同, 加热温度稍有不一样。评定标准靠向日系标准, 加入了舒适度的评判。

除了汽车零部件及内饰原材料需要进行散发的气味评定, 还有整车车内气味的评定标准。如大众PV3938和PV3942。

结束语

由于方法和评级的不统一, 给很多配套供应商带来困惑, 给主机厂提供质量保证时应明确试验标准, 同时, 如给不同的主机厂配套产品时, 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试验, 也给各企业增加了试验成本。呼吁国家能尽快统一试验标准, 即监控了产品质量, 又降低重复试验成本, 同时也有利于将多家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比较。

摘要:气味是挥发性物质刺激人体的鼻腔嗅觉神经而在中枢神经中引起的一种感觉, 能非常直观的反应汽车内饰件的优劣, 是一种基于人嗅觉感官和舒适度的主观评价。文章简述汽车内饰件不同气味试验标准之间的特点和差别, 并进行比较不同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汽车内饰材料,气味,试验

参考文献

[1]VDA 270 (1992EN) , Determination of the odour characteristics of trim materials in motor vehicles.

[2]PV 3900, Components in passenger Compartment odor Test.

[3]Q-SQR.04.103-2009, 散发性能检验-气味性试验.

[4]Q-CC JT001-2009,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散发性试验方法和限制.

[5]GME 60276 (2000EN-DE) ,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ance to Odour Propagation of trim Materials.

[6]Q/JLY J711061-2009.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性试验方法.

[7]CVTC 54003-2010.汽车非金属内饰材料气味性测试.

[8]TSM0505G.非金属材料的气味标准.

半夏厚朴汤的气味配伍及临床应用 篇7

1 气味配伍规律

本方主治之梅核气, 是由于七情不畅, 气机郁结, 肺胃升降失常, 痰涎凝聚而成。治当调气行津, 祛痰降逆。经曰“结者散之”, 半夏味辛, 辛者, 散也, 半夏之辛以散逆气结气为君药。张山雷云:“半夏味辛, 辛能泻散, 而多涎甚滑, 则又速降, 《本经》言其疗咽喉肿痛, 头眩咳逆, 皆气逆上冲, 多升少降使然, 滑而善降, 是以主之。”滞气不通, 津液不行, 厚朴辛苦温, 辛能散结, 苦能下气, 温能益气, 故能散湿除满。正如《本草汇言》所言:“厚朴, ……凡气滞于中, 郁而不散, ……或湿郁积而不去, 温痰聚而不清, 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 辛可以清痰, 苦可以下气也。”两药相配, 厚朴行气, 可协助半夏的化痰作用;半夏降逆, 亦可协助厚朴的行气作用。苏叶入肺, 质轻辛温, 芳香疏散, 宣通郁气, 则气疏涎去。且苏叶、厚朴, 一升一降, 舒畅中焦气机, 针对郁结之梅核气而疏畅气机, 是为本方方根。生姜辛散温行, 助半夏降逆和中。茯苓甘淡渗湿健脾, 使痰邪内消。全方辛、苦、温药并用, 辛散气滞, 宣通郁结, 苦能燥湿降逆, 温可通气滞化痰饮, 对痰气郁之证, 确是下治 (表1) 。

2 临床应用

2.1

临床用治梅核气, 对某些重症作用显得单薄, 而且此方偏于化痰降气, 缺乏疏肝解郁功效, 故五氏治疗梅核气常以此方加玫瑰花、代代花、川楝子、生麦芽为基本方, 随证加减, 可获显效[1]。

2.2 治疗气滞痰郁之梅核气时, 方中选加威灵仙能起到卓著的疗效。

威灵仙性微温味辛, 是为常用除痹之药, 但其理气胸之功常被人们忽略, 吕建光[2]用半夏厚朴汤加威灵仙、山豆根、马勃、射干等药物, 并随证而加减之, 每每应手奏效。据现代药理研究, 威灵仙可使食管蠕动节律增强, 频率增加, 幅度增大, 有利于气机的疏畅, 但用之过量, 可导致中毒, 需引起高度重视。

2.3 后世发挥用其于气郁津凝阻于三焦的各种病变。

如《证治要诀》谓治“癫疾”;《瑞竹堂经验方》四七汤, 治妇人女子, 小便不顺, 甚者阴户疼痛, 即本方加香附子、甘草, 煎成加琥珀末调服。陈潮祖[3]认为此方厚朴、苏叶温能降气而令逆气下行, 苏叶味辛又能宣畅气机而令卫气出表, 虽然药仅两味, 却能恢复气机升降出入之常。半夏燥湿运脾, 生姜温胃散水, 苏叶、厚朴芳香化湿, 一切为了恢复脾运;苏叶、生姜之辛, 可以宣发肺气, 开泄膜理, 布津于表;茯苓之淡, 可以渗利水湿, 导湿下行, 将宣肺、燥湿、芳化、淡渗合为一体, 发汗、利水溶于一方。所治部位涉及上、中、下三焦, 基本病理都是气郁湿滞, 不从三焦分析, 则不能灵活运用此方。

2.4 过敏性哮喘

刘水德[4]认为过敏性哮喘属饮邪上逆, 肺气不降, 病位在肺系, 涉及到脾胃。用半夏、厚朴辛开苦降, 寒温并用, 使清升浊降, 痰化逆降, 遂得饮化喘平。苏叶芳香入肺以宣其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 苦以降逆;生姜、茯苓佐半夏逐心下之停水, 故用半夏厚朴汤效好。

3 方论选录

《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咽中如有炙脔, 谓咽中有痰涎, 如同炙肉, 咯之不出, 咽之不下者, 即今之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 凝涎而生。故用关夏、厚朴、生姜, 辛以散结, 苦以降逆, 茯苓佐半夏, 以利饮行涎, 紫苏芳香, 以宣通郁气, 俾气舒涎去, 病自愈矣。此证男子亦有, 不独妇人也。”

参考文献

[1]王大鹏.学习运用一些成方的体会[J].陕西中医函授, 1985 (1) :45.

[2]吕建光.试论梅核气的证治及威灵仙的运用[J].新中医, 1986, 18 (1) :12.

[3]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04.

气味检测论文 篇8

研究人员介绍, 选择雄蚕蛾来做机器车驾驶员, 因为它们会跳一种“交配之舞”。当它们受到雌蚕蛾释放的性信息素的刺激时, 就会展现一种完全不同的走路方式:走直线的折尺形路线, 伴随几个转身和超过360度的旋转。机器车前端有一个能自由运动的聚苯乙烯小球, 可以整体控制小车, 就像计算机鼠标里的小球。研究人员将蚕蛾附着在这个小球上。车前面还有两个40毫米的风扇, 可将空气中所含的性信息素吹到蚕蛾面前, 就好像蚕蛾的翅膀不断拍打能让空气流过它超灵敏的气味“天线”。

在实验中, 研究人员用了一个1800毫米长的风道, 把信息素和机器车分别放在风道两端。他们测试了14只蚕蛾, 所有蚕蛾都能成功地引导机器人到达味源。他们还进行了一项转弯实验, 改变机器车两个马达中一个的功率, 这样它在运动时就会转向一边, 蚕蛾就必须不断调整方向, 改变自身位置才能到达目的地。

消除养殖场粪臭气味的几项措施 篇9

养殖场要有足够的土地尽快处理掉粪便和废弃物,不要将粪尿污水在养殖场长期堆积。如果养殖场建在农田周围,粪便、污水能及时得到处理,就不会成为空气、水源的污染源。

2 循环利用

将养殖业与水产业、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生产的良性循环是对粪便、污水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措施。如小型养殖场建在水库、塘坝周围,粪便、污水就可排放入水中,水面养鱼,泥中植藕,既不会产生令人作呕的粪臭气体,还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达到节约资源,生态养殖的目的。

3 营养调控

只要将日粮中蛋白质含量降低2%~4%,就可大大减少粪便中的氮、硫含量,从而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对控制恶臭,保护环境也有重要作用。

4 生产沼气

利用沼气池生产沼气,不但能够补充能源,还能彻底消除粪臭气味,同时,生产沼气的下脚料也可进行再利用,如沼渣是肥田的好原料,沼液可以肥田也可用作畜禽饲料。

5 干清粪便

利用水冲法清理粪便虽然比较彻底,使圈舍更卫生,但却浪费水资源,又会产生大量污水,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采用干、湿分离的办法清理粪便,污水生产量少,干粪便容易处理,产生的恶臭气体自然也少得多。

6 使用EM

EM是由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以及发酵系列的丝状菌等80余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多功能菌群,能有效增强胃肠活动功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粪尿中的氨浓度,从而减轻粪尿恶臭。用1/250EM稀释液喷洒鸡舍,会使鸡舍氨气浓度降低10%,硫化氢气体浓度降低30%以上。用EM微生物制剂发酵处理鸡粪,也能有效消除鸡粪的臭味,提高肥效,合适的EM微生物制剂用量为3.5%~5%,鸡粪含水量应在50%左右,发酵时间是8 d。

7 遮盖掩蔽

上一篇:打印报表下一篇:人际交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