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检测论文

2024-07-24

人数检测论文(共5篇)

人数检测论文 篇1

对于教室人数检测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在教室中的每个座位上放置传感器;二、在教室门口设置刷卡系统。但是对于座位上放置传感器的方法而言, 方法复杂、成本高;对于教室门口处设置门禁刷卡系统的方法不仅投资高, 会出现学生漏刷或替刷的现象, 而且会妨碍学生进出教室的速度。因此出于经济, 精度的考虑, 本终端采用红外对管作为检测元件, 实现教室人数检测终端的设计。

1 检测原理

1.1 光电开关工作原理

本设计采用对射式光电开关E3F-5DN1 (接收器) /E3F-5L (发送器) 作为检测元件。光电开关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 由同步回路选通电路, 从而检测物体的有无。图1给出了光电开关工作原理图。当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无人经过时, 接收器的红外敏感三极管由于接收到发送器发射的光束而导通, 输出低电平;当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有人通过时, 红外敏感三极管无光束进入而截止, 输出高电平[1,2]。

1.2 人数检测原理

单片机通过判断教室门内外光电开关信号产生的先后顺序, 来判别人员进出情况。当有人进入室内或离开室内时, 门内外光电开关输出的脉冲信号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 图2给出了人员进出检测时序图, 当光电1先产生高电平而光电2后产生高电平时, 则单片机判断有人进入, 教室人数加1;反之, 教室人数减1。单片机通过对光电信号的检测, 对数据进行分析, 进而得出教室的人数[3]。

2 检测终端设计

2.1 硬件系统设计

本设计将两对光电开关设置为一组检测器件。在教室门口内外各安装一对红外对管。实践调查, 学生身高高于1.4 m, 人体的宽度大于10 cm。所以, 光电开关安装在距地高度为1.4 m处, 两对红外对管间水平间距小于10 cm以提高灵敏度。

光电开关的信号线与单片机的IO口相连, 用以完成信号的传输。图3是硬件系统设计电路图[4,5,6]。

2.2 软件编程

人员经过门口时, 会出现几种情况:

1) 无人进出教室, 即进入教室的净增人数为零。此时可能的情况有:没人进入教室, 此时单片机与光电开关连接的IO口同时接受到高电平。有人站在门口并遮挡了光电1很长时间后离开, 此时通过设置单片机检测等待来进行判断, 即单片机在采集到光电1有信号输入后并等待光电1电平变化, 当光电1电平变化后再判断光电2是否有触发信号输入。由于人员站在门口只遮挡了光电1, 而并未进入教室, 因此不会触发光电2, 此时单片机维持计数不变。

2) 有人进出教室, 即进入教室的净增人数非零。单片机采集到光电1有信号输入后并等待光电1电平变化, 当光电1电平变化后再判断光电2是否有触发信号输入。由于人员会先后触发两个光电开关。所以光电2会被触发, 在光电2电平变化后, 进行人数加减1处理。

3) 有人在教室门口徘徊。对于这种情况, 软件将其视为人数加1 (或减1) 后再进行减1 (或加1) 。系统软件流程图如图4所示[7]。

3 调试结果分析

通过硬件和软件的设计, 该检测系统实现了对教室人数的实时检测, 达到了预期效果。表1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模拟人数检测结果报告。其中:

式中:E1为显示误差, RES为统计显示结果, PIR为教室人数;E2为统计误差, △P1为教室净增人数, △P2为统计结果。

实验显示, 在时间段8:00~9:30、10:00~12:00期间, 人流量不大时, 本终端能精准地检测出教室内人员变化情况, 并且稳定性强。然而在时间段9:30~10:00期间, 出现了两人同时进出教室的情况, 由于光电开关的局限性, 对于两人同时进出教室的情况只能识别为一人, 在统计人员数量不大的情况下增大了实验的统计误差。可以通过增加光电开关的数目以及设置光电开关的位置减小误差。

4 总结

测试表明, 本终端对学生上自习过程中, 人流量小的情况下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且能实时更新检测数据。

参考文献

[1]王文英.基于光电开关的工业产品计数器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 2013, 36 (8) :136-137.

[2]左兆陆, 郑宾, 丁高林, 等.基于红外线光电开关的测速系统设计与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 2011 (8) :82-84.

[3]付丽, 吴朝彦, 王文志, 等.基于光电开关的硬币面值识别系统设计[J].压电与声光, 2011, 33 (5) :837-839.

[4]王建军.红外光电开关在人流量记录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8 (2) :75-76.

[5]毕满请, 高文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6]陈利永.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7.

[7]王功利, 刘景, 蒋建华.红外对管及其在测量滴流速度方面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 1996 (5) :31, 33.

为何还有瞒报死亡人数 篇2

当地宣传部在回应记者查询时,透露成立了调查组云云,搞得他们仿佛现在才知道似的。可隐瞒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很难想象当地政府真的不知情。

这也是特别让人惊悚的地方,一个地方在公共灾难中死掉了30人,而后竟然被政府统计硬生生抹掉,一个一个的死亡被严丝合缝地隐瞒下来。如果不是网络泄密,外界丝毫不知,这种能把人命“一笔勾销”的作为才是这件事中叫人感到恐怖的地方。

瞒报的直接原因很简单,重特大事故超过10人死亡,就要启动相关的问责调查程序。所以,控制死亡人数,就是控制当事官员的安全感,确保他们自己的乌纱帽。岫岩风灾波及面广,单靠一个两个基层小吏当然不能瞒下来,必然成系统地协调造假,瞒报是精细活。

岫岩瞒报成功掩盖30人的死亡达四年之久,这些人在家庭、亲友那里已是亡灵,但在政府官员嘴里“并没有死”。毫不迟疑地掩盖死亡,成为这些官僚面对灾难后的解决方案。这种对死亡、对民众的取态,并非孤例,它很像是程式化运作,是在制造一种死亡模式。

岫岩瞒报事件泄露之前,21年前被枪决的河北冤案当事人聂树斌得以平反。与瞒报中掩盖死亡的手法相反,洪灾死难者还被官方“期望”活着,而聂树斌则被“期望”死去,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仕途上的一块垫脚石。

死是生的反面,对死者的态度直观反映了对生者的真实立场。岫岩掩盖30名死者,说到底是蔑视包括死者在内的生者,不带一点人性。

岫岩那些参与瞒报的各层级官员,制造聂树斌冤案的那些司法人员想必也都是有家有口,有兄弟姊妹,有父老乡亲,但是他们在铁腕冷血地掩盖死亡、制造死亡的时候,没有回头。

权力怎么对待死亡,就会怎么对待生命。生的计划,死的随机。甚至落入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都是每个人该予以警惕的。

这也是人们对岫岩瞒报感到愤怒的原因,人们当然知道既然能有如此隐秘的欺瞒,也不会奢望刮骨疗伤式的问责。多条生命的死亡不只是关涉官员的乌纱帽,更是民众自我保护意识的一次再教育。岫岩欺瞒终究揭露,聂树斌终于平反,都见证了这一自我教育的人心所向。(文丨司徒小山)

人数检测论文 篇3

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技术采取非接触式的检测方法, 广泛应用于物流、生产、企业管理等各领域, 具有极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已成为新世纪最主要的自动识别技术。本文基于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技术的原理, 对其应用于地铁车厢人数预报装置, 实现车厢人数检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

一、RFID系统简要介绍

(一) 系统组成

RFID (Re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交换和目标识别。具有穿透能力强、识别距离远、环境适应性强、数据存储量大、可同时识别多个物体、且无须人工干预等诸多优势。最基本的RFID系统如图1所示, 由三部分组成:1) 电子标签 (Tag, 即射频卡) :由耦合元件及具有模拟、数字记忆功能的芯片组成, 负责存储被识别对象的数据信息, 电子标签含有依不同频率、应用环境而设计的内置天线, 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2) 阅读器:可以读取 (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 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3) 天线:包括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在电子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有些系统的阅读器还置有RS232接口, 通过通讯线和上位机系统相连, 进行数据交流共享, 从而实现后台控制功能。

(二) 系统实现过程

如图1所示, RFID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大致实现过程是:在待识别检测物体的表面或内部绑定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中存储有被标识对象的相关数据信息;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通过电磁感应进行无线通信, 从而使得阅读器获取电子标签的标识信息, 并辨别数据的有效性, 从而达到对物体自动识别的目的。具体实现过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出具有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当电子标签进入到发射天线的工作空间时, 通过产生电磁感应的耦合电流来获取能量以激活电子标签内部电路, 并为其持续供电, 而后由电子标签的内置天线发送出自身存储的标识对象的相关数据信息, 接收天线接收到这些数据信息后发送给阅读器, 最后阅读器将所获信息传送至上位系统的PC机进行后台数据处理。

(三) 电子标签的标准及分类

1) 按照能量供给方式的不同, 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无源和半有源三种:有源标签是指配有内置电池的标签, 由内置电池给电路供电, 有源标签主动向阅读器发送射频信号, 因此又被称为主动式标签;无源标签是指内部没有电池的标签, 工作时由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信号激活标签, 间接向标签供电, 因此该标签又称为被动式标签;半有源标签是标签内部有电源, 但这个电源只能维持标签内部电路的运作, 标签不能向阅读器发送信息, 只有阅读器向标签发送信号时, 该标签才能被激活, 同阅读器进行数据的交换。2) 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 电子标签可以分为低频标签 (30~300KHz) 、高频段标签 (3~30MHz) 、超高频标签 (300MHz~2.45GHz) 和微波标签 (2.45GHz以上) 。电子标签的工作距离范围和工作频率有关, 工作频率越高, 工作距离越远。

二、RFID技术应用于地铁车厢人数检测的可行性

地铁车厢及乘客具有以下显著特征:车厢封闭性极好, 检测范围固定不变;每位乘客必然携带地铁卡进站乘车, 则标识对象唯一确定, 且对象信息易获取;地铁在两站之间的运行时间足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充分利用以上特征, 在乘客的地铁卡中内嵌含有相关数据信息的电子标签, 并在车厢内部安装阅读器识别检测地铁卡的信息, 再交由数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便可获得车厢内的地铁卡数量, 从而获得车厢内的具体人数。综上所述, 将RFID技术应用于地铁车厢人数检测具有良好的条件, 可以精确、快速的获取终端信息, 有利于缓解地铁车厢空间资源利用不均的问题, 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乘车体验, 极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基于RFID技术的地铁车厢人数检测方法的应用

(一) 地铁车厢人数预报装置介绍

地铁车厢人数预报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 由射频识别检测模块、处理器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组成, 射频识别检测模块识别检测车厢内的乘客, 并将原始数据传输给处理器模块进行数据处理, 处理后的数据会由数据传输模块进行无线移动通信, 使得车厢内乘客数量的信息提前显示在下一站的电视机屏幕上。

(二) 车厢人数预报功能的实现

选择作用距离为3米、工作频率为915MHz的无源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的定位识别信息采用地铁卡的编号, 一张地铁卡对应一个编号, 这样便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唯一性。为了满足数据的完整性, 使得检测范围覆盖整节车厢, 如图2所示, 在车厢顶部等间距得安装三组天线和阅读器, 三个阅读器 (为了方便展示, 图中只画一个阅读器) 均和处理器相连, 处理器和信号发射器相连。步骤一:阅读器经发射天线发射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当有乘客持地铁卡进站乘车并走进具有射频信号的车厢时, 地铁卡电子标签便会感应接受射频信号, 并获得能量而工作, 电子标签将所在地铁卡的编号信息通过内置的发送天线以载波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 接收天线便会接收到这个信号并经天线调节器传输给阅读器, 阅读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便获得乘客地铁卡编号的原始数据, 然后将其送到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步骤二:处理器接收到乘客地铁卡编号的原始数据后, 开始对这些编号进行逐一计数, 并剔除重复出现的编号, 直到最后一个编号出现为止, 这便获得计数结果。最后处理器把计数结果即车厢内的人数信息通过通讯线发送给信号发射器。步骤三:无线移动通信发射器采用模拟微波传输方法, 经过微波发射机把接收到的信号直接调制在微波的信道上, 再通过微型天线将微波信号发射出去。微波信号可以随着地铁的运行而传输。步骤四:无线移动通信接收器的结构和发射器类似。信号接收器安装在车站内, 其微型天线接收到微波信号后, 通过微波接收机解调出原来的电信号并转换, 最后把视频信号传输到站内电视机屏幕上, 显示数据结果。

四、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表明, RFID技术在人体识别检测及统计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地铁车厢人数预报装置具有准确性高、响应迅速、成本低廉、硬件结构简单等优点, 极具市场开发潜力。

摘要:地铁车厢人数预报装置可以在地铁即将抵达地铁站时将各节车厢的具体人数显示在地铁站内, 供乘客参考, 使乘客能够合理选择车厢排队等候, 以减缓地铁车厢空间资源利用不均的问题。本文粗略介绍射频识别技术,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人数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地铁,射频识别技术

参考文献

[1]徐济仁, 陈家松, 牛纪海.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发展[J].数据通信, 2009 (1) :21-26.

[2]杜云明, 周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0:29-5

[3]孙晔, 王艳秋.RFID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J].电大理工, 2009 (1) .

[4]戴清杰, 宋军奇, 高燕.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0 (5) .

[5]王少飞, 关可, 伍庆文.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 2008 (3) .

人数检测论文 篇4

目前我国96%的医院是公立医院, 集中了最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 公立医院改革也通常被认为是医改巾“最难啃的骨头”和“重中之重”。因此, 公立医院的改革与中国亿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举一动都受到万众的瞩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医院逐步由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成长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利润平均化、市场相对稳定和产品价格上调空间相对狭小的大环境下, 如何既兼顾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又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率;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中, 既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成为医院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公立医院, 提高医院效率是承担社会责任与发展医院自身经济的必然途径。医院效率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对医院效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应以患者利益为中心, 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效果的前提下, 降低医疗费用,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提高医院的社会美誉度与社会影响力, 由此吸引患者前来就医, 增加医疗业务量和服务量, 并努力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 提高收支结余, 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有良好的正作用, 同时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发展更多的优质卫生资源,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 也对社会效益产生正作用。要提高医院的效率, 就要解决如何对医院效率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价问题。医院效率主要包括“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三个方面。出院人数分析对研究如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有重要作用。[1]

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 目前居民看病就医偏向选择大医院, 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 而基层社区医院卫生资源部分闲置, 所以目前公共卫生资源短缺的情况下, 卫生资源浪费和卫生服务效率低下同时存在。[2]

1 方法

此研究从2005年至2012年间的数据是准确全面的, 历年三个季度数据完整精确的;2013、2014两年的数据缺少十二月份, 而2015年第四季度缺少数据, 因此本研究通过时间趋势预测[3]分析将所缺数据补齐。对于原始数据各年份之间精确程度不同, 本研究在将保持原始数据的精确度, 不做相应的调整。

2 结果分析:

2.1 我国总诊疗与总出院人数统计

从表1—表4中可以看出在这十年间我国的总诊疗和总出院人数是增长十分迅速的, 增长了三倍左右, 这不但反映了我国医疗需求增长十分迅速, 而且反映着国民对医疗需求的结构不断发生着改变。从过去不敢住院, 没钱住院, 到如今更加关注健康, 敢于消费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相关, 老年人多了, 住院出院人数也将变多。

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2.2 诊疗人数与出院人数随时间变化趋势

2.2.1总诊疗人数与总出院人数变化趋势

总诊疗人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 包括: (1) 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 (2) 出诊人次数; (3) 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 (4) 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 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患者一次就诊多次挂号, 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 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就总诊疗人数来看, 2015年人数是2005年的将近三倍, 尤其2007年至2009年三年间增长率在50%左右, 增长最快。近年来总诊疗人数在70亿以上, 稳中有升。

出院人数是反映医院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床位的分布情况、利用程度、医院各部门人员比例等。其中平均开放床位数和病床周转次数是最重要的两大因素, 它们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经济联系, 符合使用综合指数分析法的条件,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出院人数 (O) =平均开放床位数 (X) X病床周转次数 (Y) 。出院人数指数=平均开放床位数指数X病床周转次数指数。[4]就总出院人数来看, 2015年人数是2005年的将近三倍, 其中增长最快的几年分别是06-09年和2012年都达到了两位数。从2008年开始出院人数首次突破一亿人次, 2015年又突破两亿人次。

2.2.2医院诊疗人数与出院人数的变化

同总诊疗和出院人数变化趋势一样, 在医院中的诊疗和出院人数随时间变化也相应增加, 与总趋势相同。说明医院仍然是卫生服务的主要承担者, 而且占了总人数相当大的比例。

2.2.32015年各个机构诊疗与出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诊疗人数方面, 我们可以发现2015年医院和其他机构都占了总人数的较大部分。其他机构甚至还略高于医院。这是因为其他机构包括小型诊所和卫生室, 以及私家医院等等, 与出院人数不同, 诊疗人数包括了大多数不需要住院的诊疗案例, 更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医疗服务情况。可以看出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都在我国的基本医疗系统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通过对出院人数的因素分析, 我们知道增加床位数, 加快病床周转次数都可以增加出院人数, 而各科床位结构是否合理又是影响周转次数的重要因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现代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正在上升, 各科疾病所占的比重有所改变, 我们必须科学分析疾病谱, 合理安排开放床位, 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目前病床周转次数的加快, 出院人数的增加与病人住院时间的缩短有着密切关系, 医疗制度的改革使人们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 人们希望用比较低廉的费用得到比较优质的服务, 满足基本的医疗需求, 因此医院只有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手段, 提高服务质量, 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医院的现代化不仅是医疗手段、医疗设备的现代化, 也是医院管理的现代化, 科学的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 对各科开放位进行动态的跟踪管理, 避免部分科室的床位负担过重, 而部分科室床位闲置的不平衡格局, 做到物尽其用。

2.2.4社区与卫生院的诊疗人数与出院人数变化趋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城市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村卫生院最近几年发展迅速, 所占的比例虽然增长不明显, 大绝对总量在加大的趋势有所放缓, 在11年之前发展十分迅速, 但11年后就陷入了停滞。这与国家层面对社区卫生工作和乡村卫生院越来越重视有很大的关系, 但似乎和新医改的进行有莫大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

2.2.5各机构人数所占比例随时间变化

从上边几张图可以看出来, 在诊疗人数方面, 大型医院不再是人们看教轻微的病症的首要选择,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通过“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 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5]”社区医院、卫生院、小型诊所、私家诊所都开始更多地走入人们的选择视野, 并在今年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

而出院人数方面, 在需要住院的疾病一块人们还是会更多地考虑在大型医院等进行更高医学水准要求的住院医疗服务。但是在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还是提供了很大一部分医疗服务, 其趋势是先升后降, 主要和农村地区交通发展和收入增长有关, 农民更愿意到医院就诊, 并且可以承担所需的医疗费用, 当然也和新医改新农合有关。医疗服务合理分流能够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宏观结构.通过对医疗服务提供在各级医疗机构分布的重新调整.可以促进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和卫生资源投向的调。促进农村医疗服务合理分流.对于缓解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过度和乡镇卫生院服务不足现象、合理配置农村医疗服务资源、使农村居民更好地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患者就医合理分流[6]。但是由于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患者的就诊流向情况并不乐观。新医改中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农村常见病的诊治应该在乡镇卫生院及以下机构完成, 大病和疑难病的诊治在县级及以上机构完成.农村三级医疗网应有效地分流农村患者.使农村居民的大部分基本医疗卫生需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满足。随着政府对卫生的投入日益增加.新农合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稳步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改善.但是农村居民就医流向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减少。患者向上级医疗机构流动明显。由此带来了次均费用升高.进而可能会影响新农合资金的安全和农民就医负担。[7]

3 结论

总的来说。我国近十年来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呈现上升趋势, 总诊疗和出院人次不断上升, 由于基数较大, 增长速度则有所放缓但总的来说依旧数目巨大。同时医院所占的比例一直很高造成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 社区和乡村卫生院大有潜力可挖。基层的其他卫生机构所提供的基层医疗服务也不断在被完善, 占有着越来越大的比例。

有研究表明, 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质量差异与机构间协作程度相关[8]。故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保障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合作是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分级分区”作为统一医疗体系的基本构建原则, 将居民健康进行区域内管理, 实现人力、设施配置分级优化, 保障合理就医[9]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对于一个国家复杂的医疗服务体系来说, 无论将医疗体系分为几个层级, 其分级的基本概念在于若在家庭内自我诊疗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全科医生的照顾, 若全科医生不能处理的病患, 就需要转诊至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以满足不同层级的医疗服务需求[10]。

参考文献

[1]郭晓日.我国公立医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2]冉晓鸽.上海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2013, 30 (3) :121-125.

[3]吕林涛, 李军怀, 吕晖, 等.时间序列模式及其预测模型算法应用[J].计算机工程, 2004, 30 (17) :50-52.

[4]李锦华.医院出院人数的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 2005, 11 (12) :1142-114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

[6]尹爱田, 宋春燕.建国以来农村医疗服务分流措施及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9 (3) :57-59.

[7]井珊珊, 许利刚, 尹爱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医疗服务分流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 28 (3) :213-215.

[8]Bardey D;Canta C;Lozachmeur J The regulation of health care providers'payments whe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matter2012 (05) .

[9]Roland M Linking physicians'pay to the quality of care-a major experi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2004 (14) .

且看考研人数“逆市上升” 篇5

让我们再看一组数据。2006年考研人数为127.5万人, 2007年考生人数为128.2万人, 2008年为12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 2003年是大学扩招的高峰, 2007年考研人数却仅比2006年多出7000人左右, 是2001年以来增幅最小的一年。因此, 近3年来, 考研人数呈现逐步减少的态势。

当我们还在谈论连续3年考研人数下降是由于考生更趋理性, 对考研的态度更明确的时候, 2009年考研人数却“逆市上升”了。如何理解这种“逆市上升”?一些人认为这是考生非理性的盲目跟风心理所致, 逃避就业, 把校园当成避难所。于是呼吁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当理性、谨慎, 要从长远出发, 而不是仅考虑眼前利益。

笔者认为, 这或许是一部分原因。但毕业出路的选择, 相当于人力资源的一种投资。不能简单地将考研人数的上升解释为考生的不理性情绪所致, 就如同不能将近3年考研人数的下降解释为考生的回归理性一样。

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这3年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繁荣有目共睹。繁荣的经济形势下就业机会增加, 人们对未来也有着良好的预期。这就正好解释了为什么2007年本科毕业生人数高于往年, 但当年考研人数反而没有大幅度增加。结合近3年的经济形势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数据, 直观的判断是考研人数与当年经济形势呈现负相关的对应关系:在大好的经济形势下, 更多的考生选择就业而不是继续上学。

上一篇:合并心衰下一篇:变电站巡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