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制度

2024-08-10

开采制度(共8篇)

开采制度 篇1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最根本的环节之一就是决策制度建设问题,如何科学认识和设计企业的决策制度涉及到企业改革领域研究中一个前沿命题。油气资源作为我国的战略资源,其开采企业的决策制度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石油企业改革的深入,国内、国际环境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油气开采企业决策制度也暴露出愈来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要求石油企业管理层提高对决策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因此,本文立足于采油厂,对我国油气开采企业决策制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不仅是现实需要,也对企业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科学化,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油气开采企业决策制度的作用

决策制度就是一个组织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顺利运行和进行有效的决策活动所设计的相关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定、原则、标准等规章制度。决策制度对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1.保证采油厂决策的科学性。一套有效的决策制度,除了可以保证决策过程的顺畅运行和进行高效的决策活动以外,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科学的决策理论为基础。企业决策制度的建立,使企业决策的制定有了制度保障,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2.保证采油厂决策的有效性。采油厂决策往往是多系统的综合决策。单靠个体或少数人是无法保证决策的有效性的,需要群策群力,集体参与决策是保证决策有效性的关键。决策的程序化制度、决策的民主化制度以及决策的信息反馈制度都是立足于发挥集体的作用,以保证采油厂决策的有效性。

3.保证采油厂决策的艺术性。决策的制定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因此,艺术性就成为决策的特征之一。决策艺术性是指决策除了以客观现实为基础之外,还有赖于决策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决策的程序化制度、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决策的民主化制度与决策的信息反馈制度都是从不同侧面强调把握客观现实,因此,决策制度就成为决策艺术性的基础保证。

二、油气开采企业决策制度存在的问题

鉴于内外部环境的恶化,成本压力的逐年加大,我国采油厂已逐步重视决策制度的建设。但由于我国采油厂的决策制度大多脱胎于计划经济的体制模式,其内部管理还或多或少地有着传统计划管理的色彩,在决策组织结构、决策程序、决策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1.油气开采企业决策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我国采油厂的组织结构大多是U型结构(Unitary Structure),属于一种中央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其最大特点是集中控制下的多层次的决策分工。集中控制保证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和规模经济的效果,多层次的决策分工提高了决策的效率。但U型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两大缺陷,这些缺陷随着市场交易内部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显现。一是由于U型结构所具有的集中控制特征导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矛盾日趋扩大,导致管理的累积失效,加大采油厂内部管理交易的成本,进而影响采油厂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职能化部门的设置,导致各职能部门之间产生目标和利益上的矛盾,导致企业总体目标可能会偏离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U型结构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管理水平、效率的提高,影响企业决策执行的效果。因此,采油厂组织结构向“扁平化”转变是必然趋势。

2.油气开采企业决策程序存在的问题。科学决策是一个过程,由一整套决策程序构成,大体包括发现问题、根据目标制定备选方案、决策方案的优选、决策方案的实施,直到决策方案的反馈优化。科学决策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决策制定以及实施的科学性。目前我国采油厂在决策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阶段采油厂的信息透明化、对称化和集成化程度相对不高。在制定企业决策时,采油厂各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不愿向对方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采油厂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所需准确的生产、技术、财务等信息,导致最终作出的决策结果与采油厂实际发展需求不符,从而影响采油厂的长远发展。

(2)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采油厂将主要精力放在决策制定阶段,而对于决策执行阶段的监督控制则相对薄弱。以采油厂财务资金管理为例,在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等问题突出。有些时候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造成由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监督工作的滞后势必会影响决策的执行力度。

3.油气开采企业决策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采油厂不是独立法人,仅是两头进入市场(生产、生活所需原材料和物资在市场上采购;产品进入市场销售),而采油厂内部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型模式。采油厂的两大核心指标仍然是上级硬性下达,企业经理人不承担风险,决策程序和激励约束机制流于形式,这便给企业管理及改革带来了难题:一方面面临着残酷的外部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企业的决策权很有限,管理者的创新受到限制;采油厂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完善,二级单位的短期行为和本位主义依然存在。

4.油气开采企业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在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内部的管理,包括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都越来越需要强调计划性,特别是要强调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就必须以准确、及时、量化的数据为基础。采油厂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数据的准确系数和传递速度,决策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准确的数据和及时的传递途径上。但采油厂许多基础数据的获得是靠手工、报表、电话等相对传统的途径,决策赖以进行的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工作较为薄弱。落伍的信息系统与动态多变的市场、频繁的业务流程重组将成为今后企业决策的主要矛盾。

5.民主集中制决策制度建设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意识比较薄弱,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封建人治传统的严重影响,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观念在采油厂管理者管理方式上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特别是当有些制度可能束缚管理者自己的“自由”、损害其“利益”时,他们进行制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不足。

(2)对制度建设的系统性认识不足。制度是一个体系,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配套、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一个个具体制度的简单整合。现在采油厂往往是重视具体制度的建设,而忽视它们之间的相互匹配;在决策制度建设中,会议制度比较健全,而会议前的调研、征询意见、专家论证制度则不够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还没有建立。这就导致制度的整体效能就得不到有效发挥。

(3)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是重视人们的自觉性而忽视强制性的监督机制的建设。虽然强调要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但对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行为却没有规定如何处置。这样就把民主集中制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缺乏强制性的制度,从而降低了这项制度的权威性。

三、油气开采企业决策制度改进的对策

针对采油厂决策制度存在的问题,结合采油厂的实际情况,以提高采油厂管理水平为目标,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笔者对采油厂决策制度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对策。

1.建立油藏经营优化决策模式。油藏是生产运作、产生效益的最基本的单元,从最初的勘探、钻井,到后期的开发生产,实际上是一个经营开发的过程。油藏经营优化决策模式强调成立油藏经营团组,由该团组负责油藏的经营开发。油藏经营团组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制定开采策略。传统的决策做法采用流水作业传递式,经济评价人员对技术人员制定出的开发或调整方案进行筛选,然后提交决策者。这种做法层次清晰、责任分明,但由于技术和经济间缺少必要的交流,无法实现整个油田或区块的最佳开采。油藏开发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决策是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现代油藏经营管理优化决策模式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现代油藏经营管理优化决策模式主张技术人员、经济评价人员等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优化模型,采用多次循环反馈达到总体经营项目最大效益。油田开发优化决策是一种动态意义上的管理,即在优化时要考虑时间的推移、空间的移动两个动态因素。

2.建立生产管理与成本控制信息决策系统。

(1)建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以油田开发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和完善采油厂的开发数据库系统,建立一套基于Internet的信息收集、信息查询、资料计算、报表处理、辅助决策分析于一体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先将采油厂各区块的所有油井均通过相关硬件接入该系统,通过定时更新原始数据、系统自行处理数据(如数据计算、报表处理、数据分析等)、对变动异常数据报警等处理,形成供决策层直接使用的油田开发数据库。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大大加快对单井产液量、含水、温度、压力等原始数据的采集速度,加快对不正常油井数据的信息反馈,提高决策层的决策效率。

(2)建立完善的成本信息系统。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油田采收率,采油厂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与成本信息系统。完善的采油厂成本信息系统,应由成本信息收集系统和成本信息处理系统两个子系统构成。信息收集系统又由内部成本信息记录系统、外部成本信息收集系统、成本调研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信息处理系统由信息操作系统和信息分析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成本信息系统可以为采油厂决策层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开发成本控制决策支持系统。采油厂应在已建立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开发成本控制决策支持系统(Cost Controll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CCDSS)。CCDSS是面向成本控制人员、更加侧重于成本控制决策、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支持成本控制决策及消除成本信息与实际决策问题之间障碍的人机交流系统。它通常包括决策者、计算机设备(如网络终端)、信息数据处理程序、统计方法和经济模型库、成本数据库以及决策反馈系统等,具有指导性强、灵活性好、交流界面好、主动性强等特点。

3.构建科学决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保证采油厂经营者能认真履行职责,以实现群体决策利益与组织利益相一致,个人决策利益与组织目标利益相一致,需要建立科学决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1)构建科学的决策激励机制。长期以来我国采油厂在对经营者的激励方面偏重于精神、社会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事实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者缺一不可,应将两种激励措施相结合,并以经济利益激励为基础。在具体做法上,可以试行经营者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经营者年薪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市场同类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情况等确定。兑现年薪应以股权为主现金为辅,同时对股权何时变现也要加以限制。如此随着经营者经营年限的增加,其所占企业的股权比重也会随之增加,促使经营者选择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决策。另外,还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探索加强精神激励的有效方式。

(2)构建经营者自我约束机制。首先,要逐步培育经营者市场,在采油厂经营者的选任方面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选,在竞争中择优聘用。加强任期内的监督,不仅在任前慎重选拔,更注重任后的监督;要约定聘任期限,期满后可由上级继续组织公开招选,经营者想继续留任,就必须拿出令人信服的经营业绩参加竞争。其次,可以借鉴国外政府某些高薪养廉监管的办法,把对经营者激励的一部分变为股权,若发现经营者损害采油厂利益、谋取灰色收入数额较大的,除予以解聘之外,还要没收以往奖励的股权,使采油厂经营者不敢轻易损害企业的利益。第三,制定对于决策负责的制度,可以考虑决策留名和赔偿制度。决策出了问题,要有可追溯性,对决策失误的原因进行调查,区分责任归属。

4.建立集中决策与民主协商相结合的联席会议决策制度。为了降低决策的盲目性以及个人决策的局限性,实行联席会议制度,采用民主集中与厂长负责制相结合的方式。联席会议制度,包括厂务会、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厂务会主要研究决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工作方针、重大改革、重大投资项目,审定规章制度,决定厂长权限下的人事任免,最终由厂长决定。党政联席会由厂行政和党委联合召开,主要研究决定采油厂执行国家政策、文化建设,讨论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企业改革中的重大决策,研究党群系统的人事任免,研究决定廉政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党员干部的奖惩,由厂长和党委书记联合召集,集体研究讨论。

5.建立决策监督制度。决策事关采油厂的发展和员工的切实利益,必须实行有效的监督,缺乏监督的决策可能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采油厂的决策监督,是以党委为核心,实行党委监督保障,纪委监察,组织纪律约束,民主监督。党委的监督主要是发挥纪委、工会的作用,确保决策的依据充分,程序合法。纪委监察作用通过效能监察来发挥,对决策的监察主要包括决策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规定、制度,以及决策的程序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民主监督主要采取员工代表大会制度来发挥作用,员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员工行使民主权利的机构,主要审议企业的重大决策,审议同意或否决工资的调整、奖金的分配、劳动保护的措施以及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审议决定福利基金的使用方案,评议企业领导干部等。厂务公开也是决策监督的重要形式,除科技秘密、商业秘密外,企业的重大事项都可以向员工公开,接受员工的监督。

综上所述,油气开采企业决策制度是一个复杂的制度系统,它贯穿于油气开采企业开发生产的全过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由于油气开采企业所面临的深层次体制问题短期内还难以彻底解决,油气开采企业决策制度的建设完善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油气开采企业迫切需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重新审视和完善油气开采企业决策制度,贯彻落实在企业管理全过程中,以达到提高油气开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目标。

摘要:决策制度关乎企业兴衰成败,非理性的决策制度会使企业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文章立足采油厂,对我国油气开采企业决策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对策,旨在提高油气开采企业的科学决策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油气开采企业,决策制度,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袁捷敏.决策制度探析[J].价格月刊.2005(11)44-45

[2].李福安.建立国有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的思考[J].邯郸师专学报,2000年10月

[3].魏杰.企业前沿问题[M].中国经济发展出版社,2007

[4].冯景战.论提高经营决策的三种能力[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7(1)

[5].刘贵丰,于捷.当前民主集中制决策制度建设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学刊,2000(9)

开采制度 篇2

为了规范高岭土矿山经营管理,提高矿山经营管理水平,保证高岭土矿山开发建设安全、高效运行,特制定高岭土矿山各项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矿长是矿山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在矿长的领导下将安全生产指标分解落实到采场、班、组和人头,全矿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每个员工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原则,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警钟常鸣,常抓不懈。

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矿长任组长,每日班前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议,查隐患、堵漏洞,提出整改补救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对矿山生产一线岗位设置安全卡并实施考核,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总结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安全生产总评比,表彰和奖励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矿山对重大事故的处理,应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依法秉公处理。

开采制度 篇3

关键词:煤矿开采沉陷,充填开采技术,应用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煤矿开采行所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就为煤炭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的应用效果, 主要介绍三种充填开采技术, 即覆岩离层分区隔离注浆充填技术、采空区膏体条带充填技术、条带开采冒落区注浆充填技术。从中可以看出, 充填开采技术对煤矿开采沉陷现象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1 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应用现状

在金属矿开采领域充填开采技术运用的比较广泛, 技术也已经达到成熟的阶段, 在煤矿开采中可以将这些成功的技术经验引入到煤矿充填开采中。然而, 由于煤矿地层与金属矿的岩层形状不同, 同时其岩层的运行规律也存在差异性, 另外, 两者之间也具有不同的填充目的。因此, 若想将充填技术在煤矿开采领域中应用, 必然要针对煤矿的岩层规律进行适当的调整, 也就是根据煤矿的特点确定其充填开采技术的应用。

在德国和波兰, 煤矿踩空充填开采技术应用比较广泛, 并且主要以煤矸石、河砂及电厂粉煤灰作为充填的材料。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水砂充填技术。一个成功案例为:波兰将水砂充填条带技术应用到煤矿开采中, 已经开采成功了众多的煤炭资源。对于我国来说, 最早采用充填技术要源自于20世纪60年代, 抚顺胜利矿应用伪倾斜上行水砂充填技术将工厂保护煤柱成功开采出来, 之后我国很多煤矿业进行了水砂充填试验。但是这种技术由于成本过高, 无法在我国得到推广。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多次离层注浆减缓地表沉降试验, 成效显著。此时国外膏体充填技术得到一定的发展, 由于其充填效率较高, 该项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金属矿的开采中, 同时这些技术也在煤矿开采领域中尝试。

由于在煤矿开采领域中充填开采技术是一种“绿色开采技术”, 可以解决因为煤炭开采造成沉陷现象破坏土地资源, 同时对保护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还可以减少开采废弃物的排放, 对土地资源有保护作用。因此对煤矿充填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2 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的应用

由于煤矿充填开采技术是解决开采资源破坏问题的途径, 然而, 由于这项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 因此对其推广和应用具有限制作用, 因此必然在应用前考虑其成本, 尤其是采煤塌陷赔偿等费用问题要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调查分析, 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的成本就目前而言, 仍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只有国家出台相关的文件增加开采塌陷赔偿费, 给予政策支持才能提高充填技术的应用范围。下面对3种充填开采技术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以明确各项技术的特点, 为其应用提供借鉴。

2.1 覆岩离层分区隔离注浆煤矿充填技术

覆岩离层注浆充填技术主要应用原理就是通过利用岩移运动时在覆岩中产生的离层空洞, 将充填材料通过钻孔填充到离层空洞中, 以达到支撑覆岩的目的, 将覆岩移动传达到地表的现象减缓。其理论基础为离层量、覆岩离层的位置及覆岩层的发育规律的分析,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 关键层下会出现覆岩离层, 如果两个关键层出现断裂现象那么就不会出现离层。在关键层首次产生断裂前可以进行注浆充填, 其断裂之后就较难充填。因此, 这种充填技术适合在关键层首次产生断裂之前。这项技术在我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为充填材料为液体会产生流动现象, 因此无法充满, 影响注浆减沉陷的效果。因此, 采用覆岩离层分区隔离充填技术可以将隔离分区一一注满, 对覆岩进行支撑, 减少沉陷现象。

2.2 采空区膏体条带煤矿充填技术

采空区膏体条带煤矿充填技术的应用原理就是在煤矿被采出之后, 同时在顶板冒落之前对采空区利用膏体材料进行充填, 构建成充填条带, 以此来支撑覆岩。当覆岩主关键层的首次断裂宽度大于未充填的采空区时, 同时充填条带可以长久稳定保持时, 对地表沉陷就可以有效控制。这种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模式:长壁条带及短壁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模式, 其中短壁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技术的应用比较容易, 适合应用在煤矿开采中。

2.3 条带采冒落区注浆煤矿充填技术

现阶段, 我国在建筑物下压煤开采运用条带开采技术时, 有一定的问题, 就是煤炭采出率不高, 同时这种技术的应用也容易造成地表下沉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冒落区的形成, 该区域承载能力丧失, 其载荷主要集中在两侧的煤岩柱上, 使其被压变形, 造成沉陷现象。条带采冒落区注浆充填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弥补以上的不足, 在建筑物压煤条带进行开采时, 通过钻孔对条带冒落区进行注浆充填, 其充填材料为破碎矸石, 补充空隙, 起到承载的作用, 以分担两侧煤柱的载荷, 减少压缩变形, 减缓地表的沉陷现象。

3 结语

为了控制煤矿开采沉陷的问题, 采用充填开采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这种现象的出现, 本文主要对3种充填开采技术进行了分析, 为充填开采技术在我国煤矿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 以实现充填开采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因此, 研究控制煤矿开采沉陷充填开采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文瑞.浅谈控制煤矿开采沉陷的部分充填开采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8) :158-158.

[2]赵光普, 郭文砚, 张逸男, 等.煤矿开采沉陷与减沉控制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 2013 (10) :237-237.

[3]丁玉龙.煤矿开采沉陷对四合木的影响与保护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2013.

[4]高明涛, 周明, 王玉英, 等.新汶矿区充填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G]//2011年全国金属矿山现代采矿关键技术学术研讨与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 2011:42-45.

开采制度 篇4

由于露天开采方便灵活, 机械化程度高, 安全条件好, 资源利用程度高, 矿石贫化损失率低, 在地下开采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 应优先选用露天开采。

1 露采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

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成本法, 二是盈利法。

本矿山采用成本法确定, 比照类似矿山, 其地下开采吨矿直接成本约为110元/t, 露天开采吨矿成本 (不含剥离费) 约20.0元/t, 露采剥离成本按8.5元/t。

以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原矿单位成本相等为计算基础, 即:

其中, Nj为经济合理剥采比, t/t;c为地下开采吨矿成本, 元/t;a为露天开采吨矿成本, 不含剥离费, 元/t;b为露天开采剥离成本, 元/t。

按矿石平均比重:3.48 t/m3, 岩石平均比重2.70 t/m3, 计算:

2 露天采场主要参数的确定

采场境界边坡主要参考类似矿山, 在满足采、装、运工艺要求的条件下, 考虑边坡总体形态的合理。

最终边坡角按53°考虑, 阶段高度10 m, 实行两个阶段并段, 阶段坡面角为65°, 预留安全平台5 m、清扫平台8 m。最终边坡按2个安全平台, 1个清扫平台考虑。

露天采场底宽不小于30 m。

3 各勘探线不同深度境界剥采比估算 (采用面积法)

34~38勘探线, 每个勘探线按设计的终了边坡角, 按20 m一个开采底部标高分别计算各个不同开采标高的矿体及岩体面积, 计算境界内剥离岩体与所采矿体的面积比 (境界剥采比) ,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4 开采深度的分析与确定

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原则确定露天采场的合理境界。

根据计算采用面积法计算的各勘探线不同深度开采境界剥采比可以看出:

1) 34勘探线。

经过计算0 m~-20 m的境界剥采为7.16 m2/m2, 小于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为13.65 m3/m3;-20 m~0 m的境界剥采为25.44 m2/m2, 大于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为13.65 m3/m3, 设计推荐34线勘探线的露天开采最低标高为-20 m。

2) 35勘探线。

经过计算-40 m~-20 m的境界剥采为12.1 m2/m2, 小于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为13.65 m3/m3;-60 m~-40 m的境界剥采为17.2 m2/m2, 大于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为13.65 m3/m3, 设计推荐35线勘探线的露天开采最低标高为-40 m。

3) 36勘探线。

经过计算-20 m~0 m的境界剥采为10.53 m2/m2, 小于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为13.65 m3/m3;-40 m~-20 m的境界剥采为14.20 m2/m2, 大于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为13.65 m3/m3, 设计推荐36线勘探线的露天开采最低标高为-20 m。

4) 37勘探线。

经过计算-80 m~-60 m的境界剥采为9.93 m2/m2, 小于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为13.65 m3/m3;-100 m~-80 m的境界剥采为14.50 m2/m2, 大于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为13.65 m3/m3, 设计推荐37线勘探线的露天开采最低标高为-80 m。

5) 38勘探线。

经过计算-100 m~-80 m的境界剥采为8.48 m2/m2, 小于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为13.65 m3/m3;-120 m~-100 m的境界剥采为19.59 m2/m2, 大于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为13.65 m3/m3, 设计推荐38线勘探线的露天开采最低标高为-100 m。

5 最低开采标高的确定

根据上述确定的各剖面开采深度, 确定本矿山最低开采标高为-100 m, 平面位置位于38勘探线。按照矿体的赋存特征, 依据设计的台阶边坡角、安全平台、清扫平台等有关参数, 经过对每个剖面的实际圈定, 并在平面上对应连接, 可形成本矿山最终露天开采境界。

摘要:以某铁矿34~38勘探线为基础, 按20 m一个开采标高, 分别计算了各个不同开采标高的矿体及岩体面积, 分析了境界内剥离岩体与所采矿体的面积比, 并与确定的经济合理剥采比进行了比较, 若境界剥采比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应优先选用露天开采, 以此可确定露天开采的最低开采标高。

关键词:露天开采,境界剥采比,经济合理剥采比,勘探线

参考文献

[1]采矿设计手册编写委员会.新编矿山采矿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

[2]于润沧.矿山工程师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

开采制度 篇5

1 技术研究

1.1 绿色开采理念

我国是极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国家, 而以当前的技术条件, 无法全面采用其他资源取代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 煤炭的开采已经造成了非常多的不利影响, 除了煤炭本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外, 在煤炭开采过的地下会形成巨大的采空区, 极其容易造成地质灾害[1]。目前的形势是, 我国迫切需要更多的煤炭资源, 但大量的煤炭开采又会造成更多的采空区, 引发更多的地质灾害。在此严峻的形势下, 解决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核心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绿色开采理念应运而生。

从广义上的资源角度来看, 应对煤矿采集区范围内包括煤炭在内的地下水、煤层气、土地以及其他矿物都加以开发和利用。目前, 煤炭开采引发环境灾害的主要问题都在于煤炭开采的岩层运动, 这一地区的岩层在被开发之前是不会发生任何事件的, 然而人类的活动彻底打破了它的平衡, 开采煤矿后, 这一地区的岩体遭到破坏, 因此导致此地区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都变得非常脆弱, 而绿色开采体现就是建立在此之上的, 如图1所示。

1.2 填充开采技术

充填开采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它利用廉价的材料, 填充采煤采空区的空间, 主要使用水砂、膏体等材料, 这些材料以往都是废弃物, 用来填充采空区, 既经济, 又妥善处理了垃圾物品。填充采空区能够从根本上缓解煤炭开采所造成的次生伤害, 并且能够有效提高煤炭的回采率。

其实, 填充采煤采空区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 就有矿工用废弃的石料填充整个煤炭的采空区, 但当时这种方法只是偶然行为, 不具备系统性和规划性。真正开始重视充填采空区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最开始通常采用干式充填的工艺, 使用的基本是煤矿开采的固体废弃物, 这样既有利于地质结构的稳定, 也简单地处理了矿山的废料等。但这种技术也有缺陷, 因此50年代开始, 用水砂填充采空区成为一种新的方式。但水砂也不是最完美的, 依然存在缺陷, 直到80年代, 膏体填充技术的开发利用才有效地解决了曾经所使用材料会出现的问题及缺陷。膏体充填是目前各矿区使用最广泛的新技术, 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 材料研究

2.1 充填材料的发展

根据充填技术的发展历程, 充填材料的发展大致和其相似, 充填材料是决定充填工艺和成本的核心因素。随着充填技术的发展, 充填材料也在不断发展当中。

最早的充填材料为干式充填料, 这种材料就是采矿区随处可见的石块或砂土等自然资源, 也包括工业废料 (固体) 等填充料, 这些材料被运到需要填充的矿井, 这样的填充材料会产生很多很大的缝隙, 结构非常松散, 并不十分稳定[2]。而且搬运这些材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仅极大地消耗了时间成本, 还耗费了大量的运输和操作费用, 可谓得不偿失。

这之后, 水砂材料流行起来, 它是和干式填充料配合使用的, 先用大块的干式填充料填充整体空间, 然后灌入水砂填充缝隙区域, 最终填满整个采空区。此种材料只是干式填充料的补充, 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提升。

目前, 最先进的填充材料为胶结充填材料。胶结料具有低廉的成本和便捷的操作方法, 这种材料的原料来源相当广泛, 几乎随处可见, 成本极低, 并且胶结料具有足够的物理力学性能, 能够胜任采空区充填料, 更关键的是, 胶结料既不会是填充区产生大的缝隙, 也不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2]。胶结料采用新的工艺和材料, 降低了水泥单耗量, 却不会降低填充的强度, 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材料。

2.2 充填材料的研究方法

通过地面进行高压传输, 最终输送至指定位置, 材料固化后, 在支撑上覆盖新的材料, 由此可见, 充填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及流动性是关键。

材料的不同成分所占比例要准确计算并配制, 将组分材料分为主材料、辅助材料和添加剂, 利用组分材料进行交叉配比, 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确定填充物的最优配比方案, 还有助于研究填充材料的微观特征。

3 结束语

煤炭资源是我国含量最丰富的化石资源, 也是我国使用比例最大的化石资源, 开采煤炭这种固体资源时, 一定会造成采矿区地下形成一片巨大而密集的采空区, 如果弃之不管就很有可能造成自然灾害, 因此, 才要发扬绿色开采的理念, 及时填充已开采区域, 保护地质结构, 保护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基于绿色开采理念的煤炭充填开采技术研究[J].陕西煤炭, 2012, 05:48-50.

开采制度 篇6

神华集团海勃湾矿业公司露天煤矿建于1970年, 1980年正式投产, 原设计为露天开采, 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t, 1998年12月由于剥离层厚, 剥采比达10:1, 成本高, 加之煤炭市场不好, 露天煤矿开始停产, 到2003年, 随着煤炭市场的复苏, 露天煤矿开始改造建设, 将剥采比超过8:1的工作面, 均改为井工开采, 引进综采放顶煤技术, 工作面的电气列车设在地面, 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实践证明, 这种布置开采安全可靠, 成本低、效益高、回收率高, 2006年被煤炭工业协会评为高产高效矿井。

2 开采技术条件

露天煤矿井田走向长4km, 倾斜长2.1 km, 面积8.4 km2, 井田内现在可供采的煤层只有16#煤层, 可采厚度7.6 m~8 m, 倾角在15°~20°之间, 平均倾角为17°, 煤的容重1.45 t/ m3, 煤层硬度系数f为1.0~2.5, 属中等偏低, 直接顶为砂质泥岩, 厚度5m, 底板为细砂岩, 厚度2.8m。

井田内瓦斯含量很低, 属低瓦斯矿井, 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 煤尘具有爆炸性, 由于煤层埋藏较浅, 无地热危害,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井下水主要以孔隙水和裂隙水为主。

井田中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背斜构造。露天开采就从背斜轴部向东南拓展开采。现在露天开采采出部分, 位于背斜轴部。南北4 km, 面积约4.8 km。

3 巷道布置

3.1 主井和风井的布置

主井布置在露天剥离的工作帮所出露的16#煤层中沿倾斜方向开掘至井田边界, 风井布置出露的17#煤层中, 并用联巷和16#运输顺槽连通。

3.2 运输顺槽布置

布置在16#煤层底板上, 长度据具体条件只能布置在820 m。

3.3 切眼布置

因没有回风顺槽, 切眼布置在露天剥离的工作帮所出露的16#煤层并沿倾斜布置和运输顺槽连通布置, 长度为220 m, 详见图1。

4 主要系统

生产系统:综放工作面原煤运输顺槽胶带到主井胶带, 提升到地面风选。

运料:切眼可直接下料, 运输顺槽材料经主井机轨合一巷运送。

通风系统:17#风井安装节能风机进风, 通风方式为压入式, 新鲜风流经风井至运输顺槽到采煤工作面, 工作面将污风直接排到地面。

5 采煤工艺及主要设备

根据露天煤矿井田内的地质条件, 现只能开采16#煤层, 煤层总厚度为7.6 m~8m, 运输顺槽沿16#底板走向布置,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全部垮落采煤法, 采煤工艺为综采放顶煤, 工作面配置MS-475型采煤机、SGZ-764/400型刮板输送机、SZZ-764/160转载机、DSP-1063-1000型胶带输送机及WRB-200/315型乳化液泵、ZFT 5000/185/285型液压支架。采高为2.4m, 采放比为1:2.25。放顶煤回收率在85%~88%。

6 结论

露天煤矿在运用露天井工联合开采方法后,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a.提高煤炭回收率, 减少煤柱损失, 增加了经济效益。

b.有利于安全生产, 增加社会效益, 露头部分煤炭全部回收, 防止煤炭自燃。

c.减少1条回风顺槽, 从而减少了巷道掘进工程量, 提高了经济效益, 缓减采掘接续压力, 使采区布置更加简单。

开采制度 篇7

据国有重点煤矿的不完全统计资料, 目前我国“三下”压煤约137.9亿t, 其中建筑物下压煤为87.6亿t[1,2]。部分矿区“三下”压煤量十分巨大, 已经严重制约着矿区的发展, 如徐州矿务集团2006年底“三下”压煤量约3.1亿t, 占总可采储量的62%左右。

进行建筑物下采煤的关键是对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正确的预计以及合理进行工作面布置设计, 目前开采沉陷预计软件较多[3,4], 但是未见使用Delphi语言开发的预计程序, Delphi作为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 适用于快速应用程序开发, 拥有数量众多的开发控件, 是开发桌面程序的优秀工具。此外, 目前的开采沉陷预计软件均不能实现工作面的辅助设计。本文基于概率积分法基本原理, 采用ACCESS作为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使用Delphi作为开发平台和Surfer作为绘图软件, 开发了开采沉陷预计分析及“三下”开采辅助设计系统。为建筑物下采煤设计、征地搬迁、土地复垦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开采沉陷预计的基本原理

利用计算机程序预计地下开采对地表及建 (构) 筑物的影响程度, 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好的一种辅助评价方法。对于地表沉陷预计方法, 概率积分法因其理论成熟, 研究时间较长, 目前已成为我国开采沉陷预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因此, 本文研究开发的系统以概率积分法理论模型为基础, 结合最新的计算机图形显示技术和图形处理技术, 开发出了可视化的地表沉陷预计系统。概率积分法基本原理:概率积分法是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开采沉陷预计模型。它将单元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的下沉视为一随机事件, 以事件发生的概率来描述岩体和地表任意点的沉降量, 从统计观点来看, 认为任意开采条件下都可以把整个开采分解成许多, 甚至无限多个微小单元的开采, 整个开采对于岩层和地表的影响等于所有单元开采的影响总和。整个开采引起的下沉盆地的剖面方程式, 可表示为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公式。

2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用户对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方面的期望, 根据相关的规程标准, 对软件需求分析如下。

(1) 数据录入。用户通过鼠标选择数字化矿图中的工作面单元或者手工输入点来实现工作面数据录入, 录入数据为开采工作面的各种参数 (确定工作面空间位置的三维坐标, 煤层厚度, 煤层上山方位) 。地表影响范围的录入通过选取矩形区域来实现。计算过程中使用的预计参数 (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主要影响角正切、开采影响传播角、拐点偏移距等) 直接从系统数据库中选取, 如有需要可以直接进行修改。

(2) 数据处理。系统沉陷预计的模型采用概率积分法, 对于任意形状的工作面, 系统通过将工作面微分成许多小矩形, 计算每个小单元工作面对地表的影响, 最后通过数据叠加方式实现变形预计。

(3) 数据输出。变形计算完成后, 系统将变形计算结果直接存入数据库。并可按照用户要求生成数据报表或者输出等值线、矢量图和表面图等图形。输出图形格式与AutoCAD格式兼容, 用户在本系统中可以对输出图形进行编辑处理。

2.2 功能设置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研究, 确定系统应具备数据管理、变形计算、图形绘制、工作面设计、系统管理和帮助等功能。

(1) 数据管理。 (1) 工作面管理:录入、查询、删除、修改、打印工作面数据; (2) 计算参数管理:录入、查询、删除、修改、打印计算参数数据; (3) 地表计算范围管理:录入、查询、删除、修改、打印影响面数据; (4) 计算结果编辑:查询、删除、打印变形计算结果。

(2) 变形计算。选定工作面和地表计算范围后, 进行变形计算。通过报表和等值线图两种形式查看变形计算的结果。

(3) 图形处理。此模块可对图形进行编辑, 绘制等值线, 变形矢量图, 下沉表面图。

(4) 反演实现。工作面设计、给定下沉、倾斜、水平移动或者水平变形中的某一个值, 通过反演求出要设计工作面的走向长度。

(5) 系统管理。 (1) 数据库管理:提供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功能; (2) 退出系统。

2.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要求建立起矿区沉陷预计数据库, 以便对沉陷预计过程及预计结果产生的数据进行保存。

(1) 设计原则。 (1) 数据库名称:mining_subsidence_forecast;简称为:MSF; (2) 表名格式规范:表名格式为MSF_X, 其中MSF为统一前缀, X为表的字符串名称;

(2) 数据库表定义。本系统设计了工作面参数描述表、工作面公共参数表、工作面坐标点对照表、预计结果输出表、地面计算范围表等。

2.4 开发环境

根据软件设计要求, 从易用性、方便性、安全性等角度综合考虑, 系统采用ACCESS作为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开发环境使用Delphi, 使用了最新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Surfer8.0实现了系统要求的图形绘制和显示功能。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开采沉陷预计分析及“三下”开采辅助设计系统的研制工作。开发的系统主界面如图1所示。

3 工作面辅助设计研究

本软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表沉陷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反演实现了工作面辅助设计。

3.1 算法原理

采煤工作面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需要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这里忽略一些细节问题, 提出问题的本质。这里讨论矩形工作面的情况, 决定工作面形状和面积的两条边中, 倾斜长一般较为固定, 走向长度一般变化较大, 因此走向长度的确定是本工作面设计的重点。根据算法原理, 系统通过反演实现了对工作面走向长度的辅助设计。具体如下:先对已经设计的工作面进行变形计算, 通过比较预计值与预设值来调整走向长度, 通过多次迭代, 最终确定一个最优化的工作面走向长度。

3.2 算法实现

为了简化系统模型, 系统暂定工作面计算参数固定且已经初步设计好工作面, 只对走向长度进行优化调整, 计算法如下:用户需预先录入待设计的工作面名称、倾斜水平长、走向长度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影响因素类型及值、煤层的必要参数等数据。系统对不同的设计结果有不同的提示, 设计过程中, 首先对最小走向长度进行计算, 如果不符合预设的影响条件, 即输出“工作面无效”的信息。如果最小走向符合要求, 对最大走向长度进行变形计算, 如果计算出来的最大走向长度小于预设影响值, 说明工作面完全开采后对此处的影响没有达到最小允许变形, 工作面可按照最大走向长进行开采。否则进行迭代计算, 最终确定最优化的走向长度。设计完成后, 可将计算结果存入工作面表中, 方便用户查看。

4 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

矿山开采沉陷预计中会产生大量的计算数据, 手工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分析结果不直观, 可读性差。通过对沉陷预计方法的研究, 结合最新的图形处理技术, 利用可视化手段实现了沉陷预计数据的可视化输出, 节省了分析数据的工作量和时间, 提高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 为专业人员进行开采预计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4.1 录入可视化

本系统采用可视化录入方式, 实现了在数字化矿图上通过鼠标点击直接录入工作面数据, 录入和预处理同时自动完成。预处理过程完成数据规格化存储及煤层倾角计算。地表预计范围数据录入通过可视化方式在数字化矿图上划定区域来实现。考虑到一个矿区工作面相关计算参数固定不变, 计算参数一次性录入, 由系统自动维护。

4.2 输出可视化

系统使用Delphi提供的图形编程接口实现了预计结果的图形输出。

Delphi调用图形接口技术的实现:使用CreateObject函数动态创建ActiveX对象;使用图形对象生成绘图文档;数据网格化, 为生成各种图形做准备;根据格网化数据建立对象, 生成相应的图形;按照指定格式输出图形。

4.3 系统绘图数据接口

绘图数据取自系统变形计算数据库中的数据。在绘制图形之前, 按照用户要求, 系统自动从数据库中检索本次绘图所需要数据, 并按照一定格式转化为特定格式的纯文本文件, 系统将特定格式的文本文件自动网格化, 并生成绘图需要的数据格式, 为绘制图形做好准备。

4.4 系统中绘制的图形

本系统可绘制并输出移动变形等值线图、矢量图、表面图等。图2给出了实例计算的下沉等值线图。

5 系统测试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对软件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各个模块开发完成后, 进行了集成测试和兼容性测试,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试解决。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还与其他模块进行了交叉测试, 排除软件开发人员的个人原因, 及时发现了一些潜在错误, 排除了系统运行中的隐患。

通过测试, 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模块、变形计算模块、绘制图形模块、工作面反演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模块均正确无误。

6 程序验证

徐州矿务集团张集煤矿东二采区7423等三个工作面设有地表沉陷观测站, 获得了地表下沉的实测数据。采用本开采沉陷预计系统对实测点的下沉进行了预计, 获得的预计值如图3所示。通过以上两组数据比较, 最大下沉值的误差为9.7%, 可以满足“三下”开采的工程需要。

7 结论

(1) 基于概率积分法基本原理, 采用ACCESS作为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使用Delphi作为开发平台和Surfer作为绘图软件, 开发了开采沉陷分析及“三下”辅助设计系统。

(2) 系统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指导, 建立了工作面、地表计算范围、影响参数、计算结果等数据库, 利于统一管理, 方便用户使用, 减少数据录入负担。

(3) 变形预计计算方法采用概率积分法, 通过对不同工作面的处理, 实现了对任意形状工作面、多工作面的沉陷预计。

(4) 在工作面及地表影响范围录入中, 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 实现了直接从矿图上提取工作面数据并存入数据库, 保证数据录入准确、方便, 减少手工录入误差。

(5) 系统可以输出等值线、矢量图和表面图等各种图形, 图形美观精确, 后期修改方便, 图形格式与AutoCAD格式兼容, 方便数据共享。

(6) 工作面设计模块可以按照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中一项或几项数据, 通过反演的方法调整工作面尺寸, 从而实现工作面的辅助设计, 为工作面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谭志祥, 邓喀中.建筑物下采煤理论与实践[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

[2]吴侃, 周鸣.矿区沉陷预测预报系统[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

[3]赵林林, 佟光成, 申灵玲, 等.基于ArcObjects的地表沉陷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J].中国矿业, 2007 (11) :33-35.

开采制度 篇8

煤矿资源具有多方面的运用性, 中国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在煤矿资源的不断开采下, 其总储量不断减少, 且可利用的优质煤总量不断减少, 因此技术的先进性对于煤炭资源开采非常重要, 且对煤炭利用有着直接关系, 所以在当前发展背景下, 煤矿企业自身所面临局势也非常紧张, 因此在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的运用与推广中需做好全面计划, 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出新技术的优势与价值。

1 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及现状

通过煤矿采集工作的深入研究, 技术人员发现传统采集方式无法有效提高企业成本控制, 且也不利于其工作效率提升。因此, 在改良传统煤矿开采技术的基础上, 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被人们总结和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 它可对矿采集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开采方式调整, 并结合了当前较为先进的开采设备及技术, 从各个细节上加以改进, 极大改善了传统煤矿采集中的浪费现象, 这对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也十分有利。

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虽具备较强优势与实用性, 但在具体运用中依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 这些都需技术人员予以应有重视, 尽可能确保各项设备规范化操作与维护, 以此来确保该技术综合价值的实现。在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的使用中, 支架稳定性是首要考虑因素, 必须要保证采集中所使用支架具备较强综合性能, 然后需确保其固定的有效性, 这样才是安全生产的有效前提。其次, 需针对综放技术与综采技术的特点来进行输出设备及构架的设计与选用, 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出这些技术的优势。同时在该技术的使用中, 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将通风等问题纳入到顶板设计的参考中去。

2 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的运用实例分析

技术有效性需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检测, 以下就五阳煤矿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通过对五阳煤矿开采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初步确定可采用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进行煤矿开采。

2.1 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具体的应用

根据五阳煤矿的规模, 设计4架大型过渡架、50型中型架和98架小型过渡架, 将各种型号的过渡架安装在假顶和实体煤的工作区域中。改良传统运输机, 减少传统运输机动力装置, 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避免资源在煤炭开采中的浪费。放煤方法要注重后部输送机机头和机尾的矿体压力变化规律, 最大限度提高输送机工作效率。顶板管理注重可靠性和承重性, 采用大板梁单体柱的支撑, 提高综放综采混合开采安全性。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在该煤矿开采应用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该煤矿创造了较高产值, 提高了该煤矿生产效率, 实现了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的应用[1]。

2.2 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应用中出现的弊端

在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运用中, 该煤矿并未及时进行设备更新, 依然沿用之前的生产设备, 因而无法充分发挥出该技术的优势, 致使实际生产效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之一, 站在发展角度来看, 这反映出的是管理者技术创新意识不强与企业发展规划不清晰, 因而影响了其资金投入与技术改进的决心。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严重匮乏, 因此无法有效指导该技术的运用, 从而制约了其综合价值的实现。

2.3 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应用中呈现出的优势

站在企业角度而言, 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可为企业创造较大经济价值, 且无需全部替换现有设备, 通过针对性改进即可满足新技术的要求。这些设备的改进不仅可节省企业较大的资金投入, 同时在这些设备的使用中会更加节能, 这些都可很好地帮助企业获取更大利润价值, 在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前景下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利支持。从社会角度来讲, 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不仅可很好地满足煤矿企业发展及生产的需求, 同时对于实现有限资源的充分开采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因此仍需进行合理改进与深入研究,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应有支持。

2.4 该煤矿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运用中的启发

该煤矿发展意识较强, 勇于尝试新技术, 且在实际运用中也表现出了高度配合。利用下分层和上分层的叠加实现了煤炭开采高效化, 通过分层叠加和综放综采来提高煤炭开采控制率。该煤矿在实际操作中对各个细节进行了科学处理, 且针对实际开采情况进行了合理分析, 从而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构想, 不仅避开了综放与综采技术的不足, 同时将二者优势完美结合起来, 为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对该煤矿技术革新的研究可发现, 企业全面发展需各部门团结一致才能实现, 同时管理者也要及时进行管理意识革新, 只有保持意识上的领先才能在实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发展决策的制定上需定位于长远, 从而确保企业发展中充斥着活力与动力[2]。

3 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应用对策

对于煤矿企业发展而言, 需通过有效人才管理、合理资金投入与必要设备更新三者有效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特别是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现状下, 需管理者予以充分重视, 并逐一落实。

3.1 重视人才的培养

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重视人才的价值, 这才是促进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实用性提升的重要前提。在新技术引用的同时需加强技术性人才培养, 系统性操作技术的学习与相应保养技术的培训都十分重要。针对新技术的使用需求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团队,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为新技术改进提供有力技术与资金支持, 可适当借鉴他国经验, 从而确保该技术综合价值的实现。

3.2 加强设备的更新与规范化的操作意识

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自身使用要求, 需重视其操作中的关键技术。需对现有设备进行综合考量, 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现有设备必须予以舍弃, 虽然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但从长远来看非常必要。规范化操作也是实现设备使用年限的重要途径, 加强操作人员规范化意识, 可通过相应制度来进行约束与管理。定期进行设备检查与维护, 从而提高员工生产作业的安全性, 这也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3.3 合理进行资金投入

在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运用中, 所需消耗资金数额比较庞大, 因此需企业按照自身发展计划合理进行抉择。对于已进行了设备购置与使用的煤矿企业而言, 需加强设备研究与改进技术的支持, 尽可能为企业内设备改进提供充足科研资金, 这样才能确保其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 结语

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中, 各行各业对于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这对煤矿企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激烈竞争环境下, 有效提升自身开采量也成为了煤矿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的推广与运用不仅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生产需求, 同时也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开采, 这对于企业与社会都十分有利, 但仍需在实践中逐步进行细化,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煤矿开采事业全面发展。

摘要:技术人员在前人基础上研究出多种煤矿开采技术, 且在大量实践中逐步的将其完善, 为煤矿企业成本控制做出了较大贡献, 同时也为煤矿资源充分开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就在煤矿开采中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的运用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煤矿开采,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运用

参考文献

[1]刘胜恩.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 2014 (3) :68-70.

【开采制度】推荐阅读:

开采影响05-09

开采活动05-15

开采建议05-17

开采破坏05-21

开采情况05-22

石油开采05-30

开发开采06-28

开采系统08-01

开采方向08-14

合理开采08-18

上一篇:工质选择下一篇:抗生素效价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