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报名

2024-06-22

招生报名(共12篇)

招生报名 篇1

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是相当严谨的,其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前途和命运,也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招生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发展,使招生过程的标准不断提高。传统的现场报名方式不仅不利于考生的信息录入,而且对于招生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招生工作的繁琐性有时会对数据的准确处理造成各种问题,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考生信息的管理,也会增加工作负担。综上所述,以前的传统招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高职招生的发展需要,以数据库和互联网为基础的高职单独招生报名系统应用而生。四川省的高职教育在全国名列前茅,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对考试信息进行管理[1]。

招生管理系统作为各高等院校进行信息化改革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高效管理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招生系统进行报考、成绩查询。信息化的招生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还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同时可以减少由于人工失误录入信息导致的严重后果。利用大数据思想对考生的真实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可以对高职院校今后的招生方向提供一些参考,还能够及时地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3]。

本文针对单独招生系统的独特性,设计和实现了四川省高职单独招生报名及录取平台,负责高职院校的考试报名、信息审核、成绩查询及录取工作。

1 单独招生系统设计

1.1 需求分析

本招生系统包括两部分,即由前端报名部分以及后台管理部分组成。前端的主要负责考生报名、学校信息获取及成绩查询功能;后台管理主要完成高职院校招生的管理人员对考生信息及录取信息进行维护管理等功能。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其中,查询的信息包括考生个人信息、填报志愿信息、考场信息、高考成绩及录取结果等。

单独招生系统的功能性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阶段:维护招生系统阶段,此阶段完成招生系统的筹备和设置工作,包括报名起止时间、考试类目、及系统权限的设置;考生报名阶段,主要完成考生资料的上报和管理;考生管理阶段,主要完成考生资料进行审核评估;最后还包括现场确认阶段、成绩管理阶段和录取管理阶段。根据以上功能性需求,完成不同功能模块的开发。

1.2 系统架构

四川省高职单独招生系统是采用ASP.NET技术进行开发。ASP.NET是基于.NET架构的,并且其以经完成编译,能够与同样支持.NET架构的程序进行联合开发应用软件。SQL Server数据库是微软.NET平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备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和管理配置环境,而且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础设施和数据管理成本[4]。本系统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用户通过浏览器以网页的形式进行报名操作,本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图如图2所示。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隔离驱动技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表示层、应用层及数据层[5,6]。其中数据层包含数据库操作类,而应用层包含系统中涉及的功能模块类,以满足指定的业务需求。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间信息交互接口,其涵盖了所有用户使用到的操作指令,操作界面的人性化和美观性是必需的。只有以上三层结构密切配合,才能准确发挥系统功能。从高职单独招生报名及录取系统使用者的角度来看,目标人群有两类:高职考生和招生办管理人员,这两类用户分别对应系统的两个功能模块,即前台考生报名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

2 单独招生系统实现

2.1 数据库设计

1)考生信息表。考生信息表作为单独招生系统的核心表,里面包含了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考号、考生类别、毕业类别等所有与招生相关的个人信息。此表还涵盖考生的成绩,录取结果等信息。

2)操作人员管理表。单独招生系统设置了管理员,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系统对不同管理员进行权限划分。超级管理员可以对系统的所有权限开关进行设置;其他为普通管理员,此类管理员根据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但是无法操作整个系统。

3)系统设置表。此表主要存储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控制的相关信息,包括报名、成绩、查看录取结果的开关等属性,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允许报考的专业类型、操作系统时限以及管理员等信息。

4)发布信息表。管理员可把本高职院校今年的招生计划、相关政策法规、招生简章、最新消息通知等发布到招生平台中,而且所有的信息可根据优先级进行排序。各数据库表单的名称及字段数量如表1所示。

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提交注册报名信息模块。由于身份证号的唯一性,本系统中把它用来考生登录的重要依据。用户通过身份证实名信息进行注册,在Index文件中进行表单的格式判断和提交;完成注册后,用户进入个人设置表单进行个人信息完善,并且存入到考生信息表的Stu_info表单中,同时可以进行预览、打印。

2)考生信息管理模块。使用管理员用户登录可以看到所有考生的信息,点“个人信息”菜单可以看到此考生的个人信息和报考信息,同时完成信息审核。所有信息的显示方法是前台页面使用Repeater控件,后台使用数据库接口对数据进行存储操作。同时,本模块完成考生成绩的录入或导入功能,格式为标准的Excel模板。

3)系统设置模块。此模块只能由管理员进行操作。系统设置主要是所有关于系统的整体规划,包括报名时间、考试门数等操作。通过Ajax技术对Syetem_set表单进行修改。

4)文章发布模块。可对文章进行管理,包括发布的最新通知及招生计划等,通过操作Info_pub表单完成。

5)考生审核录取查询模块。首先完成考生成绩的录入,也具备了Excel表格的导入功能,更新数据库Stu_info表单。考生可在登录系统后的“个人成绩”选项进行成绩查询,其本质均是通过.Net接口和SQL语句对SQL Server数据库的操作。

3 结论

本文针对四川省单独招生报名及录取系统的独特性,设计和实现了四川省高职单独招生报名及录取平台,负责高职院校的考试报名、信息审核、成绩查询及录取工作。本平台使用了ASP.NET技术开发,采用B/S架构,通过操作SQL Sever数据库来实现对数据的操作。通过分析四川省高职招生管理的过程,及与招生管理部门和教务部门之间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所设计的高职单独招生报名及录取系统的可行性及效果。

上文实现的四川省单独招生报名及录取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还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同时可以减少由于人工失误录入信息导致的严重后果。利用大数据思想对考生的真实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可以对高职院校今后的招生方向提供一些参考,作者也会对此方面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

摘要:目前,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体制改革越来越深入的开展,高校的招生人数是不断増加。该文针对单独招生系统的独特性,设计和实现了四川省高职单独招生报名及录取平台,负责高职院校的考试报名、信息审核、成绩查询及录取工作。本平台使用了ASP.NET技术开发,采用B/S架构,通过操作SQL Sever数据库来实现对数据的操作。通过分析四川省高职招生管理的过程,及与招生管理部门和教务部门之间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所设计的高职单独招生报名及录取系统的可行性及效果。

关键词:四川省,单独招生系统,B/S架构,数据库

参考文献

[1]李海青,张月,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15(10):124-124.

[2]闫丽君.基于B/S的单独招生系统开发与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冯和龙.基于ASP.NET单独招生网上报名管理系统的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25):1-2.

[4]李晓斌,周秀媛.单独招生在线报名系统设计和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5):73-73.

[5]杜垚,陈婉如.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报名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3):59-62.

[6]刘滨海.基于ASP.NET的单独招生信息系统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2):189-189.

招生报名 篇2

中学分为初中与高级中学,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武昌实验中学招生报名入口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2021武昌实验中学招生报名入口

http://ssyzx.com/ssyzx/apply/#/login?redirect=%2Fform%2Findex

拓展相关

一、凡有意向报考我校的学生,请先登录学校官网“2021年省实验中学招生系统”完成信息采集工作。

注册过程中根据相关提示进行填报,学号不清楚的可以后期补充,照片也可以后期补充。

目前报考类别统一填写:“签约生”。

关于竞赛等级:国家级填一等奖,省级填二等奖,市填三等奖,没有的可不填。

注册时请务必熟记密码,后期可以凭自设密码重新登录并完善信息。如果忘记密码,按相关提示操作即可。

二、即日起,招办开始接受初三学生及家长来校咨询,同时接受学生的`报名纸质材料,还可预约参观校园。请家长及学生参观校园时务必戴好口罩,并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参观校园时请尽量不要靠近教学区,以免影响上课。

递交的个人纸质资料包含:初二、初三年级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及年级排名表,初中阶段获得的各级各类竞赛证书、荣誉证书(出示原件,交复印件),以及家长认为能证明孩子平时学习情况的其它资料。确实不清楚孩子成绩及排名的,可以预估一个成绩及排名,同时在备注栏予以说明。

三、签约具体政策将于3月初公布,届时会将相关信息在学校官网、招生群、微信公众号同时发布。凡签约我校的考生,必须先登录我校“招生信息采集系统”完成填报信息,并向我校递交个人纸质资料。

招生报名 篇3

筑梦计划、自强计划、圆梦计划……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陆续发布2016年农村学生单独招生(高校专项计划)简章。今年,全国将有9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共同承担高校专项计划,各校招生计划不少于本科招生规模的2%,录取标准可降至一本线。

从2012年起,我国开始启动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当年增加l万名重点大学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实行定向招生。这一计划发展到2015年,招生规模达到5万人。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重点大学创造了机会,有力地缩小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一本录取率差异。但对于这一计划,社会舆论也存在质疑,认为是重点大学降低录取标准录取贫困地区学生。要把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做好,避免“降低录取标准”的质疑,最适合的办法,就是由高校实行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自主招生。

目前,国家针对农村学生的招生计划,包括国家计划、高校计划、地方计划。其中,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的大部分招生计划,是安排在高考集中录取的提前批招生,由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报考,高校根据考生报考情况录取。这种录取方式,虽然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录取机会,但也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难以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一些当地的有权有势者,就利用这一计划,把户籍迁到贫困地区,挤占属于当地学生的机会。另外,在贫困地区还有城镇户籍学生和农村户籍学生,简单以贫困地区户籍为报考依据,可能导致优惠措施无法真正落到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身上。其二,由于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招生,属单列计划,这给其他考生的感觉是,高校为此降低录取标准,由此引发针对这一计划的质疑,包括是不是制造新的不公平,会不会影响大学的生源质量等。采用自主招生方式可避免以上问题。

确保公信力将优惠真正落到农村学生身上

首先,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甄别出不符合优惠条件的学生,把优惠给真正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针对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中出现的弄虚作假问题,今年的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特别强调考生本人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本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考生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含)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这要求每所高校在招生时严格进行审核。

复旦大学2016年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腾飞计划”有重大改革:今年招生计划不超过400人,占总招生计划的13%以上,并取消往年的笔试、面试环节,同时,可享受学校全额资助进行海外交流。复旦大学的这一做法,得到不少舆论点赞,称之为给农村学生送上的一份厚礼,免去了农村学生到沪参加笔试、面试的费用。这听上去确实是为农村学生着想,可是,没有笔试、面试,大学如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如何通过审核学生的材料决定自主招生入围名单?如果仅仅是为了免去学生笔试、面试的费用而取消笔试、面试,却由此让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被钻空子,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农村专项计划,保证这一计划能公平公正地执行,将优惠落到真正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学生身上,这是关键。而减轻学生负担和保障公信力,完全可以两全其美。

国外大学在进行自主招生时,也是不举行笔试和面试,而是通过审核学生的材料决定录取。但有两个前提:一是有统一的测试,作为评价依据,二是学生提供的材料,包括身份信息、学业成绩、社会公益服务表现等,有很强的公信力。而我国高校在自主招生时,却缺乏这两个前提,高校针对农村学生推出的专项计划,也缺乏这两大前提,尤其是学生提供的材料,很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从2012年国家实施扶贫定向招生计划以来,一些有权有势者就在打这一计划的主意,把孩子的户籍从城市迁到农村,把学籍挂在农村却在城市学校读书,还有的在申报专项计划时,编造学业材料,这就侵占了本属于农村学生的权利,也滋生招生乱象。对此,高校在推进专项计划时,有必要举行笔试、面试,以考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做出具有公信力的判断。

对于农村学生参加高校的笔试、面试,舆论担心会增加学生负担。一是笔试、面试的交通食宿费,二是面试题目不适合农村学生。这两方面的担心,完全可以有效化解。关于面试内容问题,在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中,根本就不存在,因为这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的计划,考查对象都是农村学生,和自主招生中有城市考生、农村考生是不同的,剩下的就只有成本问题了,而解决成本问题,有现成的好办法。

首先,学校可以免除这些学生的交通食宿费用,这也是国外大学通常的做法,清华大学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自强计划”,为入围笔试、面试的农村学生提供来京面试的全部往返费用以及食宿。复旦大学如果要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难道拿不出这笔费用?如果没有费用,又如何推进海外交流计划?

其次,笔试可以采取全国分考点的办法进行,面试可以采取校友面试、电话面试等多种方式。据报道,取消农村学生赴沪考试后,复旦大学将组织百余教师组成的招生宣传队伍,前往28个省份的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县一级,走访300余所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生源优秀的中学。既然复旦大学可以派出百余教师走出去,那么,为何不借此在各地统一笔试,以及在当地面试呢?另外,派出百余名老师出差的费用完全可以用来支付学生来沪的交通食宿费。

农村专项计划需要不断探索改革,但探索改革,要真正有利于学生,而不是做表面文章。或许学校会以取消笔试、面试的方式,获得网友点赞来论证改革的“民心所向”与成功,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很多网友并不了解整个招生过程,他们会在有人钻空子时,要求严格审核,公布笔试、面试成绩,又会在另一个时候为取消笔试、面试叫好。正是因为如此,改革不能被舆论左右,而应该由学校专业的招生委员会做出决定。以独立的招生委员会来推进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这是我国推进包括农村专项计划在内的自主招生改革,必须建立的改革机制。公信力是包括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在内的自主招生的生命力所在,推进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必须以树立公信力为基础,做好顶层设计。服务好学生,与保障公信力是不矛盾的。endprint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农村学生综合素质

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学校会关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发展潜能,考查学生的素质和潜能是否达到本校的招生标准,虽然表面上看,获得专项计划机会的学生,也是降低录取分数,录取优惠也是很多舆论关注的焦点,比如,清华大学优惠分值为30至60分四档,最高可降分60分录取;获得北京大学入选资格考生,在高考录取时最高可获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北京师范大学将根据招考情况给予资格考生文科降40分、理科降60分的优惠政策。但这并非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的“看点”。对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推进的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应该关注的是,这一计划如何建立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而不用单一的分数评价农村学生。

关注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降分幅度,很可能给公众留下这是高校降低录取标准的印象,进而引发争议:难道补偿高考公平、教育公平,就是降低高校的录取标准码?其实,这不是简单的降分,而是改变原来用单一分数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对农村学生进行多元评价,结合高考分数、农村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大学面试考查和其所处的地区教育环境、家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录取,这和5%的自主招生中,对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适当降低录取分数是同样的道理。这些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完全达到学校的招生标准,只是在不同的评价指标中表现各不相同而已。

拿清华大学的专项招生计划来说,清华大学在考生通过资格审核后,还将组织专家组,从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自强精神、高中学习发展特点及全过程表现(包括平时学业成绩,学科获奖情况,参与课外研究或学习情况,参与社会工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活动情况,综合获奖及突出事迹的情况)、个人陈述及推荐情况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审。所以,舆论应该关注大学针对农村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而不是看最后的录取优惠是多少。对于通过综合评价被大学录取的学生,要打破原来的分数标准观,建立新的多元评价标准观——不能把降低录取分数视为降低录取标准,因为分数只是对学生的一方面评价指标。这种多元评价体系,现在适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今后还将推广到其他考生,以便考查学生除分数之外的其他能力与素质。

考虑到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所接受教育比其他学生薄弱,家庭条件也更加艰苦,因此,在综合评价中引入地区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对来自薄弱教育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加分评价,是推进教育公平、高考公平的合理选择——让教育起点不同、教育过程也不公平的学生,用一张试卷的分数进行竞争,貌似分数公平,实质并不公平,这正是我国农村考生在高考升学中,虽升学率越来越高,可进重点大学的概率却减少的原因。

在美国,对来自教育薄弱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也是采取这种多元评价方式的。假如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来自富裕家庭,一个来自贫困家庭,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的SAT(美国高中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分数低于富裕家庭学生,而且高中学业成绩也落后于富家子弟,但大学经考察他发现,由于他要勤工助学,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远远少于富家子弟,因此也录取了他。学校认为,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用这么少的时间能取得这样的学习成绩,也是优秀的。换言之,对贫困地区学生降低录取分数,不是降低标准,而是综合评价其所处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做出的多元评价,是对其所处薄弱教育环境和贫困家庭环境的校正和补偿。这既让大学招生扮演了社会公正调节器的角色,也引导了贫困地区学校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单独招生在线报名系统设计和实现 篇4

我们的项目小组成员主要是由软件技术专业、网络专业的学生组成, 同时有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 因此可以保证项目的可实施性, 对于网站在建立过程所需的相关技术我们都有了解。

就我校单独招生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来说, 网站招生必然将会成为主要的信息采集方式, 这也为我们的项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校今年开始制定单独招生政策, 所有在单独招生系统的简历还没有较为完善的成果。所以我们的项目可以有一定的立足之地。

为了建立该系统, 我们查阅了招生网站的建立过程, 建立所需的技术支持, 同时我们也比较了各大高校的招生网, 去他们的长处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 力求建立一个完善的兰州工业学院单独招生系统。

1 项目研究的内容

1.1 技术路线

第一步:学习jsp页面设计的相关内容, 主要有java的语法规则、java相关类和包的使用方法、html语言的学习、html语言和java语言的嵌套使用方。

第二步: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SQL语言的编写。

第三步:掌握Tomcat6.0的使用、能够在发布网页和管理网页。

第四步:掌握网页的页面设计、主要有页面的布局、css样式的使用以及Div的使用方法等。

第五步:对数据进行相关的加密、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同时在页面运用MVC模式、以此来简化页面, 同时也增加安全性。

第六步:学习网络中的相关内容 (如:IIS的配置, DNS的相关操作等) 配置本机的相关服务, 进行网站的发布和访问

1.2 关键问题

(1) 数据库中记录的属性值的确定。

(2) 页面布局的设计, 以及美化。

(3) 数据安全性在页面中的体现方式、比如java Bean或者Servlet的使用。

(4) 系统的升级或者维护方式的设计。

(5) 信息的实时跟新等相关操作。

(6) 网站发布方式的设计。

1.3 研究方法

(1) 统计学方法:以此来获取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 主要是确定记录的属性值。

(2) 哈弗曼编码:利用哈弗曼编码来进行登陆密码的管理, 增加安全性。

(3) 由大到小的方法:首先确定设计方向, 接着细化每一个组成部分。

2 项目预期成果形式及技术指标

2.1 项目预期成果

(1) 项目预期成果展示形式为网站。

(2) 随机选取用户进行体验、以此来检验网站的可行性。

2.2 技术指标

(1) 内容要准确、丰富、完整, 信息采集表单或者表格设计要合理, 提示信息要简洁, 页面要美观。

(2) 网站可兼容强、有清晰的导航栏、logo设计具有特色性、色调搭配合理、舒适度强。

(3) 网站的链接要有标识性、对于已访问和未访问的页面能够做出明显的标识。

(4) 页面的安全性设计要合理, 确保数据的安全。

(5) 代码尽可能的简单, 降低页面的冗余度。

3 系统功能

系统将实现单独招生在线报名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为考生提供网上个人信息登录及修改、准考证管理、成绩查询等功能, 为管理部门提供网上用户管理、报名管理、成绩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系统将具有结构清晰、管理方便、信息准确、效率较高、易于扩展等优点, 并将应用于兰州工业学院的单独招生工作中, 为以后招生工作提供便利。系统本身易操作, 因此在试用阶段可以避免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烦, 从学校管理的层面上来说, 该系统是一个信息采集的好平台, 而从要报考的考生层面上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我校单独招生的相关信息、政策, 同时可以通过它进行报考和咨询。大大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网上在线报名系统利用在线的分散报名模式, 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在任何地点通过登录在线报名系统方便的进行报名和咨询, 突破了考试报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减轻了报名信息管理工作的负担, 有利于实现报名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公开化、科学化。

网上在线报名系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可以为考生提供更方便的服务。考生可以随时随地咨询和报名, 灵活性强, 特别是能满足许多考生的特殊需求。报名数据汇总以及信息传递快捷, 操作简便;流程清晰, 数据处理及时、准确。实现资源共享, 管理方式更人性化, 考务管理更加流程化、规范化、公开化、科学化。便于领导动态掌握报考情况, 及时统计相关信息, 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便于对有关事宜提前做出安排。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的交流, 便于考试管理部门与考生沟通。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 1995.

[2]丁俊发, 戴定一.2002年物流与采购信息化[J].中国市场物流咨询专刊, 2002.

[3]Stephanie Bodoff, Dale Green, Kim Haase, Eric Jendrock, Monica, Beth Stearns.The J2EE Tutorial.Sun Microsystems, Inc.2003.

[4]Mark Wutka著, 伟峰等译.Java2企业版实用全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5]Thinking in Java, Third Edition Bruce Eckel, Prentice Hall, 2003.

招生报名 篇5

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后注册。(请一定填写真实信息,每位考生只能注册一次,请牢记报名信息,不要重复注册。忘记用户名、密码可申请找回。

2.填报个人信息

使用注册的用户名、密码登录报名系统,如实填报个人信息。

填报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民族、政治面貌、高考报名所在地、考生类型、外语语种、联系电话、地址、邮政编码、家庭信息等。

上传个人照片(本人近期正面免冠证件照;填写中学信息(注:填写学籍所在中学和当前就读中学信息;填写高中阶段成绩及排名信息(部分高校还要求填写单科成绩排名;填写高中阶段的获奖情况、社会活动等(所有证明材料都需要扫描或拍照后上传电子版。

3.填报志愿

首先要选择志愿学校,然后选择报考类别,选择考生具备的报名条件(至少选择其中一条报名条件方可报名。志愿学校不分先后,专业有先后次序。

根据学校要求填写个人陈述。

考生如果获得相关推荐,请填写推荐专家、推荐中学或推荐社会团体信息。4.下载申请表

每个志愿对应一张申请表。考生下载申请表后,需要中学盖章、本人签字。5.上传申请表

将中学盖章、本人签字后的报名表扫描(或拍照后上传。上传申请表后,请等待高校审核。高校审核通过后,学生不能再修改基本信息和此高校的志愿信息。请一定保证报名系统中所填信息与上传的申请表信息一致。

根据高校要求邮寄纸质申请材料(部分高校不要求邮寄纸质申请材料,详见系统提示。

招生报名 篇6

欢迎报名参加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普通高考”)或2010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简称“高职统考”)。为顺利进行网上报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一、报名时间

我省考生网上报名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2009年11月27日至29日,艺术类考生网上报名;第二时段: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1月29日, 普通文(理)科、体育类和高职统考文(理)科考生网上报名。此外不接受任何情况的补报名。

为确保网上报名顺利进行,网报第二时段前20天按市(州)分时段进行(具体安排见下表),后20天全省考生报名或上网查看或修改信息不受限制。

二、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或高职统考的考生必须是具有湖北省常住户口且具备以下条件的中国公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健康。

凡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届毕业生之外的在校生(报考少年班考生除外);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的;非湖北省常住户口的人员;参加2009年普通高考和高职统考因严重作弊受到停考一年处分的考生等五类人员不能报考。

报名参加高职统考的中职生或双特色往届生必须具有省教育考试院颁发的中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三、报名流程

网上报名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领取报名卡(艺术类考生:2009年11月24日-25日;普通文(理)科、体育类和高职统考文(理)科考生:2009年12月16日—18日)。考生在报名点(学校)或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缴纳报名考试费,领取报名卡。第二阶段:网上报名(艺术类考生:2009年11月27日-29日; 普通文(理)科、体育类和高职统考文(理)科考生:2009年12月21日—2010年1月29日)。考生上网登录报名网站(http://gk.e21.cn),通过普通高考网上报名系统输入个人报名信息并成功提交。艺术、体育类考生中凡报考湖北省美术专业基础课统考(以下简称“美术统考”)、体育专业素质测试的考生在完成普通高考相关报名信息录入后,还应按要求通过网络支付平台缴纳相应的专业考试费用。第三阶段:现场确认(具体时间由报名点确定)。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按规定时间在报名点(学校)进行电子照相,并对报名点打印的考生本人《2010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进行校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请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流程。请报考美术统考和体育专业素质测试的考生在网报之前开通相关银行卡网上支付功能,参加美术统考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凭高考报名号和本人身份证号登陆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hbea.edu.cn)下载打印准考证(美术统考准考证打印时间为:2009年12月13-18日)。参加体育专业素质测试的考生提前一天到测试现场领取准考证并缴纳考试保险费。

四、报名要求

⒈考生须在户口所在县(市、区)报名。由于父母工作调动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学籍与户口不在同一县(市、区)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应回户口所在地报名,回户口所在地报名确有困难的,由考生提出书面申请,征得学籍所在地教育考试机构同意后可就地报名,否则只能回户口所在地报名。

本省户口的普通高中往届生,原则上在户口所在地报考。如因文化补习、迁居、投靠亲友、随父母外出等原因要求在非户口所在地报考的考生,在当地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考试机构准许的情况下,可以由考生本人书面申请,在非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中职生无论何种情况,均不能在非户口所在地报名。

转业退伍军人和社会人员必须在户口所在县(市、区)报名。

2.应届毕业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报名,往届生、转业退伍军人和社会人员由考生本人到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办理相应报名手续。

3.考生报名时须提交报考申请,填写报考资格审查表,出示本人户口簿、身份证、毕业文凭(应届毕业生凭学校证明)原件,并上交以上证件的复印件。往届生、转业退伍军人和社会人员除此之外还要上交街道居委会或工作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以及往年参加普通高考的纸介质档案材料。

五、注意事项

1.考生基本信息采集分为个人输入、选择确认和信息自动转换三部分,信息点共43个。需考生输入的信息点有19个,通过下拉框选择确认信息点20个(包括艺术、体育类考生填写的3个信息点),通过相关信息自动转换的信息点有4个。

2.考生要认真阅读信息采集说明,在上机前必须把身份证号、学籍号、邮政编码、通讯地址、收件人、电话联系人等重要信息掌握准确,提前记录。网上报名信息录入完毕后,点击预览考生信息核对表,逐项进行核对,若信息错误,返回录入界面进行修改,信息核对无误后,点击提交信息。信息提交后在规定时间内可作五次修改。

招生报名 篇7

大类招生, 就是不按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 而按照院系、学科等大类制定计划进行招生的一种招生模式。分流培养, 则是指对大类招生的学生, 经过1—2年的基础课学习, 通过对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 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 根据与院系的双向选择原则进行分流培养。

纵观我国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 目前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类别又可大致分为三类: (1) 大类招生, 专业培养:是目前各大高校普遍运用和施行的招生办法; (2) 按院系招生:即在同一院系中, 不分专业, 只按院系招生; (3) “基地班”“实验班”形式 (例如我校的孙越崎学院) 。这些实验班不分专业, 实施的是“通识教育”。

2 “大类招生, 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优势

(1) 顺应时代背景, 符合社会需求。

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 而过去按专业招生培养模式是专才教育, 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从而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大类招生, 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缺陷, 注重学生的学科基础, 为学生的均衡、全面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 避免了学生入学前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大大提高了志愿的录取率。

按大类招生, 分流培养, 前两年不分专业, 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地了解自己, 结合社会发展与需求, 从容地选择专业, 使专业与自身的切合度大大提高。

(3) 加宽学生专业基础, 使学生竞争意识增强, 学习动力加大。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综合素质又强的交叉型复合人才。而实行按大类招生、培养, 可以更好地实现宽口径、厚基础, 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

3 “大类招生, 分流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学生填报志愿与高校招生的信息不对称。调查显示, 有接近七成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各大高校实行的招生培养模式不了解, 而对学科的分类、专业的设置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致使许多考生在报考时盲目选择学科大类的方向, 对自身的发展极为不利。

(2) “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淡化了学生的专业意识, 致使专业技能掌握不够熟练。在实际调查访问中, 诸多学生反映专业课学习时间短, 专业课程相比以前大幅度缩减, 导致自身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不佳。要寻找大类招生和专业招生的平衡点, 处理好大类培养与专业特色的关系。

(3) 选择分流方向时, 专业间失衡现象显著。调查中发现, 学生分流时, 考虑的主要因素为社会需求和学科实力, 所占比重分别高达47%和38%, 致使社会需求量较小以及学科实力相对较弱的专业招生困难, 长此以往, 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师资力量的整合、学科的发展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4) 一味追求同一招生培养模式, 欠缺对本专业特点的深入考虑。调研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学院都采用大类的招生模式, 笔者认为不应盲目追求大文、大理或者学科大类的基础统一, 也不能照搬专业合并的模式, 要结合专业自身, 对于我校采矿、安全等特色鲜明的专业, 有着稳定的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 按照专业招生、专业细分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4 针对上述问题的一些建议

(1) 招生工作方面。

校方应转变观念, 在进行招生工作时要着重介绍现行的招生培养模式, 使学生对学校的实力、专业的设置安排有着清晰的认识, 合理地填报志愿, 更好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对于需求量小的专业, 或压缩招生规模, 或隔年招生, 而对需求大的专业, 则在招生计划上适当增加。但与此同时, 要力求使同一大类中专业保持相对平衡, 尽量避免出现过冷专业。

(2) 教学工作方面。

结合大类特色, 有选择地侧重基础或专业, 灵活选择分流时间, 在大类与专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此外, 建立人才需求信息调查和预测工作系统。对各个专业近年的就业信息, 各专业拥有的资源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学生专业分流意向、各专业未来的就业情况及发展态势等进行合理预测, 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

(3) 学生管理方面。

现行的管理模式是大类行政班级、宿舍四年不变。致使专业同学沟通较少, 不利于情感的建设和学业的进步。而分流后重组班级和宿舍, 施行新的班级和宿舍制, 更有利于专业分氛围的培养和学习的进步, 从长远看更有利于分流教学的开展。

总之, 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趋势, 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 是新世纪本科人才的理性选择。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抓住本质, 深入分析, 分门别类地进行改革和调试, 学校、教师、学生要达成共识, 为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摘要:近年来,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大类招生, 分流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正逐步被各大高校所采用, 按照“宽口径, 厚基础, 强能力, 高素质”培养人才, 力求与社会需求接轨。以学生视角, 拟从该种培养模式的实行情况入手, 阐明其利与弊, 旨在寻找大类和专业的平衡点, 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 探讨如何进一步卓有成效的推行此种模式。

关键词:优势,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R].中发[2004]16号.

招生报名 篇8

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年一度的高考早已实现了网上报名、阅卷、录取等工作,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进行, 各专科学校单独招生应运而生, 具体招生工作流程各院校自行确定, 这就需要每个单独招生的学校自己研发网上报名管理系统软件, 来辅助学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完成这项工作, 我们的软件研发工作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展开的。

网上报名系统方便、快捷、成本低、实用性强, 能够解决单独招生工作流程中的具体问题, 如上传考生个人信息、交考务费、核对信息、打印准考证、安排考场、发放录取通知等。对于管理人员, 要求具备计算机基本常识, 掌握简单windows基本操作, 和本产品管理的一些操作。这个条件很容易满足。对于分散各地的考生, 只要操作系统中安装有浏览器, 并连接上互联网, 就能方便的实现在网上报名了。

2. 报名系统设计实现

2.1 网上报名系统的必要性

高考是每个学生、家长、学校以至于全社会倍加关注的大事, 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人才的培养、国家民族的未来。根据高考工作的需求, 近两年来各专科学校开始进行单独招生考试。这就需要我们学校自主开发招生报名管理系统来完成这项工作, 所以林职院单独招生网上报名系统的开发设计势在必行。

2.2 网上报名系统工作流程图

2.3 技术上可行性

本系统的使用对象单一, 仅针对参加本届高考单独招生的学生进行使用管理, 使用人员不会太多, 因此, 这个管理系统比较适合采用ASP+ACCESS来设计。系统要求的配置不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一般家用电脑的配置都已经完全满足本管理系统的要求。

2.4 报名系统操作上可行性

接受任务之初, 我们软件开发小组对高考学生、招生管理部门进行了调研, 针对各类用户的需求, 设计出适合这个用户群的人机界面, 使软件系统操作方式简单易行。只需对计算机有一般的了解和使用常识就完全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

2.5 报名系统需求分析

单独招生网上报名系统的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 考生注册并填写真实的相关信息;

2) 考生可对相关信息进行修正;

3) 考生打印准考证;

4) 根据提示进行交费;

5) 管理员统计考生报名信息, 生成汇总表 (需交教委审核) ;

6) 管理员安排考务工作并打印相关材料;

7) 管理员下发审核通过后的考生准考证、考试时间、考场安排等信息。

2.6 报名系统设计思路

单独招生网上报名系统的系统设计, 主要包括系统构架设计、系统工作流程设计、详细页面设计、文档文件、数据库设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B/S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 已经成为了信息系统建设的首选。B/S模式使用方便, 不限制客户平台, 可以方便的和其他业务系统关联。林职院单独招生网上报名系统分为两大块, 即考生模块与管理员模块。

林职院单独招生网上报名系统的相关模块功能图

2.7 报名系统构建关系模型设计

关系模式: (下划线标注为主键)

学生信息表: (考生ID、NAME、SEX、SFZH、KSH、PWD、NA-TION、JTZZ、LXDH……)

考生信息审核表: (考生ID、NAME、SEX、SFZH、KSH、BYXX……)

准考证: (考生ID、NAME、SEX、SFZH、SWKC、SWKH、XWKC、XWKH)

管理员: (管理员ID, NAME, PWD)

2.8 报名系统编码语言的选择

构建系统有多种解决方法。本系统采用的是ASP+Access的方式。Asp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技术, 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 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 且支持好 (Windows2000及以上的操作系统都支持) , 故而最终采用Asp技术。

数据库来方面可以采用的技术多种多样, 例如SQL Server、Access、Oracle、DB2等数据库。我们的系统是小型平台, 报名的考生人数也不会太多, 所以不需要运行Oracle、DB2等大型数据库, 而在Windows平台下适用的只有SQL Server、Access等。所以我们采用Access技术。

2.9 报名系统运行界面

1) 报名系统考生注册页面:

2) 考生填写、修改信息页面:

3) 管理员查看报名情况页面:

3. 结论

本文根据我院单独招生网上报名工作流程, 经过调研、需求分析、建模、数据库设计、编码等阶段, 研发了林职院单独招生网上报名管理系统, 为报考我院的考生提供了网上报名的通道, 解决了考生现场报名过程易出现的交通不便、现场拥挤、浪费时间等问题;也为本院的招生管理人员减轻了相应的工作压力, 软件简单易操作, 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于ASP、B/S架构的单独招生网上报名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给出了总体设计方案, 可行性论证。介绍了网上报名系统所采用的软件平台和基本技术。得出结论:单独招生网上报名管理系统实用性强、简单高效、方便易行。

关键词:ASP,单独招生,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陈豫龙.DELPHI 6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J]第I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0

[2]高欣.张洁.Java可视化编程技巧探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 3

[3]胡剑锋, 赵怀明, 淦述卫等.网页制作与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

[4]丁桂芝.ASP动态网页设计教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5.

[5]乐秀潘, 沈琴.ASP与ASP.NET的比较[J], 电力系统通信, 2001, 12.

招生报名 篇9

一、自主招生考试录取政策现状及改革初衷

自2003年教育部选择了22所高校正式开展自主招生以来, 截至2014年, 已有90所高校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自主招生的考试录取方式也几经变化, 执行过程中益处与弊端都不断展现出来。其优点在于不仅扩大了高校办学自主权, 也利于弥补高考不足, 改革人才选拔模式, 提供多样化的选拔途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其弊端也日趋明显。总结起来, 在本次新政策出来之前, 自主招生的问题焦点多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考试规模及教育公平公正问题

教育部对高校自主招生规模依据文件规定应不超过高校当年总招生人数的5%。然而, 实际执行过程中, 尤其是自主招生最热的近几年, 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通过不同形式的各种计划和政策, 采取迂回方式, 超过了该比例。[1]越好的高校, 自主招生加分录取的比例越高。据阳光高考网站提供的数据统计得知, 这个比例在2011年达到了顶峰, 当年获得自主招生预录取加分资格人数, 清华大学有1405人, 北京大学有1650人, 而每年这两所学校录取的总人数平均约3300人/校, 即使除去高考后未能通过的学生, 每年通过自主招生加分渠道进入这两所高校的学生, 也都接近总录取人数的30%规模。如果再加上两校每年平均500~600人/校的保送生人数, 以及每校100人左右的艺术和体育特长生, 实际真正纯高考渠道的招生计划只占总招生人数的50%都不到。并且, 现在的自主招生模式中, 笔试考试、面试的形式、内容等都让农村等偏远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无法站在和发达地区学生相同的起跑线上, 形成事实上的教育与录取不公平现象。农村学生难以像城市学生那样获得自主招生的丰富资讯, 缺少参加自主招生的特长培训、参加各种竞赛的条件, 以及对参与自主招生考试的经济投入等也是有较大阻碍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 《意见》提出了“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 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中, 对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地区的招生政策有一定的倾斜, 已经在2014年自主招生政策中有所提前体现。各大高校推出的“自强计划” (清华大学等“华约”6校) 、“腾飞计划” (复旦大学) 、“师表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对农村户籍人数占自招总人数比例20%等都是有所侧重。而自主招生的规模人数也确实在逐年控制下调之中。

(二) 对生源选拔理念和定位的矛盾问题

自主招生政策设立之初的本意, 应该是希望根据高校的人才选拔和专业培养需要, 给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 打破单一的高考分数论, 给具有特殊学科专长和发展潜力的“专才”“偏才”“怪才”等学生以读好大学的机会, 并给予多元化评价、多样化选拔的招生录取渠道, 最终从招生源头实现创新人才的选拔。[2]然而,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近年来的自主招生定位却越来越跑偏了。形成了事实上的、把自主招生作为提前争取优秀生源的途径, 最终还是成为了以“高分生”“特优生”为结果的变相“小高考”。2012年之前, 自主招生考试的科目涵盖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五大学科, 其形式和内容都与高考无异。对此, 《意见》再次强调“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其实, 这个内容自2013年起已经开始推行, 大部分学校和联盟的考试科目缩减为两门,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备考负担, 也给单科特长生有了更大的机会。

(三) 自主招生考试形式及考试联盟问题

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下, 考试形式就是指挥棒。高校将自主招生考试作为选拔优秀生源的重要途径, 各校也不得不在这个平台下暗自角力竞争。[3]2011年可谓是自主招生的巅峰之年, 四大考试联盟应运而生, 把针对自主招生的考试形式的讨论推上了风口浪尖。联合考试的优势, 在于共享考试成绩, 减少学生的考试成本。联盟内部高校之间资源共享, 生源分层定位互补, 有助于增强与其他联盟学校的竞争力。考试统一命题也增加了权威性和稳定性。但另一方面, 联合考试逐渐演变成联盟之间的抱团竞争, 争抢优质生源的途径。甚至通过与其他联盟安排在同一天考试的方式, 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利。再加上不同联盟的考试内容与风格的差别, 让想要报考跨联盟、多学校的学生负担进一步加重了。联合考试发展的变形, 让人们感叹其类似于“小高考”的强势定位, 不利于个性化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获取录取优势。因此, 《意见》明确指出“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 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通过这些举措, 把自主招生的考试形式拉回到了选拔学科特长及创新人才的方向上来。

(四) 招生制度及腐败问题

经过11年的时间, 自主招生制度在给予高校较大的招生选拔权力的同时, 也提供了滋生腐败的土壤。2013年, 在自主招生中披露的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主任腐败案件, 就是典型的代表。在缺少健全的招生制度、自主招生定位和理念又相对模糊的情况下, 势必会给少数人觊觎的机会。《意见》对此提出了要“加强信息公开”“加强制度保障”“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要求高校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 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 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同时, 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 建立招生问责制。这些都将对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进行督导, 将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制度化, 确保自主招生公平公正和择优录取。

二、改革措施的可能性实施方式

通过对自主招生过往问题的回顾和《意见》中对应的新政策分析, 我们认为, 新一轮的自主招生考试及招生制度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能会有以下展现方式。

(一) 自主招生规模继续缩减, 加大信息公开透明度

随着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公开的进一步推进, 自主招生的总体招生人数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的下降趋势。保送生的范围和人数也会进一步限制, 加上体育、艺术特长生的取消, 高考招生计划指标人数将稳步增长。高校将通过对保送生、自主招生的政策、人数、要求和范围的提前公示, 加大信息公开透明力度。

自主招生的人数减少, 并不意味着学生参与自主招生的机会下降。以前, 占据招生比例较多的自主招生,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是不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加分也可以录取的“特优生”。举例来说, 201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北京实际录取的总人数均在360人/校左右。其中, 高考计划名额约200人/校, 剩余的100多人中包括保送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艺术生和自主招生等。而当年清华大学给予北京学生自主招生加分资格人数186人, 北京大学207人。高考后需要通过自主招生加分才达到录取分数线的约40~50人, 其余大部分都是高考分数直接就过线的。由此可见, 如果能加大招生指标并合理公开、提前分配, 配合明确的自主招生定位、人数、要求和范围等措施, 才能够真正实现自主招生的特色回归。通过增加常规高考招生计划人数, 让“特优生”返回到正常高考体系之中, 让自主招生真正体现选拔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农村贫困地区优等学生的方向上来。这样对自主招生人数规模的缩减, 应该说定位更加精准清晰了, 这反而有利于这些特殊生源的自主招生和选拔。

(二) 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农村贫困的定位区分明确

通过前述的公开举措, 高校提前将所希望的学生定位公示, 明确自主招生向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农村贫困优秀学生倾斜, 是符合《意见》的改革方向的。

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实现的是高校对之前的学科竞赛保送生范围缩小措施的承接。自2014年起, 五大学科竞赛考试的保送生资格范围从省级联赛一等奖缩小到国家级一等奖, 一下子把保送生资格从6000人缩小到了235人。这个巨大的落差, 让2014年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渠道加大了对学科竞赛获奖学生为代表的学科特长生源的吸纳比例。清华大学的拔尖计划、北京大学的生科院拔尖创新计划等多项具体计划都面向省队或省一等奖学生提供自主招生的渠道。可见, 未来学科竞赛的获奖仍然能够成为自主招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门槛的最重要筛选条件之一。

农村贫困学生的支持计划也会继续扩大规模。这将给特定的老少边穷地区学生带来较多的升学机会。

(三) 考试形式、考试时间改革, 减轻学生负担

取消联盟考试, 自主招生考试时间统一在高考之后, 这两项具体要求, 将会对现有的自主招生考试形式带来重大变化。结合当前高考考试时间和录取安排, 我们可以预见, 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时间将紧跟高考进行。结合《意见》提出的逐步“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 很可能将考试安排在高考分数公布后进行, 即6月底7月初的时间段内。这样的时间安排的优势, 首先, 给学生以真正的二次机会, 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情况决定是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其次, 不占用前期高考复习的时间, 高考已经结束, 学生能以更加轻松自如的心态应对自主招生考试。第三, 有利于高校通过提前划定自主招生对高考学生分数的具体要求, 减轻学生和高校双方的投入, 提高自主招生的实施效率。

取消联盟考试, 各校自主命题或设计考试形式, 也有利于高校针对各自的需求进行学生选拔。避免自主招生考试陷入“小高考”的怪圈之中, 有利于自主招生回归其本质的定位。

(四) 加强面试, 减少笔试, 增强录取的精准度

由于高考后到录取前的时间间隔较短, 在此期间安排的自主招生考试录取环节不可能设计得太复杂, 主要估计还是以面试为主, 笔试为辅, 甚至可能取消笔试环节。用面试逐步替代笔试, 对提高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质量和精准度应该说利大于弊。只要通过合理的面试、考试机制设计, 如随机抽签分组等现在比较成熟的方法, 规避违规和腐败风险, 即可以发挥出面试的最大价值。

实际上在2014年, 部分高校已经在做类似的试点。清华大学2014年自主招生考试的面试环节, 与以往相比就进行了大幅的调整, 通过“学科专业面试”环节的设计加入, 针对不同学科特长学生的创新潜质进行甄别遴选,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措施就是让大师们参与进来, 而不是靠一张卷子就把学生的创新性评判出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6个专业学科都是大师亲自面试, 如数学学科由菲尔茨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亲自对好苗子进行面试。清华大学各学科专业的专家、教授, 针对面试精心准备了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考核形式, 可以说是各显神通, 每个考场几乎各不一样, 力求能够最大程度地了解考生的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

这样的院系专家教授参与到自主招生的一线选拔中来, 代表的正是自主招生从选拔综合性的“特优生”, 向选拔真正的“特长生”转变。学生的学科能力以后要更多地通过面试来考察和展现, 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扎实理解, 对学习和思考方法的真正掌握, 以及独特的学科思维特长, 这样学生在面试时才能应对自如。过去那种只针对应试能力的特长生培养体系将不再推崇。

三、对自主招生政策未来发展的认识

除了以上这些可能马上进行的具体改革措施, 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探讨为实现真正的高校自主招生, 一些内在的、本质的、可能的改革方向。

(一) 加大院系自主招生权力, 弱化学校统一招生

前面谈到的学科院系专家到一线面试的比例提升, 是自主招生专业化的前哨。未来高校的自主招生, 本质上将逐步进化为高校各专业院系的自主招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等有学科专业背景要求的“专才”“偏才”“怪才”的选拔录取。[4]现有的录取模式还是强调高校整体层面的录取, 这样势必会导向“掐尖”等竞争, 只有将招生录取与院系挂钩, 加大院系的自主招生权力, 将自主招生的计划指标提前细分到高校各专业院系中去, 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保障公平、公正、公开, 就可以最大化地调动院系的学科资源, 选拔真正对相应学科有兴趣的人才。

这个方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已经有了一些例子。在2014年的自主招生中, 出现的改革试点学院名额, 就是逐步放开院系自主招生权力的实验。清华大学理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科试验班等项目, 通过提前指定学生的报考院系和专业, 采取学院专业面试为主的形式, 很多都省略了笔试环节, 直接通过面试给予认定自主招生加分的资格。我们认为, 这种模式将可能进一步在高校自主招生的大部分院系中予以推广, 从而实现自主招生对学科特长学生的定点招生要求。

(二) 校长招生特权的责任化与清晰化

高校自主招生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是高校校长的招生特权责任化与清晰化。提到校长特权, 似乎在当前的反腐环境下讳莫如深。在过去的自主招生体系中, 公开的校长特权, 只能在“中学校长推荐制”这个体制中看到。该体制给予了高中校长以推荐特权, 可以向高校提出优秀学生的提名参与自主招生录取。被提名的学生有的可以直接跳过笔试, 只需参加面试即可获得自主招生加分资格。[5]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却演变成高中校内考试、评分、推优简单化、制度化的过程。这种选法实际上已经偏离了校长推荐的本意, 即作为校长认可的有特殊才能、需要推荐给大学的学生, 而不一定是需要全校认可的优秀学生。

在未来的自主招生体系中, 将不仅继续保持和强调高中校长推荐的独立性, 还需要适当给予大学校长优秀学生招生特权的制度。《意见》提到“建立招生问责制, 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 对录取结果负责”。在设置校长责任的同时, 也就可以给予相应的权力。当年, 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因为胡适的推荐, 录取了作文满分、数学0分的罗家伦。后来罗家伦31岁就当上清华大学校长, 同样点招录取了语文、英语极佳, 而数学只考了15分的钱钟书。这段佳话, 就是校长招生录取特权的有力例证。

在公开透明的机制监督下, 给予大学校长保留适量的招生特权, 为天才学生留下了可能, 这是可以大胆迈出的一步。

(三) 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建立双向选择录取的开放机制

通过考试招生体制改革, 把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进行, 如果实施得力, 可能发展为彻底改变现有招生录取模式的重大机会。《意见》中对于录取模式提出的要求是:“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 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由此可以设想, 当高考出分后填报志愿、平行志愿、高考后自主招生考试三者有机结合时, 可能会真正迎来高校、学生双向选择的录取方式, 让学生的选择权增加, 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多张通知书模式。这无论对于优秀学生或特长学生, 都能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定位来挑选自己心仪的学校。高校也能在充分竞争的前提下, 选择自己想要的学生, 最终, 将真正实现招生录取的自由开放, 实现高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现“特优生”“特强生”“特别生”各类学生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高校特殊招生:学生名单公示[EB/OL]. (2014-4-24) [2014-9-13].http://gaokao.chsi.com.cn/zsgs/mdgs.jsp.

[2]张继明.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走向研究[J].教育与考试, 2007 (5) :7-10.

[3]周继良.试论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学生选择与影响因素[J].高校教育管理, 2012 (2) :51-55.

[4]林强.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研究述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1 (10) :35-37.

招生报名 篇10

关键词:韩国高校,自主招生,招生专员制,自主化办学,人才选拔模式

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工作一直是韩国各届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几十年来,韩国教育部相继采取了多项措施对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旨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高校招生考试的自主权,解决其诱发的教育公平问题。[1]作为李明博政府高校招生考试政策改革方案的主要议题,“招生专员制”(Admission Officer System)自推出实施以来,一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招生专员制”的实施背景及目的

(一)“招生专员制”的实施背景

过去数十年间,韩国大学入学招生制度经历了国家考试、大学单列考试、高中教育内审成绩组合等过程的多次变迁。然而,反复进行的各项改革均未能摆脱“以分数论英雄”的学生选拔理念,不但遏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而且也不利于大学选拔那些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富有潜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2]中学和小学教育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学生每天埋头学习书本知识,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丧失了教学乐趣和幸福感,沦为书本知识的“搬运工”,使本应是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场所的学校蜕变成了残酷的竞争空间,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课外辅导教育费用问题也日趋严重,加剧了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社会各界纷纷指责大学未能实现招生录取的自主化。因此,扩大学校教育自主性和自律化政策范围,强化大学自主招生选拔权限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韩国政府创立了“招生专员制”,决心通过培养一批熟悉国家学习能力考试(高考)成绩评定、能够对学生学籍档案、学生身心发展各种素质和奖励荣誉、资格证书等选拔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的学生选拔专家,推进高校自主招生,对大学招生考试录取工作进行彻底改革。[3]

“招生专员”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1995年韩国教育部发布的《5.31教育改革方案》,[4]“招生专员”类似于美国大学入学招生考试官员(admission officer),集学生选拔过程专门负责对书面材料进行审查的审查员(reviewer)和材料核准员(reader)的角色于一身,专职负责新生入学业务。[2]韩国教育部规定“招生专员”负责“审查各种招生考试资料,评价学生潜力及素质,最终决定其能否入学”。“招生专员”依照招生考试方法和种类负责审查多种材料,通过大学实施的综合面试对学生潜能及素质进行评价和选拔。[2]“招生专员”的职责包括:“研究、开发招生考试模式;分析高中和大学低年级开设的教育课程;评价招生考试材料,选拔学生;帮助入学新生和在校生的学业、生活适应及人际交往和性格人格养成”,等等。

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定义“招生专员制”是“大学依据自身或各招生单位的特性,培养和聘用大学招生专业人士,对考生学习成绩、个人环境、潜力及素质等因素综合判断来实现自主选拔学生的制度”。[7]学者认为,“招生专员制”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摆脱过去以分数为主的学生选拔方式,综合考虑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学生潜能、素质及发展可能性等要素进行评价的一种现代化的学生选拔方式”。[2]本文主张,“招生专员制”是高校通过聘用大学录取招生专业人士,多种渠道自由选拔录取富有创新精神、良好素质潜能、吻合学校发展目标和建校理念的优秀人才的遴选制度。[9]

(二)“招生专员制”的政策目的

李明博在其总统竞选公约中提出了“三阶段实施大学入学招生考试自律化方案,实现学校满意度提升一倍,课外辅导教育费减少一半”等目标。作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选拔的举措之一,2007年韩国选定10所高校作为“招生专员制”试点院校进行试点。2008年,“招生专员制”正式开始实施,李明博政府提出:强化学生高中学习档案记录的公正性,提高其在录取中的参考比重;引入学业能力等级;构建实施高校多样化招生录取的专业组织;扩大实施促进社会融合的招生考试方式等政策举措。“招生专员制”是教育部颁布的高校入学改善方案中的第三个课题。[10]为了实现2012年全韩范围内实施“招生专员制”的正规化和常态化目标,大学教育协议会颁布了《“招生专员制”三阶段政策促进方案》。[11]以“招生专员制”标准开发委员会研制的标准为依据,通过“评价委员会”及“运营委员会”来选定大学。“招生专员制”先后经历了试点运营及正规化阶段(2007~2009)、全面铺开扩大实施阶段(2010~2011)和成熟稳定阶段(2012至今)。今天,韩国实施“招生专员制”的高校范围不断扩大,借助于该方式选拔录取的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加。2009学年度,通过“招生专员制”,90所大学录取了4,476名学生(占当年招生计划的1.3%),2010学年度117所大学选拔录取了24,696名(占当年招生计划的7.0%),2011学年度121所高校选拔录取了35,421名(占当年招生计划的10.1%)。

政府实施“招生专员制”的初衷,在于彻底改变过去学生选拔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以考试成绩和分数为主的人才选拔方式,采用综合考虑学生潜力、素质、大学设立理念和招生考试单位特性等因素的招生考试方法;[12]希望通过大学自主招生来克服给学生备考带来的困难;推进高校自主化办学和高中教育正常化,推动大学从消耗性的“选拔竞争”转换为积极的“教育竞争”,保障高校招生自主权限,摆脱政府统制;保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考虑学生潜能和素质,构筑涵盖学生记录档案、学习能力、考试成绩及各种书面材料等录取要素的新选拔评价体系;引导高校在注重学生选拔环节的同时,营造有助于对新生入学后续管理服务的环境;[13]切实减少学生及家长昂贵的课外辅导教育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13]

概括而言,实施“招生专员制”并非仅着眼于学生选拔问题,还兼具缓和大学入学激烈竞争、减少课外辅导教育费用、保障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等诸多社会现实问题的改革意图。[15]

二、“招生专员制”的考察要素及实施成效

(一)“招生专员制”的考察要素

区别于常规意义上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招生专员制”侧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创新能力和潜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淡化了分数比重。[12]

“招生专员制”录取大学新生时考察的共同要素包括“学生个人特性”和“教育环境”两方面。[17]学生个人特性包括3部分:(1)“认知特性”(批判性思考、理解分析能力、逻辑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性等;素质、学业性向、大学或学科学习能力;讨论/说服力等沟通表达能力);(2)“情理特性”(自信感、积极性、领导能力、责任感、目标指向性、自适应能力、道德性、社会性;求知欲、好奇心、热情、学习动机等;价值观、学习态度等;未来发展可能性、学科适应可能性等);(3)“大学及考试招生适合性”(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及学科特性,具有领导能力,关爱社会)等(详见表1)。“教育环境”则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条件、高中类型、课程设置等方面。

“招生专员”与先前招生录取中的入学业务评价员,参与面试等环节的教授角色不同。“招生专员”选拔新生时,评价领域分为“教学科目相关活动、非教学科目活动、人格性向、学习环境”等四个领域。“招生专员制”不仅考察考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考察其潜力和素质;不仅依靠考试成绩等定量化材料,还通过观察、口试、面试等途径收集考生信息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关注考生表面能力,还考虑潜能、素质、可能性等潜在指标。[12]“招生专员制”旨在实现选拔新生从分数为主向综合的评价转变,从评价要素数值量化向对学习能力、学业及课外兴趣活动、环境等实施多维度、综合性评价的方式转变。[12]]

另外,按照学校要求和部署,“招生专员”除了参与招生考试方法的开发及实施招生选拔外,还负责新生入学后的学业指导、管理、监测服务工作,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调整和适应。[20]

(二)“招生专员制”的实施成效

2007年“招生专员制”的试点引入对高校新生选拔和后续配套管理服务等环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中小学及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也带来了诸多变化。

1. 提升和改善了高校录取招生程序的公正性

“招生专员制”的政策焦点主要聚集于提高“招生专员”参与度,强化人员的专业性,确保招生考试内容的先进性、确保招生工作的公正性及可信性,注重制度运营的实效性等方面。在先前招生考试的基础上,“招生专员制”制定了“事先审查、中间审查、发生偏差时补正程序、确定最终合格者”的流程,通过集体评价和检查过程来扩大和确保招生考试程序上的公正性。最近3年,韩国30所主要高校增加了“招生专员”和招生考试,减少了特别招生考试的比重,扩大了一般招生考试的比重,招生考试制度向过程和结果中心的招生考试方向转变。[20]由于高中和大学的衔接项目日趋灵活,研究项目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项目等成为优化教育环境的契机和途径。尽管对“招生专员制”的公正性和信赖性争议不绝,但该制度推行和实施的必要性和应为性已为社会各界广泛接受。

2. 促进了高中教育的正常化

依照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招生专员制”使得入学招生录取方法多样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增强了高中和大学间的有机衔接和信息交流。[12]

“招生专员制”选拔录取新生过程中增加了对非教学科目活动、创新体验活动、社会支援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业余和课外活动的评价,明显提高了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程度和热情。[12]以高中学生课外兴趣小组为例,各学校平均课外兴趣小组数量从2007年的13个增加到了2011年的28个,各学校平均参与学生人数也由2007年的240名增加到了522名,活动的项目数也由2007年的32个增加到42个。[25]教师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升学指导等活动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学校对升学指导及专业指导教师的配置获得了学生好评,学校教育更加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满意度。[26]对通过“招生专员制”选拔入学的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显示,他们对大学生活普遍比较满意。[20]

高达51.5%的高中教师认为课堂上学生更积极参加讨论及课堂提问发言,仅有10.6%的教师对“招生专员制”给出了负面评价。[25]以大学新生构成的多样化变化为例,在参与高中的多样性(培养合格者的高中数)方面,从实施前的693所增加到774所,增加了81所,增幅为11.69%;学校地域多样性(培养合格者的市、郡、区数)方面,从引入前的165个增加为178个,增加了13个,增幅为7.88%;在学生阶层的多样性(家境贫困学生数或享受低保补助者人数)方面,从实施前的48名增加为70名,增加了22名,增幅为45.83%。这表明“招生专员制”在实现和确保学生构成多样化、强化大学社会责任感、促进教育机会平等方面成效显著。[20]

通过“招生专员制”录取的学生和其他方式录取的学生相比,大学中途退学率较低,对大学生活适应较好;针对“招生专员制”财政支援的13所大学的研究分析发现,通过“招生专员制”选拔录取入学的学生和其他方式录取的学生相比,整体上平均学分绩点(GPA)、奖学金获奖幅度及比例都比较高。[20]在情理特性方面,通过“招生专员制”录取的学生在领导能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组织能力、关心他人和团队精神、远景和自信感、推进力和自我管理、责任感、社会奉献等)、自我主导性学习(计划、认知专注度、自我检查、时间和学习调节等)、学习态度、未来意识、职业成熟度等方面明显高于其他方式录取的学生。[31]

3. 引发了其他学校的招生改革

目前,“招生专员制”主要在4年制本科院校实施。然而,随着“招生专员制”的正面效应广为人知,专科院校也通过学校自主实施的形式,尝试引入“招生专员制”。2013学年度,有20所左右的专科院校约1,800余名学生是通过“招生专员制”进行选拔的。可以预见,专科院校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实施“招生专员制”。

连一贯秉承考试成绩为中心的外国语高中、科学高等“特殊目的高中”也认为“招生专员制”符合自身办学特性,开始积极考虑引入这一制度来选拔新生。

三、“招生专员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招生专员制”实施时间较短,尽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学教育的正常化和大学人才选拔的多样化、自主化,[32]但在具体推进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选拔过程欠缺透明度;“招生专员”专业性不足;评审公正性、材料可信性差;[17]诱发了其他形式的课外辅导教育;[34]推进速度过快,实施方式变质走样;[35]学校现场准备不足;[32]新生入学后续管理不够,[37]等等。

(一)“招生专员制”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招生专员”主要采取主观方式对考生进行评价,其公正性、客观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质疑。过去施行的以分数为主的新生选拔方式,将学力与学业成绩概念相混淆。[15]“招生专员制”视野下的学力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谓的学业成就,而是从全人教育观点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心性、道德及素质等要素。[35]“招生专员制”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通过口述、面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但是,民众一般熟悉现有以卷面考试为主的选拔体系,能否真正接受考试分数高的报名志愿者落榜,而考试分数低的人员通过这样的选拔体系反被录取,这是非常敏感而富有争议的问题。[20]

为了消除这些争议,韩国政府强化和加大了对“招生专员”职务不正当行为的处罚力度。有人提议,“当招生专员职务上出现不正当行为时,应按刑法规定适用于公务员的条款执行”,并建议在《高等教育法》增设条款来推进高等教育法的修订。另外,政府及高校还强化了多数人参与的多阶段评价体系(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实施了多数人参与的多阶段评价,高校配套制定了相应标准以确保“招生专员制”的公正性),要求大学实施“回避制册”制度(“回避制册”指的是与考生有特殊关系的人员不得参加评价事务)。政府颁布了司正官职业道德纲领,并对之加强持续不断的道德教育,以确保“招生专员”遵守职业道德伦理。

(二)“招生专员”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招生专员制”推进过程中,专业性和公正性常常被一起讨论。理论上,“招生专员”应是“能够对入学材料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审定,具备较高能力和道德水平的专业人士”,但目前这样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极为欠缺。

资料显示,2008年全韩国仅有42名“招生专员”,2013学年度增加至512名。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教育,社会各界对这支队伍的专业性普遍持有怀疑态度。有资料显示,某校24名“招生专员”的平均年龄仅为32.7岁,其中20多岁的占1/3,还有刚大学毕业的人员,甚至有9名完全没有工作经验或仅有不到1年经验。[20]另外,“招生专员”中正式职员不到18%(包含4%无期限合同制人员在内达到22%),剩余78%都必须通过间隔1~2年时间再续约,缺少安定感的合同制限制了“招生专员”队伍的专业性。[12]

对此,韩国政府通过政府财政专项划拨资金对招生专员进行培训,以提升“招生专员”的专业性。培训内容涵盖“招生专员”必需的知识领域(教育政策、大学入学招生考试资料、评价方法、面试方法、统计方法、伦理道德教育);政府为解决“招生专员”的身份保障问题,甚至还修订了高等教育法,明确表示对“招生专员制”的支持;开设和运营了面向学生家长的研修项目,以确保其社会透明度。从2009年到2011年,共计596名现职招生专员、2,001名教师及1,825名学生家长完成了上述各项研修项目。[35]

(三)大学入学招生学生考试资料可信度较低

“招生专员制”实施后,学生高中期间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累计评价(speck evaluation)变得非常重要,随之而来的是杜撰编造书面材料问题开始出现。选拔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材料虚假不实,也催生和诱发了新的课外辅导教育问题。[34]考生向高校提交的推荐信和获奖经历、资格证明等书面材料存在违规操作乃至造假问题,甚至个别学生借助专业私人辅导机构,凭空杜撰或瞎编乱造和入学相关的书面材料,严重破坏了“招生专员制”制度设计的公正性。为此,政府引入了书面材料验证体系(包括对考生提交的自我介绍、教师推荐信等书面材料相似度进行检查、核实与评估),大学也纷纷动用人力或技术手段对考生提交的书面材料加强专业审查,强化面试,加强访问与视察学校,努力解决这些负面问题。

(四)滥用和私自扩大“招生专员”考察范围和要素

当初推行“招生专员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及家长的应考负担,降低考生对课外辅导教育的依存度。然而,令制度设计者始料未及的是,考生为了所谓的课外活动及素质提升,选择接受辅导机构流水线式的程序化培训,进而诱发了其他形态的课外辅导教育,引发了公众对该制度给学生增添额外经济和身心压力的担忧。据韩国教育开发院的问卷调查,在“您赞成‘招生专员制’对不参与课外辅导教育的学生更为有利吗?”的回答中,36.7%的高中教师表示“非常不赞成”、38.6%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不赞成”,高达44.9%的教师表示“不赞成”,高达44%的学生家长表示“不赞成”。[35]

为了应对“招生专员制”诱发其他形式的课外辅导教育的问题,政府发布了旨在摒除课外辅导教育要素的评价标准,并实施了大学单列进行的“招生专员制”课外辅导教育影响评价,但效果依然不理想。有学生家长批评指出,虽然“招生专员制”帮助和鼓励学校实施非教学科目活动,然而现实中要么是没有非教学科目活动,要么是有一些形式性的活动,高中几乎沦为了新型的招生考试辅导班。

随着“招生专员制”的扩大实施,有些高校过于夸大比赛获奖成绩的作用,导致社会各界对“招生专员制”要求提交的书面材料也存在误解,认为“获奖成绩或课外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追加书面材料数量越多,将越有利于选拔录取”,一些机构趁机组织各种低水平重复性比赛。譬如,首都圈几所大学从2011年3月开始,将托业英语(TOEIC)考试的分数以及其他竞赛成绩用作入学招生考试评价要素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些举措显现曲解了大学自主办学的政策。为了杜绝这些问题,政府严令禁止招生与托业英语考试成绩、校外比赛获奖或认证成绩、资格证书等挂钩。

四、“招生专员制”的政策改进方向

综合分析来看,“招生专员制”今后的改进重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升“招生专员制”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为确保“招生专员制”今后的公正性、可信性,大学教育协议会下属的“招生专员制”专题主页及社会媒体专门网站,开始公开发布“招生专员制”概况、大学单列招生考试计划、大学单列宣传资料、招生考试要素、录取有关程序方法等详细内容,从而确保学生及家长对“招生专员制”选拔录取学生程序的知情权。以正在实施“招生专员制”的高校为对象,政府有关部门对制度的运营状况及效果实施周期性评价;以准备实施“招生专员制”的大学为对象,持续提供“招生专员制”的运营咨询服务;制定“招生专员”基本职业伦理道德框架,持续实施“招生专员”的职务专题研修,提升“招生专员”的专业性,确保社会公众对“招生专员”公正性、可信性的认可度;组建“招生专员协议体”,引导高校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公正、专业的大学招生考试程序及方法;通过设置“入学招生考试公正管理委员会”、“自身监察委员会”等机构明确监督和监控程序流程;按照“多人组成评价团进行多阶段评价”的原则实施选拔录取;各大学为强化“招生专员”专业水准,制定和实施大学自身的教育计划,等等。

高中学校则强调要着力开发本校教育课程,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活动机会;依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性向和期望等因素来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引导服务;实事求是地搜集整理与教科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及其他课外活动的相关材料,对其完整、客观、翔实地进行记述,提供真实客观的资料。[31]

(二)引导民众理性看待“招生专员制”

引导民众理性看待“招生专员制”,因为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通过“招生专员制”的途径进入大学,只有当自身条件符合时,才需选择该方法,进行准备。换言之,若该选拔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应选择其他选拔录取方式,并为之做好充分准备。

“招生专员制”选拔方式的关注点,从定量评价向定性评价、综合评价转变,这要求学生档案的填写及管理也要改变。[26]为了全面客观地呈现学生档案记录,学校今后应注重对课外兴趣小组的个人活动内容、社会服务活动动机和特长事项等进行客观记录;应鼓励各学校扎实推进和运营实施非教学科目教育课程,对学生参与非教学科目活动进行支援和扶持,从源头上消除以升学为指挥棒形成的中小学阶段残酷的分数竞争。

(三)完善“招生专员制”的学生入学服务

随着通过“招生专员制”招生入学的学生数增加,学生入学后的管理服务变得日趋重要。“招生专员制”录取的学生入学后管理服务空白问题,使“招生专员制”的废存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广的争论的焦点。今后,应积极开展大学新生入学后管理服务工作,保证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有机衔接。[32]

现在就报名 篇11

完成比赛

如果只是偶尔跑步,或是刚刚从伤病中恢复,5公里比赛是明智的选择。

训练:一周工作日内,进行两次30分钟慢跑训练。周末跑时,应逐渐将长跑距离增加800米,直至跑步距离比参加比赛时的距离多800米(5公里比赛对应的跑步距离是5.8公里)。周末长跑训练配速比工作日跑略慢,约每公里配速慢2分钟。

有效地完成比赛

如果你至少已经参加过一项赛事,这是个不错的目标。

训练:工作日跑步时,最后1.6公里应适当提高跑步速度,完成后,慢走5分钟,放松恢复。周末跑时,逐渐增加跑步距离,直至比参加比赛时跑步距离多1.6公里(5公里比赛对应的跑步距离是6.6公里)。

提高最好成绩

如果你已经完成一项赛事,并准备好提高跑步水平。

训练:计算出上次比赛最后1.6公里的用时,并除以4,得出400米跑步配速。在400米跑道田径场热身,每圈配速比上次400米配速快10秒,完成后,慢走200米,重复训练4次。每周增加的跑步距离是2圈,直至跑步距离增至12圈。训练长跑距离大约是比赛跑步距离的1倍。

事实还是谎言?

我第一次参赛,会感到孤单吗?

谎言 没有人理会这是第几次,多数情况下,跑友团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他们乐于帮助其他跑友,并分享跑步体验。你不会感到孤单,起跑线上,还有许多初次参赛的跑友与你并肩作战。你可能还会认识几个新朋友。

修正

消除紧张情绪

方法:积极乐观思考。焦虑是针对压力的一种潜意识反应。但是你可以锻炼自己,逐渐掌控压力。当紧张情绪首次出现时,重复以下心理对话:起跑时放慢速度,按照合理的配速奔跑,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尝试想一些积极、有趣的内容,焦虑紧张情绪来袭时,重复以上策略。

Q:比赛日前,需要提前适应跑步环境吗?

A: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实践经验提高掌控力。提前体验赛道,熟悉地形、弯道,以及确定慢跑或步行的最佳地点。针对可能遇到的情形,提前制定预案。由于提前对赛段适应,比赛时,你会更自信,体能状况允许前提下,可适当加快速度。

招生报名 篇12

2003年教育部推出在全国22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的方案,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改革的一种信息,开始进入人们视野。目前,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己由2003年的22所、2004年的28所,扩大到2008年的68所,2012年达到76所之多。面对发展如此迅猛的自主招生制度,各界人士对此褒贬不一,自主招生制度是否真正有利于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大学办学水平的提高,也受到了大家的质疑。

1 高考制度下的招生权

从中世纪大学出现以后,对于大学的定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改变,概括来说,大学应该立足现实,着眼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尊重知识、追求真理、保持客观的立场而不为政治经济利益所驱动,充满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切人文关怀,对高品位文化的蓄养,对理想主义的超凡脱俗的追求。即大学不仅要传播知识、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更应该超越社会,走在社会的前列。

我国高考制度实行已久,现行的高考制度主要以全国统一考试,集中录取和统一的高考招生计划的方式施行。在此招生制度下,大学没有独立的招生权力,而是主要依附于政府,服务于政府。由政府制定高考统一考试的时间,录取的步骤及要求,各地区及各专业的招生计划。只要考生的分数达到报考高校的录取线,学校就必须招录考生。在此高考招生下,政府掌握着高考和招生的大权,学校处于被支配的弱势地位,学校招收的学生只能单纯凭借分数“一刀切”,高校对考生的素质水平,能力水平都得不到直观的考核和评价。另外,对于许多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值得高校培养,将来极有可能会成为国家栋梁的学生也会因为高考分数的“一刀切”被拒之大学的门外。

虽然高考的招生制度对于大学而言,不利于大学本身对人才的筛选,使大学完全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但高考制度是伴随我国计划经济期间产生的人才选拔制度,它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分层和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急切需求。也可以说,高考制度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最高效的人才选拔模式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方式。所以几十年来,政府一直紧握招生大权,实行高考这种相对公平公正,被大家相对比较接受的竞争机制。

2 自主招生制度下的招生权

随着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逐步取代的社会现状,高校开始争取独立的招生权力,它们迫切希望根据自身对人才的判断和培养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自此,2003年教育部推出在全国22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的方案颁布,自主招生制度就开始如火如荼地迅猛发展。招生权由之前的完全由政府把握到现在下放部分权力到高校,高校开始有了一定的招生权。从开始试点自主招生到现在,高校自主招生已经进行了9年,在这段时间里,高校不断总结摸索着各自的招生经验,使其自主招生顺利实施和进行。

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大学作为第一批教育部推出的试点自主招生高校之一,在自主招生几年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北京大学2003年自主招生办法》文件中规定:自主招生对象,不仅要求学习综合成绩特别突出,思想道德品质优秀,而且要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优异成绩或者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这些学生在经过北京大学文化课考核和专家组面试通过之后能享受高考成绩在当地录取线下20分以内被正常录取,而且录取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特长和高考成绩确定录取专业,而并不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这种根据学生特长由学校进行专业分配的方式,打破了之前由分数决定专业,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合适专业的弊端。进而,北京大学在自主招生基础上又于2010年首次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由获得北京大学“实名推荐制”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北京大学根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学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合格者将免于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可以说校长实名推荐制进一步对高校自主招生权力进行了诠释,让高校能够真正招收到适合本学校适合本专业的学生。

从单一的自主招生到现在多元的自主招生模式,各个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可见高校对于自主招生及能够自主选择人才资源的重视和肯定。在自主招生过程中,高校充分发挥了其主动性,发挥了其培养人才的基本角色。不再是单纯依附于政府,而是由政府和高校协同作战,共同提高人才的选拔模式。

3 招生权的归属

艾萨克·康德尔在《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教育既然是社会稳定和公民品德的基础,它的进步和发展就成为每一个国家最大的社会政治单位(国家)所关心的事。教育既然肩负着维持社会稳定的重任,那国家和政府对于大学的教育应该是进行垄断还是协同管理?对于高校的招生是应该集权还是放权?

现代高等教育耗资巨大,大学不可能在经费、物资、人力等方面完全独立,因此大学在取得相应的国家人、财、物力支持的同时,必然向国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通过高考制度选拔人才适应了民众对公正公平的需求,稳定了民众的情绪,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同时,自主招生制度即是政府放权给高校的标志,高校在依附于政府的同时,拥有了自主的权力,自主选择部分学生进行培养,真正实现大学自主培养人才的本色,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更为超越社会,走在社会前列而努力。高校自主招生权力的拥有,是政府和高校之间权力合理分配的体现,政府和高校是相互依存相互成长的,高校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但拥有独立的招生自主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目前市场经济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郑若玲.自主招生是一把双刃剑[J].北京:科学时报,2010-03-04.

[2]庞守兴.质疑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方案[J].教育发展研究,2003(10).

上一篇:芝麻常见病害及防治下一篇:收费经营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