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

2024-07-18

山人(精选10篇)

山人 篇1

有画坛四僧之称的八大山人是传统文人画家的典型代表者之一, 在中国绘画史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审美特征诠释了传统绘画中画品与人品之间的联系。而促使八大山人创造出独特风格的作品与其所处的时代更迭和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八大山人的身世对他的绘画风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八大山人, 生于明天启六年丙寅 (即1626年) , 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乙酉 (即1705年) , 明宁献王朱权后裔。“谱名朱统鍪, 又名耷。明朝灭亡后出家为僧, 字雪个。号别有个山、灌园长老、雪纳等。他的晚年作品常署名八大山人。”一直沿用到最后, 由于家道中落, 而使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开始变得愤世嫉俗, 甚至出家当了和尚, 后又入了道教。

八大山人在绘画风格上主要是集众家所长。如赵佶、唐寅、林良、等人的风格, 勾花点叶和勾叶墨点的画法取法于周之冕、徐谓等人。而在山水方面, 八大山人先后师法董香光、倪瓒和黄公望。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 是从传统绘画模式的传承和创新中来。八大山人在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中, 逐渐地过渡到不同于传统风格、而拥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色彩模式。也就是因为他画风的独特性, 也从而奠定了八大山人的绘画在三百多年来一直受到后世推崇和景仰的地位。他借画来抒发身世凄惨之感和抑郁之气, 来寄托对故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他主张“借古开今”而反对陈陈相因, 他重视对生活的感受, 强调独抒的性灵。他们冲破当时画坛一直崇古的樊篱, 创造出不守绳墨、奇肆豪放、独具匠心的画风, 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八大山人以花鸟画著称, 他继承了陈淳、徐渭的传统画法, 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他的笔墨洗练雄厚, 构图简约空灵, 意境空旷;所绘物象奇险, 营造的格调冷峻, 画面达到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他的画风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重大。八大山人有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 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 留得文林细揣摹。”其中这句“墨点无多泪点多”, 夫子自道, 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的绘画特点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 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这位画家的艺术作品。他的花鸟画, 成为中国花鸟画史上的绝唱。

八大山人花鸟画的风格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萌芽期:这一时期绘画的题材多为花卉、蔬果、松梅一类。这主要传承陈淳、徐渭等人的传统画法, 采用勾花点叶和勾叶墨花的表现技法, 真实地描绘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等物象。这一时期用笔含蓄温雅, 用墨纯净悠扬, 构图淳朴天真。如早期作品《花果图》, 画面中佛手、石榴、梅花自画面有左侧向右依次排列, 没有连接。八大山人以水墨晕染使石榴看上去饱满厚重的质感跃然纸上。再以小笔触在石榴中间点染出石榴籽。而对枝叶的塑造则采用轻松的笔法, 从而与的石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画面右侧梅花的塑造同样精致巧妙, 八大以具象艺术手法刻画出了梅花高贵和傲骨。梅花用饱和的水墨画出, 花蕊用小笔触以浓墨任意点染, 清秀之态跃然纸上。这一时期的作品不管是在技巧和风格上都属于探索期。他在探索属于自己的风格, 需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风格。

突破期:在饱受了世态炎凉变故之后,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早期作品时的那种沉稳安逸的风格已不能表现出此时期他内心愤懑的情绪, 而开始突破萌芽期的具象风格而采用夸张的造型、奇特的构图、雄奇的笔墨、来表现内心的波动。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意象, 在物象描绘上既精妙又夸张变形, 在笔墨表现上, 既取法传统, 又更加奔放有力, 即所谓“笔情纵恣, 而苍劲圆浑, 时有逸气”;在布局上大胆剪裁和空间的分割, 使画内与画外相联系,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古梅图》就充分表现了八大山人由“孤独”向“孤愤”的转化, 画面透着一种苍劲古朴、荒率冷峭之感。画面中一株断枝露根的古梅, 树干皴裂苍古。好像遭受过严重的外力摧残。他用这些来象征自己的家园遭外族践踏, 心中的愤懑心态。但树桩上方的虬枝上却零星几朵梅花, 浩气凌然。这恰恰是八大山人内心情愫的外露, 国破家亡数载, 却仍然热爱故土, 不肯屈服于新的统治者, 但复国无望, 只能使他“哭泪交千点”了。

成熟期:还俗后, 号“八大山人”。这段时期他全身心投入到到艺术世界, 个人的绘画风格也推向了顶峰。在笔墨、布局和意境境的创造上都有创新, 墨色氤氲可谓登峰造极, 他的绘画和书法在在空间结构上都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清人张庚译八大的画:““拙规矩于方圆, 鄙精研于彩绘。”八大山人的山水画聚散开合合, 灵动多变, 实中有虚, 虚中蕴幽。如这一时期的作品《双鸟图图轴》, 这是一幅运用书法用笔进行创作的佳作, 两者达到了完美美结合。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绘画特征。不管管他们运用何种艺术形式与语言, 都表达了他内心情怀与精神状态态的。他们的花鸟画影响了中国的画坛, 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新的的篇章。

摘要:特殊的时代背景, 特殊的身世, 坎坷的经历, 从而使他的花鸟画风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 他常借诗、书、画来宣泄内心的苦闷, 在绘画上寓情于画, 寄托自己的情感, 本文结合八大山人的身世性情、所处社会环境及其在诗书画界的影响三方面的因素, 对他的绘画风格的形成进行了分析, 肯定了他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在艺术上的绝妙造诣。

关键词:八大山人,性情,花鸟画,风格特征

参考文献

[1]陈宝英.涂家英.朱耷绘画绘画风格探渊[J].武汉文博2010, (2) .

[2]王竞芬.八大山人研究的新突破评朱良志《八大山人研究》[J].艺术探索2009, (2) .

[3]李学奇.笔墨泣鬼神.八大山人艺术美探源[J].美术大观2010, (2) .

[4]陆艳清.笔端堪铸大千世界, 纸上聊发万古幽情浅析八大山人绘画艺术上的人文情怀[J].文教资料2009, (33) .

[5]罗湘科.论八大山人绘画语言运用与审美意境创造[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 (2) .

[6]彭运生.人性概念与八大山人的绘画[J].美与时代下2010, (4) .

咬山人的后代 篇2

一个傍山的小村,挽留了我。热情的小学教师,领我走进一个独院。一位如窗前老枣树一样苍劲而朴实的山中老汉,接过我肩上不足三四斤重的小背兜。“歇吧。”他进屋以后指了指小炕。

我见老人跪在炕上,面对着窗子,就问:“大爷,你老看景致呀?”

他如梦初醒,“哦,我,我看石鸟呢!”

石鸟?这个村落依山而建,村里有不少人采石为生。这大爷是把爆破时纷飞的石块,升上云空的石砟(zhǎ)称为石鸟吗?这真够浪漫的啦!

由于我对当地采石活动产生了兴趣,就在这小村多住了几天。从小学教师那里,我知道了一个“石鸟”的故事。

老人名叫石风,16岁就在山塘采石,直到老年。当地人把采石工叫作“咬山人”。这位咬山人,开山劈岭,力大如牛。他虎吼一声,能将枕头锤一抡过顶,再擂下去,石破天惊。

他曾有个独生子,取名石鸟。

咬山人顶看不起胆小的人。石鸟自幼胆小,因此极惹咬山人生气。

有一回,石风老汉带着小石鸟和邻家的小核桃逛山坝,路上遇见了一条小小的四脚蛇。四脚蛇才火柴梗长,瞪着一双小眼睛,吐着若有若无的舌信,悠悠地摆动着尖尖细细的小尾巴。小石鸟看见了吓得大声哭起来。

咬山人一把拎起石鸟的褂子,把儿子提回家。“没用的货!”他斥责道。石鸟的妈妈心疼得直掉泪。

又有一回,小石鸟领着小核桃,走到山塘底下开着石竹花的地方——恰是放炮的落石区,除了石竹花,那里还有很多的蝉壳儿!

炮响了,如鸟儿一样的石砟子飞上云天,紧跟着就纷纷下落。石鸟边“哇哇”大哭,边爬到一块巨石后躲起来,却把小核桃丢在石竹花丛中,被落下的石砟砸断了腿。

咬山人狠狠地说:“完蛋!你不是咬山人的儿子!”爸爸没打他,但石鸟比挨了打还难受。他从父亲的眼睛里,读到了疼痛,读到了比疼痛更疼痛的东西……

后来,石鸟的妈妈病逝了。石鸟一天天长大,长成一个如小橡树一样挺拔的少年。石鸟是争气的,刚上初中的他两次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奖,还在年底入了团。

但是,当他笑嘻嘻地问父亲,他像不像咬山人的儿子时,父亲仍是摇了摇头。说:“长庚拉山二十八年,都够不上咬山人!”

父亲说的长庚,是本村一名车把式。一回,长庚拉着满载石头的大车下山,车的闸链突然扳断,重车闯坡停不下来,眼看大车要挫死牲口,砸到坡下面的人,长庚却吓得愣在一边。正是石风这咬山人,虎吼一声,冲上去,一肩膀子撞横了车辕,就势将车侧翻在原地,活了牲口,救了人。石风受了伤,长庚买了挂面、点心看望他,他还啐人家:“呸!”

这就是咬山人!

石鸟是从这个故事里,读懂了父亲。

那个暑假。石鸟拿着课本,登上山巅。放炮的警号声惊扰了他,石鸟放下课本,突然发现,在开满石竹花的地方,有三个孩子——就像当年他带着邻居小核桃在那里玩耍。

石鸟看准了炮口的位置,一把捋住大绳,双腿一夹,就溜到炮口上。引信在那里一溜儿排开,哧哧地冒着烟。石鸟用力地拔着,一个、两个、三个……只剩下最后一个引信了。引信的一小截留在外边,石鸟拔了两次都未能拔出,他顾不得多想,急忙用牙咬住正在燃烧的引信,狠命地往外一拽。引信被拉了出来,可由于用力太猛,石鸟失去重心,向山下跌去……

人们把那本书拿给了石风的时候,咬山人晕厥了过去。醒来后,他说:“石鸟……你到底是咬山人的后代!”

我听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心头悸动。

我小心翼翼地跟老汉谈起石鸟,老人叹口气说:“丢了一个,保住仨,应该算值得。”那眉棱底下,是多么深邃的世界。

我也曾仔细地观看过“石鸟”。当炮响崖崩的时候,它们便呼地冲上九霄,融进云里、风里、太阳里……

我上了咬山人的炕,发现贴着人造革的窗台有两处手扶出的破痕,陈年的炕席上,还有两个磨破了的,膝盖般大小的洞……

(责任编辑 李爽)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篇3

一、八大山人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绘画虽取法古人, 晚年却形成独特的画风, 其诗、书、画、印有别于他家, 绘画构图慎密, 笔简形具, 形神兼备, 用笔颇有特点, 喜用水洇晕染的绘画效果来表达自己内心“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凄楚复杂的思想感情。

(一) 取法自然, 独创新意;师法古人, 不受古法束缚

八大山人绘画得益于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技法传承, 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米芾、黄公望、倪瓒和董其昌诸家, 花鸟画则师法沈周、陈淳和徐渭。晚年, 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既不同于前人, 又超越同代。艺术上既继承传统, 又另创风格, 托物言志。由于饱含国破家亡之痛, 常借花鸟、山水、竹木抒发对现实的愤慨之情。取材怪异, 或鼓腹飞鸟, 或瞪眼鱼群, 或残山剩水, 或老树枯枝;干枯的池塘中, 残荷挺立, 游鱼阐幽, 藉此表达自己变幻的人生。“横涂竖抹千千幅, 墨点无多泪点多。”是郑板桥对八大山人倔强高傲的秉性和绘画风格的客观描述。八大山人的书法, 得益于钏繇、王羲之父子及孙过庭、颜真卿, 博采众长, 却独树一帜。绘画的题款和印章也别具一格, 自号“八大山人”, 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八大山人有一方印章, 印文刻作, 有人说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组成, 因为形状像只木屐, 也有人称之为“屐形印”;八大山人所题之诗, 许多句子至今仍令人难解。

(二) 八大山人绘画作品具有“少、圆、水、白、奇”等特点

一是少。画面中物象数量少, 用笔数量少。八大山人运用一石、一树、一花、一果、一鱼、一鸟等构筑画面, 寥寥数笔可使景物栩栩如生、饱满厚重、生动有趣, 其绘画语言丰富, 巧用题款、印章与空间布白的视觉作用来支撑和丰富画面, 因物象少、笔数少, 用笔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二是圆。八大山人出家期间的作品用笔方硬, 后逐渐丰厚浑圆, 趋于变化。其书法吸收前人笔法, 修养深厚, 后来直接影响了他的绘画, 晚年笔法更见含蓄圆润;三是水。笔墨含水量控制得当。明晚期普遍用“生纸”作画, 易洇走墨, 八大山人利用生纸特性, 巧妙控制笔墨水量, 使层次丰富变化, 产生与熟纸不一样的艺术效果。用水洇晕染产生的茸软感来表现禽鸟羽毛, 用水洇表现荷秆、荷叶的枯老和稚嫩, 更充分表达其“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心境;四是白。白黑既呼应又对比。八大山人处理空间布白精准巧妙, 画面物象极少, 位置经营、方向布局、空间变化把握得当, 合理利用题款、印章的圆润感, 且严谨有法, 物象均衡, 阴阳相济;五是奇。八大山人所画之树干大根小, 树杈三两, 树叶五七, 不合常理。所画之石头重脚轻, 不易稳立。所画鱼、鸟的眼睛, 大部分是白多黑少表现。造型之“奇特”与“意趣”并重, 夸张有致, 笔简意赅, 以表达其身处乱世的人生哲学。

(三) 笔墨简练, 以少胜多;不落俗套, 自有创造

八大山人绘画构图慎密, 意境空阔, 画外有画, 画外有情。大处纵横排布, 大开大合;小处抑扬有度, 藏而不露, 起伏张弛, 适可而止;大密之中见小疏, 大疏之中含小密。虚实相生, 空白补意。其画面气势和分章布白位置得当, 动静有序;题款盖印, 疏而不漏, 用“始知真放在精微”来描述最为恰当不过。八大山人取物造型, 倾心以意为之的“意象”, 所画题材常取无名之鱼和无名之鸟, 缘物寄情。八大山人观察物象细致, 取舍自由, 以神取形, 以意舍形。大写意笔不工而心工, 笔不周而意周。

二、八大山人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八大山人绘画的独特艺术风格形成与其生活经历、艺术格调、心性和“明朝情结”有关。

(一) 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生活历程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

八大山人的一生颠沛流离、跌宕起伏, 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一是为僧参道期 (23—55岁) 。他23岁削发为僧, 取名传綮, 后又参道。这一时期绘画, 以写生为主, 如《水仙》《石榴》《草虫》等, 对一叶一虫都画得栩栩如生, 但情感表现尚弱;二是还俗矛盾期 (55—65岁) 。55岁时朱耷还俗返回南昌, 得病而疯, 一年多后经调养恢复正常, 卖画维持生计, 开始使用“八大山人”这个名号, 称己为“个山驴”或“驴屋”。大书一“哑”字贴于门板, 杜绝与人说话, 对投靠清朝的官吏仇视有加。这个时期八大山人绘画风格表现为情感露骨, 表现率直, 过于直白;三是艺术成熟期 (65—80岁) 。八大山人借画大量禽鸟, 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鱼鸭图》中鸭子, 睁着大大的白眼, 以表达仇视之感。《莲塘戏禽图》中两只禽鸟, 黑色的羽毛, 睁着大大的怪异的眼睛看人, 神色恐怖, 怒目相视, 做出进攻姿态。《荷花翠鸟图》中的鸟, 低头闭眼, 悄然站立于孤立的芦秆之上, 旁若无人, 怡然自得, 似在养神, 却为蔑视;所画鱼眼与鸟眼同样情感复杂。1699年, 八大山人去扬州见石涛, 合作创作了《兰竹双雀图》《艾虎图》等画, 留下一段佳话。

(二) 独特超凡的艺术格调

绘画最高层次追求“情”, 也是“洗心”的艺术, 犹如格调清新的音乐, 使人忘却烦恼和喧闹, 画者需具超凡境界和人格,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格调便是典型的代表, 石涛称其为“眼高百代古无比, 书法画法前人前”。八大山人以不能再少的笔墨、人格化的形象和奇特的构图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 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开创了元明以来所没有的新风貌。

(三) 孤傲的心性和挥之不去的“明朝情结”

八大山人在“横流乱石枯槎树, 留得文林细揣磨”和“想见时人解图画”诗句中流露, 很希望人们解读画中之意。他的一个画押, 因形状像乌龟, 人们一直称它为龟形画押, 后经研究发现, 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变形组成, 恰是明代末代皇帝崇祯自杀的日子, 这说明在其内心对已故王朝的怀念;《古梅图》中, 虬根外露, 不画坡土, 是仿照郑思肖画兰之意, 暗含着国土被清人所夺。这些作品表达了他挥之不去的“明朝情结”, 也正是受这种浓烈的孤寂兀傲的感情主宰, 其绘画作品才出现人格化的物像, 怪异晦涩中隐含着痛苦。“想见时人解图画, 一峰还写宋山河”反映了朱耷寄情于画, 借书画以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 既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 又自辟蹊径。动荡的时代背景和他的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生活历程、孤傲的心性等, 造就了他的艺术情调, 同时, 卓越的绘画功力、渊博的学识、难言的隐痛也有助于其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并从其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性格的孤傲、澹泊、冷峻的特点。

摘要:八大山人的绘画虽取法古人, 却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 其诗、书、画、印皆有别于他家, 绘画构图慎密, 笔简意深, 形神兼备, 用笔具有“少、圆、水、白、奇”等特点, 喜对所画的鱼虫、花鸟进行夸张, 以简练的造型和奇特的形象来突出形象, 甚至将鱼、鸟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 借以表现自己愤世嫉俗、孤傲不羁的性格。本文拟从其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独特超凡的艺术格调与孤傲的心性和“明朝情结”来分析其绘画呈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成就诱因。

关键词:八大山人,绘画作品,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萧鸿鸣.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M].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

[2]陈心懋, 潘卫.朱耷[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山人乐队十八般武器 篇4

又叫“大鼓三弦”或“书弦”,全长约115公分左右,以伴奏北方说唱音乐大鼓书而得名。它是中音乐器,也可作低音乐器使用,音色浑厚而响亮,多用于北方说唱音乐如鼓书、弹词、单弦之伴奏和曲剧、吕剧等地方戏曲伴奏,也可独奏或参加器乐合奏。据清代典籍记载,大三弦曾为清代宫廷宴乐乐器,在“番部合奏乐” 中只使用一支,而在表演《庆隆舞》时,乐队中则要使用八支大三弦参加伴奏。据说在清代末年,有位盲艺人王玉峰曾创造了“三弦弹戏”,可用弦音模拟当时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龚云甫等人的唱腔,甚至还能奏出人声、军马声和禽兽飞鸣的效果,堪称一绝。

彝族月琴:

又称弦子,是一种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巍山、四川省凉山等地的弹弦乐器。二百年前已在彝族地区流行,是彝族常用的弹弦乐器。可用于独奏或为彝剧及民间歌舞“花灯”伴奏,舞者常边弹边舞。月琴的制作特别注重选料和装饰,它的顶端雕有含珠龙头,龙头向上高高矗起,龙嘴上挂有龙须并饰以五彩绒球,龙头下左右各布有两只木刻的调弦在琴腰上,可以调节琴弦的松紧。月琴琴箱一般呈圆形,也有的呈六角形或梨形,琴箱面板有的雕龙,也有刻凤,还有的是镂空的民族图案,面板中央饰以一面较大的圆镜,面板周围也嵌饰着一些或圆或方的镜面,这与彝族对太阳的崇拜有关。

秦琴:

也称大三弦。由阮演变而来的弹弦乐器,音箱由六或八块硬质木板胶接成边框,琴杆窄而长,用硬木制作,秦琴以五度音程定弦,上嵌十九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琴头雕有梅花、如意、蝙蝠,音响协调。与别的乐器合奏,音响协调,是结合高、低音乐器的中音乐器。在民族乐队中,秦琴常为笛子、二胡等旋律乐器配奏,担任伴奏部分的节奏与和声部分的声部,或附会其他乐器演奏部分曲调,但很少使用高音。在一些地方音乐中,秦琴是配合高胡或扬琴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尤其是表现轻柔、优美的旋律时,有着较好的效果。

你应该知道的音乐元素

① 左脚调

是云南楚雄地区(小凉山)广泛流传的曲调,是彝族在跳左脚舞时使用的曲调。彝族左脚舞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左脚舞有很多不同的曲调,以豪放型为主。第一类是好客调,第二类歌唱美好生活,第三类是歌唱丰收年成,第四类是吟唱爱情。每年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在彝族聚居地区的群众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左脚舞会。到那时,到处都是身着鲜艳彝族服装的彝族男女,到处响彻月琴声调子声,大家不分民族,不管相识不相识,拉起手,跳起舞,彻夜狂欢。

② 打歌

打歌是男女在或结婚时跳的一种以彝族为主的彝语支民族的自娱性舞蹈,有芦丝、笛子、三弦伴奏,边跳边唱。《听山》专辑中《啦嗦咪》的打歌调式是根据丽江纳西族传统的打歌跳脚曲调改编而成,演唱者聚集在篝火旁跳起传统舞蹈,以讲述古老的东巴往事。

③ 云南花灯

云南花灯是一种介乎歌舞与戏曲之间的曲艺品种,它起源于明代或更早一些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花灯戏的曲调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各种民歌小调,这些小调有些是本地的产物,有些则是全国流行;其次是明清小曲;再次为从其他曲种、剧种吸收来的。专辑中《螃蟹》就是基于花灯曲调改编的昆明童谣。

④ 佤歌

丁衍庸、和氏璧与八大山人 篇5

那么,人间的道理如何传播呢?大多是靠“说书艺人”。其实,历史中的“诸子百家”这一概念大多即是由早期的“说书艺人”构成的,其中,我所最喜欢的当然是庄子。我一直坚持认为:能“听”庄子讲故事,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由之骨髓的独傲。这个 “傲”,就是傲视群雄的那个“傲”,也是笑傲江湖的那个“傲”!

那时候,给老百姓讲一些抽象的逻辑道理,他们听不懂,也不爱听,连皇帝老爷也未必会读“书”。 所以,无论孔子、庄子,都只能靠编一些有趣的故事去启示世人,教化社会。

其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孔子健在时,并未品尝到成就后的快乐,他饭碗里难得一见的几块咸肉,还是靠学生家长的贿予。他的故事“高层”不爱听,所以收不到大钱。

庄子的情形也并不乐观。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但总爱讲一些“普世价值”的故事,屠牛的、卖油的、 打鱼的,他倒是很熟悉。可惜,满世界的人大多并未“入味”庄子的伟大。否则,世界一定不会像今天这个样。

唯韩非子在“诸子”中颇属例外,在当时之纵横家倍出的语境里,他竟把故事卖给了始皇帝,王竟称: 寡人愿得见此人,愿与之游!此正所谓“学成文武艺, 售予帝王家”。

凡中国,人人皆知的和氏璧的故事,即出自韩非子的故事集。“璞”,大美的雏形。此一故事想说的, 即是透过表象看真相的道理。故事讲了二千余年,虽然,“璞”的“内核”照旧被人误解。所以才有“悲剧”一说。

二十多年前,我见到的第一场艺术品拍卖会是在上海,见到的第一件拍品是丰子恺先生的大作《一轮红日》,画中的题写至今历历在目:“一轮红日东方湧,约我华人捧。”作品当为赠与某位华侨人士的, 该作高价成交。我亦为之深深触动,从此,也密切关注到此一行业的发展。

作为刚刚能月入薪水的人,竟能从眼光与市场的博弈中有所谋利。而自己能买得起亦看得上的,主要有两个“品牌”:丰子恺与丁衍庸。其时价大约每张几百元至千元,即便是这样的“低价”,也得靠紧张地折腾、周转,才能进入下一场“博弈”,挣到了钱却没留得住,而是赚到了作品与眼力,高峰时值, 储蓄“丰子恺”五十多件,“丁衍庸”四十多件,因为对它们出自内心的爱,也因为“便宜”。后来,直至现在,钱多余了一点以后,继续储备“丁衍庸”,还是因为爱,和“便宜”,峰值时达一百二十一件。我以为,他的作品是现代画作中的“和氏璧”。生活郁闷无聊时,看看“丁衍庸”, 再看看外面那些热火朝天的“新品牌”,自然又获得一种乐趣,一种“窃喜”。

1. 丁衍庸,山水图

2. 丰子恺,聋人也唱胡笳曲,好恶高低自不闻,天渡楼珍藏

恰如天渡楼藏丰子恺先生为夏丏尊所书一联:

聋人也唱胡笳曲,好恶高低自不闻。

艺术,优秀的艺术令人高尚,给人内心的喜悦。

对真善美的判断,不只来源于向善的意愿,更依赖于复杂的经验与思考;而把一颗向善却无知的灵魂托付给魔鬼,这是常常发生的人间悲剧。

丁衍庸,总是会与八大山人有所关联。而八大山人,又总是与明中期以来景德镇窑场的画工艺匠有所关联。过去学陶瓷时,在秦淮河岸拣到了几麻袋瓷片,上面大多是“八大式”的青花写意绘画⋯⋯几枝花、一只鸟、一片玄奥的天空!与庄子所讲的故事又是那样的神合!

景德镇窑场的“计件计酬”,让匠人们练就了特别的绘画本领,同时也造就出了一个八大山人!

山人 篇6

关键词:八大山人,山水作品,情怀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 别号雪个、人屋等, 是我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宗孙, 他自小聪慧, 喜欢作画, 据清朝陈鼎所作的《八大山人》记载, “八岁即能诗, 善书法, 工篆刻, 尤精绘画”。年少时期的八大山人就已经精通书法、绘画、刻印等工艺, 深受儒家经典思想的影响, 熟读四书五经, 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曾经想以“仕途”的方式为国出力, 但明朝有严格规定, “公姓不得赴制艺”, 不允许皇族子孙参与科举考试, 但为了报效国家, 八大山人还是放弃自己的皇族身份, 以平民身份考取了秀才。而后清军入关, 明朝灭亡, 为躲避灾难, 八大山人削发为僧, 隐匿山林。在长达27年的禅林生活中, 八大山人的艺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花鸟山水画家。

一、八大山人山水画总体艺术风格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 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书写胸臆的寄托。有的借山水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有的则借山水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不同的情感, 所创作出的作品风格也不尽相同, 前者所描绘的往往是锦绣壮丽的景象, 而后者所描绘的则是衰败、凄凉的景象, 生于国破家亡时期的八大山人, 山水作品往往表达的是对故国的哀思之情, 画中很少有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 更多的是满目疮痍的残山剩水。

与花鸟画中的浓墨重彩不同,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几乎是惜墨如金, 画作中的每一处落笔都精准、恰到好处, 难以随意改动一点。八大山人的山水画效法董其昌, 多为水墨画。他曾经对董其昌的作品作过深入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其笔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革, 形成了与董其昌风格完全相反的自我画风:董其昌的作品表达的是幽雅明朗、平和清逸之感, 而八大山人的作品则表达出的是满目凄凉、萧索冷寂之感, 由此可见八大山人坚毅、孤独的性格。八大山人的作品笔墨稀少, 大都寥寥数笔, 像是一幅山水草稿图, 但仔细研究, 就会发现其中的美感, 借用清代王昱《东庄论话》中的原句:“有一种画, 初入眼时粗服乱头, 不守绳墨, 细视之, 则气韵生动, 寻味无穷。是为非法之法。为其天资高迈, 学力精到, 乃能变化至此。正所谓‘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浅学焉能梦到!”因而,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作的确情真意切、意境深幽, 与众不同。

二、八大山人山水画作品意境分析

1. 八大山人山水画创作初期的意境。

在八大山人山水画创作的早期, 作品所反映的是其内心凄凉、悲愤的情绪。如《梅雨珠林图》创作于八大还俗后不久重返南昌珠林庵时所作。作品中笔墨变化无多, 山石选用的是折带皴, 营造出萧索、凄凉的意境。整幅作品线条简单利落、造型平板, 没有大肆渲染, 只是采用浓淡墨的落墨方式来区分山石的阴阳面;作品中树木枝干苍劲有力, 地衣苔藓等植物采用细而尖的竖线予以呈现。作品中可以看出八大山人的题诗:“梅雨打绳金, 梅子落珠林。珠林受辛酸, 绳金歇征鞍。萋萋望云籽, 谁家瓜田里?大禅一粒粟, 可吸四海水。”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诗人还俗后不久对于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的一种思考。《寒江钓艇图》也是八大山人早期的作品。图中所描绘的景象有山石、树木、钓艇及江面。画作中树木的叶子几乎已经完全掉落, 只残留有几片叶子, 给人以凄凉之感;山石的创作只是使用了简单的线条进行勾画, 没有大面积的点染, 因而表现出一种随意、散漫的意境;山体的表达也十分简单, 只是用几根线条进行勾画, 笔法尖利, 没有树木的点缀;江面的平静是用大面积的空白予以呈现的, 平静的江面上没有任何生气, 与山体相互辉映, 和谐融为一体;江面上的小舟仅用几根线进行勾勒, 使得小舟很是单薄, 而垂钓者则独自坐在船头, 充满心事。垂钓者手中的钓绳, 以坚硬的线条表现出来, 就像八大山人心中深深的“家国情怀”, 深刻、难以忘记。

2. 八大山人风格探索阶段的山水画意境。

在八大山人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之后, 对于山水画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其画法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八大山人曾经对董其昌的绘画创作理论和山水画做过深入的研究, 他也临摹过董其昌的山水画, 但在其作品中, 却完全看不出与董其昌画作的相似之处, 所呈现出来的是八大山人个人绘画的独特风格。《秋山图轴》的作品风格已经完全与《梅雨珠林图》和《寒江钓艇图》不同。作品中景物的层次感增强, 树木变化高低错落有致, 充满生机;采用浓淡墨来增加山石的重量感和体积感, 摒弃了以往生硬线条构图的画法;为了达到干湿相容的效果, 采用卷云皴、披麻皴皴等多种皴法。八大山人此时的山水画法已经表现出来一种温和、安谧的意境。尽管这一阶段的山水画作品与上个时期相比有了重大的改变, 但仍然处于一种尝试性阶段, 作品中的景物结构表现出的是松散、琐碎之感, 所使用的画法、技巧仍然不够娴熟, 这一阶段在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 八大山人山水画个人风格形成时期的作品意境。

在这一时期,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作品逐渐增多, 在效法古人, 尤其是宋元名家如董源、米芾、黄公望等的作品中, 八大山人对于山水画作品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作品风格也有了巨大的改观, 以《山水册》为例。《山水册》的绘画方式与之前作品相比, 在构图及笔墨渲染等方面有了重大改观, 构图从单一、平板为主转为奇峻、险侧;构图意境更为讲究虚实结合的空间渺远意境, 借由山水、树木的富有层次性的组合、灵动而曲折线条运用来达到这一效果, 整幅图的框架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是由中心偏向一个方向。《山水册》的用笔方式是在总结前人笔法的基础上获得的, 刚劲的折带皴与灵动的卷云皴相结合, 二者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八大山人在画石方面, 注重表现的是山石的体积感与圆实厚重感, 以渲染和点皴法加以处理, 采用这种干湿、浓淡墨的处理方式, 使作品表现出清逸、苍茫, 枯而不瘠、淡而不薄的感觉。总之, 《山水册》是八大山人山水画作品风格成熟时期的重要标志, 其他代表性作品如《春山微云图轴》、《山水通景屏》、《仿董源山水图》、《书画册》。《山水通景屏》采用六条屏组合的方式创作而成。作品的中间部分是与河流、溪水相对应的巍峨耸立的山川与河岸, 岸上有房屋、树木、村落、小桥、丛林等景物;山上有稀疏的树木和植被, 远山云雾缭绕、缥缈虚幻, 充满磅礴、恢宏的气势;山石所采用的笔法豪放、恣意, 以皴擦法点染, 使得墨色表现得当, 有着重量感及阴阳下相背的体积感;而山峦的创作则以秃笔点写的方式为主, 所营造出的是悠远寂静的氛围。画作中树木形态婀娜多姿, 树上点缀有许多树叶, 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整幅图中, 八大山人用笔潇洒, 泼墨豪放, 是其用墨最为经典的作品。《书画册》中线条比之前作品更为浑圆、放纵, 画面呈现出的是浓厚、圆润、葱郁的感觉, 树木、山体、房舍使用简单的篆笔手法, 峰峦、沟壑则采用淡墨处理, 笔墨凝练、皴法率直而简单, 用笔古拙, 充满节奏感和音律感, 犹如交响乐清秀而高亢, 生机勃勃, 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4. 八大山人山水画作品风格成熟时期。

八大山人山水画作品风格成熟时期是在其进入老年时期, 这一时期八大山人的心态已经趋向平和, 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已不再是其苦难生活的表征, 而更多的是其自身修养和天性的流露。八大山人到了晚年, 经历了人生的种种, 能够以一种更为深厚、内涵的笔法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参悟。八大山人十分喜欢倪瓒, 对其青睐有加, 尤其在其晚年时候, 更是在其山水画作品中题有“庄生和之一天倪”, 以表达其宁静、平淡的心态。晚年的代表性作品《山水图》中, 有“倪迂作画如天骏腾空, 白云出岫, 无半点尘俗气。余以暇日写此”。八大山人晚年作品中, 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天真、率直的意境。清闲、安定的晚年生活, 让八大山人的内心世界也由敏感动荡、惶惶不可终日转而进入一种洒脱、恬淡、宁静的状态, 他将自己平素之所见的种种物象, 以客观存在的方式表达出来, 以达到一种自然的禅宗艺术。不平静的心理状态下, 所创作出来的山仍然是山, 水也仍然是水;但当心灵处于一种绝对静止的禅宗参悟境界时, 所看到的山水绝不仅仅是山水, 而是更多内在性的东西, 因而, 范曾曾经说过:“所以以为八大的艺术创作的方式是怪诞的, 缺乏正常性的, ‘山人玩世不恭, 画尤奇肆’, 还有人以为八大山人作画必处于异常的感情状态, 一种不平常的精神状态之中, 这是一种误解, 甚至是一种妄评。这是由于他们念念不忘八大山人的‘哑’, 不忘记他的哭笑无端, 不忘记他的庠狂市肆, 不忘记他的遗矢中堂。当八大山人已经‘吾丧我’, 回归平常心时, 你还抓住在八大山人八十年生涯中短暂的异行以为解决八大山人艺术的永恒的钥匙, 你就陷入了我执 (烦恼障) 和法执 (所知障) 的万劫不复的泥沼, 你不只没有走进八大, 而正是远去。”

八大山人晚年的山水画创作意境是一种“和之以天倪”, 在作品《渴笔山水册》中有所体现。这幅作品共有六幅图构成, 均采用淡墨调, 树木、山石都运用了清淡的笔墨擦皴法, 稍加浓墨加以点缀, 显得生气十足、骨力强劲。整幅作品尽管用笔简洁、泼墨无多, 但却构图新颖、奇特, 证明了八大山人晚年作品以安宁、静谧的风格为主。

参考文献

[1]石涛.涛画语录[M]∥孟兆臣.画品.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

[2]陈鼎.八大山人传[M]∥何平华.八大画风与楚骚精神.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4.

浅评八大山人的写意画 篇7

一、笔法简练, 大胆泼辣

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 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 大胆变革, 极具创造力。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 皆一挥而就, 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 对笔下的四时花木, 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 将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他的《竹石牡丹图轴》, 画风雄奇隽永, 章法奇特, 巨石之上, 画家以寥寥数笔, 勾出牡丹墨竹, 生机突现, 湿润轻灵之气盎然, 水墨淋漓中透露出凝练沉毅。代表了八大山人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

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 无不具备振笔急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 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 而是艺术的加工, 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 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笔下的南瓜、菊花图, 一气呵成, 驱墨如云, 气势逼人, 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 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 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他的《杨柳浴禽图轴》, 绘一乌鸦栖立枯枝之巅, 梳理羽毛, 支一爪, 危石支撑树干, 倾于坡上, 景象奇险, 令人目惊心骇。他的《孤禽图》, 水墨纸本立轴, 整幅画的画面, 仅在中下方, 绘一只水禽, 鸟的眼睛一圈一点, 眼珠顶着眼圈, 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 一足悬, 缩颈, 拱背、白眼, 一副既受欺又不屈, 傲兀不群的情态。形象洗练, 造型夸张, 表情奇特, 构图奇妙, 笔法雄健泼辣, 笔势朴茂雄伟, 墨色淋漓酣畅。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 透露出雄健简朴之气, 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 具有奇特新颖, 出人意表的艺术特色。

二、“书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书、画结合是文人画的一种较完满的形式。在一局画中, 要求画好、书法好、诗也做的好。在这方面, 八大山人是佼佼者。故有评者说他“诗书画执牛耳于西江”。如其所画《岁寒三友》, 又如《安晚》册中的有些作品, 更如所画梅花, 曲、诗、书相配, 自自然然, 可谓典型。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 极为简练, 到晚年喜用秃笔, 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

近人研究八大书法, 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等, 终如寻其书画师承, 至今无一定论一样。据王方宇先生考证, 最初, 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 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 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 多方探索, 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 终于参用篆书笔法,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 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 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 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三、书品相通画如其人

墨客子咏八大山人七绝诗八首 篇8

开元观外寤歌堂,

孤寂贫寒醉梦乡。

满地筱竹何见长,

游鱼迁徙到荷塘。

(二)

笔墨浑然性纵狂,

风神古朴韵流芳。

经营疏朗容天地,

画意深幽做大王。

(三)

爱心依旧梦家乡,

翰墨丹青写野香。

哭笑之情涂泪点,

修得释道殉孤芳。

(四)

铁毫勾勒按提皴,

烟墨群鱼戏凡尘。

可叹纸白无羁绊,

逍遥游弋道传神。

(五)

挥毫大写法陈徐,

取意夸张自号驴。

冷面表情白眼看,

飞禽走兽草虫鱼。

(六)

雪个书风笔意先,

草行法度篆中渊。

单纯静穆于心腕,

平淡天成始道禅。

(七)

青山依旧梦家乡,

翰墨丹青写野香。

哭笑之情涂泪点,

修得释道殉孤芳。

(八)

荒寒萧瑟写残山,

朴茂雄奇上九天。

素纸寄情哭笑意,

八大山人的绘画探析 篇9

欣赏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必须了解他的身世生平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八大山人生于明天启六年(即1626年)。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世代荫袭的贵族家庭生活中度过的。八大山人天资聪慧,八岁便会吟诗作画。由于他的祖父、父親善书画,八大山人幼年即受熏陶,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1644年明朝灭亡,1648年清军南下攻陷九江,八大山人由皇室贵族一夜沦为惶惶不可终日的逃犯,为避祸逃生,被迫削发为僧。八大山人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天崩地裂”之变,从皇室贵胄沦为逃隐草野的移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怀着孤臣逆子之心,在政治上不与新王朝合作,具有极强的反清意识。他经历坎坷,为避祸避难,时僧时道,在他的眼里山河都是旧山河,残山剩水,满目凄凉;花都是残风败柳、无根枯枝;鸟兽都是傲兀孤立,桀骜不驯的怪鸟。他历经苦难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借助绘画形式宣泄情感,寄托理想,抒发亡国之痛,以至于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独特的成就。

八大山人的书画早年曾受董其昌的影响,他对董其昌的艺术造诣是相当的推崇的。他临摹的董其昌的画册,至今流传于世。但由于八大山人遭遇不同思想情感的殊途,他并没有去追随董其昌的那种温静修饰的风趣,他所作的山水,苍茫凄楚,残山剩水,抑塞之情溢于纸素,在其《山水册页》中题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石枯槎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作为一个先朝的移民,亡国之痛和坎坷的身世,自有其深切的体会,他以山水寄恨,因心造境,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称泪眼中的山水。他把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和愤懑抑郁,均借笔墨反映出来了,其山水真正是“零碎山川颠倒树,不成图画更伤心。”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最富有个性,成就突出,更为世人所瞩目。他的花鸟画大多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寓意,将物景拟人化,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所画的鸟、鱼,都对其眼睛作了夸张的表现,眼睛很大,圆中见方,黑而圆的眼珠点在眼圈的上方,这种夸张的表现增强它的灵动性。且经常“白眼向人”,表达愤世嫉俗之情。他的代表作《孤禽图》,在整幅画面的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白眼向天,一足立地,一足悬空,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情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杨柳浴禽图轴》绘乌鸦栖立于枯枝之巅,支起一爪,梳理羽毛,危石支撑树干,倾于坡上,景象奇险,令人目惊心骇。简练的形象,夸张的造型,奇特的表情,奇妙的构图,酣畅淋漓的墨色,流露出孤寂野逸的情趣,愤世嫉俗的性情,实际上是八大山人真实心境的反映。

八大山人作为前朝的移民,对清王朝是鄙视的,并与之抗争的。他于康熙二十一年画了一副《古梅图》,画中的梅树的主干已空,蛀根露出,光秃的枯枝斜杈,零星的点缀几朵梅花,其中题为三首诗,其一首:“兮付梅花吴道人,幽幽翟翟莫相亲。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鱼扫虏尘。”清代统治者以满族入主中原后,最忌讳“胡虏”二字,由此八大山人鲜明的表明了不满清政府的统治,反清复明的政治态度。其二首诗写到:“得本还时未也非,曾无地瘦与天肥。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去采薇。”其诗中隐含两个典故,其一,南宋灭后,郑思肖学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精神,不臣服蒙古的统治,自称“孤臣”,宋之后,所画兰花均无土无根,因土地已沦丧于异族。二是殷朝移民伯夷、叔齐在周灭殷后,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直至饿死。八大山人以梅花为寄托,实为仿照古人,托物言志,绝不臣服于新王朝的政治态度。

八大山人不仅自己不屑臣服于清朝,而且对于那些降清并甘当鹰犬的人也是鄙视而又轻蔑的,在《孔雀图》中,两只尾巴上拖着三根孔雀翎的孔雀,站在尖而不稳的丑石之上,画面上题诗一首:“孔雀名花雨竹屏,竹削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的讽刺了那些头戴三眼花翎乌纱帽的高级奴才们屈膝求荣,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态。

八大山人对明朝充满着感情,对明朝的灭亡痛心疾首。在其《飞鸟图》中题诗云:“翩翩一双鸟,折留采薪木。衔木向南飞,辛勤构巢窖。岂知巢未暖,两鸟自竟啄。巢覆卵亦倾,悲鸣向谁屋。”这首别出心裁的题诗简直就是一部南明王朝的覆亡史。南明王朝的福王无能腐朽,手下大臣马士英和左良玉相互对抗,致使江淮一线防备空虚,给清军南犯以可乘之机。其后的鲁王和唐王虽有所作为,但不齐心,为争夺领导权而同室操戈,失去抗战的良机,加速了自己的灭亡。同为皇室后裔的八大山人,自然是痛心疾首,彻夜难眠,借《双鸟图》一泻胸中之郁闷,真可谓用心良苦。

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以形写神,变形取神,作品往往缘物抒情,以画明志;以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出的形象十分奇特,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他的画重视生活的感受,强调独抒性灵,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振兴了当时的画坛,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墨.中国名画家全集——八大山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安群,徐奔.八大山人诗与画.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3]周士心.八大山人及其艺术.艺术图书公司(中国台湾),1979.

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植物配置研究 篇10

1 研究地概况

八大山人纪念馆, 原为青云谱 (青云圃) , 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的梅湖景区, 是一处纪念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 (朱耷) 的博物馆。八大山人纪念馆集收藏、陈列、研究、宣传为一体, 原殿堂辟为展厅, 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生平史料。其也是一座极具江南特色的园林, 也是目前江西省唯一基本保存完好的净明道教古建筑群。园内古树参天, 竹径通幽, 建筑布局则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 三殿逐次递进, 曲廊相通, 古朴清幽。1957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9年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园内有许多数百年的古树, 掩映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 显得非常幽雅静谧[2]。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查阅

查阅相关文献, 了解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历史文化背景。

2.2 实地调查

调查馆内植物种类, 绘制平面示意图, 并分析植物的配置特点、园林用途。

3 研究结果

3.1 配置方法分析

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园林中运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来表现自然美, 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丛植、列植、对植[3,4,5,6,7]。

3.1.1 孤植。

在塑像后面桂花林中间孤植植物雪松, 形成群桂环抱的景象, 体现出雪松独特的树形美。

3.1.2 丛植。

东园较多的采用桂花的丛植手法来模拟自然的植物生长情况, 枝繁叶茂的桂花可以为游客提供遮荫处。

3.1.3 列植。

纪念馆中小道旁多列植桂花, 在围墙边也列植日本珊瑚树, 可以起到遮挡墙壁的良好效果。

3.1.4对植。

塑像后面两侧种植有2棵古樟, 粗壮的树干和开裂的树皮营造出一种古朴苍劲肃穆的气氛。庭院中也采用了龙柏、桂花、罗汉松、梅的对植手法。从荷花厅出来, 门口两侧对植2棵含笑。庭院中对植的植物给游客一种安静高雅的感觉, 也符合纪念馆的功能定位。

3.1.5 盆栽。

纪念馆的庭院四周盆栽朱砂根、凤尾竹、薄荷、胡椒木、八角金盘、广东万年青、朱顶红、龙柏、幌伞枫等。

3.2 植物种类分析

经实地调查统计, 八大山人纪念馆所用植物总共40种, 分属32科 (见表1) 。

3.2.1 生态习性。

根据植物生长习性, 可分为乔木类、灌木类和草本类。其中, 乔木类主要有桂花、樟树、女贞、银杏、紫薇等21种, 占总数的55.26%。灌木类有杜鹃、海桐、含笑、红叶石楠、金边大叶黄杨等14种, 占总数的31.58%。草本类有酢浆草、土麦冬、薄荷等5种, 占总数的13.16%。

3.2.2 观赏价值。

观花植物有茶梅、桂花、女贞、紫薇、杜鹃、含笑等12种, 占总数的31.58%。观叶植物有鸡爪槭、黄连木等27种, 占总数的71.05%。观果植物有红豆杉、枫杨、日本珊瑚树、桃等6种, 占总数的15.79%。观形植物有雪松、罗汉松、龙柏、榔榆等9种植物, 占总数的23.68%。

3.2.3 园林用途。

从园林植物用途方面, 可以归为以下几类:庭荫树, 如樟树、枫杨、女贞、桂花等;行道树:樟树、桂花、黄连木、银杏、柚等;绿篱, 日本珊瑚树、杜鹃、茶梅、红叶石楠等;盆栽:胡椒木、广东万年青、苏铁、朱砂根、凤尾竹、八角金盘等;地被:土麦冬、酢浆草。

4 结论

八大山人纪念馆一年四季都有开花植物:春有含笑、杜鹃, 夏有紫薇, 秋有桂花, 冬有梅花、茶梅。馆中的植物配置合理 (图1) , 植物种类丰富, 与古典建筑相互映衬, 值得园林工作者学习借鉴。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 对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植物配置进行详细分析, 并探讨其植物种类及配置方式。

关键词:八大山人,植物配置,江西省

参考文献

[1]游泳.园林史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万建怀.八大山人纪念馆[J].南方文物, 2005 (4) :130.

[3]臧德奎.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4]毛美余, 蔡鲁祥.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10) :5416-5419.

[5]肖祖飞, 钱萍, 季春峰.江西白鹭洲书院植物配置研究[J].江西科学, 2010 (1) :41-44.

[6]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接头模型下一篇:三育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