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

2024-11-01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精选9篇)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 篇1

八大山人, 名朱耷 (1626-1705 年) , “八大山人”实为后期之名号, 江西南昌人, 清代著名画家, 清早期画坛“四僧”之一, 是明朝皇族后代, 19 岁时国破家亡, 心情悲愤, 扮傻装哑, 不和任何人说话, 23 岁出家当了和尚, 55 岁还俗。凄楚的身世使其内心痛苦异常, 又不能将心情宣泄给外人, 转化为以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八大山人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绘画虽取法古人, 晚年却形成独特的画风, 其诗、书、画、印有别于他家, 绘画构图慎密, 笔简形具, 形神兼备, 用笔颇有特点, 喜用水洇晕染的绘画效果来表达自己内心“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凄楚复杂的思想感情。

(一) 取法自然, 独创新意;师法古人, 不受古法束缚

八大山人绘画得益于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技法传承, 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米芾、黄公望、倪瓒和董其昌诸家, 花鸟画则师法沈周、陈淳和徐渭。晚年, 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既不同于前人, 又超越同代。艺术上既继承传统, 又另创风格, 托物言志。由于饱含国破家亡之痛, 常借花鸟、山水、竹木抒发对现实的愤慨之情。取材怪异, 或鼓腹飞鸟, 或瞪眼鱼群, 或残山剩水, 或老树枯枝;干枯的池塘中, 残荷挺立, 游鱼阐幽, 藉此表达自己变幻的人生。“横涂竖抹千千幅, 墨点无多泪点多。”是郑板桥对八大山人倔强高傲的秉性和绘画风格的客观描述。八大山人的书法, 得益于钏繇、王羲之父子及孙过庭、颜真卿, 博采众长, 却独树一帜。绘画的题款和印章也别具一格, 自号“八大山人”, 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八大山人有一方印章, 印文刻作, 有人说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组成, 因为形状像只木屐, 也有人称之为“屐形印”;八大山人所题之诗, 许多句子至今仍令人难解。

(二) 八大山人绘画作品具有“少、圆、水、白、奇”等特点

一是少。画面中物象数量少, 用笔数量少。八大山人运用一石、一树、一花、一果、一鱼、一鸟等构筑画面, 寥寥数笔可使景物栩栩如生、饱满厚重、生动有趣, 其绘画语言丰富, 巧用题款、印章与空间布白的视觉作用来支撑和丰富画面, 因物象少、笔数少, 用笔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二是圆。八大山人出家期间的作品用笔方硬, 后逐渐丰厚浑圆, 趋于变化。其书法吸收前人笔法, 修养深厚, 后来直接影响了他的绘画, 晚年笔法更见含蓄圆润;三是水。笔墨含水量控制得当。明晚期普遍用“生纸”作画, 易洇走墨, 八大山人利用生纸特性, 巧妙控制笔墨水量, 使层次丰富变化, 产生与熟纸不一样的艺术效果。用水洇晕染产生的茸软感来表现禽鸟羽毛, 用水洇表现荷秆、荷叶的枯老和稚嫩, 更充分表达其“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心境;四是白。白黑既呼应又对比。八大山人处理空间布白精准巧妙, 画面物象极少, 位置经营、方向布局、空间变化把握得当, 合理利用题款、印章的圆润感, 且严谨有法, 物象均衡, 阴阳相济;五是奇。八大山人所画之树干大根小, 树杈三两, 树叶五七, 不合常理。所画之石头重脚轻, 不易稳立。所画鱼、鸟的眼睛, 大部分是白多黑少表现。造型之“奇特”与“意趣”并重, 夸张有致, 笔简意赅, 以表达其身处乱世的人生哲学。

(三) 笔墨简练, 以少胜多;不落俗套, 自有创造

八大山人绘画构图慎密, 意境空阔, 画外有画, 画外有情。大处纵横排布, 大开大合;小处抑扬有度, 藏而不露, 起伏张弛, 适可而止;大密之中见小疏, 大疏之中含小密。虚实相生, 空白补意。其画面气势和分章布白位置得当, 动静有序;题款盖印, 疏而不漏, 用“始知真放在精微”来描述最为恰当不过。八大山人取物造型, 倾心以意为之的“意象”, 所画题材常取无名之鱼和无名之鸟, 缘物寄情。八大山人观察物象细致, 取舍自由, 以神取形, 以意舍形。大写意笔不工而心工, 笔不周而意周。

二、八大山人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八大山人绘画的独特艺术风格形成与其生活经历、艺术格调、心性和“明朝情结”有关。

(一) 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生活历程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

八大山人的一生颠沛流离、跌宕起伏, 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一是为僧参道期 (23—55岁) 。他23岁削发为僧, 取名传綮, 后又参道。这一时期绘画, 以写生为主, 如《水仙》《石榴》《草虫》等, 对一叶一虫都画得栩栩如生, 但情感表现尚弱;二是还俗矛盾期 (55—65岁) 。55岁时朱耷还俗返回南昌, 得病而疯, 一年多后经调养恢复正常, 卖画维持生计, 开始使用“八大山人”这个名号, 称己为“个山驴”或“驴屋”。大书一“哑”字贴于门板, 杜绝与人说话, 对投靠清朝的官吏仇视有加。这个时期八大山人绘画风格表现为情感露骨, 表现率直, 过于直白;三是艺术成熟期 (65—80岁) 。八大山人借画大量禽鸟, 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鱼鸭图》中鸭子, 睁着大大的白眼, 以表达仇视之感。《莲塘戏禽图》中两只禽鸟, 黑色的羽毛, 睁着大大的怪异的眼睛看人, 神色恐怖, 怒目相视, 做出进攻姿态。《荷花翠鸟图》中的鸟, 低头闭眼, 悄然站立于孤立的芦秆之上, 旁若无人, 怡然自得, 似在养神, 却为蔑视;所画鱼眼与鸟眼同样情感复杂。1699年, 八大山人去扬州见石涛, 合作创作了《兰竹双雀图》《艾虎图》等画, 留下一段佳话。

(二) 独特超凡的艺术格调

绘画最高层次追求“情”, 也是“洗心”的艺术, 犹如格调清新的音乐, 使人忘却烦恼和喧闹, 画者需具超凡境界和人格,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格调便是典型的代表, 石涛称其为“眼高百代古无比, 书法画法前人前”。八大山人以不能再少的笔墨、人格化的形象和奇特的构图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 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开创了元明以来所没有的新风貌。

(三) 孤傲的心性和挥之不去的“明朝情结”

八大山人在“横流乱石枯槎树, 留得文林细揣磨”和“想见时人解图画”诗句中流露, 很希望人们解读画中之意。他的一个画押, 因形状像乌龟, 人们一直称它为龟形画押, 后经研究发现, 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变形组成, 恰是明代末代皇帝崇祯自杀的日子, 这说明在其内心对已故王朝的怀念;《古梅图》中, 虬根外露, 不画坡土, 是仿照郑思肖画兰之意, 暗含着国土被清人所夺。这些作品表达了他挥之不去的“明朝情结”, 也正是受这种浓烈的孤寂兀傲的感情主宰, 其绘画作品才出现人格化的物像, 怪异晦涩中隐含着痛苦。“想见时人解图画, 一峰还写宋山河”反映了朱耷寄情于画, 借书画以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 既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 又自辟蹊径。动荡的时代背景和他的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生活历程、孤傲的心性等, 造就了他的艺术情调, 同时, 卓越的绘画功力、渊博的学识、难言的隐痛也有助于其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并从其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性格的孤傲、澹泊、冷峻的特点。

摘要:八大山人的绘画虽取法古人, 却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 其诗、书、画、印皆有别于他家, 绘画构图慎密, 笔简意深, 形神兼备, 用笔具有“少、圆、水、白、奇”等特点, 喜对所画的鱼虫、花鸟进行夸张, 以简练的造型和奇特的形象来突出形象, 甚至将鱼、鸟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 借以表现自己愤世嫉俗、孤傲不羁的性格。本文拟从其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独特超凡的艺术格调与孤傲的心性和“明朝情结”来分析其绘画呈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成就诱因。

关键词:八大山人,绘画作品,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萧鸿鸣.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M].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

[2]陈心懋, 潘卫.朱耷[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3]萧鸿鸣.圣洁的狂僧——八大山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 篇2

论文题目: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举措与成就

十八大报告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方面,有三个“第一次”:一是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了党的五大建设的第四位。我们过去的表述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次十八大报告是这样表述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二是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是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把党的纪律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来阐述、进行要求。

这些都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书记在短期内多次强调或部署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打铁还需 自身硬”、“老虎苍蝇一起打”、“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等重要观点,中央提出并严格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中央到地方呈现出严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狠抓顶风违反“八项规定”行为的高压态势,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收到的实效。具体来讲,十八大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是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一直认为,一个政府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来考虑开展工作。

从具体措施来讲,十八大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二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三是坚持勤俭节约,改进文风会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是加大对党的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特别是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近年来,党内发生了一些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对此,我们党有清醒的认识。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报告还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具体措施上来讲,有以下几点:一是坚决惩治腐败,要严肃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二是有效预防腐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遵守廉政准则,教育和约束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搞特权。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三是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权力监督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三是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从具体措施上来说,有三项:一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二是要坚持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是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和国家作出的各项战略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腐败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顽疾,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反腐败上出重拳、发实招,一连串“老虎级”、“苍蝇级”的贪官落网,民心为之一振、风气为之一新。透明反腐、责任反腐、节日反腐、治奢反腐、法治反腐、网络反腐、国际追逃等一系列举措成为十八大以来反腐新常态。用事实证明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是空话和口号。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显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党的十八大把对反腐败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反腐败列为国家治理战略的重要内容,强调如果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和国家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反腐成为党和国家历次会议的焦点和热点,更加注重顶层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扎实推进。总书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了中央肃贪反腐的决心和魄力。两年来,中央雷厉风行的“反贪风暴”,使腐败蔓延的势头得以遏制。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二十天后的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两年来,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行动践行了“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安排宴请”“不封路、不清场闭馆”“不题词题字”等庄严承诺,用果断行动开启了反腐倡廉的新征程。今年习近平两次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视察,一路上轻车简从,他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察看便民服务、倾听群众呼声,中午就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二楼餐厅,和大家一起围坐在几张普通圆桌旁就餐,每张桌上都是大盆装的四菜一汤,主食是白米饭和兰考大刀面,总书记就同大家边吃边聊,充分体现了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掀起了一场“疾风骤雨式的反腐”,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腐败蔓延的趋势,成效显著有目共睹,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欢迎,也受到世界各国的赞誉。但这种高压运动式反腐还只限于治标,“法治反腐”才是反腐治本的根本出路,不依法限权、依法问责、依法治贪,前期成果很难获得到巩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制度层面、机制层面、立法层面采取全方位行动,规范约束权力,强化监督。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法规堵塞了很多漏洞。具体细化的政策规定也不断出台,如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等。各部门出台更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如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应于2015年之前公开所有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等。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要求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不得借举办晚会之机发放礼品、贵重纪念品。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凡不如实填报或隐瞒不报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只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和解决腐败问题,才能从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全会折射出的新思维,就是要制度反腐、依法治贪,就是要构建一个制度化、法治化反腐的笼子,用制度的笼子来管人、管权、管事,它表明反腐纠风工作将并入法治轨道、依法反腐将成为新常态正人先正己,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带头“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将反腐重点集中在查办腐败案件、纠正不正之风和有效预防腐败“三驾马车”上。中纪委打出了一套查办、约谈、巡视、抽查、信息公开,环环相扣的密集“组合拳”反腐。约谈是中央纪委工作方式方法的一项创新,包括王岐山在内的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为了了解八项规定落实的情况,先约谈了派驻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后约谈中央纪委委员和省(区、市)纪委书记;巡视工作成为十八大之后反腐利剑,2013年5月17日中央巡视工作启动,党中央强调巡视工作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着力发现被巡视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以及选人用人等方面的情况,发挥其“千里眼”作用,找出“老虎”和“苍蝇”,对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报告。通过建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通网络举报监督专区等举措,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极大地提高了反腐效率。

八大山人花鸟画艺术风格探究 篇3

一、“塑形阶段”的花鸟画

八大山人作为明宗室后裔在明亡以前一直居南昌王府,过着虽不奢华、却也安定的王孙生活。明亡后削发为僧,法号传綮,号雪个、忍庵。康熙十一年(1672年)开始外出云游。康熙十九年(1680年)五十五岁时又突发狂疾,并把僧袍撕裂焚烧,第二年还俗。八大山人度过了三十三年的和尚生涯。其间,可分为二十五年的寺院生活和八年的云游画僧两个阶段。他的花鸟画在寺院生活和云游画僧两个时期受个人经历、思想影响,从造型、画法到立意、情感,都有所变化,呈现早期花鸟画塑形且追求简化的风格特征。

(一)寺院生活阶段

《传綮写生册》是八大山人存世最早的花鸟画作品集,从中可以看到八大山人受明代大家的水墨花鸟画传统影响较大,并有很多摹仿的痕迹。比如“石榴”、“芭蕉”、“牡丹”等册页,用墨类似徐渭的简笔泼墨;“梅花”、“菊花”、“芋头”等画又与陈淳的折枝花卉相仿;“荷花”画法多采用周之冕的勾花点叶体,“松树”又有沈周的勾皴之风。从整套画册来看,八大还处于花鸟画的探索阶段,在笔墨上尚欠功力,缺乏变化,用线力道不够,从“水仙”、“奇石”页的勾线和皴染,或断裂,或紊乱来看,显得力不从心;造型也不生动,缺乏质感和变化,结构虽简化,却未凸现形态特征,还属于写生的“塑形”阶段。

(二) 云游画僧阶段

这一阶段八大山人在下功夫于绘画的同时,由于云游他也逐渐增多了与外界的交往,思想、情绪随着视野的开阔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物象的简化仍然为其主要特点,画面构图呈“开放”性,但笔墨与寺院生活阶段相比有较大变化,尤其是梅花树干枝的勾皴,虚实、飞白和浓淡墨色层次变化丰富。有自题诗曰:“三十年来处士家,酒旗风里一枝斜。断桥荒藓无人问,颜色于今似杏花。”此诗犹如自传,描述了自己三十年来遁迹空门,保持气节的生涯,也透出不甘寂寞、意欲出山的心绪。稍早时间所作的《花卉图》卷,其中也有一题诗:“天下艳花王,图中推贵客。不遇老花师,安得花顷刻?”透露出渴望被发现而一显才华的意愿,两者思路颇为一致。

二、象征阶段的花鸟画

这一阶段处于清朝历史上的政治宽容期。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以后,采取笼络明朝遗民儒士的政策,纂修《明史》,许多隐居文人纷纷出山,八大山人也借此还俗。在这一阶段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完成了“从简化到夸张”、“从夸张到变形”的过程,这一阶段所画的禽鸟的眼睛夸张成大而方、瞪而怒的形状,石块的形状上大下小,呈现出极不稳定的态势,后期物象甚至扭曲变形,成为具有象征性的符号,完成了从“塑形”到“象征”的蜕变。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从简化到夸张”阶段和“从夸张到变形”阶段。

(一)“从简化到夸张”阶段

八大山人花鸟画风格从简化到夸张的阶段,从他五十五岁到五十九岁。这一阶段的代表作为《古梅图》轴。整个画面只有一颗枝干巨大却已空心枯萎古梅顽强地长出新枝,稀疏地开放着几多新花;粗壮的根部却不着地,旁边也无石块或草丛点缀,成为露根之树。画面这棵残败而顽强的古梅树体现了画家的遗民情绪,其表露可谓明显、激烈。在画法上,“塑形”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梅树造型趋于写实,用笔渐见刚劲挺拔,墨色也具浓淡变化,较好表现出古梅之姿与质,反映了八大山人写实画法这方面的成熟。八大山人于五十九岁所作的《个山杂画》册则反映了他从“简化到夸张”的转变。无论是花卉还是禽鸟,在造型上都进行了简略,并且适度夸张,比如灵芝的形象就像舒卷的云、仅露半身的八哥等,所画的兔,形态夸张变形,尤其是眼睛几近方形,这些转变预示着八大山人花鸟造型风格开始蜕变。

(二) “从夸张到变形”阶段

此阶段的作品比较多,画作题材范围也有所拓展,增添了鱼禽动物之类生物,并且大幅立轴增多。造型在简化的基础上,较多的运用了夸张、变形、扭曲等手法,使整体形象或具体器官(部分)具有象征性的符号。同时八大山人将这种象征性的符号风格稳定的附着在某种特定的情感上。

三、“成熟阶段”的花鸟画

根据画风的衍变,八大山人晚期花鸟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八大山人花鸟画画风在造型上由“变形到扭曲”,构图上多“开合式”空间结构,笔墨上则融入书法用笔,简朴圆劲。到晚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四年至四十四年,八大山人花鸟画画风逐渐从“撑肠拄腹”转为“返朴归真”,情绪也日趋平静,澹泊人生,潜心艺术,笔墨成熟、含蓄、老辣。

(一)“从变形到扭曲”阶段

八大山人在这一阶段达到了他的花鸟画创作高峰期,花鸟画的技艺也更加精熟,风格则以《鱼鸭图》卷和《孔雀竹石图》轴为开端继续演进。这一阶段八大山人所画禽鸟,以鱼、鸭、八哥、鹌鹑居多,其中八哥画得最多。其中鹌鹑的造型最富特色,大肚、驼背、白眼,犹如老人的扭曲形象,并传达一种难以捉摸的扑朔迷离情态。其他禽鸟很多扭曲到夸张以至丑化。树石的形象也很怪奇,整体形象呈圆状卵石,并且上大下小,态势极不稳定。树木干枯且走势倾斜多折,有时欲倒的树石相互依傍。在笔墨方面,此阶段用笔已由方变为圆,较多运用圆浑且古拙的篆书笔法,吸收了草书的自由率意,水墨多水分。画风恣肆淋漓,浑厚疏松,已形成了八大山人自身的典型面貌。

八大山人六十九岁的精彩作品更多,预示着八大山人晚年的花鸟画将迈入一个新阶段。《花鸟山水》册中的“雏鸡”页,小鸡那毛绒绒的羽毛,前倾的身姿和胆怯的神情,好像刚从蛋壳里出来,面对陌生的世界,正在小心翼翼地試探着走。又如老人蹒跚行走,仿佛要左倒右倾,尤其在圆圆的眼睛旁,加了三道放射性弧线,更使目光充满著狐疑、惊恐和迷茫。画家用细笔钩画,淡墨皴染,使身羽极富质感,这在八大山人众多作品中是极少见的。又如“鹌鹑”页,两鸟高低相对,鼓腹拱背仿佛要争斗一样,笔墨变化更加丰富。“荷花”页用对角式构图,左上角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渲染出荷叶,荷叶下部双勾出白莲花,从右下角生出两支荷干,又以线勾莲蓬,两者之间用一支倒垂荷叶破了一下。这样既使干中有叶,叶中有花,黑白灰相间,又打破了对角分割易造成的板滞格局,顿使画面活跃起来。

(二)“返朴归真”阶段

这一阶段为八大山人晚年时期的最后十年。八大山人进入晚年后心境逐渐平静,这也使他在画艺上精益求精。八大山人暮年还喜欢作大幅立轴和巨型长卷。如十三米长的《河上花图》卷,就耗费了四个月时间完成,堪称绝世精品。八大山人用画卷和二百余字的《河上花歌》对他一生的境遇和晚年的心态进行了总结。此图一反惯常的简化夸张手法,而以繁复写实见胜。荷花情状千姿百态,荷梗直、弯、斜、卧,荷叶伸、卷、浓、淡,荷花开、合、露、藏,变化多端。荷花、山石、古木、兰竹相互交叉、穿插、重叠、渗透,使景致流转翻飞,光怪陆离,并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和体积感,令人目不暇接。运用的笔墨也酣畅浑茂,淋漓奔放,传达出不可遏止的激昂之情。其迥异于往常的风格,反映了晚年八大山人返朴归真的新追求。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的艺术特色 篇4

八大山人54 岁以前是绘画的萌芽时期, 在50 岁以前是过着僧侣的生活, 属于他艺术生涯的早期。这时候的绘画题材大多是蔬果、花卉、松梅, 画面比较精细工致, 劲挺有力, 传承陈淳、徐渭等人的风格, 多采用勾花点叶、勾叶墨花的表现技法, 真实地描绘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等物象, 画面精细致。这个时期的八大山人用笔含蓄、风格稳健、构图质朴天真。我们在欣赏作品《花果图》时可以看出作者笔墨功底扎实, 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各个物象, 画面中把石榴塑造的绘声绘色, 表现了石榴那种饱满厚重的质感, 接着又用小笔在石榴中随手点染石榴籽, 犹如钻石一般, 晶莹剔透, 画面右边的梅同样是刻画的精致巧妙, 运用具象写实的手法表现了梅花特有的傲骨风气和高贵的神态。

同时这个时期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中可以看到八大探索个性的脚步。在《绳金塔远眺图》中, 可以看到一水两岸的构图, 前中后用层次来表现空间, 在八大山人此时的这幅作品中不仅能看到他在花鸟画中所要表达的孤寂的意境之外, 八大山人还通过对自己的辛酸经历的总结来追求“大禅一粒粟, 可解四澥水”的境界, 表达了自己想拥有禅学观念来接纳世界万物的胸怀, 若说八大早期的花鸟画用其夸张的造型和概括凝练的笔墨来表达自身内心的寂寞, 那么八大山人早期的山水画中还多了花鸟画中所没有的表达的情感内容, 那就是八大山人对生活的向往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八大山人50 岁至65 岁为中期, 同时也是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突破期。这一时期他对佛门的态度开始变得冷漠, 并且也对世道有了新的认识与看法。这个时期的画风也逐渐的变化, 开始喜欢描绘鱼、鸟。草虫等动物, 形象有所夸张。早期作品当中那种沉稳安逸的风格已经不能再表达他内心的愤慨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用笔挺劲可削, 墨色淋漓, 气势开阔, 构图洗练,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平扁的方笔。这种笔法到后来逐渐地被激情和特异的笔法所代替。在学习前人徐渭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 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风格。这个时期, 他常常将笔下的物象进行人格化, 并给予他们象征意义, 并且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来形容自己凄凉的人生与自己愤世嫉俗的心态。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古梅图》将八大山人当时的心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画中只画了一株断肢且露根的古梅, 树桩上有许多断口, 貌似受过严重的暴力摧残。在描绘这树干时, 八大山人采用了秃笔干墨的手法皴擦而成, 这一方法更加突出了这株老美的沧桑之感, 同时也用来比喻自己的家园受到外族的践踏的愤懑心态, 但是令人意外地是在这株老梅枝头却绽放着几朵梅花, 饱经风霜, 依旧是铁骨铮铮。这也表达了八大山人虽然明知复明无望, 但依旧不肯屈服新王朝的心境。

在八大山人的64岁之后是绘画的成熟时期, 这个时期的艺术日渐成熟, 造型极为夸张。这个时期风格的变化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内心世界的升华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时期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已经稳定, 并且采取相应的政策缓解满汉矛盾, 同时放松了对前朝宗室后代的追查。这个时期的八大真正的全身心投入了艺术的世界中, 从个人的思想中解脱出来, 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 并且获得了精神上的高度自有, 因此这一时期花鸟画在造型上更加的凝练, 造型更加夸张, 笔墨酣畅, 用笔更加朴茂。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双鸟图轴》中, 作者用笔上含蓄婉转, 在水墨不仅清润而且又不失厚度, 格调清爽雅逸。画中山石用中锋用笔, 含蓄且不失力度, 在水墨的运用上干事浓淡相结合而对小鸟的刻画则是生机勃勃, 栩栩如生。

这个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也是艺术创作的意境升华期。在《仿迂道山水》中描绘极其简略, 只是几棵孤树, 几块山石, 画面中树干变化无穷, 用笔干枯, 湿润有度, 从画面意境上来看虽然景色没有突兀奇崛的美妙, 但是又在平凡中见天真。

八大山人的无论是花鸟画还是山水画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了不同的风格特征, 平凡而伟大, 但无论是运用了哪一种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都是他内心情怀与精神状态的表现, 山水画则不仅仅是通过绘画来宣泄表达心中的寂寞同时号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他对绘画艺术执着的爱。

八大山人的一生不管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能给人以美感, 八大用艺术创造了一个精神世界同时也描绘了一个崭新的自我。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八大山人绘画的语言特征

1、意象性

八大山人是明王朝宗室后裔, 从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 16 岁就考中了秀才, 正在他一帆风顺的时候明王朝的灭亡, 于是19 岁的他开始了他一个人的生活。于是八大山人特殊的身世与遭遇就决定了他绘画语言的意象性, 然而现实的坏境却使他不得不潜藏心中的忧愤, 所以, 他只能采用隐晦的深邃的绘画语言来表达他内心的悲恸。在他的作品中花鸟画不求形似, 追求“意象”的表现, 从中从画中流露出他本人不肯屈服于清王朝统治的倔强性格。

2、独特性

八大山人在少年时代就为他奠定了书画和学问的扎实基础, 从小收到了艺术的熏陶, 得天独厚的艺术氛围为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八大山人的笔下, 把董其昌温润明洁的笔墨变成了粗放、雄浑。从他之后的三百年这种工细清丽格调声势越来越大, 是划时代的艺术创造。现实生活在八大山人的眼中是不公平的, 他冷眼, 白眼看世间万物。按照自己的艺术灵感来重新组织客观对象, 形成他自己在绘画领域中艺术创造的独特的风格。

3、个体性

画家在艺术创造时所使用的绘画语言总会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作为画家只有可以充分地调动具有个体品质的绘画语言, 才能创造出具有个性较强的作品, 形成一个自成一家的个性风格特征。

三、结语

八大山人用笔、用墨、用心作画的同时, 也是在倾诉他绘画作品中所寄托的那份情感。到后来, 大家都开始喜欢他的作品, 但是尽管用心地学习, 去模仿他的作品, 但都无法达到那种境界, 他的艺术是他个性情感所造就的结晶, 是后人无法替代也是无法超越的。

摘要: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 他以大写意水墨画著称, 精于山水, 花鸟, 人物, 尤其以花鸟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不落俗套, 富有创新精神。他的作品形象夸张以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为目的, 以神取形的手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我们就谈谈八大山人绘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画,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张树洪《浅谈八大山人的花鸟画艺术》原载于齐鲁艺苑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三期.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 篇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带领全党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开辟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保证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第一,突出抓好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培训。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把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在学习中,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帮助党员干部掌握讲话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努力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坚持及时学、跟进学,第一时间学习总书记最新发表的重要讲话,确保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坚持集体研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既组织好中心组学习、培训轮训、专题交流等集中性学习教育,又注意调动党员干部个人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督促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

第二,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一是把理想信念教育列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教学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必修课。一方面,加强理论培训,帮助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看家本领,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另一方面,注重用好红色教育资源,采取现场教学、行为体验、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二是注重发挥正反典型的教育警示作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编印学习材料,引导党员干部以先辈先进为标杆,见

贤思齐,以反面典型为镜鉴身正己,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三是注重把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在释疑解惑中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对错误认识和歪理邪说理直气壮地进行批驳,讲清其实质和危害,帮助党员干部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增强定力。

第三,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一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放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突出位臵,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加强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和遵守中央提出的‚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等要求,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下大气力解决影响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重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了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

二、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第一,制定实施八项规定。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中央就制定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示范带动下,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以严实有力的措施抓好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经过三年多的持续努力,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作风建设的代名词,所规范的内容大大拓展。一些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刹住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得到攻克,干部的作风面貌焕然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第二,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为聚焦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对党内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是广大党员干部受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二是‚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恢复和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探索了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四是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增强;五是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第三,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中央从2015年4月起,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的成果。各级党委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按照深入学习教育、突出问题导向、贯彻从严标准、坚持以上率下、确保取得实效的要求,主要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党课、专题研讨、查摆整改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了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更浓厚、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更明显。

三、把好选人用人关,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能不能把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对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为做好新形势下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着力破解‚四唯‛问题。为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中央修订了《干部任用条例》,把好干部标准贯彻体现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基本要求等各个方面。同时,针对选人用人工作中存在的‚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在解决唯票问题方面:着重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了解真实民意,科学分析得票情况。在解决唯分问题方面:明确规定不是所有的岗位都搞竞争性选拔,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竞争性选拔的职位、数量和范围;实行竞争性选拔不能只看分数,要坚持实践标准、实绩依据、实干导向。在解决唯GDP问题方面:印发《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以及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债务状况等约束性指标的权重,对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要求,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造成恶劣影响的干部,实行终身追责。在解决唯年龄问题方面:坚决纠正一些地方简单地以年龄划杠、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的现象,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此外,进一步规范破格提拔,对破格提拔的条件、程序等作出严格限定。

第二,严把干部考察任用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一是切实改进干部考察工作。把考察干部的功夫更多地下在平时,注重近距离接触干部,掌握干部活情况、掌握干部新变化、掌握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强化任前审查核实,实行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考察对象有关问题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对有疑点没有消除、问题没有搞清的人选,不得提拔或重用。二是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程监督。结合巡视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和责任倒查制度,探索实名推荐干部办法,凡是出现‚带病提拔‛问题的,都要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严厉查处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铲除产生‚带病提拔‛的潜规则。对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

第三,着眼事业长远发展,改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结合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认真组织开展新一轮省部级后备干部推荐考察工作。首次采取专题调研的方式,人选产生由原来的会议推荐改为由单位党委(党组)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人选名单由组织掌握,不公示、不反馈,以最大限度减少工作震动和干部思想波动。这次后备干部专题调研,发现和举荐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为今后5〜10年领导班子建

设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干部储备,也为做好干部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机制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一是集中规范了干部‚下‛的6种渠道,特别是把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作为‚下‛的重要渠道。二是重点明确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10种情形,包括不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敢担当、不能有效履职、品行不端等,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提供了明确依据。三是新增了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5种情形,进一步划定了责任红线,鞭策干部严以用权、积极作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当然,具体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既坚持原则,又稳慎操作,防止定指标、压任务,搞扩大化。要准确把握‚下‛的内涵,合理确定‚下‛的方式。

四、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总书记强调,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做到干部随从严管理成长、从严管理伴干部一生。

第一,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注重把日常管理、重点管理和关键时刻管理贯通起来,把科学定责、加强考核、强化监督等链接起来,先后制定实施了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领导干

部出国(境)管理监督工作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努力做到对象全覆盖、过程全覆盖,形成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的管理监督闭环系统。

第二,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积极回应民意关切和社会期待,持续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比如,集中清理超职数配备干部,2015年上半年,全国超配的4万多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已整改消化2.5万多名,完成62.7%;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2014年的抽查比例是3%—5%,2015年提高到10%。有1790名拟提拔为副处级以上干部的考察对象,因抽查核实发现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清理整顿领导干部社会化培训,对参加高收费培训的3094名干部督促退学,23个高收费项目停办;开展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工作,重点审核是否存在假年龄、假学历、假履历等问题,目前省管干部档案审核工作基本完成,对273名档案存在问题的干部作了处理,市县两级和中央单位专项审核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第三,严格日常管理监督。立足于抓早抓小抓预防,积极探索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的有效办法,把干部管理监督的关口前移,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加大提醒教育力度,严格落实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朵、扯袖子。2014年以来,中央组织部对9名中管干部进行了函询或约谈,并督促有关地方和单位对有举报反映的193名干部进行了函询或约谈。把谈心谈话作为严格管理干部的常态化工作,对有问题反映的、工作不在状态的重点谈、及时谈,加强引导、指出问题、提醒帮助。完善日常管理机制,把行为管理和思

想管理、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组织管理和个人自律结合起来,加强对干部队伍状态的分析研判,综合运用平时考核和纪检监察、巡视、审计、信访举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查等成果,使干部时刻感到管理就在身边、管理无处不在。

在从严管理的同时,注重关心关爱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制定出台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最美基层干部评选活动,提高老少边穷地区、特殊岗位以及基层干部的待遇,切实把中央关心关爱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2015年‚七一‛,在全国范围内推选表彰了百名优秀县委书记,总书记亲切接见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他们提出了当好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的殷切希望,这对激励广大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作用。

五、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第一,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各领域的党建工作。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广泛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加强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担任第一书记,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新建、扩建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加强农村、社区党的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制定实施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扩大党在社会组织领域的影响力凝聚力。确保党的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同步加强。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力度。

第二,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对党员队伍总体规模的调控,适当控制党员数量增长过快势头,切实提升发展党员的质量。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知识群体党员占比增幅明显加大,生产工作一线党员占比明显回升。二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制定实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五年规划,综合运用远程教育、网络信息化平台,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针对性和及时性。三是稳妥处臵不合格党员,努力纯洁党的队伍。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地共认定不合格党员7.9万多名,其中作出组织处臵的6.2万多名。四是做好关爱服务党员工作。各地普遍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重点做好流动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第三,全面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健全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2014年开始,各地自上而下开展了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通过述职评议考核,真正述出了责任、评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使基层党建由‚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

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第一,依纪依法严惩腐败,查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取得重大进展。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党的十八大以来,共立案查处中管干部超过100人,对***等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对山西省、中石油等地方和单位多年积累的严重腐败问题进行严

肃处理,彰显了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使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注重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加强防逃工作,布下天罗地网,不让腐败分子躲进‚避罪天堂‛、逍遥法外。

第二,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发挥反腐‚利剑‛作用。一是巡视针对性更强。聚焦中心、攥紧拳头,剑指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四个着力‛,即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巡视覆盖更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9轮巡视,共巡视100余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党组织,实现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央金融单位的全覆盖。三是巡视方式更灵活。实行巡视组组长、巡视对象、巡视组与巡视对象关系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带着问题去巡视,下沉一级到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了解情况;探索灵活机动的专项巡视,创新‚一托二‛巡视方式,冲着具体人、具体事,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一笔专项经费去巡视。巡视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有效起到了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把‚利剑‛,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三,落实‚两个责任‛,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腐败现象之所以滋长蔓延,甚至在一些地方

和单位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与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有非常直接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中央突出强化‚两个责任‛,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的担子担起来。大力推动纪检体制改革,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推进纪检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加大追责问责的力度,对山西发生塌方式腐败负有责任的省委班子进行了改组性质的调整,严肃处理了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的有关责任人,并将处理的结果向全党公布。

七、从严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提高制度治党、依规管党的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党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积极回应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执行,着力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第一,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着眼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央先后修订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制定出台党内法规备案和解释两个规定,编制实施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开展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党内法规清理。根据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抓紧制定出台一批重要的党内法规,截至目前新制定或修订的党内法规共34件,其中条例5件、规则6件、规定14件、细则9件。在组织制度方

面,出台了《党组工作条例》,正在修订地方党委工作条例,起草党内表彰条例;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修订了《干部任用条例》《干部教育条例》,制定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在规范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方面,出台了《省部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省部级领导干部秘书管理规定》;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配套的25项党内法规制度;在反腐倡廉方面,正在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等。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推动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有机衔接,确保把党纪党规挺在前头,确保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确保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统一。

第二,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成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由中央组织部牵头,赵乐际同志任组长。专项小组统筹近期和中长期改革任务,制定实施《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4个方面,提出了55项具体改革任务,明确了今后几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目前,已出台38项改革举措,其他改革举措也将在2017年以前完成。

第三,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得不到执行,也不过是一纸空文。中央明确,改

革举措由谁主持制定,就由谁督促落实;涉及哪一级、哪个部门的业务,就以谁为主落实,其他部门和单位要协同落实。为了推动改革举措的落实,中央改革办专门成立了督察局,对重点改革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督察。中央还要求把党内法规执行纳入党委督察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党内法规执行检查常态化机制,确保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纸老虎‛‚稻草人‛,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八、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第一、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才发展高度重视。2012年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之后,各地普遍制定了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13个省区市建立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黑龙江、吉林、辽宁、福建等地省委书记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为自觉,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理念蔚然成风。

几年来,我国人才工作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加强专家人才团结、引导、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团结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人才总量大幅攀升,人才素质明显提升,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已达45.9人/年。人才效能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14.5%;人才贡献率达31.9%,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大军,正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加快集结。

第二、善用全球化‚人才红利‛。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外国专家工作。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两次在国内

与外国专家代表座谈,并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座谈。中国政府对外国专家的重视和礼遇,引燃了国际一流人才来华的持续热情。一大批世界知名专家相继来到中国,投身实现中国梦的洪流。他们中间有多名诺奖获得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主编、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院士……统计显示,近年境外来华专家规模不断扩大,来华专家已由2011年的52.9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62万余人次,年均增长5%以上。

邦之兴,由得人。今日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亿万人才的助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人才工作日益善用全球化‚人才红利‛,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

一是深入实施‚千人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拓宽非华裔外国专家申报渠道。目前已累计引进5000多名专家,其中包括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近60名,正教授1397名。在‚千人计划‛的带动下,各省区市先后实施地方引才计划。北京启动‚海聚工程‛,江苏实施‚双创计划‛,浙江开展‚省级千人计划‛等,这些引才计划与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部委引才计划一起,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相互衔接的引才格局。

二是扎实推进‚万人计划‛。首批3个层次、7个类别共遴选产生819名人选。2014年,各评审牵头部门和财政部积极统筹教育、科技和重大人才工程经费,落实特殊支持经费1.9亿元,并建立了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国防科技领域特殊支持渠道。

海纳百川,气象万千。几年来,海外引进人才交出的成绩单越来越亮丽:清华大学施一公在细胞凋亡机理方面连续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并当选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之首;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永胜发现了世界首个‚光驱动‛新材料,可在包括太阳光在内的各种光源照射下驱动飞行……行进在复兴道路上的中国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到中国去‛‚赢在‘十三五’‛,渐成当下海外人才口里的高频词,中国正成为全球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沃土。

第三、构建人才制度优势。改革创新是时代主题,也是激发人才活力的动力源泉。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着力破除阻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调动了人才积极性。

一是人才政策创新亮点迭出。扩大永久居留证受益范围,将地方和部委55个人才项目与‚千人计划‛一并考虑,为外籍高层次引进人才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千人计划‛建立完善评审、巡察、经费管理和退出等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二是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机制改革不断破冰。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对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作出改革部署;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对院士遴选渠道、优化学科布局和年龄结构、退出和退休机制等进行改革;中央11个部门

和北京市联合推进科研项目评审工作改革,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探索稳步推进。北京中关村、广东粤港澳等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完善新型科研机制、改进外籍人才居留政策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人才工作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我国不断加大人才政策和项目统筹力度,一幅以人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画卷,在大江南北徐徐展开。很多科技领域实现了从‚望其项背‛到‚弯道超车‛的跨越,带动联想、海尔等民族品牌方阵不断壮大,有效提升了中国核心竞争力。

揭秘艺术品投资八大陷阱 篇6

陷阱一:缺乏学习、盲目购藏的收藏心理

初涉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者,往往怀着强烈的好奇与浓厚的热情,见到几千年华夏文明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艺术珍宝,不知从何下手,往往不分种类,一见到自己喜爱的东西总想收入囊中,而且总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收藏见规模、见效益,往往在短时间内购入满屋子的不具艺术品投资收藏价值的东西,甚至购入大量的赝品。有一藏友因喜爱瓷器,花一大笔钱买入一大批带有“景德镇艺术陶瓷名人名作证书”的瓷器,殊不知只是购入一堆利用假证书将低档次陶瓷冒充高档销售的“大路货”,根本不具收藏投资价值。

因此在收藏投资前一定要先学习后投资,做足功课,不可急于盲目购藏。一定要选择某种品类藏品中代表性强、艺术性高的东西。例如在中国画的画家之中,画鹰的何止千千万万人,而李苦禅先生将鹰的嘴画成方的,就是突破,而且是很大的突破。再如,像傅抱石先生的“抱石皴”、张大千先生的“泼彩”等,都是因为其原创性和具有艺术特色而深得裨益。所以藏家只有更多了解藏品的艺术特色在哪,才能保障投资取得收益。

陷阱二:贪图便宜、存心“捡漏”的投机心理

“捡漏”在收藏圈中绝对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词,即花小钱买到价值高的东西。但是人们也往往因存在这种投机心理,最终导致“打眼”买入假货。最近媒体不是有大量报导,说某某收藏爱好者深入边远农村淘宝,在一农户家中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了一件“宝贝”,“持宝不知宝”的老农总是说,这是祖辈上留下的,不知是啥东西,你要是想要随便给个价拿走吧。当你留下二百五取走还在偷笑“捡漏”时,老农也在偷着乐:这东西放市场卖不了钱,一搁家里的牛棚人家还抢着要,又一个“二百五”。

因此收藏投资最忌贪图便宜,存心“捡漏”的心理。前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老专家们在走访了全国各大古玩市场后得出结论:现在真正的老东西已很少了,绝大部分古玩市场的地摊上都是赝品假货,收藏者一定要睁大眼睛。在艺术品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捡漏”的机会就和彩票中奖的概率是一样的。

陷阱三:按图索骥、轻信故事的购藏方法

初涉收藏的人在做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按图索骥,看着书本上的文物图片去市场淘宝。殊不知造假者也是按照古玩图录请师傅仿造的,这些没有实践经验的收藏者极易走眼上当。有一位退休技工,看到书上说什么铜钱珍贵他就照着图片去买。一次,他照图一下子买了200枚,他觉得只要里面有一枚真的就赚了,可鉴定结果却都是假的,类似事例在古玩圈子里比比皆是。

在收藏界卖东西编故事,想方设法让收藏者上当的例子屡见不鲜。如重庆一位姓刘的玩家,周末天刚一亮就去逛古玩市场,在大门口迎面碰到个年轻人,急匆匆地手里还拿着个物件。凭借多年的眼力,老刘一看好像是个20公分左右的木雕人物笔筒,这时年轻人说了,这东西是他爷爷以前做好事人家送的,一直放在家里,去年看电视上说这种东西好像是古董,而且还有人上门愿意花5000元买,但没卖。前几天,父亲突然生病了,在家里医院都没看好,只得来重庆求医,现在老父亲还在病床上躺着,钱也花了不少了,这东西自己也没用,所以拿到古玩市场上来试试看能不能换点钱。老刘接过东西一看,心想:啊呀,包浆很自然的硬木雕人物笔筒啊,至少是清中期的东西,雕工也还不错,如果真是个老东西,别说5000元,最少也值个两三万!再看看年轻人,满脸焦虑,也不像是个骗子。于是他心一横,掏了5500块钱给了年轻人,兴冲冲地走了。回家后在灯下仔细一看,越看越觉得不对,才知受骗上当。

陷阱四:包装炒作、信奉“权威”的听信心理

艺术品市场包装炒作惯常的手法是出版画册,举办展览,组织专家鉴定评价,组织研讨会,再通过拍卖公司推介,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今文博界一些道德水准不高的“鉴定专家”,为了个人的利益常和卖家串通一气坑蒙消费者。

几年前,在国内某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中,曾出现过一幅吴作人的《牧牛图》,在节目中被专家现场鉴定为真迹,估价25万元。后来,吴作人妻子及其弟子均认为该画是伪作,此事在收藏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样,一些当代书画家未到应有的艺术地位,靠宣传炒作,把自己捧成“大师”、“名家”,以虚抬书画作品的价格。这些,都是收藏投资者许睁眼明辨的。

陷阱五:“老东西卖过新东西”的价值投资观念

我们经常可以在拍卖会上看到,高古瓷卖不过明清瓷器;宋代以来的珍稀铜钱找不到买家,而年刚刚发行的金银币却大受欢迎,这些情况的出现与国际上的艺术品收藏有着极大的不同。

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和收藏观念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买家也缺少对艺术收藏品的全面了解和专项研究,自己的藏品没有整体特点和品类划分,往往是市场上什么赚钱买什么,什么来钱快就买什么,甚至人云亦云,市场上流行什么就买什么,缺少真正收藏家所具有的收藏品位和个性。为了适应这种“投资性”买家的需要,拍卖公司和古董商们就要经营那些急需赚钱而对于文化艺术知之不多的人所追求的东西,从而强化了市场上的投机和“炒作”。老的东西既不容易搞懂也不宜炒作,于是人们就蜂拥而上去抢购那些新的和简单的艺术品,市场也就随之而扭曲了。

陷阱六:假拍混“托”、高价成交的欺骗交易

拍卖是如今艺术品交易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很多人都会相信拍卖行,以为拍卖来的一定是货真价实的宝贝,这又是个误解。我国艺术品拍卖行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尤其在古玩艺术品的真假方面,拍卖公司不承担保真的责任,这就给一些不诚信的小拍卖公司创造机会。一位朋友参加了由一家不太规范的拍卖行组织的“宫延珍品”玉器拍卖,结果到手后又经专家多次鉴定才知是假。而拍卖行的发票上只写“工艺品”,与广告海报宣传是两码事,吃亏了打官司都没有用。

有的拍卖公司与卖方联合搞假拍卖,在拍卖过程中混入“自己人”举牌以哄高买价,蒙骗不知情的藏家以获得更高的成交价格;或干脆自己买入,形成虚假的成交记录。等待下次拍卖出手。同时古玩拍卖也是一条可能涉及到洗钱反犯罪、行贿腐败等等不法规象的途径,可谓水深莫测,收藏者一定要睁大眼睛,识别假象。

陷阱七:赝品盛行、藏品泛滥的混杂市场

近十年来,随着大众收藏热的兴起,赝品盛行,一些高仿品甚至都能逃过专家的眼睛。造假者充分利用现在发达的科技条件,把各种方法运用到造假中去。如拿玉器作假来说,因为沁色是判断古玉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仿制者都会在这方面下功夫。作伪沁色的方法也很多,有火烤、涂料上色、化学药剂灼烧等。其中造得最逼真的是防制者把新做的玉放入动物的身体内,让玉充分和动物体内的活血接触,三到五年后再取出,这种伪造的用血沁过的玉,一般的收藏者是很难看出来的。

近年来,一些文化公司和商家也经常找一些家喻户晓的重大题材:比如北京奥运会、历史重大事件、名人伟人纪念等等为幌子,生产出一大堆包括金银制品和邮、币、卡等等在内的所谓“大全珍藏册”、“限量版的典藏”等等之类的工艺品,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告,铺天盖地推销,其操作手法其实是以极低的成本造出一堆包装精美的所谓“珍藏品”,然后不惜花费巨资用于包装宣传,再以动则几千乃至数万元的价格引诱普通百姓购入收藏。

陷阱八: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投资行为

作为艺术品投资收藏者,除了要懂得艺术品投资规律以外,更要培养对艺术品更深层次的价值了解和欣赏,这样才能最终真正成为收藏的大赢家。比如有许多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东西,现在的市场价值并非有很好的表现,但却极具有其他方面的价值。不要总看到艺术品本身的经济价值而忽略古玩艺术品作为文物的其它属性,现在的买家也许更热衷于找艺术品价位的城乡差别、南北差别、拍卖会与古玩店以及拍卖会之间的差价以谋取利润,这本无可厚丰,因为买家主要考虑的是增值和价差,但藏家若仅仅为一点价格上的因素而放弃对一件真正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东西,那则是得不偿失、悔之晚矣。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收藏中就曾亲历一件只差300块钱而错失一对存世极少的紫檀玫瑰椅的后悔事。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 篇7

一、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明朝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在朱耷19岁时,突遭巨变,明朝灭亡,因此被迫弃家避乱于山林之间。由于国破家亡,往日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残酷的现实给朱耷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不得已装傻扮哑方可躲过祸端。在该种情况下,朱耷只能佯狂将背后的激情、生命燃于指端,将胸中无法承受的愤懑宣泄于笔墨书画,因此也就形成了朱耷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

(一)怪异

从历史上来看,清代前期中国文坛可谓名人辈出,尤其以八大山人最为吸引人。说其吸引人,主要是因为其作为一个多年修行的僧侣,虽然在诗、书和绘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但是他的行为却非常的怪异,时而疯、哑,又时而正常。朱耷在题黄公望山水的诗中曾经这样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马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于宋山河。”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实际上朱耷是活在个人的心灵世界之中,活在绘画世界里。久而久之,他更加的沉默,而且多年形成的那种偏激的个性,使他只能将肆意性格和想法挥洒在纸上。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和移民文化的影响下,也出现了很多文人隐士。在这样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朱耷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逐渐成熟,给人的感觉就是画风非常的怪异不屈。事实上,八大山人一直是一个谜,他经常用古人有依据却不常见的那些异体字,写我们难认、不认识的草字;同时,还采用佛门禅典、话头机锋等形式,用省略字、僻典、句法,写作隐晦的诗或者偈;通常会创造一些寓意深刻、难以破解的合形文花押。此外,朱耷还用一些古法篆刻难认难懂的图章,将狂放、乖戾、飘逸以及空灵或者具有诡谲色彩的事物塑造成形体,然后再用自己所见的花、鸟、鱼、虫等动植物刻画其上,寄托自己的情愫。对于八大山人的名、号以及字而言,有记载的就多达百十个,其中以八大山人这一称号最为熟悉;然而,到底其来源、真实意义为何,至今颇受后人猜想,三百年来没有绝对说法。比如,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杨柳浴禽图》(故宫博物院藏),表现出其淡泊名利以及与世无争的心境。图中的几枝杨柳在瑟瑟寒风中摇摆,树干斜出画面,好似向世人诉说那些年的辛酸历程,立于树干上展翅梳理羽毛的八哥,显得安详怡然、静中有动,又让人感到勃勃生机。然而,令人陶醉的同时似乎总像是少了一点什么。细究发现,其作品中所少的是画家那种真实的生命感受与体验,他以自己的遭际感受苍凉入画,而且能应用的如此得心应手,在中国历史画坛实为罕见,再结合朱耷的性格,更显得“怪异”。

(二)写意画水平高超

水墨写意是宋元以来兴起的新式画法,至明清以降,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文人水墨画写意高手,其中八大山人即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人物。在水墨写意画创作中,八大山人在山水画、花鸟画方面二者兼而善之。其山水画师从于董其昌,而运法于董源、郭熙以及米芾和黄公望等诸家。比如:康熙四十一年其创作的山水小品,从中可看出八大山人受董其昌的影响非常的大,而运笔圆润又有董、巨以及黄公望等名人之遗踪;墨法主要参照的是米氏云山,其中的树石组合,显有倪瓒之风。在欣赏该作品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朱耷的鲜明个性,以至于上述古人之法,不过是为其提供服务的随手拈来之作;作品中的山、树、石、草以及茅舍,看似逸笔草草漫不经心,但干湿浓淡、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无法而法的绘画境界,实际上是情感与技巧的结合,艺术创作水平大幅度提升。较之于山水画,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风格更为典型,比如,顺治十六年,其创作的《传綮写生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康熙五年的《墨花卷》(故宫博物院藏),是八大山人的早期作品,从中能够看到其水墨写意花鸟画创作风格受沈周以及陈淳和徐渭等人的影响,用笔方硬,布局和题材没有脱离前人窠臼,只是画中多了几分兀傲之气和不拘一格的剪裁。

对于八大山人的花鸟画而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少”“廉”,即描绘对象数量少,对象塑造用笔少。比如:康熙三十一年,其花果鸟虫册中的《涉事》(上海博物馆藏),只有一朵花瓣,不过七、八笔即成一幅画。在八大山人的笔下,每条鱼、每只鸟都可构成“完整”画面。由此可见,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少的不可再少,这也说明其写意画水平之高超。

在花鸟画绘画过程中,少或许容易做到,但少而不薄、不贫、不单调、不乏味,并且能够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却实属不易。歌德曾经这样说过:“艺术并不完全服从自然界的必然之理,而是有它自己的规律。”1八大山人却能运作自如,他在用笔墨上有功夫,比如用笔由方硬逐渐变圆润,将饱和墨汁、运笔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下笔则已,一旦下笔,就给人一种浑厚丰富的感受。据记载,八大山人是第一位能够充分利用生宣纸特性,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古代画家。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墨汁在其上容易扩散,然这一缺点却被八大山人有效地利用,不仅开辟了水墨写意画的广阔前景,而且还创造了水墨写意画的新观念,其功不朽。

在写意画形象塑造方面,八大山人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和高超水平。从八大山人的花鸟造型来看,并非简单的变形、改变,而是将形、趣、巧、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欣赏过程中,不会使人感到寂寞或者单薄。绘画布局过程中,讲究的是少许物象的二维空间摆放,充分利用宣纸上的空白,“计白当黑”。同时,还充分调动题跋、署款以及印章布局的对称、均衡、疏密、虚实作用。与一般画家不同,他在绘画之前有总体的规划和设想,每一笔在布局中都能够发挥作用,不多也不少。比如:康熙三十三年的《花鸟山水册》(上海博物馆藏),第一幅画中只有一只雏鸡,在画面中右偏下位置,将画面分成四块,每块大小不一,平衡有变;鸡头朝左,故题诗于右方第二大块空间,从而使原本空荡的背景活跃起来,给人视觉上的平衡和丰富感。

(三)傲气

对于八大山人而言,其“癫疾”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同时也给他的亲朋好友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然而,正是因为其所处的年代、个人的经历,给他的绘画作品染上了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使他的画作进入超凡的境界。从八大山人一生的书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有着孤傲不群的个性,虽然有着怪异的形象,但不乏傲气,既有对现实的愤懑和讽刺,又有超越现实的苍茫和空灵。总体而言,八大山人一生的绘画作品优于书法,而且题材也非常的丰富,禽鸟、花卉、怪石、果蔬以及山水和畜兽无所不容;在他人生的各个阶段,绘画对象有所偏重,其笔下的山石、禽鸟和畜兽,均以奇特姿态跃然纸上,给人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也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其中的傲气油然而生。八大山人的一生画作中,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独立不羁的形象,比如以下几幅名画,都体现了其傲气。

《孤禽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素来脍炙人口,虽然画中着墨较少,但是却有着神奇的力量,只要看上一眼,就会被其触动。一张白纸的下方中间,一只黑色的鸟侧身独脚站立着,其缩着脖子弓着背,眼睛上翻,横眉冷对、傲气十足,冷漠倔强之气从鸟的身姿、眼神里透出来。

此外,《眠鸭图》与《孤禽图》可谓异曲同工,其宣纸中大片留白,只在纸下方位置画有一只卧着的黑鸭。闭眼沉睡、不问世事,表现出一种沉着、从容和桀骜不驯的感觉。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一幅画上只有一条小鱼,有的只有一只小雏鸡……从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任何一种动物的神态都迥异,但共同点在于都有着桀骜不驯的气质,或翻着白眼、或神情古怪,抑或是藐视一切……

人们对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无论从哪一个视角去研究,从八大山人的画作中都可以看到其所推崇的人格高标独立、孤傲自守;这个世界实际上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美,无论什么均可入画,但其中也潜伏着一些内心的不安和不平,这就是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溥儒的绘画艺术

溥儒(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畬,号西山逸士,满族人,是恭亲王奕诉的孙子,也是溥仪兄长,自幼好诗文、书画,而且颇有成就。溥儒作为“旧王孙”,其绘画造诣方面以清、贵等品质而广为人知,曾与吴湖帆、张大千等大师们共同推动了民国山水画的复兴时代发展,素有“南张北溥”之称。

(一)才情横溢

溥儒生活在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面对新世界、新文化转型的时期。虽然其作品没有体现出新颖不凡的气质,但是却给旧的绘画形式赋予了全新的艺术诠释,体现出一种生命力。溥儒最为看重的是文学的涵养及才情,并将其作为绘画的推力和基础。溥儒所创作的作品,以源出古画的细腻面貌居多,后来赴台,则以抒发心绪、思乡之愁以及生命的意义等创作为要,或寄情、或遣兴、或讽世、或奇诡……各类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同时也彰显出其学识深广、才情横溢。对于溥儒而言,其赴台后的所有生活开支,均依赖手中的笔,不断地写、画,这也锤炼了溥儒的艺术成就,毕竟才情横溢的溥儒在任何环境下都能驾驭艺术创作风貌和心境,随时可信手拈来。对此,香港知名的收藏家宋训伦先生在“旧王孙溥心畬”中曾经这也写到溥儒对绘画的那份自信:“……他还告诉我,曾经有人问他,公画较并时诸贤如何?他的回答很短,只有区区16字:吾于古人,不敢不勉;吾于今人,不敢不让。”2笔者认为,这正是溥儒才情横溢、自信的体现。

从溥儒的绘画作品中也能体现出其才情横溢,比如《琼楼胜景》(苏州博物馆藏),即为溥儒赴台前后的典型之作,该画造境、题识诗文独具特色,于奇绝山水景致之间有楼阁依山而筑,乍看似人间山水,实则恍若仙境;在这般华彩的琼楼玉宇、佳山胜水之间,却没有一人身影,这使得溥儒以人物写景的山水作品更显得独具匠心。题识为自作七绝:“玉楼高过彩云行,雾鬓风鬟若有情。灯火春宵歌舞散,半川寒水月空明。”这样的诗与画,似乎寄寓着旧代溥王孙从贵胄独居的恭王府,被迫赴台蜗居的伤感情思;溥儒幸有知天命之豁达天性,即便繁华落尽,也只不过是“半川寒水月空明”。观此画、读其诗,感叹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喟叹这个落魄王孙的境遇,并且对他的才情横溢、看穿世事的豁达佩服不已。

(二)文人气息浓厚

从近年来各地展馆展出的溥儒山水画来看,可谓每画必出新意,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边角小景,截断构图、倒景以及险峻等,基本上都是利用简练的笔墨手法营造山石、名仕、流水、书僮以及古树和渔舟等景物,所创造的高山流水,或清音缭绕的、或绝妙美奂,文人气息比较浓厚。较之于众多绘画大师,其兼擅长多种画科,尤为擅长花鸟画。从溥儒所作的花鸟画来看,主要分为写意、工笔两路,其中工笔模仿两宋,特别是多作折枝小景,点缀着一些禽鸟蛱蝶,其赋色明艳、形态逼肖、格调清逸,偶作写意,皆展示出浓厚的文人气息。从画风来看,既有宗南田风貌的没骨设色,又有法“青藤白阳”的水墨疏放……从其风格来看,多样不凡。“溥心畲还常临‘米帖’,也常临赵孟頫的字帖。先生临‘米帖’几乎可以乱真,临‘赵帖’也极得神韵,只是常比赵的笔力挺拔许多,容易被人看出区别。古董商人常把先生临米的墨迹染上旧色,变成古法书的手卷形式,当做真迹去卖。”3对于溥儒而言,其人物画题材类型多样,而且风格不限,不仅有衣纹线条紧劲爽利的南宋院的高人逸士,而且有简率疏放的宋人禅画;同时,还有线条细劲的钟馗系列,以及眉目细婉和体态孱弱的仕女。“每书一字,如结构一楼,经营一台,必使其轻重得宜,形势翚飞而后已,一点一划皆非率尔为之”4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一度被文人们所不屑的界画在各类画展中也有展出,其中溥儒的那些充满气息的界画,也置于文人气息浓郁的山水画之中,并且融合了清冷的气

韵,其效果非常的好、文人气息非常浓厚。

(三)清气

溥儒的绘画艺术风格和造诣得传统之正脉,而且深受马远和夏圭等人的影响。其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山水画法度基础上,通过灵活的变通,不断创新,并开创了自家风范。溥儒的清皇室后裔身份,使他在荣华富贵的生活之后,感悟到平淡才是人生最高境界。其在画中营造一种空灵超逸的境界,实在令人为之叹服。比如:《雪中访友》(中国美术馆藏,如图1)图中的茂密松林,生于冈峦之间,其中路径隐于林壑,溪水曲折流淌,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画面深处;同时,在深山幽僻之处,有两逸士、一抱琴童子,踏雪前住山中访友。全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现了雪后景色的宁静、秀美,也寄寓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一种向往。

溥儒为人师,但自己却无师,其在《自述》中曾言:在治经之外学作古文;溥儒家中藏有唐宋时期的很多名画,日夕临摹,一身清气。从溥儒的画中可以看到,其早年习北宗画法较多,而且笔多直线、笔重墨轻。其所作的山水画,以斧劈皴居多,北宗画线条比较刚硬,而且水墨苍劲,溥儒作品线条虽然直硬但不刚猛,水墨、设色均清秀润雅,与北宗画有一定的差异。溥儒毕竟是文人出身,或者说是学者,古文、经学以及诗词皆通;同时,他又是旧代王孙,决然没有粗俗之气,因此其作品有股秀气、清气之感。溥儒借用工笔之法,用淡、润之色遍遍渲染,愈加显得作品清净 、秀润。在其文人画中,清气、纯正之气高尚;在“渡海三家”溥儒、张大千、黄君璧中,诗文格调、画风清秀,以溥儒第一。

三、结语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 篇8

一、八大角秧歌的渊源与得名。

五寨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 管涔山北麓, 明嘉靖十六年建城堡, 因城堡四周置前、左、右、中、上五所大寨而得名“五寨”, 东与神池县紧邻, 南与宁武县接壤, 西与岢岚县交界, 北与偏关县、河曲县相连, 是忻州西部八县的商贸文化中心和晋陕蒙三省区的交通枢纽, 曾有晋、陕、蒙人物流“旱码头”之称。

五寨八大角秧歌,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其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宋金元时期, 在《山西舞蹈史话》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在山西民间, 宋、金、元时期的舞蹈有《迓鼓》、《五鬼闹判》、《音锣鼓》、《背棍》、《抬阁》、《八大角》、《拉话》、《大头和尚戏翠柳》、《霍县秧歌》等。”书中所提的《八大角》就是指五寨八大角秧歌, 这与当地传说八大角秧歌起源于元代的观点相吻合。

八大角秧歌产生于山西省晋西北的五寨, 主要流传于忻州市五寨县境内, 因为秧歌舞蹈表演队中的表演主体是四个“抽鼓”和四个“拉花”, 故有“八大角”之称, 因而得名五寨八大角秧歌。由于流传区域的局限性以及自发组织的民间表演形式等因素, 因此, 长期以来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八大角秧歌》这一秧歌艺术。

二、八大角秧歌的艺术特点

八大角秧歌是一种以说、唱、舞相间的民间表演艺术, 其角色丰富多彩, 共有1 8种2 8人;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有走街串巷的载歌载舞, 有大型的综合表演, 还有一年一度竞技式的“会班”表演。八大角秧歌艺术特点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当地人民群众对它的喜爱, 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以空间为主”的游牧文化和“以时间为主”的农耕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

<一>独特的表演体制

1、独特的角色行当

据说在元朝时期, 八大角秧歌的角色比较简单, 蒙族文化色彩浓厚, 除了“引头鞑子”之外, 仅有“踢鼓” (4人) 、“拉花” (4人) 两种主要角色, “八大角”秧歌之名也许起源于此。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表演的需要, 加上蒙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八大角秧歌的角色中增加了许多带有汉文化特点的角色, 到目前全班角色有2 8个 (也有2 6人或3 0人的说法) , 角色行当比较齐全, 具体是:男性角色有引头鞑子 (4人) 、正鼓 (2人) 、丑鼓 (4人) 、愣小子 (1人) 、渔翁 (1人) 、老汉 (1人) 、卖麻糖人 (1人) 、小货郎 (1人) 、风流公子 (1人) 、瞎儿马 (1人) 、花和尚 (2人) ;女性角色有丑花 (2人) 、拉花 (4人) 、楞女子 (1人) 、渔婆 (1人) 、老婆 (1人) 。

八大角秧歌角色配置的特色有以下几点:第一, 两个秧歌指挥。一个是担当全局指挥的引头鞑子, 另一个是调动具体表演的场上指挥风流公子。第二, 瞎儿马这一特殊角色的设置。首先, 他是引头鞑子的“坐骑”, 是一种人扮兽;其次, 一旦瞎儿马上场就意味着整个表演的结束。第三, 女性角色一般是由男性扮演。第四, 角色限制。男性角色 (男扮女的角色除外) 的表演风格多为蒙古族特征, 女性角色则为汉文化特征。

2、蒙汉兼容的表演特色

五寨地处山西西北部, 处于汉族与蒙族交流融合的前沿阵地, 而起源于元代的八大角秧歌是蒙汉民族交流融合的产物, 也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首先, 在角色设置上体现了蒙汉民族相互融合的特质, 八大角秧歌角色中, 其中有汉族角色, 如:风流公子、渔公、花和尚等;也有蒙古族角色, 比如:手握马鞭的“引头鞑子”, 身穿骏马“串铃”的瞎儿马。其次, 在表演动作上也充分吸收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生活习性。第三, 在服饰装扮上, 蒙汉特色各有体现、相互融合。在服装上, 八大角秧歌角色的服饰丰富多彩、各式各样, 从帽子、上衣、裤子到鞋, 各个角色互有区别。

<二>丰富的舞美体制

1、化妆

化妆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 总的来说, 主要有面具化妆和涂面化妆两种形式。八大角秧歌中的人物化妆不仅特色鲜明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丑鼓的脸谱就特别讲究, 丑鼓角色共四人, 面部化妆却各不相同, 分别彩妆成桃、金蟾、石榴、蝴蝶的图案。从丑鼓脸谱的变化可见一斑, 四种图案不同程度的表现了当地人民的美好祝福。蟾寓意富贵, 又有蟾宫折桂之意;蝶、桃寓意长寿, 生活甜蜜;石榴寓意早得贵子。在看卖麻糖人脸上的白色五毒图案:蝎子、蛇、蛤蟆、壁虎、蜘蛛, 这五种毒物, 俗称“五毒”。这种图案化妆在脸上有以毒攻毒、辟邪之意。

2、服饰

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下面分别从头饰、上衣、裤子以及鞋四个方面对各种角色逐一对比研究。

男性角色——引头鞑子:黄底蓝边凉帽, 黄色圆领对襟衣 (黑色马蹄袖) , 披黄色云肩, 蓝色镶白边的便裤、蓝色快靴。正鼓:黑色罗帽, 黑色半长包衣裤, 上袖团花, 腰系白色短百褶裙, 黄色丁字带, 黑色快鞋。丑鼓:红 (白) 尖顶毡帽分别穿红、粉红、绿、蓝色镶边无领对襟衣, 外罩坎肩或云肩, 红色彩裤, 腰系红、绿、彩绸、黑色快鞋。风流公子:蓝色小方巾, 内穿大襟绣花长袍马褂, 外套蓝色大襟绣花长袍 (敞怀) , 红彩裤, 腰系丝绦, 黑色快靴。愣小子:黑变红底绒球毡帽或头扎朝天辫, 红底蓝边对襟无领衣, 便裤, 红绸系于两肩及裤裆, 黑便鞋。渔翁:蓝色丝制草帽圈, 茶衣, 外套土黄色对襟长袍, 蓝彩裤, 腰围白裙系黄丁字带, 麻编草鞋。老汉:黑或黄色长袍, 蓝彩裤, 系蓝绸腰带, 黑便鞋。瞎儿马:圆形的帽套, 翻穿羊皮袄, 红彩裤, 黑便鞋。毛货郎:卷边圆白毡帽, 蓝色镶边对襟上衣, 彩裤, 腰系绿色丝带, 黑便鞋。花和尚:黑色和尚帽, 黄色茶衣, 披黄色云肩, 黑彩裤, 黑便鞋。卖麻糖人:罗帽, 黑色对襟袄, 彩裤, 腰系蓝色丝带, 黑便鞋。

女性角色——正花:包头, 内穿粉色或白色百褶裙, 外套粉红绣花对襟长袍, 绣花鞋。丑花:大包头, 红、绿或粉色绣花对襟长袍, 百褶裙, 内穿红彩裤, 腰系齐膝绣花的三片围裙, 绣花彩鞋。渔妇:大包头, 粉色绣花对襟长袍, 绿彩裤, 腰系绿色丝绦, 黑便鞋。愣女子:红布包头, 系于两鬓, 两鬓与头前插花垂挂两条辫子, 粉底百花短大襟袄, 蓝彩裤, 黑底粉花大围裙, 绣花彩鞋。大姑娘:红或粉色绣花短大襟袄, 彩裤, 系红绸腰带, 绣花彩鞋。

通过以上的分类、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头上所戴的帽子种类繁多, 仅男性角色就有草帽、毡帽、礼帽、罗帽、和尚帽等;女性则以大包头为主, 衣服从色彩到样式更加讲究, 但整体来说, 上身基本以长袍、对襟衣为主, 下身以彩裤、百褶裙为主;鞋子男性主要穿快靴或便鞋, 女性则以绣花鞋为主。在色彩方面, 整个队伍以鲜艳的红、黄、绿三色为基本色调。红色热烈喜庆, 黄色高贵, 绿色是游牧民族草原的象征。

3、道具及其他

道具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经过艺术加工, 富有深刻内涵的。每件道具都与表演过程协调一致, 并对舞蹈气氛的烘托、舞蹈形象的美化有重要作用, 有些道具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路鞑子:五色彩纸或丝绸装饰的柳条一根 (意为马鞭) 。正鼓:腰鼓一面, 鼓键一双。正花:小锣一面。踢鼓:无。拉花:花扇一把, 彩绸方形手帕一块。风流公子:扇子一把。愣小子:茴子白 (莲花白) 一把, 红头绳系的白面馒头一个。愣女子:小镜一面, 笤帚一把。瞎儿马:铜串铃一串。老汉:拐杖。老婆:无。渔翁:船桨。渔妇:长约一米多的鱼竿一根, 一端系线并挂一条小鱼。大闺女:无。花和尚:木鱼、梆子。毛货郎:货郎鼓。卖麻糖人:柳条小笸箩, 买药先生:药包一个。我们发现, 不同角色所用道具各不相同, 却恰如其分的烘托了该人物的形象和特点。如引头鞑子, 手中五彩装饰的柳条, 寓意马鞭, 让人想象到引头鞑子骑马指挥的场景等。

<三>丰富的秧歌场图

八大角秧歌作为一种舞蹈艺术形式, 其秧歌的表演场图是丰富多彩的。现留存的就有:四门八斗、蛇脱皮、双蒜瓣、蛇盘九颗蛋、十字交错、半十字、十字梅花阵、梅花大十字, 柔场、里四外八、四龙绞柱、卷毡等近二十种, 这些宝贵舞蹈场图代表了当地人民的审美取向和民间智慧。

1、艺术对称美

八大角秧歌的表演场图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全部由直线组成的, 如“插花花”、“十字交错”等, 这种场图简洁、明快;第二种是全部由曲线组成, 是八大角秧歌的主要部分, 比如“蛇脱皮”、“四龙绞柱”、“卷毡”等, 这种场图给人一种柔和优美的感觉;第三种是由直线和曲线结合而成, 比如“蛇盘九颗蛋”, 它将直线的简洁与规整和曲线的柔和与灵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些场图来源于生活, 但不仅仅是生活物象的照搬, 而是经过众多民间艺人对自身秧歌情节和生活的提炼, 是一种传统形式美的积淀。

2、蒙汉民族融合杂居状态

在民族交流的漫长过程中, 汉民族与蒙古族之间的杂居状态进而演化成一种融合, 这是民族之间交流、包容的结果, 在这些秧歌场图的表演当中, 没有相互间的观念融合, 不可能表演的那么入神, 那么默契, 而在这些舞蹈中的相互穿插、打闹更是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又一例证。

三、八大角秧歌的可持续发展

八大角秧歌这一包含着传统民间信仰、独树一帜的秧歌艺术, 发展至今生存境况令人担忧, 进入发展的窘境:秧歌表演后继乏人、技艺衰退;曲目散失很多、留存较少、创新困难;观众不断流失, 新的欣赏群体尚未出现, 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针对八大角秧歌的生存现状, 笔者认为八大角秧歌这一民间艺术,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传承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八大角秧歌的发展要抓住外部机遇。从2006年起, 国家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近年来, 山西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 切实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五寨八大角秧歌作为“民间舞蹈”顺利进入了五寨县、忻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将对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 要与当地旅游业结合起来, 在旅游旺季定期举办八大角秧歌艺术节。

第二, 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平台。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服务于农民, 更重要的是调动广大群众创新文化的积极性, 使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而民间音乐舞蹈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民间音乐舞蹈因其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浓厚的民俗性, 特别适合当地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从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如:砚城镇李家口村建成“八大角秧歌”文化大院, 就取得了良好的保护和传承效果。

第三, 振兴八大角秧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首先, 必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来记录和整理有关八大角秧歌的资料, 加大宣传力度。其次,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有所作为,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和振兴, 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甚至要从娃娃抓起。我们要利用好现有可利用的条件, 如:文化馆 (站) 、文化大院、学校、广场、家庭等场所来培养。特别是可以利用忻州师院五寨分院艺术系的师资力量等有利条件对八大角秧歌的演出人员进行培训以及艺术方面的创新, 形成艺术品牌走向市场。

第四, 在创新发展方面做文章, 把八大角秧歌从广场艺术搬上舞台表演。同样作为广场艺术的原平“凤阳歌”, 经过忻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师生对舞蹈动作、韵律、道具及服装加工提炼后形成一出《秧歌情》舞台剧, 在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中荣获普通院校组表演铜奖。“凤阳歌”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决赛夺得代表群众文化最高水平的“群星奖”, 同时忻州市被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中国秧歌之乡”的称号。这对八大角秧歌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八大角秧歌包含着传统民间信仰的神秘色彩, 表达了人民求福免灾, 趋邪避凶的心愿。作为忻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更有责任尽最大的力量去保护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 使其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让这一民俗奇葩绽放的更加绚丽!

摘要:五寨八大角秧歌是五寨独有的民间歌舞艺术。八大角秧歌既有汉族舞蹈飘揉旋转等踩花技巧, 又有蒙族舞蹈扭腰揉肩豪放粗犷之韵味, 鼓点铿锵激昂, 舞姿刚柔并济, 以表演形式特别而著称。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借鉴相关学者对秧歌艺术的研究成果, 对这一秧歌艺术的渊源, 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并根据其生存现状, 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保护措施, 为八大角秧歌这一民俗奇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八大角秧歌,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五寨县志》[Z]山西省五寨县志编纂办公室编人民日报出版社

[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山西卷) [Z]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3.5

[3]田彩风《山西舞蹈史话》[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1

[4]王克芬《中国古代舞蹈史话》[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1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 篇9

9月5日至9日,李长春先后到阿坝、成都等地,深入村寨、企业、社区和宣传文化单位,就四川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等进行调研。

李长春专程来到红原县日干乔沼泽,瞻仰红军过草地纪念碑,向纪念碑敬献花篮。他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遗址,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李长春强调,要以老少边穷地区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在“峨影·1958”电影城,李长春了解峨眉电影集团转企改制情况,勉励他们重振雄风,推出更多电影精品。在完美世界软件公司,李长春希望他们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贡献。都江堰市与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公司合作打造了多媒体剧目《都江堰·时空之旅》,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深受观众欢迎。李长春称赞演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充分体现了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在成都市东区音乐公园、洛带古镇,李长春了解文化产业园区开发经营情况。他希望四川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一手抓传统文化产业,一手抓新兴文化产业,把巴蜀文化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调研结束时,李长春听取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四川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努力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驱动高地、思想道德建设高地、民族团结和睦高地、文化改革发展高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农业机械配套设备下一篇:汉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