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

2024-06-20

一直(共12篇)

一直 篇1

记忆就像摩天轮, 一圈一圈地转着。没有终点, 却能看见曾经的过往, 那些快乐的、疼痛的、温暖的画面, 一一入目。

一张桌子三个人

阳光正盛, 门前绿油油的稻子也没劲地耷拉着脑袋。 我伸着懒腰, 慢悠悠地从写字台上撤下来, 懒散地靠在了餐厅的椅子上。 一桌的饭菜正在蒸腾着热气儿呢!

“怎么就不思量吃饭呢! 平时用脑多, 多吃点补补啊! ” 奶奶平静的语气中微沾着一丝气恼, 突的就见到一大块“飞来横肉”, 那高高突起的小“谷堆”, 面对这重压, 俨然一副颤颤悠悠的模样。

“这么多啊, 我怎么吃得下啊……”

“用力吃, 得多补补啊!”

接着“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碗中的小“谷堆”越来越高。 我捏捏筷子, 嘟了嘟嘴巴。

“我都快被你们喂成小肥猪了! ”我嗔怪道, “看你们瘦的, 爷爷奶奶, 你们也多吃点啊! ”

爷爷的筷子终于拣出一块小肥肉, “我牙齿不好, 就适合肥肉, 容易咀嚼。 ”爷爷的这句话, 把我和奶奶逗乐了。

一扇窗户两座城

午后的阳光中都是懒散的气息, 在空调的安抚下, 我安稳地做起了“白日梦”, 和周公抱怨着“生活苦, 生活累”……

这个点儿, 爷爷应该还在床上躺着吧! 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去。 可刚一出空调室, 我就后悔了———这天气, 太阳像火一样在燃烧!

咦? 爷爷人呢?

伫立凝神, 窗外一大片的稻子, 在阳光的直射下互相遮挡, 互相依偎。 在某一个摇摆的间隙, 隐约显出一个人影。

我看不清, 不敢看, 更不敢想。 他头上应该是汗如雨下了吧。 回到房间, 房间里空荡荡的, 异常的冷, 异常的静。我僵住了, 心里一阵阵疼。

一缕白发几世情

夕阳西下, 奶奶在井栏边择菜, 爷爷帮忙打下手。 只听得他们时不时嘀咕几句, 大概又是什么家长里短吧。

一阵微风吹过, 奶奶头上几根调皮的银丝争相涌了出来;而爷爷呢, 本就稀疏的头发, 已然是秃顶了。 原来, 这就是所谓的“岁月不饶人”啊!

我靠在门框上, 看着那欲走还留的余晖下安静美好的两个人, 微微地笑了。

十五年来, 那些熟悉的风景从我脚下划过, 忽近, 忽远, 忽而明晰, 忽而模糊……但我知道, 他们一直都在, 幸福一直都在。

点评:这是一篇画面感很强的文章, 小作者精心挑选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段, 为我们展示了三幅美丽的画面。 透过这些画面, 我们感受到了这一家子的温馨与幸福。 小标题的结构使文章脉络清晰, 层次分明;只是, 个别小标题的概括稍显牵强。

(指导教师:孙云云)

一直 篇2

感谢公司,在我什么都不懂茫然踏入公司大门的时候接纳了我,给我机会学习,给我机会锻炼。进公司不久就更换了一个部门,从客户接待到党群宣传,都收获颇多。我能回报的,就是做

好我手上的工作,就算不能尽善尽美,也尽量不出差错。

一直一直都是在学习的状态,总是想赶上周围人的思维方式,想把事情安排的再妥当些,做事再稳重些。学习接待的礼仪,尽快认识每位同事,不弄错写错名字,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学习更积极地参与公司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给大家工作之余带来欢乐;学习拟写党建宣传的文章,锻炼自己的文笔,也感受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学习从字里行间中去捕捉上级表达的意思,再转化成自己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学习了解不同领导处理事情的不同方式,尝试学会换位思考,更能理解他们的用心。曾有段时间很难对自己满意,后来终于理解,学习去接受自己的不足,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是在进步的。得心应手,那是因为动了脑筋;茫然无措,那是因为缺乏经验。也意识到社会上总有比你厉害的人物精彩的甚至并不起眼的存在着。以上的种种学习,还要持续很久才能上一个台阶,所以,已经选择的路,必须坚持走下去。

几年来一直飘荡在外,最近一次真正体会到回归了家庭生活,是今年一次家庭长途旅行之后。进了家门,我帮助收拾行李,父母一个拖地一个准备简单的饭菜。突然觉得生活就该是这样,简单不失温馨。我不再会将近8点才回到空无一人的小屋,不再会因为一个人懒得折腾饿着肚子,不再会心里有困惑的时候茫然不知找谁点拨。一个家庭的归属感自然而然的存在着,而一个运作良好的公司也讲求归属感。来了公司不久,就很能感受到公司里浓浓的人情味。有人善意地提醒你需要注意的工作细节;有人关切地叮嘱你换季衣物的增减;有人出其不意地给你带来生日的惊喜。很多小事积累起来也是很大的幸福。

这份工作让我学会很多,也越发认识到我还需要沉淀,需要刺激,也需要鼓励。我相信公司的同事们在各自的成长中都经历了迥然不同的道路,但又有缘相聚共度一段时光。所以,感谢陪伴,感谢温暖。

喜欢乔任梁,一直一直 篇3

就是不算已经举手的小丸子,举手的人都已经数不清了!看来小丸子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哈!既然跟同学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俺小丸子也不是那“吃独食”的人,下面就把前几天跟乔任梁近距离接触的事跟大家念叨念叨,开始啦!

特别的初见:乔任梁在打瞌睡

那是在乔任梁为首张EP《今天开始》到东北三省做宣传期间,小丸子有了见到他的机会。由于此前一直在各地忙宣传活动,乔任梁已经连续工作好几天了,所以当小丸子十分兴奋、心脏狂跳不已地看到乔任梁第一眼时,天啊!正在化妆的他居然打起了瞌睡!

之后,小丸子通过和乔任梁身边的工作人员聊天知道,长春是乔任梁全国宣传的第五站,之前已经到过北京、上海、天津、烟台,效果很好。每到一个城市都会举行一场签售、一场小型歌友会。之后还有更多的事等着他做,比如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的录制、知名杂志的拍照、个人演唱会等。

小丸子当时就发誓,坚决不当明星小丸子,太累!嘿嘿!

感动的旁观:他与VIP一家亲

因为现场有很多VIP(这是乔任梁粉丝的昵称,大家一定知道)早早就候着想见乔任梁一面,所以,化妆师这边刚停手,乔任梁就醒了,顿时就像打足了气的皮球,精神百倍。

小丸子可真看出VIP们跟乔任梁不外道了,有的VIP直接就向乔任梁要他的私人手机号码,小丸子当时就心想,这情况放在别人身上也许会说,“不好意思,不方便公开”。大家猜乔任梁是怎么回答的?这孩子,绝对够憨厚!他是这么说的,“我在上海用过的手机号码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数字,所以轻易我不会换掉,现在人又经常在北京,公司给了我工作的号码,可那只是工作的号码。”而后,有VIP问乔任梁有没有女朋友,或者今后有女朋友时会不会告诉喜欢他的VIP们,对此,乔任梁的回答十分真诚,“现在还没有,如果有,我一定会告诉大家。这个不该是被保密的”。

多可爱啊!就是喜欢乔任梁,越看越喜欢!

难忘的交谈

参加“好男儿”比赛获得了亚军,一下子让乔任梁的身份从一位普通大学生变成了人气偶像,所到之处更都是VIP们的尖叫声和呐喊声。

当天,小丸子通过和乔任梁面对面地交谈,还掌握了很多乔任梁的其他信息哦!

【关于跳舞】“人家跳舞好看,我跳舞好笑”

在2007年的“好男儿”参赛选手中,乔任梁是公认最具唱功的。签约公司后,公司又给他定了新任务:学舞蹈。对此,乔任梁感觉不错,因为“我最怕学不到东西”。不过,对自己学舞蹈的成绩,他却不大满意,“虽然我之前在‘舞林大会’上跳过,但感觉还是有很大差距。我常说,人家跳舞好看,我跳舞好笑,不过我愿意去尝试。”

【关于演戏】“说我只能演坏人,我偏不信”

由于听到乔任梁之前对VIP透露,下一步会接拍电影,于是小丸子就追问了起来。原来,这是一部经纪公司为他量身制作的电影,他希望自己可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一个‘80后’少年,穿梭时空,见到好多古代的大人物,这是我的想法了,不知道剧本会是什么样。其实还是有不少身边人给我泼冷水的,我的老师和我说,不要演戏,否则只能演坏人。不过我是比较较劲的人,偏要演好人,证明给他们看。”

小丸子:除了宣传EP,你还在忙什么呢?

乔任梁:有空余时间还要做健身啊,准备在全国开5场演唱会。

小丸子:你可是2007“好男儿”亚军,其他人都陆续推出新专辑了,你什么时候出呢?

乔任梁:我目前的工作就是做好EP的宣传。不过我可以透露给你一个消息,接下来我会尝试拍电影,已经签完约了,今年一定会拍,到时候大家就可以在银幕上看见我了。其他方面我也想尝试下,比如做主持啊,平面设计啊,这些都是我喜欢的。

小丸子:现实生活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乔任梁:我是一个很开朗的人,很典型的天秤座,有很多好朋友。

小丸子:你现在读大二,有没有因为唱歌影响学业或干脆放弃学业呢?

乔任梁:肯定不会,我一定会坚持把大学读完的。

小丸子:做艺人自由的时间会少很多,你习惯吗?

乔任梁:没假期我能习惯,我觉得只要春节时,公司放假让我回家跟家人一起过就可以了。

我们一直在路上 篇4

新鲜的开端, 未知的生活, 我们告别了高中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涯, 告别了高考的升学压力, 迎接我们的是相对自由和广阔的大学舞台。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 我们应该保有高度的热情, 去学习、工作、生活。如果说高中阶段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考上理想的大学的话, 那么现在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就应该尝试着去调整规划自己, 为四年后的理想工作去奋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规划求职之路也应该趁早。我们从大一开始就应该理清自己的思绪, 为未来的求职做好准备和规划。那么, 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 现在应该开始规划些什么呢?

角色转变积极适应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 从高中走读到大学住宿的环境改变, 从高中到大学, 我们的身份改变了, 我们的环境改变了, 随之改变的还有很多很多, 这就要求我们的身心也应该随之改变, 做足充分准备, 积极适应新的生活。作为一名成年人, 一名高校学子, 我们应该以更加成熟的心态, 更加独立的态度去对待改变, 去严格要求自己。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 从小校园来到大校园, 大学变成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大舞台, 在这里有更多展示自己才华, 发挥自己才能, 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 偌大的舞台也反衬出了人的渺小, 绚丽的虹霓也常令人迷醉, 如若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韧的性格, 很容易迷失自己, 放纵自己, 把自己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应该时刻警醒自己, 认知自己从何而来, 又缘何而去。从大一开始, 我们就应该为自己树立一种信仰, 为未来的生活而奋斗, 为以后的求职做好规划, 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我们非常充实而有效率的过好校园生活的每一天。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认为高考结束、考上大学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 上了大学就可以很轻松, 整天无所事事了, 这样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 考上大学并不是日后一路坦途的通行证, 大学文凭也并不是我们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能拥有幸福无忧生活的金牌保障。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各大高校的扩招, 大学向更多的学子打开了大门, 然而在毕业时,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尽管国家、政府、社会从多种渠道给予毕业生以支持, 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们应该更好的锻造自己, 让自己为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停滞不前并不能保证你还在原点, 别人在前进时你的停滞不前只会让你落后。当然, 面对就业形势, 我们也不要内心太过恐惧, 应该把压力变成动力, 让自己变成职场上需要的人才, 求职之路还很长, 要不断规划, 不断前行, 求职, 我们一直在路上。

认清自我目标定位

在规划日后的求职之路时, 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就是待毕业之时我是应该就业、创业还是继续考学呢?就业、创业还有考学, 是毕业生未来求职之路的三条主要途径, 也是我们规划求职时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在做出选择时, 尽管我们十分需要别人来给予意见和帮助, 但是能做最后决定的还是自己。这时, 就应该问问自己, 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 自己的兴趣点和爱好点在哪里等等, 只有认清自己, 全面分析好自我的状况, 才能因地制宜, 适应自己的的具体情况, 给自己对症下药的开出药方。理清自己的思路, 做好自我审视, 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做好目标定位。如果你做事兢兢业业, 勤奋努力, 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你可以选择就业;如果你富有创新思维, 做事天马行空, 有吃苦的准备和坚韧的毅力, 你可以尝试去创业;如果你热爱学习与科研, 喜欢学术, 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你可以求学继续深造。当然, 以上选择只是参考, 每个人都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立性, 我们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在为自己设置日后的求职目标时, 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注意。首先, 在做目标定位时, 一定要有所取舍。例如:“钱多, 事少, 离家近”是部分求职学子的理想状态, 但是这三者往往不能平衡。有舍才有得, 在很多具体情况下, 我们不可能做到样样兼顾。什么都想要, 所有事情都想紧紧抓牢往往是不可能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我们就应该想清楚, 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你最需要的又是什么, 有些东西是不是可以分个次序的先后, 我现在选择前者日后是不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而取得后者等等。其次, 设置求职目标时, 要贴近现实, 切忌好高骛远, 也不能妄自菲薄。一些学子在设定求职目标时, 往往定得过高, 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甚相符。还有一些学子, 因为没有社会经验, 总是觉得自己身上没有可取之处, 目标设置的过于悲观。实际上, 还是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状态。对于那些好高骛远者, 我们可以有梦想, 但是又不能太过于幻想, 我们可以先把目标定得较为接近自己的实际一些, 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现有目标后, 再为自己设置更为长远的目标, 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 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远。对于那些过分悲观者, 我们可能现在基础差一些, 但是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经验是需要慢慢积累的, 你要相信人都是有潜能的, 只要你肯奋斗, 你肯吃苦, 你肯锻炼, 积极地去融入到求职的浪潮中去, 相信你会看到另外一个更棒的自己。

规划生活努力践行

回归到就业、创业和继续求学的话题。当我们在就业、创业和求学中做好选择之后, 接下来我们就应该思考如何具体的践行。大的方向定好之后, 应该为这一大方向策划出具体的细则以及实现这一求职方向的步骤。在具体落实细节规划时, 可以按照分阶段、分层次、由浅及深、由近及远等方式来划分。在做好细节的规划之后, 应该开始着手去积极地践行, 这一实现过程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这就要求我们保持充足的耐心和韧性,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切忌半途而废。当自己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鼓励自己坚持一下, 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知与行一定要结合起来, 我们做好求职规划后, 千万不要把规划束之高阁, 置之不理, 求职只落到书面上是不行的, 一定要真真切切的行动起来。

如果选择了就业, 就要开始明确自己适合于从事哪些职位, 哪类行业, 然后弄清楚该类行业中有哪些企业, 这些企业的优势和劣势都是什么, 自己在这些企业中有何种发展空间。思考完这些问题之后, 我们就应该开始准备自己, 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就业所需要的技能, 完善自己的职业形象, 包括谈吐、着装等等, 并且亲身的去尝试, 去参与社会, 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 积累职场经验。

如果选择了创业, 我们应该了解自己在创业中最擅长做的是什么, 创业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创业路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如何开始创业,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都有哪些……把这些问题都摸清、吃透, 创业之路上的坎坷才会更好跨越一些。在规划创业时, 我们应该考虑好创业项目, 分析好利弊, 并且把发展该项目的策划做好, 然后一步一脚印的去落实。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麻烦, 这时不要太过心急, 把这些麻烦一个一个的解决, 把难关一个一个的去攻克。既然选择了创业之路, 就注定要风雨兼程。一定要行动起来, 不行动起来你不会发现自己有如此的潜力, 你的创业想法真的有变成现实的可能。

下面来具体说一下升学的选择, 如果我们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 我们可以从大一就开始着手准备。选择考研之后, 首先要面对的两个问题就是选择升学院校以及报考专业。前期可以先收集一些院校资料和专业数据, 以便我们更好的做出决定。很多学生在选专业时, 面对的疑惑是我应该选择本专业继续深造还是选择更加热门的专业进行学习。这时就要思考自己是否热爱本专业并准备在本专业发光发热, 创造优秀业绩;如果自己对本专业不是特别热衷于钻研, 那是否有相对来说更加倾向的专业, 有更加让自己坚定的目标;若是选择跨专业, 自己是否有学习好新专业的能力与决心, 是否能为新专业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自己没有涉及过的新专业, 自己日后能否有所专长等问题。选择了专业, 可以为选择升学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 比如说哪所院校的该专业相对来说更优秀一些。但是选择院校时更为重要的参考因素是自己的实际情况。是考本校还是跨校, 是考离家近的学校还是考其他地区的学校, 是考名校还是更接地气的学校等等, 这些问题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解答。在选择学校的时候, 很多同学都有名校情结, 这时我们就应该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达到该学校的标准, 或者说在自己十分努力的基础上, 能否有机会考上该校。还有一些同学有跟风倾向, 在选择学校时往往是看其他考研同学选择哪些学校, 自己跟着报考哪所学校, 完全不考虑自身情况, 与自己水平是否符合先不论, 这样一来往往会造成考研扎堆情况, 对以后考研录取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选择好专业和学校以后, 我们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初试。可以根据考研院校本专业的历年考试情况购买一些专业书籍和历年考研真题。然后, 可以开始计划自己的复习行程, 多久看一本书, 看完书后怎样加以练习巩固, 完整看完一遍后如何复习, 一共可以有几轮复习等等, 这些都是应该列入计划之内的。同时, 我们也可以尝试联系一些已经考上该校该专业的师兄师姐, 时常与他们沟通, 询问一些考研信息以及考研心路历程, 这对我们的考研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当然, 仅仅有蓝图, 是不可能凭空建起宏伟的建筑物的, 这就要求我们去积极的行动, 用自己的实际付出去兑现自己的梦想。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既然选择了一条路, 就要好好的走下去, 即使路上总是布满荆棘, 可是一旦跨过这些坎坷, 将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不断调整力求最佳

事情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应该根据事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求职规划也是如此。因为我们才大学一年级, 在考虑问题的时候, 有些想法可能会不够成熟, 解决问题时技巧还会有所欠缺, 我们的求职思路也会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而有所变化。最初做的求职规划可能还不够完善, 我们可以随着自己的进度, 一点一点的往求职规划里面添加内容, 及时查漏补缺, 错的及时修正, 对的继续保持, 有更好更新的想法积极加以实施和发扬。抑或是我们的求职想法发生了变化, 不要焦虑, 一切还为时不晚, 因为你是从大一开始准备的, 大学四年可以给你充分调整与改变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你的求职思路有所变化, 千万不要着急把之前做的所有准备全部抛掉, 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之后的规划并不是完全没有任何价值的, 我们可以在理清自己的新思路之后, 查看哪些准备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哪些是可以稍加改变再运用的。

需要调整的不只是规划和思路, 还有自己的心理和态度。我们说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态度不端正的话, 所做的求职规划很可能会继续不下去而中途坍塌。作为一名大一新生, 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端正自己的态度, 保持良好的姿态, 在践行求职规划的时候, 直面问题, 认真解决, 不要逃避或退缩, 萎靡不振不仅不能够帮我们解决问题, 还会把我们带进问题的深渊。求职之路不可能一马平川, 挫败的出现在所难免, 这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调整自己, 应对问题。我们的心态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生微妙的变化, 如果忽视心态的调整, 筑成的千里求职之堤, 有可能面临着溃于蚁穴的风险, 因此我们要注意心态的保养, 不断的给自己的心态提供新鲜的养料。求职之路, 必须由自己身体力行, 其间难免会有身心疲惫的时候, 要及时作出调整, 保持好最佳状态, 争取能做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争取求职机会, 实现自己的求职之梦。身体和心理要协调好, 做到身体和心理都在路上。

一直 篇5

1、朋友之间不言谢,遇见,就是幸福。

2、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3、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4、最美的戏剧的确是悲剧,但你不能因为要美,所以整日里胸怀悲剧情结;更不能为了一辈子记住刻骨铭心的美,拼命追求悲剧。――乐嘉

5、你明明知道你需要放手却放不下,因为你还是在等待不可能的发生,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

6、有些事,我不说我不问,不代表我不在乎。你是吹进我眼里的沙子,模糊了双眼,看不清天空的样子。这一场末路繁华,不倾城,不倾国,却倾我所有。

7、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错误的坚持,和轻易的放弃。

8、爱,是装满酸甜苦辣咸的五味瓶,甜到心里,苦到心底。酸的是温柔,甜的是幸福,辣的是坚强,苦的是伤痛!未曾尝试爱情,不会懂得。只有真正的爱,才会明白,爱不仅仅是给与快乐,品尝甜蜜,还能令人身心疲惫,感受伤痛,在爱的海洋里,痛的哭泣,痛的无语,痛的心殇。

9、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

10、最美好的爱,是成全,成全你去寻找你的快乐。我们有过一生中最热烈的时光,今后,我是繁星,永远为你明亮;我是飞鸟,为你翱翔;我不在遥远的故土,我在你身边。――张小娴

11、如果你真心爱上一个人,你会发现,自己再也骄傲不起来了。

12、爱是一种意志,才可以与无常世事对抗。我们经历磨难,是为了更好地安慰他人。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13、有些人闹着闹着就近了,有些人笑着笑着就远了。

14、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林徽因

15、幸福这种东西,是可以给予的,是可以追求的,是可以放弃的,是可以等待的。看你怎么看。

16、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她,爱着你,其实只不过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史铁生

17、如果觉得生活是一种刁难,一开始就输了。(经典台词 )如果觉得刁难是一种雕刻,迟早都会赢的。

18、年轻的我们,容易把感动当成爱情,也容易把过客当成挚爱。

19、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喜,净如镜,已静。

一直 篇6

——刘晋玮

一个用心去唱歌,用全力去演戏的新一代偶像明星。拥有真诚的微笑,怀揣坦诚的真心,从默默无闻到初露星光,他一直坚持着、执着着,为梦想,他一直在路上,一直往前走。

2011年11月11日,新生代歌手刘晋玮首发个人最新单曲《Through the pain》。轻快、动感的曲调,简单、轻巧的曲风,让人听起来觉得愉悦、轻松。歌曲本身是一首分手后重新找回自我的治疗情伤的歌曲,旋律里透露出一开始对分手后的无奈,到最后坦然接受,并开始憧憬着以后一个人的生活,单身快乐、充满希望。歌曲的词曲部份由新锐音乐制作人曾卓操刀制作。整首作品将个人的情感过程诠释的淋漓尽致,清澈而直观的描述了现代人的情感之路。

“如今I GOT IT ALL,BUT I DON′T THINK THAT IS ALL,因为你已离开了,我们天各一方后,再远的路妄自走过……”当爱情走到终点,我们该选择向左还是右?其实每一段感情的结束都是新生活的开始,刘晋玮就是想通过歌曲《Through the pain》告诉我们,就算以前的感情有多么的痛心疾首,但那都是过去,我们应该向前看,充满希望的过好每一天,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样的观点也是刘晋玮一直以来做人做事的态度,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坚信自己的人生,执着勇敢的向前看,往前走,充满希望的过好每一天。

毕业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刘晋玮,专业学习舞台表演四年,喜欢唱歌,喜欢表演,喜欢玩儿乐器,从孩童时期开始就一直努力坚持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从梦想成为一名演员,到考进电影艺术学院学习,再到现在走南闯北地为生活努力为梦想打拼,再多辛苦和艰难都是值得的。

刘晋玮:“周筱燕老师曾对我说过一句话:年轻,怕什么!虽然仅仅几个字,但蕴含着很深的道理,这需要意会。每当我压力大的时候,就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

一直坚持不懈的刘晋玮,做过上海电视台《开心宝贝秀》的栏目主持人;代言过灵睿笔记本、数码相机等产品以及其他品牌的广告;参加过全国推新人大赛获得最具潜力歌手,百事新星大赛浙江赛区人气奖,河北音乐广播《动感超新星》获周冠军,2010年度“闪亮之星”云南十佳影视模特;出席过各种活动担任嘉宾;也参加过各种晚会和节目去接受采访或担任表演嘉宾。

直至现在,参与了由吴镇宇、孙海英、陈志朋主演的电影《堵车》的拍摄,参与古天乐、郑秀文主演的电影《高海拔之恋2》的拍摄;并发表了个人的首支单曲。

虽然他的出道并不是一帆风顺或是一炮而红,但是他没有放弃,他现在的成绩证明了他的坚持与执着是值得的。

刘晋玮是安徽蚌埠人,美丽幽静的“鱼米”之城,让他的性格也耳濡目染,干净阳光的长相,温柔安静的性格,时而沉静,时而打趣,就像一个邻家大男儿,没有拿腔拿调的城府,坦诚和谦虚是他为人处事的基调。我们甚至担心地问过,像他这样的性格,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娱乐圈里是否会觉得不适?他的回答很执着,至少我一上台就会很兴奋、很激动……

刘晋玮

职 业:演员、歌手

艺名:刘晋玮

原名:劉丹

昵称:“晋子”

英文名:Jayvee

粉丝名:镜子

出生日:1987年7月1日

身 高:175cm

体 重:62kg

爱好:只要带球的运动都喜欢

口头禅:让我睡觉吧!

最满意自己的身体部位:鼻子

座右铭:做自己喜欢的事,开心一辈子

小时候想做的职业:演员

东来一直在追求什么? 篇7

因为很多类似的话题、类似的事情让很多人感觉很俗套,很无聊。

因为这就是在人间。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俗世尘寰。

所以,太多的时候,于东来就很“另类”,因为他做了很多“另类”的事。在大家看来,就是这样。

很多报道,甚至有关胖东来和老于的专本著述,都在高大上的光环下前后左右展示老于这个人,但是据说,老于都很不满意,因为在他眼里,这些文字并没有真实展现出一个客观、真实的他,“原汁原味”的他,根本没弄懂他在想什么,他要追求什么。

老于缺知音。老于做了很多事,来践行自己的思想、追求,来验证自己的梦想构建。但是,外界所有的人,全是固执的拿商业规律试图诠释他的行为。这当然很无解。

所以,一个真实的于东来,至今并没有站在我们眼前。我想,是这样子的。

实际上,看懂老于这个人的行为,要了解他的思想和追求,了解他的思想,就要探寻他的情感脉络。

首先告诉大家,老于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都是真实的。因为老于是个率性男人。率性到你不理解,你惊讶,让你说他“另类”。

决定这一切的,是他的坎坷经历。老于的年轻时代,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坎坷、潦倒中挺过来的,时过境迁,他遭逢了社会变革的机遇,

经过自身努力,步入了优裕的生活,有了自己的事业。天赋良善,使他富具同情、悲悯情怀,处事做人干事业,无不萦绕着“结草衔环”的影子。

当然,做生意法则是赚钱。胖东来在一路坎坷中逐步长大,做到今天,虽然不是什么庞大的商业帝国,但也可说是国内行业管理和经营的翘楚。如果用“爱”去解释老于的一切行为,没人相信这一切基于一种情怀。大家说“在商言商”才是正道,这样没错,但是,如果你知道了胖东来每年赚钱都去了哪里,就会相信一个商人也很有“爱”,有“大爱”。在企业管理学、在社会管理学领域,这叫“分配”。胖东来除了正常对员工、对团队的薪资待遇福利兑现外,每年的纯利润企业只留下10%,其它都去哪里了?二次分配。所以才有了动辄上千万的分红,才有了那些给干部的房子、汽车。

前几天看了一段央视二十多年前的老视频,很早的时候,老于和兄弟们草根初创时代,大致做到“万元户”那个富裕程度的时候,辗转北京,找国防科工委捐款,声言支援国家国防建设,研制“尖端武器”。这的确是另一种“率性”,那种一己情怀投身社会的壮怀。

后来,到了2008年,老于已经是“风生水起”,那时汶川大地震,老于钱到了,人也到了。他亲自组建了一支“抗震救灾志愿队”奔赴震区,带去了700多万元资金和上百万元救灾物资。

捐到这个数,胖东来那时只不过是个小型零售企业。

在媒体宣扬“胖东来”的慈善之举时,于东来很不以为然。他说他去赈灾的目的并不是一场“做秀”,而是唤醒“人性”,把灾难的悲痛感受带回来,呼唤人心深处的纯真和善良。

坎坷而祈求平安,灾难而渴望关爱,贫穷而追求幸福。这就是一个萦绕心底的“乌托邦”的形成轨迹。

幸福的生活着,快乐的工作着,阳光的心态,自由的精神,被水一样纯净的爱浸泡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一个从坎坷一路走来的人的梦,他在不断寻找这个梦,用践行自己的思想试图去圆这个梦。

用时下的话说,没有相应的“格局”,读不懂老于,读不懂胖东来。

2012,我一直在这里 篇8

我一直在这里。我在这里倾听你们的喜怒哀乐, 我分享你们的幸福忧伤, 我明了你们心头的憧憬, 我懂得你们眼底的渴望。

我一直在这里, 关注着你们的生活, 讨论着你们的话题。尽管, 有很多事情我无能为力。我不能为姐妹们维护什么权益, 不能解决姐妹们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甚至不能为姐妹们多争取到一点点的利益……。可是, 我在努力, 努力维护姐妹们的心灵健康, 努力成全姐妹们心底那些小小的梦想。我在呐喊, 呼吁更多的目光来关注护士;我在探寻, 探寻护理事业更加灿烂辉煌的前方。

我一直在这里。曾为高铁追尾谁之过而柔肠百转, 曾为“天宫1号”顺利升天而振奋激昂, 也曾为世间人情淡漠而失落忧伤。但我依然对生活充满期望。因为, 有一方净土, 需要我去守望, 它, 就在我们护士圣洁的心房。

看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我的护士姐妹们, 却总能带给我温暖和感动, 如那缕夏日的凉风、那轮冬日的暖阳。你们, 日复一日, 奔波在病房, 任凭青春被一袭白色的护士服遮住光芒, 一如我, 在这里, 年复一年, 对你们的痴心守望。

我担忧的, 是目前依然不完善的医疗管理体制, 让我的护士姐妹们承受着不少压力和负荷;我欣慰的, 是近年来一些好政策的出台, 将为我的姐妹们保驾护航。我自豪的, 是伴随着你们度过无数个夜班的漫长。

我目睹着你, 从青涩的小护士成长为护理栋梁;你也鞭策着我, 让我日渐厚重, 承载着无数护士的梦想。

新年伊始, 我真心期盼我的姐妹们, 在新的一年里, 能够快快乐乐地工作、平平安安地生活, 安安静静, 享受时光。

在新的一年里, 如果你有什么困扰, 请你告诉我, 我会尽量排解你的忧伤;如果你有什么感悟, 也请告诉我, 我会把它转述给所有的护士姐妹, 和大家一起分享。

201 2, 我会依然在这里守望。不管前方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还还是是坎坷险阻、风雪寒霜, 请你记得我, 让我们一起分担, 共同奔赴坦途、追追寻寻阳光。

黄先生,会一直在 篇9

2010年7月我们在英东楼为黄先生过90岁生日,欢快情形似乎还在眼前。总觉得,黄先生还没走,在英东楼里、在校园里,也许还会迎面遇到;也许走着走着,背后传来一声呼唤:“郭华同志,郭华同志。”

黄先生比我年长45岁,94岁高龄。在黄先生病重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明确地意识到黄先生会先我而去;他那么健康,那么开朗,会一直是我们可敬可爱的黄先生;至少在我生活的这一世、这个界,黄先生会一直在;在我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怎么会没有那位谦逊、幽默、博学、友善的黄先生呢?

黄先生的“在”,是我以及如我一样的许多教育学人学术生活和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就像大自然的空气、山川、河流,虽无声而有力。虽然,最终黄先生还是先走了,但在我们的这个世界里,先生会一直在,在我们的传诵里、在我们的思想里、在我们心里,在我们与同行的交往中,在我们与学生的互动中,在我们的为人做事中。

2015年1月9日,通过微信朋友圈,我以《中国教师》杂志社主编的名义发布了一条征稿启事,说明“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唯需真情实感”,但要求1月20日之前必须交稿。时间紧迫,不知道能有多少稿件。1月10号,第一篇稿子就已经发来,是顾明远先生的。此后,稿件陆续前来。令人感动的是,自微信圈发出征稿函后,我再没有催过稿,完全凭着自愿。到20号截稿时,稿件容量已经足以支撑我们做一期专刊。

这些稿件,我是第一读者。静静地读着这些稿子,不断地被感动着。这些稿子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回想黄先生的“好”、黄先生的“仁”,回忆自己与黄先生接触时的一些“小事”“琐事”。没人写什么大事情,但正是这样的“琐事”“小事”却能够十几年几十年依然历历在目、念念不忘,还在时时感动着亲历者。

黄先生走后,我总在想,一个老师究竟会怎样感染、教育他的学生?人们敬佩黄先生、感念黄先生,是因为他对中国教育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吗?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原因。黄先生是新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是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对于这样的贡献,有黄先生的文章在、著作在,有后继者的文章、著作来佐证,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是会记住的。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如果我们想到黄先生时,仅仅只能想到他的这些贡献,便无须花费这样多的笔墨,也难以抒发这样多的情感。写纪念文章的诸位学人,不是把黄先生看作是某部著作的作者来纪念,而是作为自己的亲人、自己生命成长的影响者来怀念的,包括我自己,念到黄先生时,念到最多的不是黄先生有如何大的学术贡献,而是念他对我们的关心、亲切,念他的幽默、可爱,念他如何认真、执着,念他的宽容、宽厚……总之,我们今天念到的、想到的,是我们生活中亲切的、可敬可爱的一位老者,而不只是那些著作的作者。文章著作可以通过书籍、音像流传,而生活中流淌着的一点一滴,每一件小事,则一定是通过我们活生生的生命来传承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师重要,师承重要,身教比言教重要。这样的传承是有情感、有温度的,而我们每一个正是这样传承的载体。我们从上一辈先生那里传下来,便形成着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文化基因,再自然地流淌出来,薪火相传,代代不绝、生生不息。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大抵是如此吧,这也正是我们这份专刊的意义所在。

1月12日的八宝山告别之后,教育学部的李芒老师在微信圈里说:“每次去八宝山,我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次的感受是:真正伟大的学者,他的一生都在播撒着光芒,用生命震撼着学生,直到最后关头的告别仪式,依然生成着无与伦比的教育性。黄老师在天堂看着我们呢!”丛立新老师在纪念文章的最后,写道:“很想很想和先生说,我会好好做人,珍重晚节,因为我要争取日后进天堂,去见您啊,我知道您定然是在那里的,否则,我们要天堂来做什么呢!”因为有黄先生在,我们不敢不做好人。

其实,我们一直在路上 篇10

“叮呤”,一声轻轻的脆响,电脑屏幕一角弹出《城市建筑》约稿邮件。点击打开——关于“我的2014”,主题“旅行”。

旅行,似乎算不上一个典型“专业”话题,却隐隐地感觉有趣。遐想,发呆,下楼,吃饭,路经工作室楼下书店,不经意一瞥,一本书躺在那里——《再不远行,就老了》,作者叫王泓人。拿起翻阅,原本先入为主以为的“先生”王泓人竟是位八零后姑娘。瞬间,我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没资格讨论“旅行”了。

但显然,王姑娘所言武断且悲观了。建筑师对旅行的热情绝不会随年长而衰退。每逢长假,微信“朋友圈”中充斥着碧海蓝天、椰林树影,当然还有高大明亮的空港车站、令人垂涎的世界美食。建筑师的旅行,将休闲漫游与业务锤炼紧密结合,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提升自我修为的必需功课。此时,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百多年前那位著名的青年“驴友”,瑞士人让纳雷(Charles-Eduoard Jeanneret)的名字。

1907年9月,刚满20岁的年轻人让纳雷背上行囊,开始了横跨欧洲的“壮游”(Grand Tour)。从事钟表装饰的父亲嘱咐儿子在旅途中一定要仔细观察建筑,可年轻人却更希望这趟旅行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虽然曾学习钟表装饰的他成绩优异、手艺精湛。让纳雷在旅途中与家人持续通信,不断地提到他为之倾倒的色彩、雕塑、光、乔托、米开朗基罗……

故事若向后自然发展,结局或许同样精彩——年轻人吸收了旅途中的艺术养料后不断提升技艺和修养,勤于练习,并最终成长为一名敏锐、细腻、技法卓越的画家。然而旅行途中几行印在旅行手册某页一隅的短小文字,改变了让纳雷同学的一生。这条指南,吸引他前往距佛罗伦萨西南三英里的伽卢索(Galluzzo)山区,参观那里一个建于14世纪但人迹罕至的修道院。就是这个修道院,触碰到了这个年轻人内心深处甚至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东西。

“我发现了一种解决居住问题的独特方式,”那天晚上,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然而,人们恐怕很难再见到这样的景观了……那些修道士是多么的快乐!”伽卢索的独特空间布局震撼了让纳雷。“我看到,在和谐的托斯卡纳乡村,一座现代的城市闪耀在山顶,……连续的环状宿舍形成了华丽的景观。每一间房间都可以俯瞰平原,并且在较低处开口通向一个围合的小花园。我从未见过如此令人愉悦的居住方式。”

旅行激发了让纳雷心底的激情,1910年,他结束旅行回到母校——拉香·德·芳艺术学校,随后受学校之托再次去往柏林研究德国装饰艺术。他在德国接触到德意志制造联盟,并结识了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密斯·凡·德·罗(Luding Mies van der Rohe)几位今天听上去如雷贯耳的人物。

10年后,让纳雷借用外祖母的姓氏,开始自称“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922年,当柯布西耶设计自己的第一个住宅(未建成的Immeubles Villas)时,他仍旧深情地回忆着当年的伽卢索。

这就是那个被柯布西耶自称改变了余下一生的旅行。

显然,柯布西耶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后一位从旅行中成长的大师。在众多著名建筑师教诲年轻学生的文本记录中,“旅行”几乎成为他们一致推崇的重要学习方式——亲历场所、感受空间、触摸材质……那才是最好的课堂!

二、我的旅行

以如此奢侈的篇幅大谈名师足迹,明显有跑题之嫌。好在本人早已过了那个不得不揣摩作文阅卷标准的年龄——但那其实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不幸几乎全被挥霍到浩瀚题海中去了!今天,即使心在作痛,却也只能向那个“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敬。岁月虽无法逆转,但可永葆年轻之心。旅行,成为工作之余滋养心灵的一次次幸福的奢享。

我心中的旅行,通常得远离日常熟悉场景,投入到相对陌生或极具反差的空间。这些年,旅行对于我,犹如呼吸一般必不可少,但我并未将其简单视为阅读建筑、扩充案例的职业训练,而是如久陷雾霾时需要清澈空气的迫切。繁重、奔忙,充斥于心的各项事务需要有一次次放空,以能量满满的内存迎接下一次崭新的开始。

喜欢驾车旅行,因为自由。公务出差,时间已被精确安排,从A航站楼到B航站楼,开会办事,几乎没有兴致和时间逗留。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每年寒暑两季,我都会尽最大可能,与家人或好友,用车轮丈量每一寸道路,感受乡土“细部”。2013年夏季的西北四省、2014年春季的云南环线和夏季的川黔桂湘渝。每一次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引擎轰鸣的时候,一场探索便已启程。

2014年仲夏一天,高速路口集结。两辆车,三家人,迎着朝阳进发。成都—贵阳—凯里—西江—肇兴—桂林,既饱览大地风景,又享受驾驶乐趣。在西江,领略强大市场经济推动下的古苗寨建设“新貌”;在肇兴,感受侗族人民传统而现代的生活方式;黔桂交界,体验市政建设滞后崎岖艰难的山路;在桂林,亲历国际旅游名城的火爆和个别人的蛮横霸道……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中国。我的兴奋不是来自对这些著名“景点”的拜访,更在于以这样无缝、线性延伸方式进行的丈量和体验。贴近地面,感知温度,岂是天上轰鸣掠过的航班所能体验到的?

数日后,桂林启程,直奔湖南怀化,计划停留一宿后直返重庆。西南多山地,虽高速公路建设迅猛,依然尚存大量空白。自贵州开始,道路崎岖、沟壑纵横。高速公路遇山开洞、遇沟架桥,一路风景不断。从桂林至湖南途中,蜿蜒山路让人陶醉。由于时间并不宽裕,原计划从桂林至湖南再到重庆一线以赶路为主、游赏为辅,未曾想,这次夏季之行最为深刻的体验正来自于这段本来计划匆匆赶路的途中。

进入湖南境内,天色逐渐阴暗。不多时,豆大雨点开始撞击前风挡玻璃。雨越下越大,无奈还是停留在服务区休整等待。查看手机,距离怀化数十公里的洪江,有一个“古商城”。恕我孤陋,之前并不了解。有文字简介“洪江古商城……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现仍保存完好的洪江古商城的明、清古建筑,如窨子屋(1)、寺院、镖局、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青楼、报社、烟馆等共380多栋”,似乎很有意思。到底是直奔怀化,还是前去此地?稍作犹豫后决定:去!

雨势稍小之后继续出发。拐出高速,驶入小道。幸运的是,在驶入小道不久,雨渐渐停住了。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所有人的心情逐渐放松,开始谈笑风生。路上虽遇几处道路半幅垮塌,小心驶过,还算有惊无险。天色将暗时,顺利抵达目的地。

古商城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隐匿——存于洪江这座看似极为普通的小城之内。将车停在一条日常街道旁,我们步行进入一条窄巷,一个旧时小镇迎面而来。一色青瓦灰墙的窨子屋飞檐翘角、雕龙画凤,错落有致。我们没时间全面探究“七冲、八巷、九条街”的独特格局,但见商城内青石板路和码头顺应地形、蜿蜒迂回,已大呼过瘾。清末民初的门匾、门联、石雕、石刻随处可见。与不少已经名声在外的名镇名村相比,这里最为难得的是依然存有真实的生活和大量百姓居所。我们漫步、品读、拍摄、讨论,孩子们追跑嬉戏,凝固了旅途中不期而遇的一段快乐时光。

天色很快暗了下来,在古商城用完晚餐,已是黑夜。打开导航,向着怀化市区出发。怀化一夜,清晨再出发。途径矮寨大桥,又有一个意外收获。在大桥附近的苗寨,享受了几个小时的田园空气。跌宕的沟壑山峦与平整的高速公路相遇,令人过目不忘。时间所限,从湖南到重庆,一路不能再停留。看着沿途路牌一个个地名闪过,心中不免惋惜。夜抵重庆时,已累得几乎直不起腰了。

可惜这样苍白的文字描述,将真实感受折损十之八九。还记得2013年夏天从青海湖到德令哈一路两侧苍凉的景象,暮色的降临在天空上演了一场色彩奇幻的云景大片,从五彩斑斓到深邃幽蓝。那一刻的美,让人不禁眼眶湿润。坐在副驾驶的朋友举起相机狂按快门,看到屏幕的回放时又不断叹气没有实景的美丽。我一边安慰他,同时狠狠地说,我一定要把这景象刻在脑海里!海阔天空,云卷云舒,畅快淋漓地都融化在眼前的自然胜景之中。

三、风景,不容错过

“闲行闲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甚么功果?”五百年前,文人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曾写下这句词。面对人生,古人常有今人难企及的自在之感——“自在”即“心理之自由”。法国人贡斯当(Benjamin Constant)曾从政治权利视角在《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话题。[1]不言而喻,自由对于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弥足珍贵。古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亲友远行,便意味着长期离别。“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蜀道、天堑、崇山……横亘在古人面前的地理障碍数不胜数,但古人心中的自在,又岂是同时拥有手机号码、微信账号、微博账号、QQ账号、电子邮箱的今人所能体会的?!手机、网络、飞机、高铁,使现代人从信息自由到行动自由都得到古人无法想象的“技术支撑”,然而高度发达的信息传播与交通联系也使得时空急剧压缩,结成一张稠密大网,让人深陷其中、欲罢不能。发达科技能带来物理层面的自由,而精神层面的自由,仅凭科技是难以实现的。相反,过度发达的信息与时空移动方式,反而引发了更多的束缚和依赖。

旅行,便是为了这份自在,哪怕短暂。对于旅行,不必刻意、功利,甚至攀比、炫耀。从“身游”升华至“心游”,才实现远行的真实价值。年轻的柯布西耶在旅行中完成了数百幅速写,拍摄了大量在当时来说颇为昂贵的照片。甚至可以说,旅行成就了一代大师。现在,当镜头被低廉地整合进手机,我们早已不认为存留图片是多么困难而又珍贵的事情。事实上,最有价值的头脑意象(image)不是影像(picture),而是感觉。有些感觉,非要前行在路上、在远方才可获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远行都似乎在追随和寻觅着某些记忆和传统。它们已被我们搁置和低估了很久,如今却以深入骨髓的力量提示着我们心随身至的轨迹,神奇而幸福。

这几年的私人时间,我更愿意以“匍匐前行”的姿态去触摸中国土地的多样和细腻。无论足迹远近,旅行之于生活,更是一种态度:坐以待毙,还是奋力前行?多年前,谭咏麟的一首老歌里唱道:“经过长长的旅途我终于惊醒,错过多少沿途的风景”,生命,正是一场旅行,或长或短,沉睡也好,清醒也罢,我们其实一直在路上。

摘要:旅行作为建筑学职业训练、提升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绝大多数建筑师喜爱且必经的成长环节。旅行过程不仅能够获取来自真实场所的实际专业信息,更能作为调节身心的重要方式深度参与到建筑师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旅行,建筑师,建筑学训练

参考文献

谢艾格:一直在逃离却一直在中心 篇11

如果有必要就择邻而处

谢艾格的工作室最早落户在莫干山路艺术仓库的4号楼,随着4号楼商业气息的浓重,她又把工作室搬到7号楼,再后来整个莫干山路火爆了起来,她便将工作室搬到了宝山。电梯的左手面整整大半层厂房里都是她的工作室,室内几乎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而在外面的露台上新近又搭了一间喷漆室,其他的区域则被谢艾格收拾成了花园,硕大的茄子、鲜红的辣椒、刚露尖尖角的睡莲、活泼的金鱼。。。。。。屋顶上的一抹绿色为这幢老工业大楼带来了缕缕生机。“我们圈里经常搞活动,PARTY等,是很难停下来的,整天就是吃吃喝喝,见见朋友,至少一半的时间做这类事情,消耗了很多却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并且没有让作品获得提升,于是才有了这次搬家。”

这片区域着实有些偏僻,附近有很多工厂,水泥厂让这里每天尘土飞扬,而垃圾焚烧厂的烟雾让这里总是看不清天上的太阳,大多数人甚至很不情愿来这里。“在这里我反而能静下心工作,当自己静下来之后,思绪也自然清空了,周围的一切变得更加清楚,反映到作品里的就是静。静能生慧,有了智慧,生活和艺术都能打理好,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同样是艺术。现在远离城市中心,才可以在城市的边缘冷眼旁观城市里面发生的事情,虽然少了很多活动,显得有些孤单,却让自己的目标更明确了,得以潜下心来工作。有时间喝个茶、看点书、养养花花草草,心境完全不一样了。”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是静下来、慢下来才能体会到,这六年都在让自己慢下来,这栋楼我最先来的,后来慢慢有艺术家过来了,现在已经有13个艺术家落在这里。未来氛围会更浓,我很高兴我是第一个过来的,刚来的时候这个大楼又脏又霉又恶心,但是在我和其他朋友的努力下,现在已经去掉霉味了。”

提升在于不断的创新

早在几年前,谢艾格在海外艺术市场上便已经小有名气,那个时候的她虽然未曾出过国门,作品却机缘巧合在澳洲、东南亚、北美等地火了起来,“我原本是做陶瓷的,往往几个月时间才能出一批作品,一不留神还会烧坏或打碎,一年中很多时间都要泡在陶瓷厂里。不过那时年轻单纯,满脑袋都是理想化的,整天幻想着整个世界充满着爱和被爱,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也都是很唯美和故事性的。”谢艾格的陶雕作品在很大意义上是跨越了艺术与工艺的分界,她把雕塑与烧陶合而为一,而现在随着人生阅历的积累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合成则变成了雕塑与铸铜的结合。

谢艾格是个喜欢创新的人,铜雕创作早已无法满足她的需求,在最新的作品中笔者看到,她在试图用羊毛在画布做出一些什么,如山水的层次感,动物的立体感等,今年早些时候,谢艾格托人从苏州定制了一副一米六见方的画框,看来是准备在这个领域大干一番了,这其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自然不必多说。在会客厅一角还缠绕着几十余米长的被她命名为“艾蔓蔓”的藤蔓,据说这可是她从柬埔寨“带回来”的哦!

“去柬埔寨旅游的时候,看到那边到处都是桌子粗的大树,所有人都在环抱这些大树拍照的时候,我的注意力全部被缠绕在树干上的藤蔓吸引走了,它们是那么的不起眼,甚至于没有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展示给世界的东西是和大树一样高大的,我认为我有权利和义务去歌颂它。于是我便把这种藤蔓精神带了回来,用这种精神做一些东西出来,因为它可以在各类空间游离,又可以变换不同的造型,更兼具着实用和观赏价值,并且把生活和美学嫁接在了一起。现在还仅仅是一种尝试,慢慢的我会找到更好的材料丰满它。”

切莫被艺术绑架

谢艾格的工作室蒸蒸日上,国内的一些知名地产商也找到了谢艾格为其项目的公共空间打造适合的艺术品。“艺术家的东西被认可了,会带来某种自信,才发现这是要去走的路。走一点认可一点,自然而然形成自己的通道,有种能量让我走在雕塑这条路上的。我并不喜欢做雕塑,但是很奇怪,一做就做出那样的感觉,做的时候很快乐、很幸福,就是这种幸福感让我用尽我的能量去跟它交流。扭捏的走到现在,很纠结,一旦拿起工具就一定要追求完美,我受不了它的不完美,就一再修正,直到达到心中的预期,不然就会沉浸在这个纠结反复的过程中。有时别人的认可,就是推动我前进的能量之一,也是动力之一。对我来说,雕塑是我的工作,也是我能量的嫁接点,作其他东西都没有这种感觉,不太喜欢却放不下。”

“不过随着时间和年龄的推移,很多作品都会安排助手们和我一起完成,不然就真的要被艺术绑架了,就像艺术家很容易被资本绑架,但很多时候艺术家更容易被某个艺术概念绑架。很多人告诉我谢艾格是一个品牌,对我来说,也是为谢艾格这个品牌工作,我觉得谢艾格是个小的精神,我也是为这个精神在生活。所以我们工作室也会捐一些作品或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献爱心,既然有很多人喜欢这个东西,知道谢艾格作品,那我直接就为谢艾格这种精神工作好了,我觉得我就是我,谢艾格是谢艾格,是分离的,我自己都看不清,所以我不觉得我是一个作家,我没有那个那个概念,我觉得我只是努力尽心工作而已,当然在工作时释放自己的情绪,就是这种态度,既微观也宏观。”

近年个展概况

2014 “树上记忆”,新加坡

李连杰创办的“太极禅”之夜,北京

“童话”,格蕊利画廊,上海

2013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迈阿密

树上记忆,伦敦,英国

1号物理反应,上海

2012 Moproo 是我的秘密房间

2010 陶瓷女人,crailsheim美术馆,德国

2008 乐土个展,上红人沙龙—乐土,雕塑艺术中心,上海

修身养性个展, 上海尚画廊

一起聊聊双人展, 甘肃兰州谷仓艺术馆

2007 上海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静·界”谢艾格陶瓷雕塑作品展 ,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

近年群展概况

2014 “迹”,新天地,上海

2012 上海新闻艺术大展

无界作品群展

一念之间作品联展

不可言说雕塑家邀请展

2011 洛砂机艺术博览会,迈阿密

科勒艺术计划全国巡回展

2008 当代女性艺术展,西安

中韩艺术交流展

7艺术中心雕塑展,上海

部分国内收藏机构

上海新世界集团

证大集团

国家美术

上海国际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上海明园艺术中心

上海弘基集团

上海雕塑艺术中心

上海证大文化翁秉晨点评:

一个并不想与现实生活发生太多关联的人,实际上很多时候谢艾格都在下意识地抵触当下现实生活的物质与嘈杂,所以她的作品来源于她的精神世界,一个平静,舒适,自由呼吸能量而且有反思,有共鸣的理想国度。

人最简单的事是表达自己,最难得却是真诚地表达自己,作为艺术家真诚地表达自己,需要的不光是勇气,可能还需要面对外界眼光时的冷静。

作为一个女性,她选择了做一个极其艰辛的雕塑行当,这是难能可贵的。她作品选择了用一种概括,极简的形体语言把观众带入她的精神空间。她的雕塑作品形象往往是在类似于鹅蛋的脑袋上,随意地刻上两个线条成为眼睛,这里就可以直接称为眼线了。但恰恰的这种似有意似无意,其中隐隐藏着某种故事,等待着你的共鸣。我们追求着幸福的同时,也往往迷茫地追问自己什么是幸福。她的作品中的情感,没有所谓的“高,大,上”。却提醒我们回归本源,勿忘初心。所以谢艾格一定是开心的。那怕制作雕塑有太多繁琐的过程,有太多的艰辛,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柔软,温情与背后的思考。

“一直”与“从来”的辨析初探 篇12

一、语义特征

1.时制副词以表时制为主, 兼表时体, “从来”句在时体意义上多表示行为或性状的已然体, 多以“没…过”为外在表现形式, 如:

⑴你还知道来看看我, 从来没有过一个团长来看过我呢。

⑵我从来就没讲过这是件容易的事, 要没困难, 要我们这些人干吗?

在时制意义上, “从来”句的肯定句多表示恒常时, 如:

⑶说过的话从来都有一多半是信口雌黄, 谁要跟他认真谁就傻了。

⑷我们比你们看的透, 历史感比你们强, 从来都是让历史告诉未来——没现在什么事。

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 “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 所以不表示将来时。“一直”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 所以“一直”句在时体意义上常以“一直+在+动词”的外在形式表持续体。如:

⑸你不是来吃饭吗?我一直在等你, 看你总不来我就先去吃了。

⑹这些年我一直在找他, 一点音信也没有, 只剩下这张照片不知道是哪年照的。

“一直”句的这种持续状态在说话人说完以后可能继续存在, 所以在时制意义上, “一直”句可以表将来时。如:

⑺作者似无意收笔, 还要洋洋洒洒的写下去, 一直将他送回他妈的肚子里。

⑻对于这件事, 我们还将一直追查下去。

就是因为无论在时制意义还是时体意义上, “一直”都比“从来”运用范围更广, 所以“一直”句中可出现体态助词“着”和“了”, 而“从来”句中不可以。如:

⑼我想那天夜里的确有人一直跟着我, 后来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明显带有人为的痕迹。

⑽这张发黄的照片一直陪伴了他整整三十个春秋。

2.“从来”所饰的词语或事件表示的性质状态只能是长时的, 往往延续到说话时或说话前某一点。如:

⑾那七天我的确是想不起干吗了, 但有一条我可以肯定, 我没去过云南, 从来没去过, 不管是不是那七天。

⑿我从来没走过这么曲里拐弯、黑咕隆咚的路。

可见, “从来”句中的事件是从形成之初就未曾改变, 相对来讲时间较长, 所以“从来”句中很少出现限定时间的标志词。而“一直”句则比较灵活, 所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的行为状态可长时也可短时, 所以, 通常可看到句中表时间限制的成分如“自从……”、“……以来”等。如:

⒀大陆数百万年以来, 一直在移动他们的位置, 今后也将继续漂移。

⒁另一个人在比赛的最后6分钟里一直用脚尖站着。

二、语法特征

1.肯定句中, “从来”一般都不能直接修饰光杆形容词, 需在形容词前面加范围副词“都”或“就”等, 也可再加程度副词“很、极其”等, 指示代词“这样、如此、这么”等, 如:

*他上课从来认真。→他上课从来都 (这么) 认真。

*他声音从来洪亮。→他声音从来就 (很) 洪亮。

“一直”相对来讲, 对光杆动词接受度较高, 如:

她的皮肤一直红通通的。

2.“从来”句的谓语动词, 不能是光杆动词, 前面必须要有否定副词或范围副词等成分, 如:

*他从来晨练。→他从来不晨练。/他从来都晨练。

“一直”可以加光杆动词, 如:

你不来, 我就在这一直等。

某些瞬间一次性动词的否定形式, 可与“一直”配合使用, 但不可与“从来”搭配, 如:

*从来没死 (过) →一直没死

*从来未婚→一直未婚

三、语用特征

1. 从外在表现形式来看, “一直”句中肯定句与否定句数量相当, 而“从来”句中否定句占到90%以上,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先看一些主观意义的“从来”例句:

⑴我这人从来不喜欢小孩儿, 怎么一见这小孩儿就满心高兴?

⑵我从来不涂这玩意儿, 我总觉得一个女人嘴唇鲜红欲滴非但不妩媚反而有几分狰狞。

不难看出, 这些“从来”句都具有明显的反驳, 更正的申辩义, 也就是反对别人的看法, 并且阐述自己的想法。我们再看一些客观意义的“从来”句:

⑶他很古怪从来不在一个饭店住一夜以上。

⑷当我向他告别时他也只是点点头, 眼睛立刻看向别处, 其冷淡客套就像他从来没见过你也没跟你说半天话。

这些“从来”句都有对客观事物明显的评价断定意味, 或者告诉别人自己对某人某物的看法, 试图说明其真实情况。

由此可见, 从主观客观角度, 无论肯定句还是否定句, “从来”句都可以归因于一种深层的语义背景, 即针对他人对某事物的误解或看法作出积极的否定, 从而提出并强调真实情况, 正是其否定的语义因素, 决定了“从来”句的表现在句法上多是否定句。

2. 比较而言, “一直”句的主观色彩较弱, 而“从来”句则侧重主观评价, 感情色彩和判断性较强, 语气偏重, 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不同, 如气愤、不满、抱怨、赞扬等等, 如:

⑴你一直就没站在我的立场考虑过。

⑵你从来就没站在我的立场考虑过。

⑴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而⑵更多的表现出一种说话人的不满情绪。

“一直”和“从来”的运用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相对容易, 而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 分辨起来有一定难度, 根据一些学者对HSK动态作文语料的统计和调查, “从来”一词的误用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由于不了解“从来”和“一直”的区别造成的, 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区别的同时, 应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来加强理解和实际操作, 不可拘泥于固定句式和套路, 并且要及时在课堂上或作业中纠正学生的误用, 以免形成错误的语感。另外教师也可比照以上几个方面对其它易混时间副词进行分辨, 帮助学生理解, 毕竟汉语中的时间副词数量庞大、系统复杂。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4.

[3]王朔.王朔文集[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4]邓小宁.“一直”与“一向”的多角度分析[J].汉语学习, 2002.

[5]唐为群.“从来”和“从来”句[J].语言研究, 2007.

[6]葛文杰, 张静.“从来”句的语义语用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

上一篇:生活垃圾处理规划下一篇:报表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