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电力工程

2024-06-10

自动化电力工程(共11篇)

自动化电力工程 篇1

1 电气工程概述

电力资源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宝贵能源, 电能的生产、传输、储存高效、洁净, 它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已获得了广泛应用。工业工厂供配电系统是整个工厂生产的动力源泉的命脉, 它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全厂安全生产。现代大型工厂供配电系统的主接线及运行方式都非常复杂, 各种电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繁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对电力的需求和要求也必然日益提高。在工厂里, 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但在工厂里生产的连续性强, 生产机械集中, 对供电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对工厂的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对工厂的流水线以及它的产品产量是很重要的。某些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工厂即使是极短时间的停电, 也会引起重大设备损坏, 或引起大量产品报废, 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进行工厂负荷计算;确定补偿容量, 确定车间变电所的型式、数量;确定车间变压器的数量、容量;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和电气设备选择, 画出该工厂的电气接线图是对工厂是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分析好工厂供电系统的的设计工作对于工厂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设计, 加深对工厂供电的认识, 能独立设计工厂的电气主接线, 会选择和校验电气设备, 熟悉运用电气CAD进行电气图的绘制。

新配电室在选位置的时候, 通过分析符合以及增容的具体情况来明确负荷等级, 通过调整母线所接的负荷来确定系统运行方案以及配电柜的参数;为了选择并校验符合条件的电气设备应当通过计算负荷、短路电流以及动热稳定校验计算设计二次回路, 使变电所一次设备的控制、调节、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测量和信号回路以及操作电源系统能有效地运行。在优化系统的过程中为了节约能源和资金以降低改造成本, 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并降低线损。在设计供配电系统的基础上为了使设计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符合实际情况, 应当根据变配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的现状从设计原则、系统配置、结构、功能以及技术指标等方面入手对变配电室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 为了有效地提升变配电室的智能化水平, 还应对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软件设计。

2 电力工程设计

由发电厂、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和用户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起着生产、分配、输送和消费电能的作用。要将电能输送到用户必须经过电力网络。电力网络可分成110kV以上高压网络、10kV~110kV中压网络、10kV以下低压网络。电力网络的电压等级对系统的运行特性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也影响电力系统的设计。电力网络所选定的电压等级将决定每条馈线的最大长度、最大负荷和接线方式, 以及馈线的总条数和每条馈线上的配电所数目。电力市场和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供配电的自动化, 长期以来, 由于供配电建设缺乏资金、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事故频繁发生等原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此外, 供配电技术的薄弱环节随着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凸显得越来越严重, 已经形成了电力需求与供配电设施不协调的局面。电力随着国家颁布《电力法》以后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 在接受用户监督和选择的同时还对电力供应中的停电影响追求其责任。另外, 电力经营者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供配电的可靠性以及电能对高精密技术和装备的质量要求。工厂供电又称为工程配电, 是指工程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工厂供电系统是由工厂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线路、车间变电所、低压配电线路以及用电设备组成的, 它是将电力系统的电能降压后再分到各个厂房或车间中去。根据各个车间的负荷数量和性质、生产工艺对负荷的要求、负荷布局等进行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以及配电系统设计。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进线电压的选择, 变电所位置的电气设计, 短路电流的计算及继电保护, 电气设备的选择, 车间变电所位置和变压器数量、容量的选择, 防雷接地装置设计等。应当做好以下工作来确保工厂和生活用电的服务:第一, 安全:在供应、分配以及使用电能的过程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第二, 可靠:供电的可靠性应当满足用户的要求;第三, 优质:电压以及频率的质量应当满足用户的要求。第四, 经济: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尽量降低供电系统的投资以及运行费用。此外, 在供电的工作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应当处理好局部和全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在照顾局部和当前利益的同时还要从全局出发顾全大局。应当有一套完整的保护、监视和测量装置来保证工厂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 目前工厂的配电控制系统多采用自动装置以及计算机技术。

3 工厂供电设计的原则

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10kV及以下设计规范》、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的规定, 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工厂的供电设计:第一, 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执行包括节约能源以及有色金属等经济政策和有关方针;第二, 安全可靠、先进合理;应做到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供电可靠, 电能质量合格, 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采用效率高、能耗低和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第三, 以近期为主的同时还要考虑长期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规模和长期规划, 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第四, 从全局出发, 按照负荷的性质、用电容量以及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整个工厂的设计中, 供电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供电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和发展。因此, 供电工作人员应当了解并掌握供电设计的相关知识以更好地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

4 电气工程自动化意义

现代化工业发展的主要能源和核心动力就是电能。电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实现电气化生产以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并且有利于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实现, 而不是在产品成本以及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此外, 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 就有可能给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如:产品的大量报废、重大设备损坏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不仅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更重要的是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痛。因此, 要想实现工业的自动化生产以实现工业现代化首先要做好工厂的供电工作, 此外, 做好工厂的供电工作对于国家节约能源也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电力部门对变电所设计水平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现在所设计的常规变电所最突出的问题是设备落后, 结构不合理, 占地多, 投资大, 损耗高, 效率低, 尤其是在一次开关和二次设备造型问题上, 基本停留在50-60年代的水平上,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 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要求。国民经济不断发展, 对电力能源需求也不断增大, 致使变电所数量增加, 电压等级提高, 供电范围扩大及输配电容量增大, 采用传统的变电站一次及二次设备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变电站安全及经济运行, 少人值班或者无人值班的要求。现在已经大多采用了微机保护。分级保护和常规保护相比, 增加了人机对话功能, 自控功能, 通信功能和实时时钟等功能, 因此如果通过电力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 可以使变电站内值班人员或调度中心的人员及时掌握变电站的运行情况, 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 及时了解故障情况, 并迅速进行处理, 达到供电系统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5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电能需求量越来越大, 其中城市用电量更是急剧增加。这就要求提高设备配套能力:对工业企业和一些大型用电设备, 进行电压升压, 可增加输电距离, 提高输电能力;减少变压器数量, 简化配电系统, 提高供电可靠性;缩小电缆截面, 节省有色金属;降低功率损耗;扩大异步电动机的制造容量。只是由于我国在设备上还不能全面配套而尚未推广。广泛使用配电自动化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对配电网进行离线和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做到保护、运行、管理的自动化, 提高运行人员工作效率, 增强供配电系统可靠性。

摘要:工厂电气工程自动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电力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包括电力系统中区域变电站和用户变电站, 涉及到电力系统电能的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但是供配电直接面向使用者以及用电设备, 虽然在运行特点和要求上与电力系统基本相同, 但是它的安全性更为重要。工厂电气工程的电气设计中, 需要讲究设计的可操作性、延续性、系统性和整体协调性。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规范及有关的设计资料, 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电气工程,设计,变电站,理论,节能

参考文献

[1]温步瀛.电力工程基础.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2]刘介才.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4.

[3]段建元.工厂配电线路及变电所设计计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483-498.

[4]刘增良, 刘国亭.电气工程CA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5]翁双全.供电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

[6]熊信银, 张步涵合编.电气工程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7]何仰赞, 温增银合编.电力系统分析 (上、下册) (第三版) [M].武汉:华中科技主要参考资料大学出版社, 2002.

[8]张保会, 尹项根合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自动化电力工程 篇2

2)发电机组并入电力系统后,应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状态,其暂态过程要短,以减小对电力系统的扰动。2.同期并列的实际条件:1)压差不超过5%~10%UN。2)频率不超过2~5%fN。3)相角差不大于10度。3.励磁控制系统基本任务:是向发电机的励磁绕组提供一个可调的直流电流(或电压),以满足发电机正常发电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需要。4.伏赫限制、作用:同步发电机解列运行时,其机端电压有可能升得较高,而频率也有可能降得较低,如果其机端电压UG与其频率f的比值过高,则同步发电机及与其相连的主变压器的铁心就会发生磁饱和,使空载激磁电流加大,造成铁心过热。作用:在机组解列运行时,解保UG/f比值不超过出安全数值之外,UG/f比值的整定值通常取1.1~1.15左右。5.重合闸基本要求:阅_6.检无压检同期重合闸,同期侧检无压做法,对否?原因?答:不对,在作为同期侧时,该侧的检无压是不能投入工作的,只有切换为无压侧时,检无压才能投入工作,否则两侧检无压继电器均动作,启动重合闸,将造成非同期合闸的严重后果。7.备用电源配制的两种基本方式:明备用和暗备用。8.电力系统并列操作的方法:准同期并列和自同期并列。

9.三相重合闸基本概念:阅!10.操作电源重合闸需要考虑的特殊问题:故障点的断电时间问题和同期问题。11.微机型故障录波方式:阅!

自动化电力工程 篇3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363.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03-01

电能作为一种具有易控制、运送方便、转换速度快、环境污染小等诸多好处的能源,为顺应当代化生产的节奏,具有对电能生产、传输和办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广泛、网络结构复杂的综合性系统,主要由变电站、输配电系统网络以及终端用户群组成,实行统一调度和运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极大的推动了电力工程的发展。

1 现在电力自动化的主要技术运用

电力自动化体系运用广泛,电力自动化体系从开始范围于单项自动装置,到普遍接纳远动通信技能装设模拟式调频装置和经济功率分配装置,后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网实时监控体系的出现,电力自动化体系渐渐迈入当代发展的轨道。电力自动化技能主要包括电网调治自动化、水力发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体系信息自动传输体系、电力体系反变乱自动装置、供电体系自动化、电力工业办理体系的自动化等方面,并针对几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1)供电系统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地区调度实时监控、变电站自动化和负荷控制三个方面。地区调度的实时监控系统通常由小型计算机组成。变电站自动化主要由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通过对信息的集中处理和应用,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负荷控制通常采用工频或者声频控制方式来进行,根据负荷记录描绘出负荷曲线,以实现对电能使用情况进行控制的目的。

(2)电站计算机监控体系对全站配置运行、发电机组的安全检测等进行监督和控制,包管电站运行的安全和优化。

要实施自动化的项目电运行配置的安全检测、计算机实时控制、有功负荷的经济分配和自动增减、母线电压控制和无功功率的自动增减以及稳固监督和控制等。

(3) 电网调度自动化现代电网调度是基于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实现信息的采集、安全性检测、屏幕显示、运行工况计算分析和实时控制的功能。其基本结构按照功能可分为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信息收集处理和控制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以及人机联系子系统。电网调度在电力工程中主要应用在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管理系统以及能量管理系统中。该技术的发展使得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全网的信息,便于对系统进行实时的维护和管理,应对突发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电网系统稳定和安全。

(4) 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系统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系统的功能是实现调度中心和发电厂变电站间的实时信息传输。自动传输系统由远动装置和远动通道组成。远动通道有微波、载波、高频、声频和光导通信等多种形式,远动装置按功能分为遥测、遥信、遥控三类。

电力自动化技术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将电网用户数据、在线离线数据、电网结构等信息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在相关设备正常运转状态下的监控、维护和管理。

2 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是指在电力工程中将自动化装置和仪表控制设备进行连接,形成多向多站的信息网络,并且将数字通信、智能控制以及计算机设备等集成一体化的综合性技术。这种技术通过相关设备和传感器,将电流、电阻等信息参数传递到主机上,工作人员根据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最终将指令发送到控制设备上。近年来通过对变电站等一系列的自动化改造表明,现场总线技术在节省硬件数量与投资、安装、维护等方面表现突出,同时给予用户高度的系统集成主动权,让用户自主选择设备品牌,市场潜力巨大。

(1)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传统的低压无功补偿技术采集单一信号和三相电容器,三相互补。采用这种补偿方式对于主要用电为单相负荷的用户,会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过补或者欠补,而且该补偿技术没有考虑到电压的平衡关系,且一般不具备配电检测的功能。

智能无功补偿技术通过固定补偿与动态补偿相结合、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稳态补偿与快速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传统技术单纯固定补偿的缺陷,能够较好的适应负载变化。并且采用先进的投切开关、科学的电压限制条件等技术模式,实现电容器投切的智能控制,提高补偿精度,同时具备缺相保护功能。

(2)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出现,对软件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软件的开发、封装、设计方向等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现代电力工程中,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控方面,与传统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在对象技术和主动功能的支持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由于对象技术和触发机制的引入,数据库自动监控得以实现,同时处理后的数据准确率高,利用价值高、能够为相关的操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监控系统中触发子和对象的函数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实现电力系统自动监视与控制的更加复杂的功能。通过在国际上借鉴先进技术和国内专家研发完善,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和提高,极大地满足了工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 电力自动化技能的生长趋势

随着人们生存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供电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固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电力企业的各部门职能不统一,各体系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导致在供电进程中不行克制的出现马虎。因此,在以后电力自动化的发展中,必须整合电力体系各部门的资源,渐渐改进这一现状。将本来疏散、具有单一成果的电力自动化体系转化为信息共享的体系,将数据与配电体系、监控体系、办理体系、地理体系、高级应用软件包、通信体系集成和馈线自动化整合为一个体系完善、平台开放、信息共享、高效方便的信息体系。

在社会发展和当代科学技能的推动下,电力自动化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电力工程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新一代的电力自动化技能,即智能电力自动化技能应运而生。它在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体系的根本上增长了智能配电成果,更科学地管理庞大的电路网络。智能配电体系不但可以大概在妨碍时发挥作用,而且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能为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必将推动电力工程发展,通过工业生产和生活广泛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未来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将朝着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改善供电质量的方向不断努力推进,这一技术对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成浩.电网建设工程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2(03)

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分析 篇4

1 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1.1 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不仅有利于提升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 还可以节约人力资源的使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电磁式设备是维护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核心构件, 但这些设备亦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维修和更换, 否者极容易发生变电站事故。而变电站自动化, 完成了由电磁式设备向微机设备的转变, 在屏幕上就可以进行完成操作、监控、记录和管理。同时, 微机对人工完成很好的取代作用, 在提升变电站效率的同时, 还减少了对人员的使用。

1.2 电网调度自动化

进行电网调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用电效率, 减少电力损失, 对电力配送进行统筹规划, 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的电力需求。电网调度主要是通过局域网实现, 而局域网所具有的局限性则阻碍着调度管理的网络化发展, 既不利于电网调度的宏观调控, 是电网调度自动化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实现对原有局域网络的改造, 提升控制电网调度网络的严密性和广泛性, 实现调度管理的网络化发展, 对提升电力的利用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电网调度自动化可对数据进行及时、系统、全面的采集和分析, 为管理人员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 电网调度自动化有利于电力负荷的控制和管理, 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

1.3 发电厂测控自动化

分散测控系统主要应用在发电厂测控上, 核心部分是智能模件和主控模件, 主要目的是监测、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 并提供联锁保护, 是实现发电厂测控自动化的不二选择。利用操作屏幕, 工作人员就可以远程操作相应设备, 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相对于人工控制, 发电厂测控自动化更加安全稳定, 收集到的数据也更加的准确。

2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2.1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 电力的控制是通过固态变压器实现的, 其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一种。而经常进行的静止无功补偿、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也大多会应用到功率半导体器件。对于固态变压器而言, 由于具有联动性能好、重量轻、自我监控能力强的有点, 已发展成为电力系统的核心构件, 其功能主要通过高频变压器、电力电子变流器实现实现;进行柔性交流输电主要是为了确保大容量电能高效变换, 其功能通过IGBT、GTO、晶闸管等功率器件实现;进行静止无功补偿, 主要是为了改善柔性交流输电中的电能质量;进行直流输电主要利用是晶体管。可以这样说, 功率半导体器件是支撑电力工程制动化发展的设备基础。

2.2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应用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FACTS) 是由SVC、容性滤波器、TSC、TCR、FSC组成, 其中SVC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全世界范围内, SVC工程工程的数量已超过1000, 总容量在100Gar以上。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 我国对SVC工程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的还较少, 在建设SVC工程时也主要是进口德国西门子的设备。如果电站有弥补无功功率缺口的需要, 可以采用容性滤波器、TSC、TCR;如果电站有稳定电压和无功功率, 可以利用SCV设备, 能有效避免电压和无功功率出现波动;如果电站有提升输电线输电效率的需要, 可安装FSC固定串联电容补偿器。总之,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能显著提升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 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2.3 光互连技术的应用

光互连技术能实现自动控制系统和继电系统的无缝衔接, 使得电力系统的研发和发展成为可能。为了提升系统的集成度, 可应用光互连技术加强对探测设备的限制, 提升系统的监控能力。光互连技术具有抗磁干扰性强优点, 能为数据的传输营造一个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 极大地方便了编程结构重组和互联网络拓展, 确保数据传输效率与准确性。光互连技术不单可以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 还可以经由数据模型把处理好的数据反馈给管理人员, 甚至可以根据在人机上设定的参数进行报警。此外, 光互连技术具有兼容性强的特点, 很少与其它系统发生冲突, 确保系统操作的方便性, 促使电力系统的子系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2.4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随着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电力工程的监控系统开始注重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甚至已成为监控系统核心技术, 能很好地对数据库进行监视与控制, 其功能主要是通过系统的监视功能、对象函数实现的。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不仅能充分发挥数据库数据管理的功能, 还可以代替人工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出, 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极大地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电力工程自动化取得了一些成就, 甚至在一些核心设备的技术上突破外国公司的限制。而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 则进一步普及了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促进了电力工程的自动化发展, 为电力工程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我国欠发达的地区, 受制于技术和财力的限制, 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并不高, 说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电力工程的自动化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栾洪涛, 王丽凤.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几点思考[J].神州, 2013, (31) :16.

自动化电力工程 篇5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电力资源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无论是企业发展用电还是人们日常用电,对于电量的需求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于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成为首要解决问题之一。由此,加强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十分有必要的。

一、電力自动化技术概述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加之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电网系统建设中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显著的成果,相应配电网技术逐渐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电子技术,其中同时容纳了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技术,同时能够为电力系统起到远程监控和管理的功能。总的说来,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转奠定了基础,为其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服务。就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要求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操作人员能够有效的对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二,借助电力自动化技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节约人力成本,提升设备安全性能,防止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三,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收集,对数据进行分析,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四,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转,谋求更长远的经济效益[1]。

二、电力自动化发展趋势

(一)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发展。电网自动化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控制系统,结合信息技术处理技术应用在实际,满足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将数据汇总进行分析,有效解决其中存在问题,保证电网系统能够正常运转,而相关调度人员可以有效进行指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2]。电网调度技术自动化,不仅有助于强化对电力工程监控,而且可以更好的规避工程安全事故,及时有效的进行预防和处理,保证电网系统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原有作用。

(二)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发展。变电站技术自动化发展趋势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为主,从而实现对信息数据的集中处理,确保电力工程中变电站信息有效处理,优化电力系统内部结构,为信息收集和处理提供全面的数据依据,更为合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规避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发展,主要是针对城乡配电网进行改造,促使电网建设持续发展,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确保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充分发挥原有作用。

三、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实际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对于远程监控和管理作用发挥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并且为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当前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就其实际应用情况,客观进行分析[3]。

(一)现场总线技术的实际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将电力设备的各项设备同自动化装置进行连接,形成多向的一体化数字网络,将通讯技术、控制、计算机以及传感器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技术手段。电力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现场总线技术通过变送器收集电量数据后,最终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主控终端中,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将控制指令传输到设备上,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信息系统计算连接后,并不需要对现场整体进行控制,只需要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调度,经过实践活动经验的积累,现场总线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促使上位机和前置机协调配合,对仪表设备及时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控制目的。总的说来,伴随着电力调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较好的满足工作需求,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转,不断创新和完善。

(二)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数据库技术是当前大数据时代较为常见的计算机存储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是作用于监控系统中,对于系统的创新和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硬件和软件的技术变革。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相较于普通的数据库技术,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通过主动和技术功能提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与此同时,随着触发机制的广泛应用,数据库的监视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和控制,大大节省了数据库数据输入和传输速度,为数据库的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此外,我国数据库技术经过长期的完善和发展,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开展经验较为丰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力自动化技术必然会电力系统中更为广泛的应用。

(三)光互连技术的实际应用。光互连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基于机电装置的控制系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受平面限制以及电容负载,有助于提升系统集成度,满足其监控需求。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通过电子信息的传输,能够重组编程结构,促使电力系统更为灵活的应用管理。但是这种技术抗磁干扰性较为突出,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数据通讯,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功能。

结论

总而言之,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摒弃传统技术,引进创新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就电力自动化技术而言,主要是集合了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于一体,对于电力工程建设起到了更为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臧悦姌,刘欢.浅谈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26(10):135-136.

[2]刘飞鸣.探讨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民营科技,2012(12):226+220.

自动化电力工程 篇6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电力系统的技术也在随之创新和变革中。其中, 电力资源作为现代社会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生产和生活能源之一, 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企业生产效率等等的提高都举足轻重。当前, 电力自动化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 在我国的电力工程体系里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 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电力系统的创新速度。

1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含义

电力自动化技术, 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糅合了信息技术、电子力学、互联网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等多方面的学科。它的发展速度与在国内的应用程度往往可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电力发展水平和国内的生产水平的革新速度。在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这既有利于节省国内的电力资源, 也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生产效率, 满足了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 更有效地处理了电能在传送的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也是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向和趋势。在国内, 电力自动化技术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与上世纪中叶的发展阶段相比,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很多在技术层面上的难题都被攻破了。目前,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比较大, 包括了电网的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的供电系统、自动化的火力和水力发电厂、自动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信息的自动传输等等。多方面的应用使得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了不同层面的技术支持。例如, 电网的自动化调度, 是通过计算机的作为核心去进行操控的, 进而对信息的采集、安全性的检测、工况分析计算和实时控制, 达到既可有效及时地管理和保护电网系统, 又能快速解决和处理突发状况, 有力地维护了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自动化的供电系统则只要包括了自动化的变电站、负荷控制和实时监控地区调度这三个具体方向, 实现优化组合电力系统, 有利于集中应用和收集、处理相关的信息。自动化的火力、水力发电厂则主要面向大坝监控维护、水库调度和电站的运行, 通过系统自动地监控和收集各方面的数据依据, 对整个系统的运作、维护和控制实时监控, 并会采取相应的维护服务。自动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信息的自动传输则主要将信息传播于调度中心、变电站和发电站之间, 把运动通道和运动装置合成了自动传输的系统。此外, 电力自动化的系统控制有基本的要求, 要根据实际运行的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和安全要求, 实现对全系统的不同层面和元件间的协调合作, 最优化地运行经济和安全的目标, 实现人力的节省、劳动强度的减轻和设备寿命的延长, 尽可能减少电力系统内的事故发生。

2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的运用

自动化电力补偿技术。这样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 一般是应用于电线负荷的用户, 有别于旧时那种单一信号与三相电容器的无功和低压补偿技术, 它结合了动态补偿和固定补偿的技术, 智能化应用, 并将三相共同补偿、分相补偿、稳态补偿、迅速补偿等多方面的方式应用于一体, 更好地克服了单一技术的缺点, 能够有效地适应电力的负载情况的快速变化, 智能控制电容器, 确切地提高补偿的精确度, 克服了过去那种缺乏分析和考虑电压平衡的问题。

现场总线技术。这是一体化的综合技术, 是在电力工程中将自动化的装置接合仪表监控设备, 组成多方向多站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并达到智能控制、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等多方面技术的融合。这种多向、串行、多站、数字化一体的技术是对我国多年来变电站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突破, 是对变电站自动化体统的升级和改造, 不单有利于带给用户高度的系统集成主动权, 让用户可以有一个自主去选择品牌的自由, 还有利于将硬件的数量和投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并节约了相应的维修保护和安装, 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当前, 这种现场总线技术的工作, 一般是透过设备和传感器, 将电阻和电流的大量数据传送到主体机组上, 方便相关工作者把一定的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和探究, 使得相应的数据指令可以发到控制的设备里。现场总线技术极大地满足了现在多样化发展的电力需求, 有效地提高了电力数据的控制质量, 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不断完善。

光互联技术。这种有利于达到三维网络、互联数大和无接触互联等优势的技术, 主要是借助自由空间传播的光束来传输数据和信息, 通常应用于继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限制电力扇出数, 把电力的系统集成度进行提高和升华。这使得它可以摆脱平面的限制, 加强了抗干扰的能力, 为电力工程的不同环节进行有效保障, 扩大了数据传送的便利性。

3 电力自动化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当我国电力工程的一步步发展,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原先电力体系中资源整合不易, 各个层面间信息闭塞而导致的状况, 也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有效的改变。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更趋向于一个信息共享。体系完善、平台高效的自动化信息体系, 走向智能化电力自动技术, 实现对电路网络的科学管理, 为社会带来更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使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为电力事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江海涛.浅谈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硅谷, 2009 (21) .

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 篇7

1 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科学技术与电力工程相结合的产物, 是在现代的信息处理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可以将多种科学技术融为一体, 对电力工程实施远程监管与控制, 实现电力工程管理的自动化, 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确保电力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使电力系统能够平稳运行, 为人们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提高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力自动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 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建立在电力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 可以对电力工程进行远程监管与控制, 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确保电力系统得到平稳运行。现阶段, 在电力工程中, 电力自动化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现场总线技术。所谓的现场总线技术是指在电力工程当中将自动化装置、仪表控制装置等进行连接, 以此形成一体化的多向、串行、数字化和多站的信息网络, 从而将通信、计算机、数据传感器以及控制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而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使用当中, 其主要是将变送器当中所控制的总的用电量进行收集之后, 将其中的信号通过主控计算机当中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而做出逻辑判断, 并将最后的相关根据逻辑判断发送到相应的控制设备上, 以此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而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的应用是通过将电力系统当中的不同控制功能进行分散, 将其不同的控制配备到不同的计算机当中去, 以此实现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 同时将计算机和信息进行连接之后, 就不需要对现场进行控制, 而只需对信息进行调度即可实现。

第二,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其主要体现在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当中。而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与一般的系统数据库相比, 其主要的特点是为技术以及主动功能的技术提供支持。在主动数据库技术中, 利用其监视的功能, 对其中的对象函数进行利用, 实现电力工程中的自动化。如在电力工程中触发机制的使用, 使得整个数据库的监视功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并节省了大量的对数据的写入和写出的时间, 并可对数据的管理进行充分的利用, 以此在技术上获得保证。

第三, 光互联技术。光互联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光互联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在继电控制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中。光互联技术在这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运用探测器功率, 对扇出数进行限制, 不受平面的限制, 也不受应电容性的负载, 有利于提升系统的集成度, 并对系统实施有效的监管与控制。根据相关资料表明, 利用电力交换与传输技术可以有效拓展电力系统中的互联网络, 重组与优化编程的结构, 提升电力工程中各环节的灵活性与适应性。除此之外, 光互联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 可以对处理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涉, 从而增强数据通信系统的便捷性与实用性。因此, 光互联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

第四, 供电系统自动化。在供电系统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对变电站自动化、电站负荷的控制以及地区电网的调度监控方面。变电站自动化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实现, 从而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并对电力系统做进一步的优化, 以此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实时监控;对地区电网的调度则主要通过小型的计算机来实现;负荷控制则通常通过工频或声频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控制, 同时通过负荷记录当中所描述的用电曲线来实现对电能的管理。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对电能的需求势必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 传统电力相关技术会逐渐被淘汰, 而大量的电力自动化技术会进一步得到普及与发展。相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要抓住这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对电力自动化技术进行大量的探索与研究, 使其得到不断突破、不断创新, 使我国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更上一层楼,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逐步增加, 且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 要想保证我国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就必须为电力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技术。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可以有效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行实时监控, 为电网全天候的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本文从电力自动化的概念入手, 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领域以及关键技术如现场总线技术、主动数据库技术等做了相关的介绍。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自动化技术,研究,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洪斌.电力工程建设与管理[J].价值工程, 2012, (10) :136-137.

[2]全成浩.电网建设工程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J].价值工程, 2012, (03) :192-193.

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 篇8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 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现有的电力系统还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所以,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寻求新的进步空间, 然而电气自动化的出现使原有停滞局面得到一定的改善, 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是全部工程技术研究中的重中之重, 只有完善实现电力工程中的全面自动化技术, 我们成为科技强国便指日可待。因此深入研究自动化电气技术室非常有必要的。

1 综合运用

1.1 现状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电力网络应用, 在系统中包括变电, 传输等部分, 电气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生产和稳定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伴随各行业领先技术的不断提高, 跨越众多技术领域的电气工程技术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不仅能提高它的自动化编程周期, 而且还能提高综合效率。电气工程自动化还满足了商业企业从管理层到基层之间的数据传输、介质访问和控制方法, 孕育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产生, 它的出现降低了企业成本, 使其控制网络更加快捷,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按照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来实现电气设备的一体化管理体制, 实现电气系统的对外开放, 并且将其分为独立的工作个体, 从而有利于降低风险。

1.2 应用

说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就不的不说远程监控技术, 使用电脑终端对其设备进行远距离遥控, 不仅能够减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出, 还能够不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电气工程进行管理, 提升管理的及时性, 进而从整体上提升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但是, 我国的远程监控技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该技术对通讯设备的要求过高, 所以只适合在信号强的小规模电气产品使用。

现场监控技术的运用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该项技术的设备是用通讯网络的方法连接在一起, 灵活性和独立性较强, 强力地控制预防了持续故障而导致的系统瘫痪, 减少了了电气工程的众多不稳定系数。现场总线监控系统不仅可以降低监控系统对相关设备的需求, 还能降低设备的成本, 减少电缆的使用, 使得电气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从电力系统工程的现实使用来说, 电网系统的整体性自动技术能够全面的保证电站的供电稳定性以及变电持续安全。完善电网自动化技术持续稳定的同时,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也将得到全面的保障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充分运用于电力调整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增强, 电气工程发电站自动化技术、管理预防控制系统化技术、电气状态检查修理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也运用广泛不可或缺。

2 电力自动化技术运用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 我国各行业科学技术生产力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 各类高新技术都源源不断的发展人才发展技术, 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也早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乃至许多高新产业。我国电力工程中自动化操控的运用, 市场潜力相当之大, 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运用涉及到了众多大大小小的领域。由此可见, 电力工程中发展自动化技术控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拥有不容忽视的市场发展前景。近年电力工程研究趋势愈演愈烈, 具体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2.1 电路交换器由低频逐渐发展为高频方向

日新月异的电力电子器件稳健而迅速发展着, 各类电子器件的变换也带领了交换器电路的更新变换, 产生各行各业各种技术新颖详尽的改变。以往运用普通可控硅整流器, 即使能在高强度电压电流下工作, 但也有不少不可避免的弊端。

如今新技术的诞生不断派生延续出了快速晶闸管与光能控制晶闸管等给类晶闸管为现实使用详细补充, 半控制型晶闸管将逐步淘汰。近年市场上大多更新使用PWM技术变换器, 采用数字或字符将模拟信号电平进行详细严谨的编码, 有利于高功率因数的使用, 并在一定程度避免或阻止高功谐波对各方面的恶性影响。

另一方面采用这类技术的变换器不可避免的会使得电机绕组发生摩擦振动产生不可忽视的噪音, 一般都进行控制效率的改善进行减弱, 这也同样使得开关磨损耗用几率大。各界学者都为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探究, 直到1986年美国某大学教授研究并展示出新式直流环逆变器, 改变了传统意义上逆变器的存放位置以及高频率震荡改变的电路。在各种程度上大大减轻了开关损耗的压力, 因此, 我认为该类直流环逆变器是直接改变传统变换器模式的研究切入口。

2.2 自动化变电站的发展方向

实现并采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可以高效地进行大多数电气设备的自助式运动使用, 也为推动全部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完善拥有举足轻重的能力。

我们可以采用智能电力器件取代淘汰以往效率低下并且完工程度较慢的人力操作, 将变电站整个运作网络都采用远程控制,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轻了人力压力。使变电站运行进行效率和质的改革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广运用于变电站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实施, 对电力操作进行全面精密的记录反馈。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与电力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研究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2.3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必须遵循几个守则

无论何时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技术的改进与运用都必须体现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这个项目本身的完善与提高, 必须加强电力系统保障手段的全面化程度, 特别是设备控制类别。

电气自动化管理装置必须结合传统的设备装置进行构思改变, 凡是相应的装置类别发生变化, 都必须在计划图中距离论证说明, 所以技术必须完全遵守操作的严谨性。总而言之, 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所有运用都要求我们系统完整地综合考虑变压安全保障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稳定发展。

3 结语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当今电气工程持续的技术发展中最不可小觑的科学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有目共睹的发展, 该项技术综合运用于众多科学领域, 每个新型的电力技术都巩固着电气自动化的运用发展, 虽说电气自动化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为电力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但是电气自动化本身复杂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它的发展, 面对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技术, 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水平, 使该项技术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李哲.浅谈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出版社, 2011 (36) :75~76.

[2]邹国剑.人工智能化技术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上海: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05) :60~62.

[3]张海燕.浅谈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安装技术要求[J].中国科技信息出版社, 2011 (02) :20~25.

自动化电力工程 篇9

关键词:电力工程系统,电力自动化,应用

电力工程系统的稳定发展和安全维护成为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电力自动化技术正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 主要包括:发电控制自动化技术 (AGC) , 配电自动化技术 (DAS) , 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的人工电力调度和配电管理等问题, 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1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1 电力自动化技术简述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 它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的一门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包括发电控制自动化技术, 配电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

(1) 发电自动化技术包括火力发电自动化和水力发电自动化。其中, 火力发电自动化利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 实现由点火至输出并网的整个过程的自动化。它有两种控制形式, 分别是:利用计算机通过外围设备, 调整常规模拟调节器的设定值进行监控;利用计算机输出外围设备直接控制整个发电过程。

(2) 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针对城乡及区域间电网改造进行优化管理, 从而达到提高配电效率, 减少成本的目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及现代化设备的一项综合管理技术。同时, 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及时发现计量表故障, 杜绝窃电事故, 避免了损失。

(3) 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实现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功能的综合系统。一般分为厂站端和主站端, 厂站端安装于各发电厂及变电站的节点处, 而主站端则主要安装于调度侧。电力调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板块:

a.电力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

b.电力系统市场经济运行与调度。

c.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1.2 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电力工程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调配工作, 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 并且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将发电控制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和电力调度自动化融为一体, 利用电子信息通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以达到远程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降低了运行成本, 杜绝窃电现象的出现等。因此,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2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原则

在现实应用中, 为了达到更高的效率, 将运营效率降到最低, 达到最高效益, 在设计电力自动化系统时应注意以下设计原则。主要考虑自动化监控系统和远程调度两方面的设计原则。

2.1 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2.1.1 结构分布系统化

自动化监控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 包含很多子系统, 而每个子系统都有可能有多个CPU同时运行, 以实现自动化监控功能。由这些众多的CPU群共同合作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往往是同时运行的,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进行分层处理, 使其各自完成不同功能互不干扰。

2.1.2 操作视屏可视化

为了实现自动化监控管理, 最重要的就是实现无人操作化, 也就是只要监控人员在屏幕前监控便知道情况。因此, 一定要实现在显示屏前的工作人员可以全方位的进行监控, 以便于管理。

2.1.3 运行管理智能化

自动化监控技术中的智能化不仅要表现在常规的自动化功能上, 比如自动报警、自动调节等功能。还需要实现在线自动诊断功能, 并将诊断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给远端的主控方。

2.2 远程调度设计原则

2.2.1 功能综合化

在远程调度功能的设计中, 不能仅仅只包含调度这一个单一的功能, 还要考虑利用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等, 设计一个综合多种专业技术相互交叉配合的系统。实现远程调度后的实时通讯和远程操作等功能。

2.2.2 通信系统的网络化

远程调度是操作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进行远距离的操作管理, 因此在远程调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通信技术。所以提高通信的效率就是提高远程调度的效率。而利用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 可以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从而实现数据的高速传送功能, 达到实时性控制的要求。

3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3.1 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现场总线是近年来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 利用现场总线技术主要可以解决工业现场的只能仪表、控制器等设备间的正常通信及信息传递功能。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并且操作简单。这项技术以智能传感、控制、数字通信等为基础, 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核心。

3.2 主动数据库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传统的数据库一般是被动的, 数据的输入、存储、检索、修改等操作都是由用户通过相应的指令执行的。但是在现实中, 某些情况需要主动操作, 因此传统数据库系统不能满足。而主动数据库技术是一种可以根据相应的环境情况的变化主动进行相应的信息服务。将主动数据库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可以实现实时监控, 及时根据情况调整, 提高管理效率, 从而实现自动化。

3.3 光互联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光互联技术是指利用光束进行数据传输。利用这项技术不会有信道对宽带进行限制, 因此传播速度有了大的提高。提高了管理效率, 并且抗干扰能力强, 因此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光互联技术是常用的技术。

4 小结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弥补了传统电力工程系统中的效率低下, 管理复杂, 成本高贵等缺点。取而代之的是高效管理, 方便快捷及效率低下的自动化技术。本文详细描述了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以及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各种优点。

参考文献

[1]高兴北, 张春伟.试析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刘飞鸣.探讨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民营科技, 2012 (12) .

自动化电力工程 篇10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电力工程;应用

一、电力自动化的基本内涵

电力网络的建设涉及到多种现代化先进技术,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对电网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来,自然科学知识呈爆炸式发展,使得电力网络建设水平得以大幅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学科的高度繁荣,更使得电力网络自动化得以实现。电力自动化是上述多种技术的充分融合的结果,是未来电力网络监控的主要方式。从技术角度上看,电力自动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力网络的自动控制,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要求,而且减少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人为因素,对于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电网控制水平波动,甚至是电力调度事故的发生有着极为有力地改善作用。电力自动化系统能够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监测、检查,及时发现其中不符合要求或者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并予以恰当处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实施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掘电力技术潜力,不断提升电力技术发展水平,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保障能力,降低电网运行成本,预防电力系统运行风险,实现电网运行长期安全与稳定。二是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参数的实时监测,尽早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加以排出,确保力系统的正常运转。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整体要求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整体要求有:

(一)实际的控制和协调要符合实际生产的要求,在保证设备的安全的情况下,要以实际生产为依据,保证工作人员的操作协调操作和控制。

(二)安全性能。充分利用电力技术来实现自动化,保证代替人员实现操作的安全性能,节省人力和物力,保证电力系统的各部分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

(三)实时收集电力系统的整体数据和参数,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一)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供电系统自动化包括的三个主要方面为变电站的自动化、负荷控制、实时监控地区调度。其中实现地区调度实时监控的主要设备是小型计算机。综合使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和控制变电站,在集中运用计算机以及时处理各种信息的前提下,可以使电力系统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实现优化配置电力系统的各种资源。同时这样还可以使电力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监控工作能够及时地跟上,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负荷式控制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是工频和声频控制,其主要是通过负荷记录绘出负荷曲线,进而对这些负荷曲线进行分析研究,来实时监控电能使用情况。

(二)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现代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普遍都开始采用计算机为核心展开工作,这也是现代电网调度的主要特点,其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的采集、安全性检测、屏幕显示、工况分析计算以及实时控制的功能。命令执行和采集信息子系统、控制和信息处理及收集子系统、人机联系以及信息传送子系统是其主要的功能。把电网调度应用到电网工程中不但可以使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得到实现,而且还可以使配电网管理和能量管理实现自动化。电力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力自动化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整个输电网络的信息,可以及时地管理和保护整个输电网络,对一些突发事件也能及时地处理和解决,以便保障整个电网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三)数据库技术在电力工程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的监视系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是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这项技术是对软件技术的变革,对系统的开发、继承、封装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项技术主要是以对象数据库利用系统的监视功能,利用对象函数,从而实现电力工程的电力自动化,数据库监视也实现了有效的控制,对数据库的管理功能达到最大化,得到技术上的保证。这项技术使得数据库技术和监视系统都得到的很好的发展,并且会在今后的应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光互连技术的应用

光互连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中,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探测器功率进行扇出数的限制,并且不受在实践应电容性的负载,也不受平面的限制,有效的提升了系统的集成度,以及对系统的监控。光电互连技术还可以对拓展互联网络,对编程结构进行重组,建立起更灵活有效的电力系统。由于光互连技术抗磁干扰性强,因此可以更好的增强对处理器的干涉,数据的通讯也会更加便利,使得这项技术在电力工程系统的中广泛应用。

四、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自动化技术与系统也开始大量涌现。随着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也将不断得到提高,智能电力自动技术将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电力系统中来,智能配电成果将在下一步的配电自动化体系中应用,以便对电路网络实现科学的管理,出现妨碍时继续工作是智能配电体系具有的最大优势,其必将给供电企业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是当前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突破,极大地改善了电力系统资源管理局面,提高了电网运行管理效率,强化了电网管理控制力度,是电力系统从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飞跃。

参考文献:

[1]梁苑.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No.26506:153-154.

[2]曹迎春.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v.14;No.32205:52-53.

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篇11

1 电力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在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系统网络化技术不断提高的契机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门综合技术, 包括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其平稳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也减少了电力系统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节约了各种资源。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的整体参数进行详细的检测, 保障其正常运行。电力系统对电力自动化的要求大概分为两个方面:第一, 对它的技术要求。在这方面我们要不断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 并提高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避免电力系统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也可以减少对人力资源的浪费。第二, 对它的检测性的要求。电力自动化技术会对电力系统整体的每一个参数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测试, 并对它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电力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

2.1 电网自动化调度技术方向的发展

电网自动化调度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控制手段, 实现信息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保证电力系统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能够让调度人员更好地掌握全局, 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有效指挥。电网自动化在调度方面的发展, 使我们对电力工程有了全面的监控, 能够更方便地应对突发事件, 保障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

2.2 变电站在技术上的自动化

变电站在技术上的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方面的技术对得到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实现个人在变电站对信息的处理, 可以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和整合, 这样就可以对搜集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全面的处理。利用此功能可以有效监控整个电力系统的操作和运行状况。

3 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3.1 供电系统自动化技术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三大块, 即电力调度区域实现自动化监控、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以及负荷控制工作的自动化。电力调度区域实现自动化监控主要通过小型计算机来完成。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主要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通信技术来完成, 通过应用计算机对所反映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 提高处理效率, 可以有效实现对整个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控, 能够做到及时发现故障、及时报告, 提高维修速度, 保证电网运行的通畅。负荷自动化控制主要采用工频、声频控制来完成, 根据电力系统负荷的记录来自动生成负荷曲线, 让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3.2 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

传统的低压无功补偿技术采用的是单一信号, 以及三项电容器, 但是, 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缺陷, 如在应对用电为单相负荷的用户时, 会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问题。而自动化补偿技术的出现, 有效弥补了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存在的缺陷, 能够有效实现三相共补, 三相分补, 并能将二者有效结合, 更好地适应电力负载的变化, 同时该技术还具备检测功能, 能够对电器进行实时的防护。

3.3 对象数据库技术

现如今, 在电网运行中, 对象数据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该技术与传统监控技术相比, 占据着绝对的优势。通过该技术的应用, 可以实现数据库的自动化监控, 且对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非常快, 准确率极高, 极大地弥补了传统人工处理数据的不足。随着数据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有望实现电力系统自动监视与控制等功能, 不仅可以有效满足企业发展降低成本的要求, 还可以有效满足工业、生活用电迅速增长的需求。

4 结语

电力自动化是电力工程未来发展的趋势, 只有不断应用自动化技术才能有效推动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 有关科研人员、工作人员要不断对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 使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逐步完善, 科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国策实施的不断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 有关国计民生的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国内工业、生活对电能的需求持续加大, 这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 只有将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到电力系统中, 才能满足工业生产、人们生活用电的需求。本文重点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董素玲.基于岗位能力“多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09) :148-150.

上一篇:井下作业机下一篇:测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