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与冷门

2024-11-29

热门与冷门(通用4篇)

热门与冷门 篇1

每年高考临近,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总要牵动千万考生和家长的心。因为这是关系到考生前途的艰难选择, 确实大费思量。我不是教育圈内人, 无高见可言, 又好在不是圈内人, 无须打官腔, 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讲些实话, 供愿看此文的考生或家长们参考。

填报高考志愿, 似乎历来有热门和冷门之分。所谓热门者, 就是当时人们普遍看好, 认为毕业后会吃香的专业, 反之就是冷门了。

不过热门和冷门, 是随着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热的不一定长期热, 冷的不一定长期冷。冷热的原因除了社会实际之外, 人们的认识也有偏差, 你估计吃香的专业, 其实未必吃香, 你认为不吃香的专业, 其实可能很吃香。现在确实吃香, 到你毕业时情况又变了。回顾一下以往的情况, 不需作什么研究, 也可以感觉到这种变化。

文革前在学生中流行着一句话,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那时学什么都差不多, 因为毕业后都是“时刻听从党召唤, 一生交给党安排”, 安排你到哪里就到哪里, 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 同样领一份国家工资, 待遇基本无甚差别, 既无外快可捞, 也无职业可选择。所谓“学好数理化……”之语, 只不过那时的教育导向主要是鼓励学生立志当科学家, 于是男生开口闭口要当现代的牛顿、爱迪生, 女生言必称立志当居里夫人。还有一点现实的情况是, 自“反右”后人们总结了一点教训, 学文的靠摇笔杆子或口才吃饭, 白纸黑字, 讲多错多, 在政治运动中容易“犯错误”, 而学理工的埋头干活, 犯错误的可能性略少一些。文化革命一来, 客观现实就更加证实了这一点。虽然许多人都要经历被“打倒”的阶段, 但学文的一经打倒便不能让他“继续放毒”, 而学理工的毕竟有一技之长, 打倒后还有可能捡回来“监督使用”, 况且他们也不太善于“放毒”。后来又有关于理工科大学还要办的最高指示, 文科呢?没说。既然文科连是否需要存在都成了问题, 人们自然可以理解为理工科优于文科的铁论。于是学理工的“老九”们毕竟可以自己稍稍庆幸, 学文的就有点灰溜溜了。

然而社会毕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革委会成立后, 由于需要大批笔杆子写材料写报道, 便有一批学文的涌进了机关。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由于领导干部要实现年轻化、知识化的更替, 这批已有机关工作经验的笔杆子们纷纷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下子, 人们又似乎看到了文科的巨大优势。于是又有一种说法, “理科是做牛的, 文科是抓鞭子的。”自不待言, “抓鞭”无疑优于“做牛”。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济大潮的涌起, 又一大批搞理工的从厂矿企业、科研部门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谁“做牛“谁”抓鞭“又说不清楚了。

还有一个突出的情况是, 由于改革开放开辟了一个经济繁荣和就业多元化的社会局面, 人们的“官”念开始淡薄, 愈来愈讲求实惠, 再也不管它是文是理, 只要认定哪行油水足, 就往哪行挤。于是, 经济类专业以及个别的纯文理专业又成了考生们追逐的特大热门, 竞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招生录取分数高得吓人。

话说回来, 热者当然有热的理由, 但社会行情是变化着的, 高分竞争得来的结果, 将来能否得到所期望的回报, 那就不一定了。譬如有的什么“管理”之类的专业, 有的人以为凭这张牌子, 毕业后可以轻而易举进入企业的决策阶层, 但在企业的头头们看来, 你只不过是一个卒子, 他们宁要别人的一技之长, 未必欣赏你的“用兵之道”。再反过来看看冷门, 你只要以二流的分数便可读上一流的学校, 名师出高徒, 这于你的成长大大有利。倘若你以能够竞争热门的实力去报读冷门, 那你就可能鹤立鸡群, 成为这一行的状元。“宁为鸡首, 勿为牛后”, 这条古训还是有道理的。所以历来有人把学冷门看作是成才的捷径。况且人们观念中的冷, 在社会需要中并不冷, 据报载, 有些冷门专业每年增加的社会需求量是毕业生人数的好几倍。在这种情况下, 这些人大可待价而沽, 甚至到人才市场上去高价拍卖自己。就广东而言, 据说往年许多外省学校分配来的招生名额没人报读, 结果这些学校只得去别的省招生补数, 而本省考生却白白浪费了这些名额, 殊为可惜。况且, 但凡这些名额往往是本省的缺口专业, 读了不仅可以回来, 而且往往奇货可居, 身价并不低。前不久见报载, 本省某厂为找一个特殊的专业人才, 苦苦找了两年, 直到最近才在人才市场上发现一个。在这种情况下, 就算你把身价吊高几倍, 厂长也得像刘备请诸葛亮一般把你敬请回去。诚然, 从表象看来, 目前一些冷门专业的对口行业经济上搞得不大活, 油水可能少些, 我想这主要是由于敏感经济部门的改革先行了一步, 而这些行业的改革稍为滞后造成的差距,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这些行业也正在放开搞活, 现在已有迹象显示, 几年后将是另一番景象。而现在一些吃香的行业, “入关”后也许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那时是“吃香”还是“吃紧”也说不清, 油水多的风险也大。

说来说去, 我的意思是说, 热门和冷门是不断变化的,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或者叫作“风水轮流转”。故此, 无须凡有点实力的考生都去竞争热门。以前有一位名气很大的学者对此提出过“性之所近, 力之所及”, 我认为这个意见是很对的。把这意思说得浅白一点, 就是选择志愿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特点、长处和实力, 填报那些适合自己就读的专业为好。千万不要扭曲自己的本性, 应当扬长避短而不应弃长用短。譬如说你本来是一块专家学者的料, 就不应勉强自己或顺从家长之意到商界去敬陪末座, 那是很不值得的。前人的经历堪以为鉴, 往年有一些考分颇高的学生, 由于一味竞争热门, 结果被挤到等而下之, 甚至名落孙山。这种种情况, 很值得考生和家长们慎重思考。

热门与冷门 篇2

◆◇◆ 动物医学

随着社会对农业、对农业院校观念的转变以及研究领域的扩展,动物医学的任务发展为有效地防治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以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北京等大城市,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带动宠物医疗保健行业热起来,巨大的社会需求给这个专业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会,就业环境越来越好。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很容易就业,学生优越感很高,就业挑地区、挑待遇,大多学生都要求留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这个专业在国外就业形势非常好,学生毕业后有机会去国外留学或是就业。像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每年有40%~50%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另外,由于宠物医院的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学生自己创业的也很多。

◆◇◆ 石油相关行业(石油工程、石油地质学、勘察技术)

近几年来,社会发展使得能源紧缺,整个社会开始关注并重视石油这一重要能源。石油相关专业一跃成为热门专业。石油行业高素质人才的稀缺日益突出,石油、石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大,每年供需比不断攀升。石油相关行业的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主要从事油气钻井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工作待遇和报酬都不断提高,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大石化公司待遇都不错。现在油田的工作环境、生活场所等都有了很大改善,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多分布在全国的各大、中型城市。北京、上海等对人才引进限制相当严格的发达城市,近年来对石油地质、地勘等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很大,并将相关专业毕业生列为“特殊引进人才”放宽限制。

◆◇◆ 气象专业

气象专业是一个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的专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目前却仍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重视。全国只有6所学校开设应用气象专业,一年只有几百名毕业生,学生总量不大,具有较大就业和深造选择空间。当今的应用气象专业主要运用气象仪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方法进行环境检测调控,提出科学的气象预报预测。

应用气象专业涉及天气气候或应用气象业务、全球变化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有关领域的工作,毕业后可以在气象、农业部门和大学从事天气和应用气象业务、科研或教学;也可以在水利、高新技术企业、民航、军队和其他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气象业务、防汛抗旱与农业减灾、信息技术应用和军事气象等工作。农业大学应用气象专业2004年就业率均达到100%,深造率为48.28%;2005年就业率为96.43%。

◆◇◆ 机械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液压、模具

前几年,液压工程师还是一个冷门专业,当时国内特种车行业的技术还没有发展到普遍使用液压技术的地步。高校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也很有限,液压工程师的薪酬相对也不高。如今,特种车行业的发展正带动着液压技术专业逐渐变热。颇受用人单位青睐。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形势也是大好。同样的还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个拥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相应技能等级证书的机械设计人才,年薪可达10万元以上。

其实像机械类、自动化类、材料类类等国家通用的学科,培养的都是国家必需的涉及基础行业的技术人才,而且就业出路越来越好。据有的省教育厅公布的2004届毕业生就业率来看,这些专业都超过了95%,从市场需求来看,是地道的“热门”,只不过是“隐性”罢了。

◆◇◆ 农业水利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

单看名称很多人认为学这些专业就是在野外作业艰苦作业,实际上现在这几个专业的毕业生已转到规划设计研究、水利土建勘查评估、地基设计等技术层面上来,到野外工作情形极少。同时,由于国家基础建设规模剧增,市场需求很大,三年来的就业供需比例连续提高,其中今年测绘工程专业的供需比就高达1∶10,地质工程的供需比达到了1∶9,可由于家长和考生对行情不了解,填报时往往将其排除在第一志愿专业之外,一些学校不得不调剂,以满足这些专业的录取。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橡胶制品工艺专业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校学生工作部的资料显示,该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除考研的同学外,就业率达到93%,在学校各专业中位居前列。

此外,高分子材料加工、橡胶制品工艺、轮胎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人才缺口也很大。珠三角有国营、中外合资、民营、日资、台资等各种经济类型的橡胶类大中型企业近100家,这些企业对橡胶类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目前此类技能人才培养市场还远远未能满足其需要,毕业生好就业,供不应求。

◆◇◆ 冶金与金属加工

热门与冷门 篇3

曾经的“大热门”专业为何被预警?

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6年本科就业前景堪忧的“红牌”专业包括:应用心理学、化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美术学。“绿牌”专业包括: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审计学、广告学、车辆工程。

所谓“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与之相反,各项综合满意度较高,需求增长,则为“绿牌”专业。

高考前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发布“专业预警”“专业负面清单”,严格控制高校招生计划。上海市教委6月发布消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0个上海市高校本科专业因重复设置相对较多、连续多年招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等因素,被列入2016年度预警专业。

辽宁省则于5月下发通知,建议高校2016年度暂缓申请增设法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6种本科专业。这已是该省连续第四年公布专业设置“负面清单”。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给专业“亮红灯”,旨在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预警与服务机制,将监管、服务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有机结合,为高校做好专业“加、减法”提供参考,防止高校盲目“争”设“热门”专业现象的出现。

这些曾经的热门专业为何被预警?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这与一些曾经的热门专业迅速扩张、就业率却持续下行有关。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记者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查询到,全国目前共有584所高校开设此专业,而该专业的就业率却未能保持“高能”状态,全国就业率区间2013年为85%-90%,2015年则为75%-80%。

2012年,辽宁省首次开展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当时布点最多的5个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布点44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布点35个,英语专业布点41个,市场营销专业布点39个,会计学专业布点36个。经过预警和综合调整,几年来,已有一些高校的这些专业停止了招生。

热门专业因何变“冷”?

吉林大学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赵俊芳表示,我国在高校专业设置方面是从国家和社会长远需求出发,所谓的冷或热专业都是相对的,一些专业过热可能存在盲目性,而冷的专业也并不完全意味着专业本身出现了问题。

热门专业因何变“冷”?专家认为,这与社会需求变化、高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等有关系。

--社会需求发生变化。专家指出,虽然专业冷热的相对性较强,但是社会需求的变化仍是专业设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每年都是艺考的大热门专业,“百里挑一”的现象很常见。全国目前共有201所高校开设此专业,毕业生规模达14000-16000人。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相关专业毕业生增多,同时登上荧屏的主持人日益多元,并不局限于专业院校科班出身,各级电视台、广播台需求持续下降。

--热门专业盲目扩张。记者梳理发现,一些曾经的热门专业频频登上预警榜单,与这些专业近年来的迅速扩张不无关系。比如,目前全国共有623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毕业生规模达75000-80000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开设院校多达604家,毕业生规模达34000-36000人。

一位高校招生部门负责人表示,为了多吸引生源报考,只好多开设热门专业,让学校越来越“高大全”,虽然招生规模上去了,但这些原来的热门专业就业率却一直上不去,部分专业低位徘徊,乃至走下坡路,因此而调整招生计划。

此外,专业人士介绍,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原专业基础上对专业进行了调整和细分,分流了社会需求,也部分地导致原有的热门专业热度有所减退,如近年来热门的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专业等,分流了不少艺术类、新闻学专业人才。

辽宁大学副教授姜海峰认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有所变化。“一般而言,新兴行业更有前景,传统产业相对有比较稳定的新陈代谢,对人才需求量要小一些。”

“冷”“热”专业转换,选择不应“跟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大一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对自己、对高校、对专业并没有什么了解,“一窝蜂”地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听起来热门的专业排在前面。

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每年有数百名大二、大三学生通过申请、考试转换专业。其中,一类是认为自己“入错行”,进入大学后重新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另一类是瞄准几年之后好就业与否,二次选择一个“热门”的专业。

面对专业“冷”“热”变换,学生究竟该如何选择?

专家建议,理性分析冷热,不要过分跟风;专业、院校有侧重,职业规划要长远。同时,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大学生选择专业一定要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不要跟风。”一些高校教师和就业辅导员建议。

同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徐迅表示,教育不能因为暂时的冷暖而限制了基础学科的发展,例如基础化学是所有生命科学、医学的基础,不能因为就业不好,就把本科专业取消。

专家认为,专业的冷暖会随着社会变迁而改变。考生还是要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不能因为专业冷热而与自己的兴趣、特长背道而驰。对于高校来说,则应根据专业冷暖而调控区域的招生比。

姜海峰建议,考生选专业时应考虑到长远的职业规划,如果希望本科毕业后立即就业,可以首选应用性专业;如果考生有攻读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意愿,不妨首选基础性专业。

武汉市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星说,据统计有近六成的大学生就业并未和专业对口。“除了专业机构,如建筑设计院这样的单位,其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并不看重,他们更看重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如工作态度、责任心、道德品质、诚信程度等,还有一些企业看中院校的名气。”

一些用人单位则表示,相比于专业,同样看重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小华说,除了专业以外,企业还看重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比如说接人待物、就业的稳定性,对自己的定位。

“许多优秀的学生参加过很多社会实践活动,是企业欢迎的人才。”李小华说。

热门与冷门 篇4

建议:当前, 我市电子元件制造产业发展迅速, 求职者可考虑到电子元件制造企业求职。另一方面, 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 改善用工环境, 提供合理的工资水平和必要的福利待遇, 才留得住员工。

推销展销人员平均1人有3.5个岗位可选择。

分析:推销、展销一直是我国传统职业之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推销、展销职业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目前趋势来看, 一方面就业岗位需求激增, 需求数量远大于求职者数量, 呈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展销、推销行业入行门槛较低, 导致供给不断增加, 低层营销人员的薪资水平被拉低。加之此行业工作压力大, 让一部分求职者望而生畏。但是, 推销、展销工作可锻炼求职者胆量, 提升自身素质, 在工资待遇方面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模式, 收入弹性较大。

建议:从事推销、展销职业需极强的沟通能力, 极具挑战, 对求职者口才有一定要求, 行业入行门槛低, 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和学历不高的求职者都可从事。但如果不具备一定沟通能力、没有恒心和耐心, 很难长久做下去。入行前, 要综合权衡自身优势, 拥有良好沟通技巧和心态的营销类专业求职者, 总体就业形势不错。

裁剪缝纫人员平均1人有2.4个岗位可选择。

分析: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造成招工难, 缝纫工的工资一般采用计件计算, 工人大多是跟着订单走, 有订单时通常要通宵加班, 没订单时, 可能连续几天甚至几周没活干, 也就没有任何收入。

建议:增设缝纫专业, 加强技能培训。技工培训学校可增设缝纫专业, 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系统地培训学习后, 就可走上工作岗位, 适应市场需求, 缓解缝纫技工的严重不足。培训机构可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缝纫工的需求情况, 对区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进行裁剪、缝纫技能培训, 一方面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 另一方面满足了用工单位需求, 还可以给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治安保卫人员平均1人有两个岗位可选择。

分析:物业公司为彰显服务品质, 更愿招收年轻保安。而年轻求职者认为该工作学不到技术, 没有发展空间, 薪酬偏低, 有时还需值夜班, 不愿从事该工作。

建议:尽管保安行业辛苦繁杂, 但该行业入行门槛低, 建议没有更好就业选择的求职者, 不妨考虑找此类工作过渡, 积累社会经验。

这些岗位供小于求

机动车驾驶员平均两人竞争一个岗位。

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 小型载客汽车、轻型货车驾驶人员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掌握驾驶技术, 从一项专门的职业技能变为人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虽然, 近两年来快递物流业的发展, 带动机动车驾驶员用工总量有一定增长, 但岗位的增长, 远不及机动车驾驶人员数量的增加。因此, 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机动车驾驶员招聘岗位僧多粥少现象。

建议:随着驾驶技术的普及, 普通小轿车、轻型货车驾驶人员越来越多, 建议有意向从事机动车驾驶工作者, 不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转向大货车、大客车、特种车辆驾驶技术的学习, 避开小汽车、轻型货车等竞争过于激烈岗位。

园艺作物生产人员平均3人竞争一个岗位。

分析:园艺作物生产人员, 要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特性完成浇水、松土、剪叶、施肥、除虫等工作, 需一定技术和经验, 因此, 行业人员流动性小, 人员稳定性高, 岗位供给少。

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园艺行业前景看好, 求职者可参加相关培训增强自身竞争力。市就业局鼓励相关企业和有投资意愿的个人增加园艺行业投资, 增加岗位供给。

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平均3人竞争一个岗位。

分析:随着近年来大中专职业院校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增设, 培养了越来越多具有初级技能电子工程技术人员, 企业也越来越重视提高在岗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 市场内具备初级技能的求职者竞争激烈。

建议:电子工程技术人员是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动手能力很强的蓝领人才, 要想取得良好职业发展空间, 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农副林特产品加工工平均4人竞争一个岗位。

分析:我市农副林特产品加工企业较少, 岗位供给较少, 行业招工方式还依赖传统的传帮带, 导致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农副林特产品加工岗位供给少。但该工种技能要求不高, 较受一些缺乏专业技能的求职者青睐。

建议:求职者可根据自身实际, 参加其他行业技术培训, 具备专业技能后, 可选择到其他相关加工行业求职。

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平均34人竞争一个岗位。

分析:目前, 我国煤炭行业正从前几年的井喷式发展转入低迷, 煤炭企业效益下滑, 导致企业减产、减员甚至关停并转, 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岗位供给大量减少, 加之新毕业的矿山工程专业求职者, 进一步增大了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就业的求人倍率。同时, 矿山工程专业性强, 技术人员从业面小且不易转行, 使得这一行业人员就业的求人倍率居高不下。

建议: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岗位专业性较强, 需要求职者能解决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特种设备、人机工程、交通运输、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技术问题, 给企业提供良好技术支持。求职者要合理定位, 只有将专业做深做精, 才会有良好的职业发展。

上一篇:全身运动下一篇: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