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读书梦

2024-07-10

童年的读书梦(精选6篇)

童年的读书梦 篇1

摘要:中小学语文教学阶段, 读书交流会成为学生阅读的重要活动。班级读书会的开展, 对于指导和检验学生的课外阅读,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读书会交流的具体操作策略存在不少问题, 这就直接影响了读书交流会的效果。通过不同读书会的对比思考, 总结读书会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措施, 对于深化读书会的开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童年》,《追风筝的人》,读书交流会

2013年5月, 我在所执教的初一班级, 举行了一场《童年》读书交流会。从读书会现场的效果来看, 暴露的问题颇多, 可以说那是一次“失败的阅读和交流”。在半年后, 我在同一班级我举行了《追风筝的人》读书交流会, 却取得不错的效果。会后学生说, “这场读书会更有意思、更有收获, 我们参与其中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这两场效果截然不同的读书交流会引发了我的思考, 要举办一次成功的读书交流活动, 需要在阅读、准备、整合、现场等各个环节合理安排, 细致落实。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从两次读书会的对比中总结的经验。

一.阅读阶段:布置任务, 跟踪落实

这两次读书会的前期阅读阶段, 都是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 但在具体要求上有较大不同。两本书都是长篇小说, 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阅读, 这就要求在阅读前必须有明确的要求。《童年》的阅读任务相对轻松, 除了每周检查精彩语段的摘抄和批注之外, 没有布置任何具体的任务和进一步的跟踪。而《追风筝的人》我在学生暑期阅读不理想的情况下, 总结了 《童年》阅读时存在的问题, 开学后继续给学生时间加强阅读。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和跟进措施。规定在第4周时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 每周一检查摘抄情况:

1.第一周:每位同学在阅读过程中留心小说情节, 概括小说中最打动自己的一段情节。并且边阅读边出题, 每人至少拟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各一题, 并给出具体的答案出处。

2.第二周:布置具体的摘抄任务, 要求学生摘抄和批注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

3.第三周:根据小说中的6个人物 (阿米尔、哈桑、索拉博、拉辛汗、阿米尔的爸爸、阿里) 进行分组, 各小组集中研究一个人物, 摘抄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并尾批人物的性格分析;

4.读完整本书后, 每人完成一篇读后感, 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对“风筝”的理解。

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长篇小说, 抓住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是阅读的关键。四周的阅读任务从情节入手, 再了解情节的前提下关注人物, 最后探讨小说的主题, 采用由浅入深的思路, 让学生一步步走进小说。

二. 读书会前期准备:科学分组, 分派任务

《童年》读书会的前期准备时间较短, 学生自由分组之后各自进行资料汇总和整合, 最后完成PPT的制作。在准备过程中, 我基本没有对读书会的汇报内容和形式作指导。因此导致分组不均衡、准备不充分、内容单调等多种问题。总结以上教训, 《追风筝的人》采取阅读和读书会前期准备同时进行。首先, 我按照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组, 尽量协调各小组的实力, 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通过“优带弱”的形式得到参与和锻炼。其次, 各小组每周完成相应内容的整理和PPT制作, 分成人物篇、情节篇、主题篇, 这也与阅读阶段的每周要求相对应, 让各小组的展示内容不断深入和完善。最后, 发挥各小组的自主性, 加入各自的创意和特色。这样一来, 读书会的准备工作进行的充分有序, 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

准备过程主要分成以下几个环节:

1.第一周:各小组从小组成员所出的情节题中选出优秀的题目, 编入课件。并加入一些创意环节, 自由发挥各小组的特色特长———情节篇。 (例如知识抢答、配音表演、小剧场表演等)

2.第二、三周:按照人物所分的小组即为书会展示小组, 制作PPT的第一部分———人物篇。 (人物篇:精彩摘抄+批注;人物性格分析汇总)

3.第四周:各小组共同制作PPT的第二部分———主题篇。 (包括对风筝含义的理解以及优秀读后感分享)

三.读书会整合:资料汇总, 分工展示

两次读书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 《童年》读书会举办之前没有进行任何整合和安排, 由各小组按抽签顺序上台展示, 内容有很多是重复的, 台上学生展示时, 台下的学生表现不积极, 甚至有部分同学开始走神、讲小话。而《追风筝的人》读书会在举办之前, 我将各小组的PPT收集并且进一步汇总, 进行整合和编排:

1.各小组上交完整的PPT, 老师将各小组的PPT进行整合, 删掉重复的部分 (例如内容简介、作者介绍等) , 将整体内容划分为导入、情节、人物、主题四个环节, 每个小组分工合作, 上台展示;

2.确定内容后, 指导各小组组长调整PPT中的格式、字体、背景等问题, 布置读书会现场展示环节的分工任务和注意事项, 如PPT的翻页要跟上发言人的步伐, 熟悉各部分的展示顺序, 各小组要互相配合等。

3.活动环节 (配音、表演等) 的准备工作要进一步跟进, 督促学生充分准备, 提前彩排, 通过老师验收。

4.确定读书会主持人和各小组发言人, 进行展示内容的最后敲定, 各发言人要熟悉发言内容。

四.读书会现场:适时穿插, 引导思维

《童年》读书交流会现场, 由各组依次上台展示, 老师不参与、不点评, 只在最后做点评和小结, 评出2个优秀小组。因此在读书会结束之后, 表现较好的小组无法得到最大的鼓励, 较弱的小组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指导和帮助。在《追风筝的人》读书会现场交流的流程也较为清晰, 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5分钟:播放《追风筝的人》 电影精彩片段 (“风筝大赛夺冠”) , 将学生们拉回到小说情景之中;

2.主持人导入, 介绍小说的基本情况、书评和作者。

3.重温情节: (1) 大家自由说说最打动自己的一段情节。 (2) 配音表演。 (3) 经典情节表演。 (4) 知识抢答。 (在前三个环节中, 老师适时穿插, 解释重点情节在小说中的意义, 分析人物的特征。)

4.走近人物:分享优秀的人物评价。 (1) 阿米尔。 (2) 哈桑。 (3) 阿米尔的爸爸。 (4) 同学自由交流对其他人物的认识。

5.分析主题:解读风筝的含义。 (这一环节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理情节———探含义———谈主题) ;

附课堂实录片段:

师:刚才李唐小组和我们分享他们对于“风筝”的理解, 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分析小说中的“风筝”象征着什么?请同学翻到小说第359页, 齐读小说的结尾部分。

生:齐读结尾段落。

师:同学们, 这段结尾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我追”。

师:对的, 究竟“我追”的是什么呢?同学们来说说看, 小说中的阿米尔追求的是什么?

生1:我认为阿米尔追求的是诚实和善良, 因为他曾经见哈桑被欺负而不救, 还曾经说谎冤枉哈桑。阿米尔在开始是不诚实, 甚至不善良的。

师:这个角度很不错, 阿米尔一直在尝试弥补过错, 也是在追求这些美好的品质, 如正直、真诚、善良、勇敢等。 (板书“正直与善良”) 还有吗? (生沉默, 思路没有打开) 大家小时候在放风筝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生:很开心, 无忧无虑。

师:对的, 所以放风筝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段美好的童年回忆, 那么阿米尔“追求”的是什么?

生2:童年的快乐, 童年美好的回忆。

师:很好, 所以“我追”的第二层含义就是童真、快乐。 (板书“童真与快乐”) 大家的思路打开了, 再来说说阿米尔还“追求”什么?

生3:我认为阿米尔在小说中一直努力想要得到父亲的爱和关注。

师:一直想要得到父亲的爱, 也就是在追求亲情。那除了父亲, 阿米尔还非常在意谁呢?

生:哈桑。

师:所以这是在追求什么呢?

生:友情。

生4:到小说的最后, 才知道这也是一种亲情。

师:这位同学思考很全面, 不错。所以总结来说, “我追”还有一层含义, 就是在追求亲情和友情。 (板书“亲情与友情”) 大家继续来分享。

生5:我觉得小说有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阿米尔回来救索拉博, 他其实是想要赎罪。所以我认为“我追”的含义中也有赎罪。

师:思考得很深入, 没错, “忏悔和赎罪”的确是小说中的重要主题。其实忏悔和赎罪的除了阿米尔, 还有谁呢?

生:阿米尔的父亲。

师:对, 阿米尔的父亲也曾做出对不起阿里的事, 他的深切自责带来了善行。例如他施舍穷人, 建恤孤院, 把钱给有需要的朋友。罪行导致善行, 这也是真正的获救。我们知道小说中的国家阿富汗主要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信安拉和后世, 他们相信行善的人入天堂, 行恶的人入地狱。因此他们的基本功课就是每日五次礼拜, 自我反省, 避免犯罪。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深入思考, 小说中的救赎和自省也是符合伊斯兰教义的。 (板书“忏悔与赎罪”)

师:我们总结一下发现, “风筝”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

6.交流收获: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收获;

7.老师点评和小结。

《追风筝的人》读书交流会中很大的特色在于不仅仅是学生间的交流, 还有老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探讨。我在读书会的各个环节适时引导。解释重点情节在小说中的意义, 例如: (1) 配音表演“追风筝的行家”后, 抓住小说中的关键句“为你, 千千万万遍”, 分析哈桑对阿米尔的用心之深, 这也一次次打动了我们。 (2) 表演“阿米尔救回索拉博”片段后, 抓住台词“什么事这样好笑”引出阿米尔期待弥补的心理。此外, 分析分享对人物的看法, 带领学生解读风筝的含义等。适时的穿插和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解读作品中的重点难点, 拓宽他们的理解范围, 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深度, 把学生的思想再向前推进一步。

正是因为两次读书交流活动在以上四个环节操作上的巨大差异, 读书会最后的效果也就有很大不同。《童年》读书会小组上台展示的表现差距较大, 部分小组准备的内容有重复和雷同, 缺乏对作品的深入解读和小组特色。同学们间的交流互动太少, 参与性不高。学生们读书不细致、不认真的现象在读书会中充分暴露。《追风筝的人》读书活动则从自主阅读到读书会准备, 再到读书会的现场, 大部分同学都能充分参与, 积极互动。其次, 通过交流会中的知识抢答环节, 检验出学生的阅读较扎实、较细致。此外, 老师的适时总结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主题, 并且引导学生能够更深入的思考。

前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先生认为, 班级读书会的目的有三:其一, 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去阅读;其二,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其三, 提供学生合作的机会, 而非听讲, 让学生享受阅读。我想一次成功的读书交流活动能真正实现这三个目的。

童年的读书梦 篇2

童年是一场梦,一场奇特的美梦,人生中的任何一场梦都比不上它美好。这场无与伦比的美梦,在我们一出生时就开始了。小时候,当我还沉浸在童年的无忧无虑中时,是不会知道这场梦有醒来的时候。一场梦,造就了许多玩笑;就像我们躺在床上做梦,用脚蹬被子时,是我们在梦里撒娇;傻笑了,是我们在梦里发现了新鲜玩意儿……

小时候,有数不清的人会告诉我:让我好好珍惜这个梦。但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那是,我是蛮向往长大的。长大就自由啦!不用再受父母的约束了!现在,我真的如愿以偿了,我长大了,烦恼却也多起来了。沉重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来自于父母的压力更是让我不知所措。

梦醒了,梦里的美好回忆与我擦身而过,我还能再一次拥有这场梦吗?童年还有吗?等过完最后这一个“六一节”,我是不是就得和童年说“再见”?我即将跨入中学的大门,叩响成长的大门,把成长的脚印留在这最后仅有的童年生活里……这回忆,是最珍贵的,任何雨水的冲刷,也不能冲淡它们。

梦一般的童年 篇3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代表作,1981年出版后,这本童书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到2001年时日文版累计销量就已达到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该书还被译成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为它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该书的英文版仅日本国内的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

【作者名片】

黑柳彻子

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国籍:日本 出生日期:1933年8月9日

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彻子的小屋》《小时候就在想的事》《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

【作品背景】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说起作者的名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呢!当作者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的亲戚和朋友们都认为她肯定是个男孩子。爸爸妈妈是第一次有孩子,所以非常相信他们的话,于是给孩子取名为“彻”。但生下来一看,却是个女孩。名字都取好了,爸爸妈妈不想放弃,于是,他们立刻决定在“彻”后面加上一个“子”,就成了“彻子”。

作者小时候,周围的人都叫她“小淘淘”。但是,作者本人却一直以为人家叫的是“小豆豆”。后来,作者上了小学,所有的人都叫她“小豆豆”了。

书中小豆豆就读的学校叫做“巴学园”,这是一所像梦一样的非常特别的学校。巴学园究竟特别在哪里呢?

巴学园的校门——

巴学园的大门是非常矮的树做成的,而且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活生生的树。大门上还挂着一块写着学校名字的牌子——巴学园。

巴学园的校徽——

什么是“巴”?巴学园的“巴”,指的是用两个一黑一白的巴形图案组成的徽记(类似太极图案,去了两点),这表达了校长先生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巴学园的校歌——

“巴学园,巴学园,巴——学——园!”这就是巴学园的校歌。

在这首简单的校歌里,饱含着校长先生对学校、对孩子们的热爱,能把这种感情如此简练地表达出来的校歌,应该没有第二首了。

巴学园的教室——

在巴学园里,有六间用废弃的电车做成的教室。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简直就像是一边学习一边在旅行一样!

【片段赏析】

电车教室

小豆豆把手搭到电车教室的门上,这是昨天校长先生告诉她的教室,这时候校园里还一个人也没有。和现在的电车不同,过去的电车门上有拉手,以便从外面能够打开。用两只手握住门上的拉手,往右一拉,车门立刻就打开了。小豆豆的心怦怦跳着,悄悄地把头伸到门内,向车里望去。

“哇——”

在这里,简直就像是一边学习,一边在旅行一样!车里有行李网架,车窗也全部是原来的样子。要说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把司机的坐位换成了黑板,把电车的长椅子拆了下来,换上了小学生用的桌子和椅子,桌椅朝着电车前进的方向摆放着。另外,吊环扶手也没有了。剩下的,天花板也好,地板也好,都是电车原来的样子。小豆豆脱下鞋子,走到车里面,坐到不知谁的位子上。椅子是和原来的学校一样的木椅子,但坐在上面心情好极了,真想一直这么坐下去。小豆豆心花怒放,暗暗决定:“这么好的学校,我一定不会缺课,每天都会来的。”

接着,小豆豆向窗外望去,虽然电车已经不会动了,但可能是因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的缘故吧,感觉就像是电车跑了起来。

“啊,真开心!”

小豆豆终于忍不住发出了声音。然后,她把脸紧紧地贴在玻璃窗上,就像每次心里快活的时候那样,唱起了不成曲调的歌:

非常 快乐

快乐 非常

要问这是为什么……

正唱到这里,有人上车来了。是一个女孩子。她从书包里取出笔记本和文具盒,把它们放到桌子上,然后踮起脚尖,把书包放到行李网架上,再把装鞋的袋子也放了上去。小豆豆赶紧止住唱歌,照着女孩子的样子做了一遍。接着,又上来一个男孩子。他站在电车门口,像投篮球那样,把书包向网架上投去。网架上的行李网剧烈地抖动了一下,把书包反弹出来,落到了地板上。那个男孩说了一声:“真失败!”又从原地把书包向网架投去。这一次,书包稳稳地落在了网架上。男孩喊了一声:“成功了!”但立刻又喊了一声:“真失败!”一边爬到桌子上,打开网架上的书包,取出文具盒和笔记本。他一定是因为忘记拿出来这些东西,所以才说“失败”的吧。

就这样,小豆豆这辆电车上,一共上来了九名学生。这就是巴学园一年级的全部学生了。

而且,这也是同乘一辆电车“旅行”的伙伴们。

【分享感悟】

用电车当教室,多么新奇呀!电车教室里面,保留了电车里的一些设施,学生们每天都好像一边上课一边旅行一样!见到如此特别的教室,小豆豆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不会缺课!因为每天来这里上学都成了一件充满期待的事。

小朋友们,要是也给你们的教室换换样子,你们希望教室是什么样的呢?不妨把你奇特的想象写下来哦!

用手说话

今天下午,小豆豆在“自由之丘”车站的检票口,看到两个男孩、一个女孩正在比比画画地说话,他们看上去都比小豆豆大一点儿,远看就像是在玩猜拳游戏似的。但仔细看看的话,就发现他们比画的手势比猜拳游戏的剪子、石头、布丰富多了,有各种样子。小豆豆觉得“好有趣”,赶紧往前靠一靠,仔细地看着。三个人虽然像是在说话,却不出声音,一个人用手比画出各种形状,另一个人看着他的手势,立刻又做出不同样子的手势,第三个人也稍微比画了几下,突然,好像觉得非常有趣似的发出了一点声音,接着大笑起来。小豆豆看了一会儿,明白了他们是用手在说话,不禁非常羡慕:

“要是我也能用手说话就好了!”

不过,小豆豆虽然很想加入到他们的谈话中去,却不会用手势表示“算我一个行吗”,而且,人家又不是巴学园的学生,若是冒冒失失地过去搭话,怪没礼貌的。小豆豆默默地看着那三个人,直到他们上了东横线的月台。小豆豆下决心,一定要有一天“我也学会用手说话”。

小豆豆当时还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耳朵听不见的人,她也不知道,就在她每天乘坐的大井町线的终点——大井町,就有一个由政府创办的聋哑学校,那几个孩子大概就是那里的学生。

但是,那几个孩子看着对方做手势的时候,眼睛里都洋溢着光彩,小豆豆觉得那样子美丽极了,她期待着能有一天,会和他们成为朋友。

【分享感悟】

读完这一段文字,你们一定明白,“用手说话”是聋哑人的手语。天真的小豆豆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耳朵听不见的人,以为打手语是一种有趣的、特别的本领。小豆豆虽不明白实情,但是她从那些学生的眼睛里读到了乐观、开朗,希望和他们成为朋友。

小朋友们,除了聋哑人,我们身边还有其他的残障人士,比如盲人、智障人等,让我们对他们付出更多的关爱吧!像小豆豆一样,去成为他们的朋友。

【走近书评】

我相信每个读过《窗边的小豆豆》的孩子,都会梦想身边有一所巴学园一样的学校,在那里能遇到像小林先生一样懂得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校长,这是一个教育梦想,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实现的教育梦想。

——徐国静(教育专家)

童年的读书梦 篇4

健康路小学, 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我感激健康路小学。17年来, 怀揣着一种感恩, 我深切炽烈的热爱着我梦中的教育事业, 我选择了用书来爱我一批一批心爱的孩子们。在书的世界里, 我如痴如醉地追寻着我心中的教育梦想。

用诗歌开启生命的黎明。2012年9月, 我偶然结识了现在的六三班。这是一群人称“火星人”的孩子。几位调皮、智障的问题孩子像布堆儿似的云集此班, 各种各样的“奇人奇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面对此状, 我感觉那双正要振翅高飞的翅膀突然遭遇了不测, 而变得异常沉重。从而一时陷入了迷茫……然而我还是很快调整了自己, 我知道我只能试着用“书”来爱他们。

每天清晨7: 30, 当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 我会打开轻柔曼妙的音乐,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三个学期以来, 六三班的孩子们已人人背古诗200多首, 就连那位因车祸导致自闭, 甚至智障的小杰也能张口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的《行路难》了! 那天早上, 当小杰给我背出了《白雪歌》后, 我着实惊喜、激动了一阵子。我紧紧地拥抱了他。就在那个清晨, 我们的教室里仿佛一下子充盈了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曼妙……我在那天的随笔上写到: “用诗歌来开启的黎明是多么幸福的黎明; 由古诗文来夯实的童年是多么幸运的童年! ”

hellow! 你是夏洛吗? 我经常告诉孩子们“阅读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活动。爱读书的孩子更聪明; 爱读书的孩子更幸福; 爱读书的孩子更美丽。一个手捧书本在窗前静静阅读的女孩是最美丽的女孩; 一个手捧着书本在草地上忘我阅读的男孩是最可爱的男孩! ”

为了实现亲子共读, 班级共读, 我多次召开家长会。不厌其烦地利用校信通发短信, 告诉家长, 要先做读书人, 在做父母。记得在第一次家长会上, 特意把教室布置的很有读书氛围, 还在正黑板的醒目位置用美术字写了一段史斯克兰 . 吉利兰的名言“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 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家长会上, 我还鼓励家长反复朗读这段话。读着读着, 我就感觉许多家长已经理解了, 并接受了我对他们“用书来爱孩子”的建议……

家长会后, 我发现给我打电话问给孩子买什么书的家长多了。到图书馆办证的学生多了。两年半下来, 我们师生共读的书已有25本。记得在读完第一本书《夏洛的网》之后, 孩子们被主人公夏洛和好朋友威尔伯之间深厚的友谊打动了, 班上一时间掀起了一段“夏洛热”。生活中一只小小的蜘蛛都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记得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 “今天, 我在楼道里打扫卫生, 在一个角落里, 我发现了一只正在织网的蜘蛛, 我连忙蹲下身子打招呼: Hello, 你好啊! 你是网洛吗?”

……

我们可以想象, 当一个孩子可以将书里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那么他们的精神, 语言会是怎么样的呢?

让每个孩子走向美丽的紫丁香。班上有个男孩叫壮壮, 扁扁的嘴巴, 塌塌的鼻梁, 小小的眼睛仿佛一眨就是一个坏点子, 俨然一个标准的来自农村的“小坏孩”。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竟能与书结缘。

他能与书结缘, 应该纯属偶然。那是今年10月份的第一个周二。我和班上图书管理员照例从图书馆换来了书———《狼王梦》,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阅读课上我照例为孩子介绍了书封面、书脊、背面、扉页、目录等等。一切照例, 没有什么异样, 然后是开始师生共读《绝境分娩》……然而我不知道一颗坚强正义健康积极的种子就在此时正在一个孩子的心里氤氲而生……

“老师, 沈石溪现在还活着吗? 他现在在哪儿? 你说他写的事是真的么? 真的有一片草原叫尕玛尔草原吗……”下课铃一响, “坏小子”壮壮以风驰电掣般速度跑到了我的面前, 打连珠炮似地问了我这么长一串问题。我又吃惊又高兴地望着他,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 说: “让我们一起读完它, 再来讨论吧! ”

第二天早晨, 我刚进教室门, 壮壮就兴冲冲地走向我, 扬了扬手中那本《狼王梦》说: “刘老师, 我昨天晚上看了半夜。终于读完了, 你说紫岚的梦想能实现吗? 她外孙能当上狼王吗? 对了, 这本书还有续集吗……“他说起话来问题总是一大串一大串的。看他那由于兴奋而被涨红了小脸, 我正要掩饰不住地赞扬一番, 却又故意掩饰住心中的喜悦, 说: “你再到图书馆去找找吧! ”

当天, 我就看见了壮壮从图书馆捧回了另一本书《疯羊雪顶儿》。随后是《再被狐狸骗一次》《斑羚飞渡》《红奶羊》《鸟奴》……图书馆所有的沈石溪作品都被壮壮收入囊中。与此同时, 我再也不用担心他会像以前那样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那样放诞不羁了; 再也不用因为他有意无意地欺负了某个同学来不及外理问题而烦恼了———因为他总是坐在动座位上, 如痴如醉地与沈石溪对话, 与沈石溪笔下的那群动物同呼吸, 共命运……

我和六三班的全体孩子用了两周的时间一起完成了《狼王梦》的阅读之旅, 在那天的阅读交流课上, 壮壮认真地说: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兽医; 为了我的梦想, 我一定要像紫岚那天坚忍不拔, 不屈不挠, 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习。”

相信那幸福缤纷的春天! 新教育实验提出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可以是师生的对话, 可以是日记里朴素真情的表达, 可以是师生用笔编织的有意义的生活。本班的轮流日记, 为我们师生对话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每天早晨第一节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 因为那一刻我就可以读到十个孩子的轮流日记, 孩子们或喜, 或忧, 或乐, 或悲。但终归都是真实的, 每每我都会投入地看, 动情地批。

孩子们每天第二节课间操后将能准时看到。那时, 他们是何等的快乐啊! 他们总是三五成群的读着, 品着, 笑着, 相互解说着……一次, 我在后面的学习园地内深情地对孩子们说: “读书使人聪明, 读书使人美丽, 读书使人幸福,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成长不可无书。亲爱的孩子们, 我深深地知道, 在这样一个凉风习习的初秋里, 我带给大家的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 我将用这朴素的岁月为土地, 与大家共读, 共写, 共同生活。相信两年后的今天, 你们定会还给我一个幸福缤纷的春天! ”我不苛求孩子们一定读懂我的这些话, 但我知道自己正在孩子们美好的童年岁月里精心地播洒一粒粒种子。我相信这一点, 就像种子相信土壤和岁月那样———深信不疑!

我的童年梦作文 篇5

早晨,朗朗的读书声在各个教室里回荡,吸引着你,“嗡嗡嘤嘤”有如群蜂采蜜,“啁啁啾啾”胜似百鸟学歌。

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发挥我们兴趣爱好的地方——那就是社团。社团有:科技社、国画社、读书社、乒乓球社等等。我在心里暗暗的想:“国画是墨笔风雅纷清香,书笔文雅清溢园。”所以我参加了富有墨笔芬芳的国画社,自从参加国画社后,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位著名的画家。

四年级时,我在花园里游玩,看见了傲然开放的梅花,觉得它很坚强,能在冷风冷雨中开放,便兴致勃勃地想画梅花,我先用笔打稿,一笔一笔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把稿打好了。一看,不错,现在就让我来打扮打扮一下你们吧!我一拿毛笔,心中像踹了个小兔兔一样砰砰乱跳,我拿起笔毛小心翼翼地往水面上沾了沾,又怕水多,把仅有的一点水也挤掉了一半,我举起微微颤抖的手,一咬牙,一闭眼,一按,连忙收了回来,一看,哎呀!这哪像花呀!简直像个大红豆,我想:“颜料太多,水又少,当然画不好。”我有画了一次,这回一定好了,我满心欢喜的一看,啊!纸被浸湿了一大片,颜色很暗淡,想要放弃时,一句话涌入我心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呢?”于是,我便去请教我们的国画老师胡老师,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我终于要画出了一朵娇艳欲滴的小花,我高兴极了!接着,在老师的帮助下又画了几朵五彩的小花和墨绿的叶子,一幅完美的作品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原来只要掌握要领,水和颜料搭配均匀,一定能画好,从这时起,我便乘着理想之马,挥鞭启程!让我们尽情挥洒吧,挥洒笔墨与汗水,留下逐梦的故事;尽情拥抱吧!拥抱阳光明媚的土地,拥抱梦想成真的未来吧!

最美童年梦 篇6

这款手袋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法国冈维拉地区(“Granville”)开朗的生活方式。冈维拉位于法国诺曼底海岸,是Christian Dior先生出生及长大的地方。对Dior先生而言,冈维拉象征着愉快的生活,并充满了儿时的快乐回忆。这款风格出众、易于配搭的手袋就是以冈维拉这个地方来命名的。

1905年1月21日,Christian Dior(克丽丝汀·迪奥)先生出生于法国诺曼底附近美丽的海滨度假城市Granville。他的家庭在当时属于显赫的上流社会,舅舅是内阁部长,父亲靠做化肥生意成为一名成功而富有的商人,母亲是上流社会优雅而富于智慧女性的代表,协助他父亲精心经营家庭财产。家庭条件虽然优越,但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从不懈怠。自小,Dior先生在私人保姆的严格管教中,在父母为其早已绘制好的成长蓝图下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

孩提时代的Dior先生,对大地、植物和花草有着特殊的兴趣爱好(这种崇尚自然与随性的思想是设计Dior Granville的灵感来源)。他母亲的私家花园在当时已享誉一时,而如今,他家的花园仍是Granville城市的一个知名景观。Granville每年有嘉年华会,年轻的Dior先生酷爱画画,经常会描绘一些游园景象。从这些充满浓厚艺术气息的物象中,不难看出艺术的灵感和审美情趣已在年轻的Dior先生心中渐渐形成并深深扎根。而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后来领导垒球时尚潮流的大师。

童年的教育背景与生活环境深深影响了Dior先生将来的设计风格。Christian Dior 2009年秋冬季的配饰系列将时尚元素与Dior经典设计呈现于其最新推出的Dior Granville手袋上。手袋款式强调精湛的手工艺,其时髦、年轻、随性的风格更适合配搭各种服饰及打扮。

Dior Granville手袋表面的羊皮缝纫工艺体现了不少Dior的经典设计,承袭了Dior独特的风格。以最精巧的工艺,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在手袋表面缝制条纹花饰,巧妙地制作出经典的“cannage”图案。手袋有特大或迷你的“cannage”图案,让款式设计更多彩多姿。此外,具代表性的D.i.o.r,吊坠饰物让手袋品牌立显,而金属制的椭圆配饰更为手袋增添一份奢华感。

手持Dior Granville的时候就能够体会到其时尚、神秘及低调的气质。另外,还可以扣上软皮制成的带子,将两旁的手把翻转,露出羊皮或蟒蛇皮的内层,成为肩上的配饰。手袋共有3种大小尺寸可供选择。

上一篇:回归文学教学的正道下一篇: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