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精选12篇)
抛锚 篇1
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考虑,抛锚式教学属于社会建构的一种类型,与情境创设乃至情境理论非常密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与体验问题。与情境创设不同的是,当教学在情境创设中一旦确定了问题,需要立刻停下来,就像轮船抛锚一样固定教学内容与过程。笔者结合实践,以高中历史教材的《世界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为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谈谈在抛锚式教学中所做的尝试。
一、反思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的优劣
1.优势。抛锚式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要利用课程内容创设情境,形成锚点,精确引导学生体验问题。比如,针对“人文主义思想”这一章节内容,可以结合《泰坦尼克号》这一部电影的具体视频以及相关文字,再现当时火灾场面,引导学生对人性乃至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等的认识。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就易于实现教学目标。
抛锚式教学模式,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出现无数个解决方案。比如,同样是复习“人文主义思想”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结合泰坦尼克号海难中生存资料引导学生深入解读。
2.局限性。基于各方面原因,在具体构建抛锚式教学模式中还有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相关认知乃至专业知识有所不足,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因素,因而在探究学习中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相应资源的整合以及解读上。还有具体教育理论方面的欠缺,如教育学、心理学等。
抛锚式教学模式虽然加快了教师传统思维习惯的改变,但受制于诸多因素,大多教师仍然抛不掉讲授、指引、总结等方面的指导性功能,没有真正投入到为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搭建平台这一角色上来。更没有主动去研究学情、整合资源,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动力。
二、探析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1.启发性。抛锚式教学模式最大的原则就是针对学习和教学都应该有“锚”,通俗地说,就是指在情境创设中足以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问题。在教学中,这“锚”应该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着力体现学科的科学性与开放性,以及能够推动目标实现的阶梯性,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不同层次的问题,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独创性的认识。
比如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笔者曾在这一专题复习课中,巧妙把握其独特的情境资源,开发出具有个性的锚点,从而顺利切入教学环节。具体素材以及问题情境如下:
出示泰坦尼克号数据:全长约269.06米,宽28.19米,吃水线到甲板具体高度为18.4米,注册吨位为46328吨。引导学生与足球场进行对比,长大约等于2.5个足球场的长度,宽、高大约等于0.5个足球场宽的尺寸。
师: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具体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具体是靠什么力量来前进的?(引导学生观察泰坦尼克号的四个烟囱)
师:想想在那个时代还有什么动力可以依靠的?(出示影片以及相关知识,给学生提供泰坦尼克号豪华楼梯以及螺旋桨,引导学生认识蒸汽机以及钢铁技术)
师:现在我们再来想一想,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还有哪些新发明、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交通等方面呢?
这里利用泰坦尼克号引导学生认识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锚点。在具体情境中,结合文本相关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开放性。课程材料只是最原始的内容,是给学生探究活动浅层次的素材,这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自行创设情境,从而有效开发学生发展空间,生成课堂精彩。比如文本中曾提供这样一部分资料,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1)泰坦尼克号的名字由来,可以联系希腊神话进行探究。(2)美国《造船专家》杂志的评论,即“根本不可能沉没”。(3)船员与游客的对话,即:“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对此,引导学生探究后,学生可以认识到:(1)科技发展是永不停歇的,那个时代生成的钢板虽然很硬,但是含有很多杂质,比如硫化锌等,经过海水浸泡,则变得非常脆弱,按照现在要求,则根本不可能用来造船。(2)大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只可以利用,并与之和谐相处,而不是去征服,否则必然会遭到“报复”。对于学生来说,探究本身来源教材,但是结果却需要高于教材,也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彰显一定的开放性与创造性,这才是探究教学的真正目的。
可见,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出富有渐进性的“锚点”问题,让所抛之“锚”引出的问题情境,能形成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究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解决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调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在探索与思考中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想使得探究结果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契合课程和学情又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预设的问题一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
三、展望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愿景
1.促发展。针对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一些人往往过高地认可标准化成绩测试中分数的意义,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乃至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实际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应付标准化成绩测试的能力以及考试分数都是不确定的,唯一能够展望的美好愿景,则是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可以在这种理论模式下会得到长足发展。
2.重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毕竟在这种理念引领下的模式教学中,预设的任何问题都是不确定的,都有可能存在若干答案。就《泰坦尼克号》这一部电影而言,有学生会看到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有学生会认识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当然也有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黑暗,还有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甚至还有人会想到这次航程的起点、终点,以及这部电影的特殊意义等。这些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讲都属于探究成果,而这却不是一张标准试卷所能容纳的,更不是分数所能衡量的。
3.改评价。对于抛锚式教学模式,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合理的评价方式。当前,最客观的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探究行为、思考过程进行记录,并以此为评价依据。但是这一类评价往往受诸多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缺乏较为客观的评价。还有,由于记录的限制,对当时教室的布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就需要开发新的评价工具,从而能够科学、全面反映学生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下的思考与成果,以便推动课改顺利进行。
抛锚式教学模式与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一脉相承,它需要把具体的学科知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自身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让学习目标的生成、学习的效果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搭建的新的平台,这个平台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具有很大的操作性与实践意义。
抛锚 篇2
抛锚式教学探究的基本目的不是进步学生在测验中的分数,由于这类测验大多数侧重的是互不关联的技能和知识的片断。温特比尔特认知和技术小组(ctgv)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步达到目的能力,这种目的是完整的——从某一新题目的一般定义开始,天生为解决新题目所必须的子目标,然后达到目标。附加的目标还包括和他人有效地交流思想和展开讨论以及为有效地评判他人提供论等。为此,探究职员设计了一系列评价标准,试图根据自己设定的目的评价抛锚式教学的全过程。
在大产业范围应用不着抛锚式教学中,探究职员不仅采用自己的评估工具,同时,也采用了标准化成绩测验作为评价工具。这样做是为了表明,在不降低学生在标准化成绩测验中的分数的同时,学生能在有关复杂新题目解决的评价中获得明显的成就。探究职员曾经担心,从传统课程中抽取一部分时间用于杰斯帕系列的教学,有可能降低学生在标准化成绩测验中的分数。不过,实验进行至今,这种担心还没有变为现实,在若干平安中,实验小组在标准化测验中甚至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有趣的是摘要:普通学校的教师还可利用抛锚式教学课程中和某一知识、技能相应的教学时段,往帮助学生在标准化测验以及其它各种测验中获得高分。
为了证实抛锚式教学方式能导致比传统方式更好的学习和迁移,探究职员设计了若干方法用以丈量复杂新题目的解决。首先,应确保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教学中获得的是同样的基础内容,只是对教学进行支撑的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夏洛克系列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获得有关故事要素的教学,以使更好地发展故事的情节。不过,实验组的教学是在各种形式多样的故事背景中进行的。结果表明,在故事写作、词汇应用和相关的历史知识的获得方面,实验组的学生都要优于控制组。
又如摘要:在杰斯帕系列的教学探究中,实验组和控制组同样得到包括间隔、速度、时间计算在内的基础概念的教学。只是,实验组的教学贯串于解决杰斯帕历险中的一系列新题目;而控制组学生解决的是标有不同题目的、一般的一步或二步文字题。数据表明,有机会在解决一个完整的杰斯帕新题目的背景中工作的学生,向复杂新题目解决的迁移能力大大强于控制组,这是由于,在杰斯帕新题目中包括了很多内在相关的子新题目,这种教学远胜于仅仅解决覆盖同样内容的彼此不相关的一步或二步新题目。
此外,ctgv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评估探究,对抛锚式教学方式和目前在各种学校中进行的传统教学方式作了比较。在最近的探究中,探究职员不对对照组的教学内容进行控制,但实验组仍优于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参和的“真实的”对照组。从大规模评估获得的数据表明,实验组的学生(不受性别和种族的影响)无论在学习态度还是新题目解决能力方面都具有上风。
抛锚式教学中的迁移新题目
曾有人担心,发生于具体情境地中的抛锚式教学会使学生对所获得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跟具体背景焊接在一起,这样势必影响知识的迁移。应该承认,在特定场景中进行情境教学确实存在这种潜伏的危险,但对于知识迁移而言,这种危险并不是不可避免的。ctgv在过往三年中进行的实验表明,经过全盘认真考虑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在情境性的抛锚式教学中发展各种经验的表征,这将促进迁移发生的可能性。以下就是探究职员设计的可由抛锚式教学引发的不同类型的迁移。向新的类似新题目的迁移
迁移的第一个标准是对新新题目的建构,该新题目应和先前解决的新题目直接相似。例如,学生已经在杰斯帕的第一个和航行有关的历险的背景中提示了间隔、速度、时间概念。现在,教师则要求在类似的新的场景(比如,船型、耗油不同、起迄地点、时间不同等)中,建构新题目及其解答。
向部分类似新题目的迁移
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将某一特定课堂中的活动和其它课堂或校外的活动自发联系起来的程度。早期的探究发现,在一些事例中学生自发地将课堂获得的信息用于日常生活。最引人注目的是摘要:学生在影像提供的情境中学习如何利用标准度量稀奇(印地安娜·琼斯的高度)后,会自发地将所学知识用于丈量其它物体,如飞机的长度、校园里旗杆、树木的高度等。同样,在夏洛克项目中,学生会把学到的词汇自发地应用到其它的课堂和不同的内容领域。此外,有些学生在书写活动中,还自发地天生横贯几个故事的连贯的情节结构。
使用权用杰斯帕系列的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探究职员不断收到家长的报告,反映的孩子将杰斯帕学习和日常生活活动联系起来。例如,有的家长注重到,当他们的车子停在加油站时,孩子开始询问车的燃油容量和功率;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对各种度量单位产生喜好,等等。这种将抛锚式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自沉地应用到生活真实情景中的能力,及有力的表明抛锚式教学有助于提主学生向真实的、高效率学习的移迁能力。
向特定学科领域的迁移
ctgv曾说明,用于教学的支撑物并不一定是视觉的。探究组的一位成员就曾经将基于平安和基于新题目的学习推广至医学、法律和商务内容的学习领域。在这一探究中他主要利用语词形式的支撑物,探究结果表明学生通过学习把握了一整套组织有序的知识,同时还提出并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参加这一实验课程的学生都有是按照侧重语词技能的标准选择出来的。
尽管如此,ctgv仍然以为有足够的理由偏爱视觉支撑物,而不仅仅使用语词支撑物,尤其是对于那些未达到语词技能选择标准的学生。偏爱视沉支撑物的理由之一就是给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一个参和课堂讨论的机会。理由之二是,视觉支撑物更易于传达极其丰富的、复杂而新奇的信息。理由之三是摘要:既然丰富的视觉环境能引起更广泛的关注,那么,在这种视觉环境中,不同小组的学生就有机会集中注重同一个支撑物中不同方面的新题目。比较语词和视觉支撑物差异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单用一种方式——或书面的或影像的方式解决杰斯帕的一个新题目。结果表明,只用书面材料的学生,在返回原处寻找解决新题目所必须的相关数据时,有较大的困难。
目前,ctgv在夸大视觉支撑物的优点的同时,仍在努力进步学生处理语词材料的能力并将此作为探究目标之一。比如,在涉及阅读、写作的抛锚式课程中,探究职员在开始时试用视觉教材,然后逐渐帮助学生适应纯语词不达意的教材。
抛锚式教学的优点
ctgv以为,围绕支撑物组织课程有以下几点好处摘要:
首先,对于教师为完成一个基于社区的真实项目往发现所必须的一切资源是十分困难的。但围绕支撑物组织教学则比较易于治理。利用具有丰富信息的支撑物为改变课堂教学的实践提供了台阶,避免了因项目自身的改变而导致的过于忽然的变化。
由于学生在活动开始之前具有的经验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围绕支撑物组织教学有利于使学生的原有的预备水平趋于平衡。
支撑物还为学生以及社区其他成员积极参和知识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共用平台。不同的学生可以从同一个原始情境出发,提出 不同的新题目以及解决的方案。新新题目的提出往往受到他人的重视并激发出浓厚的喜好。
支撑物的利用还促进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社区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例如,邀表家长和社区成员进进课堂,和学生共享支撑物,在解决复杂新题目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在有些领域可以为学生提供补充信息。其中有一例就是家长在观看了涉及紫外线的历险后,邀请学生现场参观真正的紫外线外线。
抛锚式教学探究项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是摘要:教学能在何种程度上使学生通过学习为未来作好预备。支撑物可能为学生敏感的、形成性的评价奠定基础,这交有助于保证所有的学生尽自己的可能学到最多的知识。对情境认知的反思
通过1990年以来的实验探究,ctgv对情境认知作了进一步的反思。提出,1)必须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看待“表境性”;2)有关学习和迁移的情境观点;3)如何利用远程教学技术创建“学习共同体”,以支持学生为生活做好预备的学习类型。
有关“情境地性”的广角思考
1990年以前,ctgc主要夸大以影像为支撑物或在宏观背景中进行情境地教学。如今,探究职员固然仍然相信,支撑物对改变课堂中发生的教育活动着重要的功能,但有必要进一步清楚地思考支撑物所处情境的文化背景。实验表明,教师和学生在开始杰斯帕系列课程的工作时,首先必须面对的挑战是改变其课堂的文化,即帮助教师从“讲述者”转变为“教练”或“学习的伙伴”。其次,学习最好从比较简单的技术开始,如带有远控器的电视唱片或条形码解读器等,比较复杂的计算机技术可以稍后再先容。此外,应为技术的试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设备的支持,以避免因设备新题目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此外,通过实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证实,帮助实验教师获得学校和社区对新项目的广泛支持是极其重要的。为此,教师已经在工作中创造了很多方法,比如,邀请家长和行政职员进课堂解决杰斯帕新题目。探究职员也创造了一些重要的评价工具,以便让教师有可能性展示学生通过抛锚式课程所学到的东西。这一切将有助于转变家长和社区其他成员的教育观念,以便为抛锚式教学的顺利实施创造相应的文化背景。
学习和迁移的情境观
抛锚式教学的实验探究帮助探究职员逐渐确立起有关学习和迁移的情境观点。根据格瑞诺(greeno)等人的学习定义,即学习是“„„和一情境中的物和他人交互功能能力的进步”,将迁移新题目理解为摘要:如何学习参和某一情境地中的活动可以影响(正面地或负面地)此人对某一新情境中另一活动的参和。ctgv以为,greeno及其同事对学习和迁移的定义的启示是摘要:不同情境地中的学习是不同的。由此,应该引起探究职员注重的是摘要:大多数有关学习的探究都主要关注典型的学校场景中的活动。然而,有些探究者指出,典型的课堂文化会导致学习的肤浅,而不是深进。因此,为了全面、深刻地熟悉和探究真实的学习和迁移,作为各种学习理论基础的应该是对由各种场景中发生的学习所引起的广泛变化进行分析,而不只是单一地、局限地孤立地探究学校场曩发生的学习。
夸大情境地认知的理论家十分注重对发生于日常场景中的学习和新题目解决进行分析。例如摘要:赫美罗(hmelo,1992)以为学习和教学的原则提出应该依据两种不同的分析摘要:其一是对基于课堂教学的学习的分析;另一种分析对象是非学校场景中的学习。他曾对这两种学习原则进行比较。他指出,在学校场景中,学习通常是教师指导的,而在非学校场景中学习必须由学习者自己指导,这就要求学习者克服学习中对他人的依靠独立地识别、分析、解决新题目。此外,不同场景要求的学习策略也不同摘要:学校场景中夸大的学习策略的类型主要是应付考试的,如记笔记、回忆并记忆课文中信息、关注新题目的标准答案、猜测测验的可能性范围等;和此相反,在以解决真实新题目为目标的很多非学校场景中,学习策略夸大的主要是识别重要新题目、机会和场景以及如何确立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目标、如何寻找为解决新题目所必须的资源、手段、方法和途径。
学习和迁移的情境观对评价新题目有着同样重要的启示。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障碍是教师和学习系统经常过高地考虑标准化成绩测试中分数的意义。事实上,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并不能保证且有助于他积极参和新情境中相应的活动,如摘要:职业工作所必须的独立学习活动。因此,改变课堂文化挑战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改变作为学习标志的评价的实质。这一点对于解释杰斯帕软件的目的是很重要的。该软件的主要目标并不在于提供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成绩。但ctgv需要有评价学生进步的方式,所以,开发了评价工具,主要用以评估新题目发现、新题目表征的天生性技能。沉得这些技能对于不断变化的日常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新的评价方法作为一个题目已成为近十年来论述的主要新题目。情境学习和迁移理论有助于阐明教材、教学和评价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确定课堂、学校和共同体的文化。
船舶工业:抛锚还是远航? 篇3
造船业的冬天可能比金融危机更加漫长。权威数据显示,新船订单在急剧下降,2008年9—12月,我国承接新船订单31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5%。专家估计,现有产能可能过剩1/3。估计,今年1月份新船成交8.75万载重吨,依旧处于地量状态。
自2003年以来,随着中国重工业化进程加速和全球船舶产业转移,国内船舶制造工业进入黄金期。
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其核心指导思想为:2006年到2015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及时承接外国产业转移来提高市场竞争力……预计到2015年,中国造船年产量将达2400万载重吨,使中国成为世界造船业第一大国。
由于生产条件限定,造船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我们认为,政府对造船业的重视体现了对东部沿海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展开布局。同时,由于造船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都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因此在未来5~10年内,造船业或将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柱产业。
但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由于新增订单锐减,融资贷款渠道收紧,船东毁约弃船的现象增加,中小民营企业将最先倒下。造船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能度过此次寒冬的,除了“南船”、“北船”、中远等巨型企业外,只有少数拥有足够规模、技术实力和资本支持的民营企业,比如太平洋造船厂能够生存下来。
当前,中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于巩固和
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们注意到,政府规划中格外重视自主研发高附加值船种。在《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求到2010年中国建造的散货船、油船市场占有率分别提升到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集装箱船市场占有率接近韩国,LNG船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成为高新技术船舶重要生产国。为此,在原国防科工委通过实施的“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中,建立起以政府主导的大力推进船型创新,实施品牌战略,使中国船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的策略。
扬子江过暖冬
杜若洋
当全国造船业风生水起的时候,扬子江董事长任元林预测其后必有一轮大萧条,他要求扬子江要像北极熊一样积累过冬的“脂肪”。
说到兴起,扬子江造船副总经理缪为群开怀大笑,笑容不仅涨红了脸颊,而且染红了前额。缪为群轻松的心情和他所处的民营船舶制造业的情形不很相称。2009年,绝大部分民营造船企业处在冰冷的寒冬之中。显然,扬子江过的是一个暖冬。
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是中国第二大民营造船厂,新加坡上市公司。清晨七点半,在其占地106万平方米的新厂区里,上万名工人已经开始紧张的劳作,船坞和船台上满是已经初具模样的货轮。
“我们现在的生产很正常。没有遇到船东弃船的情况。”缪为群告诉《创业家》。据公司2008年年报,扬子江全年实现利润近15.8亿元,净利率达到21.5%,即使在全球市场已经陷入全面萧条的第四季度,其利润仍然同比上涨了25%。
支撑这一数字的是该公司早在2007年就制定下的“北极熊战略”。当时全国造船业风生水起,扬子江董事长任元林预判其后必有一轮大规模的萧条,他要求扬子江要像北极熊一样积累“脂肪”。
战略的落实从选择客户开始。2007年底,扬子江和中国远洋(Cosco)签下20条船的订单,价值超过100亿。就为这20条船的产能。当时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外船东出价比中国远洋高出5%,但扬子江最终选择了强者。“在这轮经济危机中,中央要求Cosco不许退船、不许降价,当时我们决策的价值一下就体现出来了。”缪为群说。
扬子江的第二个策略是集中船型。从2007年开始,公司只接两个船型的订单,其中92500吨散货船接单38条。4250箱的集装箱船接单58条。以此规避船东弃船的风险,同时通过上量压低成本。
2007年扬子江完成IPO,融资55亿元,再加上2008年30亿元的定向增发,使得扬子江的现金流更加充沛。“他们账面上应该趴着60亿元的现金。”上述接近扬子江的人士透露。
扬子江对于产品定位有着独到理解:“现在整个国家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船舶越高端越好。”缪为群说,“事实上,中低端的油轮、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在整个市场中要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这是一个持续存在的市场。”扬子江的产品就集中在市场的中端。在这个技术门槛并不很高的市场中淘金的关键在于成本,而这恰恰是中国民企的优势。
扬子江并不担心《船舶产业振兴规划》中传递出来的产业升级重组整合的信号。“中央财政的钱当然会用来补贴国企,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市场里过来的,它不会影响我们的生存。”
中学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探微 篇4
一、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解读
抛锚式教学是20世纪末美国教育家根据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来的, 并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 逐渐地向国内、国外教育界推广, 虽然没完全代替世界各国的传统教育方式, 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
所谓的“抛锚式”教学, 就是“实例式教学”或称“基于问题的教学”。主张教学内容, 要建立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的基础上, 把确定的“真实事件”比喻为“抛锚”, 这种确定, 意味着在大海中锚把船固定了, 在教学中“锚”把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固定了。
抛锚式教学把“情境”认知作为学生有效地学习、研究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基础, 认为各种知识来源于各种实际活动和各种充满感染力的情境, 在情境中包含着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教学理念。学习是借助“情境”的帮助而掌握知识的建构过程, 其理念是:“ (1) 情境是一切认知的基础; (2) 知识是情境性的社会实践, 是对外部世界的重新建构; (3) 学习是与群体相互合作互动的过程; (4) 强调认知工具或资源的运用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 (5) 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晰地表达理解和反思; (6) 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帮促者; (7) 强调真实性的评价。”这些内容说明, 抛锚式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 而是具有严谨科学的多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中包含着情境创设, 即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与学生学习相一致的情景;确定问题, 即“抛锚”, 在情境中恰当地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自主学习, 即教师由过去的在前台唱主角, 走向教学的幕后, 让学生自学, 教师只是以熟练的新手角色参与到教学中, 在情境中与学生一起感受、分析、研究课程所展示的图景, 将传统教学中的权威者变成教学中的辅导者和促进者;协作学习, 即根据学生的情况建立学习小组, 给学生时间, 让他们相互讨论, 交流、沟通对情境的不同感受, 加强记忆, 深化他们对所学问题的理解;效果评价, 即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随时记录学生的表现。
“抛锚式”的教学模式, 无论是哪个学习阶段还是学科, 都是可以运用的, 特别是中学政治课的教学, 更应积极尝试抛锚式教学方法。但是, 由于中学政治课的知识层次、教学目的与其他阶段、其他学科不同, 在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时, 应有所区别, 需要任课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能力现状、时政敏感度等对课堂进行精心构思, 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抛锚式教学过程。
二、“抛锚”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抛锚式教学的理念与过去的教育学某些观点是相吻合的, 如老教育家加里宁认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 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 以便在受教育者的心身上, 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这说明, “感化作用”是教育过程必需的预设和目标效果, 没有感化作用, 政治课教学就意味着失败。因此, 强调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和联想地掌握知识, 也就成为抛锚式教学的最大特点。
怎样在中学政治课中实行抛锚式教学呢?这是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因为中学的政治课教学和其他阶段、其他学科的教学是有差别的, 绝不能把它们的抛锚式教学机械地搬到中学政治课堂中来。例如:如果说大学课堂的抛锚式教学是为了锻炼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思维或提高创新能力, 那么中学课堂的抛锚式教学就应该以“感性思维“为主, 牢固地奠定中学生的基础。不应强求中学生通过一节或几节课就具备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等高层次辩证、科学的思维方法, 而应该在常识性知识的基础上, 逐步向理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引导。这样中学政治课的抛锚式教学就有了自己的特点, 即感性思维的情境式教学, 或中学式的“抛锚”。
因此,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成功地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 必须根据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 要精心地设计教案, 对授课的每个环节进行周密的思考, 分析这些环节的联系性, 其次 (应该说是重要的环节) 要有选择地制作课件, 根据授课内容, 选择的“情境”不但要生动有趣味性, 而且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实用性。这样的“情境”才能使中学生产生感觉、感知、表象等感性思维, 并有效地向理性思维引导。如中学政治课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走向自立人生》和第二课的内容《人生当自强》, 可创设像美国电影“荒野有情天”那样的情境:一个孤独的身患癌症的老人, 从美国回到了他的出生地澳大利亚的森林, 遇到一家三口人开着房车去森林深处的大峡谷宿营, 房车制动失灵, 大人在车中摔悬崖死亡, 留下了娇生惯养的小男孩。老人没能力把小孩送回到有人的地方, 为了让这个落难的、迷途的孩子不死在大森林, 他带着孩子一边向自己的木场行走, 一边教孩子各种野外求生的知识。他教孩子在森林里如何辨别方向, 怎样在溪水中用手抓鱼, 怎样捉兔子等, 还告诉小男孩说:“在野外不要吃红色的果实, 一般红色的食物都有毒, 当然, 草莓跟番茄除外。”小男孩由娇生惯养到学会谋生、自立, 由软弱变得坚强。老人走到他出生的木场就死了, 情境中处处让人感觉到小男孩有希望走出大森林。情境非常感人, 能让中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人生会遇到各种情境, 不自立、自强是很难生存的。再次, 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 加深对“情境“的感悟, 并提出各种问题让教师解答, 从而得到正确的引导。最后, 以写心得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回忆、加工、升华, 并通过批改作业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纠正当中落后的、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中学政治教师运用“抛锚”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情境”等, 必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中学教师的较高素质是抛锚式教学的保障
由此看来, 抛锚式教学模式, 不仅要求教师简单地改变老一套的教学方法, 转变角色, 而且要进行教学改革。能否改革成功, 是否符合抛锚式教学理论的要求, 关键在于老师是否具备较高的素质:高尚的师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广博的人文知识、丰富的教学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制作具有感染效应的课件等。如果教师没有这些素质, 就不能在中学政治课很好地运用抛锚式教学方式, 甚至没有能力运用, 或是勉强的运用, 达不到抛锚式教学的效果, 就算不上成功的教学改革。
因此, 中学政治课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是新时代教学的必然要求, 应以丰富的知识、多才华的风采开展新时代的教育。要达到较高的师德和知识水平, 必须从几个方面努力。
1. 博览群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 一方面充实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 另一方面要积累新时代的语言, 运用新时代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教学, 将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抛锚式教学效果。
2. 收集和了解国内外有关中学的“抛锚式”教学信息, 根
据国情和学生情况, 认真比较、分析他们的成功和失败, 吸取教训, 使自己的教学在情境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完整有序。
3. 熟悉中学政治课教材, 并常做分析研究, 若不熟悉教材, 就难以实现抛锚式教学的预期目标。
同时, 熟读现代教育学, 研究现代教育与过去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悟出其中的科学道理, 也是很重要的。
4. 认真学习青少年心理学, 结合学生的实际, 解读学生的
种种心理活动, 了解学生愿意学什么、不愿意学什么, 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的个体差异、思维特点等各种状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做有心人、细心人, 在抛锚式教学中选择的“情境”才能有针对性、代表性、实用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这是开展抛锚式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 抛锚式教学才能进一步获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 应该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建国.“军事理论”抛锚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2 (5) :93.
[2]刘洋, 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模式.江西教育研究, 2005 (2) :9-11.
长江船舶抛锚扎风指导意见 篇5
长江水域实属遮蔽区域,理论上全线都是避风区,所以常人一般不理解:长江船舶也要抛锚避风。事实上,笔者经过多年的长江船舶管理经验,给同行或船舶一些长江船舶锚泊扎风的指导意见供参考。1、上游库区
自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上游宜昌秭归段至重庆涪陵段就形成库区,江面变宽,水位抬高。夏天时节,由于周围山区特殊的地形,库面上容易发生风暴或龙卷风。虽然持续时间段(一般不会超过 8 小时),但风力大,最大水面上风力可达 10 级,此时,小吨位船,空载船,就有必要减速航行至岔河口或山凹处,触坡避风。2、中游段
长江中游段,洞庭湖口,城陵矶段,由于洞庭湖与长江交汇,此处江面较宽,水流紊乱,再加上周围的丘陵结构地形,一年四季都有风,夏季或冬季都容易有超过 7 级的大风天气出现。还有荆河段江面,由于四周平原地形特点,也容易在江面上形成飑线飓风(春夏季节),冬季寒潮大风。2015 年“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就是由于当年 6 月 1 日中游监利段突发飑线天气,船舶冒险航行导致的。
3、下游段 长江沿线,自武汉到江苏浏河口,均属内河区域,而且自上
而下,江面越来越宽,大风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夏季的风暴(包括台风登陆)、冬季的寒潮大风。
台风登陆产生的大风天气,一般限于南京以下航段,越往内陆走,台风就会自动消亡,而且每年频次不高。
但长江下游秋冬季节每年寒潮大风,影响就较大。还是由于沿岸的地形结构特点,长江下游注明的大风区就有:安庆九江段八里江口下游、华阳河口、鄱阳湖口等区域,最大风力也可达8-9 级。
以上地区、以上时节,如预报或实际风力较大时,航经的小型船舶(比如 5000 吨级以下)、空载船等,就需要提前或就近锚泊抗风,俗称“扎风”。
笔者管理的公司船舶扎风管理规定如下:
1、气象部门预报或当地实际蒲氏风力达到 7 级及以上时,可以选择安全水域抛锚扎风,并向公司上报相关的风浪信息。
2、长江沿线江阴以上航段,因水面相对不宽,大风区(比如八里江口下游、华阳河口等区域)范围相对不大,在船舶机器设备安全的前提下,白天时间不建议锚泊扎风。
3、当出现船舶机器设备在大风中有故障,或需要频繁压大舵角才能稳船时,可以考虑选择安全水域抛锚扎风。
抛锚 篇6
欧洲的天气似乎没有在1月迅速走出恶劣,“欧洲之星”依旧往返于英吉利与欧洲大陆之间,公司所说的那些影响列车运行的条件不知哪天还会让列车停在海底隧道中。缺少对事故原因的认真分析,将大大损伤“欧洲之星”的信誉。欧洲的严厉舆论,可能比让“欧洲之星”瘫痪在海底隧道的恶劣天气更加严酷几分。
“事情发生后,大人和孩子
一样害怕”
2009年入冬以来,欧洲特大寒潮让人感受到了几分意外。不过,和经常晚点的欧洲其他列车不同,基本上还算正点的“欧洲之星”,连续几次瘫痪在海底隧道中,让欧洲感到了更多的意外。
12月18日,由于天气暴冷,“欧洲之星”的4列列车几乎同时在英吉利海峡隧道因动力系统故障而停驶,2000多名旅客被困海底隧道达10小时以上,数万旅客行程被耽误。19日又有两列列车在隧道抛锚,随后公司宣布停运。负责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运营的欧洲隧道集团的一名发言人19日说,4列列车同时被困海底隧道的情况极其罕见,海底隧道运营15年来首次发生此类事故。
没有亲身经历事故,只是从电视画面上看新闻的人,不会有切身感受。一名带着两个孩子回家的英国女子说:“事情发生后,大人和孩子一样害怕。有些人惊慌失措,还有些人哮喘发作。有的孩子开始呕吐,有些孩子则尿湿了裤子。”
不过,处理事故的人,经验是否充足暂且不提,英国女子看到的情形是:“在整个令人揪心的过程中,列车工作人员根本不闻不问,不传递外界消息,没有安抚性的举动和话语,没有让乘客自我保护的建议。”
并不是女人胆小,爱抱怨。一名年轻的男乘客说:“到了半夜水忽然没有了,而食品也不是每人能够分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早晨6点。在此期间乘务人员公布的消息混乱不堪,一开始说,两小时后隧道就能重新开通,不一会又说隧道全部关闭,搞得人心惶惶。”
前车之鉴,视若无睹
显然事故发生后公司处置不力,使旅客感到愤怒和不满。公司需要在安抚乘客的同时,给出一个原因分析结果来。
对于事故原因,“欧洲之星”的英国总裁理查德·布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为欧洲气温骤降,并持续降雪,导致一些细微的雪粉冲进了列车的发动机中。而当“欧洲之星”从低于零摄氏度的法国北部平原驶入英吉利海底隧道24摄氏度的环境后,雪粉带来的湿气凝为水滴后渗入了发动机内部的电路之中,导致列车电力和能源系统出现故障。
这种分析外行听起来有几分说服力。2003年1月31日,一列“欧洲之星”列车从寒冷的户外驶进温暖的隧道后,因水气进入电子系统而抛锚。
不过,很多人并不认同这种解释。法国籍欧盟议会议员多米尼克·鲍迪斯也是被困者之一,被救出隧道后他就发表声明:“作为一名欧洲议员,我要求欧盟交通部委员成立特别调查团,严查这一严重事故。在隧道内同时出现多辆抛锚列车,这是‘欧洲之星’的懒散所致,让人愤慨。”其实从2003年到2009年,6年时间公司竟然未对如此大的事故进行分析。光从“懒散”方面谴责之,是因为议员先生不太想刨根问底罢了。
在“欧洲之星”的官方网站和Twitter上,人们普遍认为“欧洲之星”公司正在遭受一场公关危机,他们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将信息提供给受困乘客,同时救援行动显得相当缓慢。
在救援上的相互推诿
技术上的分析人们还可能因为专业的不同,听不明白,但是出了事没有快速的救援体制,这是有目共睹的。
对此,“欧洲之星”公司媒体部负责人莱斯利·丽塔莱克表示,“欧洲之星”有自己的苦衷:“由于事故发生在隧道内,救援被困列车是隧道所有者欧洲隧道公司的责任,我们无能为力。”丽塔莱克推脱说,“欧洲之星”只是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运营商“欧洲隧道集团”的客户,根据两者约定,隧道内的救援行动由隧道公司负责,这就让“欧洲之星”的拯救行动变得相对复杂。
很快,欧洲隧道公司的新闻发言人约翰·基弗反驳了丽塔莱克:“在整个事件中,欧洲隧道公司是唯一的救援者,是我们拯救了被困海底隧道中的人们,让他们再次回到英国的土地之上。”
12月21日,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召见“欧洲之星”公司主席兼法国国营铁路公司主席纪尧姆·佩皮。萨科齐说,停运事件“对乘客来说不可接受,不能再发生”。而当天法国政府与“欧洲之星”公司均宣布,对列车停运事件展开独立调查。
事故依旧接二连三
在独立调查结果出来之前,12月22日上午8时,一趟搭载着750名乘客的“欧洲之星”高速列车再次驶出巴黎车站。停运3天后,“欧洲之星”部分恢复了运营。但这场由“欧洲之星”引发的欧洲交通危机并没有就此平复。
2010年1月8日,“欧洲之星”列车再次受到寒潮影响而无法正常运行。“欧洲之星”客运公司的一位发言人当天表示,往返于巴黎和伦敦之间的一半列车都被取消。这位发言人当天对媒体说,由于天气情况十分复杂,气温始终徘徊在零下9到零下15摄氏度之间,因此公司决定从即日起对列车的流量进行限制,这种情况将一直持续到本月10日。8日当天,有一半的“欧洲之星”列车都被取消。该发言人还建议没有要事的乘客推迟或取消行程,并表示公司将全额退还票款;而对于那些坚持出行的旅客,公司将尽量把他们安置在下一班次的“欧洲之星”列车上。
何时能够让“欧洲之星”平安放心地穿梭于欧洲大陆与英伦三岛之间?欧洲人在问。但在地球气候越发紊乱的今天,在还没有拿到事故分析报告的时候,似乎谁也不能给出答案。
“欧洲之星”高速列车(Euro Star)是欧洲首列国际列车,它的设计是针对一项著名的工程:英吉利海底隧道(英吉利海底隧道從1987年7月动工,历经7年时间,终于在1994年5月正式通车)。它穿越英吉利海底隧道并把伦敦、巴黎和布鲁塞尔三个首都连接起来,欧洲人首次可以从英国搭乘火车快速到达欧洲大陆。设计者们更大限度地提高了“欧洲之星”的载客量,使一列“欧洲之星”可以达到2架大型波音客机的载客量,而且旅途舒适便捷,使乘客不用再忍受搭乘飞机的诸多不便。
“欧洲之星”的平均时速可达到300公里/小时。乘客从伦敦的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火车站搭乘“欧洲之星”到达巴黎的北站(Gare duNord)只需要2小时15分钟,到达布鲁塞尔中心站只需要2小时。
抛锚 篇7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在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 特别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运用, 这种教学模式得到拓展, 并不断向更多学科渗透。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 目前职高美术课堂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仍沿袭着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教学中不少人把美术课等同于图画课, 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学生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 临摹成为教学的基本模式, 导致学生的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上。为了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探索解决职高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我们提出了“抛锚式”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明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使学生在一个开放、逼真的问题情境中识别问题, 产生学习的需要, 并通过学习小组各成员间的互动、交流, 即合作学习, 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 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旨在帮助学生适应日常生活, 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复杂问题。
三、“抛锚式”教学的组成环节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 这一环节作用就是“抛锚”。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协作学习———讨论、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 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四、“抛锚式”教学在职高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1. 创设情境、抛出问题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讲授《形体的明暗规律》这课时, 教师不是孤立地介绍形体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而是按“抛锚式”教学模式, 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一上课就运用多媒体播放黑白电影片段,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光照产生明暗这个道理。观赏影片之后,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画面的人和物受光后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或在顺光、逆光、侧光等不同条件下明与暗的变化等等问题 (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抛锚”) , 有了情境并抛出“锚”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光”与“明暗”的变化规律, 这样学生对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其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有了初步认识, 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2. 自主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抛锚式”教学设计中, 不是由教师演示“光与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观察, 而是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关线索, 如在改变光源方向或物体的位置之后, 明暗变化又有什么特点等等, 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摸索等自主学习的方法, 探索出物体受光后所产生明暗变化的规律。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 而且培养、锻炼了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3. 协作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 对于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 (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群体中的每一位学习者 (包括教师) 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研究形体明暗变化规律这节课上, 学生将灯光强弱不同情况下的同一物像、固有色不同的不同物像、位置远近不同的同一物像进行了实验与比较, 然后将观察、研究所得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明暗变化的实验、概括, 学生不仅惊奇地发现了明暗是受条件限制的, 而且还认真分析了影响明暗变化的内外条件, 真正把握了物像间的明暗关系, 得出了规律性结论:“三大面”和“五调子”是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
在整个课题上, 教师只提供一些实验材料 (也可以学生自带手电筒) , 放手让学生探究, 这就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主研究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真正实现教师“授人以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目标。
五、“抛锚式”教学的实施成效
首先, 以“抛锚式”教学法为主的职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渐入学习佳境, 从而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抛锚式”教学法开发了教育环境这一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而且赋予了情境性教学“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以新的内涵, 使它们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更为广泛的现实可行性。
其次, “抛锚式”教学法的实施,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启迪了学生的创作灵感,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等, 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生在审美教学中的情感参与、创造、认知、技能培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使课堂的各种附加值有了质的变化。自实施“抛锚式”教学法以来, 我校每年都有学生的美术作品在省市比赛中获大奖。
六、结论
通过“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审美客体的情感体验,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审美兴趣。在教学中, 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引导, 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动手摸索、动脑探究, 而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是各不相同的, 因而在同一节课内, 全班同学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会有不同, 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 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 使得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或操作水平低的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扶持, 跟上教学进度, 全面掌握知识点, 完成教学目标。同时, 要多设计学生间的交流, 让学生在协作学习、交流争辩中共同提高。此外,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时, 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 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 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今后, 我们应该在这一领域内开展更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使之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环境和教学目的, 为职高美术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桂芳.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6) .
[2]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3]郑军.构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远宏, 张桂烨.色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8
一、中职英语中抛锚式教学的重要性
1.对于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十分有利。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实例式教学,需要以一定的情境为基础,从而将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提供给学生,以便通过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分析和探究问题,将有助于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进行很好的锻炼。借助这种情境探究式教学方式,就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抛锚式教学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是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自己融入到一种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受此情境的刺激和引导,进而产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这有助于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都调动起来。以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收获,进而促进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使中职英语的教学任务尽早完成。
3 . 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就业竞争力的增强。借助于这种抛锚式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产生真实的感受。就学生方面来看,这也就类似于实战演练。学生可以在此情景教学中掌握到一些适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今后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也是对其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这也是中职教学的一大目标。而这种抛锚式教学恰好能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很好地锻炼,也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将来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占据不败之地。
二、抛锚式教学的具体实践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中职学校开展抛锚式教学,一定要将充分的课前准备做好。具体需要做到的几点如下:第一,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加以充分了解,抛锚式教学的开展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第二,要了解学生的专业,要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设置情境时,应该将专业特点体现出来,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第三,老师应该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根据,来将上课时需要的教学工具准备好。主要是指教学课件和道具等等,同时也要以情境设置的要求为根据来进行座位的排列。
2.科学、合理地设置情境,并且要有针对性。设置的情境应当与学生的真实情况相符合,同时要适应中职英语的实际教学需求。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是源自于真实的生活,而且最终也将会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得到回归和应用。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情境设置,不但要力求真实、合理,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获得最为真实的感受,同时将与实际生活最贴近的英语交流技能学会,并且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巧掌握好。另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情境设置,一定要与相关的专业要求相符合,若是将这一专业中的有趣情境找出来便是最佳,如此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就能将有针对性的情境教育开展起来,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将其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将其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对新闻专业学生进行的情境设置,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情境为中国记者采访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有一位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与异国居民进行的交流,如此,不但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也促进学生加深对自己专业的认识。
3.学会交流和分享。尽管在课堂上设置的是一样的情境,然而对不同的学生而言,可能取得的效果就会不同。这是由于不同学生具有着不同的思维、知识储备、经历和观念等,所以,即使是解决同一问题,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抛锚式教学中,需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探讨活动,对自己的经验和解决方法进行分享。同时对于同一问题的解决,可让学生来分工进行,通过团队合作的开展来对其团队意识进行培养。
4.针对抛锚式教学加强评价。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还比较新颖,其应用过程中尚且未能足够完善。所以,在抛锚式教学开展的具体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这方面教学评价工作。教学评价应该将学生的自我评价涵盖在内,此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等。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绩,对此要采取辩证的态度,既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要将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寻找出来,尽快解决问题,从而促使这种抛锚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得到不断完善。
抛锚 篇9
一高职市场营销课程实施抛锚式教学可行性分析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长期以来, 高职市场营销课程往往采用单向式传统教学模式, 即教师课堂讲授, 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通常做的就是把书本上知识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考试也往往采用笔试的单一方式, 通过划定考试课程、考查范围和重点, 学生就此死记硬背来通过考试, 而这样却忽视了对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应用等营销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营销变成了背营销。同时, 在教学中, 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教师讲授过程实际成为教学全程, 学生主体地位并未落到实处。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 信奉“权威式教育”的教师不在少数, 认为教师的权威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容挑战和质疑, 不认同学生提出的反对意见, 对营销问题答案刻意强调唯一性的收敛思维, 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2. 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有益补充
通过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中引入抛锚式教学, 可以增加真实的营销情境, 学生可以融入情境中, 带着问题和任务学习, 借助如Simmarketing的营销教学模拟软件和营销岗位实习, 实现营销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迁徙、运用, 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 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的助推剂
通过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中导入抛锚式教学, 不但有助于打破教师默认为营销专家所享有的课堂语言霸权, 促使教师充当熟练新手的角色, 与学生一道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设定营销问题、解决营销问题,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通过评价环节, 借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 能比较好地引导学生获取他人的评价, 并根据各方反馈, 对自身学习成果进行反思、修正与巩固, 通过彼此良性互动助推协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效果也得以显著提升。
4. 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特点呼唤抛锚式教学
高职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极强的课程, 无论是从营销环境分析到营销策略制定以及营销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也与未来的工作岗位联系紧密, 这意味着市场营销课程是易于创设情境的, 这为抛锚式教学提供了实施基础。更关键的是背后所隐藏的职业技能 (如推销技巧) 是无法用语言就可以清晰表述的, 很多是需要当事人去亲自感悟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谛, 而这正是抛锚式教学所倡导的。
5. 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中实施抛锚式教学, 教师将不再是从前的教学主导者, 而是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助手。换言之, 就是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环节, 并针对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 而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将因此实现动态提升。
二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抛锚式教学的应用
1. 市场营销课程抛锚式教学设计
在抛锚式教学实际应用前, 首先应进行导入课程的教学设计。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抛锚式教学设计应包括设计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以及强化练习等六个环节。设计教学目标是对市场营销课程以及课程各教学任务或项目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拟定知识建构主题和目标。创设学习情境, 包括设计锚和抛锚, 即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又贴近实际的营销情境, 并针对该情境提出新颖、有趣的营销问题, 激发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和提供必要的相关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是指教师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学生在各自学习小组中开展课前协商、课堂讨论、课后交流以及小组间的集体互动, 持续深化知识主题和知识目标的建构。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来自于学生个人自我的评价、学习小组对成员的评价和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点评。强化练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强化练习方案。
在高职学生接触市场营销课程实质内容之前, 可先提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营销现象, 如“企业形象危机事件公关”“电影、电视剧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多”“企业产品销售热衷O2O”“淘宝双十一促销”等, 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引发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使用的营销手段、特征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营销无处不在、营销行为丰富多彩, 深刻感受市场营销课程的艺术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等特点。
接下来可从市场营销基本概念出发, 结合国内宏微观环境, 递进概述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国内市场需求变动、消费者行为演变趋势以及企业由此确定营销战略, 不断创设营销情境, 简单介绍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方法, “4P”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了解企业营销管理, 对企业产品 (服务) 营销全程作全面阐述, 最后指出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2. 市场营销课程抛锚式教学的应用
对高职市场营销课程而言, 设计锚和抛锚是抛锚式教学的关键。每一项目或任务授课之前, 应预先准备好充分、真实的营销情境, 并有针对性地引出问题, 学生就此进行分析, 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质疑, 学生在教师的渐进引导下自行解决问题。相关项目或任务结束后, 为加深学生对营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营销综合技能, 还可创设一个营销综合情境, 帮助学生一步步搭建脚手架。下面举例说明抛锚式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国内饮料巨头娃哈哈集团在继2008年推出啤儿茶爽后, 积蓄力量推出了格瓦斯, 在当前国内营销市场竞争环境下, 要求学生对娃哈哈格瓦斯市场前景作出判断, 并提出营销策略建议。
该情境涉及市场营销的多个知识点, 如产品定位、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分销、促销手段等。尽管学生对国内饮料市场有所了解, 因为他们都是直接消费者, 但此时他们要站在企业营销人员的角度上, 通过已有的碎片化的营销基础知识来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首先, 学生根据抛锚所引出的问题, 在课外时间积极开展饮料市场调查, 由此学生顺利进入营销情境, 开始独立探索。这一阶段, 学生将会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浮出, 对过去所掌握的营销知识轮廓也将有新的认识。其次, 开展小组内部讨论和组间交流。小组成员既可自由搭配, 也可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安排、指定, 这是开展协作式学习的基础。由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到组员之间的观点沟通, 学生学习从浅表迈向深层。小组讨论采用全开放式, 各组员都可充分表述个人意见, 在小组讨论中, 任课教师应适时提供引导和做出评价, 促使学生稳步攀升。该过程应穿插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自评与小组内部成员相互评价相结合。为实现信息互补、资源共享、相互提高, 还应通过开展组间交流、师生互动来弥补各学习小组在问题理解上的局限。具体做法是各学习小组选派一名代表, 概括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和具体实施办法, 并接受来自于其他小组和任课教师的怀疑和质询, 以此达到对问题理解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在该阶段, 综合各学习小组意见, 提出: (1) 格瓦斯最成功的是应对营销环境变化灵敏和市场细分, 《交通法新规定 (2013) 》的出台是格瓦斯推出的契机; (2) 应当对消费者的口味偏好进行调查, 了解消费者对于啤酒与饮料结合的真正态度; (3) 对格瓦斯的促销手段应与产品生命周期变化相适应, 重点借助广告宣传, 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为辅助手段; (4) 目前格瓦斯在中央电视台上的广告“非一般的液体面包”表述较模糊, 广告受众难以理解其产品功效, 希望广告定位能更加清晰化、确切化。在组间交流后, 各小组观点基本趋于一致, 任课教师此时作总结评价, 并就协作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逐一分析, 结合其他类似企业成功营销经验和相关营销理论提出改进建议。总结出“市场调查—营销环境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产品定位—市场营销组合”的基本营销流程。
在整个抛锚式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应努力做好“编剧”和“导演”的角色, 真正的主角是学生, 教师通过穿针引线, 将学生学习引向纵深, 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育游戏设计中的抛锚式教学策略 篇10
优秀的教育游戏不但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还能吸引并保持学习者玩游戏的兴趣,使得学习者乐于在游戏中发现和探索并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教育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育游戏的设计者努力将各种教学策略、心理学策略融入游戏中,我们会发现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本身对于游戏知识的局限和教育游戏本身的设计运营尚不成熟、完善,以及目前大部分学生偏好网络游戏,教育游戏和网络游戏对比之下暴露出了弊端,使得教育游戏和教学内容无法理想地有机结合起来[1]。所以对教学策略在教育游戏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抛锚式教学,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或在利用技术虚拟的情境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反思,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2]。其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情景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教学中学生面临的真实事件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事件或问题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3]。抛锚式教学策略有其特有的设计原则,首先,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其次,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二、教育游戏中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分析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发出来的较为典型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教育游戏一定是在某个情境中进行的,在教育游戏中设计问题,学习者可以在一个真实的充满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以“涂鸦冒险家”游戏为例,分析教育游戏中的抛锚式教学策略是怎样具体运用的。
(一)涂鸦冒险家游戏介绍
涂鸦冒险家(Scribblenauts)是华纳公司旗下的一款益智教育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像神笔马良一样通过输入英文单词的方式创造或修饰物品来帮助主人公Maxwell闯过一个又一个关卡。被创造出的物体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多种多样的闯关方案完全模拟真实场景,欢快轻松的背景音乐和丰富可爱的关卡引人入胜。游戏能够辨识两万多个名词以及一万多个形容词,巨大的词库可以充分满足玩家的需要,并让他们对后续游戏充满期待。玩家在游戏中能提高英语词汇水平,掌握词汇的同义词和具体用法,培养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游戏适合已经具有一定词汇量和理解能力的玩家,以课业不太繁重的初中生为主。文中以下所指游戏均为“涂鸦冒险家”游戏,笔者希望通过对该游戏抛锚式教学策略设计的分析,给教育游戏的设计带来一些启迪。
(二)游戏抛锚式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
情境学习的提倡者认为,如果在知和做相分离的情境中教授知识,则知识就处于惰性的和不被使用的状态[4]。游戏为玩家创设了许多情境,学生在一个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如在博物馆、农场、游乐园等。游戏主人公Maxwell需要在每个场景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游戏在模拟真实场景的基础上还多了一些现实中学习者不方便亲临的场景,如在涂鸦冒险家的海底关卡,玩家需要输入单词创造物品帮一些海洋生物完成任务,如果碰到了鲨鱼就会掉血。
2. 确定问题
游戏每个关卡由数个小任务和一个大任务构成,玩家需要自己挖掘并解决问题。如果找任务有困难可以点击游戏画面左上角的星星图标来使任务主体突出显示。这些任务就是游戏里的“锚”。
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联系场景和问题,分析需要帮助的主体陷入了什么困境?应该怎样帮助他?创造什么物品或添加什么形容词?如何拼写?不会拼写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同义词替代?玩家在游戏中能提高英语词汇水平,掌握词汇的同义词和具体用法,培养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CAPITAL CITY关卡,主人公遇到了一个爷爷,鼠标点击男孩会出现他的问题描述,可知需要使用输入板创造水上交通工具,那么可以输入的单词有Boat,Ship,Submarine等。
3. 自主学习
游戏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遇到思维陷入瓶颈或不能正确理解任务的情况以及不能正确输入单词的情况,此时游戏不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向玩家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相关线索,玩家可以通过分析游戏的提示语句、查阅词典、自主搜索材料等方式进行推理,得出答案,从而完成任务,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比如在该游戏中,在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如遇到瓶颈,游戏会以60秒为周期给出提示,玩家可以根据提示进一步推断应该输入什么单词。以CAPITAL CITY关卡中的CARVINVAL GAMES小关为例,游乐场管理员让Maxwell扔东西砸倒障碍物外的瓶子。如果60秒内无法解答会给出提示,共有由难到易的三个提示,第三个提示与前两个类似但更贴近答案。那么通过分析提示,玩家就能知道此处需要输入Ball,Bowling,Basketball等比较重的球类物品,完成任务。
4. 协作学习
由于有些问题十分复杂,甚至超出了玩家的认知范围,因此协作学习必不可少。该游戏属于单机游戏,玩家可以采用论坛讨论、微博求助、查阅攻略帖等方式与其他玩家进行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解决任务,加深对自己不会单词的记忆,还能开阔思路,扩充词汇量,了解多种解决问题方案。
5. 效果评价
游戏把“星星碎片”和“星星”作为强化物来给予学习者正强化,鼓励学习者继续游戏。每完成一个关卡,就可以在游戏的“世界地图”上留下标记,随着游戏进行,标记慢慢占满整个地图,能给玩家带来成就感,激励玩家不断攻坚,继续游戏。总之,在游戏中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也就是策略中的“锚”)时能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以及增强其与他人交流、协作、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可以发现,涂鸦冒险家游戏设计者把抛锚式教学策略融入到游戏的设计中,并且通过巧妙科学的组合,让学习者在丰富新颖和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参与,学习单词,从而强化游戏者的游戏行为。这对设计教育游戏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启示
由上文可知,在将抛锚式教学策略运用到教育游戏的设计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应加强游戏中的协作环节设计
涂鸦冒险家游戏是一个单机游戏,不能在游戏的过程中与其他玩家在线交流。而协作学习是抛锚式教学策略中的重要一环,不能在线讨论、交流、补充、修正,就会降低学习效率。网络环境很适合开展协作学习,让教育游戏在一个开放的在线学习环境开展,让学习者可以随时和同伴、游戏设计者(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调整、增生或重建学习者的思维图式,拓宽思路,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助于促进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游戏中设置团队任务,让学习者们互相帮助,快速进步。
(二)处理好情境创设和教学的关系
教育游戏中的情境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内化学习内容,那么就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者、学习风格、学习内容来安排不同的情境,处理好情境创设和教学的关系,明确学习者的行为导向,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对游戏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情境的创设,将问题设置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以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三)游戏模式设计应合理多样
在教育游戏中,仅仅依靠抛锚式教学策略来保持学习者的游戏行为是不够的,还应该使学习者产生情感和价值观上的认同。涂鸦冒险家游戏只有一种模式,行为的发生本身就具有餍足作用,长时间的重复行为会使学习者产生厌恶,时间作为一个长期变量会使学习者的行为消退。在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抛锚式教学策略和强化机制的设计可以刺激学习者的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而教学内容和游戏中其他因素的精良设计则能使学习者产生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因此,一个优秀的教育游戏,需要平衡教学设计和游戏设计两方面内容,综合多方面的考虑,设计合理多样的游戏模式,根据学习的目的和情境来安排适当的问题和模式,激发并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教育游戏中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思维、帮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作用。也许它还有不完善之处,但是它的确给课堂教学以及教育游戏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每种教学策略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教育游戏的设计。笔者建议,我们应当继续探索教育游戏中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于教育游戏的设计中,让教育游戏的游戏性和教育性更好地结合,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进行学习。
摘要:教育游戏的设计和开发在遵循游戏设计、开发的原理之外还综合了多种学习理论。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教育游戏“涂鸦冒险家”中蕴含的抛锚式教学策略,研究一款成功的教育游戏如何运用此理论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分析该游戏中的缺陷和不足,将得到的启示应用到教育游戏的设计中,使学习者快乐、自主地参与到教育游戏中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教育游戏,抛锚式教学策略,建构主义
参考文献
[1]张弦.教育游戏发展综述及再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3):1-2.
[2]William R.Booth.Anchored instruction.[DB/OL].http://www.coe.unco.edu/ET500/Booth/SLD002.HTM,2004-07-31.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4]M·P·德里斯科尔.王小明等译.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1.
[5]陈国宏.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1):77-79.
“保险学”课程的抛锚式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 “保险学”; 抛锚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郭冬梅(1972—),女,河北昌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保险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guo_dongmei@sina.com。
抛锚式教学的思想雏形最早起源于1929年,应用最成功的范例是由约翰·布瑞斯福特(John Bransford)领导的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the 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简称CTGV)于1984年开发的基于12个冒险故事的贾斯珀问题解决系列。该故事系列主要针对美国五年级以上学生,按照国家数学教师委员会(NYCM)推荐的标准,将相关的数学问题镶嵌于影碟故事当中,通过提供复杂的问题解决情境,激励学生对真实问题进行持续性思考,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科学、历史、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迁移。[1]贾斯珀系列在课程设计上将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了融合,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学习的情境性、建构性、协商性以及实践参与性,作为有效克服惰性知识的抛锚式教学被成功运用于该系列并获得了巨大成功。抛锚式教学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已被广泛应用于语文、历史、数学、大学英语、高校管理类等相关课程,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并不广泛。
一、抛锚式教学的内涵及教学设计特点
所谓抛锚式教学是指通过创立允许学生与教师持续探究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情境,帮助学生体验不同领域专家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如何以知识为工具来解决复杂问题,进而帮助学生从不同的专家视角来探索相同情境,通过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整合其已有的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2]我们将创立能促使人们将自己的知识带入“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情境”中的真实的学习情境称作“锚”,在真实的情境中,我们创设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融入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这个过程被称为“抛锚”。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环节大致包括五个:创设情境(“锚”的设定)→确定问题(“抛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是“锚”的设定及“抛锚”。[3]
由于在大多数教育环境中缺乏贾斯珀系列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因此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惰性知识。学生只是将知识作为学习的结果(记住了),而不是将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不会用),通过抛锚式教学设计,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一是借助多媒体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创设与真实的情境相关的一系列复杂多样的问题或让学生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教师创设的问题应是有探究空间的劣构问题,具有挑战性、真实性,情境中应有复杂的线索和解决问题的脉络,存在着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案,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案,实现意义建构;二是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设计更为深入的拓展性问题,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的兴趣,完成知识的迁移;三是促使学生有效地应用他人对自己的反馈来不断地对方案进行优化,即通过形成性评价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四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权威作用,使其以熟练新手的角色参与到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将教师由一个主导者转变为一个教学促进者与辅助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
二、“保险学”课程引入抛锚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防范产生“做中学”后遗症
目前我国开设保险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近百所,有四所高校专门设置了保险学院。保险专业发展较好的院校开始尝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很多学校已经在大四开始开设一些与真实工作场所类似的实验课程,能够将学生直接带入真实的工作情境,高校教师也较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采用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让学生动手去做等,鼓励学生体验实践得真知的过程。但在如何引导学生将惰性知识运用于实践、如何完成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迁移、如何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如何提高持续探究相关问题的兴趣上存在较多不足。另外美国学校教育曾因大量采用杜威的“做中学”理念,产生了忽视理论知识学习的问题。抛锚式教学的五大教学环节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5]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与协作学习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由于我国长期的中学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自己提问、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我国的传统教育中较推崇谦虚、含蓄,学生上课时主动提问、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不强,有时会担心别人说自己是在出风头。“保险学”课程采用抛锚式教学,一方面有助于转变教师长期以来在课堂上作为专家形成的语言霸权,发挥教师作为熟练新手的角色,与学生一起学习,引导学生主动设定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形成性评价环节,通过分组讨论与交流,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寻求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根据他人的反馈对成果进行反思与修正,提高协作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效果,解决惰性知识的运用障碍问题。
(三)有助于提高保险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保险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实践性弱,这是由于双方的目标不一致造成的。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本科学生上学时理论知识学习多,实践经验少,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到工作岗位就能上手,是职业培训,两者之间存在的偏差可以借助教学设计来加以调和。另外很多大学生不习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怕别人觉得自己没水平,无法正确处理批评性的意见。大学生从紧张的高考中进入环境宽松的大学生活,需要学习如何制定生活学习的目标。在大二学生刚开始接触到专业知识学习时,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抛锚式教学,通过为学生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体验未来工作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任务、解决问题,学会工作方法,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寻求他人帮助及他人对自己的反馈信息等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学会如何处理他人的意见;通过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识别问题,并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引导学生不同学科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抛锚式教学与“保险学”课程特点能较好地融合
“保险学”是我国保险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是金融学、会计学等其他财经类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课程特点是基础性、实践性、操作性强,课程内容涉及保险史、风险管理、经济学、法律、精算、证券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与学生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够高度相关,便于未来学生知识的迁移。高等院校保险本科专业“保险学”课堂教学通常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风险与保险、保险制度与保险原则、保险合同、保险市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保险监管、社会保险等,几乎涉及全部后续保险课程,容易设计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由于“保险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本课程内容广泛,深度有限,大部分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其未来工作生活联系紧密,较易营造真实情境,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其中大部分章节都可采用抛锚式教学设计,如风险与保险、保险制度、保险市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以及社会保险等。
(五)抛锚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他甚至需要与学生一起学习,其角色由以前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教师不再是以前学生心中的“万事通”,他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环节,以让学生对“保险学”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且兴趣盎然,引入抛锚式教学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进行深刻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三、“保险学”课程的抛锚式教学设计
“保险学”课程是保险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前学生先修课程只有“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和“财政学”等公共课程,与“保险学”课程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如“经济法”、“风险管理”、“证券投资”等课程都未开,学生保险方面的专业知识少,但又都泛泛地知道保险。因此在进行抛锚式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来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有意义建构,为帮助学生做好工作准备,需要为他们设计一个积极的、感同身受的人物。本节以人身保险这部分内容为例进行抛锚式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人身保险的学习内容分析及“锚”的设计
“保险学”课程中人身保险的学习一般包括人身保险的定义、人身保险的种类——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每种人身保险又有若干具体分类、定义及标准保单的主要条款,如人寿保险又可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和两全保险。它们各自的定义、细分类以及标准保单条款等,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基础的记忆性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由于后续专业课程有人身保险课程,因此较深的内容并不适合在“保险学”课程中涉及。我们在课程设计时可以将风险与保险、保险制度、保险原则、保险合同等相关章节的内容都吸纳进来,通过设计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设定问题,帮助学生自己探究相关问题的答案,完成意义建构。
根据学习内容,“锚”设计如下:
金启是保险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再保险集团下属的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工作,风险管理部门经常需要为不同的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为投保人拟定投保方案。由于他刚毕业,部门经理希望给他多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要求他根据单位的某客户的情况为其设计一份人身保险计划和财务计划。但他在学校时从来没有接触过人身保险方案的设计和财务计划的制定,如何能设计出一个能让经理满意、证明自己能力的最佳方案呢?金启陷入了沉思。同学们,如果你是金启,你能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吗?
(二)抛锚式教学中问题的确定——“抛锚”
图1 金启的任务思维导图(人身保险计划)
图2 金启的任务思维导图(家庭财务计划)
当宏观背景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确定问题——即“抛锚”。问题一经确定,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目标也就随之确定下来。我们需要将学习内容镶嵌于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完成人身保险方案设计与财务计划的设计,需要引导学生对项目先进行分析,即设计财务计划需要哪几个步骤、掌握哪些知识。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确定为完成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参考,并鼓励学生各自设计不同问题,但必须清晰、易于实际操作,具体如图1、图2所示。[6]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诸多的拓展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持续探究兴趣,达到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目的。如金启面对的客户群体是怎样的,某客户面临的风险有哪些,他目前的风险管理方案是否合适,人身保险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如何,目前世界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何,中国再保险集团的性质、保险经纪公司的主营业务、我国的保险集团有哪些,我国的前五大人身保险公司是哪些,它们主要的人身保险产品是什么等。还可以用思维导图就拓展性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
(三)抛锚式教学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当问题确定下来之后,就到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阶段。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4~5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设计不同类型的项目5~6个,如为单身家庭、单亲家庭、双亲单收入家庭、双亲双收入家庭及有子女家庭中子女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企业的团体人身保险等。每一组领一个任务,让学生处于金启的角色去学习调查、了解、设计不同类型家庭的人身保险计划与财务计划,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而不是根据教师的参考意见来完成项目,并将创意列为评价学生成果的一个指标,在课堂组织讨论阶段通过不同组员之间的调查结果来进行对比、交流、讨论。
在这一学习阶段,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主要充当学生的协助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好学习参考书目、查阅的网站资料、学生最终提交的成果以何种形式设计等建议,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好脚手架。
(四)抛锚式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7]
学生学习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能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必须经过一个来自同伴和他人的反馈过程。通过他人建议来反思自己的项目完成情况,并对项目进行不断的修正。如果没有反馈,学习将变得相当困难,这一过程就是抛锚式教学中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的过程。通常课堂上可以采用自己评价自己小组的成果、他人评价自己小组的成果、教师评价总结等形式,然后学生根据评价对方案进行优化并完成上交。这一环节教师需要给出学生自评与评价他人的一些标准,如搜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能力、形成性评价能力、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创作能力等,尽量避免分组学习后项目最终成为个别人任务的现象。抛锚式教学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特别的环节,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能较好地完成项目,教师上课时做好观察记录、对学生进行表现型评价就可以了。
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学生普遍在这一环节较为薄弱,很多学生不擅长上课时的总结发言,因此需要在这个环节多锻炼学生。另外教师在总结评价时应当教会学生在口头总结时能对内容进行分类总结介绍。
四、“保险学”课程抛锚式教学的
教学策略与媒体支持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8]这句话也适用于大学生,因为听、看与做的结合符合人脑对知识的记忆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抛锚式教学中的真实情境很容易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听、看、做的结合,可以说抛锚式教学的整个环节离不开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面仍以上述教学内容为例,来谈谈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媒体支持。
(一)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策略[9]
1. 抛锚式教学的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采用抛锚式教学时,学生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制作展示文稿,因此需要给他们在课后进行充分准备的时间,教师应当提前两周或一个月将需要完成的项目告诉学生。课堂上,首先将项目背景以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看完视频后就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分析项目,为完成项目需要做什么准备。之后为学生展示教师以思维导图形式对问题的分析,鼓励学生学习用类似的软件来理清思路,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成果的标准,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同时教师最好能建一个与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如QQ群、博客、邮箱或电话等,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与讨论、后续的课堂成果展示以及评论与交流做好后续的教学准备。
2. 课堂讨论的组织
在正式的课堂分组讨论阶段,首先组织学生上台汇报学习成果——自己小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并请同组组员对自己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要求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然后请其他小组对该组成果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是教师的评价与总结,并要求学生针对大家的意见对所提交的成果进行修改、定稿后上交,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评定为平时或期中考试成绩。
(二)“保险学”课程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媒体支持
抛锚式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而被广泛采用并推广的,媒体的支持手段在抛锚式教学环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锚”的设计上,可以引入一段视频或Flash动画,视频可以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也可用绘声绘影软件来设计。这样就可以将故事的背景以可视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较易创设真实的情境。
其次在“抛锚”阶段,采用MindManager软件编辑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梳理完成任务需要的步骤、搜集的信息、分析的方法等。
再次在自主学习阶段与协作学习阶段,需要学生学会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以及专业网站(如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保监会网站、保险公司网站等)信息。
最后在形成性评价阶段,要求学生提供的成果形式是多媒体演示文稿,鼓励学生学习使用PPT、概念图、思维导图、电子书等多种形式提交最终学习成果,供不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参考学习。
五、结 论
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抛锚式教学,虽然在“锚”的设计、故事情节、媒体支持等方面,单个教师不可能作出像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的贾斯柏系列冒险故事那种宏伟的成果,但是单个教师完全可以引入抛锚式教学的精髓——以真实的生活背景、鲜活的故事人物引导学生帮助故事人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形成性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能使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使其对课堂教学、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环境的设计等有更深刻的理解,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其惰性知识的实际应用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7] [美]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贾斯珀系列[M].王文静,乔连全,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一)[J].全球教育展望,1998,(3):68~71.
[3] 徐建敏,管锡基.国内外当代教学理论简明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31~138.
[4] 朱镜人.外国教育思想简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223~232.
[5] 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95~99.
[6] [美]肯尼思·布莱克,哈罗德·斯基博.人寿与健康保险[M].孙祁祥,郑伟,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339~361.
[8] 檀传宝.世界教育思想地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抛锚 篇12
(1) 抛锚式教学的定义
抛锚式教学又称“实例式教学”, 应用到英语教学中, “锚”指问题的情境, 即结合情境进行教学。抛锚式教学模式提倡教学情境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情境设置及问题展开, 目的在于使中职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 以此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并且充分利用情境、会话等周边环境要素,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
(2) 抛锚式教学的重要性
抛锚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学生在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 有效地汲取英语知识及学习技能。在抛锚式的英语教学模式中, 教师可以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当作创设情境、辅助学习以及会话的基本素材。在实际的模式应用过程中, 教师应该扮演组织者的角色, 将教材知识的基本要素进行深加工, 为学生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据此开展对话、交流等学习。
2 概述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教学内容抽象化
目前, 中职英语课本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不切合实际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 多元化教育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倾向于毕业后出国继续深造或者就业。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为广泛的语言, 因此英语对准备出国的人而言是一种必备的生活工具, 应该而且必须学会。但是我国的中职英语教学内容却脱离了实际的生活, 生硬晦涩, 基本上不具备实用性。因此,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也成为空谈。另一方面, 如此抽象课本话的英语, 即使学生学会这种“英语”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哑巴式英语”在我国普遍存在这一现象足以证明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2) 教学方式落后
我国的中职教师普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上教师是主角, 同时也是课堂的控制者和引导者,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被激发出来,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记笔记, 课后被单词、背课文, 被动机械地接受英语知识, 虽然短时间内能看见学生的进步, 但遗忘快, 同时在实际交流中, 学生很难清晰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 实施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的几大策略
(1) 情境设置合理化
作为人们之间进行沟通的必要工具, 语言并非教育学家凭空制造出的东西, 它必定源自于真实的日常生活。学生要想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并实现有效的合作, 真实情景才是其基本前提。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针对日常问题运用所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加以解决, 同时还可为中职学生营造出近乎于真实的语言氛围, 从而使其语言学习与技能训练得到充分训练, 进而使中职学生在生活或实际工作中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因此, 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 对教材语言功能展开充分的研究与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 着眼于英语的语言运用, 营造出合理而且真实的语言情境, 为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坚实的支撑点。教学实践充分证明, 要想真正将抛锚式教学切实有效地落实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营造出真实、有趣的课堂氛围, 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 并激发其充分的理性思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并采取合作或独立的方法进行高效学习与探索。教师应保证所营造的模拟情景应切合于教学主题, 并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而展开。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将卡片、新闻、简笔画、真人动作示范等与主题相关的实物融入课堂活动中, 还可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人或事物引入课堂, 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浓郁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化特征, 为学生创造近似于真实的语言情景, 有利于学生展开横向沟通与深入拓展的学习方法。
(2) 教学目的明确化
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巧妙地设置与情境相吻合、与主题相一致的教学目的, 课前提出一个需要学生立刻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 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 直奔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 部分教师往往为了改变课堂气氛而主观地设置情境, 并没有充分考虑设置情境的必要性及目的。科学合理的情境设计, 教师应该结合实情, 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具备真实性的事件或者问题, 以此作为学习的中心。所以, 教师应该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确定教学目标的实用、具体以及科学性, 据此激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进而开展独立或者合作的学习及探索。
参考文献
[1]丁晓青.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 (教研版) , 2012 (4) :100.
[2]苏义.浅议中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抛锚式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7)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