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模式

2024-05-21

抛锚式教学模式(精选12篇)

抛锚式教学模式 篇1

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考虑,抛锚式教学属于社会建构的一种类型,与情境创设乃至情境理论非常密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与体验问题。与情境创设不同的是,当教学在情境创设中一旦确定了问题,需要立刻停下来,就像轮船抛锚一样固定教学内容与过程。笔者结合实践,以高中历史教材的《世界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为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谈谈在抛锚式教学中所做的尝试。

一、反思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的优劣

1.优势。抛锚式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要利用课程内容创设情境,形成锚点,精确引导学生体验问题。比如,针对“人文主义思想”这一章节内容,可以结合《泰坦尼克号》这一部电影的具体视频以及相关文字,再现当时火灾场面,引导学生对人性乃至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等的认识。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就易于实现教学目标。

抛锚式教学模式,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出现无数个解决方案。比如,同样是复习“人文主义思想”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结合泰坦尼克号海难中生存资料引导学生深入解读。

2.局限性。基于各方面原因,在具体构建抛锚式教学模式中还有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相关认知乃至专业知识有所不足,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因素,因而在探究学习中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相应资源的整合以及解读上。还有具体教育理论方面的欠缺,如教育学、心理学等。

抛锚式教学模式虽然加快了教师传统思维习惯的改变,但受制于诸多因素,大多教师仍然抛不掉讲授、指引、总结等方面的指导性功能,没有真正投入到为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搭建平台这一角色上来。更没有主动去研究学情、整合资源,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动力。

二、探析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1.启发性。抛锚式教学模式最大的原则就是针对学习和教学都应该有“锚”,通俗地说,就是指在情境创设中足以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问题。在教学中,这“锚”应该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着力体现学科的科学性与开放性,以及能够推动目标实现的阶梯性,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不同层次的问题,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独创性的认识。

比如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笔者曾在这一专题复习课中,巧妙把握其独特的情境资源,开发出具有个性的锚点,从而顺利切入教学环节。具体素材以及问题情境如下:

出示泰坦尼克号数据:全长约269.06米,宽28.19米,吃水线到甲板具体高度为18.4米,注册吨位为46328吨。引导学生与足球场进行对比,长大约等于2.5个足球场的长度,宽、高大约等于0.5个足球场宽的尺寸。

师: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具体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具体是靠什么力量来前进的?(引导学生观察泰坦尼克号的四个烟囱)

师:想想在那个时代还有什么动力可以依靠的?(出示影片以及相关知识,给学生提供泰坦尼克号豪华楼梯以及螺旋桨,引导学生认识蒸汽机以及钢铁技术)

师:现在我们再来想一想,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还有哪些新发明、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交通等方面呢?

这里利用泰坦尼克号引导学生认识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锚点。在具体情境中,结合文本相关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开放性。课程材料只是最原始的内容,是给学生探究活动浅层次的素材,这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自行创设情境,从而有效开发学生发展空间,生成课堂精彩。比如文本中曾提供这样一部分资料,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1)泰坦尼克号的名字由来,可以联系希腊神话进行探究。(2)美国《造船专家》杂志的评论,即“根本不可能沉没”。(3)船员与游客的对话,即:“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对此,引导学生探究后,学生可以认识到:(1)科技发展是永不停歇的,那个时代生成的钢板虽然很硬,但是含有很多杂质,比如硫化锌等,经过海水浸泡,则变得非常脆弱,按照现在要求,则根本不可能用来造船。(2)大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只可以利用,并与之和谐相处,而不是去征服,否则必然会遭到“报复”。对于学生来说,探究本身来源教材,但是结果却需要高于教材,也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彰显一定的开放性与创造性,这才是探究教学的真正目的。

可见,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出富有渐进性的“锚点”问题,让所抛之“锚”引出的问题情境,能形成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究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解决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调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在探索与思考中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想使得探究结果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契合课程和学情又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预设的问题一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

三、展望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愿景

1.促发展。针对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一些人往往过高地认可标准化成绩测试中分数的意义,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乃至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实际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应付标准化成绩测试的能力以及考试分数都是不确定的,唯一能够展望的美好愿景,则是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可以在这种理论模式下会得到长足发展。

2.重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毕竟在这种理念引领下的模式教学中,预设的任何问题都是不确定的,都有可能存在若干答案。就《泰坦尼克号》这一部电影而言,有学生会看到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有学生会认识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当然也有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黑暗,还有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甚至还有人会想到这次航程的起点、终点,以及这部电影的特殊意义等。这些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讲都属于探究成果,而这却不是一张标准试卷所能容纳的,更不是分数所能衡量的。

3.改评价。对于抛锚式教学模式,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合理的评价方式。当前,最客观的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探究行为、思考过程进行记录,并以此为评价依据。但是这一类评价往往受诸多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缺乏较为客观的评价。还有,由于记录的限制,对当时教室的布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就需要开发新的评价工具,从而能够科学、全面反映学生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下的思考与成果,以便推动课改顺利进行。

抛锚式教学模式与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一脉相承,它需要把具体的学科知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自身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让学习目标的生成、学习的效果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搭建的新的平台,这个平台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具有很大的操作性与实践意义。

抛锚式教学模式 篇2

一、课堂模式建设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课堂模式建设背景

随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想建构与运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首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传统历史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探讨与吸收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活力课堂改革的需要。从去年开始,我校在天元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初步进行了“活力课堂”改革的探讨,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理论,老师们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开展的活力课堂改革的活动,学校已经形成课改的氛围。各班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创建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2)、改变学生上课没兴趣、没事做、被动学、不会学的现象。

(3)、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4)、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畸形状况。

(5)、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目标的教学手段由传统单一型向现代复合型转变。

二、课堂模式建设的实践意义

1、课堂模式的建设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知识和探索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释放天性,抒发灵性,展现成果,使我们的课堂洋溢着学生成长的气息,充满快乐幸福的生命体验。真正达到快乐有效的目的。

2、课堂模式的建设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活力课堂”改革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学习咨询与课堂诊断的能力,从长期来看,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更有时间和精力创意的开展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我们国家教育的发展。

3、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能为“初中创优工程”增砖添瓦,在改善学校硬件的同时加强软件的建设,建设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持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力良好的教育形象,打造并宣传“三门镇中学教育”品牌。

三、模式解说

(一)、抛锚式教学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抛锚式教学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反思,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张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是真实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迁移性,从而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实际意义。

抛锚式教学模式有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

一是围绕着某一“锚”来设计学习与教学活动,这里所谓“锚”是指问题情境;

二是课程的内容应将学习者的探索内容设计进去。抛锚式教学模式中,认为学习活动由相应类型的教材支持,教学支撑物――“锚”的设计,应着眼于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强调的学习活动类型的有效进行。该教学模式在解决问题时,为学生提供了创建问题结构、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窗口”。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

抛锚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其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3分钟)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目标,选出当前所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以此作为“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具体的问题背景,井以此为基础,启动教学,以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需要。

2、确定问题,自主探究(约10分钟)

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自主探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所确定的问题。

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信息的主动索取者。在此,学生将不再仅依赖教师的讲授,而是自己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就问题的设定在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3、小组合作,质疑释疑(约20分钟)

学习过程是一种发散式的思维创造过程。不同的同学有自己独有学习困难,也会有相应的学习路径,每个人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领悟到事物的某些方面。在这里,协作与交流就是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认识到不同的观点。所以,要留出一定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核心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通过不同观点和倾向的交锋可以互相启发,有利于学生的反思、升华,加深对当前问题的认识,解答每个学生质疑的问题,当学生都不能解决的时候,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4、效果评价,拓展应用(约12分钟)

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应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即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在学生自主完成当堂训练后及时评价、反馈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四、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与挑战

1.优点

(1)促交流。为参与者提供交流平台,使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共同的背景中学习,为学习者讨论同一主题提供机会。

(2)教学问题挖掘性强。丰富而复杂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知识的整合与拓展,提高迁移力。

(3)提供脚手架。脚手架使学生有充分的学习空间,且在主题学习中发现新问题。

(4)促思考。在抛锚式教学中,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当学生深入情景去调查问题时,能了解到自己的知识差距,积极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挑战

(1)对教师角色的挑战。教师必须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变成“引导着”。

(2)对课程设计的挑战。课程计划随着情境变动,不再是一成不变。

(3)对教师能力的挑战。教师必须把握帮助学生的尺度,既给予必要的指导,又不能越俎代庖。

(4)对考核评价的挑战。抛锚式教学要适应现有的课程内容,并满足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

抛锚式教学模式与中职英语课 篇3

引出“锚”:设计情景,直入主题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对本课时进行目标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的听说模块,旨在训练学生的听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本课的学习主题是“How to make complaints& solve complaints”(投诉与处理)。

在课文导入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关于顾客对某宾馆住宿服务的投诉视频,并按在课堂中创设相关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顾客投诉及客服处理投诉的几个基本句型,学生整理出视频中出现的关键句型并与课文句型进行对比。

Making complaints:Im afraid I have to make a serious complaint;Excuse me,there seems to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Solving complaints:Im so sorry about that;I wish it never happened.

围绕“锚”——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平时投诉最多的就是学校的伙食问题,学校饭菜量少且价格偏贵。由此引出真实情境,学生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有话可说。

如:“If you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food service in our school dining hall,what will you do?”“Now you want to complain to our headmaster about the food service in our school,how to say?”

学生会利用之前整理罗列的句型表进行简单的口头操练,此时的教学活动只需要学生运用最基本的句型进行一问一答。

拓展“锚”:自主学习,在做中学

通过简单的操练,学生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即投诉与处理的口头表达方式。教师进一步拓展“锚”,利用上一环节中出现的学生抱怨学校食堂伙食问题,启发学生总结句型,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

Problem:The food service in our school dining hall is not satisfying.

Complaint:Excuse me,our headmaster.I want to complain to you about the food service in our school.The price of food in our school is a little high and its not enough for our students to eat.

Apology:Im really sorry about that.

Solving:I will look into the matter and try my best to solve the problem as soon as possible.Please trust me!

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投诉与处理的流程:投诉——道歉——解决。对照这些步骤,教师可以再抛出一些“锚点”,设计一些场景,让学生自己在做中学。

如:“There seems to b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newly bought computer.”“The coat I bought in the store yesterday wrinkled after washing.”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进一步掌握了相关的句型,既锻炼了听力又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

巩固“锚”: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学生通过小组情景演练与其他同学进行共享,在整个投诉流程中,虽然交流的只有两个角色,即投诉方和处理方,但组内其他学生也要参与其中帮忙出谋划策,帮助解决投诉问题。这个展示的过程也是相互协作的过程,这一环节其实是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建构自己所理解的语言意义。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各种卷面形式的测试,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教师可以在课上讨论时对学生的口语等进行评价,还可以对小组合作的表现进行评价,多鼓励学生使用本堂课中学到的表达法。

从上面的抛锚式教学实例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关实际生活中的“投诉与处理”这一真实而生动的情境,使学生把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与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结合起来从而引出“锚”(学习的中心内容),熟悉并掌握本课的中心句型。再利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对学校食堂伙食抱怨这样一个热点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使语言知识外化,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情境、拓展、合作、巩固这几个认知环节展开,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

抛锚式教学模式 篇4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在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 特别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运用, 这种教学模式得到拓展, 并不断向更多学科渗透。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 目前职高美术课堂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仍沿袭着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教学中不少人把美术课等同于图画课, 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学生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 临摹成为教学的基本模式, 导致学生的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上。为了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探索解决职高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我们提出了“抛锚式”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明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使学生在一个开放、逼真的问题情境中识别问题, 产生学习的需要, 并通过学习小组各成员间的互动、交流, 即合作学习, 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 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旨在帮助学生适应日常生活, 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复杂问题。

三、“抛锚式”教学的组成环节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 这一环节作用就是“抛锚”。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协作学习———讨论、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 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四、“抛锚式”教学在职高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1. 创设情境、抛出问题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讲授《形体的明暗规律》这课时, 教师不是孤立地介绍形体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而是按“抛锚式”教学模式, 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一上课就运用多媒体播放黑白电影片段,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光照产生明暗这个道理。观赏影片之后,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画面的人和物受光后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或在顺光、逆光、侧光等不同条件下明与暗的变化等等问题 (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抛锚”) , 有了情境并抛出“锚”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光”与“明暗”的变化规律, 这样学生对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其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有了初步认识, 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2. 自主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抛锚式”教学设计中, 不是由教师演示“光与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观察, 而是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关线索, 如在改变光源方向或物体的位置之后, 明暗变化又有什么特点等等, 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摸索等自主学习的方法, 探索出物体受光后所产生明暗变化的规律。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 而且培养、锻炼了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3. 协作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 对于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 (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群体中的每一位学习者 (包括教师) 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研究形体明暗变化规律这节课上, 学生将灯光强弱不同情况下的同一物像、固有色不同的不同物像、位置远近不同的同一物像进行了实验与比较, 然后将观察、研究所得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明暗变化的实验、概括, 学生不仅惊奇地发现了明暗是受条件限制的, 而且还认真分析了影响明暗变化的内外条件, 真正把握了物像间的明暗关系, 得出了规律性结论:“三大面”和“五调子”是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

在整个课题上, 教师只提供一些实验材料 (也可以学生自带手电筒) , 放手让学生探究, 这就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主研究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真正实现教师“授人以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目标。

五、“抛锚式”教学的实施成效

首先, 以“抛锚式”教学法为主的职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渐入学习佳境, 从而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抛锚式”教学法开发了教育环境这一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而且赋予了情境性教学“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以新的内涵, 使它们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更为广泛的现实可行性。

其次, “抛锚式”教学法的实施,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启迪了学生的创作灵感,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等, 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生在审美教学中的情感参与、创造、认知、技能培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使课堂的各种附加值有了质的变化。自实施“抛锚式”教学法以来, 我校每年都有学生的美术作品在省市比赛中获大奖。

六、结论

通过“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审美客体的情感体验,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审美兴趣。在教学中, 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引导, 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动手摸索、动脑探究, 而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是各不相同的, 因而在同一节课内, 全班同学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会有不同, 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 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 使得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或操作水平低的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扶持, 跟上教学进度, 全面掌握知识点, 完成教学目标。同时, 要多设计学生间的交流, 让学生在协作学习、交流争辩中共同提高。此外,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时, 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 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 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今后, 我们应该在这一领域内开展更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使之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环境和教学目的, 为职高美术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桂芳.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6) .

[2]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3]郑军.构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远宏, 张桂烨.色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信息技术课抛锚式教学法实践 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抛锚式教学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校提出了“讲究整体效益,”重情、重导、重实践“三重并举的教学模式”,基于“一体三重”的教学平台,笔者将“抛锚式”教学法应用于信息技术课中,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进行教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在中小学普及以计算机及其网络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简称。技术应用是核心,技术离不开知识,倘若说知识属于抽象的理论范畴,那么技术就属于实践的范畴,抽象的技术根本不存在,这就要求技术必须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进行教育。使用技术的能力称之为技能,技能只能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其教学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活动中或模拟实际实践活动中合理组织教学。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半是通过操作实践将技术转化为技能,但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深刻领会“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信息技术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和练习。常用的教学模式是讲述、指导等具体教学方法与示范练习的有机组合。为了使信息技术课成为更加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探索、尝试并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职责。设想在这样教学模式中,能改善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态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并围绕“任务”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这样,新型教学模式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就十分重要了。笔者通过学习、实践、比较,确定合理地运用“抛锚式”教学法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整体效益。

(二) 对“抛锚式”教学法的认识:

这种教学法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即“任务”)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这一“任务”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抛锚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前提在现实中去感受去体验,获取直接经验的特点与信息技术课程以“任务驱动”为原则,在现实中组织实践学习活动的本质相一致,因此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中尝试“抛锚式”教学法。

(三)“抛锚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的实践。

课例1:课型:PASCAL程序设计(必修课) 课题--《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应用》 试验班:高一学生56人  场所:486机房 教学工具:56台机,每台机均装有Turbo Pascal 7.0,Novell 3.x,白板 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确定题目的算法,并编写出程序,上机调试、运行。 题目:求两个正整数a,b的最大公约数。

首先,让14组学生展开讨论,找出求两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提示学生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确定)。

教师举例,求35和21的最大公约数。

过程模拟如下:(创设情境) a←35,b←21,r←a mod b即r←14;由于r≠0,则a←b即a←21,b←r即b←14,r←a mod b即r←7;由于r≠0,则a←b即a←14,b←r即b←7, r←a mod b即r←0;由于r=0,则35和21的`最大公约数为b(此时b=7)。

引导学生从过程模型中,归纳出“辗转相除法”的算法。

算法描述: (1)求a/b的余数r; (2)若r=0,则b为最大公约数,算法结束;若r≠0,执行第(3)步; (3)将b值放a中,r值放b中;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书写程序,上机调试,运行。提醒学生利用循环语句(while循环或repeat_until循环)来实现算法。

协作学习:全班56人分为14组讨论、交流、调试修正。 效果评价:以下是学生写出的四种正确程序段:

方法一:

read(a,b); r:=a mod b; while r0 do begin a:=b; b:=r; r:=a mod b; end;  write(b:5);

方法二:

read(a,b); r:=a mod b; if r0 then begin   repeat a:=b; b:=r; r:=a mod b;   until r=0;   write(b:5); end   else   write(b:5);

方法三:

read(a,b);  repeat r:=a mod b; a:=b; b:=r; until r=0; write(a:5);

方法四:

read(a,b);  r:=b;b:=a;{初始设置}  repeat  a:=b; b:=r; r:=a mod b; until r=0;  write(b:5);

教师小结: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方法一或方法二,这两种方法是根据算法描述步骤一步步加以组织实现的,其中方法一运用了当型循环(while语句),使整个程序段语句简明、结构简单,相比之下方法二就显得语句冗长、结构复杂,可见算法与语句的运用存在一定差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很好地组织语句,编写程序实现算法。只有少部分学生使用方法三或方法四,这两种方法皆运用了算法的思想,也都采用了直到型循环(repeat_until语句),但其中方法三对算法作了些变异、修正以适合所选用的语句需要,针对该程序段,当r=0时的除数(b)已赋到a中,而此时b为0,导致最后输出的最大公约数应为a,容易使他人在阅读理解该程序时产生误差。而方法四根据语句的需要作了适当初始设置以实现算法的要求,象这样所做的初始设置为实现算法作了很好的铺垫,建议学生在经后编程实践中逐步掌握、灵活运用以丰富自已的编程经验。综上所述,以上四种方法,最好的应是方法一和方法四。

这是一堂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课,主要是通过动手书写,上机调试、运行,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算法,并利用PASCAL语言书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由于程序设计的抽象性、单调性,倘若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师“讲”,学生“听”,则学生很容易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整堂课显得枯燥乏味,学习气氛低调,采用了“抛锚式”教学法,教师根据题目,举例、模拟问题实现过程,提出具体的问题,并将这类问题作为“锚”(学习的中心内容)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并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上机实践进一步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课例2:课型:网页制作(选修课)

课题--制作主题为“创造新世纪”的网站 试验班:高一网页制作选修班,30人 场所:多媒体586机房 教学工具:一台教师机,30台多媒体计算机且可以连上Internet 教学任务:通过Internet收集信息、素材,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站点

本课题教学进程大体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鼓励学生围绕这一教学任务,针对站点主题,拟定若干子题,确定站点名称。例如最新科技、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天体、星云、航天技术、前沿军事技术等(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网站的中心内容)。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Javascript。

・将30个学生分为6组,教师罗列出有关站点,包括与网站主题相关的科技站点、著名图书馆站点或涉及创作工具、创作技巧、媒体素材等的站点地址。 ・学生通过网络从世界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有关主题的最新信息和资料或得到创作灵感、技术咨询。 ・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共同就相关站点主题的媒体素材的选择,创作工具的运用技巧、站点风格等展开讨论,摆出各自的观点,并对他人的站点分析、评论提出意见。 ・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网站制作技术、Internet操作普遍得到很大的提高,许多学生可以灵活且熟练地运用各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学生们收集到了许多切合主题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最后每个小组都交出了一个主题突出、风格独特的网站,网站中也运用了许多新颖、活泼、生动的网页制作技巧。

在这个课例中,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及Internet的引入,学生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获取信息,学习技能,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既能很好的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又能使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从上述两个课例中可以看出,“抛锚式”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课中,课堂整体效益好,学生始终都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认知主体位置,但又离不开教师事前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明显减少,但对学生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出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未定论,以上只是笔者的一次教改尝试,浅谈了实践中的一些心得,诚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何克抗 李克东主编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抛锚式教学模式 篇6

一、关于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模式受西方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并以技术学作为基础。最早的抛锚式教学思想可追溯到1929年的有关教育文献中。而完全意义上使抛锚式教学由想法变成现实的教学模式,应归功于CTGV(美国Vanderbilt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的努力。从1990年开始,该机构的工作重点就是利用影像资料作为“锚”来为教与学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宏观背景。此后,美国学者布朗斯福特等人提倡并开发了抛锚式教学,并认为这种教学要建立在富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锚把轮船固定一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件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学生在一个开放、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能自主识别问题,自觉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形成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去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根据抛锚式教学模式理论,其教学过程可以总结为五个环节。第一,创设情境:教师选择典型的职业情景,使学习能在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第二,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中选择出与当前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锚”。第三,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线索,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第四,协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第五,效果评价:在学习过程,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抛锚式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几个组成环节,具体见图1。

图1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结构流程

二、实施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

(1)政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合作复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课堂小结、课堂检测、预习提纲等;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情灵活安排自学、合学、展示的具体内容、时间及环节。

(2)课件的制作。课件的制作以少、精和实用为主,注重结合新的材料呈现重点知识,起到引导学生展示汇报、深化、拓展的作用;可结合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灵活运用。

(3)确定小组人数。科学、合理地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交际、性别、性格等方面的综合情况。根据以上情况,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相对均衡的小组,每组4人为宜。其中,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学习成绩等都达到相对均衡。每个小组既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又是整个班级的一个缩影。小组之间既有同质又有异质,为每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详见图2、图3。

图2 小组合作划分办法

图3 “抛锚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流程

2.课堂实施阶段

强调师生互动。政治老师应依据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情景,提出学习任务目标,及相应的学习方式(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问题,相对自主地决定学习方式,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这个阶段按照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环节要求,主要体现在:

(1)依据“锚”的特点和情况,分享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重访故事或参加活动,从而掌握某一特定的概念知识。起初,教师在学生获得概念知识的环节上,可能要提供较多的指导和服务,但是最终学生将在真实的问题中迅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丰富和拓展“锚”。信息或许存在于情境本身,也可能存在于相关的外部资源中。在这个环节,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进行独立探究或小组探究,发现隐藏的问题,寻找缺失的信息。

(3)运用知识,求解问题。学生运用“锚”中隐含的信息或线索,积极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教师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决策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问题求解提供帮助。学生们在探究一些子问题的基础上,丰富了新的信息,并为解决大问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参加与“锚”有关的活动。“锚”,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倡学生们阅读更多学科知识的内容,探究相关的故事,沉浸在相关的模拟情境中从而加深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整合不同学科的概念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学生的迁移能力。

为了切实突出技工学校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个环节大胆放手由学生操作完成。首先,政治老师应依据导学案中的“自学提纲”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学生在独立阅读课文的同时将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标注在课本上,要将政治思想用粗体双色笔描出,相邻两个问题用双色笔交替使用,确定的问题划直线,有疑问的题目用圈或括号标记。

新生入学教育,是技工学校政治课的第一个内容,主要是给学生介绍技工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具体内容,同时也有励志的内容和关于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内容。

抛锚式教学模式 篇7

一、现状:教师出现困惑,学生缺乏兴趣

在阅读教学上,我们教师经常都感到困惑:为什么学生对阅读材料兴致不高?为什么学生上阅读课反应平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怎样的阅读课学生才感兴趣?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是笔者从教学实践、科研实践、课堂观察及谈话调查中发现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阅读材料单一,缺少外延的拓展

现在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较少,课外补充材料也很贫乏,学生能接触的阅读材料基本上是教材中的内容,学生的视野不知不觉就会在这个教材框框中越来越窄,阅读能力也随之受到制约。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将一些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谜语、以及儿童读物等适时适度的引入到课堂中,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教师可以在圣诞、元旦、父亲节等特殊的日子为孩子准备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

2、注重词汇和句型教学,阅读失去乐趣

大多数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都过分注重词汇和句型的讲解,只在乎语言表层信息的吸收、理解和操练,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和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了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阅读能力得不到系统完整地发展。

3、重视阅读结果,轻视对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技巧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不强,缺少针对性,更多注意的是阅读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技巧的指导,这样会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走过场,学生只注重阅读的结果而并没有完全理解阅读的材料,阅读方法的运用,长此下去,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反思:激发兴趣和动机是关键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因此我们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制定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阅读教学策略,具体如下:

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对策: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低年段:阅读与故事相结合

故事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最爱,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孩,他们总能在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尝试把深受学生欢迎的故事有意识融入其中,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根据低年级教材中课文多为对话形式出现,而且课文都配有插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任务、彩图去编造故事,然后让学生在插图的帮助下阅读故事。学生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人到故事的阅读中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到了该课的重要信息,极有效地完成了阅读任务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中年段:阅读与任务相结合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有能力进行简单的语言输出了,因此,阅读教学的模式必须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所谓“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使阅读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探索式的认知体验。如在学习《开心学英语》第三册的Unit 7:Where are my glasses?在学生进行阅读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请你们仔细阅读该文章,并根据你在文章里所获取到的信息去画出Tony的房间。三、四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画一画,他们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自然会很努力地进行阅读,寻找相关信息,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我让他们小组合作检查自己的绘画作品是否与文章内容一致。通过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学生们都能从整体去理解文章的意义,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些词句的理解,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高年段: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语言学家的研究证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合的整体的发展,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阅读是语言的输入,最终应该形成语言的输出,阅读才会有意义。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说、以读促写”。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还是一种重要的终身学习手段。无论对于学生将来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阅读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让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成就他们美好的未来。

摘要:有效地阅读既是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积累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还能提高其想象,概括,归纳综合,逻辑推理,理解记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已经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为我们如何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开了思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年级段划分,分别采取阅读与故事,阅读与任务,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现状,反思,对策,评价

参考文献

[1]徐伽力.小学英语“多元化”阅读教学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

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8

一、中职英语中抛锚式教学的重要性

1.对于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十分有利。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实例式教学,需要以一定的情境为基础,从而将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提供给学生,以便通过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分析和探究问题,将有助于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进行很好的锻炼。借助这种情境探究式教学方式,就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抛锚式教学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是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自己融入到一种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受此情境的刺激和引导,进而产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这有助于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都调动起来。以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收获,进而促进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使中职英语的教学任务尽早完成。

3 . 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就业竞争力的增强。借助于这种抛锚式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产生真实的感受。就学生方面来看,这也就类似于实战演练。学生可以在此情景教学中掌握到一些适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今后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也是对其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这也是中职教学的一大目标。而这种抛锚式教学恰好能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很好地锻炼,也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将来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占据不败之地。

二、抛锚式教学的具体实践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中职学校开展抛锚式教学,一定要将充分的课前准备做好。具体需要做到的几点如下:第一,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加以充分了解,抛锚式教学的开展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第二,要了解学生的专业,要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设置情境时,应该将专业特点体现出来,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第三,老师应该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根据,来将上课时需要的教学工具准备好。主要是指教学课件和道具等等,同时也要以情境设置的要求为根据来进行座位的排列。

2.科学、合理地设置情境,并且要有针对性。设置的情境应当与学生的真实情况相符合,同时要适应中职英语的实际教学需求。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是源自于真实的生活,而且最终也将会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得到回归和应用。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情境设置,不但要力求真实、合理,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获得最为真实的感受,同时将与实际生活最贴近的英语交流技能学会,并且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巧掌握好。另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情境设置,一定要与相关的专业要求相符合,若是将这一专业中的有趣情境找出来便是最佳,如此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就能将有针对性的情境教育开展起来,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将其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将其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对新闻专业学生进行的情境设置,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情境为中国记者采访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有一位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与异国居民进行的交流,如此,不但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也促进学生加深对自己专业的认识。

3.学会交流和分享。尽管在课堂上设置的是一样的情境,然而对不同的学生而言,可能取得的效果就会不同。这是由于不同学生具有着不同的思维、知识储备、经历和观念等,所以,即使是解决同一问题,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抛锚式教学中,需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探讨活动,对自己的经验和解决方法进行分享。同时对于同一问题的解决,可让学生来分工进行,通过团队合作的开展来对其团队意识进行培养。

4.针对抛锚式教学加强评价。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还比较新颖,其应用过程中尚且未能足够完善。所以,在抛锚式教学开展的具体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这方面教学评价工作。教学评价应该将学生的自我评价涵盖在内,此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等。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绩,对此要采取辩证的态度,既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要将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寻找出来,尽快解决问题,从而促使这种抛锚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得到不断完善。

抛锚式教学模式 篇9

一、中职英语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中,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在课堂上, 老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新的课程引入课堂, 然后进行课文和语法的讲解, 最后通过课后题目的讲解和例题的分析, 把解题的步骤以及答案告诉学生, 然后再留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 在课下还要布置一些习题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 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质量以及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落实,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但是这种僵硬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始终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 严重制约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来讲,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就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 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实践中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主动发展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充分的发展时间与空间, 可以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就可以积极地进行自身英语知识体系的构建,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二、中职英语教学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 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沟通, 让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以及分析, 进一步提出假设, 然后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价, 最后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因此, 老师要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进行良好的环境创设, 真正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挥, 并通过相互合作进行语言训练的开展, 提高其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1.进行语言情境的创设, 直接进入主题

(1)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老师要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地合作。老师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 利用教材以及多媒体和道具为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服务。进行情境的创设时, 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 要遵循科学性以及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原则。

(2) 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般情况下就是利用多媒体等科学技术进行生成性的情境设计, 让学生的学习在虚拟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利用这种方式, 就可以用真实的事物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刺激与引导, 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生活的过程中, 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因此, 老师要根据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的语言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找到英语教学活动的支撑点。

2.确定教学模式的“锚”点, 并明确学习任务

在进行抛锚式教学时, 老师要设计与情境和主体相一致的“锚”, 也就是真实的事件或者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与其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的事件, 并以其作为英语学习的中心内容。所以, 老师要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剖析, 并确定具体的和科学的英语教学目标, 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然后进行学习活动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确立的问题就可以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总任务或者是具体的任务,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探索, 进而获得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3.互相合作, 实现英语知识的交流共享

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理解能力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文本会有不同的理解, 其采取的英语学习的策略也不尽相同。老师要充分利用在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观点差异和理解差异, 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实现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 不断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的完善。在学生自主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参考, 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小组成员进行合作, 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的共同提高。

4.评价学习成果, 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

中职英语教学要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进行结合, 把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这样老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动态, 然后按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 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

三、结语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 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引导和刺激下, 切身地去感受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并与实际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让学生在对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一步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抛锚式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实用技能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效果, 同时对于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5) .

[2]温梅, 王瑞云.基于高职应用写作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

[3]陈桂芳.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12) .

[4]霍立静, 吕娜.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 , 2008, (05) .

抛锚式教学模式 篇10

1 抛锚式教学模式理论

1.1 理论基础

抛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 (或在利用技术虚拟的情境中) 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反思, 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1]。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由美国温特贝特大学于1992年开发并提出的。具体是指让学生融入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 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 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成员间的合作学习, 凭借主动学习, 体验从识别问题到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国际护理教育领域已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教学方式, 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没有威胁性的、高效的和现实的仿真环境[2]。

1.2 抛锚式教学模式

1.2.1 创设真实的宏观情境的“锚”

真实的情景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背景, 所以需要真实的, 并与学生经验相关的事件或问题, 且具有足够的复杂性。这一步是教师准备和实施“抛锚式教学”的中心环节。

1.2.2 围绕“锚”组织教学

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围绕已确定的所学知识在相关的实际情景中确定某个真实的事件或问题。

1.2.3 自主及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独立的选择资源, 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由于“锚”中的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 单个学生不可能完全的解决, 因而合作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1.2.4 解决具体的“锚”

在抛锚式教学中, 不能仅让学生局限在解决特定情景中的问题, 应该拓展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会解决不同情景的类似问题。

2 抛锚式教学在护理专业课中的应用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 护理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技能、临床推理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而情景教学则结合了护理理论与实践, 它能让学生在没有威胁的模拟临床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3]。

2.1 创设情境

在讲课之前, 老师应该按照教学目的, 以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为“锚”, 进行设计情景背景。创设真实的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确定主题

经过创设情景环节之后,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确定主题环节, 可以通过案例、视频等, 用真实的事件或问题, 让学生进入与主题相关的情境。

2.3 自主及协作学习

在这个环节, 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需要搜集的资料及获取之处等,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 各抒己见, 寻找最佳答案。

2.4 效果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及时地进行, 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回答、演示、练习中得到信息反馈, 以便及时地采取矫正补救措施。选出表演出色的小组给予奖励。例如《基础护理学》 第5章“病人的清洁卫生”之第1节“口腔护理”。授课时, 先需要给学生设计一个“宏观情境”的“锚”, 即怎样给长期卧床的病人进行口腔护理。之后给学生演示操作, 即搭“脚手架”, 并让学生练习掌握这项操作。课外要求学生利用实验操作室和相关设备等资源,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协商、实践, 找出解决“锚”的最佳答案。下次上课时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演示他们解决“锚”的方法, 再由全班共同参与讨论、分析, 得出最佳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适时的给予鼓励和作出评价。

3 抛锚式理论对护理专业课教学的启示

抛锚式教学最大的难点就是真实情境的创设, 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任务。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临床实践中 , 教师利用各种语言情景来教授与情景有关的表达方式, 而学生则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适当的不同反应[4]。针对“锚”进行学习。抛锚式教学不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对目前护理课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结语

抛锚式教学能让学生在真实的事件和情景中培养观察、认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使学生协作精神、人文主义、评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体现[5]。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 通过继承与创新, 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护理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William RB.Anchored instruction[DB/OL].[2004-07-03]http://www.coe.unco.ed/ET500/LD002.

[2]Scheming AM, Sitter BJ, Toad MJ.Emulated clinical experience:Nursing students‘perceptions and the educators’role[J].NurseEducation, 2006, 31 (6) :253-258.

[3]沈军.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护理情景教学介绍[J].护理研究, 2010, 24 (7A) :1878-1879.

[4]牛筱婷, 洪津卢莉.护理专业英语情景教学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4) :717-718.

抛锚式教学模式 篇11

一、创设情境的要点

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建立抛锚式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建立合理的课堂情境。课堂情境创立的难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情境创设的顺序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顺序,由外到内,由简洁到复杂的顺序,这种顺序符合学生探索问题、理解知识的思维规律,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鲜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我们要建立合理的教学情境,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想要通过情景达到的目标,然后再根据现有的条件,利用教师的智慧完成。比如:在学习地理的经纬度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中国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温度不同的情况进行解答。让学生对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这个问题,并加以引导,可以促使学生迸发出对问题探究和解答的欲望。

现在的中学设施已经十分先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合理的利用教学设施,对于地理知识中生僻难懂的知识,要学会利用各种模型、设备展现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身边的设备对学生进行教育。地理课堂抛锚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的有效性毋庸置疑。它是很多教师共同研究,经过长久的实践总结出的方式。地理课堂教学的抛锚式,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革新,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最喜欢的国家,并且针对该国家进行一系列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感兴趣的国家进行一系列的地理知识讲解,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国家的了解,而后要从该国家引导到所有的地理知识,令学生得到长足的进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抛锚式教学。

二、抛锚式的方法

进行抛锚式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的教学弊端,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地理学科的喜爱。

1.抛锚式教学的应用。抛锚式教学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对某些问题设一个小的陷阱,鼓励学生发现陷阱,让学生在不断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学校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抛锚式教学方法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抛锚式教学的作用。抛锚式教学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开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抛锚式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有着一定的帮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意义,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

要实现抛锚式教学,首先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高中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地理知识,并且将学习成果在班级进行展示,这样既能监督学生的学习,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抛锚式教学中,因为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师要学会引入一些新鲜元素,实现多样化教学。地理知识博大精深,仅仅依靠课本是不足的,我们要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的知识进行补充,活跃课堂氛围,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地理的了解,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符合新课标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育游戏设计中的抛锚式教学策略 篇12

优秀的教育游戏不但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还能吸引并保持学习者玩游戏的兴趣,使得学习者乐于在游戏中发现和探索并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教育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育游戏的设计者努力将各种教学策略、心理学策略融入游戏中,我们会发现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本身对于游戏知识的局限和教育游戏本身的设计运营尚不成熟、完善,以及目前大部分学生偏好网络游戏,教育游戏和网络游戏对比之下暴露出了弊端,使得教育游戏和教学内容无法理想地有机结合起来[1]。所以对教学策略在教育游戏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抛锚式教学,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或在利用技术虚拟的情境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反思,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2]。其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情景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教学中学生面临的真实事件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事件或问题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3]。抛锚式教学策略有其特有的设计原则,首先,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其次,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二、教育游戏中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分析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发出来的较为典型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教育游戏一定是在某个情境中进行的,在教育游戏中设计问题,学习者可以在一个真实的充满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以“涂鸦冒险家”游戏为例,分析教育游戏中的抛锚式教学策略是怎样具体运用的。

(一)涂鸦冒险家游戏介绍

涂鸦冒险家(Scribblenauts)是华纳公司旗下的一款益智教育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像神笔马良一样通过输入英文单词的方式创造或修饰物品来帮助主人公Maxwell闯过一个又一个关卡。被创造出的物体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多种多样的闯关方案完全模拟真实场景,欢快轻松的背景音乐和丰富可爱的关卡引人入胜。游戏能够辨识两万多个名词以及一万多个形容词,巨大的词库可以充分满足玩家的需要,并让他们对后续游戏充满期待。玩家在游戏中能提高英语词汇水平,掌握词汇的同义词和具体用法,培养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游戏适合已经具有一定词汇量和理解能力的玩家,以课业不太繁重的初中生为主。文中以下所指游戏均为“涂鸦冒险家”游戏,笔者希望通过对该游戏抛锚式教学策略设计的分析,给教育游戏的设计带来一些启迪。

(二)游戏抛锚式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

情境学习的提倡者认为,如果在知和做相分离的情境中教授知识,则知识就处于惰性的和不被使用的状态[4]。游戏为玩家创设了许多情境,学生在一个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如在博物馆、农场、游乐园等。游戏主人公Maxwell需要在每个场景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游戏在模拟真实场景的基础上还多了一些现实中学习者不方便亲临的场景,如在涂鸦冒险家的海底关卡,玩家需要输入单词创造物品帮一些海洋生物完成任务,如果碰到了鲨鱼就会掉血。

2. 确定问题

游戏每个关卡由数个小任务和一个大任务构成,玩家需要自己挖掘并解决问题。如果找任务有困难可以点击游戏画面左上角的星星图标来使任务主体突出显示。这些任务就是游戏里的“锚”。

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联系场景和问题,分析需要帮助的主体陷入了什么困境?应该怎样帮助他?创造什么物品或添加什么形容词?如何拼写?不会拼写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同义词替代?玩家在游戏中能提高英语词汇水平,掌握词汇的同义词和具体用法,培养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CAPITAL CITY关卡,主人公遇到了一个爷爷,鼠标点击男孩会出现他的问题描述,可知需要使用输入板创造水上交通工具,那么可以输入的单词有Boat,Ship,Submarine等。

3. 自主学习

游戏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遇到思维陷入瓶颈或不能正确理解任务的情况以及不能正确输入单词的情况,此时游戏不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向玩家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相关线索,玩家可以通过分析游戏的提示语句、查阅词典、自主搜索材料等方式进行推理,得出答案,从而完成任务,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比如在该游戏中,在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如遇到瓶颈,游戏会以60秒为周期给出提示,玩家可以根据提示进一步推断应该输入什么单词。以CAPITAL CITY关卡中的CARVINVAL GAMES小关为例,游乐场管理员让Maxwell扔东西砸倒障碍物外的瓶子。如果60秒内无法解答会给出提示,共有由难到易的三个提示,第三个提示与前两个类似但更贴近答案。那么通过分析提示,玩家就能知道此处需要输入Ball,Bowling,Basketball等比较重的球类物品,完成任务。

4. 协作学习

由于有些问题十分复杂,甚至超出了玩家的认知范围,因此协作学习必不可少。该游戏属于单机游戏,玩家可以采用论坛讨论、微博求助、查阅攻略帖等方式与其他玩家进行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解决任务,加深对自己不会单词的记忆,还能开阔思路,扩充词汇量,了解多种解决问题方案。

5. 效果评价

游戏把“星星碎片”和“星星”作为强化物来给予学习者正强化,鼓励学习者继续游戏。每完成一个关卡,就可以在游戏的“世界地图”上留下标记,随着游戏进行,标记慢慢占满整个地图,能给玩家带来成就感,激励玩家不断攻坚,继续游戏。总之,在游戏中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也就是策略中的“锚”)时能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以及增强其与他人交流、协作、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可以发现,涂鸦冒险家游戏设计者把抛锚式教学策略融入到游戏的设计中,并且通过巧妙科学的组合,让学习者在丰富新颖和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参与,学习单词,从而强化游戏者的游戏行为。这对设计教育游戏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启示

由上文可知,在将抛锚式教学策略运用到教育游戏的设计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应加强游戏中的协作环节设计

涂鸦冒险家游戏是一个单机游戏,不能在游戏的过程中与其他玩家在线交流。而协作学习是抛锚式教学策略中的重要一环,不能在线讨论、交流、补充、修正,就会降低学习效率。网络环境很适合开展协作学习,让教育游戏在一个开放的在线学习环境开展,让学习者可以随时和同伴、游戏设计者(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调整、增生或重建学习者的思维图式,拓宽思路,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助于促进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游戏中设置团队任务,让学习者们互相帮助,快速进步。

(二)处理好情境创设和教学的关系

教育游戏中的情境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内化学习内容,那么就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者、学习风格、学习内容来安排不同的情境,处理好情境创设和教学的关系,明确学习者的行为导向,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对游戏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情境的创设,将问题设置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以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三)游戏模式设计应合理多样

在教育游戏中,仅仅依靠抛锚式教学策略来保持学习者的游戏行为是不够的,还应该使学习者产生情感和价值观上的认同。涂鸦冒险家游戏只有一种模式,行为的发生本身就具有餍足作用,长时间的重复行为会使学习者产生厌恶,时间作为一个长期变量会使学习者的行为消退。在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抛锚式教学策略和强化机制的设计可以刺激学习者的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而教学内容和游戏中其他因素的精良设计则能使学习者产生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因此,一个优秀的教育游戏,需要平衡教学设计和游戏设计两方面内容,综合多方面的考虑,设计合理多样的游戏模式,根据学习的目的和情境来安排适当的问题和模式,激发并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教育游戏中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思维、帮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作用。也许它还有不完善之处,但是它的确给课堂教学以及教育游戏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每种教学策略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教育游戏的设计。笔者建议,我们应当继续探索教育游戏中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于教育游戏的设计中,让教育游戏的游戏性和教育性更好地结合,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进行学习。

摘要:教育游戏的设计和开发在遵循游戏设计、开发的原理之外还综合了多种学习理论。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教育游戏“涂鸦冒险家”中蕴含的抛锚式教学策略,研究一款成功的教育游戏如何运用此理论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分析该游戏中的缺陷和不足,将得到的启示应用到教育游戏的设计中,使学习者快乐、自主地参与到教育游戏中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教育游戏,抛锚式教学策略,建构主义

参考文献

[1]张弦.教育游戏发展综述及再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3):1-2.

[2]William R.Booth.Anchored instruction.[DB/OL].http://www.coe.unco.edu/ET500/Booth/SLD002.HTM,2004-07-31.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4]M·P·德里斯科尔.王小明等译.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1.

[5]陈国宏.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1):77-79.

上一篇:高速数据采集存储下一篇:控制电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