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共12篇)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1
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考虑,抛锚式教学属于社会建构的一种类型,与情境创设乃至情境理论非常密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与体验问题。与情境创设不同的是,当教学在情境创设中一旦确定了问题,需要立刻停下来,就像轮船抛锚一样固定教学内容与过程。笔者结合实践,以高中历史教材的《世界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为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谈谈在抛锚式教学中所做的尝试。
一、反思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的优劣
1.优势。抛锚式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要利用课程内容创设情境,形成锚点,精确引导学生体验问题。比如,针对“人文主义思想”这一章节内容,可以结合《泰坦尼克号》这一部电影的具体视频以及相关文字,再现当时火灾场面,引导学生对人性乃至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等的认识。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就易于实现教学目标。
抛锚式教学模式,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出现无数个解决方案。比如,同样是复习“人文主义思想”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结合泰坦尼克号海难中生存资料引导学生深入解读。
2.局限性。基于各方面原因,在具体构建抛锚式教学模式中还有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相关认知乃至专业知识有所不足,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因素,因而在探究学习中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相应资源的整合以及解读上。还有具体教育理论方面的欠缺,如教育学、心理学等。
抛锚式教学模式虽然加快了教师传统思维习惯的改变,但受制于诸多因素,大多教师仍然抛不掉讲授、指引、总结等方面的指导性功能,没有真正投入到为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搭建平台这一角色上来。更没有主动去研究学情、整合资源,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动力。
二、探析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1.启发性。抛锚式教学模式最大的原则就是针对学习和教学都应该有“锚”,通俗地说,就是指在情境创设中足以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问题。在教学中,这“锚”应该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着力体现学科的科学性与开放性,以及能够推动目标实现的阶梯性,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不同层次的问题,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独创性的认识。
比如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笔者曾在这一专题复习课中,巧妙把握其独特的情境资源,开发出具有个性的锚点,从而顺利切入教学环节。具体素材以及问题情境如下:
出示泰坦尼克号数据:全长约269.06米,宽28.19米,吃水线到甲板具体高度为18.4米,注册吨位为46328吨。引导学生与足球场进行对比,长大约等于2.5个足球场的长度,宽、高大约等于0.5个足球场宽的尺寸。
师: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具体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具体是靠什么力量来前进的?(引导学生观察泰坦尼克号的四个烟囱)
师:想想在那个时代还有什么动力可以依靠的?(出示影片以及相关知识,给学生提供泰坦尼克号豪华楼梯以及螺旋桨,引导学生认识蒸汽机以及钢铁技术)
师:现在我们再来想一想,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还有哪些新发明、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交通等方面呢?
这里利用泰坦尼克号引导学生认识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锚点。在具体情境中,结合文本相关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开放性。课程材料只是最原始的内容,是给学生探究活动浅层次的素材,这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自行创设情境,从而有效开发学生发展空间,生成课堂精彩。比如文本中曾提供这样一部分资料,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1)泰坦尼克号的名字由来,可以联系希腊神话进行探究。(2)美国《造船专家》杂志的评论,即“根本不可能沉没”。(3)船员与游客的对话,即:“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对此,引导学生探究后,学生可以认识到:(1)科技发展是永不停歇的,那个时代生成的钢板虽然很硬,但是含有很多杂质,比如硫化锌等,经过海水浸泡,则变得非常脆弱,按照现在要求,则根本不可能用来造船。(2)大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只可以利用,并与之和谐相处,而不是去征服,否则必然会遭到“报复”。对于学生来说,探究本身来源教材,但是结果却需要高于教材,也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彰显一定的开放性与创造性,这才是探究教学的真正目的。
可见,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出富有渐进性的“锚点”问题,让所抛之“锚”引出的问题情境,能形成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究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解决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调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在探索与思考中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想使得探究结果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契合课程和学情又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预设的问题一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
三、展望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愿景
1.促发展。针对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一些人往往过高地认可标准化成绩测试中分数的意义,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乃至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实际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应付标准化成绩测试的能力以及考试分数都是不确定的,唯一能够展望的美好愿景,则是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可以在这种理论模式下会得到长足发展。
2.重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毕竟在这种理念引领下的模式教学中,预设的任何问题都是不确定的,都有可能存在若干答案。就《泰坦尼克号》这一部电影而言,有学生会看到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有学生会认识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当然也有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黑暗,还有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甚至还有人会想到这次航程的起点、终点,以及这部电影的特殊意义等。这些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讲都属于探究成果,而这却不是一张标准试卷所能容纳的,更不是分数所能衡量的。
3.改评价。对于抛锚式教学模式,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合理的评价方式。当前,最客观的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探究行为、思考过程进行记录,并以此为评价依据。但是这一类评价往往受诸多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缺乏较为客观的评价。还有,由于记录的限制,对当时教室的布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就需要开发新的评价工具,从而能够科学、全面反映学生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下的思考与成果,以便推动课改顺利进行。
抛锚式教学模式与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一脉相承,它需要把具体的学科知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自身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让学习目标的生成、学习的效果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搭建的新的平台,这个平台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具有很大的操作性与实践意义。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2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立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之上的,确立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了一样)。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就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在课堂上听老师介绍或者讲解这种经验,所以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抛锚式教学策略始终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通过学习者主动搜集和分析材料、数据,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的讨论中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组成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步骤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4)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
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三、一个有关抛锚式教学策略案例的分析
教学内容:学习数学统计与概率问题
首先老师给学生展示这样一个故事“贾斯珀的朋友想帮助学校筹钱买新的摄像机,他的想法是开一个售货亭。他必须制定一个商业方案报给校长以获得项目贷款,所有的问题都围绕制定这个商业方案,包括使用统计调查来帮助他决定这个想法是否赢利。”
老师抛出问题:如果你们是克里斯,你们打算怎么做?
老师将这个故事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从中确定其中镶嵌着的问题是要“制定一个商业计划”(这个过程就是“抛锚”)。
学生们制定了一个取名为“巨大轰动”的计划,学习内容和过程也随之确定。老师将这个计划拆分为如干个子问题,学生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要运用克里斯学校收集的数据抽样预测出计划是否赢利,有的学生采用分数解决这一问题,而另一些学生则用百分数来解决。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解决一步步复杂的子问题来达到最终计划的完成,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促进帮助下,反复利用有关资料,参与小组讨论与合作,为完成任务(制定最佳的商业方案)自觉进行探索,主动识别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方案,当学生们共享他们的方案时,大家就有了对数学统计与概率问题的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抛锚式的教学教学策略借助于所抛的“锚”和为学生搭建的脚手架,试图使学生在类似真实背景知识的内容中学会思考,在接触大量知识概念的时候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明确问题并系统搜索可能的解决方法。
四、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优点
从概念,步骤到案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一些优点。优点:(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抛锚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下来确定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很好的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抛锚式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对于资料的收集与获取以及加工处理都需要学生亲自进行,这就大大的提高学生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在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时,老师往往以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宏观背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更能明白或领悟到所学知识的现实用处,就像如果想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锯子,教学就应该把问题锚定在建筑一座房屋这样的问题中,这就不但使学生知道如何操作锯子,也知道了学习锯子的意义和动机,这是受到建造一座房屋这样重大事情的吸引,是知识为什么有用的意义和理由。
五、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局限性
(1)教师方面
抛锚式教学策略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一个开放、逼真的问题情境中识别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然后通过老师引导以自主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可是对于相关教学内容,不可能只是确定出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确立不一样的问题,而老师不可能成为学生所选择的每一个问题的专家,那么老师在引导时就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给老师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
上知识的一个传授者了,而更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者。只有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2)评价方面
对于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能通过专门的测试来决定,而只能是老师通过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够客观,会有老师很多的主观意识在里面,而且老师也不可能随时都观察得这么仔细,对于一些隐性的知识也不是观察就能发现的。
抛锚式教学策略由这样几个步骤组成: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 “抛锚”。
自主学习——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应当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儿童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邻近发展区”。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已有的智力发展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
架”(Scaffolding)作为对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合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抛锚式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及写作素材。
2.通过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品读,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語言表达运用能力。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4.了解传主的人生历程,体味他经历的困顿,学习其身上的优秀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方法]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品读积累 读写结合
一、课前预习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勾划出评价议论性的语言:
舀水 掬起 系扣子 啃噬 分蘖
熨帖 伫立 籼稻 粳稻
袁隆平“像是一位到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劫难,终于获得成功”,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你觉得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联系自身实际。(要求不少于200字。)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一是让学生夯实字词基础,加强积累;二是通过梳理文章的写作结构,让学生对袁隆平寻找“野败”的经历有一个整体感知,并对作者为突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在选材方面的独到之处有个初步的认识;三是通过体味传主人生经历,感悟传主直面困难与挫折的精神品质,联系生活实际,汲取正能量。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的这位主人,就是王国维口中的能成大事者——袁隆平,人称“当代神农氏”,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并附上袁隆平在稻田调研及在家拉小提琴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王国维的诗句与照片去了解袁隆平,平凡的袁隆平与不平凡的袁隆平相互对比,引人入胜,吸引学生兴趣。
(二)确定问题
抛锚式教学指出,在情境创设以后应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传记需要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此环节的“锚”就是文章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探索,从典型事例中全面了解作者眼中的“袁隆平”,并构建自己心中的“袁隆平”。
快速阅读,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描写并突出袁隆平的精神品质,这些事例有何特征?明确:
A.临水就餐:突出了他苦中作乐、诗意工作、乐观积极的精神品质。
B.洗浴:突出了他富有情调、乐观积极的品质;并且从“他瘦削而壮美的躯体......有的是完美”可以看出他长年在稻田里辛苦地耕耘劳作,突出了他吃苦耐劳、热爱工作、执着坚韧的精神品质。
C.月夜巡稻田:白天到处去寻找“野败”已经疲惫不堪,但他却还要踏着月色去看看他的杂交水稻田。突出了袁隆平不辞辛苦,对工作的执著热爱与奉献精神。重温诗歌更是突出了他的爱国热忱。
D.找到“野败”:奉献、谦虚、淡泊名利的品质。
选材特点:选材典型,贴近生活,富有诗意,可以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使传主的形象更加真实可靠。
设计意图:“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本文作者在选材上贴近生活,真实鲜活,同时事件典型小巧,可以为学生写作议论文提供良好的范例与启发。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及教师不时地点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其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在对袁隆平有了整体的了解后,还应该通过一些小细节、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的描述,研读袁隆平的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在后期的作文写作中进行借鉴。
请对下面的语段进行品读:
A.为了寻找野生的雄性不育材料,他们常常十天半月穿越在茫茫荒野之中,往往是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就餐,而且总是伴着潺潺的泉水或者是清粼粼的溪水而就餐。(“就餐”与“吃饭”有何区别?)
明确:“常常”、“茫茫”、“往往”、“总是”等修饰词说明寻找“野败”之路的艰苦异常、枯燥单调;而“潺潺泉水”、“清粼粼的溪水”、“就餐”等说明了他们懂得苦中作乐,把枯燥的野外生活过得有情调,诗意地栖居,突出其乐观向上的精神。
语言:叠音词的运用;富有诗意。
B......袒露这同样古铜色的胸膛,弟子们戏称他们的老师“刚果布”。只听“刚果布”口中哼着小夜曲,弯腰从水盆里掬起水来洗浴。
明确:“刚果布”说明他长年亲近稻田,工作很辛苦,以至于晒得全身都为古铜色;“哼”、“掬”体现他此时的愉悦之情,突出其开朗的一面。
C.每当走进月光下的稻田,他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世界。此时此刻,什么荣誉地位,什么灯红酒绿,被他统统抛在了九霄云外。那悬挂中天的皓月,使得那一块又一块绿毯般的稻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亦虚亦幻,朦朦胧胧,平添了几分神韵。
明确:“绿绿的稻田、洁白的月光、缕缕的稻香”,袁隆平置身其中,心情宁静。在这样一幅恬静清新和谐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工作无比执著,对名利诱惑漠视的袁隆平。
语言:比喻、四字词语的运用,使文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当见到这株“野败”以后,他如同一位痴情少男,与他心爱的少女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好一个“野败”,我总算找到你了。
朝思暮想的"野败",我终于找到你了。
这么多年了,你总是躲躲闪闪的,你让我盼得好苦啊!
我朝思暮想的“野败”,我们终于相遇了。多么漫长的寻觅啊,你终于有了可喜可贺的归宿。
明确:“总算”、3个“终于”、“多么”、“总是”等副词侧面体现出寻找之路的艰辛与不易,同时表达出袁隆平的喜悦之情。
E.从那一刻开始,袁隆平日日夜夜守候在他心爱的“野败”身边。太阳、月亮和星星也轮流照看着他的“野败”。那“野败”如婴儿般无拘无束地舒展开双臂,生机勃勃地贴近身边成行的栽培稻。轻轻吹来的风,飘飘洒洒的细雨,从从容容的流水,使得它从浅浅的嫩绿变成浓浓的墨绿。袁隆平轻手轻脚地选择了精良的籼稻雄花为他的“野败”一次又一次地授粉。
明确:成语及叠音词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野败”的成长过程,语言优美流畅,富有文采,也侧面突出了袁隆平献身工作的极大热情。“守候”及“轻手轻脚”体现了袁隆平对“野败”的深深喜爱与呵护之情,真是初见倾心,再见倾情。
四、总结:
语言特点:文雅古朴、富有诗意、清新优美、准确传神。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设计意图:歌德曾说过:“内容人人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本篇传记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同时准确而富有张力,非常生动贴切,有力地塑造了传主的性格及精神品质。通过对语言的品读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品读题的设置非常有目的性:A和B为动作描写,C为景物描写,D为心理描写,E为景物和动作描写。通过分层设置来进一步感受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传主的性格及精神品质。
人物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学生通过“锚”——典型事例,进一步了解了袁隆平,体味出正能量,同时也发现了这种正能量对自己生活的帮助,树立了积极的世界观。
袁隆平“像是一位到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劫难,终于获得成功”。请问,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联系自身实际,你觉得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设计意图:袁隆平是一个有着杰出贡献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往往于平凡中现出超常的气质,令人感慨不已。阅读完整篇文章,品读重点语句后,学生对他寻找“野败”的历程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既体味了他经历的困顿,又感受了他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以及对工作的执著不悔之情。让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五、拓展应用
积累论据——制作人物卡片
参考模板
姓名: 时代: 国籍: 身份:
主要经历:
突出成就:
性格特征(精神品質):
主要言语:
他人评价:
适合论点:
明确:适合的论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播种是收获的前提;拒绝平庸;创新;敢于突破;不知足,才能常乐;奔跑吧!朋友!;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合作才能成功;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人;时间就是机会;热情成就人生;梦想的力量;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设计意图:著名作家朱自清说:“什么是有才华?所谓的有才华,就是能将阅读的东西牢牢地记在心里,并能滔滔不绝地讲述出来。”通过积累人物传记中传主的事迹,让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能信手拈来。
六、课后作业
1.请选择一个观点,以袁隆平为例写一个论证段(议论成段),不少于300字。
(拒绝平庸;播种才能收获;抓住机遇)
2.找出一段文字进行赏析。
教后反思:抛锚式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本;创设情境,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定的问题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协作、讨论交流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老师时不时地点拨,将相关科学内容深入,让学生加深理解,内化知识,提高语文鉴赏能力与素养。语文的人文性一直是我在教传记文学所注重的。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并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我们的人生经历里往往少不了“偶像”的引路,他们的经历会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正能量。古今之成大事者,他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与困顿时的那种积极乐观、豁达坦然的力量,那种面对工作的执著忘我、认真坚持的精神,都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前进。笔者很希望学生能在这堂课上感受到袁隆平的不平凡,从而联系自身实际,认真读书,抓住机遇,实现梦想。
本堂传记阅读课既注重了问题情境的设置,又搭建了思考讨论的平台。整堂课框架结构明确,运用了抛锚式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研读——效果评价”的模式,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教学。通过有层次的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传记,了解作者选取典型事例的意图,加强对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方法的掌握;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从了解层面进入到感悟理解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领悟能力,再通过评价对这一次课作一个总结交流。这堂课每一个环节的目的性与指向性非常清晰:第一个环节,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第二环节,指向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及概括领悟能力;第三环节,指向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第四环节,指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第五环节,指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积累材料习惯的培养;第六环节,指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整堂课,老师起主导作用,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搭建交流平台、互助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获得感悟,进行深刻思考。再者,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老师从旁引导,和学生一起探讨,共同思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品读语言,合作交流,表述自己的阅读感悟。
建构主义教学认为,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通过抛锚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了解传主人物品质的基础上,体味传主经历,同时学会塑造人物的方法,将此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语言活动中。可喜的是,学生的后期作文中经常出现传记、小说等课文素材,同时还常穿插些名人名言。这使得他们的作文少了些“死气”沉沉,更具有说服力,更富有活力和张力。自然,学生对写作议论文的信心也增大了很多。
传记作品教学离不开作品与现实生活的碰撞,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起到了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4
一、现状:教师出现困惑,学生缺乏兴趣
在阅读教学上,我们教师经常都感到困惑:为什么学生对阅读材料兴致不高?为什么学生上阅读课反应平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怎样的阅读课学生才感兴趣?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是笔者从教学实践、科研实践、课堂观察及谈话调查中发现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阅读材料单一,缺少外延的拓展
现在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较少,课外补充材料也很贫乏,学生能接触的阅读材料基本上是教材中的内容,学生的视野不知不觉就会在这个教材框框中越来越窄,阅读能力也随之受到制约。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将一些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谜语、以及儿童读物等适时适度的引入到课堂中,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教师可以在圣诞、元旦、父亲节等特殊的日子为孩子准备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
2、注重词汇和句型教学,阅读失去乐趣
大多数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都过分注重词汇和句型的讲解,只在乎语言表层信息的吸收、理解和操练,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和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了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阅读能力得不到系统完整地发展。
3、重视阅读结果,轻视对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技巧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不强,缺少针对性,更多注意的是阅读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技巧的指导,这样会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走过场,学生只注重阅读的结果而并没有完全理解阅读的材料,阅读方法的运用,长此下去,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反思:激发兴趣和动机是关键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因此我们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制定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阅读教学策略,具体如下:
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对策: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低年段:阅读与故事相结合
故事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最爱,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孩,他们总能在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尝试把深受学生欢迎的故事有意识融入其中,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根据低年级教材中课文多为对话形式出现,而且课文都配有插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任务、彩图去编造故事,然后让学生在插图的帮助下阅读故事。学生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人到故事的阅读中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到了该课的重要信息,极有效地完成了阅读任务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中年段:阅读与任务相结合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有能力进行简单的语言输出了,因此,阅读教学的模式必须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所谓“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使阅读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探索式的认知体验。如在学习《开心学英语》第三册的Unit 7:Where are my glasses?在学生进行阅读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请你们仔细阅读该文章,并根据你在文章里所获取到的信息去画出Tony的房间。三、四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画一画,他们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自然会很努力地进行阅读,寻找相关信息,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我让他们小组合作检查自己的绘画作品是否与文章内容一致。通过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学生们都能从整体去理解文章的意义,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些词句的理解,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高年段: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语言学家的研究证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合的整体的发展,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阅读是语言的输入,最终应该形成语言的输出,阅读才会有意义。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说、以读促写”。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还是一种重要的终身学习手段。无论对于学生将来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阅读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让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成就他们美好的未来。
摘要:有效地阅读既是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积累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还能提高其想象,概括,归纳综合,逻辑推理,理解记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已经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为我们如何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开了思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年级段划分,分别采取阅读与故事,阅读与任务,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现状,反思,对策,评价
参考文献
[1]徐伽力.小学英语“多元化”阅读教学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5
抛锚式教学模式也被称为基于问题的教学或实例式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中通过听对知识进行间接了解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求学生走进教学实际环境中去体验和感受问题。就像轮船抛锚的过程一样,在实际环境中确定某一问题,以此问题为锚的固定点。对教学中的内容与实际情境进行联系得以解决问题,该模式强调以技术学作为学习的基础。
2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为了证实抛锚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教育作用,我们对传统教育课堂与抛锚式教育课堂进行实验对比。在学校中选取班级人数以及地理学习成绩实力相当的两个班级,分别进行试验。对进行传统教育的班级标号为1班,对抛锚式教育的班级标号为2班,进行比较[2]。在实验进行前为确保试验的成功性,要确保所讲授内容相一致,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保密工作。确定试验日期为一个月,并进行试卷考评。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所起的教学作用明显高于一般教学,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具有促进作用。
3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与评价
3.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3.1.1形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通常情况下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要求。而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对这种教学关系的挑战。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已经发展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了。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与老师或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对有争议的知识点可以提出看法和观点。抛锚式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
3.1.2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发展: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引用,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抛锚式教学倡导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以主角姿态对地理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并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可以将抽象化的地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具象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立使学生学习环境与其自身生活联系密切,能够迅速使学生进入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包括地理创新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等方面。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及地理情操。学生在对地理进行学习过程中会激发起它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
3.2抛锚式教学的应用评价
3.2.1学习内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对学生地理思维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巨大作用。地理学科具有对空间和时间感要强的要求;高中地理还是一门集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高中地理对于区域地理环境的讲解还与人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极高,为学生吸收地理知识带来了难题。但是,抛锚式教学会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带入,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使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简单易懂。
3.2.2教师角色:抛锚式教学的运用对教师有着新的要求。教师不在是教学中的讲授者,而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对教学进行情景设置上教师应选择性的进行抛锚式教学,不可对所有地理知识一概而论。要对教学的理论限制、条件限制清楚地认识,从而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否则会适得其反[4]。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加以引导对学生学习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并给予适当的知识补充。帮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总结及自我学习方法评价及改正。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6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B)—0062—02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嵌入式教学以及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者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在网络环境下运用此教学策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本文以《Flash动画制作》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教学分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让学生掌握Flash动画制作的方法。
2.情感和态度方面
(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学习内容】
1.学习内容的选择
学习制作Flash动画。
2.学习形式的确定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学习重点】
1.移动渐变与形状渐变的应用
2.路径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3.遮罩效果的实现
【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
主要利用网络教室。
2.学习资源类型
主要有专题学习网站和多媒体资源库。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田甜的工作室:http://www.tinaflash.com;
闪客帝国:http://www.flashempire.com;
洪恩在线电脑乐园:http://www.hongen.com;
太平洋电脑网:http://www.pconline.com。
【学习情境创设】
1.真实情境
简要介绍田甜的事迹并播放田甜制作的Flash动画。
2.问题性情境
按照要求制作Flash动画。
【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在相应内容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2.协作学习设计(在相应内容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3.教学流程图的设计
二、学习过程设计
三、学习评价设计
最终通过展示合作完成的作品,采取网络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判。
综上所述,本节案例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点的落实效果比较明显。
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7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在中职英语各类教学方法中,抛锚式教学的应用在近年来得到推广。抛锚式教学法又称为“基于问题”教学法或者实例教学法,其中的“锚”即某种问题情境或者特定类型的个案研究,该模式对于教学情境的生动与真实性有较高的要求,围绕问题或者特定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是该模式的基本原则。抛锚式教学法目的在于为学生营造真实、完整的问题情境,以分析并解决某一问题或案例为“锚点”,对情境、会话以及协作等情景要素加以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其树立首创精神,并对学习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进而实现教学目的。抛锚式教学模式下,教材文本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意义的主要对象;教学媒体则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用于教学情境创设、会话交流以及协作学习等活动;教师则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以及组织者,可视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与帮助者。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设计教学情境,凸显课堂主题。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设计出富有生活化、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课堂情境是课堂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其有利于在日常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融入更多的英语知识学习,从而为中职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以及技能训练场景,并在此过程中将师生、生生形成有机的学习共同体,强化训练中职学生关于日常生活以及职场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首先,中职英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针对教材语言功能展开深入分析,着眼于语言运用为学生设计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便于更好地支撑教学活动设计。以苏教版中职英语第二册Unit1《Going places》为例,笔者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如下问题:Which places have you ever heard before? (Tivoli Gardens/Nyhavn/the Christainborg Palace,允许学生以其他名胜古迹或著名旅游城市为答案。)Is it your favorite story?why?(引导学生复述“The litter mermaid”、“The Ugly Duckling”以及“The Emperor’s New Clothes”等经典故事,在分享各自爱好、讲述心得体会的同时温习相关语言知识 )。在此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们借助各类实物、新闻、音乐素材、简笔画、肢体动作以及卡片等方式来设计和展现课堂情境,或者选择学生普遍喜爱并关注的话题、情景话剧作为课堂导入,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其次应设定“锚”点,明确学习任务。教师应用抛锚式教学方法时应基于教学情境设立与主题相契合的锚点,为学生预设一个短时间内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应从实际学情出发,选择与本章节学习主题有着密切关联的真实性问题或特定事件作为中心内容,以实现课堂目标。
2.开展课内外英语角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现知识的互动交流。在英语学习的诸多平台中,英语角是应用最为广泛、组织最为便捷的一种,且具有随意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开展英语角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课外英语学习与交流的场所和平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1)室内。即在教室内组织英语角活动,以即兴表演、复述课文、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对话或者口头作文为活动形式, 以强化学生口语能力,复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创新与团队合作精神。
(2)室外。以室外活动场所为主,主要以短剧编排以及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对话为主要活动形式,做到寓教于乐,以纠正学生“哑巴英语”这一尴尬现状。在英语角这一活动平台下,学生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研讨获取了转化知识的能力,其语用能力大大提升,同时口语技能以及个人胆识也得到锻炼和强化。总的来说,通过活泼、有趣的英语角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其参与英语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与合作精神,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互动与交流。
三、结语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8
一、中职英语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中,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在课堂上, 老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新的课程引入课堂, 然后进行课文和语法的讲解, 最后通过课后题目的讲解和例题的分析, 把解题的步骤以及答案告诉学生, 然后再留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 在课下还要布置一些习题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 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质量以及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落实,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但是这种僵硬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始终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 严重制约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来讲,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就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 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实践中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主动发展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充分的发展时间与空间, 可以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就可以积极地进行自身英语知识体系的构建,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二、中职英语教学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 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沟通, 让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以及分析, 进一步提出假设, 然后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价, 最后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因此, 老师要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进行良好的环境创设, 真正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挥, 并通过相互合作进行语言训练的开展, 提高其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1.进行语言情境的创设, 直接进入主题
(1)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老师要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地合作。老师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 利用教材以及多媒体和道具为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服务。进行情境的创设时, 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 要遵循科学性以及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原则。
(2) 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般情况下就是利用多媒体等科学技术进行生成性的情境设计, 让学生的学习在虚拟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利用这种方式, 就可以用真实的事物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刺激与引导, 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生活的过程中, 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因此, 老师要根据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的语言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找到英语教学活动的支撑点。
2.确定教学模式的“锚”点, 并明确学习任务
在进行抛锚式教学时, 老师要设计与情境和主体相一致的“锚”, 也就是真实的事件或者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与其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的事件, 并以其作为英语学习的中心内容。所以, 老师要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剖析, 并确定具体的和科学的英语教学目标, 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然后进行学习活动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确立的问题就可以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总任务或者是具体的任务,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探索, 进而获得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3.互相合作, 实现英语知识的交流共享
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理解能力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文本会有不同的理解, 其采取的英语学习的策略也不尽相同。老师要充分利用在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观点差异和理解差异, 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实现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 不断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的完善。在学生自主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参考, 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小组成员进行合作, 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的共同提高。
4.评价学习成果, 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
中职英语教学要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进行结合, 把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这样老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动态, 然后按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 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
三、结语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 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引导和刺激下, 切身地去感受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并与实际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让学生在对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一步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抛锚式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实用技能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效果, 同时对于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5) .
[2]温梅, 王瑞云.基于高职应用写作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
[3]陈桂芳.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12) .
[4]霍立静, 吕娜.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 , 2008, (05) .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9
一高职市场营销课程实施抛锚式教学可行性分析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长期以来, 高职市场营销课程往往采用单向式传统教学模式, 即教师课堂讲授, 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通常做的就是把书本上知识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考试也往往采用笔试的单一方式, 通过划定考试课程、考查范围和重点, 学生就此死记硬背来通过考试, 而这样却忽视了对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应用等营销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营销变成了背营销。同时, 在教学中, 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教师讲授过程实际成为教学全程, 学生主体地位并未落到实处。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 信奉“权威式教育”的教师不在少数, 认为教师的权威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容挑战和质疑, 不认同学生提出的反对意见, 对营销问题答案刻意强调唯一性的收敛思维, 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2. 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有益补充
通过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中引入抛锚式教学, 可以增加真实的营销情境, 学生可以融入情境中, 带着问题和任务学习, 借助如Simmarketing的营销教学模拟软件和营销岗位实习, 实现营销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迁徙、运用, 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 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的助推剂
通过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中导入抛锚式教学, 不但有助于打破教师默认为营销专家所享有的课堂语言霸权, 促使教师充当熟练新手的角色, 与学生一道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设定营销问题、解决营销问题,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通过评价环节, 借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 能比较好地引导学生获取他人的评价, 并根据各方反馈, 对自身学习成果进行反思、修正与巩固, 通过彼此良性互动助推协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效果也得以显著提升。
4. 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特点呼唤抛锚式教学
高职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极强的课程, 无论是从营销环境分析到营销策略制定以及营销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也与未来的工作岗位联系紧密, 这意味着市场营销课程是易于创设情境的, 这为抛锚式教学提供了实施基础。更关键的是背后所隐藏的职业技能 (如推销技巧) 是无法用语言就可以清晰表述的, 很多是需要当事人去亲自感悟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谛, 而这正是抛锚式教学所倡导的。
5. 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中实施抛锚式教学, 教师将不再是从前的教学主导者, 而是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助手。换言之, 就是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环节, 并针对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 而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将因此实现动态提升。
二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抛锚式教学的应用
1. 市场营销课程抛锚式教学设计
在抛锚式教学实际应用前, 首先应进行导入课程的教学设计。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抛锚式教学设计应包括设计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以及强化练习等六个环节。设计教学目标是对市场营销课程以及课程各教学任务或项目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拟定知识建构主题和目标。创设学习情境, 包括设计锚和抛锚, 即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又贴近实际的营销情境, 并针对该情境提出新颖、有趣的营销问题, 激发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和提供必要的相关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是指教师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学生在各自学习小组中开展课前协商、课堂讨论、课后交流以及小组间的集体互动, 持续深化知识主题和知识目标的建构。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来自于学生个人自我的评价、学习小组对成员的评价和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点评。强化练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强化练习方案。
在高职学生接触市场营销课程实质内容之前, 可先提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营销现象, 如“企业形象危机事件公关”“电影、电视剧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多”“企业产品销售热衷O2O”“淘宝双十一促销”等, 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引发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使用的营销手段、特征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营销无处不在、营销行为丰富多彩, 深刻感受市场营销课程的艺术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等特点。
接下来可从市场营销基本概念出发, 结合国内宏微观环境, 递进概述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国内市场需求变动、消费者行为演变趋势以及企业由此确定营销战略, 不断创设营销情境, 简单介绍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方法, “4P”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了解企业营销管理, 对企业产品 (服务) 营销全程作全面阐述, 最后指出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2. 市场营销课程抛锚式教学的应用
对高职市场营销课程而言, 设计锚和抛锚是抛锚式教学的关键。每一项目或任务授课之前, 应预先准备好充分、真实的营销情境, 并有针对性地引出问题, 学生就此进行分析, 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质疑, 学生在教师的渐进引导下自行解决问题。相关项目或任务结束后, 为加深学生对营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营销综合技能, 还可创设一个营销综合情境, 帮助学生一步步搭建脚手架。下面举例说明抛锚式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国内饮料巨头娃哈哈集团在继2008年推出啤儿茶爽后, 积蓄力量推出了格瓦斯, 在当前国内营销市场竞争环境下, 要求学生对娃哈哈格瓦斯市场前景作出判断, 并提出营销策略建议。
该情境涉及市场营销的多个知识点, 如产品定位、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分销、促销手段等。尽管学生对国内饮料市场有所了解, 因为他们都是直接消费者, 但此时他们要站在企业营销人员的角度上, 通过已有的碎片化的营销基础知识来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首先, 学生根据抛锚所引出的问题, 在课外时间积极开展饮料市场调查, 由此学生顺利进入营销情境, 开始独立探索。这一阶段, 学生将会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浮出, 对过去所掌握的营销知识轮廓也将有新的认识。其次, 开展小组内部讨论和组间交流。小组成员既可自由搭配, 也可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安排、指定, 这是开展协作式学习的基础。由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到组员之间的观点沟通, 学生学习从浅表迈向深层。小组讨论采用全开放式, 各组员都可充分表述个人意见, 在小组讨论中, 任课教师应适时提供引导和做出评价, 促使学生稳步攀升。该过程应穿插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自评与小组内部成员相互评价相结合。为实现信息互补、资源共享、相互提高, 还应通过开展组间交流、师生互动来弥补各学习小组在问题理解上的局限。具体做法是各学习小组选派一名代表, 概括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和具体实施办法, 并接受来自于其他小组和任课教师的怀疑和质询, 以此达到对问题理解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在该阶段, 综合各学习小组意见, 提出: (1) 格瓦斯最成功的是应对营销环境变化灵敏和市场细分, 《交通法新规定 (2013) 》的出台是格瓦斯推出的契机; (2) 应当对消费者的口味偏好进行调查, 了解消费者对于啤酒与饮料结合的真正态度; (3) 对格瓦斯的促销手段应与产品生命周期变化相适应, 重点借助广告宣传, 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为辅助手段; (4) 目前格瓦斯在中央电视台上的广告“非一般的液体面包”表述较模糊, 广告受众难以理解其产品功效, 希望广告定位能更加清晰化、确切化。在组间交流后, 各小组观点基本趋于一致, 任课教师此时作总结评价, 并就协作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逐一分析, 结合其他类似企业成功营销经验和相关营销理论提出改进建议。总结出“市场调查—营销环境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产品定位—市场营销组合”的基本营销流程。
在整个抛锚式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应努力做好“编剧”和“导演”的角色, 真正的主角是学生, 教师通过穿针引线, 将学生学习引向纵深, 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育游戏设计中的抛锚式教学策略 篇10
优秀的教育游戏不但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还能吸引并保持学习者玩游戏的兴趣,使得学习者乐于在游戏中发现和探索并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教育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育游戏的设计者努力将各种教学策略、心理学策略融入游戏中,我们会发现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本身对于游戏知识的局限和教育游戏本身的设计运营尚不成熟、完善,以及目前大部分学生偏好网络游戏,教育游戏和网络游戏对比之下暴露出了弊端,使得教育游戏和教学内容无法理想地有机结合起来[1]。所以对教学策略在教育游戏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抛锚式教学,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或在利用技术虚拟的情境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反思,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2]。其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情景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教学中学生面临的真实事件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事件或问题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3]。抛锚式教学策略有其特有的设计原则,首先,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其次,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二、教育游戏中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分析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发出来的较为典型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教育游戏一定是在某个情境中进行的,在教育游戏中设计问题,学习者可以在一个真实的充满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以“涂鸦冒险家”游戏为例,分析教育游戏中的抛锚式教学策略是怎样具体运用的。
(一)涂鸦冒险家游戏介绍
涂鸦冒险家(Scribblenauts)是华纳公司旗下的一款益智教育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像神笔马良一样通过输入英文单词的方式创造或修饰物品来帮助主人公Maxwell闯过一个又一个关卡。被创造出的物体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多种多样的闯关方案完全模拟真实场景,欢快轻松的背景音乐和丰富可爱的关卡引人入胜。游戏能够辨识两万多个名词以及一万多个形容词,巨大的词库可以充分满足玩家的需要,并让他们对后续游戏充满期待。玩家在游戏中能提高英语词汇水平,掌握词汇的同义词和具体用法,培养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游戏适合已经具有一定词汇量和理解能力的玩家,以课业不太繁重的初中生为主。文中以下所指游戏均为“涂鸦冒险家”游戏,笔者希望通过对该游戏抛锚式教学策略设计的分析,给教育游戏的设计带来一些启迪。
(二)游戏抛锚式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
情境学习的提倡者认为,如果在知和做相分离的情境中教授知识,则知识就处于惰性的和不被使用的状态[4]。游戏为玩家创设了许多情境,学生在一个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如在博物馆、农场、游乐园等。游戏主人公Maxwell需要在每个场景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游戏在模拟真实场景的基础上还多了一些现实中学习者不方便亲临的场景,如在涂鸦冒险家的海底关卡,玩家需要输入单词创造物品帮一些海洋生物完成任务,如果碰到了鲨鱼就会掉血。
2. 确定问题
游戏每个关卡由数个小任务和一个大任务构成,玩家需要自己挖掘并解决问题。如果找任务有困难可以点击游戏画面左上角的星星图标来使任务主体突出显示。这些任务就是游戏里的“锚”。
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联系场景和问题,分析需要帮助的主体陷入了什么困境?应该怎样帮助他?创造什么物品或添加什么形容词?如何拼写?不会拼写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同义词替代?玩家在游戏中能提高英语词汇水平,掌握词汇的同义词和具体用法,培养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CAPITAL CITY关卡,主人公遇到了一个爷爷,鼠标点击男孩会出现他的问题描述,可知需要使用输入板创造水上交通工具,那么可以输入的单词有Boat,Ship,Submarine等。
3. 自主学习
游戏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遇到思维陷入瓶颈或不能正确理解任务的情况以及不能正确输入单词的情况,此时游戏不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向玩家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相关线索,玩家可以通过分析游戏的提示语句、查阅词典、自主搜索材料等方式进行推理,得出答案,从而完成任务,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比如在该游戏中,在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如遇到瓶颈,游戏会以60秒为周期给出提示,玩家可以根据提示进一步推断应该输入什么单词。以CAPITAL CITY关卡中的CARVINVAL GAMES小关为例,游乐场管理员让Maxwell扔东西砸倒障碍物外的瓶子。如果60秒内无法解答会给出提示,共有由难到易的三个提示,第三个提示与前两个类似但更贴近答案。那么通过分析提示,玩家就能知道此处需要输入Ball,Bowling,Basketball等比较重的球类物品,完成任务。
4. 协作学习
由于有些问题十分复杂,甚至超出了玩家的认知范围,因此协作学习必不可少。该游戏属于单机游戏,玩家可以采用论坛讨论、微博求助、查阅攻略帖等方式与其他玩家进行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解决任务,加深对自己不会单词的记忆,还能开阔思路,扩充词汇量,了解多种解决问题方案。
5. 效果评价
游戏把“星星碎片”和“星星”作为强化物来给予学习者正强化,鼓励学习者继续游戏。每完成一个关卡,就可以在游戏的“世界地图”上留下标记,随着游戏进行,标记慢慢占满整个地图,能给玩家带来成就感,激励玩家不断攻坚,继续游戏。总之,在游戏中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也就是策略中的“锚”)时能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以及增强其与他人交流、协作、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可以发现,涂鸦冒险家游戏设计者把抛锚式教学策略融入到游戏的设计中,并且通过巧妙科学的组合,让学习者在丰富新颖和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参与,学习单词,从而强化游戏者的游戏行为。这对设计教育游戏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启示
由上文可知,在将抛锚式教学策略运用到教育游戏的设计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应加强游戏中的协作环节设计
涂鸦冒险家游戏是一个单机游戏,不能在游戏的过程中与其他玩家在线交流。而协作学习是抛锚式教学策略中的重要一环,不能在线讨论、交流、补充、修正,就会降低学习效率。网络环境很适合开展协作学习,让教育游戏在一个开放的在线学习环境开展,让学习者可以随时和同伴、游戏设计者(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调整、增生或重建学习者的思维图式,拓宽思路,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助于促进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游戏中设置团队任务,让学习者们互相帮助,快速进步。
(二)处理好情境创设和教学的关系
教育游戏中的情境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内化学习内容,那么就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者、学习风格、学习内容来安排不同的情境,处理好情境创设和教学的关系,明确学习者的行为导向,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对游戏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情境的创设,将问题设置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以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三)游戏模式设计应合理多样
在教育游戏中,仅仅依靠抛锚式教学策略来保持学习者的游戏行为是不够的,还应该使学习者产生情感和价值观上的认同。涂鸦冒险家游戏只有一种模式,行为的发生本身就具有餍足作用,长时间的重复行为会使学习者产生厌恶,时间作为一个长期变量会使学习者的行为消退。在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抛锚式教学策略和强化机制的设计可以刺激学习者的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而教学内容和游戏中其他因素的精良设计则能使学习者产生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因此,一个优秀的教育游戏,需要平衡教学设计和游戏设计两方面内容,综合多方面的考虑,设计合理多样的游戏模式,根据学习的目的和情境来安排适当的问题和模式,激发并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教育游戏中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思维、帮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作用。也许它还有不完善之处,但是它的确给课堂教学以及教育游戏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每种教学策略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教育游戏的设计。笔者建议,我们应当继续探索教育游戏中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于教育游戏的设计中,让教育游戏的游戏性和教育性更好地结合,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进行学习。
摘要:教育游戏的设计和开发在遵循游戏设计、开发的原理之外还综合了多种学习理论。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教育游戏“涂鸦冒险家”中蕴含的抛锚式教学策略,研究一款成功的教育游戏如何运用此理论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分析该游戏中的缺陷和不足,将得到的启示应用到教育游戏的设计中,使学习者快乐、自主地参与到教育游戏中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教育游戏,抛锚式教学策略,建构主义
参考文献
[1]张弦.教育游戏发展综述及再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3):1-2.
[2]William R.Booth.Anchored instruction.[DB/OL].http://www.coe.unco.edu/ET500/Booth/SLD002.HTM,2004-07-31.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4]M·P·德里斯科尔.王小明等译.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1.
[5]陈国宏.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1):77-79.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11
一、创设情境的要点
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建立抛锚式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建立合理的课堂情境。课堂情境创立的难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情境创设的顺序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顺序,由外到内,由简洁到复杂的顺序,这种顺序符合学生探索问题、理解知识的思维规律,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鲜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我们要建立合理的教学情境,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想要通过情景达到的目标,然后再根据现有的条件,利用教师的智慧完成。比如:在学习地理的经纬度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中国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温度不同的情况进行解答。让学生对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这个问题,并加以引导,可以促使学生迸发出对问题探究和解答的欲望。
现在的中学设施已经十分先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合理的利用教学设施,对于地理知识中生僻难懂的知识,要学会利用各种模型、设备展现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身边的设备对学生进行教育。地理课堂抛锚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的有效性毋庸置疑。它是很多教师共同研究,经过长久的实践总结出的方式。地理课堂教学的抛锚式,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革新,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最喜欢的国家,并且针对该国家进行一系列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感兴趣的国家进行一系列的地理知识讲解,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国家的了解,而后要从该国家引导到所有的地理知识,令学生得到长足的进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抛锚式教学。
二、抛锚式的方法
进行抛锚式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的教学弊端,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地理学科的喜爱。
1.抛锚式教学的应用。抛锚式教学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对某些问题设一个小的陷阱,鼓励学生发现陷阱,让学生在不断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学校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抛锚式教学方法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抛锚式教学的作用。抛锚式教学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开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抛锚式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有着一定的帮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意义,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
要实现抛锚式教学,首先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高中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地理知识,并且将学习成果在班级进行展示,这样既能监督学生的学习,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抛锚式教学中,因为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师要学会引入一些新鲜元素,实现多样化教学。地理知识博大精深,仅仅依靠课本是不足的,我们要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的知识进行补充,活跃课堂氛围,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地理的了解,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符合新课标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12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是“抛锚式”教学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创设真实的、有利于探索的问题情境, 并在情境的不同细节中, 设计探索的问题, 以唤醒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介绍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的新闻事件, 让学生欣赏华南虎图片的合成效果, 两张图片巧妙的加工后, 就成了具有一定趣味含义的作品。这就是合成图像带给我们的奇妙之处, 那么怎样制作这样的图片呢?这很容易想到用Photoshop这个软件进行合成。于是, 我在课前将班上几个同学的照片和北京故宫的图片进行合成, 并在上课时进行展示, 从而促使他们产生了动手制作的欲望。
二、呈现任务, 抛锚定题
当学生在情景创设部分初步形成了探究的欲望之后,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 选出的问题就是“锚”。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确定探究主题, 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在创设情境后, 就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将图像进行简单的合成, 并且能够表达某一个主题, 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几组图片, 教师通过广播教学软件将图片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 每一组图像的合成都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些素材的选定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喜好, 图片有同学的照片、NBA球员的图片、世界有名的建筑、背景图片等。
三、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抛锚式教学中, 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特别需要每个学生能独创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 教师的教学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图像的合成方法不是唯一, 要根据不同的图像特征而使用不同的方法。我引导学生将两段文字合成到一起后, 让他们思索如何选定文本、复制、粘贴。这就要了解Photoshop中的选择工作, 我制作了一个学案, 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工具以及图层的概念, 而具体的合成步骤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四、生生互动, 合作学习
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在每个小组内, 学生把自己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发现与小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中, 围绕讨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可相互提问、补充、争论, 相互解答。
在制作过程中, 会遇到两个典型的问题:1.合成后两张图像的比例失调;2.只能修改图层的上层图像。大家通过组内讨论, 得到问题解决的方案。解决第一个问题, 可以通过“编辑菜单”中的“变形”工具;解决第二个问题, 关键在于了解图层的概念及使用方法。老师作为引导者, 要在合适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总结。
五、学生演示, 展示交流
抛锚式教学是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 自主地解决真实性问题, 自主地与他人合作交流。这样, 就要将评价融于学习过程, 评价要有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奖励, 这种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的学习动机, 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
倘若采用作品交流展示的方式, 先让大家自评, 在组内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评选, 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技术奖等几个奖项, 推选出班级优秀的作品, 这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进行抛锚式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充当引导者、支持者和学习伙伴的角色, 把“教”融入学生学习中, 以唤起学生更活跃的思想。
摘要:抛锚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由如下几个步骤组成:情境创设、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本文从有效的教学理念出发, 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例, 探究“抛锚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推荐阅读:
抛锚式教学模式05-21
抛锚式教学策略实例07-02
抛锚式翻转课堂08-20
抛锚07-06
后茶馆式教学实施的心得体会07-18
语文的感悟式教学08-19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尝试07-04
任务式教学的合作课堂08-26
高中数学的体验式教学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