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型产品(精选7篇)
项目型产品 篇1
一、引言
现代企业为化解消费者对产品购后质量稳定性的担忧, 以及应对消费者对权益保障性的日益关注, 普遍将包括“产品三包”、“上门服务”等内容的“售后服务”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 促销产品, 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手段。然而, 售后阶段消费者投诉的频繁性和问题解决的紧迫性致使许多企业将“售后服务”看作为企业服务顾客的全部, 而忽略了“售前服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价值。在产品中的高科技成分日益增多, 产品品种日趋多样化的今天, 人们对产品概念与产品规格的认识逐渐在发生着变化, 由以往的“个产品”、“件产品”转变为“套产品”、“组产品”, 直至当前流行的“项目型产品” (如图1) , 项目型产品主要向顾客提供完整的系统而不是单个 (件) 产品, 旨在满足顾客系统的价值需求 (Kapil R。Tuli, etc, 2007;Andrew Davies, etc, 2007) 。但是在现实中, 顾客由于缺乏相关项目型产品的知识, 没有足够的信息与能力享受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好处, 导致难以选购到与自身需求非常匹配的产品, 经常落入“拥有高档产品, 享受低档功能”的尴尬境地。为解决这类问题, 很多企业开始加强售前服务工作, 纷纷设置售前技术支持部、售前和解决方案部等部门以及售前 (顾问) 工程师、售前经理、售前总监等职位, 如SAP、Oracle等公司都有售前总监一职, 负责在售前接受消费者咨询, 对消费者教育和引导。
二、项目型产品售前服务营销的精髓:消费者教育
在企业活动由 (单个) 产品营销向项目型产品 (解决方案) 营销转变过程中, 市场对售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Olli Pekkarinen, etc, 2008) , 同时随着售前服务营销角色的增强, 项目型产品营销理论与实践也正在不断丰富与完善 (Anne Jalkala, etc, 2010) 。
为企业实施消费者教育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 售前服务活动亦越来越以“消费者教育”的形式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所谓消费者教育是指营销企业针对其目标顾客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传授有关产品知识和消费技能, 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 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系列活动 (高晓明, 2009) , 它属于“软营销”1范畴。消费者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 它们在增加消费者知识, 提高消费者素质的过程中促成产品的销售, 由此, 消费者教育成为售前服务的精髓。
三、项目型产品的售前服务营销新组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产品更新率加快, 产品的品种不断增多, 技术含量持续增加, 项目型产品与单个 (件) 产品、一组 (套) 产品相比, 日益呈现出大规模、复杂性等特点, 因此, 企业帮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前就掌握一定的消费知识, 并正确选型产品, 成为其售前阶段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途径, 而实现这一途径的主要方式是消费者教育。此时, 作为一种营销活动的“消费者教育”, 通常是企业以“解决方案”、“产品知识”、“顾客价值”和“关系互动”等能激发消费者深层次需求的内容、手段、主张和方式, 影响消费者心理, 进而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实现产品销售, 由此形成了与“消费者教育”相配套的新营销组合 (见图2) 。
1、在营销手段上, 逐渐由技术营销迈向知识营销。
技术营销和知识营销有着一定的共性, 但技术营销是具体化了的知识营销。技术营销是通过展示产品技术实现产品销售的营销方式, 知识营销将企业所拥有的对消费者有价值的知识传递给潜在消费者, 进而使他们重新建立新的产品概念, 萌发对产品的需要, 以达到拓宽市场的目的。在售前阶段, 项目型产品营销需更注重知识营销, 将具有知识含量的产品与营销方式结合起来, 通过技术咨询、培训指导等服务方式, 不断向用户传递各种产品和技术信息,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帮助企业率先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源, 促使消费者形成新的、利于自己的产品标准;通过知识、信息的刺激, 促使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例如, 一些企业为培养“明白的消费者”, 专门成立由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组成的售前顾问团队 (用户培训组) , 并在区域市场成立了用户培训中心, 为消费者免费提供场地、设备以及专人授课, 这种“售前服务”不仅服务的规模扩大了, 而且服务的内涵有了较大的突破, 深受消费者喜欢。
2、在营销主张上, 促使卖点营销转向价值营销。
产品卖点是市场营销的前哨战, 是市场营销的突破口。突出卖点, 既是售前服务的功能, 也是售前服务的有效策略。但是对于项目型产品而言, 仅通过卖点营销去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不够的, 对于企业经营也是危险的。项目型产品必须与价值营销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菲利普·科特勒认为:“顾客是价值最大化者, 要为顾客提供最大、最多、最好的价值”。比如长城电脑针对网吧业主推出了“专业化顾问式营销模式”, 吸引了大量网吧业主的关注。这一营销模式共有五个组成部分:产品方案、网吧整体规划方案、装修方案、资金支持方案和营销方案, 基本上从各个方面解除了网吧业主顾虑, 满足了网吧业主的需求。这种“顾问式”的营销理念显然已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卖观念、卖知识、卖价值体系的转变, 从而能够进一步准确地把握住市场的脉搏, 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 提高顾客满意度, 进而建立持久的顾客忠诚。
3、在营销方式上, 强调由态度营销变为关系营销。
态度营销要求售前人员在与客户沟通中, 以诚恳的态度对待顾客, 让客户觉得企业与客户的目标是高度一致, 甚至让客户觉得企业比客户还要重视结果, 从而形成认同和共鸣进而达成营销目标。与态度营销存在一定共性且更高一层的营销方式是关系营销 (万卫红, 2000) 。与传统的产品营销理论注重通过诱人的承诺来吸引新顾客, 提高销售额不同, 项目型产品的关系营销更多是通过企业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持续地服务顾客, 在这一新型关系中, 交易变成责任, 顾客变成伙伴, 服务营销变成企业和顾客的互动。
4、在营销内容上, 要求由产品营销升级为方案营销。
市场营销中传统意义的4P理论是以产品概念为基础 (Kotler Philip, 1991) , 这里的产品是“单个 (件) 产品”。然而, 研究发现每种消费行为的背后, 客户需要的不是某种产品, 更多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项目型产品的需求更是如此。于是一些大公司的营销品开始从“产品型”转变为“方案型”。比如IBM把个人电脑业务卖给联想, 专注于提供软件解决方案;微软的首席运营官Kevin Turner提出要把微软从一家产品型的公司变成方案型公司;海尔热水器也于2009年提出了向“家庭用水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的战略目标。方案营销带来的变化是企业对营销功能的重塑。在过去, 企业说服顾客相信他们需要的是预先设计好的产品或服务, 而在方案营销的模式下, 企业的核心任务是在售前确定一个“产品+服务+信息”的项目型产品组合体, 以恰好迎合顾客的需求, 并能使企业捕捉到新的机会。
四、结论与启示
在售前阶段, 企业在解决“何种类型产品能满足何类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的过程中, 售前服务管理逐渐形成了以项目管理为形式, 以消费者教育为手段, 以销售实现为目标, 以服务营销为范畴的逻辑范式, 并产生了涵盖知识营销、价值营销、关系营销和方案营销等内容的服务营销新组合。
售前服务对企业营销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现代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应将售前服务提升到更为突出的地位。与售后服务作为补救性服务不同, 售前服务的工作质量越到位, 企业在与消费者打交道过程中就越能掌握主动权, 越能赢得消费者心智。在项目型产品营销过程, 企业要在不断改进售前服务内容和技巧的同时, 坚持做好售后服务, 实施“售前服务与售后服务并举”的营销策略, 充分发挥售前服务“消费者教育”的隐性优势与售后服务“消费者利益有保障”的显性优势, 使企业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Kapil R.Tuli, Ajay K.Kohli, Sundar G.Bharadwaj.Rethin-king Customer Solutions:From Product Bundles to RelationalProcesses[J].Journal of Marketing, 2007, 7, (3) :1-17.
[2]Andrew Davies, Tim Brady, Michael Hobday.Organizing forsolutions:Systems seller vs.systems integrator[J].IndustrialMarketing Management, 2007, 36, (2) :183-193.
[3]Olli Pekkarinen, Risto T.Salminen, Anne Jalkala.ServiceOffering in Solution Marketing-A Single Case Study A Work-in-Progress paper for IMP2008 Conference (Uppsala) :1-17.
[4]Anne Jalkala, Bernard Cova, Robert Salle, Risto T.Salmi-nen, Changing project business orientations:Towards a newlogic of project marketing[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 28:124-138.
[5]高晓明.售前服务的五大基本功[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9, (9) :76-78.
[6]李艳华.软营销论[J].经济与管理研究, 1998, (6) :38-40.
[7]万卫红.服务的特殊性与消费者竞争[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0, (6) :40-42.
[8]Kotler Philip.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7thed.) [M].N J: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1991.
金融型保险产品定价模型研究 篇2
一、保险的基本概念
所谓保险是一种商业保险行为,它是由投保人支付保险费,在特定情况下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内容给予投保人的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简单来说,保险是一种商业保险行为,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种风险管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财务安排。
二、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保险业务在国民经济体占有一席之地, 保险的投资渠道在近几年,逐步向银行、债券、证券、股票等方向发展,这样不仅使国家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保险业本身也提高了利润率,优化了自身的资产结构,虽然我国的政策水平,监管力度都在不断的提高,但我国保险业起步较世界同行业水平要晚一些,所以发展程度受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的保险业开发潜力是巨大的。
三、保险产品的定价模型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和论述, 可以得出在如今的保险业和金融业不断迅猛发展的今天,将金融经济融合于保险经济当中,利用金融理论和手段进行保险产品的定价,这样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定价模型产生的缺陷, 使投资收入不再被忽视。 下面将通过几种定价模型进行保险定价,以期能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进。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最基本的原理, 它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之上,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资本市场状态,没有摩擦,不存在交易成本, 市场只有一个无风险利率; 投资者选择的资本产品有既定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投资者具有相同的期望收益率、标准差等;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投资者永远都追求收益最大化,在收益率一定的条件下,投资者永远都站在规避最大风险的角度。
基于以上种种假设,CAPM表示为: 某种资产的期望收益率=有效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某种资产的市场风险系数*(有效的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资本产品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系统风险指标来确定。 对于任何一种资产来说,风险系数越大,风险就越高,则其预期收益率也就随之越高。 这种模型在20世纪的中后期才被应用到保险定价中。
保险产品的价格(总保险费)=纯保费+附加保费,就目前我国的保险产品定价原则来看, 纯保费是根据给定的赔付率和投资回报率为基础平衡计算出来的;而附加保费是利用纯保费为前提,再通过某一固定比率进行计算得出。 这种定价制度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在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中通过节约成本、 提高投资收益率和严格核保等手段来获取利润,这里边不乏人为因素而使投保人会觉得事有不公。 所以,在种种疑问的基础上, 采用CAPM理论投保人进行选择产品的同时体现出相应的利润,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套利的情况出现。
(二)期权定价模型
期权定价模型,是在考虑保险人持续经营过程中,在保费收取的时间点和索赔支付的时间点是存在时差的, 所以期权定价模型是证券市场中用以评估具有到期日或者执行日等特征的一种投资模型。 这种模型基本假设为保费的收取是在期初(比如月初或年初),而支付赔偿的时间点均在期末(月末或年末),这种假设就使模型变得简单一些。
(三)套利定价模型(APM)
套利定价模型是一种通过增加一些因素或风险, 而不仅仅是靠协方差来确定证券的收益情况, 这种模型在CAPM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使该模型具有了一定的可适用性。 但同时由于增加的是没有限制的其他因素,就某一方法缺少了一定的控制,随之会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从而导致产生不同的结果或者效果。 在应用套利定价模型来进行保险定价存在着一个与CAPM类似的问题, 都需要将保险定价中涉及到的市场风险因素转换为会计核算因素的问题。
(四)评估模型
评估模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资产负债模型,一种是贴现现金流模型。
资产负债模型公式为:公司价值=资产总计一负债总计,这个公式一般是来确定保险公司的评估值。 金融机构中资产的评估相对来说是容易得到的,而负债的评估却相对困难。 在评估时,资产和负债的评估价值不是账面价值或账面余额,而是实际市场上的公允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长期债券的市场价值不是分期偿还的价值,而是利用适当的贴息率计算出的摊余成本。 对于负债来说,确定起来更为困难,因此报告得到的数据与真实的价值可能会相差很悬殊而导致最终结果不够准确。
贴现现金流模型:这个模型需要确定适当的贴现率,而这个贴现率的实现还是要依赖于CAPM中的假设问题来进行, 所以这个贴现率的准确度也有待商讨,同时,贴现现金流的时间必须精确,否则也会影响到这个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上的定价模型自身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如何能将保险理论与实际的定价模型达到协调一致, 将是今后金融型保险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学锋.基于投资理论的保险定价模型[N].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
[2]王波,史安娜.保险定价模型的模糊化及其应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
某型产品振动试验夹具优化设计 篇3
振动环境试验夹具是保障环境试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理想的振动夹具是近似刚性的,能模拟试件实际使用状态下的连接条件,保证夹具与试件连接界面上各点的运动是完全一致的,并且把振动台的运动不失真的传递给试件。但对于试验条件比较特殊或边界条件复杂的试件,依据经验公式设计夹具就无法满足要求[1]。
介绍了某型产品振动夹具的设计思路:基于UG三维软件建立夹具的三维模型,经后处理生成Parasolid文件导入ANSYS中进行振动特性分析。根据提取的固有频率、振型和响应位移等数据对原夹具进行材料、结构等多方面的优化设计,使其满足产品的试验要求[2]。
1 振动夹具设计的预期目标[3]
1)夹具本身固有频率在试验要求频率(15~2 000 Hz)范围外。即振动试验中夹具体本身无共振现象。
2)当试验时夹具体本身的共振不可避免时,应尽可能降低产品装夹部位的响应位移。即追求尽可能小的放大因子。
3)在满足刚度、频率、位移约束条件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夹具体本身的质量。
4)夹具能模拟试件在装机状态的安装方式,并能方便地与振动台面连接。
5)夹具工艺性好,成本低廉,设计加工的周期短。
2 振动夹具的模型设计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 夹具的设计
a)工艺方案
1)材料的选择
振动试验的高频特性,要求设计时一般考虑材料的刚度、阻尼性。
根据公式:
式中:f—响应频率,k—刚度,m—质量。
分析得出,提高响应频率,就要尽量减少夹具质量。通常夹具材料是钢、铝、镁等。从成本考虑,夹具选用45号钢[4]。
2)加工工艺
夹具的加工方法有焊接、螺接、铸造、整体加工及其他方法[5]。综合试验条件及夹具要求,选定分组加工,焊接的加工方法。
b)结构设计
该型产品振动试验条件及有关振动环境试验夹具设计规范,在分析产品的结构和振动试验台选型的基础上,依据经验公式进行了夹具的初始结构设计。夹具结构如图1,底板上12个均布光孔用于固定夹具体到固定座上;另一端4个均布光孔用以连接被测吊舱[6,7]。
夹具建模在UG8.5软件中实现。
图1 振动试验夹具的初始模型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是:1)把很复杂的结构拆分为若干个形状简单的单元,这些单元一般要小到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特性参数在其中的分布;2)通过对单元的研究来建立各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方程;3)在单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平衡条件和连续条件,将各个单元拼装成整体结构。对整体在确定边界条件下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整体的参数关系方程组,即矩阵方程;4)解这样的矩阵方程,即可得到各种参数在整体结构中的分布。在确定夹具基本结构后,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8]。
a)实体建模
在ANSYS中,建模是将一个物理原型准确的用一个数学模型来表达,即用节点和单元表示空间体域及实际系统连接的生成过程。ANSYS中的各种分析都是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因此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分析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但是由于系统资源大小的限制,ANSYS中建模应在不影响全局及关键部位分析结果的条件下尽量理想化、简单化、典型化。对模型进行简单化需要忽略倒角,去除螺纹孔。然后在ANSYS前处理模块直接生成实体模型[9]。
b)网格划分
网格的划分要能够有效的反映原几何形体,充分考虑其物理特性,使实际处理中采用较少的或者简单的单元形态以提高运算速度。
该振动夹具采用标准形式,用solid tet 10node 187单元,采用该方案划分出来的单元符合要求。夹具体材料特性:弹性模量,EX=2×1011N/m2;泊松比PRXY=0.3;密度DENS=7.8×103kg/m3;划分有限元网格的夹具如图2所示。
图2 初始模型的网格划分
c)边界条件的设定
振动试验时夹具通过12个螺钉固定在振动台上,因此对夹具的12个光孔施加固定约束,如图2所示。
3 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
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的模态分析对模型分析,得到前四阶固有频率、振型、响应位移[10]。初始模型的一阶固有频率为1 186.7 Hz,振型如图3所示;二阶固有频率为1 189 Hz,振型如图4所示;三阶固有频率为2 850 Hz,振型如图5所示;四阶固有频率为3 058 Hz,振型如图6所示。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前两阶固有频率在20-2 000 Hz范围内。说明夹具本身在振动过程中会产生共振,传递振动给产品时会失真,甚至还会对产品造成破坏,因此需要对夹具进行改进。
图3 初始模型的一阶振型
图4 初始模型的二阶振型
图5 初始模型的三阶振型
图6 初始模型的四阶振型
材料的固定频率跟材料的密度与刚度有关。根据实际情况,先从夹具的刚度上进行改进。在UG中对原模型中影响刚度的部位进行相应的改进。导入ANSYS分析后得到一阶固有频率为1 547 Hz,振型如图7。结果可知,改进后夹具固有频率有所提高,但仍在试验频率内,共振仍不可避免。
图7 改进后的一阶振型
图8 最终模型的一阶振型
在结构的改进不能完全消除问题的情况下,再次回到UG软件中,对模型空心圆柱连接部分进行尺寸协调的方法加强刚性。再次导入ANSYS中分析最终得到优化后的振型。如图8,一阶固有频率为2 068 Hz。即改进后,夹具本身固有频率完全在产品试验频率外,表明夹具满足试验要求。
4 结语
通过上述方法对夹具进行设计,在实际试验中效果良好,而且避免了夹具制造出来后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减少了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利用UG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结合,以仿真验证设计,极大的改进了设计方式。成为快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设计品质的有效手段。
摘要:根据该型产品振动试验条件及有关振动环境试验夹具设计规范,在分析该型装置结构和试验平台性能的基础上,基于UG三维软件进行夹具的实体建模,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夹具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从夹具的固有频率、振型和响应位移等仿真数据(夹具上各点的"能量"放大云图)分析夹具的不足,并依此对夹具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振动试验,夹具设计,模态分析,有限元,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张阿舟,等.实用振动工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6.
[2]魏武国.基于UG和ANSYS的高压涡轮盘振动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0,(6).
[3]l B.J.日一振动、冲击试验夹具设计[M].北京:“强度与环境”编辑组出版,1979.
[4]倪振华.振动力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5]齐克敏,丁桦.材料成形工艺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6]徐灏.机械设计手册1[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7]刘鸿文.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愈秋惠.陈剑.振动试验夹具的优化设计及模态试验[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0,30(6).
[9]刘加凯,齐杏林,等.基于ANSYS仿真的引信振动强化试验夹具设计,装备环境工程2010,7(2).
项目型产品 篇4
近年来,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十分迅猛, 发行规模不断增大, 产品类型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已经出现的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各类挂钩型、信托融资型、证券投资型、组合投资型等产品。
理财产品业务已经成为国内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业务转型和寻求新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但各种复杂的理财产品的推出也为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就看涨期权型理财产品探讨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
1 银行的对冲策略介绍
1.1 银行出售期权型理财产品承担的风险分析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挂钩型理财产品一般指投资者收益与股票指数、商品价格指数等收益直接挂钩的各种理财产品, 同时出于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此类产品一般由银行保本。这类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内嵌期权的。
银行如果出售了内嵌看涨期权的理财产品则需要承担标的资产价格上升的风险。银行对冲此风险的方法是从市场上购买对应标的资产和执行价的期权来实现对冲, 但市场上不一定存在对应的期权, 并且成本可能较高。理论上, 银行还可以通过Delta对冲策略来实现风险管理。
1.2 Delta对冲策略
Delta对冲的基本方法来源于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1]。Delta是量度期权价格对标的资产价格变化的敏感度指标。Delta值为:
式 (1) 中f为期权的价格, S为标的资产价格。
根据基本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 在满足假设前提下, 零收益资产的看涨期权的δ=N (d1) , 零收益资产的看跌期权的δ= N (d1) -1。
式 (2) 中N (d1) 表示累计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K为执行价格, r为无风险利率, σ为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率, t为到期时间。
Delta值为0的证券组合处于Delta中性状态, 此时组合的价值不受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Delta对冲策略是指期权的多方或空方根据期权定价模型所计算的Delta值, 连续或离散地调整股票头寸, 锁定证券组合的价值, 从而实现套期保值[2]。
存在交易费用下, Delta对冲策略的效果将受到影响。Leland (1985) 给出了存在交易成本情况下, 在Black-Scholes公式基础上通过调整波动率得到新的Delta值, 可以得到更优的对冲效果[3]。
2 Delta对冲策略的实证分析
2.1 产品介绍
黄金挂钩结构性存款澳元理财产品由某银行在2008年初推出, 此款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黄金价格挂钩, 具体条款包括:产品收益与伦敦黄金下午定盘价挂钩;投资者到期所得=本金× (100%+挂钩标的表现) ;挂钩标的表现=max{0%, (期末挂钩标的水准 / 期初挂钩标的水准-110%) };挂钩标的表现上限为20%;产品还包含额外红利票息, 票息金额为投资本金的2%并于产品到期时派发给投资者; 产品期限18个月, 投资者不能提前赎回产品。
总的来说, 这是一款看涨黄金价格的保本型外汇理财产品, 适合于愿意持有澳元并看好黄金价格而不愿意承担黄金价格下跌风险的投资者, 投资者的最大损失是只能获得2%的利息, 这低于普通澳元存款的利息。
若不考虑的息票收益, 购买此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相当于购买了执行价为期初黄金价格× (1+10%) 的看涨期权, 同时卖出执行价格为最初黄金价格× (1+30%) 的看涨期权。由于投资者不能提前赎回产品, 所以该期权为欧式看涨期权。
2.2 Delta对冲策略的Monte Carlo模拟分析
由于银行出售此款理财产品的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卖出了看涨期权, 因此对冲模拟中只对冲理财产品中内嵌的执行价为期初黄金价格× (1+10%) 、期限为18个月的伦敦黄金看涨期权。
模拟策略中用到的参数包括:无风险利率采用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产品开始时的美元10年期国债利率为3.74%, 澳元10年期国债利率为6.12%;产品开始前一天的伦敦黄金下午定盘价格为每盎司945美元;黄金期货价格在未来18个月的期望收益率为零;利用过去120个交易日的历史价格, 计算得到黄金现货价格的波动率估计值。
为简化模拟过程, 作出如下假定:不考虑交易费用, 并且美元与澳元之间的汇率风险通过远期合约进行管理;理财产品初始本金的10%用于期货保证金, 剩余的90%兑换成澳元投资于国债获得利息。
具体的模拟方法包括两部分:①假定黄金现货价格走势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以此模拟出黄金现货在未来18个月的月末价格作为期货价格 (忽略考虑基差风险) 。②期初计算出当前黄金价格下的Delta值, 买入δ×标的资产数量对应的黄金期货;然后每月按照最新的Delta调整黄金期货合约的头寸;到期清空所有期货合约头寸。
实施对冲策略之后, 银行理财产品的总收益等于黄金期货对冲损益加上国债利息收入, 再减去需要支付给客户的收益。根据上述的策略进行模拟, 结果为55%的模拟实现正收益, 平均收益为3.39%, 最大亏损为-5.02%, 银行总收益的分布见图1。
3 改进的Delta对冲策略
3.1 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再开始对冲
前面的模拟对冲结果显示对冲的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分析数据可知, 模拟结果中银行出现负收益的情况下, 有82.2%的比例模拟资产价格最终下跌超过期初值, 而在期末期货价格下跌超过期初值的情况下, 有68.5%的比例银行出现亏损。这说明期货价格的大幅下跌将更容易导致对冲策略无效。
因为银行对产品收益进行保本, 期货价格下跌中出现过大的对冲亏损将要由银行承担。而在期货期末价格涨幅低于10%时, 银行并不需要给投资者支付2%利息以外的任何收益。因此为提高对冲策略的有效性, 对冲策略改进可以为当黄金期货价格相对期初价格上升接近10%时才进行对冲。
设定为在期货价格上涨10%或以上开始对冲, 模拟结果为67%的模拟实现正收益, 平均收益为3.23%, 最大亏损为-16.07%, 银行总收益的分布见图2。
设定不同的开始对冲涨幅进行模拟得到的结果见表1。
改进策略的模拟结果中银行出现负收益的情况下, 只有30%的比例模拟资产价格最终下跌超过期初值, 而在期末期货价格下跌超过期初值的情况下, 也只有19.6%的比例银行出现亏损, 与之前比较, 期货价格大幅度下跌造成对冲失败的情况减少, 对冲成功的比例上升, 但从最大亏损来看, 模拟策略对于控制亏损方面表现较差, 因为如果期货价格在执行价附近频繁波动, 对冲策略的不连续将带来较大的对冲损失。
3.2 每日动态对冲策略
前文的对冲策略是模拟黄金期货的月末价格, 而标的资产价格的月波动率为0.065 8, 使得月末价格变化经常过大, 这使得Delta对冲的有效性下降。因此, 模拟价格的日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将可以减少价格大幅波动造成的损失, 从而提高Delta对冲策略的有效性。
但是, 频繁的交易会导致大量的交易费用, 同时前文的对冲策略模拟结果也显示频繁调整期货仓位更容易造成损失。对冲策略应该避免频繁的调整, 因此对冲策略改进为模拟每个交易日的黄金期货价格, 并在期货价格变化超过一定幅度时调整期货仓位。
通过模拟结果比较发现, 价格变化5%或以上时才调整仓位的效果较好。将调整触发设定为5%, 对不同的开始对冲涨幅进行模拟, 结果见表2。
开始对冲涨幅设定为10%时, 银行总收益的分布见图3。每日进行动态调整的Delta对冲可以获得比前面策略更高的盈利比例和平均盈利水平, 但是盈利波动却更大, 从而出现更大的最大亏损。
4 结论
本文简单模拟了一款实际的看涨期权型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策略。Monte Carlo模拟结果显示, 单纯通过Delta对冲策略, 虽然银行可以获得正的期望盈利, 但银行并不能实现无风险套利, 即使在每日动态调整的策略下仍然有接近25%的机会出现亏损, 最大亏损也超过10%。对冲不完全的原因可能是Delta对冲依赖于严格的理论假设, 而且非连续的Delta对冲并不能完全消除价格波动对投资组合价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纯通过Delta对冲策略并不能完全实现看涨期权型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 银行可能需要通过对挂钩标的资产价格走势的更多判断来优化对看涨期权型理财产品的风险对冲策略。
实际上, 银行对资产和负债的风险控制十分严格, 所以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会采用更保守的策略, 会选择放弃一部分向上的收益而防范亏损的风险, 从而获得更稳定的收益。另外, 银行不仅出售一种理财产品, 还有许多其他的理财产品和一定的外汇头寸, 各种产品之间可能本身就是相互风险对冲的。所以银行可能不需要在单一理财产品上实现风险中性, 而是在理财产品种类设计时考虑各种理财产品或业务之间的风险关系, 从而使得理财产品的整体风险更容易管理, 并增加理财产品业务的利润率。
参考文献
[1] Black F, Scholes M.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3;81 (3) :637—654
[2] Hull J C.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项目型产品 篇5
信息化实施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管使用哪种信息化软件, BOM搭建都是信息化的必经之路。目前对于BOM搭建、分类及其视图间的转换过程从宏观角度理论研究较多[1~3], 对于多变型产品BOM, 文献[4]通过产品族通用物料和选择树提出“GBOM搭建方法”, 文献[5]在其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产品族的“GXBOM搭建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如何快速实现变型产品的产品族系列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而对于变型产品类似部件缺少详细的BOM搭建及后续维护方法。以工程机械制造业实际搭建BOM过程中遇到的多变型产品问题为背景, 结合多变型产品结构特点, 对目前BOM搭建方法进行研究, 给出一种“公共BOM”、“特征BOM”改进BOM搭建方法。
1 BOM及其部件简介
1.1 BOM简介
BOM是信息化系统基石, 存在于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按照其产品结构关系不同, BOM可分为EBOM、PBOM、MBOM及由MBOM映射生成的采购BOM、质量BOM等。EBOM是产品设计部门用以组织、管理产品所需的物料清单。当设计师完成图纸设计后, Auto CAD中的明细栏信息就是EBOM形成的数据源。对EBOM的搭建, 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利用IT技术, 将图纸明细栏中信息导入信息化系统从而形成最初的产品EBOM。PBOM产生于工艺部门, 是工艺师根据企业加工能力, 以EBOM为基础整理而成。PBOM主要完成装配件、零部件和最终产品制造的工艺规程, 确定工序、工位、工装等信息。MBOM是依据EBOM、MBOM由制造部门决定采购件、自制件、外协件等最终详细的制造过程。MBOM以PBOM为基础, 添加具体的工艺、工装、材料、虚拟部件等信息, 最终反映产品制造方法和装配顺序以及产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全部物料信息。BOM搭建一般遵循从EBOM到PBOM再到MBOM的搭建过程, 但是从结果来看PBOM仅是个过程BOM, 对信息化起关键作用的是EBOM和MBOM。
1.2 BOM部件
BOM搭建中遇到的部件术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六种:部件、采购件、自制件、虚拟件、外协件和中间部件, 关于这些术语的介绍如表1所示。
2 变型产品及其BOM搭建
工程机械根据产品自身特征 (如体积、功率、作业高度等) , 可将产品分为不同类别产品。对同类别产品, 可按作业场合等不同分为标准型、变形产品。以推土机为例, 按照功率大小, 可将推土机分为SD08、SD16、SD22、SD32、SD42、SD52、SD90等。对SD22按其作业范围、适用场合不同分为标准型、机械型、湿地型、森林伐木型等。同理, 其部件也会产生多种变型部件, 比如SD22地板翼板具有“标准三齿松土器地板翼板”、“森林防翻地板翼板”等20余种变型产品。
按照“一部件一BOM”要求, 标准型和变型产品的BOM必须按照各自图纸明细栏单独搭建。以搭建产品一级EBOM为例, 传统EBOM搭建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 A为标准型产品部件, B、C、D……为变型产品部件, G1-GN为标准型和变型产品公共部分, X1-X2、Y1-Y2、Z1-Z2为标准型及变型产品区别部分。
显然, 传统BOM搭建方法对标准和变型产品都要单独搭建BOM结构。当对同类产品公共部分进行修改时, 需对标准和所有变型产品进行逐一修改。若其变型产品较多, 不但工作量大, 且易因为不熟悉其他变型产而品漏掉某一变型部件的修改。
直接基于图纸明细栏的传统BOM搭建方法对于单一产品或变型较少的产品有效, 当变型产品较多时 (例如SD22的地板翼板有20种变型产品) , 传统BOM搭建方法的效率、准确度就不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 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3 一种多变型产品BOM改进方法
一般地说, 对于不同功率相同位置部件由于结构设计不同而差别较大, 而对相同功率不同配置部件结构差距较小。以SD32和SD22为例, 其机架、后桥、地板等结构均有较大差距, 但对于SD22标准型和变型产品, 其机架、后桥、地板翼板等结构大部分是相同的。
多变型产品最大特点在于标准型和变型产品之间存在大量的“公共部分”, 而标准型和变型产品区别在于少量的非公共部分, 即“特征部分”。
基于这个特点, 对多变型产品提出一种分割方法:在原有BOM基础上增加一层虚拟“公共BOM”和虚拟“特征BOM”部分。
“公共BOM”汇集了同类产品大部分相同零部件, 便于对同类产品进行修改;“特征BOM”集中了变型产品和其他产品的不同部分, 具有明显的特征标志, 便于区别结构类似的变型产品。
3.1 改进方法在EBOM中的应用
以图1搭建多变型产品部件EBOM为例, 标准产品A和变型产品的B、C公共部分设为G, 各自特征部分设为X、Y、Z, 通过增加虚拟“公共BOM”和虚拟“特征BOM”, 改进BOM搭建方法如图2所示。
通过转换, 若设计师需搭建标准型和变型产品的BOM结构, 仅需要搭建一次“公共BOM”部分, 而将精力集中至对变型产品“特征BOM”的搭建。
若设计师需对标准型和变型产品公共部分的某个部件进行修改, 则仅需对公共部分G做一次修改, 标准型和变型产品由于BOM继承关系都会随之更改, 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修改的准确性。
若对“特征BOM”部分进行修改, 则可以根据“特征BOM”的特点 (如名称、明显零部件等) 进行精确定位, 亦有助于设计工程师进行搭建、修改和维护。
3.2 改进方法在MBOM中的应用
EBOM是工程机械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源头, M B O M用于指导产品工艺 (加工过程) 、制造 (装配、计划、资源等) 过程, 同时也为ERP采购、财务、质量、检查等提供基础数据, 因而M B O M是信息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上对EBOM搭建、修改和维护进行了阐述, 下面以标准产品A为例, 详细说明该方法在MBOM搭建和维护亦同样适用。
标准产品A通过增加“公共MBOM”和“特征MBOM”结果如图3所示。原MBOM搭建过程中不存在“公共BOM”和“特征BOM”。若对20种SD22机型地板翼板MBOM公共部分进行逐一搭建、修改, 则部件和工艺路线均需重复20次。但若参照图4在产品和部件之间增加一层虚拟的“公共MBOM”和“特征MBOM”, 对公共部件的修改仅需一次, 对“特征MBOM”部件进行修改, 根据“特征MBOM”部件名称不同而也易区别。
M B O M基于制造形成, E B O M基于设计形成, 二者最大区别在于MBOM存在工艺路线而EBOM没有, 但该方法是在产品的前端 (直接下级) 增加虚拟BOM部分, 可从根本上解决多变型产品的BOM搭建和更改问题, 所以不管对EBOM还是MBOM均有效, 且该方法在应用在MBOM更能突显其优势。
4 结束语
分析现有BOM搭建方法, 指出现有方法在多变型产品BOM搭建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多变型产品特点进行研究, 将多变型产品结构划分为“公共部分”和“特征部分”, 给出一种在多变型产品直接子级增加虚拟“公共B O M”和“特征B O M”的BOM改进方法。改进方法可明显减少BOM搭建、修改和维护工作量, 且能大幅提升准确率, 为工程机械多变型产品部件提供一种BOM解决方案。改进方法需在BOM搭建过程中需建立虚拟“公共BOM”, 这是相对现有BOM搭建方法需增加的工作, 但这些工作相对全部变型产品的BOM搭建和后续维护工作是微不足道的。
参考文献
[1]高燕林, 侯开虎, 李玉亭.PLM系统中BOM多视图技术的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6, (6) :43-44, 47.
[2]黄学文, 范玉顺.BOM多视图和视图之间映射模型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2005, 41 (4) :97-102.
[3]蔡莉霞, 褚学宁, 张在房, 程辉.面向复杂产品多BOM转换建模与实现[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 24, (3) :76-88.
[4]Hegge HMH, Worumann J C.Generic bill-of material:anew product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Economics, 1991, 23 (1-3) :117-128.
项目型产品 篇6
1.1 强化原料采购控制
对于不自己生产原料的企业, 原料的质量控制始于采购, 控制原料采购可以有效杜绝劣质原料的进入,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为企业创造利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采购前应对不同原料进行价格及性能的调研,对市场进行充分了解,对企业资质进行考察,充分保证原料的质量, 将不同原料厂家的产品性能进行分级管理, 质量长期保持良好水平的厂家应优先纳入采购行列。
1.2 保障原料检测的有效性
1.2.1 采样的准确性
原料的检测始于采样, 它是整个原料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采样不符合标准,后续检测就是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因此对于原料的采样必须符合标准GB/T 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以及GB/T 6679-2003《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总体思路是所采集样品尽量代表样品各层位、 各部分属性,其次考虑采样量和采样数,由于该标准产生年代较早,且为指导性标准,企业应该针对不同原料制定相应采样标准或方法,以满足自身检验需求[1,2,3,4,5]。
1.2.2 检测仪器的有效性
检测仪器是检验型企业的质量控制灵魂, 化工企业原料众多,属性涉及酸、碱、毒害、腐蚀、易燃等,检验内容涉及外观、密度、酸碱性、表界面张力、黏度、凝点、闪点等,不同属性、不同检测内容需要不同的检验仪器,精准的仪器是检验准确性的保证。
检验仪器及器材必须进行年检,不合格应淘汰,以保证其检验准确性。不同仪器不能混用,防止化学品交叉感染。熟悉仪器的性能,不进行性能之外的操作,比如天平超量称量、容量瓶进行加热等。 根据需要有些仪器需要使用之前检验和校正, 必须进行相应规范操作。
1.2.3 检测标准的先进性
检验标准是检验依据,标准不具备先进性,其他设备及人员作用不能发挥。 一般规模企业都具有各自产品执行标准,各自企业标准常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结合自身情况编制而来。好的标准应为化工产品的现场应用效果而立, 而不是为了检验。有些原料技术指标在标准规定范围之内,但是现场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还有的原料指标要求根本无法体现原料的主体性能指标, 仅在如外观、 密度、p H、含量等常规指标上作出规定,导致一些不良原料厂家以次充好,损坏企业利益。此外企业标准设置过严,企业无法实现检测,标准设置过松则不能控制原料质量。 此外,标准应根据国际先进水平,进行相应修订,使标准保持与时俱进。
1.2.4 检验人员的准确性
原料检测依赖于专业检验人员, 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除了对检验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之外, 应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和理论的考核。
检验人员由于长期从事重复工作, 虽然对具体操作过程熟记于心,但是正因为熟练,如果从某一时候养成了不良检验习惯,以后就会沿用这种习惯,使检验出现人为系统误差, 导致检验结果出现有规律偏差。 同时,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检验存在误差,应对从事相同工作的检验人员进行比对实验, 找出偏差原因。
1.2.5 建立标准化实验室
建立标准化实验室对化工企业很重要, 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涉及实验室制度建设、 相应的档案数据管理、实验场所及仪器的配备,实验功能区划分及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环保等。 任何先进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化实验室, 对保障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1.3 基于统计信息的原料质量控制
对原料厂家提供的原料质量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归档,有的厂家原料质量偶尔出错,出错环节指标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或问题环节出在生产之外;有的厂家原料质量问题发生在关键指标, 对化工产品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 加大现场技术服务难度和生产难度,甚至导致退货。所以应根据原料出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出错环节以及危害水平,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厂家生产控制能力及资质, 为原料采购提供参考。
每种原料各项技术指标(图1)根据对产品性能影响大小, 对其各项指标定级, 红色影响最大为1级,黄色次之为2 级,蓝色为3 级等。 根据一年或半年期的原料检测指标情况统计, 对原料厂家进行评级和资质考察,择优选择原料厂家,对质量浑水摸鱼的厂家进行排除。
不同厂家多批次原料的重要指标脱水率的统计, 可知某厂家虽然出现过脱水率最高的情况(96%), 但其11 批次原料中有2 批次脱水率不合格,在90%以下,且其脱水率指标呈下降趋势,可推测其产品质量控制可能出现系统偏差;Y厂家脱水率指标不是特别显著,但都在合格水平,且其指标趋势平缓,说明其产品指标属于正常波动,由此说明Y厂家质量控制更趋稳定, 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原材料的稳定质量供应。 以上分析基于较多批次的采购数据分析, 对于采购次数较少的厂家则不适宜于统计分析。此外,该过程也可以用控制图来研判原料供应质量是否稳定,是否有提高或下滑趋势。
2运用SPC进行产品生产质量控制
2.1 过程控制方法
SPC过程控制主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生产过程采集的样本数据,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发现过程异常, 针对异常采取措施防止差错或事故发生,使生产过程仅受随机误差影响,从而达到产品质量受控的目的。
该方法强调生产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主要运用统计技术对已发生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 对未发生的数据进行预测和监控, 实时显示系统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可靠。该方法除了运用在生产过程的监控,也可以运用在新化工产品开发和设计上, 每种新产品必然是配方稳定、质量可控,该过程也可以用SPC控制图来监测, 该图的设计原理基于数据的正态分布、小概率事件不发生、3σ 准则等。
在化工原料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黏度、p H值、固含量、密度等指标存在一定程度波动。当生产过程受控时,这些指标的波动主要来源于随机误差,指标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所以指标一般服从正态分布。由正态分布的规律可知, 距中心数据 μ 距离为3σ 的范围内,数据分布在该范围的概率为99.73%。 如图2所示,当检测数据点位于A区时,则判定生产过程出现偏离,应及时对生产工艺或参数进行调整。
2.2 X-MR控制图分析法
SPC控制图有多种,但在化工企业里,由于生产情况各异,有的是连续型的,有的是间断型的。 在化工生产中,如生产一釜液体产品,如果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 只需考虑混合均匀程度, 由于原料密度、黏度、物性差异较大,甚至有不易溶的固体,并在生产参数不明的情况下,可以配合实时密度检测。同时,采用隔段时间人工取样的方式检测密度数据,判断产品的均一性, 这样做既可以检验实时测定的数据是否准确,也可以确保密度计的准确性。通过测定的数据与产品技术标准和X-MR图对比,可判断产品是否搅拌均匀,是否可以停止搅拌进行产品灌装,是否在允许的公差范围,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保证产品质量或技术指标稳定且达标的情况下生产时间最短。
表1 是某化工公司某液体产品的密度检测数据,该数据对产品的稳定性能检测有重要影响,通过数据表可计算出上控制图中的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中心线(CL)。
通过上述计算,可作出密度控制图如图3 所示。
从图3 可以实时看到密度监测数据, 也可以帮助化验员判断所取的小样生产数据是否在控制限以内,从而判断生产动态情况,掌握产品性质变化。 有超出控制限的数据则说明搅拌时间或强度不足,产品未充分搅拌均匀,不能进行灌装。
该控制图方法依赖于先进的实时监测系统,对产品在生产形成过程中, 对半成品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帮助生产人员、化验人员判断产品形成过程。
3建立化工产品生产质量预防体系
3.1 预防体系
预防体系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差错产生,并且能将发生的差错危害性降至最低。 它不同于检验性企业质量控制依赖于原料和产品的检验, 预防则是一种更高级的质量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检验在浪费着企业的资源, 如果能在化工企业建立起一套针对差错、 设备、 人等各种不稳性因素的预防措施,防止人为差错的出现,则可大大提高化工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预防方法主要还是poka-yoke法,也叫防错法。
从广义上讲,它是将任何生产过程、原料产品储存、检验等形成一个有约束性的过程,防止员工不正确的行为导致差错或事故。 该方法可以借助一些防错装置,在工人发生错误时形成错误警示和反馈,则错误被及时发现,就不会形成产品缺陷或生产事故。
3.2 poka-yoke实现方法
poka-yoke防错法共有十大实现方法,根除、保险、自动、相符、顺序、保护、复制、分级、警告、缓解。表2 为该方法运用到某化工企业的原理及实例解释。
该方法依赖于一些先进设备及控制方法, 使技术人员能够借助该方法发现设备、仪表、生产过程的缺陷或差错,从而降低人为操作或误差对仪器、设备的影响。
4 控制质量事故发生
化工企业十分重视安全, 所以必须控制质量或是其他事故的发生,通过分析找出系统存在风险,比如找出生产工艺参数的不稳定性变动,发现温度、压力、p H值、液位、流量、搅拌转速和时间等可能引起的偏差,分析这些偏差可能造成的结果,对结果进行危险评估,找到相应防护措施,给出解决措施并实施。
4.1 方法
控制质量事故主要涉及HAZOP法, 该方法的精髓是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利用头脑风暴法对系统运行过程、生产过程等各个节点和环节进行差错分析,识别各分析点潜在危险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一个HAZOP差错小组,应该由设计人员、生产人员、安全人员、工艺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等不同背景却与生产过程相关的人员共同构成。
4.2 HAZOP分析
HAZOP危险因素分析法具有专业的分析术语,表3 是该方法分析术语。
该方法主要步骤为任务确定、分析准备、过程分析、得出报告。 重点在于分析准备及过程分析,分析准备要收集大量资料,比如工艺流程图、操作手册、工艺参数、设备参数、设备说明、维修情况等。借助头脑风暴法假设发生差错,分析其发生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将行之有效的措施纳入企业规章制度和相应技术文件。
5 人的因素
把人单独列出来, 是因为人是上述方法的实施载体,是一切核心,没有人再先进的东西也是空谈。在5M1E中,人只是其中的一种考察因素,但却是其中最重要、 最容易出错、 最难控制的因素, 其他4M1E则不同程度受制于人, 取决于人的认知和执行水平。鉴于人的认知能力、执行力、自控力、意志力等因人而异,而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又受体力、精神状态、外界干扰、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操作结果不一样(表4)。
表4 显示人在工作中易犯的错误, 随着企业的进步,设备准确性越来越高,在复杂的人-机交互系统里,人造成的事故或差错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对化工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造成很大的隐患, 资料表明,75%~85%的事故或差错都是由人所引起。 因此很有必要对企业员工也就是人的可靠性进行研究, 这方面主要涉及的方法为Therp、Hcr、Slim法等,这里不详述。
项目型产品 篇7
大批量定制正在成为21世纪主流生产模式,它将批量生产和定制生产两种完全不同生产方式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产品结构和制造过程的重组将定制产品的生产转化为批量生产[1,2,3]。根据产品复杂性、用户个性化需求和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的不同,大批量定制可以分为:按订单销售(Sale-to-Order,STO)、按订单装配(Assemble-to-Order,ATO)、按订单制造(Make-to-Order,MTO)和按订单设计(Engineering-to-Order,ETO)4种方式[4]。对于不同的定制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设计技术[5,6]。ATO产品的特点是只需对现有组件进行装配操作,而不需构造新的组件,因此,由于ATO产品的低成本、短交货期、个性化产品功能愈来愈受到顾客的肯定,目前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实施按订单装配的生产方式。实现ATO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产品配置设计方法,它是实现客户个性化产品快速响应定制设计的重要设计手段。因此,分析研究面向ATO产品的配置设计原理与过程对于提高企业以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效益快速满足客户需求、设计个性化产品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主要探讨按订单装配型定制产品配置设计过程研究。
1 ATO产品配置设计原理
ATO生产方式是一种利用已有库存零部件配置成客户所需定制产品的生产方式。ATO产品是一个序列,具有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组成产品的零部件均是企业根据市场预测提前生产出来的,只有装配和销售活动是由客户订货驱动的,如计算机和轿车等。ATO产品的配置设计是在现有产品及产品组件的基础上根据客户订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组合产品组件的设计技术,可以将其看作在已知组件、配置知识、产品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对符合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的产品进行求解的过程。ATO产品配置设计可以描述为:
Define of (Conf_Design_Result)=f(CRequests, R(FRequests, Product_comp),Comp) (1)
式中 CRequests—客户需求;Comp—组件,是指具有一定功能的构件,除了零部件外,还包括电子元件、计算机程序、文档等;R(FRequests, Product_comp)—配置知识,表示如何根据客户的功能需求,在现有的产品结构及零部件组件基础上得到满足其个性化产品的规则,它是产品配置时选择组件的准则,是进行ATO产品配置设计的核心。
由于ATO产品中组件模块化程度较高,组件之间关联性相对其他类型产品简单。同时,ATO产品的配置组件集是一个完全限定集,集合元素不可变。因此,一般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来配置按订单装配的产品。基于规则的配置方法的优点在于配置知识的表达直观、自然,其推理过程与设计人员处理产品配置问题的思维类似,因此求解过程比较容易,易于通过推理获得所需定制产品。
大批量定制环境下ATO产品配置设计原理,如图1所示。销售人员在已有产品配置模型基础上,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将客户对定制产品的功能需求提取出来,并不断的将其输入到PDM支持下的产品配置系统中,然后利用配置规则根据客户需求选择组件配置出相应的个性化定制产品。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定制产品,配置系统很难做到全自动工作,这时需要设计人员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和修改获取想要的产品实例。这里的产品配置模型是指描述了一个可配置的,包括所有标准组件的模块化产品系统的组成情况,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从中派生出客户的定制产品实例。对于许多产品配置系统还具有很好的图像显示能力,产品销售人员可以一边与客户交谈,一边向客户展示所配置的产品外形,使得客户对定制产品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可以提出更多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2 ATO产品配置设计过程
产品配置设计过程是为了完成确定的设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设计活动。为了详细研究ATO产品配置设计过程,本研究提出了将其设计过程分为3个阶段和5个域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分析研究ATO产品配置设计过程,实现ATO产品定制设计。
2.1 ATO产品配置设计过程的3个阶段
依据ATO产品配置设计原理,根据设计过程中面向对象的不同,从总体上可以将配置设计过程分解成获取客户需求、配置求解和输出配置结果3个阶段。在以PDM为基础的产品配置系统的支持下ATO产品配置设计的3个阶段,如图2所示。
(1) 获取客户需求。销售人员或市场人员通过对话、电话访问、学习型营销和网络技术了解客户需求等,然后通过变量条件、有效性原则等,将客户的技术要求或性能说明等需求转化为配置系统可识别与可推理的表达方式或参数。
(2) 配置求解。产品配置系统利用系统建立的基于规则的决策系统及推理机制,结合ATO产品配置模型对用户输入的定制数据进行运算求解,选择并确定组件及组件之间的配置关系,并保证产品的合理性。同时对组件在产品中的有效性和对客户要求的满足度做出评价。
(3) 输出配置结果。配置系统根据部门的不同,如设计、制造等对产品信息需求的角度不同,输出多种类型的BOM供其使用。同时,将配置结果及配置过程存入数据库以备后用。
2.2 ATO产品配置设计过程的5个域
在ATO产品配置设计过程3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公理化设计理论[7],根据产品配置过程中使用数据的不同,可以将配置设计过程中所有数据信息分成5个域:客户域(Customer domain, CD)、功能需求域(Functional Domain,FD)、设计参数域(Design Parameter Domain,DP)、物理组件域(Physical Component Domain,PD)、评价域(Estimate domain,ED)。这5个域之间在ATO产品配置设计过程中的关系,如图3所示。
(1) 客户域(CD)。客户域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细分市场,根据客户需求和客户特征对潜在客户或已有客户进行分类的客户信息。它描述的是细分的客户群,组成元素是某一类特定客户群。客户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CD={CD1,CD2,…,CDi,…,CDn},其中,CDi为该产品所面向的某一特定客户群,其中定义了客户群名称、编号、特征以及客户需求等。例如:在计算机配置设计中,设计人员将客户群大致分成以下几类:商用客户群、家庭娱乐客户群、网吧客户群等。
定义客户域最大的作用在于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选择需要定制的功能,并快速地寻找所需要的配置模型,有针对性的进行配置。同时在对配置结果进行评价时,根据CDi中定义的客户需求的顺序给各个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
(2) 功能需求域(FD)。功能需求域是描述客户或销售人员需要何种功能以及需要的功能强度的集合。它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市场调查和对已有产品的分析。功能需求域通常是描述一个产品族全部功能的元素集合,它可以表示成为以下形式:FD={FD1,FD2,…,FDi,…,FDn},其中,FDi描述的是产品的一项独立的子功能,该功能与其他功能无相关性。例如:计算机的功能需求域中常见的有:价格需求、性能需求(包括运算速度、容量)、重量需求、颜色需求、品牌需求等众多需求。
作为产品配置设计的驱动源,定义合理的功能需求是配置设计成功的最基础的条件。功能需求域是为了准确地获取客户需求,并将客户需求通过某种确定性的方式准确地描述出来而建立的。在配置过程中,将模糊性的、多层次的、动态的信息通过以上定义将客户需求完整的描述出来。
(3) 设计参数域(DP)。设计参数域是在进行产品配置设计过程中描述产品所有属性的设计参数的集合。与功能需求元素相互独立不同,设计参数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关联性,有时甚至是全相关的。例如:在计算机配置中,主要的设计参数有:CPU运算速度、内存容量、硬盘容量、颜色、显存容量等。设计参数的取值一般是设计人员选择组件最重要的依据。设计参数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DP={DP1,DP2,…,DPi,…,DPn},其中,DPi为某一设计参数,可采用如下形式定义:
Define of(DPi)= {m_name, m_id, , m_units, m_range, m_value}
其中,m_value与功能需求域FD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一般是通过定义函数方法得到具体值,即DPi(m_value)= fi{FD1,FD2,…,FDn},有时往往具体值是非数值形式的。配置之前该值为NULL。
(4) 物理组件域(PD)。物理组件域是定义配置模型中物理组件的集合。物理组件域是产品族最广泛的组件集合,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物理组件域可表示成如下形式:PD={PD1,PD2,…,PDi…,PDn},其中PDi为某一组件的定义,本研究中物理组件元素通常以3种形式存在:①以元件的形式存在。它是组成产品结构的最基本的单元,例如机械产品中的零件、软件中的某个类;②以组合件的形式存在。它是由多个产品元件构成,具有某一特定功能的组件,例如汽车上的变速器、软件中的类库;③虚拟组件。它除了名称、编号没有其他内容,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描述某些组件关系,降低设计复杂性。
(5) 评价域(ED)。评价域是为了评价配置结果的基型而设定的全局性指标集合。它通常由配置产品的成本、采购时间、生产时间、交货期、性能等指标组成。评价域可采用如下形式表示:ED={ED1,ED2,…,EDi,…,EDn},依据配置开始时所选择的客户域中的客户群元素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数,然后计算平均的评价权数来评价配置产品的客户需求的满足度。例如:在计算机产品配置中,评价域表示如下:ED={Cost, Time_to_Market},其中,Cost={Cost_evaluate,ed001,Min,*.cost added up ,units=RMB}。该定义表示每次配置结束将配置结果的成本相加,取其中成本最低的作为最终结果。
在给定其他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对客户需求进行了求解,理论上配置结果应该是完全满足客户需求的。因此,只需对其他全局性因素做出评价即可,评价过程是通过选定的组件的属性进行运算得到,如上例中叠加成本。
销售人员或设计人员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交流获得定制产品功能需求之后,由功能需求向物理组件域映射得到客户定制产品结构组件的关系,如图4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功能需求域到物理组件域是采用间接映射的方式,即先从功能需求域到设计参数域,然后由设计参数域到物理组件域,从而最终获得构成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的物理组件。
2.3 ATO产品配置设计的域作用机制
ATO产品配置通过域及域与域之间的映射实现了配置设计知识表达和数据传递,为了保证数据传递的畅通性、正确性,必须建立一套机制。下面从整个配置设计流程对域与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研究,具体的域作用机制,如图5所示。
(1) 确定客户类型。从整个配置设计流程看,客户域是配置活动的开始。首先确定客户域中客户群元素。选择何种客户群元素取决于当前客户与域内客户群元素的特征匹配情况。如果当前用户特征与某个客户群元素的特征相符,那么客户确定为该客户群元素。例如在仪表配置过程中,目标客户是炼油企业,它的特征与石化行业的特征相符,该客户就被确定成石化客户群元素。
一旦确定了客户群元素,通过映射就确定了功能需求域中功能需求类型(确定何种需求),同时还确定了评价域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这一过程是通过分析目标客户,根据它的应用特点确定需求类型和关注重点,以便配置设计活动有针对性的展开。
(2) 确定客户需求。确定了客户需求的类型后,接下来确定客户对产品功能具体要求(确定需要何种程度需求)。通常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直接拜访等方式获取客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如多大功率、多大的外形等)。
从配置设计过程中数据传递的角度,客户需求开始由数据链从外部输入到内部,并对功能需求进行具体赋值。例如,在计算机配置中,目标客户对键盘颜色提出具体要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不能获取全部客户需求时,比如在营销阶段,常得到非完全确定性客户需求,可取功能需求元素的默认值。
(3) 求解设计参数。确定了功能需求种类以及具体功能参数值,就可以开始对设计参数域进行求解。当客户需求为非确定性需求时,选择默认值功能需求值进行赋值求解。这一求解过程将不定方程转化为定方程,将原有不确定性多个解转变成单一正确解。此方法虽可提高运算效率,但必然会减少正确解的个数,求得的设计参数也未必是最佳设计参数解。在非完全确定需求的条件下,通过多次循环,未必获得最佳解,但一定可获得较优解。
(4) 判断规则,选择组件。求解出设计参数之后,对配置规则中的设计参数进行赋值,判断规则的条件真伪,并执行相应的结论。通过匹配设计参数域与配置规则,进行推理判断,根据前提选择结论对物理组件的状态进行赋值。
(5) 获取初次配置结果。然后判断物理组件域中物理组件的状态来获取产品配置组成。如果客户需求是全确定的,这一配置组成是唯一解;更多的情况是客户需求非完全确定,那这一配置解是其中一个正解。后者的情况,产品必须进行再配置,配置过程与前一次类似,唯一的区别是对非确定需求重新赋值(一般取其他默认值),再次求解。
(6) 循环配置,确定较优解。评价域依据评价指标中的方法将配置结果的属性、客户域的权重进行计算,获得评价指标值。多次赋值、多次求解、多次配置、多次评价,最后比较各个配置结果的评价指标值来获取较优的配置结果。由于ATO产品功能、组件相对较为确定,通过功能需求的默认赋值求得最优解的可能性非常高;同时,这一方法又可大大简化配置求解过程,将不定方程转化为多个定方程来处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上述流程可以基本保证域与域之间的数据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尤其是评价域与功能需求域之间的数据反馈,为求得较优解提供了条件。
3 结束语
产品配置设计是实现大批量定制环境下按订单装配产品的核心支撑技术。本研究在给出ATO产品配置设计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其设计过程分为3个阶段和5个域的方法。通过对ATO产品配置设计过程的分析研究,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掌握其设计规律,增强配置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和智能性,提高产品设计速度和设计质量,进而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ATO产品定制设计。
参考文献
[1]RONALD L.Mass customization: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J].Industrial Management,1995,37(5):18-19.
[2]HALAL W E.The top 10 emerging technologies[J].TheFuturist,2000,34(4):29-38.
[3]GILOVANI D S,DENIS B,FLAVIE S F.Mass customiza-tion: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es,2001,72(1):1-13.
[4]祁国宁,顾新建,李仁旺.大批量定制及其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0,9(9):776-783.
[5]祁国宁,顾新建,谭建荣,等.大批量定制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鲁玉军,祁国宁.基于MC环境的面向订单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22):2354-2358.
【项目型产品】推荐阅读:
产品项目12-04
产品改进项目10-12
绿色产品项目07-29
农产品项目论文05-11
电子产品研发项目10-29
产品项目计划书10-16
软件项目产品质量管理07-28
项目产品策划建议书09-04
产品项目述标汇报10-07
健康产品项目工作计划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