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唑嗪

2024-10-26

特拉唑嗪(共8篇)

特拉唑嗪 篇1

尿潴留是妇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 产妇多在分娩后的6~8h内出现膀胱充盈而不能自行完成排尿、排尿不彻底, 此症产后发生率约6%[1]。传统临床用药、按摩方式单独运用均不能很好控制产后尿潴留的发展, 影响产妇产后正常恢复、哺乳, 增加产后感染机会, 为产妇带来了极大的生理与心理负担。本次研究尝试低频脉冲与特拉唑嗪联合用于产后尿潴留治疗, 效果显著, 现将具体治疗情况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住院分娩产后尿潴留患者60例, 分娩状态均为顺产, 会阴状况分为会阴Ⅰ°~Ⅱ°裂伤, 及会阴侧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30例, 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 (27.8±7.1) 岁;初产妇18例, 经产妇12例;产程3h~23h, 平均产程 (14.1±10.1) h;会阴Ⅰ°裂伤12例, Ⅱ°裂伤11例, 会阴侧切7例;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2.6~4.0kg。对照组产妇30例, 年龄20~35岁, 平均年龄 (27.6±7.3) 岁;初产妇20例, 经产妇10例;产程3~24h, 平均产程 (14.5±10.4) h;会阴Ⅰ°裂伤13例, Ⅱ°裂伤12例, 会阴侧切5例;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2.5~3.9kg。两组产妇年龄、产次、产程、裂伤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资料

60例产妇产后均不能自行将膀胱尿液排净, B超检查尿量残余达100mL, 或产后超过6h不能排尿同时膀胱尿量在600mL之上。产妇自述下腹不适或胀痛, 体格检查显示产妇耻骨上部突起, 且下腹部可触及球状肿块, 叩诊可听到浊音[2]。产妇子宫底位置上移, 或同时存在子宫收缩障碍。

1.3 方法

1.3.1 研究组

予以特拉唑嗪与低频脉冲联合治疗。盐酸特拉唑嗪胶囊 (国药准字H20067067, 湖南绅泰春制药有限公司) 1mg口服, 服药之后平卧休息, 密切监测产妇血压状况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3], 建议产妇治疗期间暂停哺乳, 避免影响新生儿健康。同时实施低频脉冲治疗 (HBC-2000综合治疗仪, 南京华贝电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产妇取平卧位, 清洁表面皮肤后, 将低频脉冲治疗仪的2个治疗片上均匀涂抹耦合剂, 并将两片治疗片分别放置在产妇骶尾部和耻骨联合处及膀胱区部位[4], 保持治疗片紧贴皮肤固定, 之后打开电源, 治疗强度由弱到强逐步转换[5], 治疗时间30min。

1.3.2 对照组

予以新斯的明与膀胱按摩联合治疗。1mg的甲磺酸新斯的明 (国药准字H31022770, 上海信谊金朱制药有限公司) 肌注治疗。同时给予膀胱按摩, 手掌置于下腹膀胱膨隆部位, 左右方向轻柔按摩10~20次[6], 之后手掌自膀胱底部缓慢向下按压推移。

在治疗30min、60min、90min、120min之时分别对两组产妇排尿状况观察记录[7], 并通过B超检查了解产妇膀胱残余尿量, 检查发现残余尿量在100mL之上则继续治疗。

1.4 评价标准

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3类, 治疗后产妇可自主排尿且能够一次性排净, B超检查显示残余尿量在15mL之下, 观察期间无病情复发, 视为显效;产妇治疗后可自主排尿但不能一次排净, B超检查显示残余尿量15~50mL, 视为有效;联合治疗2h之后依然难以自主排尿, B超检查显示残余尿量在100mL以上, 需要尿管留置, 视为无效。

1.5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 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 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显效17例 (56.67%) 、有效12例 (40.00%) 、无效1例 (3.33%) , 总有效率96.67%, 对照组显效11例 (36.67%) 、有效15例 (50.00%) 、无效4例 (13.33%) , 总有效率86.67%, 研究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综合疗效对比情况见表1。

3 讨论

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顺产过程膀胱受压, 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对内部压力敏感度减弱、肌张力减弱;产妇产后惧怕会阴疼痛, 排尿不正确[8];产后负压、腹壁紧张度变化[9], 导致尿潴留。

使用低频脉冲治疗产后尿潴留, 可首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缓解水肿、帮助膀胱肌生理功能的恢复, 帮助产妇正常排尿;低频脉冲可对患者膀胱俞、气海、利尿、关元等穴位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帮助盆腔肌肉、筋膜运动功能恢复[10], 促进膀胱壁肌肉收缩恢复正常, 从而提升产妇自主排尿能力。合理的低频脉冲治疗可帮助恢复膀胱及周围小血管扩张、调节营养供应及新陈代谢, 促进神经系统生理功能的恢复,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使用特拉唑嗪口服治疗, 可在辅助控制和治疗产后尿潴留的同时, 稳定血压、避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11]。

本次研究联合两种治疗方法用于产后尿潴留治疗的临床显效17例 (56.67%) 、有效率达96.67%, 两种疗法联合运用可有效控制尿潴留的同时, 降低了导尿管留置, 减轻产妇心理压力与生理不适, 值得推广应用。

特拉唑嗪 篇2

关键词 良性列腺增生症 特拉唑嗪 泽桂癃爽胶囊 尿流率

良性列腺增生症(BPH)是导致中老年男性患者排尿障碍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膀胱刺激症状,梗阻症状及相关并发症。在BPH的治疗上,药物治疗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1月~2010年3月使用特拉唑嗪联合泽桂癃爽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直肠指诊,B超及尿流率检测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年龄50~77岁,平均63.1岁;对照组42例,年龄52~72岁,平均63.5岁。所有患者须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膀胱结石、前列腺癌、严重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并且在4周内未服用过其他药物治疗BPH。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予口服特拉唑嗪每晚1次,2mg/次,泽桂癃爽胶囊3次/日,2粒/次。对照组口服特拉唑嗪2mg,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B超测定残余尿量及尿流率检测,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统计学处理:计量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连续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和表2。

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在服用特拉唑嗪后出现头晕,3例患者在服用泽桂癃爽后出现轻微腹泻,胃部不适,几天后可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在随访中各项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均正常,无1例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

讨 论

BPH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男性前列腺良性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对于临床上许多有手术禁忌证或者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治疗BPH的主要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以及中药和植物制剂。α受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滞分布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松弛平滑肌,达到缓解膀胱出口动力性梗阻的作用。其代表性药物之一的特拉唑嗪为α1受体阻滞剂,能有效的松弛膀胱颈和前列腺的平滑肌,在短期内迅速改善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症状,临床研究显示长期使用特拉唑嗪不但能够维持稳定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1,2],因此特拉唑嗪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单药治疗BPH的理想药物。

泽桂癃爽胶囊是纯中药制剂,主要由泽兰、皂角刺和肉桂等中药组成,有行瘀散结、化气利水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及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和胶原纤维的合成作用。药理实验表明,泽桂癃爽能抑制丙酸睾酮所致家兔和大、小鼠的前列腺增生,缩小前列腺体积,减少残余尿量,减轻上皮细胞增生,对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戴岳等研究表明[4],泽桂癃爽胶囊能明显抑制消痔灵所致纤维增生性前列腺大鼠腺体的增生、肥大及纤维母细胞增生。临床研究证明,泽桂癃爽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5]。考虑特拉唑嗪与泽桂癃爽胶囊两者治疗机制的不同,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特拉唑嗪与泽桂癃爽胶囊治疗BPH的疗效。通过研究发现,治疗组在联合使用特拉唑嗪与泽桂癃爽胶囊8周后,患者的IPSS评分明显降低,下尿路症状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检测其客观指标,如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均有明显改善,而且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都要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使用特拉唑嗪與泽桂癃爽胶囊,比特拉唑嗪单药治疗BPH的效果更加显著。此外,治疗组起效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到大多数患者在用药3天后即感觉下尿路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本研究表明,实际上在用药4周后,即已见到明显疗效,在随后继续治疗4周的过程中,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考虑BPH治疗的长期性,如果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差或缺乏长期坚持用药的依从性,根据临床经验,可以在联合用药4周后,再改用特拉唑嗪单药维持治疗,这也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并且经济的用药方案。还观察到,服用特拉唑嗪的患者有4例出现头晕不适,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1%;有3例患者在服用泽桂癃爽后出现轻微腹泻,胃部不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3%。以上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几天后可自行缓解,尚无1例患者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因此特拉唑嗪联合中药泽桂癃爽胶囊治疗BPH效果显著,并优于特拉唑嗪单药治疗,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BPH具有临床进展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前列腺体积不断增大,下尿路症状逐渐加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IPSS评分逐年增加,并有渐近性排尿困难,最大尿流率逐渐下降,并出现相关并发症,导致急性尿潴留,以及反复血尿、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等。药物治疗BPH的短期目标是缓解患者的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应使患者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特拉唑嗪虽然能够有效缓解下尿路症状,减少残余尿量,提高最大尿流率,但目前尚无证据证实特拉唑嗪能够减小前列腺体积,防止BPH的临床进展,对于高危性的BPH患者,单用特拉唑嗪可能最终仍需接受手术治疗。5-α还原酶抑制剂例如非那雄胺虽然能缩小前列腺体积,阻止BPH的临床进展,但其疗程较长,需连续使用6个月才有明显效果,且价格昂贵,并有性功能减退,射精障碍,乳腺疼痛等不良反应,致使其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张凯等认为泽桂癃爽胶囊活血化瘀[6],能改善BPH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提高最大尿流率,作用机理与抑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达有关。现在药理研究也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及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合成的作用。目前关于BPH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除了性激素的作用原因以外,前列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性介质及神经递质的释放等因素均可能与之有关,同时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具体生物学作用机制也尚未阐明,长期使用泽桂癃爽胶囊究竟能否缩小前列腺体积,阻止BPH的临床进展,还有待于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王翔,陈忠,卢慕峻,等.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及下尿路症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3):206-208.

2 杜广辉,齐隽,宋健,等.盐酸特拉唑嗪治疗中国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5):343-346.

3 郁杰,廖名龙.泽桂癃爽胶囊[J].中国新药杂志,2001,10(5):385-385.

4 戴岳,祁公任.桂癃爽胶囊对大鼠前列腺炎的抑制作用[J].中成药,2001,12(23):896-897.

5 姜卫东,张青汉,叶绪龙,等.泽桂癃爽对前列腺增生症最大尿流率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406.

6 张凯,杨新宇,张军,等.泽桂癃爽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和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6):388-390.

特拉唑嗪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8例, 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 年龄22~49岁, 病程在3个月至3年。患者出现反复性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及排尿不尽、会阴部疼痛不适、性功能改变等症状。前列腺按摩前尿常规检查均阴性。行前列腺按摩液镜检 (EPS)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 (NIH-CSPI) 评分, 根据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诊断为ⅢA、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特拉唑嗪2mg, 2次/d;阿米替林25mg, 1次/12h;左氧氟沙星0.2g, 2次/d;维生素E 100mg, 3次/d;维生素C 0.3g, 3次/d。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0.2g, 2次/d;维生素E 100mg, 3次/d;维生素C 0.3g, 3次/d。两组均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NIH-CSPI评分和EPS检查结果评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CSPI评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NIH-CSP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85和25.20, P<0.01) ;治疗前两组NIH-CSPI评分接近, 治疗后NIH-CSPI评分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EPS评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EPS检查组内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90、12.33, P<0.01) ;治疗前两组间EPS检查评分接近, 治疗后对照组EP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开始口服药物不久, 表现为嗜睡、头晕, 经检查确认为口服阿米替林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减少药量后不良反应症状消除。两组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生命安全, 但对病患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该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病, 50岁以下的成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 患病原因除病原体感染外, 还与患者的生活环境, 包括季节变化、饮食状况、心理因素、性活动、职业变化等诸多因素有关[2]。在疾病分类方面, 195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分类标准, 即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CP/CPPS) , 等同于传统分类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CNP) 和前列腺痛 (PD) 的类别。

在引发慢性前列腺炎的各种病因中, 主要因素为患者的后尿道神经、肌肉功能不全。功能障碍的直接结果就是出现α受体兴奋性增高的问题, 表现为患者因膀胱颈部功能紊乱和 (或) 骨盆肌群痉挛, 在排尿过程中, 造成尿液回返到前列腺部位, 功能不全导致神经失调。采用α受体阻滞药, 其应用机制是能够逐步化解患者盆底肌肉痉挛、紧张的神经问题, 能够确保排尿过程中的正常, 避免尿液反流, 有助于缓解下尿路症状和疼痛[3]。

慢性前列腺炎中, 病原体感染也是患病的主要因素, 为了防控感染, 采用左氧氟沙星将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前列腺炎的感染病症。左氧氟沙星能够进入前列腺脂质, 在前列腺脂质中消除衣原体、支原体等[4]。

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的使用是针对患者出现该病症后的心理因素困扰所给予的, 再结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特拉唑嗪减轻后尿道压力, 三类药物同时协作, 相对于单纯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更加有效。本次研究表明, 观察组加服特拉唑嗪和阿米替林后, NIH-CSPI评分和EPS检查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 α受体阻滞药联合抗抑郁药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能够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特拉唑嗪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4例, 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维生素E和维生素C,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特拉唑嗪、阿米替林。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前列腺按摩液镜检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拉唑嗪联合阿米替林比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更好。

关键词:前列腺炎,特拉唑嗪,阿米替林,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孔良, 齐隽, 黄轶晨.α-受体阻滞药、COX-2抑制药和抗抑郁药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J].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9, 23 (9) :42.

[2]贾金铭.中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238.

[3]邱惠敏, 唐茂芹, 王仁峰, 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 2005, 18 (4) :232-234.

特拉唑嗪 篇4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我院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4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4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特拉唑嗪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硝苯地平治疗组)20例。治疗组,男15例,女5例,年龄(66.7±5.8)岁,血压(172.1±18.2)/(101.4±8.7)mmHg;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66.4±6.1)岁,血压(172.4±15.8)/(101.8±8.3)mmHg。2组病人间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试验开始前3d停服一切降压药,之后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日10~20mg晨服,特拉唑嗪胶囊1~2mg每晚临睡前服;对照组仅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每日早晚各口服20~30mg。2组均无退出受试者。在用药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血脂等,在治疗过程中记录血压,观察自觉症状及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判定

采用台式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肢肱动脉血压。患者坐位休息15min以上,双听筒测量3次,2次测量间隔≥2min,2次血压测量值相差不超过6mmHg。取3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血压测量值。根据卫生部颁发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疗效分为:显效:舒张压下降20mmHg以上或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l9mmHg;如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降药疗效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5(75%)例、有效4(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0(50%)例、有效5(25%)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见表1。

2.2 其他疗效

所有受试者进入试验前及试验结束后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糖、血脂检查,发现盐酸特拉唑嗪及硝苯地平对2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糖均无不良影响,而治疗组中血脂异常者治疗结束后血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对照组血脂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硝苯地平能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滞细胞外钙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同时干扰肌浆网内钙释放到细胞浆,使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减弱,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弱,血压下降[1]。其缓释片通过药物结构集团的改组,以改变其吸收、代谢和排出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半衰期、延长疗效的目的。由于其服用方便、安全且价格适中,因此是医疗单位应用较多的一个降压药物。由于硝苯地平应用的广泛性,也因此出现一个误区,即降压效果不理想时持续加量。硝苯地平服用后有面色潮红、心率加快、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随着剂量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亦增加,使患者常因此而终止治疗。

特拉唑嗪是一种新型的高度选择性的长效突触后α1受体阻断剂,它扩张动脉,也扩张静脉,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减轻心脏负荷,其半衰期较派唑嗪长23倍。由于其单纯作用于α1受体,而不阻断β受体,所以交感神经末梢受体介导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负反馈机制不受影响,故用药品后去甲肾上腺素不会过度释放,对心率影响较轻。特拉唑嗪降压的同时不影响糖代谢,国外报道特拉唑嗪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亦有研究表明特拉唑嗪有调节血脂[2]、减轻炎症反应[3]的作用。

有关钙离子拮抗剂与特拉唑嗪联合降压的研究已经很多,联合降压治疗在降压幅度及综合获益方面都明显优于单药持续加量。本文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基于现代降压治疗更着重于药物对心、脑、肾及代谢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及硝苯地平、特拉唑嗪在这方面的优点,二者联合用于较难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特拉唑嗪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晨起血压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晨起血压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特拉唑嗪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组)20例,对照组(硝苯地平治疗组)20例,2组治疗均为4周。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对肝肾功能、血糖无不良影响,而治疗组对血脂有改善作用。结论特拉唑嗪联合硝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平稳,安全可靠,并且能改善血脂,优于硝苯地平单药加量治疗。

关键词:特拉唑嗪,硝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1]魏尔清,耿宝琴.临床药理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0~52.

[2]Gong P,Tang J,Cheng L,Lu Z.Effect of terazosin on blood pressure and serum lipids[J].J Tongji Med Univ,1999,19(4):291~294.

特拉唑嗪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8月在我科住院RH患者60例, 均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均为接受至少3种不同种类足量降压药物治疗后, 血压仍高于140/90mm Hg;或者需要至少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男28例, 女32例;年龄34~85岁, 中位年龄56岁;高血压病史2~48年, 中位时间22年;血压最高240/130mm Hg, 最低150/96mm Hg。

1.2 血压晨峰 (MBPS) 计算

起床后2h 内收缩压的平均值减去夜间睡眠时收缩压的平均值 (夜间血压最低值及前后共3次收缩压的平均值) , 若差值≥23mm Hg, 则为具有晨峰现象[3]。

1.3 治疗方法

患者确诊后, 在服用3种降压药物, 其中包含利尿剂后血压仍在150/90mm Hg以上者加用特拉唑嗪, 起始用量为2mg, 每晚1次, 根据血压测量情况可逐日增加2~4mg, 最大量用至12mg。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时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规定6∶00~22∶00为白昼;22∶00~次日晨6∶00为夜间, 每半小时自动测压1次。受试者可以从事一般日常活动。每个受试者监测不少于23h, 有效血压读数>85%。

1.4 观察指标

晨起2h血压、夜间平均收缩压 (SBP) 和舒张压 (DBP) 、24h动态血压。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压变化

治疗后患者的MBPS有明显改善, 晨起后2h内、夜间平均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2.2 临床疗效

晨起后头晕、头胀的15例患者加服特拉唑嗪后, 症状消失9例, 明显减轻4例, 变化不明显2例。夜间尿频的11例男性患者, 排尿次数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睡眠质量提高。

2.3 不良反应

服药初有轻度恶心症状2例, 但可耐受, 继续服药后症状消失。1例在特拉唑嗪加至10mg时血压降至100/60mm Hg, 停药1d后血压回复至150/90mm Hg, 以后为2mg, 1次/晚, 未再出现低血压。

3讨论

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MBPS[4]。MBPS发生机制可能与清晨前后发生的神经体液变化有关[5]: (1)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强;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过度激活; (3) 儿茶酚胺过度释放; (4) 同时血浆皮质醇清晨分泌达到高峰; (5) 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及排出量增加, 水钠潴留增加, 导致血压迅速上升形成血压晨峰。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案是RAAS阻断剂 (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在上述3种降压药物联合基础上加用α1受体阻断剂后血压可得到良好控制[6]。本研究选用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晚间服用, 显著降低了MBPS, 晨醒后0.5h内未服药前血压值 (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及其与晨醒前最后一次测得血压的差值均有明显降低。分析原因, 特拉唑嗪是选择性突出后α1受体阻滞剂, 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 扩张外周小动脉, 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产生降压作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降低晨醒后人体内较高的α肾上腺素能张力而达到降低MBPS的作用。特拉唑嗪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 本观察采用夜间服药, 仅有1例出现低血压, 有效地避免了这一不良反应。同时还发现, 合并前列腺肥大的高血压男性患者应用特拉唑嗪, 夜间小便次数明显减少, 提高了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作用机制可能为特拉唑嗪具有的药物多效性, 在阻断α1受体降低血压的同时, 具有松弛膀胱和前列腺平滑肌的作用, 从而改善前列腺肥大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提示, 对于RH患者, 特拉唑嗪可以降低患者的MBPS, 夜间服用安全有效, 尤其适用于合并前列腺肥大的男性高血压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特拉唑嗪对难治性高血压 (RH) 患者血压晨峰 (MBPS) 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8月我们对60例RH应用特拉唑嗪治疗, 观察血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晨峰有明显改善, 晨起后2h内、夜间平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特拉唑嗪可有效降低MBPS, 用药安全性高, 同时可以减少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夜尿次数。

关键词:特拉唑嗪,高血压, 难治性,血压晨峰

参考文献

[1]Gaddam KK, Nishizaka MK, Pratt-Ubunama MN,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association between resistanthypertension, aldo-sterone, and persistent intravascular volume expansion[J].Arch Intern Med, 2008, 168 (11) :1159-1164.

[2]Calhoun DA, Jones D, Textor S, et al.Resistant hypertension: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Committee of the Council forHigh Blood Pressure Research[J].Hyper-tension, 2008, 51 (6) :1403-1419.

[3]Kaneda R, Karo K, Hoshide S, et al.Morning blood pressure hyper-reac-tivity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hypertensive cardiac hypertrophy in a community-dwelling population[J].Am Hypertes, 2005, 18:1528-1533.

[4]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34 (3) :287-288.

[5]Katio K, Picketing TG, Umeda Y, et al.Morning surge in blood pressure as a predictor of silent and clinic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elderly hy-pertensives:a prospective study[J].Circulation, 2003, 107 (10) :1401-1406.

特拉唑嗪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笔者所在科就诊病历资料完整的Ⅲ型前列腺炎80例患者。年龄20~53岁,平均(27±6.1)岁,病程6个月~8年,主要表现为小腹部、会阴部坠胀或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小便不爽,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年龄、病程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入选标准:符合西医诊断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具有反复发作的小腹部、会阴部坠胀、疼痛或不适以及小便不爽、尿频、尿急、尿痛超过3个月,前列腺液(EPS)常规检查:WBC≥10个/HP,细菌培养阴性。NIH-CPSI评分≥10分,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版)》统计积分。所有观察治疗者在前一周均未服用其他任何药物等。(2)排除标准:前列腺癌、膀胱癌、良性前列腺增生,各种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肛门直肠疾病及有前列腺手术史、外伤史、睾丸、附睾、精索疾病患者。1.3治疗方法对照组:前列舒通胶囊(保定步长天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101206,国药准字Z2002714), 0.4 g/粒,3粒/次,连服20 d,特拉唑嗪2 mg, 1次/d,睡前服,治疗20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直肠微波治疗。患者排空大便,取侧卧膝胸位,暴露肛门,用消毒棉签清洁肛门,直肠探头用一次性手套套住,并用液体石蜡润滑,缓缓插入肛门4~8 cm,功率10~30 mV,治疗时间30 min,隔日一次,20 d为一疗程。

1.4 观察指标

前列腺疼痛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中医证候积分。

1.5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前列腺液检查WBC<10个/HP;显效:症状评分减少60%~9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前列腺液检查WBC<10个/HP;有效:症状评分减少30%~60%,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少,前列腺液检查WBC较治疗前减少25%;无效:未达上述指标[3]。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8.2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完成临床观察,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观察中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IH-CPSI各项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相比,NIH-CPSI总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疼痛症状评分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3 讨论

Ⅲ型前列腺炎的致病因素仍不十分清楚。前列腺内尿液返流所造成“化学性前列腺炎”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此类患者多有膀胱颈和前列腺尿道部尿道,即尿道内括约肌的张力升高,并因此产生尿动力学改变。临床研究表明,分布在膀胱颈、尿道、前列腺的受体主要为a受体[4],a受体浓度升高,可使前列腺、尿道、膀胱颈的血管肌肉紧张痉挛、收缩,增加近端尿道内压,引起前列腺内尿液返流,导致“化学性前列腺炎”。选择性阻断a1受体可以缓解前列腺及膀胱颈平滑肌痉挛所致的疼痛症状[5]。a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已成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常用药。尹航等[6]曾报道,应用特拉唑嗪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P<0.05, **P<0.01, 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P<0.01, 与对照组相比较

中医学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的“淋证”、“精浊”、“癃闭”的范畴。前列腺位于人体下焦,常于湿邪为患,湿性重浊而粘滞,阻滞气机,引流不畅,导致淤滞。又因瘀滞后气血相对之不足以及久病后气血绝对不足,从而导致的“不荣则痛”[7]。故治以清热利湿,理气逐瘀止痛为法。前列舒通胶囊由黄柏、赤药、当归、川芎、土茯苓、三棱、马齿苋、马鞭草、鹿耳草、柴胡、川牛膝等中药组成。其中黄柏可清热燥湿,临床常用于治疗热淋涩痛诸症,为君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苦寒之性的土茯苓、马齿苋、马鞭草、鹿耳草为臣药;并配伍赤药、川芎、三棱、川牛膝、柴胡活血理气、化瘀止痛、软坚散结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精当,标本兼顾。诸药合用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又能消除前列腺的充血水肿、抑制前列腺血管增生[8]。

超声用于CP的治疗起于九十年代,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9]。直肠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应用功率在10~30 mV,微波辐射到生物体,主要表现为温热效应。经直肠透入与其毗邻的前列腺,使腺体温度均匀升高,组织血管扩张,血运加快,改善前列腺的血流循环,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加速局部新陈代谢,帮助毒素产物的排出,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也可以使脓栓液化,瘢痕软化,脓肿消退[10],甚至可以直接杀灭腺体内的细菌。通过直肠微波的治疗,可以提高前列腺质膜的通透性,增加药物渗入前列腺内部的浓度,帮助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治疗率,具有生物利用率高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直肠微波疗法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治疗温度,尤其是对温度的控制一定要谨慎,否则容易导致前列腺组织坏死。笔者的经验是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一般设定固定模式直肠温度控制在42℃以下,或功控连续模式在10~30 mV范围。总之,微波治疗前列腺炎是一种安全、无痛、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另外有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对人类精子的活动度、存活率及穿卵率影响显著,微波辐射附睾或睾丸可导致机体生殖细胞内多种酶活性改变,同时微波还会通过其他方式影响生物细胞,破坏传递生物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及染色体结构,因此,对于未婚男性使用本方法时应尤为谨慎。

综上所述,应用直肠微波联合前列舒通胶囊、特拉唑嗪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较单独口服前列舒通胶囊、特拉唑嗪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chacffer A J, Knauss J S, Landis J R, et al.Leukocyte and bacterial counts do not correlate with severity of symptoms in men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Cohort Study[J].J Urol, 2002, 168 (3) :1048-1053.

[2]郑筱萸, 任德权, 曹文庄, 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医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68-172.

[3]谭波, 王积安, 成波.慢性前列腺炎联合用药的治疗体会[J].广东医学, 2009, 30 (7) :1203.

[4]胡云飞, 杨剧星, 王玲晓, 等.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抗感染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J].临床泌尿科杂志, 2001, 16 (9) :408-409.

[5]赵国栋, 李玉峰, 王晓峰.中药灌肠联合特拉唑嗪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疗效观察[J].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9, 23 (7) :51-53.

[6]尹航, 王小峰, 白文俊, 等.特拉唑嗪在ⅢB型前列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 (3) :162-164.

[7]黄健, 何映, 孙志兴, 等.对Ⅲ型前列腺炎疼痛发生机制的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 30 (12) :8-9.

[8]任钩国, 王建业, 李军梅, 等.前列舒通胶囊对前列腺增生抑制作用的机制探讨[J].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2, 26 (12) :34-37.

[9]王传航, 周强, 李兰群, 等.经会阴超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J].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1, 25 (5) :52-53.

特拉唑嗪 篇7

本研究选取在我门诊部治疗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非那雄胺和非那雄胺的联合治疗, 在临床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0 例, 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这些患者均患有排尿受阻、尿频等症状, 通过对患者的直肠指诊、B超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泌尿造影等检查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50 例, 年龄49 ~ 78 岁, 平均 (62.7±1.21) 岁, 病程11 ~ 58 个月, 平均 (27.23±4.23) 个月。治疗组50 例, 年龄50 ~ 79 岁, 平均 (63.16±1.23) 岁, 病程12 ~ 60 个月, 平均 (26.43±4.76) 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注意饮食, 戒烟戒酒, 注意休息。对照组使用非那雄胺进行治疗, 口服1 次/d。治疗组在使用非那雄胺的基础上联合特拉唑嗪进行治疗, 口服1 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6 个月。

评估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 (Ru) 、最大尿流率。

疗效判定标准:IPSS总评分0 ~ 7分为轻度, 8 ~ 19 分为中度, 20 ~ 35分为重度。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4.0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用 χ2进行检验, 用%表示。用 ( ±s) 表示计量资料, 用t检验, 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IPSS评分及Qmax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以及Qmax没有明显差异,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Qmax进行对比, 治疗组患者IPSS评分明显降低, Qmax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前列腺体积及Ru比较: 对照组用药前后前列腺的体积明显减小, Ru的量明显减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组用药前后前列腺体积明显减小, Ru的量明显减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前列腺的体积明显减小, Ru的量明显降低, 两组之间进行对比的差异较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2。

讨论

前列腺增生经常发生于老年男性群体中, 临床的症状表现为尿频, 尿多, 排尿不畅, 严重的可能造成泌尿系统的感染等, 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目前的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医学的进步, 前列腺手术的治疗效果非常的显著, 但老年人的体质弱, 并发症比较多, 容易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并引发其他器官的感染, 也为手术增加了较多的风险。所有, 需要找到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减少前列腺患者的治疗风险。

睾酮为男性作重要的雄性激素, 5α- 还原酶是睾酮向双氢睾酮转变的重要酶, 双氢睾酮在前列腺增生中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 采用5α- 还原酶抑制剂可以对增生予以一定的抑制。而非那雄胺属于5α 还原酶抑制剂, 通过其激素作用机制, 即抑制睾酮转化成双氢睾酮 (DHT) , 使前列腺体积缩小而改善症状、增加尿流速率、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进展。特拉唑嗪是一种长效选择a1受体阻滞剂, 可以有效地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 有选择性地阻断膀胱颈, 使前列腺的平滑肌受到严重受损, 导致平滑肌缺少松紧度, 从而对尿路进行了阻拦, 可以对尿频、尿急等症状进行有效缓解。前列腺增生的排尿困难主要的是由增生引起的机械性梗阻以及前列腺膀胱颈处梗阻所引起的。因此, 在临床治疗上采用非那雄胺和特拉唑嗪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可以有效额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加快患者病情的好转,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次的研究中, 对治疗组采用非那雄胺和特拉唑嗪联合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IPSS评分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Qmax在治疗前后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以及Ru, 治疗组的前列腺体积与对照组相比, 明显减小, Ru量在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结果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采用非那雄胺和特拉唑嗪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情, 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非那雄胺和特拉唑嗪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以有效减小患者前列腺的体积, 促进患者的康复,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因此, 可以大力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非那雄胺与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 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良性前列腺药物, 治疗组给予非那雄胺与特拉唑嗪联合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 治疗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以及膀胱残余尿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 ;治疗组前列腺体积明显减小 (P<0.05) 。结论:非那雄胺与特拉唑嗪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非那雄胺,特拉唑嗪

参考文献

[1]王磊, 宋健, 吕文成.非那雄胺与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11 (9) :967-969.

[2]陈亮.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9 (11) :20-21.

[3]赵兴, 王亮, 黄庆华, 等.特拉唑嗪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9 (13) :3179-3180.

[4]束宁伟.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慢性前列腺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8 (27) :73-74.

[5]胡昌华.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8 (16) :3697-3698.

特拉唑嗪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0年7月,将南昌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75例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特拉唑嗪(C+T)组、穴位埋线(C)组及特拉唑嗪(T)组,每组25例患者。三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根据《前列腺炎》[2]和《男科学》[3]中的诊断标准:(1)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不尽、滴白等症状)和盆腔疼痛或不适症状(会阴、耻骨上、肛周或大腿根部内侧等部位)CPSI≥4分。(2)肛诊检查前列腺有压痛或触及炎性结节。(3)前列腺液(EPS)白细胞正常,且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4)病程>3个月。排除标准:(1)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肿瘤及可引起类似症状的其他疾病,如尿道炎、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者。(2)有严重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或其他严重疾病者。(3)对特拉唑嗪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穴位埋线组:穴位取长强穴、三阴交、会阴、膀胱俞、肾俞、足三里、关元。器械:5 ml注射器,9号注射器针头,4-0羊肠线。方法:患者仰卧,穴位处用碘消毒。将羊肠线剪成1.0~1.5 cm放入穿刺针芯内,从针尾处插入毫针,右手持5 ml注射器针,左手固定穴位皮肤,将注射器刺入穴位,刺入所需深度出现针感,拔出注射器,将穿刺针刺入穴位,将羊肠线埋植于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贴上创可贴即可。上述穴位交替使用,10 d治疗1次;特拉唑嗪(高特灵,上海雅培)组:睡前半小时2 mg口服;穴位埋线加特拉唑嗪组:上述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三组患者均治疗30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NIH-CPSI、尿痛和排尿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

1.5 疗效判定标准[4]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制订,治愈:患者症状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减少≥95%,患者前列腺压痛消失,质地正常或接近正常;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患者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无改善。

1.6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C组和T组患者比较,C+T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著升高(P<0.01),而无效率显著降低(P<0.01);C组和T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和T组患者(P<0.01)。见表1。

与T组比较,*P<0.01;与C组比较,#P<0.01Compared with group T,*P<0.01;compared with group C,#P<0.01

2.2 治疗后尿痛和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NIH-CPS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尿痛和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NIH-CP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C组和T组比较,C+T组疼痛及排尿障碍、生活质量及降低NIH-CPSI症状积分显著改善(P<0.01);C组和T组比较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变化。见表2。

3 讨论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99年将前列腺炎分为4类: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Ⅱ类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根据伴随各种排尿和性生活方面症状,又分为Ⅲa类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ICPS)、Ⅲb类非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NICPS);Ⅳ类无症状炎症性前列腺炎(AIP):指无主观症状。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又称前列腺痛,多发生于成年男性,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不容易根治。

与T组比较,*P<0.01;与C组比较,#P<0.01Compared with group T,*P<0.01;compared with group C,#P<0.01

本研究结果发现,穴位埋线+特拉唑嗪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特拉唑嗪组和穴位埋线组,尿痛和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NIH-CPSI评分也明显改善,表明采用穴位埋线疗法+特拉唑嗪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目前认为后尿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是患者的重要诱发因素。现代医学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且治疗上以消除症状为主,如α受体阻滞剂、局部封闭、热水坐浴、盆肌训练等,疗效不巩固且易复发,而中医药疗法有一定的优势。埋线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将特异的线植入机体穴位,以激发经络气血,协调机体功能,起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和方法,是古老传统针灸和近代组织疗法的结晶[5]。研究发现,长强穴位封闭阻断了疼痛的神经传导,同时亦松弛了尿道括约肌,取穴三阴交、会阴疏调局部经气、健脾化湿,膀胱俞疏通腑气,肾俞滋阴补肾,足三里健脾化滞[6]。特拉唑嗪是一种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它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后尿道、膀胱颈、前列腺部的肾上腺素能受体,解除膀胱颈及前列腺部尿道痉挛,增加尿流率,减低尿道闭合压,防止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

前列腺是男性最大的副性腺,由于前列腺上皮有脂膜存在,化学药物及抗生素不易从血浆弥散入前列腺腺泡,从而给药物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发现,穴位埋线疗法联合特拉唑嗪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前列腺的正常血运,改善腺体的微循环,加快组织代谢过程,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的增生,且安全有效,药物副作用小,无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联合特拉唑嗪对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5例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特拉唑嗪组、穴位埋线组及特拉唑嗪组,每组25例,以临床疗效、尿痛和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NIH-CPSI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特拉唑嗪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改善(P<0.01);与穴位埋线组及特拉唑嗪组比较,尿痛和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NIH-CPSI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穴位埋线+特拉唑嗪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较分别单独使用穴位埋线法及特拉唑嗪治疗效果明显,穴位埋线+特拉唑嗪是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穴位埋线,特拉唑嗪

参考文献

[1]Magri V,Perletti G,Bartoletti R,et al.Critical issues in chronic pro-statitis[J].Arch Ital Urol Androl,2010,82(2):75-82.

[2]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2.

[3]郭应禄,胡礼泉.男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2-1492.

[4]汪永胜,陈秀清.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J].陕西中医,2005,26(10):1094.

[5]黄鼎坚.穴住埋线疗法[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

上一篇:思维意识的激活下一篇:产业经济角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