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策略(精选10篇)
防雷策略 篇1
随着国内民用航空业务的飞速发展,飞行量连续、快速增长,设备运行风险也不断增加,安全风险的防控需要不断加强。而雷电危害是通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处于高山的通信站,雷击的问题更为突出。据统计,雷击,尤其是感应雷击是破坏用电设备的主要因素。雷电是自然界的天气现象,目前尚没有办法消除和阻止雷击放电,危害最大的是对大地的放电。通信、导航、雷达和网络普遍受到雷击损害。雷电流和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伴随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雷电流和LEMP是雷击产生危害的根本原因。正确选择通信导航系统设备的放置、屏蔽及可靠接地等方式,将对提高通信导航系统的抗雷能力,优化系统的防雷水平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1雷电危害原因分析
通信导航设备遭遇的雷击通常是多方面的,雷电通过设备室外单元接闪后,巨大的雷电流直接或通过进入台站机房的馈线、供电线路和信号线等感应到设备上。雷电流对通信导航设备造成损坏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①直击雷危害。强雷电流通过台站建筑物金属体与机房内设备金属体的电气连接(接触)直接流入设备内部,造成设备损坏。②雷电击中进入台站机房的供电线路和信号线。雷电流的电动力产生机械损害,雷电流在导体上的电阻热、局部雷电流通过电阻耦合或电感耦合产生过电压都可能会产生火灾,雷击电磁脉冲产生过电压,使电子系统损坏或失效。③雷电击中机房和入户线路的邻近区域。主要是因为LEMP的雷电流或感应电流对设备造成危害。④天线馈线引入雷电危害。雷电击中设备天线或铁塔时,雷电流将直接损坏设备。
2机房防直击雷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机房防直击雷的具体做法有2种:①采用传统富兰克林避雷针固定在建筑高处。避雷针金属基座与建筑物钢结构连接在一起,利用整个建筑物钢结构做雷电流引下线,将从避雷针接闪的雷电流引入地面。专门引下线导体电阻、电感与整个建筑物的钢结构相比要大得多,无论是计算,还是实际验证,都证明这种专门引下线对雷电流的分流效果甚微,几乎所有的雷电流仍从建筑物钢结构下地网。这种避雷针很容易吸引雷电,增加雷电打在建筑物上的概率。②直接在建筑物上敷设避雷带。避雷带与建筑物钢结构相连。这种方法不主动引雷,而击中避雷带的雷电流也利用建筑物钢结构引下地面。
任何电器设备都存在绝缘与接地两方面的具体要求。从防雷最基本思想来说,绝缘应具有高度绝缘性,接地应具有良好接地性。但在实际中经常遇到在设备和线槽的绝缘和接地处理方面比较混乱。一个普遍现象是通信设备除了通过接地端子和地线排与地网有电气连接外,还可能通过设备外壳和固定支撑架与钢结构有电气连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内部设备和缆线成为直击雷电流下地的分支通路,很容易对一些电路板造成损害,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3设备防雷策略
设备雷击保护系统的构成要素有接闪器、房屋避雷带、引下线和接地系统,提高隔离、等电位处理等方面能力,各要素共同作用来驱散雷击能量。
3.1隔离
理想的防护应将受保护目标封闭在一个完善导电的适当厚度的接地的连续的屏蔽体内,且进入建筑物的进入点处和屏蔽体之间应提供足够的等电位连接。因而,能阻止雷击电流和有关电磁场穿透受保护目标,并能阻止电流的热效应和电动效应损害,也能阻止火花和过压对电气及电子系统的险情。对机房内的进线、出线孔处采用截止波导装置,也可用密闭金属线槽和线管对布线进行屏蔽。
3.2 LEMP要对浪涌和辐射的电磁场进行防护
LEMP要对由雷电流和感应电流形成的浪涌和辐射的电磁场进行防护。合理布线,设备放置在电磁场强度最弱的地方;加装SPD,设备之间等电位连接和接地,并拆除冗余的任何金属管线。但防护只能达到接近理想状态。因为在实践中,建筑物和公共设施不可能完全封闭在连续的或足够厚度的屏蔽体内。在实际中,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
3.3均电压等电位处理
对于台站内有可能遭受雷击破坏的设备而言,实现防雷的根本手段是通过全部金属物的接地实现等电位连接,即能直接接地的全部直接接地,不能直接接地的(电源线路、信号线路等),可通过避雷器来实现等电位连接。
4设备接地系统
在整个防雷系统中,接地系统是基础。只有在符合规范要求的地网基础上,才能保证其他防雷措施最充分地发挥作用。基本的接地方式有星状结构和网状结构。最常用的是内部星状隔离连接网,它是指一个系统内各个机架都引地线到机架的总地排式接地带上。而机柜外壳对建筑物钢结构必须保证隔离、绝缘,机架之间不再建立其他的接地连接通道。
5结束语
雷电对通信导航设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对台站机房设备雷击原因、防雷策略及措施进行了总结,目的是提供系统性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降低由雷击、电涌、静电放电、电源失效可能导致的人身伤害,电磁干扰和对设施设备的损坏。设备维护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设备维护工作,从人、机、环、管等方面展开工作,认真梳理,排查台站机房各环节中是否存在防雷隐患,对防雷设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保证台站机房防雷设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摘要:为提高机房防雷保护能力,确保设备稳定运行,通过分析雷击原因,总结防雷策略及措施,得出了台站机房雷电防护的工作要点。民航通信、导航台站大多设置在较为空旷的地带或山顶地带,容易遭遇雷击。通过对台站机房防雷保护进行介绍,总结出机房防雷的方法,以期为台站机房雷电防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通信导航系统,台站机房,防雷保护,雷电电磁脉冲
防雷策略 篇2
关键词:10kV电力变压器;防雷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94-01
前言
10kV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电气设备,也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然而,在10kV电力变压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雷击事故,严重者将会造成10kV电力变压器损毁的情况,进而给电力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于此种情况,应该做好10kV电力变压器的防雷保护工作,提高10kV电力变压器防雷保护的质量,从而促进10kV电力变压器安全稳定的运行,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10kV电力变压器发生雷击事故的危害
10kV电力变压器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生雷击事故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影响到10kV电力变压器的正常运行,会导致10kV电力变压器发生故障,进而导致大范围的停电,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用电,也会给电力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1]。
2.影响到10kV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寿命,而在不断更换10kV电力变压器的过程中也会影响到整个线路的运行质量,也会造成线损率的增加,从而浪费大量的电力能源,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10kV电力变压器频繁发生雷击事故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甚至是会发生运行事故。因此,鉴于10kV电力变压器发生雷击事故的危害,需要积极的做好10kV电力变压器的防雷保护工作,通过利用现代化的防雷保护措施,全面的提高10kV电力变压器防雷保护的质量,进一步提高10kV电力变压器运行的质量[2]。
二、10kV电力变压器防雷保护策略
1.减少接地电阻。在进行10kV电力变压器防雷保护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减少接地的电阻。实际上,10kV电力变压器防雷保护的质量与接地电阻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应该进一步减少接地电阻。例如,在安装10kV电力变压器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几个深度为2m的坑,并且将其间距控制在10m以上,在每个坑中安装1m左右的角钢,并且利用扁钢带将角钢连接起来,然后利用细沙进行回填。通过采取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接地电阻,从而能够降低雷击电流对10kV电力变压器的危害,确保10kV电力变压器安全稳定的运行,进而实现最佳的运行效果,提高10kV电力变压器的应用质量。
2.安装有效的避雷装置。在进行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10kV电力变压器具体的型号,按照相应的避雷装置,从而提高10kV电力变压器防雷水平。在避雷装置的安装过程中,应该结合10kV电力变压器周围的环境等进行合理的施工,同时需要确保避雷装置安装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安装问题而影响到对10kV电力变压器防雷保护的作用。可见,通过合理的安装避雷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10kV电力变压器防雷水平,实现最佳的防雷效果,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
3.加强检查和维护。在10kV电力变压器防雷保护工作中,还应该加强检查和维护工作,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应加强对10kV电力变压器的巡查工作,尤其是对防雷装置的巡查,一旦发现有故障、陈旧的防雷装置,应及时对其进行更换,全面提升10kV电力变压器的抗雷击能力[4]。另外,避雷装置的应用应结合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设置方案,如,对于一些多雷雨地区,应适当的增加防雷装置,在一些空旷周边无高大建筑物的地区,应加装防雷装置,以此来提升10kV电力变压器的整体防雷水平,从而确保10kV电力变压器安全稳定的运行,进一步延长10kV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寿命[5]。
结论:
由于很多地区处于雷雨高发地带,进而该地区的电气设备很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而出现故障,影响到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从而也会给电力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做好10kV电力变压器防雷保护工作,利用现代化的防雷保护技术,确保10kV电力变压器能够安全的运行,从而也能够减少故障的发生率,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平,刘源,秦文韬,刘玮,彭利强.配电变压器防雷措施研究[J]. 电瓷避雷器. 2011(05).
[2]韩爱芝, 张海涛,易光辉,陈凯,谭健苗,曾勇智,姜志胜.电力变压器综合防雷措施[J]. 变压器. 2010(02).
[3]陈曼玲, 张弛,曾勇智,赵战芝,张海涛,刘德平,易光辉.输电线路防雷分析及保护措施[J]. 科技资讯. 2009(03).
[4]余治华.探讨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J]. 广东科技. 2009(04).
[5]郇嘉嘉,曾海涛,黄少先.应用线路避雷器提高10kV配电线路防雷性能的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09).
电视转播台的防雷避雷策略 篇3
1 直击雷防护
直击雷就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进而引发其出现发热燃烧现象、遭受机械劈裂式破坏,被直击雷击中的概率有10%左右。通常情况下,都会采用将雷电流导入大地的方法,具体方法就是使用由接闪器和引下线及接地体构成的引雷入地防护系统[1]。
针对此种类型雷害可通过改造电线杆和微波天线塔的接地位置来增加接地面积;使用效能持久的降电阻剂来改造接地线电阻,降低其电阻值,缩短雷电产生的电流泄放到地下所用时间,以免泄放电流耗时太久引发电磁感应,对设备造成损坏的同时给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危害。具体措施为:在架设架空线的电线杆顶部位置安装上避雷针,可以有效阻止那些避过微波天线塔的小型雷电对其造成二次雷击;使用由镀锌扁钢制成的,横截面积为40mm×4mm的引下线来加速雷击电流泄入地下;对接地装置采取共用地网的接地方式。
2 感应雷防护
感应雷有静电感应雷与电磁感应雷两种,也被称作感应过电压或是雷电感应,被感应雷击中的概率高达90%左右,但雷击程度没有直击雷猛烈。鉴于感应雷对电气设备的破坏方式是过电压,所以只要消除电位差就可以有效避免电视转播台受到感应雷击[2]。具体介绍以下几种防护方式。
一是可将金属管套在金属铠装电缆的外部,且铠装电缆屏蔽层和金属管的两端均要连接在共用的接地装置上,在适当位置进行埋地处理;二是可以利用电流具有趋肤效应这个特点来减少芯线上的感应过电流,从而使配电设备的安全系数增强;三是可将一组可抵御100kA、8/20波形雷电冲击强度,型号为LAY380-100GJ的防雷器安装在配电室内总开关的出线处,当作一级电源保护,以把电力线上产生的感应雷电流泄入地下,残压为2500V,这个级别的保护属于粗保护;然后,再把三组可抵御40kA、8/20波形雷电冲击强度,型号为LAY380-40G的防雷器安装于配电室内分电源位置的出线处作为二级电源保护,即细保护级别,此种型号的防雷器可将上一组防雷器产生的2500V残压降至910V。
3 系统屏蔽、等电位连接、地电位反击处理
在重要机房内采用法拉第笼这种结构形式的屏蔽措施,以在机房内部形成防雷电保护;对于机房外部的埋地电缆,要对其采取穿管屏蔽措施,且屏蔽管的两端要做接地处理;使用横截面积为40mm×4mm的镀锌扁钢来在各个机房四周设置等电位连接带,并将位于机房内部的所有接地都同等电位连接带相连接,采用S型的方式连接到接地装置上。此种方式可有效减少感应雷击的入侵途径,且当雷电来临时,可有效避免地点位反击现象的发生,以减少不必要损失。
4 接地装置
防雷装置和交流电源,以及安全设备、电子设备共用同一个接地体的方式既经济又合理,可以使各个系统的参考电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且会随着外来干扰的出现进行相应浮动。若把接地系统分开,则必须保证两个接地体间有20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电气系统真正分开,但此种接地方式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太符合实际。
为此,应根据各电视转播台的实际情况来控制接地电阻阻值,并以加快雷电流泄放速度为原则合理选择接地装置的规格、形状、材料。比如,使用材质同为镀锌扁钢的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横截面积分别为40mm×4mm和50mm×50mm×5mm[3]。此时,要以电视转播台为中心把水平接地体按照辐射带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来,然后通过使用降电阻剂的降阻措施来降低接地装置的电阻值,尽量将其降到规范中要求的4Ω以下,以此来扩大接地面积。
事实上,想要加强电视转播台的防雷、避雷效果,还需要在两方面加以注意:一是强化防雷、避雷意识,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雷电防护工作,并实行岗位责任制;二是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相应检测,每当雷雨过后还要做好及时检查维修工作。
5 结语
雷电对电视转播电台的危害,大大降低了电视转播台运行的安全性和信号传播的稳定性。为此,在制定防雷避雷策略时要将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划入考虑范围,采用系统屏蔽、统一接地、等电位连接等多种防避雷的策略来避免雷击。
摘要:电视转播台本身在设备性能选择和信息技术方面就有比较高的要求,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电子产品出现,不仅提高了电视转播台系统的准确性,还保障了其运行的稳定。与此同时,也让电视转播台更容易遭受雷电的袭击。本文简要分析了电视转播台的防雷避雷措施,目的在于提高转播质量,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节目。
关键词:电视转播台,防雷,避雷
参考文献
[1]姚志平.高山电视转播台避雷技术[J].硅谷,2013(15).
[2]汪东升.浅析电视转播台的防雷避雷措施[J].发展,2013(7).
防雷策略 篇4
关键词:防雷防灾;防雷管理;防雷减灾技术应用
前言
雷电是多种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它具有较大的压力,能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破坏性极大。雷电常常表现出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雷电灾害是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较快,电子信息系统、智能系统、计算机网络在我国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雷击一旦发生,造成的危害是及其巨大的,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防雷减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防雷减灾管理及技术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1 防雷防灾管理
雷电放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威力巨大对自然客体的具有较大的破坏,雷击危害可能会殃及到自然界的每个角落,因而雷电防护可以看作是一件公益事业。由于雷电现象的产生机理相当复杂,学术上还不能完全的解释清楚,因而在防雷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亦是方方面面的。所以,从诸多角度说来,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1.1 我国防雷防灾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雷电防护管理工作在有关部门指导下,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领域开创了全新局面。但总的说来我国的防雷工作还缺乏一定的系统工程的观念,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
自从相关部发布了某些标准提倡全国执行以来,许多行业都陆续提出了自己行业的标准,于是出现了各管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面。尽管国家相关机关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期在全国内形成行业大联合,实现一致的管理,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明显的效果。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法制、行政、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征求广泛的意见,权衡利弊兼顾各方利益解决。
第二、技术标准以及法规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
一项防雷工程往往需要执行多项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还有行业的、地方的标准和规定,如建筑、电气、采暖空调、消防、交通、防雷以及市政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规范。因为我国在标准化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使得这些规范以及标准经常重复出现,更有甚者会相互矛盾,导致工程技术参与人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当然雷电防护相关产品标准的重复或者不一致,以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所述的内容不一致,还有同一术语不同的含义等现象偶然会发生。
1.2 加强防雷防灾检测管理
防雷装置的检测,与一般的工作不同,它所涉及的方面关系到各行各业,依法对防雷装置进行安全检测以及技术服务,需要有着科学、完善的机构组织,并对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防雷部门有着防雷技术与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尤其是有些部委系统防雷的技术力量以及设备配置有较高的实力与基础,甚至多年都在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然而这些部门的防雷系统是部门自成的体系,没有组成一个完善的防雷体系,而且还缺乏规范的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好多个方面不同的优势,既能履行政府给予我们职能,又不在行业内造成垄断现象。
首先应形成防雷装置检测网,这样就能较好地发挥不同部门的职能作用。若单单由气象部门单方面承担安全检测任务,就难以达成目的,有的部门或者特殊行业是我们能力难以达到的。
其次为坚持检测管理,可制定检测资质审批制度、对资质进行年审的制度、相关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资料上报制度、复检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仪器年检制度等,最大程度地让管理工作规范化。
另外,领导重视、坚持防雷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并提高检测服务的质量,这也是防雷防灾,确保安全生产,以及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2 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
2.1 信息系统雷电综合防护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行业信息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导致其抗磁干扰能力以及耐过压能力都较为低下,这使的雷击破坏情况经常发生,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导致的经济损失愈来愈大。因而,在防雷减灾工作中信息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已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做好信息系统的综合防雷减灾工作,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直击雷防护是基础。现代防雷技术讲究综合防护,信息系统防雷保护的基础是其有可靠地直击雷防护装置。其要求不仅能保护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还能为其内部信息技术设备以及网络系统创作优秀电磁环境,同时为信息系统防雷击提供基础条件。
2.2 智能建筑物防雷要点
智能建筑防雷减灾的基本含义是:以布线作为防雷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作为防护桥梁,综合建筑物内各系统,实现对建筑物各个系统的综合管理。因此,智能建筑防雷减灾除了对感应雷、直击雷的防护外,应尤其注意其综合布线系统。
另外,防雷电电磁屏蔽、电磁脉冲、等电位连接等防雷措施对智能建筑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不同信息系统间具有共性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独特性性,正确地认识这种独特性,并采取针对性的防雷措施,才能做到全面防雷减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浅谈高山转播台的防雷策略 篇5
随着现代科技迅速发展, 广播电视传输、转播设备日益增多, 暴露在室外的线路越来越长, 加上电子设备中集成电路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 电路板的线间距越来越小, 使得设备抗雷击能力减弱, 受雷击的概率和破坏相应增多, 影响了群众的收视收听效果。
为了确保高山转播台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服务质量, 就必须把防雷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 增强防雷意识, 制定方案, 落实责任, 完善措施, 积极应对。
1 正确认识雷电及其种类和危害
雷电是云层间高速运动、剧烈摩擦而产生的携带巨大能量的对地放电现象, 主要有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直击雷由于能量大, 对建筑物和人、设备危害甚大;而感应雷作用范围宽, 破坏概率远大于直击雷, 对广播电视传输、转播发射设备危害更大。
2 高山转播台的防雷方案及措施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 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控制爆烈的雷电, 但是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 已积累了很多防雷的知识和经验, 形成一系列对防雷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对有关行业尤其是高山转播台有效预防雷电灾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要做好高山转播台的防雷工作, 就要把国家和行业防雷技术标准与发射台地理环境、建筑设施、设备分布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防雷方案。根据我们的实践, 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防护:
⑴增强防雷意识, 建立责任制。确定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 负责防雷安全工作, 设立岗位责任制, 完善防雷措施, 建立安全应急预案, 对防雷设施设备定期检测, 雷雨过后及时检查维护。
⑵天线塔和电子设备接地。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环节, 是保障设备安全、操作人员安全、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接地不好, 防雷措施的效果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转播台发射天线或天线塔, 一般是地面建筑的最高点, 它既可成为防雷的避雷塔, 也可成为“引雷器”或产生感应雷的导体, 因此, 它是防雷的第一关。所有建筑物、避雷器、电子设备、线路、网络、金属护套、管道都应与防雷接地装置做金属性连接。防雷接地装置包括避雷针、带、线、网, 接地引下线、接地引入线、接地体等。接地体一般采用40mm×40mm的角铁, 每根长2.5m, 间隔约5m垂直打入地下, 顶端 (距地面不小于50cm) 用40mm×40mm的扁铁全部焊接起来, 构成一个统一的接地系统。
⑶电源系统防雷措施。实践证明, 广播电视转播台大量的雷击是由供电系统引入的, 因此对供电系统应采取分层设防设计方案。转播台架空高压线路应安装架空避雷线, 或在电力线路终端杆间隔增设避雷器, 这样可使高压线路引入的感应雷得到很好的泄放。
⑷室外引入线防雷措施。室外引入线是指各种发射设备馈线、吊馈管的钢绞线及波导固定架、铁塔过桥和塔灯电源线、视音频信号线、通信线等。在雷电天气, 引线外皮很容易将感应雷或感应电压引入机房, 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电器阻塞。要保证馈管两端良好接地。馈管在进入机房前, 外皮要就近与地网连接, 吊馈管钢绞线、固定架、过桥每隔一定距离逐点接地。各种引线要使用屏蔽电装, 进入机房前屏蔽层要就近与地网连接。
⑸室内设施的防雷措施:1) 机房内根据设备的摆放情况, 用铜皮铺设地网, 通过多点与室外地网良好连接, 从而营造等电位环境。2) 根据GB7450-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和实际情况, 科学的、有重点的采取防雷保护元件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3) 机房内屏蔽接地、机壳接地、电源接地、工作电路接地、保安接地、过压保护接地等要统一、就近与机房共用地网可靠的电器连接。4) 机房铝制门窗、水管、走线架等各种导体也要就近与地网连接。
3 实施防雷措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根据雷击强度划分不同防雷区域, 并在其界面上进行等电位连接, 能直接连接的金属物直接连接, 电力线路、信号线路等不能直接连接的则采用不同防护等级的防雷设备。
⑵机房内的电力电缆 (线) 、通信电缆 (线) 宜尽量采用屏蔽电缆, 架空的电力线由终端引下后应更换为屏蔽电缆, 进入机房前应水平直埋15m以上, 埋地深度应大于50cm;非屏蔽电缆应穿镀锌铁管并水平直埋15m以上, 铁管两端接地。
⑶在铺设地网时应把避雷针接地、建筑物接地、铁塔接地电源接地、机房与设备保护接地统一连接起来, 达到等电位连接, 千方百计减小不同接地点的电位差。
⑷要想达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接地质量十分重要, 各种接地线与地网必须保证可靠电气连接, 焊接点要进行防锈处理。在岩石多的高山转播台, 接地点可填加盐、木炭等, 也可使用高效降阻剂、导电混泥土等新材料, 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要做好地网维护工作, 定期测试各点接地电阻, 保证接地电阻达到安全要求。
⑸要定期调整防雷元件放电间隙, 检查各类保安器件、避雷器接触点是否良好、是否失效等。
防雷策略 篇6
1输电线路出现雷击事故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输电线路中出现跳闸事故的主要自然因素包含:雷电、霜冻、强风以及暴雨等, 其中雷电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
1.1雷电活动剧烈造成影响。我国输电线路通常都是露天建设, 在各种不同的地理区域建设输电线路。在平原地区的输电线路, 受到雷击的可能先比较小;由于山区地形的不规律性, 导致在高原地区的输电线路, 因雷电活动剧烈受到影响;由于沿海地区拥有较多的深林, 所以在沿海地区的输电线路也容易受到雷击的影响。
1.2线路杆塔高度参数设计的不合理。在输电线路建设的过程中, 其线路杆塔高度参数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线路杆塔高度参数设计的不合理, 对输电线路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导线档距不合理, 增加了大档距导线间闪络的概率, 减少了线路杆塔与上空之间的距离, 从而加大了雷击的概率。所以, 如果线路杆塔高度参数设计的不合理, 就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2输电线路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选择和使用合理的防雷技术。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 都没有对防雷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开展防雷工作的时候, 通常只是选择以往的防雷对策, 不但没有对线路落雷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也没有对输电线路所在地区的差异性进行充分的分析, 从而只是对防雷措施进行盲目的实施。
2.2过于激进的使用新防雷装备。近几年, 在我国广西地带, 针对新的防雷设备应用比较广泛, 例如:头部分裂均压式避雷针、可控放电避雷针以及防绕击预放电避雷针等, 但是这些新的防雷装备, 从原理方面来看, 存在着许多争议, 并且这些装备的性能在运行经验方面, 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证实。
2.3防雷整体工程缺乏经济技术考量。第一, 防雷工作存在滞后性, 由于目前的防雷工作只是通过每年的雷击数据统计进行研究和分析, 从而形成了防雷工作的滞后性。第二, 防雷工作具有长期性, 由于每年都需要对防雷改造工作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 导致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操作, 从而具有长期性。第三, 防雷设备的维护, 在防雷工作中, 针对防雷设备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防雷设备的运行环境较差, 所以导致一些防雷设备损坏, 从而出现数据的丢失或不完整, 给防雷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输电线路运用差异化防雷技术的对策
3.1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架设避雷线。
在输电线路防雷的工作中, 如果想要选择合理有效的防雷措施, 需要与当地雷电活动的强弱、土壤中电阻率的大小以及地形特征等方面相结合, 同时还需要根据线路的负荷性质、电压等级以及系统运行的方式, 再对经济技术进行比较等方面进行选择。
3.1.1 35k V电压及以下的线路并不适合全线装配避雷线, 一般只是在变电站进线的位置装置1-2千米的避雷线即可, 同时需要在雷电比较活跃的区域装置避雷线或者是装置一些与避雷器有关的设备。
3.1.2 110k V电压的线路需要全线装配避雷线, 当位于山区中的需要选择双避雷线, 同时针对雷电活动比较弱的地区, 可以不进行避雷线的装置。
3.1.3 220k V电压及以上的线路需要全线装配避雷线, 并且需要选择双避雷线。针对输电线路装配的避雷线, 应该重视杆塔上的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 保护角通常为20度-30度, 同时需要做好杆塔的接地处理。根据不同杆塔基础土壤的电阻率, 装置相应要求的工频接地电阻材料。
3.2减少杆塔接地电阻。
在输电线路防雷工作的时候, 可以减小杆塔的接地电阻,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减少雷击杆塔点位升高的程度, 还能起到较好的防雷效果。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接地网电阻值过大的情况, 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例如:使用降阻剂改善土壤电阻率、增加地网辐射线或者是扩大接地体的等效直径等。
3.3需要加强绝缘效果。
如果想要加强绝缘的效果, 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不平衡绝缘的方式。若是在雷电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 或者是跨越地段以及进线部位, 都可以使用增加绝缘子片数的对策。由于这些地区产生雷击事故的次数较多, 同时塔顶的电位比较高, 受绕击的概率比较大, 然而通过增加适当的绝缘子片数, 不仅增大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的距离, 还可以加强绝缘的效果。
3.4对线路路径以及避雷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 容易遭受雷击的区域有以下几个方面:a.潮湿的盆地;b.山区风口、顺风峡谷、河谷等;c.地下水位较高或地下有导电性矿地面等;d.土壤电阻率突变地段。当在这些地段安装避雷设备之后, 可以在雷击所产生的电压高于一定幅值的时候产生动作, 这样能够为雷电流提供低阻抗通路, 不仅能够将雷电泄放到大地上, 还能够对电压升高起到抑制的作用, 保证了设备与线路的安全。在我国, 由于广泛使用钢接地体, 腐蚀问题已日益引起重视, 尤其在沿海地区, 近年修订的规程中已将铜包钢作为接地装置材料。通过以往线路运行经验表明, 输电线路容易遭受雷击的位置大多集中在线路中的某段区域, 所以, 在对输电线路进行设计的时候, 需要对这些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段采取合理的躲避措施, 或者是对线路进行加强保护, 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 输电线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 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雷击, 导致输电线路在架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能够确保电线路可以安全的运行, 需要相关部门做好防雷的措施。差异化防雷技术根据地形以及雷电活动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在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在输电线路实施差异化防雷技术, 对抵御雷击具有显著的效果, 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家宏, 吕军, 钱之银, 刘亚新, 谷山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技术与策略[J].高电压技术, 2009 (12) .
[2]何泽斌.避雷器在架空输电线路上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0.
防雷策略 篇7
1 雷击概述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强对流的气候形成的,都发生在雷雨云层之间,互相摩擦就会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在雷电发生的时候,会产生雷击电流,伴随而来的是强烈的高温和电磁辐射等的综合物理效应,在严重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更有甚者,会对人畜造成危险。在雷的种类中,有一种称之为直击雷,是由带点的云层和大地接触一瞬间产生的放电现象。感应雷,则是云层当中由于带电而发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使地面上的一个范围内都产生相反的电荷,其特点是范围大,散流电阻大,速度相对慢,会发生闪击现象。球形雷,属于一种发光球体,颜色偏橙色或者红色,偶尔也会出现蓝色或者绿色。它的特点是在空中漂浮的时间段,会经过一些空隙或者网状进入室内。
2 雷击给广播电视系统带来的影响
在我国的广播电视系统中,有很多建筑物、设备和器材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雷击发生的时候,特别容易成为雷电所击中的目标。尤其是在城市中心,电视广播大楼一般都是比较高的楼层,在楼顶都会装有尖顶塔、天线等金属设施,在高山地带还设有铁塔或者发射台、微波站以及卫星站等各种接受装置,再加上都和各种线缆、系统相连。因此,对于广播电视系统,要切实做好防雷措施,采取各种技术防护方法,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广播电视的正常运行。
3 防雷避雷措施
3.1 加强机房人员职业素养
要时刻加强机房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起责任心,机务人员除了需要值机和维护机器的线路之外,还需要参与乡镇方面的机务工作。因此,在选用工作人员的时候,就应该对其进行综合考虑,需要考虑到其政治素质,工作责任心以及职业素质等,在工作的时候,需要落实责任到人,发生雷击灾害的时候,需要及时做好防护措施。
3.2 机房设备的防雷
在广播电视的设备中,有很多是有电源设备的,如编辑系统、盘带播出系统、传播系统以及发射系统。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很好的防雷措施,首先,需要对电源进行防雷,彻底切断电器设备和雷电的共同载体。在雷电多发地区,需要在关键设备的终端安装避雷变压器来对电源实施防雷措施。其次,要对线路做好防雷措施,在机房的很多设备中,是由很多线路连接的。因此,要对裸露在室外的线路实施有效的防雷措施,加装避雷器。使其信号传输不会因为雷电的因素而受到阻碍。如果外界一旦出现高电压的时候,内外部的电路就会发挥防雷作用。最后,做好避雷接地,在所有设备中,如硬盘、光发机、光接收机以及发射机等设备,接地电阻一定要控制在4以内,在使用其设备的时候还能够防止产生的感应电压对设备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还要确保输电线缆和网线的防雷效果,对各种传输电缆实施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充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3.3 发射天线铁塔避雷接地
通常情况下,电视台的发射塔都位于办公楼中间位置,在发射塔的顶部都安有避雷针,作为直击雷的壁垒设施。因此,需要根据铁塔避雷针的高度和大院的范围来进行实际测绘,确保院落完全属于安全范围内。在地线接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地线的使用以及打到地下的时候一定要具有很强的机械强度,并且入地下的深度要根据土壤内部的电阻系数来决定,铁塔保护地和地坑避雷接地体之间所用到的防雷击的电位连接器进行连接。这样,不近可以保证铁塔的良好接地,还可以使两个地网之间不会干扰到对方,处于独立的地位。
4 结语
雷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要自然灾害,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会给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为了将雷电对于广播电视系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一定要真正分析带来危害的原因,进一步总结出防雷避雷的经验,充分保障我国广播电视系统设备顺利开展实施,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符翠芸.浅谈广播电视系统的防雷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3).
[2]万学军.雷击对广播电视系统的危害及防雷避雷措施和方法[J].硅谷,2011(10).
防雷策略 篇8
1 农村产生雷电灾害的原因
1.1 地理环境导致雷电灾害多发,农村防雷减灾设施落后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地形复杂多样,而我国农村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农田面积较大,且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农村的土壤含水量丰富,电阻率较低,尤其在暴雨天气,湿润的土壤和雷雨云形成了一个大的导电场,容易引发雷击或电击。雷电灾害除了雷击和电击以外,还包括雷电引发的火灾和其他次生灾害,农村的房屋建造仍以木制房梁为主,农作工具也多为木制品,因此在雷电发生时,很容易引起火灾。除此之外,农村木本植物较多,遭到雷击和电击时可能断裂,毁坏农田或造成人员伤亡。
如今我国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房屋设施等多为砖混房,甚至有些地方仍为土房,并没有设计安装防雷设备,在雷雨天气时,房屋都处在危险区域。
1.2 农村家用电器开始普及,增加了雷电灾害的危险性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的政策实施,农村的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也开始进入到农村的千家万户,家用电器的增加,导致农村的供电和电子通讯设施也随之增多。高压电线架和信号接收器等设备都被安装在空旷的田野,成为了被雷电击中的首要目标。同时,农村由于房屋分散,配电系统达不到最合理的规划,大量电线架在高处并且裸露在户外,与此同时,农村用户还经常自行拉接电线和信号接收线,在雷雨天气时,裸露在外的电线和信号接收线很容易遭到雷击,并且导致电磁脉冲直接进入室内。
1.3 农民防雷减灾的知识匮乏,没有意识到雷电灾害的严重性
我国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落后,没有认识到雷电灾害带来的巨大危险,甚至有部分封建迷信的人认为雷电是天神震怒,无法避免,因而在防雷减灾方面完全抱持消极和侥幸的心理。不仅如此,农民为生活所迫,在暴雨天气也会进行田间劳作,在空旷的田野遇到雷电时,增加了被击中的几率,而且由于文化知识的缺乏,在遇到雷雨时,不知道该如何躲避,保护自身安全。
1.4 村镇政府对防雷问题不够重视,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
村镇政府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对防雷减灾知识进行普及,也没有对农民进行安全防患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如今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气象单位对天气的预测也越来越准确,但是关于雷电的预警信息却没有及时传达到农民手中,因此农民无法提前做好应急防范工作。
2 农村防雷减灾对策
防雷减灾工作重要且急迫,需要村镇政府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完善农村的防雷减灾设施,保护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1 安装防雷设施,尽量避免雷电灾害带来的伤亡损失
由政府出资或筹资在合适的位置安装避雷装置,吸引和拦截雷电带来的直击电流,进行区域性防雷。同时还要敦促农民在建造新房的时候,将避雷装置设计和安装进去,旧屋也可以加装避雷装置,这样可以避免雷电对房屋的直击。同时,也要在电线架和木本植物茂密的地方加建警告牌,提醒人们在雷雨天气不要靠近危险地带。
2.2 完善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模式
对参与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成立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小组,制定出几套切实可行的防雷减灾应急预案,完善村镇政府的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模式。建立防雷减灾实验区,让农民切身感受到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并可以此来号召广大的农民积极参与,在雷电灾害发生之后能及时反应,进行抢险救援,把雷电灾害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2.3加强对农民的防雷减灾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的安全防患意识
村镇政府多举办防雷减灾知识的宣传活动,定期组织讲座,强调雷电灾害的巨大威胁,对农民进行防雷减灾的安全教育,并进行实践演练,学习在暴雨天气如何有效避免雷击和电击。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遇到雷电灾害后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自救,并且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对他人进行救援。
2.4 加快对村镇雷电预警设施的建设,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村镇政府要投资进行村镇气象设施的建设,对雷电天气、危害系数、雷击区域等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预警,应及时利用各种媒体通讯手段,将预警信息发布传递给农民,让农民能够及时做好防范措施。
农村是雷电灾害的频发区,农村经济条件和网络信息传递落后,农民防雷减灾意识淡薄,防雷减灾设施差,雷电灾害发生前无法得到及时的防范,雷电灾害发生后又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援措施,导致我国农村雷电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村镇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带头人作用,宣传普及安全防患知识,调动农民的积极配合性,共同完善农村的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推动农村的平安和谐发展。
摘要:每年夏季,总会在新闻报道上见到多起雷电灾害,如今夏季将至,暴雨雷电又开始进入频发期。和城市相比较而言,农村的防雷电措施落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而且农村由于通讯不便,导致很多人安全意识淡薄,不明白雷电灾害的严重性,或者明白了其严重性也不知道怎样预防,怎样采取急救措施避免更大的损失和伤亡。因此,我国农村加大力度开展防雷减灾工作刻不容缓。通过对我国农村产生雷电灾害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合在我国农村开展并推广的防雷减灾措施,保护我国农村和谐平安的生活。
关键词:雷电灾害,农村防雷减灾
参考文献
[1]李阳斌,邓朝阳.对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的探讨[J].实用技术,2010(09).
[2]孙六娣.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御对策浅析[J].科技信息,2010(03).
浅析建筑防雷问题 篇9
【摘 要】本文重点从防雷的基本机理以及传统建筑防雷问题进行阐述,并且探讨了现代智能建筑中应采取的相应防雷措施。
【关键词】雷电;防雷;建筑防雷;智能建筑
1.建筑防雷
1.1外部防雷装置与内部防雷装置
国际电工委员会编制的标准(IEC1024-1)将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分为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是指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闪电,即把雷电流引下。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物)、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1.2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
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因此被保护建筑物内的金属物接地,是防雷电感应的主要措施。首先,是做好等电位联结。对一、二类防雷建筑物内平行或交叉敷设的金属管道,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是防止电磁感应所造成的电位差能将小空隙击穿,而产生电火花,每隔≤30m做好接地。
1.3防雷电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高电位对金属设备或电气线路反击的措施
目前建筑物内大多采用共同接地装置,当雷直击于本建筑物防雷装置时,假设流经靠近低压电气装置处接地装置的雷电流为20KA,当冲击接地电阻=1Ω时,接地装置上电位升高为20KV,而一般室内低压装置的耐冲击电压最高为8KV。其结果就使低压电气装置绝缘较弱处可能被击穿而造成短路,发生火灾、损坏设备,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对防雷建筑物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雷网络,使雷电对建筑物的影响减至最小。
建筑物为高压进线时,高、低压侧各相上均设避雷器,用以防护由高压进线的雷电和操作(断路器动作,投切大电动机和电容器组等)过电压。电子设备较多且重要的建筑,在低压配电支线上再装设过电压保护,做为后备保护,主要用于进一步抑制经前置保护限制后的剩余过电压和电源线上由感应或耦合产生的过电压。建筑物为低压进线时,在电源总进线处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2.智能建筑防雷
2.1智能建筑
现在智能建筑主要由建筑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信息通信系统(CAS)三个系统组成,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将此三个系统进行系统集成。系统内的电子设备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大量采用计算机技术,而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以及其他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的弱点,当其受到电磁脉冲,特别是闪电电磁脉冲的袭击,使得这些高灵敏的电子系统在运行时,出现程序运行错误、数据错误、时间错误;、死机、无故重新启动甚至造成用电设备的永久性损坏,给各行各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2.2智能建筑中的防雷措施
直击雷防御系统是捕捉雷电闪击保护建筑物及设备。感应雷防御系统是为了降低雷击时的冲击电位差和电磁脉冲。采用传统的装设接闪器,由接闪器和引下线将雷电流导入接地极,流向大地,并在电网中加装避雷器等防雷措施,虽然可以有效防止直击雷和消弱电压波的强度,减少雷击的破坏程度,但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消除电网中的又雷击引起的暂态过电压,感应雷电脉冲一般都在千伏以上,普通的电气设备一般可允许闪电脉冲电压6000V,但对于计算机设备,其信号电压很低,一般只有100V左右,最小仅有10V左右,当其闪电脉冲电压为在几十伏或到几百伏就会使计算机损坏,因此需采取以下措施。
2.2.1对电源系统和信息系统分级保护
为了有效防止暂态过电压的灾害, IEC664-1中提出,对电源系统分为Ⅰ、Ⅱ、Ⅲ、Ⅳ级防护,将过电压数值降低到设备可以承受的水平。
雷电及其它瞬态浪涌冲击现象,对精密电子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包括UPS电源),造成很大的危害。采用电源过电压保护器可以利用快速响应模块,通过其优良的非线性伏安特性,来实现抑制暂态过电压的。在正常工作时,模块呈高阻抗特性,泄漏电流很低,不影响正常工作。当出现暂态过电压时,模块呈低阻抗特性,使暂态过电流迅速泄放,抑制暂态过电压,维持电压稳定。
信号防雷系统由于雷电波在线路上能感应出较高的瞬时冲击能量,因此要求网络通信设备能够承受较高能量的瞬时冲击,而目前大部分设备由于电子元器件的高度集成化而使耐过电压、耐过电流水平下降,必须在网络通信接口处加装必要的防雷保护装置以确保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
对通信系统进行防雷保护,选取适当保护装置非常重要,应充分考虑防雷产品与通信系统匹配。对于信息系统,应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粗保护量级根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确定,精细保护要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进行确定。
2.2.2采用等电位联接
防止雷电的侵害的一项关键措施,即采用等电位联接。等电位联结的目的在于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种金属部件和各种系统之间的电位差,而实施的导体联结。电源线、信号线、金属管道等都要通过过压保护器进行等电位联接。总等电位联接,就是将所有进出保护范围的金属管道(包括水管、供热管道等)以及所有电源线和所有信号线(包括载流导体),当闪电电流流经这些导体时,等电位联接可以用来安全地承载涌流。
2.2.3加强传统防雷装置传统避雷针在引雷后会引发地电位反击和二次雷击效应
为了减少雷电流精度徒度和电磁辐射场,应选用阻抗型的避雷针和接闪器等。或者采用提前放电式避雷针, 如采用提前放电式避雷针PULSAR。它的主要原理是将一个高脉冲电压系列加在普通避雷针尖端(大约10000伏),来引发自发电晕效果,形成上行先导,从而吸引雷电流使其更准确地通过避雷针形成的泄放通道泄放雷电流。由于提前放电式避雷针在雷电泄放前提前放电,形成上行先导,所以,它将传统避雷针的被动吸引雷电流变为主动吸引雷电流。也就克服了传统避雷针的缺陷,相当于加长了传统避雷针的高度,自然在同等高度下也就加大了避雷针的保护角,使其提供的保护范围更大、更加可靠有效。使其具有更大的保护范围。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的经济可靠的笼式避雷网。增加引下线数量,加速雷电流的分流,减少磁场集中程度。加强所有外漏的金属门窗与结构的连接,提高建筑物的自然屏蔽能力。减少接地电阻值,降低接地电位。
3.结论
建筑防雷这个老话题,随着科技的进步防雷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东西,建筑防雷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故此一些建筑防雷技术及防雷产品其性能和效果,仍需以科学的态度在实践中检验,并在理论上发展完善。由于雷电本身是小概率事件,需要大量长期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到有益的结果,这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我们必须站到历史时代的新高度来认识和研究现代防雷技术,提高人类对雷灾防御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时煦等.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R.H.Golde.雷电.水利电力出版社.
[3]金磊,王时煦等主编.最新现代建筑防雷与电气安全设计资料选集.
[4]孙成群.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
防雷策略 篇10
1 娄底农村防雷现状
1.1 农村雷灾多发原因分析
1.1.1受经济条件制约, 农村是雷灾防御薄弱区农村土地广阔, 人员分散, 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缺乏专项防雷资金, 农民也无经济能力出钱来防雷, 以致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1.1.2受地理条件限制, 农村是雷灾的多发区农业生产均是露天进行, 野外劳动难以避免, 一旦遭遇雷雨天气, 只能在大树下躲避风雨, 而这些地方恰恰是雷击高发区, 雷击灾害自然易发多发。另外, 农民一般喜欢在地势较高的坡地、空旷开阔或紧临水体的地方建设房屋, 这些也是雷电频发的地方。
1.1.3受文化教育影响, 农村防雷意识淡薄农村防雷科普知识未得到有效普及, 对雷电的科学认识有限, 加上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思想尚为普遍, 一旦遭受雷灾, 农民往往认为是老天报应 , 经常隐瞒 雷击事实 , 加上思想麻痹, 主动防御雷灾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1.1.4农村雷灾的危害形式多样农村雷灾形式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是家用电器遭感应雷击破坏;二是伤害牲畜、毁坏树木;三是引发火灾。2010年4月18日凌晨1:00左右, 娄底市娄星区黄泥塘办事处恩口村柞树组一农户家的养猪场遭受雷击, 一栋猪舍的东屋檐主木梁被击的粉碎, 造成一个约2 m的缺口 (图1) , 猪舍内的12头母猪和37头肉猪被雷击死。同时雷击造成养猪场电气线路全部被毁, 电视机、电脑也被雷击坏。初步统计, 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元, 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元。
1.1.5农村雷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呈多元形态农村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雷雨天气树下躲雨发生雷击;二是雷雨天气田间或山上劳动发生雷击;三是野外工棚等临时房屋因地势高且无避雷装置遭雷击;四是农村变压器、入户电源线引雷入室。2010年6月19日19:00—20:00, 娄底市娄星区小碧乡桐梓村大福砖厂 (二厂) 遭受雷击, 造成1人死亡, 4人受轻微伤。几乎是同一时段, 涟源市石马山镇青烟村一农户房屋遭受雷击, 屋顶被击穿2个洞, 同时击坏电视机与电话机各1台。
1.2 农村防雷工作特征
1.2.1农村住宅防雷装置不完善95%以上的农村建筑没有安装防雷设施或防雷设施不合格。由于大部分农村民房都是自建房, 没有经过正规的设计和标准化施工, 更没有接受防雷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设计技术评价和施工质量跟踪检测等服务, 存在严重的雷击隐患。一些农民在屋顶放置了太阳能热水器、卫星天线等金属物 (图2) , 但大部分没有做接地处理, 更加增加了发生雷击的概率。
1.2.2农民防雷意识薄弱, 防雷知识严重缺乏农民文化水平整体偏低, 加上宣传教育上的缺位, 村民普遍对雷电灾害认识模糊, 主动防御雷灾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另据气象部门统计, 相当一部分的雷击致死事件是因为村民没有掌握科学的防雷常识, 错误地选择避雨地点而造成的。雷雨季节恰是农忙季节, 野外作业的农民较多, 由于没有防雷意识和正确的防雷知识, 无法正确躲避雷击, 死伤人员皆是由于在大树下和野外瓜棚、亭、塔等避雨不当或在野外雷雨时奔跑、骑自行车所致。
1.2.3供电、通讯线路布置混乱, 雷击隐患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电视、电话等家用电器已经在农村普及, 但电力线路、通信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等在居住区布线凌乱, 架空线很长, 线路上没有安装任何雷电防护措施, 这是农村供电、通讯线路雷灾多发的关键原因 (图3) 。特别是在农家线路入户处既没有安装防感应雷的避雷器, 也没有采取线路套铁管减弱雷电波的防护措施是目前雷击造成电器损坏和人员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1.2.4移动基站和高压输电线路布局不合理, 增大雷电灾害的发生概率移动基站和高压输电线路, 一般高四、五十米不等, 它们的存在对其周围雷电产生、泄流环境改变极大 (图4) 。其强大的引雷作用, 使其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遭受侧击雷和感应雷灾害事故的概率成倍增大。
2农村防雷技术方案
2.1建筑物直击雷防范措施
依据《建筑 物防雷技 术规范》 (GB50057-2010) 中的规定实施, 由于农村建筑防雷等级多为三类, 因此其外部防雷的措施简单来讲是在屋顶做避雷带或避雷针。避雷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 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 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25 m, 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或沿屋四周敷设人工地网, 从经济实用角度来讲, 可充分利用建筑物结构内的钢筋做接地和引下线 (图5) 。屋顶突出物如太阳能 热水器和 金属水箱 应与防雷系 统连接 , 做好接地 , 屋顶电视天 线应置于 避雷针的 保护范围内并做好接地。
避雷针可以采用Φ16 mm的圆钢制作, 安装在屋脊或女儿墙上;避雷带可以采用Φ10 mm的圆钢, 沿屋顶四周做一高120 mm的闭合圆圈, 屋脊、屋角、屋檐等容易被雷击的地方应在避雷带保护范围内。引下线可以采用Φ8 mm的圆钢制作, 一般沿屋东西两头墙面敷设入地与接地网连接。地网可采用Φ12 mm的圆钢或4 mm×40mm的扁钢做水平接地和1 200~2 500mm长的5 mm×50 mm角钢做垂直接地体 (图6) 。
2.2内部线路、弱电防雷措施
一般情况下, 线路在入户前套15m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15 m长的屏蔽线入户, 屏蔽层两头接地。这样可以把线路感染的雷电流的大部分利用电的趋肤效应, 挤到屏蔽层和钢管上入地。应该注意的是电视线路和电话线路不能和电源线路同管。有条件的可在线路入户处安装避雷器, 将雷电流彻底引入地下, 保护室内的电器和人员 (图7) 。
对于村内的室外线路的防雷措施:一是室外的架空线路安装避雷线保护, 避免雷电直接击中线路;二是在村内线路的电线杆上安装室外线路避雷器。
3 村民防雷应急预案
3.1 室内防雷措施
打雷时关好门窗, 不要外出;不要接近一切电器设备, 切断家用电器电源;尽量不要使用电话, 拔掉电源线、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外接天线等 (图8a) ;不要触摸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上下水管;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淋浴 (图8b) ;不要出去收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 晾衣用的铁丝不要拉进室内。
3.2 野外防雷措施
雷雨时不要在田间劳作, 也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活动 (图8c) ;如在室外遇雷雨天气, 应进入有避雷装置的室内, 千万不能进入庄稼地的小棚房, 那里最易遭受雷击;空旷地不要使用金属骨架伞, 不要把铁锹、锄头等扛在肩上 (图8d) ;打雷时最好就地蹲下, 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 绝不能在大树下避雷雨 (图8e) ;雷雨天不要从事水上作业, 不要游泳、钓鱼;打雷时不要去山顶、坡顶、楼顶;出门时最好穿绝缘底胶鞋, 不要骑自行车或摩托车, 在汽车内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
4 结语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 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民缺乏防雷意识, 野外作业无雷电防护措施, 农村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 同时也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 农村雷击事故频繁发生, 给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农村的防雷工作任重道远,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防雷工作人员应根据现有的农村现状, 积极通过宣传、知识普及和实地推广防雷技术 等有效手 段开展农 村防雷工作, 努力减少农村遭受 雷击的经济损失。
摘要:分析娄底市农村防雷现状,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介绍农村防雷技术方案以及农民日常生活中实用的防雷措施, 为农村防雷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防雷,现状,防雷工程,防雷措施
参考文献
[l]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2]梅卫群, 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3]苏邦礼, 朱文坚.建筑物避雷与接地[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8.
[4]虞进.简述农村防雷安全工作的难点与对策[C].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交流论文集, 2007.
[5]王仲文.农村雷电灾害不断的思考[C].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论文集, 2007.
[6]易欣, 沈阳.建设新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的思考[C].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论文集,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