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

2024-06-30

实话实说(共12篇)

实话实说 篇1

本学期, 我除了任教五 (3) 班的数学外, 还兼任了五 (1) 和五 (3) 班的品社课。在品社课上, 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实话实说”的活动。活动中, 我发现两班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截然不同。

[论题一]过马路时, 遇到红灯, 但很多人都在走, 你会跟着走吗?

五 (1) 班

生1:会的。大家都走, 我为什么不走呢?

生2:没有人走, 我不会带头去走, 但很多人都在走, 我也不会不走。

生3:我不会走。因为我要遵守交通规则, 如果发生车祸, 后悔就晚了。

(同意走的约占80%, 同意不走的约占20%)

五 (3) 班

生:不会!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做文明人。

(不同意走的占100%)

[论题二]爸爸用公家的车送你上学, 你会坐吗?

五 (1) 班

生1:我为什么不坐呢?不坐白不坐。

生2:我会坐的, 反正爸爸要坐的, 也不多我一个。

师:如果不顺路呢?

生2:不顺路也没关系, 只要爸爸和我都不迟到就可以了。

(同意坐的占100%)

五 (3) 班

生:我不坐。因为这是公家的车, 我们不能假公济私。

(同意不坐的占100%)

[论题三]选举班长时, 一个是你的好朋友, 很讲义气, 学习优秀, 但管理能力一般的小明;另一个是学习优秀, 管理能力强的老班长, 但对同学很严厉, 公正无私, 不留情面的小军。你会选谁?

五 (1) 班

生1:我选小明, 因为小军太严厉了, 我不喜欢严厉的班长。

生2:我选小明, 因为小明是我的朋友, 如果他做了班长, 对我会客气点。

生3:我选小明, 因为我和小明是好朋友, 他很讲义气, 我可不能不讲义气。

生4:我选小军, 因为我们要为班级考虑, 小军有管理经验, 肯定会把我们班管好的。

(选小明的约占70%, 选小军的约占30%)

五 (3)

生1:我选小军, 我认为不能因为个人友谊而不顾班级利益, 选举班干部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

(选小军的占100%)

反思:为何同样的问题, 两班学生的回答却有如此天壤之别呢?

教师的角色, 让学生想说又不敢说

身为五 (3) 班的数学老师, 提出这种既能体现个人素养, 又能反映学生真实心理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学生必然有所顾忌。谁不想在老师面前树立一个“正面”光辉的形象呢?所以, 五 (3) 班的学生是想说又不敢说, 而且还要做出一副“刚正不阿”的样子。而五 (1) 班则不同, 对于他们来说, 我只是一个品社老师, 不任他们的主要学科, 所以, 他们觉得在我面前可以自由发表言论, 不用顾忌太多, 因此也就“实话实说”“想说就说”了。

班级的形象, 让学生能说又不愿说

我们五 (3) 班素来被看成是一个优秀、文明的班集体, 每个同学都很清楚对错、是非、黑白。在课上, 虽然我很努力地鼓励大家“实话实说”, 但学生却始终不愿说, 尽管有个别学生也想说, 但最终都会被其他同学或班干部严厉遏制住了。如, 讨论第三个问题时, 我班的亮亮 (一个很讲义气的学生) 大胆地提出了“我选小明”, 理由是:小明讲义气, 我不能不讲义气。其他同学听后, 马上唏嘘一片, 指责一堆, 最终他也只能“妥协”了。

现实与理论的反差, 让学生不知“该不该说”

书上的道理有时是唯美的, 但现实中却有善恶美丑。诸如“爸爸用公家的车送你上学, 你会坐吗?”试想: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 真能拒绝不坐的又有几个?而我们五 (3) 班同学竟然能100%的拒绝, 却是不得不让人深思的。

“品社”是学生个体与社会进行交流的桥梁, 而“实话实说”又是学生了解社会, 剖析自我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 品社老师要多开展诸如“实话实说”此类的活动,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 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教育, 继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 明辨是非。

实话实说 篇2

实话实说

老赵是一家运输公司的运输员,为人老实,但有的时候爱耍一些小聪明。

一天早晨,老赵醒来一看闹钟,闹钟已经无情地停在了15:35的位置上。老赵一惊,从衣服里挖出手机一看,马上就要迟到了! 老赵一边心急火燎地胡乱套着衣服,一边在想:怪不得今天睡得这么舒服,原来是闹钟停了。真是倒霉爹碰上倒霉娘了!今天偏偏有个大运输项目,迟到不会被老板炒鱿鱼吧…… 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老赵就驾着他那辆“福田”风驰电掣般地开往公司。当他快开到十字路口时,猛的望见对面的.红绿灯上,一张红扑扑的脸蛋正对着他,好像还在说:“禁止通行……禁止通行……”

老赵咒骂着,再看看手表,心里那个急啊!他刚想踩下刹车,却想到了老板看到他迟到后那张阴沉的脸。老赵心一横,想:反正是特殊情况,就这一次!很快地往四周看了看,见没有警察小学生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便瞅准机会,飞快地闯过了十字路口,任凭红灯涨红了脸,车辆按破了喇叭。可是他却没有注意到轻轻的“咔嚓”一声,很快便把路口甩在了后面。

等老赵工作了一天准备开车回家时,他发现车上贴了一张小纸:

罚款通知×E369981车车主:您于3月30日06时,在×××路由西向东行驶时闯红灯,请于七日内持本单到交警办办理罚款手续。

老赵这才想起来还有电子眼在看着他,心里万分懊丧。他想,真划不来,可是后悔已经晚了,只好摘下罚款通知去交警办。

到了交警办,老赵找到了违章办公室。负责的交警看完罚单,调出电子眼拍下的照片。收完罚款后,问老赵:“你没看见红灯吗?”

“我看见了,”老赵老实地说,“不过我主要是不知道装有电子眼。”

教会孩子实话实说 篇3

你的宝宝有过下列举动吗:

趁你不备,棋盘上的棋子被儿子挪动……

儿子坚持说,花瓶不是他打碎的,而你心里已经确定这是他编的谎话……

在女儿的口袋里发现了你丢失的10元钱……

在客厅的墙上发现了儿子胡乱涂鸦的笔迹,而他却坚决否认……

儿子书包里的玩具正是那天带他去朋友家时朋友的女儿新买的,而他却撒谎说这是小朋友借给他玩的……

作为父母,当你面对孩子的这些明显“谎话”时,你会作何感想?是马上戳穿他,教训他一顿,还是和他讲道理?一起来看看儿童教育专家的建议和对策吧!

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说谎时,都会感到十分失望,开始担心孩子的未来。而儿童专家的分析却表明:说谎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是一段必经之路。当你发现6岁的孩子说谎时,这并不意味着他将来会是个罪犯,这只是个信号———它告诉你,是了解孩子说谎原因的时候了,并教会他实话实说,帮他改掉说谎的毛病。

2~3歲:尽管孩子已经朦胧地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分辨的能力却很差,难免会编些谎话来逃避责任。

4~5岁:虽然他们已经很清楚事实与谎言的差别,但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长大成人”,他们会把一些臆想说成事实。有时,他们甚至不觉得骗人是不对的。

6~7岁:犯了错就会受到惩罚,所以,当他们犯错误时,他们会开动小脑筋,为自己“圆场”,目的是为了逃避惩罚。于是,说谎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逃避手段。

专家为你支招———

(一)我的女儿4岁半了,最近我发现她特爱编一些“离奇”的故事,而且告诉我,这些都是他们班小朋友间发生的事情,说得有眉有眼的。我后来去幼儿园问过老师,她说这都是没影的事情。我不知道是否该揭穿女儿的谎话?又该怎么对她说呢?

———上海 季娜 32岁 女儿4岁半

专家分析:四五岁的孩子,正是相信神奇幻想并深陷其中的高峰时期。这个阶段,他们对真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很模糊,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都沉浸在自己编造的幻想里。

针对这种情形,应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撒谎,并让他知道说谎是品德问题。父母可以在下次他再说起“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时,适时地“揭穿”他的小把戏。

专家支招:父母说话的语气要把握好,不可太急也不能过于严厉,尝试这样的方式———

“宝宝,你说的都是真的吗?妈妈可问过你们杨老师了,她说不是这样的呀。如果你只是想做个‘假装’的游戏,那没关系;如果让别的小朋友相信了,可就不好了。你该告诉他们,那只是你编的故事。好不好?”

同时,要提醒孩子:“这只是你自己编的故事而已,如果小朋友知道他们受骗了,那他们以后还会再相信你吗?”

(二)我3岁的儿子彬彬很顽皮。前天我下班到家,母亲就告状说:“彬彬白天不小心把我出差买来的一个大花瓶撞碎了。”我马上去问儿子,但他却坚持说:“不是我打碎的!”这已经是明摆着的事实了,他还不承认,真让我生气!

———成都 汤丽琴 28岁 儿子3岁

专家分析: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尽管此时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很差,但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已经知道表扬比批评好,而且他们希望听到更多的表扬。一遇到“捅娄子”的事情,他们马上想到的就是逃避!所以家长也要回忆一下你当时的态度是否太严厉,吓着他了?

说谎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小家伙的道德意识在萌发。

尽管如此,你的态度必须表明:说谎永远都是错的!

专家支招:语气永远都是问题是否能顺利解决的前提条件,鼓励孩子说出实话,而不是一味地惩罚,因为惩罚会增加孩子对承认错误的畏惧感。

正确做法:“姥姥看到是你捡玩具时,不小心撞碎花瓶的,我们并没有怪罪你,以后一定要小心。如果你能诚实地告诉妈妈,妈妈会很高兴,说明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错误做法:“你不仅把花瓶打碎了,还撒谎,妈妈再也不喜欢你了!像你这样说谎的孩子,谁会喜欢!”

(三)我儿子7岁,上二年级了,前两天发生的事情让我很失望:他居然改了成绩册上的分数来蒙骗我们,真不敢相信这是我儿子做的。

———北京 李秋 34岁 儿子7岁

专家分析:先别生那么大的气,先想想孩子为什么改成绩单,你是否给了他太大的压力?有时,这也会促使孩子撒谎。这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明白:一旦犯了错,必将受到惩罚。所以,他们为逃避挨打或是其他的惩罚,就会想些“解脱”的对策。但事实上,纸是包不住火的,他们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来逃脱惩罚。

父母的观点要统一,态度要明确。找机会和孩子好好交谈一次,指出他的欺骗行为,并告诉他,欺骗的行为是父母不允许的。

专家支招:遇到孩子有欺骗行为时,父母没有不着急的,但是态度太急的话,反而会引起他的逆反行为,所以既要严厉又要不失友好,有时幽默一些的方式也可尝试。

“如果你的成绩真的像成绩册上一样就好了。但是你做的手脚,妈妈还是觉得不够高明,想知道为什么吗?你看这里还有没擦干净的分数呢!如果你觉得我们给你的压力太大,告诉我们。用这样的手段,既欺骗不了我们,也欺骗不了老师。”

专家建议: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诚实也是父母的本分。

要想让孩子不说谎,父母也要把住“谎从口出”的关。

当遇到孩子犯错时,不要首先想到的只有惩罚,分清原因后再做处罚也不迟。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压力有时是动力,但对孩子而言,往往成了谎言的催化剂。

当你已经抓到了孩子说谎的把柄时,必须马上表明态度,不能让孩子有错误的理解,认为你觉得说谎无所谓。

就业课:实话实说解疑惑 篇4

很多人给学生的指导是, 工作这么难找, 别就看钱, 一开始不要太在意收入, 要看长远发展。可以想一下, 什么东西决定了一个岗位的收入?在不同公司间, 市场形势好, 有长远发展的公司岗位, 要比没有前途公司的同样岗位收入高;在一个公司内部, 有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岗位要比没有前途的临时岗位的收入高。初始收入的高低反映了公司对这个岗位的重要性的看法。所以工资也是衡量一个工作的标准, 而不是全盘否定, 先找着就干着, 这样只会使跳槽更加频繁。

◎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

去小公司可以锻炼人, 这也是一种经常听到的解释。如果能有去大公司的机会, 刚毕业的学生在大公司锻炼可以说是更佳, 一句最简单的广告词:“站的高度决定看到的风景”。小公司由于实力不济, 往往没有高手级的人才, 也无法开展一些需要强大资源才能进行的市场运作。这决定了无法向真正的高手学习, 也无法积累大型市场运作的经验。锻炼打大仗的本领, 比锻炼一两个人单打独斗的经验有价值得多。

◎白领会失业吗?

“会, 而且会大规模失业。”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无穷无尽的国家, 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在等待着加入城市就业大军。现在的所谓“白领”, 没有一技之长, 如果只是做事务性的工作, 不过是在吃青春饭而已。等40岁左右的时候, 大量新的年轻毕业生能够用比你们低的工资来做同样的工作, 那个时候, 就会出现白领失业浪潮。所以, 加强工作技能, 强调不可替代性, 或是实力竞争性更重要。

◎做专业相关工作, 还是做销售?

很多专业性强的工作, 一开始没有工作经验, 找工作的时候待遇比较低, 这时候很多同学就想往比较容易进入而且待遇相对高的销售岗位上转。这个问题要看个人情况而定, 首先要看自己是否有做销售的潜力;其次, 要看销售的领域是否有技术含量, 不要放弃自己的专业而去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销售业务。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专业, 千万不要放弃, 机会成本太高。要知道, 在你的这个专业领域, 没有多少人能够和你竞争的, 如果你改行去卖保险, 或汽车销售, 那么将有数千万中专生、失业青年和你竞争, 而且你也可能竞争不过他们。

◎找工作通过什么渠道比较好?

不同的渠道, 主要用来发布不同的岗位。这个还是以专业上来定, 原则还是“大”。首先的选择是学校的就业中心, 毕竟在学校这样一个平台上, 企业的质量有保证。其次是网站或报纸。

实话实说电源设计 篇5

最近,我遇见了一个老朋友,他是一位很有经验的模拟电路工程师,从事高可靠服务器用电源子系统的设计工作。他说,他设计的宽度为19英寸的典型机架安装电路板要消耗100A的电流。我对此一点也不感到惊讶。我们都知道,今天的处理器耗电很大,因为芯片上有几百万个有源器件,其耗电累加起来也就不得了。

但我的朋友又披露了另一个统计数字:他设计的典型电路板上有约30个独立的.电源网络。每个电源网络都有不同的标称电源电压、精度以及调整率;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标称电压只相差十分之几伏。再则,每个电源网需要有自己的稳压器以及一系列去耦电容器,以便控制从近乎直流直至几百千赫带宽内的旁路阻抗。设计师必须分析并实现每个电源网络的供电与返回路径,以及大量的PCB板走线。在最终设计中,直流电源子系统的走线与电容器要占去电路板面积的一大部分。设计师必须精心建立所有这些因素的模型,以确保电流路径得当,以及IR压降很小。在达到这些电流电平时,这可不是件简单的工作。

然而,高质量电源子系统与其配电系统之间却存在一个难题。尽管供电在任何系统中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功能,但它却无法获得用户的直接赞赏或认同。用户需要的是额外的特性、功能和性能;供电被看作设计中固有的部分。增加特性有利于营销宣传,并获得更多的利润,而电源网络的元件成本和占板面积却没有这些好处。事实上,有些人会把电源子系统占用的电路板面积看作没有意义的负担,就像财务部门或邮件收发室一样。

我希望,你作为系统设计师或电路设计师能对物料清单上的元器件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我的这位朋友指出,为最大限度地减小电源网络的负担,你可以做几件基本工作。首先,要帮助电源子系统设计师开发设计一组基本的稳压器(可以使用线性稳压或开关稳压技术),这样,你就可以在电路板上重用这些设计。为了使这项工作有价值,你还应该根据每一个标称电压来平衡电流负载,使之处于同一范围内,因为你找不到一种经济实惠设计能支持10mA和1A两种负载。

其次,你还必须律已。面对浩瀚的IC世界,切忌贪婪心态。要选择那些共同使用标称电压较少的元件。要努力寻找符合数据表规格的部件,尽管其电源调整率为5%,因为更严格的规格会限制电源的灵活性。要使用标准的多输出电源的电压组合(最好来自多个厂家),这样就可以成对地选择不同的输出电流和调整率,以支持多个IC,而不是仅仅支持一两个IC。

你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权衡:一方面是你想选用最合适的IC,另一方面你在了解其独特的电源要求时电源网络设计的影响后想获得所需的特点与功能。换句话说,你要做工程师们经常做的折衷工作(这些工作有时一目了然,但一般都难以定夺):权衡优缺点,对折衷方案作出评判,努力达到能满足市场要求的功率、价格和性能最佳点。

实话实说年夜饭 篇6

王长发(男,陕西某厂退休干部):北方人很看重过年,而且年夜饭一定要丰盛,鸡鸭鱼羊一样不能缺,还要包饺子吃。吃鱼代表有“余”,吃豆腐即有“福”;包饺子,象征生活美满。

曹 镇(男,江苏某地警察):到爷爷奶奶那里过年,一起吃年夜饭。家里吃年夜饭的人多,总是谁烧得好谁烧,有时不亚于饭店的味道。其实,在家也能烧出名菜,比如清炖蟹粉狮子头、银鱼炒蛋等。

许 萱(女,广东某报记者):和往年一样,我们准备上饭店吃年夜饭。这并不是想大吃一顿,只想轻松过年。我父母退休在家,平时外出就餐的机会也不多,持家很辛苦。对小辈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回报,得到的也许是花钱买不到的。到饭店吃年夜饭,当然要点几道价格相对较高的“名菜”,如烧鹅、芙蓉鱼片等,原则上是点平时难得吃到的,或者制作非常复杂的菜肴。

朱 艳(女,湖南某大学老师):一年一顿年夜饭,当然要上饭店去吃。饭店烧的菜,特别是名菜,虽然贵了点,但味道好,营养也好。

关于ERP选型的实话实说 篇7

为什么要上ERP?

“ERP是个好东西, 别人都在搞, 我们不搞没有面子, 领导问起来不好交代。”这也许是不少国有企业开始选型时的心态;还有一些民营企业上ERP是来自客户的压力, 如订单的满足, 新产品的开发等;也有的企业上ERP则是为了申报政府项目资助, 或出于避税考虑。不过, 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要上ERP时, 他们的口径出奇地一致:上ERP是为了提升管理、降低成本。真是如此吗?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动机, 或者说老板花钱搞信息化的真实目的决定了ERP的选型以及实施的效果。

为什么要搞信息化, 不搞行不行?信息化给企业能解决什么问题, 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企业发展的现阶段适不适合搞信息化, 信息化放在公司的什么位置, 团队和文化能不能支持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风险在哪里, 这些都应该在选型之前想清楚。

尽管很多企业决策的随意性很大, 但老板决定要做的工作没有做不成的, 之所以老板没有下定决心去做, 是因为这项工作的优先级不高, 还不到不做不行的地步。ERP选型无疑会耗费双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企业平时有生意要忙, 不可能把太多精力放到ERP上, ERP对大多数企业来说, 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很多老板口头上对ERP项目很重视, 但落实不到行动中, 很可能是他们本身没有理清思路, 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项目经理要学会设定并管理老板的期望, 否则即使上了信息化也吃力不讨好。

ERP的核心价值

神州数码总裁郭为说过, 没有ERP, 就像打仗没有地图一样, 看不到我们各个环节, 各个区域的经营细节。

信息化作为管理工具其实是为管理层服务的, 信息化提供了决策分析的依据、支持以及绩效监控、考核的手段, 使管理者对公司业务运作一目了然, 决策更快更准。没有信息化之前, 领导掌握着20%的信息, 却要做80%的决策;基层从事具体工作, 尽管掌握80%的信息, 要做的只有20%的决策, 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领导缺乏必要的信息, 不知道是否该签这个字, 领导找下属来当面询问情况, 也无法很快了解清楚。为了找签不签字的依据, 很简单的事又要查阅很多的资料, 为把控风险做了很多不增值的工作, 领导的时间就这样被下属所支配掉了。

信息平台给领导提供了管家、参谋和工具。有了系统, 领导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 只处理例外事件, 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战略规划、见大客户等领导应该做的事。系统使流程和知识得以固化、沉淀, 使职能和责任分得更清、更细。

从这个角度上讲, 信息化不能避免某个人离职, 但有了信息平台不再担心某个人离职, 信息化不能杜绝推诿扯皮的发生, 但至少能够让推诿扯皮等问题暴露出来。一些企业订单很多、生意很好, 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管理上的问题, 反正只要能交货, 把客户应付过去就行。现在可以不做信息化, 但问题早晚会面对,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需品。

ERP对人员的要求

企业高层关心在信息化环境下, 自己应知、应会什么, 系统数据是否真实可信, 如何更好地监控?企业中层担心工作习惯和既得利益的改变, 系统会不会取代自己的地位?企业基层关心系统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简单易用, 让工作更轻松。

过去, 老板想的是怎样多拉些订单, 发展企业、养活员工, 而员工多有打工心态, 老板让怎样就怎样, 有问题也不会主动提。长此以往, 上面越来越累, 下面越来越轻松。信息化促进了管理方式的变推为拉, 让下面有压力有责任。

其实, 上ERP对高层要求不高, 对下面的人要求很高, 因为使用系统处理日常主营业务的是他们, 数据的准确性依赖他们。对于高层, 只需要通过培训, 让他们掌握如何查询相关信息即可。

比如, 作为总经理, 他每天要看的信息是决策类信息、日常类的审批、个人办公类 (邮件) 、提醒信息、公司级的动态信息、异常信息。通过系统设置, 多少金额以内部门经理审批即可, 超过多少金额才到总经理这级审批。有了系统, 各级各部门按部就班、各司其职, 按规定的流程和权限操作, 从而使管理更加有序和快捷, 减少“救火事件”的发生。

究竟应该如何选择ERP?

要搞信息化, 很多企业首先会想到ERP,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ERP呢?

市面上的ERP很多, 特别是选国内软件还是国外软件让很多人感到困惑, 这要从中西方管理与文化发展史的层面解析。中国管理哲学适合做战略和宏观规划, 西方经济学则适合执行和微观分析。ERP起源于西方, 国外ERP厂家在产品技术研究和行业经验沉淀上走在前面, 国内ERP厂家则在研究、跟进国外软件的基础上, 根据国情加以创新。每个ERP厂家的背景和市场定位不同, 都有自己擅长的行业和领域。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未来的ERP行业通过竞争一定会不断整合, 仅存几个大的行业寡头。

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自身的业务需求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ERP。比如, 出口型企业或有意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 可能选择国外软件更合适一些。每个ERP厂家的背景和市场定位不同, 都有自己擅长的行业和领域, 这些企业的行业特点及业务匹配度是圈定目标供应商首先需要考量的。

很多企业往往把选ERP当作采购行为, 而不是把它当项目来推动。既然是项目, 就要考虑范围、进度、成本三重约束, 还要先做好总体规划, 否则如头痛医头, 今天买个裤子, 明天买个上衣, 结果不搭配不说, 总体算下来花钱也不少。基于以上情况, 企业在全盘规划信息系统时, 最省力的办法是选择一家实力强、技术开放、产品线完整, 能够提供一揽子方案和服务的厂商。

企业的发展带来需求的不断变化, 供应商是否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未来的ERP行业通过竞争一定会不断整合, 供应商被收购或兼并, 以及战略转移的概率有多大?他的平台和系统如何去适应这种变化?选择ERP厂家就是选择长期的合作伙伴,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关注未来的不确定性, 做好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 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随着企业的发展, 做的产品不一样, 供货对象不一样, 只要是同类行业, 执行层面都是一样的, 无外乎订单生产MTO、订单装配ATO、库存生产MTS、订单设计ETO、订单配置CTO等几种模式, 系统都是支持的。企业发展到集团化后, 子公司不管多远, 就当作在隔壁, 服务器集中管理数据。有了统一的管理平台, 下面是不同产品类型的业务板块, 上面架设集团财务, 剩下的只是流程固化后不断优化的问题。

不可否认, 有些供应商在对待二次开发的问题上, 把客户当作白老鼠做实验。其实, 只要需求提清楚了, 也出得起钱, 技术都不是问题, 但你等得起吗?选型要比较产品, 看产品功能与企业业务的匹配度怎样, 但比较下来你会渐渐感悟到, 软件可以比, 但其实又没法比。

圈定目标ERP供应商后, 执行过程一般都要经过需求调研、产品演示、典型客户参观、服务介绍等几个环节, 层层筛选出最终供应商。在这之前, 企业要将业务需求、评价标准界定清楚, 并以书面形式写入范围说明书。ERP的实施主体和使用对象是业务部门, 所以, 选型团队要抽调各业务部门骨干, 并在项目章程中得到正式授权。

很多企业在没有了解产品之前, 不知道如何提炼需求, 因为企业中既懂业务又懂ERP的人少之又少。需求可以提很多, 要多少就能提多少, 也可以提很少, 只把企业最关注的、最重要的需求列出来。选型要认真, 但不要较真。根据二八原则, 只要把握核心需求即可。笔者见过有的企业吹毛求疵, 纠缠于细枝末节, 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越选越复杂, 最后无所适从, 哪个都不满意, 致使选型久拖不决, 贻误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另外, 随着选型团队认识的逐步加深, 需求范围以及评价标准难免会有一定变化。项目经理在监控项目上要明白, 变更无法避免, 再小的变更请求都要以书面形式提交, 并且走完整的变更控制流程。

产品演示时, 各家供应商轮番上场, 企业看得眼花缭乱。笔者咨询过一家制造型企业, 由于选型人员的基础不一样, 关注点不同, 花的功夫也可能不同, 对各家系统的认识不能达成统一。该企业决策者日常事务缠身, 又无暇实际参与其中, 不了解实际情况, 结果每次开会是七嘴八舌、议而不决, 最后企业决策者决定干脆推倒重来, 让各家供应商重新调研和演示, 选型人员和供应商都叫苦不迭。

为了不做无用功, 笔者建议供应商和该企业达成一致, 产品演示前将主要需求框好列成表格并请企业决策者签字, 只演示需求列表要求的内容, 而且演示时决策者要在场, 不在场宁肯不做, 满足哪条需求当场就在表格相应栏后打勾, 从而较好地规避了选型中的混乱和随意。

其实, 选ERP够用就好, 要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 有的产品可能单点上不是最好的, 但总体上却是合适的。产品功能覆盖企业的需求面有多大, 能否较好地满足核心需求, 这才是选型团队在产品演示中重点关注的, 而没有必要苛求面面俱到。该企业决策者质问选型人员, 产品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还区分不出优劣高低, 为什么对系统还是一知半解?其实, ERP可以比, 但又没法比。买ERP不同于买手机, 手机功能都有参数, 拍照像素是多少, 铃声大小是多少, 比较起来一清二楚。ERP是软件, 体现的是管理思想, 没有统一标准, 只有表现不同, 关键看企业关注什么。怎样才算对ERP系统真正了解, 相信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不好回答, 否则一个顾问什么都懂, 就没必要分生产顾问和财务顾问。

典型客户参观, 目的是借典型客户的现身说法, 让企业选型团队和决策者印象更深, 对供应商及其产品也更有信心。这个典型客户是供应商指定的, 它的应用效果不一定好, 但至少这家供应商和他关系很好。典型客户参观一般采取座谈形式, 或PPT介绍, 一般不让参观者进系统查看, 就是看了系统, 企业也不可能知道真实的应用情况。

典型客户参观从某种程度上只是告诉客户, 已经有人用了这套产品, 这客户和自己有多少相似之处, 有多少借鉴之处只能靠企业自己判断。主流的ERP厂家在不同行业都有或多或少的典型客户, 这不能代表什么, 往往企业去参观典型客户从侧面了解到的实施经验更具实用价值。笔者见过一家民营企业, 去参观前决策者让选型团队准备了几百条问题, 但每次典型客户接待的时间不过两三个小时,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这几百条问题都问清楚几乎是不可能的。后来, 笔者建议选型团队分业务模块分别提出五个主要问题, 由项目经理围绕选择这家供应商的理由, 以及实施经验体会两个方面深入咨询, 结果有点有面, 反而收获更大。

ERP不同于其他商品买来就能用, 而必须通过顾问的实施和服务才能发挥作用。各家的实施服务体系大同小异, 企业应该关注的是这个项目对于供应商来讲放在什么优先级的位置。选型企业尤其是项目经理应该掂量一下, 供应商的实施团队对调配优质资源的能力有多大?对风险的可控程度有多大?双方能够相互认可、信任吗?至于价格, 国内软件不一定便宜, 国外软件也不一定就贵, 卖几张光盘不值钱, 但上升到管理咨询的高度就能价值不菲。只注重价格是短视的表现, 企业如果把价格压得太低, 对方一定会在后面的实施和服务上挤回来。

以上仅仅称得上选ERP的技术层面, 中国国情决定了实际操作中要考虑的还远远不止这些。有的企业选型时不得不考虑客户的推荐或指派, 还要经受各种关系户的人情压力。选型没有固定的模式, 最后的选择必定是各方力量博弈、利益平衡之后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是上帝, 最终是否合作在于双向选择。

也有种特例, 供应商在了解企业后决定放弃投标, 这是因为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环境太差, 经过分析实施风险太大, 如果项目做不下去、尾款收不回, 无疑会增加一个失败案例, 也给竞争对手留下把柄, 所以, 供应商选择宁肯放弃也不愿失败。

谈语文教学中的“实话实说” 篇8

这样的课堂, 教师分析课文就像解剖手, 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分层次、讲解课文就像布道士:“本文通过……叙述了……表达了……反映了……揭示了……赞美了……”等。什么文章都可以用这个句式来分析, 全国通用!最后还会附加上艺术特征, 那是到处都用得上的, 叫做语言流畅、结构严谨、以情动人, 夹叙夹议。而这种阐释方式离学生内心的真实却很远很远, 这样的语文课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呢?又怎么能让学生自由的思考呢?不能让学生独立、自由的思考, 又如何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呢?他们内心的文学素养又如何积淀, 进而他们的个性如何体现呢?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 让学生实现情意与认识、感情与理智、情绪与行为发展的统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要洞悉他们的世界, 最重要是用心去交流, 尊重学生的个性, 为他们营造适合的学习环境。因此, 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对课文的理解, 对生活的感悟, 他们的审美倾向, 他们的灵性与创造……用他们自身的智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学习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 而学生智力活动本身更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能说会道, 滔滔不绝, 而教师言语却不多, 寥寥几句, 紧扣课题起点播和提升的作用,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如《项链》中的人物分析, 教参、课文提示都有定论, 讽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教师不是把这些定论硬塞给学生, 而是让孩子们抛开陈见, 畅所欲言, 只要是真实的想法就行, 结果他们说出了很多东西:为参加舞会去借项链, 是想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一些,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这无可厚非;丢了项链后, 她的丈夫没有任何抱怨, 而是共同努力赚钱还债, 而不是被巨债吓倒, 互相推卸责任, 夫妻反目, 这是文中的亮点;丢项链是一个偶发事件, 现实中人人都有可能遇上不幸, 我们应该同情她, 而且对她通过自己的艰险劳动度过难关感到高兴。学生用朴素的语言谈出了文中人性美的一面, 比起那些用“阶级论”来分析一切的僵化做法要好得多。学生的看法不可能一致, 这是好事, 语文本来就需要多样性、随意性, 是见仁见智的东西, 怎么能用“唯一”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呢?尽管学生说的不一定符合莫泊桑的原意, 我们也不要轻易否定, “随文赋义, 以意逆志”, 古人都能如此开化, 我们还没有这个肚量吗?

在做总结的时候我没有采用教参的说法, 而是肯定学生大多数的看法, 特别激赏了其中同情的看法, 同情是人道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文学的大功用就是陪养人的情怀, 让人和人的心靠的近一点, 祥林嫂在雪夜里的死, 梅雨潭细腻阴柔的女性美, 项脊轩中对故人故事隐隐的忧伤……这些本来是易感的, 学生可以感受到的。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 让他们表达出来, 给他们说真心话的机会, 给他们锻炼思维的介质——语言说到底也是思维的体现。

那种用教参的“标准答案”去框定学生, 限制学生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试想, 连数学题都可以有不同解法, 条条大路通罗马, 语文这种需要个体的想象力、理解力参与的最富灵性的学科怎么反成了“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的学科呢?英语里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在说明对同一文学作品, 不同个体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 课堂上不应追求过度的集体认同, 不应由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灌输。只要学生的看法没有根本性的偏差, 就可接纳它。

我认为让学生多讲的重点可落在通过在“讲”的过程中, 利用学生内部的不同认识的彼此撞击, 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学生通过互相的辩驳、认同, 吸取彼此的优点, 如表达上的长处, 认识的深度与广度等等, 比起我们硬灌输给他们效果要好。因为在这种条件下, 他们的接受是自觉自愿的, 真正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由此我想到CCTV以前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 这个节目的现场氛围良好, 嘉宾们的谈吐大都发挥出自己应有甚至是超出了原有的水平, 不像有些谈话节目, 嘉宾的谈吐生硬造作, 说出来的东西简直像别人硬塞到他嘴里的。《实话实说》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的风格与众不同, 他不是高高在上, 摆出专家、权威的面孔, 也不是以主持人自居而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 甚至把话都抢来自己说, 惟恐来宾的表达能力不行, 而是尊重来宾, 引导调动嘉宾和现场观众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自己在一旁不失时机地营造轻松的气氛, 并绝妙启发话题, 适时引导话题方向, 准确总结每个人的发言, 最后归纳出话题的主题, 30分钟里使人们轻松自如地受到了思想启迪。《实话实说》的主角不是主持人, 而真正是来宾。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向他借鉴一些东西, 比如给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氛围, 让学生敢说敢讲, 参与到课堂来, 发挥他们的才智与想象, 与教师共同完成对教材的再创造。教师的位置则从传统的前台退至幕后, 像主持人那样穿针引线;教师的角色则由主讲者、权威向学长、引导者转化。所谓学长, 是在学生之前先学了课文, 花在语文上的时间比学生多, 但在理解、分析课文上, 不能给学生包办代替。教师始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语文教学的“实话实说”可以依照下列方式具体操作:一改变课堂形式。撤去讲台, 老师以主持人或嘉宾的身份坐在学生中间, 学生将课桌围成弧形, 便于交流讨论, 便于随时发言。二端正师生关系。老师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出现, 学生也不以“学知识”的姿态出现, 两者是完全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整个过程, 学生想说、会说、大胆说、乐说、善说。三巧妙贯穿思想教育。老师如板着面孔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肯定马上兴趣索然, 而应让学生“设身处地”, 换位考虑, 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实话实说 篇9

一、《实话实说》的创建和成绩

1996年3月16日, 《实话实说》作为《东风时空》的一期“周日特别奉献”节目出现, 主持人是崔永元, 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到2002年9月, 崔由于身体原因退出《实话实说》, 和晶接替小崔开始主持。和晶休产假期间, 阿忆便主持了一段时间。《实话实说》是中国内地第一档电视谈话节目, 具有拓荒性。播出率曾一度高达70%。90年代后期, 我国涌现出了大批电视谈话节目。

《实话实说》始终保持走平民化路线, 关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这些使得《实话实说》的观众群都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人和城市观众。《实话实说》将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搬上电视荧屏, 使得电视媒介变成一个“大众话题大家说”的会客厅, 这也是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新闻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道风景线。

二、《实话实说》退出央视的原因

(一) 节目播出时间的调整

2001年5月6日, 《实话实说》从早上播出转为每周日晚上9:15分播出。因为这个时段的观众数量虽多, 但要接受不同类型的观众的考验。其结果是收视率急剧下降到0.66%。2002年, 崔永元表示说:“我看不到谈话节目的前途。”他就以当时的《实话实说》举例, “从央视收视排名看, 以前我们早上播出的时候达到了50%―70%, 而现在我们的占有率只有5%―8%”原因何在呢?早上, 各个台节目最不精彩也是最少的时段, 而《实话实说》便成了这个小舞台上的主角。而到了晚上就不同了。第一是多年来的收视习惯使得人们惯性地在晚上看各台播放的连续剧和综艺节目, 由于观众长期收看某些频道的某些节目, 观众也会习惯对某些频道优先选择。第二, 在晚上这个拥有庞大观众的大舞台上, 聚集了许多大小明星, 他们相互竞争, 《实话实说》这种节目的优势也会相对减弱。美国很多学者认为, 在电视节目播出时应把“竞争因素”放在首位。在对手不是很强的时段编排进自己的强档而又适宜这个时间段的节目, 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但要挤入一个本身竞争就很激烈的市场, 要用比在其它市场多得多的财力和精力。

(二) 环境的改变

90年代的电视镜头过于严肃。此时, 谈笑风生的《实话实说》便出现了, 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感, 收视率就直线上升。形式大于内容是这个节目的初衷。但今天谈话类、娱乐类节目遍地生, 以平民话题为基础的《实话实说》的竞争力显然是不够的, 节目收视率的下降是符合逻辑的。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 很多电视谈话节目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节目已经变成了“以猎奇为动机、以窥视为目的、以隐私为依托、以媚俗为结果”的荧屏现场, 有时为了使节目好看, 迎合观众的心理期待, 制作者、嘉宾、现场观众甚至合谋人为的制造悬念来蒙蔽广大观众。2002年, 崔永元在离开节目前坦言:“我刚干上这行的时候, 都是以真实状态来参与的。而现在变成了相互迎合。当大家相互迎合时就没有了当初的那种真诚率直。我有时候觉得, 现在的节目太圆滑了。在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时候, 我们失去的是许多真实的、宝贵的东西。”

相比其它节目, 《实话实说》的形式过于单一。每次同样的场景和音乐, 同样的开场白与结束语。时间一久, 观众难免生厌。退一步讲, 如果要说这个种形式在当下也是节目的一种特色的话, 那么《实话实说》在选题上过于狭窄, 内容上太过闲杂。它的话题很多是老生常谈, 让观众失去了“收视的迫切感”。而对于一些实际存在的社会敏感问题却不敢接触。其实, 既然选择了平民化这条路, 就应该大胆的走下去, 应该更真实的反映当代百姓的生活全貌, 选题上应该有勇气去进行突破。比如, 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以及他们内心的想法;又比如, 对于社会中的阴暗面, 吸毒、青少年犯罪、大学生自杀等问题多加以反映、分析。那会起到很好的节目效果与社会效果。而节目要在选题上给自己划上太多的圈子, 只会导致其局限性, 结果就是越走越窄。

(三) 主持人的更换

《实话实说》历经了三个主持人, 崔永元、和晶和阿忆, 受众总是将他们自觉不自觉的与崔永元相比。因为崔的优势在于他和我们身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的形象, 这会让观众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他去倾听嘉宾们的谈话, 这种友好的方式令嘉宾觉得放松, 便能开怀畅谈。其二崔永元天生的幽默感成为《实话实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谈话类节目如何走出逆境

1.策划是一个节目的指向标。如今, 电视观众已经进入了一个分众化的时代, 以《对话》为例, 在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风格兴起之时, 《对话》却走了一条“高、大、洋”的路子。将目标受众定位为关注经济改革动态并具有决策能力的社会精英人士、聚焦于新闻人物等成功人士, 为这些精英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事实证明, 《对话》凭着“另辟蹊径”后并不高的收视率拿下了较高的广告收入。

策划过程中还应当注重节目的地域化问题。比如说重庆台的《龙门阵》, 定位为“老百姓饭桌上的闲聊”。谈话间便能感受到重庆人浓郁的麻辣特色。

策划还包括对节目时段的开发。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受到欢迎, 就是对谈话节目时段进行开发后受益最好的证明。而《实话实说》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2.选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对话者之间观点的差异引发的交流和碰撞才使得节目称得上是真正的谈话节目。

3.选择一位合适的主持人是节目基本成功的一半。其风格主要取决于主持人的风格魅力。当我们想到曾经火爆的《实话实说》脑海里第一反应的是崔永元;想到《锵锵三人行》, 就出现窦文涛等等。他们作为谈话节目的主线, 他们的个性与知名度决定了节目的个性和知名度。要注重对主持人个性的包装, 突出主持人的作用。节目的形式、话题以及对话题的切入角度都要尽量根据主持人的特点而确定。

浅谈电视戏曲栏目的创办与发展

王玲 (菏泽电视台山东菏泽274000)

电视戏曲这一新型事物的出现, 完全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一方面, 电视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传播形式, 在近三十年内, 以风暴之势迅速波及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大至国家政策法规的传达, 小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琐事, 其覆盖面之广, 影响范围之大, 受众之多, 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中国传统戏曲自生产以来恒固的负载形式——戏台和剧院, 在这一强势媒体面前, 也自惭形秽,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之后, 不得不悄然隐退。另一方面, 电视文化在我国蓬勃兴起的时代又恰是中国传统戏曲市场日趋下滑的时期。前者做为有着极大发展空间的负载媒体正在探索寻觅合适的物质内容来填充自己。后者则恰在苦苦思索, 寄希望于一种新型载体形式的出现来拯救自己。接触点的历史性巧合成就了“电视戏曲”这一新型文化形式的诞生。

电视戏曲栏目的创办自上世纪90年代初露端倪, 在新旧世纪之交形成热点。大有今日享誉全国的河南梨园春, 小有戏曲大舞台、戏曲擂台赛、锦绣梨园、梨园集锦等风采各异、特色不同的各市、县台承办的戏曲栏目。从各地栏目的相继创办情况来看, 电视戏曲不仅担负着把古老的戏曲文化传承下去的历史责任, 最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戏曲千百年来恒固不变的传播方式。不可否认的一点是, 中国传统戏曲自诞生至电视出现之前多是借助戏台、剧院等固定演艺场所, 于农之时或集庆之日传古今之事、宣忠孝之礼、达百姓消遣娱乐之目的。电视戏曲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戏曲的演出场所和观赏时段的有限性, 从而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戏曲爱好者的欣赏娱乐需求。换句话说, 是电视真正解放了戏曲, 实现了戏曲欣赏地点和欣赏时段的转变, 是电视使古老的戏曲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 走入了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炕前床头的休闲时刻, 真正拉近了戏曲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电视兴起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娱乐多元化的年代。对于中国普通大众来说,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的短短二十余年间所经历和享受到的娱乐形式, 较之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是过于丰富和多彩的。高雅的与低俗的、流行的与古典的、本土的与外来的、单一形式与多样综合化的消遣娱乐方式同时挤进百姓生活空间, 这无形中大大冲淡了前人心中浓厚的戏曲情结。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中青年, 他们大多无法理解前人甚或自己家中的老人对戏曲的那份狂热与渴求, 因而多把中国流誉千年的戏曲文化视为“老土文化”, 甚至于“落后文化”。唱腔节奏

每个成功的谈话节目都是在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基础上获得成功的, 好的主持人不光可以抓住观众视线, 而且可以在谈话间注意营造一种氛围, 适时的让观众也参与其中。我国的电视节目在制作中, 观众守着“让说的说, 不让说的不说”等规则, 成了节目中的“摆设”。在美国的谈话节目中, 现场观众与嘉宾激烈争辩, 也不乏有叫嚷者。这些情况反而有利于收视率的提高。毕竟这是一个人人都具有话语权的时代, 只有观众人人都能参与到节目中去, 我们的谈话类节目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而这些正是一个好的主持人可以做到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电视谈话类节目更深层次地体现的是人们生存环境的健康与开放度, 并担负着参与促进整个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使命。谈话类节目健康发展的过程就是对现实困境不断突围缓慢、故事情节冗长简单、化装直白单一、表演虚多实少等古老戏曲文化所引以为豪的一切, 皆招致他们的否定。戏曲欣赏意识的淡化, 也就造成了今日电视戏曲栏目是有着极大局限性受众领域的事实。如何才能谋得发展, 从何赢得自己的发展空间, 是摆在每个电视戏曲栏目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 各家电视戏曲制作人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做尽梨园文章。

寻求自我、办出自己的个性特色。这一方面体现在栏目创办的形式上。名家风采、唱段集锦、戏星荟萃、戏迷争擂、送戏上门、专家点评、观众参与等多个版块类型的设置, 在满足广大戏曲观众欣赏要求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从而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期盼的种子:下期的名家会是谁呢?本期的两位争擂者下期究竟谁胜?我喜欢的名段是否有可能在下期上演?等等。靠形式的多样化来吸引受众。另一方面内容上不独局限于传统戏曲一种, 古装戏、现代戏, 戏曲类小品、相声、舞蹈, 甚或各式曲艺等, 凡与戏曲有亲脉之缘者皆可借用来调剂受众的欣赏口味, 以免戏曲欣赏疲劳的产生。再者, 亦可据剧种、行当的各异举办不同专场类型的演出。

立足实际、培养自己的受众群。面对当下电视栏目竞争极为激烈的现状, 如何才能尽可能大地拓展自己栏目的市场、提高收视率, 其关键就在受众群体的大小。而当今戏曲欣赏者又以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为主的社会现实, 又迫使电视戏曲制作人不得不另辟蹊径, 去培养自己的受众群。首先, 考虑受众需求。这既要做到从当地戏曲观众所喜爱的剧种、名家、名段入手, 又需把握不同年龄阶段者的心理特征, 从他们的欣赏角度出发, 想他们所想, 思他们所思, 方可赢得他们的赞同。其次, 立足本土, 发挥地域优势。中国古典戏曲可谓是剧种繁多、流派纷呈, 若以地域来划分, 可以说各地皆有自己的主流剧种和流派。相应地, 各地观众对自己地方戏的喜爱程度要远远超过他地。所以扎根本地实际, 展故土戏曲风采, 才能获更多电视戏曲受众的青睐。紧跟时代形势, 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也是这些栏目正在施展的法宝手段。

就当今各地电视戏曲栏目的创办和发展状况而言, 可以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概括, 但同时我们也应预见到它明日之路上的坎坷与崎岖。在此, 祝愿我们古老的戏曲文化这杯流芳千年的醇酿能借助电视这一强势媒体流誉更远、更久!

和超越的过程。希望我们可以踏实地以受众为出发点, 为我国谈话类节目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永:《电视策划与撰搞》,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年12月。

[2]乔艳琳:《<实话实说>的实话》,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9年。

实话实说 篇10

关键词:寓言解读,价值,意义

一、寓言被积极解读的原因

本文讲得寓言是现代意义上的寓言, 约等于“fable”。“‘fable’单词的具体解释为:‘1.a short story that teachs a lesson (a MORAL) or truth, esp.a story in which animals or objects speak;2.a story about great people who neveractu-ally lived;3.such stories considered as a group;4.a false story or accound。’”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寓言”之意有很大出入。“《庄子·寓言》:‘寓言十九, 藉外论之……’成玄英疏曰:‘寓, 寄也。’可知, ‘寓’最初的意义正是‘藉’, 是寓己意于他人之口而言之的意思。”[1]

可见, 近代寓言其实是一种重情节的有寓意的故事。而在传统意义上的寓言里, 情节只是寄托寓意的工具, 不被重视。故事的情节给人们建构了一个瑰丽的幻想世界。在现代工业社会里麻痹的太久的人, 当然乐意将自己生活的场景涂上幻想的色彩。于是将这些远离现实的故事当作稻草一样抓住, 纷纷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这些作品在疯狂而用庸俗的色刷下, 哑然失真。寓言的创作者大都已沉入地下, 无力保护它们的纯洁。人们顺着自己的意思, 在其中寻到符合心意的东西, 但闭目塞听的他们没有看到在相反的方向, 也有符合寓意的部分。寓言是透明的, 人们却一厢情愿的拿它当遮羞布。

作为人类文化的神奇时代, 关于古希腊、古罗马神柢的寓言, 人们一直津津乐道。深谙世事的培根知道, 只有利用一些受人重视的材料, 才能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渴望维护科学与哲学的独立性, 免受宗教的支配”, 对“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引入人间, 使道德哲学变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时髦, 却转了人们对自然哲学的关注”, [2]他有深深的忧郁需要排解。所以, 他并不青睐《圣经》里面的故事, 而以转向之前的古希腊寓言为蓝本, 描绘出自然哲学被宗教事务侵占的淡淡血腥气。

《卡桑德拉或实话实说》也通过卡桑德拉预言的准确而不可信, 告诉了我们卡桑德拉这类人的无用。对人们的生死问题喋喋不休, 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反而靠这种恶毒的预见获得好处, 最后终于被人们遗弃。其实意在讽刺煽动人们最庸俗的生死欲望的宗教。这样隐晦的想法, 被安全而恒久的保护在寓言中。但是在寓言产生的时候, 宗教还未产生。寓言被培根作为工具, 扭曲得失去了原貌。

寓言本身不能言说, 并不代表它没有生命, 从属于人类世界, 它存在于一个独立的“此在”世界。它有自己的有生命, 就像是一块土地,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块土地安然处之, 这样适时它会敞开宽广的胸怀包容我们的迷惘和心伤。而不是试图在它上面种上杂乱的植物, 来耗尽它的养料。

二、寓言本身价值与其“意义”的断裂

如同所有的语言都面临着能指和所指的巨大差异一样, 解读寓言的势必面临一个问题:寓言本身与解读得来的意义的断裂。这不仅仅是“言不尽意”的问题, 语言已不再处于工具地位。培根在在《新工具》中表明, “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 语言不能准确无误地反射客观现实, 而只能是部分地曲解外在世界。它不再单纯地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 而是本身就自成一个世界———语言世界。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 我们就要先认识语言本身。”[3]寓言是语言天真时候的模样, 我们自然应该重视其自身的价值, 不应一味寻求某种解读。

作为一种中西方共用的文体, 每个时代、每个阶层都能在里面找到需要的部分。将其做为教化的工具, 其实只看到了意义的层面, 忽略了寓言本身的文学价值。寓言不光有很深的哲理性, 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形式在很大的意义上, 代表了内容本身。我们应在它与对它的解读中找到一个平衡, 因为各人通过解读寻到的“意义”, 在寓言这个整体面前, 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透露出苍白和无力。

包括集体创作的寓言在内, 它们大都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哲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可以说, 寓言本身就是一种并列于解读的存在, 直接呈现创作者的灵魂。像绘画艺术一样, 任何试图对它进行的解读都是虚妄而浅薄的。因为人的思维在某个时刻会进入到一个无法驾驭的状态, 异常清醒的认识所属的世界, 对自己的生存状态进行深刻的反省。奇妙而神圣的灵感如岩浆般喷涌而出, 凝却后形成火山灰——文学作品。柏拉图所言, 为“神赐迷狂”的结果。我们可以将作品作为促使岩浆喷涌的动力的存在证明, 但是要让它重现奔涌的状态, 并不可能。它是上帝赋予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生命阶段的灵感, 是时间的产物, 不能复返。

对卡珊德拉的寓言的解读, 消解了作为文学作品的温暖和神秘。将它可能照亮世界的光辉局限于一个地方, 这样反而让那个地方耀眼得不真实。

三、寓言的多义性消解了解读的意义

培根在纸上, 通过卡珊德拉的预言被人们拒之于心门外的故事, 告诫了我们适时沉默, 适时言说。在字里行间, 隐晦的讽刺徒劳的纠缠于生死问题的宗教。他意思是说, 人们因为死亡而期盼的永恒并不存在于宗教, 而存在于自然哲学。

但是, 依照这种解读的思路, 从另外的角度对寓言进行解读后, 我们却发现随意解读会推出很多矛盾的“意义”, 甚至消解了解读这个活动本身。举三个矛盾来说明。

对待神灵的态度上, 存在着一个矛盾。卡珊德拉欺骗太阳神, 却获得预言的能力, 逃脱了灾难。但是忠于阿波罗的人们却因为他的愤怒, 不再能够相信卡珊德拉的预言, 成了灾难的牺牲品。这到底是叫人们欺骗神还是忠于神?

在卡珊德拉的行动取向上也存在着一个矛盾。我们看到她欺骗了阿波罗的追求, 最终受到惩罚, 不被人们相信。这里寓指不踏实的报应。要是先收获了, 而没有付出就会受罚, 比当初应当履行的责任更加严苛。获得预言的能力的卡桑德拉只经历了短暂的欢欣, 便被太阳神用另一种方式它收回了赠物。落差使得卡桑德拉比之前的人生过得更加丧气。但是如果卡珊德拉答应了阿波罗的追求, 则说明了神的不义和淫秽。普罗米修斯反抗宙斯, 营救人类已经树立了典范:对于淫威, 不管是来自神或人, 都应当反抗, 才是荣誉。而欺骗只是反抗的一种手段。

最后, 关于言说也有一个矛盾。不管是卡桑德拉说出了即将发生的事情, 还是没有说出。都不会改变城邦被毁的事实。人们的灾难是性格决定的, 并不是命运, 命运只是性格萌芽、绽放、熄灭的旅程。性格形成于更久远的原始自然, 是一切原因的原因。试图用言说来改变这个历程, 是不可能的。国家的性格由君主、大臣和平民组成, 上帝对其中的每一部分都作出了适当的安排。特殊的部分作用于特殊的整体, 特殊的整体又演绎着特殊的消亡过程, 它的路途毫无可逆性可言。纵然从房间的一扇小窗见识了整栋公寓, 小房间里的动静又怎么影响整个建筑?预言是语言试图彰显意义的典型, 我们都是出色的卡桑德拉, 都能预见自己生命的灭亡, 但是却没有意义——语言没有意义与这则寓言用语言劝诫人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它甚至消解了解读的意义。

当然通过随意解读的方法推出的矛盾远不止以上三个。这是否说明, 面对寓言创作, 我们不能随意解读, 只能“意会”。

参考文献

[1]宋兴昌.“寓言”概念的定义与界定——兼论“寓言”与“fable”对译的不对称性[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11) :110

[2][英]弗兰西斯.培根.论古人的智慧[M].李春长, 译.刘小枫, 编.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和晶:智慧妈妈“实话实说” 篇11

和晶留起了长发,在脑后梳一个小髻,黑亮的头发梳得光光滑滑,整个人仍如短发时那样透着一股子爽刮脆利;身材娇小的她自己推着宝宝的童车,带着跳跃的节奏向我们一路小跑过来,车上小山一般堆积着美妞的增减衣物和美妞最心爱的玩具伙伴们,家里的阿姨抱着美妞在后面紧紧跟随;和晶语速较快,三言两语能将事情交待得一清二楚,又照顾得到每一个人;她穿一身意大利式样、很像赫本在《罗马假日》里穿过的那条长裙。在拍照之前,她学着电影中的舞步跳了几步,舞步优美,看起来挺专业。

聊起女儿,聊起女儿的教育,这个《实话实说》里的超级主持人,便开始了关于她对育儿的“实话实说”。

实话1关于“试错成本”

我没有什么经验。别让读者觉得,我能做主持人,就一定会当妈妈。实际上我也和其他妈妈一样在学习在摸索。每个人几乎做每一件事都可能有“试错经验”,我只是把我自己的“试错经验”提供给别的妈妈分享,从而共同达到控制“试错成本”的目的。

现在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这种现状一定程度上为父母教育孩子带来了某些困难。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会对孩子过度关注、不敢冒险。虽然有的家长也想不要过多关注,可实际上你做不到,因为只有一个,必然很紧张,想她不能受伤、必须要成才,如此这般……要想对孩子不过多关注影响到他的人格发育,家长要先给自己解压。

可我总是在想,现代社会城市的发达程度已经很高,教育水平也差异不大,等美妞这一代人长大了,他们拼的就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作为家长的教育,要有“前瞻性”。

实话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我认为做妈妈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受别人的盲目影响,千万不可以姥姥说一句什么就按姥姥说的做。奶奶再说一句什么又按奶奶说的做,等看到书上写了什么又改按书上写的做——你的做法在这里改来改去,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候还会延误对孩子的教育时机。

我的经验是教育类的书别看得太多。我会先观察宝宝的性格,如果她是外向的,我就会借鉴一些大胆开朗的育儿类图书,反之如果她内向我就会尝试一些谨慎的教育方法。而我的观察表明:美妞属于开朗外向型的孩子,因为她很善于交流。比如说这会儿家里有6个亲人,她会精确的知道向谁提出要求,要求最容易得到满足。她现在一般有什么“非分之想”就会告诉爸爸,爸爸工作忙、在家时间短,所以只要在家都是美妞要什么给什么。

前段时间带美妞去世纪金源商场,她看上了暇步士橱窗里做展示用的一只数米长的大玩具狗,要拿回家去。我对她讲道理:“这只狗狗不能拿回我们家,因为这里是它的家,你要是让它离开它的家,找不到它的妈妈它会哭的,你找不到你的妈妈不也会哭吗?”一边的售货员看见美妞对那只大狗感兴趣,就上前来推销另一只绒毛小狗玩具,美妞马上机灵地开始对我讲道理:“那只大狗狗会哭,这只小狗狗不会哭,我们把它拿回我们家吧!”——通过许多诸如此类的小事,我得出美妞属于外向型性格的结论。

对孩子性格的判断需要一个过程,你要观察她,不要导向。每个孩子差异都比较大,你要像对一个成年人那样去尊重她的个性。我时常会参照书上写的一些方法,比如在美妞的色彩敏感期,我会把一些大色块、色彩绚丽的杂志插页贴在墙上,培养她的视力感觉一一效果很好,她只有1岁半,不但能分清黑白红黄蓝这样明快单纯的色彩,现在也能分清楚咖啡色这种复杂的色彩了。甚至前两天,我指着一杯咖啡和一块巧克力教她分辨这两种非常接近的颜色,只教了一遍,她就学会了!

但是每个孩子作为个体,她未必像书上说几月到几月就一定是色彩敏感期,几月到几月一定是语言敏感期,每个个体都有很大差异,做妈妈要自己细心观察。但是书本能提供给你一些训练的方法。

对孩子的陪伴中,有一点是我想特别提醒家长们注意的:你首先要先进入她的情绪,然后再和她互动起来。千万别试图将她从当时的情绪中剥离开,如果她在安静地读书,你就也先安静下来。你要记住带孩子就像跳舞,她才是主跳,妈妈只是跟随她的舞步。

实话3关于“时间差作战法”

从我决定创造一个小生命开始,我就明白自己要适当收缩自己的事业心和目标,我放弃了一个新栏目,但我觉得值得,事业是一生都可以追求的;但生宝宝的时期却不能错过,如果错过了一定会惋惜。我明白人生就是有舍才有得。

我现在工作也挺忙,对于那些同样要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妈妈们,我想我在这方面有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要照顾好孩子又要工作,重要的是打出“时间差”: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陪美妞到10点,美妞要睡觉了,我出门去抓紧时间工作,下午3点美妞会醒来,家里有阿姨,阿姨哄美妞玩一会儿,做做游戏吃吃水果,也就到了我7点钟下班的时间,晚上7点到晚上9点这段时间内我会陪美妞,陪她玩,给她讲故事,9点她睡着了,我再让自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这段时间比较安静,我多会做一些思考性的工作,12点准时睡觉,因为第二天早上7点我还要起来陪美妞。对于成年^来说,每天7个小时睡眠足够了,重要的是你必须在12点及时睡着,睡眠质量要高。

要做到打“时间差”,重要的是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律,要把他的作息时间调整到你的时间规划中来,要不是这样,妈妈们可能什么事也做不了。

实话4宝宝给我带来的礼物

其实宝宝也给我带来很多东西。我现在比以前更加宽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也反观自己的生命,思考生命意味着什么。我有时觉得当一个女人成为母亲之后,她就离哲学家很近了。

我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会从宝宝身上受益很多。因为我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原来我好像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耐心去观察他人,体验他人的感受。尤其是有了宝宝之后,在教育她的过程中我明确地理解到每个人都是个体,人和人不一样,要读懂别人,别太苛求完美。比如说美妞,她现在已经有点逆反心理了,我如果唠叨什么,她不会按照我唠叨的内容去做,相反假如我只说一遍,她往往高兴地执行了。

美妞改变了我的人生观。说实话我原来很悲观,认为人生是桩无望的事。我是个对别人宽容、但特别喜欢逼自己的人,无论工作上还是其他事都一样。但现在我已经学着抛弃对完美的期待,觉得美妞快乐我就快乐,每当看到世界上有一个这样阳光、这样美好的小生命,顿时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充满阳光更加美好起来。

太极实话 篇12

2、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让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

3、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肌过分受力,则不是真正松腰。

4、有人说弓步的后脚稍许弯曲练法对,有人说弓步的后脚伸直练法对,其实这些人没有真正懂得弓步的虚实状态。对此,我赞成太极名家董英杰先生的意思。他说,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5、有人把肩关节练得很灵活,以为松肩坠肘练到位了。其实,“松肩坠肘”的“肩”主要指“肩胛骨”。“肩关节”好松,肩胛骨难松。只有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才有利于气沉丹田。

6、何谓腰胯带领四肢?就是说,四肢的一举一动都受腰胯带领;如果腰胯在这个势完成运动后,上肢或下肢还有多余的动作,那么,说明腰胯与四肢的运动已脱节。

7、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这容易使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坐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8、当练拳中出现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一定是方法错。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9、太极拳的精髓就是练出松沉劲。脚下生根的松沉劲是基础劲,是底层劲,亦叫母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的。如身上无松沉劲而谈练整体劲,那是没用的空话。

10、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体中正地沉到脚底地面;只有沉到脚底,才能产生地面反坐力;只有地面反坐力,才能驱使身体由后坐式变为前弓式或由前弓式变为后坐式。与其说实脚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说实脚是借助地面反坐力而起。

1 1、松得好不好,在推手和散手中可以得到考验,但不能以推手、散手作为主要的锻炼方式,基本的训练是要从拳架、功法中去练松。

12、有人一招一式都打得很规矩很漂亮,如果不懂劲道与势法,都是白练浪费时间而已。从某种角度上说,练太极拳不是从套路开始,而是从劲道与势法开始。

13、太极拳的“接劲”,是对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来时,我方承接运用之法。两力硬碰硬,是为撞劲,当以大力者易胜,或者造成两败俱伤。“接劲”好比一个重球击来,我“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所以,掌握了太极拳的接劲,也就掌握了太极散打的高级技艺。

14、所谓舍己,并非真的“舍己”,是顺应来势,伺机而动;乘虚而入,避实就虚;因势利导,后发先至,这样理解才较为得当。

15、接手是散打中第一阶段的功夫,如方向、角度、力点、速度,以及手、眼、身、法、步的合一,接手达到熟练程度时,就要训练拳架式子的打法应用,当打法与内功整合之后就可练习自由搏击了。

上一篇:治疗腋臭小偏方下一篇:持续镇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